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企业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

第1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会计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体的意志,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其实就是对企业内发生的资金流动以及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企业在投资时将会承担的风险评估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企业的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短期或者是长期内设定的项目以及目标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和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维稳和长治久安,还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和流失。

1 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概念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任何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财务的支持,采取必要的措施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和制度都是从企业成立就出现了,不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或者是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以后才出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从激励机制、产权机制以及内部控制的机制等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系统的、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实现现代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是企业的管理重要内容和任务,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企业内部会计的结构以及责任权益关系等等要明确,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以及内容要分层进行设计,要想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首先要做的解决设定合理目标等等问题。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由三个主要的层面组成:企业的领导阶层:董事长、法人代表、会长等等;企业的部门领导:行政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等的部门负责人以及经理;企业部门的员工等等,这三个层面都分管不同的职责,缺一不可,既有决策者、领导者还要有实施者,这就是企业的人员结构组成,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对一些重大决策要开董事会商讨才能够确定,领导阶层对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有审批权和决策权,而财务会计的管理者则有很大的自。

2 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和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的财会内部审计不力和监督不力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制度必须要进行实地跟踪和监督、管理,由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和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各个岗位之间以及各个职能的部门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也就缺乏相互之间的监督,各个部门在企业中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和制度的检查和执行等等只在表面上表现,形式上的表现对执行力没有一丝效果,而且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和体系权利有限,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在没有考核或者有效控制下,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和体系很难达成目标或者很难发挥功效,会计的事中复核、事前复核或者是事后的复核都只能流于形式。

2.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背景下,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都相对偏高,但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业绩的考核、政绩以及利润目标的完成状况却作为主要的评估依

据,对其他方面的指标却没有进行综合地考查,有的管理人员甚至为了完成任务,在业绩上动手脚、弄虚作假,使得财务会计的报告中到处都是漏洞,财务会计人员每年都会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却只是一种形式,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得不到整体和全面提高。

2.3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和体系问题

财务会计的控制和管理并不是由会计财务部门单独完成的,它可以为其他的部门提供有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资料,各个部门会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做出相关的决策或者投资项目,部门与部门之间对内部会计的控制享有局部控制的权利。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不能够有效地结合,也就没有办法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达到极致,管理上存在衔接的困难,管理的过程很难进行连接,这样的内部会计的控制的链条不适合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就财务会计的问题协调不好,甚至会出现争议,造成内部会计的控制失控。

2.4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问题

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制度关注度和重视度不足,而且还有很多部门对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还存在误解,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和制度无非就是企业的成本和资产控制,不享有生产经营或者是投资方面的责任,但是实际上内部会计的控制体系和制度不仅对企业财产安全和管理有指责,对项目的投资、风险投资以及业绩等等都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和制度中的内容要详细、全面,在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和制度上,如果有人违背会计原则和准则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处罚,但是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制度的执行不足够,也就没有办法实施

3 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3.1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体系和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建设制度

企业的内部会计建设制度就是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经济业务制度进行补充、分析和整改,企业的内部会计建设制度就是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设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和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企业的内部会计的建设制度一定要完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外部会计的审计监督工作要加强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资料失真的现象比比皆是,表面上看是会计信息记录、分析和核算不准确,但是实际上是由于外部会计的审计监督工作没有做好造成的,因此加强外部会计的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效保障企业会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会计管理水平。

3.3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顺利实施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要根据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和体系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和控制、项目风险评估、财务会计的监督和审计等等,这些制度都要有计划地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还包含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所有投资项目的成本预算和核算,还要完善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顺利实施。

3.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

对企业内部会计的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进行考核,不能够让企业的素质培训流于形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要不断增强,才能够顺应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保障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整性。

4 结束语

企业的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有效,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的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和体系能够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实现现代化、专业化和信息化,能够使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和完善,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利丽.浅谈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05月第04期第09卷总第125期..

[2] 于玉林 曾彦栋.试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M].现代会计,2007年05月,第1期第05卷总第189期:.

[3] 丁军.立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思考[M].时代经贸,2008年9月第05期第12卷总第147期.

[4]刘红.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分公司.河北石家庄.论加强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对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财经视点.经济与管理.2009年07月第

第2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

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石油企业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更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物质文化是整个安全文化的硬件设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首先必须打好安全物质文化这个基础。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应包括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等。因此,要严格按标准为员工配齐符合劳保要求的防护用品,对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并提高已有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而且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依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依法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问题。

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2002年起,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60件法律法规和100多件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发实施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企业而依据此制定的内部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也是安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业务链的不断延伸,一些领域和环节中的安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把制度逐级转变成规范和流程,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行为,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近年来,石油完善HSE制度标准,共组织制(修)订HSE管理制度17项、企业安全标准23项,补充完善了13个专业安全生产禁令等等,推进了安全文化的深入落实。

三、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方法、心理素质,安全生产的心态与环境、企业安全风貌、企业安全形象、工业安全科技水平、安全生产机制、安全文明氛围等。就石油企业而言,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与探讨、安全会议等都属于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构建规范有序、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文化,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员工开展扎实有效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技能符合岗位需要,并培养其良好的安全意识。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如通过“安全生产月(周)”活动的扎实开展,让干部员工亲自参与和感受安全文化氛围。要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建设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基地、安全文化室(街、廊),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的作用,促进安全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认知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局域网的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等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广泛宣教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出行安全知识,深入宣贯《安全生产禁令》等安全规章制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形成“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的共识,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三者息息相关,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承载体;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制约和规范着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明的建设;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是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石油企业的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治于思想深处,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相关制度以及人为的因素导致城镇的建设规划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基本成熟和规范,但村镇规划建设机构很不健全,各地机构设置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再加上建设项目资金短缺,很多时候工作重点主要偏重规划编制,对实际的建设反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村镇没有专业的建设管理分工,村镇建设规划部门存在着人员缺少、一人多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更谈不上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了。

许多村镇即使有相关的规划管理措施,也是不够完善,管理资金不到位,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制度无法得到有力的执行。许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任意建房,村镇没有统一的规划,有的地方在自留地里任意建造房屋也无人去干涉管理。任意的搭建导致许多村镇的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许多土地闲置,还有一些土地处于浪费状态。

还有许多村镇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各类村镇的职能和目标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存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小而全现象。整个村镇的布局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和政策指导,房子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许多村镇规划不切实际地用城市规划方法来进行村庄规划 ,不顾村庄及村民的实际需求,一味强调楼房的高大和华丽,没有大的实际功用。

(二)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意识匮乏

目前农村的许多乡镇企业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冷静的可行性分析,既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又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又加上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村镇周围污染问题严重,从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整体损失大于局部收益。

许多村镇领导对环境及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意识,在建造工厂时丝毫不考虑其对村庄环境的破坏,只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的环境较差,村民的精神生活不够丰富。

二、解决办法

村镇在我国的城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关系着我国城市化的整体布局以及以后的生态环境状况,所以,要重视村镇的规划建设,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其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健全相关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制度

要想确保村镇的规划建设步入正轨,首先要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健全规划建设部门,无论村镇大小,都要设立专门的规划建设机构,并配备专人对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为了提高规划建设部门的水平,要吸纳一些高素质人才,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管理部门工作,并定期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规划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村镇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村镇总体规划控制。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努力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条件好的村镇要高起点规划建设,条件差一些的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不但要追求房屋的美观,也要讲究其实用性。

机构和制度完善后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将其落实到位,村镇领导要积极配合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保证其工作经费,尽量为其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要协调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提供、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村镇规划测量、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要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法治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逐步要求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配合村镇建设工作,当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一定要服从大局,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小利来成全国家村镇建设的大利。

(二)把握大局,注意生态保护

当前的村镇建设中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村镇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村镇规划要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在加快村镇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在村镇的建设中多做一些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给喧嚣的城镇化进程中多留一片碧水蓝天。

三、结语

村镇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着以后的城市发展进度和质量,也关系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关系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因此,务必要设立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建设制度并保障其严格执行,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同时,还要提高村庄领导的科学和生态意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不能仅仅顾及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出发,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从而保障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稳妥、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2014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及省、市、县安监局的工作部署,以重点防控非煤矿山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和“打非治违”工作,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和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实现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

1.建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矿山企业必须以文件形式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作业时确保每班必须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现场监督,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应取得安全资格证。

2.建立健全14项安全管理制度。矿山企业应重点建立健全14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公布上墙进行宣教,存档备查。(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安全例会制度;(4)安全检查制度;(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7)危险源管理制度;(8)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9)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1)事故管理制度;(12)应急管理制度;(13)安全奖惩制度;(14)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二)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山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矿山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要上墙悬挂,矿山企业要与各岗位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4.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职责。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各项检查须与《县非煤矿山检查验收“十五项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并抓好落实。

5.实行全面承诺制。矿山企业要与县安全监管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明确承诺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等。

(三)加强和改进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建设

6.建立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技术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必须负责矿山企业技术资料编制,指导矿山企业按照开采设计方案科学开采。

7.加强重点生产场所的技术管理。矿山应加强边坡、排土场等技术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每季度必须组织一次重大隐患、灾害调查,制定相应的专项防治措施,并存档备查。

8.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小型露天矿山全面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改善生产作业条件和环境。确因特殊原因不能使用的,必须经过专家组论证同意。

(四)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建设

9.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企业要建立主要负责人现场检查制度,明确每月现场检查的次数。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加强现场管理。作业前后均要认真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认真填写“六簿一册”备查。

10.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制度。对于新建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和许可手续。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禁边建设边生产。

11.推进和巩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对于尚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企业,矿山企业应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开展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达标的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化长效管理制度,巩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成果,促进矿山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2.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矿山企业每年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档案;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粉尘、高温、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切实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

(五)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建设

1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75号《工伤保险条例》,非煤矿山企业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根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的规定,矿山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并设立专用账户,专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

14.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矿山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验收。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建设

15.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矿山企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劳动纪律。严肃查处“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制定能够有效制止“三违”现象的管理规定。

16.落实全员安全培训工作。所有矿山企业必须为职工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卡,加大对非煤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建设

1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矿山企业要制定应急管理制度,编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各矿山企业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并将演练情况制作成图片、总结上报当地乡镇、县安监局、经信局等部门。矿山企业必须与县矿山救援大队签订救护协议。

18.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如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矿山企业负责人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救,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和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加强和改进矿山企业办公场地建设

19.加强矿山企业办公场地硬件建设。各非煤矿山企业要尽最大的努力修建或改善办公场地,为企业职工提供必要的休憩场所。

20.改进矿山企业办公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各非煤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改进矿容矿貌及办公用房建设,彻底扭转脏、乱、差现状。

第5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1、外部经济环境对会计风险的影响金融业大环境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在如此残酷的优胜劣汰中,保持企业的正当经营、洁身自好十分不易。少数的企业便在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参与恶意的竞争,通常采取的手段有:低息放贷、高息揽储、或违背会计核算的原则而虚增虚减利润等,这样的一些违法行为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对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扰乱,从而导致企业会计风险的产生不可避免。

2、内部管理模式对会计风险的影响内部管理模式对会计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的失误而导致的风险。会计接受到了虚假信息,缺乏真实可靠性,从而导致企业的金融资金担上了被贪污、截留以及盗窃的风险。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扰乱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得企业无法对自身在市场众多企业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对企业资金的流向产生误导,使企业竞争力下降,从而被社会所淘汰。总之,失真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所造成的危害无法想象。(2)内控制度失误而导致的风险。在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企业的领导不能给与足够的重视或者认识程度不够、企业的内部建设制度无法跟上企业经营发展的脚步、会计的监督与相互制约制度不健全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等都会加剧企业会计风险的生成。

3、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会计工作中的主体便是会计工作人员,因此会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水平是否达标将对企业会计业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一些会计往往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职业素质的低下,从而使企业遭受到金融会计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所接受的业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偏低的原因。会计人员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及时的得到更新,以及用人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止步不前,无形中为企业会计风险的生产埋下伏笔。

二、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方法

1、企业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监督的保障系统企业的全面监督保障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位”的保障系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其预警指标的选取、原始票据的审核、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经营绩效的抽查和复查等方面的权重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种类来进行确定。这一系统中既要对静态目标进行监督保障,也要对动态事件进行预警,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损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与减少。

2、对企业内控制度要采取集中核算强化措施各企业必须制定自己的内控制度,且内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经营特点与规模来定,要有针对性的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定,制度规定要尽量的详尽,然后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其岗位制度进行责任制管理,加强约束体制的完善性,使企业内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员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相互约束、授权制的新格局。

3、对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加强队伍职业素质的建设会计队伍职业素质的建设要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和不同途径,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对现在的岗位产生高度的喜爱感与责任心,同时提高法律意识,能够自身守法、并且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金融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逐渐加强。另外,还要制定一套完备的对于会计人员的奖惩体制,有功则奖,有过责罚,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自觉地将其业务工作纳入企业的有效管理体制中去。

第6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化;烟草;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50-01

一、企业质量管理现况分析

市场竞争是品质的竞争、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竞争。首先,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取胜,仅靠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变革和运行的创新是不够的,必须坚定的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会赢得客户并最终获得利润。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这条企业的生命线的建设。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检验把关。但鉴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的因素,使得质量管控严格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确实有效的保证。由于产品质量参数的高精度要求,是传统的检验过程管理所很难满足的。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是事后检验,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已经无法补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制度制定本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并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环境处于和谐,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公司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地发展。近年来,烟草企业在国家局的组织领导下,全面开展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认证,而这项工作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密切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管理的系统化规定了运行模式和内容,而安全标准化是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可以作为体系运行的规范和指导,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使体系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它还可以作为评价体系运行质量的标杆,使体系运行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三、信息化质量管理设计思路

企业通过MES项目建设,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和各种最优化技术,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方面,质量检验结果信息不能快速、及时的在各部门之间流转,报表绘制手工完成时间延时过长,导致实时性差,过程检验信息没有系统支持信息获取困难,无法有效的进行统计分析,领导及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等问题。

通过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了对烟叶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实时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抽样点的质量情况,实现对过程质量的有效监视和有效管理,在保证过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实现质量的在线或离线控制,通过SPC(统计过程控制)手段实现质量监控、在线调节、质量预测功能,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支持过程质量知识库管理。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制订完整、规范的企业生产经营执行标准,并严格执行,建立快速、准确的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及时掌握当前的质量控制状况,加强在线质量控制的力度,了解预测和监控过程的运行状态,排除发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达到产品质量受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检验采用自动采集加上人工检验结合的方式,在执行过程中对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和汇总,实现对标准有效的质量监视,分析烟叶产品的质量情况,实现对产品质量有效改善。

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框架

(一)制定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行动方向。从人机环境上看,人:各层级组织机构、本级各部门(单位),分公司(营销部)、站所。机:车辆、机械设备、用电设备、办公设备等。环境:送货车辆的户外作业、员工的工作场所、交通环境等。通过人机环境分析,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并发相应文件加于控制。明确各个阶段的成果并进行验证,有计划、有控制、有验证,确保计划有效运行,达到知标、达标、用标的目的,突出“抓重点、重点抓”。

(二)全力查找隐患,积极整改,引导各部门全员参与。一是培训宣传到位,把安全质量标准的内容让全员知道,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岗位上有哪些标准要执行。二是对标,现实状况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具体要进行责任划分。三是整改,把对标出来的隐患进行分类,当前条件下能马上解决的,必须立即整改,不能马上解决的,制定整改计划,分阶段整改,突出“抓人人、人人抓”。

(三)建立有持久推动力的安全绩效考核制机,将责任落实到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在综合考核中,强化安全考核指标,实现单位、部门、人员三级考核机制,设计一系列科学的安全指标体系加于实现,实现量化考核,突出“抓反复、反复抓”。

(四)构建并不断优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现代管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平台,安全标准化建设需要信息化平台用于工作流程的固化,实现人管机器。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密切结合职业健康体系与PDCA工作原理,引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对标、评标、整改、考核等一系列的功能,突出“抓系统,系统抓”。

参考文献

[1]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质量――精彩观点[N].中国工业报,2011-12-27(A04)

[2]王智坚.用信息化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J].科技风,2011,(19)

[3]记者 郝风娟 刘洋.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上水平[N].东方烟草报,2010-12-20(001)

[4]烟草行业质量信息化建设案例简介[J].中国质量,2010,(9)

第7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 反腐倡廉建设

任何制度的制定和有效运转,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作支撑。制度与文化必须相辅相成,否则,就会出现需要的制度不一定能制定出来,即使制定出来了制度也难以落实的尴尬局面。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廉政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文化基础。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更需要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过硬的本领和能力,而且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实践证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育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其次,廉政文化建设面向全党全社会,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养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健全廉政制度和规范为支撑,以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创造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产品为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基础。第三,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应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努力营造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要落实“五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

明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贯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将企业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上来,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公司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二是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强化部门宣传教育职责,保证点上工作的突破和面上工作的全面推动;三是安排专人负责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创建格局。

3.责任明确到位

制定出台《企业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和《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把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

4.督导服务到位

成立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督查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定期对各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分类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总结各类典型经验,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开展。

5.宣传造势到位

在企业内部开辟廉政文化建设专栏,创建了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组织干部观看廉政电教片、有条件的到劳教所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编演廉政文艺节目等,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关键要注重的问题

1.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如何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含量,这是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必须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学习先进的理论;邀请专家学者对廉政文化、廉政价值观、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进行讲授,努力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打造一个廉政文化教室、建成一个廉政文化视角、创作一批廉政文化理论文章、小品,有力打响廉政文化教育。

第8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项目管理;加强的对策

在我国的多个行业当中,实行项目管理最早的企业就是石油企业,并且,石油也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我国石油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使得石油企业项目管理逐渐逐渐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进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一种项目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且体现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很多方面。因此,本文就将对如何加强石油企业项目管理进行探讨。

一、我国石油企业项目管理里面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因为石油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所以石油企业的项目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其他项目管理。我国对于石油的消耗量非常大,有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施工都离不开石油,并且我国欧式油的开采量以及存储量一直非常有限,为此国家加强了对石油的开采力度,但是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提升石油开采的产量,以及降低开采石油投入的成本。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解决,例如,在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尽管领导层已经对石油项目工程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但是,因为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石油项目管理不能落实到位,石油项目管理的效率低下,进而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石油企业中的一些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的想法过于陈旧,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还是一直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最终导致石油项目管理没有办法满足现今石油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给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行带来了影响。

二、极强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对策

1.对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

因为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创新,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进而促使石油企业项目的管理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质量,还需要对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具体就是指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体制,需要根据石油项目管理的真实现状,来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提升石油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石油企业可以制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在岗责任以及薪酬激励等相应的制度。石油企业以前的项目管理制度可以予以摒除,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企业中的项目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石油业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务实性,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让他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时的粗心大意而导致给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干扰,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石油企业中项目管理的质量。

2.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

对于石油企业项目管理中,建设的方案应当利用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设计,以用来达到有效管理石油企业项目建设施工进度的目的。因为在石油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项目建设施工进度的有效管理,能够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石油企业的领导层,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较为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确定建设施工的目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项目的有效开发,不仅需要高效的完成建设,还要保障石油的质量。所以,为了能够让石油企业的项目建设如期完成开发任务,石油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设计出来的项目建设系统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如果发现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且也可以对其进行完善以及改进,需要注意的是改进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对整个建设的进度受到太大影响。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石油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力度,找出合理以及科学的方法,例如,对项目管理的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或者制定较为科学的建设方案等,有效的解决石油企业项目管理里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健康企业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制度建设;发展性;和谐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30-02

人类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追崇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又离不开现实问题的推动。现代工业文明追崇的工具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加剧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发展的新思路,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通过自身的劳动与实践所体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是与野蛮相对的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文明时代又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如今正逐步进入生态文明。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人对自然的绝对依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混沌不分的状态。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以后,随着铁器的运用,人类逐步摆脱对自然的一种完全依赖,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生存的状态。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并没有将自己看作是一种与自然界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认为自己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还是主导思想[1]。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明、机器制造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主体性张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无处不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自然仿佛成为人类满足私欲的资源库和垃圾场。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升温等生态危机集中显现,自然界开始了对人类的惩罚和报复。

为了缓解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发展的新思路,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即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更是人类基于自身实践与反思,对未来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缔造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不乏早期的生态启蒙思想。无论是先秦时期儒家所倡导的“畏天命”、“知天命”、“制天命”,还是到后来宋学家王阳明主张的“万物一体之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传统生态伦理观都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因此,生态文明的提出是顺应现代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生态本性的理性回归,也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某种批判和反思;它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建立了生态伦理实践的有效路径,推动了新时期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提出。传统的生态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已不在为世人所接受,人类已经开始迈向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理论的深刻内涵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住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应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一)坚持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本

与传统工业文明立足于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哲学的机械世界观范式相比,生态文明立足于生态哲学的整体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生态哲学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主张人、自然都是生态系统内的主体,都具有各自的价值,是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的产业生产模式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反复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科技的提升、循环利用能力的挖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文明这种内在的和谐性与发展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同志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集体,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出路、创造了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彻底摒弃传统的、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在本质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建立全面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制度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体制制度的不断建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有效契合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成败,也关乎着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完善与创新发展的实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出全面合理的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并逐步形成“多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管理模式。政府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要有效地利用市场、社会、媒体、学界、企业、公众等要素的参与。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执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要积极发挥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支持和引导绿色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NGO组织;媒体要努力配合生态建设政策要求,既要宣传好政策的相关内容,更要秉持社会责任感和媒体道德要求,倡导健康文明消费方式;加大人才培养、研发先进科学技术、增强理论实践创新需要学界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理念和人才支持;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压力;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实现公民民利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不仅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氛围,更要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参与途径和保障。政府可尝试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管理资金,积极协调与各参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权责明晰,逐步完善适合地区实际的生态管理模式。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路径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短短五年时间,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地融入到“四位一体”建设当中,形成了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要明确指出的是,生态建设的提出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某种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将生态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生态建设融入和贯穿到经济建设中,要求我们建立以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经济体系。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培育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建设融入和贯穿到政治建设中,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扩大社会主义政治民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美化人民居住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关注民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公平;要努力建立一个政府廉洁、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融合要求我们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营造生态保护社会氛围,牢固树立社会文明观念,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鼓励和支持生态理论、生态科技的研究、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思维和生态创造力,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3]。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永续相处的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篇章、新任务,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在坚持把握上述“三个原则”的基础之上,更要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更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应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模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矛盾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姿.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理论视野,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