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公司)会计管理 强化措施 企业(公司)会计内部控制
前言
企业(公司)运营中的核心工作就是会计管理,它直接决定并影响着企业(公司)的经营现状,经营业绩,资金周转等等问题,因此必须要管理者高度重视,一般促进企业(公司)发展,保障企业(公司)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公司)利润和管理水平。
一、新形势下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分析
随着企业(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复杂性加深,企业(公司)的会计管理工作负担加重,企业(公司)需要及时加强企业(公司)会计工作的改革,促进企业(公司)的健康发展。当前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会计管理者和企业(公司)管理者及时解决。
(一)企业(公司)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
会计工作关系着企业(公司)的运营命脉,影响着企业(公司)的各资源和资金运转。会计工作管理也与企业(公司)的财务风险,税收风险等风险直接相关,对整个企业(公司)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许多企业(公司)管理者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还不够,大多数企业(公司)只关心会计工作,但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的实现。 企业(公司)会计管理系统是没用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管理体系继续健全完善
目前,由于企业(公司)改革和企业(公司)发展,导致企业(公司)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不能更好地组织会计管理。 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会计管理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公司)健康发展。 由于会计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会计工作无效,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存在一些非法行为,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会计效率,影响了企业(公司)的正常管理。
(三)会计管理从业人员层次参差不齐
企业(公司)会计人员需要有专门的会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随着企业(公司)规模的扩大,企业(公司)会计管理人员也有所增加,人员增加也影响到企业(公司)会计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职业道德观,才能更准确地保护财务信息,防止非法冒险,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但由于目前缺乏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同时缺乏职业道德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公司)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另外,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无法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由于缺乏专业会计人员造成的工作错误,给企业(公司)带来各种损失,甚至带来法律风险,对企业(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此类事件不时发生。
(四)监管制度缺少闭环,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会计人员因各种原因不严格执行企业制度,监管力度又不够,玩玩导致非法行为,甚至滋生腐败。一些企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形不成闭环会计工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危及企业(公司)的正常发展。一方面导致企业(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公司)会计信息必须确保企业(公司)的真实性,以真实反映企业(公司)经营情况和企业(公司)发展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会计工作造成的腐败正在逐渐增加,一些会计人员使用系统漏洞给企业(公司)带来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正常的会计管理工作。
二、针对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建议
企业(公司)经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公司)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解决会计管理问题,促进会计管理健康发展。
(一)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发展
企业(公司)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必须涵盖各类会计与财务事务,规范各类会计核算,限制员工行为,形成闭环监督。 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才能有效防范企业(公司)经营中的各种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完善会计制度,也从经理到普通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促进企业(公司)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提高
企业(公司)的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公司)会计工作的需要和企业(公司)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公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公司)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维护企业(公司)的利益。加强企业(公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可以有效地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对企业(公司)的会计人员加强培训。随着企业(公司)会计工作复杂性的增加,企业(公司)的会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企业(公司)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制度规范等业务培训,保证会计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三)加强监督监管,发挥会计管理工作的最大作用
会计工作关系着各类企业(公司)的资金命脉,监管完善的制度必须符合法律,高效利用各种资源,这样可以避免比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会计监督机制。它着重于各种审批的企业(公司)会计的工作,以确保会计信息和会计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靠性树立企业(公司)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各岗位需要明确工作的主要责任,相互制衡的机制,以确保顺利实施有效的会计业务的形成,为了杜绝会计人员的腐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企业(公司)会计内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企业(公司)负责人重视度不高
很多企业(公司),特别是负责人不够重视中小企业(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活动,有的甚至认为,认为会计控制是限制他们的权利,因此并没有考虑建立会计控制。还有,他们认为,如果企业(公司)想控制内部会计活动,必然要涉及到就业岗位的增加或增加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不愿意增加一些此类成本和人员。
(二)风险管控制度不够健全
许多企业(公司)没有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虽然一些企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的管理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活动,但清晰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目标,控制不太理想。许多企业(公司)缺乏适当的监管,员工在操作时,往往违背了相关规定,在失误时没有得到惩罚,仅仅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事实检验广大中小型企业(公司),占内部控制活动,在许多情况下,管理制度仅仅是被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执行到位。
四、企业(公司)会计内部管理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公司)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
目前,因为有很多的企业(公司)不够重视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容易忽视了企业(公司)会计管理工作,此类情况非常普遍。另外,企业(公司)的利益对于注内部控制流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血淋淋的教训已经为许许多多企业(公司)主唤醒了警钟。企业(公司)可能面临在经营过程中的未来的一系列困难将是肯定的危机破产。,根据企业(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其能够顺利地进行内部控制活动,内部管理政策我们必须提高的过程。
(二)企业(公司)需建立高效齐备的管理组织架构
不同组织机构的会计结构,也不能是相同的。企业(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无论如何也要更具体的会计管理结构存在,基本的会计和监督才能真正满足发展需要,设置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部门,甚至学习互联网技术。综合的说,具体的数据监测网络的建设,随时随地了解企业(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3]
(三)、企业(公司)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企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内部控制活动,需要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兼容性不违反相关法规的要求,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此外,控制活动的实际内容,应尽可能广泛,它涵盖了会计和商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
企业的发展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变革提升的机遇。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的管理者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借助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变革,完善会计制度,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灵,关于企业(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探讨[J].企业(公司)导报,2011(11)
[2]李坤. 论企业(公司)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0,(12)
[3]吕昂.完善企I(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2(7).
一、传达好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这次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同志要传达好这次全区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的要求是,通过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应急管理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区政府提出的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在推进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近两年来,各有关部门、单位做了许多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无论从实际工作还是从思想认识的情况看,仍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一,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高度关注的大事。关于这一点,蒋区长在会上已经讲得很清楚。这次会议对公共安全形势作出了基本判断,分析了当前存在着大量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潜在的危险,必须未雨绸缪,着力推进应急机制建设,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第
二,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积极探索的新事。
在20****年抗击“****”之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迈出了很大的步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以往单一抗灾救灾转变为综合性的应急管理,应急机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许多工作还正在探索、实践和完善之中,对于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会议以后,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第三,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必须组织实施的实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减灾,减灾也是政府的一件重要的实事。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资源整合、机构重整等多方面,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难度不小。特别是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我们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存在着部门和单位之间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缺乏沟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应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充分服务于应急管理工作。
二、抓好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应急管理重点工作
根据省、市应急管理会议精神,当前要着重落实好三项工作:
(一)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首先是要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按照省里的要求,省、市、县(市、区)都要按要求建立应急机构,为此,各街道、镇和部门都要有抓应急管理工作的专门力量,成立应急机构,抓好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其次是预案的学习、培训和宣传。要培训好三方面人员,各级领导干部、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可以借鉴上级和先进地方的做法,编写操作指南、预案简本和防灾手册,利用报刊、音像制品、远程教育网络等,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第三是预案的模拟和演练。在完成了预案编制的基础上,通过演练,完善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实战水平和联动协同能力。预案演练要制订计划,确定主题,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同时要对预案进行监管、检查和评估,动态更新。
(二)抓紧完成预案的制订和修订。今年可以说是预案落实年,同时也应该是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年。要完成各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编制工作,任务很重,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区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修订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各街道、镇要组织专门力量,抓好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在这里我明确三点,首先必须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主体。预案的编制分两条线,一条由各街道、镇的主要负责人为本行政区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全面地负起责任来;另一条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其次是明确应急管理的责任。应急预案制订和应急管理工作,越到基层责任越大。省政府明确各县(市、区)是关键,街道、镇是重点,应急管理要“四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要做到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第三是要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时间。力争今年年底50%的社区、村、企业和学校完成预案编制工作,到2008年年底全面建成全区应急预案体系。
(三)扎实推进全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努力创新。基层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复杂多变、直接尖锐、不容回避,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应急管理的内在规律,我们要潜心去研究和把握,努力改进处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把握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是保证。街道、镇要切实负责,认真落实预防和应对措施,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切实引起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2、改进作风、重心下移是关键。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决定》,要求树立五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其中一个就是面向基层,心系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总体原则
引言
由于社会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规划设计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正向着高效、实用的方向发展,在保证良好的系统规划设计总体原则的同时实现高效工作,特别是作为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的重要工作,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所以,在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中,强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具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1 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交通枢纽是集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区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由于该枢纽衔接的运输方式和线路多、客流量大、换乘关系复杂,对枢纽的运营管理与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服务手段,以保证交通枢纽安全、高效地运行和协调,提高旅客换乘效率、减少驻站时间,加强枢纽的应急响应和安全疏散能力,从而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
该系统对内接收公交智能运营调度、长途客运运营调度、出租车管理等系统传送的图像等信息,对交通枢纽全局图像信息进行管理,向枢纽乘客综合服务系统和枢纽安保管理系统必要的信息,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枢纽安全疏散与应急管理系统;对外分级接入公联枢纽公司以及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图像信息管理平台;遇紧急情况还可将图像等信息直接接入属地公安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
2 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基于整体设计方案,系统主要由枢纽运行监测、枢纽综合运行信息管理以及枢纽监控与综合数据管理中心等子系统组成,核心组成基本介绍如下:首先是枢纽运行监测子系统:与枢纽范围的视频监测装置直接相连,从而接收覆盖范围内的视频信息。重点监测区域有:车站客流、安保、各类车辆及其活动情况等。通过全方位有效的监测,一旦出现任何异常事件,能够立即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最终营造出和谐、舒适的乘车环境。其次是枢纽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子系统:作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枢纽,可以对系统中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汇总,包括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核心作用包含两点:第一,可以使所有业务获得足够的信息支持,方便业务活动正常、有序的完成;第二,能够保证相关对象之间做到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如主管机构、政府机关、运维公司等对象。最后是枢纽监控与综合数据管理中心:基于智能网络系统的支持,在系统设计期间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应当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在日常运维、会商、应急处理等方面,提供给相关人员必要的场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1 前端视频监控设备
主要包含监控摄像机、视频编码器两部分,可以借此对枢纽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支持出租车、枢纽安保等管理系统。
2.2 枢纽视频监控分系统设计
此系统作为图像管理平台,内部安装有解码器、视频服务器等,可以接收由监控设备采集所得的各类信息,然后编码与压缩,基于IP以太网传输给相应的视频服务器,最后利用系统提供的IP,方便后期随时调用;能够借此对所有图像管理子平台保存的信息进行相关操作,保存重要的枢纽视频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实现远程操作,且权限等级属于最高级别。
在安保系统、长途客运等分级部门的图像管理平台中,同时安装有解码器、存储装置等,能够对监控设备提供的信息进行保存、传输与显示,同时可以为枢纽平台提供图像信息服务。而安保系统主要对业务领域下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保存与处理,比如交通枢纽、公交行车途中的监控信息,方便公安、相关公司等后期进行了解。
2.3 枢纽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分系统设计
进行该系统的设计时,必须对数据备份存储、对外数据交互等环节的设计给予重点关注,任何环节的设计出现错误,均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影响,也会让系统失去应用的作用与价值。
基于设计方案不难发现,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重点突出以下功能:可以对枢纽中的运营信息进行有效汇总、可以实现信息交互、可以对信息资源目录进行控制、可以完成信息管理与备份等。
2.4 枢纽监控和综合数据管理中心设计
(1)操作席。通过实际现状以及服务需求的分析与探讨,尤其是监控管理和应急方案的制定,必须严格遵循分层监控规范,选择集成嵌入式进行处理,构建合理工位,确保相关人员(值班、监控等)可以正常开展与之对应的业务活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交通枢纽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2)大屏幕显示系统。该系统包含DLP投影单元、音视频矩阵等部分。其核心价值如下:可以对视频监控、交通图以及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更新、外接计算机等,如此一来,可以采用大屏方式将计算机中的内容直观呈现出来。
(3)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视频会议主机、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设备、会议扩声设备、视频会议终端组成。
3 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的重点
枢纽安全疏散与应急管理系统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枢纽信息系统设计的重点,还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安全保障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系统主要借助枢纽日常监控以及联动系统来实现,同时将紧急事件报警、安全疏散管理两项功能确定成基本前提,利用应急管理决策、资源控制两项服务,确保应急业务的合理性,以此为前提,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处理流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交通枢纽工程行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产业类型,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为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在规划设计管理的各个领域中,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均得到应用与普及,有利于国家建设与发展,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将来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一切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应用水平,有效促进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交通枢纽信息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总体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JGJ243-2011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王立建,徐冬梅,,等.GB/T20299.1-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罗洪元,吴志刚,姚世全,等.GB/T20299.2-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张云勇,房秉毅.基于物联W的智能家居技术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移动通讯,2010(15):27.
1.当前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领导重视不够,应急预案不健全。一些地方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环境应急概念模糊,对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基层环境应急预案缺乏操作性,甚至在预案编制上有部分地区存在部门抄政府、企业抄部门、下级抄上级的现象。个别地方还存在应急预案未能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与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对应急物资储备和灾害状况估计不足、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等问题。同时,基层很多群众防灾知识匮乏,应急、应变、防灾能力低下,导致在灾害来临之际不知所措。这些问题必然给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1.2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任务不明确。环境应急与监察任务不明确,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管理理念得不到落实,一些地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有事一拥而上,平时无人负责”的现象。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下信息不共享。《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环境应急机构必须独立。但从实际来看,大多数地方落实并不理想,有些地方政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把环境应急机构当做政府的“救火队”、“消防员”,与国家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缺乏上下联动,缺乏信任与沟通,缺乏信息共享。
1.3应急队伍建设滞后,应急应对能力不足。环境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要求基层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作为,并要处置妥当。一旦不能妥善处置,往往会出现公众恐慌的局面,导致环境污染事态进一步恶化。目前,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无应急指挥机构、无应急专业人才、无应急专项资金、无应急专项技能,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严重不足,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基层的应急救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救援需要。
2.推进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未雨绸缪,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目前,基层环境应急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未形成有效机制,对外联动机制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因此,要结合实际,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促进地方环境应急机构的建设。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环境风险类别,做好风险源的识别、监控、管理工作。基层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积极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工作。
2.2固本强基,大力推进基层应急网络、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推进环境应急网络建设,积极与国家环境应急机构在软件上对接,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便于协同指挥。高度重视基层环境应急部门标准化建设,自上而下地完善环境应急装备配置,配备完善的应急监测和人员防护装备,为处理好突发环境事件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参与部门及职责分工,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突出重点核心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
2.3厉兵秣马,建好3支队伍,努力提高基层应急应对能力。突发环境事件能否妥善处理,取决于基层环境应急机构是否具备3支队伍:一支综合素质强的管理队伍、一支年富力强的救援处置队伍、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演练完善预案,增强基层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针对性。要做好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经常性地开展以“减灾”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将防灾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2.4对症下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我国的公共应急管理体制建构于全能政府的理念之下,全能政府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政府确实应该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不是全部作用。政府在公共应急管理中应充分保障、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这样可降低政府公共应急管理的成本,提高公共应急管理的效率。另外,民间组织调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动员志愿者的能力、内部管理运作能力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2.5要力争做到“五个第一”。第一时间报告,说清风险源和影响范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事故蔓延;第一时间开展监测,有效降低事件成本;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信息,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度。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及处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由于事发突然、现场复杂、人员混杂,在处理过程中易造成现场破坏和证据丢失,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第一时间组织展开调查,积极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处置,有利于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弄清污染源和污染因子,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保留企业的违法证据,为事后责任认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贾志刚.安徽省环境监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生态学报,2005,25(2):254-260.
[2]王国强,基层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如何寻求突破[J].环境保护,2008,17(2):234.
[3]杨士荣.山西省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世界环境,2009(1):36-37。
作者简介
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圆满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信心满怀迎接“十二五”的关键时期,我们隆重举行岐山县应急救援大队成立揭牌仪式,这是我县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县应急救援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应急救援大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战斗在应急工作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应急救援工作的市消防支队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安康稳定大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应急救援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历次大灾大难的救援事实表明,建立专业、半专业救援队伍,不仅是实现从传统群众会战式救援模式向专业救援、科学救援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次生灾害人员伤亡的现实需要。
我县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经受过严峻考验、战功显著的钢铁之师。依托县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县应急救援大队,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公安消防部队的充分信任,这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应急救援工作精神的重大举措,这对于促进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全县应对和处置灾害灾难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电力 后勤管理 企业
现阶段,后勤工作越来越为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所重视。无论企事业单位规模大小,其发展均离不开后勤部门的有力保障。电力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后勤管理工作发展越来越高效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笔者通过对电力后勤管理工作进行实践与学习,总结出以下关于电力后勤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电力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特点
对于任何单位或者团体来说,后勤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工作量大,服务范围广,影响范围大,更加需要后勤工作予以更多强有力的保障。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于资产、环境、员工、安保、应急一系列事务的保障与管理,这些对于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勤管理具有显著的服务性质,是电力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高效的后勤工作不仅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有序运转的前提,也为企业职工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保障,更是紧急事件(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应急服务的保障。因此,电力后勤管理不仅具有服务型的职能,而且兼备保障性的功能,是电力企业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效有序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而且对于企业团队来说,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高效的后勤管理,使得员工拥有更多的保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激发起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后勤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最直观体现,好的后勤管理更能够展示企业的风采。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管理存在对后勤管理不重视,以及资源分散和管理分散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新阶段提倡,企业后勤管理要进行精细化和信息化的改革,建立更加高效的后勤管理制度。
二、电力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涉及人、财、物各个方面,内容繁杂。主要的内容包括: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福利保障以及健康体检、企业物业的管理(包括办公场所的卫生、安全和设备维护)、职工食堂与公用车辆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的管理。
三、电力后勤管理工作的举措
要提高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电力后勤管理工作的改进:
(一)加强重视度
现阶段,许多管理者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后勤管理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并没有运用系统化管理理念,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强化其管理意识,重视后勤管理,进行管理创新,实现更为高效的后勤管理模式。
(二)规范管理方法
为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方法上的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散漫无序的管理,不仅容易造成管理低效,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新时期,后勤管理的理念是服务与效益并重,要求我们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探究服务效益更大化。因此,作为后勤工作者,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参照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案例,不断规范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后勤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循。
(三)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
在发展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出谋划策,推陈出新。而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人员,是从电业前线退下来的员工。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并不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更加很少接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因此,企业的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力企业要加强人才引进,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加入到后勤管理岗位上去。而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组织外出学习,鼓励员工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并进行定期考核。采用奖励与惩罚并重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养。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指的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精细化,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工程,是现今电力企业后勤改革的方向之一。现阶段各大企业均提倡精细化的管理,摒弃原本的粗放式的管理措施。电力企业的后勤工作是保障其正常运转的重要部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自身工作性质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实施精细化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而且,精细化的管理也是电力企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要发展,就要做好技术创新,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是保证电力企业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
(五)实施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团队建设的主题。电力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就要做好信息化的管理。因此,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后勤管理,对于科学高效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要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科学规划电力后勤工作的管理平台。建立相关的网站、网页,进行工作安排、信息以及绩效考核。在此过程中,要求注意规划工作的整体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流程和界面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全面覆盖每一个业务领域,覆盖电力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实现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注意进行后勤信息化管理,要针对后勤服务的特点,进行细化管理。注意将现有业务的流程、职责划分、人员设置等进行具体匹配,真正实现职责到人、权责清晰,真正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最后,管理人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综上,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实现高效管理。
(作者单位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市滨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49-02
1 梨园矿概况
梨园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35公里的寄料镇境内,南依岘山,北邻汝河,北距焦枝铁路庙下站19km,东距汝州市32km,东南距平顶山市97km,西距洛阳市87km,北边13km处有南洛高速公路,17km处有洛(阳)界(首)高速公路,鲁山至庙下公路从矿区通过与平洛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梨园矿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生产单位,始建于1947年11月,前身是平顶山市梨园矿务局,是平顶山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曾是河南省地方煤矿的一面旗帜。2004年8月加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后,更名为梨园矿。梨园矿综合生产能力123万吨/年,全矿现有职工7700人。梨园矿现有梨园、宁庄、长虹公司三块井田,总面积15.9km2,煤炭产品主要有二1煤、二2煤、一4煤、四7煤四个品种,是典型的工业动力煤和炼焦用煤。工业动力煤低硫、低磷、含灰量较低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主要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炼焦用煤为优质冶炼煤,主要用于钢铁制造业。
2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
全面做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矿井到区队、班组、岗位上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环境有计划地开展应急演练,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将煤矿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紧急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煤矿应急组织体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煤矿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 加强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是开展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也是应急管理并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全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煤矿企业要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增加应急管理水平,深入一线,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第七条具体内容中确立的应急体制“以基层负责为主,上级负责为辅”的原则,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以区队、班组为重点,明确基层组织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2.2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举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的要求,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中,要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合理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培训工作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煤矿企业应有计划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应管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煤矿企业现有的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网络、电视、图片等手段,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3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煤矿企业要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国的矿山应急队伍的建设严重落后于矿山行业的飞速发展,处理重大、特大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1)应急救援队伍缺少精良的专业装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救援队伍的能力。(2)煤矿企业缺少大型排水等配套设备,而且装备的配套性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为救援队伍扫清障碍,这就导致最佳的救援时机被错过。(3)救援队伍的后勤工作不到位,在很多时候,救援队伍的饮食和休息场所得不到及时供应,这严重影响了救援队伍的战斗力。有关部门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要按标准配足应急装备,加大应急装备投入,开展针对性专项、单项应急救援队伍演练,保证应急救援队伍熟悉煤矿企业各个环节、场所、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环境及条件;加强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科学施救、技术水平过硬、反应敏捷的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2.4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工作,消除各类不安隐患,做到“小隐患不隔班,大隐患不过天”。深化区域瓦斯治理、防突工作。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瓦斯防治“十条禁令”,不断优化完善通风系统,确保瓦斯监测监控有效,强化防突措施现场落实,坚决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加强防治水工作。持续推进宁庄井水害区域治理和老空水的探放工作,按照集团公司“综合治理、远近兼顾、以疏为主、疏堵结合、水压达标、确保安全”的承压水防治水原则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规定,加大群孔疏放水力度,完善各类防水设施。坚持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探放水方法,深入开展防治水安全评价,严防水害发生。加强通风系统、监控系统、排水系统、机电提升运输系统的完善,认真开展检查、维修、维护工作,确保大系统、大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良好。注重抓好工程开工、巷道贯通、采面初采初放以及过地质构造带期间的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加强放炮管理,强化打眼、装药、封泥正规操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正确处理“瞎炮”,杜绝放炮事故发生。
2.5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事故应急管理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急管理的内涵主要是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途径两个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首先立足于防范事故的发生上,着重做好事故预防(即预警机制、加强预防性安全检查、搞好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风险控制上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煤矿企业要加快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要依靠制度约束机制、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资金管理机制等等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从而增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3 结语
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始终牵挂着众多领导的心,国家对此也是日益重视,各煤矿企业领导要认真负责,切实把职工安全放在首位,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与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70.
[2] 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200.
[3] 腾五晓.日本灾害对策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80.
[4] 苗金明,冯志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边角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0):62-67.
[5] 李文庆.现代事故应急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200.
关键词:事故灾害;应急管理;孤岛现象;人员培养
1现代应急管理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及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一个国家,地缘利益纠纷较多,改革开放30年,国际国内人文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在为社会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向社会注入了更多的变动因素。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多发,人们对公共卫生要求标准日益提高,公共安全事件在全世界都呈现多发态势。社会层级、结构变动趋势加剧,各种利益矛盾和文化冲突存在多发可能。亚太周边国家和外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入侵压力也日趋加剧。如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降低各类事件损失程度,化冲突和灾害、事故于未成之时,已成为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
2国内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1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概念提出不久,在2003年的“12.23”重庆开县罗家寨井喷事故和2005年“11.13”松花江水体环境污染事故胁迫下。以中石油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开始着手建立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内部编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1日在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的大环境下,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国有大企业中被强令展开。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公共应急救灾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等认识得到共识。近年来影响巨大,且涉及公共安全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乏详例可举,也曾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公众反思。改进应急救灾响应机制,化应急救灾、事后追责向预防性的应急综合治理转变已刻不容缓。2.2我国企业中应急管理向预防性应急管实现转变,需解决的问题。2.2.1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虽然应急管理体系在我国重要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基本成形,但很多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多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应急管理”理解片面,认为应急管理就是“救援管理”。预防性的应急管理的实质是应急管理前移,识别隐患,防范隐患于未然,使突发风险损失降低。但现在无论在企业还是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单一的抢险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如若这种观念和认识不能改变,将使企业失去了错失利用应急管理来实现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的机会,应急管理将继续远离日常生产。“事到临头火上房,事情一过放一边”的得过且过,临时抱佛脚工作状态,将难以改变。(2)应急管理能“包治生产事件、事故”,将预防性应急管理职能无限扩大,不明应急管理与日常生产管理的区别。应急管理前移,其重点是督促油田企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应急准备工作真正抓好、抓实。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认为应急管理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忽略了其减少灾害损失的本质属性。(3)应急管理就是物资加组织。常言道,七分数据,三分管理。物资救援抢险的基础,组织是启动应急程序的有力保障。但没有主观认知和应对突发风险意识引领的应急管理,将失去其主动适应性,懈怠于过程控制和盲从的应急管理,将难以摆脱应急管理就是“救火队的”的怪圈,向预防性应急管理转变,将成为一句空话。(4)应急管理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据统计,每年岗位发生灾害类事故的可能性仅为0.04%,危险不会落在我头上的侥幸认识在许多人们头脑中存在。这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是脱节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昭示着我国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思维。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它不仅给我们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有时可能是颠覆性的,无法弥补,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岗双责”不可推卸。认识上的误区不打破,完成应急管理向预防方向转变的工作,就不可能实现。2.2.2企业应急管理存在“孤岛”现象所谓企业应急管理“孤岛现象”,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是一种信息的联结障碍,这与以响应和联动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系统之间很难互相共享信息,造成了应急管理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了一个个“孤岛”。这样的“孤岛”现象,导致企业之间应急救援联动迟缓,工作效率低下,直接表现就是在有效时间内,突发事件风险损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2.3企业基层应急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应急管理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在国内大中已基本成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急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岗位责任制不到位,考核结果衡量标准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应急管理年年喊、应急管理效果与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员工参与度普遍偏低,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究其注意呢,有以下几点:(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战时不惜一切代价,战时一过一切明天再说”的问题,来源于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上的不到位。首先,应急管理工作虽不产增加经济效益,但它不是负担,是有利于工作绩效保障的功绩的认识。试想“企业收入增加1元前,利润增加的却达不到1元”。但“1元的损失,利润减少的却是1元”。所以损失是利润绝对的减少的观念,尤其在每个领导者,一定要认清,并引起各级领导者的重视。(2)应急管理考核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应急工作的管理部门归属在基层各有不同,但机构基本健全,相关培训机构也同样存在。但各级、各层员工到底应该拥有何种程度的意识、技能、知识,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清晰的描述和模板,这为其基层操作性留下许多隐患,种下各自为政的种子。影响培训,影响管理检查,更影响管理机构的考核评价。(3)基层应急管理推动力量薄弱目前国内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没有相对独立体系,人员多挂靠到某一大类管理之中。应急管理人员附带管理,精力不集中,应急业务不专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是针对下级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不到位,检查标准模糊,检查走过场,表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基层站队基于生产工艺连续性的特点和物耗成本的考虑,真打实练的应急演练难以落实,相适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又跟不上。形式化、文字游戏、走过场的想象等情况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应急管理名存实亡的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消除。
3强化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建设的对策
3.1消除企业应急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总体上讲,企业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设,针对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极端情况,但它却不是独立于安全生产管理之外。做好顶层设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思想认识,必须树立,并达到贯彻和执行。(1)借鉴西方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过程,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平台阶段建设。从我国企业整体表现出的特征情况看,企业绝大部分分支机构和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处于第一(自然本能)和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中石油企业发展目标应是——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自主管理阶段。在这一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基础上,要想真正做好应急管理建设工作,必须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用具体处理突发性灾害性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贯穿于标准化与两书一表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强力推进应急管理向预防性转变。只有这样,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才会再上一个台阶(2)正确认识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内涵。应急管理建设是利用现代多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防范突发性生产安全事件和减少其损失为核心,进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完整过程。(3)正确认识应急管理建设的作用应急管理建设只是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的一种工具,企业的发展还是要看企业的综合实力。3.2消除应急管理“孤岛”现象的方法(1)系统替换(2)采用建立业务接口方式实现体系内部之间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3.3加强油田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对非战状态下的应急准备不足,来源于对风险认识不充分,强化风险源的信息和数据管理,建立重要风险源数据库是必要之举。预防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的预警和风险源的检测的结果表现是数据和信息,这是应急准备的决策基础,必须进行严格管理,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2)应急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力控制,对企业来说就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只有考核标准规范、明确,才能使指令准确,让人信服。这对于基层一线应急管理指挥人员来说十分重要。(3)基层管理人员决策权、无权威、无方法,是应急管理推进力量薄弱的重要因素。强化基层危险控制体系十分重要,定岗、定则、定薪,针对问题说奖惩,针对问题讲练兵,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手段和方法。3.4合理配置油田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人员企业应急管理职能的转变给油田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应该了解应急管理建设的进程。针对人员应急能力提高问题,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领导干部、应急指挥人员:应当重点加强应急意识,管理知识及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②、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强化应急处置卡执行训练;③、普通岗位员工:应加强应急操作、应急反应、自助互救,及第一时间初期处置与紧急避险能力培训。④、应急考核标准:——领导干部和应急指挥人员培训考核,推行培训现场和跟踪考核制。——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考核:建立专业救援人员培训档案,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考核结果上报相关业务职能、人事、劳资、组织部门。——岗位员工考核:推行“情景角色”专项任务分组训练方式,周期循环开展培训工作。⑤、培训组织方式:岗位培训,以脱产封闭培训方式为主;专职人员专业培训,以脱产和半脱产,岗位师徒帮教、岗位培训卡及操作指导卡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4结语
关键词:石化 检修 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是我国较为特殊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安全生产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设备和装置的安全管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显得格外的重要,因此此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石化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尤其是企业本身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设备装置的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一、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根本,对人的生命与健康进行关爱,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必须要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认真的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为员工和企业创造一种安全生产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要正确树立安全管理工作的地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
针对石化工装置在检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以及风险因素比较多的特点,必须要做好石化装置在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石化装置检修过程中,要注意石化装置设备检修的控制点,做好石化装置设备检修中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石化装置设备检修的验收工作,切实保证装置检修过程的安全和效率。
二、提高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是一个相对高危的行业,其中的易燃易爆的物品比较多的,只要稍微的忽略了安全生产的意识,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悲剧等各种安全事故,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隐患,也容易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使企业的经济产生重大的损失,所以要高度重视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做好相关的防范和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石化企业在设备装置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和方法:
1.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因为石油化工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领域,技术集成度比较高,涉及面比较广,企业管理部门要不断的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在员工入职前进应当进行有关的岗位安全知识教育,还可以定期在公司内部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员工提高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2],从而提高企业的防范风险意识。另外企业还应当要和相关的机构进行的沟通,提高培训的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建立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不应当的追求规章制度的内容齐全等表面的形式,而应当结合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人员配置、工况条件等,及时的修改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制度能够真正的符合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争取建立起制度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标准[3]。安全管理人员在落实制度时,应当依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安全管理,杜绝应付式的推广,造成安全管理无法依照制度要求进行落实。
3.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安全管理要素进行细化,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即使在某个环节上的出现比较小问题的也要有人抓,有人承担责任,保证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到位。制定激励、惩罚机制,根据管理人员的责任、业绩以及工作态度制定合理的规则,要杜绝个人意志化的管理,做到责任与管理上的统一,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合理的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利益。使企业的效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在管理考核中要进行事先进行公开的原则,考核过程也要公正、公平,对考核的结果也一定要及时的兑现,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4.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制度,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水平
安全管理人员也要认真的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安全管理人员积极研究相关政策以及行业、企业内部出台的安全管理制度,熟悉管理内容,深刻的领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的放到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人本观念得到实施。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的更新、研究和讨论,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行业安全技术的新动态和新变化,根据情况在企业内引进先进的安全检修技术。要积极和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研讨、沟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安全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坚持在第一线进行安全监督工作,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大型设备检修作业中,安全管理负责人必须做到坚守第一现场,为检修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三、结束语
通过正确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企业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前提。只有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企业的高速发展,促进石化企业迈向新的台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亮,张晓鹏.简述化工设备安装的监理要点[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15):104-105.
[2]牛清波,蒙娟.关于化工设备的安装管理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6(12):196-197.
[3]崔克林.浅谈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12(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