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思维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探索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广电媒体乃至整个媒体业界永恒的主题,然而在一片“新媒体”的浪潮中,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接触到更多是各种概念性的新媒体论文或者方案集成商提供的支撑“新媒体”架构商业技术方案,更多关注在“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上。新媒体是一个完全开放甚至充满恶性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最终商业架构固然必须研讨,但却已经不是最终的重点,支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生存的,是对开放新平台的适应以及对差异化形态的融合。

在此提出几点思路与大家共同探讨:

1.从制度上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垄断优势向新媒体平台的转化

发展新媒体或者全媒体平台,一定要依托甚至垄断现有广播电视台的优势资源,甚至垄断传统广播电视台利用新媒介的传播渠道。新浪微博、腾讯、土豆、优酷、天涯等,都具有新媒体属性,但是他们对我们来说就只是新媒介。通过新媒介传播本台优势内容创收不是不可能,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对于我们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媒体资源,甚至我们的主持人、我们的节目内容在新媒介平台上传播甚至同非本台新媒体合作时,一定要慎重。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介,但是绝对不能依靠非本台自主的新媒介。要趁我们还有一定地方垄断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将这个优势转嫁到新媒体平台。因此,对于涉新媒体、新媒介业务的推广、合作,应尽早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作。

2.从政策上启用熟悉具有广播电视特性的新媒介平台的人才或者合作伙伴

运用新媒介是发展新媒体的基础。传统广播电视的工作方式未必适合新媒体的新工作要求,甚至传统广播的技术支撑人员在也未必适应于新媒介领域的专业要求,同理,新媒体比较模糊的概念和低门槛也造就了一批不了解广播电视特性的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员同样未必适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工作。传统媒体从业者对新兴媒体理解的不同以及新兴媒介从业者对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不同理解,导致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差异,传统媒体业务在新的媒介上传播,急要培养或者发展复合型人才。专业是一道比较难以逾越的鸿沟。传统思维的定向将极大影响我们在利用新媒介时的思维方式。应该从政策上启用或者引入熟悉新媒介平台或者符合新媒体、了解广播电视运作特性的专业人才或者合作伙伴。

3.以创新的思维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内容

新媒介是一个多态多线的复合形态,其传播形式不受传统线性传播形式的局限,传统媒体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介进行创新融合。比如在一些节目上,可以采用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电视节目直播结束前将观众引导到互联网(甚至手机电视)上继续直播进程,这就是利用非线性平台拓展线性平台的节目时间,利用传统电视和网络的特性跨媒体协作在特定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再比如手机APP的应用完全可以将广播的伴随性同手机的实时双向互动的特性有机结合,实现互动、数据统计以及包括验证、上传、支付等伴随性应用在内的业务支撑。

4.以战略的角度评估新媒体业务拓展中利益的取舍

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资源整合其实也涉及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以现在的广播电视台来说,几个传统媒体之间的影响力还是有高低的,涉新平台就更不用说了,总体上还处于摸索期。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涉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其相互获得的利益肯定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在直接利益上,同自主新媒体的合作甚至还不如同开放平台上的其他新媒体平台合作来得有效率。可是站在大台角度,台内应该促进更多的合作,一致对外。如果大家都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没有大台思维,没有团队协作、助攻的思维,没有从战略角度扶植新平台的理念,依托新媒体平台自身的拓展能力运营,新媒体业务平台的拓展必将举步维艰。

5.从推广的角度促进实体化、媒体化运营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运营模式是一个重大课题。一方面,新媒体的便捷、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有利于新媒体发展的运营模式还处于摸索之中,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路要走。涉新媒体业务的运作,要形成统一品牌,实体化、媒体化运营。要以内部合作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率和曝光率。要以将新媒体的弱势媒体影响力同传统的强势媒体影响力有机结合,促进涉新媒体的“媒体”属性。

6.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涉新媒体平台的业务合作

用何种模式运作新媒体以使它符合利益最大化和促进行业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引起了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关于新媒体发展与运营的研讨会也层出不穷,采用何种运营模式与运营机构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密不可分,作为地市一级广播电视台,涉新媒体平台在业务拓展时,都会有机会引入一些有实力或者专业的合作伙伴,在新媒体这个本身就运营、创收弱势的平台上,还会涉及向第三方“分一杯羹”的问题,这时候我们有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涉新媒体平台的业务合作,只要是有利于新媒体品牌的建立或者新媒体业务的推广的合作,要善于利用短期利益推进新媒体业务或者平台的推广,只有让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平台,才是有商业运营价值的平台。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以最经典的案例巧妙地剖析将粉丝变为真金白银的秘密)

作者简介

黄钰茗,销售实战管理专家,销售实战技能训练导师,销售团队建设专家,身心灵训练导师,企业运营实战教练,CCTV《奋斗》栏目特邀点评嘉宾。

内容简介

《粉丝经济学》讲述了新时代下与粉丝有关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思维”持续震动着全世界各个行业、摧折了传统的经济规则。而面对以粉丝为主体的商业天下,此书主要研究了粉丝思维、粉丝运营和粉丝营销等经济活动和现象。

目录

前言1

Chapter 1粉丝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粉丝经济

1.互联网思维下的粉丝运营∕004

2.新互联网时代,粉丝最重要∕007

3.粉丝经济的爆发:“罗辑思维”和粉丝思维∕011

4.粉丝经济——极致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和媒体思维∕015

5.互联网时代:围绕粉丝做产品或品牌∕020

6.粉丝思维下的互联网企业运营∕025

Chapter 2粉丝三“感”

参与感、尊重感、成就感

1.忠实的粉丝:只有参与才能有成就感∕034

2.个性化体验是粉丝经济的思维逻辑∕037

3.让粉丝得到尊重,你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尊重∕041

4.粉丝思维下的广告和公关∕043

5.参与和体验才是粉丝经济的本质∕046

Chapter 3粉丝运营

打开与粉丝对话的秘密通道

1.与粉丝互动是增加粉丝的基础∕056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让粉丝具备“凝聚力”∕060

3.互联网的部落时代:如何运营好你的粉丝∕063

4.网络推广:百万粉丝的运营秘诀∕068

5.超越粉丝的期望值∕073

Chapter 4品牌管理

粉丝经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1.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不是大品牌∕080

2.做粉丝就是做品牌∕083

3.不懂粉丝思维,就别谈品牌推广∕087

4.活粉思维:让品牌“动”起来∕091

5.互联网时代,如何依靠品牌发展粉丝经济∕095

Chapter 5粉丝营销

请相信,人人都是自媒体

1.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104

2.粉丝营销,首先是口碑营销∕109

3.微信时代,如何做粉丝营销∕113

4.粉丝营销,左右品牌的中坚力量∕116

5.互联网时代,粉丝强大的扭曲力场∕119

Chapter 6粉丝体验

粉丝体验是最强的ROI

1.最强的ROI和最重要的KPI∕128

2.不管你做了什么,都要让用户感受到∕132

3.用户体验至上:用户体验是产品制胜的关键∕135

4.摸准用户体验,是赢得粉丝的前提条件∕138

Chapter 7屌丝思维

得屌丝者得天下

1.“屌丝”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经济学∕146

2.屌丝的思维逻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149

3.屌丝,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152

4.屌丝思维下的盈利模式∕155

5.粉丝经济:如何赢得更多屌丝∕158

Chapter 8粉丝平台

粉丝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

1.拿什么去赢得粉丝的信任∕168

2.企业平台上的粉丝互动∕172

3.粉丝的世界,一定要让粉丝做主∕176

4.利用好社交,将粉丝力量转化成真金白银∕179

5.粉丝时代的社群经济∕184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关键词】纸媒 全媒体 问题 出路

一、“全媒体”是什么

通过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全媒体之路的实践来看,“全媒体”主要是由纸媒推动并发展的,其存在和利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客户终端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其传播手段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等。对于纸媒来说,广义上的“全媒体”被作为经营手段,另外还包括户外广告、DM、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可承载广告的渠道;狭义上的“全媒体”则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真正的全媒体应该不仅仅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集中用视频和图片等来展示传播的一种形态,更应该是相对较新的传播形式和规律所应该有的新的运营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打破媒体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内容渠道的融合,找到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是关键。

纸媒全媒体的建设,必须要放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打破用运营纸媒的思路来运营全媒体的传统思维定式。目前就全国多家纸媒运行的全媒体来看,纸媒仍然在全媒体的内容、资源、效益中占据90%以上的规模,但放眼长远和广告客户投放心理变化,纸媒的影响力正在走低,网络的力量已经崛起。

除却对全媒体的感性期盼,纸媒全媒体发展既有着太多的机遇,同时又面对着非常高的成长门槛,建一个网站、开发一个移动APP应用是容易的,但是如何管理、如何维护、如何升级、如何定位、如何运营,等等,都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运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对一些思维误区进行纠正。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纠正的是:“全媒体”不是纸媒时代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纸媒与全媒体的关系,不是全媒体建设融入纸媒运营,而应是纸媒内容、资源、经营充分融入到全媒体建设中;全媒体是纸媒的突围,而不是纸媒的附属。

总的来说,纸媒全媒体不是象征,而是实体,其目的一方面是要为新闻人的事业和追求打造一个新舞台,更是要在网络这块巨型蛋糕中分享属于自己的一块。对于全媒体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在实际的全媒体建设中形成主次、确定重点。

二、全媒体之路的生存环境

简单地说,全媒体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在一片广袤的大草原上前有猛虎后有群狼,既有丰美的水草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猛虎是各个全国性的门户网站以及人人、天涯等全国性的大型互动网站,还包括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专业类生活服务网站。群狼则是本地商业网站,它们起步相对较早,机制灵活,免费地使用着纸媒的新闻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1、纸媒全媒体化的优势

首先,纸媒全媒体是纸媒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开拓的战场,纸媒负责人普遍重视全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并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次,纸媒全媒体有着商业网站无可比拟的资源,拥有着常年奔波于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

第三,纸媒经过多年积累,不仅在新闻内容制作领域具有了丰富经验,培养和积淀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样在广告经营、商业企划、活动组织、服务客户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尤其在客户资源方面,纸媒已经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广告客户,通过有效方式可以将这些纸媒客户转化成全媒体的客户。

第四,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纸媒全媒体与商业网站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相对而言甚至更有品牌优势。与商业网站、移动网络公司相比,纸媒全媒体进军移动网络领域并不晚。

2、纸媒全媒体化面临的困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纸媒全媒体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下的网络新闻世界,习惯于免费的拿来主义,对于包括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直接无偿使用,并且已经让中国网民养成了免费阅读新闻的习惯。门户网站不仅截走了本属于报纸的读者,而且提高了纸媒向网络转型的门槛。

其次,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网站,对本地纸媒新闻进行无偿占用,并利用无偿使用的新闻资源快速聚集人气,让纸媒的全媒体之路变得内外交困。近几年,四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涉足区域争夺,开设地方专业频道,如房产、汽车等地方频道,有的甚至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开设地方门户网站。这些地方频道和网站,通过IP辨识在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加以突出,进行pv流量引导,更是让纸媒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在现行的体制上,纸媒全媒体既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的商业竞争,与纸媒的运营操作手法和盈利模式的天壤之别,又必须在体制内完成自我改造。

第四,网络运营人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制约纸媒全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纸媒更加注重编采人员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而网络则更要依赖技术人员的想象力。

第五,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纸媒全媒体要真正承担起报网互动职能,将报纸读者转换成全媒体的用户,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全媒体之路应遵循的规律

遵守网络运营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纸媒传播和经营的规律,是全媒体事业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

1、用户与受众的区别

报纸的读者、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受众”。而网络的阅读者和使用者,在业内被称为“用户”。受众是被动地接受,是单向的,缺少反馈;而用户则更强调感受和体验,不仅强调阅读更强调使用,强调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获取到了什么,并且还能够快速进行反馈。转换思维、树立用户观念,是纸媒全媒体在观念上首先需要变革的。

2、运营与经营的区别

纸媒的广告经营工作虽然难度大、压力重,但目标相对单一,主要就是将报纸版面通过广告的形式卖出去。而网络的运营,则要繁琐和复杂得多,看上去也是为了创收,但是广告经营只是一部分,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维护、活动策划、团购链接、与电商合作分成,等等。这些都是很多纸媒工作者闻所未闻的,但在网络世界却是非常平常的。

网络运营还要解决一个“精准打击”的问题。淘宝曾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如“哪里的女人购物最谨慎”、“哪里的女人出手最阔绰”,“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喜欢购买狗粮”,等等。这些结论的背后,是经过强大数据库分析后细分了的消费者和用户。无论是网站自身,还是服务广告主,由此展开的直接面对特定用户的营销,要比过去那种撒网式的营销要有针对性。

3、内容与新闻的区别

以报纸内容为核心建网,在中国已经被证实很难生存。网络受众的阅读方式已经按门户网站的套路养成且很难改变,纸媒全媒体很难做到新闻内容的一网打尽,而一张报纸的新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网络的内容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新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用于吸引网络用户的基础。对于纸媒全媒体来说,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网站就需要提供各种能够满足用户的内容,这种内容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纸媒全媒体“操盘手”,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按照网络的规律走上网络之路。

4、服务与资讯的区别

纸媒对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资讯提供、热线互动、服务类会展等方面,而且受制于版面规模。而网络则不同,网络提供的资讯服务,大到各种大型会展活动,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容量无限,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致。与纸媒不同,网站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团购、电子商务、阅读下载、网络游戏、兴趣交友、话题互动,等等。

四、纸媒全媒体化的出路

面对着商业网站统治下的网络世界,以及与读者完全不同的用户阅读模式,纸媒全媒体之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纸媒能否尊重网络传播和运营的规律,走出一条全媒体之路。

首先,全媒体的操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切忌直接套用办报模式办全媒体。相反,全媒体需要借鉴甚至借用商业网站的经验和模式,按照商业网站的套路出牌。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挑战我们传统观念的问题:1、全媒体就是办一份网络版的报纸吗?2、做全媒体的理念能否套用办报的思维?3、承载全媒体的网站必须是区域门户网站吗?4、全媒体的核心人才是编辑记者吗?5、新闻内容是纸媒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其次,突出本地化、区域特色,强调近身服务,打造有特色、有重点的全媒体网站。

第三,突出全媒体网站的功能化,打造和强化竞争对手不易复制的项目。当新闻已经成为能够不断复制的产品时,这就需要全媒体不仅要吸引眼球、留住眼球,还要为用户提供眼球需求之外的心理需求和行动需求。

第四,技术为魂。将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追求用户的体验效果,将网络技术人才看作全媒体的核心人才,并在运作过程中进行储备。这也是纸媒全媒体需要重点转变的观念之一。

第五,整合营销。纸媒全媒体的优势是多种媒介并存,面对市场应该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客户,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组成立体化服务方阵,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一揽子立体化的优质服务。

第六,进军移动互联网。纸媒全媒体拥有内容制作的优势,而且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此时介入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主编:《全媒体破局》,《南方传媒研究》,2010

②张志勇,《全媒体战略中资源融合的路径》,《新闻战线》,2012(3)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3G通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工作越来越便利。3G手机除了是一部方便的高质量的移动电话机之外,还有不受时空影响的即时上网、存储和进行数据资料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欣赏,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等。这种数十种功能的小型智能化电脑,谁都可以亲身体验,成为人们无法分割的“身体的一部分”。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互动、海量的优势突现,这无疑会使部分受众将传统媒体抛弃。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框框内的话,毫无疑问,总有一天会被抛弃的。但如果我们也置身其中,积极参与,情况就大不一样。我们的视野不要只盯住3G牌照在谁手上,而要放得更开阔一些。3G牌照发放,不只是给直接的运营商提供了商机,同时新技术的开发所构建的平台也给团体单位乃至个人提供了商机,而且有均等的机会。比如,你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你坐在电脑旁,利用新技术平台给你提供的机会,就有可能让你财源广进。所以,当你拥有这类新的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终端”,被运营商从你身上取走使用费时,也有可能让你利用这一平台经营新项目赚了一把。因此,我们应当摒弃因循守旧的思维,开拓视野,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

就传统媒体而言,在转型中就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一般化的与新媒体的互动上,而是要融合到新媒体中,建立跨媒体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媒体新格局。在这过程中,许多媒体都会一拥而上,但并非谁都能得心应手。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场新的创新能力的拚搏。创新,不能理解为弃旧翻新,新的不一定就有创造力。与众不同,也不等于是创新。

新必须有新意,创就是要有创意。创意是对传统的框框的突破,就是自我超越中也超越别人。不只是融入新媒体之后的新形态,更重要的是新形态的内涵和品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或者是融洽之后的新形态产品,都要在“创”字上下功夫。而且,创新也是不断地与时俱进的,因为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新形态的产品,明天可能就是旧的了。比如,西方早些年就已经出现的街头打印版的报纸,中国就不可能再出现了。因为有了移动媒体,谁还会去街头巷尾刷卡打印报纸。

创新必须抢夺先机,先行一步。由新变旧之后,再进一步推进,步步领先,就步步主动。

创新,还要创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前几年,笔者曾提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建立新的平台――新闻数码港(超级编辑部)。什么名称好,可以研究,但必须构建大传媒(或全媒体)的平台,这是融媒运作必须的。与此相适应的应设立全媒体运作机构,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报业记者身份也随之变化:“ 纸”(纸媒)记者――“报”(报纸、网络报、手机报)记者――大传媒(全媒体)记者。报业记者的素养也得提升,不能只会文字功夫,视频、音频相关的技术也得掌握。完成大传媒平台的创新之后,哪一个媒体快就往哪发稿,滚动发稿。当然记者的考核激励机制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融合

1黔江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现状

1)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新媒体运营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的新闻生产部室设置,争取编制人事部门同意,增设了新媒体管理部,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规划、风格定位、版面设计、信息和安全运营等工作。现有8名在岗人员,已建设完成的互联网传播平台有:具有新闻资质和视听许可的黔江广电传媒网、黔江广电微信公众号和黔江视讯企鹅号、掌上看黔江App和黔江手机台。2)适度融合的节目采、编、制流程。在2013年就搭建了全台共享的新闻文稿系统,对一线记者采集的信息按平台的需要进行分类编辑,实行三级审核,分屏。近两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手机台和掌上看黔江App平台的运行,遇到重大或突发信息,记者现场第一时间回传图片至新媒体编辑人员,新媒体编审后初步信息,电视新闻作详细报道,专题栏目作深度报道,初步形成了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传播格局。3)媒体融合初见成效。黔江区的媒体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区域内有区政府信息中心、武陵都市报社和黔江广播电视台三家新闻单位存在,并且都有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在广播电视收视群体日益下滑的情况下,依托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我台坚持以质量促生存,在内外宣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重庆联播用稿两次夺冠,得到了区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同时内宣工作实现提档升级,自办栏目由过去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3个,建成了两个电视频道和一个综合广播频率。在媒体融合上,我台率先搭建了区域内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固定粉丝3万多人,手机台试上线运行并实现了电视直播。

2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的支撑:手机台、微信直播……,媒介之间的界线也越来模糊,如何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走出一条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媒体转型融合是大势所趋。1)依托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节目内容建设。新媒体的竞争力依然是内容,广播电视的优势也是内容,尤其是视听节目,竞争力更在内容。“八卦”会吸引一部分受众,但是主流媒体的新闻就像生活必需品一样,必不可少。广播电视要重视视听节目品质和数量规模,发挥电台电视台视听节目采制优势和网络广播电视台时政类视听节目首发服务等资质优势。加强时政新闻和民生类视听节目制作,在视听新闻资讯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以及还互动剧等节目的创作生产,在新形态节目方面形成品质优势。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将既有资源重组、包装,转化为适合网络传播和受众接受的节目新形态,在内容上形成较强竞争力。2)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数据驱动带动下的传媒转型。在人人都可作为记者的现在,也是专业新闻与“草根新闻”并肩作战的时代,广播电视不再是新闻的中心,而只是“新闻生态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传统媒体要更加重视从其他自媒体中获得消息来源,并将其纳入传统的新闻的常规化生产机制,加强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拓宽了原有的报道和言论的范围与空间,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同时广播电视要更加重视权威与公信力的报道,及时在个人化媒体缺乏准确报道的情况下起到澄清与定调的功效。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功能,通过数据新闻的智能化评估和匹配,建模用户信息群,精准定向投放信息和广告,从而使新闻信息实现由作品到商品再到产品的转化。3)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壮大产媒融合发展。以经营的思维来生产和传播信息,以用户思维来生产和收集信息。信息内容除了生产还要经营,包括名记者、名编导的个人品牌、内容发行、广告运营、产品销售甚至粉丝的维护和社群的搭建,都需要用一种经营的理念来运作。要充分利搜索引擎、建立会员机制、发挥区域优势,增加信息的浏览量,提升内容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主动为政府提供公益,获取专项经费支持。以优质内容来推广商品,前期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经营客户和受众,形成固定的受众集群。中期以会员制、版权分销、大客户定制服务、主题活动等多种营销模式,打造以视听节目平台为核心的业务集群,增强创收能力和造血机能。探索产业与媒体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人才与设备优势,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互联网+视听信息+服务”的配套产业,走产媒融合发展之路。4)培养一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融合发展需要的是“技术化、全能化”人才,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掌握互联网技术,学会使用网络与受众进行互动,而且需要懂得新媒体运营策略。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人员整体建制向新媒体转型,达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运行要求,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全媒型记者、编辑和管理人才队伍是关键。建议定期举办技术和业务培训,组织核心团队人员外出进修,提升电视台干部职工在发展理念、技术水平和业务方面的能力。形成信息采集人员既负责新媒体内容,也负责传统媒体内容,每个人都是双重身份,实现人才队伍的真转型真融合,让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既能适应电视媒体的传播,也能熟练掌握其他各类媒体的传播手段。5)加大投入,立足科技,提升硬件,优配全媒体记者随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办公已经成了必然要求,由此,作为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拥有的不仅仅是高清摄像机、录音笔和采访本了,数字化的高、精、尖摄录、编辑和传输设备是全媒体记者的必然装备。配备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工具和手机助手等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工具,就可让全媒体记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将编辑工作从专业机房延伸到新闻现场。在这方面,我台进行了大力尝试,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5套移动非编系统,可让编辑记者在台外就可以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快速的上载导入、剪辑挑选、新媒体和高速回传。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全媒体手机助手和包装工作站,实现了手机指挥调度、随心拍手机回传、手机非编、手机审片、手机直播等功能。6)整合资源,做大平台,创新发展,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现在内容的生产者已经高度多元化,内容已经泛滥成灾,从“吃、喝、拉、撒、睡”到宇宙外太空,虚假的真实的、心理的行为的……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要让受众真正记住你,只有创新,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创建出独有的内容,这才是广播电视的真正出路。依托重庆网络电视台这块牌照,重点打造手机台,整合区县资源,实现信息和利益共享。提供定制化服务,走差异化道路,精准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形势,打造视觉盛宴;整合资源,做好服务,走电视+行业的发展之路,树立重庆视听的品牌效应;互动直播,区县联动增活力——组织一两次全市同步直播活动,扩大整体影响力。建立全市广播电视数据分析整合技术,服务节目生产和广告投放。

3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展望

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推动台网互动、台网融合,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全媒体新闻队伍建设力度,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同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打造媒体融合发展航母。这是一个媒体寡头时代,要在这媒体林立的空间闯出一条属于区县的广电之路,实现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实现新媒体的融合是关键,除了技术支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我们需要跨越空间、重塑关系和创新服务。结合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从内容走向服务,从传统媒体本位走向新媒体本位,走出一条区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伍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宜昌媒体公众号运营现状

1、推送频率。

在9月6日到9月12日这一周内,9个微信公众号中每天推送消息的有7个,宜昌交通音乐台和阳光频道这两个广播微信号周末没有推送消息。大多数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1次,每次4―6条信息,推送消息总数在30―36条之间。鉴于用户周末时间有更多空闲时间浏览微信,坚持每天推送消息,将有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2.原创内容。

我们将一周内9个微信号推送的所有文章按内容来源不同,分为原创、转载+编辑整理、转载三大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宜昌地区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比例整体偏低,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转载详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内容原创比例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宜昌广电新闻、宜昌汽车台和三峡日报。宜昌广电新闻原创比例最高,达69%,这也是唯一一个原创内容占比过半的公众号。这个微信号是三峡电视台《直播宜昌》、《宜昌新闻》、《三峡夜航》三档主打新闻栏目的公共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都为各栏目播出的新闻报道。宜昌汽车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原创内容占33%,位列第二,原创内容多与该台策划的活动相关,有自驾游回顾,有微信争霸赛展播,有吃月饼大赛预告等。三峡日报原创比例28%,三峡商报14%,原创内容均为报社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

第二类转载+编辑整理,主要是指编辑对转载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插入与本地相关的内容。三峡广电微信公众号这一比例高达80%,主要是加入了“广电车展”等相关活动的链接和介绍。第三类为纯转载,按转载来源可分为媒体、网络、其他微信号。以三峡新闻网微信号为例,该微信公众号7天推送信息总条数36条,转载总量31条,占86%;其中来自各媒体21条,占58%,来自宜昌同城媒体的内容有5条,占14%;转载同省媒体(不含同城)9条,占比25%。主要依靠转载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内容的运营方式,造成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

3、内容形式。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等功能,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多样化信息渠道。但目前宜昌媒体微信号推送消息形式仍以图文消息为主详见表3,较少推送音视频内容。统计发现,纸媒以图文为主,三峡日报7天仅推送视频3条,音频1条;三峡商报推送4条视频;三峡晚报推送3条视频、1条音乐;三峡新闻网推送视频1条,音乐1条。广电媒体生产音视频内容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三峡广电一周仅推送视频2条,宜昌交通音乐台推送音频7条;宜昌汽车台推送音频1条;阳光频道和宜昌广电新闻没有推送任何音视频内容。

难能可贵的是,宜昌交通音乐台推送的7条音频消息均为原创,内容为“名师展播”采访录音、天气预报和语音回复;宜昌汽车台每周六定期推送一条原创音频,为主持人对微信平台用户留言的回复。其他微信公号推送的视频、音乐均为转载。如果说纸媒在图文编辑上占有优势,那么广电媒体转战微信平台,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音视频制作方面的优势,可惜本地广播电视官方微信均未发挥所长。

4、后台开发。

宜昌9大媒体微信公众号多数为认证号,拥有进一步完善后台设置的权限,各微信号也都进行了深度开发,主要将菜单设置为内容链接、互动链接、服务链接三大版块。内容链接通常引导用户进入广播\电视\报纸网上收听\收看平台;互动链接往往设置爆料或留言平台,方便用户网上投诉或爆料;服务连接涉及天气、违章、水电费、购物等民生服务。

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曾刊文指出:“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微信不仅仅是内容推送渠道,更是一次用户资源的再挖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宜昌各传统媒体虽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但仍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内容网络推送渠道,尚未进行用户资源的深入挖掘,在推广运营、内容生产、信息传播、平台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

1.用“本土化”改变转载抄袭。

宜昌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存在的一大普遍问题就是缺乏原创内容,依赖转载抄袭,甚至出现了同一条信息被多个账号同时转载的情况。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专人专用,并打通渠道。要想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组建专业团队,并将原创内容数量纳入考核任务;现在各媒体相继成立新媒体中心,但又存在微信团队与采编部门脱节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设计上打通原创内容流通渠道;同时,应依托地市媒体“本土作战”的地域优势和内容生产优势,精选每天最重要、用户最关心的本土信息进行推送。数据分析恰恰显示,阅读量最大的正是那些本土原创内容。

2.用“个性化”破解同质化。

地方媒体由于资源限制,原本就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这一现象延伸到了微信公众号上:内容上多为转载的新闻报道、心灵鸡汤和生活贴士;形式上多数选择图文并茂,鲜少视频和音频;后台设置也趋于雷同。微信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平台,如果不能在运营中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品牌,很难在众多公众账号中脱颖而出。媒体微信公众号应找准定位,做出符合自己媒体特色的内容,展现自身优势,塑造独特个性。

在这方面,荆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的做法可资借鉴。荆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7条原创信息,通过塑造“小荆”、“日大侠”等虚拟人物塑造个性平台。【荆日头条】的口号是:“每天三分钟,尽知荆州事”,在这里,虚拟编辑“小荆”聚合与荆州有关的新闻,并配有“小荆微评”进行简短评论;【荆日白话】另辟蹊径,“日大侠”是该专栏虚构的一个荆州潘啃铮编辑将用户提供的趣事整理成段子,以日大侠为主角,配以真人或动画视频进行演绎……这种拟人化的设计塑造了荆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观点精辟、亲切幽默的独特个性。《三峡商报》微信公众号也有虚拟人物:青春活泼的“商妹儿”和成熟稳重的“头条君”,但是人物个性不突出,容易被忽略。

3.用“互动性”增加用户粘度。

微信公众号天然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拉近了媒体和受众的距离。宜昌地区各家媒体微信公众号大多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活动增加用户粘度。如宜昌新闻综合广播在举办“第七届儿童广播故事大赛”期间,首次通过官方微信“阳光频道”与小选手、家长互动,三个月的时间内关注人数翻倍增长。

其实,宜昌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互动创新方面还大有可为。互动创新的一种思路是充分利用微信的各种新鲜功能:如河南电台交通广播的官方微信账号,2013年7月开始利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得到受众热捧,现在每天有近20万人次微信活跃用户通过微信“摇一摇”参加互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通过社交扩展的方式吸引用户的关注和粘性也是一种思路:如《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曾推出“你对今天的新闻知道多少”60秒答题积分游戏,用户可以把答案结果分享到朋友圈与好友一起PK,得到了很多用户的积极响应。这些多样的互动方式都为宜昌本地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例。

4.用“数据化”强化用户分析。

过去,对传统媒体来说,“受众”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现在,微信“用户”对应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微信公众账号拥有数据统计功能,运营者可在后台看到订阅人数、用户增减、身份属性等各方面的数据,可将用户按照地域、爱好、性别、需求等不同的指标进行细分,这就为公众账号的运营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给信息的精准推送提供了有效渠道。宜昌汽车台微信公众号将目标受众锁定为私家车主,为每个用户建立数据档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带来了大量流量,也提高了用户粘度。2015年,宜昌汽车台通过微信平台策划了多场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如车友自驾游、微信争霸赛、吃月饼大赛等,线上报名、线下参加,短时间内迅速聚拢人气,带来大量流量,目前已成为宜昌地区拥有私家车主用户最多的微信账号。为了增加用户粘度,该微信号“车友中心”菜单中开设了“注册登记、联盟优惠、违章路况、车讯车评、模拟驾考”这五个子菜单,为私家车主提供定制服务,效果明显。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融合新闻产品匮乏

梳理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一种新型媒体在产品融合上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移植阶段,即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照搬到新媒体中;其次是初级互动阶段,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始探索通过简单的互动,以求双方优势的共同发挥,但此时仍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的优势仍未充分发挥;第三个阶段才是较为成熟的阶段,即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基于这些新特性开发出了迥异于传统的产品并广受欢迎。

对照这一规律,国内的媒体融合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在业界,用传统媒体思维指导新媒体生产仍然相当普遍。用办报纸的思维办网站,称为“报网互动”;用办电台、电视台的方法办网站,称为“台网互动”。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幌子下,形成了“一鸡四吃”的模式:一条文字新闻+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些图片, “全媒体新闻”、“全能记者”的说法也应运而生。但整个新闻生产的流程走完,形式虽然丰富,新闻的核心信息量却并没有增加,即出现了“1+1+1+1=1”的现象。因此,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目前做到的只是叠加新闻,而非融合新闻”。①

这种问题反映出当下的媒体从业者仍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空间仍有待挖掘。将手机、电脑、Pad等新媒体进行叠加,表面看上去确实是全媒体,但忽略了这些新闻产品仍然缺乏互联网基因。

融合体制机制不健全

国内多数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都出现了典型的“两张皮”现象,即:由于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分立导致的观念、架构、利益格局的对立,这是国内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很多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流于对新媒体技术的简单“嫁接”,在传统业务体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贴一块”所谓新媒体业务,办网站、办官博、办客户端等。这种状态,实质上不是“媒体融合”,而是“媒体结合”,两条线运作,“并行”而未“并轨”,导致两种媒体运作“两张皮”,传统的稳不住,新兴的起不来。②

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两张皮”现象,深刻反映了背后体制机制上的深层困境。一些媒体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媒体,专门成立了“滚动新闻部”、“新媒体部”、“融合新闻部”等来负责相关工作,但由于新兴部门和传统新闻业务部门被不同的领导分管,由此形成了业务和组织架构的分立,并最终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

首先,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给体制机制改革造成重重阻碍的原因在于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惯性和既得利益,变革成本高、阻力大。由于历史形成的行业业态壁垒和行政部门分割原因,传统媒体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既得利益起点不同,报纸、广电、网络各自为战,受到条块分割、多头多部门管理等体制的严重束缚,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新媒体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在全媒体的实践过程中,媒体融合必然会兼容多种媒体内容、横跨多种媒体渠道,相应会受到来自电信、广电、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行业之间的利益纷争、媒体规制的分立与交错就会成为全媒体发展的绊脚石。不仅如此,现行媒体非政非企又亦政亦企“两头通吃”的模糊性质,也容易导致既得利益刚性化。

其次,变革方向不明确,变革动力机制缺失,导致变革措施实施不到位。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应以产品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组织变革为先导。当前的媒体变革,尤其是媒体组织的变革,主要是依赖领导者的推动。上层意志决定了是否变革、如何变革、在多大范围上变革,但这也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下层如何执行,是否拥护变革都是需要充分考量的。对于采取何种策略,管理层往往容易形成不同意见,但缺乏明确的负责人出面解决。

组织变革必然影响到当下的每一个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面临来自行业内、组织内的个体与群体的阻力。每一次变革都是未知的挑战,但相比明确的变革方向,不明确的、不具体的变革措施,会让变革的效果大打折扣。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鼓励、推动内部成员主动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是最重要的。

资本运营急需拓展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而言,资本运营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资本运营中的并购、重组等是媒体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媒体融合发展意味着新技术的采用、新平台的打造、新业务的推广等,这都离不开巨量资本的支持。从资本运营的角度看,目前国内媒体业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小而全、重复投资等问题明显。在全媒体布局中,媒体集团下属各子媒体习惯于跑马圈地,结果出现小而全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在大小网站实际超过30个,从拥有员工一两百人的网站到一两个人的网站都有,这就容易造成内部的资源分散、人力分散,甚至变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洋网在集团内部与广州日报是并行的,都属于上市公司粤传媒的一部分,但因在内容上与广州日报呼应不够,广州日报准备筹建属于自己的广州日报网。眼下在全国有类似想法的媒体还有很多,都在努力地开办网站。这样不仅仅造成资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实则已经被当下媒体融合的大趋势远远甩到后面去了。融合就是力图打通不同载体之间的渠道,将资源集中最大化,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

其次,资本运营不够活跃。良性的资本运营有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结构的优化,带动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实现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的优化。从目前趋势来看,外资控股的新媒体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本、技术、品牌和人才优势,资本运营动作频频,并试图垄断上下游产业链。但传统媒体集团受限于相关政策,资本运作相对来说较为保守。从纸媒情况来看,浙报集团、粤传媒等少数集团有较为开放的资本运作,但多数纸媒长期以来缺乏资本运营。

由于资本运作方面的巨大差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司间体量的差距迅速扩大。对传统媒体来说,如果不加快步伐向市场转型,不与社会资本接轨,而总是在体制内打转转,妄想依靠政府不断“输血”,则资源得不到科学配置和高效运用,活力也很难激发出来。因此,如何灵活运用资本手段,在履行导向职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放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课题。

盈利模式有待创新

由于互联网广告异军突起,传统媒体一直以来靠广告形成的盈利模式大受冲击,这是目前媒体融合过程中最为严峻的问题。目前传统媒体广泛采取的措施是采取突围战略,试水多种经营。例如,粤传媒2013年度公告显示,公司按照“以媒为本,多元多赢”的战略定位,加紧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制定和实施“产业化、平台化、移动化、大数据”的发展战略,采取内生和外延并驱的方式逐步强化、延伸文化传媒的上下游产业链,在对传统报刊业务挖潜增效的同时,布局开拓户外广告、数据挖掘、互动娱乐等新媒体业务。但由于新闻产品难以获得直接收益,在上市公司盈利的强大压力下,很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广电媒体虽然广告份额仍然在增长,但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架构设置,让节目内容的生产和审核较为严苛,原本单一的分发渠道和固态的盈利模式,使得依靠节目内容赢取广告收入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湖南广电施行的是“融合发展,以我为主,打造芒果生态圈”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市场主体――芒果传媒,组建传媒产业集团,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之路,不再只是依靠广告谋生,更不仅仅在体制内生存,而是要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即芒果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湖南卫视是全台的内容创新引擎和发动机,而且是创收的主流,芒果传媒是全新体制机制下的合格市场主体,是市场平台。对于湖南广电这种内容生产实力强大的集团来说,打造自己的生态圈不失为一条创新之路,对于其它众多内容生产实力一般的广电集团来说,却难以实现。

市场主体地位有待完善

资本化、市场化、公司化是国内媒体发展新兴媒体业务通常的制度安排。股权结构则是新媒体公司化顶层设计时的首要考量因素,因为它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国内传统媒体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基本一致,即母体绝对控股以保持对内容的掌控权。这种股权结构设计初衷在于保持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但这种较为单一的结构也存在活力不够、激励不足的风险。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所有权”和“管理权”之间开展博弈。实施股权激励,保障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成为国内外新媒体公司的大趋势,也是其保持不竭创新活力的基本经验。让员工持股,一来可以增加员工对母体单位的忠诚度,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二来可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使员工与工作单位结成利益和荣誉共同体。但在传统媒体中,对放开员工持股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党报党刊党(电)台的媒体组织中。实际上,员工持股在媒体业中并不是没有,在涉足媒体业的互联网企业中,大量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员工持股。

结 语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并不仅仅是发展全媒体,拓展传播手段。媒体融合发展必须立足资本运营,实现内容资源和传播渠道的整合,打通行业与地域壁垒,充分发掘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空间,赋予融合产品以真正的互联网基因,从而跨越媒体融合发展的藩篱。

注释:

①李良荣 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新闻记者》,2014年第8期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如此高额的卖价令人咋舌,也使蔡跃栋成为“内容创业者”的成功典范。

“内容创业”是2016年出现的新词,它的前身是“自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内涵不断扩展,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自媒体”从个体运营发展为团队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媒体”拥有了更多商业变现的机会与可能性。

广义上的“内容创业”涵盖范围非常大――在微信或微博平台定期内容以寻求变现的算,靠在直播平台上唱歌跳舞讲段子来赚钱也算,在网络平台上传教人化妆的视频顺便植入广告还算是……

“内容创业”的兴起,跟微信公众号有莫大关系。以前的博客、微博等社会化内容平台,几乎都以个人运营为主,而大的微信公众号则多为团队运营。再加上腾讯有强大的内容生态和海量的用户,使得微信公众号在累积用户方面更为容易,变现手段也更加多样。

在2015年以前,只有“罗辑思维”等极少数的“内容创业”项目比较热门,能挣到钱,但前景并不明朗。2015年以后,不少账号都受到了资本的热捧,上百个微信公众号(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的产权还属于腾讯,运营方只有使用权)拿到了不菲的融资。那些虽然没有融资但影响力巨大的账号,比如“石榴婆报告”“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则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到了2016年,这种形势变得更加明朗。一方面,很多被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内容创业”项目获得了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亿元的融资;另一方面,横空出世的“咪蒙”等用户量超大的~号,广告单价高达数十万元,仅通过卖广告就能赚得钵满盆溢。

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抢夺“自媒体”资源,它们纷纷推出社会化内容平台项目。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门户网站都启动了“自媒体”入驻计划;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号”强势入场;BAT中另外两家,阿里巴巴打造了“UC号”,也在支付宝上试水“生活号”;百度则通过“百家号”杀入战场。所有这些平台,都在寻求优质内容,甚至不惜斥重金招揽内容生产者入驻,以建设自己的内容生态,这使得“内容创业”更为红火。

“同道大叔”蔡跃栋的暴富神话,也是2016年“内容创业”这一概念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很多人担心这些神话里充满了“虚火”,他们等着看当“内容创业”的大潮退去,是否有人在裸泳。

“虚火”肯定是有的。因为目前的“内容创业”项目,除了在垂直传播和经营模式上有所拓展外,大都是靠影响力变现,而变现方式仍然是广告,其他的变现方式,主要也集中在线下活动和电商两块。对比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举目所及,目前所有的“内容创业”项目,还很难说是闯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新路或是构建出了一个可以持久运营的商业模式。

另外,当下的“内容创业”项目也和平台捆绑得特别紧密,大部分账号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很难随着平台的迁徙而继续保持影响力。在当前互联网平台迅速更迭的大背景下,一个账号要做到跨平台生存还很难。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思维范文

目前,欧洲已经有10余家日报进入网络版收费行列。在亚洲,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已采用网络版收费模式。而预计到2012年年底,美国1400家日报中将有20%左右对网络版进行收费。这种模式的兴起也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一种探寻。目前,《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明星论坛报》等报纸网站都先后设立“付费墙”,对用户阅读在线内容采取付费的运营模式。

“付费墙”模式的支持方之一《泰晤士报》主编詹姆斯·哈丁认为,让读者免费阅读新闻是在破坏新闻价值、破坏报纸和新闻的重要性。而“付费墙”模式的反对方之一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则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信息,对信息设立“付费墙”的做法不会奏效。互联网用户可以而且应该为某些内容付费,但在互联网上相当多的信息应当是免费提供。由此看来,“付费墙”模式涉及到互联网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

收费还是免费?

从承载新闻的载体来看,报纸就是新闻之纸,广播就是新闻之音,电视就是新闻之屏,互联网就是新闻之网。也就是说对于新闻形态而言,新闻是主体,其他的都是形式,但是具体的承载形式有所不同。当前,除了纸报之外,电子报、手机报、iPad报、App报等各种新兴新闻形态层出不穷。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载体不断涌现,而新闻载体的领域和范围一方面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新闻载体本身也面临着历史的更迭换代。

对于新闻内容的生产和运营而言,没有盈利自然是不现实的,也没有理由要求新闻内容提供者免费为社会提供所有内容。但是对于新闻内容提供者而言,针对所有用户提供的收费服务并非是其唯一的盈利模式。对于新闻内容而言,运营者可以选择收费,也可以选择免费。但是,完全的收费模式和完全的免费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新闻内容的完全收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闻的传播和信息的传递;新闻内容的完全免费,则无助于新闻内容相关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的保护。因此在新闻内容的收费和免费之间的确要寻求一种合乎理性、合乎人性的平衡。

据统计,纽约时报网站在美国本土的访问人数在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实现了2.3%的增长。而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全美新闻网站的访问量2011年上升了20%。由此可见,报纸网站的内容对于用户而言依旧具有吸引力。而仅仅就收费和免费的关系而言,它们是相对的。报纸网站新闻内容的免费部分可以为收费部分服务;其收费部分也可以伴随部分的免费服务。

在收费和免费的关系处理方面,互联网传播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也就是说,互联网新闻内容的计费模式和传统媒体的计费模式有所不同。客观而言,任何新闻内容平台的模式都应该是以收费为主的计费模式,完全免费的模式并非可持续的合乎理性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新闻内容平台总的主导方面应该是收费模式,但是这种收费模式又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新闻内容的个别部分、个别领域可以采取免费的形式。从当前报纸网络版的实践来看,有一些报纸对用户采取了灵活的、并非一刀切的付费模式。

开窗还是筑墙?

从付费墙模式的支持方和反对方的观点来看,报纸内容运营方认为互联网内容完全免费的模式不利于互联网传播的可持续发展;而普通用户则希望在互联网平台上能够更为便捷快速地获得新闻信息。这二者之间似乎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付费是合乎情理的。另一方面,互联网内容传播形态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又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简单套用传统媒体的收费模式进行收费。因此,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采取何种方式为内容收费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付费墙”的目的主要在于,期望这种方式能够将那些不订阅报纸、又希望阅读该报网络版内容的读者挡在墙外,从而使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存者和盈利者。但是以“墙”的方式来探索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模式时,还需要把握并符合互联网传播的内在规律。付费墙的“墙”字,本身意味着新闻内容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分层化。中国的“墙”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房屋或场地周围的障壁,其主要作用是分隔、围护和承重等作用。从人类建筑史的角度来看,出现墙这种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分隔和围护,也就是说墙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所属领地的安全。由此看来,墙本身也具有中立性,一方面墙可以发挥分隔和围护的安全作用,另外一方面,墙也会起到隔离、阻碍的作用。

对于人类的交往和传播而言,各种不同领域之间的界线,个体不同信息区域之间的界线,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之“墙”。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于个人隐私保护而言,人们希望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之“墙”能够带来个人内心的安全感;对于互联网的网络和信息安全而言,人们希望互联网安全系统之“墙”能够带来网络信息方面的安全感。因此,“墙”的思维在互联网传播领域如何运用,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对于互联网传播而言,法律应成为不可逾越的虚拟之墙;而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则是另外一道虚拟之墙,人们希望其能从技术层面为互联网传播构建安全环境。但是,“墙”的思维方式和“墙”的安全设施,本身还是一种具有限定性的方式,并不适合在所有地方使用。因此,对于互联网的新闻传播而言,在为新闻内容而“筑墙”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为新闻内容的传播开一扇窗、开一扇门,从而以这种开放的方式来构建一种均衡的传播框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新闻传播环境。

开放还是封闭?

开放还是封闭,这是人类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模式的一个重要分野。在传统信息传播网络或信息传播平台之上,既有封闭的模式,也有开放的模式,但是以封闭的模式为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放的模式并非意味着免费,封闭的模式并非都意味着收费。

其实,对于互联网新闻传播而言,自然不存在“免费的午餐”。但是为什么免费的传播模式会大行其道呢?这是因为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免费模式使得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空间获取信息、创造内容、推动信息传播、进行社会动员。而这种免费模式的广泛推行也造成了一种误解:即互联网传播平台等于免费的信息传播平台。其实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并非如此。互联网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并成为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在于其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内容和服务,而在于其所具有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特质。因此,对于具有传统媒体色彩的传播者而言,所需要采取的并非简单的筑墙式思维,而应采取尼奥式思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