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第1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数学阅读启示、数学阅读兴趣

一、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谈到小学生“阅读”,我们首先想到为他们提供的阅读内容可能都是一些文学作品,像儿歌、谜语、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等。极少会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数学类书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认识上的原因。我们普遍认为文学类故事更贴近生活,学生易懂;而数学类书籍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孩子不易看懂。

2.相对于可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来说,生动有趣适合儿童阅读的数学类书籍非常非常少。

所以,久而久之,我们除了孩子的数学课本和数学教辅材料外,就真的想不起来为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供其他的数学类书籍了。但是小学生真的不愿、不能、不会、不需要数学阅读吗?

二、孩子数学阅读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仅愿意进行数学阅读、能进行数学阅读、会进行数学阅读,而且需要进行数学阅读。引发我关注小学生数学阅读、看到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是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

一个毕业班带完,重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有一天一个小名叫汉堡的同学突然问我“老师什么叫优角?”我一愣,小学教材中没涉及这个概念,而且一年级连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都没学,更别说优角了。我想这孩子不知从哪听一耳朵,肯定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便抱着逗弄他的想法问道:“你知道什么叫优角吗?”没想到这个可爱的孩子两条腿打开一点,认真的介绍道:“老师这样的角是锐角”;他手扶课桌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向侧面水平抬起,说:“这是直角”;他将水平方向的腿又抬高一些,说:“这是钝角,钝角外面的这个角就是优角”。听到这里我惊讶极了,虽然这孩子没能用准确的度数范围去定义角,但他的肢体表达说明他对于优角的概念是清楚的。

还有一个叫“小象”的孩子,有天兴趣盎然的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硬币还叫没记性的硬币。你知道他为什么叫没记性的硬币吗?”看着他为发现硬币的新名字乐不可支的小模样,我的大脑快速运转,“没记性的硬币”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多形象呀!这不就是概率中的随机性吗?震撼中,我装作茫然地问他“从没听说过硬币还有这个名字,为什么叫没记性的硬币呢?”他就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要和我分享一样,开心的告诉我:“因为你把硬币抛起来,它落下去可能第一次是正面向上,第二次还是正面向上,第三次还是正面向上……哈哈!所以叫没记性的硬币。”“那你知道硬币落下时有几种可能吗?”“两种!有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反面。!”

原本以为这些一定是他们爸爸妈妈提前教的,没想到经过了解发现他们的父母只是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数学类书籍,这些知识竟然是他俩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看来,小学生数学阅读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

1.创设数学阅读条件。

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可阅读的数学类书籍。借阅、购买均可。如果条件允许,只要遇到对孩子数学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下恚放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孩子每日随时可见数学类书籍,闲暇时间随意翻翻,慢慢熟悉、渐渐深入,就会对数学类书籍产生兴趣。

不过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尽管我们要看的是数学书籍,但一定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类书籍。如,“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图书。原著作者是英国的卡佳坦・波斯基特。绘图是菲利浦・瑞弗。这套书共9册,一本是一个主题,如《测来测去――长度、面积和体积》《你真的会加减乘除吗》《绝望的分数》《寻找你的幸运星――概率的秘密》《逃不出的怪圈――圆和其他图形》等等,每本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行笔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悬疑惊悚、有的幽默搞笑、有的形象夸张、有的整蛊搞怪……不拘一格的行文手法,配上直观生动的图画,使数学摆脱了枯燥乏味!让孩子像在读故事、看电影一样的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这样的数学阅读何其乐哉!

又如,中国作家柔萱根据人教版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好玩的数学博客》,每本按年级划分,跟教材基本同步。这套书里每篇博文都有一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贴近中国孩子的生活。幽默的故事让孩子在会心一笑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

这类书籍还有很多,如《李毓佩数学童话集(小学低年级)》、《李毓佩数学历险记(小学高年级)》、《让数学火起来》、《数学绘本・数与计算:世界上最帅的猪》、《奇妙的数王国》、《数学西游记》等等,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

2.朗读引领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数学阅读兴趣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选择幽默、有趣的数学故事,朗读给孩子们听。朗读时,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生动完整的数学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书中的其他故事强烈的兴趣。也可以在朗读时,于精彩、紧张或困惑之处留下悬念给孩子。急于知道问题答案的孩子,慢慢会挣脱老师与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享受数学阅读的乐趣。

3.交流展示阅读成果。

第2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把好教师这一关,建立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小学教师队伍

1.加强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

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现代特征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在我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还未得到确立,高等师范院校中,儿童文学这门课程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积极性,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师资队伍是学科与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儿童文学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改变教师视儿童文学为“小儿科”的错误观念,广纳人才,投入到儿童文学的学科研究和课程建设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儿童文学师资团队。

2.优先录取儿童文学素养高的人才

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后,无论是在教学上、课外阅读辅导上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上,儿童文学都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是否具备儿童文学素养已成为语文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志。“儿童文学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上的一堂课。”这是南京某语文教研员的话。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文学素养高的教师,他们教学能力强,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出类拔萃,得心应手。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多一些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蒸蒸日上。因此如果在教师招聘时,不管是笔试或者面试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项必考的测试内容,并且分值相对多一些,优先录取儿童文学素养高的人才。我想,这样一定会更加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让儿童文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抓住儿童文学的本体特点,教出儿童情趣来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是指能让孩子们感到兴味,并能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探求的一种艺术趣味。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生命,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时应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儿童的心理去思索问题,带领孩子们去领会作品里的童真童趣,感受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美感。不做成人化的分析讲解与点拨引导,实现儿童文学作品学习的儿童化。首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来读出儿童情趣;其次,要抓住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紧扣情节和形象,从语言等方面讲出儿童情趣;再次,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再创造的实践活动,表达出儿童情趣,发展儿童想象力,而不是让儿童文学文本承载过多的教化的作用。

2.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准确把握不同体裁的教法

课文的文体形式不同,教学重点应各有侧重。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才能通过对相关教材的恰当处理,准确把握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诗歌、散文类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美、音韵美,体会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意象、深刻的内涵。设计“朗读式”的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深读品味——阅读拓展;叙述性故事类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是非美丑,向往美好情境。设计“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思考探究——成果交流;寓言的教学则要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寓意,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领悟式”的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初读感知——领悟寓意——联系迁移;对内容易懂、写法独特的课文,可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设计“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过程:明确目标——阅读课文——领悟写法——迁移写作。

三、把好课外阅读这一关,让儿童文学伴随孩子的成长

1、推荐读物,介绍好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如果孩子特别喜欢阅读,可选择稍微高于正常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相反,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选择略低于正常孩子实际水平的书籍。一般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阅读。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多种渠道供给孩子读书来源,保证孩子有书读

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很强,读书的速度很快,所以要多种渠道供给孩子读书来源,以保证孩子有书读,有新书读。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的来源由家长捐送,或由每个同学捐几本,还要注意时不时地换一些新书;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到书店买;可以教给孩子到学校和市区图书馆借书的技能,找到自己最想看的书。有的家长对儿童文学作品不了解,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我会应家长要求带家长到书店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这样多种渠道供给孩子读书来源,就能保证孩子有书读。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实效的。因此,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召开名著人物推荐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等等。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就能更加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4、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迁移应用

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可以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比如,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旅行路线等。这种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民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娃娃的优秀儿童文学薰陶与审美教育抓起,让儿童文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第3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最新精选《父母课堂》读后感范文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希望、社会的接班人。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如今的孩子,他们要求多、想法多、行动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多,令我不胜其烦,常常会使出中国式家长的专制,直接命令他做我认为对的事,不准他做这些那些事,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不从他的角度看问题。孩子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委曲求全的照做,经常免不了“反抗”,使很多事情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老师推荐的《父母课堂》,我明白很多了,其中2012年11月这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一文,我感触颇深。让我懂得了“宽严有度是真爱;权威、民主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

  我静下心来反思自我,对自己的部分错误教育方式感到震惊,决定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从现在起,在做事前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在一定的原则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做“包办父母”。对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自己先了解、学习,不武断的否定,理解和尊重他的爱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威信。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功利化教育。总之,像文中所说的“严而有格,松而有度”。

  老一套的教育方式真的有些行不通了,我会以《父母课堂》为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最新精选《父母课堂》读后感范文   父母课堂每期必读。如今读父母课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凡是有职责感的父母,选读这本杂志对提高自身的素养是有帮忙的。里面的资料丰富多彩,涉及的层面也很广。让家长们受益匪浅,这本书好像一盏灯,给家长们指明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学问,不懂教育的家长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学习好,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以后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而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宠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潜力简直太差,如果离开了父母,孩子们会干啥?以后又怎样能去适应社会?先别说洗衣做饭,就是独自出门购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独立解决的潜力就更差了。光学习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潜力及独立潜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对孩子要放开手脚。不要什么事情都担心孩子会出错,而不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长就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就会无意中扼杀孩子对解决问题的潜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让他独立去做。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用心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实践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这样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以后的行动中更用心的去应对去解决。

  但是也不能过于放开。我绝对反对象韩国家庭教育方式:“狼型”教子法。太残忍了。我不能眼睁睁的去整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不是母狼,孩子也不是小狼。不能让他们从小就成了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更愿意让孩子更多的领略到关爱。如果没有爱,象狼一样的自强自立的人在社会中会无法生存,无法自保。象澳大利亚人那样的捍卫保密,我也理解不了。因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全部扔给学校,完全由学校来掌控孩子的一切,而当家长的却一无所知。学校能负担孩子的一切吗?学习成绩当家长的不了解又怎能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孩子的某些方面?

  总之,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施之恰当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从未有过这么深刻的体会。透过读父母课堂,让我了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养,要放开,要融入社会。要给他们一些关爱,要从小锻炼他们。给他们带给小小的舞台尽情施展发挥,将来就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最新精选《父母课堂》读后感范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样,我也很想把女儿培养成才,可是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虽然我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

  孩子入学之初,我对女儿的说话的口吻大多数都是命令式的,很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只要我觉得是正确的就会直接命令她去做,或者直接罗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没有反驳的余地,总是没有缘由觉得自己委屈而痛哭,我因此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

  自从订阅了《父母课堂》,我就找到了儿童教育的专家,每一期我都会认真阅读,静下心来反思自我,感到震惊之余,认真的总结了自己对待女儿教育问题上误区,让我知道教育应该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面前,总是情绪饱满、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排解来自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与孩子生命意愿相违背的强制、训诫,给孩子一个宽松并愉悦的心理成长环境,比限定与束缚更有效果,在学习上需要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于是我也改变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围内让她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孩子能够很有计划的安排自己写作业、预习功课以及娱乐的时间,成绩也保持的不错,还会很积极的去看点儿天文和儿童文学方面的书。

第4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转变学习方式 更新观念 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有意识地凸现"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加以融合,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要求,就需转变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本次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实践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转变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做为教师的我们,应确立新的教学观,正确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分数的多少,而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习得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更新了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支配自身的教学行为。

二、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爱语文的好似并不多,因此在课堂上不愿意“说”,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越严重,不愿用心地去读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感两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分析来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

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力争使导言,结束语,小结都明晰、富有启发性。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孩子们一听精神振奋,异口同声地回答:“爱”。我接着问:“会玩吗?其实玩也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一个人,他竟然玩出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他发明了什么吗?”如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课文学完后,照应导言,我又设计了如下的结束语:“孩子们,玩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了,希望你们都做一个真正会玩儿的人,不但获得乐趣,更能有所收获。”我力争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应要求自己带着一种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就能像我们一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去品味作者的心灵深处。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理解海鸥为老人送行这一部分时,我配上悲情的音乐,用心、用情去引读这一部分,很多孩子都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情与爱所打动,流下了眼泪,在小练笔拓展部分,也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得很好,真的达到了入情入境。

总之,讲究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2.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或问题,如此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自由争辩。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幼稚的问题:在坦克里的人会看见外面吗?什么能把坦克炸掉等等,我都一一耐心地讲解而并非一顿训斥。如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良好!

教师让出讲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像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便可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找骆驼》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填空初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优化动作,理想地完成学习目标。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我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孔子拜师》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我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划”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圈”出这一句中的关键词,“研读”领悟其特别含义,并创设情境进行导读,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如教材课文的拓展阅读,召开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收集资料要闻等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

第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目标导向机制――学习思辨,达成共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承的。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是教育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那么作为我们学校应该如何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知”――开展专题培训,引领家长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现代精神文明,所以对家长的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家长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走进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让家长们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化,更认识到了它的博大精深,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今天是不可或缺的。

(二)“情”――与经典同行,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

经典是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为了更好地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中华传统美教育,我们请专家为家长们解读了《孝经》、《论语》,培训中专家通古观今,去粗取精,把它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此外,还通过家校网络平台,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让家长们认识到了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并为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等美德所感染。

(三)“意”――举办家长学校,促进家校对传统美德教育达成共识。

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主阵地。通过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当今社会由一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孩子“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待人冷漠”……甚至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对儿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势在必行。同时,让家长们树立这样的意识: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实施参与机制――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实施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也不例外。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自身行为相结合。

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善于模仿、缺少分辨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无论对与错,都可能成为儿童的效仿对象。家长要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规范,家长的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乐于助人都会使孩子耳濡目染,体验深刻。反之家长的言行不一,见利忘义、不孝敬父母等不良行为反而为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所以,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来感召孩子,为孩子树立典范,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随机性、能动性。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善于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在走亲访友、客人来访时对孩子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培养孩子“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人际交往观念和友爱思想等;在讲故事、看电视、出行等过程中,结合实际内容进行更为广泛的传统美德教育。

(三)传统美德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春节”“端午”“重阳”“元霄节”等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的祖先和前辈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这些节日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孩子和民族自豪感崇高的爱国情怀,学习先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美德。

(四)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家长,要极力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并起到对孩子监督提醒的作用,必要时也要一起参与进来,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

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还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家长要时时关注孩子的所学,并通过交流、引导、创设条件等形式,尽可能把孩子在课堂所获得的对“美德”的认识内化深入,并逐渐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三、制约完善机制――遵循原则,携手共进。

(一)相互尊重原则

要真正实现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要相互尊重,一方面是教师要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家长沟通,并听取家长的心声,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不要把学校当作是评论和批判的对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共享先进的观念与经验。

(二)沟通交流原则

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家校关系最首要与基本的原则。“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教师与家长共同认可的目标。为了确保该目标的实现,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把目标具体化为责任,并且具体实施,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家校要进行定期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落实目标,定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最大效度地发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三)与时俱进原则

五千的传统传统,蕴育了中华儿女坚定的民族情感、高尚的民族气节、优秀

第6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一次***的活动》作文教学课上,老师完全可以带着学生先亲身体验一次这样的活动,在活动前给孩子交代好要留心观察的方面,相信孩子在体验过后,一定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还会觉得作文难吗?在熟悉的情景中体验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创设教学情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二、把小学生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拼音和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拼音动物园”、“开火车”、“我说你猜”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把书本知识生活化采用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自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爱老师,爱语文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育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爱上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将知识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良好社会情感和乐观向上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同父母般亲近的情感,还能在这种亲近感中渗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继而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奋发上进的热情。

四、教师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给孩子们创造学习语文的快乐环境

第7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4-01

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他们阅读兴趣,形成他们学习习惯的重要训练方式。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关注课堂教学,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小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欣赏经典范文;更要在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着不很重视课外阅读的现象。

1 正视语文教学现状,明确课外阅读必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进行着不断改革,现在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普遍采用互动教学,采用问题探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1.1互动提问多,学生体悟少

我们的互动教学应该是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在生本、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多维互动。但是,我们教学中的互动往往是单元的,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以老师的讲解、格式化的内容分析取代本应属于学生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有着重知识认识,轻学生情感体验。如此,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和热情。

1.2 讲练结合多,自主探究少

我们在开展教育教育活动时,不少老师老师较多的关注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否在考试中考出来。于是,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统一答案,并在课后练习中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于是,我们会发现,在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的引导、发现,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开展的一些所谓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往往做样子成分较多。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另外,我们注重教材教授却缺少与学生现实生活、生活体验结合。学生多是围绕教材学习,缺少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内外结合,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读情感,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 探寻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这里的阅读不只是课文阅读,更重要的是学生发挥个性、广泛阅读。

2.1加强正确导向指导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阅读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思想开放的时代,各种读物泛滥成灾,且有一些电子产品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如不少学生沉湎于上网聊天或是网游世界;而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却被束之高阁;课外书在孩子眼里反而成了负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一些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些较通俗的读物,并且可以请家长和学生一切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营造积极阅读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老师激发和点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三顾茅庐》学习时,我们先让学生说说对《三国演义》一些内容的了解,说说自己可能喜欢的人物。如果有学生能够在课堂比较好的做解答,那么,就会激发其他同学生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当然,在这篇课文学习时,我们也可以摘取原文中的一段浅显的文言文让学生读读、品品,在老师简单的疏通之下,他们如能读懂也会生出阅读的自豪感,形成课外阅读的自信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一些可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去阅读,这样,课内课外就能有机联系起来。

2.3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

我们一些老师也注意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喜好安排阅读任务,忽视了学生阅读个性和阅读兴趣;且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感悟没有得到足够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可能把课外阅读当成作业,而不是获得语文素养提高的机会。我们布置课外阅读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喜好。只要是孩子喜欢的,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的健康书籍都可以安排给学生阅读。如不少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2.4采用多种检查方式

学生有阅读兴趣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激发、激励。我们老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读书要动笔、养成标注、点评和记背一些好词佳句精段等等;引导他们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更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促进他们高效的读。如每个周五的阅读课上,笔者先让学生把自己最近阅读的内容说说,可以是学生逐一汇报、可以小组交流,或是同桌沟通;也可以要求他们写写。另外,在阅读任务布置之后,和家长联系、配合,请家长督促、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再有,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比赛活动,举行写读后感比赛,故事接龙等等这样,学生不但知道要记住阅读的一些重点内容,还会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组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老师也要进行阅读,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尽可能感受课外阅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如此,我们才能给孩子推荐有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的读物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总之,小学时代奠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素养都是小时候养成的。我们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经验,积淀智慧,提高素养,从而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第8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概念源自日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

二、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颜晓燕认为早期阅读是一种集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活动的综合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接触书面语言的行为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其它领域的知识,并将教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活动。在本文中将“早期阅读”界定为3-7岁的儿童在成人帮助下或是独自理解读物中的图画、色彩以及少量文字所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早期阅读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基本阅读能力,为上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7 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也叫做幼儿期。这一时期,幼儿心理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幼儿期读过的书,不易忘记,它影响着幼儿的心身发展,并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善于理解幼儿阅读心理, 使每一位不同年龄的儿童能够充分享受读书的欢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热爱读书。对儿童而言,读绘本就是轻松愉悦的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是对世界与生活的认识与体会。因此,在欧美、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及地区,绘本阅读早已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手段。我国相比其他国家,绘本阅读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绘本才正式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少儿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探索绘本阅读推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在阅读推广的实践中,本人认为绘本阅读有助于激发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绘本阅读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

1.绘本阅读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直观思维,而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少而精炼,画面色彩丰富,以画表达故事情节,绘本阅读可以借助丰富的图画,“读”出其中的意思,使阅读变得更为简单,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心理特点。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寓意,通过直观化的绘本阅读,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阅读能力,促使孩子积极地从图画阅读向纯文字阅读过渡。如《鸭子骑车记》是一本在艺术、思想、认知上都具有独特价值的绘本,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描写生动、视角多变,可以引导孩子贯彻它们的表情、神态、动作,结合背景和文字揣摩它们的心里,图中出现有趣的小动物,如小鸟、蝴蝶、蜜蜂等等,对孩子来说发现这些动物也是阅读中重要乐趣之一。故事讲完后,可以组织孩子进行绘本续写和编绘等。

2.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绘本阅读幼儿通过图画进入了故事和知识的世界,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如《我喜欢书》一只猩猩表情憨厚,体型圆胖,穿着背带裤,就像可爱的孩子,画里它坐在恐龙身上,小朋友马上就理解它在看恐龙书,图画诙谐有趣的画面,更让小朋友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小丑如果踩到香蕉皮,就会跌倒,看恐怖书时,连影子都觉得是鬼,恐龙背上的骨质板也是书,画面到处显示书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让读书变得有趣极了。

3.绘本阅读能激活幼儿的想象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的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幼儿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幻想和创造是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必然手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在其设定的虚幻世界里寻求快乐。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认为:“……对于读图画书而言,读书就是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如《小猪变形记》,孩子的想象不仅可以基于绘本原有的画面内容,更可以向外延伸小猪遇到了谁他怎样让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结果会如何。所以在绘本教学中要做深层次地挖掘和准确地引导,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四、绘本阅读有助于促进品格塑造

1.提高孩子的美学修养

优秀的绘本都是出自世界各地绘画大师之手,也称画中精华,孩子从小接受名家名画的熏陶,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好的绘本无论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空间的布局,多种媒材的使用,绘画的技巧以及风格的统一水平都是很高的。他们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如瑞士马克斯.菲斯特创作的《彩虹鱼》,通过一条有闪亮七彩鳞片彩虹鱼的经历,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谛:痛苦与朋友分担,痛苦会减半;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会加倍。该绘本插图采用水墨画技法,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鲜活亮丽且富有现代感,画中水的场景,仿佛每个水草都在荡漾、漂浮,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2.促进幼儿人格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家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对人的一生来说,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方式来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难纠正。因此学前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阅读关于优秀品德方面的绘本,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激发并促使他们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莽撞淘气又温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

3.培养多元智能

第9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范文

厘定“创想课程”的设计哲学

儿童阶段是创造力、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敢于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孩子的天性面前,在这个关键时期,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作为一所新建校,星河小学对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和未来家长进行意见征集和需求分析,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认同。 “创想”成为星河小学文化品牌的灵魂,尊重并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保护并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我们以“创想文化”为引领,从儿童多元智能的视角全面构建儿童创想学院,进行着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课程构建。

构建“创想课程”的结构体系

儿童创想课程是以呵护儿童好奇心、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它以儿童为中心、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并由儿童共同参与,努力体现儿童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强调尊重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

1.绘制“创想课程图谱”

我们以创想的视角审视儿童教育实践,形成了“学年目标(小学)-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目标链,并依据年段特点使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各有侧重:低段-创想游戏与好奇心理,中段-创想技能与想象习惯,高段-创想精神与创造人格,将创想素养的核心指标分化到各年级课程目标中。

2.联结“创想课程群落”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七彩调色板,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释放独特的光芒。创想课程从语言交往、运动健康、数学思维、艺术审美、公民实践、品德生活、科学技术七个领域中提取“创想素养”,设立数理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生命学院、少儿科学院“七大创想学院”。由此构建了七彩的创想课程,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课程,代表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特征,学生可据此自由选择。

设置“创想课程”的实践通道

1.课程模型创新:课程的呼与吸

对于儿童来说,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思想、每一份记忆都有不同的呼吸韵律,伴随着儿童生命每一天的课程亦应如此。

创想学院针对不同需求与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时间跨度不同的三类课程。第一类是微课程,提供基础的创造力发展普及教育。如我们把“我在学创造――十二种奇思妙想”拍成了微课程放在创想学院,孩子可以随时学习,也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奇思妙想。第二类是短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创造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自己的创造作品,并且可以在“班级创想角”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第三类是长课程,针对部分具有创造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和发掘他们的创新素养与创造才能。如对于“木头的研究”,孩子在不同学段进行了“森林世家”、“筷子结构”、“木头魔术”、“神奇的木杯”、“益智城堡”、“小小工程师躬”等系列探索。

为了拓展创想课程,我校牵头成立了FSC联合会基地活动(F即Family,家庭,S即School,学校,C即Community,社区),在征集资源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七大学院的结构规划了基地课程(见下图)。

此外,我们还全面打造校园数字学习社区,建立了儿童数字体验创新中心和网上儿童创想学院。学校结合学段设置了10个信息屏作为儿童校园创想课程分享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创想教学微视频或上网浏览相关信息。我们开发了“星河学生、世界游学”旅行闯关探宝游戏式网络学习课程,课程依托游学地图为载体,以创想主题内容为关卡,将网络教育和益智游戏完美融合,做、学、玩、创融为一体。

2.课程实施策略:课程的张与驰

我们构建了具有星河小学特色的“创见课堂”理念。创见的“见”,第一笔“ㄇ”代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小研究、思维导图,自主进行研究与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建构新知;第二笔小“ノ”代表教师的点拨,在关键之处站出来,在存疑之处站出来;第三笔“”代表开放的内容,将与学科知识有关联的知识引入到合适的位置,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拓展中提升。

在开发创想系列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从“零散”到“整合”,形成贯通1~6年级体系化的创想课程;从“单向”到“互动”,构建了解性的参观、操作性的发现、对话式的质疑、主题化的探究、竞技式的体悟、发现式的观察、拓展性的阅读、协同化的创造等多元体验方式;从“单一”到“综合”,勾勒出星河小学创想体验的系统策略,形成了创想课堂体验、学科渗透体验、专用场馆体验、主题竞技体验、学校场景体验、野外拓展体验、项目走班体验、家庭亲子体验等策略。

探索“创想课程”的评价场域

创想课程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基地导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想能力因素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一套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评价内容与指标不是单独倚重学科知识,同时也重视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重视对学生情绪、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评定,使评价实施过程化、通俗化、动态化。

2.一张课程导单

课程导单围绕课程内容、目标,将课程的展开过程设计成儿童快乐的旅行过程,将知识、能力、情感、思维融合其中,多方位评价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下图是野外课程“走进武进区博物馆”的课程单。

3.一段闯关旅程

为创新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学校在期末举行“玩转苹果乐园”闯关活动。通过活动,儿童的核心素养得到相应的评价,同时有助于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热爱学习,并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往和遵守规则的意识。下表是二年级的部分闯关活动:

4.一本创想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