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E通道 消防指挥系统 城市互联网
1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城市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多建立了自己云服务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程序服务。合理应用城市云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消防力量数据、消防水源数据、消防重点单位数据、商业门店消防数据、交通道路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重点时段天气信息等数据为城市消防管理指挥系统中的数据收集与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本文设计的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将存储于城市云平台中的消防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集成与更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辅助现场科学应急指挥决策,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地指挥作战。
2 总体设计
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消防E通、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应用维护系统。
基于上述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需求,参照国家电子政务一系列规范和总体框架,系统设计从功能上总共包括四层结构: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设计系统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的核心系统,是解决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快速收集、现场指挥决策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它能够使灾害现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系统以全面、实时的消防专业基础数据,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数据。本系统充分利用公共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安全、高效、强大的消防移动指挥决策、信息查询、业务处办和数据更新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地图操作、图层控制、地图定位、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电子沙盘、消防力量信息查询、消防水源信息查询、消防重点单位信息查询、网格信息查询、统计、专题、作用半径分析、火灾隐患统计与分析、巡查考核、业务处办、数据修改和数据新增等功能。
3.2 消防E通
基于3G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消防E通”,为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移动执法,听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与中心保持实时联系,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隐患处理、离线地图、信息查询、现场指挥、密码修改等功能。
通过该模块可查看隐患举报中心下派的消防隐患处理任务,对隐患进行处理、登记、现场拍照;可离线查看地图;可以对消防力量、消防水源和消防重点单位等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查看最新的作战部署图,与指挥中心进行视频通话,接受指挥中心发出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3.3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
社区E通“消防管理”模块利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社区E通),在日常巡查时开展消防巡查和消防隐患上报工作;同时,对处理后的消防隐患进行核查评价。主要功能包括消防隐患上报、核查评价、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级别量化和消防巡查等功能。
3.4 应用维护系统
应用维护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管理业务,如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变动、密码重置和修改、受理时限控制等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登录、组织机构、时限控制、密码修改。
4 总结
本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无线3G技术、网络技术及GIS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现有消防相关系统对接,建设消防E通管理指挥系统,立足于满足火灾防控“自动化”、 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 日常执法工作“系统化”、 部队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大力借助和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消防管理模式,实施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效率,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 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移动接入系统建设方案[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0.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Z].北京: 公安部消防局,2012.
[4]李栗.关于云计算和云安全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应用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6).
[5]张迪,徐放,范玉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2).
[6]周蓉蓉.构建公安消防信息网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12):46-48
[7]林方湖,任钢.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MIS基础平台设计和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3):22-24.
[8]滕波.灭火救援移动指挥系统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9):17-20.
[9]吴希龙,崔毅东.移动端企业管理软件的交互设计优化[J].软件,2013(12):78-82.
[10]静国光.消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44.
关键词:煤矿 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D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082-01
对煤矿这样的生产型企业,集团公司调度室既要掌握井上、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掌握煤矿生产状况,实现煤矿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并且实现煤矿信息与矿区信息资源共享,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为此,建设一套依托高速稳定通道的集语音、数据、视频等与一体的综合指挥系统显得很有必要。
1 系统现状
目前,焦煤生产调度系统的现状,无论是调度指挥的功能还是通讯的模式,相对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维护量大,且传输信息量小,现有的光端机点对点的传输模式,系统稳定性差且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不能充分保证调度系统的稳定性,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对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业务的要求。
2 系统建设架构方案
2.1 电话调度指挥系统
焦煤集团现有一套电话语音调度指挥系统,考虑到搬家过程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调度指挥,经研究本次再建一套语音调度系统,系统建设规模如下:系统容量:实配128门,公共部分设备预留扩容至256门的空间。外线接口:环路中继板两块,数字中继板两块。系统预留与移动通信系统、远程网管中心、传真机、局域网、可视电话、视频监控、电话会议系统等的接口,并配备配线架一套。考虑煤矿是一个灾害多发行业,特别是在防范瓦斯等灾害中通讯联络在应急指挥中的重要作用,新建一套无线电台系统作为备用。
2.2 工业电视大屏监控指挥系统
在调度室建工业电视监控大屏系统,以DLP拼接屏为显示设备,实现集团公司、焦煤公司、矿三级工业电视监控,并将网络信号显示到大屏上,完成信息化系统的各种报表、工业监测监控的各种信息可以在大屏上分窗口显示,任意切换、缩放窗口大小,随时调出矿井现场的工业监控画面。
每个矿站加装视频分配器,将现有的信号一分为二,一路供矿方使用,一路供16路网络视频服务器使用,其中16路信号有14路取自总调度室最关心的各矿监控地点,另两路从矿视频矩阵输出接入,调度中心通过232控制线,实现对矿方矩阵的远程控制,可以实现任意查看矿上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网络视频服务器有网络接口,可以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上,把图像及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对上传的视频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解码后送大屏幕显示,办公网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流媒体服务器,实现对矿井视频信息的浏览查看。232子速率和电话语音通过PCM接入传输设备,也可以把相关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在监控中心设管理服务器,安装调度指挥系统管理软件,负责管理前端的所有摄像机,所有视频服务器,同时管理后端所有上网监控用户的访问权限,获得授权后的领导及相关值班人员即可监控前端现场情况。在公司级监控中心的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下级所有的视频服务器和分级式服务器。还可以在调度中心配置电视墙服务器,根据视频输出路数不同配置不同数量的电视墙解码器,直接解码输出模拟视频信号,送到电视墙显示出来,通过调度指挥系统电视墙软件和图形处理器任意进行图像的切换、开窗、缩放等显示。
2.3 调度室会议系统
基于各种现代化资讯交流的需要,焦煤集团调度会议室选择智能多媒体会议方案。系统包括:投影显示系统、音响扩声调音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数字会议讨论系统。生产调度会议室的设计功能:设置一键控制功能,通过一键实现开启会议设备的功能。使用手持式无线彩色触摸屏方便地进行投影机开关、信号切换、投影幕升降、停止等操作。实现摄像自动跟综系统,进行手拉手会议讨论。通过网络对会议设备进行控制。通过矩阵对调度信号进行自动切换。通过无线话筒进行会议讲解。使用手持式无线彩色触摸屏方便地进行DVD的开关、播放、暂停、停止、进出仓、快进、快退等操作。通过地插和桌面信息接口上的网络、电源、VGA、音频接口,可供笔记本使用,并可把笔记本的VGA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使用音响系统播放声音。通过调音台,对会议声音进行调节,自动抑制啸叫的产生。
2.4 调度环网方案
2.4.1 SDH+PCM传输平台建设
在新一代的光网络建设中,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已成为光网络建设的主要设备技术,它即实现快速传输,又满足多业务承载,另外还提供电信级的QoS保证。它是当前城域网和专网接入的首选。焦煤集团生产调度传输平台优选业界成熟而又先进的SDH传输平台。基于SDH光传输的组网特性,焦煤集团生产调度系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两个环网,在焦煤集团调度中心汇聚,组成相切环网。对于调度的语音传送,采用PCM语音接入设备进行解决,采用点对多点的PCM设备,每个站点解决2个调度电话业务,传输通道由SDH传输+PCM设备提供。
2.4.2 设备供电
使用新设备后,总调度室已经设计有UPS电源;其余各矿各需增加1KVA在线式UPS电源一台,使用山特1KVAUPS,配置3节100AH的电池,可以支持4个小时以上。
2.5 调度中心机房供电
调度中心机房采用来自两个不同变压器的双回路市电供电,另外,配备两个在线式爱默生不间断电源和保证整个系统连续运行不低于12个小时的电池组作为后备。
3 系统使用中的问题
目前,各大煤业集团秉承着“多上设备,少上人”、“追求投入产出利益最大化”等一系列节支降耗,提高效率的宗旨,贯彻执行。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系统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比如,工业大屏系统,有的根本不打开,作为摆设,有的即使开了,并没有专人(兼人)监视井下生产工况,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大屏长时间打开,会有一定的辐射影响,给调度员带来身体不适;第二方面是大屏打开后给调度员增加负担,调度员工作量大,无暇顾及;第三方面是大屏灯泡寿命短,长时间使用需要经常更换,大大增加开支。
4 结语
集团调度中心作为煤矿生产及安全的信息指挥中心,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手段与装备来提高调度指挥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建设集语音、数据、视频、会议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势在必行。通过定章建制加强管理保证优良的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本期《计算机世界》方案评析实验室推出了9种城市应急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的评估和分析,旨在为各城市、行业部署应急响应机制提供选型参考。
《计算机世界》方案评析实验室
优秀应急解决方案推荐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
上海迪爱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鹰图(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平台化与产品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
110社会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北电(中国)有限公司
城市应急系统建议方案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而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禽流感、台风、松花江水污染,九江地震等灾难事件给一座座城市都敲响了警钟。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就表现的日益突出。当前在中国,应急管理也已经上升为国家关注层面。2006年 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而在今年初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也首次把公共安全列为重点领域。
2008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与奥运相关的大型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全自身的城市应急措施。据计世资讯研究表明,2005~2009年是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投资将保持增长态势。未来4年应急联动系统IT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8%; 2006年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IT投资将保持25.9%的增长率,投资规模将达到10.2亿元; 由于“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以及数字奥运进入关键建设阶段,预计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投资在2007年增长率将达到28.4%的高点,2008年增长率达到29.0%的高点; 到2009年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IT投入将达到20.1亿元。
《计算机世界》从2000年起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应急技术的发展: 2000年首次独家报道了南宁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此后的2001、2002直至2006年,每一年都会围绕城市应急系统的发展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特别是在2006年12月2日,计算机世界CEO&CIO年会上首次设立了城市应急分论坛,在论坛上我们邀请国内外城市应急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相关运行模式、技术架构及面临困难等。在此期间,计算机世界方案评析实验室还策划了“城市应急技术方案横向评估”活动,组织业界知名专家对征集到的十多个城市应急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推荐,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九个在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等方面都比较先进和实用的技术方案。
从参评的众多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厂商的方案在技术架构上设计都比较完善,都遵循着各城市或公安部门推进“应急联动”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硬、软相结合的整合技术,对城市跨部门、多层次的应急联动需求理解较准确,业务流程清晰,有些方案还体现出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与目前国内的体制衔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北京市应急方案为例,北京的应急平台前面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已进入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信息,这些信息区别于其他单向系统的内容,需要把设计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都整合到平台上来,这里不光是技术难度还有行政协调问题。
在2008年、2009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2010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10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二)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
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规范物资出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信息系统。
(七)档案资料信息库
通过研发软件管理系统,将文档、图片、影像等资料分类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档案资料信息库。
三、分解落实责任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10年建设和档案资料信息库项目:××市水利信息化项目办总体牵头负责,防办、局办、××县等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助。
(二)水文站网建设:××市水文局总体负责。
(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市水管总站总体负责,××县协助。
(四)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市水资源管理站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五)××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市防办总体负责,市防汛机动抢险队协助。
(六)河道管理信息系统:由河道管理处总体负责,市水利信息中心协助。
四、有关要求
2010××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局党组既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水利信息化的“金水工程”,作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任务被水利部列为“十一五”水利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市政府签署的《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作备忘录》之中,在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工作方案》××市列为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试点地区,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工作,局党组将其作为“禹王杯”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高度重视,明确信息化分管领导,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明确具体工作人员,切实做好2010年各项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经费
××县(××县)水利(水务、农机)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水投集团按照2010年制定的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倒排工作计划,按照“谁负责、谁建设,谁筹资、谁维护”的原则,逐一落实项目建设及管护经费(详见附件1、2),未立项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要抓紧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市水利局将本着“谁积极、支持谁”和“急用先建”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市水利信息中心的衔接,××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三统一”原则,切实做到各子项目技术标准、××市级平台相一致,确保资源共享。各项信息化项目(含水文信息化)××市水利信息中心备案。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功能的增加,政府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只靠以前的人盯人显然是不行的。有限的人力物力必须使用先进的通信手段才有更广阔的天地,千里眼,顺风耳,这些工具的使用让――重点地带有视频监控,突发事件有应急通信指挥,犯罪分子有网上追逃,公用设施有网格管理,违规违法有移动警务。正是网络,正是电信,最大范围地保证社会治安的维护。
在所有的祝福声中,平安永远是第一位的。元旦刚过,春节将至,电信支撑,平安相伴。
一眼当关 天下大治
年尾岁末,各大城市外埠打工族纷纷盘点收入,整理行装,打响了春运高峰前战。其中,安全是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而利用高科技安防监控系统则是保安防盗的不错选择。伦敦爆炸案绷紧了全球首脑对安防问题的神经线,从案件发生到迅速破获,治安视频监控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在2008奥运倒计时的钟声中,一个联动政府、公安、赛区的监控系统正在北京全市铺设开来。
从眼前来看,春运高峰将至,全国各地春运办也提前发力,通过公共场所的安防部署以维护人流高峰期的社会治安。据全国春运办统计,2006年春运1月14日至2月22日40天内,铁路旅客运量达1.44亿人次,道路18.55亿人次,水运2800万人次,航空1500万人次。在人财物流动的高峰时期,每年春运不仅是对担纲运输重任的铁路、公路、民航系统的严峻挑战,更是考验我国安防系统建设的演练场。
电子警察全日无休
2006年,铁道部春运办专门建设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终端可清晰、准确地了解全国重点车站的客流情况。南京火车站地区监控中心于2005年由原65个探头增至96个,并于2006年元旦启用,该“电子警察”能够24小时全方位监控南京火车站范围内人群,让可疑分子无形可遁。
目前,已有诸多地方春运办启动了火车站地区监控方案,各地公安部门也在人财物领域给予大力支持。据南京火车站地区监控中心负责人介绍,由于南京火车站是江苏省、市交通的重要窗口,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启动监控中心势在必行。当然,火车、汽车是春运工具的主要载体,该地区安防问题首当其冲。而另一方面,在人流量集中的一些公共场所也是事故、案件多发之地,安防建设刻不容缓。
以安防事故多发地广州为例,广州火车站、流花车站附近,一直以来都是广州治安难点,偷、骗、抢等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遇上春节、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犯罪率直线上升。因而,广州的安防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广州市治安视频系统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据广州市信息办主任、广州市视频系统建设办主任谢学宁介绍,广州市将在2年内完成覆盖全市主要街道、要害部门,以及人群密集区25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建设和改造。
截至目前,广州的监控系统已渗入了城市各个角落,电子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等“电子眼”无处不在。从社区、机场、车站、码头、地铁、公园、广场、城市街道等公共场所,到党政机关、金融、供水、供电、通讯等要害部位,视频监控网点已全线铺开;在总长近37公里的广州地铁一、二号线里,已设有电子监控点近500个;另外,“电子眼”也已进驻校园,在大学城10所高校内布防了闭路电视和防盗报警监控点,基本覆盖了各校区教学、办公大楼和公共区域的主要道路、广场。
安防市场 运营商有可为
广州市治安形势严峻,但另一方面却又存在警力不足的矛盾,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社会安全体系迫在眉睫。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学锦表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被正式纳入金盾工程。
据悉,广州警方已建立起街面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网格化巡逻,通过采取科学的巡逻模式,合理安排警力的投放时间、地点和规模,加大街面警力的投入。
而广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启动,不但为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这样的前端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市场,也为网络、系统集成等应用方案供应商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商机。据了解,广州市政府将投入3~4亿元专项资金,对重点地区、部位和主干道进行建设投入,区、县级市将负责本辖区内的建设投入,其他建设投入将由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自己筹资建设。
而广州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也吸引了包括广东电信、广东移动、广东联通、广东盈通网络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瑞讯达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广州视联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长讯实业公司、深圳市景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6家企业参加,尽显当前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安防市场群雄逐鹿,但目前,广州市的电子视频监控系统依然处于分散多头管理的状态。因此,要快、好、省地建立起高效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利用、整合原有的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相信共享性强、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全面建起之后,广州在人眼、电子眼、天眼(网络系统)搭起的治安天幕下,治安情况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应急通信 保障生命
当今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里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而且范围越来越广。从自然灾害到食品安全危害,从警务防备到医疗保障,安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而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过程中,移动技术正在成为安全的必备手段,尤其是应急指挥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简称救援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河南省会唯一专业的急救指挥救援机构,承担郑州市区及周边七县、市的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以前由于缺少可靠、快捷的通讯手段,救援过程中易产生调度不畅现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到达施救,以至投诉率偏高,造成较大的社会损失。通过救援中心最近建成的120指挥系统,救援中心迅速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在救援工作中真正做到了迅速、准确、高效,年投诉率迅速降低了60%。
应急通信需综合技术保障
上述案例只是无线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当前,突发紧急事件,例如传染病、洪涝、地震、公共紧急事件等,对于社会影响之大、涉及时间之长、空间之广,已经不是单一政府职能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调动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统一领导,积极行动。因而,应急通信正成为应对公共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有线、无线通信相结合,文件、语音、数据、图传输相结合的,集信息接收、案件处理、资源调度、作战指挥于一体的,反应速度快、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的综合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助力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可将诸如城市报警、火警、急救、交通事故以及水电煤气等其他政府应急电话纳入统一指挥调度系统中,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警种的统一指挥协调。
当市民拨打上述任何一个号码呼救时,管理部门借助计算机辅助调度,可在实时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紧急信息进行搜集、流程控制和管理,从而能按照事先的预案,快速协调和部署相关紧急服务。此外,该系统还可集成地图信息,提供定位服务和互动数字地图与事件追踪等功能,帮助管理人员作出更快和更高效的决策。
之所以说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还在于应急联动在接警、受理、处理后还必须及时地跟踪事件的进程。比如遇到气候性灾难,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需要与气象局保持热线联系,气象部门将的天气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到应急联动指挥厅的大显示屏幕上,在天气变化之前有所准备。通过完备的通讯网络和电脑监控系统,有关部门能在几分钟内调动力量,部署交通方案,在主要地面道路、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开展巡逻和交通疏导。而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故,交通局、电力公司、燃气总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各联动单位也将派有关领导进驻应急联动中心,进行同台指挥。
我国应急通信急需联动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更明确地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纳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凸显了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急联动的出现也使电子政务本身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单一办公应用到协作联动应急,从注重效率提高转向注重服务和管理,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在加速前进,政府职能正在从监管逐步向服务进行转变。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还需要大力完善,很多公众服务体系各自为政,并没有联动起来。如目前存在多个公众特服号码,如公安―110、警情―119、急救―120、交警―122,市民不仅难于记忆,而且在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协调各方力量为民服务。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次一个市民登山时不小心被树挂住了,这种情况该属哪个服务来管呢?110、119?扯不上公安,没有警匪冲突;120?不是心脏病发,也不属于急救;122?更谈不上了,跟交通联系不上啊!可这位市民的遭遇却又是非常紧急的,围观的人打遍了电话,也无法调人来救。最后,拖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把人救出去了,可是,当事人因为长时间挂在树上,身心已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对我国的应急通信而言,虽然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建了以无线调度指挥系统为主的应急指挥系统,但是,由于缺少系统联动,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服务还不能满足公众的要求。可以说,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整个城市公共安全的总体部署,需要的是软件上的协调与规划。通过先进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技术手段,将覆盖城市全部辖区面积的应急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保证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联合行动。
网格管理保四方安宁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一边是喜庆热闹的氛围,另一边则是治安隐患的暗流涌动,使得公安系统的
神经不得不高度紧张。然而,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是,今年在西安街头流窜的不法分子没那么好混了。为彻底整治西安市流花地区猖獗的治安顽疾,该区实施“网格化”防控,落实民警与保安员责任包干及捆绑考核制,严密编织治安防范网络。
电信发力 织就一张天网
节日期间的城市管理一直在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发生在1999年的虹桥踩塌事件,因为政府对公共场所监管不力,酿成了重大惨剧。借用计算机技术的网格理念,城市管理开始走向网格化和功能化,而网格间的互联互通很重要,这就需要借助通信技术的支援,其中尤其是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综合信息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移动正着力为中心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提供优质解决方案。2005年4月,上海市建委提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城市管理构想,对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如道路、植被、建筑物等)进行准确定位和地理位置信息编码,将城市部件逐一标注在单元网格内,对所有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
上海移动运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在综合了移动语音、短信、彩信、LBS定位等功能的基础上,完成前端在手机终端,后台与政府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相连接的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除提供通信服务外,上海移动还承担了手机终端、终端软件、移动通信服务器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自2005年9月1日以来,“城管通”已经在上海市的卢湾、长宁、浦东、黄浦、静安、徐汇、虹口、普陀、杨浦上线,年内计划完成松江、青浦两个区的建设。“城管通”上线以来,集中处理了一大批陈年旧账,城管问题平均解决时间也由过去的一周减少到平均12个小时,成效显著。
在一次采访中,上海移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了一个形象的故事。此前,一个井盖被窃取后,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去发现和修理,而通过网格管理,在接到任何一个市民用手机拍下的图象或发送的文字信息后,可以根据既定的区域划分和管理进行应急处理,少则几十分种,甚至更短的时间,一个应急状况便被处理完毕,避免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助力城市信息化,保障城市安全管理,电信运营商由于有着基础网络和业务的双重优势而成为了其中必不可少的助推。浙江电信台州分公司日前与台州市路桥区政府签订“数字城管”路桥区项目合作协议。数字城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方式,台州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覆盖3个建成区街道,约12平方公里范围。工程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以市、区两级平台为中心,连接市、区内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和有关公共服务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通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提高城市设施供应能力,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促进政府、企业、公民和谐互动。
网格警区 安全畅通无阻
每逢节假日之际,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件头疼的事,实施网格化管理之后,交通管理问题有待出现新的解决之道。2007年1月1日起,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正式推出“网格化警务区”交通管理模式,将全市划分为96个警务区。指挥中心一旦接到事故或拥堵报警,将直接通过电台通知警务区上的执勤交警,省去以往大队转接环节,及时处警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交管支队下属各大队辖区内分“责任区”,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转到大队,由大队再通知执勤交警,这样一来,就使报警群众等待时间加长。今年1月1日,借鉴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先进经验,交管支队把市区划分为48个网格(与中队对应),96个警务区,全部编号,每个警务区配备1辆GPS巡查车,2―4辆警用摩托车,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1部,数字录音笔2个,手持电台每人1部,对市区道路实行全天24小时管控,重点控制时段是每天早7时至次日零时。支队指挥中心可直接通过电台随时与街面上的执勤交警联络,发出指令,使交警及时到达交通事故或拥堵路段现场。
根据道路特点和实际情况,警务区交警采取定点、徒步、摩托车、巡逻车等执勤方式,高峰时段守点疏导交通,平常时段沿线巡逻,对警务区交通秩序实行不间断的巡视和管理。
网上追逃 疏而不漏
案件破了,犯罪嫌疑人脱逃;犯罪嫌疑人不归案,案件不能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逃犯抓不着,受害人到处喊冤告状;一批罪恶累累的逃犯流窜到社会上,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
怎么办?
铁路上秘密武器
临近春节,郑州火车站售票大厅,购票的队伍排着长队。人来人往中,郑州车站公安段民警刘峰从早上7时30分就来到售票大厅,在这里,他要站上整整12个小时。
大厅里摆放着8台计算器,每一台机器里都存放着全国网上“追逃”对象的基本数据。刘峰和同事们站在大厅入口处,将前来购票的旅客领到计算机前,操作员将购票人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到微机中对照,逐个排除。自去年9月25日开始,郑州车站公安段的六七十名民警每天就这样工作着,至今已抓捕在逃人员117人,这个数字在全国同类的检查点名列第三。
在今年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郑州铁路公安局在万里铁道线上开展了以打击扒窃、抢劫、货盗犯罪为重点的“铁拳行动”。100余名精兵强将云集郑州,组成了南线、北线、东线、西线、西南线五个小分队,直指客车犯罪。郑铁公安处还专门为小分队配备了手提电脑和手持电话,利用网上追逃和现代通信的科技优势在列车上布下了严密堵截查缉各类在逃人员的天罗地网。
郑铁郑州乘警大队负责治安的副大队长刘后全对有一次1337次列车上发生的事件记忆犹新:他带领网上追逃小分队跟乘郑州至昆明的1337次客车,在8号车厢清理盘查时,发现一中年男子有意回避侦察员的目光,侦察员坐在这名男子身边进行询问,中年男子强装镇定地编造谎言:“身份证?忘带了……”但身份证很快被搜了出来。
经网络排查,这个叫张国付的男子竟是上海市公安局通缉的重大负案在逃人员,看到侦察员们点击手提电脑,刚刚还强作镇定的男子顿时瘫倒在地。
世纪大追逃
当前,流动犯罪、跳跃式作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有些罪犯在甲地做了案,当天就流窜到了乙地。这种情况给警察破案造成很大困难。 因此,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公安部有关部门便开始研究开发“跨地区、跨部门,能够在公安系统内部实现犯罪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 10年磨剑,到了90年代末,中国警方终于拥有了对付新型犯罪的利器。
为此, 全国公安借助追逃网络开展具有世纪清算性质的公安机关“世纪大追逃”。这次追逃专项斗争的成功实践,其实仅仅是中国警察运用计算机网络与犯罪分子进行“质的较量”的一个开始。随着“失踪人员信息、被盗枪支信息、被盗车辆信息以及无名尸体信息”等数据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使中国警察拥有一柄惩治犯罪的“神剑”。
利用已建成的全国公安计算机一级网可使31个省。区、直辖市直接进入“在逃人员数据库”进行查询,已建成二、三级网络的地、市级公安机关也可直接上网查询。为使基层派出 所、责任区刑警队等一些网络尚未联通单位都能实现信息共享,公安部将在逃人员信息制成光盘,下发到最基层单位,保证了偏远单位也能随时对辖区内的可疑分子进行查询。
据来自公安部的统计,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世纪大追逃”行动中,从1999年7月15日至8月18日,公安部“在逃人员数据库”接受“网上作战”实时查询突破100余万人次。仅8月3日一天,每分钟就多达41.6次。高效准确的网络为此次追逃专项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使得全国追逃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捷报频 传。据统计,从1999年7月1日至9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抓获各类在逃人员19.4万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14.3万名。
网上追逃有两种,一种是由公安部定期下发追逃光盘,光盘上有被追逃人员的相关资料,各地公安机关等根据光盘上的资料进行追逃;另一种是在公安内部的专网“公安网”上进行网上公布。因为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派出所等还没有加入“公安网”,所以,目前这两种网上追逃形式共存。
网上追逃,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比对”。所谓“比对”就是利用计算机软 件对本地某类人员的信息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进行处理,迅速识别出在逃人员。全国上网的在逃人员有数十万人,让公安民警全部记住是不现实的,如果用人 工进行比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过去有的人在甲地犯了案,躲到乙地隐姓埋名就可以躲过乙地的打击,甚至扎下根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现在有了计算机的帮助,由甲地抓获乙地逃来的嫌疑人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拿某一地段的暂住人口和“在逃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几十分钟就见到结果。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追逃方面的应用,对于科技创新与发展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公安、检察机关来说,却是一次侦查手段的创新与发展,是一场追逃犯罪 嫌疑人手段的革命。
移动警务 再造警力
无线移动警务系统是一个专门针对公安移动警务需求而设计的一个新型系统。它以掌上电脑、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为载体,实现现场数据的即时采集和处理;并以无线广域通信网络为依托实现数据的在线查询和上传,从而实现警员在户外也可以进行移动办案,极大地提高了一线警员的工作效率和威力,正在成为广大警员得力的第三只“手”。
让长江航运更畅通
去年8月,湖北联通专门为长江航运公安局打造的大型信息化平台――“长江警务通”在汉开通。该平台集数据、图像、语音通信为一体,具备移动数据查询、无线视频监控,信息通知、移动办公、移动执法、警务位置服务等9项功能。
长航公安系统总部设在武汉,多年来一直担负从宜宾到上海近3000公里长江干线的出入境管理、治安、刑侦、消防、警卫等任务。今年,他们根据公安部“金盾工程”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水上执法的反应能力,优化现有的长江水上“110接处警系统”,实现船艇定位远程管理,建设无线警务综合信息查询平台。
作为一家被国家许可经营所有电信业务的综合通信运营商,联通公司充分利用长航公安船舶、船舶消防、CCIC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以CDMA1X通信网络为依托,组织各软件、硬件厂商,打造了“长江警务通”系统。
去年,中国联通专门组织的一次信号测试显示:武汉至上海整个长江航道的联通GSM信号有效覆盖率、通话建立成功率均达98%;CDMA网络实现全线覆盖,无线上网信号稳定、速度快。这为“长江警务通”平台运行提供了网络支撑。
今后,长航公安干警在码头、水上等场所执勤时,只需手持智能手机、PDA等终端设备,即可通过无线平台与内部不同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随时查询船舶、涉水人员、涉水单位、在逃人员、违法犯罪人员信息,随时将现场数据更新保存到系统中或将处理数据结果打印出来,随时远程监控码头、水上巡逻等现场视频信息。指挥中心则可将工作指令、会议通知、紧急调度等,通过语音、短消息、彩信等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位。
移动技术提升警力
不久前,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也全面结合省内公安行业的客户需求,推出了“移动警务”解决方案。“移动警务”采用了移动公司最新的通信技术,结合了因特网短消息、GPRS无线网络、CMNET网络、STK智能SIM卡、专线接入等最先进的技术实现。
广大公安干警不但可以查询到需办理的业务信息,同时也可以录入业务办理数据,通过严格的数据审核后生效,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
根据业务要求,“移动警务”整体解决方案囊括了移动短消息、CMNET、GPRS、无线DDN、彩信业务等。干警们可以通过普通手机、彩信手机、掌上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通信工具进行查询并录入公安信息。
移动警务通系统以中国移动提供的GSM/GPRS无线移动通讯网络为承载,以短信息为媒介,支持PC机、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下的任何地方进行信息沟通和数据传递。公安移动警务通系统服务的宗旨是公安综合信息的无线延伸,是方便干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移动警务查询服务系统是由公安信息移动综合查询和公安违章信息处理两部分组成。公安信息移动综合查询是公安综合查询系统的无线延伸,查询信息范围包括:车辆、驾驶员、机动车违章、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涉案人员、在逃人员、涉案车辆(被盗抢车辆)等信息。
让公安系统动起来
移动警务系统实际上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应用平台,借助于运营商提供的即时通信保证,进而可以实现公安系统全面的移动互联和综合业务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公安系统信息化的建设。
目前,在国内公安行业中被应用的移动警务系统主要由手持终端、无线承载网络、移动接入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平台、安全措施、后台数据库等六大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在整个系统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本质安全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明确、装备精良、监督有力、指挥统一、运转高效、反应快捷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双基”建设活动,使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和应急法规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科技和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规和预案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法规建设。公路处、港航局、客管处、运管所等单位要对安全生产和应急法规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应急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各行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要对本辖区、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和监管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程、安全要求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及时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三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按照“四化”管理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和应急方面的相关规定,完善标准规范,细化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别是要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重点加快制定和完善公路、桥梁、港口等风险评估、安全维护和检测技术规程以及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共享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四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规定,对现有预案进行评估、修订,结合新形势,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预案实施责任主体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健全管理体制。各单位要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各行业管理部门应设置安全生产和应急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准入资格标准,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应设置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小型交通运输企业应设置负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或专职人员。要明确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保障人员足额配备,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层级负责制,加大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各单位要全面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安委会制度,明确安委会成员单位职责。要重点强化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要开展安全生产和技术咨询、评估。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协调和共享机制。建立自查督查制度,各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自查;各行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对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进行督查,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督查活动。建立信息报告和统计制度,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基础信息登记备案,包括组织架构、责任人联系方式、风险源、隐患排查治理、重要安全生产和应急设施设备(含运输工具、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专兼职队伍情况等,并及时更新信息;进一步规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处置的办法和流程,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报告统计制度。三是建立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评估,科学设定评估指标,对从事客运(含滚装运输)和一类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从事一类以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其他的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作为监管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各主管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领导以及业务骨干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每次轮训和系统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6学时。从事高危行业人员、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客运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管理人员必须经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加强公路养护、大型专业机械操作、抢通抢险、危险源检测分析等人员的培养,实施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公路、港口等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结构,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专兼结合、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适应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体系(包括:道路和客运应急队伍、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港站应急抢险队伍、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队伍、应急运输保障队伍、施工安全应急队伍)。
(四)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一是建设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由部、省、市、县四级信息系统组成,“双基”建设活动阶段完成部、省、市三级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其后按要求选择重点县级市开展示范工程建设。要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数据完善、信息真实准确、传送快捷通畅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统一报送、统计分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信息、资源管理、异地会商等功能,实现政府、行业、部门内部之间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共享。我们要积极配合上级建设好该系统。二是建设专业信息系统。加强公路管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建设,满足相关业务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需要。配合省厅及局做好国家和省级路网运行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港口安全和保安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水路运输应急调度指挥系统、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险货物运输监控指挥系统等。三是建设重点监测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通讯网络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和应急通讯及时通畅。进一步完善船舶监控系统,推进港口及主要航道枢纽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码头前沿作业区、客运站、货物堆场、油库、危险货物仓库和主要出港通道运行情况的监视监测。扩充和完善重点客货运输站场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完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GPS监控系统,积极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客运枢纽、公共汽车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监控、响应系统建设。
(五)加强设施设备建设。一是加大公路、港口、航道、站场等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公路安保、港口、站场的安全和保安设施建设,完善事故多发路段的交通标志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按要求加强应急保障建设。依托主要港口启动危险货物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利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装备设施资源,结合交通战备物资储备系统,配合国家、省、市做好区域性应急保障基地和公路专业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装备器材的配置。加强交通运输工程施工事故生命探测、救援设备、个体防护等关键技术装备、专用抢险装备器材配置。更新抢险救援装备和航道维护设备,推进完善车辆滚装运输安检系统。健全满足重点物资和能源战略物资应急运输需要的水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完善港口应急联动建设机制,依托航运企业建立应急船队。依托实力较强的道路客货运企业,分别组建市级道路客货应急保障车队,原则上保障客车不少于5O辆、货车不少于100辆。
(六)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落实。要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意见和应急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交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保障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筑牢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生产与利益的关系,严禁“三违”现象发生,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推进企业安全绩效考核,加大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力度,消除安全监管盲区,全面履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和应急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分管业务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强化突出问题治理。一是强化危险货物运输治理。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码头)的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重点强化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险货物运输的全程监管;推进三级及以上客运站、中型渡口和所有从事滚装运输码头安检仪的配置;继续严厉打击非法夹带和非法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行为。二是强化营运客车超速超员治理。客运企业要建立层级落实安全责任承诺制度,与管理部门签订承诺责任书,驾驶人员要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对发生超速超员的企业和驾驶员,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三是强化农村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县、乡(镇)政府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责任,配备专职安全和应急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运输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大农村渡口渡船的升级改造力度,提高农村交通运输安全条件;严把营运车船技术性能关,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驾驶员、客渡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资质准入,提高驾驶员、渡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农用车辆非法营运和农用船舶非法载客的治理,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秩序。
四、时间安排
“双基”建设活动从2010年11月开始到2013年12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细化方案宣传发动阶段)。各单位要根据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活动方案、明确年度“双基”建设活动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掌握“双基”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各行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活动方案报局安全监督科。
(二)组织实施落实任务阶段。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检查,全面完成“双基”建设方案的各项任务目标。市局安全科每年对各单位“双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三)总结评估和整改阶段。各单位要对“双基”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于2013年8月10日前报局安全监督科。市局安全科将组织对各单位开展“双基”建设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召开“双基”建设总结会议。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安委会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双基”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督科)具体负责“双基”建设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领导和部门参加的活动领导机构,加强对本行业、本单位“双基”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
关键词:安全保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0 前言
公路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发展中一个发展和管理的重点之一。发展公路交通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公路交通的大力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尽管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但是由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对公路交通的破坏程度不断扩大,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对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和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公路交通灾害,如日益加剧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路面损坏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破坏等,它们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沉重的社会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如何有效地预防公路交通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发生后,如何通过实施正确及时地防治对策来减轻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
1 国外应急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的应急系统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很快也比较成熟。发达国家已经不局限于某一行业的应急管理,而是在城市建立一整套涵盖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等政府部门的应急联动服务系统,在市民遇到意外时,便可以通过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享受 应急指挥调动中心提供的各种服务。目前在许多国家,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标准配置。
据一项统计,在全世界,芝加哥911 响应时间最快,平均为1.2 秒。该中心日均接警量为1.5 万件,2001 年共接警580 万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市民一年有两次通过911 请求救助。这里的911 系统能够每小时处理3000 个呼叫,使每年的呼叫能力达650 万次。早在1937 年,英国就开始使用号码999,用以报告紧急情况的发生。比利时在1964 年也开始采用999 号码。这种采用单一特服号码,并建立统一的紧急情况响应中心的优势在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市民可以迅速及时地得到所需的帮助,从而使生命或财产得以保全。一项由美国总统司法委员会进行的研究表明,快速反应是打击罪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消防局对火警的响应时间平均能够缩短一分钟,每年便可减少数百万美元的财产损失。救护车和营救单位响应时间的缩短,可以大大降低心脏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故的死亡率。
世界上的各类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出现了一大批实用的系统成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灾害、灾难及突发事件呈现出类型多样、综合、发生频度高、危害面广的新特点,应急指挥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类型,较广泛地应用在公共安全、气象地质、公共卫生等管理领域中,单一的某一行业的应急指挥体系被逐步的整合进整个城市总体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一个城市的综合应急联动系统,成为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1 专业化
在今天的信息和知识时代,应急管理的资源调度和决策不再仅仅依据指挥人员的直觉和领导的决心,它还离不开专业知识和信息系统支持。不同于传统的“110”等特定目的的通信调度系统和一些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某个角度说,现代的应急联动系统就是要支持“外行领导内行”。显然,这种支持是以通信调度为主要功能的系统所不能承担的。因此,为了避免盲目决策,现代应急管理系统应该能让指挥人员动态获得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应该从基本的通信调度“升级”为更广泛的“信息调度”,成为支持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支撑平台。只有这样,应急管理系统对于危机管理的意义,才会从“政治”和“行政”层面,深入到“知识”层面。
1.2 智能化
目前的应急管理系统开发大都基于特定的某种或多种灾害类型,一些大规模的“应急联动系统”,也不过是把不同类型的应急管理系统或信息处理系统按照一定的“预案”,进行需求的组合和系统的集成。这种“面向过去”和“面向已知”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很难具有“智能”的――它只是一个机械化的信息展示、指令传输和通信调度的平台,所有的信息流通途径都是在系统设计中或者预案中设定的;一旦出现“边缘性”、“综合性”,甚至从未出现过的应急事件,系统就面临“伤筋动骨”才能满足要求,甚至根本就不能用了。
这就为应急管理系统提出了“智能化”的需求。因为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完全设定未来的危机或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信息处理要求。在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应急管理系统的意义之一,就是要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来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类型”,并构造针对特定应急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
“智能化”的应急管理系统,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可重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构造智能化的应急管理系统,也是我们从宏观上规划和把握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对它研究得越透彻,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集约化”程度和综合效益就可以越高,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就可以越低。理论上说,一个全面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应该是整个城市危机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终结者”――形成以一个综合型系统带多个专业型系统的局面后,不应再建设新的综合性系统。
1.3 知识化
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信息处理阶段;知识处理阶段和智能化阶段。
对于有知识处理能力的系统来说,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同时也成为回馈系统的“粮食”。系统运行的时间越长,不仅积累的事实性的信息(可供查询参考)越多,而且可以抽象出来的知识也越多。这些知识可以在人工干预下得到验证和积累,并用于下一轮的信息处理之中,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系统找到运行的“捷径”,或是给指挥、决策人员提供更确切、更具指导性的帮助。应急管理系统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海量的知识?不外乎三种思路:一,相关的应急管理系统进行功能不断升级,即把这些知识“固化”为系统的一部分,使之下次能程序化地处理类似事件;二,把相关的知识汇编成册,放在系统终端旁边,或是做成可以演示的文档形式,供指挥决策者参考――这样应急管理系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系统的生命周期会长一些;三,把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提炼、整理和重新表达,使之能改进下一次的“人-机”协作,为决策、指挥人员提供更好的帮助,同时也使“预案”进一步丰富。
不难想像,这三种对待知识的不同思路,将导致不同的建设效果。忽视知识管理,将导致知识无法有效传承或利用;僵化地对待知识,则将导致系统建设的不可控和规模的无限扩张;只有建立恰当的知识表达、提取和回馈平台,才能有效应付“信息爆炸”或“知识爆炸”,解决应急管理系统的“程序性”和“智能性”的矛盾,防止“预案”或“辅助决策”功能的游离,实现“以小变应万变”;同时也保证系统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
其实,每天都有有价值的信息产生。这些信息如果不进入应急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就会仅仅作为新闻报道和内部参考一闪而过,然后流失;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一再重复。
1.4 标准化
要建立基于专业化、知识化、智能化的“大联动”系统,必须建立一套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支撑标准。这套标准包括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机制,对基本的、公用的信息对象(数据元)的描述,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必须提供的技术接口,等等。这些是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共同语言”。在这一“共同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各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养成建设”,才能在关键时候实现“应急”和“联动”。
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标准对于应用的指导性不足,急需在一些大的应用背景下完善标准体系。应急指挥系统正是绝佳的一个领域:虽然很多行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应用标准,但即使在行业内部,也缺乏必要的整合。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将成为一条可见的纽带,帮助发现标准体系中的“空隙”。如果对标准化建设有足够的认识和投入,将实现标准与系统建设的“双赢”,有力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有序化;反之,系统建设与标准化将仍然是“两张皮”。
2 国内应急系统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系统还处于较低级的起步阶段,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如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等。2007年6月15日交通应急通信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008年1月14日,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开始进行建设。 该项目作为“国家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总体规划中第一个在建的省级系统,将以北京市公路路网为对象,以服务公众公路出行需求为导向,在奥运前夕实现北京市公路路网高水平的日常运行管理、高效的应急处置,在奥运期间以及今后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畅通的公路出行服务,为全国公路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建设提供示范。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工程已经引起了各级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例如,交通事故反恐抢救联动机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各大城市也相继建着手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相信近几年会有较大程度的发展。
3 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的需求研究
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目前阶段的系统建设也必然是百花齐放,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出现统一的建设模式。一般来说,选择应急系统建设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应急管理体制的整合程度;对应急联动的运行与管理方式;指挥权划分;应急基础;投资规模;编制情况等。
3.1 主要功能需求
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配合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大面积的、跨专业和部门的信息资源、处理资源和通讯资源的实时调度,使应急指挥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可视化。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把支持危机管理作为的目标。这是因为,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突发或紧急事件带来的损失,不仅仅要求在事件发生后做出迅速、准确的应对和处理,还要求在事件前期进行预警和辨识、在后期进行常态恢复。“危机管理”的三阶段理论更能指导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对突发或紧急事件全面、全程的支持。显然,这一目标,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系统可以达到的。它要依赖基础性的网络和多个专业化的应用系统,要依赖多种技术的支持。
任何类型和目的的应急指挥系统,都具有以下功能特性:
(1). 信息汇聚:从应急事件现场或监测网络采集到的各种信息,将被传输到信息汇聚点(应急指挥中心)。这些信息可能是直接事件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也可能是来自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的信息或信号,还可能是来自相关的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
(2). 信息表现: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应该有直观而准确的信息表现形式,为指挥员进行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提供最大的帮助。GIS 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技术,可以将危机管理所涉及的信息(如危机态势、应急指挥相关资源分布、应急方案等)在基础的空间地理图形上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指挥和决策人员直观地进行形式判断、形成决策或进行资源调度;各种信息还可能要借助一定的显示设备和
显示控制系统表现出来。
(3). 信息调度:所有信息在汇聚点被组合和集中呈现,供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作为决策和调度依据;有时还要将信息分发下级指挥中心(或分中心)的不同的专业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或从这些系统收集处理结果。
(4). 通讯和物资资源调度:安全保障和应急指挥最终都表现为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完成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调度。例如警力的调度、救灾物资和设施调度、对事件现场的疏导和部署,等等。
(5). 辅助分析决策:在应急指挥过程中,提供一些逻辑分析模型、统计模型或预案,以及案例库中的参考案例,帮助指挥员进行理性决策;同时,应急信息系统还应记录下整个指挥调度的过程,形成完整案例,丰富案例库,为实现知识化、智能化的危机管理作积累。
3.2 应急信息系统与GIS系统的关系
GIS 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技术,也已经形成相对独立运行的系统。独立运行的GIS 甚至可能成为整个应急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操作平台。这也是一些项目直接把GIS 作为一种“默认”的“需求”的原因。但是,按全保障和应急信息系统是否要采纳GIS,还要看具体的应用领域是否具备了应用GIS 的数据条件和环境。而且,即使有必要和有条件使用GIS,也要从整个应急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应用需求:
第一, 要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双向联动。GIS 虽然可以独立运行,但在应急信息系统环境下,应该可以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多种联动方式――包括双向的相互驱动和基于数据共享的独立操作,等等;
第二, 要实现应急信息系统与GIS 的底层整合。GIS 系统与应急信息系统应共同遵循一定的数据标准,产生和传递一致的数据;底层应实现数据库共享或公用。
第三, GIS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整合。GIS 的数据往往来自其他部门。为系统能运行起来而“一劳永逸”地导入数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利用公用的基础地理数据,建立与基础数据源进行同步更新的完整机制,贯彻专用属性数据“谁使用、谁负责”和合理共享的原则,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3.3 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与应急信息系统的关系
我们对应急信息系统的需求认识往往是始于“混沌”的,尤其是当因为信息系统缺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时候,更是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甚至一个系统的建设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应急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危机管理中的决策支持,离开了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支持,应急信息系统对科学决策的支持就会落空。另一方面,应急信息系统往往是跨管理部门、跨专业领域的系统,涉及多个专业系统的支持。处理这种兼具“宽度”和“深度”的复杂需求的合理做法,是把项目进行分解,把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与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合理划分。一般来说,专业化信息系统负责专业化的信息监测和预警、信息处理;应急信息系统则负责信息的汇聚、分析,以及对会商、决策和资源调度的支持;二种系统之间通过共同认可的标准来实现信息传递和工作协同。应急信息系统从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中收集预警监测的结果;应急信息系统则向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提交信息加工请求并收集信息处理结果。
检验是否较好划分了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和应急信息系统界限的直接办法,是看二者之间是否有足够的独立性。一个好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情形:应急信息系统本身不一定很“专业”,但它能与很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很好地协同工作。应急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对跨专业的、公用资源的调度能力;专业的判断和业务流程应该留给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这点上来说,应急信息系统其实需要有一定的“通用性”。通用性越好,它动态“接入”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能力就越强,整个大系统的“应急”能力也就越好。
4 建设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交通安全、灾害防范是公路交通继续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卫生部、交通部2004年第2号令联合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交通应急作了明确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中,交通部门负有重要的法律责任。所以说,作为公路交通管理和养护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防灾意识,将公路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作为公路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来抓。
当前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上存在专业性差、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整体上仍然缺乏对于公路路网安全保障以及应急管理的深层次理解,对于整个管理体系欠缺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整合现有的紧急救助资源,健全和完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设统一、高效、反应敏捷、安全可靠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以提高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和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公路处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并进行救援和指挥工作,为公路的交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能够使突发事件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理, 使道路交通危机事件发生的强烈程度与过程受到有效的控制,使致灾损失降至最少,尽量减少国家及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的政府实事工程,成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将在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安定、方便市民的生活、维持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公路管理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保障社会稳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的标志。
5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公路路网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是关系到公路管理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做负责任政府、负责任行业和打造平安交通的重要体现。当前,公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引发的各类交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频繁的自然和地质灾害造成公路损毁严重;电煤、原油、矿石运力紧张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缓解,交通应急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我国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交通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应深入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落实《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天津市公路路网应急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天津公路的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工作,这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是提高为公众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公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S]. 2004年第2号令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S]. 2006年
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设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市政管理、国土资源规划、管道铺设等方面,都有GIS的身影,只不过由于GIS专业性强,GIS企业和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因此GIS在其中的应用并不广为人知。近两年出现了转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GIS的应用如同雨后春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涌现出来,最典型是LBS应用,一些原来专注于微博等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将触角伸向LBS应用,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初识GIS。伴随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呼声的响起,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GIS让地铁资产管理可视化
地铁作为城市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无庸质疑。然而,地铁事故也让人对地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坐地铁别站在门口和两节车厢连接处”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 高效的地铁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
地铁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地下设施的不可见性,比如隧道、地下建筑物、地质构造等都是隐藏在地下的,并且线路、站点、沿线资源分布在广阔的区域,这给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地铁的建设和管理涉及专业繁多且专业跨度大,比如土木、电气工程等,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地铁行业从建设到运营的过程,产生庞大的数据量,动辄数以万计的图纸和资料,以及相关地形、经济、人口、影像等数据对系统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GIS技术对于应对地铁行业的上述挑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GIS善于将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善于管理分布广、动态、离散的资源,善于构建图层、管理重叠式资源,善于处理海量的数据存储。因此,在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中,GIS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地铁资源的不可见性,采用GIS设计开发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可将维护维修、资产档案与地理位置有效结合,实现对资产的模糊查询、分类查询及图上查询,随时远程定位资产的空间位置并且掌握该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生命轨迹,从而摆脱以往人工管理带来的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的局面,实现地铁资产管理的可视化、透明化、界限化管理。此外,GIS还可以对地铁资产进行可视化的辅助管理,通过主系统与移动GIS终端的集成配合,资产管理人员可使用手持设备进行资产设施定位,并可现场进行简要的设备关联性分析及周边环境信息查询,将更新的信息回传到主系统,为资产管理人员日常巡检业务提供便利。“地铁的可视化化管理系统结合RFID技术,还可以对重要的资产设备进行电子标签化管理, 不仅可确保重要资产的管理到位,而且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程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铁应急事件的处理是地铁管理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地铁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而且这些事件通常危害性严重,要求尽快做应急处理,这给地铁的应急与指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地铁应急与调度方面,GIS结合GPS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处理地铁突发事件,保障地铁正常建设和运营。”程会平说。首先,GIS可辅助应急资源普查,对地铁相关的大量应急资源进行全面的摸查,便于应急时快捷利用;其次,GIS可提供完备的地理位置信息普查工具,用户可远程登记资源;第三,GIS可提供支持现场信息普查的移动终端,工作人员可进行现场踩点、登记资源;第四,GIS可帮助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转换,指挥员启动预案后,各类预案约定的任务迅速通过短信息、邮件、语音指令等方式自动发放到各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在收到指令后,迅速执行任务并上报执行情况。这样,指挥车、GPS终端,GIS可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调动周边应急资源力量,提高决策有效性,而且,在最终预案实施结束后,保留所有执行痕迹,可追溯责任人和单位。
程会平表示,GIS还能帮助监控地铁周边线路及地质环境,利用GIS强大的数控管理功能,不仅能为预防与应对事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还能节约资源,避免地质勘测的重复投入。除了便于地铁管理人员的工作,GIS还可以给乘客提供路线查询、周边查询,定位等服务。
城市防火同救援同样重要
GIS在城市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消防部门。火患猛于虎!每当耳边响起急促的消防车的鸣笛声,让人不由地紧张:哪里又发生了火灾,会不会有人员伤亡?由于交通堵塞或者火场狭窄而影响消防车救援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人们往往感叹城市的拥挤。在城市变得日益拥挤时,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便应运而生,它让救火变得相对容易,减少了火灾发生时人们生命、财产损失。
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建立城市的完整消防管理模型,全面掌握城市的消防动态变化。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涵盖了从接警处理、火场实时监控、远程协同指挥、消防信息管理等整个救援过程,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GIS技术作为确定位置的关键技术,不可或缺。
由于各个城市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在细微功能和架构上存在着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的大体功能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系统可以自动接听报警电话并自动录音,还可即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点的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对应的户主等信息,系统可根据报警形式、报警地点、火灾地点、火情等参数查询相关的数据库信息,给出火警真伪的概率结论,提交火警定位与辩识结果。”北京远景天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监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后,系统自动或者人工定位火场位置,并确定起火点周边的信息,如空间位置、建筑道路分布、周边危险品存放情况、消防设施等,并通过电脑计算出消防出动方案、最佳路径、火场平面图和作战计划等,然后根据气象条件、危险物品特征、地理条件计算和确定危险地带、疏散线路、方法等。
在具体的救援实施过程中,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GPS实时监控消防车辆,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动态查询。对于在火场的救援工作,该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提供火灾现场实况传播、消防车辆卫星跟踪、交通道口监控功能,为指挥中心、现场指挥车及相关中队提供实时监控支持,并可召开视频会议,远程指挥协同消防作战、提供警力支持等。
预防胜于救援!“应急不是事故或者灾害发生以后的事情,而应该是全生命周期的。从规划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灾前的预防,灾难中的指挥梳理,做到预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军表示。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可对消防地理、气象、水源、消防车辆、队伍实力、灭火技术、典型灭火案例、火灾档案等有关消防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以便总结经验,增加救援的能力,降低火灾发生率。
虽然类似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没有挑战,但是目前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目前联动消防涉及消防、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在数据共享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上存在一定难度。”王伟说。同时,这也是建设共享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最大障碍。而在GIS圈内人的眼里,城市应急平台应该是更高阶段的,它可以处理城市中所有的应急事件,比如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然大家热议的智慧城市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能满足各类紧急事件处置要求的应急系统还比较少见,比较普遍的还是各个主管部门面对自身需求建设的应急系统。”中地数码集团副总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同样是目前城市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还存在问题,“未来有两方面的趋势,一是基于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集成行业应用,通过行业功能和专题数据的聚集和扩展,形成滚动式发展,逐步形成集中处置、全面协同的城市应急系统;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提高系统智能,为正确决策和快速响应提供支撑”。
远程的“现场”管理
城市的发展让管网结构变得日益复杂,相应地让给水管理部门的脉门――给水管网阀门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阀门在管网运行中起着调节压力、流向、流速 ,控制停水等重要作用。做好阀门巡检工作,是做好阀门运行管理工作的前提,对于提高抢修速度,提高供水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0月31日上午,泉州中心市区泉秀街运通路口一带路面被淹,周边数千住户、商家停水,数千吨水白流,原因是某施工单位在开挖路面埋设地下通信电缆时,将一自来水管挖断,阀门迟迟找不到。泉州自来水公司抢修队黄师傅介绍,自来水公司在建设地下自来水管道时,分别在市区各主、次干道两侧建设了许多控制阀门。但是,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及相关部门在进行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擅自移动这些阀门,从而给市区自来水管道抢修、维护工作带来严重不便。
如何提升阀门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现场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对在外工作人员监管的技术能力,消除业务部门与现场工作人员数据交换的瓶颈,是目前城市供水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移动GIS技术恰恰能为以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它可打破原有管理方式,让给水管网阀门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事实上,GIS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城市管网中,它的空间分布可视化和海量信息存储管理能力为城市管网高效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阀门管理方面,通过 GIS 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方便地按口径、规格、型号、安装年代及分布区域统计出阀门的数量,管理部门可以较全面地从总体上把握阀门的现状,为其编制周密可行的阀门计划提供依据。移动GIS结合GPS、3G网络可为其巡检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稳定的技术手段。王伟介绍说,通过阀门巡检管理及应用平台,阀门管理部门与阀门巡检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实现数据交换,解决现场工作人员的困难;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实现对阀门巡检工作现场的实时监管与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作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能力,提升现场工作管理水平。
另外,在巡检工作中,现场工作人员利用移动GIS和GPS以及 3G无线数据网络,将现场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管理平台,系统后台应用系统将自动汇总和存储这些信息,阀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应用系统直接监督、查看各项工作当前的情况,了解项目工程的分布与实时进展,并可对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看分析结果,辅助决策,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警用GIS迅速定位嫌疑人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三个电话号码,谁都不想打,但一旦需要打就希望越快接通越好。这三个号码就是110、119、122。与过去报警者一般都不能很好描述自己的位置而延误出警不同了,现在的警用GIS可自动获取报警者位置,提高出警速度。
除了定位功能,警用GIS正在走向智能化。比如,现在发生危险性爆炸时,警用GIS系统会自动把周边的资源、所需要的物资材料在什么地方、怎么调度形成一整套的方案,智能化地提供给指挥员。另外,犯罪分子非常狡猾,不断更换自己的手机等消息。警用GIS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轨迹分析,对犯罪嫌疑人的手机轨迹、手机的通话频率分析,能快速检索出其平时住在什么地方、工作在什么地方,迅速精确定位,找到犯罪嫌疑人。
可视化也是警用GIS的重要发展趋势。过去很多信息都是要靠图文方式展现,现在则可以通过视频方式,把所有信息都集中在一个监视屏幕上。比如,一个嫌疑犯开车逃逸,警用GIS会自动计算其逃逸的可能方向,并把摄像头切换到相应位置,在1公里、2公里处部署堵、卡线,实现自动化追捕。
警用GIS在保护市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维护城市安全稳定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占我国警用GIS市场70%份额的公司是收购山海经纬后的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26日,方正国际宣布正式完成对山海经纬旗下全部资产收购,与原有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山海经纬原董事长周大良出任方正国际董事、副总裁兼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总经理。
山海经纬是国内最早从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公司之一。为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采集与制图、建库与管理、共享与服务、搭建与应用的需要,山海经纬成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系列产品线,即山海易绘EzMap、山海易绘EzSpatial、山海易绘EzService、山海易绘EzBuilder系列产品,形成数字制图、数据整合集成、服务、应用定制等方面强大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周大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了Web组件的思想,将一些较为成熟的应用模块进行封装,形成了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组件,这些组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用性很强,类似共享服务平台上的一个个小零件。
技术趋势
GIS新思维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新动力
如今,GIS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地理空间进行可视化表达方面所带来的价值有了更多的认知,接受度大大提高。而在业内外陶醉于GIS越来越“酷”而“炫”的时候,Esri提出了地理设计(GeoDesign)的理念,倡导将地理和设计通过GIS的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轻松了解地理环境,而且还可以对它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设计的构思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比较。
这是一种更加灵活、深入和主动的地理设计方法,目前这个方法正通过GIS中的一系列新工具逐步实现落地。最新的ArcGIS集成了网络协作、情景管理、设计迭代、数据共享等工具,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GeoDesign平台。
曾在2010年Esri全球用户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著名的TED大会创始人理查德・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自上世纪70年明“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一词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让信息可以被理解”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Wurman说:“信息架构师是把数据的内在模式加以组织,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构建信息结构或地图,让人们找到通往知识的途径。”由此,他强调“了解先于行动”(understanding precedes action)。我们在具体做出各种规划决策之前,的确需要更多地了解客观世界的运行方式,看看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否为我们所期望,以便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地理设计要发挥上面所说的作用,核心在于其为规划、决策者提供超强交互工具的同时,将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和领域模型(规则)关联起来。通过数据库和领域模型(规则)的支撑,规划者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及时地被评估并得到反馈,决策者才能对多种不同的规划思路和设想进行定量的比较和抉择。这是地理设计和通常意义上的设计软件最为本质的差异所在。
现在,有地方政府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投入三维数字城市的建设项目,最终得到的,的确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三维”虚拟城市。但是,这个结果往往是“静态的”、“固化的”“作品”,貌似高科技的东西,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成果,做出来后,可看、好看,却难于统计、没法分析,后续的作用有限。其症结就在于这些“做”出来的城市建设要素与动态的空间数据库缺乏关联,也没有动态的规划和设计规则与之对应。这样的成果,难以在支撑城市规划设计、审批和监督执行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的辅助能力也十分有限。
Esri新收购并正在进行产品整合的CityEngine三维建模软件,正是在空间数据库关联和规则驱动建模这两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为规划设计人员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平台和支撑环境。这使得地理设计(GeoDesign)的实现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文作者系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咨询专家 蔡晓兵)
警用GIS案例
芜湖PGIS实现公安业务“一张图”
去年年底,芜湖市公安局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超图版正式通过公安部的评审验收。该项目使用超图软件SuperMap GIS作为PGIS底层基础GIS软件,形成了统一的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更新规范,进行PGIS平台的安装部署、三库建设和业务GIS应用的开发,自下而上分为数据层、信息服务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同时,项目还与本地的业务应用系统、GPS及视频监控等技术系统进行对接,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应用。在指挥调度、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消防、交管等业务领域,各部门分别基于PGIS平台进行了业务应用系统的新建或改造,实现了主要业务信息上图,使得工作变得更加直观、有效。
目前,项目已完成了芜湖市公安局PGIS平台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建设了全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库、业务地理关联库,安装部署了PGIS1.5超图版并上线运行,实现了和其他示范城市PGIS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结合芜湖公安业务实际需求和公安部总体要求、部颁标准,项目还集成、开发了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为促进GIS与公安业务应用结合、加快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指挥调度应用
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包括GPS定位、视频监控和方预案制作工具等功能模块。通过与GPS服务的关联,实现警用车辆分布显示,车辆、人员信息的查询,车辆周边信息查询;通过GPS设备定位到警力的具置,可以进行语音呼叫及发送短消息,并支持GPS实时监控、GPS轨迹回放、单屏及多屏监控。利用开发的方预案制作工具,可在电子地图上快速制作或生成线路规划、各警种警力部署、应急措施等方预案,从而实现了对方预案的归档管理,并可以随时进行调整,以及迅速打印出来,下发各单位立即进行工作部署。
以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例。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调用服务端的实时信息,主动分发服务中提供的服务接口,以实现对所有警力(警员、警车、定位终端)进行管理、查询、定位、统计、监控、显示等功能。所有的警力资源将会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可以方便地查看任何一个警力资源的属性,实时监控警力资源。当报警人通过固定电话、手机进行报警时,通过地址匹配后,在接、处警工作台地图上进行自动高亮定位显示报警人的具置,并协助指挥人员快速布警出警。
视频监控系统可根据组织机构分类摄像头及数量,对地图上定位的摄像头有视频查看及周边查询功能,从而能够利用可视化指挥平台驱动,将各个警种、各类资源进行协同,全程监控,全程指挥,满足公安干警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紧急事件的事中监控、安全事故的事后处置等一系列安全指挥调度需求,构建一个具有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音视频实时交互的指挥调度应用平台。
警务综合应用
主要包括综合查询系统、社区管理子系统、重点人员管控、案事件分析、卡口系统、流动人员分析、案事件分析、重防区域分析、案发轨迹分析、犯罪热点分析、案情评估、犯罪带分析等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覆盖了警务工作需求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标注功能应用、动态警力监控管理功能应用、警力资源空间查询功能应用、网上视频督查功能应用、治安视频监控图像调用、治安卡口车辆查控应用、人口场所信息关联查询应用、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应用、动态栅格地图服务、社会资源跟踪监控、固定电话及手机定位。
数据管理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08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二、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我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的实际,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组织架构、力量保障、联动机制、手持终端、公众联动、服务热线、应用技术等八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创新,构成了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5个创新点”。
——平台建设的创新。只建设一个区级监督平台,整合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乡、街道办事处不建监督中心、不设管理人员,不设数据员,节约建设经费150万元和年运行费用近200万元。
——组织架构的创新。我区的数字化城管实行监管分离、各负其责的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构建区、乡(街道)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以区、乡(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为依托,组建*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形成指挥和监督的两个轴心及各自闭合又互联互通的指挥和监督系统。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办、监督员、社会公众及媒体反馈的城市管理信息,受理*区管辖范围内有关城市管理事项,对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事项进行核查,将乡、街道、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员队伍处置办理工作情况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反馈。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反馈的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协调市、区之间和区级部门之间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事项,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通过管理创新,将城市管理部门、城管监督信息员、公众发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通过新的指挥系统,将乡、街道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区、乡(街道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并按照“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做到了监督管理集中,指挥调度协调,这种架构维护了监督的权威、指挥的顺畅,保证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有效运行。
——力量保障的创新。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转,我区合理调整人力、物力资源,在增加发现能力的同时,下派60名综合执法队员到一线,大力加强乡、街道办事处处置力量建设。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各乡、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各职能部门均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处置力量,数字化城管的处置工作已逐步形成专业队伍、执法队伍和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社会力量各负其职、相辅相成的良好运行机制。
——服务热线的创新。我区在现有“区长信箱”、公安“110”、城管“110”等服务热线和*区政府网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建设部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的要求,又将“57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平台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实现了区、乡(街道办事处)、单位(部门)无缝联接,统一互动。经过历时150天的稳定运行,较好地验证了该服务热线是数字城管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