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在市场与计划的双重体制作用下运作着,市场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其影响力也不容忽视。然而,企业原有物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以及对物资管理的整体缺乏有效地管理,主要表现在:
其一,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混乱、重叠、机构庞大、人员结构不合理、待遇低下、员工培训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二,规章制度编制不合理,各种部门管理办法和各级部门制定的制度,造成制度之间冲突、矛盾,执行人员无所适从的现象。
其三,物资管理全过程没有合理的全盘考虑,对整个计划管理、招标采购、合同管理、物资调配、仓储配送、质量监督、供应商管理等环节缺乏一体化、全过程管控。
二、国网公司加强现代企业物资管理的科学管理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以“集中、统一、精益、高效”为目标,完善“一级平台管控、两级集中采购、三级物资供应”运作模式,深化“四个机制”建设(集中采购机制、供应保障机制、质量管控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着力提升“五种能力”(体系协同运作能力、业务集中管控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需求快速响应能力、队伍专业管理能力),打造良性物力集约化管理体系。
国网公司为实现上述宏伟蓝图和目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萃取先进思路后,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弊端,采取如下措施:
1.深化物力集约化管理体系
(1)完善组织体系
依据物力集约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物资组织机构和人员优化调整工作,落实物资管理部门职责,理清需求计划申报、合同签订与结算、物资供应、质量监督、废旧物资处置以及专家管理、供应商评价等业务工作思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指导方案,落实各级物资人员按编到岗情况。加大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力度,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2)梳理企业物资管理基础建设
理顺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完成全公司通用管理制度流程的梳理和优化,精简业务链条,固化流程节点。强化体系协同,强化专业协同配合。
2.抓好全面计划管控
国有企业常见的弊端为两级分化,非左即右,从初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常常出现混乱,国电公司通过加强采购计划统筹管控,建立物资需求“先利库、后采购”的常态机制;对于采购过程中的出现的标准不统一导致设备型号多而杂,通用性差的问题,通过深化统一采购标准应用,从项目设计、设备选型等源头落实标准化,促进电网设备通用互换,从源头上把控成本关。
3.加快物资调配中心体系平台的建设
(1)深化物资供应统一协调。完善物资调配平台功能,有效整合需求单位、供应商、物资供应链信息,统一管控物资供应计划、统一发货通知、统一调配库存资源,满足物资供应快速响应需要。
(2)深化供应过程监控预警。完善物资调配信息平台,以工程项目、物资合同、重点物资等维度即时查询和掌握物资状态,实时监控预警。建立针对重点工程和重点物资的过程监控、预警、问题处理管理机制。
(3)推进物资储备定额管理。完善“定额储备、按需领用、动态周转、定期补库”的仓储运作模式,理顺相关流程,优化储备定额和库存结构,提高利库水平,合理管理资产残值,持续降低库存水平。
4.加强质量管控机制建设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在企业里就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国电公司高度重视物资采购中对质量问题的监督,加强物资采购全过程质量监督,全面开展物资质量抽检,强化质量监督与招标采购联动,提升物资质量水平。
(1)加强物资采购全过程质量管控。加大重要物资制造环节监造、抽检力度,全面推行监造、抽检标准化管理,加强关键点把关,提高抽检覆盖面;加强交接验收环节质量把关,完善收货验收机制,细化验收检查标准,确保设备材料质量。
(2)加大质量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加强各级物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神东煤炭 物资供应 管理体系 建设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供应管理就应该为企业生产服务,降低煤炭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并且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煤炭企业的生产是一个连续的物质消耗过程,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供应物资,确保生产连续性,同时在煤炭企业生产中,还应该尽量减少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找到满足生产和降低库存的平衡点,最终得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加强企业物资管理,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换言之,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当前全国倡导节约性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对加强煤炭企业内部的物资供应进行管理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煤炭企业中控制成本费用,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十分有必要,进而合理使用物资、优化物资结构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如何加强神东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具体研究,针对煤炭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在确保物资供应的前提下,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为神东煤炭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措施。
1 煤炭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煤炭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科学技术及其先进管理模式的不断引进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最终影响了整个企业物资管理效果。煤炭企业具有特殊性,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计划性比较差,产业链长,社会基础面弱,远离中心城市,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等,这些特性要求煤炭集团物资供应要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成本,降低采购,提升经济效益,促进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分析,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整个煤炭企业的发展。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所需的物资采购、供应、存放以及科学使用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以及目的性的管理和控制,这一行为被称为物资供应管理。目前,各大煤矿集团企业逐步认识到物资供应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中,保证企业物资供应得到及时、经济以及均衡的模式中平稳运行。但是目前,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做好服务管理的定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2)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不够完善,造成管理成本偏高;(3)企业材料消耗增加;(4)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5)物资供应管理、仓储管理不合理;(6)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7)出现重复采购行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正常运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物资供应管理的主要技术
2.1 物资供应管理的KPI指标设计
KPI是衡量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程度的关键指标,其设计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促进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过程和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该企业持续地取得高效益以及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它属于一种战略实施工具。通过设计物资供应管理的KPI指标,促使煤炭企业的物资周转率不断提高,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做到计划性、目的性,并编制出具有较高准确率的物资计划,避免库存过大、浪费资源、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现象;另外在供应商数量、战略物资比例以及采购成本中,都必须要合理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生产经营计划,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结合煤矿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机制。
2.2 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是供应部门组织货源、实施配送以及使用单位领料的依据。具体计划过程中,由使用单位根据神东煤炭集团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工程项目、成本指标以及材料消耗定额编制年度、月度物资需求计划、供应公司予以协助。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年度物资需用计划主要编制加工周期长、独家生产和年度内需用并能形成经济采购批量的物资,注明使用时间和到货期限。使用单位根据下月的生产安排和经营情况编制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在月末分别报送物资公司和物流管理部门,供需双方领导签字后,视为当月供货合同。在计划管理中要做好储备定额以及消耗定额的计算,充分考虑合理储备后编制年度以及月度物资采购计划。
2.3 采购管理
为了确保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科学合理。在煤炭采购环节的管理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采购成本费用。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收集并掌握相关行业及规则信息,在采购过程中要加大对市场的综合分析度,并进行实地考察,摸清物资供应商物资种类、质量以及价格等政策之后,将各家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出最佳的采购方案,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费用。在采购过程中,还可以制定物资供应商准入制度。煤矿企业应对供应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分析供应商的价格,采购部门遵循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原则,严格审查供应商各方面资格,最终选择出合理的物资供应商。(2)加强煤炭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从搞好物资采购工作入手,在此过程中建立规范化的采购环节,为物资供应管理部门提供重要保障。(3)针对神东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管理分析。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要结合各个矿井生产进度以及所需物资的数量和种类,将各项物资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制定可行的采购计划,同时还可以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以及相关的政策信息全面了解,结合市场价格变化,使得煤炭物资采购环节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4 仓储和配送管理
在改革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中,要以“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的“三集中”原则改革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使得大市场成为神东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的集散地,实现除少数应急、特种储备物资外,其余物资为零的目标。变供应商的库存为自己的库存,企业不再储备相应的物资,只是在生产单位需要消耗从仓库提货进行配送时,才将这部分物资划作企业的购入物资。
在物资配送管理中,通过成立配送中心来协调供应商与物资供应商之间,物资供应部门与物资使用单位之间的物流运输并提供后勤服务。在煤炭企业集团实行新的采购与库存模式的条件下,各下属单位生产所需要物资的领用多数是以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由物资供应公司直接配送到生产现场,因此必须要建立配送中心并直接进行内部配送,来缩短物流渠道提高物流渠道的透明度,以达到增强物流意识的目的。
2.5 信息化建设
神东煤炭集团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分别建立“材料物资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物资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设置系统管理,对企业的设备及其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物资供应公司按照供应链管理重组业务流程,使得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实现从材料物资编码、计划、采购、订单、入库、出库、结算到查询、供应商管理的一条龙业务流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对煤炭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IT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高了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操作,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因此,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大减轻了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同时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提高了该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神东煤炭集团的实践
3.1 神东公司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情况
通过改革该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促使企业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1)保障了装置安稳生产的原料以及物资供应,采用相关的制度,建立和合理地互供价格体系,保证稳定供应,降低采购成本,(2)完善了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程序。通过建立完善的科学制度,加强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采购质量保证、入库结算等物资采购,为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神东公司主要完成KPI指标情况
该企业通过改革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促进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过程和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该企业持续地取得高效益以及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通过设计物资供应管理的KPI指标,促使煤炭企业在物资周转率不断提高,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为促进煤炭企业形成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准备。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和减少了企业库存量,以及在合理的采购计划中,根据市场价格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利益,有助于不断优化煤炭企业的产业机构,总而言之,通过制定KPI指标,有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3.3 神东公司的主要完成业务量
物资供应管理体系在不断改革的同时,提高了煤炭企业的业务量。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全面推动物流管理再造,逐步形成了以保证供应为目的,以服务矿山为己任,对组织机构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计划报送、采购、合同、入库、验收、配送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且设置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实现煤炭企业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同时在“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中,实现对采购渠道、价格以及质量的有效监督等,这些体制的改革对于整个煤炭企业业务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3.4 神东公司物资供应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神东公司在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实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合理采购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在物资供应商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具体还存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做好服务管理定位;储备资金幅度出现大幅度上升;应急、特种储备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以后改革中,必须要加以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项极具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如井下采集、挖掘、通道、运输以及瓦斯等方面,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物资,因此这就提出了要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根绝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提前做好物资供应计划工作,确保整个企业顺利生产,同时要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和储备计划,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准备。因此,在神东煤炭集团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艳正,吴,崔雅,朱伟.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生产运营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2] 赵烨萍,徐佳.平顶山煤业集团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
[3] 赵红霞,何洁,张增宇.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发展的资源依赖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14(38).
[4] 刘景荣,郭红波,崔超.SG集团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2014(38).
关键词:燃气计量;标准化;展望
一、概述
国内快速发展的城镇燃气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然而城镇燃气计量交接环节中,计量装置选型与设计、数据传输系统选型与设计、贸易结算用计量仪表选型等都没有完整成熟的技术标准作为选型及设计依据;燃气计量设备采购质量管理、计量项目竣工验收、仪表维修、运行与维护管理等过程中,也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支持。专业的计量管理人员匮乏,计量专业、仪表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少,管理者经验不足,造成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二、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城镇燃气标准的制定严重落后于燃气行业发展的需求
LNG、LPG、CNG的交接计量标准均相对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城镇燃气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速度明显跟不上城镇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10.3节(燃气计量)的规定中就没有规定仪表的类型、选型要求,给燃气计量管理企业造成较大的隐患。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中8.4节(用户计量)规定的内容只有4段不足150个字,城镇燃气涉及的交接计量有体积计量、质量计量、能量计量等方式,交接仪表原理复杂并各有特点,显然,用GB50028-2006和GB50494-2009作为计量管理依据不合适。目前,城镇燃气实际工作中非常需要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持与规范,明确城镇燃气贸易计量仪表设计、选型,以及计量管理的流程、方法,并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贸易计量交接行为,以技术标准指导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2.燃气标准管理体系建设所需要的相关技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燃气行业近几年成跨越式发展态势,燃气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配置不足,大多数参与起草标准的人员专业知识范围有限,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基本上处于兼职干、独自干、闭门造车的境况,这就造成了即使起草并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仍然适用性不够,也发挥不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应有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城镇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就更加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都能加大燃气计量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用更加有效的管理平台和手段来支持相关标准的制定与验证过程,以保证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类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三、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践
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是燃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标准化体系有效性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燃气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为了实现燃气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我们昆仑能源黑龙江分公司所属单位从三个方面初步建立了符合燃气企业特点的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1.管理标准化方面
首先在组织管理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计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日常的重点工之一,放在突出位置上。其次应加强多部门、多岗位工作的配合联动,把城镇燃气计量管理制度和要求放入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控制、财务结算、生产运行维护等工作制度中去,全方位突出“计量管理红线”,准确地抓住“贸易计量”这个关键的“牛鼻子”。对企业计量器具从调研、购买、建档、检测、维护等各个环节实施闭环动态管理,实施层层落实计量责任,每个计量器具都有人管的工作局面。严格执行相关城镇燃气计量管理的奖惩制度,坚决把计量标准的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实行计量档案专人管理,对计量管理中的各种记录数据、流程制度资料、使用说明书等建立统一台帐,随时补充更新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便于进行日后可追溯分析。保证计量管理数据的准确、可靠,做到所有数据可查询,为计量收费提供有效的法定依据。
2.技术标准化方面
通过规范城镇燃气运营企业贸易计量管理程序和方法,去推动建设适合昆仑能源企业自身发展的燃气贸易计量管理体系,提高燃气计量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燃气贸易计量仪表供应商合格供方评定,对交接计量仪表实行准入把关,控制审核交接计量设计方案,加强计量仪表维护工作等技术措施,来保证燃气输差的有效控制。在处理计量事故方面,按照正确的、合法的方法处理输差,保护燃气运营企业合法权益。
3.人员标准化方面
大力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为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通过加强计量技术交流和培训,持续提升计量管理人员素质。经常性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燃气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计量管理培训课程、计量专家讲座,使计量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计量技术发展新动态,确保计量标准化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够与先进计量管理理念、计量管理技术保持同步。我们也尝试着开展了《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规范》方面的研究与跟踪,初步开展了起草和编制工作。主要是总结和参照大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燃气公司计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各家燃气公司的计量管理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仪表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一步开展了对燃气运营企业贸易计量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实践。在实践工作中,对已经建立的燃气贸易计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情况与计量管理人员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贸易交接计量仪表供应商合格供方评定内容和贸易交接计量仪表的准入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对目前和将来城镇燃气运营企业的交接计量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各种计量方案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交接仪表选型方法和交接计量设计方案审核的依据。根据以往仪表故障案例总结,制定了仪表安装与维护的具体要求;根据以往输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经验,整理了输差处理方法;通过对燃气输差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分类,总结出具体的输差控制措施。以上具体实践工作,对下一步继续开展《城镇燃气贸易计量管理规范》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也不断提高了企业自身的计量管理工作水平,收获较大。
四、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展望
燃气行业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还只是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相关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等做基础。为了保证城镇燃气行业计量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在全国各燃气企业和科研、设计、行业管理部门抽调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水平较高的计量专家,在相关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相关的企业或由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经费与技术手段的支持,尽快形成城镇燃气行业计量管理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按计划推进标准的起草工作,用3~6年的时间力求基本完成城镇燃气计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其达到指导和规范城镇燃气行业计量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颜强,雷丽英,等.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金石坚,李颜强,徐良,等.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文代龙,袁平凡,等.GB/T18604-2001《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王继忠、任松炜,等.GB/T18940-2003《封闭管道中气体流量的测量涡轮流量计》.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李凯,蔡建军,等.GB/T19237-2003《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何衍,苏荣跃.GB/T21391-2008《用气体涡轮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黄黎明,张福元,等.GB/T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赖忠泽,丘逢春,等.SY/T6658-2006《用旋进漩涡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9]赖忠泽,丘逢春,等.SY/T6660-2006《用旋转容积式气体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 烟草企业;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
二十一世纪,世界对能源危机的认识更加深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基调,烟草企业作为一个责任型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一直努力尝试着降低成本费用,减少资源浪费,推动节约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库存管理,寻求最佳的存货水平,避免缺货威胁,最大限度降低费用,促进烟草企业科学发展。因此,对于烟草企业来说,企业要不断持续发展就要在各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做好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烟草库存管理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其管理成本。企业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流动成本,提高整个物流的灵活性,从而保证市场销售和物流运营的整合,促进烟草企业高速运转。
一、库存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库存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和储藏,主要用于解决供需矛盾。库存管理是指企业以外界对库存的需求以及企业订购的特点为依据,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加以控制。库存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尽量缩短企业从接受订单到货物送达的时间,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节约库存费用,削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库存管理是提高烟草商业企业运营水平的需要。烟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获得竞争优势,就要保持畅通的运营状态,有计划进行合理的库存,降低物流成本,确保企业平稳运转。(3)库存是烟草商业企业的重要流动资产。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能使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降低,库存的流转速度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尽可能在较低的库存水平之下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库存成本,以保证企业高速运转。
二、烟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物流管理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管理阶段
大部分烟草商业企业都热衷于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建现代化的立体仓库,而忽略了对物流管理的改进。因此,我们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上,还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标准,提高物流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加强对物流计划的制定,培养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以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二)配送环节上监管不到位
部分企业卷烟销售在配送环节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要简化卷烟配送流程,降低卷烟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加强物流环节的监管和体系建设,建立监督体系,保证适当的库存,从而达到加强库存管理的要求。要对配送环节加强管理,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物流管理标准,提高周转率,降低流动成本。
三、加强烟草企业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体系
科学的库存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产品的出库和入库,库存的盘点,产品信息分析。其中,出库主要指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入库指卷烟从工业企业转入商业企业仓库,分配产品库存货位,监督产品是否与订单相等。库存盘点是对库存卷烟进行清查和记录。产品信息分析即对库存的产品进行分析,生成库存管理指标,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因此,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体系,完善库存管理指标,对产品的出库和入库,库存的盘点建立科学化的指标,以促进库存管理体系完善,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二)烟草企业要加强物流管理的学习和应用
要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部门的专业水平,对物流系统管理、考核建立统一的标准,以适应物流发展的流程优化和资源配置。要通过与财务部门配合,对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进行优化,以节约物流管理,减少原先跨部门的行政阻力。要通过人员的合理配置、成立物流设备专业维修、维护班组,利于培养专业维修人员。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物流规划的讨论将更加频繁,物流部门要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以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为库存管理提品基础信息、产品计划和产品流动指令,实现企业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运用。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库存管理部门及时获取产品基础信息,以促进各部门工作的有效运转。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物流,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的灵活性,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包括几个方面:(1)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使用仓储管理系统管理仓库的收发、摆放、补货、移库等。并适应企业产品“推迟”策略对配送中心的要求。(2)运送与发货管理。使用运输管理系统优化运输模式组合,寻求最佳运输路线。(3)劳动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改进劳动生产率,必须建立员工的培训系统和绩效评估系統。(4)建立物流信息系统,达到全局库存、订单和运输状态的共享,降低供应链中的订单信息畸变情况。之所以重视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设,是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只需投入相对较少的资本,就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应用新的库存管理方法
国内外零售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目前有以下三种:(1)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在同一个目标框架下,供应商负责对库存进行管理、监督和修正,使企业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一种合作性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零售企业不用做任何库存,体现了供应链的集中化管理思想,适应了市场变化的要求。(2)联合库存管理方法。是一种以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为基础,能很好地将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中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使需求被放大现象得以解决,该方法是一种有效提供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将供需双方库存计划一起制定出来,使供应商和零售企业相互协调,尽可能保持双方预期供需的一致性,尽量杜绝供需变异和方法现象。(3)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库存合作管理方法。主要是对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进行管理,使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得到改善,预测更加准确,以达到减少库存、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在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中,零售企业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以供需双方作为整个框架和运作过程的中心点;第二,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要由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开发出来,对企业整个价值链起到推动作用;第三,在整个物流链过程中对可能和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零售企业和供应商要共同承担。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维护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促进供需双方需求平衡,从而达到最大份额的市场占有量,促进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模式
目前我国烟草专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烟草商业企业要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模式。一方面,能改变销售企业因为库存小,商品不能及时入库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也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削弱成本,降低负面影响。保证双方供需平衡,促进企业高速运转。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模式,优化物流成本模式,提高供应链效率,提高物流周转量,保证供需双方需求平衡,实现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六)加强库存成本信息管理
库存成本系统化管理就是谋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库存财务作为企业整体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企业库存财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形成整个企业库存成本降低的支撑力。在库存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库存盘亏等问题,通过盘点,可以发现账上所记录货物与实际不相符,致使企业整个财务报表的准确程度受库存财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了避免库存亏损问题,要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处理:(1)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即进行账面盘存,对各品种卷烟设置明细账,对收入数、发出数进行登记,并随时将结存数记录下来。永续盘存法的手续较为严密,对各种存货的变动和结存情况能进行及时理解和掌握,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对于低值易耗物进行账面管理。低值易耗品通常不能作为企业固定资本核算,因为他们的价值较低,使用期限不长,易被损坏。采用永续盘存法,能更好地反映和监督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化以及结存情况。(3)仓库保管立账。以存放卷烟的品名、型号、规格等进行开户立账。在单证上将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和结存数量记录下来,运用数据库管理,使货品信息逐渐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七)成本控制手段由单一成本控制向战略成本控制发展
现代成本控制强调的是积极的成本避免战略,要合理运用ERP系统,使企业采购、运输与仓库管理全部在一个平台上展现出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各部门的技术应用与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局优化的物流成本比较,寻找整体成本优化最佳方案,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的系统化运作思维。另外,积极运用ERP系统数据分析手段,寻找不同卷烟之间隐藏的物流规律,合理划分经济化物流运作单元,避免物流有机联系的过度分割。有利于优化企业物流成本结构,促进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从而优化库存结构,更好地实现库存管理。实施ERP系统不仅有助于节约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问题,还使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全局优化,实现多种资源的充分运用创造了条件。ERP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管理是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主导的物流成本管理途径,物流成本管理范围由价值链向价值网络发展,成本控制手段由单一成本控制向战略成本控制拓展,实现企业高效运转,从而有利于企业解决库存问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结语
库存管理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本,寻找适合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之路。因此,加强烟草企业库存管理,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体系,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烟草企业要加强物流管理的学习和应用,以适应物流发展的流程优化和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新的库存管理方法,采用供应商库存管理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削弱成本,降低负面影响。加强库存成本信息管理,使成本控制手段由单一成本控制向战略成本控制发展,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从而有效解决库存问题,实现企业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梅海清.烟草物流的发展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10(12).
[2] 韩凌云.零售企业库存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06).
[3] 徐万华.当前我国零售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0).
[4] 石光义.卷烟厂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方案设计[J].经营管者,2012(03).
根据《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安排,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经历了“宣传发动”和“制定方案”两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攻坚的“实施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的编制。
弥补“短腿”――让管理不再落后实践
前不久的一项针对中国企业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包括市场、社会和环境三项绩效)的调查结果表明,“责任实践”的综合得分要高于“责任管理”的得分。其结论是:中国企业的“责任管理”落后于“责任实践”。
而山东省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与持续发展。作为试点的两大目标之一,正好弥补了中国企业的这一“短腿”。
山东省企业社会责任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两个建立”、“两个促进”,即基本建立起有中国特色、山东特点的可持续改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紧密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体系,从而促进试点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持续发展,促进全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管理实践。其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与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的编制,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难点和创新点。
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会长王天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工作,包括:建立领导机构、识别利益相关方、开展履责现状评估、制定政策目标和实施方案、起草相关配套文件、正式任命人员、颁布实施等。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责任管理手册》,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文字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操作工具,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风险的控制体系和持续进步的保障系统,也是对外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主要证明。
重点突破――把握五个重要环节
山东省提出,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手册》编制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领导机构,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出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主任或领导小组组长,一名企业副总为副主任或副组长,或任命一名“社会责任总监”或“高层管理代表”主抓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有关部门(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或成立一个社会责任管理部门,作为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要具体明确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职责。这是企业试点工作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二是识别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细化对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责任。中国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伙伴、消费者、环境、政府、社区、竞争者、弱势群体、行业组织等十个方面。要从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出发,按重要程度进行识别、确认并排出顺序。在此基础上,逐个分解确定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从而形成一套指标体系。聊城百货将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确定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就是根据商业企业的特点制定的。济南阳光大姐增加了“家政服务员”这一利益相关方,也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确定的。
三是进行社会责任现状评估,制定社会责任政策与目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也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可以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弄清现状、找准方位,为下一步制定目标措施奠定基础。
在评估的基础上,要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承诺)与目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和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利益相关方期望,并符合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人、财、物等资源保障能力,可分阶段制定目标,但一般不应低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道义责任的承诺和目标确定,可自愿裁量,优秀、卓越企业应有更高的追求。
四是制定社会责任管理方案,确保社会责任政策和目标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要指标的控制措施,二是重要环节的控制程序,这两方面都需要用文件体现出来,并落实责任部门和岗位,以保证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行为处于稳定可控状态,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改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全面管理,应包括原有的管理体系,不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这样,既符合企业管理实际,也可以减少工作量。
五是编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正式颁布实施。《手册》由牵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由企业法定代表人颁布实施,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负责发放、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手册》颁布令、社会责任管理领导机构名单、社会责任总监(管理者代表、总责任师)任命书、企业简介、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与目标、社会责任主要指标控制措施和重要环节控制程序、相关文件等。
整改完善――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编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是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手册》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之中,让企业在一系列程序文件的控制下,不断整改、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持续改善。山东省希望这项工作是不断整改,不断完善的过程,并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宣传发动,对全体员工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教育培训。管理体系能否真正建立起来、运行下去,主要取决于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对这件事是否认可,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此,要切实搞好宣传发动,抓好自上而下的全员教育培训。要从企业负责人和领导层抓起,带头讲道德、尽责任,为员工做出表率。同时,要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社会责任教育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的内容和本职岗位的具体要求,并付诸行动。
关键词:质量管理;规范运维;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28-03
大多企业经过十余年的信息化发展,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即将面临着长期的系统运行维护的问题。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较高水平相比,还普遍存在IT服务管理较弱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法,这就使信息化的投入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使信息化效果很难控制。因此,如何对企业庞大的技术系统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从而发挥它的最大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是当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1 三套标准在运维体系中的适用性分析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各企业和单位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对整个单位运作、服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体系,通过质量手册、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等方面为管理对象的实施提供指导,侧重于对宏观运作流程的控制,但不包括各专业业务层面的特定要求。
ITIL作为一种以流程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的IT服务管理指导框架,它摆脱了传统IT管理以技术管理为焦点的弊端,实现了从技术管理到流程管理,再到服务管理的转化,适用于IT服务管理和服务流程的控制。
等级保护管理体系是对信息系统的科学、安全运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体系,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为信息安全专业层面提供指导,适用于运作流程中各节点的安全控制。其中的保护等级划分,也为信息安全投入和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平衡点。
对于已经实施ISO9000的单位,信息化职能部门在ISO9000贯彻实施时往往与自身信息化业务无法融合,即便进行了融合也常以信息化的一般性运维工作为主,没有考虑规范化安全运维工作在整个单位和组织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因此将ITIL、等级保护思路与ISO9000融合,即可具体落实ISO9000体系中的流程控制,也可以弥补等级保护在体系要求、文件控制和记录控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同时完善ISO9000体系中对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性,最终形成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ITIL流程控制为主线,等级保护管理标准为保障的综合运维保障体系。
2 规范运维保障体系架构设计与文件体系建设
结合三套标准的特点进行运维管理架构设计时,在体系结构层面要考虑运维体系的建设周期、各标准在运维体系中所处的层次、每个层次要达到的要求及PDCA方法论等。在服务流程层面要考虑结合企业的现状,IT服务支持模式和管理流程及最佳实践等。在具体操作层面要考虑响应方式、实现工具、安全要求、监控方法等。将三大标准体系体系结构层面设计:在整个运维生命周期中,包括运维体系建设、运维支持管理、运维成效管理及运维持续改进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PDCA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通过建立检查、反馈机制,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新形势、新技术发展要求。
服务流程层面设计:系统运维的服务流程是信息化工作部门和服务供应商向业务部门的服务交付和支持过程,通过建立“一站式”的服务台和规范的流程程序,提高IT部门对事件的响应能力和IT运维工作的规范性,防范手工方式出现对用户请求的遗忘,以及非规范的操作引起的系统风险,同时要帮助信息化工作部门实现运维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提升运维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具体操作层面设计:在系统运行维护中,各项工作(事件、变更等)的处理程序、操作步骤、完成时限及服务要求等,均要制订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涉及安全管控点时,可通过建立符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配置基线,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技术配置标准。
按照上述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落实到文件体系中时,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总体框架,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级别:一级程序文件为纲领性文件,用于描述整个体系架构运作流程和运维方针策略。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程序,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程序,涵盖信息化建设与运维全过程。二级程序文件按ITIL流程管理为主线,为一级程序提供可操作的流程化文件。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等流程。三级流程涉及具体操作规范,落实二级流程文件中涉及的各方面运维和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沟通管理、授权与审批管理、文件规范性管理、介质管理、资产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安全事件与应急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等方面。记录表单为实际运维过程的记录。各级文件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文件体系是运维体系架构的管理体现,是管理落地的基础,也要运用PDCA管理。
3 规范运维保障体系ITIL流程设计
要想管理体系得到贯彻执行,就要对规范化运维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因为流程是管理的终端,主要解决的是管理固化问题。而ITIL作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基本与组织性质和业务性质无关,仅明确指出应该“做什么”,但不讲“如何做”。因此流程设计时还要结合企业的现状,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考虑企业对IT服务管理的切身需求,按照最佳实践和企业的实际设计出的合理的IT服务支持模式和管理流程,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在具体的规范流程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员岗位职责。应用服务管理之后,IT部门的组织架构、职能、工作方式都会随之发生一定变化。建立规范的流程,需要确定IT支持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流程角色的设置,而不是单纯依靠组织结构的设置来把角色和职务分开。同时制定配套的人员角色和职责及考核机制,以实现对人员的量化管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是确定提供服务的管理流程。在ITIL中已归纳为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5个服务管理流程。这些管理流程用于解决“客户需要什么”、“为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的成本是多少”、“如何在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益(达到的服务级别)之间选择恰当的平衡点”等问题,服务提供所包括的这5个核心流程均属于战术层次的服务管理流程,用以确定服务级别协议及满足服务要求所需要的最优资源,也就是说如何做正确的事。
再次是确保用户得到适当的服务支持以保障组织业务功能。服务支持流程体现服务接触和沟通的5个运作层次的流程,即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这5个服务管理流程的主要职能是,确保IT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符合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要求,即如何正确的做事。ITIL核心流程之间的层次关系如图3所示。
最后是引入服务台、服务连续性管理等流程自动化工具,以系统工具来固化流程,再不断完善流程。同时要关注工具之间的联动和信息整合,如果可能,尽早的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集成规范要求,以保证投资在未来得到充分保护,不被浪费。
所以,ITIL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单纯通过项目建设能够达到的,是企业信息中心部门、咨询服务提供商、产品提供商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的长期过程。
4 构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为基础的防护体系
保障体系要结合管理体系和ITIL流程,落实安全技术及管理要求。可依据分级、分域、分区、分层的防护原则,对运维的信息系统按级别划分安全区域进行管理,各安全域划分为网络边界、网络环境、主机系统及应用环境四个安全层次,最后形成纵深防御体系。
在技术上可通过强化边界访问控制、规范网络访问行为、强制主机管理、构建应用授权和身份认证平台、加强审计监控等措施构建协同防御。每个安全保护部件或设备应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独立完整、调用接口简洁、与安全产品相对应和易于管理等特征,在后期综合运维服务与监控平台集成建设中能够保障数据的共享和协同防御。在管理上通过建立综合运维服务与监控平台。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监控与管理的系统告警和性能监测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各个资源之间的告警关系,进行集中监控告警模型设计,并可进行工具产品的客户化定制,实现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控制,为运维体系安全运行提供全面的管理保障。
5 规范运维保障体系实施路线
在实施阶段,要考虑若一次性全部实施所有流程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法,做到稳步推进,以便取得良好效果。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全面试运行阶段,正式运行及扩展阶段,综合优化调整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明确参与运维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权限分离。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并根据等级保护要求制定安全配置基线及相关操作规范。根据等级保护测评结果,按照分级、分域、分区、分层原则制定安全技术基础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在管理与技术上提供安全依据。试运行ITIL运维管理五大流程,检验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梳理清楚管理对象,完善资产配置管理,确定运维管理的范围。
2)全面试运行阶段
全面开展规范化运维工作,在运维平台中体现所有运维工作并力争全员参与,做到运维职责明确,流程处理程序规范,操作标准,过程有痕迹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在日常运维工作中查找不足,提供改进意见,不断完善质量目标文件、流程体系文件和操作手册。充分发挥知识库作用,将常见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上传至知识库,做到知识共享。同时实施完成安全技术基础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中心与运维平台互联互通问题,保证安全要求融入运维流程中。
3)正式运行及扩展阶段
全面运行完善后的ITIL运维管理五大流程,结合ISO20000相关运维标准,构建信息化运维服务运维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痕迹化运维管理工作。运用PDCA过程,进一步细化调整管理体系,总结体系运行情况,调整不适用和无法落实的部分,使之能高效、有序的运作。同时定期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已测评的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复评,找出所有系统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方案和实施计划,督促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
4)综合优化调整阶段
总结前期的规范化运维工作,调整不适用的部分,常态化的管理体系运作。定期进行内部评审,找出与当前工作的不适用部分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在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寻求更高效安全的方法优化体系,提高体系的效能。
综合上述实施阶段,确定实施路线图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开展电网物资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结合目前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对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和物资分类等方面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提高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正文
1 电网物资质量管理的重大意义
1.1加强电网物资质量管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行业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公益性行业,还是连接上游发电侧和下游用户侧的桥梁和纽带。电网事故不仅会造成电网企业自身的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电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关系到相关方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掌握了特高压技术,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电网企业之一,设备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更加凸显,电网物资的质量在电网工程质量链条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物资在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2加强电网物资质量管理是电网发展的要求
电网物资管理也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建设工程前期建设的重要准备工作。一般而言,电网物资消耗的费用将占到整个项目建设成本的60%以上。因此,做好物资管理工作对提高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水平、促进相关技术进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于物资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进行质量控制,因此,采购质量管理成为电网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强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是改善电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指标,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2 电网物资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对电网建设而言,每个阶段的物资质量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在物资管理的不同阶段,质量管控的工作内容不同,根据物资管理实施的不同阶段,将质量管理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1事前质量控制。实践中,在物资管理实施前所进行的质量管理称为事前控制。其重点在于做好物资的管理准备工作,并将该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事前质量控制 主要内容有:1)物质准备。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需设备、原材料以及相关构配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需用到的设备和装置,严格检查其使用性能和技术指标,并准备质量检测机具、设备以及质量控制装置。2)技术准备。熟悉、审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需求计划、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指标、有关资料和图样等内容;调查、分析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并确定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从而确定验收标准、计量方法以及相关质量检测技术。
2.2事中质量控制。在物资管理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就是事中质量控制,它是物资质量管理的关键。一般而言,事中的全面控制重点是计划申报、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和供货的质量及进度。其中,合同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各供应商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并对检查方法、检验手段以及检查结果处理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合理组织相关物资的使用,并尽量减少物资的实际损耗。
2.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对安装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检查,以证明设备的性能、指标达到采购的要求。在电网设备投运之前,还要对其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把关,以验证该设备的质量指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想更好的对物资的质量进行管理,必须加强事中质量控制,而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是其中的关键,其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通过监督,督促供应商从源头上预防物资质量问题的发生。
3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工作思路
经过长期实践,国家电网公司的物资质量管理体系和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物资管理体系逐渐完善,正在向着全过程质量管理迈出关键性的步伐。采购质量管理不再是管理物资本身的质量,对于规格、型号繁多的各类电网物资,现有人员、技术储备远远不足以确认众多专业性的质量问题。采购质量管理更侧重于对采购活动各个细节的过程控制,对采购物资的质量管控已经贯穿于物资的设计选型、合同签订、加工制造、运输及仓储等采购供应的各个环节。
4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分析和探讨
4.1 电网物资采购质量工作现状
目前,国网公司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监督方式主要有监造和抽检。监造是监造单位按监造服务合同约定,派驻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现场,对设备材料的制造质量及进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见证,监造采取的方式是驻厂监造;抽检是指项目单位或检测机构依据公司相关标准、供货合同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利用检测设备、仪器,对所采购物资随机抽取,进行有关项目检测,检验物资质量的活动,抽检的方式主要是厂内巡检和厂外送检。
4.2 对电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国网公司物力集约化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资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根据近年来国网公司对电网物资质量管理的情况看,当前国网公司面对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供应商对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电网建设飞速发展,要求物资供应环节更加简便,更多的物资已直发施工现场。此外,协议库存物资的供货时间和地点相对分散。这些问题都已经给物资质量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仅仅依靠以前单一的监造和抽检监督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物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采购过程,我们还可以从计划申报、供应商管理以及物资供应等方面入手,共同加强采购物资的质量。
4.2.1在采购计划申报阶段,除了从项目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引入标准化管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计划中技术规范的审核,避免技术规范存在漏洞,从源头上确保计划采购的物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2.2供应商选择对采购质量管理非常重要。首先,需要从质量体系、资质业绩、技术能力等方面对所有的供应商进行管理和评定;其次,对通过评定的供应商按照优选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并与物资质量监督、采购招标工作进行联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供应商自觉的进入更加规范、合理的采购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供应商过多对监督工作造成的不便,提高物资质量监督的效率。
4.2.3按照物资对电网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对物资实施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类别的物资,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策略,保证监督的有效落实。
A类物资,指单位采购金额大,对电网运行存在重大影响的主要设备,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组合电器等。对A类物资,可全部委托有资质的设备监理公司实施驻厂监造,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除此以外,对每家供应商每年还要进行一次抽检,由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
B类物资,指采购金额和份额相对较大,对电网安全运行有较大影响的关键设备,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等。对B类物资,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厂家对其出厂试验实施关键点见证,此外,对每家供应商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抽检,抽检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也可利用自有检测设备检测。
C类物资,指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采购数量很大,供应商数量较多,生产周期短的设备材料,如10kV配变、线路金具、导线等。因为这类物资供货量大,有一定的样本空间,可以结合物资供应中心库的建设,在各省公司统一进行配送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厂外到货抽检。
D类物资,指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现阶段检测难度较大的物资,对这类物资由于各省、市公司缺乏一定的检测手段,建议在国网公司层面实施统一的定期检测。
Abstract: The quality issue of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ustom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he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r customer needs and the status of servi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the service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ir root cause,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Quality improvement using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manage and implement, through the project plan and start meeting for formal confirm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bjectiv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work smoothly. IT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and fundament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cording 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to def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ndamentally improv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quality.
关键词: IT服务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服务质量改进;管理体系建设;PPMT实施框架
Key words: IT service management;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PPMT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C931.2;C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68-04
0 引言
当前,国内已经步入“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IT运维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因此,IT运维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在IT运维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IT运维服务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相关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笔者有幸参加了W公司所承接的广州市某信息中心网络平台与IT设备维护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在提供本项目的服务过程中,W公司收到了客户方领导层对服务质量的严重不满和投诉。笔者作为公司后端的IT服务管理咨询顾问,受命启动专门针对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以下简称本质量改进项目),着手改进其服务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将笔者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主要实施方法和过程进行介绍和展现,希望能够给同样关注IT运维服务质量的同行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1 对客户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任何服务质量的改进都是源于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和对服务现状的调研和分析[1]。笔者在介入本项目之初,就将重点工作放在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了解、以及对IT运维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两个方面。
通过与客户方和前端一线服务团队的充分交流、以及对服务情况的现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阅和分析了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项目合同书等关键资料,笔者了解到W公司在IT运维服务提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重点质量改进,以尽快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①没有为客户提供针对三年服务期的一整套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没有帮助客户理清和优化IT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没有认真落实IT资产管理办法,没有为客户提供一套定制的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并有效使用起来,最终导致客户的IT资产失去应有的管理,过去一年中IT资产数据基本没有与实际情况同步变更,目前整个IT资产数据不全不实。②客户需要对全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系统化的诊断和保养,解决目前该网络可靠性不高、上网速度慢的隐患,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客户强调提供服务的应当是一个有技术梯度的专业网络团队,而不仅仅是一名前端服务工程师。③提供服务的IT服务工程师技术能力不足,一个故障要反复上门几次才能解决,服务只能依赖于个别技能较好的服务工程师。④每月例会上客户提出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尽快改进的重大问题基本无法实现,计划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没有开展,用户的真实需求没有上传到公司,造成公司的决策偏差。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运维服务计划和实施方案、资产普查、IT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与应用、专业网络团队的诊断和保养、知识管理和业务培训、团队管理、问题管理、会议管理等方法分别予以解决。但是,如果只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很难真正解决客户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其它问题,只有充分挖掘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保证以后的服务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笔者对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W公司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偏差和沟通不畅,二是W公司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由于沟通不畅和需求理解偏差,所以客户的重点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现;由于缺乏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所以需求理解偏差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和检查没有开展、不能发挥团队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的最根本原因,则是W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放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2 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启动
在明确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以后,在着手开始质量改进工作之前,首先要得到客户和W公司双方领导的确认,以保证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对运维服务质量的改进目标。因此,笔者在前期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草拟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在征求双方领导和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意见并获得通过后,召开了“运维服务质量改进工作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有客户方领导、W公司高层领导、运维服务团队负责人(包括运维服务项目经理和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项目总监)、运维服务质量改进项目负责人(笔者)和其他项目干系人到会参加。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召开,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项目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项目团队成员和分工、项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确认,从而正式将质量改进工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确立下来,并使本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得到各方面的正式确认,从而为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基础。
根据项目启动会上确定的质量改进工作计划书,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完善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等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中,第一个目标“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重点,其它六个目标在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后,都要将其工作内容形成规范和制度,并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保证W公司在今后的IT运维服务过程中、以及其他的IT运维服务项目中,能够始终保持改进后的服务质量,并使本项目的经验得以固化和重复使用。因此,笔者将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重点集中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这个目标上,其他目标的实现则根据任务类型由其他项目干系人分工负责。例如,“IT资产与运维管理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由W公司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负责完成;“IT资产普查与资产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和“对用户提供常用软件使用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培训”由运维服务项目经理负责完成;“网络诊断和优化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二线专家团队负责、“加强对IT服务工程师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和“进一步完善运维知识管理和知识库”由W公司运维服务中心后端的IT运维服务管理咨询团队负责。这样分工负责后,质量改进项目的七个目标就得以落地执行。
3 IT运维服务管理的实施框架与体系建设
在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科学的I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目前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的较成熟和普遍的方法是ITIL最佳实践[2]和ISO 20000国际标准。综合企业再造理论[3]、多层BPR实施体系结构[4]和技术管理咨询的PPT模型,IT运维服务管理的规划与实施,需要从作业流程(Process)、组织架构(People)、管理与评估系统(Management)、IT技术和工具(Technology & Tool)、企业文化和观念(Culture)这五个方面进行考虑[5];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前四个方面(即PPMT实施框架)实施IT运维服务管理,然后逐渐向第五个方面(即企业文化)渗透(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笔者采用PPMT实施框架进行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
根据PPMT实施框架及项目需求,本质量改进项目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IT运维服务管理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数据表单和统计报表的设计、运维服务管理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运维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IT资产管理及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四个方面,在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设计以后,再将设计结果在IT运维服务项目过程中实施和应用。在设计和实施时,均要遵守“作业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与评估系统技术和工具企业文化”的先后顺序。
4 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W公司与客户的项目合同及其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在本质量改进项目中的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可以从本项目的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运维体系框架和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运维服务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与填写说明、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与数据来源、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说明等七个方面进行展开。在这七个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考虑吸收本质量改进项目的另外六个目标在工作中形成的规范和制度,将其经验和成果集成到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来。
4.1 IT运维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与服务级别一般是由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所决定的,然后再结合IT运维服务提供商(例如W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设计和规定。
4.2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主要对所有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说明,并通过服务管理流程关系图对各流程的前后衔接关系进行描述和说明;然后通过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对各工作流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处理规则进行描述和说明。在本项目中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服务级别管理、IT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常用服务流程、备件管理流程、桌面运维流程、网络运维流程、其他工作流程等八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服务管理流程,总共包括21种管理流程。究竟应当包括哪些流程,应当根据具体运维服务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ISO 20000标准进行梳理和设计。
4.3 运维服务组织结构一般由IT运维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参与本项目的人员组成,一般可以分为一线、二线、后台支持、第三方支持等四个级别;运维服务项目经理一般介于一线和二线之间,作为一线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二线服务团队的成员之一。在确定了服务组织结构后,再根据所设计的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进行岗位分工,再根据岗位分工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通常可以分为客户方管理人员、运维服务项目经理、服务台、服务工程师、配置管理员和服务助理等岗位或角色。
4.4 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一般是指在IT运维服务管理流程以外、无法或不便于通过流程方式进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它作为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有效补充,使IT运维服务的提供过程实现进一步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在本项目中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服务台工作规范、日常运维服务规范、网络运维服务规范、资产普查工作规范等方面。其中服务台工作规范又包括服务热线接听规范、故障判断技术规范、事件类别判断方法、事件优先级判断方法、服务单回访规范等;日常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上门维护服务规范、备件库管理规范、运维档案管理规范等;网络运维服务规范又包括网络设备日常维护规范、网络安全运维规范等;资产普查工作规范又包括普查工作组织架构、普查人员上门服务要求、普查准备工作、普查工作注意事项、普查数据检查标准、普查数据录入和统计规范等。具体应当包括哪些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也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管理需要而制定,制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4.5 相关数据表单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各运维服务管理流程的需要,在某些服务管理流程的某些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填写相应的数据表单,则根据该环节和整个流程的需要、以及后期统计报表采集数据的需要进行表单内容和格式的设计。在本项目中的数据表单包括了常用数据表单、备件管理表单、桌面运维表单、网络运维表单、资产普查表单和其他表单等六大类。其中常用数据表单包括服务单、用户投诉处理单、收款服务单等;备件管理表单包括备件借用登记表、备件清单、备件出入库登记表等;桌面运维表单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单、设备采购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资产报废登记表、资产报废意见书、供应商维修设备回执单、设备维修回执单、设备维修报价单、设备采购报价单、升级换件登记表、用户入网申请单等;网络运维表单包括网络故障报告、网络系统端口登记表、配线间钥匙借用登记表、网络巡检报告表等;资产普查表单包括资产登记表、资产普查汇总表、资产普查明细表、资产标签等;其他表单包括知识库表单、配置变更登记表、日报检查问题记录表等。
4.6 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设计主要是根据IT运维服务管理的各种管理需要,从各服务管理流程和相关数据表单及数据库等数据源中采集数据,从而对需要生成的相关统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进行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供运维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客户方管理人员了解运维服务状况,并据此进行服务管理。在本项目中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服务单统计报表、故障报修统计报表、硬件故障统计报表、网络故障统计报表、软件故障统计报表、服务质量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服务费用统计报表、运维服务周报和月报表等九大类,在每个大类中又包括多种具体的统计报表,共计有45种统计报表需要进行格式设计和说明。
4.7 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是对前述的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组织结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数据表单、统计报表等内容的固化,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方式将其固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从而保证这些管理规则的严格执行。因此,对该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应当在前述各个方面的设计基础上进行,同时兼顾今后可能存在的变革,并适当考虑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根据本项目的具体需求,其IT资产管理和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个性化视图、事件管理、网络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运维档案管理、厂商资料管理、知识库、统计分析报表、用户意见反馈、系统管理等。
5 项目实施结果与结论
笔者根据本文前述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对本项目的运维服务质量进行化化和改进。由于本项目的服务质量对客户和W公司双方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本质量改进项目得到了双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完成了质量改进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的质量改进效果。
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成功实施,验证了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项目化管理和实施方法、PPMT运维服务管理实施框架、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等,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质量改进中是行之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服务提供商“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质量问题。这对关注IT运维服务管理及其服务质量的其他同行们,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提供商,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颖达.质量管理实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荷兰]Jan van Bon.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章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理体系;制度约束
当前,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城市供水水质关乎国计民生,是城市供水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人们饮用水安全与健康,同时也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是城市供水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于1985年8月首次的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修订的标准借鉴了美国、俄罗斯、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共同体等国家和组织的水质标准,针对我国现实环境和人民健康要求进行了重大调整,这对我国城市供水行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制水要求。目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卫生的因素有水源、输水、水处理、供水、需求侧管理等环节,如管理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对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需要针对具体涉水系统环节研究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管理措施,多层次、系统地建立水质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日常供水安全。
1建立健全水质安全制度,实现制度约束
由于城市供水安全涉及到供水企业内部(水源、水厂、输配水等)和外部(供应商、用水户、社会、环境等),其水源选择和防护、净化、消毒、输送及储存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饮用水受到污染,一旦水源及供水过程中受到各种化学物质及致病微生物污染,即可引起大范围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及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建立供水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规范水生产程序才能保证供水安全(图1)。
1•1外部制度约束
a.政府制度约束。政府制度包括对供水企业实行授权特许经营制、市长授权经理负责制、企业社会承诺制、行政监督检查制、水质状况定期公报制等,监督执行地下水、地表水、生活饮用水等水质标准,实现水质管理制度约束。
b.供水安全技术约束体系。通过构建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强化源水、制水、输配、供水、净水工艺体系和管网水质保障体系来实现供水安全技术约束体系。
c.卫生管理与监督。依法对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进行监管,加强对城市供水单位、二次加压设施产权单位、二次供水清洗和维修单位监督管理,把二次污染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保障终端居民饮用水安全。
1•2供水部门内部质量监测控制制度约束
a.建立供水多级质量控制制度,实现内部制度约束。将生活饮用水污染防治和不断提高水质纳入制度化、标准化、有序化的管理轨道,为生产合格、优质、清洁水提供基础性保障。建立由公司法人、水厂厂长、车间主任及班组长组成的水质安全管理组织,实行各个质量环节“水质负责制”,减低水质风险,从内部管理制度上保障水质合格。
b.建立多级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网络,严格按照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制度进行检测。城市水质监测中心要加强监督检查城市供水安全,杜绝任何危害供水水质的行为发生。
1•3加强水质安全教育,实现社会环境约束
加强供水企业全员水质安全教育,树立水质安全质量观,建立分区分片监管供水环节和终端用户水质安全,防止污染发生的检查保障体系。对已经发生的污染,立即启动城市供水应急预案,阻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及时处理污染事故。加强市民水质安全教育,提高社会水质安全监督意识和应对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协调处理能力。
2建立供需一体化的水源水预警互动制度
针对商品水的天然性和社会性,构建水源供需沟通机制,建立与源水供应商信息互动平台,协调运作。按水源水质检测制度,对购买的地表、地下源水定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通报水源管理部门,防止水质渐变累积和突发污染,保证源水水质达标。水源水预警系统要和城市供水预警系统联动,一旦发现源水严重污染或投毒等重大事件发生,立即启动供水应急预案,关闭所有源水入口,关闭有污染的出厂水阀门,防止污染城市供水管网,待源水检测合格后,或水厂有能力处理污染的源水时,再开通阀门正常供水并跟踪监测。
3水厂质量控制与内部污染监控
3•1水源接触者管理
直接从事制水工作的员工要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调离制水岗位。同时要加强水厂周边环境的监控,严格控制厂外人员与水源接触。
3•2制水原材料及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和产品比较制度,严格检测水厂制水材料和药品,保证所有批次的制水材料和药品合格,防止原材料污染制水。
3•3制水质量保证体系
监控制水工艺环节、建立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闭环控制,实行岗位水质考核奖惩制,如加药、加氯运行安全控制量考核;沉淀池排污、滤池冲洗参数控制考核。按不同水源、水厂工艺特点,科学设置质量监控点,对关键控制点实现制水过程跟踪制,如余氯能杀死水中再度繁殖的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但产生消毒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加氯量要严格全程控制在规定限度内,保证出厂水常规和非常规指标检测合格。
3•4水厂安全保卫监控管理
水厂遭遇破坏污染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关闭水厂来水和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的入口,启动泄水阀泄水,待水厂处理完污染水后,开通阀门冲洗、泄水,再正常供水。
4城市管网改造与管网污染监控管理
4•1执行定期冲刷清洗制度
严格执行定期冲刷清洗制度:①定期放水冲洗管网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②新管线投产和旧管线改造及更换管材后要进行冲洗、消毒;③定期对管网进行清管、刮管、除垢、涂衬等维护工作;④加强日常管网污染监控管理。
4•2供水企业管网管理
监控供水管网安全,禁止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范围内挖坑取土、修建建筑物及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防止管道腐蚀和污染入渗,保证管线不受污染。
4•3推广优质新型管材
镀锌管易锈蚀、结垢严重,国家已禁止使用。目前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E管、UPVC管等塑料管材;不锈钢管、铜管等耐腐蚀金属管;衬里钢管、铝塑复合管等管材。塑料管耐腐蚀不结垢,有较好的卫生性能、输水性能,但强度较低;金属管耐腐蚀强度较高,但价格高且对水的稳定程度不如塑料管,易出现锈水等现象;复合管既有塑料管和金属管耐腐蚀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建议结合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的全面开展,将各小区内的供水主管道更换成复合管,并建议用水户将建筑物内管道更换成塑料管或复合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使用新型管材监管机制,防止管材二次污染水。
4•4用水户准入制度管理
对生产、使用或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水单位实行间接取水方式,禁止将内部用水管道直接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以保证主管网水不受用户污染。稽查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开关公共供水阀门及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接管取水行为。
4•5管网科学调度
加强管网运行科学调度,防止供水管网阀门重大调整时,水源发生变化而引发管道内水的流速、水压突然变大和改变方向依不同质、不同温的地表水地下水突然混合,造成水质恶化,出现“泥水”、“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5建立供水安全管理体系
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图2)。
城市供水生产、设计部门针对需求预测具体用水情况,提供科学用水方案,定期宣传教育市民爱护供水设施、保护水环境;引导市民科学饮水,形成健康的饮用水文化构筑全民参与的生活饮用水良好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