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如此多元的解读,使得互联网这个本来清晰的概念变得扑朔迷离。于是有人撰文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一种全新的模式,因为其中的任何一条(比如口碑和快),都谈不上是互联网所独有,传统的企业战略同样强调这些。这种评论显然属于吹毛求疵,如同一个中药方子,每一味药都常见,配在一起却可能有奇效。如果片面地看待互联网,任何一点单独拿出来都没有什么奇特,互联网思维是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产生破坏性的模式创新。

也许,要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需要用一下排除法,思考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

首先,互联网思维不是“网络炒作”。网络营销不等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天然的媒体属性、口碑效应、粉丝经济,必须以确实的用户价值创造为皈依。小米手机、雕爷牛腩强调粉丝经济和饥饿营销,但是如果产品不能确实带来让用户“尖叫”的功能,恐怕也难以为继。而有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谷歌和腾讯,反而是在炒作方面非常低调的。

其次,互联网思维不等同于线上销售。很多企业认为,O2O就是把渠道搬到线上,开设个网店,让用户找到自己。企业的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开设微信、轻应用,或者在天猫开设旗舰店。互联网绝非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就好像京东的崛起不是把货品放在网上销售那么简单。

第三,互联网思维不是低价和免费。互联网企业的烧钱行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回溯互联网的发展史,第一轮烧钱最疯狂的时期,那些企业都变成了传统互联网。现下时兴移动互联,但是烧钱依旧。团购网站的大规模消失说明,烧钱赢得流量只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手段之一,决不能止步于此,必须确切通向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这方面,奇虎360的发展历程很有借鉴意义:从免费的杀毒软件入手,获得流量后转向能发展成平台的安全浏览器,最后以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和盈利。

最后,互联网思维不是以快制慢。快速迭代对一些互联网企业是重要的,但要看行业,速率更需要有度。苹果手机从四代到五代让消费者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极路由则在一代产品仅仅3个多月后再次新产品的速度显然有些过快。产品更新太慢或者太快,这一点都会引起不少老用户的抱怨。追求速度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要义,是否快速迭代需要看市场的需求。

以上这些做法,经常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里的非充分但“必要条件”,但上述讨论说明,它们不但不是获得互联网时代成功的必由之路,反而很有误导性,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传统企业陷入网络泥潭而不自知。

比如,春运高峰,12360火车订票网站饱受诟病,但如果让淘宝来运营,结果恐怕将截然不同。这说明,互联网思维不是简单的“触网”,并不是把服务放在网上,就能够产生需求;互联网思维也不是炒作和管制,平等开放的平台是重中之重。

问题的关键,互联网战略必须是一个系统思维,各要素间的匹配、生态圈的打造高于一切。以打车软件为例,官办的96106四款打车软件上线4个月后基本夭折,出租车司机普遍使用有阿里和腾讯撑腰的“快的”和“嘀嘀”打车。后者的胜出主要依靠互联生态系统的支持。96106客户端还是人工录入和调派,而“快的”和“嘀嘀”都是乘客语音输入,自动生成订单。按照平台的跨边效应,用户端越多,供给端才会多,平台才能够发展。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当下行情

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之所以发展神速,是因为传统的门户网站都看到了微博市场的无限前景,而一股脑儿投奔微博怀抱。其次是无数网民需要一个平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博客太专业,微博却更有亲和力,简单方便就能推送一条信息。再则比起QQ、MSN等IM来说,微博是一个很轻的沟通平台,其氛围更加轻松,不用添加也不用通过,关注即可。

微博运营专员原本只是互联网微博运营商的专项,随着微博四处开花,微博运营专员水涨船高。尤其是2011年以来,一些企业开始在微博上招聘微博运营专员的消息,招聘市场红火得不得了。各个企业盯上微博平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官方机构盯上微博平台打造自己与民同乐形象,社会公众服务机构盯上了微博可以转嫁人工成本、并且能戴上业务创新时尚的幌子。

微博运营专员的主要工作是更新、维护企业微博,负责企业微博运营策略的研究和执行,阐明和掌控网友的使用习惯,追踪推广效果,同时还要对同行的情况有一定的查询拜访和了解。这些工作有的企业是一个人在做,有的则是由团队来运作。“具备良好的数据阐明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跨团队协作能力。勤劳肯干,能承当较大工作压力”。这是一家企业在招聘微博运营专员时提到的岗位要求。

截止到三月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三亿。每天有一亿多条的微博出现在新浪微博的平台上。微博在成为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分享的工具和平台的时候,也为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微博营销链正在形成,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超过13万家的企业开启了微博,与他们的用户沟通交流。我们从今天包括中粮在内的很多成功的微博营销案例的背后,会发现有一个特点,这些企业在通过微博平台,把推销变成真正的营销;通过微博与用户建立关系,让用户能够通过微博了解企业,与企业进行互动,并且产生交互。同时,在这种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上,再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传播实现用户对企业的信任,从而产生了实际性的消费。

据了解,随着微博的日益火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了微博的营销价值,企业对微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微博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个人,企业、政府和组织机构等都把微博当作重要的宣传平台。微博上每个加“V”的企业账号背后,都有1至3人在做微博运营工作。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微博宣传的重要性,尤其是瞄准了微博上亿的活跃用户,更是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招数吸引粉丝。不少企业开始寻觅擅长玩转微博、能吸引粉丝的人。招聘“微博运营专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微人才”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座上客”,月薪一般为4 000~7 000元,最高已逾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微博运营人才的缺口还是挺大的,很多企业都很难招到合适的人选。

一家大型公司在招聘媒体上正以“3 000元的底薪+绩效+提成”的优厚条件紧急招募微博运营专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他们招聘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微博账号,“要求每一位求职者都提供自己的微博地址和粉丝数,最好有半年以上的使用经验,粉丝数、评论数、回复数等自然是越多越好”。

月薪年薪超过一般的传统媒体不说,也直接让很多志存高远的企业公关广告圈资深媒介策划心动不已。最重要的是这个职位未必需要高学历、高资历,没有年龄限制,办公场所不限,上下班时间无所谓,办公工具可以是计算机、甚至普通的手机即可。只要你有空,兼职也行。最重要的是,微博其实是个最低成本的广告忽悠事业,你可以肆意玩弄你的文字游戏,显摆你的运营功底,轻易地把自己推送到任何你想推送的地方,、甚至刺激至暗恋对象身边,静候人家的回应。

微博运营专员的收入也是与自身业绩挂钩的。主要考核官方微博的粉丝增长数量、微博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相关数据。目前,企业对这种新的运营方式也还处在探索阶段,更加详细、有效的考核办法还有待研究。

在一些招聘网站上,这样的招聘信息一天会有几十条,企业对微博运营专员的职位要求也大同小异。其实,有官方微博的企业纷纷配备微博运营专员,但肯定会有人来全职或兼职负责相关的微博运营工作,还有的企业会与相关服务机构合作。企业微博的活跃水平则与企业性质和领导重视的程度相关。

工作内容

由于微博之强和影响规模之广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闻风而起,开始借助微博把营销和品牌推广的重任委于微博平台之上,继而出现了微博运营专员这种新职位。这个新兴岗位的工作职责有哪些?从业人员需具备哪些工作技能?发展前景如何?下面将就此对这个岗位进行解析:

微博运营专员(微博运营官),又叫微博策划、微博保姆、微管。工作性质有点类似于传统的公关专员,相当于旧媒体时代的广告促销员或者吆喝员,但用武之地是网络。这个新生代的职位头衔主要就是应对企业微博运行维护的解决方案,为各大企业微博品牌建设、粉丝培养、粉丝互动、广告、产品营销、效果监测、日常维护等服务。换句话说微博运营专员的职责就是营销或宣传,根据企业状况、社会动态做,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加粉丝、做评论、策划选题、找乐子。或者说微博运营专员干的就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吸引别人的注意,推介自己的产品、观点、人。

与传统营销区别很大,微博运营专员必须花费不少的时间来积累微博人脉,获取粉丝们的信任。例如:如果你是一家点心厂商,那么一则关于点心的早安问候帖,一定比一则生硬的企业新闻更吸引微博用户关注。但微博营销不可以无底线,在每一条微博前都需要深思熟虑。“有时候一个字、一句话,都有可能伤害到一大批粉丝,导致信任危机,一个微博用户取消关注,则代表你失去了一个潜在消费者”。

微博运营专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涵盖四个部分:①负责相关微博日常内容、更新、维护和管理企业微博,增加粉丝数,提高关注度,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网友活跃度;②负责制订微博运营策划的研究及执行,定期策划并执行微博营销线上及线下活动;③挖掘和分析网友使用微博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跟踪微博推广效果,掌握新闻热点;④进行微博对手调查,搜集粉丝的问题反馈和批评建议,了解粉丝需求,掌握其他微博产品变化。

微博运营岗位的门槛其实不高,一般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经验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卓越却不是容易的事情。“怎样才能把用户带到企业的微博,怎样才能使所发微博到达了宣传的效果而又不使人觉得生硬突兀,这都需要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比如道早安的话语应该是很清新的,充满希望的,而不应是降低的、压抑的,而道晚安的话语则可以是人生感悟性质的”。

要出色做好微博运营工作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如: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策划、编辑、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企业事物要有独到见解,还要有文字编纂能力、应变能力、筹谋能力、互动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和掌控能力等,甚至还要知道美工和数据阐明。只有对用户进行数据阐明,才能判断发微博的频率,什么时候该发以及发什么内容。可以说这项工作基本覆盖了企业大部分职能部门。同时,做微博运营工作首先还是要对微博感兴趣,乐于做这件事情。但自己玩微博和运营企业微博是有不小区别的。另外,从事微博运营工作会有很多要求和限制,并不是微博控就一定适合。对于企业来说,微博首席运营官这个角色就很重要,要求能够与人愉悦进行交流,并且喜欢与人打交道,富有魅力、亲切,有幽默感而且乐于接受挑战,需要经常利用社会化媒体来监视和维护关系,并定期参与对话,可能还需要成为在微博上发现产品或品牌的倡导者。

虽然微博运营专员的这项工作没有专业限制,但工作时并没有想象那么轻松,别以为坐在办公室发发微博就可以了,企业微博的运营和管理其实比较辛苦,因为作为社交媒体,微博是网络舆情非常重要的晴雨表,不时需要搜索关键词,并留意关注你的人,随时掌握舆情动态。学传播和营销专业的人才对这项工作会更容易上手。工作持久性好,注重细节的人或许更加适合这项工作。如果专门做这项工作的话,以后可以往网络营销师的方向发展。

必备能力

广义来说,负责监控、更新、维护微博平台及内容的人员都可以称作微博运营专员。在企业的微博运营部门,总编辑、责任编辑、图片编辑、客户编辑都属于微博运营专员的岗位范畴。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是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片信息,运营得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运营不当,也可能带来危机。微博运营专员更像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线战斗员,信息的同时还得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因此,真正称职的微博运营专员至少还应具备以下六项能力:

持续、高效的学习能力。每天按至少7条的更新数量来算,微博运营专员需要为这些内容做多少准备工作?看似积累了不少东西,要不了多久就消耗完了。对于微博运营专员来说,快速、高效、持续的学习积累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的人,很难胜任该工作。

发掘新的内容呈现形式。虽然每次出去的内容只有140字,但它可以配图,可加视频或网页链接,也可关注指定的人引起重点关注,还可以用各种形式组合。在微博的海洋里,如果想要赢得持续关注,就需要不断转换思维模式,打破既定思维,寻找新的形式呈现内容,以吸引更多的粉丝。

对信息敏感并反应敏捷。微博运营专员要像记者一样具有新闻敏感性,对热点的感知和预测要十分迅速,随时跟踪与企业相关热点事件和行业信息,判断出能引起共鸣的信息,并及时用合适的语言和形式出去。

具备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微博提供140个字的即时信息功能,这主要是源于Twitterr(非官方中文惯称:推特)最早制定的140字通讯原则,无论后续的微博服务如何演变发展,这个“微原则”也不会改变。字数的限制对内容有强大的局限性,但如何把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用最短的文字呈现出来就是这个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微博运营专员对文字一定要有绝对的驾驭能力。

注重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微博是一个开放且互动性极强的平台,因此在这个平台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是时刻都在与外界互动和接触,企业在面对其目标宣传客户和潜在宣传客户时,在微博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它的宣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客户心理,如何结合平台特点进行有效营销,如何管理好信息和客户反馈等,都需要这个专员一一掌握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

深谙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市场开拓的平台之一,企业微博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企业的产品、理念和文化,就要求运营专员对所涉及的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等都必须了如指掌,提供既有趣、又专业的内容。

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妨首先尝试一下自己开个微博,并真心喜欢它,愿意花时间去维护它。其次,你得跟上形势,面对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应用、工具、插件,你必须时刻丰富自己,不厌其烦地学习、尝试这些新“武器”,然后去武装你的微博。最后,你确实需要达到对于某个领域真正的精通,再加上耐心、责任心、文字功底、沟通能力、策划能力……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个领域。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微博运营人才,需要你同时又是网络人、媒体人和营销人,使工作内容渗透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对于这样一种崭新的职业,你是否有兴趣尝试一下?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易。可别小看了微博运营专员,现在业界普遍对他们的职责要求是:“做得了设计,写得了文案;抓得住热点,卖得了萌;谈得了时事,扯得了花边;发得了内容,回得了评论;去得了水印,改得了标点;一门心思找内容,抓破头皮搞原创,废寝忘食发微博,半夜三更刷粉丝。”

发展空间

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微博发展如火如荼,在创造商机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岗位。不少企业已成功地建立了微博平台,作为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这都要靠微博运营专员一点一滴的线上积累,以及背后的团队支持,微博运营专员的职业价值也日益凸显,成长前景可观。未来,微博运营专员的市场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专业人才有望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人才。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关键词】媒介 分离 融合 科技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媒介发展的历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类最初的传媒是自己的身体、表情、手势和口语,他们借助劳动延伸出其他介质和传播方式,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从人体分离出的各种媒介又呈现出重新融合的态势。

一、媒介的逐步分离

在原始时期人类的语言还没有产生,人们之间的交流传播是通过实物来进行的。那时所有的媒介都集合在人的身上,在利用实物媒介进行的传播中,接受者进行接受信息的感官是最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都可以同时参与,因此,实物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最生动、形象的。然而,实物媒介有很多弱点,如传递不便、表意和传播范围狭窄等。

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人们之间的交流就不一定要用实物来传达意义,而可以通过语言的指代性和抽象性来指代某一具体事物,还产生了一些不存在实物的抽象词汇,如描写心情感受的一些词语。语言弱化了感官刺激,却通过更加明确、系统的符号、符号类群引发人类的想象,利于人类思维的发展。

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文字诞生了。文字媒介第一次实现了符号与物质载体的结合。也第一次实现了媒介与人体的分离,实现了媒介的体外化。文字媒介除了满足受众的精神想象空间,也为受众架起了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桥梁。此时人类所利用的媒介就开始逐渐分化,可以脱离于人之外,只通过视觉便可进行意义的传达和思想的交流了。

随着人类生命需要的发展,大众对于传播媒介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科技的发展,则使得技术力量势不可当地进入到媒介的解放。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从此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的时代。印刷媒介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规模生产与复制。这时媒介分工趋势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了。电子媒介在印刷媒介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就是在这个媒介有了明确分工的时候提出来的。

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人类传播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由于人类符号、技术实践条件和水平的缘故,曾经先后出现了以某一种媒介为核心和主导的阶段。如今多种媒介又呈现出大融合的态势。

二、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由此看来媒介融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媒介技术层面的融合,二是媒介应用战术层面的融合。接下来就对媒介融合的这两个层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媒介技术融合

从电视这一集合了声音与图片的媒介开始,媒介就展现了初步融合的态势。电子媒介方兴未艾,网络浪潮就已席卷而来。今日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媒介发展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彻底改变了媒介的发展形态。

网络是个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归根结底就是利用虚拟和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甚至取消时空界限,因此是任何符号、任何传播活动都可以运用的媒介。它集合了声音、图片、视频、通讯等多种媒介的技术,而成为了集各种媒介技术为一身的“媒介之王”。与电子媒介相比,网络媒介又具备互动性和虚拟可能性,因此取消了传播的主客限制和时空限制,也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介无可争议地全面满足了人的生命需要,并且在虚拟的空间里开始实现对生物依赖性的超越。

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反过来,媒介对于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每一种传统媒介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报纸时代人类主要是利用眼睛的视觉来接受信息,广播和电视媒体影响人的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数字技术的出现,将所有的传播技术都迅速融合成一种普通的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各种媒体都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把其各自独立的技术融为一体。而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媒体,充分调动了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全面提升了受众的综合性立体感官体验。也就是说科技媒介所指的并非单一媒介的科技化,也并非新媒介取代旧媒介的全面革新,而是囊括了各种媒介技术优势的综合性质的媒体构架。视听群体的媒介经历也就因此丰富、完整、立体化。

归根结底,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技术的力量。媒介科技的融合是媒体革命的最大动力。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使得媒介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并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融合浪潮。信息载体的演变体现一个趋势,即媒体技术由专业独立性向交叉互动性转变,各媒体之间信息的交互是科技发展的目标。

2、媒介应用战术性融合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媒体并存、多种媒体竞争的时代。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几大载体,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媒体形态,从以前的割裂、分离状态,逐渐走向互动、整合、甚至是融合。

西周的伯阳父(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现代的媒体共生理论也认为,媒体之间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共生共荣。因而尽管这种战术性合作的初衷是为了推销各自的传媒产品,例如传统纸质报纸和网络的合作有助于交叉促销,驱使报纸的读者去浏览网站,网站的用户去阅读报纸,联合的结果是双方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而且有助于媒介信息的共享,做到信息传播和利润的最大化。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在2006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讲座中解释说,“媒介融合”其核心思想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一个重要趋势是内容的多媒体化。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动,使得媒介融合得脱胎换骨,形成了网络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并最终使得媒介融合成为建构媒介化社会的核心力量之一。技术的一日千里,为媒介融合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媒介更进一步的融合体现在了传统媒介与网络相互交融即媒介形态的整合,形成新兴的复合型媒介。现在已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媒体战术性联合形式有以下几种:

1、广播和网络的战术性联合

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已有广播上网电台共68个,以电台栏目单独建立的网站14个、跨媒体网站2个。2000年3月,全国交通广播网“易路通”网站开通,通过网上平台将全国交通广播联合起来,实现各台的资讯共享。广播台设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扩大宣传,同时,网络广播具有点播互动功能,突破了传统广播时间段的限制。

2、报纸与网络的战术性联合

最初开始将报纸与网络战术性联合的是人民日报网络版。由于网络的海量存储可以将报纸有限的篇幅扩大,进行深入报道,对重要问题还可汇集成专题形式进行追踪报道。这就利用报纸已有的资料来源以及编辑人力开发出更为广阔的市场。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阅读纸质媒体的内容,但没有报纸读起来舒服。随着PDF版、专门的网络报纸阅读器EEO等的出现,阅读变得越来越轻松惬意,读者也逐步接受电子版报刊。

3、电视和网络的战术性联合

根据最新一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1%。互联网越普及,分流电视观众的趋势越明显。因此,电视媒体要以新的传播技术改变旧的传播形态,与互联网接轨,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拓展新的经营思路,形成电视与互联网的互动发展,为战术性融合奠定基础。

4、电视和手机的战术性联合

目前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人。2.53亿网民中,半年内有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行为的网民比例达到28.9%。现代手机增加了视听功能,有MP3、MP4等功能,可以下载收看电视、电影和在线欣赏节目。随着我国3G进程的加快,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无论在运营网络上,还是在提供内容上,都会为手机电视这一传播形式的完善和丰富带来极大的好处。3G时代电视和手机的联合已成必然。

人类一直处在对生命的不断超越和更高层次的追求中,这就必然导致了人们对于能够帮助人类满足生命需求的各种工具及物质条件的不断改进。随着人类对所追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对媒介的功能化、便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并在现实中不断努力地进行各种尝试,展望未来不同类型的媒介还会借助新的介质而呈现出进一步的融合态势。■

参考文献

1施拉姆,1994,《人类传播史》游梓翔、吴韵仪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2徐沁,2008,《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中国期刊网。

3许颖,2006,《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第7期。

4陶喜红,2007,《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中国期刊网,第6期

5马歇尔・麦克卢汉,2005,《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1  互联网+的含义

什么是互联网+?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把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这就为传统的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渠道。

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正在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网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就是说企业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踏准时代的节拍。互联网时代,一定会是一次彻底的颠覆,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意识到这种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有自我革命、自我颠覆的勇气,才能取得涅槃重生的美好结局。

 

2  互联网+房地产

据统计,美国已经有90%房地产商经常利用网络和客户交流,美国供方中,72%的房地产利用网络销售房屋;需方中,有80%购房者在买房之前都在网上进行搜集信息的活动。中国现在房地产网民已经占到了全国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房地产网络产业链初步形成,一年有三千多房地产网商,在网上投入八亿多网络广告费,在全国各行各业中排第四。

就中国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而言,截止2014年之前,大部分房地产商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还是体现在简单的媒体化传播、营销、蓄客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应用链条。到目前主流的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从公司控制力角度,可以分为:互联网公司平台、金融公司平台、房地产商互联网平台,涉及的业务收入主要有:新房业务、二手房业务、租赁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及兴起的社区O2O业务。从发展阶段来看,互联网与房地产的结合应用产生的行业影响,也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当下,互联网正在快速改造相关行业,房地产在未来也有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被创新或者被颠覆,互联网思维带给房地产的,不仅仅是某一种模式,或是某一种产品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互联网网络文化、互联网生态、媒体化表现的基本认知,将会是房地产企业对于互联网利用的基本法则,从基本的网络营销开始,未来的房地产应用,应该尝试在建立互联网入口级服务、房地产自身产品精细化改造、物业服务等领域进行改造和创新,一切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为目标,

 

3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管理要求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目前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住宅、办公楼的建设加销售开发模式为主,传统的房地产营销手法作用有限或已遇到瓶颈。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纵深化发展,作为房地产商,单纯的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售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谁能最大化的整合资源,谁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认可和信任。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价值。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企业和用户之间是有距离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是中心,企业营销就是对用户我的信息,而广告成了一个最主要的渠道。至于用户,是被动接受企业的信息。而如今,网络化阶段,海尔集团首席张瑞敏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维就是零距离和网络化。零距离指的是企业和用户之间信息流通的无障碍,网络化指的是企业经营无边界,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所以我们更应该坚持创新并敢于挑战自己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而言,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的各个价值链条环节中。并且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改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即战略制定和商业模式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也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模式。其中,在业务层面,用户端和供应链端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将不断地实现价值动态地传递,用户将需求反馈至研发生产,研发生产形成产品或服务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互联网思维(见图一),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4  互联网时代下房地产的管理创新

总体而言,互联网对于房地产的改变目前仍旧是局部的。就行业本质而言,房地产商不是 “盖房子的”那么简单,最核心的竞争要素是不动产的管理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管理的是物,那就要考虑让“物业”保值增值,服务的是人,那就要考虑让“业主”舒服满意。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升级,为了更好的触网,房地产商就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生意人变为产品人。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而好产品又不必局限在新房子上,好的旧屋改造方案,好的物业管理创新,好的社区服务升级,也都是“产品人”思维的体现。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维度靠挤压成本要利润变为多维度凭服务增值要利润。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者主权意识迅速觉醒,以往由商家主导的市场已变为由消费者强势主导,顾客变成真正的上帝。正所谓“粉丝经济”的真谛,并非取决于商家自身有多强,而是取决于商家的姿态有多低。对房地产商而言,也必须积极转换身份,全心全意地为业主服务。

为了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互联网+房地产的运作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传播层面,即社会化营销阶段,要求企业能够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和APP来展示公司的产品和品牌。

第二阶段为渠道层面,即B2C阶段,就是把渠道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

第三阶段为供应链层面,即广义层面的电子商务—消费定制(C2B),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

第四阶段为价值链层面,即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从传播、营销、供应链到运营管理都能够由互联网来驱动,同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予以相应调整。

同时在房地产公司运作过程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

首先,战略层面

过去,所有企业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但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必须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未来5-10年内,房地产商将会面临三大主力消费群体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一是九零后为代表的居住消费需求,二是老龄化加快带来的养老地产爆发式增长,三是城市升级带来的公共空间或服务设施的改造需求。

在中国房地产商要做的是决策以及对生活方式的策划,基于这个原因,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对于企业战略的定义要予以升华,并不能只是单纯的盖房子卖房子,而是在大的互联网战略下,以地产作为实现产业协同的平台,搭建一个包括家电、家居、物流、金融、地产等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努力成为一个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倡导者或者服务商。

第二、从运营层面上,公司运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财务指标,要重点关注营运能力的提升,营运能力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现金周转天数,也就是财务管理中的CCC,其中行业数据分析显示,行业平均周转天数为1200多天,房地产商可以通过信息化途径提高销售去化,降成本、降库存,控制土地获取节奏等方式,采用多渠道融资,加强筹资,投资,用资等各个经营环节的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实现周转天数的缩短,大大的打破资金成本过高的传统局面。

(2)公司运营,作为房地产商要及时通过大数据模式提高公司运营能力,可以考虑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自主研发成本、工程、运营、营销等模块信息化系统,大大提升全国项目的综合管控能力。

第三,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要始终把用户需求摆在首位,使用户需求最大化,突出个性化、时尚化、智能化、环保化、平台化。

(1)与用户充分沟通:在前期,可以借助网站、微信、APP等渠道充分与潜在客户进行网络交互,通过互联网,使用户真正参与户型设计,实现“按单定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房地产商应从拿地前锁定地块开始,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渠道,有针对性的与潜在用户进行交互,并重点对产品进行户型、立面、价格、景观等进行调研,实现用市场数据说话,营销倒逼设计团队。

(2)设计创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方案优化及人性化体验外,增加智能化带给用户“居于家,世界就在眼前;身在外,家就在身边”的智慧生活的家体验。结合国家推崇的绿色、低碳、适老化、智慧化几大方面,通过通讯网、互联网、广电网、电力网等多网融合的网络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相联,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互联互通,并通过网络实现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3)商业创新:商业产品线也可以全面触网,同传统商业地产不同,互联网时代融合电商和传统商业的定位是以云服务为线上交互平台(O2O),以街体验为线下运营模式,实现商家、消费者、物管360°交互的智慧型城市生活中心。通过强大的四网融合平台,将入驻商家自动接入“云平台”,获取金融和大数据服务,直接为经营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讲,购物和休闲娱乐都会有云平台服务。

第四,组织创新。

美国企业史学者钱德勒说企业的成长主要是依赖于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决定企业的成长,第一个是战略,第二个是组织,且战略从属于时代,战略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设计,但是组织又根据战略的变化来变化。现在战略改变了,组织也必须要进行改变。

传统的管理理论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管理的主体,第二个是管理的客体,第三个是管理的手段。它是封闭的不开放的。原来的组织是金字塔式,最底层的员工上面有很多领导,很难自主做出决策是被管理者。现在要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生态圈,所以现在的组织从前期到设计、工程、成本、营销,一直到售后全部要直面用户,了解用户需求,使用户需求最大化,这样的产品才会是被市场接受的产品。

第五,机制创新。

战略和组织改变后,能不能可持续优化,取决于薪酬体系和机制层面。传统行业的薪酬体系搭建一般会依据每个员工的职级和岗位等综合测算进行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用的比较多的应该是KPI、360°考核等,但实际并没有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碎片化和个性化的,企业需要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同时,用户的需求又是快变的,企业必须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做出改变——由最了解一线需求的员工做决策,之前的管理者则从“下指令者”变为“资源提供者”。把倒三角的科级组织变为网络化的小微自组织,从而让所有流程都能与用户交互,赢得了用户自然可以在互联网时代游刃有余。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从2006年开始推行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指的是员工,“单”指的是市场目标——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广义的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即让员工与用户融为一体,而“双赢”则指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举个例子,以前,除了案场的销售人员,设计、工程、采购等环节根本无法真正接触置业者,自然也无法得知用户的需求,他们做出来的项目肯定也无法得到置业者的认可。而人单合一,小微化以后,从设计到采购到工程到营销,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置业者直接交互,反复交互的成果就是热卖户型和热卖项目。各模块的员工也在交互过程中创造了超值,参与了分享,真正实现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5  结束语

互联网一直是在改进我们的人性,科技让我们变得更人性化。在地产圈,“互联网+”的概念还刚刚兴起,互联网+房地产的管理创新模式也远远不止这些,所以地产人一定要更加放开思想,敢于创新,在经历过痛苦和迷茫后,最终实现自我颠覆成功。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关键词】针织 设计教育 创新

针织时装是服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极具潜力的类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流行趋势中,针织时装设计潮流就逐渐上扬。愈来愈多的时装设计师致力于针织时装,针织品牌日益增多,一些著名时装品牌也在不断推出针织系列。多年来,我国的针织时装默默无声的沉淀在行业的大潮中,几乎将“低端”和“附件”的形象一演到底。然而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针织时装的日益重视,我国针织行业转唱高调,向设计创新与品牌化发展进军。中国的时尚界愈来愈注重针织这一品类,针织时装这瓶酒在这个时代里换上了新的佳酿。

随着时代的进步,针织时装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针织设计老旧、缺乏新兴创意;高校教育与针织企业接轨困难、针织产品品牌化渐现坎坷。我国的针织产业正在进入新的拐点时期,针织时装想要整体升级、摆脱瓶颈,运用设计创新扶植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在创新发展之路上,首先是教育力量需要接轨时尚发展,在高校的时装设计专业中,增添针织设计方向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在教学中将针织设计的传统理念结合设计方法创新、针织品牌化进程这两个要点则是现阶段针织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一、设计手法创新

如果说设计思维是时装的灵魂,那么设计工艺就是骨骼血肉。想要实现设计创新,首要就是“左手艺术、右手技术”掌控设计。针织的整个工作流程包含相当大的工艺技术含量,仅仅使用艺术审美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设计师需要做的包括选择流行纱线、确定工艺种类、熟悉艺术风格、把握时尚趋势。一个成熟的针织时装设计师必须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掌控整个生产流程。尤其是近年来的针织时装流行工艺日益丰富多样,与时尚变迁可说是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设计师更是不能置身于潮流之外。国内服装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一直存在着水油分离的现象,即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分开。这就使得培养的人才难以向国际设计水准和设计能力靠拢。近几年我国在教学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开始相互融合,未来的针织时装设计师必须是游刃有余的在艺术与技术之间翻飞。

风格至上是设计教育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二。风格是时装设计的灵魂所在,尤其当一个品牌想在纷繁芜杂的消费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创造出产品附加值,首要的就是表达其独到的风格。设计师需要依靠设计独特、风格统一的作品不断地诠释与深化品牌形象,而这些日益深入人心的固有风格会不断强化你的品牌附加值,从而最终形成产品附加值,实现品牌价值。世界的进步日新月异,传统的美学规范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眼光。新美学主义早已悄悄地渗入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并大行其道。人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越来越渴望找寻被时代生活进化掉的天然人性――感动与温情中的简单和本原,针织时装的风格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些需求与品位,成为矜贵、温雅与好品位的代名词。

第三是要将创新设计切合时尚潮流。纵观国际知名设计师对针织时装的诠释,针织时装的设计方法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都是紧密地与流行趋势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断与各种风格元素交互融合创造各种大胆灵动的时尚造型。目前国内的针织设计在这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推进空间。需要注意的是针织本身拥有独立的风格特征;针织品类也有自己的流行引导品牌,因此针织设计在追寻时尚大方向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流行色彩、流行工艺与时尚款式风格。设计师需要在透彻理解流行趋势的同时,演绎针织时装特有的时尚气息。

第四,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概念”,更应该借其精髓来进行时尚创新。民族服饰和民间装饰的内涵与体验常常能够给设计师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冲击。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还为国内外许多设计大师带来了设计灵感,尤其在东方风潮以及2008北京奥运的冲击下,新一轮的以东方情怀为重心的时尚珍馐让国内外的时尚人士交耳称颂。对于中国的时装设计学生而言,在继承与发扬中国概念之外,尤其应该找到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平衡。我们一方面学习西方品牌的理念与模式、时装设计的方法与技术,紧密贴合国际时尚,另一方面也要将东方的风格取向融入设计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时尚新颖的针织时装教学,才能构建中国魅力的设计风格,才能以中国市场为依托向世界进军。

二、将针织设计教学转化为针织品牌发展教学

针织企业想要拥有长久的生命线必须“品牌化”经营,研究目标市场和时尚需求,逐步发展产品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名人效应等手段提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尤其是需要运用设计创新思维,提高产品文化艺术含量,以增加品牌附加值。此时的针织设计教学并不是抽身其外的,讲述分散的针织设计手法,而应该将“针织产品品牌化经营”作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概念进行人才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将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目标消费者、品牌战略、品牌延伸等等一系列战略品牌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以此为依托各个击破。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融入其中并随时作出调整应变,未来的产品设计决不是孤立于品牌运营之外的,而是整体之中的一个重要关节。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就需要单品设计与品牌创新并驾齐驱。当一个针织时装设计师整日只是挖空心思的考虑如何设计卖座的单品,便是在向失败招手示意。宏观的考虑是当今设计必不可少的,品牌风格是由无数的设计单品堆砌而成,单品价值又离不开品牌形象的渲染添加。优秀的针织时装设计师不仅仅要在纱线与款式间翻云覆雨,还要能够设计品牌形象、品牌风格、品牌定位。今天的时装设计师贩卖的不能仅仅是温暖、舒适、合体与优质,还包括品牌附加值与品牌代言的时尚品位,针织时装设计只是设计师的狭义代名词,在真正意义上,单品设计与品牌创意是无法剥离的。

总之,国内针织时装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针织时装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大,尤其是针织时装品牌和时装品牌针织产品线的成熟度方面与国外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在针织品牌设计方面更上一层楼。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国际时尚氛围已经为我国针织时装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针织教育要时刻关注时尚动态、最新工艺和风格走向,同时不断充盈自身的艺术积淀;发挥中国本色、深入体会中国传承的东方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本土针织设计的文化底蕴。设计教育如此潜移默化、长期实践,立足于创意与变革促进自身的发展完善,持续设计教育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才能以全新的面貌紧接挑战,融入国际针织流行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庄利辛. 成衣品牌与商品企划.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李津. 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工艺.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宋晓霞. 针织服装设计.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刘丁,余国兴. 针织服装外衣化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6 .

[5]周淼. 论针织服装的设计开发. 针织工业,2003(04).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关键词:4G时代;SIM卡;竞争战略

一、大唐微电子的发展概况及竞争力分析

大唐微电子是目前全球智能卡领域中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生产设备最先进的智能卡企业之一;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同时在芯片级、模块级、卡片级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的企业;也是指定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IC卡芯片设计及模块加工企业。凭借优越的市场意识,大唐微电子不断开发和进行着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与设计,在当前迅速发展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技术背景下,多次改写了半导体行业技术的中国历史记录,尤其在中国智能卡产品领域中,它依靠一流的智能卡技术创新与市场服务,率先成为了当今中国一流智能卡技术的IC设计企业,并成功实现各类智能卡产品产业化、国际化目标,SIM卡产品销售量连续多年在中国市场名列前茅!

大唐微电子近年SIM卡出货量及增长

[单位:百万张]

资料来源:大唐微电子市场营销分析

成功是为那些不懈努力的人准备的最好礼物,正是由于大唐微电子对技术的不懈追求,使其自身融合了多项的技术专利,不但为国有企业打破长期外资企业占据市场的局面,还为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移动通信技术涉及一个国家的安全,可以上升到整个国家利益的角度,故大唐微电子的最大的机会(Opportunity)就是国家的提携和政策的支持,这为大唐微电子带来了巨大的优势,这也是外资企业无法得到的力量。大唐微电子十分注重产品技术的原创性与可延性,力求将技术优势转换成产品的核心优势,通过专利技术申请与保护,确保产品的竞争实力,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整体品牌。尤其是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的开发,使得大唐微电子在未来的4G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内竞争者的步步紧逼以及缺乏起码的国际市场关注度是大唐微电子的劣势(Weakness),这方面握奇数据是大唐微电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其次,大唐微电子前些年和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商华平公司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也将会为其今后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最后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大唐的员工流动太频繁,而且范围涵盖了公司管理高层和基层员工,说明了大唐微电子在公司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大唐微电子面临的威胁(Threat)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源于它的优势,那就是它的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卡片研发加工到应用系统承建太过于完整,没有给产业链上的其他伙伴任何生存和获利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导致自己的研发成本不断上调,另一方面也成了行业的公敌,在一个行业生存没有朋友只有敌人使大唐微电子面临威胁也就不言而喻了。

大唐微电子公司 SWOT分析

[内部能力

外部因素\&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产业链完整

2.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

3.国企背景、产业政策扶持\&1.市场缺乏国际观

2.在资本市场存在历史污点

3.管理层不稳定且员工流动性太大\&机会(Opportunity)\&SO\&WO\&1.国家产业政策对TD-SCDMA制式的大力支持

2.与3G应用密切相关且被一致看好的几类SIM卡产品储备齐全\&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机会,利用自有知识产权优势,大力推广自己储备的各类SIM卡产品\&在TD-SCDMA于国内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向国际市场迈进,利用自有的知识产权和成本优势向海外市场推广\&威胁(Threat)\&ST\&WT\&1.在整个产业链只有对手,缺少伙伴;

2.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度的依赖性相对过高\&因为不可能打断自己的产业链,所以大唐微电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大做强,形成一定程度的技术和产品垄断\&改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但也要适度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竞争力。\&]

因为与中国移动保持着亲密的伙伴关系,目前大唐微电子还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是市场是微妙和复杂的,新的技术时代使得大唐微电子存在很多风险,技术开发是大唐微电子的首选,但是如何组合技术和创新方向,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需要长期的竞争战略规划。而在制定战略之前,必须要摸清4G时代的业务需求和业务的特点,以做到未雨绸缪。

二、大唐微电子手机SIM卡商的竞争战略

(一)总体竞争战略

大唐微电子公司在4G时代的总体竞争策略应该是本着以技术研发创新为核心,以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为主体,组成战略联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从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公司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产品竞争战略

首先,保持原有的产品结构和业务格局,毕竟还需要海外市场的拓展,毕竟大唐微电子还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相比于其他企业在这方面产品的竞争力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所以原有的非SIM卡业务是大唐微电子必须继续保留和更新的领域,因为这些产品很多也是运营商迫切需要的,而且它们能够促进大唐SIM卡产品的销售,巩固和加强大唐的整体竞争实力。

其次,巩固和加强现有3GSIM卡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但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从而构成相应的进退模式,直到完全过渡到4GUSIM卡的生产。保持跟中国移动的合作,逐渐在安全和质量上入手,争夺未来4GUSIM卡的份额空间是产品竞争战略的首选。

最后,为规避未来竞争风险和强化竞争优势,大唐微电子应向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嵌入。嵌入方式以产品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为主。主要是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开拓产品营销渠道,除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各种原有的SIM卡外,还在芯片技术上和卡片系统内加入内容提供商和未来4G客户需求的内容。如非接触式和接触式的芯片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将在内容提供商和手机生产商之间争得利润空间。打破原有行业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是4G时代为卡商提供的契机。可以说在产品的竞争战略制定中,把握好这条线成为了一个关键。

(三)业务竞争战略

大唐微电子应紧抓新时期的技术要求,积极创新,对于4G时代的SIM卡业务,大唐微电子的业务竞争战略也要围绕这些创新应用展开,其应用的技术主要有:

1.移动支付业务

从目前的SIM卡移动支付业务来看,现行的业务技术都不高,安全性也不是十分可靠。大唐微电子在业务竞争中所应该采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基于NFC+SIM的移动支付模式,目前这种模式的解决方案是在SIM卡中使用安全芯片来储存NFC应用,欧洲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广。它不但具有安全性高,运营商管理网络接入,银行控制资金支付的优点,还直接解决了前两种方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这种业务方案已经成为了趋势,大唐微电子应该在产品成型期间大力介入研发和测试,以便尽早争夺市场地位。

2.数字版权管理

移动用户数字版权管理三种方式:芯片解决方案、SIM卡解决方案和软件解决方案。这是大唐微电子的核心产品和业务。应该说,同行业中大唐微电子也是最具规模和优势的。凭借其信誉和技术实力,外加知识专利。大唐微电子在3G时代的业务竞争可以说主要是在这一领域内的独领。应该进一步扩大芯片解决方案的应用范围,通过手机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实现,可以支持手机和弦铃声功能、视频流、彩信、游戏、MP3音乐等应用的数据传输、压缩和解压缩以及播放和鉴权等功能。

3.特大容量的4G USIM卡业务

4G时代是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就好比网络传输模式的变迁,光纤时代就可以使得一部电影从美国传到中国只需几秒钟的时间。传输的速度提升,对SIM卡的容量要求也日益提升。特大容量的USIM卡是大唐微电子未来业务竞争的基础,当然,目前的大唐微电子完全具备这样的实力,对该业务的介绍只是对未来业务竞争战略的一种规划。大容量Flash SIM卡与移动内存卡竞争日趋激烈。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沉浸在录制成功兴奋中的周小如不知道,不到一年前,这个为她带来超过14万粉丝、被她评价为“操作方便,亲民”的移动电台应用的创造者,正在人生的低谷徘徊。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这天,赖奕龙宿命般地把自己关在家里反思。这个时年37岁,却已有十几年互联网创业经历的男人,刚刚又经历了一次创业的失败。

这个被朋友形容为“小眼睛质朴男”的粤西男人,此前几次创业都集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因为他很早就觉得这将是一个趋势。他信奉“布劳德尔定律”:自由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结构和公司的运作模式,自由度越大,价值就越大。“从电视到互联网到手机,自由度越来越高,围绕着手机这个终端的价值链想必非常广阔。” 赖奕龙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

但现实很骨感,赖奕龙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他在2005年创建了移动互联网游戏社交平台摩网,但终因中移动打压免费wap以及融资等问题,没有撑过2007年。“如果做成了,可能就是中国的Gree(日本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游戏社交平台)。”赖奕龙叹口气,“一部血泪史。”

2010年底,深圳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让一直关注农民工群体的赖奕龙看到了机会。新一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到乡村,他们与厂外世界交流的唯一设备就是手机。“这种割裂带来的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需要慢慢深挖,同时对社会也有意义。”赖奕龙创办了定位农民工实名社交的183社区,就像农民工的Facebook,最初想从实名的切入点去做社交,与QQ这样非实名的沟通工具形成区隔。

为了接近这一群体,赖奕龙的团队扎根在深圳富士康工厂旁,每天在工厂门口发传单,用户很快发展到20万人,并得到了投资。

不过,就在赖奕龙“慢慢深挖”这一市场时,“没想到推土机来了”。赖奕龙感慨,强大的替代产品“微信”让183社区失去了优势。

但比外因更致命的,是赖奕龙自己。他发现自己难以真正融入农民工群体。“虽然经常一起吃饭,但是混不熟,因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都不同。就好像多年后鲁迅见到闰土的那种感觉。”那时的赖奕龙穿短裤和拖鞋,骑单车上班,在夜市摊上和农民工拼酒扯淡,回到家却换上另一套衣服,做法式甜点。

终于有一天,这种分裂让赖奕龙反思自己的创业方向:下次创业,要做即使失败也不后悔的事。最终,这个喜欢Radiohead的英伦摇滚风,大学时辍学去电台当了一年DJ,还在1999年组织过一场摇滚音乐会的文艺中年,选择创办移动电台。

声音是“湿”的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打拼多年的赖奕龙,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深信不疑,他也相信《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的“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人们生产内容的渠道拓宽了且更加分众化,只要有上千个铁杆粉丝愿意付费,就可以让自媒体的创造者从容自在地生活。

通过什么来维系自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联系?赖奕龙的答案是“有感情的声音”。他认为对“声音”价值的开发,仍是一片蓝海。“相比干巴巴的文字,声音是湿的,是有感情的。我希望做情感的生意,让声音来承载情感。”

目前通过声音沟通的产品,微信主要是传递短的信息,“比邻”用来打发时间,并有可能变质为客服工具。“微信是干的连接,我们做的是湿的连接。”

就像美国作家克莱.舍基所言,工业化好比一台烘干机,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然后用原子式契约将个体联系起来。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凭这种“湿的”魅力,相互吸引和组合。

其实,在“声音”蓝海中掘金的移动电台并不少,都在探索各自的定位。比如,车语传媒推出的考拉FM更倾向于将其商业模式与车载系统结合。而早在2011年就上线的聚合式移动电台蜻蜓FM,则主要和传统电台合作,根据后台数据将电台广告重新加工推送。

赖奕龙的思路不一样,“我们以前觉得电台是在路上用零碎的时间听的,这都是旧的定向思维。现在90后很少听传统电台。”于是他针对移动互联网这群最有活力的用户,将产品定义为以UGC模式为主的情感治愈系电台。产品名称也来源于此,“荔枝表面一小片一小片的结构,象征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小小寻求改变的个体,有独立发声的渠道。”

赖奕龙认为,与那些内容聚合型移动电台“掠夺性”地扩张存量的模式不同,荔枝FM以“感情”为核心的纽带,鼓励草根播客自制内容的模式做增量。而且,由于避免了因购买版权而“烧钱”或打盗版的球,荔枝FM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更可控。

为此,荔枝FM的技术团队花了半年多时间研究录音功能。“这个技术挺复杂,录音过程中会自动降噪,同时美化你的声音。把手机放在这里,我们两个人的谈话录下来就是一档节目。”赖奕龙向记者演示。

18岁到22岁,女性,文艺范儿,喜欢在中午和睡前听情感类的电台节目――这是荔枝FM主流用户群的标签。

为了更好地吸引目标人群,赖奕龙在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他专门请俄罗斯的设计师来设计荔枝FM的LOGO,产品界面的设计也很考究,每个电台都有一个FM调频编号,切换节目时还会出现无线电噪音的沙沙声……有人评价道:“仿佛在单反相机盛行的今天,有人拿出莱卡不紧不慢地过片,配合着那胶卷和机械弹簧的声响,在人群中对盲目追求时尚的人委婉的嘲讽着。”

荔枝FM的运营与对外合作,也希望能契合“小清新,文艺范”的主流用户定位。比如,成为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的宣传官方移动电台,召集播客录制有关张小娴的节目以推广她的新书,邀请饶雪漫开通电台节目等。

第三方调查报告也显示了这一定位的效果。今年10月,Talking Data的《2014年移动电台应用行业报告》称,“多数主流移动电台应用以男性用户为主,而荔枝FM多为感情治愈系,更偏文艺范儿,因而更受女性欢迎。”另一份数据也显示,荔枝FM的用户量增速和用户使用频次增长率都高居榜首。荔枝FM在2010年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经纬创投的投资。2011年完成的B轮融资,由晨兴创投以及经纬创投联合投资。

赖奕龙有多年做移动互联网社区的经验,他对荔枝FM的设想也是这个思路,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以人气主播为核心,开放社区功能,进行分众化运营和管理,强化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最终利用粉丝经济导入电商。

目前,像周小如这样的粉丝和影响力达到一定数量的主播,都已经与荔枝签约。荔枝FM中人气最高的主播“背着吉他的蝙蝠女侠”向《21CBR》记者表示,签约的初衷是保护版权,她必须每周至少上传一期原创节目,而且不能在其它平台,而荔枝则负责节目的推广和版权维护,并优先为其提供商业机会。

一切源于热爱

对于主播们来说,商业机会也许没那么着急,“喜欢”才是正经事。

在荔枝FM,“背着吉他的蝙蝠女侠”脱下她的空姐制服,在手机前为41万粉丝读“我何尝不想设计自己的命运,但仅凭这点任性,是撑不过余生的”,“老周为你读诗”的主播,也会为她的3个粉丝读一首《钗头凤》或《再别康桥》。

对赖奕龙来说,荔枝FM与其说是又一次创业的产物,不如说是年届不惑的他送给自己的礼物。他从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对羊羹的描述中汲取了对光影和质感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他喜欢收藏收音机,就模仿博朗1960年代经典产品而创造了荔枝FM的播音和录音界面;他喜欢在午饭后步行一两公里到公司附近的老街上吃一份传统广式甜品,享受那种慢的节奏。当一名新来的运营经理提出在内容专题策划上更贴近时事热点时,他会提出异议:“太多地方可以关注热点了,但荔枝就是‘慢’的。”

现在,赖奕龙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开口就谈商业模式,UCG模式不像内容聚合模式那么烧钱,1000多万用户的规模虽然尚不足以支撑起产品的商业化,但粘性和活跃度挺强。赖奕龙觉得,确定了大方向,做好产品,慢慢探索就好。

到了晚上,赖奕龙会跑跑步,读读毛姆的短篇小说,或者找个安静之所,戴上耳机,插上话筒,对着手机中的自家产品录制声音:“大家好,欢迎收听《深夜谈心》。”赖奕龙在自己的电台节目中以“大叔”身份解读年轻粉丝们的情感问题,“我可是通过了90后心理测试的,我还知道‘基腐宅’哪!”

他也愿意跟一些老友谈谈心。久邦数码原总裁张向东在离职前,约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赖奕龙聊天解惑。“首先要做你喜欢的事情,喜欢的标准就是,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赖奕龙向张向东分享自己创业的感悟,“再者就是要有市场前景,最好对社会还有点意义。”

赖奕龙相信“知行合一”,“这些事情我跟张向东讲是有意义的,而没有创过业的人理解不了。真正经历过才知道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后来张向东辞职为自行车创业,赖奕龙很替他高兴。“以前你看到张向东,他就像个老头一样,眉头深锁,现在做自行车就开心多了。”

赖奕龙把小米的成功也归结于“热爱”。他在十多年前见过几次雷军,注意到雷军每次都带着好几部手机,当时还是功能手机时代,很少人会带两个以上的手机。“雷军最终能够做成手机,是他因为没做手机的时候,兜里也永远都有几个手机,因为他的热爱。”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从世纪之初伊始,我国企业开始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并购热潮,似乎谁能把握这次浪潮,谁就将赢得在21 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企业并购浪潮汹涌而来,于是,有了联想并购IBM 个人电脑业务、TCL 并购法国汤姆逊、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等跨国并购案,也有了格林柯尔并购科龙电器、斯威特并购小天鹅、美的并购荣事达等轰动一时的并购案。公众的目光被聚焦在声势浩大的并购仪式上,在一腔热血之下,将所有能表达的溢美之词铺天盖地地用在了以胜利者之姿态出现的买家身上。

然而,事过境迁,当公众的目光再次巡视那些并购后的企业时,很多光环已渐次消失,待价而沽以再次“出嫁”的心态也不乏其中。这其中,有TCL 的“一声叹息”,有明基的“壮士断腕”,也有格林柯尔的分崩离析。为何众多如此美满的“婚姻”却短暂地走向“坟墓”,“白头到老”的誓言为何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之后已是“同床异梦”?

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当初“花前月下”时的并购模式有问题,更多的是企业并购之后,采用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股权置换、品牌并购、资产整合等等,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并购模式,其最终都要涉及到日常的企业运营。可以说,如果不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中去思考企业并购案,任何一个企业的并购成败都是言之尚早。

综观目前众多的企业并购案,并依据多年的观察与总结,笔者认为,在企业并购之后,采用的发展模式大约可以分为三种:改革式发展、改良式发展和改造式发展。

改革式发展:枪杆子里出政权

改革式发展,顾名思义,即以一种较为激进的革命式手段,以新主人的身份进行一场场暴风骤雨而又大刀阔斧的运营改革,使企业的现在与过去一刀两断,划清界线,以期快速带领企业进入新时代。

这种快速改变企业现状,树立新主人新形象的改革式发展行为,是目前众多企业并购之后普遍采取的做法。其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往往会犯下急躁冒进的错误,即全盘否定这个企业的过去,认为这个企业里面的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等方面,肯定都有问题,否则,就轮不到他们这些新主人的到来。

于是,流程再造、人员更迭、管理创新等等源源不断地进行,在一番痛快淋漓的改革之后,却发现“痛”多“快”少,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最后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的命也“革”了。究其原因,要么切脉不准而未能对症下药,要么下药太猛,引起并发症。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并购科龙电器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革式发展的案例。

2001 年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以5.6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2002 年5 月正式完成对科龙的收购。随后,以格林柯尔顾雏军为首的新领导团体,代表资本和技术的力量切入科龙,开始了另一种改革,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科龙民营化重组”的进程。

“科龙易帜”后,顾雏军采取的正是暴风骤雨式的内部革命。最为明显的就是收缴下属公司的财政权和人事权,将营销公司的财务部和人事行政部撤消,统一由集团指挥。2002 年5 月到9月,科龙内部设置由11 个部门缩为7 个,科室从34 个变为22 个;财务方面实行集权式管理,收回小家电公司、营销系统等产生现金流较大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系统由80 人精简到60 人。

由于科龙在当地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又根深蒂固,顾雏军为有效运转科龙花费了不少心思。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子弟兵、安插亲信进入各部门核心层,从生产到售后、从决策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顾领导下的格林柯尔系的人马。在董事会方面,6 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来的身份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相反,虽然工商银行旗下顺德经济咨询公司持股高达6.92%,但在公司内根本找不到话语权。

另一方面是开展,树立个人权威。同时还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内部矛盾,离间原科龙的关系网。当时,顾认为科龙企业病的根源在于科龙电器内部存在严重的派别小团体,因此发起。从2002 年开始到2004年,每到七八月份,科龙都会如期开展。据介绍,首先从科龙空调公司开始,后波及到上百位分公司经理、售后主任、传播科长;白天互相揭发、自我揭发,晚上写检讨、自我反省。后,科龙电器员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除副总裁王康平外,科龙电器副总裁兼冰箱生产业务主管蔡拾贰、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陈少民、科龙空调公司营销本部总监张铸、科龙空调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经理郑碧林、科龙电器技术副总裁黄小池等众多高管相继离职。十几个分公司经理、26 个传播科长、十几个售后主任也被揪斗之后宣布“下课”,直接导致科龙电器史上第三次离职……

正是因为顾雏军在并购后的企业运营特别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以及顾雏军进入科龙后,在压缩成本、整治企业腐败以及在采购和配套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令很多老科龙人、顺德人颇有怨言,从而形成了新旧势力的针锋相对。加上随着顾借鸡生蛋的做法和决策上的失误,如扩张过快、战线过长等,使得顾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终于让顾雏军轰然倒塌。

改良式发展:和平演变细无声

21 世纪初期,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方式使得苏联解体,史家称之为“”。与改革式发展不同的是,改良式发展就是这种和平演变式的“”,它采用的是较为温和的方式,以温水煮青蛙的低调之势,步步为营,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企业易帜,使企业走上正轨。

这种改良式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新主人耐得住寂寞,以一种学习者的心态慢慢融入原有企业的阵营,通过全盘接收―观察情况、了解现状、文化融通―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推陈出新、脱胎换骨的四大过程,使得并购后的企业江山变色,真正实现新主人新形象的转变。

以美的并购荣事达为例,2004 年11 月,美的集团借道美国美泰克公司收购了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50.5% 的股权。2005 年7 月,美的集团增持荣事达集团持有的合资公司24.5% 的股权,由此合计共持有合资公司75%的股权,对“荣事达”品牌实现了绝对控制。

但美的整合荣事达却显得异常低调,只是在人事方面作了微调:美的集

团副总裁、制冷事业部总经理方洪波担任了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原荣事达集团董事长仇旭东任合资公司副董事长,该公司总裁张事平保持原位,美的冰箱的负责人李东来任公司常务副总裁,直接负责新合资公司管理架构的建立。

在李东来的直接“操盘”下,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果断拨离非相关业务,成立新的电器营销公司,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重建冰箱营销队伍上。事实上,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非常低调地进行着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关于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全新管理架构的搭建以及合资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等工作,外界看来似乎缺少戏剧性,因而很少有媒体深入关注。

据美的荣事达提供的资料,2005年,合资公司冰箱国内销售实现100万台。在美的荣事达的冰箱业务渐渐步入正轨后,美的集团对荣事达开始了“”。

2006 年七八月间,美的集团突然传出内部结构调整的消息,在制冷集团内部成立冰箱事业部,由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总裁李东来兼任美的冰箱事业部总经理。与此同时,以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的洗衣机部分为主体的洗衣机事业部也宣布成立,美的集团派遣原空调营销大将王金亮出任总经理。随后的二个月,原冰箱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来被调整回广州担任空调事业部总经理,而2006 年初从美菱转投美的的冰箱业元老级人物李士军正式挂帅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

由此可以总结一下美的整合荣事达的策略:先由李东来为合资公司输入新的企业文化,建立新的管理体系,重点发展冰箱营销业务,同时维持洗衣机业务的稳定;然后将逐渐成型的冰箱业务与洗衣机业务分离,并将其与华凌冰箱业务整合,由李士军这样一位冰箱产业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接手继续发展;此外派王金亮重整洗衣机业务。这样的思路下,尽管人员变动看上去很频繁,但是这些人员都是进行“体外循环”,原荣事达体制内的中高层却很少涉及,此外,整个生产、研发、营销的体系也保持了稳定。

2006 年11 月24 日,美的首次推出了18 款“美的”牌洗衣机新品,这些洗衣机全部由设在合肥的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制造,包括8 款滚筒洗衣机、8款波轮洗衣机和2 款干洗机。同时,宣布了美的的品牌战略,在品牌的市场定位上,“美的”偏重一二级高端市场,“荣事达”侧重三四级低端市场。原有的美的荣事达在全国25 个核心销售中心,超过3000 个顾客服务网点和5000多个零售网点,将全面为美的洗衣机开放。在波澜不惊的二年低调整合后,荣事达彻底被美的“换了新颜”。

改造式发展:造血生肌复活力

改造式发展是与前两种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它以营造企业造血功能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并购后企业的内部血液循环加速,进行生血供氧,逐渐使得企业在休克中苏醒过来,恢复起活力,并通过企业内部的自我改造,焕发出“第二春”。

前两种发展模式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不断地输血,以保持新企业的活力,但改造式发展模式则在一次性输血之后,变输血为造血,要求由并购后的新企业自我生血,自我发展,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养分,从而解决企业发展的动力,这对于新企业的运营操盘手而言,具有更高的挑战性。

因此,输血形式是改造式发展模式的关键,从目前的众多并购案中来看,主要有:一是有形资产的输入,如资金、固定资产、产品等;如TCL 并购汤姆逊案;二是无形资产的输入,如技术、管理、理念等,像著名的海尔并购“休克鱼”案例;三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结合输入,如东菱凯琴并购威力洗衣机案。2005 年10 月,以做“西式小家电”起家的“西征冠军”广东东菱凯琴集团以1.5 亿元从顾雏军手上全面接管中山威力集团。威力作为曾经的洗衣机行业霸主,东菱凯琴“以小(小家电)博大(大家电)”收之麾下,正是其想做好国内市场走的一步棋。

为此,东菱凯琴集团把成熟的小家电项目(包括微波炉、制冷项目)的生产线、工人、管理人员以及客户网络等有形资产,全部从顺德的母体之中整体打包注入到了收购后的中山东菱威力这个企业中来。这些产品和运作平台以及客户网络都是非常成熟的,而且也是东菱凯琴集团非常强劲的盈利项目,因此,威力从并购开始起步,就已经是在高起点上面运作,使得威力品牌在整个企业一开始运作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整个企业的造血功能,为威力的重新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东菱威力坚持以成熟的小家电项目为造血母体,开始对威力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成熟的小家电项目维持海外市场优势,以收购后的洗衣机项目为新增长点,主打国内市场,在威力洗衣机项目还未实现赢利之前,由小家电项目实现输血运作,而无需再用东菱凯琴集团的输血。

经过一年的内部造血发展,洗衣机项目开始了新的整合,东菱凯琴集团进行了无形资产的养分输入。2007 年初,东菱威力公司的洗衣机项目实行了以“快速反应、迅速决策”为核心理念的“厂商一体化”经营模式,整合整个上下游资源,强化社会分工,把公司的经营平台前移、资源前置,对市场实行深耕细作。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范文

7月下旬,广州白云机场向南20公里的格风服饰工业园区内,天猫平台的女装团队悄然到访歌莉娅女装。

双方密谈了一个下午,分享数据、交流想法,商定未来三个月的生意计划。在此之前,大部分的品牌商一般是临时接到天猫的电话通知,被问询是否参加两三天后的促销。尤其是在去年双十一及今年618之时,天猫都曾被传要求商家“二选一”,以此压制挑战者京东,但也致使品牌商的反弹情绪日升。

这预示着大淘宝平台的玩法在变,新的电商生态也正在萌生――各主流电商平台会逐步摈弃简单粗暴的生意方式,转向谋求与品牌商的深度共赢。

对此,刘世超并不惊讶,作为歌莉娅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兼互联网营销总监,他在去年年底时就做了两个判断:一是未来无线上线下之分,没有“电”只有“商”,而淘宝也会将重心转向主流人群与主流品牌;二是自去年双十一过后,电商竞争正由拼前端销售与创意,转为品牌实力与影响力的角逐。

歌莉娅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例证:这家有着18年线下品牌积淀的传统企业自2008年开始试水电商,其线上主品牌“歌莉娅goelia”的销售额每年都在翻倍增长,在2010~2012三年间分别斩获了1600万、7000万和1.7亿元的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歌莉娅电商极少进行过度的爆款炒作、低价血拼等行为,而是坚守品牌价值底线,发力于精细化管理与多平台拓展。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才是未来品牌电商竞争的精髓所在。”刘世超称,中国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期即将结束,很多商家在明后年的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

“正规战”无秘籍

在进入歌莉娅电商之前,刘世超曾经是宝洁公司首批试水互联网营销与电商的核心成员之一,并创办了几乎国内最早的O2O电商项目“生活家”,深谙大品牌系统化运作电商的运营之道。

不过,2012年初的歌莉娅电商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从零冲到7000万元年销售额之后,业务增长已进入瓶颈期。

要实现新突破,就得改变依靠炒作营销热点、打造爆款、拼人力投入等游击战的打法,转而晋级到品牌电商的正规战玩法。刘世超将2012~2013年视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淘品牌和传统品牌入淘之后,多从打造爆款开始,逐步衍生出走量利润款、镇店之宝形象款等组合产品,继而出现了大批明星店铺。

“爆款是电商品牌化的初级阶段,继而是形成店的品牌,这都依托于平台。当你进行多平台分销或者线下拓展,在全国形成知名度时,这才是一个知名品牌。”刘世超认为,“款―店―品牌”是电商品牌化的基本演进路径,而要完成最后关键一跃,需要全新的思路。

刘世超再造歌莉娅的第一着力点是建立系统化的组织架构。新的架构是一种类似倒三角的三级系统,即基层提出策略、做运营决策,中层负责予以支持,高层则承担起支持、引导资源和教练的职能。这就如同清淤,唯有建立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城市的排水运作才能变得均匀、有效和迅疾。

变革之前,视觉部门总负责人孙铭有时会不太舒心,团队经常要深夜加班,而根源在于流程老是出现各种断点。比如要上新品时,货却还没有及时到达,也就无法拍摄,只能干等到深夜加班。同时,首页跳失率的问题迟迟无法有效解决,商品运营、文案策划、视觉等多个团队协调起来有难度,总是无法有效聚集在同一个点上发力。

现在,孙铭的视觉团队的加班时间大幅减少,首页跳失率也从35%下降到不到16%,相当于每个月少流失48万访问用户。孙铭称:“包括视觉在内的各个小组现在既相对独立,又能更好协调。比如上新品的时候,首页设计师、文案设计师、拍摄师几乎可以同时迅速到位,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刘世超还将数据分析团队人员规模从4人扩到8人,并改名为商业智能部,部门职能也从事后的数据统计与报表管理,转变为消费者洞察和大数据分析。

一番改造之后,歌莉娅电商的综合战力明显提升。2012年双十一期间,它在全网的销售额一举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00%。

“双十一不是事件营销,而是一次战役,要将货品、人员、资金、视觉、BI等形成一个系统,在同一个时间点爆发。”去年双十一的三天里,刘世超和核心团队一直坚守在办公室,到最后他嗓子已近失声,只能靠写字条来指挥调度,“双十一没有诀窍,让环环相扣的所有环节都保持稳定运作,每个部门的效率提升20~30%即可”。

理顺组织系统的同时,歌莉娅电商第二个发力点是拓展多平台分销的广度和深度。

2012年5月,歌莉娅在唯品会上进行了首次特卖尝试,调了100万的货品,最终售罄率接近50%。当时的唯品会刚刚流血上市,多数品牌商还在观望,刘世超能领先一步,在于他坚信线下的商业形态必定会在线上出现,发力折扣业态的特卖模式大有可为。

此后,歌莉娅由此成为了唯品会早期少数的A+级合作伙伴,它在唯品会的销售额也翻了约6倍,从去年的200多万元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近1600万元。

除了唯品会,歌莉娅还调拨了更多资源给京东、银泰网等平台,并开始招纳和培育淘内分销商。最终,歌莉娅在2012年的销量突破1.7亿元,而它今年的目标是冲击3.5亿元。现在,类似“3亿我能!”的浅黄色标语,几乎贴满了歌莉娅员工的办公区。

从单点到生态

从去年开始,歌莉娅却花了更多心思在淘外营销上,相比之下,很多商家依然寄希望于加大淘内广告投入,来扭转淘内流量生态活力下降的局面。

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去年双十一时,歌莉娅获得了约80%的免费新鲜流量。很多用户甚至预先收藏了歌莉娅天猫旗舰店的网址,坐等大促开张。

其实,刘世超所用的方法极为简单,做详尽的用户问卷调查。每隔两三个月,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团队,用入户调查或者小组访谈的方式,仔细记录歌莉娅用户的媒体消费习惯、购物行为偏好以及决策过程。

一次拿到的几百份访问素材,最终会被加工成一份用户全网行为报告。举例来说,歌莉娅发现用户消费最多的娱乐频道是新浪娱乐、QQ娱乐和搜狐娱乐,使用最多的音乐客户端是酷狗和酷我,访问最多的门户是新浪,最喜欢的视频网站是迅雷等等。歌莉娅会据此进行品牌广告的精准投放,从多个触点对消费者形成影响。

去年双十一期间,歌莉娅的客单价做到了500元以上,也是源于清晰把握住了目标用户的需求特性。比如,她们的平均年龄为27岁,26~30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比达40%,职业以白领、公务员为主,家庭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的约占五成,追求自由与独特之美是她们共通的品牌诉求。

“当他人还在拼淘宝直通车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全网精准找到目标用户群。”刘世超认为,大促之时花钱买流量是冷兵器时代的做法,杀敌一千却也要自损八百。鉴于此,歌莉娅极少在全网进行单点的事件营销,将营销的重心从传统的策划爆点转入全网布设触点,以抓住更多的长尾流量。例如,歌莉娅已经拥有44万新浪微博粉丝,在微淘刚推出试用版时就提早切入,目前已拥有33万粉丝,稳居淘内所有品牌商的第一名。

在类似的电商社交化尝试中,歌莉娅并不考虑转化率,而是着力于吸引眼球,快速与用户建立互动沟通。刘世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购物路径概念已经被完全解构,他们会通过任何一个触点进入品牌商的线上生态,但品牌商却无法知道要在哪个点去“拦截”这些流量。

按照刘世超的设想,未来零售的模型是“Anytime,Anywhere,As you like”,即品牌商需要满足用户在线下与线上不同平台穿梭的购物需求,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购买”的需求满足。他说,“歌莉娅要在所有能够触摸用户的地方施加影响,至于用户最后是去天猫还是京东下单,我不需要知道”。

截至目前,歌莉娅已经在淘内形成了“旗舰店+专卖店”布局,入驻的淘外电商平台包括银泰网、唯品会、QQ商城等,而全国500多家歌莉娅线下店的O2O一体化改造,也正在酝酿当中。

实际上,这也预示着未来电商竞争的重心正在迁移,以前是比拼单点引爆能力,现在却已成为一种生态体系之争。

不过,随着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品牌商面临的线上生态也趋于复杂,比如它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平台间分配资源,如何把握大促的参与节奏与力度,甚至如何避免被平台捆绑。

在刘世超看来,品牌商需要把握两个底线,一是要有正确的平台价值观,二是有好的品牌价值观,做好产品和精细化运营。例如,有些商家会在平时悄悄抬高价格,大促时则狂打折,而歌莉娅的定价策略坚持以我为主,大促打折是实打实的,但绝不亏着卖,极少有打两三折的情况,以避免影响歌莉娅的高端女装形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