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第1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 内控制度 健全完善

一、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而有效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及相关政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计内控制度作为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极大的推进了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及其政策的有效运转,对于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内控制度,从企业会计管理角度出发,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规范,并且通过相关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来调动企业经营及其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企业会计职能的实现。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企业会计人员以核算和监督的权利,前者是保证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而直接的体现,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企业会计人员的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落实,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两者的互补性和相互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再次,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会计法规的贯彻落实。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促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在规范企业会计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信息来源。这样一种内控制度的建立,带动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使企业能够在竞争出处于优势地位。

最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能够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方式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该种风险,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这种内控制度的建立,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实现其持续发展。

二、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企业管理中,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第一,企业高层对于会计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有不足,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呈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当前,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内控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其会计内控制度也便无从实现。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体现为将会计内控简单的理解为企业内部的相互牵制或者是对内部成本的控制等,简单的将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堆列,没有形成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从而使的内控措施和目的都无从实现。

第二,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不具有科学性和连贯性,使其作用无法实现。一些企业在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但是纵观内控制度整体我们会发现其存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欠缺。就其建立的内控制度而言,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设上存在不健全性,一些业务规章等被强加在了内控管理制度上,而在具体的管理上多存在重经营而轻管理的现象。就管理上而言,企业建立的内控制度往往偏重于时候的控制,对于事前的预防及其事中的控制缺乏有效的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保证。控制的内容上,企业会计内控更多的关注有形资源的控制,而对于人力资源及其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内容相对较少。这些都使得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使其对企业的风险防范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第三,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不力,并且其奖惩制度不完善。企业建立的会计内控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对于相关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往往存在范围较小、以偏概全以及措施不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等问题,从而使得内控制度的作用无法实现。而企业对于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明确的奖惩措施,使得制度执行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得内控制度的执行无法真正落实。

第四,对于企业会计的监督不到位,财务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对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但是从我国当前企业会计管理状况看,企业假账大量存在,会计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以及会计秩序混乱等现象等较为常见,这些都对企业会计内控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所采用的审计制度相对落后。企业内控制度是一种日常性和全过程的工作,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事前的监督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危险,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未能与内控制度同步建设发展,当前所使用的审计制度无法完成对内控制度的有效审核和控制,从而使其作用无法实现。

第六,风险意识较差。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对企业会计风险的及时预防,但是,当前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及其防范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企业更多的关注生产经营,而对于内部管理风险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制度上便是相关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制度建设的缺失,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诸多隐患。

三、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

为使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便要从当前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适宜企业发展的完善措施。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会计内控理念,为会计内控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企业管理层中,应该充分认识内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企业会计内控的重点及其对企业的风险防范作用等深入每一员工心目中,使其能够在工作中从内控角度出发来规范自己的工作。同时,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提升及其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保证企业各项内控措施能够有效的落实。并以科学的内控理念为指导,将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

其次,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为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会计内控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为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从组织结构及其具体的操作制度等方面,为内控制度的建立提供保证。在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同时,针对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形式大于实质的管理制度问题,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各部门的职责,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责。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并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责任的明确划分来进行保证。在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各种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来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使其各项工作都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监督的加强能够使企业会计内控的各项措施有法可依。企业部门职责的划分,能够使会计内控制度的管制执行更为顺畅,从而保证控制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8(8)

[2]董艳芬.试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其治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3]王为贵.论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3(28)

第2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探讨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与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单位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优化、完善等工作,以便更好的抵御来自外界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各种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处于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之中,并不断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经济效益与利益等。

一、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层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没有很好的内控组织部门。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完善的高级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消耗非常的严重,同时增加了成本的费用,加大了财务风险。二是缺少财务风险的思想意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加了经营的风险系数,但是单位内部的风险意识却没有提升,导致在财务管理方面严重的缺乏风险意识。三是没有财务内控制度的动力,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经费的支持,这样就增添了单位在经营中的成本费用,有些单位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无视财务内控制度给单位带来的深远影响,藐视了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盲目性投资与融资给单位带来的财务风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扩大单位规模的方式推动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用这种发展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范围与功能,虽然这种方法能给单位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单位财务风险的系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市场的形式与变化,就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次是不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会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与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财务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运营的成本费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层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相互制约、相互束缚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预防工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每日的财务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并要保证定期的进行财务汇报工作,实现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化。二是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位,设置内部财务监察部门,例如:将群众举报、岗位工作人员离职等工作进行细致的审计、稽查等。三是财务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合工作。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家的财务内控制度的意识,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协同财务部门建设财务内控制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文化建设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就是企业的文化,同时它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工作人员的精气神,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员工之间的融洽氛围,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步伐,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体管理中的水平,更好的发挥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是为了更好的推行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不仅仅为了控制某一个部门,而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队伍内部的整体活动情况,需要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因此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结合单位内部各项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在整体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运行与发展。其次,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人处于财务内控制度执行的主体地位,所以要做到对人的控制工作。例如:对会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定期的培养与考核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等。

(四)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离不开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单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监督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并要及时的做出预防的措施,高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观念

首先,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宣传活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力度,提升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将这些思想意识传达到各个部门,将财务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传达到每一个人,从整体的角度提升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丰富自身有关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知识,保证在出现有关财务风险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灵活、多变、从容、冷静的思考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预警机制,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方面的系数降到最低。现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理财方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进行短期运营的过程中,关注盈利问题的几率非常的小,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现金的支配方面,因为现金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运营活动的具体保障,是促进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现金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算评估,可以有效的保证财务风险的预警,为单位领导层提供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加强财务内控制度

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建设的中心思想,以资金管理办法为主要的核心。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要收取非常多的款项,而且其中有些账目已经变成了坏账,就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内控制度,降低死账、坏账的发生概率,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中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等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计划方案。财务的预算活动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财务预算合理的情况下,将单位整体的预算目标细致的划分到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并要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系数。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同时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因此说,财务内控制度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优化内部控制的各项机制进行制定,保证内控的时效性能,并对各项内控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建立规范化的监督审计系统,与内部的审计部门相结合,完善内、外监督与审计体系。在财务内部建立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审计与监督的质量,体现出其权威性。外部监督审计部门是为了更好的加强队伍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认知的审计与核算财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监督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在进行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大力的建设内控制度、管理机制、预防财务风险等,还要有单位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措施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外资,2013(9):177.

[2]樊兴飞.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防范[J].西部财会,2011(5):21-25.

[3]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6):164-184.

[4]王炜.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8):136.

[5]葛敏娜.探讨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4(15):57-58.

[6]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1(10): 36-37.

[7]柏杨.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97-98.

第3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影响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下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要做到真实、完整,所谓真实就是会计报表反映的真实,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就是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纳入会计报表体系,而完整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由此可见,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对注册会计师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根本没有内控制度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内控制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规避审计风险。不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采用回避方式,不对内控制度作深入地与评价,只是做一些形式上的工作底稿,以应付复核和检查,在对企业内控制度根本没有实质测试的前提下发表审计意见,意见类型主要是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很少有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是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构成财务报告公允、准确呈报的三道重要防线分别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独立审计师的审计。其中内部控制是一组程序,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合理保证了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控制度能防止舞弊形为的发生,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内控制度是企业董事会和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因此,往往不作具体的规定,而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保障其顺利运行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对于具体的控制方式和程序只制定相应的规范。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采取措施得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资产的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经营的目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点上看,健全内控制度必然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但不同的企业的价值取向或实现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解不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较多地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重视。而小规模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方式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个人财富的扩大,偏重于纳税影响,有的甚至认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仅为纳税而异,从而对内控制度的建立缺少内在动力,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内控制度,把一些经济业务不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因此,在没有内控制度这个前提条件下提供的会计报表完整性是得不到保证的。

二、注册会计师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遇到的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我国很大一部分小规模企业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企业普遍存在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具体的内部控制更无从谈起。相关的内控关键点失控,不履行相应的书面手续,注册会计师收集内部控制的证据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难以保证审计效率和执业质量基本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多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履行。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是货币资金收付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无专职出纳管理现金,以致出现账面现金结存不符实际,同时有的企业银行账和企业账长期不符;二是材料收发没有相关手续,带来成本核算不实;三是销售结算环节失控,形成账外收入等等。

2.会计系统设计未考虑内控制度,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履行形式上的手续,使注册会计师难以把握内部控制的实质

近年来,财政部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提供和披露都制定出具体的准则和制度,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已出台相应的规范,但对不建立内控制度的企业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力度。具体到每一单位的会计系统设计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局面,使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制度的评价难以形成一般性认识。

由于会计系统的设计承袭了计划经济的陋习,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化,因此注册会计师从会计资料中往往找不出内控制度运行的有效证据,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只重视会计报表的提供,忽视财务情况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需要,少研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

3.小规模普遍缺乏成文的内控制度,对同一被审计单位,不同注册师所作的评价有时大相径庭

不同的单位应具有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大中型企业人员分工较为细致,内部控制程序也严密,而小规模企业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内控制度显得粗略一些。《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注册会计师对不同的经济单位,如果企业没有建成内控制度,就缺乏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就不能进行量化处理,仅凭抽象的专业性判断难以使人信服,一旦判断失误,将导致审计报告失真。

三、相关、法规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审计的要求

首先,《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这是对单位建立内控制度提出的原则性要求。财政部于2001年6月至今相继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这些规范的出台,为企业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标准,使企业具备了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条件。

另外,《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准则》《审计重要性准则》《错误与舞弊准则》《管理建议书准则》《小规模企业审计特殊考虑实务公告》等都对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和报告做出了规定。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久,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签定内部控制审核业务约定书、制定审核计划、履行审核程序、出具审核报告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评审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测试评价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要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并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操作性,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自我意识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审计程序,切忌走形式,只有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为发表正确审计意见打下基础。

四、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评价结果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具有决定性

小规模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很高,因其业务比较简单,审计收费低,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外勤时间往往较短,实施审计的程序可适当简化,对账面情况的审计难度不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把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正确评价,将导致审计意见错误,使审计报告失真,带来致命的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确认企业的内控制度有效性后,才具备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达到完整性这一些要求。会计资料具备了完整性,所有经济业务内容都纳入了会计报表体系,注册会计师才能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在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测试的情况下,简单信赖,仅根据账面审计的情况发表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很少出具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4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一、分析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而言,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经济效益提升速度慢、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性查、造假问题十分突出以及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问题的主要是源于很多国企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内部制度不健全,使得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因此,只有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对上述问题及时的发现和整治,最大化的挽救企业的损失,同时还能通过内部控制,强化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内控成效的提升。此外,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龙头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更多中小企业做好表率。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加强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往往不完善,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的领导缺乏内控意识。加上很多国有企业在各项制度制定过程中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进行的制定,这就会使其与其它制度之间发生冲突,加上各项制度与之相对应的业务之间难以紧密的结合,使得制度的落实不够及时、到位。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在职责划分和奖惩方面标准不同以及稽核范围小等,使得所建立的内控制度难以满足我国有关财经法规中对内控工作提出的要求,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内控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业务的操作,但是对其操作流程、如何监管和追究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则往往模棱两可,甚至根本没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在应收账款方面的内控制度,虽然在销售与发运环节的制度制定往往十分详细,而且执行起来十分顺畅,但是在销售退回和回款环节执行时则力度不足,在退回货物检查和验收以及清点和退货的原因以及责任的追究等方面的措施缺乏具体性,而这就足以表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有待健全。

(二)执行力度不够大。除了制度不健全外,执行力度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很多国企在内控制度方面注重建设,而忽视其执行,往往因为碍于人情面子而实行使得本应制度控制人的行为变成人的行为控制制度,导致很多内控制度的执行往往被忽视,很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导致其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在收发库存时,如果库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日期进行结账,没有及时的汇总和统计出入库的料单,这就会导致财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材料成本忽高和忽低的问题,难以匹配成品的竣工程度,从而对产品的核算带来影响,导致企业内部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三)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督。内控制度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高效的后续监督之上,换言之,内控制度在制定之后,为了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执行,就必须对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为了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就必须制定后续监督制度,但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后续监督制度建立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健全的后续监督制度,导致制度的执行情况往往不是很理想[2]。

三、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几点对策

(一)对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而作为国有企业必读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清理和整顿,全面检查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对于不足的应及时的建立,并对一些不到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并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始终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以确保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有效性、适时性和协调性,结合企业的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内控工作的开展。

(二)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为了确保内控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在加强内控制度建立和健全的基础上对基础管理环境进行完善。管理基础环境有着软硬之分,就软基础环境来看,主要从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层和员工自身的道德水平与企业文化等方面努力,而硬基础环境,主要从企业核算、业务统计、生产计划、预算管理、供应比价等体系方面入手,并在这些管理工具和体系的支持下才能促进内控制度的成效提升。

(三)对国企内控监督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为了促进内控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就必须具有高效的监督体系对其进行支持。而监督体系主要是对整个业务和政策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同时也是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及时的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各种可能扭曲企业内控制度的行为带来震慑作用。因而为了确保内控制度得到及时的执行,就必须对内控监督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健全包括风险预警、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和系统考核与责任追求等制度在内的监督体系,从而确保各项审计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应将内审的职能进行审计,在做好查错防弊的同时还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从而在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同时确保企业高效安全的运转。

第5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的重要性

内控制度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是用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防范风险以及内部管理的提升、事业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一起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使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得到保护,保持完整;二是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三是有效遵守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四是使财务信息变得真实,变得可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明确责任和权利;二是在动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制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部门的资金风险意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部门的良好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了环保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保证部门财政资金的安全弯针,有利于提高部门财务信息的质量。总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非常重要。

二、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控机制不完善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环保部门内控管理存在虚化的倾向,没有有效的运行起来。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机构中的人员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缺位顶替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地方环保部门内控制度往往会被一些临时性财经规章替代,处理问题还主要凭经验,缺乏制度规范。

2.内控观念落后

所谓内控观念落后,就是环保部门财务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部门内部从领导到普通公务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内控机构的作用认识的不够到位,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比较陌生。环保部门对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内部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内部控制只是走走形式,从内心不把内部控制当回事,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不用把关。

3.岗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岗位分工不合理也是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环保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对岗位人员的需求也比较紧张。在环保部门一岗多位的现象司空见惯,身兼数职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种岗位分工的不合理,不利于部门预算审计工作,也不利预算执行的开展,影响人事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中人情因素较多,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单位财务核算工作。

三、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范全局系统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综合以上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局系统各单位要按照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局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抓紧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有效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内控管理机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环保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等。给该机构配备合理的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该机构有效的运行起来。二是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既要体现内控管理的基本理念,也要明确内控管理的基本原则,还要说明内控管理的一些方法,在制度的指导下,内控机构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完善会计工作系统,明确单位财务处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杜绝资金的浪费,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具体责任到人,规范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核对,要做到资金账目和实物相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并解决。此外,要建章立制,全面梳理内控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和竞赛,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理顺审批程序,不折不扣的落实制度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干部严明财经纪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

环保部门上下要增强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重视财务工作,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来抓。各单位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观念,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不仅管理层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而且普通公务员也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严格实行财务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预算计划开展活动。把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各岗位工作人员要积极本岗位的工作,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6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单位一切生产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而企业、单位的立足之本便是经济基础,而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就必须要拥有一套健康、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这就说明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详细阐述内控制度,对如何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怎样强化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经营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作出一定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一、分析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完备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实现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这对于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内控制度,企业内控制度的负责人由于相关经验不足,以及对企业工作的不重视,经常会出现人手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及时处理这些问题,这样便会使企业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财务会计行为的基本现状

(一)“散”、“乱”、“差”问题严重

当前,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以及财务会计行为方面普遍存在着“散”、“乱”、“差”的问题。“散”主要表现在不管经济实体的大小,甚至是基层生产厂也都设置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部门,这就造成占用大量工作人员,但工作效率却极为低下的局面;“乱”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账户设立相对混乱,很多不具备独立开户条件的部门也都开设了独立的银行账户,并且开户行主要包含农、工、商、建、招、交等多家银行,甚至有一些部门开设了多家独立银行的账户。“差”主要表现在企业在资金利用效率上很差。由于银行账户数量众多,且财务会计机构又相对分散,所以造成大量资金不能及时进行整合、利用,这样便无法完成企业整体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紊乱的财务会计行为管理

直到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存在着各管理部门职责权利不明确的状况,这直接引起了各管理部门的分流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与此同时,各部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这种环境下也容易出现管理局面混乱对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该听哪一部门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部门间不明确的责权问题是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局面混乱的直接因素,这一情况发生的同时也势必会导致资金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以及大量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市场经济和风险投资之间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怎样建立一套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具体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是现阶段我们应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部分企业由于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及相关财务会计管理经验的匮乏,造成大量无效资金投入和死账、烂账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也无疑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多麻烦。这种情况通常会造成一些财务会计对分内工作敷衍了事,未能发挥自身岗位的作用,结果导致信息记录以及传递的失真。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性

(一)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处理好财务会计行为管理问题

财务会计在管理上长期存在的“散”、“乱”、“差”问题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会计行为管理不到位也会对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应切实以强化内控管理制度为着手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站在经济主体的方向管束会计行为,把全部财务会计管理完成集中,对财务会计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以及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法,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互相制衡,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行为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以内。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够有效将分散于各部门财务会计进行制度化管理,利于规范全部财务会计行为,也将会把企业的资金集中起来。这样不管是在资金周转还是在财务管理投资方面,都将变得更系统、更简洁。

(二)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及时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完善标准、健全机制,在相对完备且切实可行的内控管理制度下,利用有关部门制度之间的互相制衡,针对财务会计管理采取督促和监管等措施。诚然,这不但需要监控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行为,更重要的是在内控制度得到完善的同时,整理、补充、优化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内控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使监管与控制工作变得更为简化,另一方面也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7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单位从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力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保护资产,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经营效益,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促进单位经济健康成长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

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

内控制度能够减少资产损失风险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内部控制应有保证财产安全和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规定,以免因有意、无意的错误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通过对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测试,评价它的存在性、健全性、遵循性和效益性,促使本单位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成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加以防范将会造成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从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从资金、银行账号到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增强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可控性。财务会计管理失控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促进了财务管理的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财务会计系统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程序。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发现、防止、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有的单位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此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有的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知度不足,没有建立起完整、全面、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即便是有的单位建立了会计内部制度体系,其管理的方式与核算的方式不够合理,只是单纯地硬套公式,照搬套路,根本完全没有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会计管理角度出发。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如有的单位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陈旧,未及时更新,有的未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目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很少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首先,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十分规范,主要表现在对原始凭证管理、财务核算处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填制原始凭证时不能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内容填写,并且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经手手续制度。其次,管理方法和体系不够完善。有些经济事项没有较为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导致一些单位为相关的项目购买设备时,在没有订立合同和对应发票的情况下就直接支付入账。有的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流程通常较少考虑成本效率制约而把严密性、政策性放在首位。以上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内控结构,为合理建立内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实现路径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把单位财务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 充分认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除了上级部门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可以遵照实施外,单位应当制定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以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模式,制定相对规范的行政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使各行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使得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从而进一步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切实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8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企业科学管理模式之一。经过多年的践经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涉及的资金金额也在逐渐增长。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并规范事业单位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逐渐被引入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之中。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安全、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办法体制性过强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在建立和完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内控制度的建设

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逐渐增多,其中涉及的金额也在逐年增长。随着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项目、大宗物品采购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业务的逐渐增加,及时发现和制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贪墨资金的行为,预防和阻止经济犯罪成为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例如,某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列支车辆维修费55万元,实际上该事业单位拥有公务用车3辆,自用车5辆,其中自用车使用经费占据该预算项目的50%以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此类经济问题给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职能的顺利履行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根据国家新《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资金财产的安全性。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内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保证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物品、人员流通的平稳和有序。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经济活动不同国营或一般性企业,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服务型决定了其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绝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在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内部控制科学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独立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不乏存在专项资金滥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财务内控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将财务内控管理同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分割开来,间接性地否认了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领导决策中的作用,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同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现实性的脱节,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形无实,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安全与公平。

(二)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低,执行环境差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后大多并未设立相应专门的财务内控职能或部门,财务内控工作主要由原事业单位财务处负责人兼任。因此,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财务内控岗位和财务岗位、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人员和财务执行人员在设置上均有交叉。这种财务内控和财务管理混淆的管理方式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岗位在项目资金审批上,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财务实际工作中只要有领导的签字同意,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给予提款。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事业单位的印鉴票据分管、岗位制度分离等内控原均无法实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无法做到实处,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内控无法诊断出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导致了财务内控制度的控制效率在不断下降。同时,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做到独立性和权威性,给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持续完善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推进财务内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不断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教学和宣传活动是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措施。财务内控思想的教育不单单要体现在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教育、党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全体在职、在岗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理解,深化事业单位全体职员对本单位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才能为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与实施创造良好的管理和基层环境。

(二)落实岗位分离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

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实过程中,要坚决按照内部控制岗位分离的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与财务管理工作分离开来。通过财务内控的关键岗位,如预算管理岗位、会计岗位、稽核岗位和资产管理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的明确确保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管理等经济活动中能够保持财务内控的有效执行,为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根据财务内控岗位分离制度,在落实财务内控的执行过程中要保证重大经济事件在审批、审核、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从而起到岗位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于执行。

(三)加强审计工作在财务内控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为了及时把握财务内控中的出现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能力,要同时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机制。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实际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对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财务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管理和控制效力的全面发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运转的安全和有效。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单单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和履行其社会职业的必然改革方向。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步伐。因此,为了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工作特点,不断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尽早建立起适应事业单位单位特征和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纪楠.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控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2]秦芳梅.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第9篇: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范文

(一)内控管理意识不到位及能力欠缺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不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都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这主要与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形式有一定的关系,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都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承担的是进行社会公益服务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工作,因而一直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忽视了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以处理日常账务和整理财务收支报表为主,在资金的使用规划和绩效评价意识和能力问题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财务预测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计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和使用的规范性问题

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同时,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不到位、执行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也就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到位的管理、分析和控制,使得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缺乏保障。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在年终的时候会出现收支、资产及债权债务不能够真实反映到账面上的情况,会出现收支不符,资产不真实、不及时,债权债务不如实反映等情况的发生,甚至有部分的资金流向不明,这是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改革和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问题

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覆盖了一个会计核算年度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管理、过程控制、决算分析、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和资金运行的全部环节。内控制度应当从财务收入环节就开始介入,并结合所需要运行的项目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然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管,最后在项目完成后对资金的收支结余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并积极研究可优化工作流程的方式,积攒工作经验。然而,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注重于中期的管理以及后期的统计工作,缺乏对前期项目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预算问题与资金运行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果不注重不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就会导致资金的运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优化建设方案

(一)注重提升管理意识和能力

在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方面,首先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让他们明确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对内控制度进行优化改革。而这还涉及对员工内控管理能力的提升问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可以邀请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员工传输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工作经验。同时在整体培训课程完成之后,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员工所学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考核,考察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是否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大量的资金收支问题,因此,还需要保证员工的个人工作素质符合管理工作的要求,避免发生以权谋私,损害公共经济利益的情况。在这方面必须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应当将教育内容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此外,为了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工作水平,事业单位还应当积极制定人才引进的制度,鼓励社会上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积极投身于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二)制定科学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分配好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并设置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资金流通工作的现象。在这方面,要对单位部门进行一定的调整,增设财务管理内控监管部门。对财政业务与内控制度实施进行独立评价和考核,详细了解业务与制度情况,及时结合项目的运行情况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改措施,消除财务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成本最小化及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只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全面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同时,在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定方面,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对员工工作行为方面的约束管理。比如,可以从建立责任监督机制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并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考核,根据出现的问题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制度建设和执行得好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此外,监管机制和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我国在经济管理方面出台的相关法律条例,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稳步运行。

(三)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和有效应用

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过程当中,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已经有许多事业单位将网络管理软件及系统应用在了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优化了内控制度的监管方式,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还需要意识到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还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并对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定期进行升级。这还需要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创新工作的能力和意识,以此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四)资金预算及风险管控工作

资金预算以及风险管控工作是资金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起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将其落实到项目运行的实际过程当中。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应的财务管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问题,对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区分问题等等。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规范并统一财务报表的格式,并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记录每一笔收支的数目、来源以及实际用途。严格对预算报表进行审核,提升预算数据质量。并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调节机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节约开支意识,建构预算进度跟踪、结果分析、评价制度。从而有效确保资金预算工作的高效完成。而对于资金的风险管理方面,应当将相应的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运行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投资、购买贵重设备时必须要提前制定好风险的预测方案,并且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措施,建立风险预警的控制系统,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使得事业单位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运转。

三、结语

目前我国各个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自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以及管理环节的不健全等方面。事业单位必须要能够意识到建设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注重于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积极展开思想教育以及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而对于监管制度方面,除了需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建设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之外,还应当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监管的形式。此外,还要从资金预算和风险管控的环节,建设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炳营,冯炳纯.试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中国商论,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