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化内部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第1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控;制度建设;能源企业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三次重大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是人们无法预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种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能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这些年航天事业、军事事业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全球的能源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下,能源行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几年也出现较多的企业倒闭,也有很多能源企业开始转型到其他服务业,但是真正能够稳定发展的能源企业,他们内部制度建设是比较完善的。因此,内控制度建设在能源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关于企业内控制制度建设的研究,袁鹏在《关于完善农垦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几点思考》中提到了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突出,直接阻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指出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企业内外的财务关系不顺以及存在严重的内控风险隐患。崔爱霞在《浅谈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几个问题》提到了企业会计内控制建设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现在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也应该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同时提到了现代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未来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同时对于现实中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的价值。

二、能源企业内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能源企业内控意识不足。目前国内很多能源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仅仅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中国的能源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管理者都有着非常浓厚行政政治色彩,对于西方引进的内控管理缺乏重视。能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未系统学习过内部控制相关课程,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日常简单的财务管理,部分领导认为只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即可,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都仅仅盯着公司的财务。另外很多时候,能源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例如某能源公司设立内部控制部门,但是没有专业的内控工作人员,也没有部门工作规范,因此无法发挥到监管与控制的职能作用。

2.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不过关。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能源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选拔普遍比较草率,没有合理的选拔制度。一些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是由其他行政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调任过来,一方面财务知识与管理知识比较薄弱,在工作中无法发现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部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比较低,例如某能源企业内控工作人员发现有财务人员或者行政人员在处理业务中出现贪污或者失误现象,内控工作人员并未按照公司制度处理,而是将这些问题隐藏起来。最后,也有单位的内控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与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效率与水平。当然,内控工作人员的监督执行力度,才是影响内控工作的关键性原因。很多能源企业迫于要完成各项指标与任务,出现弄虚作假或者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企业部分领导在授权审批过程中,没有严格审核就直接在上面签字,而公司的会计人员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也没有认真检查就直接签字,作为公司的内控部门也没有及时发现这种现象。很多学者都提到了能源企业全能型的内控工作人员非常缺乏,有必要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素质。

3.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规定。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有设立内部控制部门,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事项交给审计部门负责。可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规定,是现代能源企业的典型问题。完善的内部制度是包括授权审批、资金管理、采购以及付款流程管理、合同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但是很多能源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方面不够科学,因此内控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直接影响能源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以及资料的真实性,国有企业甚至会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让国家受到巨大的损失。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强化能源企业的内控意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首先要强化能源企业的内控意识。做好内控工作,就应该从企业战略方面进行考虑,因此首先要强化企业高层的内控意识,高层人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认识,定期参加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这样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营造科学的内控环境。其次,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尤其是能源企业的内控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公司上下达成一致,做好内控工作,配合好整个内部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2.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体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体系。能源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避免能源企业的内控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在内控制度建设中,还要建立与完善能源能源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假若某个工作环节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就能够对症下药,有效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全面提升能源企业的管理效率。

3.全面提升内控工作人员的素质。想要做好内控工作,就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内控工作人员。能源企业要加强内控工作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能源企业在招聘内控部门工作人员的时候,加强对应聘者财务知识、管理制度的考核,同时强化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考察,优先录用那些做事认真、公平公正的应聘者。其次,加强对内控工作人员的培训,能源企业可以邀请内控专家或者教授给现有内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要加强对内控工作人员的考核,对于思想道德素质不过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或者可以直接进行淘汰。

四、结语

能源企业想要成长与发展,就需要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但大多能源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能源企业内控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不过关以及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诸多问题。因此,想要进一步做好能源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就要强化能源企业的内控意识,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内控工作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杨有红.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基于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持续优化视角[J].会计研究.2013(05).

[3]金鸽.科力远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袁鹏.关于完善农垦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10,01:53-54.

第2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基层央行;会计内控;问题及对策

一、对于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基本概述

(一)会计内控制度的概念简介

我们以《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其中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对于基层央行而言,会计内控制度主要是指基层央行为了保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完整,协调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目的及重要性

1、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从理论上来讲,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金融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内容复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着不确定性的特点。由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工作,明确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不断呈现出来。详细来讲,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央行业务能根据领导部门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进行。完善和加强基层央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落实金融法规、强化内部管理、依法依规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健全与完善会计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强化内部管理,确保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及保障日常工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2、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确保基层央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可以顺利执行的保证,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将关系到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各项工作,是顺利实现其控制效能的关键所在,也是切实保证决策方针执行的重要依据。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完全可以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方式去实现自我剖析,也就是说找到自身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整、改善、纠正的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地看到自身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自身制度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为各部门进行服务。

(2)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对于内部管理和控制来说,很多情况下是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是内部控制的重点所在。只有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够实现后期的经营和管理,前提性的条件是开展后期工作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会以内部审计、岗位轮换和职务分离三种方式去实现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从而保证监督和控制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发现问题和缺陷,有利于问题的纠正、改善,从而保障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出管理经营的实际状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有误区导致内控制度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作用

大部分基层央行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无数的规章制度的综合反映,这样片面的理解往往容易忽视内部控制的动态性、连续性,使得其机制存在不健全的特点;除此之外,对于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也存在认识误区,一般情况下都将这认为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难以有效地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能;最后,部分管理者将内部控制和业务发展理解成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双方,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扩张上,往往忽视了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随着时间推移,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形同虚设。上述三种认识误区,往往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存在很多的阻碍,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难以处理,将导致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寸步难行。

2、部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能有效防范会计财务风险

毫无疑问,中央银行以自身会计业务发展情况和业务特点为基础,不断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继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会计财务制度的健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其的确发挥了较好的监督、制约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业务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管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原本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呈现出体制上的漏洞和缺陷,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善,将使得制度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控制盲点,使得银行需要背负更加大的金融会计风险。除了这一点,我国现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不健全的特点,会计内控制度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而且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局限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而没有作为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由此使得会计业务面临着大量的金融风险。

3、会计内控监督乏力导致内控执行力降低

对于基层央行会计部门来说,会计监管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如将注意力集中在核算的环节,忽视了监管方面的内容,导致会计管理机制难以与会计工作发展的情况相互吻合,在此情况下使得会计监管约束机制呈现出不完善、会计监管的任务不明确、会计监管的目标不清晰和会计监管的制度不明确等现象。目前,对基层央行进行会计内控管理检查的职能部门较多,监管的对象、范围、权限以及标准缺乏科学、系统、严格的制度规定,各检查组检查的角度、范围和内容不同,掌握的标准不一,有的甚至相互抵触,反而不利于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抵消了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会计监管的操作性规程、日常性的检查、非现场监管以及各项监管报告制度没有真正完善地建立起来,从而使会计监管往往流于形式。

三、对策建议

1、 建立安全、完善、高效的内控运行机制

基层央行要紧紧围绕“防范与化解会计风险”这个中心,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建立安全、完善、高效的内控运行机制。其一,要集合自身业务发展情况,以精华、效能、实用为基础原则,不断对于自身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善和调整,从而保证会计内控制度渗透到基层央行的各个内控检查监督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会计内控体系;其二,保证在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建设过程中实行恰当的职责分离制度。基于会计风险防范,保证岗位责任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相互制约、不交叉的原则为基础,规避会计人员内部串通、合伙和内外勾结作案的风险;其三,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和检查,保证充分使用自身占据的管理资源,实现合力促进内控管理效果的提高。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由人去执行,对基层央行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要不断从思想上提高会计人员认识,使其认识到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行为准则,自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同时在岗位配置上要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尤其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与管理,做到对事前、事中、事后业务的有效监督。

3、 促进会计监管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保证会计监管的科学性

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会计监管体制,不断调整和改善会计监管方式,使得其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会计的科学监管,保证监管的有效性。详细来讲,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在开展基层央行会计监管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思路,避免旧有思维、旧有观念的影响,借助新时期出现的新理念、新工具,促使监管工作的创新,使得其方式更加地符合目前的需求,更加满足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实现监管方式的多样化。其二,强化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系统建设,依据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去促进会计监管系统的建设工作,保证其系统和软件更加的符合监管的需求,以从根本上改善现行的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手段和方式,保证中央银行会计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相互吻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基层央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有着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对此,我们应该首先认清目前自身基层央行内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不断争取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进行创新,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市场经济,实现对于金融风险的规避,保证市场金融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永刚,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黄枫,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思考,县金融,2007年第3期。

[3]蒋丽敏,基层央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寻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河北金融,2011第6期。

第3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一)按照事业发展计划以及目标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高校要注意对不同性质的收入来源进行区分,对收入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按照资金用途以及支出性质来强化支出管理;对于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业基金、结转和结余管理必须单独核算,并且专款专用。

(二)加强管理学校资产、成本费用以及负债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真实性、科学性、均衡性以及有效性,减低风险;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建设投资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清算制度以及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报送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分析。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以及实施财务工作的直接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高校必须切实依法实施监督职能,和高校产生合力,有效保证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一)行使监督检查职能

财务部门需要定期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予以检查,是否得到有效地执行,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管理制度是否到位落实。对于高校专项补助拨款的应用情况必须加强监督,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处理。

(二)实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高校必须严格实行财务制度。比如存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重大财务制度的实行以及重大预决算方案的改变,都需要及时汇报给财政部门,同时还要自觉地接受检查。

(三)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的审批制度

高等学校建设重大项目、购置重要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必须进行报批以及招标采购等程序,高校需要实施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对资源予以合理配置。

(四)实践过程中需重视的问题

第一,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办法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文件等规定,同时还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必须合法化,且有利于贯彻执行,必须按照学校的财力物力情况,且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工作全局等因素予以考虑,要按照情况变化、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修订。第三,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或是制定以及出台,必须由财务部门或是制度建设小组提出建议,主持起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得以妥当可行分析后,最终交由领导决定通过并予以实施。

第4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65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1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以财政收支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实施细则、执行程序等的总称,并以此来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经济活动。[1]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外和事业单位的总称,为社会公众服务,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指导,也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1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切不可墨守成规,要不断改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和公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职工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控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明确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采用问责制度,将责任准确无误地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办事效率,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规范性,避免出现不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浪费现象,进而改变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对财务报告进行专业性、合法性的分析,继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再次,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单位负责人分析财务报告提供原始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数据基础,为提高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服务;最后,有助于践行和推动党风廉政,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个环节的内容,督促职工遵守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切断腐败现象的滋生,推动廉政建设的开展。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意识决定行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内部控制意识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精神。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社会责任,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性,但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不注重对职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停滞不前,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进步伐。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的内部控制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财务内部控制到位,单位的炔靠刂莆侍饩陀刃而解。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内容了解得不透彻,理所当然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未将内控工作具体落实到职工的身上,对后续工作避而不谈,更不用说内控工作的监督和监管,将内控工作形式化,形同虚设,起不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妨碍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

22监督检查不到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基本上都设置审计部门,但通常审计部门的审计内容和项目的绩效评价是由领导层决定的,这就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审计的监督和监管作用,降低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布局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大相径庭,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构成,内部监督主要由单位负责人协同会计人员一起完成,而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和聘请的中介结构进行监督,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收支情况是否符合规定,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恰当以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法等,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效果不利。内部审计的监管和指导不利,再加上外部监督的失职等,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脱离原有的正确轨道,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建设和运行。

23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

预算管理直接决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健康、合理运行,是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内控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预算控制不足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这个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是社会公信度缺失的重要源头。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单位内部缺乏资金支出的管理办法,导致公吃公喝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单位内部的财政补贴等超出国家的标准;其二,单位私自挪用专项资金等来弥补日常的资金支出,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专款专用的价值。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3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最应该以身作则的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该以身作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知识,起带头模范作用;还要定期组织培训或宣传,提高职工的意识,确保职工深知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第一责任人,及时将问题解决掉,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发展。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对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或者将职工的考核结果和内控的完成进度相挂钩,强制性地提高全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推动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内控的力度和执行度。

32强化监督机制

监督监察工作是确保资金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功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内容出现差错。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应该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准备。内部监督的工作主要由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同时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聘用既熟知审计专业知识,又了解审计法律,精通税法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理水平,强化内部审计意识,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外部监督由中介机构负责,事业单位每年应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加强中介机构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竣工决算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工作的审计监督。[2]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项目的监督实现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的全方位、全程的监督,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财政资金达到最优配置。

33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应该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程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预算编制进行分析,找出预算未成功完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挽回,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预算管理的合理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猛药。必须提醒的是,任何项目的预算处理必须在调查实际情况之后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查,不断地进行模拟和预测,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一定要秉承“有预算才可以有支出”的原则,避免莫须有的资金损耗,杜绝谋取私利、私欲膨胀的现象,有助于党政廉风的建设,响应国家反腐的号召。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实现对内部控制更好的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各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各部门和全部职工的积极配合,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得更贴合实际,更规范化、专业化。本文提出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应强化监督机制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光文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6):86-87

[2]毛新频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30-31

[3]张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0):211-213

第5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进一步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了部署。

在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完善法治基础的同时,尽快建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政府监管体系。以制度建设和观念改变作为实现途径,法治规范、国家强制、市场激励、人民监督并举。

当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监管,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强调政府监管权力法定、决策和执法规范透明,并要依靠民众加强问责。

需要完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立法,更要加大司法执法力度,严厉惩处污染者,同时要使全体人民尽快建立起依法保护自己权利、依法履行自己义务的现代公民意识。中央政府要通过典型案例支持监管机构,走司法程序惩处污染环境者、支持民众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权,在推进依法治国大业中收“徙木立信”之效。

健全环境监管的组织体系,优化监管权配置。根据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央垂直的监管体系与地方监管部门有效分工协同的分级监管机制,加强中央垂直监管的力度,处理好监管权责的横向分配与纵向分配,构建“无缝”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有效性。

推动监管信息公开,鼓励人民群众参与。通过推动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使民众了解与其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环境信息,鼓励民众以合法、理性的渠道,监督企业的排污行为和监管机构的履职状况,形成对促使企业守法、促使监管机构有效履职的社会压力。

加强监管问责。强化依法监管意识,健全依法监管的程序,完善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自上而下”的内部问责机制。健全行政诉讼制度,加强社会对监管机构行为的监督,形成“自下而上”的外部问责机制。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加快建设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当前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从制度直接规范领域看,生态文明制度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节看,生态文明制度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四个方面。

从生态文明制度的表现形式上看,生态文明制度包括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标准;体制、机制、程序;实施动力机制。

第6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具体探索

如何建立适合地勘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央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来,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管理课题。中央地勘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首先,明确了各项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目标最大化服务的。控制降风险,控制出效益。为了适应企业化改革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定位在:强化控制风险,提高内部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并创造价值,确保地勘单位做强做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为了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地勘单位从制定切合本行业实际的会计内部控制标准人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存货、固定资产筹资和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担保业务、财务预算等11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再次,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增强内部控制关键点的控制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合同管理办法》、《对外投融资管理办法》。

最后,建立财务信息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优化控制流程,强化内部控制重点和关键点。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 统一财务会计政策。全局制定了涉及系统内86家企业和70多家事业单位的《总局统一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从而统―了中央地勘企事业会计要素确认标准,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统―-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内部控制标准。

2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不仅是资金运作权力的集中,也是利益和风险的集中。在中央地勘单位试点的基础上,全局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实践表明,资金集中管理,不仅堵塞了资金管理的漏洞,为各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较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降低了融资成本,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3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了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效率和效果。中央地勘单位2008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控制体系。2008年下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地勘单位经济建设实现了稳步增长和资金链安全。强化了资源配置和成本费用控制,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控制能力,实现了从财务预算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确保了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

4 与经营业绩考核紧密结合,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各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以及对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与各级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确保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六项注意

根据地勘行业实际,笔者总结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六点建议。

1 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制和机制。

目前,中央地勘单位正在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积极推进以产权为纽带的三级企业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理顺各省局大公司的产权关系,最终形成母子公司的企业管理体系。与这种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相适应,地勘单位应构建由上到下三级“立体式”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明确集团各级次的控制目标和责任。集团总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二级集团负责结合其实际贯彻落实好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三级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日常运行。

2 内部控制建设要坚持立足单位实际,稳步推进,不搞形式。

实践表明,内控制度体系在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企业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却不能应用到地勘单位,照搬照抄操作起来仍然是失效的。地勘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与特定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内外部环境相适应,注重总结管理经验,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的内控制度才会有生命力。

在实施步骤上,应采取“总体规划,试点进行”的工作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经营业绩好、基础管理工作扎实的基层单位进行试点,最终形成“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上下互动”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设计出一套适合地勘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并推广到全局使用。

3 优化控制环境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

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控制环境在内控制度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不按规矩办事的问题,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因此,必须注重在规范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内部环境上下大工夫治理和改善,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做支撑,才能彰显出内部控制在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4 注重找准关键控制点,解决实际管理薄弱问题。

目前企业存在的最突出的控制问题,是只有选取关键控制点设计控制环节,才能使内部控制取得成效。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找到亟待解决的薄弱问题设计内控制度,实施一个阶段并取得了实际效果之后,再推进下一个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内部控制关键点。

5 优化控制流程,精简关键控制点。

第7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一、治理工作任务分解

(一)专项治理工作任务

1.学风不正,务实作风需扎实的问题。

2.服务意识弱化、岗责观念不强的问题。

3.勤俭节约意识不牢,财务管理欠严格。

4.行政管理不严格,公车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专项治理以外的工作任务

5.学习不深不透、学用脱节,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

6.创新动力不足、因循守旧的问题。

二、制度建设任务及目标

1.修订完善政治与业务学习制度,转变学风。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节约型”机关。

3、制定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水电纸张等办公用材管理制度,制止浪费。

4.整合并完善各类考核制度,创建“效率型”机关。

5.制定各类服务制度流程,创建“服务型”机关。

6.完善工作督办制度,加大制度检查和执行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7.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机制,创建“学习型”机关。

8.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和档案执法问责制,强化制度监督,治理“庸懒散奢贪”,创建“廉洁型”机关。

三、工作要求

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的制度建设工作,由各牵头股室结合我局实际进行。时间安排从7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总体上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理、及时完善制度。

(一)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各牵头股室要将此项工作作为本部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研究谋划,切实加大推进力度;要把专项治理和制度建设纳入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部署之中,用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问题的解决、作风的改善。

第8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约束引导,企业对外经济联系日趋密集的今天,企业与外部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化,依赖于原有的人治模式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特别是解决企业相关法律问题时变得举步维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经济环境下,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以及引导企业发展主要途径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受到青睐;以平等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经济的企业,其内部以及外部关系的调整也无时不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特别是应用在调整和规范企业间关系以及其内部劳动、财务管理、关系等领域的合民商法律相关知识使用频率更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法务制度的建设完善对于克服企业发展与管理瓶颈更显得极为迫切。

二、企业法务制度建设的途径

第一企业领导层充分提高认识,明确法务制度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将企业法务制度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引导企业员工整体法律意识提升;第二完善企业法务部门职能建设,实现企业高层领导负责,业务部门共同配合企业法务工作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事前法律风险防范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工作机制;第三企业定期开展合同审核管理、法律事务调研、员工法律培训以及企业行为法律风险评估等科学、规范的企业法务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量化企业法务部门工作职责、具体工作流程限等;第四提高企业法务专员工资待遇,拓宽培养渠道,注重法务专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企业法务工作团队。同时,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出善我国法务制度相关政策与立法,在法律层面赋予企业法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企业法务专员职称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明确企业法务专员地位与工作职责,规范业务行为;企业注册地主管政府部门积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奖励机制,通过组织所辖企业开展法律风险预防和企业法务制度建设评比等活动,针对法务制度建设突出的企业与个人予以奖励,对法务制度缺失或不规范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适当经济处罚;通过组织企业定期经验交流,促进所辖企业法务制建设落到实处。

三、结语

第9篇: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范文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许多经济业务管理尚未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加以规范和控制,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十分粗放。导致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执行难,易出现执行偏差等问题。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我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也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试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一)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制度的管理效能也将大大降低。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共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财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

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构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各项经济责任,以及职责履行所对应的职权;第三,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保证高校内部财权顺利运行,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

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体现为职责履行考核评价;控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体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连贯性管理,实现制度以及内含政策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持续性。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建设过程进行制度建设。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和具体规范,可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办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各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按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适应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需求。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按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如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功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如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贷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明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明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