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留守儿童帮扶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切实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情况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同时班级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材料。
二、熟知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真情关怀留守儿童的成长
(一)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活动。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对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优先照顾留守儿童
(一)因材施教。班主任教师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特别是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和任性的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这些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优先照顾。一要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二要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要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多方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多方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联系,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班级也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留守学生虽然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我们学校要与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方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努力前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重要批示精神,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临夏市教育局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教育“立德树人”目标要求,结合扶贫攻坚行动,全面深入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排查排忧和建档立卡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调查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所有适龄阶段的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二、工作目标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解除进城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有效手段,将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为我市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主要举措
(一)建档立卡,全面摸清留守儿童底数
1、各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抽调得力人员集中1周的时间进行家访活动,于6月底前全面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100%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制度。
2、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健全机制,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各校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2、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进行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通电话或视频交流活动。督促留守儿童家长每两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与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监护人联系一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二次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了解并指导监护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监护人,及时交流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特别对个别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规范方面问题较多的留守儿童要加强谈心谈话频率,监护人交流次数,必要时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多措并举,确保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各校要严格依照《义务教育法》、《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乡镇街道,动员和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充分发挥三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督促指导外出务工家长积极承担起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学习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帮助留守儿童化解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切实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现成立教育系统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教育党工委书记、局长
李志中
副组长:教育局副局长
张晖娟
成 员:市招生办副主任
马学忠
市政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张玉萍
教育股股长
何振星
财务股股长
张永发
办公室主任
张建华
学生股股长
牟晓东
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临夏市教育局学生股,由牟晓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着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1、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积极协调团市委、关工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勇于战胜困难、立志成长成才留守儿童典型,宣扬他们珍惜时间、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在留守儿童中间传递正能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注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2、各学校要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缓解其孤独情绪,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全面强化监督检查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县及所查学校都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所有项目学校的领导小组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探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全县83所项目学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将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结果纳入校长年度考核内容。秋季开学检查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促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规范化。
2、健全了规章制度
各项目学校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等。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多数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3、加强了硬件建设
除个别学校因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正在维修加固外,绝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省定标准。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用房面积都超出2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安装了亲情电话,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能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杨庙中学小学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便于学生学习,观看影视节目,亲情电话使用率高,电话记录详细,有的一天多达30余人次。杨庙邱园小学将亲情电话通话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科学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对一个班级开放。
4、开展了结对帮扶
各项目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适时进行谈心交流。实验中学建立了“爱心妈妈”、“家长”、帮扶“2对1”(1名学生和1名教师帮扶1名留守儿童)、青年文明号集体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结对100名农村特困留守儿童等关爱队伍,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刘集中学号召非留守儿童中的优秀学生做留守儿童的爱心伙伴,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随时随地帮助结对伙伴解决一些小困难、小问题。仲兴中心小学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发动优秀学生志愿者帮助留守学生。仲兴中学坚持实行“家长”制度,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5、丰富了活动内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实验中学开展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杨庙中学各班举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学》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留守儿童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九湾中学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各项目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项活动,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新马桥高湖小学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普活动、带领留守儿童赴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三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部分项目学校配备了兼职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少数学校因实施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2、活动室设施配备不到位。多数学校活动室图书、报刊数量不足,文体器材单一,满足不了留守儿童活动需求。个别学校亲情电话没有开通。
3、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有的学校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制订。有的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的未及时更新数据。部分学校没有亲情电话记录,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4、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底、统计做得不够细致。未能按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留守儿童的
有关信息不够全面。
5、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不够规范。部分学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内只有一张留守儿童登记表,缺少反映留守儿童成长与进步的相关材料。有的学校成长记录袋内装的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本、考
试卷。6、软件资料不齐全。部分学校不注重软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有的学校甚至提供不了关于留守儿童活动开展的材料。
7、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性不够。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比较薄弱。
8、部分学校不注重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与氛围的营造。同时,信息报送及有关留守儿童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比较薄弱。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近期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式。
2、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项制度。要做到领导小组、管理制度、活动计划、组织网络图“四上墙”。
3、硬件建设要达标。凡是活动室尚未落实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实到位。室内要配备200册图书,或每两个月流动图书不少于100册,10种报刊、20件文体器材,其中围棋、象棋不少于4件。亲情电话必须安装在活动室,要有完整的电话记录。
4、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鼓励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小手活动。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五老”人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5、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留守儿童人数较少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及时将各类反映留守儿童成长进步的相关材料放入成长记录袋内。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可以使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用表格和文字实录的形式记载留守儿童成长轨迹。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一至两项文体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促进留守儿童全面进步和发展。
6、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留守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体验、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项活动。要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通过开设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小屋等,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留守学生的心理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加强对留守儿童辅导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培训。
本学期级部的政教工作,在全体老师尤其是全体班主任老师和级部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较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政教工作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扎扎实实抓主题教育的落实
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此活动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地意义。为此,级部非常重视主题教育活动的落实,每周通过查(查各班主题教育是否正常开展)、看(看学生是否在学生“三会记录本”上记录主题教育内容)、计(统计每周一周一主题的跟帖情况)的方式,落实政教处确定的四个主题教育活动。级部的20为班主任都能很好地开展每一个主题班会,做到备会、开会、跟帖,各班都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与针对性第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主题教育的扎实开展为级部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2、持之以恒抓学生仪表仪容和行为习惯教育
从入学开始,级部就高度重视学生的仪表仪容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进入九年级以后,有少数学生在仪表仪容和行为习惯上有所放松,表现在留长发、备单肩包、穿着成人化、与校外人员交往过密……为此,本学期级部全体班主任和级部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抓学生的仪表仪容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先后与10月、11月、12月开展了专项检查整治活动,先后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发型”、“仪表仪容”、“人际交往”的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此活动的开展遵循了“教育----告知----查纠”的程序,做到事先对学生进行教育,书面告知家长,让学生和家长明白查纠的必要性;后组织人员查纠。发现一个纠正一个。专项查纠活动的开展,对少数行为不规范仪表仪容不规范的学生起到了震慑作用,对全体学生做到了进一步的教育作用。现在。九年级1300余名学生,整体仪表仪容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面貌良好。
3、认认真真开展中考励志教育
为了营造中考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拼搏XX年中考的环境,学期初开展了励志中考标语的征集活动,共征集了60副学生作品,并将这些标语张贴在教学楼地走廊的立柱上;期中考试后,进行了中考200天倒计时活动;开展了“十二中,我想对你说”活动;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后进行了对前200名学生的表彰活动。特别是在中考200天倒计时的仪式上,我校XX届毕业学生鲁崇宝为全体学生做了精彩的动员报告。鲁崇宝的报告大大激发了学生拼搏XX年中考的热情。学生个个摩肩擦掌,拼搏明年中考。
4、一如既往地开展常规工作
以一周一提醒教育的形式抓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坚持开展每周星级班级的检查评比活动。
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
开展期末学生的评优工作。
5、实实在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开学初进行了留守儿童信息更新工作,九月份开展了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活动,十二月份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文体活动,十二月份召开了留守儿童帮教活动座谈会,为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确定帮扶老师,实行承包制。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同享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6、创新开展政教工作,为明年中考保驾护航
为了防止学困生思想蜕变,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成长。级部与12月23日召开了“帮扶学生”教育座谈会,针对级部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帮扶学生承包制”,让帮扶老师走进这些学生的心里,建立深厚的友情,让他们顺利地度过九年级下学期180天。
二、工作中的不足,下学期的工作设想
本学期的政教工作还有些不足,如班级风采展示报告会和学生的中考励志行活动没有按计划开展,极少数学生有厌学的情趣,极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规范,学生之间的摩擦偶尔发生……为此,下学期的政教工作的设想如下:
继续按照政教处的要求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继续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和行为习惯的检查教育工作
扎实开展对须帮扶学生的帮教工作
开展中考励志行活动。
一、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
留守儿童大部分自控能力差,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同时,监护人多数因文化素质较低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据教师们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非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而留守儿童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此外,经过抽样调查我县29所中学的辍学率及学习成绩显示,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6%成绩较差,42%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2%成绩较好以上。
(二)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
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据我们对全县36 735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有24.6%的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顽皮任性,有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内向孤僻、自卑多疑、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缺乏有力的监管,不良行为多
监护人往往只管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忽视其他方面的监管,致使一部分留守儿童抵制不住社会上的诱惑,出现了厌学、逃课、迷恋网吧、玩游戏等现象,有些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逐渐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
(四)安全意识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对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和危险因素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诸如交通意外、溺水等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留守儿童存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笔者通过对横县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给当地政府、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使其以后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一)政府要认真重视,加大投入,有的放矢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当地党委和政府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除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还要重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净化社会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如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别让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到留守儿童。
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严打、抓管各个帮派,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共享同一片蓝天。
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创办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坚持树立“教学相长,和谐共进,全力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以“留守快乐,寄宿温馨”为目标,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同时,应给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尤其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学校能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例如,针对留守儿童自卑、怯懦的心理,组织学校开展“确立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人物,确立一条激励、奋进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生存技能,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业余爱好,参与一次提升素养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热线电话,让缺少亲情的留守儿童有机会通过电话与父母倾心交流。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实行“学校主管、家长学校搭桥,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管理体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教育部门要帮助学校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例如,除了让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校刊、班刊,与监护人、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之外,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还要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联动起来,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摸清留守儿童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愿望等,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留守儿童才能得到帮助,让自己也坚强起来,学会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二)学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极其重要,强化学校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多方合作,齐抓共管,建立社会监护体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大事,学校应积极争取和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不断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底的社会监护网络。
二是搭建平台,构筑校园关爱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例如,发挥学校、班级大集体的资源优势,以争当文明学生活动为载体,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他们成为学习上、生活上的知心朋友,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学校还可动员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的“爸妈”,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子帮扶,全程跟踪教育,通过为他们洗衣服、拉家常、改作业、解难题、聊生活等,让他们感受家的亲情和温暖。另外,各校还可根据本校条件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动员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例如,在学校内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并明确帮扶的内容(主要是义务参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学习跟踪,义务承担留守儿童突发性事件的辅处理,义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
三是建立档案,强化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每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将其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纪律情况以及其他表现记入档案,明确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潜力生的管理、教育和转化。首先是明确对象,对症下药。哪一个是留守儿童潜力生?存在哪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建立潜力生档案,并组织教师进行对口帮教,对潜力生进行心理疏导,为潜力生消除障碍。其次,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其按规定时间到学校政教处汇报每天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其改正缺点的时间。最后,学校还可通过多表扬、多鼓励的办法,挖掘留守儿童的优点或创造机会让他们做出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他们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在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自控能力和学习成绩方面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三)应多方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学校、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由于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所以社会各方也要配合留守儿童家庭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是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营造留守儿童安全上学的良好环境。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学校要与辖区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家庭等联动,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上学环境。如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安全教育问题,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板报、演讲、安全演练等手段,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其次,明确监护人承担保护学生安全上学的重要职责。另外,学校教师、公安人员、社区人员、村委会人员还要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与监护人沟通的责任,让监护人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代表作打工感言,使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或让留守儿童一周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或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等,以此让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从而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感恩父母,报效社会。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如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季度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等,让留守儿童得到爱的浇灌。
【关键词】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其子女更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 ,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去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因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尤其我们的农村中学,这些情况更严重。我在乡镇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10几年,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以供大家交流。
一、建档案,便沟通
每个新学期开始,首先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本班的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和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是谁、和自己家最近的是谁、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 用心爱,多引导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主任工作中应把对学生的爱放关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注重从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1、制定计划,注重平时
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就有10几个, 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他们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2、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 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即能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又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资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
三、 利用活动,多鼓励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 寻找机会,多表扬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为了生存和长远发展,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儿童的城市受教育还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经济基础和受到社会体制的限制而无法和父母一起进程生活,所以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出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是国家发展的希望,留守儿童产生的很多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对社会的稳定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这些儿童在农村没有父母的照顾下,该如何受教育,未来的发展如何,如何让这些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更好的去面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社会话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多种问题
(一)情感的缺失
相关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的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农村老人不仅担负着养孙子的责任,还要照顾农活家庭等,老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所以没有能力和时间教育好儿童,加上老人对孩子的宠溺,孩子很容易娇生惯养,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嗜好。留守儿童无法经常和父母团聚,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导致他们的情感缺失、表达缺失,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久而久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疏远,变得不爱说话、不爱读书、厌学辍学的比率升高,心理障碍等,严重的甚至走上歧途。
(二)道德危机的出现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最重要最首要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德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还不是很懂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做,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思考,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榜样没有树立好,就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印象和效仿从而影响孩子的后期发展。所以父母在儿童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的同时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模仿榜样。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如此,没有父母在身边,很容易让这些小孩的思想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道德品质下降,出现说谎、偷窃、上网吧等,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心理障碍的产生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和父母联系,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心,遇到苦难和委屈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保护自己,让小小的心灵承受不必要的生活沉重,很容易产生轻生等危险念头,这时候没有父母的指导和纠正,长时间下去产生抑郁、心理障碍、自闭等,有些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很严重,总是害怕别人欺负自己,不愿意和同学说话,性格孤僻等。
(四)观念上的偏差
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就有一定的观念误差,长时间的打工可能挣了点钱,认为读书没有用,因此在他们心中就难免的孩子教育不上心,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来挣钱,特别是对贫穷的农村地区来说,家庭困难的情形下家长也没有太多的钱教育子女。更有甚者让孩子去行骗挣钱,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害。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发挥亲情作用,父母要用心去关爱儿童的成长
著名学者夏丏尊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好似池塘没有水。”因此,对孩子的关系尤为重要,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家长,要把精力放在对孩子的细微关心上,对待留守儿童,教师不能用另外的眼光看待,不能歧视或者是嫌弃。父母而言,虽然养家糊口很辛苦,但是孩子的教也重要,要抽取时间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导,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坚强和独立的性格。
(二)构建帮扶关爱的和谐温暖家庭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不再感觉孤单,就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温暖儿童的心灵。所以对于学校来说,要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合理科学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老师之间要联合,明确帮扶的对象,对留守儿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待遇,在班级中开展多项集体活动,例如“众人划桨开大船”、“让友谊之花处处开遍”、“我助人,我快乐”。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的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带留守儿童进家庭生活、吃住等,一定程度上满足留守儿童的父母关心问题。
(三)架构“心桥”,与留守儿童及时沟通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团聚,让他们利用返乡的时间与孩子共同生活,学校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开展家庭交流会,做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呼吁家长能够多联系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通过电话的方式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还可以通过让留守儿童写日记给父母的形式,向父母倾诉和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故事,宣泄儿童内心,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对又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心,对表现优秀或者突出的留守儿童给予当中表扬,让他们提升自信,从而更乐观的面对生活。
(四)善于挖掘留守儿童的优点,鼓励他们能够学有所长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人都有受到别人肯定或者赞美的强烈愿望,对于在家庭中遭受到冷落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关系和老师的帮助,需要社会的支持等,所以教师更应倍加关注他们,善于发掘他们身上闪光点,观察他们成才的点滴和取得的微小进步,教师及时给他们鼓励、表扬。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并与相关教师协调,请求相关教师给其“开小灶”,以使留守儿童学得一技之长。并用此浓厚的兴趣,驱散心中的不快,找到心灵的寄托。
总之,留守儿童的成长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帮助,让儿童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侯宝锁,傅建详. 留守儿童——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群体[J]. 今日科苑 , 2008,(19).
[2] 罗桂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7).
【关键词】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部分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亲情管理或隔代照顾,身上沾染了不少的不良习气,如爱发脾气,比较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做班主任的,应该真切地关爱他们,暖化他们的心灵。这群孩子就如同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般,该如何教育管理他们什么?如何给他们用爱撑起一片幸福的蓝天呢?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
班主任工作头绪繁多,而且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今天,更是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光有爱心、耐心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不断学习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以应对新的形势。
二、建立档案,多沟通
笔者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三、建立帮扶及关怀机制
一是建立教师“一帮一”、学生“一帮一”制度。通过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着力帮助留守儿童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品学兼优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着力带动留守儿童归正行为、勤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二是建立“爱心姐姐”、“爱心哥哥”、“爱心家庭”制度。在本校高年级或联系共青团志愿者组织,给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每人联系一位“爱心姐姐”或“爱心哥哥”,让其感受到“手足关爱”;在本校教师或志愿者组织中,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每人联系一家“爱心家庭”,让其感受到家庭温暖。三是落实“爱心午餐”、“爱心蛋奶”计划。按照每名留守儿童每天一袋牛奶、一顿免费午餐的要求,在学校统筹下积极开展募集活动,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该计划,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关怀。四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每个学校配备一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师(或由教师兼职),班主任积极组织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接受心理辅导,及时干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四、开展赏识教育,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呢?
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如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们没有考上大学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计算机维修工,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觉醒,甩掉压在身上无形的自卑巨石。
五、加强日常管理,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课堂纪律,消极怠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多角度多举措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排除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我们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做的工作,重点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们把心思更多地用到学习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切断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源。比如,我们可以就以下方面做一些工作:①加强对学生的手机的管理。②加强上网引导,让“留守儿童”学会用网络促进学习发展。
2.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习纪律观念。我们班主任,除了自己的课要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经常性地对课堂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要及时予以批评指正,日常的严格要求,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纪律观念的形成。
六、加强第二课堂的开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亦出现大幅下降,然而仍有许多农村地区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为寻求更好的机会,许多年轻农民离开居住地外出打工或经商。由于受到收入、政策及其他原因的限制,外出农民很难在务工地解决其未成年子女的入学问题,大部分父母将孩子留在家乡,交由亲朋好友抚养,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全国妇联于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18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约5800万人,这一比例占全国儿童人数的21.72%,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大约4800万留守儿童的年龄介于6岁到17岁之间,超过3000万儿童的年龄介于6岁到14岁之间。由此我们可以预见,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规模会呈进一步增长态势。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了父母的引导、关怀和教育,进而可能导致其在学业、各项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出现诸多问题。“留守”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对留守儿童的有关研究中,人际交往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与师生交往。而对已进入学校的留守儿童而言,与他们交往最多的是同学。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特殊作用,也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交往、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情感的发展、心理的健康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一些特点,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因缺乏社会技能而导致与同伴关系不良,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往焦虑,这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维护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分析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人际交往教育对策,对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及特点分析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子交往严重缺失,留守儿童对同伴群体的依赖性应当更强。但同时由于缺乏与同伴交流的经验、技巧和父母的帮助、指导,一旦他们在同伴交往中遇到自身无法应对的困惑、问题或挫折,并且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全面、正确的引导,积累起来就可能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不同种类的较为严重的同伴交往问题。
1.自卑、孤僻,对同伴交往较为恐惧
儿童由于其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可能出现欺负或被欺负的情况,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身边,多处于被欺负的地位。有时即使受到同伴言语或身体方面的较为严重的欺负,他们也可能不敢声张、反抗,多是想方设法躲避或逆来顺受。焦虑是留守儿童时常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说话吞吞吐吐,过于谨小慎微,害怕说错话、办错事而受到同伴的嘲笑,总是忧心忡忡。
长此以往,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变得封闭、自卑,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甚至可能因为一些看起来细小的问题而无法与同伴沟通,导致其情绪变得十分低落。在同伴交往中,他们逐渐失去自信,不愿或不敢向同伴、监护人和远方的父母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认识。在与同伴交流减少的过程中,他们同时逐渐受到同伴的冷落与拒绝。由此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他们越是自卑、孤僻,对同伴交往产生恐惧,越是受到同伴的排挤疏远,这又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本应形成的对同龄人群体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丧失殆尽,相应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其内心越发痛苦不安。
2.情绪不够稳定,对同伴表现出敌意和攻击行为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一般是从事“蓝领”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久,本身已十分疲惫,没有太多精力与身在家乡的孩子进行沟通。电话交流时往往关心的是子女的饱暖、学习成绩等问题,对其情感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或基本没有关注。这类儿童有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容易产生对父母只顾赚钱不照顾自己的怨恨,从而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认为大家都亏欠自己。一旦被同伴激惹、同伴犯一点点小错误或对同伴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可能出现过激反应,表现出较明显的攻击行为,谩骂或殴打对方,有时甚至给同伴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对老师的管教也置之不理或很不服气。
3.同病相怜,与某些同伴结成“小团体”
儿童容易因共同爱好和类似境遇而结成“小团体”,其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留守儿童之间可能因更容易交流而形成“小团体”。如果“小团体”中的某个或几个成员不喜欢学习某一科目,其他成员也可能会对这门科目产生抵制;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辍学打工或离家出走,其他成员也可能会模仿或应邀同去。2012年12月18日的《南方农村报》曾报道,广东电白3名留守儿童相约喝药自杀,这即是留守儿童在缺乏关爱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小团体”成员之间因总体上的消极影响而引发的悲剧。近年来,类似惨剧屡见报端。
因此,我们不能说留守儿童有看似比较融洽的同伴关系,监护人、父母或教师就可以掉以轻心,认为他们能够健康活泼地成长。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感,尤其要关注其中的不良情绪动向并防止其蔓延扩散。
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良性发展的策略
即使是在温暖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儿童也有进行同伴交往的自然需求,更何况是留守儿童。如何恰当充分地针对留守儿童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利用留守儿童进行同伴交往的心理需要,引导其建立健康合理的同伴关系,使其在良性同伴关系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共同进步,已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1.积极鼓励引导,主动亲近关心
对于某些留守儿童情绪不够稳定,时常出现敌视、攻击同伴行为的情况,教师需承担起相应责任,主动鼓励、亲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感受到他人的真诚关爱,为其情感体验带来直接影响。同时,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语言、行为会为其他同学作示范,这些同学会模仿并逐渐内化教师的做法,悦纳、宽容这些留守儿童的行为,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产生越来越多的好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增强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的信心,使留守儿童能主动向同伴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还可以发展非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的能力,不纯粹以表面化的喜好进行同伴交往,而是主动了解、关心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宽容并帮助别人修正缺点。
2.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创设合作活动情境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让儿童会背课文、会基本计算,应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与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可或缺的价值。针对不良的同伴交往情绪,如焦虑、自卑等,教师可从人际知觉和自我认知两个方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质量,减少他们的交往焦虑。具体可采取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已被证明有效的训练技术,如角色扮演、激励强化、试误、敏感关系训练与照镜子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方法,创设儿童可以合作活动的情境,对留守儿童的不良交往模式进行矫正。
创设情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也可结合具体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如在数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分组,以不同角色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启发,并且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数学游戏可为学生搭建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自由表达个人观点与交流的平台,提升同伴交往能力。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同伴交往
相关政府机构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做好防控结合工作,即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防止其不适应同伴交往,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没有外出家庭的儿童也要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预防此类儿童的正常同伴交往活动可能会由于父母外出而出现恶化。此外,也要考虑男女儿童的不同特点,针对父母外出对其的不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应加以区别对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计划。如针对女孩,应给其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同伴交往氛围,引导其进行正常的同伴交往;针对男孩,应注意从同伴交往的细枝末节做起,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开展多种趣味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实现情绪的适度控制与合理恰当的宣泄,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以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对人和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防止其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不良的情绪情感。
4.建立多元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教育部门应优化组合各方面的力量,和儿童父母以及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健全针对留守儿童和新增留守儿童的动态监测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对策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盲目由某个或某几个儿童的个别情况而直接推广,必须依托针对相当数量儿童的相对完备的连续性数据才可能得到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结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信息,才更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定科学规范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群体服务。
农村学校师资相对不足,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可能没有精力顾及其它工作,这就需要动员当地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参与帮扶工作;大学生村官可联系曾就读大学的师弟师妹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引导。教育部门可定期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父母的集中培训,引起父母对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重视,与父母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了解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的情况而不是仅关注他们是否吃饱穿暖,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和帮助他们处理同伴交往中的问题、交流同伴交往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调节不适情绪与合理表达正当的情感诉求。
当然,如果要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则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父母务工地享有同等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务工地生活的门槛,从根本上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同伴交往问题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 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宋淑娟,张影.班级人际环境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