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生入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共培养了博士49万人、硕士426万人,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已远远超过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基本上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据教育部2013年5月的统计数据,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645845人,研究生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1.研究生培养单位新的要求
(1)在指导思想方面。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历史意义和使命,要努力营造氛围,形成共识,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着力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更为高层次人才。
(2)具体措施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在优化类型结构、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改革评价监督机制、深化开放合作、强化条件保障。细化来说,就是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深化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完善招生选拔办法。
三、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义
1.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保障之一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是研究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的第一堂课。“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其对专业和学习有基本的了解,激发其培养对专业的热情和精神,进一步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规划出科研生涯和职业生涯,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要以各种载体为抓手,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生源结构、学历层次、年龄、心理状态、压力、读研动机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培养单位应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契机,让研究生对学科定位、专业领域、发展方向、保障体系、评估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进而制定出科研规划和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重要的载体。
3.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堂课,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起点和和突破口。要让研究生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发展理念,明确研究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探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
笔者认为,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指导思想,凝聚达成共识
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作为研究生在研究生生活的第一堂课,研究生对学校的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其所学专业的热情和科研精神,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贯彻,对其成长成才的规划都是起始于入学教育学段的学习和启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2.注重顶层设计,丰富载体内容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好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要注重顶层设计,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中,精心设计,细致安排,通过校情校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学校管理、党团建设、团队建设、心理健康、奖助体系、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内容,丰富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3.贯彻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实效
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进行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其所处的世情、国情,明确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94-02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值得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实地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状况以及学习情况,在平时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及情感给予尊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做好家访,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支持与信任。其次,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心中有学生,并且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处理学生之间的琐事时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最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做到坦诚相待,在上课前充分考虑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争取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小学生爱好的培养,提升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生是人一生爱好培养的最佳时期,特别是自近些年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全面培养新一代成为当今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强平时动脑能力训练。如:很多小学生有音乐、美术、阅读、写作等特长,老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知识是广泛的,爱好兴趣的培养更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如:在讲解《匆匆》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算算已经走过的日子,并想想这些日子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
三、让语文课堂时刻洋溢着欢乐
在21世纪,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讲授时充满激情,用快乐的基调营造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们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把知识洒落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角落。此外,还要用美妙的声音和轻快的语气细心讲述文章中的所有故事,使得语文知识在小学生们的内心汇集,然后适时地对他们加以引导,积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四、通过故事和角色转换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仅仅通过故事就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比较旺盛的求知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多多涉及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通常小学生们对各类的语文故事充满兴趣。针对这一个方面的特征,语文教师们需要在课前搜集大量的信息,然后结合每一次课程的内容安排,由相关内容引导出该堂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在教师们讲授新内容的时候,简单省时并且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通俗自然,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当然也可以随机穿插生活趣闻,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情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只有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一种参与课堂和掌握知识的感觉,才是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兴趣,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把学生适时引导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们亲身领会,实现感情共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威尼斯的小艇》时,老师可以设计引导语:同学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独具特色的小艇。老师可以以导游的姿态介绍威尼斯的简要情况:我们都听说过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在威尼斯,大约有401座桥梁位于117条水道之上,把118个小岛连接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威尼斯叫做“桥城”和“水城”等,威尼斯城市没有马路,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只有水道,因此,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主要是通过教学手段来传递知识和信息,达到教学目的的。而教学内容越直观学生就越容易接受,也更能诱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适量借助图片、模型、实物、幻灯片、电脑等媒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世界多美呀》时,可以借助电脑幻灯片再现小鸡从蛋壳中破壳而出,然后慢慢站起来的情境,主要展示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树木和花草。通常情况下,可爱的小鸡的画面能够深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准确迅速理解课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为此,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们的教学能动性,使学生们参与课堂,进入情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光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9).
[2]张宁.教好小学语文——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J].学周刊B版,2012,(12).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学新生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向专业教育,面临着来自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身份的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新生入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排除存在于他们生活当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校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鉴于此,如何在现有高校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是各大高校和每一位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发加深,新生开学报到后,各大高校均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展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从总体来看,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内容的安排、日程的设计、形式以及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入学教育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一)入学教育的内容安排陈旧化。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网络时代,教育对象也从“80后”变成了“90后”。时代更新,教育对象在变,教育内容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时,依然沿用以前的入学教育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等,没有安排一些与时代特征、新生需求相结合的入学教育内容,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入学教育的日程设计机械化。入学教育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主体既涉及学校各二级学院,又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组织部、保卫处等。实践中,很多高校在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周之内,就安排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在内容繁多、日程紧凑的入学教育安排中,有些内容不适合采用集中教育形式,有些则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完结,有些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
(三)入学教育的形式采用单一化。因为新生人数众多的缘故,各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的时候,往往采用会议、讲座、报告或者集体参观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样的大课堂很难让新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实际效果也都差强人意。另外,入学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单纯的学生工作,入学教育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往往是由各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来直接实施,使得原本全学校的“一盘棋”变成学生工作者的“独角戏”,单一的教育形式直接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研究
综合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入学教育内容、固守陈旧的教育方式、坚持僵硬的日程安排,而要真正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学校所在地域发展趋势,根据新生的心理、生理及思想状况的实际周密思考、统筹谋划和精心设计。
(一)与时俱进,合理取舍入学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理清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在对原有教育内容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体现时代特征、学校发展趋势以及新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上,可以安排一些涉及全体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全校性集体活动。新生军训训练,也可以考虑丰富形式,除日常训练外,还可安排定向越野、野炊等项目,锻炼新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当今世界是个网络世界,网络思潮对于新生的影响巨大,有必要对新生设计一个体系完整的网络教育,而不是仅仅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开展。再者如笔者所在高校秉持“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工作成效卓著,可以针对性安排新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地感受专业特点,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灵活机动,系统安排入学教育日程。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因为教育内容的异质性,入学教育的日程安排仅仅集中于新生开学之初。有些内容如爱国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网络教育可以穿行,避开入学教育时的高峰,而且有些内容仅仅在开学时开展一下就没有下文显然是不能真正取得实效的。有些内容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的,如职业生涯教育,新生刚进大学,对于专业的认知、职业的规划大多比较模糊,可以考虑在一年级之后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
(三)因地制宜,创新丰富入学教育形式。要根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除了一些集中式的参观、讲座、报告等,还可采取“团队式训练”,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下接受适应性教育。采取“交互式”方法,让学生与知名校友互动、留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感受专业特点;采取个别谈话法进行谈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典型引路法激发学生斗志,开展励志讲座,通过榜样力量、先进典型来引导新生。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规范、持续、良好的入学教育大环境,充分彰显新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其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相互沟通中成长进步,轻松地开启大学生活之旅。
参考文献
[1] 张芝.“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40-01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校的“第一课”,如何上好这“第一课”?对学生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新生入学教育方法介绍
为充分发挥新生入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广大新生明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为大学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使入学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自2008年开始,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模式、系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改变了以往新生入学教育由系部、班级、辅导员自行安排的方式,由学校统一组织,邀请熟悉学生工作的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高资历思政课教师和外聘专家担任主讲,以系部为单位,采用专题讲座、集中授课的形式对全体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校风与爱校教育、学生行为规范与校纪校规教育、新生适应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等6个专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不全面,讲授标准不统一,授课教师和教育场所不固定,学时数不够、参加人数受局限以及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入学教育的实践效果是良好的,通过入学教育,使广大新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入学教育使广大新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了适应能力、减少了突发事件、降低了违纪率,校园更加和谐稳定。
二、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分析
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党委工作部、教务处、保卫处、图文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协助下,经学生处、各系党总支、系部的精心组织与实施,自9月上旬开课以来,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教育专题后,于10月下旬圆满结束,共完成92场讲座,计207个学时(不含专业思想教育)。为及时了解、掌握入学教育效果,本着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完善环节,促进入学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入学教育结束后,学生处及时组织系部、辅导员对入学教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在6个系部按新生比例随机抽取8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400份,回收392份,回收率为98.0%。问卷调查在辅导员指导下、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现场填写回收。根据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测评,88%的学生认为开展入学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中42.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97.7%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准备充分、安排合理,组织有序、课堂出勤率高,纪律好。其中20.1%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51.8%的学生认为较满意。通过测评,72%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的效果令人满意,其中14.8%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30.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26.3%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通过测评,91.6%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端正,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其中48.7%的学生认为主讲教师的态度非常端正,42.9的同学认为比较端正。通过测评,96.7%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恰当的,其中22.7%的学生认为非常恰当,50%的学生认为恰当,24%的学生认为较恰当。通过测评,40.8%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对其最有帮助,21.7%的学生认专业思想教育为对其最有帮助,17.6%的学生认为适应教育对其最有帮助。从数据分析来看,树立崇高的理想,勤奋学习,励志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三、对入学教育的建议
1.在入学教育的内容层面应不断丰富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展理想信念是入学新生最为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而校史爱校、新生适应、行为规范、专业思想、安全法制等教育专题并不太受到关注,鉴于此,应适应学生的兴趣诉求,开展心理健康、诚信、文明礼仪、学习及就业指导等教育专题,这一类的专题生活性以及与学生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其效用也更大。毕竟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与自身相关的教育内容更能够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交集。
2.在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层面应不断拓展新的形式,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邀请一些高年级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参加,以现身说法的形式,提高入学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方法是入学教育的载体,良好的教学方法将会有助于入学教育效果的提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应建立在对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专题研讨、征文等形式开展讨论,加强课堂交流与互动,使教育思想与内容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3.在教学的组织安排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设置,教学组织安排的合理化将有助于入学效果的提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教学安排非常满意的比例还比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在教学组织安排方面发力,加强课堂的组织与管理,确保会场秩序与纪律,以保证入学教育的效果。教学的组织安排主要涉及到教学场所的提供,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课堂的组织等等,教学组织安排工作虽然繁琐,却是入学教育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没有科学的组织安排,必然会导致效果的不佳。
1.心理方面的不适应。从心理方面看高职新入学的学生的不适应现象主要表现在失望、孤独、空虚、被动、自卑等方面。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节奏放慢,学习上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人自然松懈下来,这时会感到无所事事,心理上表现出空虚感;高中时学习生活,都有老师和家长督促、帮助,但是上了大学,学习上没有人再督促了,生活上没人照顾了,一切都要靠自己,有些同学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会感觉处处被动;还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认为自己考到高职院校没面子,这些同学心理上有自卑感。
2.目标不明确。高职新生刚刚实现高考的人生目标,入学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开始人生新的阶段,但由于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不能很好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无法确立人生新方向;还有些学生高中时只为上大学而学习,不考虑今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知道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学习的兴趣减弱,以60分为目标,不求上进;还有些同学由于不能及时认识到高中与大学学习区别,不能按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要求自己,不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3.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职业能力之一,而很多新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等同于“找工作”,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出于对知识的憧憬和渴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和技能。刚入学的大学生受应试影响,既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重视实践能力,专业课的学习中仅限于弄懂课堂理论知识,缺少动手能力,缺乏自己的见解,思维禁锢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很难产生自己的见解,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新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首先,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面谈,然后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其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再次发挥各学科的联动作用,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认识自我,把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专业教育,对稳定新生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对专业学习兴趣尤为关键。要使新生尽快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就要进行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的市场需求、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教学计划,怎样学好该专业等几部分,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经验。通过专业教育帮助新生们了解专业学习要求,强化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克服娇生惯养、害怕吃苦、作风散漫、意志薄弱、缺乏集体观念和纪律性差等缺点。
21世纪是一个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的世纪,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数学将成为整个类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在,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列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何数学素质?有人认为:数学素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民、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还有人说“数学素质是下社会化了的人或社会成熟的个性在数方面的特点的基础,它无疑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中的数学素质,主要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素。俗来讲,一个人的数学素质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不底是指他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从素质的定义与数学学习活动想结合来阐述”数学素质中学生(主体)以先天遗街心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解决头号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
培养小学生怎样的数学素质?怎样来培养这些数学素质?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探讨的内容。
2 小学生数学素质及培养
本着上述的理念,毛者认为,21世纪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定量化数学意识;②从能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质;③从语言层面考虑,应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④从思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⑤从心理层面考虑,应具备良好数学心理素质。
简言之,数学素质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数学素质的探讨也可从不同方面来进行:
2.1 培养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数学意识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北师大严士健教授曾谈到“虽然我国的数学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至数学并没有真正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数学意识一般还相当淡薄。”这一问题对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认真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如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教师在数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如估计同学们去秋游,要如何租车;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2 培养数学的推理意识。所谓推理意识的指推理与讲理的自觉意识,却遇到问题时自觉推测,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推理意识包括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在内的合理推理(似真推理)与演绎推理(论证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它的结论绝对可靠,合情推理则往往是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通物征,或从类比中启发发出新的认识。
在信息时代,信息量多,工作量大,处理程度复杂。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分析和评判问题、先择解决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更值得我们关注。严密的推理能力并不能靠向学生输一些法则,然后让学生通过死搬硬套的模仿(尽管模仿是必须的)法则而得到培养。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推旦与猜测总是相互伴随。首先,教学新知识时,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数学推理的实质。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告诉学生:通过对多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比较、反思、发现了规律,归纳出加法运算定律(归纳推理),定律应用于简便计算(演绎推理)。又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可由加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出乘法运算定律,可由加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出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比推旦)。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数学推理获取知识,培养推理能力。其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推理的实质并体会推理的价值,最后,在推理过程中,要随时指出推理中的错误。
2.3 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现实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银决问题策略。我们的小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缺乏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计算,不知道购物时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更没想到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最优化问题等等。
数学“应用”改革势在必行,人为的应用题已不能适应培养应用意识的需要。数学课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要积极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知识题材,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的教学,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如购物问题、租车中的数学问题、互赠节日礼品、操场之谜等)学习的实践活动。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时。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范,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
在小这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①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在讨论中努力证明他怕解决方案是合理的,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②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听、说、读、写数学,他以儆效尤将学会数学地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体现数学交流,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①在形象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符号空间建立起联系时需要交流;②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需要交流;③发展和深入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需要交流。加为解释、推理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公式和原理的理解。
2.5 培养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数学,其独物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素闻质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
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②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③自信心和意志力;④学习数学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⑤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 财商 财商教育 素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财商及财商教育内涵
1.1概念解读
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这一词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 ・清崎和莎伦・L・莱希特在其理财丛书《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清崎和莱希特认为,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所构成的。第一是会计,学会理财先得学会计算;第二是投资,如何运用手头现有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财富;第三是市场,学会把握商品在市场的供求情况;第四是法律,它能够帮助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有效的进行运营、管理。
财商教育就是建立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了解财富的运动规律,科学合理的运用财富实现人生的梦想。财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财务知识,理财原理、方法、技巧等财商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财商及将来走上社会后利用财商解决财务危机问题并致富的能力。
1.2本科学生财商教育现状
根据多项调研数据显示,综合性本科大学更多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部分本科专业只在大一入学时开设理财入门课程,后续的课程没有跟进,财商课程没有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而财商教育的缺失“重地”是理工类的院校,由于学科专业设置等原因,学生多是理工背景,学校几乎没有财商课程,连基本的选修课都少之又少,校园财商活动更是寥寥无几,学校忽视了貌似与专业无关的财商教育!
1.3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意义
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能更好地提升本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财商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缓解就业压力;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财富品质。通过营造良好的财商教育环境和氛围中,更好的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财富品质。
2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2.1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的通识教学体系,以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方式来实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整个财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财富认识。包括财富的源头;资源的概念和定义;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现代生活中与财商密切相关的资源五要素等;
(2)财富创造。创业的基本条件、基本知识及基本准备;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常见的商业模式类型;企业融资的方式;创办公司的流程;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
(3)财富管理。投资习惯与理性投资的重要性;基本理财知识、理财技巧;理财工具的认知、职场新人的理财规划和投资建议;理性消费的意义和掌握理性消费的方法;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其控制等。
(4)财务自由。财务自由的概念和定义;个人财务自由与社会责任、愿景和文化;财务自由的标准;实现财务自由的有效途径;作为财务自由人所具备的社会责任。
2.2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财商教育的实践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条件,结合选修课教学情况可以建立“学生财商实践基地”,培养本科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和能力。实践基地的要素包括:
(1)信息化交互式教学体验。将财商培训、知识展示、模拟互动、现金流游戏、实际交易五大功能板块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财商知识展示全面、配备设施规范合理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财商技能。
(2)小小交易市场。六角游戏桌的设计,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设置银行家1名,会计师1名,投资长1名,财务长1名,总务长1名,小组长1名。组成6人小组,进行真实互动交易。
(3)模拟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营运等;通过模拟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营运的流程和环节,提升学生对金融行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财商技能。
(4)模拟现实的现金流游戏:利用多媒体定期举行现金流游戏将所学到的财商知识,通过现金流游戏融合其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财商技能。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学校可以建设功能完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把学校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生活管理与银行金融、互联网金融相融合,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有用的金融工具,养成记账、理财的好习惯;也可以开设校园“财商教育”大讲堂,定期举办金融、理财、创业就业、财务自由等财商类讲座;同时将数字校园融入财商教育内容,支持学生组成“财商素质教育”社团并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财商教育进校园活动,互联网金融进校园活动、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建立财商俱乐部活动等等)。
3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财商已经和智商、情商、德商同成为一个现代人在经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能力。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当代本科学生,本科学生的财商素质教育的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财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社会应重视财商教育,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应将财商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同时构建基于财商教育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提高本科学生的财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本科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煜.大学生财商培养的若干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09).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传媒介质,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即时信息,是大学生自我表达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于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人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入学教育的优势与新媒体载体的特点相结合,对大学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是高校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起始性环节,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承担着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任务,不论对于高校还是大学新生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基于此我国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我国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较为固定的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思想特点的变化,传统的入学教育暴露出时间较短、形式死板和实效性差的局限性,其模式和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新生的需要,这使得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成为必然。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适应新媒体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所谓新媒体时代,是指在新媒体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新媒体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形成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出现以社会生活新媒体化为特征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在中国高校尤为明显。互联网、QQ、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生媒体作为传媒的先锋力量和主体力量,被大学生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学生学习生活已呈现新媒体化的时代特征。时代在变,一切都要变,时代的变革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也是大势所趋。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特点的需要。
大学新生作为刚刚加入到大学生群体的新生力量,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当下正处于日新月异发展中的新媒体通讯,同样具有非常强的主动性。大学新生成长于新媒体兴起和发展的时代,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高考结束后拥有前所未有的放松心情,并开始拥有大量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在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的前提下,大学新生在成功考取大学后,就自然而然地迅速加入到新媒体的使用大军中。
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载体创新是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明显落后于时展和大学新生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比较固定,一般是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长度从一周到一月不等,难以充分发挥引导新生尽快认识自我、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其次,入学教育内容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实际上起课来却比较枯燥,一般包括校史校情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党团教育等,难以吸引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新生;最后,入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集会或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忽视新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生在此过程中几乎完全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其中,缺乏接受入学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今高校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创新
传统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局限和不足也日益显现,形式僵化,实效性差。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然进行顺应时代特点的载体创新。结合当下各类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使用频率和受欢迎程度,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创新工作应该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进行。
1、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对大学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指导。
高校从应该组织专门从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并富有入学教育经验的教师职工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从报考到入学,从适应到发展,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大学生活指导。新生入学教育网站应该囊括传统入学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内容,包括:入学准备与报到须知、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人际相处与心理健康、文体活动与社团宣传、校园安全与大学生活、党团教育与感恩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及时的沟通特点,因时制宜地增加灵活多样和互动开放的入学教育内容,比如:制作新生入学教育宣传片、师长学长寄语、新生入学推荐阅读、新生建议与咨询、入学教育评估评价。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新生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是对传统入学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的局限,将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前移至高考报考前,后延至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甚至贯穿于新生的整个大一学年;另一方面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使大学新生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想要了解的入学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内容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根据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生的建议与咨询内容,及时地增加、删减或者修改既定的入学教育内容,切实尊重新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入学教育过程中新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建立新生QQ群,与大学新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伴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的快速普及,QQ群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群体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及时建立新生年级群、专业群、班级群,充分运用QQ群的各项功能,与广大新生进行广泛、即时的沟通和联系,也已经成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效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利用QQ群的群聊和讨论功能,教师和新生可以进行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为新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就新生入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全体或分组实时讨论,引导新生形成合理共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利用QQ群的相册和共享功能,群内成员可以将个人或者是集体活动的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记录同学们的不断成长和大学时光的美好瞬间;也可以将重要通知发至群共享,便于新生随时查看,或者是将优秀的文字视频资源发至群共享,方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利用QQ群的公告和邮件功能,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群内所有成员的公告、通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工作,大大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效率,保证重要通知及时有效地传达。
3、开通认证微博、微信,与大学新生进行实时互动。
微博、微信是今天社会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微媒体。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微信是一个拓宽认知的平台,方便阅读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以及方便交流。微博、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平台。现在高校普遍开通了包括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个层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架起了学校和学生之间便捷、精准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一个生动活泼、高效便捷新媒体育人环境。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新生的现实特点,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的功能,发挥好其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情感沟通和信息传播的强大优势,结合当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实需要,学校、院系、团委、学生会等官方微博、微信应积极承担起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责任,微博及时就新生入学相关问题和工作进行信息,微信撰写或者选取一些实用性强的优秀入学教育文章进行推荐阅读,并组织专门人员及时浏览微博、微信评论和留言情况以随时掌握新生实际需求和关注热点,了解学生,融入学生,以更有针对性地给新生提供入学教育指导等实质性的帮助,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和内容,要与时俱进地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新生的特点加以调整和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新生成长发展的任务。传统入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更加灵活和生动的方式纳入到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系统中,以不断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孟盛益.网络环境支持下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5).
[4]王翔.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3(5).
[5]魏红,梁会青.美国新生入学指导专业化评估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11).
[6] 王莲花.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6).
摘要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场地器材,使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大多数学生拥有“自主性”、“创造性”,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自主传统
一、前言
所谓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就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也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它体现了整体性、独特性、多面性及动力性四个本质特征。”而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也是一个群体合作学习的活动。它没有像其他教学活动那样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尽情的活动、游戏,他们的个性尽可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反复性,给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学校教育中各学科都在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时,而体育教育则表现出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越性,其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尽显学生的个性,参与多项的活动,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得发展。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及某一些教师对个性的认识上偏见、盲从性,把“放养式”的教学方式都当作是个性化教育,根本突现不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更加谈不上个性化教育的目的。而教育目标的共性必须融合在学生的个性之中,才能卓有成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本意。因此,笔者结合现代体育教学的特殊形态和结构特点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利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展开个性化教学,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也使学生的个性逐渐完善,对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所以体育教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体发展的需要,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难度和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而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所以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它的娱乐性和开放性,使学生从传统体育课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中解脱出来,积极设计和营造出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教学环境,让所有学生都喜爱体育,通过体育活动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练习打破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方式,让学生来上课,也就是所谓“角色易位法”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成功。譬如,事先确定某人或某一小组推荐一人,由他来组织准备活动的练习。上课内容可以有教师指定或有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定。然后由教师给以技术培训和教法辅助,让学生运用自己已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或小组的讨论结果来进行锻炼的作法。在练习中,教师可作为“学生”参与,可为让“小老师”指定做动作示范的“学生”,也可在旁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热情。不仅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也充分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其运动的欲望,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当然,在准备部分练习中,还可以运用学生喜欢的舞蹈、球操、智力竞赛游戏等手段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料。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靠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体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引导“活”,课堂的教学组织应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是把学生导“活”的前提,这样既达到练习目的,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笔者在进行一堂健美操的教学中,我只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生一下具体步伐和手臂的规范动作,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教学基本动作的练习,同时,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动作的练习,并进行小组表演和比赛。这对学生既锻炼了学生自编自创能力,掌握了技术动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由于也是创新动作的比赛必然激励着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合作的优秀品质。在上课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方式、合理的组织手段不仅对上课的学生在行为、思想等有巨大的促进,而对其他学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启动。这样,既能满足了学生的欲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所以说在上课过程中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三)激发学生个性意识的强化
本校体育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的摸索和改进,打乱班级年级的界限,把兴趣、爱好、能力等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小组中设置组长和副组长,每小组确定一个以掌握某项技术或初级的球类竞赛等为目标,再让组长给以组员分配小任务(某单个技术、规则等),也可有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学生,规定在期中或期末有教师统一组织竞赛和比较评价。有了目标和竞争,学生也会尽可能在约束下自觉的去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有强烈的某项活动的意愿,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自主的学习。因又是集体活动,为赢得胜利,必然是群体合作学习,从而产生了思维、心灵的共鸣。既可发挥团结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本身也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要方面。不管是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教师都有一点,老师都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特色,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师的形象在教学中都对学生的个性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不能压制学生的权利,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颖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利用教师本人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有效补充。发展学生个性是现代教学的思想观点,而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将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部分。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应努力创新,对学生的个性应多“引”而“导”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出新颖的现代化人才。
三、结论
(一)在新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
(二)尽可能的让学生将过去的“要我学”改为“我要学”。
(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娱乐、运动和竞赛的广阔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充分展现自我的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军.试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体育个性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3(6).
[2]朱龙.试析现代体育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