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制度建设

第1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微观体制的要求,才能塑造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本文试图从现代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企业精神的树立、企业文化运作的机制等方面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以人本为中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管理方式、制度建设、理论支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方面出发,试图把企业文化人格化。企业管理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向现代企业靠拢,采用多种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经营管理理念,打造核心价值观,从而由内而外塑造企业精气神。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建设,用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文化增强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1现代企业制度下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依靠企业共同的目标和信念,依靠自身,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展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包含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另外,在企业的管理方式上,现代企业运用民主管理的形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现代股份企业开始采用员工可以持有股份的方式奖励员工,留住人才。

1.1建立包含文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早就明文规定: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必须要清晰,政治和企业分开、权利与责任分明,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科学化。因此,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即是国家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充分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管理国家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实行股东制,以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形式进行决策,防止独断专行,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了由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股东大会相互制约、监督的决策机制,公司的法律和公司章程也比较健全并且能够保证施行。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包含了科学、民主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员工的积极性比较高。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保障,企业精神、伦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软措施”,二者结合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

1.2“以人文本”施行民主管理现代企业已经慢慢脱离行政治企的模式,开始摆脱国家政权的束缚,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人为本”和“不断创新”的条件下,纷纷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已经普遍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21世纪的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更加以人本为中心,重视人权,企业同样要依靠广大员工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调动员工参与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取得一席之地。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育力度,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活跃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职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上升空间,用企业文化留住人。实行民主管理,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企业环境,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2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综合前人对企业文化的观点,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机器、设备、产品;二是制度文化层包括领导制度和人际关系;三是精神层次即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第三个层次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精神层次中包含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观念指导行为,因此企业文化精神支柱的建立依靠企业价值观,下面将谈企业价值观与人的观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确立的方式。

2.1企业价值观与人的价值观念的关系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与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受着双重价值体系的影响,一方面是公平、奉献、道义、集体、一元、整体、长远,另一方面是效率、功利、取酬、个人、局部。目前,人们陷入现实价值选择的困境,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多元与一元的协调。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价值观念建设必须以此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以上社会价值观念的分析下,笔者认为构建企业文化价值的路径就是培育人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以理论为指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2企业价值观念塑造的方式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即是对人的价值观念塑造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完成:一是明确企业价值理念,表明企业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标准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制作成企业价值观念的小册子方便员工翻阅,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比如企业文化竞赛等强化员工价值理念;二是宣传造就企业英雄人物,企业英雄人物可谓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是员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于寻常,但是离普通人并不远,员工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理念,形成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三是通过典礼和仪式强化企业的观念。仪式具有庄重性的特征,企业在一定程序下举行的仪式可以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仪式中体现的企业价值观念可以达到教育员工的目的;四是通过公司文化信息网络交流平台诸如:企业网站、公众平台、报纸等多角度进行沟通,增强企业文化各种信息的流传,形成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导向作用。

3完善企业文化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运作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背后运作原理,并不断完事,发挥其作用,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根据有限的经验认为企业文化的机制包括心理运作机制和系统运作机制。

3.1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运作机制心理运作机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企业一系列现象以及员工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个性、情感、价值观、性格、能力、气质等相关,包括外在和内在两种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心理运作机制与企业环境、文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密不可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大环境、企业内部小气候以及员工的个体心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要了解员工的个性和特长,知人善用,会用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发员工内心的“超我”动力。如果员工想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是害怕某种惩罚,就会使他个体的行为与企业的价值观念趋同。企业可以利用这点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手段,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价值观念的要求,这样就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的心理有几大现象,包括心理定式、心理强化、从众心理、模仿心理、挫折心理、认同心理,企业文化建设者可以有效利用这几种心理模式,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者设置活动,积极引导并加以利用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可以利用从众心理加强宣传,制造舆论环境和压力,让员工从众;利用认同心理,企业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利用员工的模仿心理,充分发挥企业英雄人物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不一一举例。

3.2企业文化运作的系统看似企业文化的四大系统,其实就是价值观系统、行为系统、结果系统以及反馈系统。价值观系统在上一节中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行为系统与价值系统密切相关,价值观会决定个人的行为,员工行为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念如果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会在经营活动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结果系统也就是价值观系统和行为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结果。企业文化结果系统的好坏是企业文化建设好坏的反馈。一些有成熟文化的大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这是管理的成效,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良好的结果系统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为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建设。反馈系统可以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促进各个环节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价值的提升。四大机制可以说是一个相互影响、环环相扣的整体,良好的循环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完善四大系统,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注重企业的独立性,企业成为独立运行的法人,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身和广大员工。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无论是从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还是企业心理运行机制都围绕人这一因素展开,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文化的建设最终是对人的完善,文化即是人化。另外,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也离不开人的劳动,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更是企业员工人格健全发展的精神系统,凝聚企业的精魂,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员工与企业共发展、共成长,可谓是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坤善.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当代矿工,2007,12.

[2]窦小燕.刍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2010,14.

[3]赵丽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构建措施[J].现代企业,2010,10.

第2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尊重的,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后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后,职工将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二、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则、条例、程序的集合。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1.创新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2]。在创新企业制度中,组织机构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全新的委托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2.创新技术管理这是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技术问题,还是创新管理问题。技术创新应该从研发入手,逐步形成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广上市。石油工程企业自身特定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技术、资金等生存经营要素能随意转让,但只有人力资源无法自由转让,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就决定了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往的管理体系,将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转换成人力资本。

三、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二位一体”关系。因此,为了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将两者有效融合。1.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石油工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体现,推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和单位之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渗透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石油工程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有石油工程色彩的文体活动,这是强化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能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企业职工之间的情感,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2.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性质。可见,只有与石油工程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执行力。企业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按照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的工作协调和合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有效的开展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的管理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导向[3]。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会逐步渗透到职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中。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做大力量。

四、结语

第3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制度创新 餐饮企业 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餐饮企业开始直面国际企业的强势竞争,企业赖以成长的市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不确定,这就要求餐饮企业尽快地调整企业经营战略,以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餐饮企业的永续发展。

餐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在联系

餐饮企业文化是以餐饮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则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餐饮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及精神层文化四个不可或缺的层次。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精神的承担者,也是餐饮企业行为的规范者。没有餐饮企业制度的依托,企业文化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企业行为也成为失落的个人行为。餐饮企业制度一旦建立,必然成为餐饮企业行为的约束者。餐饮企业精神文化是理想信念,存于员工中的精神状态。餐饮企业行为,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餐饮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内化于员工行为反映出来的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方式。餐饮企业制度是连接企业精神与企业行为的中介和桥梁。餐饮企业制度、餐饮企业精神、餐饮企业行为和餐饮企业物质是共生并存的,餐饮企业一经建立,就有相应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

文化形成制度,文化也必须通过制度来强化,同时制度体现着文化的要求。文化的变化必然要带来制度的变化。餐饮企业文化是餐饮企业制度的直接依据,餐饮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文化的外化和制度化。制度化是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建设餐饮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餐饮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实施效果。

企业制度创新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如前所述,餐饮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企业行为的规范者。那么餐饮企业制度是如何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起作用呢?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的见解: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对餐饮企业而言,员工的统一行为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文化也必须通过企业制度来推动和巩固。

导向和推动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由倡导到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是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转化过程,受制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思维等方面的个体的差异,故其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倡导餐饮企业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求全体员工认同,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员工的自觉性。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和强化认知的功能,对企业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由餐饮企业领导层倡导的企业文化观念,仅有宣传鼓动是不够的。餐饮企业文化精神要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最终成为员工行为的精神支柱,才能发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但是,这不是预设的前提,不是仅有宣传就可自觉达到的目的,而是企业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只有将餐饮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通过规章制度或职责规范予以公布,敦促所有员工遵守,才能使各员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为,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即使员工接受了观念,而如何化为行动,则需要制度规范来告诉员工该怎样做才是企业精神的表现。离开了制度规范,就难以把企业精神内化为行动,文化观念就只能表现为口号。比如,“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出现在许多餐饮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层面严格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服务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才能使这一意识最终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成为餐饮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

强化和保证作用。新的餐饮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以后,制度起到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餐饮企业文化从被员工认同到接受,再到成为企业长期乃至永恒的精神支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餐饮企业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如要推广“日事日毕”的观念,既要宣传和引导,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制度做保证,非但使宣传和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大,也难以确保这种企业行为持久下去。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要使之潜移默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意识习惯,需要企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对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贯彻与支持。如果缺乏制度的支撑,就难以把餐饮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即使—时被员工接受也难以持久。

餐饮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餐饮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每一种企业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也都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对待国外餐饮企业制度模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加以考察。对海外餐饮企业制度创新的吸收和借鉴,要立足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的特色的餐饮企业制度。总之,在餐饮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餐饮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餐饮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使得餐饮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餐饮企业文化建设的捷径之一是学习其它餐饮企业的优秀文化。国外许多著名餐饮企业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有突出的地位、远大的目标,其企业文化也历经锤炼,不是短期内可以照搬的。相反,许多国外优秀餐饮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入乡随俗”,在中国立稳脚跟,无不与其将本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中国化”密切相关。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没有把它在本国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直接搬过来,而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整合和再发展。比如,国外餐饮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侧重于以理服人。而中国餐饮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为本。成功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说明,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不能单纯引进其它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形式,而应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要吸收国内外餐饮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要把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注重文化观念渐变的特性。餐饮企业制度的转化可以在外在动力下即时转变,而餐饮企业的观念行为转化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根植于人的思想深处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转变的诱因、速度、深度和取向千差万别,这一来,新的餐饮企业文化取代旧的餐饮企业文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新制度、新文化与旧制度、旧文化的融合与摩擦必然付出的时间成本。这一餐饮企业文化普遍滞后于餐饮企业制度变迁的特点,要求餐饮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我国现代餐饮企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海外的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企业发展史相比,我国企业在实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我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现代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清宇,张礼斌.企业文化内涵的探索[J],内蒙古统计,2006(2)

第4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企业内部控制不单单只是一张文件上的流程与制度,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而控制活动的过程就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的目标中涵盖了企业的经验目标、战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规性目标等。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首先应建设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虽然企业内部控制不单单是流程与制度,但是流程与制度依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同时也保障内部控制进行的必要前提。而道德与文化建设则是内部控制的内容,具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二、制度建设的意义

制度即一种规则,又是一种程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制度,制度是人为设计和人为安排的。在一个企业中,主要由负责人依照行动准则和办事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企业内部稽核制度、企业财务收支制度等,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制度完成工作任务。[1]因此,在企业中,制度就是所有员工的一个导向。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优秀的制度能将员工导向好的方面,而一个差的制度却能将员工导向坏的方面。所以,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降低不确定性,确定权责界限。

由于制度建设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将制度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整合企业员工。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属于企业内部的秩序,明确要求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完成工作等。第二点,规定权责界限与行为范围。如果没有权责界限和行为范围,企业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就是随意而为,企业内部就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中。第三点,确定价值标准和激励导向。第四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道德建设

道德的定义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凭借社会舆论、人心信念、传统风俗等力量来改变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企业中的道德建设则重点需要改变人与企业之间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道德建设提倡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最后获得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目标;人与社会之间,道德建设提倡有责任感、以大局为重、重视诚信,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建设提倡环保节能、和谐共存、保护环境,实现和谐自然、生态文明的目标;而人与企业之间,道德建设讲究集体利益,企业的员工之间应同心同德、互助友爱,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产生冲突时,员工应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职业道德是所有企业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道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法规制度的一个补充,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约束力,不但可以培养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还能引导员工遵守法规制度。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培养员工具备优秀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是十分必要的,道德建设在维持企业正常经济秩序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相关文献中指出,道德信用体系的形成和企业道德信用的内化过程,对提高企业绩效有重要作用。[2]企业的核心活动就是员工的活动,员工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代表着企业,维持着企业的形象。员工正直、诚信的行为活动,企业的形象也会变得正直、诚信;员工虚伪、邪恶的行为活动,也会导致企业形象变得虚伪、邪恶。实践表明,当企业个人不具备道德时,企业的道德形象也将荡然无存,企业会在未来的时间里变得衰败,财务灾难会滚滚而来,最终走向灭亡。因此,企业必须开展良好的道德建设,而良好的道德建设又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优秀的企业公民形象,不能将公司的观念强加于社会正义和社会公理之上。第二,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的行为变得公正、正直,并且树立公德、公理、正义的理念,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第三,面对利益冲突时,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维持事事谨慎、处处小心的职业风格。第四,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具备开阔的胸襟。第五,倡导积极进取,构建事业意识。

四、文化建设

在不同的企业中,由于企业职责和企业目标等内容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内部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能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企业文化也是针对企业员工行为而设计的。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极其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古代社会中,文化一直被统治者当作重要的治国方法,并提倡“文治武功”。俗话说,高等企业做文化,中等企业做市场,低等企业做产品,[3]一个成功的企业内部必定有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制度的效力;另一方面还能补充制度的不足。当企业与个人产生冲突时,化解冲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道德诉求和人文关怀,强制的暴力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不利作用。因此,企业要走向成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建设,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培养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容中,价值观是重中之重,不仅是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总结的信条,还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不断积极进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第二,重视以人为本。企业员工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同时也是企业的立根之本。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一位企业员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经营理念。[4]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让员工把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结合,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第三,提高高层领导的职责。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做不到以身作则,又如何去要求员工做到。第四,设计全新的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一条广告、一个商标、一块招牌、一件制服无疑都代表了这个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企业应从企业形象方面入手,设计全新的企业形象。

五、结语

第5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人为本

1.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统一于企业文明体系中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很大程度上参照海外企业摸索企业制度。然而,企业文化不是“引进”就可以在企业生根发芽的,它要通过员工的认同,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生效。多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仅仅注重企业文化层面的营建,忽视了从制度层面的建设。根据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共生并存关系,任何企业都与企业文化与生俱来。有一种观点认为,近年引进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国的企业才开始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企业文化才开始起步。我们目前倡导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在什么文化真空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对传统企业文化的创新,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制度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导向和推动的作用

企业文化由倡导到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是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转化过程。受制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思维等方面的个体的差异,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倡导企业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求全体员工认同的,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员工的自觉性。制度具有规范行为和强化认知的功能,对企业观念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由企业领导层倡导的企业文化观念,要在企业生根发芽,仅有宣传鼓动是不够的。企业文化精神要内化为员工的思想,最终成为员工行为的精神支柱,才能发挥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但,这不是预设的前提,不是仅有宣传就可自觉达到的目的,而是企业实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结果。只有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通过规章制度或职责规范予以公布,敦促所有员工遵守,才能使各员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行为,使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从而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即使员工接受了观念,而如何化为行动,则需要制度规范来告诉员工该怎样做才是企业精神的表现。离开了制度规范,就难以把企业精神内化为行动,文化观念就仅仅是空头口号而已。比如,“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出现在许多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而只有在制度层面严格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服务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才能使这一意识最终成为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企业追求的现实目标。

2.2强化和保证作用

新的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以后,制度起到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从被员工认同接受,到成为企业长期乃至永恒的精神支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企业有持之以恒的制度约束。如要推广“日事日毕”的理念,既要宣传和引导,使之对员工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制度作保证,非但使宣传和教育的成本不断增大,也难以确保这种企业行为持久下去。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要推广下去,要使之潜移默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意识习惯,需要企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对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贯彻与支持。如果缺乏制度力的支撑,就难以把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即使一时被员工所接受也难以持久。

3.在企业制度创新中提升企业文化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1企业制度建设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往往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是企业文化思想的沉淀,具有惯性和持久性。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每一种企业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对待国外企业制度模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加以考察。对海外企业制度建设经济的吸收和借鉴,要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的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中国海尔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立足于世界制造领域,与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分不开。海尔“真诚服务到永远”的理念,反映出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中国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延续。虽然许多传统的东西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得不合时宜,但当代社会发展毕竟不可能割断历史传统,社会的进步本来就是在继承传统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的,“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因此,在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创新过程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3.2企业制度建设要注重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企业不但面临着国内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使得企业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许多杰出的公司,正是以此不变的企业文化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捷径之一是学习其它企业的优秀文化。国外许多著名企业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有突出的地位,他们有较远大的目标,其企业文化也历经锤炼,这些不是短期内照搬可以学来的。相反,许多国外优秀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入乡随俗”,如佳能、松下、惠普等国际知名企业成功在中国立稳脚跟,无不与其将本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中国化”密切相关。他们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没有把它在本国和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直接搬过来,而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力求使本企业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整合和再发展。比如,国外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侧重于以理服人;而东方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是以情感为本。

3.3企业制度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观念是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新的观念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可能通过确立新制度,促使人们在理解和适应新制度中形成新观念;一是外部灌输,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这两种情况都强调“人”这一主体。制度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包括: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充分体现广大员工的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由企业上层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含“以职工为本”的精神,体现员工利益所向。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它是否拥有一批具备了竞争力的人才资本,而企业家则是最关键、最重要、最具有活力的人力资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当代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以及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企业家这种能力一方面来自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另一方面又要依赖对企业家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人本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制度。

第6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互动关系

作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进步的推动力。企业文化无法摆脱企业的管理制度而出现,也不能提前于管理制度变化而改变自身。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不断加大对自身企业文化重视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满足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推动有关管理制度的调整创新。

此外,企业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好对现实员工的管理和服务,对职工行为的管理视作人力资源管理,而对他们精神的管理就视作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员工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激励的实施,员工拥护企业激励,并积极工作得到更好地荣誉和薪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建设均需以员工价值的最优化,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相关的互动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智力和能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管理计划和战略,以实现战略目标为根本目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用、考核与激励。同时以挖掘人力资源的价值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以处理好人与人、人与工作、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增强员工归属感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以工作效率的提高作为根本出发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获取(企业定期或阶段性的招聘)、人力资源的保持(劳资关系的维系)、人力资源的增值(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考核激励(企业各项考核制度、报酬奖励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推动人力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促使企业员工个人价值目标与企业整体价值目标的共同实现。

(二)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介绍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潜在、内化的根本动力。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包括制度以及精神理念两个层面的内容,而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指:企业所有成员(包括企业管理者和普通职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的构建。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或行为准则,是一种被所有职员都认可的观念,其可能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集合,或者是企业所遵循的道德观念,也可能是企业的一种精神象征,还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体。企业文化在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制定各项管理决策过程,发挥着引导作用。

2 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互动关系的表现

(一)企业文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内在动力

(1)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所在

企业文化既不能简单的定位于企业精神,也不能定位于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于企业方方面面的文化观念,并不是简单的口号或标志,也并非一种抽象存在的精神象征。企业文化需要以价值观为导向,主要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着力于帮助员工解决精神困惑。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所在,是企业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精神导向。不同企业所选取的文化价值导向会存在差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当企业以某种文化为导向时,其管理制度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如果选择"质量第一"作为文化导向,则企业制度制定会以质量管理为中心,重视对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企业文化是独具特色管理制度的综合体,是对企业灵魂的一种定位。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2)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其主张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推动人本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并非简单的制度建设或盲目的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而应该将建设重点定位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根本动力。在生产资料制度、资本制度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企业逐渐发现其根本发展动力,在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而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价值,让员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就需要以人文观念引导企业员工的思维意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将人作为沟通企业各组织部门的桥梁,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此外,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促使企业从根本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并将人的思维意识转变,作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方向。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手段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当前,有不少企业开始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可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改善人际关系。对此,很多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提高人际关系管理工作的水平。而倘若企业能够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尊重员工、重视员工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那么就有助于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并且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于企业生产与建设过程。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其支持优秀企业文化力量的发挥,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人力和组织上的保障。不同企业管理制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能够通过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企业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建设。

3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鉴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企业必须以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通过实体制度的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并以文化引导制度建设方向,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一)完善企业招聘环节的价值引导,提高企业凝聚力

企业在职工招聘环节,要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将应聘者的文化素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严格的甄选程序,考察应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企业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理念保持基本一致,如此才能推动企业员工整体行为达到协调状态,促使企业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强化企业员工培训中的观念引导,形成文化认同感

企业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力度,将企业文化理念和导向转变为一种可视可感的发展目标,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重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并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和谐的文化氛围,使之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时促使员工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相结合,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三)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期望引导,提升员工积极性

企业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属于非常重要和最具导向性的环节。该环节必须强化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将企业对员工的期望转变为一种实质上的引导,利用物质引导方式,推动企业员工文化观念的转变。此外,企业还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更具执行力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促使员工主动关注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并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对此,企业应当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基本保障,推动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奕林.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研究[J].企业研究,2012(10).

第7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一、创新企业文化“五统一”内涵,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就是要把企业文化“五统一”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领导行为,实现企业文化落地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软实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一)创新管理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在这些因素之上,形成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定量的指标,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管理理念,激发企业活力。

(二)创新领导制度,提高领导艺术

企业高层主管是企业文化、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现创新,需要有新的思想去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无不留下了企业主要领导者个人特质的深刻痕迹,他们对人生,对事业,对成功的不同的哲学思考都会影响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二、企业文化“五统一”落地实践应做好“五个推进”

推进“五统一”工作落地,必须要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定“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全面履行“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植根基层的有效途径。

(一)在推进统一价值理念中落地

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全面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企业,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紧水滩电厂通过实践创新,初步构建既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要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国网公司统一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

(二)在推进统一发展战略中落地

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是深化“两个转变”,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构建设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根本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执行力,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人公司的内在需要。紧水滩电厂把国网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高度一致性和协同性,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以创新的思维、手段,努力做到在执行力建设和行为规范中落地。

(三)在推进统一的标准中落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构建统一的企业文化,就要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做到凡事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紧水滩电厂在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的要求,并在制度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增加企业文化的审核和把关功能,杜绝“自转”行为的发生,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企?I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全过程。

(四)在推进统一公司品牌中落地

统一公司品牌,就要有统一品牌战略、统一品牌传播、统一品牌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将品牌战略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经营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不以“国字号”企业自居,不固步自封,积极地以“一个国家电网”的企业品牌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的开拓进取精神。紧水滩电厂积极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企业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良的企业服务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五)在推进统一行为规范中落地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和,内在地要求企业三个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是同步和协调地发展。为此,紧水滩电厂将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同时,该厂以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已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国网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8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文化管理建立在科学管理之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文化管理的宏观背景下,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观念层次上培育员工高度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行为层次上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物质载体层次上,设计包括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前景等企业形象感官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这三个层次的建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影响作为生产经营行为主体的员工来实现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互动,从而不被束之高阁。我们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来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互动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柔性路径,即在精神层次上通过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等的认同来实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此路径以精神的自律来实现;另一种是刚性路径,即在制度层面上通过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的遵守来实现企业文化外践于行,此路径以制度的他律来实现。

一、强调“自律”的柔性路径

企业文化最初源于无意识的文化创造,是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它必须首先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后经历有意识的塑造过程。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构建过程必须是逐步渗透到员工内心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过程,而后通过无形的文化力量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作为企业灵魂的展现,每个企业文化体系都蕴含着自身特定的企业精神,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囊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道德、企业使命等的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不管是物质层、行为层,还是制度层、精神层,只要得到员工认可并主动遵循便会内化为员工的思想观念并形成一种“自律”的导向作用。它通过员工不断凸显的主体自觉和主动性来实现,在员工行为上变“要”为“我要干”,达到员工对个体行为的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等,从而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一路径的重点是企业文化必须占领员工的思想高地,通过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理念的认可和契合,不断的内化为其思想观念并演变成其主体自觉性,从而以一种“自律”的柔性路径来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

二、强调“他律”的刚性路径

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观念形态的集合,还是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和,发挥着制度监督的作用。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更是要求员工务必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一旦违背便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企业制度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运转的有力保障。

作为对员工行为的硬性要求和外在监督力量,制度层企业文化的首要特质便是强制性和规定性,即不管员工内心是否认可都必须共同遵循,从而通过这种强制规定性达到对生产经营行为的“他律”。由此将员工行为置于特定的企业规章制度、个人行为规范等的监督中。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一方面减少了制度建设所需要付出的昂贵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一路径通过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和强制性来实现。它使企业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准则成为塑造员工行为的强制性力量,强调员工必须遵守或者违背规则后会出现惩罚性后果,是以一种“他律”的刚性路径使企业成员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三、“刚柔并济”,构建企业文化的两大渠道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然而有形的企业文化建设投入怎样才能获得相应的产出从而不断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只有深刻理解并疏通企业文化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两大渠道,从“自律”的柔性路径上做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力度;从“他律”的刚性路径上做到企业文化外践于行,加强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建设,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发挥其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作用。

(一)从观念上强化文化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坚持全员参与,保证员工参与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这就要求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时刻与员工互动,提升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是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初广泛征求员工意愿,以在企业内部广泛达成共识;二是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后,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契合和认同感;三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动态的企业文化系统衍生机制,强化员工的主体力量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员工在企业文化母文化系统下,衍生出具体多样的子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原有的企业文化系统。

(二)从行为上强化制度约束

企业制度一旦制定便具有普遍约束力,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个人不得不遵循的行动准则和依据,企业文化发挥其导向作用必然要加强制度建设。企业制度体系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各岗位说明、企业组织结构划分及职责、值班考勤制度等岗位性制度;二是指专业性管理制度,如工作流程、管理报表、休假及报销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废旧立新并完善制度体系,确保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另一方面要陟罚臧否、奖惩分明,使制度具有执行力,发挥好其对生产经营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性和导向性。

四、结论

企业文化不仅靠其无形的文化力量影响员工行为,还通过强化制度管理约束员工行为。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致力于员工参与的广泛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其对企业文化核心体系的认同,形成对生产经营行为的“自律”,发挥好企业文化影响无形、润物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普遍有效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做到对生产经营行为的“他律”,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掷地有声。

“一年成功靠运气、十年成功靠经营、百年成功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只有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路径,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文化政治化”、“企业文化口号化”、“企业文化文体化”、“企业文化表象化”、“企业文化僵化”等误区,从而发挥企业文化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珍,程省文.企业文化[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

第9篇: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职业素养

当前,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性目标。教会学生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让他们养成产业工人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更加艰巨的重任。

一、校企文化脱轨的影响

案例1:我校一名教师带学生去一家企业实习,进入车间后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工位前,有一名男学生把一只脚放在焊机上,部门经理看见了,就对带队老师说:“这名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他不适合在我的企业工作。”而就是这名学生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

案例2:我校学生张某,在自己的顶岗实习报告中写道:“在学校,我们不穿校服、迟到,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或耐心地讲道理,要我们改正,但我们总觉得就为这一点小事说我们有必要吗?总是无所谓。但在企业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与企业管理条例有关的事我们犯了错,就和我们的工作、工资挂钩,我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上述两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根据我们调查,中职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比较普遍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与管理学生的企业文化脱轨。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下大多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搬普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学校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特点时都是如数家珍,有体育节、校园艺术节,有读书活动、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置身于这些学校无法感受到职业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严重脱节。

三、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1.环境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室环境评比,要求同专业的班级按企业的标准去布置自己的教室;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知名企业家的事迹,把学校广场建成“企业文化园”,着重宣传与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习室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标准与企业文化接轨

中职教育有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利用德育课这个主阵地,对德育课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增添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等新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3.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在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基础上,尝试建立新的“准职业化”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来进行制度建设,恰当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校企合一”的值周制度,让各班有计划的参加学校的服务管理、校园保洁,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4.校企合作与企业文化接轨

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合作。例如,我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开展了“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两进”,“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的“两出”和“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能工巧匠将经验、毕业学生讲体会”的“四讲”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聘请合作企业人员和在合作企业做出成就的我校毕业生来校讲学,培养学生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

5.学校活动与企业文化接轨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例如,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学生创设就业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电器义务修理,加强劳动观念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