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第1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培养策略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交际语言,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因此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精髓,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外语教学实际上是外语文化的教学, 有效的交际不仅取决于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掌握, 更在于对外语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他们对语言才会有一个整体把握,鲜活的认识,才能较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国家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从而培养文化敏感性,识别差异性,感受多样性。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运用语言综合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发展本土文化。因为文化本身就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体现。如果学生视野拓宽,感受多元文化,他们的文化嗅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有能力识别各种不同文化精华所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继续传承、发展和传播本土优秀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主要问题

跨文化教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师在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具体实践过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大部分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也并未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此外,迫于四、六级压力,学生在课堂外获取跨文化知识、阅读大量西方文化书籍时间较少。而且现有大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这也阻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 对跨文化理论的探究具有一定现实和实践意义。

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一)硬件方面

(1)改革考试制度

现有考试制度、考评制度比较单一,未能将所学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实现学生普遍对跨文化交际有一定了解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改进现行测评方法等方式,实现考评多元化,弥补学生跨文化知识的不足, 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2)科学选择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应谨慎科学对待。注重选取既能够体现文化差异又能兼顾交际原则的教材。不仅应当注重外国地理历史、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传统文化的导入,也要选取与当代国际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相契合的优秀材料。

(二)软件方面

(1)教师层面

首先应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在对本土文化有自一定认知与理解基础上,找出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步提高自身外国文化知识储量。此外,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教学的价值与内涵,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能力与素养。

其次,学校应建立教师跨文化知识长效培训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跨文化交际知识素养。这是顺利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关键因素, 也是跨文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例如,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邀请国外专家开展相关系列讲座,选派教师出国进行跨文化知识学习, 鼓励教师注重自身能力提高等等。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对比教学法、课堂讨论、影视教学、角色扮演、指导课外自主学习等丰富的教学手段挖掘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全方位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其文化并感悟其内涵,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跨文化教学的成败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教师跨文化教学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2)学生层面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为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应多进行课外阅读,多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等。有网络平台的学校,学生还可以在学习平台进行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交流,配合教师引导,及时作出反馈,师生合力,推动跨文化交际水平稳步提升。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适应、融合、借鉴的过程。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寻找到有效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使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尊重、包容,欣赏,达到和谐沟通、交流的目的。教师应当依据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 探索出符合我国跨文化教学实际, 具有鲜明特色而又全面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也将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马红敬.影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7,(7).

[3]秦俊.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2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探讨

1 概述跨文化交际教学

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有着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交际。作为人与人重要交际媒介的语言只有与实际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相融合,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价值,通过在大学英语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充分映射出时展的需求与变化,在通过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深化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语言素质水平,正是对大学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本质,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2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

2.1 英语教学体制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制约

我国的英语教学体制对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很大的限制性,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特色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词汇和语法记忆上,而对于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学科而言,这是很严重的诟病。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以便于满足未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体制对于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不足之处,中国学生的“哑巴式英语”和“聋子式英语”严重影响了作为交流沟通工具的英语语言学习,使得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应用者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制约着英语语言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的推广。

2.2 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教学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中国英语教学体制下学习,很少接受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词汇与语法方面的学习训练,欠缺对语言文化的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以及对相关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的理解。还有就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教学意识,英语教学观念上存在错误,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意识的作用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语言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而导致学生会说英语而不会应用英语,对于英语应用的环境、情境等理解不够深刻,以至于把英语应用到错误的场景中,致使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2.3 在校学生自身的抵触学习情绪

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属于应试教育,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为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顺利通过国家的英语等级考试,取得毕业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以便于将来获得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在这种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下,在校学生往往只是被迫的学习英语知识,而对英语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学生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妨碍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最终限制了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对策

3.1 精选教材并丰富教学模式与情境

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仅需要主观教学观念要改变,同时要注意创造环境和客观条件来促进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发展。首先就是对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教材的精选,教师既要注重英语语言结构、词汇积累和语法应用方面,更要注重所选教材是否包含社会习俗和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力求通过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知识的理解,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拓展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英语教学模式与情境来侧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质量。

3.2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手段与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是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了解和学习美英文化背景,开阔自身视野并进一步提高个人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教师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语言工具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辅助跨文化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大学英语教师需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来辅助日常的英语教学。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通过影像资料,情境练习等开阔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设立英语角、英语演讲等实践活动项目以及聘请外教和学生进行交际沟通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化知识书籍以及采用人格与情感激励方式,在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艳秋.对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05)

[2]赵德艳.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第3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以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为里程碑的五个重要发展阶段。翻译法是英语教学中历史最久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用母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母语和英语并用,经常要把英语和母语在结构和用法上作对比。说出一个英语词,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说出一个英语句子,也马上译成母语。逐句分段读连贯的英语课文,然后再逐词逐句翻译,以加深或者检查对课文意义的理解。直接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教英语的方法。“直接”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应用。它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英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第一批词的词义是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来讲解的。这个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交谈、阅读或写作时都用英语思维。听说法认为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英语不论其目的是什么,都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

教学的顺序应当是先听说、后读写。听说法以句型为中心,根据句子在结构上的特点,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一定数量的句子模式或基本类型,即句型。句型既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认知法是在以Chomo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和Caroll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方法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通过学习和分析,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型式获得有意识地控制,并在有意识的情景中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重视人的思维作用,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重视对语言现象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前四种教学法都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训语言技能为目的,虽然英语教材和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影响语言学习的文化因素,但没引起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注意,直到语言交际能力理论提出----交际教学法产生,英语教学界学者们的视域豁然开朗,他们很快意识到了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从此,文化研究、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英语教学研究很快开展起来。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致上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虽然我国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建树的著作和论文不多。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阶段,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还相当不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界引进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说并尝试了各种新的英语教学法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的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和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是: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和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邓炎昌、刘润清(1989)、顾嘉祖(1990)、王福祥、吴汉樱(1994)、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王振亚(2005)等知名学者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和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无数英语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对文化教学理论进行实践,对文化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建立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对增强教学研究及实践的可操作性,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较为清楚地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并确立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对过去和现在施行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取其优点,避其短缺。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味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不同于国外的特殊因素:一是缺乏真正的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二是学习者的个性,如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潜能、理解能力等;三是教学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我国英语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设想,这便是以上所提到的第三个条件。

英语教学的实质既然是“交际”,其基本特征是“文化适应”,即语言、使用和文化的三个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模式是以语言文化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依据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它是在积极借鉴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模式的合理要素和努力吸取国内现行的各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特点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建构该模式旨在克服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下几项主要缺点:

(1)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而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作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致使学生在毕业时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而现有模式把教学变成师生之间双向交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生成和培养。

(2)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输入模式。传统英语教学,教师给学生输入的信息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现有模式加上语用信息、文化信息和行为信息,不仅加大了信息输入的量,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有了质的保障。

(3)虚构的教学环境。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基本上是一种虚构的,缺乏必要的和在各种语境条件下的交际。而现有模式以交际为核心,把课堂当作交际的场所,将输入的各种信息直接运用于此情此景的交际,从而使语言和文化的学得和习得更加有效。

(4)学生对信息加工模式的不完整性。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只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即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实际是不完整的,还应该从整体上把该四项内容当作语言文化交际行为加以训练,以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文化氛围中领悟其要领,获得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课堂活动:

(1)发现文化身份:让学生反思自身的文化观念,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而深入了解自己所在文化群体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取向。

(2)感受个体空间距离:创造不同的语境,让学生以不同的交际身份与交际对象保持某种空间距离,了解不同文化对交际者空间距离的要求,体会文化、语境、交际者的身份角色及交际对象的关系对空间距离的不同期望。

(3)文化场景短剧:组织学生表演一幕情景短剧,其他学生一边欣赏短剧表演,一边从文化角度理解和分析短剧中的情景。短剧表演完毕,学生讨论几个问题,如:短剧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剧中体现了哪些文化现象和冲突?该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观察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4)非言语交际:学生分组表演某些生活场景,展示肢体语言(面目表情、眼神交流)、空间距离、表达情感的声调和语气(讽刺、兴奋)等。通过该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非言语交际所包含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非言语交际过程中应采取的恰当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加强其交际意识。(本文来自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5)影片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几段有关美国(或其他国家)教育、教学方面的影片,使他们了解美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并指导学生比较中美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

三、结论

第4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此看出,语言的教育必须扎根于文化才能达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一、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把跨文化交际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的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国际沟通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强化跨文化知识教学是实现英语应用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应融入英语教学。

多年来在英美流行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外语教学流派的实施,在英语国家的语言培训中颇为成功。然而,当英美外语教育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带到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时,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和我国没有语言习得的实践环境和考试指挥棒的遏制相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途径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责任。

1.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文化的桥梁达到真正地体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成为语言的主人。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对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1d are you? 时,老太太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问题补充教给学生。课文中出现朋友之间的招呼很普遍,这时候把同学们常用的中式英语问候方式拿出来分析对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直接把“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等问句当作问候语来打招呼等常见错误,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4.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节日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问候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话剧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 looks great today.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为表示谦虚而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留意这种差异,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6.注意增加背景知识

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gifts”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则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语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强,世界沟通的增多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深入语言的精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2001.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Stevick.E.W.英语教学方法论――问题出在哪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5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1957年拉多出版了《跨文化的语言学——语言教师的应用语言学》一书。他是第一位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人,他提出了一个从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分布(distribution)三个方面对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的模式。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为跨文化交际学打下了基础。1972年,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说,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把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

(1)可能性,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

(2)可行性,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

(3)确定性,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

(4)有效性,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海姆斯,1972:281)。

1980年卡纳莱和斯魏茵提出交际能力由三部分组成,三年之后,卡纳莱又把它扩展为四部分。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语法、词汇、语音的内汇知识;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使用语言的社会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

(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涉及语篇中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

(4)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即语言交际中的各种应对手段,如怎样开始谈话、转换话轮、结束谈话等。

1990年,巴克曼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共三大部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语言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鲁本在1977年就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某一环境下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七个要素组成。

(1)尽量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目光、手势语、语调等)向交际对方表示积极合作的态度,从而建立有效交际的基础;

(2)多描绘别人的行为,采取非评价、非判断式的态度,避免以文化标准为依据,对别人的行为品头论足;

(3)利用已有的文化知识,极其敏锐地洞察交际对方独特的交际风格和交际特点;

(4)尽力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采取换位思考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然后,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empathy),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地了解他的思想感情;(5)展开角色行为,主动展开思想、征求信息和事实,完成任务,以及评价他人意见;为与双方达到和谐一致、协调冲突、提供建议和为交际双方取得共识而进行妥协让步;能够拒绝对方观点,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怀;

(6)应对自如,合理地就对方的要求进行评估;

(7)对新的、陌生的环境表示出高度宽容并很快适应,不流露为难、厌倦的情绪。

2.文化的特点

文化跟语言一样,是民族的,不是全人类的,但是所有的文化有共同的特点。乔治·彼得·默多克对人类有关生活方式方面的文化特点做了如下概括。

(1)文化模式来源于人们的思想;

(2)文化有助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文化满足人们的需要;

(4)文化是逐渐积累、不断发展的,例如先有游牧文化,后有村落文化,再有城市文化;

(5)文化是有结构、有模式的;

(6)文化属于一个社团全体成员所有,可以学习,可以习得;

(7)文化可以传给下一代,一般通过符号、媒介等传递。

3.文化的分类

(1)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与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后者指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

(2)信息文化(informational culture)、行为行动(behavioral culture)与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信息文化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等;行为文化指行为方式;成就文化指文学、艺术成就。信息文化和成就文化实际上是第一种分类法中的大写字母“C”文化的细化,二行为文化大体上跟小写字母“c”文化相当。

第6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35-02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新理念最早出现于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代表作《The Silent Language》(《无声的语言》)之中。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深入与频繁,社会经济的交融日趋加深,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学习及交流能力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理念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有研究者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将本国或本族语言与非本国或本族语言相互交流及学习的活动,也可表示在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简而言之,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拥有不同国家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的活动。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交际以语言的学习为基础,但是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并不说明其就具有较高的交际能力。很久以来,大学英语学习的功能基本上就是定位在为学生考级服务方面,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也与学生的过级率挂钩,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在此观念下,大学英语教学以语法和词汇学习为主,学生较缺乏流利说英语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从原来的单词、句法的学习转向培养学生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锻炼学生的意识。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文化间的差异,减少交流的障碍及文化差异带来的阻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以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并集多种教学模式与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英语教学不单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标,更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当前,跨文化交际理念已经催生出了新的交际教学方法,并对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交际教学法认为,学好英语就是要实现通过英语获取知识,并能有效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最终实现交流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与实施文化教育、开展文化教学有着相同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及锻炼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历史使命。

(三)更新学生的文化观念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使文化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同时文化多元化也促使人们通过全球的眼光及视角来审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际,这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外国语言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其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中西、古今乃至不同地域间的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同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不但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别文化的精髓,而且更不能让学生忽视本国的传统及优良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以我国文化为基点,进一步吸纳全球文化的精华,并与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相融合,在继承中实现创新。

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产生跨文化交际的认识误区

不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交际误区,特别是当发现别的文化与自己本族的文化有巨大差异时,就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的误区,这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影响。LaRay Barna将自身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该文化规范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她认为,代表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都会穿着一身板正的西服及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还有着相似的问候方式,其实这种表象非常具有欺骗性。如果人们对于出现分歧的情况毫无知觉,他们就不会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学习这种行为规范。

(二)形成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这些表征的认识既有正面性也有负面性,通常在使用时是带有负面性即贬义认识的。刻板印象使人们不能客观地面对另一种文化现象,从而失去应有的敏锐度。同时,在观察与分析其他国家文学现象时,只会关心那些与自己刻板印象相似的内容,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内容。

(三)形成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指按照当地民族的文化观念及标准去判断与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社会风俗、管理理念及价值模式等内容。当地人在考察其他地方文化时,往往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观点作为评判标准,且对于那些与自己民族文化不同的事物经常作出合乎自身的价值评判。有些哲学家及学者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所谓的民族中心论,尽管人们都会努力去调整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文化是指导人们实践的重要方针,要想彻底摆脱在社会化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观点非常困难。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

(一)注重应试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0世纪80年代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极其渴望与世界接轨的背景下,英语教育掀起了热潮。然而,英语教育却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语教育的功利性与工具性。应试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查词典、记单词、分析语法上。对他们来说,这些基础知识直接为各种考试作准备。英语教学较注重应试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面对英语世界的人,学生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无法让对方明白自己所言。

(二)固守传统教学法,缺乏渗透背景文化的策略

由于固守传统教学法——翻译法,我国的英语教学多为“填鸭式”,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照本宣科的一言堂。部分英语教师自身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历史与背景缺乏深刻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保证对西方文化知识背景进行深入讲解,更无法将外语背景文化知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结果是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等级的英语考试,但因不懂英语文化,而无法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有效沟通。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语言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口语表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相对较差,这制约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应用

(一)树立文化多元化意识,摈弃民族中心主义观念

文化多元化主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民族应充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以保证文化的多元并存。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强势文化不能利用优势地位来挤压甚至消解弱势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参与者应首先确立文化多元化意识,树立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观念;对不同文化都应相互尊重、理解与宽容,抱有一种客观、科学的文化理念和态度,摈弃民族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语言教育的主要阵地。以词汇、语法为基础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是打好英语基础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对话与对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除完成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传授外,还应向学生传授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还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相应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创设一些诸如情景模式的对话与交流练习,通过设疑激趣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利用包含文化特征的事物开展活动,让课堂氛围更加浓厚,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交际能力。

(三)课内外教学并重,营造大学英语教学大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是课内外教学相结合。首先,课内授课应注重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尤其是要有比较式的介绍。新版的大学英语教材相比以前的内容,无论是在题材、主题,还是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大量增设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还可通过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另外,还可采用课外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外学习常见的形式包括举办英语文化节或艺术节、创设英语角、欣赏原版英语电影、排练经典英文戏剧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琳.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2]解武娟.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科教导刊,2011(10)

[3]LaRayBarna.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1n Samovar and Porter (e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C].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88

第7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口语 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 教学

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英语学习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仅仅注意语言书写和具体的语法,而忽视了口语学习。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注重通过英语四级或者英语六级,平时将精力主要放在了书写和阅读能力的锻炼上,而英语口语学习却相当少。本文针对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供借鉴。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口语交际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语言能力较差。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词法和语法的掌握相对较少,且在运用上更加薄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非专业英语学生在语言表达用词方面不能够灵活应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都是采用先背诵短文或者文章的内容。随后在将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意思之后再进行口语训练,但是口语训练方面往往会因为学生们后续时间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训练终止。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时候也仅仅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而对于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教学却很少。长此以往,大学非英语专业口语学习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差。

2.语言能力发展较慢。语言能力是经过学生们不断锻炼,最终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知识掌握方面问题不大,但是在英语口语表达上却很少。英语口语能力必须要学会英语语言的使用,需根据语言特定语境方面来进行灵活应用。学生的语言能力考究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接受者必须要了解更多的交际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语言能力、语言策略以及话语篇能力等。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其实就是从小养成,而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语言应用上从小没有训练,并未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

3.课堂口语组织活动难度高。非英语专用的学生其口语交际能力本身就很弱,使得学生们在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的时候难以组织教学。教师若向单方面进行口语练习又不现实,只有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趣味性方面想办法。课堂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太喜欢口语教学,因此在课堂组织口语教学的难度较高。

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要进行交际策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授学生们英语口语转述、造句、近似表达以及语言求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下面几点措施来培养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1.布置任务。口语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常用,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任务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交际能力,一旦完成了交际任务,学生们也就按照教师的方法达到了教育目的。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模式作为英语口语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们在进行口语学习之后,再进行分组论。针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加清楚学习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分组讨论来不断增强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便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们准确的语音。语音作为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字母文字和语音联系甚密。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掌握音、形以及义,那么在学习中也将难以做到发音准确,有碍于英语口语学习。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们英语发音教学,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再机械的记忆学习,而是通过抽象生动的发音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三、结束语

英语口语作为英语交际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英语口语的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致使英语口语一直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来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79-86+146.

[2]包欣欣.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18-119.

第8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 大学英语 交际

前言

跨文化交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必要的。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述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跨文化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接触的地方就会产生跨文化交际,甚至可以说,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就是人类本身的历史。近年来,它更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相关文化学习的主张也日渐受到支持,“跨文化“越来越多地成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开放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意识,并形成有效地跨文化交往、理解、传播等能力。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教育”观念逐步渗到大学英语教材中,越来越多的教材和编者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则明确规定了英语教学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

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文化教学内容,跨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内容中所不应和不能脱离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所以,大学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所谓的交际文化或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的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是必要的。

第一方面:国家间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世纪,我国已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国际接轨的喜讯使国人振奋。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障碍。及时有效地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注意加强我国英语教学中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促进对使用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重视,应当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第二方面:生活交流需要。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乎在每个大城市都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要语言的人。人们生活在一起就需要相互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基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即跨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种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不解和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面就可以看出,受话者很容易看出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就会认为对方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得到谅解。语言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那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同的语境因素,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际中,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说话习惯和方式去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误解或障碍。就这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使者,与以往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不同,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应把介绍外国的文化渗透到每一节外语课堂的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相应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个具体方面着手进行:

①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独立个体,而是赋予了很多文化因素。从教材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培养外国文化、政治、经济等意识。

②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除了使用内容比较丰富的教材外,课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模拟舞台。通过这个模拟舞台,学生可以带着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直接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

③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英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如举行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某一个文化现象、文化内容进行英语演讲、辩论,举办戏剧表演活动,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动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还可以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专题讲座和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状况。从而能真正感受西方文化,进入跨文化的欣赏和交际中。

[参考文献]

[1]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崔春 跨文化交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4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庄淑娟 如何加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第9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中西文化差异

学习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只有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英语学习者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顺畅地与外国人交流,避免出现各种尴尬和误会,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肢体语言、交际习惯等方面。正是因为英语学习者对这些差异的不了解,导致他们在与英语国家的人沟通时,笑话百出,尴尬连连。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述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

1.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美国人为例,他们在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坐下来便切入主题,没有冗长的聊天,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带客人出去吃饭,边喝酒边谈生意。这种直来直去的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就是英文写作。英语国家的人在写作时,总是把中心句放在第一句,开门见山,把主要论点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不使用多余的词,也不写多余的句子。这既体现了他们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又体现了他们的时间观,开门见山,不兜圈子的写作方式,可以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因为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汉英两种语言的写作差异。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用汉语的思维写英语文章,外国人读了不知所云。

2.肢体语言

耸肩是英语国家人的一个典型的肢体动作,西方人在讲话过程中经常耸肩、摊手,比方说他们在说对不起时就经常耸肩。见面亲吻,则是另一个显著特点,这对西方人来说是礼貌的表现,而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男女见面,互相亲吻,这在传统中国文化里是很难被接受的。事实上,西方人并不喜欢人与人的身体接触,他们对身体接触比较敏感,除非是恋人关系,而在中国,我们随处可见同性朋友手牵手,肩并肩,这些肢体动作对中国人来说是友情亲密的表现。在英语国家,同性朋友如此亲密,肯定会被认为是同性恋了。

3.交际习惯

文化制约着人的一切行为,当然也制约着人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交际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讲授中西方交际习惯的差异。例如在日常交际中,英语国家的人见面爱谈天气,而中国人则爱问“你吃了吗?”“去哪里呢?”表示寒暄。在中国,我们会伸出双手来接纳别人的礼物,表示尊重,但这一举动在西方眼里却是贪婪的表现,好像是迫不及待地接过礼物。西方人一般习惯一只手接礼物,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把礼物拆开并要赞美几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其一是拥有语言能力,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二是掌握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差异。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教学要求加强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成功地进行语言教学。

1.教师首先要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播上,从而忽视了语言交际和文化因素的相互渗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语法知识很精,词汇量也很大,考试成绩也不错,但缺乏语言运用能力,比如不知如何与外国人进行交谈,如何给外国人打电话等。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教学对社会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首先多掌握目的语与母语的两种文化差异,同时还不能忽视对自己母语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师要鼓励学生接触西方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语言的传播者,在传播语言的同时,应积极介绍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接触西方文化,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和英文杂志,欣赏和学习英文歌曲,收听英语广播电台,浏览英文报刊,力求从多方面吸取西方文化知识,拓宽视野。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了解母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其差异,也能避免学生忽视母语文化的了解,对自己的母语知之甚少,盲目地接受目的语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世界观,放弃母语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3.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实践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以后,还应承担起管理者、辅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以此,教师应课前收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资料,课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需求安排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情景,如和英国朋友就餐。学生在练习对话的同时可以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西方人吃饭自己估计自己能吃多少就给自己夹多少,不会帮别人夹菜,也不会劝客人多喝酒,客人想吃多少就多少,想喝多少就多少。这样的实践机会多了,学生慢慢地就会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三、结语

文化与沟通的关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这便决定了人们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容易造成双方沟通的障碍,理解该国的文化或价值观念就能了解该国人们的处事态度,也就了解人们的行为举止。因此,作为英语语言的传播者,在传播语言的同时也应兼顾文化,应同时介绍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要与语言能力培养同步地增加对背景文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在传授英语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贾雨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刘越莲.礼貌与跨文化交际[J].外语教学,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