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

第1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作业宝声称,要“帮助中小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快速、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支持教师教学工作,作业宝针对全国实名认证教师用户,免费赠送终身VIP账号”。

同时,作业宝启动“陪伴成长”一对一帮扶计划,招募大批志愿者与贫困、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不仅为这些学生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信、电话、见面形式开拓学生眼界,提升思想意识,达到陪伴成长的目的。

2013年9月24日“问他”上线。“问他”是广州百田创建的一个面向中小学的习题作业问答网站。该网站目前收录了中小学数理化大部分的知识点,包含不同版本的教材和科目,题库每日持续更新。同时每日100名教师同时在线,保证快速准确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习题疑难解答服务。

这些作业解答“神器”的出现,给学生做作业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担忧:学生还会独立完成作业吗?

(本刊编辑部整理)

专家评析

广东中山大学王竹立副教授:网络时代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联主义创立人西蒙斯认为,今天“知道在哪里、知道谁”比“知道什么”、“知道怎样”更重要。网络时代学习就是连通,学习就是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作业宝”、“问他”之类网站的出现,可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学生通过“作业宝”和“问他”寻求对不会做的问题的解题指导乃至答案,本身就是一个连通式学习过程。它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教育不公。至于教师担心学生会因为这类网站的存在,不愿意自己思考,而直接去寻找答案,也不无道理。解决之道不是禁止学生课后去上这些网站,而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多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课后少布置一些简单机械的作业,多布置一些综合分析和协作探究的任务。此外,教师应该逐渐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逐渐向先进理念的倡导者、学习技术的领跑者、网络公开课的讲授者、优质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创新思维的培训者、网络“碎片”的整理者、学习经验的传授者、学习科技的反思者、学习理论的建立者等角色转变,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知识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如何选择、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写作”这网络时代的五大学习技能。

专家评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王铟副教授:

作业解答“神器”的出现,给老师带来“学生还会独立完成作业吗”的担忧是必然的。因为,以教书育人为职的教师深知,完成作业不单是帮助学生学习和领会新知的必要环节,更是促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操作中体验人生和经历成长的重要过程。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使作业真正发挥其本质功能,一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介不断地涌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变革着人类的学习。在这次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本应只是出现那些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信息技术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模式。然而,各类“解题神器”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与教育和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式。

第2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学校关于引导毕业生留在基层、服务丽水的工作精神,我院积极结合毕业生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提前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毕业生留丽就业制定相关措施,切实提升毕业生留丽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毕业生在丽、留丽工作。

一、拓宽毕业生在丽就业渠道

丽水作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重点地区,通过美术学系的专业引导及市委市政府相关的政策倾斜,积极利用考编指导、模拟面试等形式强化师范类毕业生在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突破提升,同时通过对接教育局专场招聘会对接就业渠道。

按照每年丽水市政府的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岗位,鼓励毕业生走向市政府提供的相关见习岗位。

加强毕业生校园地征兵宣传,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校园地参军入伍比例。

二、推进毕业生留丽实习见习计划

各专业结合专业方向和特色,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对于已明确可签约的实习学生,要及时推动用人单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对于实习已满2个月且用人单位还未有签约意向的学生,可根据学生意愿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调整学生实习单位。例如:丽水山耕品牌设计、艾莱依集团、丽水各中小学美术见习岗位。

继续推进青瓷专业毕业生留丽赴龙泉名师工作室继续深造学习计划,在2020届本科毕业生单人的基础上,争取有能翻一番,专科毕业生的留丽流失率争取在专业的引导方面更多强化,争取不流失。

三、助力开展招聘、宣讲、培训活动助力毕业生留丽

中国青瓷学院因专业的限制和要求,举办相关的招聘会的规模和形式收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与其他的学院专业进行横向比较,甚至在大型招聘会中岗位的数量方面也受到限制,这就让大型招聘会的组织和策划方面失去了机会。当然,各系部在今年的4月就业服务月当中的各类招聘会、宣讲会、培训会等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争取在2021届毕业生的招聘会、宣讲会、培训会中吸引更多的在丽企事业单位参与,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很多留丽工作岗位和机会。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困难帮扶

继续开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加强在线就业指导和毕业生求职心理疏导。同时开展好就业困难、特别是生源地是困难地区学生摸底调查工作,指定导师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跟踪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定向精准匹配推送岗位信息。

五、精准排摸毕业生留丽意向

结合专业特点和毕业生意向,经过先行排摸,确定拟留丽就业群体,再次进行拟就业行业和岗位的信息,分类分层进行管理施策,留丽考编、基层就业、企事业单位备考等建立互帮团队,更好地备考迎考。

第3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XX年,我园团支部将在教育局团委及园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以思想教育、生涯导航、志愿服务、自身建设为工作抓手,提升团支部在幼儿园改革和发展中的凝聚力,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支部。

二、主要目标

(一)发挥组织凝聚力,坚定理想信念

1、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充分依托“双学小组”等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团员青年理解党和国家重要改革和决策实质,让“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理念在团员青年中深入人心。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我园特色活动——xx幼鸣演播室为载体,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准确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准确把握“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把“个人梦”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让梦想付之于行动中。

(二)强化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团的职能

1、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按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要求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工作和“推优入党”工作,不断为党团组织选送新鲜血液。

2、xx鸣助推校园文化内涵发展。

以“xx幼演播室”为载体,举办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我园的文化内涵发展增添色彩。

3、继续实施“零距离·青年凝聚”工程。

在“爱心助学”和“爱心圆梦”两项品牌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青春大走访”工作。主动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加深联系,增进了解和信任。

三、主要工作

(一)制定本年度团支部计划,落实团组织的生活内容,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和团员大会,努力使团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继续做好团支部的各项常规工作,并做到按制度办事,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

(三)开展各类活动,提升青年团员素质

1、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加大教育力度,充分发挥青年团员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园本课程的构建,提高教研效益,从而提高青年团员的专业水平。

2、邀请专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3.积极鼓励青年团员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增强青年团员的凝聚力

1、团组织就在你身边系列活动——走进青年,走进幼儿,倾听心声,伸出援手

2、学雷锋系列活动——走进社区,提供专业教育知识

3、五四青年系列活动——秀出自我,秀出青春

第4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困生 现状分析 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学生群体,始终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出现转机,但同时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以我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进行积极探究,并提出几点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困生在学习适应上有一些问题,父母“溺爱”是造成孩子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甘心落后,不能有效适应班级环境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督促、辅导子女的功课,导致孩子们的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最后成为学困生;一些孩子由于受不了接连失败的打击,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并对其产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最后沦为学困生。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分析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化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制订转化计划。有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认为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及社会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孩子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只有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才能有效转化,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根据其语文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本学期转化计划,使之有所提高和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语文特点和年级特点,寻找一条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要走下讲台多和学困生交流,并积极指导。

3.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这是关键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想一想,课堂上尽量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提问和参与练习的机会,并且在学困生练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要比课后补课强得多。

4.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坚持做耐心周到的思想工作。有些孩子不只是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也比较差。可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好的学风会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作用更不能小觑。

5.合作学习,积极帮教,多措并举。新课改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进行热烈讨论时,孩子们都会获益匪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有效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两、三名语文优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知识和作业都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有效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负担,又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扶中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帮一、小组内结对子、家庭辅导等都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改革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采取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我们要积极采用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激励后进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考试后帮助学困生积极分析试卷,多肯定好的方面,但不能忽视不足,应指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等。我们适时的积极的评价,会给予学困生一股积极正面的无形力量,促进他们加快转化,摆脱学困处境。

7.加强家校交流,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如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等形式。经常交流沟通能够促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有及时的了解,并且针对他们实情及时调整转化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困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便全方位了解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第5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影响他的人生和未来。而低段教育正是基础的基础。只要查找到低段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那么对症下药,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指导小学低段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与大家探讨。

1 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

通过开展队会,讨论――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展示将来――我的理想,讲故事――有关励志的小故事等等这样的活动,达到激励大家努力学习的目的。

2 在教学中多用鼓励性的方法。

2.1 充分利用作业展示激发学生的自强心理。每次作业,我都会表扬作业出色的孩子,把他们的作业张贴在墙报上供大家欣赏和借鉴。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个快乐,就会更加努力地做好作业。其他孩子有了榜样,就会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断提高要求获得进步。

2.2 多用鼓励性的评价。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检查老师返回来的作业的习惯。我告诉他们,每次你的作业写得好,老师会画一张笑脸,展示老师改作业时的愉悦心情;倘若作业做得差,老师会画一个哭脸,表示老师的心里是多么地难过。有很多时候,我会认真地批上:“你有进步啦,努力吧!”“书写这么漂亮,真的很惊叹呢!”“是吗?你聪明的大脑居然想出了这么有意思的内容,真棒!”“真遗憾,你要是把字写得再工整一点就好啦!”“难过,记性这么差。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止这一点吧?”……渐渐地,孩子们拿到作业后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看老师的批语,然后展露出或得意或兴奋或惭愧的神情来。接下来的作业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了。

2.3 多搞活动多比赛。孩子们都是有好胜心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是最让他们感兴趣的。每次假期,我都会评出最优的作业进行奖励,并留下孩子们的作业做纪念:“这么好的作业,留给老师做纪念。好吗?”每个周每个学月都会评比作业最好的学生,给他们照集体像或单人像,传到QQ群里去,多有意思啊。每次写话练习,会评选班级“优秀小作家”,发一张教师制作的卡,美得他们没法说。这样,喜欢做作业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作业也会越来越好了。

3 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应该是有目的有条理的活动。我指导他们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如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或期末复习计划。虽然他们制定起来并不完整,执行起来也不一定能坚持到底,但那毕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检验的方式,对他们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4 发动家长进行指导和监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有效的监督者。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一再强调家长们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无论多忙,都要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打工在外的家长也要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其实家长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是他们因为忙碌而忽略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我常常在家校通的平台上反应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遇到情况严重的时候,我会激励家长们:“为了你和你的孩子的将来,请抽出你现在宝贵的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听他背诵给他听写替他签字。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和他终身受益。”……。渐渐地,家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孩子不交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少。

5 建立严格的制度,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办法,激励学生互帮互助。

有些孩子自觉性稍差,而有的孩子自律性较强,我就会把他们搭配起来,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影响一个班的人。

6 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第6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

国家自1989年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迄今已实施5期,累计招生5.4万余人,涉及内地19个省市的400余所高校。目前,以“协作计划”、“直招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近5.2万人(数据来源:全国第十七期内地新疆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2015年5月)。随着到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内地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内地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形势愈加严峻

近年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加紧勾连,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与我争夺阵地、争夺接班人。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数量增多,他们开始把内地教育领域特别是承担协作计划的高校作为渗透的重点突破口。内地高校在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青年大学生政治敏锐性不够、鉴别力差、容易受蒙蔽等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够,创新性和实效性不够。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1]。

二、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主要问题

1.语言障碍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要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汉语运用能力较弱,而内地高校懂维语的师生几近空白,语言障碍是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2],并且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力发展新疆当地基础教育和双语教育,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和水平。

2.学习障碍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困难。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存在学习障碍,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当,学习吃力、效果不好,听不懂课堂内容等。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较低是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3],表现为上课出勤率低,课堂纪律较差,考试成绩较低等。教师的关注度不够、政策倾向过多造成学生心理依赖也是影响其学习动力和投入的重要因素。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力度还不够。一是部分辅导员存在“标签化”理念。求稳怕乱,对少数民族学生物质照顾多精神引领少,这种理念更助长了学生“应该被照顾”的依赖思想。二是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宗教极端主义渗透还存在模糊观念,缺乏针对性教育设计,手段方法过于笼统。三是辅导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内地高校辅导员对新疆及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现状等了解不足,对宗教、、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对少数民族语言掌握几乎为空白,知识储备不足[4]。四是面上工作多,点上针对性工作不够。面上采取了较多促进措施,如加强救助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交往圈子相对狭窄、个别学生宗教意识较浓等问题的有效措施还不够,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还不够,还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从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看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大力引进、培养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

因语言、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学习经历类似,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更容易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目前,已有部分内地高校引进了新疆籍少数民族辅导员,实际工作效果很好。但是因婚姻、生活饮食习惯等原因,愿意选择到内地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很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这项工作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各高校继续加强政策倾斜和引进力度。

(二)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业务水平

培训内容应涵盖新疆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和宗教“去极端化”、协作计划有关政策、新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工作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除采用集中培训外,还应大力发展远程培训、实地指导等培训方式,利用网络课程、电视电话会议、实地做辅导报告、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内地高校辅导员答疑解惑,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加大两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

借助协作计划和援疆计划,加大内地与新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融合。继续加大新疆籍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高校挂职工作的力度,选拔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高校辅助工作、交流文化、促进学习。内地高校尤其是承担协作计划的高校,应主动加强与新疆各高校的交流,学习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做法,争取新疆高校在这方面的支持。

四、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角度看应注重加强的几个方面

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他们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教育管理的执行者”[5]。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一)澄清模糊观念,思想认识上到位

辅导员应当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澄清对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模糊及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念,坚定立场、敢于宣讲、赢得主动。

1.清醒认识关于自由及宗教与教育分离原则。关于自由,强调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要强调公民义务,“既要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也要保护公民不信教的自由。”[1]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内涵、实质及要求,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师生不能信教,这既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2.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宗教,“是打着宗教旗号,对宗教教义等进行歪曲和极端化的解释,煽动和鼓吹宗教狂热,并采用极端手段(暴力恐怖),以实现‘神权政治’的一种宗教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宗教极端主义的根本和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1]。必须把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相剥离,不要认为学生了解宗教知识就能自觉辨识宗教极端化,宣传和讲解宗教知识反而更加助长了极端宗教势力的渗透,上了他们的当。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敢于宣讲、敢于灌输,用正确思想和先进文化引领和熏陶青年学生,占领思想教育主阵地,坚决防止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宗教外衣搞分裂活动。

3.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信仰。“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宗教都是由意义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体系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对信仰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没有活动的信仰是从来就不存在的。”[1]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社会主义的制度、法律、价值标准、公民行为规范、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这一点必须明确。

4.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是一种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宗教的基本要素包括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体制(法规、组织、阶层等)、宗教器物(场所、书籍、塑像、祭品等),是一种完整的、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作为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的宗教必须要纳入国家的管理范畴,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树立正确理念,工作态度上到位

1.要增强责任意识。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大精力投入,耐心细心并持之以恒。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将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对遇到的特殊困难,要敢于面对,不害怕气馁,不刻意回避,既要直面自己遇到的难题,又要直面学生的困难,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言传身教。

2.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加强对新疆的历史、现实与发展、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党和国家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和宗教“去极端化”、协作计划有关政策、新疆的就业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关注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心理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理论和业务水平。

3.严格要求,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育服务。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不应是一个特权群体,要注重严格管理,决不能放松要求。但他们又确实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特别耐心、细心地予以关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措施重点关注、个别关心。可以采用“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由学院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导师或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严格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6]。

4.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要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学生,不偏颇、不歧视、不侮辱、不欺凌,这是辅导员以人为本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讲究方法艺术,工作实效上到位

1.面对面交流为主,新媒体手段为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可以克服双方语言、交流习惯不同带来的障碍,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表情、肢体动作等对使用的语言内容加以有效补充,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沟通效果更好。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深受学生喜爱并被广泛使用,能帮助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沟通。但在实际使用中,新媒体手段因其信息交互的不完整性、信息良莠不齐的混杂性等缺陷,有时造成交流效果不充分或出现沟通误差。因此,辅导员应当多与学生当面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原汁原味地将自己的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其他新媒体手段可作为强化和辅助工具,但不能替代面对面交流。

2.重视文化活动载体作用,促进文化认同、文化融合。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活跃、文体才能突出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形式,开展文化引领和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融入集体、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大力开展国情教育、新疆“三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主题活动,组织“民族虽不同、中国梦相同”主题班会、“我从新疆来、我为新疆代言”才艺展示大赛、“汉语桥”民汉学生联谊等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激发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动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上还相对落后,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其调整就业心态,提升其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自信[7]。

4.辅以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民族特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针对性心理量表设计、测试、评价、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心理活动,对症下药,做好心理疏导。对适应不良的学生更要高度关注,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加强一对一帮扶,有意识地传授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办法,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第7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小学 组织策略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现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农村教育,国家更是大力投资,深化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要适应“新课标”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本文拟从课前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活动组织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现分别阐述如下:

一、课前学生组织

所谓课前学生组织,就是指在上课之前或开学初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的组织规划和相关方面的培训,是教师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前需要组建学习小组,进行“一对一”帮学辅导组织和相关方面的培训。

1.组建学习小组。“新课标”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就是为小组合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1)建组原则。组建小组要考虑两个方面――均衡和自愿。均衡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的力量应保持均等,这是指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各小组应大体相等,也就是各组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自愿是自愿为主,适当调整,学生参加哪一个学习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再做适当调整,以保证“均衡”。(2)小组的人数。小组人数以6至8人较合适。(3)选择小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影响着小组学习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应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或学习积极分子,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有责任心;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产生方式: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民主选举,也可以毛遂自荐,尽量避免教师指定的方式。一个小组一般有正副2位小组长。(4)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的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小组学习、讨论;二是协助教师检查各类作业;三是对本组学困生提供帮助。

2.进行一对一帮学辅导的组建。这种组织就是要求班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每人帮助、辅导一名比自己学业差的学生。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班内优秀学生资源,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解决了因学生过多,教师不能一一辅导的弊端。具体做法:先确定优秀学生(包括一部分学习态度积极的中等生),然后要求这些优秀生每人选择一名学业比自己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对帮学辅导这一组织,教师要时常调查询问,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对经过帮扶提高成绩的一些学生和辅导者要进行表扬奖励,对帮扶中不认真的学生要提出批评并进行及时指导。

3.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一是小组长的培训。内容有:如何组织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如何分工,如何检查作业,如何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等。二是帮学人员的培训、指导。三是课堂教学方面的相关指导、培训。如预习时,指导学生可以将相关内容在文中标出,或写在书本和预习本上,其他同学交流时要一边听一边记;再如展示时按什么顺序进行,以及课堂中的有关口令(如教师喊一二三,爬黑板的学生马上回到座位并和其他学生一同坐整齐;教师举起手击掌,学生马上停止讨论)等等。这些工作只有在平时训练有素,教学中才不致于忙手忙脚,教学效率就高。

二、课堂教学组织

“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组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指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但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忽视了宽松环境的创造,认为在课堂中一切从严为好,宽松的环境容易造成课堂组织的混乱。笔者认为,学生在太严的氛围中不见得就能认真学习,往往会引发反抗心理。而在宽松的氛围中,每个学习者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管自己的思想、意见是否成熟,他们都无所顾虑,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中,课堂纪律或许有点哄乱,但是并不妨碍学生的学习。我想,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环境都应是开放性的,我们的课堂也不例外。

2.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多样,是指教师要努力在教法上和学法上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为学习者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以适应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有以下几项: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帮扶与个人自学,以及专项训练。

(1)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有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全班教学,在导入和初读阶段,进行全班授课,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列出学习提纲,或是出示预习案;第二步是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目标和提纲学习;第三步是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学习结果,进行交流,确保学习效果;第四步是学习评价,课堂检测和小结。

(2)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智能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在课堂中应采取以下组织策略:

①要求有别,分统结合。要求有别是指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同样学习某一课生字,要求C类学生(学困生)会读会写会组词;B类学生(中等生)除C类学生的要求外,还要会分析字形、结构,并能造句;A类学生(优秀生)除对B类学生的要求外,还要会根据偏旁分析理解字义,换部首组成新字,在组词造句的基础上写一段话或一个片断。“分统结合”,一是指平时练习和作业分别要求与统一讲解相结合;二是指平时检查分层次要求与期中期末考试统一要求相结合。

②激励“越位”,动态分组。“越位”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设计思考题、练习题时要有层次,并且鼓励C组学生回答或完成B组的题,B组学生回答A组的题,A组学生回答一些难度较大(超纲)的题;另一方面,是指当学生越位回答对了问题或做对了习题时,可以升入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动态分组,就是指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与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组别。如C组的学生如果学习态度积极,能正确地完成B组学生的题,就可以升入B组。

(3)帮扶与个人自学。帮扶与个人自学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这种教学形式就是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把知识由教师的传授变成学生主动的获取。组织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自学。学生按自学提示或自学要求,自己学习这一节内容。第二步是帮扶。在自学中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求助自己的辅导者,或者当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以主动去帮助他人。第三步是检查反馈、改错。学习任务完成后,老师通过提问、检测等形式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4)专项教学。专项教学就是对课本中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训,如语文方面的阅读专项训练、写字或作文训练等。专项就是以一节课学习一个知识或一个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长期坚持。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中,课堂教学组织都要围绕“为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设计。因此,小组教学、分层教学、帮扶与个人自学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结合农村实际而组织的。这三者实际是三种形式、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比如,讲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而自读课文、练习、复习课采用自学与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个人自学,在个人自学与帮扶中又渗透着合作学习,而层次教学只是在这两种学习中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同罢了。专项教学则是对这几方面的补充和更加深入。

3.民主的学习评价。民主的学习评价,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能有效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新课标”的学习评价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标在构建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说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情况千差万别,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长处,要相信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

(2)注意评价方式的民主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教师一人说了算,还应采取民主的评价方式,即进行自评、小组评、老师和家长都参与的方式。

(3)“个案”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个案”评价就是对一些“特别”的孩子如父母离异等个性特殊的学生建立“个案”。集体评价就是对全班或某一部分学生集体的评价。如:学习生字时,在给定的时间内小组内每个成员都会写的为优胜组。

(4)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课堂评价要多用鼓励机制,以评价一个学生能带动大部分学生为好。课后评价即老师在办公室内对个别学生的私下评价,评价时要客观、讲真话,但是也要注意以鼓励为主。

三、课后活动组织

课后活动组织旨在补充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以“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

1.全班参与,整体推进。全班参与,整体推进,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例如,带领少年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祖国壮丽山河,参观历史古迹,考察自然生态和资源,采集动植物标本;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植树、栽花、种草,为美好校园做贡献;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意义较强的电视录像,听科普法治讲座等等。这些都是开拓少儿知识面,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很好的活动。

2.兴趣分组,自由自愿。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按儿童的兴趣,可以在班上组建音乐、美术、书法、作文等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指导教师要结合本地乡土艺术,并鼓励学生多向民间艺人学习,形成“校内引导,校外造化”的自学精神。

综上所述,课前、课堂、课后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的整个组织过程。在这三者中,课堂教学组织是中心,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前学生组织是前提,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基础;课后活动组织是拓展,是课堂教学组织的补充。在农村小学教学组织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才能将新课程的改革在农村引向深入,才能将农村小学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以林 冯克城《小学教学的全新品质》.《愉快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高境界教学的核心》,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2]石义堂 等《学习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一、精准建设,贫困孩子入学机会更加均等

2011年,田东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5%,全县只有县城2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几乎没有幼儿园。农村适龄幼儿无法就近入园,入园率明显低于城区,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为此,田东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区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村校建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全县公办幼儿园从原来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05所,学前教育不断向乡村延伸。

在城镇,2015年以前,田东县城镇各小学班额平均70人,“大班额”问题突出。随着城区学校扩容改建工程的推进,城北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县一小改扩建一期工程竣工,中山小学、靖逸小学、甲逢小学、上法小学扩容提升,到2016年9月,县城小学平均班额53人,在建的城东小学竣工后,预计班额可以降到45人。

在乡村,随着我县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推进,加上针对农村学校实施的教育惠民“五大工程”(鸡蛋工程、营养改善工程、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叠加优势,乡村学校班额由原来的25人增加到40人,更多群众选择让子女就近入学。

近年来,田东县每年投入1.5亿至2亿元,持续推进教育七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 000万元,解决入公办园难问题;投入3 000万元,解决寄宿制学校床位不足问题;投入3 000万元,扩大高中学位数量;投入3 000万元,提高职业学校升学就业能力;投入500万元,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投入3 000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县城区学校得以扩容,乡村学校得以提质,“下”活了教育扶贫“一盘棋”。

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田东县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机会更加均等,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从55%增至8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增至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0%增至85.5%,高考本科上线率从45.13%增至76.7%。

此外,田东县大力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效整合乡村学校体育场所,助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得田东县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涌现了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也得到国家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精准借力,学生资助应助尽助

近年来,田东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精准借力、精准发力,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获得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阳光雨露”。

田东县深入实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全程助学计划,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仅2016年春季学期,田东县就投入1 460.8万元,用于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学生资助项目,受益学生23 558人。2016年,田东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学生达3 280名,其中首贷1 203人、续贷2 077人,贷款合同金额2 207.86万元。

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田东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拓宽贫困学生资助面。目前,广东百川慈善基金会、海南成美基金会、浙江省新华爱心基金会、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广西协力扶助基金会、广西和合济困助学基金会、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先后在田东县兴办“百川励志班”“协力文更班”“海南成美班”“上海芬芳班”等助学班,田东本土企业也纷纷捐资助学,通过百色市教育基金会资助开办“登高班”“天成班”“珍珠班”“绿源班”等助学班。目前,田东县共有19种社会助学班,累计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受益学生2 500多名。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大力支持田东县的教育扶贫工作。2016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捐款126万元,为作登瑶族乡平略小学、岜皓小学、陇桃小学更换课桌椅、购买学生校服及学习用品,为平略、陇桃、坡教、陇那、登高等5个村的756名贫困学生提供在校生活补助。全县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受益学生达2 000多人。

2016年9月,田东县更新完善了“一对一”教育帮扶管理平台,对全县8 455户建档立卡家庭的在校就读贫困子女共计12 938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应助尽助,不落下一个贫困学子。

三、精准施策,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田东县主动作为,进一步分解工作难点,抓住重点人群精准施策,做到服务到家、服务到人。

一是抓准重点人群。田东县重点跟踪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安排初中、高中学校毕业班级的老师与这些学生保持沟通联系,落实跟踪排查摸底制度,精准摸排出贫困户“两后生”(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入大专院校的应往届毕业生)预测名单136人。

二是抓牢难点分解。田东县采取“双线联动制”方式开展动员工作:一条线是以帮扶干部下村入户为契机,把动员“两后生”培训落实到镇、村、组;另一条线是以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为抓手,把动员“两后生”培训任务落实到学校、年级、班级。同时采用统一的宣传提纲,力求讲透优惠政策,如印制“两后生”培训宣传材料,组织干部教师集中学习,讲清培训内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补贴额度等,打消“两后生”及其家长的顾虑。

三是抓紧节点组织。针对本县乡镇点多面广、地域分散、人员流动大等现状,田东县充分利用圩日、地方各种传统节日和中高考前、志愿填报前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宣传工作。一些在外务工的“两后生”通过这些有效宣传,及时回来参加培训。目前,田东县参训的“两后生”有123人,参训率达90%。

四是抓好选点受训。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田东县采用选点受训方式对“两后生”进行培训:就近安排“两后生”到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训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技能;安排“两后生”到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主要培训石油化工技术,为本土石化工业园输送合格劳动者。通过选点受训,“两后生”从“靠苦力,吃青春饭”变成“靠技能,吃技术饭”,实现能力身份的转变。

四、精准联动,创办新居民转移就业培训中心

田东县依托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联动推进深圳对口帮扶项目――新居民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创业农民工提供经营场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评审、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后续服务等,形成一体化帮扶体系,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田东县实行“入孵成型成长出孵”滚动孵化联动机制,每年吸引5 000名参训农民工参与,逐渐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作为刚性任务,田东县组织职校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促使每年1 000名中职毕业生主动融入第二、第三产业,让他们转观念、懂技术、换身份,提高脱贫能力,激发致富动力,让他们内心不甘贫困,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永久脱贫的目标。

田东县联合成熟企业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已与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有限公司田东幸福广场项目、广西田东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创业孵化基地合作,计划吸引30家创业企业入驻,有效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五、精准培训,贫困劳动力捧上新饭碗

田东县把广西农民工培训基地(田东职业学校)作为主阵地,着力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五个一”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具体如下。

一份技能培训菜单印发到户:一方面征求贫困户意愿,梳理培训项目;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培训菜单,供贫困户选择。

一份企业用工清单对接到村:组织用工企业下乡进村,对接介绍岗位数量、薪酬待遇、务工条件,激发就业意愿,为有效组织培训做准备。目前全县已组织实施了三大片区、三大镇专场对接活动,累计41家有用工需求的本地企业和48家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近800多个工作岗位,进场参加对接的贫困劳动力约1 000多人,其中现场签订转移就业意向的就达214人,仅林逢镇一个瑶族村,现场就有52名劳动力填写求职意向,其中贫困劳动力39人。

一批技能培训班集中开班:培训班种类涵盖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其中烹饪、保育、电商、电工、电焊、叉车驾驶、汽修等培训开班尤为集中,培训人数近5 000人。

一批企业享受用工政策奖励:新出台《田东县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若干规定》,鼓励锦华化工、畅宇木业、真良火龙果基地等一批企业招用贫困劳动力,每招录一名贫困劳力可获得10万元的贴息贷款一年,以及每人每月1 000元的水电费补助。

第9篇:教师一对一帮扶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34-01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全球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期,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无不归根于教育事业。纵观全球教育,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较之差距之大,可谓不言而喻。

一、当前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所面对的形势

1.我区处于甘肃落后地区,近年来,政治、教育、经济等诸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就教育这项国家大计来说,还存着的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就教育技术装备而言,尽管我们的教师专业素质完全达标,敬业精神足够饱满,但要在信息化教育上与发达地区接轨还存在很多的差距。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个整体活动,单兵作战是不会取得辉煌成果的,而现状是软件方面我们的多数教师在自身信息化方面知识欠缺,技能贫乏。仅仅是在一学期内,生搬硬套的简单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几节公开课而已,不能很好的体现多媒体的完美功能,当然也有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做的非常好的,但那实属凤毛麟角,对信息化教育起不到实质作用;同时我们的学生除了熟悉电视,录音机等几个常见的媒体工具之外,对于信息化高度集中的电脑设备还不能灵活使用,特别是农村学校,甚至于部分学生在现实中还从未与之谋面,何谈使用,哪有信息素养,怎能信息化。

2.谈及师生信息素养,就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工具多媒体设备,城区学校每校至少还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计算机教室,这些设备不间断的使用,每个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也就有1―2次接触学习机会。而在农村有这个配备的学校实在太少,除了部分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以及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基本都没有这些设备。要实现信息化就要有信息平台,而我们最大的信息平台互联网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有的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山村有线网无法实现,就连无线网也因信号不强而不能实现。综上,我区师生的信息素养还非常的欠缺,给实现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力。而这一切结果的造成,都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信息化服务平台。要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又好又快、全面、可持续的推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具体过程应该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素养

1.提高认识,理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学认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领域中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思想上的主动性,对于任意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不能理解其重要性,要取得理想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召开师生专题会议,宣传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利用班会、思想教育课讲解等途径让学生逐渐理解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以政策方针为指导,为提升素养把握理论基础。组织教师全面学习教育方针,及时详细的了解国内外教育界发展动态及信息化进程,用理论武装大脑,用以指导自身业务发展提高方向,并在日常教学中展开对学生的疏导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较全面的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规定,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来服务自己,将信息变成帮助学习、生活的得力助手。

3.加大投资力度,整合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对于西部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多,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结合实情分配资金购置设备;利用全区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机会,撤销合并部分生源断节学校,最大力度的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可将此类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设备集中安装使用,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提供部分硬件支持。另外,加大引援力度,争取社会团体的援助投资或捐赠,充分发挥利用社会各阶层力量,为我区信息化教育提供硬件支持。在此基础上,合理调配专业教师,力求全区所有学校保证足够的人力支持,部分农村学校如在短时间无法足额配备教师,可利用联校走教的形式保证师资,确保信息化教育落到实处。

4.突出培养重点,全面辐射带动。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根据各学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合理设置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狠抓教学质量,可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力求培养取得最大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现在我区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一片空白。尽管近些年我区利用假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加强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实现全面提升,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学校内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能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耳濡目染,从而起到辐射带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