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第1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关键词:检察机关;检察权;人民属性;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DF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85-02

检察机关所行使的检察权是由宪法产生,宪法是检察机关行使职责的权力来源和基本出发点。而宪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愿的体现,所以,检察机关所行使的检察权来源于人民,检察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具有人民属性。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重要表现,具有对象广泛、内容复杂、方式多样及效果单判等特点。随着党的十胜利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火热开展,检察机关秉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加强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与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比,检察机关群众工作能力仍显不足,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亟待提高。对此,笔者尝试从强化自身职能、公示制度机制、加强从严管理、创新工作方式、落实责任追究等五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切实做好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检察权行使的全过程。

一、强化自身职能,提高为民执法能力

检察机关要切实把“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在执法办案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以执法为民的工作实绩取信于民。充分履行批捕,职能,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通过审查批捕、审查工作,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帮教工作,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部制定专人分案办理制度。推进“检调对接”、社会风险排查研判、外来人员管护教育等工作,最大限度防范社会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对反腐工作的满意度。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等问题,加强刑罚变更执行监督,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依法监督纠正侵犯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要找准、抓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以及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制订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履行好法定职责,提高为民执法能力,使人民群众直观、真切的感受到检察机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努力付出。

二、完善制度机制,引进外部力量监督

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是适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社会秩序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司法属性,使检察机关具有强力性、神秘性。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了解甚少,造成空间上的疏远。对此,检察机关应当打开大门,公示制度机制,用制度机制管人、管事、管案件,引进外部监督,打破空间壁垒,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其中,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笔者系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深感检察机关的政治使命、时代重任在肩。并迅速开展行动,立足检察实际,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我院10项具体措施。一是贯彻落实中央规定精神的现实需要,要求我院全体检察干警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以实际行动带出检察机关的良好风气。二是进一步做好关心群众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帮助困难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要求紧扣检察机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检务保障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调研主题。四是进一步改进会风,要求时间相近和工作内容相同的会议应合并召开,力戒空话、套话,会议原则上不得超过1个小时。五是进一步改进文风,要求文件简报要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件原则上在检察内网上流转,减少纸质文件和简报材料。六是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抓好专兼职驾驶员的教育,组织学习新出台的交通法规并严格遵守。七是进一步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严禁用公款吃喝,接待原则上在单位食堂进行。八是进一步严肃廉洁从检纪律,严禁违反规定接受托请打听案情、干涉办案,严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九是进一步加强枪支弹药管理,改进工作措施,实行枪弹分人、分库管理,双人双锁。十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要求各部门干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围绕节日期间易发、多发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为将上述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办公,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入手,压缩办公经费开支,加强了警车管理、干警考勤;取消了年节的聚餐计划,院日常招待全部实行工作餐,办公室重新制定用餐标准,做到不超标、不超支;不参加外单位的宴请活动,也不组织与其他单位进行节日交流宴请活动。加强节假日期间的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工作,对全院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将上述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邀请视察等方式,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特聘人民监督员,对制度机制执行情况全程监督、不留情面,使检察机关的改变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在今年“两会”期间,两会委员们对检察机关一年来的工作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从严管理,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检察机关是一支纪律部队,在这支队伍里,不允许有拖沓、散漫、作风涣散的情况出现。抓纪律作风、抓从严管理,才能提高战斗力、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办案质效、提高司法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此我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总抓手,制定纪律作风、检务督察、案件质量、、督查等五项通报制度。2013年度,笔者所在基层检察院共下发一类通报26期,二类通报104期,三类通报182期。通过以上举措,做到了警车按时、按序、按位停放,杜绝了公车私用;干警按时上下班,杜绝迟到早退;值班值宿无脱岗漏岗现象;工作着装规范、行为举止端庄;瑕疵案件逐渐减少,案件质量明显提高。干警精神有新风貌,机关作风有新转变。实践证明,五项通报制度是加强内部管理、整肃队伍风气的管用抓手。加大执行五项通报制度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注意发现影响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深层问题,把发现和发生问题情况与干警切身利益挂钩,努力通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不出问题、少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创新工作方式,深化服务职能

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而司法往往具有保守性、被动性,创新性不足使得与人民群众联系不够,服务职能不深入使得人民群众不能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的存在。对此,笔者认为,应加大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关于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目标和要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加大走访非公企业力度,召开座谈会,提供行贿档案查询,走出去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律专题讲座,发放检察机关的法律宣传卡,发放普法书籍,开设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通过发挥检察机关在服务发展中的职能优势,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围绕当前发展战略,以服务国企、服务非公经济、项目建设等为重点,整合力量,由预防部门牵头,抽调自侦、民行、刑检、检察室等业务骨干组成预防犯罪联合工作组,实施跟踪预防与专业指导并行、系统预防与法制宣讲并行、专项预防与法律服务并行、重点预防与服务新农村建设并行的工作模式,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实效性。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将检察室作为服务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部门和联系基层的窗口,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普法讲座,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帮助。定期走访田间地头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农民所需,化解涉农矛盾,实现服务发展与管理创新并重。检察机关通过上述“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加大服务力度,使“能动”司法,真正产生服务人民群众的“动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五、落实责任追究,完善惩戒问责

第2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当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我国还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更加纷繁复杂,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考验,人民群众求平安、求和谐的愿望更加迫切。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

从长治久安的角度看,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求,平安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近年来,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平安建设为龙头,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多项工作跨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因企业改制、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工资待遇引发的上访,组织的非法活动,以及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还有发生,特别是“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另外,刑事犯罪的动态化、专业化、组织化、智能化给案件侦破带来了较大难度,破案率较低,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人民群众评价社会治安状况,不仅看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怎样说,如何做,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关键是安全感和满意度。人民群众评价政法机关的形象,不仅要求政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还要求政法机关坚持经常性的打击,注重源头防范治理,多做些基础性工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平安稳定。

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看,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实现个人权益、个人价值、个人尊严的要求格外强烈和迫切,当与别人发生矛盾纠纷或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仅要求政法机关严格公正处理,还期待政法机关执法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还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案件得到处理,还期待处理结果令人信服。但是,目前,仍有少数干警群众观念淡薄,在对待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片面强调公权大于私权,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问题时有发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执法、司法的公正程度要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对政法机关及其干警的执法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从社会管理服务的角度看,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这些职能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目前,我们的一些政法机关和干警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思考,在出台重大工作措施时,往往从方便管理、方便执法的角度考虑问题,较少考虑群众的权益和感受;在执法实践过程中,囿于某些传统做法,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往往就执法论执法,机械执法、教条执法,在执法方式、管理方式上人民群众还不很满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活动的开展,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形象得到改善,但是,个别政法干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干警吃拿卡要,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甚至徇私枉法,,伤害了群众感情,败坏了政法机关形象。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在全国政法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政法工作发展的新机遇,有效应对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实现政法工作新突破新发展。

坚持树牢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执法思想。政法机关要通过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准确认识和把握高举旗帜、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性,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重要内涵,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真正做到把政法工作的成效更直接地体现到保障民生、惠及百姓上。按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扬;凡是不完全符合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认真地加以调整和完善;凡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坚决予以纠正,使改善民生的要求在政法战线更好地得以实现,使政法工作真正符合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

坚持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最基本的要求。政法机关要赢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不是靠权势,而是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政法机关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

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牢牢抓住群众不满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着力加强执法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以规范促公正。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注重事后监督转变为执法全程动态监督,防止对公民权利的侵害。通过依法严惩腐败和渎职侵权犯罪,严厉查办践踏法律、破坏公正的案件,让群众从中感受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当事人处于什么阶层、财产多少、地位如何,都要依法秉公办案,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接待的每一次申诉、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满足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和要求。

第3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一、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办好群众的事情,实现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我们立党、立国、执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着力点: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当前,影响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突出问题,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危害最大、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是形式主义、。因此,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治理形式主义、,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三、根本点: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既要着眼于思想教育,更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风气。抓好了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也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政治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精神境界,保持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抵制各种不良作风的思想长城。要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来有效规范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行为,与时俱进地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依法行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完善政务公开、**评议、质询听证等**形式,将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四、关键点:把好选人用人关。作风的优良,说到底,要靠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言行来体现和发扬。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对作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把好选人用人关,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形成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起来、真正落实下去。

五、评价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为衡量尺度。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说了算。因此,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是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评价点和衡量尺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想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度,就必须作好五件事:诚实守信,办好人民委托的事;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急需的事;公道正派,办好人民关注的事;求真务实,办好人民普遍得实惠的事;勇于创新,办好人民长期受益的事。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如偏远山区的架电修路、下岗工人的就业安置、粮食补贴直补到户、进城民工的工资拖欠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我们要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使群众有“雪中送炭”般的幸福感。同时,要突出以人为本,做好“五个统筹”,既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又解决好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既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又解决好城镇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总之,要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惠及千秋万代。

第4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根据县纠风办《关于开展“创建满意基层所站”的通知》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县村建系统开展“创建满意基层站”活动。现结合我局实际,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队伍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履行工作职责,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推进村镇建设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作风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村建系统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意识,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工作落实和推进力度,努力做到“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村庄整治有新举措,工作创新有新突破,工作效能有新提高”,将乡镇村建站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人民满意单位。

三、创建活动的内容

2014年开展“创建满意基层站”工作主要以正确履行职责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基层单位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基层所形成廉洁,务实,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推进效能建设再提高和优化发展环境措施再落实。围绕上述要求,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难题,严格维护规划严肃性,正确处理好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的关系,加强村镇建设的监督管理,认真履行职责,注重批后管理。积极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不断提高村镇人居环境,争创宜居村镇。

(二)强化服务职能,加强作风建设

遵循“规范服务、方便群众、自我约束、廉洁高效”的原则,建立高效、快捷的城乡规划审批程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对农民建房、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和案件查处等业务办理流程进行再梳理、再完善。认真落实业务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确实不能减少的环节和材料,要一次性明确告知。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纠正“冷、硬、顶、横”现象和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使行业风气不断好转。在民主评议中群众满意度高,无工作作风方面的投诉。

(三)加强基层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村建站规范化建设,按照“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作风优良”的要求,推进村建站各项基础工作,努力在思想作风、业务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要严格执法,热情周到服务,加强宣传管理工作,严禁乱收费行为,树立村建系统良好的新形象。紧紧围绕争创“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的要求,严格规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服务的理念履行村建站各项职能。

(四)树立宗旨意识,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整治

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实实在在为基层、为群众、为投资兴业者办实事、办好事。能办的事快办、立即办;不能办的事要耐心宣传解释清楚。对群众上访、投诉的问题必须及时受理,认真负责地办理。加强对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督促、检查、指导。想方设法解决农村垃圾整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加大卫生宣传,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四、创建标准和要求

创建活动总体标准是: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创新的服务机制;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满意的工作效果。具体要达到: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实践执政为民的宗旨。

2、队伍纪律严明,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爱岗敬业,文明服务。

3、建立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基本制度。

4、各站业务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工作中有创新和突破。

5、执法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行业风气不断好转,纠风办组织的评议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和认可度较高。

五、实施步骤

开展“创建满意基层站”活动分两个阶段实施:

(一)组织实施阶段(7月1日至11月20日)。

各站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对照创建内容和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积极开展载体活动,丰富活动内容,营造创建氛围,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二)评议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0日)。

(1)系统自评。建设局村建中心站根据制定的创建方案对基层村建站进行量化考评,排出名次,量化考评分按70%换算后于12月10前送局纪检监察室。

(2)社会满意度测评。县纠风办组织评议代表深入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乡镇的部分党政领导、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村居干部、群众等对所在乡镇的村建站及其负责人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

县纠风办综合各部门和行业的自评成绩和社会满意度测评成绩后,进行综合排名,并予以通报。

六、主要措施

(一)成立机构。建设局成立开展“创建满意基层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由局监察室牵头负责,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各站要将创建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开展“创建满意基层站”活动,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部门执行力的有效形式,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村建站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活动的重大意义,通过送法下乡活动、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形成共识,开辟专题栏目、刊登宣传典型事迹、体会等文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第5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关键词:小案件;大影响;大和谐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6501

1“小案件”的含义

我们一般将“小纠纷”“小诉求”“小标的”的三小“案件”称为“小案件”。“小案件”是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派出所完全有能力可以解决的,但是如今这些“小案件”却由于诸多因素而得不到解决,导致“小案件”的破案率不理想,甚至低于刑事犯罪案件的破案率。这更多的是因为公安机关近几年来太过偏重于重大案件的侦破而忽视了老百姓身边那些经常发生的小案件:如盗窃钱包、偷盗车辆、轻伤害、小诈骗等其他轻微刑事案件或治安案件。所谓人民的利益没有大小之分,即使是“小案件”也是在危害人民利益。况且,它还那么频繁的发生在这么多老百姓的身上。

2“小案件”的主要特点

2.1关乎民生

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而“小案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西瓜被偷,就可能影响其一年的收成;自行车不翼而飞,就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门窗被撬,就会让人寝食不安,也就是说,小案件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

2.2发生率高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但衣食住行,哪里不是危机四伏。“小案件”每天都拥有着高达98%的发生率,而重大案件只占2%。经调查,在许多大城市里每天骑自行车的人数有300万,而自行车被盗的案件频频发生,部分老百姓迫陷入了“买车―丢车―买车”的循环怪圈;许多人都有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或是公共场所如公车、地铁、商业街等地方被偷手机;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利用电话、短信、QQ等通讯工具骗取钱财也开始盛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对于这些丢失财物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然而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3破案率低

据了解在2014年9月10日前,北京市的命案破案率高达98.54%,而小案件破案率仅达42.20%。如有个A先生在天涯发帖子,说他地铁下车后发现他的手提包拉锁全部打开发现钱包已经被偷了。他的钱包是品牌皮质钱包,里面有现金至少1000元,购物卡一张,信用卡3张,公积金卡1张,社保卡1张,还有存折和2张会员积分卡,以及购物发票等,累计损失2000元。询问了做笔录的民警这种事情的破案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案是:非常小。他几年前就曾经在公交车上丢过钱包。去年父母家被盗,以及3位同事先后被偷了钱包,3人均已报案,目前也没有案件的任何进展。

2.4派出所完全有能力可以解决

对于小案件,派出所完全有能力可以解决。一位群众在电动车被偷报案后见警方没有动静,便自己托人找关系,调取附近的监控录像,最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今年三月底,一高中女生应学业压力,离家出走,宝应县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按照疑似失踪人口应急预案展开工作,经过几天的耐心寻找,4月3日在一家网吧发现该女生。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各市各区破案率的比较,目的都是为了让警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大多数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人关注,警察们都将视线集中在那些少数大案件的侦破上,那么这些数字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了。

3“小案件”对社会的“大影响”

人民的安全是民生的最基本要素。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看法的焦点集中于安全感和满意度。小案件常见于多发性案件,其社会危害程度不亚于大案。这些所谓的“小案件”,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见微知著。

3.1“小案件”容易演变为“大案件”

不少的“大案件”都是由“小案件”演变而成的。勤破小案,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大案命案。人们常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些小案不及时侦破,案犯不及时缉拿,小偷小摸就可能演变成大案命案。从勤破小案子这个层面上看,对小案犯在第一时间发现、管教,不仅有利于促使他们及早回头,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大案命案的发生。再者,作为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查处、矫正,就很可能一步一步地越陷越深,最终犯下大案命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案子事关大和谐。

3.2造成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缺失

漠视老百姓身上发生的“小案件”,就等同于漠视民生。认为这些发生在老百姓身上的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违反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背离了人民群众对于警察的期望,引起越来越多

作者简介:姜卫丰(1979-),女,辽源矿业集团梅河煤矿机电科工作助理工程师。的人民群众的不满,使百姓缺少安全感。发生一起小案件,给群众造成了一点经济损失,在统计数据上可能只占总案值数的万分之一,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民以安为乐,平安是民生的本质要求之一。重视小案,就是关注民生,也必能赢得民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因此,当派出所在善破大案的同时,应该注重破小案的理念。

3.3损害人民警察的公众形象

小案件被忽视,影响了群众对公安的满意度。“社会不治安,即使钱堆成山,生活也过不安”。正是这些警察们忽视的小案件,涉及的人群数量最大,影响的人群也最多。“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百姓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可度,影响百姓对民警工作的满意度。一位曾多年担任过基层派出所所长的同学向笔者介绍,现在有不少老百姓戏称他们是:“警察没空抓小偷”,极大损害了民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4办好“小案件”的重要意义

4.1增强人民群众与民警的关系

一个对人民群众毫无感情的公安民警,绝对不可能为人民群众执好法、服好务。公安民警怎么做才算是人民群众的“亲人”?所谓“亲人”,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人民警察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衡量标准在人民群众心里,评判权在人民群众手里。通过破解一件件小案件,累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同公安民警的感情。让人民群众打从心里认为,人民警察是我们的可靠的“亲人”。

4.2提高公众满意度,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没有犯罪,而是纠纷和矛盾都能得到及时的调解,犯罪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随着破案率的提高,犯罪率就会下降,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回正路。人们可以很好地去享受生活,满意度也必定提高。案件有大小之分,可是群众的利益哪有大小之分呢?警察不能“善小而不为”,要做到文明接待、文明办案、文明服务,以警民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吴劲.河北省县域经济特征与发展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7).

第6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一、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公安工作长期以来追求的工作目标,也是群众对公安民警的希望和要求。今年以来,派出所开展了执法为民、规范执法等教育活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公开办案程序、公示办案民警信息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民警规范执法行为。同时,群众对民警严格执法、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由衷的表示感谢,全年我所共接到群众表扬信11封、锦旗8面,受到了地区群众的肯定。

二、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提高辖区居民安全感

社区安全是衡量社区民警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和标准。今年以来,派出所为提高社区安全防范,在麦子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对5个社区46个老旧居民楼的楼宇对讲、社区监控、规范停车等进行了整合与改造,对已有的地区进行设备更新,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设备的加装,确保了社区安全。

三、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理念,提高群众满意度

我所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引导民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是畅通沟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建议改进工作。建立了多种征求民意渠道,即:设立社区警务工作室意见箱、定期召开社区群众座谈会听取意见、公布所领导班子电话接受群众警务监督、主要领导接待来访群众、设立网上社区警务博客听取网民意见等,不断提高辖区群众满意度。二是要求民警出警要及时,减少群众等候时间;三是对侵财类案件实行一查到底的工作机制,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四是组织社区民警开展了送温暖活动,为辖区行动不便孤寡老人以及其他有困难的群众登门办理身份证120余个;五是组织社区民警开展了梳理群众求助问题,对80余件群众求助逐一进行解决。

第7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理论 社会管理创新 郑州 网格化管理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点

(一)无缝隙政府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即时性的时代也随之而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顾客认知、态度、期望的转变和选择机会的增加,顾客社会逐渐兴起,社会进入服务时代。时代的需求正是无缝隙政府理论产生的重要背景。美国学者拉塞尔·M·林登提出了“无缝隙政府”模式以实现对传统公共部门的重建。所谓“无缝隙政府”(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所有部门、人员及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林登认为:“‘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无缝隙组织是行动快速并能够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并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无缝隙组织的形式和界限是流动和变化的,具有渗透性,又是无形的;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是一种直接的、人性化的关系,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它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为目标,它是对现行的行政运行程序的改造和提升。无缝隙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导向,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导向,以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为导向,并且使政府、公职人员的各项服务、活动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使群众能随时随地得到、方便、快速、简捷的、满意的无缝隙的服务。时时刻刻为群众提供贴近群众的各项服务,提升政府组织的透明度,信任度,使群众的需求能够得到“立刻办”,当日反馈,及时解决,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无缝隙政府创造的无缝隙服务的理念为今天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优势视角。

(二)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三个导向

1.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导向”为理念的无缝隙政府理念,使目前政府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倒金字塔结构,对政府来说,以群众为导向的政府管理,使政府的管理模式直接接触到最基层的群众,政府的各项措施、方针政策以及惠民措施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群众得实惠不得实惠为衡量标准。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党的优良作风赢得民心,凝聚力量,自然就能把群众的需要看到眼里、记到心中,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2.以竞争为导向。在网络化、多元化时代,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化社会,无缝隙政府理论主张改变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不良局面,为我独尊,排斥其他竞争对手,以竞争为导向,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把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推向广阔的市场。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鼓励NGO组织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严格程序,竞争择优,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这样可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乃至NGO组织与NGO组织形成激烈并具有良性意义的竞争,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这样可以使各种社会组织能提供质优而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局面下,政府才能不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不但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的需求,而且也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不断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而储备能力,强化核心竞争力。在竞争的导向下,群众的各种需求满足了,政府的信任度、政府的效率才能不断提升。

3.以结果为导向。无缝隙政府理论要求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任务目标,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树立大局理念,以满足群众最大利益为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每一阶段的成绩都要以最优的结果为导向,形成阶段性和最终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质量优良而高效、状态最优的无缝隙政府理论克服了过去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扯皮、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自我管理、绩效管理与质量管理。真正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结果的最优化。

(三)无缝隙政府理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点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此时,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目的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也表明我们政府更为关注民生,力争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来减缩社会发展代价,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幸福感,这种变革建构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政策,达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政府和NGO组织之间和谐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由单一变为多元,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公共服务和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从无缝隙政府的理念来看,以顾客为导向,不断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竞争为导向,把公共服务的提供市场化;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高效、活力、充满竞争力的社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正是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之处。

无缝隙政府理论奠定了当前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合作的基础。无缝隙组织的优点是能为最广大的顾客提供快速、高效且优质的服务,而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多元化思维、多元化需求,政府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在充满竞争力的社会,多方力量都能发挥有效作用,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群体都能调动起来,形成多方合力的良好局面,形成政府与机构、顾客之间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今天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育并形成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形成并能参与到当今社会管理的活动中来,同时,发挥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不断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范围,提高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形成多种社会组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参与。因此,无缝隙组织所呼唤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的郑州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2012年郑州市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无缝隙政府理论为郑州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无缝隙政府视角看,郑州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表现为:

(一) 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

现在的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怕担责任,社会上也出现过“多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的现象”,相互之间不是“齐抓共管”,而是相互之间条块分割、互不融合。要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及其他有效资源,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局面,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使政府转变职能,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无缝隙政府理论正是打破这种低效、僵化、被动的传统官僚制,而倡导高效、灵活、主动的组织架构。在信息化、新媒体时代,可以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即时的、无缝隙的服务,以组团式、一体化来打造无缝隙的组织结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亮点。郑州根据时展的需要正在打造信息化社区。一是大力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联合管委会信息中心,做好政务外网进村(社区)工作,确保网速稳定、网格畅通,实现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真正进社区,解决好平台系统不稳定,网速慢、录入难等问题,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问题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二是推动网格化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方面是结合实际建立问题受理中心电子监控大屏幕,实时监控全区网格化工作情况,动态掌握各级平台“人、情、地、物、事、组织”情况;动态监控各网格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是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信息,制定信息采集标准,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员、楼院信息、辖区单位信息的录入,注重每个人住房、就业、计生、教育等个性化特点的采集,实现“人进户、户进楼、楼上图”,真正做到管理数字化,服务人性化。通过创新信息平台,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能。

(二)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

由科层制带来的问题,是目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浮夸习气、墨守陈规、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以及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诸多弊端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无缝隙政府理论正是对这种弊端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它以人民群众为服务目标,并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导向,寻求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和适应小政府、大社会所提倡的组织原则,对政府的组织进行革新,形成新的架构,重新定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组织的理念、考核方式、组织的功能等进行重新再造,是实质性的和根本性的,其中关键是对业务流程再造。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社区治安问题、管理问题,商业、服务业及农民工等人口的流动问题日益凸显,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郑州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型城市”为依托,通过机构下沉、人员下沉,在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和惠济区老鸭陈办事处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并成立办事处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了管理的层次,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促进了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同时,郑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转变领导方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逐步构建“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的城区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新机制,努力形成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协同共事、和谐共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网格化管理创新了社会管理,推动了政府角色的转变,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促使政府、企业、社会乃至个人发挥更大的合力,当然也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以顾客为导向需要政府组织变革的目的。

(三)以扁平化改革促进社会服务无缝隙对接

无缝隙政府组织以结果为导向,通过重塑服务的过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追求积极的目标,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这就要求克服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分工僵化、各自为政、本位主义、无效率的弊端,消除职能壁垒,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目前,郑州正在推进扁平化改革,政府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这一改革将基层社会管理和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职能转移到街道办事处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获得。万名志愿者进网格活动,广泛的动员不同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不仅能重塑政府部门的内部职能,同时也整合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基层有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和可操作的平台。这也是无缝隙政府理论产生以来,对政府提升服务效率至关重要的原因。

无缝隙政府视角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无缝隙政府的理念为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即如何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和以结果为导向,以无缝隙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也引导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政府部门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各项服务,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高低,更不能物化为商品的价值。其最高价值应该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能否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如果政府提供的产品群众不需求,那也就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于劳民伤财还落下群众不满意。特别是信息化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服务有更高的渴求,并抱有审视的态度。政府此时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寻找群众需要的契合点,提供体贴入微、身暖人心的服务,这就蕴含着更大的价值。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应与时俱进,富有时代色彩。因此,就应该大开社会管理创新之门,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社会需求,就省会城市郑州而言,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需要从制定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入手,例如更符合基层群众的住房保障政策,大学生、下岗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创业帮扶以及外来公务人员子女的上学政策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就学、医疗等方面权力的均等化,逐步合理有序的建立起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平等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府治理结构转型和“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精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二三级网格的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形成“纵横交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网络化工作格局,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组团式服务并向基层社区下沉,探索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并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价值,以更大的价值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促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该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促进市场充分竞争,改变对公共服务的垄断的做法,充分利用社会的、民间的力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事实证明,通过社会组织的介入,由于其职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更能把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并且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专业性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多,可以促使他们通过相互竞争,提升服务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利用市场竞争的手段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缩减群众办事的成本,抑制政府的盲目扩展和人员的无限制膨胀。以竞争为导向,引进公共服务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能,已经成为高绩效、无缝隙政府的共同特征,也是当今政府的追求。一方面来说,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进竞争主体,“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来说,要通过与社会参与的结合、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等,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和民间组织,逐步把一些社会福利领域或社会层面以及一些社区教育、社区养老、技能培训等服务交给更加专业的社区和民间组织来承担,这样既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传统的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充分发挥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作用,其工作是以各自的职能为导向,而不是以干成事、做好事为导向即坚持结果导向,而以无缝隙政府理论进行政府再造的基本原则是“着眼于结果和责任弹性”,创建一个围绕结果而不是职能进行组织,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自我管理团队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效能与效益,通过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和结果法案,向“高绩效模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也要围着结果导向这一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绩效管理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绩效这一有效手段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引领作用。目前,郑州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针对各级网格管理人员,也已实行绩效考核评估制度。结合专业数据评定、群众评定和社会的评定,形成综合的网格化管理评价体系。干部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相结合,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指标相结合,提高综合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各级领导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长效办、督查室督查发现的问题;各种网络反映并经查实的问题;新闻媒体曝光并经查实的问题;群众投诉反映并经查实的问题;干部群众对工作的评价情况;重点工作受到区以上通报表彰,工作经验被广泛推广等情况等等指标进行量化,并把网格管理工作的结案率、市民案件的处理率等结合起来,对整个网格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各方,进行科学的考核,形成了包括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价以及政府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结论

当前是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利益日益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创新社会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在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中,政府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要求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面更加广泛、质量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这也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所在。社会管理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的是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会专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多方相互协调的多元的社会管理模式。就郑州以网格化管理工作为抓手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举措而言,无缝隙政府理论以顾客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下滑风险、政府的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政府的每一项花费都应花到刀刃上,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服务的提供都应该更加以人为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无缝隙政府理论对社会管理而言拓宽了创新思路,也开辟了一条为群众无缝隙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8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根据中央、省、市平安创建工作整体部署,结合我乡实际,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以依法治理为保障,整合资源,协同配合,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信息化支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建成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小区等各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达到“三升三降”工作目标,即: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破案率、率、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党政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

三、创建活动内容

创建活动由乡综治办统筹协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合作协调,合力推进。

(一)全面化解社会矛盾

1.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源头维稳。

2.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推动排查化解工作日常化、规范化、长效化。

3.深入推动“领导接访实效化、干部下访规范化、党员走访常态化”,深入推进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工作制度化,进一步畅通渠道。

4.规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运行,加强平台建设。

5.深入推进“交友、帮扶、调处、稳控”工作,创新重点人员管理。

6.坚持依法维稳,进一步规范秩序。

(二)全面维护社会平安

1.坚持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

(三)全面创新社会管理

1.加强实有人口管理。

(1)加强出租房屋规范管理。

(2)加强宾馆、茶楼、酒店、中小旅馆日常与动态管理

(3)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4)加强问题青少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一心关爱、管理与服务工作。

(5)加强社会弱势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救济帮扶工作。

2.加强校园管理。

3.加强互联网管理。

4.完善乡长热线和各部门单位群众服务电话工作机制,全面回应处理人民群众的诉求。

5.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严防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6.加强应急管理,严防突发性、发生。

(四)全面维护公平正义

1.全面落实各项司法、执法便民利民措施,方便群众报案、办事、诉讼,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和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为公正司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1.加大投入,规范行为,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加强村(社区)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在矛盾调处、治安防控、源头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能。

2.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办等基层单位建设,确保警力下沉基层一线

3.加强村级警务室建设。

4.将综治维稳中心、群众工作总站、政务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职能合并,建立乡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集社会管理、接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职能于一体。

5.加强无毒社区、无社区等基层创建工作。

四、工作安排

2013年创建活动具体时间为7月一11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0日一7月30日)

乡综治办制定平安创建方案,部署平安创建各项工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8月1日一11月30日)

全乡各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安排,结合创建工作标准和工作实际,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召开动员会议,乡党委分别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小区等创建工作,将创建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确保创建工作切实有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一12月15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乡平安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法书记,派出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乡综治办。

(二)广泛宣传。各部门单位要运用多种载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创建活动,增强参与创建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注意宣传本单位平安创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好的事迹。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平安创建、个个参与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

第9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范文

【关键词】 医护工作; 团队建设;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安全工作; 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35-03

doi:10.14033/ki.cfmr.2015.13.06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1]。护士长作为医院科室的主要带头人与管理者之一,如何有效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如何为患者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笔者主要从抓好团队建设、业务指导、安全工作与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重点抓好团队建设工作,主动提高医护服务质量

在护理服务中,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医护服务质量与医院的整体形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要靠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完成,临床护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护理服务质量能否提高,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关键是取决于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要提高护理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因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培养一个执着敬业、责任心强、业务娴熟、团结协作、和谐高效、乐于奉献的护理团队极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1.1 强化质量意识的培养

优质护理服务是患者群众当今对医疗保健的最基本渴望与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每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落实诊疗质量的最根本保证[2]。在临床护理服务中,要强化质量意识的培养,强化护理工作责任,真正树立起“质量就是生命”的思想意识,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条例,认真做细做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与每一个细节工作,在质量中求生存、在质量中谋发展,以高质高效物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1.2 注重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科室管理上,护士长作为科室班子里的重要成员之一,要正确处理好科室负责人与护士长的关系。一是要主动与病患者及家属加强理解与沟通,及时解决医患矛盾、护患矛盾,建设良好的护患协作关系,营造护患和谐的环境氛围[3]。二是要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主动加强与科主任、医生、护士们的联系沟通,不断增进理解与团结,想方设法凝聚医护团队的士气,积极建设良好的同事关系与工作环境,共同打造一个团结、进取、协作、和谐的医护团队。

1.3 注重奉献精神的培养

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一定要讲医德讲奉献,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可否认有些医护人员经不起金钱物欲的考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偏移,明显缺失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4]。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敬岗爱业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之形成“敬岗、爱业、奉献”的思想意识,也只有这样,医护团队才能自觉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医护服务。

1.4 加强进取精神的培养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诊疗仪器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5]。今天,只有不断加强对护理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今天的医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平日,要加强进取精神的培养,善于建设一个勇于进取,善于学习、敢于探索的护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医护服务。

2 重点抓好业务指导工作,积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患者获得最直接、最深刻护理体验的就是医院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特色、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减少医患矛盾,促进护患和谐。要提高团队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就要注重抓好业务指导工作。

2.1 做好“三基”工作指导

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是有效落实“三基”、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与保证。一是要抓好新老护士的技术训练工作,结合卫生部要求的17项基础护理内容,有计划、有时间、有训练、有标准的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临床护理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善于在“五查”(晨会交班前、10∶00与12∶00、下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晚上查房)中,及时发现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并及时指导整改,全面落实“三基”,主动消除护理差错,积极减少工作失误,全力提高护理水平。三是以患者需求为工作导向,围绕“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带给患者温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保障患者安全、以娴熟精湛的技术减轻患者痛苦、以耐心细致的护理保证患者舒适、以专业详尽的宣教促进患者健康”宗旨,切实做好护理指导工作,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群众的满意度[6]。

2.2 加强专科护理培训指导

由于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与专业性,想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医护服务,不仅要求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与随机应变的处置能力[7]。加强专科护理指导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前提,加强专科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群众的满意度。因此,一是要加强对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导。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护理团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平日,要注重临床型和专科型护理骨干队伍建设,鼓励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创新,定期组织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的有关标准、定期组织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活动培训与专业岗位资质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与科学性[8]。二是要加强对先进的专业护理经验学习。要善于组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经验与方法,通过专题学习、对口学习、进修培训等方式途径,不断开阔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三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专业技能大提升。如组织开展工作缺陷分析研讨会、护理案例分析会、专题护理探究等活动,针对护理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达到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

3 重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全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医疗安全是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护理工作中,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抓好抓实安全工作,努力减少人为事故发生,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3.1 努力减少错误发生

许多研究表明,在每年发生的几百万件医疗错误中,错误来自医生的占56%,来自护士的占34%,来自药剂师的占10%,而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对药品的信息掌握不够充分和对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够熟悉[9-10]。如给药错误,在一个普通的医院里,每给药5次就有1个错误发生,对患者构成潜在伤害的占7%,即一个300张床位的医院,每天就有40次给药错误发生,医生差错的35%可以被药剂师纠正,药剂师错误的12%可以被护士纠正。护士作为医嘱的最后执行者,是有效预防给药错误发生的最后关口,所以首先要抓实抓细抓好给药环节工作,认真落实“给药原则”,做到正确的患者(rightpatient)、正确的用法(rightroute)、正确的剂量(rightdose)、正确的药品(rightmedication)和正确的时间(righttime),确保给药正确率100%,努力减少错误发生。

3.2 切实抓好质控工作

要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严格监督、严格监控,随时抽查,随时整改,特别是要注意抓好对手术患者、重症患者与危重患者等的医护质量监控工作,尽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3.3 制订好应急工作预案

制订好科室应急工作预案,成立好应急救护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定期组织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全面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努力确保医疗安全。

4 重点抓好环境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环境洁美、氛围温馨、医患和谐、群众满意是医护工作者的最高追求。抓好科室的环境卫生与人文环境建设,为医生护士、患者群众提供洁美、安全、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理疗环境是每位护士长的主要职责之一。

4.1 抓好清洁卫生工作

平日,要认真做好科室、病房的感染防控与清洁保洁工作。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定时进行消毒杀毒,按时搞好窗门户扇、天花角落、阳台走廊等清洁卫生,在净化、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给患者营造一个洁美、安全、温馨的理疗环境,从而减轻病患者的精神负担与恐惧心理,有效化解人们的焦虑、烦燥与不安,减少矛盾根源,增进团结和谐。

4.2 加强人文关怀建设

工作中,要从“一切以人为本”出发,处处关爱患者,做到认真宣教,耐心倾听,细心工作,真心帮助,热情服务,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工作,切实帮助患者群众解决理疗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也要处处关爱同事的身心健康,主动解决同事们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积极改善工作条件与工作待遇,做到主动沟通、主动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满意度[11]。

4.3 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洁美、舒适、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能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自豪感与幸福感,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乐于工作。一是完善优质护理服务激励机制。推进绩效管理,强化目标考核责任,组织开展竞选责任护士、竞聩护理岗位等活动,努力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效促地进护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二是提高工作幸福指数。从按劳分配、工效挂勾、兼顾公平原则出发,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通过责任护士所管病患者数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质量及病患者满意度等确定其绩效工资与奖金酬劳,合理满足护士群体的利益需求,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千方百计增强他们工作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从而促使其安心工作、努力工作、乐于奉献,最终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目标。

参考文献

[1]卓艺玲.玉林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81-83.

[2]张正萱.参访台湾医院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111-114.

[3]陈晓云.专科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66-67.

[4]严翠莲.基层医院影响护理安全原因分析与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91-92.

[5]郭静.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90-92.

[6]刁秀莲,阳登位,陈艳玲.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的行为、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88.

[7]黄玉.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改善手术患者生理状况与焦虑心理的作用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9-80.

[8]梁频.护理部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72-73.

[9]曾海兰.护患沟通对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和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9-80.

[10]饶桂珍.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调查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