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应急协调工作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协调工作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协调工作机制

第1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一、强建设

一是积极当好参谋,争取市政府新出台的各项卫生保障政策到位,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尽早立项,建立健全适应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二是以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评估为标杆,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三是以卫生监督机构实行参公管理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内涵建设。

二、提能力

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监测预警、疫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二是提升卫生监督机构监管能力。完善联动合作、网格管理等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提升执法水平。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防战略,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基础,以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技术含量,增强公共卫生软实力。

三、创特色

一是加快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机构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接种管理、统一服务收费、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内涵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2011年,全市预防接种门诊100%使用同一标识,预防接种公示率和群众告知率100%,70%的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标准,推动星级接种门诊建设的开展。二是扩大免疫预防。以提供便捷犬伤处置服务为目标,按照规范化犬伤门诊标准要求,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犬伤门诊,并通过扩大宣传,倡导开展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工作。探索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的试点,扩大预防免疫服务,促进疫苗针对疾病的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医防结合。职业病诊断、健康体检及传染病专科门诊等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逐步由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挥网络优势,承担管理职能。开展传染病单病种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免疫预防及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管理,遏制疫情高发势头。四是调整结核病诊治门诊设立条件。在结核病项目实施不顺畅的地区,探索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诊治门诊的工作机制,保证新发涂阳发现率和治愈率的提高。五是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密切部门合作,强化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执法管理。

四、抓重点

一是抓好消除麻疹、消除疟疾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推进两消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三是开展城乡饮用水监测与消毒指导行动。三区争取开展实时监测,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布,让老百姓喝上“明白水”。四是将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饮用水监测与消毒指导监管、打击非法行医列为全市卫生监督工作重点。五是平战结合、常态管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六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现有卫生信息系统资源,逐步建立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学校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医院症状监测信息系统。全面推广使用“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全市卫生监督信息网站。

第2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交通运输安全、有序运行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有关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国家反恐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实际,建立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为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和有序运行提供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目标任务

构建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市道路、水路运输安全工作机制,做好对我市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驾驶员(船员)以及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客运站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管控和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加大行政执法、源头管控、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宣传教育和部门联动工作力度,努力消除我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市道路、水路运输规范有序,公路、水路、港口、航道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完好。

我市交通运输主要管控范围是:

(一)道路运输:对经营线路有一端在上海辖区的道路客运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汽车客运站;往来于上海的道路货运企业、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含押运员)以及运行所经的货运站(场);

(二)水路运输:进出上海水域的船舶(含散装液体危险品船)、人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港口、航道、码头;

(三)交通基础设施:主干公路、桥梁、港口、航道等。

三、任务分工

全市交通各部门要迅速建立本地区的道路、水路运输安保工作机制,做好安全源头检查和管控工作。

(一)运管部门要强化源头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一是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完善车辆和驾驶员安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上海世博会期间进沪车辆通行特别规定,对不符合安全相关条件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依旧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二是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三是进沪客运车辆必须为中高级客车,道路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装备GPS监控设备,车辆营运信息应当实现与上海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及时交换;四是加强对驾驶员、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五是强化客运站安全检查,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安全职责;六是健全和完善客(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等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安全应急预案。

(二)公路管理部门要强化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管理,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一是要结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重点对进出上海的主干公路以及相关大桥进行检查,并加强巡查和监管,确保公路及其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二是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标志体系,特别要完善入沪分流、绕行、限行措施所增设的相关标志的指路标志体系工作;三是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对于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应尽可能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完成;四是加大公路在建项目的安全督查力度,杜绝各类施工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对车辆超限超载的管理力度;六是落实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海事部门要负责管辖水域船舶的航行、停泊和作业的水上交通安保工作,按照“远端控制、进入核查、突出重点、重在防范”的原则对船舶实行管控。一是负责组织、实施、监控辖区水域交通管制措施,协调落实船舶安检临时待泊锚地;二是负责辖区拟靠泊上海或拟在黄浦江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信息、船舶适航性检查信息收集、登记、备案、报送工作;三是按照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工作要求,督促水上企业对所有进沪水域危险品船舶配备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甚高频电台(VHF),危险品运输船舶强制安装GPS系统,并严格遵守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有关船舶通行规定;四是组织开展辖区“三无船舶”的专项整治,加大危险品运输船舶的监督检查力度;五是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公安等部门加强船舶人员背景检查;六是进一步完善水上安保应急预案,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工作。

(四)港口部门要负责做好辖区港口的保安和检查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重点单位、始发港(含途径)船舶、货物以及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和检查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五)航道部门要负责世博会期间入沪航道的安全畅通,一是要加强对辖区内航道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航道设施处于安全完好状态;二是协助和配合海事以及公安等部门对过往船舶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通报信息;三是建立和完善航道保畅通应急预案,并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六)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以及防恐安保工作,按照《*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任务分工落实(详见《安保应急预案》)。

四、时间安排

上海世博会自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上海世博会交通运输安保工作自2009年9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准备阶段,时间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

建立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驾驶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调查摸底;做好与上海等部门的对口对接工作,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完成前期运输车辆GPS、船舶AIS、VHF、GPS通信设备安装、监控平台、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等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完成道路、水路、港口、航道等各种安保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时间为2010年2月1日至4月14日。

按照江苏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保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以及工作措施进行试运行,查找安全隐患,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市局通过公共交换平台实现道路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信息与省交通运输厅联网联控。海事部门运输船舶通信设备及数据信息与上海实现交换,公路部门完成交通标志体系建设。2010年4月1日至4月14日为各部门自查、完善和督查阶段,全市交通运输安保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第三阶段:运行阶段,时间为201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

全面实施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安全保障工作措施以及协调配合机制。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

全面总结我市世博会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机制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市局成立“*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办公室名单附后),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运管处。各辖市区交通局要相应成立本地区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可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

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在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框架下,加强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需要市局解决的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市局工作组要建立通信联络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和有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注意形成合力。工作组办公室成员要保持通信畅通,保证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置。

(三)开展安保宣传

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世博会安保工作,要在公路沿线、客(货)运站、港口、码头等场所,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乘车常识、反恐、应急知识以及世博会的有关规定,及时预告交通管制、绕行等管控措施,让交通运输安保工作深入到每一个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和人员。

(四)落实经费保障

世博会安保工作中涉及的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改造、危险品车辆运输、客运车辆监控平台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甚高频电台(VHF)、GPS终端安装、客运车辆视频监控系统装配、客运站安检设备配备等,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所在地政府争取资金支持,要加强安保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为世博会安保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六、工作要求

第3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

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力应对,公开透明、回应关切,依靠科学、有效防治”的原则,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护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二)工作职责和分工。

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商定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重大工作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

1.7个工作组。

(1)综合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综合调度督促落实工作,负责社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日常事务;负责起草审核重要文稿。

(2)防控随访组。

组长:

成员单位:

工作职责:加强对疫区等返辽人员,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管控和随访工作,扎实开展好随访登记工作,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处置;做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落实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等措施;依法打击阻挠防控措施实施,扰乱医疗机构处置疫情、救治患者秩序;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提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集中隔离管控组。

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对确认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统一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4)物资保障组。

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疫情防控经费资金保障;负责统筹防控应急物质保障工作。

(5)信息排查管控组。

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排查掌握外地返辽人员信息,对武汉等疫区返辽人员逐一登记造册,采取地毯排查方式强化外地返辽人员排查,细化实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信息支撑。对湖北以及其他疫情重点省份来我省人员情况进行预警;对上级或同级各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重点人员进行信息核查;对各地重点人员核查工作提供居住情况、流动情况等数据信息支撑。对所有入城口设置交通卡口,对入城人员进行严格登记造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立即处理;采取应急措施管控外来车辆人员进入社区。

(6)宣传组。

组长:

工作职责:协助相关部门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收集、整理报送舆情监测等相关信息;加强全区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的及时跟踪报导;防止散布疫情防控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向上级机关上报工作动态。

(7)突发事件处置组。

组长:

第4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供电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电力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设置并明确安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及其职能,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供电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供电企业应建立企业各单位之间,供电企业与政府之间、供电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应当制定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重点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加快电力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和应急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改进电力应急管理工作

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供电企业要把安全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安全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投入上,要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完善预防措施,提高电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第5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信息无缝对接,打造应急处置“生命线”

突发事件的信息传输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工程,信息的及时互通就像千里眼、顺风耳,让上下游应急处置工作无缝对接,形成“一盘棋”。

今年7月,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发现粤桂两省交界扶隆码头部分断面重金属镉、铊出现超标,据预判,该情况将对广东省贺江、西江水质构成威胁。事件发生后,联动工作机制迅速启动,广东省与广西方面建立起通畅的信息交换机制,及时通报上下游污染处置情况。肇庆市处置贺江流域水质污染事件联合指挥部也定期以工作简报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最新处置动态。同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按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第一时间向环境保护部、广东省委值班室、省政府总值班室、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等分别报送23期突发事件信息专报,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事件进展并作出处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通过粤桂两省区的迅速联动,信息及时互通和粤桂合作框架协议平台的充分利用,两省经过20天连续奋战,最终以最小的代价、最佳的效果圆满成功完成处置任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无独有偶,今年9月12日0时,广东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坪石子站自动监测结果显示,武江河地表水镉、砷浓度异常。获悉情况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按照《湘粤两省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立即知会了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应急办,韶关市环保局也按照《韶关市环境保护局 郴州市环境保护局 赣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立边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立即向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湖南省宜章县环保局通报相关情况,商请宜章县环保局加强污染源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宜章县环保局在获悉情况后,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连夜排查,迅速查清并及时切断污染源,防止水质进一步污染。此次水质异常事件充分体现了北江预警体系为确保下游地区水质安全,减轻应急处置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密监测预警,跑赢污染夺取主动权

时间就是生命,污染从不暂停,可以说,污染应急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污染赛跑的战斗。跨界污染事件中,科学布置监测点位、第一时间提供准确水质水情,为应急处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贺江事件中,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市、县和广东省第五地质大队近200名环境监测人员在贺江和西江沿线设置11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同步采样监测,密切监控水质变化,共出具有效数据2502个。同时,卫生部门及时制定《贺江水污染应急卫生监测方案》,对江口水厂、南丰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备用水源等水质进行严密监控。再者,水利部门每天在贺江沿线的南丰水文站、爽岛水库下游东安江出口、贺江出西江口三个河流断面以及都平电厂、白垢电厂、江口电厂三个梯级水电站开展水文监测。

此外,在武江水质异常情况发生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要求韶关市环保局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水质应急监测。韶关环保局针对交界断面镉、砷、铊异常情况制定了应急监测方案(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调整),要求乐昌环保局每天安排专人在南花溪汇入武江前1000m、宜章河汇入武江前500m、乐昌水厂取水口等共10个断面每2个小时进行一次加密监测,并将各数据汇总分析后,及时报送省环保厅和湖南相关环保部门。在此次武江水质异常事件中,自动预警监测系统为应急处置工作赢得了最宝贵的处置时间。

跨省联手应急,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

据了解,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广东省分别与广西、湖南两省区将省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纳入各自辖区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辖区内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以努力控制和减少流域水环境污染影响。

据介绍,一旦跨界污染事件发生后,相关两省区将会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原则,在水质监测、污染削减、水量调度、信息互通等方面进行积极沟通协调,并成立两省区应急指挥部共商联合处置水污染事件工作,以确保水质安全。据了解,在广西贺江事件中,环保部瞿青副部长亲临现场指导,广西根据泛珠应急处置预案、粤桂跨界水污染联合处置合作协议和贺州肇庆联合处置合作协议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广东通报相关情况。广西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赴广东与副省长许瑞生共商共同应急对策,贺州市委书记、人大主任赵乐秦赴封开慰问。而广东省也迅速作出回应,共同签订了《贺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会议纪要》及制订了《贺江环境突发事件粤桂联合应急处置总体方案》,贺州、肇庆两市指挥部也多次召开现场会,共商联合处置贺江水污染事件工作,联合制定了监测方案,统一监测方法、标准,形成了上下游一体的监测网络体系。同时,两省建立了水量应急调度机制,对广西境内的合面狮、爽岛水库与广东封开江口、都平、白垢三个梯级电站实施联合调度与科学调水,两省供水部门交流净水工艺,保障出厂水质,确保了西江饮用水源安全。

广东省跨界污染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得到了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并通报表扬。环保部应急中心副主任冯晓波指出,这样的机制促进了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密切合作,效果明显,是跨省污染联防联治、应急联动的成功典范,值得总结、推广与借鉴。

链接

跨界污染防治合作渐入佳境

近期,广东省省委书记带队分别赴广西、湖南两省学习考察时强调:广东与桂湘两省区要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完善多层次沟通机制,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实。10月31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赴广西落实关于异地发展、对口帮扶、共同治理、联防联治等指示精神,就共同推进跨省河流保护工作达成了一致。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做好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与邻省区跨境污染的联动防治工作。根据泛珠环境应急合作会议的精神,广东现正积极与江西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沟通,起草与两省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作框架协议,争取早日完成签署工作。

第6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1.继续开展集中治理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专项行动。按照国家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集中治理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和非法交易行为。

2.巩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有重点地开展非药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

3.继续加强广告监管工作。认真做好职能调整后广告监管工作,坚持一手抓监测一手抓查处,不断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力争广告市场违法发生率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一是结合日常监管,加大监测力度。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的行为。按照国家局《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通知》要求,加大对重点违法广告企业和产品的整治,包括移送、上报省局撤销批准文号,确保整治违法广告七个“一律”措施落实到位。特别是要加大对涉及知识产权虚假药品信息等重点网站的打击力度,对违法网站及时上报移送电信部门查处或关闭。

4.结合我市实际,开展药械流通领域违法经营的专项整治,一是有重点的排查西南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无证经营药品的行为;二是查处一批医药代表私设仓库,现货销售的违法行为。

5.重拳整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违规宣传行为。集中一段时间,选取一定数量的品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

6.根据国家局省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整治。

(二)继续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震慑力

以查办大案要案、制售假劣药品案件为重点,继续加大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邮寄销售假药、挂靠走票、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加强大案要案督办工作。加强对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查处督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2.进一步落实查处假劣药械案件的比例。要求假劣药械案件占立案查处总数的50%以上。3.建立案件统计分析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各地立案案件和移送情况,督促各地按照“两高”司法解释要求,及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4.努力发现和“经营”重大案源。注重对投诉举报工作管理和案件线索梳理,善于发现和“经营”重大案源。5.适时组织评选和药械专项整治“市药械领域十大典型案例”。

(三)进一步完善抽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手段在打假治劣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1.组织开展我市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我市增补品种全覆盖抽验工作。完善相关机制和措施,指导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辖区内中标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抽验全覆盖,并开展供货样品留样备案工作。2.加强药品评价抽验和质量分析工作。对在全市用量大的药品开展专项评价抽验,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预警能力。3.完成医疗器械抽验任务。根据省稽查局部署组织对风险高、用量大、不良事件频发的医疗器械开展监督抽验。4.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抽验工作。做到依法抽验,程序规范。做好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核查工作;每年提交并公布《市药品抽验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关系药品民生指数的药品合格率;对涉及大要案或移交公安部门案件的药械检验实行绿色通道。5.指导各县级局严格实施《药品监督抽验计划》。努力使药品监督抽验增强针对性、提高阳性率(不合格检出率);每半年汇总通报全市药品监督抽验情况。6.抓好药品检测车检测工作。制定药品检测车检测计划;每半年汇总通报全市药品检测车运行情况;配合药检所主动开展摸索建立药品快速检测模块。7.全市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85%以上。积极探索建立运用快检车、快检箱、快检室工作机制。8.积极开展用“非标”检测非法添加药品成分的方法,更多地为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四)健全和完善稽查机制,努力提高稽查效能

1.进一步完善抽验工作机制。2.建立市级稽查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级稽查员在查处大要案和疑难案件的骨干作用。3.建立完善大要案报送机制和挂牌督查督办机制。及时掌握重大案件进行情况。4.初步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规范执法的稽查工作机制。5.继续完善跨市跨部门联合打假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局际协调会议制度。二是继续参与闽边界、金衢丽药品打假联防协作机制。三是建立政企联合打假机制。

(五)加强稽查信息化建设,实现稽查信息共享

1.加强抽验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抽验信息,建立药品抽验信息系统,探索建立抽验结果共享机制。2.全力推进稽查信息化建设。将现有的稽查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稽查应急平台,加强稽查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发挥该系统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应急反应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7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县市要积极设立应急管理机构,调剂人员编制,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划分,要明确或指定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处室履行应急管理的日常职能;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可以和现有机构(如党政办等)相结合或合署办公,明确相关责任人承担应急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企业、学校幼儿园,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危行业、大中专院校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人员。年底前,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要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从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齐全配套出发,建立健全州直应急预案体系,积极推动基层应急预案全覆盖。年底前审核完成州本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州直已印发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全部编制完成配套预案。各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单位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县市、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案管理,按照地域划分和管辖范围,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办法,形成预案编制、报批、审核、、备案、评估、修订的管理机制。要严格审核预案内容,确保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有针对性地选择应急项目开展应急演练,通过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的有效工作机制。各县市、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组织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观摩演练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

四、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州直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步满足自治州领导通过应急平台体系协调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按照《自治区基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9月底前完成州直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向自治区应急办报备。

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摸清公安、消防、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底数,开展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各类救援力量,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年底前,各县市要建立1--2支综合救援队伍,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1支综合救援队伍,并加强训练,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

五、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一是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各部门要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各级各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隐患的实时监控,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对适宜公布的风险隐患,可通过新闻媒体,动员群众参与隐患监管和排查。二是健全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各县市、各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分析、评估工作,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上年度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应对工作情况并上报总结材料,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坚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日报制度,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素、责任追究等要求,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及时报告。

六、组织完成“**”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根据自治区“**”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年底前完成州直“**”应急体系规划。州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卫生、食品药品、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加快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物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积极组建应急救援基地,合理增加储备库点,全面提升州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七、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县市、各部门要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网站宣传、散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以及宣传栏等场所,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快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荐应急知识进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职工岗前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八、切实加强培训工作

按照自治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方案,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联系协调州党校、行政学院和相关院校,分期分批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各部门也要围绕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应急管理的行家里手。

第8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应急联动;跨区域;灾害;应急联动机制

我国是各类突发灾害事件频发的国家,从2003年“SARS”事件、2013年雅安地震,到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些突发灾害事件的规模往往横跨了多个行政区域,然而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管理模式,类似事件的严重程度常常超过属地行政区域的应急能力,单个行政区域的应急资源并不能满足救灾需求,结果导致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大。这表明,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应对跨区域突发灾害事件,需要建立联动机制以有效应对。

一、我国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发展现状与问题

2001年中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开始运行,打破了我国城市应急系统独立散乱的局面。“非典”发生后,2004年城市应急联动引起重视,各城市开始展开应急联动系统建设。2005至2006年间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均提出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之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逐步发展,但总体进展较缓。党的十报告指出,应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013年环保部和交通部签署了《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2014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都体现了应急联动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

目前,全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在完善中,部分地区也初步建立了区域联动应急机制,如珠三角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长江三角洲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联盟等。这些区域应急联动机制针对预案编制、应急响应、协同作业等事项进行深入合作,提高了区域应急联动能力,为完善我国区域联动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总体上,当前我国应急联动机制建设还处在发展初期,区域应急联动的实现途径还不够成熟和有效,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联动应急有关的法律和预案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工作相关指导文件主要是应急预案,而预案只具备行政命令或条例的约束力,与联动应急法律相比缺乏强制效力和效果。同时现有的应急预案均由各地区和部门独立制定,缺乏联动性和综合性。且有些应急管理预案还存在内容笼统、形式主义等问题。这些都使得跨区域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地区和部门在管理上缺乏积极性,甚至不管不顾,消极应对。

2.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意识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对于“跨省级行政区划分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预案,但仍然采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政策。在此情况下,“分类管理”导致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导致各地方政府缺乏合作、协调意识。加之各地方政府往往考虑地方利益,不愿意协作公共问题,使得应急联动在各部门、各政府之间难以开展。

3.科技信息技术有待提升

跨域灾害应急联动工作涉及到灾害预警、响应、救助、探测等多个方面,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和工具。目前我国应急科技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对于GIS技术、遥感技术、机器人搜救等都在处于探索初期,在重大跨域灾害时救援工作往往显得乏力。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搜索引擎应用到了应急管理中,可见在分秒必争的灾害救援工作中,先进高效的科技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发展的建议

1.完善应急联动体系和应急预案

首先,中央出台应急联动法律法规明确跨区域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地区、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法规或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权责分工;第三,出台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制度和条例,以此来辅佐法律法规的执行;第四,制定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跨域应急联动预案,并通过实践和应急演练来不断检验和完善。

2.整合权力资源,统一决策

对于现行体制中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的情况,应该整合权力资源,建立资源配置统一决策的体制,一体化管理跨域应急联动的资源配置过程,从根本上改变效率低、不作为的局面,提高救援的效益。具体措施为:建设独立于各地区、部门的管理系统,赋予相应的权利资源,并由其管理相关的应急资源系统,将行政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立运作的机构。

第9篇: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关键词】基层应急救援;水平;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我们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挽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救援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而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已日益成为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当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的要求,淄博市全面提升了全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也初步形成了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难必帮的救援工作机制。但是,由于市有关单位及部分县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使得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缓慢,队伍管理模式、组训方法、响应体系和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部分地区还未按照有关要求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快推进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应急救援水平,现提出以下提高基层应急救援水平的工作探讨:

1.全面加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初步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所有市(地)级城市,已全部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总队和支队,90%的县(市、区、旗)依托消防队伍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然而,当前山东淄博的市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还比较滞后,因此各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对此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区、市有关要求,务必尽快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且还应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年底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体系中加以重视。

2.加强联动,明确职责,建立协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先后参加了自然灾害抢险、交通事故救援、危化品泄漏处置、火灾扑救、重大社会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在营救被困群众、挽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方面功绩卓著,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从实际救援过程来看,主要是我们消防部门单方作战,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缺乏联动机制,全市应急救援联动体系作用不明显。因此,市直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应急救援保障方案,公布主要负责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保证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达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消防部门要及时完善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区域协同作战预案,明确公安消防部队和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职责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救援方案的实施,做好相应联动、组织指挥、通信联络、战斗编程、处置程序、行动要求和应急保障工作,并尽快报政府批准实行,确保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3.建立健全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规范化

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强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测、实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达到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目的。充分发挥119通信指挥系统的资源优势,实现与地震、交通、民政、人防、卫生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包括道路、交通、水源、救援力量、专家人员、保障物资在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灾害事故预案库并定期更新信息、研判情报和分析案例,及时预警预测本地区灾害事故。在全面调查、科学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上,制订完善本地区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和类型预案。通过预警预测,增强应对灾害事故的主动性,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各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110、120、122报警救助系统和水、电、燃气、防汛抗旱、地震、森林防火、防空等应急救助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确保各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快速出动、高效处置,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管理机制。按照灾害事故类型和等级,实行分级响应,明确每个等级的响应主体、出动程序、出动力量和时限要求,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积极探索综合应急救援模式,实现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政府要立足基层应急救援现实需要,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总结”的方法,不断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不增设机构、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和“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在年底前,完成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挂牌任务,并加大队站建设和装备建设投入,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快推动以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突出资源整合、力量动员、救援范围、救援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应急力量的社会应急响应联动体制机制,确保指挥统一、行动协调、反应灵敏、处置专业、保障系统。同时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加强和改进人员编配、装备配备、预案编制、快速响应、组织指挥等工作,规范灾害事故处置和反恐处突程序,加快部队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5.推行“三训合一”,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要适时开展以消防为主,公安、卫生、安监、环保、气象等多部门联动的联合演练,整合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岗位培训、消防支队集训与演练合训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名队员做到“三懂一会”:即懂得应急救援一般规程、懂得应急队员行为规则、懂得相应专业常识,会操作使用综合应急救援装备。

6.结束语

面对日趋严峻的灾难形势和应急救援任务,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是当前各种急难险重灭火救援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日趋严峻的火灾形势和应急救援任务,提高基层应急救援水平,是当前各种急难险重救援的现实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云.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安防科技,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