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科普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1],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植物生理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已成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3]。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新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学院基础薄弱,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植物生命现象作出敏锐判断的能力,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限,因此,目前该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中绝大多数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从2005级到2007级生物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包括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陈旧,实验方法也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操作简单。综合性实验很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根本无法开设,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实验教学方法枯燥。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听然后模仿操作。这种按部就班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如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完全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操作,基本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严重缺乏。
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各方面的基础都还很薄弱。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还没有独立实验室,只能跟其他课程共用实验室,而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不仅陈旧,数量也非常有限。如目前称量用的天平只有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而且只有一台供20名学生在实验课时使用;目前用的恒温水浴锅也只有一台不能显示温度的老式水浴锅。实验设备紧缺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因而从实验药品、材料、仪器等的准备,到实验课堂上实验步骤、操作等的指导都只能由理论课老师来独自承担,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实验课的教学。
1.5实验考核不科学。
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来给予实验成绩,缺乏有效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使学生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往往是被动的,这些不利的因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对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改变教学观念。
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逐步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把技能培养看成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主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经费等具体条件,依据教学目标、内容、技术方法重新进行相应的组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
2.2.1实验要有代表性。对于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所用仪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可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两个即可,如定量实验中一般都要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这种使用仪器相同的实验只要安排一个即可,如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或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其中的一个就可以。通过选择代表性实验,一方面可避免一些重复的内容操作,另一方面可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其他内容的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个实验为代表,都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对所涉及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2.2.2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抗逆生理中,可以进行的实验很多,包括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等,这些都是分析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实验,应该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具体办法就是在实验室模拟干旱协迫条件,然后对一些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2.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和老师的安排去做,整个实验过程由老师牵着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了事。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是必要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1紧抓学生的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有所了解,并且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预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上课时学生会主动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或跟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3.2提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准备,如实验需要用的一玻璃仪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清洗,有些实验所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准备。通过参与实验的准备,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2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是实验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实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初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指导老师必须做到“手把手”地指导,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2.4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且要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植物生理学是我系的一门新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仅缺乏,而且非常简陋,同时植物生理实验课没有独立的实验室,通常只能跟其他课程挤在同一间实验室,导致一些重要实验内容没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植物生理学的每个实验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有实验员的协助,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2.5完善实验课考核办法。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学专业的一门新课程,一直以来都把该课程的实验与理论视为一门课,对实验的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为依据,但是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评定的量化标准,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只会写实验报告而实际动手能力则较差的不良局面,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在今后实验课中我们将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着重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来评价实验成绩。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课题,既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的投入,又需要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与实践。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能成功地把我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省20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情况等8项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反映了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选项课可选性一般、与体育学分制的实施联系并不密切,致使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流于形式而无内实质等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可开设多方位、多层次体育课目,以便于为体育学分制的实施斌予实质性内涵等初步建议。
1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培养“宽口径,实基础,重个性,善创新”人才模式的需要,同一学科中的不同课目之间,同一课目中的不同层面之间、跨校区、跨学科乃至跨学校选课是开放式教育等现代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在选科制、选课制的基础上,学分制是目前国内外高校较为普遍采用的、相对科学合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也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导模式。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高等教育思想和实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学分制的进一步推广实施,高校实行体育学分制也将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省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状况如何,体育课程设置、场地物质条件、师资力量等是否与高校体育学分制的实施相协调,是否有利于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己成为高校有关部门巫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和实施学分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省20所普通高校为调查对象,对涉及学校性质、类型、规模及隶属关系等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调查,本研究指标设计均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推理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选项课选项方式与可选择性、选项课编班方式、是否采用体育学分制以及采用体育学分制的类型、计量评质方式、实施背景等八项指标进行研究,数理统计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包完成。
3结果与分析
3.1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等内容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高校体育课程泛置以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选项课的模式为主,占52.6%,主要课目有篮球、足球、健美操、排球、武才、网球和体操;选项课选课方式主要通过体育行政岁在任课单元内选择,占57.9%;有77.8%的体育人师认为学生在体育选项课方面的可选择性一般有80%的高校实施了体育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占73.3%,完全学分制占13.3%;在实施体育学分制户:高校中有40%实施了绩点制。
3.2影响我省高校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王要因素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影响我省高校一施体育学分制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体育场地设施、师资能力、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的安排。
3.3不同学校对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一育学分制等因素的影响
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在体育学分,实施的背景方面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综合性大学与非综合性大学在编班方式、学分制类型及实施背,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学校规模与体育课程设置及毛用体育学分制方面没有差异(见表1)。进一步分行表明,不同性质、类型、规模的高校在是否采用体;学分制上也不存在差异。
3.4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体育学分制情况等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体育课程设置与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有密切关系,而与选课方式、编班方式、关系不密切,反映了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选课方式对编班方式、课目的可选择性有直接影响作用,课目的可选丁:二性与学分制的类型关系非常密切,完全学分制可上性更强。其调研结果见表2。
4建议
4.1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大多采用一年级基础课、二年级选项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高校多实施了体育学分制,以学年学分制为主。
4.2进一步分析表明,目前我省高校存在体育课程设置、选课方式等和体育学分制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反映了我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选项课可选择性一般以及学分制管理只流于形式的现状。
社区益民更丰富
黄明会说,国家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科协工作重点,2012年,重庆市科协将推出几个“重磅计划”。2011年,重庆市科协启动“社区科普大学计划”,今年将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黄明会说,2012年,将进一步扩大社区科普大学,在以往12个区18个教学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争取以此培养社区居民的科普意识。此外,还将建立完善公租房社区、产业园区等新城市居民集居地的科普建设,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科学知识。比如2011年在渝中区浮图关社区、棉花街社区、大溪沟街道都开办了社区大学,开展了绿化栽培、营养保健、疾病预防、宠物饲养等多门课程,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拥护。
“今年,我们让更多社区开办起科普大学来,让科普大学成为社区的科普知识窗口。”黄明会说,广建社区科普大学是“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重庆市科协还将与轻轨公司、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商量,给科普知识开辟一块空间,让科普知识真正“全渗透”到市民生活中去。当然,有了城市益民计划,科普惠农也是一大重点。重庆市科协准备在今年新建300个农技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科技兴农目标。
黄明会说,科协工作看似琐碎,涉及各行各业,但不能像撒花椒面一样到处撒,而应该集中全力做出特色,体现科协的本质,即大力宣传科普知识。
公交科普更便捷
“家里有小孩子的家庭,不要在窗户边放置桌椅!”“四种减少蔬菜农药残留法。招数一,清水浸泡洗涤。”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最近重庆主城部分公交车桌椅上,商业广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科普公益广告宣传画。
“这样可以使广大市民在乘车之余便可以享用科普“便当”,体验到身边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黄明会表示。
目前,重庆市科协启动了公交车座椅科普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在主城区部分公交车座椅上安置了以“五个重庆”为主题的科普公益广告宣传画,首期内容包括蔬菜水果的选购储存、家庭防火安全与儿童安全。据统计,科普公益广告已上线主城内33条公交线路的400辆公交车,累计途经600余个公交站点,每季度受益市民将近千万人次。
今后,市科协将长期坚持这一活动,每季度更换1次科普宣传内容,并适时扩展公交科普活动所覆盖的公交线路和站点。
科技馆逐步免费开放
重庆市科协正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力争逐步实现科技馆免费向社会开放。黄明会表示,因为重庆科技馆属于企业性质,按要求是要自负盈亏,因此场馆的免费开放有一个过程,计划近期先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争取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再向社会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黄明会表示,重庆市科协还将支持区县推进科技类场馆建设,开通中国(重庆)数字科普期刊网站,让市民更方便地查看科普杂志。
扶持一流的科技社团
关键词:气象科普 校园 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79-02
1 发展校园气象科普工作是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我们要把气象科普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气象科学素质[1]。通过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气象科普活动开始走进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并初步掌握了气象防灾减灾的常识与技能。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经过科学指导学校建立了“少年气象站”,这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能力,以及进一步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是十分有好处的;为了使气象科学普及的内容更贴近公众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地完善气象科普工作,使气象知识能够真正地为公众所用。气象科普工作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对气象科普知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普内容,把气象科普及教育与传播融入到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之中[2]。
通过校园的科普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更加了解气象,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气象专家从气象条件、极端天气对人体的影响,详细地讲解了在极端天气环境下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组织青少年参观气象站、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气象科普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同时向流动儿童们发放各类气象防灾减灾资料。通过活动,让小朋友从小就掌握气象防灾避险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同学们不但了解了一定的气象知识,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理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发展现状,对气象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气象科学与各行各业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气象科学知识,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2 气象科普教育读本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气象科普教材进课堂,是强化校园气象科学知识的形象表达上的有益尝试。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表示,下一步将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有步骤地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气象科普教育读本进课堂工作。广泛开展气象科普教育读本进课堂试点,针对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特点和教育特色风格来推进这项工作[3]。
2012年5月28日,《小学气象科学普及教育读本》在温州首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为该书题词:“普及校园气象科学知识,提升学生适应自然能力。”副局长许小峰为该书作序。许小峰在序言中评价这套教材“以气象科学体系为线索,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手段,以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气象科学技术应用为目的进行编撰。教材表达的主题与理念符合气象科普工作的内涵,表现手法与技巧也比较科学,适合小学学生学习。”[4]该书采取大量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卡通图片进行形象表达,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了气象科学的基本体系,同时注重介绍气象和不同学科学领域之间的交叉联系,采用规定课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教材进行详细讲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质。教育读本投入教学使用后,将对该校校园气象科普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气象科普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目的是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因此,校园气象科普宣传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要尽量体现参与性、互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实现寓教于乐,使气象科普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与理解,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校园气象科普工作还应以辅导撰写资源与课堂教育为结合点、示范性教学方案,指导编写资源与学校课外科技活动结合点和活动方案,使气象科普馆的科技资源真正转化为学校科技教育的生动教材,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夯实基础[5]。
3 气象科普基地已成为青少年了解气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每年的3.23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围绕当年的气象日主题安排了各类纪念活动、接待着来自社会的各界群众的参观,气象科普馆已成为青少年了解气象发展的主要科普基地;气象观测场、科普展厅、并有气象专家现场接受咨询,气象仪器装备展,气象科普展板展览,气象观测体验等活动。在观测场,了解每天获取的天气第一手资料的出处,知道了气象要素的采集过程。在空间天气科普馆里,了解太阳家族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科普知识。展示的内容还包括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车,多普勒雷达,移动式气象雷达,气象应急指挥车,气象与生活知识展板,不同时期的气象卫星处理设备及各式天线群,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普及天气、气候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深入宣传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云水资源工作以及风云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中发挥的作用等,以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了解和支持。
通过对气象科普馆、观测场及相关设施的参观活动,通过与气象工作者的交流,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习高温、雷电、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形成原因及防范常识,观看气象科学知识电教片,在体验过程中探索气象科学奥秘,增长防灾减灾知识,同时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掌握气象知识,加深对气象科技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的目的。在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宣传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部门(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好国民教学、专项培训、媒体宣传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校园气象科普工作。
4 结语
科普工作是气象部门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也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气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利用好气象信息,安排好生活、生产,这和人民群众有着紧密的关系。加强对校园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其他气象科学的认知,不但增进了师生对气象科学的了解,提升了学校师生防灾减灾的素质,还促进了现代科技文明在校园的发展,提高了师生对气象工作的认同度,扩大了气象工作的影响力。这对于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引导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和管理社会的作用,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刘林霞.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气象,2005(2):40-41.
[2] 任咏夏.浅谈校园科普气象科普平台的建立[C]//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1:176-182.
[3] 周文超.气象科普教育读本有望将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EB/OL].中国广播网,2012-10-28.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工作,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请示,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镇防震减灾应急工作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通过努力地震应急工作摆上镇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适时修定镇《地震应急预案》,调整领导组,并聘请各村主任为镇群测群防信息站信息员,建立以村支部为领导的村级防震减灾灾情速报网络,负责本村内地震知识的宣传和解疑释惑;同时还协助、督促辖区内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修编,调整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领导组,明确责任,完善机制,为我镇地震应急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任重大,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责任意识,把关糸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事抓紧抓好。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坚持自学信息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员职责,学习《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工作条例》,学习省、市地震局领导讲话、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等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掌握了地震宏观异常观测速报、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社会宣传的要求和技能;同时利用镇会议期间,开展只是讲座,培训村级信息网络成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更好的推动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认真做好宏观观测点的测报工作
地震前兆的宏观观测是信息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做好宏观观测工作,聘请观测员定时观测,设立观测点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观测点的工作责任,做到每天观测,每天记录,从不间断。及时捕促前兆信息,对出现的异常反映,及时核实、识别、分析原因,排除疑问,并及时上报。信息站不定期深入观测点督查观测的工作,确保观测点工作正常开展。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我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节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切切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科学创新、低碳生活”为主题班会
百家湖中学每班都围绕主题“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对科技创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掀起一股科学创新的热潮。
二、科普手抄报比赛
结合科技节"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主题,全校同学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报创作活动中来。通过漫画创作,学生们对科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推广宣传。
三、校园宣传
积极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进校园。
四、变废为宝小制作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制作了了一辆辆精美的小车和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可一再利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利用树叶,广告纸,果壳等废弃物,通过加工设计,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制作画,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破损的乒乓球、易拉罐、泡沫、报纸,包装盒这些很多人眼中的废弃物品,经过我们同学的一番精心设计,"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各异的风能小车。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却是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能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本次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养成了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活动,学生纷纷表示要将在学校中学习的节能方法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让大家齐动手,共同保护好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使它创造更大的财富,大家一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在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围,歌颂表扬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传播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使辖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复兴路社区在科普教育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
社区主任亲自抓,其他群干主动出点子提建议,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明确书记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张海丽为组长,社区群干为组员,有九人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党员、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退休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教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是科普进社区为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社区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普领导小组一般人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资料台账。现已按上级来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五个目录列入台账,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宣传发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组织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让科普活动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不断开展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知识、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知识穿插期间。使居民在娱乐中接受科普教育。为了确保科普活动的定期开展,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们有计划、有内容、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措施落实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来,我们已开展数次科普教育活动,平均两月1次,达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进行科普宣传。
在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形式的科普宣传,开展反对、家庭养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和社区工作重点的变化,宣传不同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坚持传播贴近群众的科学知识为出发点,让广大群众了解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来指导生活。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居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搞好社区科普教育,是社区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着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培育,帮助居民确立科技兴市的认识,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科普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科普素质,xx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及时将文件转发各学校,对科普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布置,并及时进行指导检查。
二、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科普活动氛围
1、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
2、利用周一集会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科普知识,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以环保、节约、食品安全等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科普宣传进课堂。将科普宣传与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结合《品德与社会》、《生命·生活与安全》,中学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5、2月下旬至3月中旬,县委宣传部、共青团xx县委、县教育局、县环保局联合开展了“生态xx·鸽子花都”绿色环保主题征文活动。
三、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普宣传紧密结合,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微机竞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小实验操作、组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参观及科普采风活动、科普图书阅览、科普影视播放、办科普宣传专栏、撰写科技小文章、编辑科普剪报等;举办了科普板报、科普知识手抄报竞赛、环保故事竞赛;开展读科普文章、写科普作文、画科幻绘画活动。
活用教材,丰富认知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个学期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究。其实,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给了教师一个展开教学的借鉴平台。像“植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师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课堂上的40分钟,学生要想领略植物生长、动物繁衍的过程,只能通过说教或利用多媒体介绍来让学生了解;可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是不满意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要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与知识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但要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对学生进行比较到位的生命教育,信息化手段就显得比较简单了。而科普活动可以帮助科学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比如,学生学到“植物的一生”单元时,就可以开展种植活动。给学生一块种植地,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他们自己种出植物。教材上可能只是介绍了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而现实的种植活动,则可以让学生种植多种植物,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
合理策划,施展个性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个体的差异,有部分同学对“天文”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同学对“地理”比较感兴趣,还有部分同学对“微生物”比较感兴趣;还可以发现,有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科普知识比较丰富,有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整理能力强。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能在“科学”这个舞台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呢?看来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而科学教师作为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只要合理精心策划一些科普活动,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保证活动的丰富性 由于不同的个体对活动内容有不同要求,所以,教师可以策划不同内容的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双星伴月”天文观测、天文观测进社区、须茂园农作物种植、科普图片展览、科普器材展览、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赛、长桥杯风筝比赛、天文社长竞聘、科学幻想画创作、科学宣传画制作等不同内容的活动。这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乐意地参与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力求活动的多样性 在保证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活动的多样性。既有科学讲座的严肃性,也有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既有重在科学知识的积累,也有重在科学技术的探索;既有经常性的劳动基地的实践,也有临时性的天文观测活动;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示,也有集体智慧的碰撞;既立足校园,也面向大众、走进社区。这样,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彰显自己的个性。
注重活动的层次性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年级的特点,所以,在策划活动时,除了要考虑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应该考虑活动的层次性。科普教育活动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后花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低年级小朋友,还是六年级毕业生,都可以在活动的菜单中选择适合自己年级段开展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的熏陶。这也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普及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在活动中真实地走近科学,探索科学,享受科学,从而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能。
彰显成效,激发动力
愉悦了学生身心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势必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有的同学在风筝比赛中掌握了放飞的技巧,有的同学在天文观测活动中感受了大自然的奥妙,有的同学在创作科学幻想画的过程中放飞了心灵,有的同学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当收获这些科普成果时,学生是愉悦的,这也就势必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科学的动力。
奠定了学生信心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表彰,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课堂教学以课堂为本,针对的是固定的个体,故而表彰力度不是很强。因此,可以通过“科普节”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在全校进行表彰,请校领导进行表扬,更可以请更上级的领导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不同科技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这个表彰力度,相对就要强得多。通过这样强力度的表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有更强的自信,这也能推动学生向科学高峰攀登。
5月12日,县纪念5.12防震减灾知识网络有奖竞赛正式启动。活动时间为5月12日-5月31日,我局在365网首页置顶宣传这次网络竞赛活动,网民可点击图片链接进入答题,答题软件会自动录入答题资料,并统计所有参赛者的相关数据。活动结束后,我局将根据竞赛成绩抽出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活动面向全县城乡居民,同时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县全体教师和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参加了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举办这次网络竞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影响力,达到全社会了解防震减灾工作、了解防震减灾知识、了解防震减灾法律的目的。
二、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5月12日,在我局和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全县56所中小学近10万师生同步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前各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学校安全工作措施、校舍安全、设备设施、水源、电源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由于学校安全管理而引发的事故。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演练中出现意外伤害。演练活动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取得了完满成功,增强了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
5月12-5月31日,联合教育局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地震科普知识讲座,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标语,布置防震减灾知识画廊,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四、开展“防灾减灾日”社区主题宣传活动
5月12日,我局会同多家单位开展了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在3个社区举办了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同时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活动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组织3个社区居民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社区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居民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避险技能。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我先进行兴趣激发,同学们我来提问一下,“你们喜欢吃花生吗?”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师:“花生好吃吗?”生:“好吃”。师:“你们知道花生长在哪吗?”生摇摇头:“不知道”,师:“那好,小松鼠也特别喜欢吃花生,我们一起来看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的,请打开课本120页。”然后经过分小组阅读,集体朗读.进入到师生对话时,师:“谁知道花生是什么样子的?”生:“花生身上有很多小坑,很想数字8。”师:“非常好”,师:“谁能说出最后花生到底去哪了呢?”学生一片沉默,师:“同学们好好动脑想一想,花生的花开在花生的茎上,花落了却没有花生,花生长在哪呢?说错了没关系,”学生还是一片沉默,都瞪着一双诧异的小眼睛,不知所措的四处乱看。我一看这节课没法往下进行了,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呢就失去了探究学习的乐趣,于是就说:“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你们爸爸妈妈都种过花生,你们去自己看看吧,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这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语文课,其失败的原因是对小学生日常知识认知程度估计不足。我们这里是农村小学,我想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住,可是忽略了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仅日常的劳动不参加,对日常的生活也不关心,不是做功课就是沉浸在动漫中,有些“重视教育”的家长片面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功课+琴棋书画,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科普知识和德育教育这一素质教育的真谛往往被人忽视和遗忘。
语文课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至古代近至眼下,有感情真挚的亲情,有风光秀美的景色,有脍炙人口的名篇,有深入浅出的科普知识介绍,语文课是百科之母,与各个学科的联系最为密切,其内容也包含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要想学好语文不能单是文体分析,朗读训练等语文学科的学习,更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学好日常常识和科普知识,这样才能拥有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语文生活化不仅要所学知识能应用于生活,重要的是让生活化走进语文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育生活化。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
我总结我教学失败的教训,抓住现在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误区,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争取最大化的在课堂施行教学生活化,其教学策略如下:
1.加强课前准备,在指引下增加学生日常常识
现在的小学生回家后不是忙于功课,就是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或者就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琴棋书画,对日常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不丰富,导致课堂生活化教学缺少生活积累难以进行。这就像燃烧的火苗缺少可燃烧的燃料一样。针对之一情况,结合下节课要学习的教学内容,预留下课下作业,完成教学前的课前准备。例如,在学习《菜园里》一课前,引导学生去菜园里帮忙,并观察各种蔬菜的形态和特征,这样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由于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课堂发言很是积极,有很多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参考课文句子特点造出了很多形象贴切的句子,生字的练习也特别认真,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台湾名师廖玉蕙说过,最熟悉的总是最亲切的,亲切的就可能产生最好的作品,学生看不到生活里的繁华胜景,自然描绘不出美丽的天光云影。
2.充分创造生活情境,激发思维
在学生有一定生活积累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趋于生活化,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由授课老师分析课件,划分自然段,找出中心思想,由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启发思维为主,让学生通过思维把平面呆板的知识立体化,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提炼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3.在实践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