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社区建设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建设特点

第1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一、建议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清河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尚阳堡文化”尤为珍贵,这一文化是发展我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具有其地域特色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开发“尚阳堡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清河区人文历史悠久,特别是从明末到清末近300余年间,明、清两朝的许多历史与这里有着重要的关联。

明末,满族先民女真人“海西女真”哈达部落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中心在这里,这里地处明辽东边墙的边缘,明朝与女真民族商贸活动的繁华地带,哈达部落的王室贵族凭借这里特殊的军事、贸易地位,凭借明王朝的支持,与女真其他部落角逐争斗,迅速壮大,拥有关东大半,称雄女真,成为“海西四部”之盟主,成为“汗国”。清太祖努尔哈赤吞并哈达国之后,这里又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政治、军事、斗争的前沿。

清朝崇德元年,哈达国的重要名城“靖安堡”改为“尚阳堡”,尚阳堡古城成为清朝东北三大流人寓所之一,即犯人监狱。关押在这里的流人有武装反抗清朝统治的朝廷钦犯、也有文人墨客、商人渔夫。在流人当中不乏名流儒士。如湖广道御史、四川巡按郝浴、清进士季开生、中书舍人江南推官张恂、著名诗人学者陆庆曾、清进士河南主考官丁澎、清进士山东巡按刘嗣美、吏部右侍郎、诗人学者何志清、大学士陈梦雷等知名人士。他们的诗、词、书画为尚阳堡文化积淀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各地流人为尚阳堡带来了丰富的异地文化,也带来了近代文明,由于流人子女与当地居民通婚、融合,形成新的居民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尚阳堡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

为更好地把尚阳堡文化资源转变为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我们建议异地恢复尚阳堡古城原貌(已形成方案),利用这里古朴的建筑,营造良好的尚阳堡文化氛围,依据明、清史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哈达古国历史文化,尚阳堡文化。通过民间实物,复制文物的展览,影视资料的展播,向游人展示尚阳堡文化,全方位介绍尚阳堡文化。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方面,以石家满族民俗村为载体,从民居、饮食、民族歌舞、服装、婚俗、礼节、节庆、说唱艺术等方面让游客走进尚阳堡文化,深刻体会尚阳堡文化。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方面。突出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纪念品在观赏、收藏等角度展示尚阳堡文化,使尚阳堡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各地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二、建议在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

清河区地处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的结合地带,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期,这里就是商贸重地,各地商客云集这里,在长期的贸易过程中,形成了这里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多层面性。在地域文化方面,以满族特色为主体的黑土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辽北文化特色,为当代人们所喜爱,二人转、小品、东北大秧歌、满族歌舞、萨满歌舞等等是人们喜闻乐见艺术形式,小品,已成为中国人春节联欢晚会必有的一道文化大餐,而且被评为“一等奖”。

清河旅游区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是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第二部的拍摄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具有清河文化特色的二人转、满族歌舞、萨满艺术远播海内外,被更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和喜爱。为清河旅游区全面发展黑土地特色文化带来更大的商机,这种商机也将成为清河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我们现有的文化设施、演职力量,还不能满足游人逐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现有龙泉山庄小剧团的基础上,扩大队伍,在石家满族民俗村开设满族文化大舞台,为游人表演二人转、小品、满族秧歌、歌舞、满族服饰展览、萨满表演等表演项目,同时开设其它的具有辽北特色,满族特色的艺术展览,展出享誉海内外的满族剪纸、柳编草编、玉米叶编织、清河水库浪木根雕、石雕、骨雕、角雕、玉器等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术品力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满族特色。在主题思想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别具一格。这个工艺品展览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又可成为创收途径,又是很好的旅游区广告宣传,可谓一举三得。

三、以清河地热、民俗展览馆、万亩湿地项目为载体为文化旅游搭建平台。

清河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从全国来看,我们还属于中小景区。旅游业作为地方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一步挖掘本地区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以项目为载体是做大旅游产业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地热这一新型清洁能源被广泛重视。由于目前铁岭地区煤炭资源储量日趋减少,煤炭价格每年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热水需求量渐年递增,热水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所以地下热水这种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将节约大量煤炭资源和大幅度地降低热水成本,铁岭市政府非常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项目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资金。同时,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对清河区进行钻探勘察,也为清河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清河旅游业作为本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地热资源的开发将给清河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也使清河区的温泉旅游成为辽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与“郎太后传说”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本地温泉文化,这里的温泉曾经为郎太后沐浴过,以民俗文化为买点吸引游客。

清河是满族聚居地之一,开发建设满族民俗展览馆项目,以实物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融观看与参与相结合,全面展示满族的民俗文化。以此来吸引游客。民俗展览馆可以分为实物展区和民俗风情表演区两部分。实物展区可分为生产生活区、礼仪祭祀区、神话传说区、风物特产区四个展区。生产生活区将展示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渔猎等活动中使用的生产及生活工具,以此再现满族及先祖在关东地区生产生活的场面。礼仪祭祀区将展示满族传世的神像、神偶、子孙绳;满族的家谱,祖先牌位、金、银、铜质锁、银锡质祭祀用品等,通过这些展品的展览,会使游人领略满族文明的风采,以及满族文明对兄弟民族影响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区,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满族人民世代流传经久不衰的神话传说,反映满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满族人民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折射出满族人民善良的民族心理。风物特产区,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关东地区满族发祥地物产的丰饶,以及满人对当地物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世人的影响。民俗风情表演区主要是表现满族婚俗、歌舞、祭祀礼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求新、参与的心理。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而开发清河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用,可以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第2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1.开展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继续深入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的法律意识;开展安全节能知识宣传,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安全使用、节能减排和应急处置常识,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节能、环保知识和应急救援能力;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及时通报相关事故,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增强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继续做好《美丽中国梦质检安全行》中国首部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系列科教片播放观看工作,扩大科教片的社会影响;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做到报纸有图文、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新媒体有内容;通过《百姓质量讲坛》平台、安全检查、检验检测等途径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学校、社区、医院、商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质量月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广场宣传并与公众互动。

3.开展重点突出的宣教活动。针对工业园区船舶、冶金、危化品企业多的特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安全科重点宣传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常识;开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宣教活动,重点对社会公众宣传电梯和气瓶的安全常识;与文教部门联合对全区(镇)中小学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并实施学生与家长互动的“小手牵大手”活动。

二、全面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形成多元共治的责任体系

4.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督促推动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通过广泛发放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告知书的形式推动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确权签约”形式落实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使用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签订安全责任状的形式,落实气瓶充装单位对气瓶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推动落实特种设备出租、承租合同约定双方安全责任,推动落实物流园、批发市场、游乐场所等经营管理单位对进场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

5.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和新颁布的《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明确的各方监管职责,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责任、村(居)、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属地监管和主体责任。

6.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与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的区(镇)有关部门和村(居)加强工作沟通、联系,形成有效的联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使用知识,根据安全形势及时布置相关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7.明确区(镇)有关部门责任。按照各部门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厘清本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并认真履职。

8.明确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各村(居)、部门、驻镇机关应协助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执行安全检查督查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指标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行为

9.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根据市质监局下达的日常监督检查计划,重点组织开展对公众聚集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公园等)、物流场所、部分重点企业及薄弱环节的特种设备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根据省质监局工作布置开展工业管道的安装监检、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的日常监督检查。

10.开展重点时段监督检查。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要时段有针对性布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并组织检查,开展“两节两会”期间、“五一”节前、高考期间、夏季汛季、中秋国庆节前、冬季等安全大检查,根据政府和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专项检查。

11.开展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气瓶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气瓶充装单位充装过期瓶、报废瓶、无码瓶和不使用气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行为,严肃查处钢瓶检验单位翻新报废瓶、交付无码瓶和不及时录入检验信息等行为,全面推动气瓶监管信息化升级,有计划地对气瓶加装陶瓷二维码,为跨部门综合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继续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对电梯安装维保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开展工作质量评价,对电梯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状况、隐患自查自纠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开展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使用(未办理使用登记)、未经检验合格、无证操作和违章作业的行为,加强租赁使用叉车的安全管理。

12.开展其他专项监督检查。针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以及单位和个人投诉举报反映的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和反映的问题在5个工作日内实施监督检查。

13.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整治行动。对发现的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坚决依法追究违法责任,对发现的隐患建立隐患台帐并督促整改,重大隐患按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督办、公告制度》(泰市监管特监〔2016〕1号)文件要求处理。

四、加强和完善隐患治理体系、诚信体系、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14.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入开展2015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泰市监管〔2015〕22号)文件精神继续完善区(镇)、企业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建设。重点加强企业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厂级(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体系,及时、定期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并作出记录,及时妥善处理发现的隐患和异常情况。

15.建立和完善安全诚信体系。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市特种设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泰市监管特监〔2015〕4号)文件,重点推进全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利用现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完善信息查询系统和基础信息平台,对诚信企业实行激励扶持政策,对失信企业、不良记录企业、列入“黑名单”企业实行惩戒制度,对电梯维保单位启动市场退出机制。

16.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充实应急救援专家库、救援装备库和专业救援队伍信息库,组织应急救援演练2次,依法报告和参与调查处理事故。

17.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依据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各使用单位要将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纳入“三级安全教育”范围,必须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无能力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单位应通过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能,今年将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查处。

18.指导并督促企业全面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厘清使用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清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制度,落实检验计划并实施;督促企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和按规操作;督促企业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督促企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指导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将工贸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标准化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督促企业开展对标检查、对标整改、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工作。

五、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环保工作,促进全市特种设备低能耗、低排放运行

19.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将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融入到安全监管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意识,对司炉人员进行节能培训和教育,开展10t/h以上锅炉能效普查工作,推动锅炉系统安全节能标准化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高效锅炉、实施锅炉节能环保改造,配合环保部门整治落后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第3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建筑结构 特点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功能适用性、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与低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与低层建筑结构以受竖向载荷为主不同,需同时承受水平和竖向的荷载或作用,例如在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在低层建筑结构中,竖向荷载往往就是设计的控制因素,但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较大的建筑高度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受力情况,水平荷载不仅是主要荷载的一种,跟竖向荷载共同起作用,而且往往还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因此,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若高层建筑结构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或侧向刚度不足,将会产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不仅使人产生不舒服感觉,而且会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附加内力,会使填充墙、建筑装修和电梯轨道等服务设施出现裂缝、变形,甚至会导致结构性的损伤或裂缝,从而危及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因此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合理的刚度,使水平荷载所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结构在可能的强震作用下当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

高层建筑还具有建筑功用上的特点。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优美的高层建筑犹如艺术品,成为城市的标志景观。建筑同时是时代跳动的脉搏,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符合了地价昂贵时代的需求,它可以节约建设用地或获得史多的空闲地面,以作为绿化等环境用地,并因向高空方向发展而缩短了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的长度,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大量高层建筑的建设,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人口会密集化而造成交通拥挤问题;城市局部热场发生不利的变化以及地质的沉陷、消防的复杂化等问题。综合高层建筑的上述受力特点可知,与低层结构不同,高层建筑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三方面要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

2.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所需承担的载荷和倾覆力矩将越来越大,在确保高层建筑物具有足够可靠度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将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也将不断发展。

2.1结构材料高强度化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面积占建筑使用面积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改善这一不合理状况,采用高强度钢和高强度混凝土势在必行。随着高强混凝土材料的研制和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韧性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C80和C10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已经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可以减少结构构件的尺寸,减少构件的自重,必将对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高强度且具有良好可焊性的厚钢板将成为今后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用刚,而耐火钢材FR钢的出现为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方便。采用FR钢材制作高层钢结构时,其防火保护层的厚度可大大减不,从而降低钢结构的造价,使钢结构更具竞争力。

2.2结构形体多样化

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更加深入,对建筑的体型要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度和不规则度将会不断的呈现,例如建筑结构的平面形状会出现:矩形、方形、八角形、扇形、圆形、菱形弧形、Y 形、L 形等各种吸引人们眼球的形状,立面出现各种类型转换、外挑、内敛、大底盘多塔楼、连体建筑、立开大洞等复杂体型的建筑。

2.3建筑结构综合化

经合理设计的组合结构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如抗震性能)优良的效果,且易满足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的需求,可建造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更高的建筑。因此在较高的建筑中,混合结构往往仍是合理、可行的结构方案,今后建造混合结构的比率将会越来越大。在强震国家日本,组合结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数量已超过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外包混凝土组合柱、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以及外包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双重组合柱等多种组合结构。特别是由于钢管内混凝土处于三轴受压状态,能提高构件的竖向承载能力,从而可以节约大量钢材。巨型组合桩首次在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中应用,获得成功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上海金茂大厦构中也成功地应用了巨型组合结构。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以及结构构造施工和施工技术上的改进创新,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巨型框架结构柱体体系以其刚度大,在内部便于设置大空间等优点,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例如,上海证券大厦和香港的汇丰银行大厦。多束筒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已表明该结构体系在适应建筑场地、丰富建筑造型、满足多种功能和减不剪力滞后效应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多束筒结构体系也将在超高层建筑结构实际工程中扩大应用。在钢筋混凝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结构优良的抗拉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性能,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延展性。

2.4结构减震控制智能化

高层建筑结构必须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而构造建筑结构的减震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高层建筑中的被动耗能减震有耗能支撑、带竖缝耗能剪力墙,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以及安装各种被动耗能阻尼器等;主动减震则是计算机控制的,由各种驱动器驱动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进行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的各种作用过程。结构主动减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结构上的各种驱动装置和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计算机系统对震动和结构反应进行实时分析,向驱动装置发出信号,使驱动装置对结构不断地施加各种与结构反应相反的作用,以达到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各种耗能减震控制装置已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得以应用。在中国有部分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了这种技术。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通讯设备以及各类办公电子设备不受震动干扰而安全平稳地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结束语

现代建筑功能趋于多样性,高层建筑的体形和结构体系趋向复杂多变,趋向立体化,应运而生新的设计概念和结构技术的深化。高层建筑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其建筑结构及结构设计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可以想见,未来的高层建筑结构不仅在可靠度与安全性能上大大增强,其科技含量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焦维,秦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

[2]沈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21)

第4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民用建筑设计;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4文献标识码:A

1.现代民用建筑设计的意义

作为建筑工程中首要的环节,建筑设计是主导整个工程的施工方向、决定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其实践的意义是贯穿整个建筑行业的。而建筑设计的前提是要让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要求,这样才有应对市场各方面压力的能力。所以,要想让质量满足要求就必须要让现代化的民用建筑设计企业可以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使其能够从实际出发,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在建筑设计中贯彻落实,从根本上做好设计工作。

2.现代民用建筑设计的特点

2.1对整个建筑空间功能设计的特点

2.1.1始终是以人为本,创造舒适的住宅空间

相关的实验证明,人在各个空间里的活动或幅度时间是有一定比例的,因此对这类住宅的设计是有专门设计规范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面积的不同量化要求。在相关设计中,注重对活动空间尺度的研究和推敲是会考虑到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的,科学合理的住宅是会客,起居,学习和储存等功能空间的组合,要求即要经济实用又具有亲和力且不显得空旷。

2.1.2增加住宅的舒适度

住宅是人生活与学习的场所,人们每天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会是在自己的住宅中度过,可见住宅是否舒适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外,国家也对民用建筑住宅中通过节能环保来增加住宅舒适度而出台了许多新规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多使用环保型材料,与新的工艺和技术相结合,如可实行分户进行采暖、选用节水型的洁具或者是太阳能技术等等。

2.1.3完善住宅各空间的功能需要

相比其他国家,有的住宅虽然看起来很小,可能只有一个客厅和卧室这么简单,但是却是五脏俱全,所包含的功能也十分的完善,如比较注重卫生间的干湿隔开;放置洗衣机的位置;注意房屋空间的存储功能;自制一些节水设施,包括把洗手洗脸的水进行回收后冲厕所等等,这样不仅解决了空间小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做到了节能环保。当有比较大的空间时要做到充分利用,做到功能完善和分出层次;在较小的空间里要能够灵活设计,解决好实际的功能问题,不能够因为户型小而省去一些必要地功能。

2.2民用建筑户型、套型的设计

首先,因为经济不断地发展,人口居住的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次,在过去住宅设计中,因其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导致结构上不够充分全面,在以上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户型、套型的优化变革设计势在必行。相关的民用建筑设计人员要能够做到站在居民角度切实的了解实际的居住条件和需求,并能够有效地把这一点体现到自己设计的户型、套型中去。

我们知道,不同的家庭对住宅是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要求的,想要让每家都能够满意是很难做到的。相比传统的核心家庭住户,现在还会存在如多代同室型、SOHO型、DINK型等等。这其中,即使是就传统家庭来讲,也会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为一些居民自己的职业特征所设计的户型;有为老人照看小孩设计的双主卧套型;有为保姆居住设计的保姆间;有为家庭办公设计的空间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所新增出来的空间功能安排设计,这样就为居民自己的需要安排了相应的弹性空间。

2.3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对居民住宅小区的设计也是最后产品生产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使居民住宅更加的充满人性化,获得评价更好的建筑住宅产品。

2.3.1便捷的交通

现今的住宅小区多是以汽车为交通组织终端,合理的人车分离规划使得交通更加有序,如可以充分的利用周边景观引导,绿色隔离或是条件限制等,来增加交通的可控性,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与小区相适应的露天停车场,这样既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达到了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让住户的私家车有了存放的位置。

2.3.2搭建亲密的邻里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的民用住宅有着其私密性即一梯一两户或是一梯多户,虽说有了一定的空间开放性,但是单元式的住宅模式是现展的产物,这样就从客观上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了障碍,交流上有了一定的约束。而现今的住宅小区在规划方面对这种分割方式进行了一些主观努力,尤其是在对公共平台的建设,就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求,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人们有可以集体活动的空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2.4小区住宅的室内设计

在过去的居民小区住宅中,基本上都是毛坯房,在后期使用者还要对其进行二次装修,如改水电,或是重新布局,这样就会造成大量材料和人工费用的浪费,随之产生的垃圾和噪声都会造成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对毛坯房限制或禁止其上市,提倡或者补助装修后的住宅,这样即节约了后期消费者的投资又节约了材料,保护了环境。所以,作为建筑设计师,要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各个空间的功能性考虑全面,确保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住宅用户需求。

3.现代化建筑发展趋势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这各自的区别和特点但是大的趋势都是相同的,即是更加的低碳、智能和环保。

3.1建筑设计更加的智能化

从技术方面来讲,保证现代化建筑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就是实现对楼宇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和设备管理。在安全方面,主要包括防盗和防火,我们可通过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来建立指纹识别和可视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来访者进行确认和辨别,杜绝那些陌生且怀有恶意的来访者,有效防止偷盗案件的发生;至于建立健全的防火预警系统不但可以及时的发现和通报相关的消防部门,而且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如自动开启消防设备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失火的危险。在设备的管理方面,主要是做到两方面,一是增加物业相关方面的责任;二是要求业主自己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建筑智能化具体来讲,从装饰材料方面来说,要实用,合理、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从厨房的设备方面来说,要更加的系统化、巧妙的减少噪声和油烟、增加储藏量、更加的立体化等等。

3.2建筑设计更加的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型建筑是近几年我国谈论最多的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这其中,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关键所在。因为,我们知道,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再像现在这样漫无目的的消耗下去,那么我们很快就会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所以怎样节约资源,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财富和空间成了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作为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执行施工方,要从材料入手,包括采用绿色环保的墙材,如丝绸墙布、草墙等。采用绿色的地材,如环保的地毯等。采用绿色的板材,如更加环保的石膏板等。采用绿色的照明,如节能的LED照明灯。采用绿色的家具,可以多使用生长周期短的木材作为原料,尽量避免油漆的二次污染等等。

4.结束语

总之,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大环境下人的标准来进行权衡的,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所,更是会影响到人和自然界的。只有建筑师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人文和环境相协调,才能够设计出好的建筑。我们大家提倡的建筑设计也才会得以实现,作为建筑师和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努力,共同做到对建筑设计的人本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路李卫.探究现代民用建筑设计及发展[J].城市建设.2013(7)12~15.

第5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城镇建设;重庆市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及建厂、修路等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导致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1]。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是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2]。近年来,重庆市城镇建设工程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其工程建设活动扰动土壤结构,破坏原生植被[3],堆置固体废弃物或直接倾泻废弃物到河道,极易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水土流失。本文以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工程为例,分析此类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这不仅有效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而且对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万盛区黑山镇南门村江流坝社,是旅游商业购物街、安置房及其他配套建筑新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30381m2,总建筑面积13417 m2,工程挖方总量约1.2万m3,填方总量约0.9万m3,表土剥离约0.3万m3。

1.2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区属副热带东亚季风环流范围内,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多年平均降雨量1282.4mm,年内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7.2%。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可达88%。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土壤侵蚀容许值为500t/(km2・a),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2.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建设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主要表现为面蚀,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本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613t/ (km2・a),为中度侵蚀,其水土流失面积为9035m2(不含微度侵蚀面积),计算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建设项目原生地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统计表

名称 地类 面积(m2) 坡度(°) 林草覆盖率(%) 侵蚀等级

项目建设区 土坎梯田梯土 7602 - - 微度

建设用地 13744 - - 微度

林草地 647 8~15 45~60 轻度

坡耕地 3792 5~8 - 轻度

2441 8~15 - 中度

1182 15~25 - 强度

973 25~35 - 极强度

合计 30381 - - -

表2 工程原生地表侵蚀模数计算表

侵蚀等级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合计 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面积(m2) 4439 2441 1182 973 9035

比例(%) 49 27 13 11 100

侵蚀模数(t/km2.a) 1000 3750 6500 11500 - 3613

2.2 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

2.2.1损坏地表植被,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项目区的各种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将毁坏具有较好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地表植被,使地面失去了植被的有效保护,降低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2.2.2土地退化严重

本项目在施工期将扰动原有土地,工程完工后虽可以部分恢复利用,但其土壤厚度减小,加上雨滴的击溅以及径流的冲刷作用,使土壤中N、P、K等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2.2.3加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层次,可能形成新的病害斜坡,加剧重力侵蚀的发生;其次建设过程中弃渣的乱堆乱放,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以重力侵蚀为主的地质灾害。

2.2.4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会扰动地表,使地表土层和植被完全剥离,大大降低了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壤抗蚀能力;工程建设的开挖和土壤、泥土的堆弃将占压土地和植被,并将对项目区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遇大风和大雨易产生水土流失,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范围及周边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1.1分区依据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依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以及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划分。

3.1.2分区原则

(1)分区内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

(2)分区应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协调一致;

(3)分区内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

3.1.3防治分区

根据该项目建设特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水土保持采取分区防治的方法。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为主,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直观体现本方案设计内容,将项目区划分为五组地块,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面积也将按此划分进行统计,详见表3。

表3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序号 名称 项目建设区(m2) 直接影响区(m2) 小计(m2)

1 一组地块 1082 618 1700

2 二组地块 2411 1114 3525

3 三组地块 6992 2044 9036

4 四组地块 19106 2375 21481

5 五组地块 790 356 1146

合计 30381 6507 36888

3.2 水土流失防治原则

3.2.1因害设防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3.2.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

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进一步优化土石方的平衡方案,提高土、砂、石料利用率。同时本项目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最小扰动原则,尽可能的不去破坏原生植被,维持生态的相对稳定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3.2.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3.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上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已有的防治措施,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各种工程地形单元新增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本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拟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图1。

图1 黑山谷景区江流坝接待服务区购物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预防保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预防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增强水保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与保护、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期以及严格控制运输流失和扬尘;工程措施具体包括修筑沉沙池和排水沟;植物措施具体包括栽植乔灌木及种草等;临时措施具体包括临时堆渣防护、场地围栏和场地清理。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措施为主,具体包括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

4 结论

(1)通过对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结合项目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项目建设区采取预防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2)对项目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和弃渣得到有效治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得到恢复和改善。本工程施工扰动面积30381m2,工程直接影响区面积6507m2,防治责任范围共36888m2,永久建筑物13417m2。经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工程措施面积6939m2;植物措施面积9114m2。

参考文献

[1] 汪仁杰.城市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8,5(2): 9-11.

第6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基层治理“小网格”托起民生“大服务”

x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x区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体系完善、人力保障、科技支撑与服务一体化的“人力+科技”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法治x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7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从2002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召开安全社区研讨会开始,中国的安全社区建设经历了调研论证、试点起步、逐步铺开,到现在健全组织、规范制度、完善标准、创新提高,已进入深入发展和推广阶段。安全社区建设已由北京、上海、大连、山东等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延伸至四川、重庆、宁夏等中西部地区,由单一的城区街道型扩展到企业主导型、农村乡镇型和工业园区等。

为了对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等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2012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 2012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十年,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的专题报道,文别提到:以“人人都享受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预防所有类别的伤害”为目标的安全社区建设在中国落地发芽……安全社区逐渐成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织细胞。应该说,党报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也对安全社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曾批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应大力推动。”

2012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保持了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截至目前,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备案、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超过了1600个,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人口超过了1.2亿。2012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命名了104个“全国安全社区”,比2011年新增94个,其中有4个区实现了整建制创建。至此,“全国安全社区”共有360个,其中已满5年再命名的有10个。“国际安全社区”共有64个,其中已满5年再命名的有11个。与往年相比,农村社区和企业主导型社区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安全社区建设保持了良性发展态势。

安全社区建设对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2012年,我们随机抽取了近两年命名的187个“全国安全社区”,对他们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6月与2010年6月相比,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治安问题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62%、33%和28%,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1%、50%、61%和20%。由此可见,安全社区建设对降低事故、减少人员伤害效果明显。

记:在2012年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张:2012年安全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进,首先得益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这是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广东、山东、四川、沈阳、上海等地在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广东省2012年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提出到2015年建设100个以上安全社区、100%的地级以上市开展省级安全社区建设、6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有被命名的“全国安全社区”的目标。

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控制社区及辖区单位的各类风险,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培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参与安全社区创建的所有社区都印制和发放了安全知识宣传品,多数社区建立了安全主题公园、安全宣传一条街、安全社区网站,组织安全社区宣讲团,编辑安全社区简报。北京、大连、深圳的许多社区还建设了居民安全教育基地;深圳市福田区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次消防运动会;中石油长庆油田泾渭苑和龙凤园社区,根据当地“一老一少”留守家中的实际情况,提出“替子女尽孝、帮父母教子、为企业分扰”的安全促进工作原则。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为安全社区建设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广州市夏港街道利用辖区内知名企业的资源,成立了“安全社区宣讲团”,向中小企业和社区传授安全管理经验;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的僧人们也积极参加安全社区建设,开展了急难救助、心理干预等项目。

抓好证后管理与安全社区复评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是安全社区建设保持活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我们对第一批12个“全国安全社区”进行了复评。抽检和复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社区能够坚持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策划和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坚持持续改进工作和实现社区安全目标。山西潞安集团在获得命名后,充实了安全社区办公室力量,进一步规范了伤害监测工作,制定了安全社区建设5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继续加大安全促进力度,使安全社区建设成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记: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今后的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须着重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张:近年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得到政府认同、社区居民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全国范围来讲,安全社区建设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实际分布来看,安全社区大多数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城市,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此外,一些地区和单位领导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其纳入工作序列,或处于观望等待,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有的地区和社区虽然制定了计划和实施方案,但并没有落实,没有开展工作;个别地区片面追求数量和结果,忽视质量、过程和系统建设,注重前期创建,忽视命名后的持续发展;有的地区热衷于形象工程,安全促进项目有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还有一些安全社区工作骨干业务水平欠缺,项目推进不平衡,内外信息交流不够;安全社区建设机制和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安全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持续改进的证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必须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遵循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进行。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建设、创新发展。要以安全社区建设为抓手和平台,统筹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其他社区建设工作。各地区要以民生、民安为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的安全、健康问题,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资源,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三是要加强安全社区专家队伍建设。各地方支持中心要组建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志愿从事公益服务的专家队伍,还要加强对专家的业务培训,为创建单位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是要注重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要在对社区安全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安全促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来推动,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才能保证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安全社区建设不是单纯的行政创安达标工作,关键在于用安全社区的理念引领,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建立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能搞“大拨轰” “一刀切”,要考虑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避免以行政命令手段强行推动。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提升安全社区建设层次;要摆正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

记:2013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工作有哪些?

张:2013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按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在2012年的基础上,全国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单位至少增加10%,建成命名单位增加10%,争取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

2013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继续重点推进生产安全事故高发区域的安全社区建设,把事故总量和人员伤害降下来。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安全社区示范单位建设,减少空白区域;继续加大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继续扩大中心城市安全社区建设的覆盖面,提高区域整体安全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安全社区建设,合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区域上来说,要把推进和建设的重点与安全生产情况紧密结合,继续推进事故总量大、事故多发地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扩大区域覆盖面。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推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从煤矿、石油、石化3个行业,扩展到电力、钢铁、铁路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在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此外,还要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空白地区推进。

第8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大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税源,也为地税部门挖潜增收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发形式复杂多样,又属政府涉农工程,敏感性比较强,既要兼顾税收政策扶持,又要考虑依法治税,税收征管阻力较大。再者,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税收政策不明朗、涉及利益主体多、资金来源广、社区情况复杂、相关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一等原因,造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税收管理难度大、风险多。税收征管过程中,主要存在有下几点问题。

1.建设类型和开发模式复杂多样,涉及利益主体多,税收征收阻力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分为城市改造、驻地集聚、多村联建、园区带动、强村兼并和村企共建六种类型,其开发模式主要有国有土地的房地产开发和集体土地的村居委自行开发两种模式,社区建设类型复杂,形式多样,建设类型和开发模式的不同,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也不同,政府在扶持力度上更是有所区别,导致利益主体多,征收难度大。

2.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缺乏对税收成本的考虑,相关税收政策不明朗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在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文件及规定时,税收政策不明朗,建设预算不周全,部分预算只考虑到建设成本,忽略了税收成本,造成了村居委片面的认为集体土地的社区建设不在征税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税收政策对以村居为主体的集体土地开发所涉及的税收政策模糊,税务机关在实际管理中可操作性不强,异议多,执法风险和阻力大。

3.各社区情况复杂,税收政策把握难度大,不利于规范管理目前,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共涉及37个村庄,其土地获取形式及土地性质各异,税收政策把握难度大,其中大部分项目分散在乡镇或城乡结合部,开发建设项目可谓一镇一特点,一村一形式,且村居委一般收入来源少,支出项目多,财务收支随意性大,一旦工程完工后,若不及时将税款追缴入库,往往出现“有税无钱”的现象。

4.无资质建安业户充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场,严重制约了建安行业的税收管理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的明显加快,受区域、资金及村居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不成规模的私营、个体等中小建安企业充斥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市场,而这部分中小建安企业大都受资金、规模、人数、管理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没有建安业施工资质,存在着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特点,税款易漏难征,税收流失现象严重。

5.纳税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不规范一方面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项目大多是由村居委自行开发建设,而村居委的纳税意识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村居委在开发建设上大都没有正规的核算制度,账务核算不规范,甚至不纳入村居委的账务核算范围,直接将其收入转入小金库。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采取的措施

(一)点面结合,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明确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作用,积极与财政、建委、房管、土地等部门联系沟通,全面掌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程进度、财政拨付款情况、开竣工手续及土地证办理等信息,形成市局与分局互动,分局与镇区街联动的护税局面。

(二)理顺流程,分而治之,把握关键环节搞好不同类型社区建设税收征管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类型复杂、形式多样、税收征收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龙口市地税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在规律,从理顺流程入手,狠抓环节控管,有效杜绝了税款流失。

1.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开发模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税收管理模式。一方面将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建设项目纳入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另一方面将村居委自行开发模式的建设项目纳入隶属管理分局实施管理。通过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举措,进一步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公平税负。

2.对实行土地增减挂钩的项目,实施由财政拨付工程款时代征代扣建筑业税款充分发挥部门协税护税作用,加强与财政部门联系与沟通,大力推行财政监管建设资金由国库中心统一代征代扣税款的模式。财政按季将监管资金拨付情况传递给地税部门,进行回查审核反馈,以此追究相关环节的控管责任。财政部门拨付工程款时,收款方需提供当地税务发票,拨付最后一笔工程款时,需提供地税部门出具的整个工程项目完税证明。财政按季将监管资金拨付情况传递给地税部门,进行回查审核反馈,以此追究相关环节的控管责任。财政监管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代扣税。

3.充分发挥镇街区经管站部门优势,实施环节控管以乡镇经管站为突破口,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须由经管站签字盖章确认用途后方能予以拨付的规定,及时掌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资料,合理组织税款入库,有效堵塞税款流失漏洞。

4.实行以证控税、部门把关、环节控管制度首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涉及的房屋、土地交易实行“先税后证”制度。房产、国土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必须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税收征管部门出具的完税凭证和不动产销售发票及缴纳行政性规费发票办理房屋及土地权属登记,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其次,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开、竣工把关制度,与规划建设部门配合,在开工和竣工环节予以把关,并由建设单位扣缴施工单位建筑业营业税。在办理开、竣工许可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需全部清理施工、竣工前未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施工合同印花税和建筑业营业税等,同时提供土地证、规划证、税务登记证、施工中标通知书、承建合同书和工程竣工纳税情况统计表等基础资料,凭税务部门审核盖章的《建设项目(施工)信息传递单》和《建设项目(竣工)信息传递单》办理开、竣工手续,否则建设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单位在开工前需签订委托代征协议,代征施工单位的建筑业营业税。

(三)拓宽渠道,积极宣传,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法纳税的税法遵从度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村居委支持。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优势,全面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项目情况,建立联合控税机制,形成综合治税网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税收管理步入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短信等媒介,进行普遍性宣传,提高村居委纳税意识,增强依法纳税观念。

(3)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开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纳税服务绿色通道,针对农村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税收知识缺乏的实际,强化纳税辅导,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法纳税的税法遵从度。

强化税收征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协税护税体系通过部门联动、环节控管,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税收管理水平,建立了“地税部门明确政策,地方党委政府协调领导,财政经管部门代扣税款,村居委密切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税收控管体系。

(二)规范了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税收管理秩序通过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税收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税收管理秩序,公平了税负,减少了税收执法阻力和异议,和谐了税企关系,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

(三)规避了税收执法风险通过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税收管理,打破了社区建设税收管理相对混乱、税款征收难度大的局面,缩小了房地产开发与村居委自行开发之间的税负差距,有效化解了由于税负不均导致的社会矛盾,规避了税收执法风险。

第9篇: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一、主要工作做法:

1、真抓实蹲,深入调研。驻社区工作开始以来各工作组吃住在社区,深入了解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工作组通过走村串户、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了认真听取广大村民对合村并建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为下一步科学的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百局帮百区工作开展以来,市、区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采取现场参观、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各工作组所在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到社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发挥各部门的不同优势,最大限度地支持社区建设。城区工作团制定“十个坚持”工作制度和“六个一”工作计划,并在各工作组上墙,严格按照计划和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现场会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各工作组把社区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帮助社区协调规划、计划审批等各项事宜,力争多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目前城区工作团所驻7各社区已有4个开工建设,预计下半年能够全部开工。

3、发展集体经济,确保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城区工作团所驻7个社区有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共同的特点。于赵社区自建车间50000平方米,每年租赁厂房收入200多万元;新华街道新园社区建设农贸市场1处,拥有民营企业40多家,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几百万元;其他几个社区也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多种新式的经营,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规模。各社区建设的先期投入完全有集体负担,大大加快了社区建设的步伐。

5、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社区建设。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各工作组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社区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经济、联系外出打工等,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为社区建设搞好服务。

6、高标准,低能耗是社区建设长远目标。各社区在规划设计中都以低碳环保为主题,全部使用LED太阳能路灯照明,墙体全部按照最新建设要求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供暖大都使用地源热泵,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社区皆有医疗中心、购物中心、图书室、娱乐中心、托儿所、小学等基本设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