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第1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新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来规范的,基本形成了“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这套体系已成为有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单位内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对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改变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乏力、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企业内部管理散乱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方面还亟待完善;而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应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保证作用,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财政部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按照分批分步的方式,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6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基本问题都做出了规定,是制定后续规范的基础与依据,该规范的出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后,我国又颁布了六个具体规范,体现了从会计控制入手,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环节,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的控制思路。

以上规范自开始实施以来,从制度源头上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二)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三)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我国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是实质上的“自由人”。同时,对受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限。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有关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在内,经常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而且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

从有关定义中看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可以说“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也是内部控制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与会计信息产生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而高质量的会计规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规制,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会计规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由于执行人员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二是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制。相应地,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三类,即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会计规制制定者将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这是由会计规制质量的高低所决定的,不属于内部控制所能影响的范围;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规制的基本要求而运用专业判断有误所导致的偏差,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则是指出于主观故意或外部压力弄虚作假、粉饰舞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是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并加以防范的失真。

针对“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目标,内部控制要对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规制性失真进行治理。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现有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停止使用。这个过程使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增大。首先,新准则规定下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格式及编制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则的应用指南于2006年底正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及掌握新会计准则,并做出适当的衔接调整。相比现行会计规制而言,会计人员若对新准则理解不够准确、专业判断有失偏差都可能增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其次,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存在很多讨论。国际趋同后的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更多的专业判断,这些选择空间本身就增大了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风险。因此,按照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的内部控制的思路,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控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向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则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项顽症,其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偏差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后果也比另外两类失真更加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已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完善法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的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这就需要从制度制定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其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同时,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容忽视,只有使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才能真正起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

第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展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各种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使每个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遏制“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者越权”现象。其次,完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并建立、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引入外界有关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减少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操控,为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五,强化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制定阶段,内部控制服务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战略实施阶段,风险管理体现于内部控制的过程。无论二者关系如何,对风险的积极管理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按业务项目分别制定的,对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贯穿于各个规范中,在今后对规范的制定与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对风险因素的重视,督促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另外,还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从中发现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薄弱环节,进而推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企业还应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使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跃明. 2007. “内部控制发展方向: 风险导向”. 《财会通讯》. 第1期.

[2] 高一斌, 王宏. 2005. 《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会计研究》. 第2期.

[3] 纪青. 2005.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经济师》. 第7期.

[4] 楼继伟. 200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 《会计研究》. 第2期.

[5] 彭晓芳. 2003. 《浅析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 《广东审计》. 第1期.

第2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一)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企业会计资料,信息的完整,完全,真实和可靠

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中,钢铁行业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钢铁行业的内部以及资金管理方面不断的进行加强,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完善和建立。钢铁企业最为核心的部分就落在了财会部门。虽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大多都是由财会部门掌握并且提供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实际上内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彼此相通的,很多时候如果不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可靠。另外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成员水平不一的局面。

(二)有利于保障企业内部机制的建立以及职责的明确

许多的企业,由于平时的业务比较频繁,导致工作比较繁忙,于是在制度上就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和机制建立的弊端。另外由于很多的财会人员层次不同,文化程度和层次略有差距,所以就导致在职责分工上出现了模糊不清的现象,每个人不能够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人,很有可能会身兼数职,这就使得职位的混乱,也就是在这时候,最容易发生公款的私吞和挪用。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乱开收据,从而导致挪用公款,然后随意的擅改收据票据,以填补账上的漏洞,这都是监管不力导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出现了问题。并且由于许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差异,会出现许多的由于个人问题导致的企业损失。对于会计工作者,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从业综合素质。

二、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的财务人员都已经很好的普及了内控知识,但是使用的范围却很有限,很多都只是应用于财务方面,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真正的做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建设。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并且没有深入到深层

钢铁企业虽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是我们在这些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目前来看,我国还很缺乏一套完整的,官方的对于钢铁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保障。除了首钢,鞍钢等极其大型的钢铁企业之外,大部分的钢铁企业都没有官方的书面文字作为保障,所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很大程度上钢铁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调和缺乏。一般的钢铁企业都是以一些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有自身特色的制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路线,而是凭借着相关的经验进行着大致的制度管理和完善。这就使得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正确的制度作为保障来支撑。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但是却没有被深入的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去。一些不良的现象还是会频频发生,例如贪污,挪用公款等等,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剔除,这都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留下的隐患。

(三)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还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误区

我们钢铁企业目前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理解的片面性,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主要就是说对于企业的耗时、耗力、成本以及质量等进行控制,实际上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却被很多人所忽视,这就使得内部控制难以真正落实,从而起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对钢铁企业进行适当的授权

一个企业要想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权力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个钢铁企业而言,不仅要具备决策的权威性以及相应的决策权,对于各部分的分权也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分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于每个环节以及每个部门进行监督和控制,另外有助于他们自身的良性发展,为每个部门都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空间,授权的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利益的获得。

(二)在控制环境的建立上要加大力度

这一部分主要就是说要有良好的法制制度进行保障。钢铁行业也是市场经济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和来源,这就说明钢铁企业来源于市场,良好的市场制度保障将为钢铁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良性竞争提供很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法律保障以及必要的市场机制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内部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的不断严格

过去我国的许多钢铁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以及良好的监督水平,很难保障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并且过去的会计制度并不完善,对于会计的要求也不高,对此我们在进行会计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实行各种考核以及奖惩制度,这样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壮大企业内部人员的队伍,提升整体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刚凝,孙胜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20):242-243.

第3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一、明确活动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制度先行、内控优先”。开展“制度完善月”活动,针对上一年度各类内外部检查所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对支行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一次集中检讨、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促进内控制度集中修订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制约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对本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负总责,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制度完善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本单位及时、全面地完成“制度完善月”活动。

支行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做好活动的具体组织、计划、协调、检查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反馈工作情况。

支行各业务部门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要针对去年各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不断增强内控意识和深化内控制度建设,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修订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层级负责、协调互动、广泛参与,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好。

三、步骤与方法

3月3—5日,活动启动。召开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制度完善月”活动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迅速启动“制度完善月”活动。

3月5—10日,梳理排查阶段。针对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股室对本部门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检讨,查找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项和漏项,确保内控制度全面、及时、有效和合理,并及时报送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月1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建设梳理情况。

3月11—20日,修订完善阶段。按照“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原则,修订完善制度,着力提高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月2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制度修订完善情况。

3月21—30日,制度评审阶段。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听取各股室内控制度修订完善情况的汇报,从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风险点管理等方面,按照全面性、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的要求,对各股室修订后的内控制度进行认真评审。

3月30日,情况汇报。向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汇报修订制度评审情况。

3月31日—4月10日,补充完善汇编总结阶段。通过认真评审,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制度对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所有环节的全面覆盖,不留风险防范的死角。将审定后汇编成20xx年版的全行性内控制度,上报中支备案,下发全行执行。全面总结本单位“制度完善月”活动的开展情况、经验和成效及工作建议,形成专题报告。

4月10日,总结汇报。将支行“制度完善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上报中支内控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制度完善的长效机制

第4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国有资产

内部控制制度指的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的一系列程序与方法,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国有资产增值以及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控制度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关键

内控制度明确提出了国有资产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的具体标准,是国有资产保值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内控制度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科学的公司结构,对国有资产的运营进行监督与制约,从而保证各项资产的运营安全。另外,由于内控制度的制定、落实均围绕企业目标最大化而开展,因此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资产增值的先决条件。

二、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一)意识问题

目前,部分国企领导层尚未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未意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内控制度的强大推动力,甚至将独断专行与内控制度混为一谈,进而缺乏建设内控制度的主动性。

(二)环境问题

良好的宏观与微观环境,是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国企改制后,大部分企业均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在国内起步较晚,各项制度尚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独断专权、信息失真等问题频发。

(三)制度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内控制度落后,制度制定缺乏连贯性与科学性,且大部分内控制度主要针对事后控制,缺乏对事前、事中过程的控制。此外,内控制度的制定往往忽略了对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控制。

三、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阶层学习与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以及国有资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领导阶层的认同与支持下,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宣传、会议、教育等方式,在员工之间形成“内控制度”观念,促使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内控管理过程中来,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优化环境

首先,完善组织结构。彻底改变传统链条过长的企业管理体制,明晰职位、具化职责,畅通信息交流的双向渠道,积极打造合作、协调、控制的组织结构。其次,健全企业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创事业、努力工作、“能者上”的工作氛围,强化物质激励,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执行力与创造力。再次,积极打造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有重要作用,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引导员工形成价值认同感,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执行力。再次,打造有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在信息化社会中,应以互联网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信息处理的快捷性、安全性与透明度。

(三)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是加强内控制度实施的关键。具体对策如下:一是积极出台相应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计划管理制度、投融资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国有企业需在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遵循合法性、适应性、全面性等原则,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必须全面分析企业运行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与控制策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由领导阶层、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生产销售人员等共同组成,通过各阶层、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分析,积极识别企业运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三是严格监督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必须完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评估企业内控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例如,责任审计实施情况、决算审计制度的实施情况、审核会签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对原材料、银行账户的不定期抽查情况等;第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置,充分发挥审计与监督职能,促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四是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将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日程,促使培训工作常态化。职工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还能全面提高员工整体服务效能,并有效促进内控制度的实施。笔者建议,一是明确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员工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二是从整体上确定员工培训培养流程,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评优、岗位调动、薪资升降等相挂钩,在择优、公平、竞争原则下,优化科学用人机制,全面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个人与行业的双赢。五是科学考评机制。国有企业必须打破传统“大锅饭”局面,彻底改革以往程序简单、内容笼统的考核制度,积极建立多元化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岗位性质、工龄、任务、贡献等因素,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考评与日常考核,将员工工资与出勤、安全、质量、工时定额等因素相结合,通过量化考核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企的深化改革发展,内控管理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增值。

参考文献:

[1]陈达明.国有资产安全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3(27)

第5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26-02

1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

1.1缺乏独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

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中,受医院自身机制、体制影响,虽然有具体规定和相关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妥当的法人治理机构。在具体运行中,导致很多规定在实际运行和操作中难以执行;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监督制约体系不能切实实施,从而导致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混乱。

1.2内控制度体系缺乏实际认识理念

我国医院内控控制制度建立相对较晚,内控机制近几年才开始建立。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医院发展过程、建设过程对内控制度缺乏认识理念;部分医院甚至拒绝完善内控控制体系,在随意执行行政指令的同时管理医院,导致很多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切实遵循内部控制体系。

1.3缺乏规范的基础工作

在实际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很多医院以虚假资料进行核算、人工篡改捏造会计资料,主要表现为:医院普遍采用计算机进行医疗收费、部分会计以及收费人员在退款功能上存在技术漏洞,在反复使用退款功能的过程中进行非法贪污。部分单位由于内部管理混乱,缺少实际可行的内部监督防控体系,导致很多财务不明确、固定资产不清晰、员工之间勾心斗角现象严重,大型设备在账目处理过程中没有报废处理标准和制度。

1.4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以及精神文明影响,我国很多医院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控制度缺乏实际系统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科学、严密、有效的监控体系,导致很多钻政策空子、先斩后奏、有章不循现象发生,让内控制度失去了原有的政策性和严肃性。

2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2.1增强医院文化功能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医院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在理清思路的同时,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认识理念。它是一种具体的制度建设,作为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医院员工既是控制客体,也是控制主体;既受他人监督控制,同时对负责的工作进行控制;员工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内控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单纯的指令制度对被控者具有抵触作用。

通过营造医院文化,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医院功能;有效联系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内控制度建设,切实施展医院文化约束、导向、激励、凝聚、辐射、融合功能;以医院文化形式不断影响内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控制理念和控制精神;在解决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被控制值者和控制者矛盾的同时,弥补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不足和漏洞,从而促进内控制度顺利进行。

2.2完善医院内控制度

医院内控制度作为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受医院管理机制以及体系制约。因此,在实际内控制度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医院不同时期的需求,有针对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具体分析内部控制目标,掌握内部控制难点、重点。

(1)物资财产以及人员素质控制。

在财务控制中,必须加强授权管理,严格控制实物和实物资产的接触,通过限制存货、现金等措施,从根本上确保资产安全;通过不定期、定期清查,保证财产物资相互符合;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医院单位组织机构职务分工合理有效的进行控制。在人员素质控制过程中,通过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控制,进行定期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施反腐倡廉教育,提高财会人员思想操守、道德品质考核。

(2)全面预算以及内部审计控制。

预算作为医院年度总体支出、收入的概算,主要包括医疗支出和收入等,医院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院管理目标。因此,在实际内控管理中,必须提高预算管理和控制,从根本上杜绝超支预算,实现管理目标。内审作为医院内部设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定期审查活动,从根本上促进改进管理,提高医院效益。

(3)完善授权机制。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医院经营重要的约束、规范行为,是对行为要求具体的管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授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员资格认定以及委托授权问题,资格认定作为客观评价职工品质以及工作能力的过程,必须谨慎选择,切实解决合理授权权、责、利的关系。通过明确授权控制体系,不断建设内控制度;通过责任界限、合理授权,保障相关人员工作进程。

3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改进措施

3.1完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作为医院具体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任何工作都不能由单一人员或者部门完成。业务的全过程必须包括部门相互制约、上下制约;在行之有效的内部牵制过程中运用轮换的方式,对管物、管钱等相关部门以及具体办事员进行定期更换;从定期轮换发现问题根本,从而更好的完善制度。

3.2构建严格的票务管理、财产物资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收费机制不断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必须收费、票据情况,制定完善的票据收费领用、购入以及核销体系;在科学合理规范收费制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乱收费、贪污挪用以及漏收费现象。通过严格采购物资报废处理以及领用体系,对物资进行定期清查,保障账务相符。

3.3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促进奖励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和检查;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等方法,改进风险控制管理进程。内部审计内控制度的基本手段,医院各级领导必须根据相关设计意见、建议、结论,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内部审计有效性和权威性;通过会计资料审核、测试以及评价,从根本上强化医院外部监督机制,提高医院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推动内控制度积极建设发展。另外,奖励机制作为医院员工权利平衡的重要措施,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必须不断完善考核、检查机制;通过对尽职尽责的人员给予物资、精神鼓励,对违章、违规人员进行经济、行政处罚,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3.4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工程项目控制

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公开各部门管理人员权限、职责、义务,保障医院内部相关信息以及制度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医院岗位批准制度的控制、监督力度,让医院管理方式不断由经验型、粗放型管理方式转换成集约型管理方式,从根本上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网络化、模式化、价值化发展。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和项目设施配套的内控体系,进行投资效益、投资可行性论证;在扩建项目以及集思广益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研究和调整;通过制定基建项目集体连签体系等相关责任体系,有效杜绝个人专断以及投资失误行为,从根本上避免投资损失,严格控制内部制定投资风险的影响。

4结束语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当今医院发展壮大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根据实际问题以及缺陷,不断建立完善内控制度,从根本上促进医院发展,增强医院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段祖福.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2):71-72.

[2]王灵芝.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18):50-51.

[3]巴志强,李成.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0):668-670.

第6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研究

目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保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都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深度性的变革。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中正在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发展需求。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财政拨付模式,自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经济活动方式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既涵盖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也增设了多种不同的经济活动。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建设环节,以往事I单位都在普遍使用退休金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国家积极出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大大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与变革,具体意义为:

首先,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公平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是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的形成,并且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可以使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制定科学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收入分配与养老待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体现出一定的平衡性,进而成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建设环节。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控制度的不合理性比较明显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政府职能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公共财政框架的制定,这些被视为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初始形态。基于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严重缺少制度的约束性,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更加全面完善的内控准则,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内部管理的弊端和问题越来越恶化。

(二)缺乏高度的内控观念

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在思想上都普遍缺少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严重忽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误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点管理职能[1],再加上缺少成本核算建设,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做法。

由此可以说明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内控制度的认知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误区,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中,进而使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与业务控制方面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性,无法展现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优势。

(三)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着较多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内审监督机构设置并不合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内审监督机制,但是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仍然处于较为封闭式的自我监督模式之中,而且一些单位的管理者认为内审监督机制无关紧要。

2.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的独立性严重缺乏,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中,呈现出一种表面化、流水化的趋势。我国事业单位大都实行“双重领导”的内审监督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内审监督机构大都需要事业单位多个部门的领导参与,独立性得不到相应的体现,从而导致了内审监督结果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共识。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而且还需要配套可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可以大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中全面性、重要性以及适应性等内控的五要素原则来贯彻实施,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标准都进趋统一和完善。

以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其带来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增强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共通性[2],有效促进内控责任追究制度的形成,发挥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作用。

(二)形成高度的内部控制观念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要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出发,要求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快创建事业单位健康良好的内控环境,单位的管理者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树立起榜样带头作用。不断强化管理者的内控观念,提升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从而将内控制度建设的落实力度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此外,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加强责任风险、内控制度以及内审监督建设的相互关联性,使之成为有机协调地统一整体。深化单位管理者都能够严格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并且使事业全体职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工作潜

能,进而实现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目标。

(三)加快建设以内审监督水平为重心的审计体制

在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建设水平中,内审监督机制是建设的重点,内审监督可以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现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管理领导者的权责意识,不断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监督功能。

1.强化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全体人员要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成立相关的内部审计监督的预算委员会,避免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受其审计单位的限制和约束,要全面发挥出全面审计的功能,增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真实性。

2.为内审监督制度注入一定的创新因素。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变革,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向,事业单位在内部监督制度方面必须要做好积极抓住机遇、并且勇敢地迎接挑战,加快转变以往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模式,不断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趋势发展[3],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四)形成以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的报告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机制可以利用书面形式充分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各个项目的发展状况,为单位领导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营管理情况等方面都是内部报告机制的重要执行内容,内部报告机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者做出与自身战略目标相契合的重要决策。同r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根基。此外,以内控制度建设换个内审监督报告机制的建立,对于改善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水平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可以为事业单位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带来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解决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和内审监督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二者的同步、协调运转;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外部力量来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进而实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科.内部控制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创新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05):152-154.

[2]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2015 (06):132-133.

第7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有关财务处理,它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够应对国内、国外的挑战,就需要优化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不断改进与完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内部管理制度。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也在各个事业单位得到了普及,虽然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推进了事业单位内部系统的完善,随着时现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关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会计核算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会计核算不规范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的原始凭证管理不够规范。由于人为的原因,往往有时候原始凭证的内容没有填写全,且没有对必填项进行有效的规定,且在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审查过程较为简单、粗糙。另一方面表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处理也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有的单位在进行年终结账时,通过收入和之处相对转,没有进行详细的结余计算,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明细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完本文由收集整理善

要想具有高效的电算化内控制度,就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制度,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规章。然而,有效单位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建立时,往往只建立了较为简单的操作办法与内容,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行政制度,也没有对会计内部财务管理支出标准进行确立,更没有实行有效的制约体制。

3、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弱

要想应对现阶段时展的挑战,要想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建设更为完善,就需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有立足时代进行的当代环境,具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然而,从现实来看,各个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仅不重视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加强建设,还根本对其不了解、不认识。所以,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加强建设时,就缺乏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因此,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意识较弱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措施

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为了能够建设更好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促进事业单位有效性发展,就需要对阵下药,不断探索改善问题的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更长足的发展。

1、推进会计原始凭证的规范建设

要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要想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进行,就需要从会计的原始凭证抓起,严格审核各项凭证的内容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严格规定各项填写内容的有效性、明确性。所以,为了实现原始凭证的真实,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利用电子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智能数据控制程序,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种凭证的识别,从而在实现自动化、效率化的基础上,增加凭证的真实性,防止工作人员的有意或无意的疏漏。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关键途径。所以,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内控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收支标准,制定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合理的进行会计财务人员安排,实现高效的组织分工制度,并利用适合事业单位的财会软件,从而使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与内部行政环境下,实现内控制度的优化,使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能够在良好的制度保证下得以完善运行,进而使得整个事业单位能够在良好的内控制度下,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单位的长足发展。

3、强化完善企业电算化内控制度意识

第8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加强内部财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更是衡量一个单位各项制度建设是否健全、管理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国有企业、公司制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以领导意志代替内控制度意识,一切决策领导说了算,内控制度意识淡薄,内控制度建设近乎零;二是虽然形成制度,但是制度陈旧,没有顺应管理需要更新完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制度。在实施内控制度建设中出了问题的,不知如何处理;对于遵守内控制度良好的,缺乏一定激励制度,尤其缺少防止违反内控制度的预警机制。本文以一个事业单位为例,针对近几年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一些尝试,提出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概况

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近几年,从内部控制实践看,内部控制观念步增强,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良好,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局领导非常重视,积极支持财务处等部门开展内部控制;二是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多渠道开展增收节支,已经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制度建设比较完备,注重构建一系列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该局为加强财务管理,狠抓制度建设,已经出台5个制度(见农垦局制度汇编),以上制度印发至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相关农场,实施效果显著;四是善于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如对各项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实施方式。

2011年,针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该局又制定了两项制度:一是《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厉行节约、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二是《省农垦局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两项制度正严格地予以实施。

二、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控意识不足,思想观念淡薄

2004年,国库集中支付这一财政领域里划时代的改革,让财务人员经历了一次“洗脑”,财政资金必须通过“指标—计划—支付”等流程,按预算项目“类、款、项“实现用款,那种“只要是财政的钱就能用”的思想必须付诸脑后,拿句俗话形容就是“菜钱不能用来买米”。制度实施至今已经8年,从局机关到二级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但是还有少数人内控意识不足,思想观念淡薄。所以加强控制、合规用款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

2、费用开支过大,预算控制较弱

该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够细化、准确,前瞻性不强,造成预算调整变动数额占总预算比例过大。由于单位性质特点、机构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包袱沉重等客观原因,该局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举步维艰,依然存在无预算列支、项目经费超预算现象。所以要压缩行政性开支,确保行政经费用在按规定发放的奖金、报销医疗费等福利上、节约项目资金用在项目开发等“大事情”上。

3、固定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省财政厅对资产管理逐年加强,先是成立专门业务处室,后来引进动态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软件与部门决算软件建立勾稽关系、按时报送资产专用报表等。2005年,财务处将账面价值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录入资产软件,这一工作扎实细致,比如一辆轿车或者一台电脑,其品牌规格、发动机号、号牌号码、资金来源、账面价值、购买时间、入账时间、使用人等十多项信息一目了然,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动态信息,理清了产权,强化了管理。但是目前固定资产存在几个严重弊端:一是重购轻管现象。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后,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重购置、轻处置”,导致账实不符、有账无实现象;二是固定资产入账偶尔不及时,有时年终一次性补录平时添置的固定资产;三是定期的盘点工作没有制度化,盘点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工作,没有按规定定期盘点资产。

4、制度缺乏健全、监督考核不力

(1)资产处置随意,财产清查无制度。该局在资产管理中制定了相关制度,在购置大额资产中基本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行使审批权限,遵守相关程序。但是资产处置随意性强,基本是自行处置。因此有待建立财产清查制度,通过财产清查,摸清事业单位家底,督促账账、账实相符,杜绝资产随意处置现象。将资产清查为科学编制预算提供条件,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2)预算考核缺乏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预算执行无力。该局在预算考核中制定了各部门准确细致的预算目标,但是在预算考核中仅限于通报预算执行结果,而无实质意义的监督和奖惩,预算执行无力,预算考核管理停留在粗放水平。该局有待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挂钩,引进职工激励机制,真正发挥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力。

三、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的几大“难点”

1、选择好的制度难

近年来,尽管国内大力提倡内控制度建设,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制度的针对性弱,行政事业单位试图选择一套量身定做的内控制度,较难。

第9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并按照财政预算执行但最终形成的工作业绩成果难以用简单的货币价值来衡量,面对这样的特殊经济体制就更有必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障国有资产的健康稳定运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目前,不少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运行质量及效率不高,因此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控意识认知水平不高

内控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单位内控制定执行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和日常经费来源由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控制核拨。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如有些单位领导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简单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仅停留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是单一的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其监管和控制的职能作用。

2.内控制度建设不全面,不深入

内控制度分为以下几类:授权审批、资金管理、采购及付款流程管理、销售及收款流程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不甚全面合理,内控执行部门制度执行不深入。实际上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仅是以财经和预算的规章制度来替代内控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和深入,也有些事业单位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办法而没有切实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如有的单位领导在授权审批环节,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就草率签字,会计人员见到签字齐全的原始凭证后就予以了报销,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3.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是保证单位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关键。特别是财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中心,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和自我再学习、创新的能力。但从事业单位现状来看,财会人员的素质不高,全能型人才匮乏,这也是内部控制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4.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执行力不强

单位的人事任免权在领导者的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其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是有限的。不少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是重业绩考核轻内部控制,有时为了完成业绩考核指标就弄虚作假,在这种条件下,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对自身的保护,很有可能违反其职业道德,导致内部监督作用失效。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料的真实性,更为严重的是使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失去了保证,导致资产流失,国家蒙受损失。

二、有效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1.提升内控意识认知水平

强化事业单位相关领导的培训学习,以提高他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他们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创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人员作为制度的执行者,直接影响执行效果,因此,要定期培训内控人员提升内控意识的认知水平。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2.全面、深入建设内控制度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全面的、有效的,具有可操作、系统性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流于形式,切实的将这套体系应用到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够立刻找到相关责任人,这样就避免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工作重叠,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提高内控人员素质

内控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内部控制人员在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同时还要具有爱岗敬业、作风优良的职业修养,熟知相关政策法规,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通过开展内部业务培训、思想道德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措施。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公开招聘、择优录取高素质人才来提高单位内控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