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

第1篇: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根据2010年10月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对医疗卫生建设的特别指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信息化建设将为国家制定的2020年每个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的建设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80%的医院已经实施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建设状况相对成熟,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则相对不足,其中绝大部分医院尚处于部分应用或试用探索阶段,而半数以上医院仍是空白。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但实际成熟、成功的应用仍在少数。

在全国各省市级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广东省启动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的工作成绩尤为令人瞩目。早在1988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购买了一套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旅。到了1994年,医院吸引的患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从方便病人就医的角度出发,广东省中医院决定自身的收费划价系统进行合并,实施统一管理。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致力于将传统中国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大型医院,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每天医治的病人超过1万人,全年收治病人约400万。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达灿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日均至少收集到几千例门诊资料,庞大的门诊量为临床医生进行医学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样本,如果有创新的技术力量的注入,对这些海量的临床数据进行集成并分析,将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并将研究成果回馈和造福百姓。”

2001年,随医院规模日益壮大,包括大德路总院和新开张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在内,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有五间三甲分院。受独立病历管理系统所限,广东省中医院无法在科室间或者医院间轻松分享医疗信息。因患者病例无法信息共享,通常当患者转院或科室时,就必须接受重复的相关医疗诊测。院方希望能安置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病案电子系统,实现患者医疗档案。由此,广东省中医院尝试与IBM携手,搭乘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快车。

与IBM合作之后,IBM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一整套全新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实现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结合。该系统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系统,旨在帮助实现包含中西医临床数据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即医院只需配备一套智能的医疗和健康病历分析及分享系统,便将多个系统的医疗数据集中于一个便捷分享的单一系统中。比如,一位曾经在总院看过病的患者转到大学城分院看病,诊疗卡中原有的信息将会保存在个人档案,如果换着曾经看过皮肤科,觉得某次医生开的药方疗效不错,也可以把药方调出,使信息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因中西医学在理论、诊断和治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IBM所呈现的这套系统同时也克服了这一方面地诸多问题。储存在IBM DB2® 9 数据服务器上的病历记录,将被系统以标准化方式进行标记分类,用IBM 的语义学技术迅速数据整理,确定类型。也就是说,该系统结合了IBM先进的语义技术,充分理解和分析特定临床记录内容的准确含义,同时处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应对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语境的差异。病历中的所有信息,无论格式、术语、还是语言的不同,都能处理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档。这将使医院内以及医院外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容易。

在整个广东省中医院的体系上,CHAS实现了:

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

有助于病历实现标准化,方便医疗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病历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为医疗信息行业实现国际公认的标准降低技术门槛。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积极探索自身医疗服务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从而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下一步的建设蓝图,广东省中医院已有规划,即要“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全面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一体化”。这包括: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以标准化信息共享规范、可扩展数据中心架构为基础临床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标准化术语体系、语义电子病历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及分析中心;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挥研究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整体水平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IBM所创立和实现的创新科技,使医疗系统更智能化、更有效、更容易访问、也使更多人得以享用。与此同时,建立在开放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之上的CHAS系统,亦能扩展电子病历的使用范围,支撑临床信息的深度分析,更有助于全球医疗前沿的研究与创新。

2007年后期,IBM宣布与中国卫生部合作,通过一个基于开放标准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平台,提高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中国希望通过在所有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分析,达到减轻病人负担、决定哪些人应得到优先治疗以及更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例如,日常检查和简单治疗可在社区医院进行,而较复杂的健康问题和治疗可推荐去看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所使用的CHAS系统,也将有助于支持和促进该计划的实现,并有潜力推动中国整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第2篇: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4区7县,全市总人口311.9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50.36万,占人口总数的48.5%。城区设有14个街道办事处,108个社区,人口58万;矿区设有24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人口47万。目前,全市已批准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23个,其中设在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设在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按举办主体性质分:事业办的有13个,占57%;企业办的有7个,占30%;政府办的有2个,占8.7%;个人办的有1个,占4.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医师400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2人,占3%,主治医师166人,占41.5%,医师148人,占37%,医士74人,占18.5%。护理人员239人,护士100人,占41.8%,护师52人,占21.8%,主管护师45人,占18.8%,未取得职称者42人,占17.6%;已批准运行的服务中心房屋使用面积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服务站均达到100-150平方米;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要求,23家中心和站均配备了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和健康教育设备。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1997年起步以来,从试点到逐步推广,10年来经过不断努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首先是成立领导组。2007年2月16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世杰为组长,15个局、委、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同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其次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3月15日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10年,全市将建成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的出台,为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市财政共安排811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市政府出台了《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市卫生行政部门也下发了《大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示、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十大项69条规章。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从2003年起,市政府就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大同市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大同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功能,对预防保健地段进行了调整。近期,根据《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职人员对批准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回头看,要求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目前已检查了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2003年和2005年市卫生局委托市医学会先后举办了两期全科医师培训班,共培训全科医师147人。市卫生局还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选派了一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教学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在太原市举办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培训班”,作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师资人员。同时,根据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总体方案的要求,将北关、北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里齿欣、南关友谊、北关安益园、北关铁牛里、南关兴国寺、平泉街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适宜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试点,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防治技术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1000多例高血压和500多例糖尿病病例的规范管理,使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分别提高了20%和80%左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依托社区,完善服务,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电建医院转型为新建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不仅面向原公司职工,而且覆盖周边10个社区居委会,辐射人口9494户,3.5万人;城区医院下派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东西南北20多个居委会,服务人口近8万人。煤峪口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该矿中心,服务半径2.5公里,居民6600户,服务人口3万多人。这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医药咨询、免费体检、慢五病防治等,普遍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对慢性病人定期检查、跟踪服务,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服务领域、服务内涵、服务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少问题仍然困扰着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

1、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足。一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重视不够,未能积极地去研究、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关的政策,而是在被动地等待上级的“红头文件”或“硬性指标”出台。另一方面是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参与意识不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2、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我市宣传普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只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孤军奋战,缺乏全社会参与的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报道,影响力相对较弱,群众的认知度不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知之甚少,当医务人员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人进行随访时,居民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许多居民不给开门,拒绝调查。

3、政府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市级财政虽然安排了一些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城矿两区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投入。但是这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所形成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能满足的。目前,资金紧缺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首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自负盈亏的,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越多的卫生机构,经营就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新建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电建医院)2005年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慢五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多项工作,同时为居民普遍建立了健康档案。虽然当年完成门诊工作量达2.3万人次,电建公司为其拨付了三分之一的经费,仍亏损31万元。为了生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靠自身医疗业务创收来维持运转,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现象就比较严重。其次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来说,工资待遇低,政府补助工资比例也不等。如城区医院下属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民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政府负担90%,集体人员负担30%;而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拨付基本工资的60%—70%,其余的靠自己筹集。由于担心工资待遇得不到保证,医务人员往往重治轻防,诱导需求,甚至过度医疗。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第三从医疗设备来说,多数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简陋,缺少心电、B超等康复理疗、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小型医疗仪器和设备。第四从业务用房来说,多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审批时,在小区建设中,没有按照“四进社区”(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的要求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现有的卫生机构多数靠借租房屋自行解决。以城区为例,已建成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17家是靠租房开展工作的,而租房费用往往都在万元以上,如铁牛里社区服务站光租赁房一项每年就需3万元;兴国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房租费是1.8万元;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租赁的是公产房,年租金也有1.3万元,沉重的房租负担一方面刺激了盈利性目的,另一方面无形中弱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缺乏前瞻性。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的设置,许多是由原有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转型、功能转换举办的,这样导致个别地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与当地的人口情况及服务半径相比,形成过剩或缺位。另外,我市近年新建小区较多,而多数小区都没有设置或预留出卫生服务机构,使当地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

5、全科医师短缺。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多为专科大夫,以城区为例现有医务人员225人,接受过省、市级全科医师短期培训的人数为36人,只占16%。从全市来看,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备6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站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根据我市社区设置规划,应有全科医师526名,而目前只有147名医生接受过全科培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度也较低。

6、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脱节。目前,我市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大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8家纳入了城区或企业内部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医保的门槛比较高,与市级医保联网需要支付设施费、软件费、保证运转的维护费等上万元,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独自负担这笔费用比较困难,所以未向医保机构申办手续。加入医保的患者多流向大医院看病,客观上造成大医院看小病,基层卫生资源闲置,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医药负担。

7、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国家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的病人实行“双向转诊”,但从我市实际效果看,双向转诊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市级医院,往往是因为受医疗水平、诊断设备、就医条件限制被动转诊,而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因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信任,很少甚至是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这一方面使得现有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也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压力。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全新服务模式。这种服务体制、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目的等与传统医疗有很大不同,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一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家职能部门和城、矿两区政府,需要市政府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其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着大量社会公共卫生项目,其转型和发展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大型医疗机构的扶持。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多为专科医生,而且素质相对较低,难以取得居民信任。因此,在近期充分利用大型医院人才资源的优势,发挥“大手拉小手”的作用,吸引居民走进社区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必须有创新意识。目前在外省、市就有许多好的创新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如上海市的长宁区和北京市的东城区,率先推出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切断了社区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我市矿区红光街煤峪口中心也创造性地提出了“片医”这一新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到2010年,我市城区、矿区、开发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的总体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工作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上议事日程,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落实现有各项政策,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我市居民尽快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

2、加强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意识。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治服务,还针对健康或非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3、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投入资金与提供补偿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确保中央、省、市、区(县)四级以服务人口为基数,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补偿资金得到落实。同时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稳定的多方筹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的作用。

4、科学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第一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应与住宅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第二要按照《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的设置规划,组织专人实地查看,进行科学地论证。尽快编制并出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实现“90%以上的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第三要加大对医疗市场整顿力度,进一步严格审批手续和行医资格,对不符合办医及私自挂牌的医疗点,坚决予以取缔。

5、创新理念,加快职能转变。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如开展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等服务,全方位开拓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第二要积极引导社区医务工作者转变观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我市一些先进服务中心(站),如矿区红光街煤峪口中心的作法和经验,要在时机成熟时召开先进服务中心(站)先进经验现场会,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6、强化素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的在职培训力度。要完善社区医务人员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吸引医学人才进社区为居民服务。要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机构工作。

7、推进医保进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保险机构要尽快制定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建立社区服务机构准入验收和医保定点初审同步联动审批机制,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按新标准验收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分批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同时,要适当拉开参保人员医保基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档次,调节居民就医流向,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第3篇:社区医院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奥运赛事 旅游城市 商业服务业

奥运会作为节事旅游活动的典型范例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人文的推动与促进,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塑造与提升等多方面均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为期七年的准备工作更使奥运举办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改善、公众服务完善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和长足的发展。旅游,作为奥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奥运举办的赛前、赛中、赛后都呈现出较大的市场价值,体现了节事活动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整体塑造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模式,规范了旅游业的经营运作,提升了邻近区域的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具有明显且长期的宣传效力。本文将以北京奥运为例,总结在奥运对北京旅游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分析北京奥运会对其他奥运举办城市的借鉴价值和对国内其它旅游城市开发及规范的示范作用。

一、对旅游城市规范商业服务业的借鉴

旅游活动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涉及到旅游城市的餐饮、饭店、娱乐等多种商业服务性部门,所提供的商品具有典型的服务性商品性质,包括明显的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无形性等特征,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较大的需求弹性,相关部门的行业规范和品牌提升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作用。在以奥运赛事为契机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于2005年正式《北京市商业服务也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商业服务业的标准化措施对城市旅游规划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1.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不同业态的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商业服务业规范发展水平,实现标准化、个性化服务体制,制定具体行动标准,实现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操作。对服务业商业所涉及的大型商场、超市、小商品市场、餐饮企业、美容美发业、摄影业、旅馆业、洗染业的硬件设施设备及服务设定具体项目标准,优化消费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分类调整,综合治理,实现相关部门的达标升级,推动行业部门的健康发展,提高整体服务水平。2005年,北京市商业局组织制定、修订《商业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资料选编》以及《零售业促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照此对行业整体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整顿,使同类性质服务部门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彰显其个性特点。

2.注重提升细节规范,提高消费便利程度,充分完善消费环境。包括对服务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及督导,研究制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明确员工仪容仪表、服务礼仪等基本服务行为要求,通过评奖评优的方式对在各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对服务硬件设施的设置采用标准化要求,如研究制定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提出卫生间、试衣间、橱窗设计、灯光照明、室内温度、背景音乐的具体要求,着重解决购物环境中的细节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无障碍建设,在主要商业场所增加设立无障碍设施,加强服务人员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多种渠道充分提供消费服务信息。如北京市“北京商业服务网”、“导吃导购网”的开通,《北京西餐指南》、《北京特色商业》、《北京商业购物线路图》等资料的编制发放,改善社区商业服务环境,为居民创建便利快捷的消费条件。

3.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创新改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产品,促进商业繁荣。商业联合会及行业协会通过具体活动的宣传作用扩大相关部门的社会影响力,拉动客源消费市场,面向社会开展行业特色评比活动,如举办具有较大范围影响力的特色购物节、美食节、西餐文化节,“百家特色店”评选活动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等;依据国际CBD、RBD的建设标准,促进重点商业街区的升级改造,如王府井、西单、前门和大栅栏等;对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北京古巷、胡同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规范商业运作,打造极具特色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实现差异化经营,突出经营特色,如什刹海、烟袋斜街、南锣鼓巷、观音堂画街廊等;积极引导老字号的发展,构建舆论、中介、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推进传统老字号改革、调整,深化老字号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品牌建设。

4.树立行业典型,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形成社会影响效力。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宣传作用,对符合标准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零售、餐饮业进行宣传,建立有效激励与大众监督机制,通过对“达标百货商店”、“无冒充专利示范店”、“品牌连锁洗衣店”,一、二级餐饮服务店等具有标识企业的评选及宣传。根据各行业的服务及生产标准设定具体的监督体系,如:编印《安全生产规定》、《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解读》、《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解读》、《北京市商业零售和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实现安全标准到细节,牵头监管到部门,配合群众调查监督办法,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包括食品卫生、产品质量、消防设施、服务设备卫生,价格安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工作展开的程度合理设定具体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完成对商业服务业各个部门的规范调整,实现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有效行动方案。

二、对旅游城市环境保护建设的借鉴

奥运城市绿色环境的营造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较为长远的影响作用,北京“绿色奥运”口号的提出,使其在城市规划、居民、行业建设、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划和宣传。“绿色”理念的提出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旅游城市环境的开发塑造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其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规划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对固体废物实行科学管理,防治交通污染,优化水环境。扩大北京城区绿化面积,开展万米大绿地、500米见公园绿地、街道道路绿化、阳台屋顶绿化、墙体垂直绿化、见缝插绿等重点绿化工程,合理利用有限及闲置空间进行绿化覆盖,彻底改善北京整体绿化环境。旅游城市的空气指数为衡量其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品牌,北京从工业污染防治着手,如:停产重污染工厂,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企业实行搬迁调整。同时注重新无污染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解除污染源问题。运用水资源保护新模式,建设清洁小流域,对村庄污水、垃圾实行集中处理,针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对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实行固体废物合理管理,对其进行无害处理,实行市区垃圾分类收集。防治交通污染,优先考虑扩展公共交通系统,通过票价优惠的措施鼓励市民积极乘坐公交出行,扩大地铁网络化建设,加强地铁的使用,减少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实现公交和出租车的更新换代,采用无污染的天然气、欧III标准柴油以及双燃料车,动员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上措施使北京环境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前一年达到奥运指标:

引自: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环保工程技术,推动旅游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奥运筹备过程中众多具有明确环保思想的工程技术运用对旅游城市的基础建设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包括:节能工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热泵技术、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先进节能门窗和护结构保温等技术的应用;水环境保护工程,如:中水利用、雨洪利用、节水设施(安装红外控制、节水洁具、延时开关、无滴漏龙头,洗手盆、小便器、蹲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等)。通过各项科技工程的应运直接保障了旅游城市环境长期的优质化,对旅游城市在城市设施改造、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3.积极开展奥运环保活动,树立旅游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持续影响效力。城市环境保护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市民的配合和保持,从宣传舆论角度、社会媒体方面对其进行环保意识的提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理念,以上举措对促进旅游城市优质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有着直接重要的意义;北京开展对旅游各项产业的环保规范以及评创活动,如: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全市星级饭店开展争创“绿色旅游”饭店活动等,为旅游业树立了环保的思维理念;同时,各种大型企业宣传旅游思想,通过硬性指标和奖励鼓励办法促使其开展环保活动,履行旅游环保措施,如:在奥运筹备过程中,一些赞助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承诺做好保护臭氧层的工作,包括大众中国、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等。

4.根据城市环保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条例及宣传材料,保障环保计划有“法”可依,保障各项环保措施的履行。旅游城市环保的具体开展需要明确合理的计划及具体的保障章程,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环保现状,从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及措施。北京从绿色奥运宣传资料和相关政策办法出台两方面促进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制作的绿色奥运宣传材料包括:《国际奥委会体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手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环保指南》、《福娃环保宣传招贴画》等;相关政策办法包括:《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2006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北京市清洁生产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

三、对旅游城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借鉴

旅游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其城市化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对提升旅游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幸福感的营造对旅游城市的整体氛围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旅游城市休闲产业建设,营造城市休闲生活氛围,对于旅游城市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北京在奥运筹办过程中贯穿了“人文奥运”的指导思想,对城市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有较多的可借鉴之处:

1.加大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活设施条件,充分利用奥运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丰富休闲活动内容。奥运会的筹办为北京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涉及到城市以及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奥运场馆赛后可作为百姓健身、游乐场所,奥运场馆在修建过程中就考虑到了赛后的再利用问题,因此多将其修建在居民生活区附近以及各大高校内,在比赛后满足社区及高校的体育及休闲活动需要;新建全民健身工程,推行郊野公园、环城游憩带以及文化广场建设,利用公园等空间资源,新建一批面向低收入群体的露天剧场;增添大屏幕等一批装点城市环境的文化景观,满足游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需求,同时,公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于民。开展众多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具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如下表:

来自:奥运官方网站

2.完善社会保障结构,针对特殊群体实行具体保障政策,平衡旅游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主要表现有:一、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04.1万人、679.5万人、482.2万人、465.3万人。二、实施“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医院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的管理办法。三、在全国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得到保证。五、实施“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院”,让更多市民分享优质的教育和卫生资源。通过以上各种制度保障措施全面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从而为旅游城市的“友好居民”形象打下了良好基础,成为旅游城市热情好客,积极相应城市旅游开发关键要素之一。自2001年至2006年,相关指标提升具体情况为:

来自:奥运官方网站

3.促进旅游城市无障碍建设,提高城市国际化接待水平。在城市建设方面推行无障碍建设,设计适合各种人群使用的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如地铁站升降电梯的设计,残疾人通道的设置等。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需要在各个细节方面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完善,围绕奥运建设,北京在科技研发、体育运动、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北京作为奥运承办城市,承担着接待国内外众多官员、游客和体育运动员的责任,因此,在细节化规范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健全城市的信息化体系,运用多种语言综合服务,满足不同国家旅游者的各种咨询需求,提供可靠有效信息;引入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化指标具体规范城市建设细节问题,如对住宿、商业服务、图形符号和导向标识等实行国际标准化规范,与英国标准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国际旅游城市规范标识体系。

四、对旅游城市区域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的借鉴

1.旅游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周边整体环境的拉动,区域旅游的互动发展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京奥运自筹办以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京津冀三地在交通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通过对区域路网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城际之间的交流,方便了旅游者的出行,客源之间的相互动效应明显;调整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立商业信息共享,规划互补、监管互认、应急互助等体系,保证多方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以区域为单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核心地区的环境维护和周边地域的环境改善,有效阻止了城区间的相互污染现象,使区域大环境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贯彻国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实现通过节事旅游的举办和旅游城市的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口、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北京在奥运筹办期间,围绕奥运筹办和首都经济发展开发岗位,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促使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鼓励单位招用城乡劳动者,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困难全体就业,不断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城乡协作,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出台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等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和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和村的就业服务工作。

五、对推进旅游城市精神建设的借鉴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精神文明建设对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品牌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展现旅游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为旅游者树立了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城市居民作为旅游城市的重要元素之一,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素质,友好亲切的目的地居民形象对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以及扩大旅游城市的影响均有显著影响。北京在塑造旅游城市形象上推进“五大文明行动”,开展“迎讲树”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居民礼仪教育实践、文明模范人物评选等提升城市文明礼仪度;加强监督考察,制定有关标准和考评细则,如市城管执法局建立了由城市奥运者和城管队员组成的“纠正不文明行为联合宣传检查队”,采取以教育劝阻为主、执法罚款为辅的联合执法模式,使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道德培训,树立榜样标杆,展现服务文明新风貌,促进了旅游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

综上所述,奥运从多方面、全方位促进了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一个事件改变一座城市”,北京在奥运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分析奥运举办城市对旅游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可以为今后的奥运举办国以及旅游城市建设提供诸多的实际案例和规范标准。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典范,在商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服务、区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诸方面的经验结合历届奥运会对旅游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将成为旅游城市建设极好的参考样本,为我国旅游城市的国际化、人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典范。

参考文献:

[1]李威黎晗:(2007). 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奥运官方网站

[2]北京市政府(2005).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3]北京奥组委(2006). 北京绿色奥运,2006/07; 奥运官方网站

[4]李 威 黎 晗:(2007). 奥运筹办工作促进北京科学发展; 奥运官方网站

[5]李 威 黎 晗:(2007). 奥运申办6年来北京经济快速发展惠及人民; 奥运官方网站

[6]李 威 黎 晗:(2007). 北京奥运显著替身北京国际化水平; 奥运官方网站

[7]李 威:(2007).奥运筹办惠及人民,多措施促进北京城乡劳动者就业; 奥运官方网站.

[8]李 威 黎 晗:(2007). 北京奥运显著提升北京百姓生活品质; 奥运官方网站.

[9]童曙泉(2007). 奥运筹办成果惠及人民,筹办“绿色奥运”让市民宜居北京; 北京日报(2007/11/28)

[10]李威,黎晗(2007). 北京坚持以人为本,市民共享绿化成果; 奥运官方网站

[11]奥运筹办成果惠及人民,市民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日报(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