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的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者了解到,豪宅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因为通胀预期的加大,国内豪宅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诚然,国内楼市正在经历一个“大牛市”,房价保持上涨趋势,豪宅价格不断推升的基础牢固,但不可否认的是,豪宅的涨幅更为让人侧目。
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内富裕阶层人数会不断增加,由此而形成的巨大消费能力将会使得豪宅市场稳步向前。
豪宅让我赚得多
在徐家汇附近一幢写字楼的9楼,陈敏跟记者说起了她买豪宅的故事。
陈敏现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这位优雅的女性不但帮别人理财。自己的投资也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房产投资方面。因为侧重投资高档公寓而收获颇丰。
“我就喜欢高档公寓,就如我用化妆品一样,也要选择高档品牌。”陈敏笑着告诉记者。这应该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因为房产跟化妆品毕竟是两码事。但她接着认真地说:“因为有品质作保证,高档化妆品很少会出现降价的可能。同样的道理,高档公寓也是如此。”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她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那是在2005年夏天,当时楼市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正在经历宏观调控,上海有不少楼盘迫于资金压力,开始降价促销。在二手房市场上,也出现了降价抛盘的现象,整个市场人心惶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虽然市场暂时处于低迷之中,但见多识广的她认为房产投资还是有机会,只是应特别注意挑选物业。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跟那边的朋友聊起了楼市。这位朋友在“亚洲金融风暴”肆虐期间也有过房价腰斩的惨痛经历。但朋友告诉他。高档公寓跌幅要比普通公寓小一些。她记住了这句话。
回到上海之后,通过自己的考察,发现上海当时的情形跟朋友说的毫无二致。其时,当达安春之声等楼盘降价15%的时候,静安区附近几个知名楼盘。如中凯城市之光等,价格依旧平稳,变化不大。于是她决定调整买房策略,将手上位于宝山区外环线附近的3套普通住房抛售出去,包括自住房,转而主攻市中心高档公寓。当时恰逢静安枫景开盘,开盘价11000元/平方米。她毫不犹豫买了两套,其中一套自住。4年后的今天,静安枫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金领阶层”的认可,而价格也一路走高,目前市场价已达到42000元,平方米。涨了2.8倍。前几天她经过宝山时,还特意考察了一下区域的房价,与4年前相比,房价也涨了不少,但跟静安枫景相比还是差很多。
三类豪宅值得关注
从陈敏的买房故事中不难看出,豪宅的确能让人做到“越花钱越多”。
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三种类型的豪宅值得关注。其一是高档公寓,其二是高品质的别墅,另外就是花园洋房。在此我们就这三种类型的物业逐一进行介绍。
高档公寓是近期的热点,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等城市,高档公寓市场销售状况均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好地段的房子相较而言,更具抗跌性,这是楼市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所以很多有实力的投资客,更愿意购买市中心的高档公寓。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是高档公寓呢?目前国内外均找不到严格的量化指标,一般情况下指地段位置好、价位高、产品素质完善的住宅,如上海的翠湖天地、汤臣一品、中粮・海景壹号,北京的华远九都汇等,都属于高档公寓。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别墅和花园洋房来说,高档公寓的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其价格也受到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因此专家提醒,一定要选择那些综合品质高的项目作为投资首选,不管是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还是所占有的景观资源,以及楼盘本身的品质,都应该是一流的。
别墅作为富裕阶层所钟爱的产品,近年来价格也一直不断走高,全国各地不断有别墅售价超过亿元的。专家表示,别墅用地限制尚未松动,因此这类产品市场供应量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别墅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别墅的升值潜力不小。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花园洋房,作为老上海建筑文化的象征,已经成为诸多企业主以及富豪们竞相收藏的“古董”。尤其是一些名人故居,价格涨幅更是令人咋舌。6年前,一个生意人以5000万元的价格买进严家花园,近期这栋别墅被上海某富豪看中,据传成交价达1.8亿元。
关键词: 高中 政治 导入法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一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要想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第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从教师第一句话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直接导入、复习导入基础上提出八种政治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以供参考。
1 谜语导入
谜语虽少,但具有很强的魅力,恰当地引用谜语,能起到兴奋剂的作用,运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一框时,笔者就用了一条谜语"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谜面,打我国的一条基本国策"。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回答"对外开放"中顺势导入新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启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 对联导入
对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喜欢,但了解不多。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一课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然后指出:四川有一文人刘师亮只在每句对联中改动了一个字,对联的意识就大相径庭。学生一听,兴趣倍增,看着对联边读边改。笔者随后给出正确答案:"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当时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呢?"笔者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不同时代的税收性质不同。
3 音乐导入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因此,笔者在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笔者先请班上一位男生和笔者一起合唱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唱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们边听边附和着唱,情绪高涨,笔者也就顺势指出这首简单歌名里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而引入新课。 转贴于
4 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粉笔加黑板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佐手段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学习情境。如在教授《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框时,笔者直接先播放了一段5.12地震中广大武警官兵抗震救灾的片段,伴着如泣如诉的音乐,看着一幅幅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许多学生眼睛都湿润了,集体主义这个枯燥而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就变的生动而具体起来,无需太多语言就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5 悬念导入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授《国家宏观调控》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面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政府均提出了数额巨大的救市方案。可是美国政府的天价救市方案却一波三折,反反复复;而我国政府却在一夜之间就出台了三大利好政策,为什么我国政府行动能如此快捷?这是当前的时事热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思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6 故事导入
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他们的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讲授《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一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照片,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几则俞敏洪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俞敏洪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7 风土人情导入
各地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往往由该地的历史地理条件决定。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导入,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要求学生分别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在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过程中就引入了新课所讲授的内容"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尉世明. 政治课堂导入的八个原则[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3.
【关键词】初中历史;内外结合教学法
1.内外结合教学法的过程
对于这个内外结合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每个班级的学生,按三至五人一个小组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合适的小组,由小组内同学民主选定小组长。
然后,分别把各班的小组长召集起来,将本学期所学的各个课题内容,以自选或抽签的方式,安排给各个小组,告知小组长每个课题教学上课的大致时间,要求每个小组在这个时间之前,对自己所选取的课题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究----包括课题重点、难点、课标要求、必要补充知识、小故事、前后知识的联系点等部分或全部,安排的内容和完成的时间整理成表格----《历史课题探究任务单》,贴在教室的墙上,公示给大家。
第三,课堂教学时,先由相关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课知识进行讲解,再由小组其他成员进行知识补充或穿插故事,时间大致在15至20分钟之间。之后,由老师对小组研究成果进行一两句话的评价,对本课知识进行补充性讲解和强调,重点对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揭示和说明。
第四,由小组长布置本课的作业,进行课外学习辅导,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宏观调控。
第五,复习备考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对相关课题的知识产生了遗忘、疑问、混淆等,都可以对照公示在教室墙上的《历史课题探究任务单》,找相关小组的同学学习请教,也可以找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2.内外结合教学法的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还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②。上述内外结合教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充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大有裨益。
过去,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满堂灌,知识点面面俱到,自己一节课下来,感到很辛苦、疲惫,学生听呀记呀也感到很累。最后考试测评的时候,发现学生多数知识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初步印象,记的不牢,探究不深。运用内外结合教学法以后,由学生轮流充当老师,其他学生上课兴趣大增,对于“小老师”的发言和讲解也是饶有兴趣,“小老师”讲课二十分钟后,再转换教学形式,由教师引导学习。这样,单一沉闷的课堂模式就变得形式多样,比较活跃,效果显著。至于担当本节课课题研究的小组的成员,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和课内的讲解巩固,其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自然就不容置疑了。
内外结合教学法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探索性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普遍被看成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现代学生观认为:学校的一切,都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其次,学生是独特完整的人。他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适时适当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再者,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同时,学生是责权主体,内外结合教学法就是要植入“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让学生自主参加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中,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辅导,相互检测,相互提高。
3.内外结合教学法的效果及简单评价
内外结合教学法,其实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法,变以往学生听命于老师的被动学习,为相互指导的主动性学习。学习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这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各小组之间就探究结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指导,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有益处。内外结合教学法与现在包括“三学一导”在内的许多教学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和形式略有不同。
例如,在高二哲学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反对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听故事,析哲理”。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古希腊诡辩家欧不里德借钱不还,还振振有词地说:“万物皆变,万物皆流。过去借钱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你想讨就向过去的我讨去吧!”紧接着用多媒体呈现了欧不里德诡辩的理论依据:一是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变,万物皆流”;一是赫拉克里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次提出问题:欧不里德对这两个着名命题进行恶意嫁接,作为自己不想还钱的理论依据。你认为这一理论依据成立吗?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学生迅速展开了讨论。我的预设是:小组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组间互评,教师归纳,形成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正确认识。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展示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小组内部观点不统一,争论不休。于是我迅速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两派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论证之深刻让我惊叹不已。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样子,还有许多学生喊:“谢谢老师!”好像很感谢我让他们有了思考和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这节课中生成了许多认识,哲学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但是这些认识和预设的基本不一致,教学目标基本没实现。高效课堂应该是预设和生成高度统一的课堂。那么,在活动教学中怎样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呢?
一、围绕教学目标,提高生成质量
备课过程就是预设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提前预设,但实际上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许多情况肯定是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推进学生现有认识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学生生成认识的质量。
例如我在“世界的物质性”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世界本原论,调动学生思维,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关于世界本原论的诸多观点:包括佛教的“六道轮回”说,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科学上的进化说,现代物理学上的星云说、黑洞说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学说进行简单评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非常兴奋,纷纷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成了许多认识。最后基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佛教或基督教,一派支持现代物理学上的观点,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多维空间说等。很显然,学生的认识远离了教师预设的方向。此时我迅速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简单点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和肯定,及时抛出了的世界本原论,把教学重新导向了预设的轨道。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过程,智慧的火花必然会不断生发。教师剥夺学生话语权和表达权,无异于扼杀新的生命,因为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其能思考。但是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尊重生成、鼓励思考的同时,一定要牢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现有认识为起点,在帮助学生提升和建构完整知识的过程中,在澄清各种认识的过程中把教学导向预设的目标。所以,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的处理就一定要牢记教学三维目标,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对学生课堂的生成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和管理;二是以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忽视学生认识的发展过程。
二、依据教学实际,强化主导作用
活动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合作、体验、感悟、发现,以生成新的认识和情感,提倡“在做中学”,这一提法始于杜威,曾风靡于西方教育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课堂教学失控,背离预设是常见的事。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上课前松后紧;有的教师严肃上场,结果草草结课;更有甚者教学任务都未完成;等等。究其原因很多,其一就在于教师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对学生的活动引导不力,使整个教学过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所以活动教学,需要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特别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并强化对教学的主导作用。
例如我在高一“民主决策”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设计了一场10分钟左右的模拟听证会:“文理分科,当废当立?”预设时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非常有可能偏离方向,所以不断地通过多媒体反复呈现预设的问题:(1)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他们的意见有何不同?为什么?(2)你比较倾向于支持哪方面的意见?为什么?(3)假如你是决策者,你准备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意见?提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醒学生,把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预设的方向。在实际模拟过程中,新观点层出不穷,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围绕预设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学生认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升,这样帮助学生从国家、公民和决策机关等角度形成了对民主决策意义的完整认识,有效地实现了模拟听证会的意图。
活动教学中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常态的,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强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提高教学素养,帮助建构新知
“意识的本质”是《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入了一段4分钟的视频《最聪明的十种动物》,并用多媒体呈现:(1)说说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心理?(2)你认为这些动物的复杂心理能否直接发展成人的思想意识?为什么?视频中聪明而可爱的动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学生说:“动物的复杂心理可以发展成人的意识。因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需要适应环境,被环境和生存所迫,需要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身体机能,而且包括智力水平。到了一定时候动物心理就可以发展成为人的意识。”立即有一学生反驳:“不可能。动物心理要发展成人的意识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动物有人聪明吗?”“我反对你的观点。我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的思想意识有许多是相同的,不过人没有发现而已,比如刚才视频中的蜜蜂,有情感、有自己和同伴沟通的方式也许就是‘语言’,不过人不理解,但是人不理解不等于它没有自己思维的外壳。”总之观点五花八门,而最后一个观点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而且让我忽然想起了科教频道曾经播出过的“懂鸟语的奇人”。很显然,学生的观点已经和我的预设背道而驰了,但很有影响力。我立即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予以鼓励,然后提醒学生:“动物是否有自己的语言,需要科学来验证,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可以读懂在同一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实现所有生命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但动物用自己的所谓‘语言’表达内心活动与人的意识是一回事吗?”学生开始凝神静思。我又不失时机针对前两个观点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同学认为,动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发展成人的意识,但需要条件,那么你认为这个条件是什么?”从而把两个对立的观点,一个偏离预设方向的观点导向了同一方向。水到渠成,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理解和认同了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学生,知识面广阔和深刻,有时令教师叹为观止,而且思维活跃,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科教师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钻研较深,知识结构完整。而学生却是全方位接受信息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而不被学生生成的观点牵着鼻子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专业能力素养,教学技术素养。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学生生成的认识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严谨地进行分析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建构更加完整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认识上徘徊,教师未推进和提升;二是教师的推进和提升基于自己已有认识和想当然,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有效的教学一定基于学生现有的个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之有所发展,给每个生命提供成长的空间和过程,并有能力推进其成长到一定的高度。
四、依据课程内容,整合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过程。要使这一过程优质高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两代师表”共同发展,这种“双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到师德建设等各方面作全面系统的探索,让学生通过主动体验,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操作范式和理论体系。那么,要如何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五导”入手。
一、演好导师角色,让生乐于主动体验
传统的教育,教师是传递者,只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无血无肉的物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就是导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育人环境中乐于主动体验,独立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导师的角色,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一个优秀的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终生难忘的。教师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痕,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学校无大事,时时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笔者从教28年来,一直担任大中专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兼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也干了7年的行政工作,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十分注意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笔者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不忘做学生的表率。经常跟学生一起分享个人经验;也经常以个人经验让学生知道自己对别人或社会可以有所贡献;另外,还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来这所师范学校任教?我在这里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要引导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笔者不断进取,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从普通教师到茂名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到茂名市首批名教师到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在笔者的影响下,大部分为人谦逊,志存高远,勤奋好学,毕业后遵纪守法,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在各自战线上成了行家里手。这就是润物无声之功效。
(二)关心呵护,融洽无间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同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导。他既是一位交流者,又是这种交流的培养者。要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对学生付出由衷的关爱。德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每一件小事。”教师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导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生的烦恼忧愁我知道多少?学生的家庭境况我了解多少?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又是否知晓?只有设身处地地想想学生,推心置腹地做做工作,并常常参加学生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教师的用心良苦。
(三)更新理念,营造氛围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益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成长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可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的氛围。要做到这样,导师就必须从师道权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同学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会欣赏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当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时,绝不能立即否定,而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让其愉快体验,乐在其中。
(四)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所接触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才会有“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达芬奇就是对画画感兴趣,后来才成为画坛的一名巨星的;居里夫人也是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所以她坚持不懈,最后发现了镭。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体验、灵活地学习、快乐地求知。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活动,让学生觉得每一节课、每一活动都有新鲜的感觉和未曾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及活跃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学习热情。
(五)挖掘潜能,鼓励质疑
作为导师,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努力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兴奋状态长久地维持。这就要做到几点:一是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二是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四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不盲从老师和书本,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把握质疑的技巧,如诱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质疑,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质疑,在作品赏析中质疑,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探索中质疑等,诱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乐于主动体验,更好地激发创造潜能。
二、演好导演角色,让生善于主动体验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应该练就“导”的艺术,把“演”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赋予学生,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进入角色
演员演戏首先要体验生活,只有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才能自然进入角色。学习也是这样。在众多的学科中,文学课程是最贴近生活、最具人文性的学科,比起其它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师生就可轻松地分别进入导演和演员的角色。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就通过实施“导学式探究法五阶段十环节多维立体教学模式”,让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双主”作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思维启动阶段:身心放松(每节课预备铃一响,笔者就让学生边听轻音乐,边深呼吸,使学生的心情趋于平静);课前演讲;激趣导入。
思维渐佳阶段:出示目标;启导发现;讨论辨析。
思维调整阶段:导事明理;精讲巧结。
思维活跃阶段:拓展应用。
思维检测阶段:测练结合。
(二)铺路搭桥,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当今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笔者的每一节课都注重这种方式的运用,尤其是在思维渐佳阶段的启导发现环节。通过采用启发诱导或搭桥引路法,让学生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自主地学习。笔者的做法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点,提出自主体验的具体要求,出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动眼看(看教材、看电影、看录像等)、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记,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悟,从而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如在文学名词解释教学中,笔者点明可从时间、地点、性质、主要内容、主要体裁、代表作家作品、艺术特色及其地位影响等8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后,即举一个范例,并试着让学生独立解释其它文学名词,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在教材中,没有一个名词是完全具备8个要素的。学生就得翻阅其他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这样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却非常乐意为之。
又如,教学《荷马史诗》一节,笔者首先引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复述特洛亚战争故事和战争结束后伊大嘉国王奥德修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10年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荷马时代的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敌人的立场和自己对首部欧洲名著艺术价值的认识。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荷马史诗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而且理解了古代的战争观念、英雄观念和道德观念,为了解人类童年的风俗人情、思想观念、理想情操打开了一扇窗口,也认识了史诗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都纷纷感悟到了作者和文本中英雄人物对困难的态度、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存的强烈渴望,懂得了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升华了自己的情感,获得了求知的动力。
(三)总结交流,学会自赏
有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会学生总结交流是一个好办法。一般来说,每节课下来,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之后,要做好课时小结交流。每章书教学完后,要引导学生梳理一下自己在这章书里探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等等。期中和期末,更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作为导演,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层次性评价,鼓励学生学会赞赏自我,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具体来说,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以鼓励学生学会赞赏自我。当然,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也要适时适当予以纠正,并对学习结果作出恰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表扬是评价,纠错同样也是评价,但殊途同归;我们只要综合运用表扬与纠错的方法,就可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赞赏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演好导游角色,让生敢于主动体验
教师,其主要任务是要引领学生畅游“知识花园”;文学课程教师更应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者。因为文学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美育的过程,文学课程教师要像高明的导游一样,善于引导学生轻松自由地进入作品的境界,像鉴赏一样去感受美、体验美、认识美、丰富美,还要启发学生思索各个形象的深意,了解各个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形象生发开去,与现实的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联想、品味,找出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领悟生活的哲理、人生的真谛。为了当好“导游”,不断创造“游”的机会,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笔者在外国文学课堂上特别注意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演讲,解放嘴巴
演讲是情感倾诉、才识展示的重要途径。每一节课,在课前3分钟,笔者都按学号顺序由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曾先后以尊重、平等、民主、宽容、挫折、乐观、竞争、合作、团结、自信、自卑、自责、成长、成才、发展等话题让学生轮流登台演讲。这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其通过主动体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激趣导入,调整情绪
有人形象地把一堂课的开头说成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基调”。为了送好这束“鲜花”,每节课在学生3分钟演讲之后,笔者就根据所教文本的情感因素,或谈话,或质疑,或讲小故事,或诵读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之中。
(三)分角表演,自省自悟
外国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所塑造的形象数不胜数,堪称艺术典型的也数以百计,而且各个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要真正领略人物的风采,走进典型的内心世界,把握形象的特点、作用和意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引导学生扮演人物形象。笔者在戏剧剧本的课堂教学中,就把研究性学习法、问题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分角色表演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熟记台词之后,揣摸人物的心理变化,分角色表演其中的片段或某一场戏。如教学《俄狄浦斯王》的第一场、《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伪君子》的第四幕第一场等等,笔者都综合运用了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演边悟。学生们知难而进,就算表演得不太成功,也流露出了战胜困难的喜悦。
(四)讨论辨析,形成己见
外国文学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荷马及其史诗的真伪、骑士文学的实质、但丁的宗教观、莎士比亚化、福斯塔夫背景说、歌德的流派论、巴尔扎克的双重人格、雨果的人道主义等等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学生更是疑惑不解。笔者在简要解说其来龙去脉之后,就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正反辩论。学生们思如泉涌,激情澎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这一方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另一方面又让他们获得了一吐为快的独特体验。
四、演好导播角色,让生勤于主动体验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院校的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老师、挑战自我,并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养成勤于体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当然,这不能丢开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内容,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作为未来教师的老师,教师要像电视台的导播那样,既要使学生的言论能够自圆其说,又要让他们的观点符合实际。一旦发现他们的言行出现偏差,甚至违背客观规律,“导播”就要适时点拨、及时引导、即时纠正,使之不偏离主旨、正题。
(一)扶放结合,分析形象
文学作品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因而分析人物形象是分析文学作品尤其是分析小说的中心环节,但这又是学生最为头疼的环节。一些教师认为,许多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摸不着头脑,甚至越俎代庖。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扶放结合运用四步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典型形象进行分析。这就是:第一步,从总体特征上指出人物属于什么典型;第二步,通过人物的活动、语言、心态、个性、经历等方面说明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典型;第三步,分析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进程;第四步,联系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揭示作家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做出示范后,就让学生登上讲台运用这四步分析法由半独立到独立分析人物形象,以逐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磨练其意志和毅力,获得战胜困难的亲身体验。许多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新观点,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肯定;也有部分同学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笔者则循循诱导,让其找到信心。一些平时较为文弱的同学,通过分析典型形象后就像其分析的人物一样逐渐坚强了起来,而原先坚强者则更坚强。
(二)张弛有度,放飞想象
“人类只要有想象,就可如虎添翼。”事实正是如此,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想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根据小鸟飞翔产生想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贝尔想象两处的人能传递信息,便发明了电话。可见,想象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大学生富于想象,但其想象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我们要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但又不能让其想入非非,而应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在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抽签的办法先让每个学生精读一部世界名著,待到分析该作品时,就让其充当主持人简介故事开头或最精彩的片断,接着让全班同学大胆设想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然后开“成果会”。在大家纷纷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再由主持人讲出原著的故事发展线索和结局,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点拨同学的答案与作家既定的情节的优劣,既要肯定学生的创意,又要指出其不足,让其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宏观调控,合作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参与者的自主探究。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笔者非常注重“干预”和“参与”的尺度,做到既不过细辖制,也不形同放羊。笔者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分组、制订研究方案到开题、收集素材、处理资料到提出假说、撰写报告、小组讨论、轮流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决断。笔者的任务主要是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近年来,笔者指导学生研究的课题有《浮士德精神与小康社会的构建》、《安娜与娜拉形象之异同》、《腐败现象的现状与对策》、《就业的策略研究》、《废旧电池对人畜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解决》等20多个。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则因势利导进行“宏观调控”,时而集体点拨,时而个别诱导。经过长期的训练,终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好导航角色,让生惯于主动体验
在师范院校里,“两代师表”都应是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教师更应成为一个出色的“导航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认知障碍时、在生活中遇到困惑不解时、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都要及时进行疏导,悉心点拨,全力引航,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航向奋勇直前。作为新一代的准师表,学生要在教师的保驾护航下,在知识和技能的海洋里不畏艰辛,排除万难,奋力游向理想的彼岸,从而养成积极进取、主动体验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新型的人民教师。
(一)目标导航,激活课堂
课堂教学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笔者又尝试了“学习目标导航自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操作过程是:(1)课前导航:目标导学、先学后教。①提前下发章节目标导航菜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究学案;②划分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③教师通过组长汇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2)课中导航:学为主体、以学论教。①课题导入;②检查反馈自学成果;③教师投影学习指导方案,学生以此为指导,结合学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④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解答学生自学中的疑难;⑤学生合作探究(拓展、拔高、变式)――教师精讲点拨;⑥梳理总结――反馈练习,拓展训练。(3)课后导航:练习巩固,章节检测。这个模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个路线图进行实践和探究。
(二)快乐说课,高效试教
说课、试教是师范院校特有的极其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师范生下乡进行教育实习之前的必备工作,也是师范生最重要的自我体验环节。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较快地培养其从教的能力。但一般的学生对说课、试教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首先从调整心态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轻松愉快地登上讲台;接着引导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训练反馈等方面进行说课练习;然后让学生自行反复演练,达到自然流畅、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演讲效果,同时启发他们针对教材说出如何调动中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开拓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竞争意识的设想。至于试教,本人则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理论研究、课前准备、心态调整、教材处理、方法运用、教具配备等方面启导学生探讨如何搞好试教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教海试航上能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三)网上切磋,同勉共进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组织者、导引者、协作者和共同进步者。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网络学习环境:一要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二要以聊天室、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的界面;三要运用搜索引擎,让学生获得研究参考资料,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四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喜悦。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一要设计好学习任务的驱动;二要适时点拨,积极协作,防止迷航;三要把握好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变化,防止学生因盲目依赖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产生心理障碍;四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汲取出适合学生的“一桶水”,保证学生能从中获得“一碗水”。
(四)启导纠错,引领评价
评价对于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纠错,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并善于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以建立个人档案、成长病历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活动,并让情感因素的发挥成为改进教学评价环节的着力点,形成情知平衡、和谐、互相促进的格局,让学生在学会评价自我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体验生命的存在、跳动、自强、美好、伟大与幸福;要适时诱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改进自己,以适应团体,融入社会;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在学会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再学习评价他人。要让学生懂得评价他人的过程也是矫正自己、完善自我的过程;更要让学生积极客观地用欣赏的目光去评价他人,进而广泛开展互相评价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上述“五导”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它对于师生“双主”作用的充分发挥举足轻重。由于演好了这“五导”的角色,笔者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只要师范院校的教师(其他学校的教师亦然)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导演、导游、导播和导航者,给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索、主动完善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及自主习惯,并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教师主导地位与教学实效的探究》(项目批准号:08JT048)和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一般项目《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余信河.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彰显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J].小学时代(教师),2011,(02).
[2]吴藻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模式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李磊.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吕文乐.启发诱导策略在新课程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24).
[5]谭六三.建构意义下的“交往―互动―合作”教学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6]王璐.老师做导游 学生自助游[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7]吕萍.构建“全面、和谐、主动、创新”教学模式[A].探索 创新 发展[C].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