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起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起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起点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盛大文学成立于2008年7月,于今年正式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祖冲之园博霞B座。它是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拥有国内领先的华语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文学网和晋江原创文学网。近400亿字原创文学版权,每天超过5000万字新增内容,让盛大文学拥有了超过3600万注册用户,其中30%用户来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访问量4亿次,日最高访问量达5亿次。

在今年10月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盛大文学成为来自中国的最受瞩目的一家版权运营公司,其独创的商业模式以及全面的发展规划,引起参加书展的外媒和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盛大文学模式被称为“世界数字出版三大主流模式之一”,书展会刊在头版位置以《盛大文学取得炫目成功》为题进行了报道,有德国媒体称“盛大文学商业模式有望在世界范围内被复制”。近日,笔者采访了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先生,请他阐释“盛大模式”以及盛大文学在无线领域的规划。

夏雯: 法兰克福书展上提出了颠覆传统出版业的三种模式: Kindle模式、谷歌模式以及盛大模式,请您解释一下盛大模式其精髓是什么?

侯小强: 盛大模式的精髓就是“全版权运营”。

所谓全版权运营就是建立一个由多元业务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将版权经营从网络延伸到实体书出版、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等各个环节,实现价值最大化。盛大文学不仅在数字出版运营方面具备优势地位,在无线阅读、影视改编、图书出版方面,也均有成熟的思路、模式和经验。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的模式被外媒和国际同行高度关注和肯定。

夏雯: 在版权合作方面,盛大文学有哪些新举措?盛大文学与盛大在线和盛大游戏有怎样的合作?

侯小强: 盛大文学的实体书出版已经走上正轨。盛大文学目前已经充分整合了线上和线下出版的资源,两者之间已经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盛大文学合作出版和版权转让出版的图书,每年都超过上百种,总印量超过2000万册。盛大文学还与“聚石文华”和“华文天下”两家传统出版公司以及“聚星天华”图书策划公司达成战略性长期合作,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版权合作方面,盛大现在的重点是游戏和影视的版权合作。盛大文学旗下拥有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文学网和红袖添香文学网三大网站,每日平均页面浏览量接近4亿,每日更新字数超过5000万字,累计字数超过400亿字。这些作品里有很多是适合改编成游戏和影视的。

盛大文学有超过270万部完整的小说书库,为整个影视行业从中发现和挖掘优质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储备。盛大文学已售出超过百部的原创小说影视改编权,拥有超过千部具有改编价值的原创小说版权,现在有数十部已经或者即将拍成电影。盛大文学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源头内容提供商。

为盛大游戏提供适合的原创内容,是我们和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合作的主要模式。2008年,盛大文学将旗下起点中文网的《星辰变》游戏改编权授予盛大游戏,在2009年的chinajoy上被评为“玩家最期待的十大网络游戏”第一名。《盘龙》的游戏改编权也已经授出。

夏雯: 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盛大文学组织了“从网络、电子书到无线”的研讨会,能否介绍一下在电子书和无线应用方面的进展?在无线领域,盛大文学将以何种形式拓展读者数量?

侯小强: 无线领域将是盛大文学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盛大文学无线公司也是首批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网络文学出版和手机文学出版牌照的企业。

2009年被称为中国的3G元年。3G时代,手机小说成为手机媒体的第二大应用,巨大的阅读需求缔造了良好的商业机会。盛大文学抓住这一时机,确定了以内容为王、占领所有可拓展的运营渠道、与知名运营商搭建完美全面的运营体系,并以优质的服务作为行业发展的保障。主要成绩如下:

1. 成功搭建了手机原创平台――MOGA平台。基于该平台,无线公司与卓望信息技术公司合办的 3G手机原创小说大展,以“一字千金”的版权交易金方式挖掘和培养“中国第一批手机小说家”。

2. 开发了新版起点WAP,在不损害起点原有用户基础上,将注册方式、计费形式、个人系统功能进行了优化和添加。

3. 开发并升级了手机客户端软件――“盛大书童”,整合了盛大文学公司旗下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书城的网络原创精品。市场上主流的手机均能平稳快速运行“盛大书童”手机客户端软件。随着“盛大书童”互动平台的逐步扩大,手机与手机之间、手机与互联网之间将实现文学互通。

4. 研发了面向全球500万iPhone华语用户的无线阅读终端产品,通过iPhone及iTunes将盛大文学公司的版权向海外扩张。与大唐电信达成了芯片内置的战略合作,与华为达成了App Store综合解决方案,并与诺基亚达成了Sofie E63 Campaign One Pager项目的全面合作。

5. 重视与中国知名电信运营商的全面合作,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达成共同建立“手机原创孵化器”的战略合作,与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战略合作,并与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今年上半年入驻上海浦东软件园,对这个园区的评价是12个字: 硬件到位,服务优质,迅速高效。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8月1日,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办的“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南城的开元名都大酒店拉开序幕。

本次研讨会围绕政府采购工作“创新”的主题展开,参会代表有各级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部委采购单位的负责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政府采购专家、优秀政府采购供应商和多家中央媒体。会上,由《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任陈建飞致开幕词,副主任方剑做创新研讨会的详细介绍,参会的各方代表就政府采购服务创新、政府采购信息交流平台创新等,共同为政府采购事业献计献策。

“2008中国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顺应了我国“以创新求发展“的趋势,也是落实政府采购法的真切体现。落实政府采购法,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政府采购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着各个部门的衔接不是特别顺畅,采购单位和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机会甚少等情况,这些制约政府采购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研讨会上,由南开大学的何红锋教授引领回顾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历程,同时与会代表结合创新的思维,就此深入探讨政府采购的工作任务、政府采购活动中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主办方针对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出了《中国政府采购》指南,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政府采购创新研讨会将我国政府采购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本次研讨会是在《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周年之际,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对今后的政府采购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起到一定意义的启示作用。

开启多媒体视讯新时代

第七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展在京举办

6月12日,第7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讯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在北京举行。

展会探讨国内多媒体视频通信行业现状,知名专家、多媒体视频通信企业代表对视频通信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多媒体视讯在政府及行业专网的应用交换了意见。

鉴于视频通信的便捷和高效以及可大幅度降低差旅费用、提高办公效率的特性,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可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折叠订阅号和推出阅读数,对微信自媒体们来说算是两轮比较大的洗牌。现时,自媒体在微信公共平台的爆发期接近尾声,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个观点即使算不上是共识,也是很大一部分从业者的看法。毕竟取个好名字,到处扒扒素材,每天花点时间拉拉互推,就看到粉丝蹭蹭蹭往上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要想白手起家做个新的微信订阅号来达到屌丝逆袭的目的,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如此,最近“一条”还是创造了上线一个月累积百万关注者的新传说。可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新的自媒体项目还是能做成的。所以,不如讨论下现时搞微信自媒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好?

先说说自媒体类型的问题

大致上,微信订阅号应该说是自媒体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微信订阅号可分成4类:

I、媒体型:微博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包括微博),而且这个载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比公号要大得多。基本上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的微信公号都属于此类,微信可以算作是整个媒体运作的一部分。

II、草根型:没有或只有极少数原创内容,大多数内容通过编辑整理某类主题的相关资讯或内容构成。比如“魔鬼销售学”这样的账号,主题明确编辑得当,关注的人质量也不错,但依然是草根的路子。

III、个人型:由个人维护的微信公号,风格印记强烈,内容多为原创。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账号背后大多数融进了记者、博主、专业人士的个人兴趣或者第二产业,也有一些是全情投入当成事业来做的。这些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己玩的媒体。

IV、团队型:由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团队共同运营,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类型订阅号的背景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像“罗辑思维”这样商业上完全独立的团队,或者像“新闻哥”这样的在大媒体下相对独立的内容团队或运营团队。

这四类中,I类不属于自媒体的讨论范畴,撇开不谈。集中谈谈II、III、IV这几类的情况。

草根型:市场饱和尽量避开

因为草根型自媒体不需要生产内容,只需要对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草根型的自媒体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略低,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草根型的自媒体是总量最大的自媒体类型,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的饱和度比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把每个微信订阅号都提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主题,比如“电商”、“健康”等,其中热门度比较高的30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对接着过百个微信公共账号。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大约占5~10%左右。这样一来仅排名前30的关键词,背后就有上千个草根自媒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本身草根自媒体已经具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同主题的账号间的内容有很高的重合度,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现在新出现的草根自媒体,大多数都是一些草根订阅号的运营方在触到运营瓶颈后拓展的新号。通过原有的账号,他们可以为新的账号倒去一部分关注者,解决前1000个关注者的问题。但新一批设立的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并不太值得期待。从我间接控制的一些账号的数据来看,与一年前原始账号的推广速度相比,新一批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普遍哟下降30%以上。显然,文摘式的草根账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触碰到增长瓶颈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如果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比起怎么搞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不要搞。至少,不要抱着太大期望来搞。

个人型:作为试金石试试就好

个人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情况相对好一点。互联网一直流传着1:9:90理论,事实上代表内容的1和代表互动的9都是偏大的预估,长尾所占的比例比90还要更长。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总有被挖掘出的一天。比如起点造就了网络文学行业,bilibili挖出了一堆剪片up主,微博让段子手赚地盆满钵满,虎嗅发掘了新的商业科技。

这些内容创造者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这些人都聚集到微信之后,这下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垂直平台的内容编辑其实充当了挖掘机的角色,找对平台做好自己的内容,自然能让别人看到。但当所有人归集到微信这个大一统的大平台后,这个挖掘机和流量通道就不在了,好的内容没了出口,如果运营者又欠缺运营的能力或者积极性,那内容基本就被闷死在自己的微信公号里了。

当然完全闷死的情况还是少数。物以类聚,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之间的关注者交叉,由此达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内容生产者要同时处理运营、商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能力足够,精力也是问题。以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组成一个2、3人团队,他的效率提升是成倍的。个人自媒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过渡形态,如果内容生产者已经在垂直平台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那在微信上稍稍试水后,还是尽快组团地好,绝对好过单刷副本。

团队型:定位+内容+通道=搞定?

由于团队型的自媒体品种比较复杂,养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还是直接用例子来做解释吧。

“新闻哥”是一个关注人数极大的微信公号,从阅读数反推其关注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真实用户。他本是腾讯新闻的一个独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把最奇葩、好玩、吸引眼球的新闻找出来整理在一起,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找出来用搞笑的配图和易于阅读的配文来解读。腾讯新闻将这个栏目单独延伸到了微信端,后来这个栏目就火了。现在“新闻哥”是各个微信排行榜时事类榜单和总榜单的榜首常客。

为什么要用“新闻哥”做例子呢?因为相比于其他榜首常客,比如“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虽然“新闻哥”也有官方背景,但从形态上来说,他是最接近自媒体的一个,可以看作是条件最“完备”的自媒体。

“新闻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定位。自媒体的定位和草根订阅号的主题,这两者之间看似相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内容的生产成本。既有取材成本,也有原创成本。“新闻哥”的定位是时事内容娱乐化的二次编辑,这样的定位本身就很讨巧,是否能被大众认可也很容易验证。而且这个定位一旦确立,就表示“新闻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取材成本极低。此外,基于这些素材的二次编辑,也可以达成低成本的原创。

虽然取巧的定位让“新闻哥”看起来简单。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本身腾讯新闻在内容制作上的实力就毋容置疑。对于眼球型的娱乐选题,更是驾轻就熟。这种发现新闻和遣词用句间的专业能力依然不是大多数纯草根所具备的。所以虽然定位决定了内容,但内容本身水准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低于定位。

然后就是推广的通道,“新闻哥”当然是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不过对自媒体来说,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腾讯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载体,“新闻哥”也没有受到微信的额外照顾,所以如果自媒体能通过内容与外部稳定的流量源达成合作,同样可以将用户引导到个人微信上。除了刚才说的起点、bilibili、虎嗅等,其他内容聚合平台优酷、知乎、猫扑、虎扑,或者像是雷科技这样还在萌芽期的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稳定的关注导入来源。毕竟一开始就说了,内容还是稀缺的。

有了可复制的定位、高质量的内容和稳定的推广渠道,其实只要肯花精力猛干个翻云覆雨,多多少少都是能有些小成的。当然如果有土豪在背后撑腰,同时对自己的内容有自信,可以学习“一条”直接花钱砸粉丝的做法,初步看来是非常有效的。至少相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一条”在这上面的投入也不算是太大。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8月22日,在第16届BIRTV期间,昆腾公司(Quantum)召开了媒体见面会。昆腾亚太区StorNext业务开发经理Steve Rovarino以及昆腾大中华区总经理张金华先生,在会上与中国IT和广电业同仁探讨了如何加快广电数据处理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数字资产的利用率;并且介绍了StorNext在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

昆腾StorNext―――数据管理软件

2006年,昆腾和ADIC合并后,StorNext成为昆腾旗下的软件产品线,包括StorNext File System和StorNext Manager。StorNext软件开发起点是根据美国政府要求,提供处理海量卫星监控数据,主要是针对处理图像影像数据而开发的。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数字图像的不断普及,StorNext近年逐步从军用扩展到民用。StorNext的市场定位是针对海量数据摄取、处理,以及传输对数据管理的需求。它的开发基点很高,从产品构架上比普通民用而开发的产品有明显的优势。目前,EMC、Fujitsu、Sony 、Dayang、 Sobey等公司将StorNext作为它们多媒体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HP、Apple、 Cray 、Grass Vally和昆腾就StorNext建立OEM战略伙伴关系。

StorNext在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

具有十几年多媒体数据管理软件从业经验的Steve Rovarino(昆腾亚太区StorNext(tm)业务开发经理)谈到中国广电业在数字化发展趋势时指出,中国广电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数据管理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广电业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广电厂商用几十年走完的路。中国广电业技术起点之高,终端数量之大,是让很多刚刚介入中国市场的公司所瞠目的。数字和网络给广电和电影制作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目前,中国有16家电视台已采用StorNext作为其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而更多电视台在试运行StorNext的过程中。这么多中国电视台在短期启用在世界广电数据管理的领先技术,这也证实了中国广电业在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商品化进程中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昆腾大中华区总经理张金华指出,中国是昆腾在软件销售上增长率最快的地区。连续3年,昆腾在StorNext软件上获得了大于100%的年增长率。昆腾StorNext软件将是其大中华地区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此,昆腾加大在软件销售、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的投入,建立以软件为核心团队。

昆腾StorNext为何成为广电业首选

Steve认为首先是因为具有无可比拟的跨平台能力。StorNext支持各种硬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产品稳定性,成熟度和在全球广电业的高认知度,以及在StorNext上大力度研发投入,和不断推出具有前瞻性新增功能也是StorNext在全球广电业独占鳌头的主要因素。

谈到StorNext超强的跨平台能力时,Steve强调,StorNext产品的起源是为美国政府,尤其是军方卫星图像数据处理而研发。其先决条件是保证数据不受任何操作平台和硬软件的限制,保证优化数据共享。虽然近年很多文件软件逐步推出,但没有任何一家有StorNext的高起点,限制了他们对异构平台的支持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新文件系统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其未来连续强化功能的推出能力有待证实。当今的广电,系统的正常操作和长期性价比是保证其业务竞争性的基本因素。StorNext在全球海量数据处理环境下3万多装机量,和在全球广电业的应用,无疑证实其在广电业的成熟度和认知度。

昆腾StorNext前景广阔

不断向市场推出具有前瞻性的新功能以保持其领先性是昆腾软件产品发展战略。这也许就是为什么OEM, HP, Apple, Sony, DVSm Autodesk Grass Valley,Cray和昆腾就StorNext建立技术战略伙伴关系,将StorNext做为他们多媒体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同时,大洋和索贝选用StorNext做为其实现数据共享的核心文件管理软件的原因之一。最近,StorNext3.0有推出了两个新的功能:

分布的LAN客户端:为广电客户提供可以降低成本,保证最佳性价比的选择。使用这样功能,相对于LAN,用户性能可以提高2-4倍。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几年前交互式电视曾引发业界和公众的憧憬,“利用交互式电视购物,开展远方课堂教学,搞大型集体电视游戏,进行投票选举和民意测验,或者进行证券交易等”。如今,在奥运热潮和3G正式运营的推动下,手机电视再次引发期待。

但手机电视是技术驱动下的创新,在市场需求还有待培育之时,必须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以求长远发展。

手机电视看什么?

狭义的手机电视将手机作为纯粹的播放载体,播放传统的TV节目。这种业务缺乏创造和整合性,更重要的是不能互动,对于年轻一代吸引力很小。

广义的手机电视除了传统TV节目外,还包括了互联网视频服务、用户原创的内容,以及整合了搜索、地图,支付、SNS、电子商务等其他互联网服务和资源的一整套业务。这一层面上的手机电视应该叫做“手机多媒体”,具备互联网实时、交互、个性化的特点,乃是手机电视未来之方向。

“手机电视能不能火,关键要看能不能实行交互性。”早在2006年,当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就如此断言,“电视将要发生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将变成要主动的收取。”事实上,与传统单项广播式的电视业务不同,手机电视本身的载体和网络特征,就决定了互动性将是其最大亮点。对用户来说,个性化的内容点播和更加丰富的交互是手机电视非常重要的特色功能。对此,有分析机构提出不同观点,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认为,很多情况下大多数用户看手机电视的目的性并不强,因此用类似传统电视的频道播出方式最为合适。但他们也承认,“确实存在着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如果能够和移动运营商合作,那么将有极大的拓展应用空间。”

当然,与传统互联网视频服务相比,手机电视显示屏幕更小、文件格式要求更高,但在移动便携性和生活连贯性上更胜一筹。因此,手机电视的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碎片化时间段,如等待中、路途中,而内容以直播、资讯,简短、轻松的“快餐文化”为主流。

正如NTT DoCoMo认为,用户不会长时间地利用手机终端观看电视节目,而更愿意在特定的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NTTDoCoMo推出了OnQ手机终端。据了解,OnQ可以通过下载和描述节目场景的数据等方式搜索感兴趣的场景,并对各个场景进行随意切换。

但用户的主动精神还不止于此。2007年11月,麦肯锡咨询顾问提出了“用户原创型媒体”概念。他们发现由用户或网友创建的在线内容:博客、由用户撰写的产品和服务评论、用户原创视频、社交和商业网络(如和Linkedln)、虚拟世界(如Second Life)等在100家访问量最大的美国网站的全部访问时间中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和黄3英国推出的“See Me TV”活动,鼓励用户自制视频内容,体现了对用户互动精神的重视。

互动、个性、整合、碎片――正是未来手机电视的差异化定位。

手机电视谁来看?

Juniper称,到2013年,全球将有3.3亿手机用户拥有可接收电视手机,其中将有不到14%的用户选择付费收看手机电视。美国将成为移动电视服务的最大市场,其次是韩国和中国。这么庞大的潜在用户如何现身?

Frost&Sullivan(中国)分析师郭晓辉向本刊记者分析,广义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难以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到电视或互联网的群体,如保安、服务人员等。该群体更习惯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和模式,第二类,以白领精英为主的休闲一族。文化素质较高,目标明确,讲究生活质量,比较青睐专业实用的资讯、精选的差异化节目,第三类,时尚青年和艺术家。追求好玩、浪漫、新鲜事物,张扬个性和创造力,喜欢群体互动。偏好互动、搞笑、非主流的内容。

以上三种群体,对基础流量费用都比较敏感,而在内容服务费用上,可以采用不同营销策略和广告策略:

第一类最关拄数据资费、话音通信、使用方便、终端价格等因素,对内容差异性要求不高,目前可以内容免费为主,但在广告市场上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第二类有为差异化内容买单的意愿和实力,可将内容费用和流量费用打包优惠,同时整合电子商务手段,比如在节目内容后增加相关商品的广告和支付工具,既可前向点播收费,也可后向分成收费;第三类看重上传和原创内容,个体差异度高,构成复杂,热衷于群体交流。可以考虑整合SNS服务,既可对基本内容免费,也可实现整合后的后向收费。

不过,以上分类只是提供了粗线条,对用户进行细分挖掘是一项长远细致的王作,有分析认为,在充分掌握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兴趣爱好、收入特点甚至社会阶层等等之后,手机电视内容制造商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如经理人、公务员等推出适合其口味的“超电视频道”,然后发挥其群体效应。

但目前在产业链中,无论哪方,在手机电视领域对用户的挖掘都还处于“零起点”。相对而言,终端厂商离用户最近,但自身很容易被替代,只是一个“关键参与者”;电信运营商与用户的距离也很近,拥有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个性化数据,但过于庞大的规模也让挖掘工作进展缓慢;视频网站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同样拥有自己的用户基数,而且更善于理解用户,但很难把数据和个体――对应;传统电视广播媒体对于内容制作、控制和广告运营更有经验,但离最终用户最远。即使在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猛的韩国,由于广电运营商拿不到准确的用户数据进行广告精准投放,广告收入至今没有成为其主要来源。

在共同的零起点上,谁将更能让手机电视变得有看头,本身就很有看头。

1月20日 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奏?

3G牌照终于发放,但距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真正降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月5日 全业务运营商――不止是修路

运营商大转型,从全业务到全职能,还是要谨慎。

2月20日 手机浏览器――入口争夺战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人口,手机浏览器从一开始就卷入激烈的竞争中。

3月5日 移动银行

――迟迟未开的盛宴

移动支付、手机理财处处蕴藏商机。银行和运营商将会怎样定位彼此的角色?

3月20日 LTE――4G前的一公里

当LTE成为主流演进方向,新一轮竞争与合作已经开始。

4月5日 智能终端――进化论

尽管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相距甚远,智能终端仍将引发三大“进化”猜想。

4月20日 移动办公――后SOHO时代来临

一张无处不在的办公桌,会怎样改变未来企业办公模式以及我们的生活?

5月5日 口袋互联网一周年

上网本和运营商:谁对谁的渴望

5月20日 无线城市

――城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当3G遇到WiFi+WiMax+Mesh,会发生什么?

6月5日 手机电视――新看头

交互性、碎片化将是手机电视成功的关键。

6月20日 移动搜索――从无缝到一统天下

移动搜索和位置服务也许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具特色的业务。边走边搜,一路风景独好?

7月5日 手机操作系统――大洗牌

PC时代的格局或将终结。

7月20日 移动社区――从虚拟到真实

从虚拟互动走向真实生活,移动社区让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

8月5日 M2M--Man还是Machine?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广州日报》及旗下报刊经营业务将进入上市公司

交易完成后,广州日报社及其下属企业所控制的报刊经营业务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成为广州日报的事实经营主体,经营主报《广州日报》以及包括《羊城地铁报》、《足球》、《篮球先锋报》、《老人报》、《舞台与银幕》等多份有影响力的报刊。在付出固定比例的采编费用以后,媒体的收入和利润将全部进入上市公司。

公司拟向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标的资产,新发行股份的数量为3.41亿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股本将扩大到6.91亿股。

《广州日报》是中国报业领先者

《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地方报纸第一,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榜单数据,《广州日报》、《人民日报》与《参考消息》位列中国报业三甲。广东作为全国GDP最高的省份,同时也是传媒业最发达竞争最充分的区域。在这样强手如云的市场中,广州日报连续多年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显示了其在内容质量上的持久优势。

专业内容优势将持续

报纸具有网络媒体所缺乏的专业新闻采编能力,凭借高的信息质量和公信力,优秀报纸作为主要信息内容提供者的地位将持续。而此次注入的资产也包括延伸广州日报内容优势的新媒体资产,大洋网、手机报、手机大洋网、手机应用、iPad应用将成为公司在新媒体上的五大产品线。

上市后经营效率将更提高。在转企改制上市以后,我们预计《广州日报》在继续发挥其内容优势的同时,运营效率将会提高,带动收入和利润率的双重提升。

后续投资并购可期

我们预计在重组完成以后,公司成为广州日报运营资产的上市平台,后续进一步的整合和对外投资将会逐步启动。本次资产注入完成将是公司大发展的起点。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有5.15亿元的净现金,预计重组完成以后公司持有的净现金将超过10亿元,为后续的投资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前期公司公告了与西安日报社共同出资设立西安地铁新报传媒有限公司,专营西安地铁报刊等,这仅是小试牛刀。

投资建议

如果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我们预计公司2011年到2013年的备考每股净利润将分别是0.54元、0.66元、0.78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1倍、17倍、15倍。公司的市盈率在传媒行业公司中处于低端,也明显低于同样以报业经营资产上市的浙报传媒。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微人才”就是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服务的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微博编辑人员、微博运营人员、微博BD人员等。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微博的影响力增强带来对微博运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微人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座上客,薪酬十分可观。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截至2012年11月29日止,《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就有223万粉丝,微博30450条,网友评论转发十分积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一般说来,现有的微营销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其中核心岗位是微运营负责人,即负责官方微博工作的领导,基础岗位是微编辑人员和微BD人员。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微编辑人员是微营销活动的主角,主要负责运营日志、内容建设和客服工作;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和迅速的市场变化,现有的传统媒体“微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队伍的组建上,都还不能满足微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满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如凤凰卫视是将发送微博的任务按照不同时段分配给栏目和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而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微博运营室,安排专人独立运营。

2.微能力需不断加强

微博要求“微人才”应该有较强的即时沟通能力、聚合用户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由于传统媒体“微人才”在这些微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微博传播规律,做好微博工作。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一个很突出的缺陷就是很少去与受众、粉丝沟通互动。以《新周刊》11月8日记者节的博文来分析(如下图所示)[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新周刊的这条博文曝光率很高,转发的次数高达37426次,间接的体现了新周刊官方微博管理者的水平很高。但是在5463条评论中,却难以看到管理者对粉丝们的评论作出回应。图上的几条评论,笔者认为可以作为话题起点形成新一轮传播热点,但《新周刊》丢掉了这样的机会。

3.团队成员间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微博运营环境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特点,某个单一的个体很难单独完成所有环节的运营工作,需要多个个体的齐心合力。根据上文可知,“微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较为分散,管理易出现疏漏,沟通常出现失灵,这就导致成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影响微博作用的发挥。

三、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培养路径

据DCCI通过对微博用户所关注的官方微博行业类比的调查指出最受微博用户关注的前2名分别为网站的官方微博(51.34%)和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49.16%),都是媒体类官方微博。由此可见,媒体官方微博很受微博用户的关注,及时解决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中现已存在的问题,做好媒体官方微博的工作对媒体单位的意义非常重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1.改变观念,重视“微人才”

不少传统媒体尚未设专人管理官方微博,而是由记者、编辑兼职管理,或者是由实习生承担此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媒体管理者没有对“微人才”引起足够重视,把官方微博只是当做传统媒体的营销工具、副产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型媒体。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媒体高层应该将此问题重点关注,必须要在管理上设立专人来负责官方微博,在工作时间上也要针对不同媒体特性予以不同安排。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仅上线两个月就有140多万的粉丝,这和管理者对微博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人民日报的微博管理室属于最高级别,为正处级单位。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培训

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是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传统媒体高度重视。培训可以是专门的定期培训,也可以是工作同时进行的各项能力的拓展训练;可以是组织的单独培训,也可以是行业的统一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在职人员对微博的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2011年12月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在中国大陆出版。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为其作序,称自己先后读了舍基的两本书《人人时代》和《认知盈余》,盛赞“作者不愧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对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

《认知盈余》出版时,腾讯刚刚推出微信一年有余,用户数突破1亿。微信先后推出朋友圈和公众平台两大核心功能,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社交分享属性,同时也迅速成为一大批自媒体(订阅号)的摇篮。热情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照片和所见,更进一步的公众号作者则通过这个新的平台为订阅者提供内容服务,分享自己的“认知盈余”。

微信案例与舍基的研究不谋而合。舍基对于互联网革命的阐释中,强调这个时代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人人都可以生成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分享,换言之,互联网环境改变了普通人的分享途径,特别是“那些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这就是所谓“知识盈余”的概念,从中既伴随着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混乱和对信息筛选机制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各种新的商业机会,人们将这类商机又称为“分享经济”。因为对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的推崇与研究,克莱・舍基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布道者。

克莱・舍基自己是维基百科的深度用户。维基运营规则中自然形成的辩论机制最令他着迷――当一个用户可以对一个词条按自己的理解为其添加注解,而意见反对者也有权利修订或直接删除你的注解。舍基认为,利于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这种透明公开的辩论,正在对社会、特别是对新的民主建制的产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伴随着舍基理论,最直接受到互联网技术冲击的一个行业,便是媒体。谈论媒体的演变,舍基的方法是将这个话题放置于过去数百年的一个漫长时间段中,让我们可以观察到几次重大技术革命对于媒体所产生的推动――比如印刷技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而互联网则是最近、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技术推动。现在,媒体的从业结构、产品运营方式都注定要发生变化,媒体想要求生,不能只局限于广告收入这一种商业模式而没有后备选择。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起点范文

《大众电脑报》于2000年9月28日创刊,是定位于电脑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的一份电脑知识普及报,主要面向山东市场。报纸为4开16版周报,每份1元,逢周四出版。

报纸创刊后,正好进入报纸大发行季节,经营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行。为了促进发行,在山东的济南、青岛等六地市开展了订报送光盘活动,读者比较欢迎。针对教育界市场,《大众电脑报》采取了许多促销措施,教委相关部门也作了推荐,但效果一般。由于资金有限,报纸未搞其他的促销措施。2001年1月,发行数量比创刊时有较大增长,但发行总量并不理想。

2001年初,根据市场调查信息分析,IT类报纸一般周一出版,《大众电脑报》周四出版,正好落在后面,对竞争不利。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读者反映技术类稿件较实用。考虑到《大众电脑报》的地域性,不具备新闻优势,计划压缩新闻版面,扩大技术类稿件的版面,增设初学园地、教育大本营等版面。2001年4月1日开始的这次改版希望《大众电脑报》能够引起IT业界的注意,在吸引普通读者的同时吸引学生读者,以便起到“托市”的目的。

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也是扩大广告资源,《大众电脑报》自2001年6月份开始在西安、郑州、成都、武汉、杭州、厦门、广州、南京等十几个大城市零售。同年9月在上海设分印点,搞地方广告版。报社希望在上海分印成功后,在北京、深圳开设分印点。但由于报纸4开16版售价1元,比同类报纸版面少,价格高,内容又难以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致使《大众电脑报》在各地未能立足,每个城市虽能销售几百份,但不能形成影响,成本又高,于是年底前便撤回山东省内。

2001年9月,报纸进入大发行征订季节,报纸全体人员集中力量搞发行。9~11月,发行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全省各地都跑遍了,也搞了许多现场促销、定向发行等,在部分地区还策划实施了与强势媒体的捆绑销售。但由于受资金限制,报纸没有扩版,未对读者采取有力的促销措施,使发行工作受到较大影响。2002年订报数达到3万份,虽然已是山东地区发行量最大的IT报纸(重庆《电脑报》在山东发行2万份左右,其他报纸更少),但距离6万份发行量的预期目标仍然甚远。

2001年下半年,报纸曾计划融资,有几家公司对进入媒体经营很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在内容方面,由于缺乏好的稿源和地域因素制约,致使《大众电脑报》的新闻处于弱势,一直未得到业界认可。在技术类稿件方面,中级水平的电脑爱好者感觉太简单,初学者感觉稍难了些。2001年6月这些问题已凸显出来,编辑部也认识到报纸有必要调整读者结构、扩大读者群。但是经过讨论决定,最好等到2002年初,若发行量上去了就不宜改版,若发行不好,再考虑改版。2002年初,由于报纸亏损,又看不到发展的强劲势头,经过慎重研究,报社认为应当做出调整。2002年5月《大众电脑报》停刊,利用原刊号改办一份生活服务类报纸。

分析市场化运营是现代传媒立身之本

随着报纸种类日益丰富,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报业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新媒体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大众电脑报》从创刊到停办,共计办了1年零8个月,出版了79期报纸,总计亏损不足100万元,其生命可谓短暂。该报之所以转刊,主要是由于未能短期内在市场掀起波澜。这说明媒体运营必须考虑诸多市场因素,要有经营意识。

一、媒体的生存空间是市场化运营的前提

从全国IT类的报纸看,基本可分为:IT业界类,如《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电脑爱好者类,如《电脑报》;网络类,如《中国网友报》;教育类,如《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销售渠道类,如《电脑商情报》等。这些报纸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经营业绩良好的主要是三家:《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和《电脑报》。IT类媒体中,针对电脑爱好者的只有重庆《电脑报》一家,《大众电脑报》的定位与之相似,内容更浅显些,如果能走向全国,在主要的大中城市形成影响力,《大众电脑报》的经营就会突飞猛进。

所以,从市场角度看,《大众电脑报》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为什么最后草草改刊呢?这主要因为报纸未能按市场规律办报,未能在区域市场做强,不具备走向全国的实力。

二、资金准备是高起点进入市场的基本要求

现在,媒体已进入资本竞争阶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市场给每个新媒体的成长期都非常短。对新媒体而言,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没产出。一个新媒体的创办,一般需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开始即以较高起点进入市场,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读者认可,占领较大的目标市场,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经济观察报》可以说是大投入、高起点办报的典范之一,它创刊不到一年时间,即获得目标读者的肯定。

《大众电脑报》创刊以来,一直受资金困扰。创刊之初,报社只有几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资金的不足,注定了报纸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办报、经营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1.缺少资金,无力在全国布局。因为没有在IT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记者站,很多新闻总是慢一拍。读者感到媒体的新闻时效差,又缺少思想深度,很难得到业界认可。

2.报纸无力高薪挖人,人才成为制约报纸发展的重要因素。报社缺少有IT背景、有思想、有激情的新闻骨干,这使报纸质量受到影响。报社原有人员都缺乏经营IT报纸的经验,对市场缺乏前瞻性的把握。

3.报纸缺少资金,发行力度受到限制。报纸为4开16版,零售1元,而同类的《电脑报》96版只售2.5元。报纸考虑暂时发行不赔钱,将来有实力扩版了也不提价。但读者是现实的,他们不是投资者,是不会买你的将来的。这使报纸的发行受到了较大影响。若32版售价1元,读者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只有16版,内容过于单薄,一般的IT专业报刊,都在32版以上。由于报纸的性价比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高质量的内容是打开市场的必要条件

过去是报社决定市场规则,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办什么,读者看什么。现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读者决定市场规则,主流读者的需要决定我们的内容。同时我们要研究这些读者能否吸引足够的广告源来支撑办报。对于新办媒体尤其如此。

1.办报必须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

《大众电脑报》定位于电脑初学者、电脑爱好者,但他们是哪些人、他们迫切需要的内容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在报纸创办之初没有认真调查,而是根据编辑、记者的个人主观判断。这造成报纸内容与读者需求未完全接轨。

2001年6月,编辑部发现IT业界对《大众电脑报》不认可,但迟迟不能改版,直到2002年初,发现订阅数增幅不高,才意识到应该改版。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的办报观念,是阻碍《大众电脑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是扩大媒体影响的重要手段。《大众电脑报》运作一年半时间,对业界主要的电脑公司都赠阅了,但他们对报纸的阅读率较低。这主要由于缺少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作为IT专业周报,《大众电脑报》在新闻时效性上并不占优势,只有将新闻做深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只有得到业界的认可才能吸引客户投放广告。

《大众电脑报》报道过一些好新闻,如对联想封杀国美的报道,但也漏掉了很多重要新闻,如浪潮的转型以及营销策略的变化等,这都是业界大事,《大众电脑报》却只字未提。

四、整合营销是开发市场的充分条件

现在许多报纸的经营还停留在直线式水平,基本是采访编辑出版发行,这种经营模式是报业市场化初期的形式。现代营销已由4PS(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阶段进入整合营销阶段。在整合营销时代,读者占据主导地位,要求采编、读者、广告商等形成互动。

1.整合营销要求每一个人成为创新的主体,使每一个板块都成为营销的主体,每一个编辑记者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大众电脑报》的经营方式基本是沿袭了原来的营销模式,报纸的采编与经营脱节,采编人员完成了报纸的编排出版就完成了工作,对市场的反馈意见缺乏应对措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