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培训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小学部家长学校开办仪式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活动
彩旗招展歌声扬,幸福阳光耀灿烂。莘莘学子入学府,校园花开美风光。金秋九月,怀揣着美好的憧憬,春华学校即将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同学。
为了整合家校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进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了解,尽快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春华学校于8月30日上午开展了小学部家长学校开班仪式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春华学校总校长张红俐、校本部初中部校长刘洪良、小学部校长詹茂龙、小学部副校长李秀清、小学部各中层领导、小学部各班班主任、一年级科任以及一年级学生家长。会议由小学部德育处主任萧丹萍老师主持,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家都带着盛夏的热情和喜悦,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一、春华学校,梦开始的地方
会上,小学部校长詹茂龙对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以《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为主题向家长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将教育比喻成一棵大树,指出家庭教育就是大树的根,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滋养。詹校长接着明确了家长学校的意义——家长学校能够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他还重点讲述了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以及介绍了学校新的变化。他表示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吃得好、睡得好,学得好,还能运动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能量。
接着小学部副校长李秀清针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话题展开了详细的专题讨论。李校长首先概括了一年级学生的入学焦虑,主要表现在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接着她分析了产生这些焦虑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焦虑的方法。她还抓住家长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孩子没礼貌”,“在校被欺负怎么办”等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她的建议是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试着换一个角度去处理问题,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更亲近自己。
两位校长有高度,有温度的讲话,让人深信春华就是孩子梦开始的地方。春华人怀揣着同样的目标,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二、涵养教师,逐梦的引航人
大会的第五项议程是教师风采展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学习的第一站,教师是学生逐梦的引航人。大会首先介绍了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四位老师。
一(1)班刘秋萍老师,是一位有耐心、有爱心、细心的老师,她常常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她既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知心姐姐。
一(2)班蔡莹莹老师,十九年前她曾是春华的学生,如今成为了春华的一名教师,她用知识浇灌孩子,用爱呵护学生,不负教师使命,用生命影响着生命,让孩子快乐成长。
一(3)班苏媚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与孩子和家长沟通,时刻践行着以爱为准则,有耐心、有爱心、有学识,深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
一(4)班马凤铃老师,是一位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的好老师。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对待家长谦逊有礼。学生的进步,是她无限的动力。
接着,一年级所有科任纷纷亮相台上,一展教师风采。他们用激情澎湃的语调高呼着我们每位教师的心声: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在春华任教,是我的骄傲!我们承诺,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履行教师职责,为社会文明进步而奋斗。
三、家校情怀,爱铸就心守候
家校共建,父母也是是孩子的逐梦引航人。会上,一(2)班的新生家长代表伍思源妈妈发表讲话,她说春华是她最正确的选择。春华学校师资队伍雄厚,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关系和谐。在春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她期待孩子在学习方面能够快乐学习,学习优秀;在品德方面能够勤学善思,敢于担当;在身体方面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在安全方面能够平平安安来校,平平安安回家。她的期待引起了在场家长的共鸣,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用心守候,用爱浇灌。
作者简介:胡知凡,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邮编:200234。
2014年10月14至17日,在沈阳市举办的“2014年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是自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近1800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前来观摩。据教师们反映,历届的现场观摩活动,也都会吸引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但此次是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教师们都是抱着来了解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到底有哪些新的亮点值得学习的态度来观摩和学习的。笔者有幸担任了此次活动中学组的评委,在现场观摩了19节课。现将笔者观摩后的一些感想和心得汇成文字,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首先,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布心中学李健芳老师执教的《创意图形绘海报》一课,她在教学中用了三个“挑战游戏”活动来组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其中,第一个“挑战游戏”是引导学生欣赏加拿大艺术家瑞安根据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创作的海报,让学生了解图形在海报中的特点和作用,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个“挑战游戏”是让学生通过三幅以图形为主的海报,思考这些海报中的图形传递了什么信息,以此来鼓励其积极参与。第三个“挑战游戏”是,引导学生将“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这句话,采用置换、比拟和异影这三种图形表现方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此来增强其创意能力。最后,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置换、比拟或异影的方法创作—幅有关禁烟的海报。整堂课中,教师利用“挑战游戏”活动,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又如,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张玉兰老师执教的《发现与创造》一课,在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的形状、色彩、质感和纹理来发现材料的美,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教学中,张老师还通过让学生先创作—件作品,然后欣赏同龄人和教师创作的作品,体会作品的巧妙构思和表现,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初次创作的作品再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意能力在不断地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其次,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如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白云云老师执教的《我给同桌画漫画》一课,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她从漫画人物肖像的夸张的特点人手,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自己的脸在勺子与镜子这两件实物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镜像。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勺子中的镜像,人物脸部中间变宽,四周变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中心放大、周围缩小的鱼眼夸张法。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鱼眼夸张法,为同桌画—幅漫画肖像。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贾玉婷老师执教的《新疆人物捏塑动画的摆拍》—课,她通过播放一段《阿凡提的故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阿凡提的故事。随后,通过一段《捏塑人物角色》的视频,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学习捏塑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塑像。接着,通过—段《如何制作黏土动画》的视频,学生学习运用移动和变化的方式,用相机对塑像进行拍摄,使塑像“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三段视频的播放,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组织讨论和合作学习。
第三,授课教师能因地制宜,灵活地利用当地资源对教科书的学习内容进行创编。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陈伟骏老师执教的《侗乡稻草龙卜课,是他根据广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利用他们家乡龙胜县侗族民间艺人用糯谷草(糯稻的秸秆)编制稻草龙的资源所创编的。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当堂一步步的示范,使学生初步尝试了侗族民间艺人编制稻草龙的方法。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何欢老师执教的《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是她利用家乡古镇北川龙隐镇的资源,对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第14册中《用相机记录我们的旅行》一课进行创编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欣赏龙隐镇建筑的特点和风土人情,感受龙隐镇的文化底蕴,并学习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龙隐镇的美。
第四,教师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如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岳立辉老师执教的《戏曲美术》一课,涉及有关戏曲艺术中“化妆脸谱”“服饰”和“道具与布景”等几方面的知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难点把握得非常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他通过自己清唱一段京剧,学生戴着脸谱进行“脸谱秀”,师生同唱戏歌《说唱脸谱》,以及让学生穿上戏曲服装议一议等活动,有声有色、深入浅出地将美术元素在戏曲艺术中的应用与作用,戏曲美术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等,讲解得非常清楚。他的课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中学生普及了中国戏曲美术方面的知识,也让在场观摩的教师获得了美的享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孟霄然老师在执教《书间精灵——藏书票》一课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在导入环节,她通过手持贴在书上的一枚藏书票,直接引入本课的主题,然后通过PPT,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特点和来历。接着,教师示范漏版藏书票的印制过程。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练习、掌握漏版藏书票的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和过程。整堂课既紧凑,又生动,显示出该教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通过观摩现场课,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授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贪多求全,生怕遗漏某些知识或概念,致使整堂课所涉及的知识过多。如《色彩对比》一课,该课教师从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的知识导入新课,然后将对比色的概念、补色协调法、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色对比和色彩对比的应用等知识,一股脑儿地都传授给了学生,花费了足足三十分钟的时间,而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和体验的时间却很少。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内学习掌握这些色彩知识,显然与他们的认知规律不符,即便对于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花费好几周的时间来学习和消化。又如《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玉》一课,执教教师主观上非常努力、认真,为了上好这一课,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玉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图片,课的PPT制作也很精美。教学中,教师不仅讲解了玉的种类及产地、玉的特点、玉的文化内涵、玉的工艺之美、玉器鉴赏知识的运用、玉与中国文字和有关“玉”的历史文化知识等,还让学生分小组通过摸玉的质感,听玉敲击的声音,加深学生对玉材质的了解,并组织学生为父母、师长或朋友选择—件“饰玉”活动。由于教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把握好,因此,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在选择当地的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时,也不能贪多求全,也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程度。以《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为例,该课在教授中,既涉及古镇建筑外形和结构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建筑所呈现出人文方面的知识,还涉及绘画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堂课中所涉及的知识,显然也是过多的。
其次,有的授课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内容设计,显得有些随意和马虎。目前,随着演示文稿软件的普及,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都非常重视对演示文稿的精心制作,但对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却往往忽视。在观摩本次现场课的过程中,笔者就发现,一些教师对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设计很随意、马虎。其实,好的板书内容设计,应该体现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要点,以及主要的概念或名词术语等。通过板书内容的设计,能起到让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因此,板书内容设计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第三,有的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往往采用赞扬式的评价方式,如“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你认为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你认为这幅作品适合哪个奖项?”等。其实,除了赞扬式的评价之外,我们也可以采用自我反恩式的评价,如“你认为你的这件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在制作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等,以此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积极反思,精益求精。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作品的优点,也要关注学生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也是评价中不可或缺的。
1临床资料
选择113例作为治疗组,女性94例,男性1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周。同时选择5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显著差异。
2临床表现
诊断及疗效标准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疾病证候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①发病缓慢,多有风寒湿邪侵袭和劳作史,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肩痛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冷病、掣痛或刺痛、酸痛,夜间痛甚,影响睡眠。肩周有多处压痛点,以肩前内侧为甚。功能障碍以上举、后伸、收展、旋转等单一活动,以及梳头穿衣等复合活动受限,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内旋障碍,被动加大活动范围均引起疼痛加剧。病程久者多有三角肌萎缩;③X线检查:患侧肩关节正位片,多提示其组成骨正常。
2治疗方法
2.1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肩,在其肩关节周围寻找最敏感的压痛点,患者多在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间或有冈下肌、三角肌处有压痛。常规皮肤消毒,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用Ⅰ型4号针刀治疗。喙突部切口与身体长轴线一致,深度达骨面,行纵行切开剥离;小结节和结节间沟等处针尾方向均和肌纤维方向一致,同样行切开剥离。
2.2局部神经阻滞:针刀施术完毕,配制10ml“镇痛液”(崔秀芳第124届针刀医学临床诊治技术培训班讲授)在施术部位每点注入2.5ml,然后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嘱其3天不沾水,并进行肩关节功能活动。上述施法每10天治疗1次,3次1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针刺治疗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外展90°、外展上举180°、前屈90°、后伸45°、外旋30°。显效:肩部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接近正常,外展上举150°、前屈80°、后伸40°。无效:肩痛及活动功能有改善,但效果不显。
3.2治疗效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表
组别例数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针刀组1131021190.26
针刺组50371374
经统计学处理X2=7.3037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体会
1.学校经费不足
学校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校投入相对的资金购买仪器,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将教学和现代的先进技术同步。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此外,医院即使能购买仪器,也可能无法支付仪器的维修和护理费用。学校在这方面很难满足学生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要求,无法切实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只是理论充足,但缺少实践。在进行临床应用时,这些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培训力度不够
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只是进行日常的简单教学,根本未达到现代医学检测教学的要求。教师将教材作为单一教学内容,对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补充较少,学生了解的东西很少。近年来,医学类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学校教师的人数却基本无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的教课任务,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抽出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体临床培训和进修。
二、缩小差距的策略
针对上述临床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出以下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减少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教学相长、融入实践、增强教学的效果。
1.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时,将教材和现代最新临床技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紧跟当代医疗技术的步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立体教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实际技术,真正理解治疗过程。教师还可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最新的临床知识,将呆板的文字转化成灵活的动画,让学生彻底理解复杂的临床技术。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模拟临床实践,缩小和临床之间的差距。
2.改革实验项目
将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项目改进方面,保证学校教学和时代接轨,在教学中穿插新的技术方法。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穿插新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电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电化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临床知识。例如在进行尿常规检测时,除进行尿液化学检测和尿液沉淀外,还增加了仪器检测。让学生自己进行尿液分析,自动扫描尿沉渣,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分析,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临床工作。
3.建立门诊检测室
通过建立门诊检验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试验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这对缩小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差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中建立专门的模拟门诊检测室,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功能区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检测室制度。运用模拟检测室,让学生进行临床实践。选取患者标本,对样本案例进行研究和检验,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验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保证学生能很快地融入临床研究中。
4.创造条件开展考核
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创造过硬的师资条件,确保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医学检验的发展非常迅速,是一门典型的实验应用型学科,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真正了解相关的临床实践知识,真正地做到临床应用,如此才能了解临床中的原理和方法,真正地将临床知识准确清晰地教给学生。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和评分,不合要求的教师要进行强化培训。学校要积极开展这种培训,确保教师和当前的医学发展紧密结合,减小教学和临床差距。
三、小结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读书报告会开展后护士自身能力均较报告会开展前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该方法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护士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撰写、制作电子课件、语言表达等能力[4]。教会护士如何查阅期刊和文献以及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阅读各种护理期刊,筛选出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知识,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做成PPT,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5]。这使护士的检索、阅读、分析、运用文献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电子课件及汇报演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整理读书报告会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国内外最前沿的护理进展和动态,还要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护士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流程、PPT的制作要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
1.5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进行读书报告会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要经历在报告会上向专家和其他护士进行汇报的过程,因此,每名护士都必须反复练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7],注意掌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口齿清晰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并通过与其他护士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1.6增加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每月由护理部安排2名护士长作为督导专家到指定的科室进行督导,此过程可增加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督导专家在为科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吸取了督导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特色之处,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8]。
1.7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准备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查阅、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成读书报告,这样读书报告具有一定的回顾性、综合性、评述性、逻辑性。文献检索、分析整理、综合归纳和制作PPT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使护士们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文献是刊载、储存和传播护理科研信息和科研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护理发展动向,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拓宽科研思路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9]。
2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地不断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和具体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接轨。通过读书报告会,护士们受益匪浅,感觉自身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使其能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0]。
3小结
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科教学医院,各医护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整体急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每例患儿。开展读书报告会为护士创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多种能力,且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作者:唐淑华 崔妮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室
参考文献
[1]张平,尤渺宁.读书报告会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3-55.
[2]杨美华,程传苗,孙亚林,等.读书报告会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8.
[3]杨艳,孙琳,诸葛海鸿,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11-212.
[4]陈亚琼.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64-4065.
[5]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等.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0):2856-2858.
[6]张巧利,李兴革,贺中云,等.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13-114.
[7]南金梅,陈芙蓉.分层培训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90-92.
[8]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根据《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学生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需要进入专科基地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而在已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相衔接的经验上,将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以下简称“临专”项目) ,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又一趋势。
1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1. 1 临床医师培养规律的需求根据《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医学博士分成“医学科学学位”及“医学专业学位”两类,前者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后者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等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目前我国不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是“一条线”“读”出来,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 或者是八年制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即通常所指的本硕博连读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有研究表明,此两种“一条线”“读”出的临床专业学位博士,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十分薄弱,远不如大学毕业后工作6年的住院医师或住院总医师。设置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但是要培养出高级临床医师就必须遵从临床医师的培养规律,即必须以住院医师培训为根基,为临床医师终身行医打下扎实的基础,良好的住院医师培训对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尤为重要。从其他经验来看,例如,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要求有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者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师才有资格报考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 2 临床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根据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临床医学博士要求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1. 3 制度保障的可落实性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加强医学生培养体系的改革,国家卫计委先后《关于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落实。为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建立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国家卫计委在2016年颁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推进与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在符合国家学位授予要求前提下,可申请授予相应的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制度的衔接,有利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为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奠定基础。
1. 4 上海地区试点经验上海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改革,与此同时,开展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项目(简称“临住”项目),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在2013年出台《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试行)》(简称“规培办法”),且于2014年出台《上海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改革实施办法》,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招收首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上海市已经形成毕业后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多种类多系统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2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问题及建议
2. 1 轻临床能力训练重科研能力培养“临专”项目研究生导师通常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者,科研项目重大、繁重,在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肩负着学科发展的任务,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没有关于“临专”项目研究生培养细则,但从以往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来看,不少导师急于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而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培训,如果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甚至还可能压缩掉研究生的临床培训时间及临床科室轮转。中国的医疗环境评价机制,发表SCI文章更能有利于医师职业生涯发展; 因此,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导师对“临专”项目研究生可能会更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临床能力训练。
2. 2 多部门管理管理效率低下“临专”项目研究生既需要接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又要接受研究生教育,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卫生部门基本上不再主管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管理包括专科医师招录、培训、基地建设、评价机制、督导等均由卫生部门负责,而研究生招生、考核、培养、毕业等管理由教育部门负责。这样管理的好处是各自分工明确,专项管理力度强,但也会造成两个部门对“临专”项目学生培养的相关制度衔接不够,例如,卫生部门对专科医师规范化项目的考核结果可能是研究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两个部门在考核时间的安排上或者考核内容的要求上与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可能会有所重叠。因此,当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共存的状态下,多部门管理在人才培养上容易造成混乱。
2. 3 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限的矛盾美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各专业培训年限大致为内科、家庭医生、儿科、理疗科、麻醉科,放射科为3年; 皮肤科、神经科、眼科、精神科为1年,内科加3年本专科;耳鼻喉科为1年,外科加3年本专科; 普外科为4~5年。《意见》要求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一般为2~4年。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专科医师培训期限为3~4年,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年制一般是3年,最长为5年。由于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培养年限的限制,如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年限发生冲突,是否可以先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而研究生培养延期,抑或是必须两者同时完成培训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建议
3. 1 加强临床能力训练保障必要的科研能力培训教学管理部门应对“临专”项目导师组织高效、统一的培训方式,使导师明确“临专”项目研究生是以临床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逐渐转变重论文轻临床的观念,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从临床科学问题入手。应根据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轮转计划,明确在专科培训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量化指标要求,如多病种的掌握、操作技能及实际诊疗操作病例数等,保证“临专”项目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也应培养“临专”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如有条件可以安排适当的实验室科研培训。新时代“高级临床医师”不仅局限于临床诊治疾病,还必须能从事及领导临床科研,但是应合理安排科研实训时间,只能占用适当时间,不能占时过多而冲击临床工作培训。
3. 2 明确各自分工加强部门合作在“临专”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需分工明确,
卫生部门应制定各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细则,明确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年限、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等。教育部门应制定“临专”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临专”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学习年限、课程学习与考核、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科研与教学培训以及毕业答辩等要求。其次需要加强部门之间合作,对于涉及相同的培训内容应该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例如,“临专”学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应明确参照卫生部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以是否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证书为评价标准。科研能力研究,以临床轮转期间发现的临床问题为研究方向,从临床实践转化到临床科研研究,两部门对于这类研究课题应该予以支持。
3. 3 改革学位授予制度尝试多种招生方式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主要有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或者是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模式,两种模式虽然最后取得的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但是两者的培养年限、培养方式,以及毕业要求均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两种模式出来的学生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十分有限,也不符合临床医师培养的规律。借鉴美国成熟的医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可以考虑统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口径,要求招生对象必须是接受过住院医师培训且取得结业证书的医学生,甚至可以突破“硕士”再“博士”的培养阶梯,可以直接从医学本科毕业的优秀住院医师中招入“临专”项目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学生,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与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
4 小结
我国的医疗教育部门已意识到医疗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系统地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第二阶段,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样,都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历史原因,导致各种医学学历、学位共存的复杂情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研究生教育和专科医师培养是毕业后教育的两条途径,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将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对于形成在职研究生教育和临床能力培养双培养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院;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医院间竞争的关键, 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1]。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只有提高医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才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实现。
1 关于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身独具的处于核心地位并支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它蕴含在医院的内质之中, 是在长时间的竞争中取得的影响全局的、主动的核心能力。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独具的能力, 其他的医院无法模仿、不可替代, 它引导医院向着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它具有独特性, 因为它是经过整合了的能力。它在某些方面有着优于对手医院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能被模仿, 但可能会被超越, 所以医院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才能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优于对手不被超越。
2 关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人才是指在医学领域中, 具有专门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诊疗过程中能遵循规律, 并善于总结经验为人类创造价值的人。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 使医学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达到医疗岗位和医学发展的要求, 这就是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人才的培养从现代意义上说, 应具有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饱满的获得新知识的热情, 能够及时有效地捕捉医疗行业的最新信息, 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 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 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医院根据自身的人才队伍现状, 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计划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 将其加以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目标实施的内容及与其相一致的科学培养方法等。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院文化、人才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
3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3. 1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现的必然 在人才、管理、市场、形象、品牌等各种资源中, 人才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因为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都是人,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是人才的社会。在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只有依靠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医院才能在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水平, 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学人才培养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3. 2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是医院发展的必然 任何医院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人才是医院的根本。医院要想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对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 重视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此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3. 3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是稳定医疗队伍的必然 医疗队伍是医院的主体, 实施人才培养, 使他们在培养中提升个人素质, 实现个人价值, 从而更能稳定医疗队伍建设, 为医院的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证。
4 如何构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4. 1 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 主诊医师责任制是一项新的医疗改革模式, 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可以有成熟的经验借鉴。 主诊医师责任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在原则上实行“以岗定责, 因岗设人”[3]。 根据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将主诊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按照111的比例分配。实行医生和患者的双向选择, 患者可以对医生进行选择, 医生对患者的门诊、病房、手术实施全程的服务。主诊小组会被医院公示上墙, 绩效考核的内容直接和主诊小组的服务质量等挂钩。这样的话, 既实现了患者对医生的选择要求, 又能缩短工作的流程, 能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责任制能有效地赋予主诊医师更多的权利, 对培养中青年医师的管理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能极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2 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导向 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满足社会需要, 应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专业技能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能力, 既有资历又有潜力, 是高素质的全新人才。德才兼备是选择人才的首要条件, 是人才的最高标准。只有思想道德品质突出了才能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才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精通、博学多才是人才的必备技能, 也是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
4. 3 实施良好的培训计划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世界中抢占一席之地, 实施良好的培训计划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相关的人才特点, 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服务理念的培训, 让员工牢牢树立“以患者为上”的服务理念, 将个人利益和奋斗目标与医院相一致。加强岗位培训, 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4. 4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完善奖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对于一般员工, 相应的考核可以从理论、技术、科研、医德医风各方面来进行, 对于管理人员应考核其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内容, 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工作人员聘用的依据。在人才使用上, 推行竞争上岗, 将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分配到能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上去。
4. 5 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医院要想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努力以优秀的文化武装员工, 积极构建学习型医院。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只有积极性调动了, 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将创新的概念灌输到员工的学习当中, 只有创新了, 才能有所发展, 创新是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5 小结
人才的培养对医院有着战略意义, 只有创新医学人才培养, 才能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促进医院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斌, 李捷玮, 许苹.谈医院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2):145-146.
[2] 顾松涛, 徐卫国.医院人才培养策略与效果分析.中国医院, 2009, 13(3):4.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临床病理讨论 教学分析 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培养与时俱进、学有所用的人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医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广[1]。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并结合我校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我们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在“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 Conference,以下简称CPC)这一重要的实习课中开展尝试,通过对比其它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在CPC课堂上用英语教学可使得同学们更容易直接参与,和教员之间的交互更频繁、更深刻,也便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这为我们如何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学员
主要面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员,本着学员自觉报名,教员适当进行遴选的方式,以小班(约二十人左右)的方式进行。要求全部学员必须通过大学公共英语4级,偏重于通过6级(CET 4或6考试),并基本上接受过初步的专业医学英语学习,但未接受过专业医学英语的培训。
(二) 教员
被选择参加这一授课的教员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学历在硕士或博士以上,曾经出国深造或参加过英语强化培训,即既有良好的专业授课能力,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熟悉专业外语的合理运用和传授。
(三) 教材
鉴于目前国内尚无临床病理讨论相关专业的英语教材[2],如果另外采取自编方式的话,因人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期内将完全合乎我国实际情况的相关教材编制出来,我们采取提供学员有关的专业书籍参考书或网址,让学员在课前进行专业内容的消化,其供讨论的病史、临床检验资料等在课前就将中文材料分发给学员,全部由学员自己去整理和翻译,教员只进行必要的专业单词取舍的辅导。
(四) 授课
在学员了解本堂课要讨论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后及观察大体标本,切片的基础上(即事先预习),教员将本讨论病例的重点内容(如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重要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等)再全部以英语讲述一遍配以文字幻灯,要求碰到一些医学术语如咯血、盗汗等也只用英语解释其词义,而不用中文给出这些专业单词。要求教员发音准确,语言力求应用简单句、短句,避免使用复合句、倒装句等在书面文字中出现的句型,用词确切,语调适当,语言清晰,多结合标本、模型、多媒体幻灯等有形物讲授,适当佐以板书,首先引出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接着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进行充分讨论病例,其内容完全与中文进行的形式相同,但是要求必须全部用英文口语表达,倘若碰到个别要表达的单词不会,教员可以适当的进行提示以帮助其完成整个意思的表达,学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鉴于学员毕竟是初入专业英语学习的阶段,能力相对有限,我们采取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例如:A组重点讨论该疾病的发病过程,B组重点讨论该疾患的病理改变,C组重点讨论该死者的死亡原因,等等,这样,给学员有一个相对分类,便于他们有所侧重,准备全面而充分,提高其在讨论时用英文发言的自信心。
在全部讨论结束之前,教员再进行适当的小结,主要是梳理一下学员讨论中的思路,表达内容的纠正和个别词组或单句(指有重要意义的)的合理使用,个别单词可进行适当的讲解,如hepatic和cellular二个单词,合在一起,便成了hepatocellular即肝细胞性,而 hepatitis 是由hepatic和itis(炎症的后缀)合成的,由此帮助同学们扩展了一些专业医学英语的词汇。
二、对CPC进行专业英语讨论的效果
学员们在尝试这种方式进行CPC课程后,普遍反映兴趣盎然。因为有二方面内容驱使同学们带着浓厚兴趣进行CPC的学习,一方面是其内容,因为它包含着实实在在的具体临床资料,尸检发现,大体标本和切片,真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课堂内容”,这已超脱了理论大课的枯躁和乏味[3];另一方面是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由学员来发言(讨论),而且只要是围绕病例,可以各抒己见,不受约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宽松,这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在掌握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学员们既了解了专业内容又加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专业单词,如fibrosis(纤维化)、cirrhosis(硬化)等等;同时,在一堂课上,可以将临床症状,体征、大体标本的病理学描述,镜下观察等全部串联起来,例如,肝肿大、假小叶、肝硬化、肝癌、肝包膜破裂、肝切除等这一系列有关肝的临床病理术语,每一个均有相应的专业单词(例如肿大---enlargement,硬化 ---- cirrhosis,破裂 ---- rupture,等等)一下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记忆,事半功倍,使学员们感受颇深。
另外,锻炼了学员专业自学能力,由于我们发给学员的CPC文字资料全部出自中文,因而迫使学员们自己在课前去查阅词典,翻阅有关文献,同学间小组性试讲,有效地将读、写、说融于一体,也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合理运用专业英语词汇的能力,例如,不会发生将头痛译成“head pain”的情况了。
通过与汉语授课的CPC教学班对比,我们发现用英语授课的CPC同学在接受这项内容知识上明显高于汉语授课班次,主要原因有三条:①由于要求将材料翻成英文,迫使他们耗用更多时间理解病例;②要花费更多精力去观察大体标本和读片,以避免在用外文发言中的用词匮乏;③要求讨论发言的学员人数尤其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因为都想利用这一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机会。可以肯定的说,就CPC这一病理实习课内容而言,用英语授课效果明显要优于汉语授课。
三、将CPC双语教学作为理论课实践过渡的可行性
早先,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指出要求重点高校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然而,包括我校在内,目前仍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此项要求[4]。我们的体会主要有:
首先,尽管目前大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相当高的CET4或CET6通过率,但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其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即虽有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听、说(尤其是说)能力相当差,以至于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临床工作者不能顺利地与本专业的国外同行交流和沟通,失去了学术交流机会。
其次,如何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是个关键[5]。必须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本来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是一张白纸,对专业英语单词更为生疏,倘若简单地教员一上课,就大段大段地用英语讲授,要求他们用英语思维,并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全理解用英语传授的医学专业知识,谈何容易。就好比对一个英语非常熟练却丝毫不懂足球规则的国人,如果你用英语跟他讲述掷界外球、越位、罚点球等专业术语,他能理解吗?
因此,我们尝试将CPC用英语授课,提出在双语教学中让学员作为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不失为有效可行的,如果再在以后的理论课课后小结、课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均逐渐推广,并逐渐过渡到大班课,可以肯定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然,执行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员,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既要其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有更好的医学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更能以流利的专业英语解答学员随时提出的问题,以此达到充分与学员之间在专业知识和语言上的沟通与交流[6]。鉴于我们目前的医学英语专业授课尚处于初步阶段,随着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探讨和提高,一定会使专业英语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得以推广应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毛峥,章锁江,周韧,等.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710-712.
[2]孙静,胡晓松,刘馨莲,等.病理学双语教学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83-785.
[3]潘晓燕,徐广涛,严蕊琳,等.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0-71.
[4]任永哲,徐艳花,张春梅,等.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2):29-30.
[5]王燮,邹英鹰,章宗籍,等.双语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尝试及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56-258.
1我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1.1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
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以完成大、中专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在我院工作的职工,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如各级医师、护理人员、技师、卫生管理等相关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也是卫生技术工作者应履行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
1.2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形式
(1)内容: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着重点,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先进性,有意培养相关人员的创新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政治思想和医学伦理以及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
(2)形式:继续医学教育依据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除鼓励积极参加全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院外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外,也鼓励广泛开展院内示范性查房、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病例讨论、读片讨论、科研立项、、自学、学历学位教育和外出进修、学习班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还可采用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1.3继续教育的实施
日常管理工作由护理部、科教科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卫生技术人员需服从相关安排,并按规定参与到继续教育学习中来。对于继续教育中的专业技术者严格实行学分制度,授分自2006年开始采用IC卡学分机。全国性或省市级项目Ⅰ类学分获得通过好医生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学习,区县级和院级项目(Ⅱ类学分)由科教科、护理部负责,每年安排院级讲座不少于30次,承担授课的教师主要是本院相关专业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护、技人员,或聘请三甲级医院的专家教授。
1.4继续教育的考核
每年年底时由护理部、科教科共同对院内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考核。若考核不合格,则取消其在该年度的评优资格,同时将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到晋升、工作考核以及岗位聘任管理体系中来,并将其作为执业和晋升的重要条件[3],以有效促使继续教育可持续性开展。
2我院继续教育中潜在问题
2.1缺乏继续教育认知,影响深入开展
部分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知,因而未将其当成获取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学习机会。在工作上安于现状,存在严重的惰性心理,将继续教育认为是走形式、拿学分而已,不区分讲座实际内容是否与自身专业相关,只要能取得学分的讲座都听;个别学员甚至以为继续教育仅仅与晋升职称挂钩,继而在晋升期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取得学分,在晋升成功之后热情锐减;而其他正高级职称者、无晋升计划以及未到职称晋升年限者,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热情不再,极易出现混学分、代替刷学分或者网上招人代答题等不良行为。以上表现仅仅重视学分,而忽视了学习目的和效果,也对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开展产生影响。
2.2重学分,轻学习,工学矛盾严重,出勤率低
医务人员既要从事繁重的医疗任务,又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大多数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中来的技术人员均是临床基层医护人员,而这类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繁重,若患者病情瞬间骤变,医护工作者可能难以及时协调工作、学习时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听课迟到或早退、缺勤等情况繁盛。此外,也有部分医务人员由于思想上仅仅停留在应付当前的工作上,从而对出勤率产生影响。我院医务人员采取课堂听课刷卡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个别人甚至出现刷卡后立即离开、讲座快结束时才来刷学分等不良现象。继而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
2.3专业和课程内容不匹配,影响培训质量
我院在学科管理上一直实施“三级”制度,将各专业分工细化,各二级科室讲座次数均无法满足本科室内医务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考核项目,因此部分医务工作者必须通过参加其他专业讲座来完成考核。而专业不对口则导致听课效果事倍功半。而少数医务工作者由于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存有应付之心,而并不从提升自己出发来完成继续医学教育,这不仅背弃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宗旨,也对医务人员听课效果、讲课老师积极性有影响。
2.4培训师资水平不高,造成培训内容陈旧,培训形式枯燥
个别科室的师资年龄比较大,不能与时俱进,平常学习比较少,培训内容不新,几年不变,不能及时更新;培训形式枯燥,没有充分根据培训对象选择诸如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特殊培养、对口培训等方式,影响培训效果和听课的积极性。
3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医院领导认识到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尤为重要。科教科部专职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平谷区卫生局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培训,接受培训后将相关的培训内容对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科教学干事进行培训,再由科教学干事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力求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知晓,达到改变医务人员观念,提高其认识,最终使医务人员从继续医学教育中获利。
3.2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教学水平,是继续教育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教科制定继续教育授课教师的遴选标准、定期培训与考核办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一方面不定期聘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三甲医院的教授来我院讲授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案课件准备、教学查房等内容,另一方面派送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市级短期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步组建一支教学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基本技能规范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承担授课、培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梯队的建设,提高了全院的医疗和科研、教学水平。
3.3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拓宽教育渠道,丰富继续教育内容,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
科教科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如:举办院内学术讲座及会议、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好医生网上远程教学;院外参加如短期学习班、撰写学术论文教育、学术会议以及专业进修等方式,尽可能满足医务工作者需求,针对各学科专业的医务工作者设定专门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做好培训计划、注重效率,有效提升学术活动质量,以增强其对于医务工作者的吸引力。我院的继续医学教育依然形成了将继续教育项目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即学教育体系,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技术人员举办具有较强针对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继续教育学习课程。同时,在继续教育课程开展前一个月面向医务人员广而告之,使其在了解课程详细内容后有选择性的听课。并刷卡制度严格执行,刷卡次数更改为依现场情况来定,每次课前、课后共两次刷卡或者课后刷一次。
3.4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健全制度、科学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深层保障,也是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2],近年我院已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将作为本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执业再注册、职称晋升的必需条件,使得相关技术人员重视继续教育学以致用,时时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治病救人的工作实践中。同时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制定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可对比性强的等考核项目,形成奖惩激励机制,使专业技术人员在繁忙的实际工作外还能对继续教育的“充电加油”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