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低碳建筑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建筑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建筑概念

第1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技术

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产生的能耗比较大,这不利达到当前社会对建筑行业低碳环保的要求。低碳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设计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的优点,建筑行业采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技术,可以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可以为业主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低碳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增多了,这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当前社会提出了低碳的理念,将其应用的建筑行业,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税的理念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果,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也增强了,这对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行业,低碳建筑设计的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推广,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水平,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1.1能源组合优化

在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下,需要做好对建筑能耗的控制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费。建筑低碳设计应提高节能的效果,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好能源的组合优化,保证建筑各方面性能的有效提升。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可以保证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能满足业主对房屋空间的使用要求。

1.2节能

在建筑设计中,还要合理应用节能型材料及设备,控制好建筑的能耗,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建筑设计人员应考虑周围环境问题,将节能技术与自然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保证建筑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建筑设计时,应保证建筑工程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在低碳的理念下,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及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低碳建筑设计多采用是的天然资源,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1.3营造出健康舒适的环境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从业主的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出发,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这样才能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在低碳的概念下,建筑设计人员应多从健康方面考虑,为业主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2、低碳节能建筑发展趋势

低碳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低碳建筑是指采用低碳材料及设备,并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建筑。建筑项目是资源与能源固化的产物,建筑行业属于耗能比较大的产业,通过调查显示,全国有50%的废气来自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在竣工后,产生的能耗约占自然总能耗的25-30%。低碳建筑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设计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技术,保证低碳建筑的设计水平。低碳建筑有着较多的特征,其能源损耗比较低,是落实节能环保政策的体现,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建筑美学。普通的建筑项目能耗比较大,低碳建筑可以降低能耗,使其下降75%左右。低碳建筑设计在建筑的各个环节融入了环保的理念,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低碳建筑形成了新的建筑风格,其突出了当地的文化,采用了本土资源,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理念以及自然因素,可以使建筑更具地方特色。低碳建筑具有特殊的美感,其还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着保护作用,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可以促进建筑行业长远的发展。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技术

3.1应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在低碳建筑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建筑原材料,在当前建筑市场中,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越来越多,这些建材原料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对人体的伤害也比较小,不会引发疾病。在建筑市场中,有的原材料还具有充分利用的特性,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对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的控制工作。在选择建筑原材料时,还要考虑地域特性,尽量采取就近的原则选择当地的材料。

3.2建筑结构设计

在低碳建筑设计时,还要做好结构设计优化工作,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空气的流通性,这可以降低对空调及采暖能源的消耗,利用太阳能及风能,既保证了建筑的舒适性,也降低了能耗。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的环境,保证建筑与室内的设计标准一致。在优化建筑结构时,应保证结构的性能的最优性,保证结构的耐用性,控制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能耗的控制。

3.3自然采光设计

3.3.1自然采光的类型

自然采光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式自然采光,另一种是被动式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指白天对太阳光的利用,使其发挥出照明的效果,主动式自然采光是指利用光纤引导、导管作用以及卫星反射等方式进行低碳建筑采光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在地下建筑中应用比较多。其可以提高房屋的采光质量,可以使没有自然光的房间也享受到太阳光,降低了建筑房屋内照明设备的投入,还降低了照明工程的能耗。被动时自然采光是指在白天被动的利用太阳光进行照明设计,其可以在阴天发挥出照明效果,可以在没有太阳光直射的前提下使用,不用考虑一天中阳光强弱的变化,有利于增强低碳建筑的采光效果。

3.3.2采光设计方法

在自然采光规划时,设计人员应对建筑物的间距、朝向、环境、周边障碍物等可能对采光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另外,还应思考建筑照明设施同室内格局的分配、怎样把自然光引入房间、照明设备的负荷区别、怎样提高照明设备的效率等内容。自然采光设计不但可以确保建筑的节能低碳,并且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照明的舒适。

3.4保温性能的设计

3.4.1应用单一建材进行保温设计

由于这种方法所应用的建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重量较小,因此,适用范围较广。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情形的空心砖等建材都可以在非承重的保温墙体设计中应用。

3.4.2混合保温设计

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当前建筑的保温需求,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性能。例如:建筑项目利用混合保温方法进行施工时,其不但具有可以封闭空气、承载结构的外墙,同时还有实体建材的保温层,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这种方法一般广泛应用在热工需求较高的建筑中。

4、结语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环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在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低碳的概率,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与能源的消耗。本文对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其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利于营造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延威. 试谈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6)

[2] 韩昊轩. 浅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原则[J]. 商场现代化. 2010(16)

[3] 罗冬. 时空特质:建筑设计的内省与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3)

第2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节能;施工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疾病流行、物种濒临灭绝等一系列问题,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所谓低碳经济,强调节约使用能源,尤其是碳基能源,在强调减少总的能源需求的同时,还要求改善能源结构。建筑行业作为地球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材料生产、建造过程和建成后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等,都存在着巨大的能耗。在美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六成以上都与建筑运行有关。在欧洲,大约有50%左右的生态和环境破坏全都是由建筑和工程造成的。因此,若能把低碳概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将会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并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发展高速增长期,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等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能源问题更为突出。最近几年,低碳建筑理念可说是建筑领域里最著名的绿色建筑理念。低碳建筑理念是在满足人类住宅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把最大限度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及消耗,作为最终目标的建筑理念。这种理论的兴起,与世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人类保护自然的意识己经有了新的觉醒。将低碳理论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不但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还能实现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使人们生活在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中。因此,当代建筑师应当积极尝试通过设计手段,将低碳概念运用到建筑的设计建造及运行中,从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引领低碳生活方式。

1规划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

从根本上讲,建筑工程是否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建筑师在规划设计时,对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决策是否合理。当前形势下,在城市规划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将低碳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尽量减少由于设计开发不当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后期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筑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

在实际建筑之中运用低碳理念,就意味着整个设计全部都要遵循低碳环保理念,始终秉承着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建筑设计理念。甚至是在建筑建成之初,就要将建筑的耐久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问题考虑在内。

2.1注重建筑的环境属性

融入低碳理念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所处的环境或建筑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环境,也是衡量建筑工程是否符合低碳理念的一项重要标准。这就要求现代建筑除了具有属于建筑本身应有的使用功能外,又必须与传统建筑有所区分。低碳建筑在确保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以外,还要使建筑本身成为自然环境的构成体,或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都在低碳理念下完成。建筑本身要和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使建筑不仅不会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反而还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使建筑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

2.2注重建筑的空间属性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住房面积越大越好,可是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大,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会逐渐增加。如果能最大化利用建筑的空间,就可以降低总的面积需求。在建筑中,有效控制面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造消耗。例如,日本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就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另外,减少不必要的建造,也是一种节能的重要手段。对建筑空间再度利用,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建筑建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这也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

2.3注重建筑的材料选用

低碳理念下的建筑,不管是从装修材料、相应的施工设备,还是施工的设计、具体的工作环节来说,都是十分严格的。一般情况下,现代的建筑材料会对环境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例如,人造地板或橱柜都会挥发出一定量的甲醛。所有的建筑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泥。当前,我国的建筑中,水泥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水泥是高污染、高能耗材料。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高,而且后期拆除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与低碳建筑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选取绿色低碳的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

2.4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

如何高效利用建筑材料,是低碳理念下建筑工程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①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与室内进行统一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系统的相应要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②要根据不同特性准确选用材料,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每种建筑材料的利用率。③要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④要实现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积极发掘废弃材料的利用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

3节能系统的选择

实现建筑低碳化发展,需要很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持。如何优化能源的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实现建筑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地区性差异的存在,所以不同区域的建筑能源消耗,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建设方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特点,选取与该区域特点相互适应的能源利用方式。例如,在南方城市建筑设计中,要将建筑电能的使用消耗,纳入到总体的考虑之中。在设计中,应当尽量选用低电耗的电气设备,实现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而在北方的城市中,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采暖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在煤炭资源的运用中,一方面要尽量减排,另一方面要寻找新能源进行代替,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4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4.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低碳节能管理

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首先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低碳节能管理环节。所谓的低碳节能管理,是指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出低碳节能理念,而且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建设的整个过程。低碳节能管理理念包括规划管理、组织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低碳节能的施工管理,能从根本上保证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中顺利实施。将低碳节能管理理念从始至终运用到建筑之中,能让建筑工程时刻凸显出绿色建筑理念。

4.2加强施工过程中环保技术的运用

另一方面,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还体现在对环保技术的运用上。施工过程所引发的噪音、光污染、扬尘等相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施工过程中破坏环境的重要元凶。一方面,建筑给人们带来了优质的生活环境,但是,另一方面在某些程度上也对人的健康造成了伤害。因此,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对扬尘进行覆盖、洒水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防治污染的产生。真正让建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不是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

4.3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样也是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体现。因为管理不当和体制漏洞等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真可谓是十分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要提倡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对建筑材料的用途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量从废弃的资源中寻找可再次利用的资源,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说,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再利用,以此来创造更高的价值,是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点。

5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中,低碳节能建筑概念已经成了主流设计理念。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依靠其独特的闪光点,为其奠定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一般性建筑技术不同,现代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不再把追求经济效益当作建筑的唯一目的,而是特别注重建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为人类提供更舒适、更安全、更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作为最终目标。然而,因为某些原因,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运用及推广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完善工作,使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道路上的发展更为顺畅,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生活、居住以及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波.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7(11):117~118.

[2]刘宇.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与实现[J].低碳世界,2016(09):138~139.

第3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低碳建筑提出和低碳建筑概念

1.1 低碳建筑提出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以气侯变暖为主要特征日益凸显。在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第十五次会议上,我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但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CO2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tCO2。此外,我国当前的大量建筑,还存在着因决策、生产、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领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产生的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研究者的保守预计是到2010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将比2000年增加6亿吨。 一切迹象显示,走向低碳发展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与低碳经济同步的低碳建筑将成为建筑界的永恒课题。

1.2 低碳建筑概念

学界目前没有明确的低碳建筑的定义,至于排碳量降低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为低碳建筑,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数值。低碳建筑可以被认为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实现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定义低碳建筑可以参考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低碳建筑定义为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为人们提供具有合理舒适空间环境的建筑。

二、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

低碳建筑的理念既包括能源的优化,节约资源及材料.也包括使用天然材料和本地建材,减少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能源造成的浪费。在设计过程中,体现设计者对本土文化,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充分回应,建筑理念包括:1.能源优化组合:包括引入天然气、轻烃或生物固体燃料.进行燃煤锅炉改造,减少碳排放,控制大气污染等新兴能源的利用也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节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尽量减少使用采暖和空调、按照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空调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自然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如建筑的开窗形式,应尽量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同时,设计中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穿插其中,例如.使用各种自动遮阳、双层幕墙。可调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等。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保址建筑物的现代化形象,又满足人们节能和舒适的要求。建筑在没计中,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3.节约资源:在选择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时,资源的合理使川和处置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资源的浪费,建筑结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用可再生,可循环使用和耐久性强的资源节约型建材,争取使资源可再生利用。4.天然材料的采用:在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内部要求选用低挥发,零挥发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尽量采用天然本土材料。建筑中材料的选择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后才能使用。5.营造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建筑内空气要时刻保持清新,温、湿度合适,光线充足,让人们处于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之中。

三 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建筑的低碳化发展建设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在高度节能设计的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利用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3. 1 节能系统的选择

建筑的能源消耗性存在地区差异性,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比如北方城市采暖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较高,对煤炭的消耗也最大,就需要考虑在加强保温设计的同时寻求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大量缩减碳排放。南方城市对电能的消耗比较高,在加强隔热、遮阳设计同时,采用能耗低的电气设备,考虑建筑的通风与地冷的利用。改善城市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是当前建筑低碳设计的必然趋势。

3. 2 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满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对太阳能的利用正在成为常规的能源利用手段。据悉,欧洲将开展太空太阳能电站实验,这个实验将收集太阳能,并通过红外线激光器,把能量传输给地球。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屋面系统就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方阵,为一些设备系统和展厅照明提供电力。而对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更是建筑低碳化规划设计中发展的趋势。英国 Graylingwell 社区利用太阳能光电版和热电联产系统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燃气热电联产设备不仅提供大部分的暖气和热水供应,而且能够发电将电能输送到电网或邻近的地。建于瑞典马尔默西部旧工业码头区的“明日之城———BO01 住宅”,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小区 99% 的用电依靠风力发电,15% 的供热依靠太阳能,85% 由地热供热,100% 利用地热制冷,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小区,为建筑、规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例。

3. 3 新技术开发

3. 3. 1 变废为宝的水体开发利用理念

面对全球水资源的缺乏问题,将节水策略应与水环境系统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对雨水污水的尽量做就地处理,降低对市政管网的依赖。室外的铺装注意水体的循环、蒸发、吸收利用,减少热岛效应;考虑水的分类使用、循环使用与节水设计,加强水体处理应用于景观、灌溉用水,降低城市耗水量,从而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减少污水排放对水源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利用非传统水源,将污水“变废为宝”。在天津公馆项目上成功应用“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实现冷暖及生活热水的三联供,且该系统不产生任何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环保效益显著。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所言,“在具备污水的条件下,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目前最经济的热泵应用方式。

3. 3. 2 建筑成为环境调节器

如果人工的建筑物在降低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可以同步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那将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日本的“零排放住宅”,外墙表面的装饰材料“TAFCLEAR-E”超亲水涂料可以起到墙体自净、净化空气的作用。涂料中的“光解酶”成分,经过太阳照射后释放出的活性氧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屋顶绿化,以及景观化的污水处理沼泽,也可以起到相类的作用。这种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可以“呼吸”的建筑,让我们看到了在低碳设计的道路上,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

四 结语

低碳建筑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度的技术和产品,让技术和产品相匹配,不只包括造价,还有各方面功能,都需要用低碳理念设计出来的。建设绿色低碳家园是我们的共同追求目标。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还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只有选择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模式,避免用孤立的眼光看待交通、污染、建筑、能源等问题,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合作,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建筑始终是一门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在建筑中贯穿生态设计的理念意味着高新生态技术的运用的同时,让技术和审美时尚相融合,根据具体设计所处的区域特征,在常规的设计中寻求调整的方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对文明的梳理,多学科的融入,在能源危机的时代中做出建筑师冷静的思考,将是未来建筑设计应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安迪·福特低碳建筑的未来卟世界建筑,2010,(2)

第4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1.1节约能源

在近代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将把一些新型的技术,流量以及节约能源的设备运用到其中去,非常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问题,而且建筑设计师为了有效的保障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使更加增强建筑物的节约能源这一特性,将低碳技术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发展中,应该树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该采用适合当地气候变化的形式和布局,建筑围护结构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设置空调应该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最好减少空调的使用,尽量采用自然风,经过多重方法在不失美观的情况下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还应该考虑的就是能源的优化组合,比如:应用天然气改造燃煤的锅炉,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资源来减轻大气污染等等。

1.2节约资源

在低碳建筑物中,设计师主要通过优化其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材料,充分利用像岩棉保温板,聚氨酯板,生土材料,氩气中空玻璃等环保节能的材料,增强它的利用率。还要考虑资源的科学处理和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得到提高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行为,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要选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建筑材料,必须严格检查建筑中所用的石灰,木材,油漆,等等,以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1.3美化环境

对民众而言,传统的建筑项目一般和自然环境不会合理融合,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低碳建筑的风格,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气候进行调节,通常都是内和外的双向联通,长时间下来,人们居住的环境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

2我国低碳建筑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然而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建筑业的设计师们对建筑物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不断的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建设低碳建筑物,低碳建筑物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和能源的应用,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以降低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可是,我国的建筑业中对此的认识是错误的,我国的建筑师比较注重的是建筑物的外表和功能,而建筑物的节能功能却被忽略,他们认为建筑物采用低碳技术后成本较高,后期的直接效益会受到影响,还怕房价的稳定受到影响。然而,近些年,国内有很多低碳建筑物都取得了成功,建筑设计师们也从中看到了低碳建筑物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3.1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新世纪的一员,我们都要有超前的意识,为了满足建筑智能化的要求,要选用新技术,新材料。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创造新的建筑风格,是我国的建筑物成为带着时代气息的标志。要有文化意识,使建筑物富有文化气息,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成为文化的延续。要有环境意识,要注重建筑物生态环境的统一,为了有利于形成开放空间,要具有通透的开放形象和开放意识。

3.2低碳节能设计中把握建筑环境

低碳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工程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从而实施研究分析。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建筑以及周围环境有效的统一,为了令相应的环保技术发展比较迅速,确保低碳建筑物目标的实现,应该利用建筑物环保且节约能源的作用和影响演变成推动周围的环境改变的主要动力。在设计阶段的实践中,建筑工程的绿化面积应该扩充到最大化,建筑环境中种植的植被总体密度要有效地增加,尤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该科学合理的布局调节,做好环境的处理,科学的规划交通线路,还要促进自然环境和人工绿化环境的合二为一,推进低碳建筑的有效发展。

3.3建筑的材料选择

在建筑施工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根源,如果建筑材料使用不恰当,便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巨大的伤害,比如人造模板中含有甲醛,而甲醛对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很大的伤害。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关系很大,应当选择可再生循环材料和工业化成品,为了有效减少在建筑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使用新材料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它的地域性和生态性,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能源高的材料。

3.4建筑物的形体设计

建筑物的形体和形式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可以促进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随之供暖或者制冷所消耗的能源也就减少,低碳建筑理念才能够落实,不同的地方,建筑物的体层系数也不同,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当中,体形系数对环保的影响要充分的考虑,提倡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建筑体系要选择高性能、低材耗的,这样比较利于建筑施工时所消耗的资源,施工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以降低。

3.5建筑物的选址

建筑选址要利用城乡的自然生态风光,构建山水建筑,目前在对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中,设计师要遵循将自然风光和建筑物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植被的分析研究,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将自然环境融入到人的生活中去,这样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得到改善。从个人的角度认为,在区域建筑环境的整体发展中,碳的排放和城市的形态结构是有关系的,应该提倡城市紧凑空间的发展趋势,目前人类研究出了碳的排放量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对土地利用管制的越严,碳的排放量就越低,而在拆除旧的建筑物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现在的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性非常差,导致碳的大量排放,因此为建筑物选址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使建筑物的自然寿命更长一些。

3.6建筑物的保温设计

(1)承载材料和保温材料相结合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耐久性强,导热系统小的保温材料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在墙体内侧用珍珠岩砂浆做保温层,然后再做装饰层,这个方案比较适用于外墙为承重墙的保温设计。(2)建筑单一材料的保温设计,这种保温设计所采用的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比较高,然而保温材料不用承重,所以适用范围也比较大。

4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建筑的设计当中,整个建筑的使用周期问题是需要考虑的,所以资源的再生利用是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可再生资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这些可再生资源和建筑设计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低碳建筑中经常使用这些能源,在目前整个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当今社会资源非常紧缺,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去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加强资源的合理运用是低碳建筑的核心问题,所以在节能的设计中,能源的使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能源的特征进行合理设计,将可再生资源技术和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我国的建筑中,大多都在使用垃圾资源来进行筑造,新能源的注入比较少,目前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和能源,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5结束语

第5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环保理念

前言: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一大问题。由于人类工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到大自然中,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低碳理念从本质上来讲,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为手段,从而减少对产生温室气体的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低碳建筑有着很多优点,不仅能改节约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而且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总而言之,我国今后建筑设计呃发展应该在低碳概念的引导之下寻找新的出路和应对策略。

一、当前国内低碳环保建筑的现状

1、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虽然人们对宣传环保、发展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上接受了低碳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但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理解得还不够彻底和全面。在我国建筑行业内部对低碳建筑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人员们往往只在表面添加一些环保色彩的设计,却很少考虑建筑的节能功能,认为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低碳技术必定会增高项目的成本经费,不利于其获得直接利益,并会导致房价不良上涨现象的出现。在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观念是,低碳建筑只需把选材,施工建设做好就可以了。

2、低碳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经济的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以高耗能为主,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尽管出现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毕竟占少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总体上还较为落后,所以在进行低碳技术的处理时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1、科学考量建筑环境属性

目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就国内来说,如何实现低碳环保,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是一个我国发展中必须正视并及时解决的问题。运用低碳环保的理念而建成的一所建筑,究竟是否满足这项理念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只需要观察其建成后周围的环境状况如何即可,这就有别于传统的建筑。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通常环境因素不会是设计工作者们所考虑的重点对象;而在现代新型建筑中,除了完成其自身的建造外,还要考虑到是否与大自然相和谐。建筑师要想设计出人性化的供人民娱乐休闲和居住的建筑,并且与环境融为一体,需要科学的考量建筑的环境属性,设计并调节周围的空气,利用创新的的设计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除了考虑自然环境之外,建筑师们也在考虑创造出一种与其所建造的环境相独立,但又不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标志性建筑。依据地形的相对优势从而减少工程量,有效地利用风向和光线的作用来减少在使用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1、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运用低碳环保,持久性强的高性能材料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省建筑成本,同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建筑设计中应多选用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避免使用内含能源高的材料,这是有效降低和控制建筑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尽量多选择可再利用的绿色建材,避免使用一些能源消耗高、污染指数大的材料,以减少空气中 CO2的排放量。此外,在应用新材料的同时,还应兼顾材料的原生态性和地域性。在全面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还应强调设计建筑应用材料的原始性与地域性,进而充分发挥其施工便利、可就地取材、能源消耗较低的现实特性,对建筑室内微气候进行有效的调节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低碳设计效果。

3、运用自然采光

当建造一座建筑物时应考虑到自然采光的效果,我们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自然采光一方面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们在这样的建筑内享受到大自然的光照。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朝向、当地的气候以及潜在的障碍物对光线采集的影响之外,怎样将光线引入到室内、建筑物当中电力照明的设备怎么样和室内设计相配合、怎样运行这些设备才更加地有效都是属于考虑的范围之内。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适用于建筑朝北房间、无窗或地下建筑以及识别有色物体或有防爆要求的房间。具体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利用卫星反射镜采光,利用导光管导光、光纤导光,运用镜面反射采光,光伏效应间接采光

等方法。这种设计的运用不但能改善室内光照的环境质量,使人们在光线很少的房间内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且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人工的用电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4、在施工过程之中提高能源高效利用率

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也表现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因为体制的缺陷以及管理不当等多方面的不利原因,在施工过程之中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需要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则要大力发展对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对建筑材料的用途做出最为合理的分配,并且从浪费的资源之中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对土地面积的需求,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省。在大量地建造居住房屋时,要注重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地安排房屋的面积设计及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降低建造能耗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实现建筑空间的再利用不仅能使建筑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还能为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带来新的契机。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的灵活多变性,考虑建造的功能在随时间的变化所能变更的可能性,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又能减少建造所需的费用以及垃圾的产生,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低碳概念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项技术和理念在我国的发展阶段仅仅是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低碳设计的质量,造福人民,造福城市。

参考文献:

[1]任乃鑫,蒋文杰,许佳.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J].2010.

第6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底部框架 上刚下柔 抗震 概念设计 规范

1、前言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类结构将是大部分城镇居民使用房屋的主要结构型式。我国有南北二条地震带,大部分城镇又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也是房屋倒塌致人伤亡、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底部框架结构的上下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型式,因此有显著的上刚下柔的结构特性。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较大破坏性震害统计分析来看,这类建筑物同多层砌体结构一样,所遭受到的震害最为严重。过去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曾经认为,在底层设置的柔性框架理论上可以减轻上部结构的震动,从而能降低其动力效应,但是在不长的时间里经多次地震震害情况分析,即将“柔性框架理论”否定。在美国、日本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地震中,柔性底框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倒塌;对于在同幢建筑物中上下层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日本最为典型,1995年日本阪神的地震中一部分这类结构的中间层遭到破坏倒塌。从震害的经验和理论研究都充分表明,底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是合理的结构形式,因此重视底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2、对规范中的概念设计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地震学科的理论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和深化,为防止和减轻地震作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实践经验。尽管如此,由地地震有灾害性的罕遇特点,且能量巨大,难以预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成为人类难以掌握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从编制第一本抗震设计规范到现在,进行了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抗震规范中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首先对建筑师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所谓的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就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同时也对结构师提出了结构体系的强制性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从国家的标准中强制性地确定了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底部框架与框架、框架—剪力墙及钢结构相比,底部框架结构的上部砌体为混合结构,属脆性材料,强度低、自重大、刚度大(因为整个结构上的荷载是按刚度进行分配,所以承受的地震作用也大),从它的结构特点可看出,抗震性能与上述三种结构也相差很大。但是,它的底部框架比上部砌体自重、刚度相对又小得多的柔性框架,在地震作用时的加速反应谱非常复杂,比上述的单一结构型式更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许多布置在城市繁华地带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多样化,因此其平面布置也比较复杂,房屋的质量、刚度分布不均衡,在抗震设计时选取典型计算简图困难和不具有十分明确地震作用的传递路径,其计算结果也难以准确地描述实际地震作用情况。所以,在确定底部框架的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复杂性时决定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准确把握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或者说,良好的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保证和主要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之一。

3、对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

(1)我国现有的各类抗震设计规范都是基于对是震害的不断认识、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大量成果而提出的设防要求的,是地震工程科学应用在实践中的国家标准,所以,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或地区的各类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抗震概念设计,减轻地震灾害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2)当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时,首先应根据抗震规范所规定的概念设计基本原则,判明各个计算单元在整个结构体系中所起的抗震作用,在布置时要适当加强薄弱区段的抗震性能,使各种抗侧力单元在平面上能够均匀地整体协调工作,避免在地震作用时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部位,造成建筑物局部的严重损坏。

(3)在建筑平面布置复杂时,结构应避免产生扭转作用。在平面布置时应合理地调整建筑物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力对结构的扭转作用,使抗侧力构件不会因地震作用产生的扭转与水平地震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剪切破坏。

(4)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筑抗震规范的规定,控制建筑物底部框架结构的“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而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地震时的震害直接与高度和层数成正比关系,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则震害越严重;对于超限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虽然在地震研究的学术界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但是随着“超限”方式的多样不同,其抗震性能的量化关系也更加复杂。国家建设部已于近期颁发了超限建筑必须经过专家审查的部长令,因此,对于每一幢超限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在概念设计时更应采取有利的和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其抗震性能。

(5)对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抗震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等。因此,对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抗震设计的特殊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上下不同结构型式的合理联结,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所以,贯穿概念设计的全过程就是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鉴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已经是一种较为不利的抗震结构形式,因此在复杂平面布置时,应避免位于同一抗震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结构体系,使其平面抗震性能分布又趋于复杂化,造成抗震不利的隐患。

参考文献

第7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低碳理念;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前言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产生是必然的过程,当前全世界已经有了高度的共识,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且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大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如今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长期发展,就必须坚持对二氧化碳的控制,推行“低碳”政策,使经济、环境和社会取得有秩序、和谐地进步。建筑领域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不但引领行业内企业做好低碳发展工作,还应带动其他行业一起走好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耗能是整个社会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建筑节能和低碳发展,必须结合我国建筑耗能的实际和特点,在设计工作中体现低碳这一理念,有针对性地优化建筑设计,将低碳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在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体现“低碳”理念应该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社会的认同度和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应该在推广和宣传低碳理念和建筑节能等概念下功夫,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低碳的理念,体现建筑设计的先行作用,在出色完成建筑低碳设计的前提下,为行业整体实现现代建筑设计,体现低碳理念,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方向上和技巧上的铺垫。

1、建筑节能的相关概念

1.1 “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思想,是一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利用工作,“低碳”理念的主旨是减少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共同发展,进而达到多赢的目的和践行科学发展。

1.2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一种前瞻性的概念,是以历史碳排放为基准,实现碳排放有效降低的建筑类型。低碳建筑的碳排放量必须是可预测、可测量、可复核的,是实质上减少碳排放的建筑类型。

2、建筑设计中实施“低碳”理念的措施

2.1 细节上体现“低碳”的理念

首先,建筑设计中应执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将可操作、科学的节能推荐标准转化为建筑行业的强制标准,例如:提高对建筑物门窗的热工性能,对建筑采用必要的降温和保温设计。其次,规范建筑耗能设备的能耗,设置最低能效等级门槛,将高耗能的设备摒弃出建筑设计之中,从源头上预防高耗能设备的应用。最后,推行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除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光伏电池和光热热水器等环节以为,还应该加大太阳能的应用范围,例如:在建筑物上敷设光伏薄膜遮阳设施、相变蓄热墙、太阳能制冷、太阳能除湿、光热发电等。现在的问题是太阳能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

2.2 应用建筑物辐射吊顶技术

当前建筑物辐射吊顶技术是一种水源辐射空调的方式,是通过水在特制的吊顶板通道内流通,使吊顶板降温或升温,吊顶板表面再通过对流辐射给室内降温或升温,从而达到通过吊顶板的表面温度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它具有经济适用、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绿色健康、轻松舒适、节能效果好等特点,是我国可以广泛采取的建筑设计形式。

2.3 应用建筑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是建筑物能量损耗的关键部分,使建筑顶层具有节能功能是建筑行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具体的建筑屋面节能技术有两种:第一是在顶层的结构面与装饰吊顶层之间作保温层;第二是在建筑顶层结构层上面进行绿化或者安装太阳能板。另外还可以使用带有通风道的屋面,通过通风道,使风流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使建筑屋面降温的效果。

2.4 应用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

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近些年欧洲流行起来的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在极少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依然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这在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已经成为现实。低碳建筑要实现实质性节能,就需要更多地利用无碳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例如昼光照明和自然通风。昼光照明可以降低照明能耗,做到白天不开灯;自然通风可以在夏季和过渡季实现免费供冷,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欧洲很多所谓零能耗和零碳建筑就是靠被动式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的。但是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与欧洲有很大差别,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应用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

2.5应用区域能源规划

区域的概念是指在当前现代化的城区中,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街区、成片开发区,其占地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以下、建筑面积在百万平方米以下。在城市区域里应该统一能源的供应和使用,重点做好能源系统的控制,这里的能源系统主要是指建筑供冷、供热、供生物质燃气、供生活热水和部分低压供电系统,应该讲区域内的上述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可以达到集约化利用能源的目的,客观上降低碳排放。

3、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能耗换取发展的模式必须得到改变,能源的低效率利用的现象应该得到抑制,这些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全社会进行节能和减排方面的深入思考。建筑是消耗能源巨大的部分和领域,因此,建筑行业必须在节能工作上下功夫,建筑设计部门更应该发挥自身技术上和观念上的优势,在设计工作中体现建筑节能,以“低碳”理念贯穿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使建筑节能和建筑行业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将建筑行业整体推入到发展的新时代,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实质性的基层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陆恭惠,安娜·比奇,安德鲁·劳森,司马蕾.低碳建筑新时代的机遇[J].世界建筑.2010(02).

[3]王红霞.德国的建筑节能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9).

第8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词:低碳社区;低碳理念;规划策略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are beginning to reach out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oad has been worldwide recognition, low carbon as a kind of idea has begun to permeate every aspect. This article is combing through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y of the low carbon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low carb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low carbon community planning strategy.

Keywords:Low carbon community;low carbon idea;pla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97-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和人口的日益增长,能源使用过程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背景下,“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低碳其实就是在社会生活和建设中倡导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其目的在于通过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经济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低碳理念”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养成低碳意识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它不能仅仅简单地界定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它需要涵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应该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一处优秀的社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居住功能,还在于它所体现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因此,在社区中落实低碳理念,是低碳城市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低碳社区是通过资源、交通、能源、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尽量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居民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可以从办公、休闲、居家和出行方式等方面来营造低碳社区。低碳社区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

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概念,其建设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出和谐共存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规划建设会涉及到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建筑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基本概念

2.1 关于社区

社区概念的起源普遍认为是在1887年德国社会科学家F・滕尼斯著作《社区与社会》中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的。德文“Gemeinschaft”一词一般译为“共同体”或“社区”,滕尼斯认为社区是指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是具有共同性或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从此以后,社区才开始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出现在社会学家研究的领域。随后,美国行为地理学家查尔斯将“Gemeinschaft”译成英文Community,意思是指公社、团体、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一般是与它所处的地域休戚相关,不同的地域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社区形态,它标志着社区开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入人文地理学家的视野。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R・E・帕克认为社区是社会团体中个人与社会制度的地理分布,这种想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持有这种说法的人被称为社区研究中的“区位学派”,社区开始作为一个地理性概念逐渐引起大家关注。20世纪30年代,以为代表的我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自此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

2.2关于低碳

低碳的概念最早是以“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的。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低碳经济概念的源头,此后便引起全世界广泛的关注。2008年日本制定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第一次引入了低碳社会的概念。低碳的发展观,其触角已经延伸到建筑,生产、交通、生活方式各个方面。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已经对地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痕,人类未来的发展再也不能以无所顾忌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倡导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将低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社区发展,使城市建设向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迈进。

2.3低碳社区概念和形式

帕克最早把达尔文的生物竞争等概念引入城市社区中,提出了生态社区的概念。此后社区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之中。传统意义的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由邻里构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逐渐突破了固定地域空间的限制,发展成为涵盖了传统地域空间、生活空间、职业空间甚至虚拟空间的多元化的空间形式,强调社区是人与人聚集并相互产生影响的关系。

不同空间形式下所形成的不同社区对构建低碳社区均可发挥积极作用,归纳起来在低碳社区中有以下四种形式:基于职业空间的社区形式,这是指人类活动空间在工作场合中的扩展,具体说来涵盖企业组织和办公室等;基于地域空间的社区形式,这是传统社区所讨论的范畴,具体包括区域、城市、居住区等;基于生活空间的社区形式,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俱乐部等;基于虚拟空间的社区形式,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人类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所形成虚拟空间中活动空间的扩展,这类社区没有形式没有固定的成员,比如网络社区、微博等。总之,构建低碳社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鼓励社区居民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社区中其他成员,影响整个社区的环境,以达到降低社区总碳排放的目的。

3 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新变革。据统计,国外低碳城市能源消费的38%来源于居住用能,33%是各种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占到22%,而即便是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工业用能也才占到城市能源消耗的7%。社区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居住、交通、公共设施等各种性质用地和建筑的主要载体,可见社区是城市能源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将低碳理念引入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规划、建筑设计、社区管理等多种综合手段能够从根本上支持低碳经济建设。

4 低碳社区的规划策略途径

4.1 运用空间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合理控制能耗

在社区的前期概念性规划阶段要重视运用空间设计方法,优化空间形态,合理控制社区能耗。社区的空间形态与所处的当地地域气候有关。在寒冷的地域,传统建筑物成院落围合,以利于保温防寒,比如北方的四合院等等(见图1)。而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区,建筑物结构以板式较多,其有利于通风采光。住宅规范有一定的恒湿标准,其建筑外形也尽量规整、集中,有利于降低人工空调费用。建筑物外立面面积越小,能量的消耗也就越小。在湿热地区的群体建筑组合中,为了引进自然风,东南面需要尽量开敞,而西北面则封闭一些较好;长条的建筑类型,中间部位需要开口或者首层架空等。

4.2 合理建筑布局,完善日照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

1)完善日照环境。在总体布局中,首先应满足规划对于建筑的日照要求,然后通过日照分析软件对社区日照环境进行测算,调整优化建筑布局(南北向布局),并尽可能多地设计南北朝向的板式住宅,保证每户都有良好的日照环境(见图2)。每户朝南的房间都可设置大面积的落地窗,这样既可以保证享受充足的阳关又可以使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此外根据社区室外日照情况合理布局绿化植物和公共空间,使人活动的空间和植物生长的环境获得更充足的条件。

2)太阳能的利用。规划主要从太阳能路灯设计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这两方面来体现对太阳能的利用:a.社区公共照明规划应尽量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其中包括景观与庭院照明、小区步行道与车行道照明等;b、充分利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同时要确保太阳能热水器的外观与住宅建筑立面协调统一(见图3),以期达到经济、节能和美观的目的。 通过对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源的充分利用,为社区的开发和推广增加了新亮点。

4.3完善空间布局,倡导绿色交通

低碳社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应该考虑采用“邻里结构”,其实就是以人的步行距离范围来设定邻里空间尺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率,这样就可以使居民不需要驾驶汽车就能够满足基本的购物、休闲要求。同时,城市发展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逐步实现数字交通,建立健全交通法规,尽量减低交通能耗,以及提倡步行等方法在社区中推行绿色交通,使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5 结语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低碳社区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社区模式,必将随着生态意识越来越普及而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本文从低碳社区的规划设计角度做阐述,总结出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规划策略,这些低碳策略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并最终通过生产技术的提升,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1-12.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社区及其实践[J].城市问题,2008.159(10):91-95.

[3]辛章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99.

[4]黄文娟等.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

[5]陈群云.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9.16(11):17-19.

第9篇:低碳建筑概念范文

关键字:节能低碳 绿色建筑 发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又称之为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中的形式之一。由于不同国家在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绿色建筑可以归纳为以节约资源为准则,以确保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理念,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共创美好地球家园。在节能低碳的大环境下,构建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于一体,加强了中水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建筑空间,大大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

2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我国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

我国在节能低碳环境下,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落后以及减排压力大等方面。此外,巨大的传统建筑规模也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要瓶颈。受到根本哈根地区的影响,我国承担了较大份额的减排任务,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形势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易事。高耗能以及高污染的大前提进一步增加了绿色建筑的难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面积将达到积将达到800亿平方米~l 000亿平方米,若不采取相关的措施,那么每年因为建筑将消耗电力1.2万亿度电,煤4.1亿吨。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而言超过80%的建筑物都属于高能耗。加上技术上的制约,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绿色建筑进程较慢,要想改变高能耗的趋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当今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之一。

2.2我国绿色建筑所面临的机遇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任重而道远,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之间都看到了能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节能低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进一步趋向完善,对于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建筑的概念日渐清晰,并且共同致力于维护我国共同的生活环境。此外,我国传承了五千年的古国文明,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风貌和地理位置,这对构建绿色建筑无疑是提供了先天的良好条件,具有很强的因地制宜性质。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3. 1加强绿色意识,加快绿色建筑研究

绿色环保意识的宣传是加快绿色建筑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宣传,加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意识拉动市场,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需求量。如可以在小区中播放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对比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通过这种公益的方式,让绿色建筑的观念走进千家万户。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理念以及运营机制,包括售后服务以及营销方式等。此外,我国不妨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概念,弃其糟粕,将绿色概念的精华植入我国人民的意识中,进一步达到意识宣传的效果。国外的技术相对成熟,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我国绿色建筑的成本,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绿色建筑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 2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我国早已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法规措施,但是绝大部分地区的规范都流于形式,没有将规定落实到实际的规划建设中。由此可见,我国的节能建筑法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相关数据表明,约有12%的大中型城市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节能低碳的问题,其中还不包括占据较大份额的小城市。由此可见,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在此过程中,政府不妨运用杠杆原理,奖惩合一,对构建节能绿色建筑的工程加以经济补贴,或者是相关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广大施工队伍从事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对于高能耗的建筑加收相关的管理费用,通过这样的平衡方式来达到绿色建筑的普及范围,积极引导市场,发挥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绿色建筑的投资,加快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3. 3完善绿色评估体系,推动急需人才培养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关系到绿色建筑的执行,它综合了环境参数、人员技能、法律规定以及地域条件等多项因素,是衡量绿色建筑的标准之一,关系到绿色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覆盖率。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绿色评估体系,推进产学研建设,在科学立项的基础上,一方面为绿色建筑的节能低碳输送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产学研机制还可以有效缓解当今的就业压力,解决社会保障性问题。作为学校,可以增设绿色建筑的相关专业课程,致力于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绿色建筑综合型人才,在新青年的推动下,为国家的建设积累更多的人才。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现场考核,真正从源头上提升绿色素养。

小结

在能源和环境的两大压力下,绿色建筑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机遇。近年来,绿色建筑业成为各国之间互相讨论的大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建邺较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我国必须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掌握其核心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真正将绿色融入到我国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此期间,还需进一步巩固低碳城市的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走向新的台阶,从而为我们的下一代谋取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J].城市建设维护与发展,2011.04

[2]袁晓萍. 低碳环境下的绿色建筑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