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键词:班主任、建设性、思考
(一) 做好班级卫生的监督工作。
班级卫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任老师及学生上课的心情,学生因年纪较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惰性,需要班主任加强监督,制定值日生值日工作制度:1、设置监督卫生副班长一人,负责安排和监督班级日常卫生工作。2、安排两个学生第一节上课前打扫好班级卫生,排好课桌椅,将垃圾倒干净。3、安排三个学生早上放学及晚自习结束做好值日工作,排好课桌椅,将垃圾倒干净。4、负责擦黑板和讲台的同学每节课下课要将黑板擦干净,讲台桌收拾整齐;负责关灯关窗的同学每天放学及晚自习结束必须关好电灯、风扇及门窗方可离开。4、负责清理课桌垃圾的同学每天放学及晚自习结束必须督促班级同学将各自课桌里面的垃圾清理干净,检查完后方可离开;每周一必须拿布擦干净班级的课桌及门窗。5、必须保持班级整洁,地板无纸屑。
(二)加强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教育工作。
班级中总会有一些会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会有一些喜欢欠作业的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引导,制定相关的作业管理制度:1、每组第一个同学为组长,负责本小组作业的收发。2、每天第一节课上课前必须将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收齐,交给学习委员,将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字报给学习委员。3、学习委员收齐后交到办公室科任老师处,并将没交作业同学名单进行汇总,一份报科任老师,一份报班主任。4、每个同学务必认真完成作业,严禁作业抄袭。
(三)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才能引导学生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应对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课间放学纪律、升旗纪律、出勤纪律做出明确的规定:A、课堂纪律:1、上课前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将本节课的课本、练习册以及笔记本、学习用品摆放桌上,杜绝无课本上课的现象。2、上课铃响后必须准时到自己的座位,杜绝上课铃响后还未进课堂的现象。3、禁止带手机进课堂。4、上课必须认真听课,不许睡觉、做自己的事情、玩手机、做其它科目的作业。5、班长每天做好课堂纪律本的登记。 5、纪律委员每天登记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讲及睡觉学生的名单,报主任。6、班级内不许吃零食,一经发现将严厉追究。B、考试纪律:1、考试前必须认真复习,做好考前准备。2、考试时必须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先完成会写的,再思考比较难的题目,做好检查,保持卷面整洁。3、杜绝作弊行为(包括带小抄、抄袭他人试卷、在试卷上乱涂画)。4、考试时禁止使用涂改液,中、高考期间使用涂改液一律按作弊论处。5、考试时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前必须将桌子拉摆开来,至少每桌中间要有一小段距离。6、服从监考老师的管理。C、课间及放学纪律:1、下课(放学)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放学),方可下课(放学)。2、课间禁止随意走出班级大门,有特殊情况要外出办事须写申请,由当节课的科任老师签批。3、课间及放学期间禁止打闹、拉扯等行为,走楼梯要有序,杜绝滑楼梯行为,禁止乘坐电梯。4、放学期间有坐班车的同学应有序上下班车,不许一哄而上,相互推拉。D、升旗纪律: 1、每周一参加升旗仪式,每个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准时到操场升旗。2、每个学生7点55分必须准时到班级集合后下到操场参加升旗(雨天除外)。3、班长负责整队。4、每个学生着装要整齐,佩戴好红领巾。5、升旗时保持安静,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响亮。6、禁止在升旗时嬉皮笑脸、打闹、讲话,推拉和不戴红领巾,禁止无故不参加升旗或者升旗迟到。E、出勤纪律:1、每个学生每天务必准时到校上课,到校时间早上7:55。2、病假、事假、外出训练必须提前由家长电话向班主任请假(或接到学校相关通知,病假需要医院证明或者医务室证明),否则视为旷课,直接通报家长。3、纪律委员每天第一节课下课进行点名,做好迟到、早退、缺勤等情况的登记,将出勤情况于当天第二节课下课报班主任处。4、不许迟到、早退、旷课,最后一节课未响下课铃,不许离开教室。5、上课期间不许离开座位或者离开班级(除非有特殊情况)。
(四)加强对学生保护公物的教育。
学生因为年纪较小,经常不自觉的对班级里的课桌椅、墙壁、多媒体进行拳打脚踢,或者其它方式的破坏,这就需要班主任明确对公物保护管理方面的制度,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的教育,增进学生保护公物的意识。A、使用公物:1、应爱护班级公物(课桌椅、多媒体、黑板、窗户、窗帘、墙壁、宣传张贴材料等)。2、禁止在公物上乱涂写,一旦发现按原价赔偿。3、禁止恶意损坏公物,一旦发现按原价赔偿。4、分管公物的副班长一旦发现有人损坏公物,应及时报班主任。5、发现学生肆意将宣传材料撕掉的将给予严厉教育。B、多媒体:1、多媒体钥匙由宣传委员进行管理。2、科任老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时由宣传委员打开,并进行登记签字,使用后需及时关闭并上锁。3、任何学生禁止擅自打开多媒体或者触碰多媒体,更不许对多媒体进行拳打脚踢等恶意毁坏行为,一旦发现按原价赔偿。
为了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我们制定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城镇职工、居民的住房水平,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计划,并进行宏观指导。
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方案,编制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计划与规划,指导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各直辖市、市、县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具体实施方案;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第四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认定的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离退休职工、教师家庭住房困难户应优先安排经济适用住房。
第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使用功能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六条、地方人民政府要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制定政策措施,予以扶持。
第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原则上实行划拨方式。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筹集:
(一)地方政府用于住宅建设的资金;
(二)政策性贷款;
(三)其他资金。
第九条、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每年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计划,提出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指定或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出售、出租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一般应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建设。
承建单位要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和成本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质量。
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由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管理部门按建设成本确定,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建设成本构成:
(一)征地及拆迁补偿安置费;
(二)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
(三)住宅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费;
(四)小区内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费;
(五)贷款利息;
(六)税金;
(七)以(一)至(四)项费用之和为基数1%-3%的管理费。
第十三条、购房者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按规定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培育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精心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展相结合的态势,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4月至6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 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年级内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如: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寝室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等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教室、寝室检查评比。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1)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检查评比。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方面。基础文明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每一位同学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劳动、勤俭等,要求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穿校服)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如下: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每天读报课进行思想教育,并有详细记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规校纪教育,努力形成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纪律的遵守制度优良氛围;
(3)认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班级安全环境。
(5)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班级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的重点如下:
(1)经常性、规律性的学风教育。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4)加强学生我爱我校实践教育。
(5)强化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推进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形成班级特色。如:微电影制作比赛等
学生办将在六月份进行评比,此项评比重在平时的建设,平时检查情况占60%
六、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狠抓落实,反对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各班级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要有活动进度表。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学生办。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教育艺术
1.引言
初中班主任在整个班集体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班主任是处理班集体大小事务、调和学生之间关系的主要负责人,在班集体的管理、组织、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及教育艺术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随着新时期课程不断改革,班主任应当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及教育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艺术
2.1先进的教育理念
现今,科学技术及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部分初中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无法满足当代教育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初中教学教育长久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根本出发点,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及学习的标准。因此,班主任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应当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制定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输送高素质人才。此外,教书育人要将淡泊名利作为基本观念,班主任应当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端正自身态度,以身作则培养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1]。
2.2高尚的理论修养
班主任除了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示范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应当掌握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余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辅导学生,初中课程设置相对紧张,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少会在课余时间巩固教材知识。因此,班主任可以总结各学科重点知识,课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其解决。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当不断学习,拓展自身知识层面,加强其他领域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在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透彻地讲解知识,体现出知识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2.3融洽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心理和生理都非常敏感。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这一阶段的领路者,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视,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师长的身份传授知识,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积极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有效的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推进教学活动及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2]。
2.4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活动小组、制定奖惩规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另外,班主任在日常交流学习中应当保持幽默、快乐的心情,时常露出微笑,同时给出有用的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2.5发挥班干部带头作用
初中班主任可以选择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选举班干部时,不仅要考虑学习成绩,还要将人品、性格、特长等考虑在内,选择成绩优秀、品行高尚的学生作为班级班干部。班干部可以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作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也可以管理班级纪律及适当规范其他同学的行为,在管理自己的同时管理同学。选举班干部之后,班主任可以进行民主管理,接收并采纳班干部的意见,给班干部充分的管理空间,发挥其积极主动性[3]。
2.6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对班级所有同学实现高效、合理的管理,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班级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在初中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多个层面的错误,为了约束学生行为并且对其错误起到警示作用,班主任必须建立合理的、成文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班级的卫生管理、班级学风建设制度、保管公物制度等。
3.结语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中发挥着引导性作用,不仅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学生的师长和朋友。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树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合理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自身责任心,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华凤.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教育与体育,2014(12):151.
1 建设清洁教室,培养良好性情
整洁、美观的环境,能使人振奋精神。教室的清洁美观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在教室美化最初阶段,我要求全班学生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养成了"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营造团队精神。
2 建设制度文化,人人参与制定
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形成班级良好风貌的必要条件。抓住这项工作要注意这样三点:一是注意抓开头,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行为规范;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把班规的内容教给学生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生命力、实效性;三是贯彻制度要持之以恒,具体做法是结合每学年初学校组织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为班级制定《一日行为规范》、《文明学生考核细则》、《争创文明班级条例》,学生上交后由班级干部整理汇总成条文,再发给学生讨论修改,经班干部再次整理后交班主任审核,最后由全体学生通过。《一日行为规范》,从到校、升旗、做操、上课、卫生、爱护公物、就餐、作业、课外活动、放学等十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文明学生考核细则》从德、知、体、美、劳五个方面规定了学生的努力目标;《争创文明班级条例》则从纪律、卫生、学习、思想等方面为班级确定了总体奋斗目标。这样,班级制度的确立过程,就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除此之外,要在学生中建立自我约束、自觉参与管理的群众组织--班规监管员、违纪曝光台、思想品德考评小组等,进行定期总结,鞭策后进。
3 建设情境文化,创设文化氛围
办好班级黑板报。由学习委员负责,班长协调,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一月次,评比一次,请其他班级的学习委员和班长与本班全体同学共同打分,请的评委与本班同学打分各占五十分,根据结果,给各组分别加操行分,并且总结各组学习园地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每一期都能体现着各自的风格和追求。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效率地读书,从而扭转学风浮躁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建立班"读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4 开展多种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大家的紧张工作节秦,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倡导健康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文体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文体活动方案1一、活动主题
培育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精心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展相结合的态势,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4月至6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年级内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如: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寝室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等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教室、寝室检查评比。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1)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检查评比。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方面。
基础文明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每一位同学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劳动、勤俭等,要求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穿校服)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如下: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每天读报课进行思想教育,并有详细记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规校纪教育,努力形成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纪律的遵守制度优良氛围;
(3)认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班级安全环境。
(5)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的重点如下:
(1)经常性、规律性的学风教育。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4)加强学生我爱我校实践教育。
(5)强化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推进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
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形成班级特色。如:微电影制作比赛等
学生办将在六月份进行评比,此项评比重在平时的建设,平时检查情况占60%
六、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狠抓落实。
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狠抓落实,反对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各班级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要有活动进度表。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学生办。
2、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各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色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提品位创特色,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及熏陶功能。要通过开展不同风格的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学、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良好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考核,表彰先进。
一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小组将对各年级内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班级要注意活动素材的搜集,待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材料报学生办,学生办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并纳入本年度学生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文体活动方案2一、参加对象
区政府大楼及区行政服务中心(东、西座)的工作人员。
二、俱乐部的内容及形式
根据机关党员干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文体活动不同的性质特点,主要组建2类7个俱乐部:
(一)运动类:
1、太极拳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太极拳运动爱好者组成太极拳俱乐部,主要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2、健美操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健美操运动爱好者组成健美操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3、乒乓球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组成乒乓球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4、象棋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象棋爱好者组成象棋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每年举办一次内部象棋切磋赛。在此基础上,挑选象棋高手组建机关象棋队,适时与其他队伍进行联谊赛。
(二)文艺类:
5、摄影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摄影爱好者组成摄影俱乐部,采用与__摄影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专业摄影师,为俱乐部会员授课,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摄影协会送参各级摄影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摄影采风活动。
6、书画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书画爱好者组成书画俱乐部,书画俱乐部主要由书法和美术两个兴趣班组成。采用与__书法、美术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书法、美术老师,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协会送参各级书画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写生采风活动。
7、声乐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声乐爱好者组成声乐俱乐部,声乐俱乐部主要由吉他和合唱两个兴趣班组成。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在此基础上,挑选优秀人员组建区机关的乐器队、合唱队等,适时组织队员参加各级比赛。
三、组织方式
每个俱乐部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区直属机关党工委负责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发动,以及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服务;区文体旅游局负责联系师资,提供活动的基本设备、设施、协调公共文体场所的使用,并做好师资队伍的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协调大院内场地和设备的使用。各俱乐部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所需的资源相关单位应予协助提供。
四、推进计划
(一)宣传发动。7月份,组织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报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具体跟进落实,要加强党员干部的认识,广泛深入发动,积极做好推广,并于7月24日前将报名情况报机关党工委。
(二)组织实施。7月下旬完成俱乐部的组建,各俱乐部制定好活动方案及相关制度,并将会员名单、方案和制度等资料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三)活动开展。各俱乐部于7月31日前召集会员组织第一次俱乐部活动,随后各俱乐部按照方案及制度有计划开展活动,并将有关的活动简讯和活动图片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文体活动方案3一、举办单位:_____大学生
二、比赛时间:200_年_月__日
三、比赛地点:活动中心
四、参赛对象:_____学生
五、参赛规则:某某专业各班级分别派出代表队
六、团体大项
1、袋鼠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四队参加,每队10人,全部由男生组成。每支队伍平均分为2个小队记为A,B,相向各排成一纵队。比赛开始前,每组A队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套至腰部,听裁判员发令后向B队前进,中途布袋不得脱离双腿,至B队时脱去布袋,由B队队员套上布袋向A队前进,如上述循环直至最后一名队员。最终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道具:每组所用布袋均为同一规格,用明显的标记划出各队的起跑线和跑道线。A,B两队起跑线间距离3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比赛过程中,如有摔倒可以自行爬起,但布袋必须始终套在腿上,如有滑落必须重新套上后方可继续比赛。从开始脱下布袋交接,至下一名队员的布袋完全套好前,整个交接过程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进行,不能越线。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支队伍。
2、8字大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4队参加,每队10人,2人摇绳,8人跳(4男4女,次序不限)。按照8字的比划顺序依次循环通过。在3分钟内以通过绳的人次多者为胜。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20米的长跳绳。
详细规则:比赛前列队在绳一端,裁判员施令后开始摇绳,并开始计时。队员依次通过大绳。最终以3分钟内通过大绳的人次数多为胜者。如果有队员在中途使比赛中断,则此人不计入成绩,从下名队员开始继续比赛。
3、多人大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4队参加,每队十人。每队2个人摇绳,8个人跳(4男4女,次序不限)。在规定时间内,以8个人全部进入大绳开始计数。最终以3分钟内计数多者为胜。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20米的长跳绳。
详细规则:比赛前列队在绳一侧,裁判员施令后开始摇绳,并开始计时。最终以3分钟内大绳摇过的圈数多者为胜。如果途中有任何一名队员没有进入大绳,则取消成绩。
4、十人九足
比赛方法:以系别为单位,共七个队伍。每队十人,五男五女叉排成一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用时最短的胜出。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抽签决定比赛次序。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五米的绳子
详细规则: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用时最短的胜出。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抽签决定比赛次序。
5、过杆舞
比赛方法:以系别为单位,共七个队伍。每队五人,三男女女。
道具:一根长约五米的杆子
详细规则:每组队员必须弯腰后仰从杆下走过去。若没有碰掉杆子,工作人员把杆子挪下一级(10厘米)再开始。若有队员碰掉杆子即淘汰出局。最低过杆纪录的队伍获胜。每队按顺序进行比赛。
七、团体小项
1、齐心协力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四队参加,每队三人,两男一女,次序不限。每支队伍三个人站成一纵列,所有人的左脚固定在一支长条木板上,所有人的右脚固定在另一支长条木板上,这样一队三人行走时就必须同时迈动左脚或右脚。在裁判员施令后参加的数队一齐向终点跑去,最终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道具:每队两条相同的木板,每个木板宽25cm、长100cm,在板上均匀固定三条尼龙绳环,以便将队员的脚固定在板上。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离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比赛前由裁判检查各队队员的脚是否已牢固的固定在木板上。检查完毕后,各队就位在同一起跑线上。裁判员发令的同时,各队成员按照本队的跑道一齐迈步冲向终点。裁判在发令时一并开始对各队分别计时。每队通过终点线的标志是,两只脚中较后的一只所在的木板的后沿越过终点线。
如果某队在比赛中摔倒,可自行爬起,但不得脱离木板。如果某队在比赛中脱离木板,必须在脱离时立即停下,并在重新固定后继续比赛。比赛中各队必须沿本队的跑道线行进,不行越线。如果本队的木板越线,比赛成绩无效。
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支队伍。
2、端水梅花桩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四队参加,每队四人,两男两女,男女间隔。比赛开始后,第一个人从起点处的水桶中向自己的水盆中倒满水,然后端着水盆沿着用砖块铺成的小路向终点跑去。到达终点后将水盆中的水倒进指定的水桶,然后持空盆沿直线返回,将脸盆交给下个队员,再由下个队员完成同一任务。四个人循环轮流。从开始计时,当起点处的水全部被运送到终点后这一队的比赛完成。当所有队完成比赛后比较每队运到目的地的水量,以多者为胜。当水位相差不足1公分的,以用时短的取胜。
道具: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终点间距离30米,每条跑道宽2米。用50块砖以一定间隔,摆成具有一定行走难度的蜿蜒小路,目的是使运动员因为控制平衡而把水从盆中洒出。两条跑道间有1米的间隔,而且砖块摆法必须一致。起跑线外放置两大桶水,要保证比赛时间内不会将起点处的水运空。终点要放置两只大空桶,要保证比赛时间内不会将桶装满。水盆要小号的,而且必须是足够牢固的轻质塑料盆。每队所用的盆和桶的规格必须一致。
详细规则:比赛前由裁判检查各队起点处的桶里是否已装有相同量的水,并检查终点处的桶里是否有剩水。检查完毕后,各队人员站成一纵列就位在同一起跑线前。
裁判员发令的同时,各队第一名成员自行将桶里的水倒入脸盆,并开始进行搬运。倒水时必须由该次搬动的人员自己倒,有其它队员协助的将取消成绩。
行进时必须按顺序和规定路径,一次一只脚踩一只砖块,任何一只脚不得落地,一只脚落地一次加5秒,但在重新上砖块之前不再加秒。从哪里落地的必须从哪里上砖,如果有一块砖被有被踩到,加10秒。
四个人必须依次轮流搬运,不得插队、跳过,如果有这类事件发生,取消成绩。
任何一队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示意裁判比赛完成,一旦示意该队的计时就停止,之后该队的任何队员不得向终点的桶中倒入水。所有队的比赛完成后先比较各队终点处的水量多少,如果差距较大,以多者为胜。如果差距不大,水位差小于1cm,则以用时较短的队伍为胜。
3、呼啦圈跑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4队参加,每队3人,2名女性在起点1名男性在终点。比赛开始前,每队第一名参赛队员将呼啦圈放至腰部,听裁判发令后一边摇动呼啦圈一边向终点线前进,到达终点后将胡拉圈传给终点处的队员,并由以相同的方式跑回,再传给起点处的队员向终点跑去,最终完成比赛。跑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呼啦圈不要落地,最终用时最短的队员获胜。
道具:每名队员所用呼啦圈规格一致。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离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跑动过程中呼啦圈也不能触地。如果呼啦圈触地后,必须在原地停下,重新将呼啦圈放至腰间方能继续进行比赛。呼拉圈未触地时手臂不得触碰呼啦圈。传接呼啦圈时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所有组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名优胜者。
八、参赛方法:以系为单位组织报名的参加比赛
九、奖励方法:
设团体冠亚季军各一个。其余为优胜奖。
十、经费预算
十一、其它事宜:凡参赛队请接受大会统一指挥,队员服从裁判,本规定未尽事宜,解释权归主办方。、
文体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的:
(1)为了更好的配合新一届主席团的工作,加强学生会各部之间的联系,活跃学生会内部的气氛;
(2)发挥文艺部各个成员的特长,提高各成员的能力,增强校园的文艺气息;
(3)发现学院内更多的文艺人才,为下一次文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活动主题:
(1)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内部联谊活动
三.参与人员: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学生会成员
四.活动时间:三月中下旬
五.活动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多功能厅
六.活动内容:
(1)向主席团申请并联系各部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对活动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3)邀请各部门准备联谊的节目,表演节目可以请外援但必须是我院同学;(每部一至两个节目即可)
(4)节目中穿插游戏,游戏主要以各部门为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加强部门内部的团结;
(5)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为下一次迎新晚会发觉人才)
(6)活动的经费,服饰,场地布置等由商讨决定。
文体活动方案5一、活动名称:
冲出重围、穿越火线
二、活动简介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
(三)参赛对象:
(四)活动项目:
参与方式:本次活动共分四组,每组15人、每队选出一名队长,在接到任务后,队长和队员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广纳建议,制定作战计划,共同协商协作,制定本队口号并把每个队员安全顺利的护送至比赛终点。本次活动以最终计时时间最短的队伍为获胜者。
1、突出重围
比赛赛距:30米
需要道具:PVC防滑地垫或其他用品
游戏方法:在起点处,由第一名队员向前搭放“小地毯”,后面的队员不断地把身后的“小地毯”传给第一个队员,共同踩着“小地毯”前进30米,要求脚不能触地,待全部到达终点后迅速进入下一个游戏“穿越火线”。
游戏规则:(1)参赛队队员在起点线外准备。(2)比赛过程中只要有脚触地的情况,均视为犯规。并按触地次数对比赛用时给与增加(每触地一次加15秒)。(3)全员通过后迅速进入穿越火线区域进行穿越。
训练意义:本游戏旨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战术,训练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2、穿越火线
道具要求:网绳、框架
游戏方法和规则:全员必须穿过密密麻麻用网绳编织的火线区域。
游戏的意义:整个游戏凸显的就是团队合作,无论多么好的网一个人是不能保障通过的,而大家认为很难过的网,在大家的合作下也都顺利通过了,可见团队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些看似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合作好的队伍中都是可以完成的,这个道理让大家在游戏中能认识的更深刻。
3、向着胜利开火
需要器材:气球
一、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是形成优良班集体的外部条件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在班级工作中的拓展,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道德。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集中体现为“爱”。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热爱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具备做好学生工作的事业心,也就具备了从事班主任工作所必需的强烈的爱好、浓厚的兴趣。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的关键时期,中学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引导和教育他们需要班主任付出艰巨、复杂以及创造性的劳动,特别是那些“差生”或“双差生”,更需要班主任付出热情和心血。
二、了解并研究班集体每一个成员是形成优良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动态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一项最经常性的工作。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谈话的态度,做到民主、亲切、诚恳。谈话要以诚相待,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自然流露自己的心里话。二是谈话中要讲究技巧,循循善诱,多用启发式,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与男同学谈话时要坦率一点;对女同学则要含蓄婉转一点。三是要选择好的地点,谈学习上的事情在办公室较适宜,而解决思想问题,则最好在校园内,或在放学路上,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其他老师在场时批评学生。
家访是班主任校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沟通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做好家访工作,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某些同学可能因为老师的一次家访而影响自己的一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刻苦的同学可能因班主任一次家访而改头换面,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科学的方法是建立和培养优良班集体的保证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确立具体奋斗目标时,要针对班级的原有基础和现状,有的放矢,着力纠正存在的重点问题。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要注意民主参与,使奋斗目标成为全班的意见,并内化为每位同学的自觉行为。二是提出的奋斗目标要具体明确,要有层次性。大目标提出以后,还要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而且阶段目标要更明确、更具体,让学生易于执行。三是狠抓奋斗目标的落实。目标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结果,要让其成为现实,必须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因此目标提出后,必须狠抓落实。
2.建立强有力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要建立一个优良的集体就必须要有一支团结合作、热心集体工作并有较强工作能力、在集体中有威望和影响力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便是班委会。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关键要抓好选拔和培养这两个主要环节:选拔好班干部是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的组织保证。因此,要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派、工作热情主动、工作能力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优良、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学生选拔到班委会中来,其别要注意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选配,作为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影响班级整体工作。
3.建立健全必要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纪律是班级每个成员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共同奋斗目标、建立优良班集体的有力保证。班级的纪律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的。班级规章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学校制定并贯彻的班集体建设制度和《学生手册》所规定的学生个体行为规范;另一类是本班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和规范,对班集体工作而言,有《主题班会制度》、《团支部工作条例》、《笔记工作条例》、《宿舍条例》等等,对学生个体来说,有《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细则》、《早操自修检查标准》等。在这两类制度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指导,后者是前者的有益补充,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班级内部政策不应与学校要求相矛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开展,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涌现,新形势下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教育发展环境,给新的评估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广阔的舞台,因而,探索和制订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学校评估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出发,尝试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学校评估体系,将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一座“立交桥”,并引领学校快速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时代呼唤新的评估体系诞生
盘点课程改革10年,当前的基础教育已经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学校建设已从追求规模、数量、速度,转型为致力于探索学校标准化、公平性和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可以这么说,在“后课改”时代,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达标,生存不再是主要问题。如今,学校所面临的是自身的内部质量管理问题,以及软件建设如何达标的问题。而令人遗憾的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关于质量评价及制度建设依然只有宏观框架式调控,而无具体可操作性措施。我们赖以生存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历经沧桑的“分数”“升学率”。这种评价标准的核心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早已显而易见。
先举一个例子:近年中学生杀人和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父母管教严”“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因素是这些学生走上不归路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时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是令家长和教师十分头痛的社会问题了。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的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焦虑”;还有20%的中学生不想上学。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汗颜。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怪现象的发生?冷静思考,人们确实把“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师生的唯一尺度了,而且,它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标准”了。这使得教育的功利性不可避免,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可避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可避免。这是谁之过?是体制的障碍之过,还是评估标准单一死板的冷酷之错?
时代呼唤新的评估体系诞生。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传统教育正向现代教育艰难蜕变。新形势、新变革给新的评估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和丰厚的土壤,因而,探索制订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学校评估体系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我们总结了两年来各学校校本教研实施的经验,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出发,尝试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学校评估体系。
建立现代教育治理新体系
创建“管教育、办教育、评教育”的三分离机制,建立现代教育治理新体系,使政府管理教育,但不干预、评价教育,打破政府管理、政府办学、政府评价的一体化模式,让人民群众参与教育的管理、监督和评价。这首先要实现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让教育家办学校,把管理者和办学者都纳入专业化管理的范畴;其次要实现教育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把重视教育规律,依靠教育科学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最终达到实现教育机制现代化的目的。
教育机制的现代化关键是管办评的分离,因此要组建社会教育评价专门机构(简称“第三方督学”),成立“第三方督学”专家资源库,吸收社会各界精英、特别是与教育利益相关者加入这个团队,对教育教学定期实施效能评价。
建立保障促进专家办学的制度体系。推行校长、教师公开遴选、储备优秀人才制度;推进以办学业绩为主的校长职级评定制度、校长绩效薪酬制和延期退休制;创新思路,引进实施社会“第三方”考核定级校长办学效能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一校一策,让最了解教育的人评教育,让最了解教师的人评教师。学校制度建设要求教职工全员参与,教代会表决通过,社会“第三方”机构跟进听证、鉴定后出台。
创造性实施让社会参与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总原则是让利益相关者评价教育,改变“上级评下级”“自己评自己”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家庭、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每学期组织覆盖全区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电话随机抽访,了解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组织同行专家站在理性的、专业的高度评价学校,以弥补群众评价的表象、肤浅。比如特级校长的评定,在“第三方资源库”抽调知名教育专家,从“进校调研、办学业绩、专业素养、教职工认可度、家长满意度”几方面进行诊断鉴定,最后确定人选。
各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委员会统一安排家长进课堂、考场、进会场,全面地深入了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教师学生的学校表现。综合意见,每年两次听证评议,开学听证各项制度量化指标,期末按开学计划目标,逐一考评,并给出建议性意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基于“把家长变成学校的同盟者”,开启“协商式”办学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办学不仅是政府、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社会的事,有效利用一切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所有因素,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保障学校向更高层次提升。
“管办评”的分离,让机制圈定了政府、部门、学校的职责、权利范围,任务明确,权责明确。特别是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使管理者和办学者丧失了自我贴金的便利,必须老老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为真正实现教育机制的科学化、现代化注入活力。
调动被评价者的主体意识
2013年初,我们发动了全区上千名学生和所有班主任展开了“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好学生”的大讨论,组织了全体教师讨论学科评价标准,先后下发几千份传单,向社会各界征求学校管理意见,收集近10万字评价标准第一手资料。经过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长达一周的分析研究,把学校评价体系分成以下几类:
学校管理评价 学校管理评价就是给学校一个准确定位,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它的定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它是学生长身体的地方,这是根本;第二层,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地方,这是主体;第三层,是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生活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这是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校管理评价就有了中心词――是否为师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服务。具体做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从制度创新开始,为教师的发展负责。我们的立足点是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发动师生拟定自己的制度,让制度自觉成为学校的生活的纲领。以班主任为代表的德育管理群体,集思广益,制定了《榆林高新区德育建设制度》《榆林高新区制止“三乱一体罚”承诺书》《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和体现班级管理主旨的《班训》。这些制度针对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制止了不正之风,弘扬了奉献精神。由各学校教导处、总务处牵头,拟定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奖励制度》。这些制度遵循了多劳多得,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用人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另外,还创造性地实行了教师“阶梯式”管理模式、“星级教师”评选等办法,为不同梯次的教师提出目标和要求,使所有教师都从这个系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铺路。二是以爱与爱,让学生成为大写的“人”。学生,只要用心培养,他们在人性上一定会产生一些美好的东西。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要求孩子不犯错误那是不切合实际的。本区所有的学校都追求“适度”教育,学校与教师约法三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竞赛、分层评比,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学习兴趣,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实验室、科技制作室、音乐室给特长生以舞台。用“放大镜”关心学困生,用爱照亮阳光下的阴影。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有起色、有兴趣,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开发学生评价工具,各学校由少队部牵头,各班配合,每班学生代表参与编写,对“品德习惯、学习实践、合作交流、强身健体、审美表现、学业成绩、家长期望”7大块,20个指标的考核、评价、定级,全面涵盖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培养身心健康、善于合作、担当责任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科学的评价标准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不同学科、年段课堂教学分析发现,尽管学科特点和风格不同,但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尚未落到实处;课堂建构中,如何抓住文本、学生、教师课堂教学三要素,精心组织教学。那么,课堂教学的核心支撑点是什么?聚焦两个字――过程。可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以自己的正确答案代替学生宝贵的思考、推理、归纳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一个标准站出来说话: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学业情感的养成、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不同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及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优质的课堂教学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不断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引发创造的动机;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交给学生的不是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少讲,学生一定多读、多练,教师绝不会剥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会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平台和同伴协作的机会,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优秀教师评价 教育者,要有一种历史的担当和责任,我们的职业定位与自身价值定位,都决定了教师要有历史文化“接力者”的意识。调查发现,能力、知识、责任是优秀教师的主要素质,也是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在着眼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关注其责任意识,鼓励教师具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各学校都建立起一整套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让评价标准成为每个老师的镜子。优秀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是还未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伟地博士历经40年,收集了9万个学生的来信,内容是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想不到“友善的态度”竟排在了第一位。可见,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学生越来越推崇风趣、富有亲和力等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优秀教师。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学习、探索,因此,掌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技能也是优秀教师的一个标志。操作中,我们做到教师评价“按星定级”,团结同志一颗星,教研成果一颗星,学业成绩一颗星,爱岗敬业一颗星……而所有的“星”都是按学科、按年级选举产生的教师代表,考评、统计、评议产生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
同时,搭建“合格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梯级培养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追求卓越的职业意识,使教师具有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功底,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着力打造一支区级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新入职教师三年内全员合格,并按教师总数20%的比例构建骨干体系,分别命名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建立健全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完善骨干体系建设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建立骨干教师的注册制度、档案制度、证书制度、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并把建设成效纳入校长的年度考核。要制定三类教师的管理办法、评选标准和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将年度考评、任期考核与骨干教师的发展目标、职务晋升、岗位聘用、业绩考核、表彰奖励等有机结合起来。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IT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就大多数高职院校来看其“双师型”计算机师资却相当匮乏。为此,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来看,不容乐观。为此,有必要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这对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于当时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提出的。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就其内涵来看,“双师型”教师是复合型人才,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就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来看,大多数接受的都是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特性需要。“双师型”教师是时展的要求,“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与本质。
2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
就大多数高职院校来看,其“双师型”计算机师资相当匮乏,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种种原因,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师资来源渠道单一
就高职院校来看,其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主要以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为主,缺少高学历和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师资来源渠道极为单一。
2.2“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需要的是“双师型”的复合型人才,但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看,即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老师相当缺乏,比例很低,难以适应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与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双师型”素质。高职院校应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双师型”结构进行界定,对现有的不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加以改善。
2.3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接受培训的难度大
对高职院校来说,“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管理机制。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造成计算机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课堂教学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实践教学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因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过多,而培训体系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就增大了教师培训的难度。
2.4缺乏真正意义的“双师素质”的师资支撑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体系来看,还缺乏真正意义的“双师素质”的师资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由于认识上的混乱和模糊造成制度和政策制订的偏差,不利于“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其二,对“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很多计算机教师参加实践性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其三,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影响了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高职院校“双师型”计算机专业师资培养的必要性
3.1“双师型”计算机专业师资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技术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会社会培养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教师是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这就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2“双师型”计算机专业师资培养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双师型”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在教师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对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刻不容缓。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计算机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只有成为复合型的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多个方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开展培训,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
4.1制定引进“双师型”人才的优惠政策
就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来看,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要引进人才,需要优惠政策的保障,为此高职院校要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并制定出有关的优惠政策,广泛宣传,积极实施。高职院校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要以本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引进社会及企业的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如可从电脑公司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师,从软件公司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不断改善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4.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师进行上岗锻炼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已成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挂钩,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专业有关的企业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积极选送教师到对口单位上岗锻炼,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教师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顶岗实习可以使专业课教师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不仅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还能积累实践经验,为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有积极作用。
4.3自主实践,进行项目开发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正规院校全日制毕业生,由于他们接受的多是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就这一点来看,学校应该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多参加产学研项目,这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积极作用。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就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资金的限制,学校在科研设备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科研设备和力量都相对薄弱。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缺少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难以在社会上找到相关项目。但是,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设计一些有关的小项目,如利用VB、ASP等计算机软件设计学生管理系统、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等。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项目开发程序,学校还应制定有关的政策,为项目的顺利开发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还用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开发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5高职院校对“双师型”计算机教师的几点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者任重道远,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还需要具有职业指导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相关行业、职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相应的行业、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双师型”教师应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学习的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文化水平,又要具备一定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除了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外,“双师型”教师还更需具备相当的企业、行业管理能力,即懂得企业、行业的管理规律,又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
第五,“双师型”教师应具备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科学技术等带来的变化,应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具备创新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双师型”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6结束语
总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同,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计算机师资的培养,建立一支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苏伟.对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1(26).
[2]严新.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领导[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