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1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与医改政策相适应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医院改革的关键点。因为医院财务管理具有敏锐性高及涉足面广等特点,所以其在医院管理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及医改政策中新会计制度的出台,都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务必要适应相关改革政策,完善管理体制,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经济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有些单位组织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且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不能及时的为医院管理收集提供有价值的专业信息;财务管理方法陈旧保守且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性的系统管理,同时在费用支出等方面计划性差、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浪费;医疗机构员工对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意识淡薄,相关工作在内部开展不能真正有效的落到实处;非公立医院及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处理方式方法不同,使得两种医疗机构的财务经营结果等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两种医院的差距扩大。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1.新制度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新制度规范了医院预算的编制与审核,新制度要求医院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坚持收支平衡、关注重点、以收定支、统筹兼顾等原则。而预算编制的本身也不再是简单的上报和下达,而是在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预测。

2.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的影响。首先,适度的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原则,确实存在一些弊端。这种核算原则不能准确的反应医院的负债、资产状况,资本性资产和收益性资产混淆,发生资本性支出便全额确认,不能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隐形负债和真实价值,不利于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及防范。另外这种核算原则在医院的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方面也会形成障碍,且不能准确的反应出跨年度交易业务所引起的风险。不利于年度结转会计处理,财务经营结果容易控。其次,新制度奠定了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把业务开展过程的各类要耗费根据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加以计算的过程,要计算医院的直接成本依据相关核算原则把医疗辅助器材成本、财务管理费用、医疗技术成本都进行分配到临床及护理服务中,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做到全面、科学、精准、实在的收集成本信息,强化员工成本意识,降低控制医疗器材成本,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效益,提升医院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再次,新制度使医院的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完善。医院依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相关会计工作的规范,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机构,并且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在医院的财务工作中,各地医疗机构都应积极的采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用先进的办公媒介,推行会计电算化,较大的医院组织单位可以采取总会计师负责制,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及信息化。最后,财务会计报表体系更加规范。医院的流动资金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医保政策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流动资金可为经营者收集可靠的成本信息。新会计制度的报表体系全面覆盖了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及成本报表等,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资金流量表,让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这也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企业财务会计更加贴近,促进医院财务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3.新制度对内部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影响。医院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医院的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寻找发现医院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不断的改进和修正,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真实全面的反应医院的财务效益状况和运营效率,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和状态,提升医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新制度摒弃了原来那种简单的人均业务量指标,采取更具全面性、专业化、系统化的财务分析指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资产运营效率指标,如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二是财务效益指标,如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三是发展能力指标,净资产增长率、业务收入增长率等;四是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同时,医院也要正确对待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四、总结

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也给医院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医院务必要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在新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医院应该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我,提升财务核算能力及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医院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J].商业文化,2011(6):159.

[2]刘绍波.新旧《医院财务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35-36.

第2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财务会计; 教学方法

一、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现状

1.教学安排有所欠缺。1.1上课时间分布在下午过多。对于财务会计这门专业性特别强、难度特别大的课程,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点。在我所调查的职业高中中,我发现了学生的财务会计课基本排在每天的下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在学习了上午课程后,学生是处于一定的疲劳状态。而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也处于一定的枯燥,难度相对大,对于学生,他们处于不愿学习的状态和学不懂的状态。所以,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排在上午学生会更有精力和兴趣,也更利于学生学习。1.2课时计划分配有所不合理。对于财务会计上的内容,有的内容相对简单,而有的内容相对难度特别大,所以,可以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划分课时,对于简单的内容即可花少量的课时来讲解,难度大且是重点的则需要多花时间讲解和领会。例如对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等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在基础会计上已经涉及到了,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一定的课时,把更多的课时花在该课本的重难点上,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一系列难度大的知识点上。1.3课时数量分配不均匀。在高职中,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系列的专业课,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统计学、经济法、税务会计等一系列的课程,对于每一门课程安排的课时数量肯定不同,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他们所安排的课时量是财务会计占主导地位,其次经济法、税务会计等。财务会计课程一周达到18节,经济法一周为14节.........其他的专业课课时较少,安排课时主要是根据高考制度安排的,对于高考必考的内容相对安排课时较多,对于高考不考的内容课时量是相对的少。2.教学兴趣不够浓厚。财务会计是一门高难度、比较抽象且枯燥的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较差,其次是年龄和经历所限,很容易丧失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对于认真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数仅仅只有几个人,而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愿去学习,原因是太难和太枯燥,其实难不可怕,关键是枯燥。对于枯燥这一问题,任课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花心思,尽量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3.教材版本选择过久。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会计变革的速度很快。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课程,走出校门之后,所学的内容就已经改变了。而高职的教材版本很多都没有顺应当前会计制度的变更,造成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轨。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就存在这种情况,学生学习的是财务会计第二版,在高考中考的是第三版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慎重选择教材版本,应选择符合当前会计制度的最新版本,这样更利于学生适应会计制度的变更。4.教学资源不足。4.1师资力量薄弱。要教育出一支强健的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是要有一支庞大且专业的师资力量。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名专业老师讲授几门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薄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导致教学效果提不上去。4.2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对于财务会计这门及专业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更多的高职院校只学习理论而不实践,在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实训基地,只能光学习理论知识,而不能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学生掌握的也只是表面的东西,不能更深层次的运用和掌握其知识点。5.教学目标有偏差。高职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就业和考试,对于学生,有部分应试教育的成分存在,不同的学校,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对于高考的要考的知识点是重点讲解,对于高考不考的知识点,老师是一概而过或者略讲。很明显的看出,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应付考试。6.教学方法单一。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单一式的讲授法,单一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让课堂更加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听过一老师讲授财务会计中填制凭证这一章节,老师通过口头给学生讲述如何填制凭证,而学生连凭证是什么样的都没有见过,可想而知,这堂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意。7.重理论,轻实践。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是学校重点放在理论这一块,旨在提高学校升学率,对于高考内容只包括理论知识,从而忽略掉了实践。其次错误的认为实践不具有重要性,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实践相对简单。另一方便原因是教学资源缺失,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对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思考

第3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一)缺乏先进管理经验,新财务会计制度贯彻和执行力不够

财务部门人员缺乏先进管理经验,不能明确医院财务管理具体内容和方向,加之医院内部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导致医院财务部门很难从管理层面正确把握财务预算情况,进而限制了财务管理的贯彻和执行,导致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松懈,且制约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现阶段,医院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时,普遍存在预算流程不规范、预算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缺乏成本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满足新制度要求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并对一些不合理现状进行规范,使得很多账目核算明细更加明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多数医院均采用比较简单的成本核算方式,且并未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执行体系。因此,很难对医院实际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反馈。

(三)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支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90%的资金来源于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若出现财务管理不善、收不抵支,则会进一步加重医院财务负担。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医院认为资金管理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进而导致财务风险意识低下。另外,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贯彻新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须提高医院领导阶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并采用多元化财务管理手段;其次,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使全院上下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财务部门人员应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医院发展实际,在工作中不断贯彻新财务会计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则应该依据医院现阶段经营情况,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医院财务工作具体走向,将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并统一到核算工作中。以此为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对医院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产生推动作用,最终使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全面化、规范化和统一化。只有提高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新制度执行力度,才能保证医院所有经济活动处在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监督管理和成本核算体系,正确发挥新财务会计制度优势

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深化医院内部监控,有效避免医院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道德风险,如人为操控。完善财务监督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进行科学的优化和配置,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管理作用。同时,强化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可规范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岗位职能,保证财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进而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另外,健全监管体系有助于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新制度下,医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及成本管理应与职工、科室绩效考核制度充分结合,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各级医院应充分完善财务监督职能,建立起权责统一的制衡机制,才能督促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开展业务能够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

(三)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预算编制和信息化建设

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各级医院应在新制度指导下有效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实际上,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见很多管理风险,其中财务管理风险、运营风险及授权活动风险比较常见。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控制具有刚性特点,能够对相关决策控制的形成及发展提供帮助。通过预算编制,能够充分显示医院经营状况,并根据预算得出的结果,对可能涉及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达到风险规避的总体目标。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制度,并以“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预算管理原则[4]。因此,医院要加强财务的预算管理,更新管理观念,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算编排与执行制度。例如,可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实行各科室主任负责管理制度,突出工作职责,使各科室、各部门能够真正落实。同时,实现风险监控和预算管理,并充分发挥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优势,需要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三、结语

第4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分工经济学理论经历了从古典学派到新兴古典学派的演进。亚当•斯密是最早较为系统论述分工问题的,亚当•斯密将劳动视为财富或价值的源泉,他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力一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Ci](}>。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撇开了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走向了求内点解—内点均衡的边际分析力一向。而当代新兴古典经济学重新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其代表杨小凯认为,在亚当•斯密那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分工和专业化实则是一个经济组织问题,这是内生比较优势的观点,李嘉图则是强调外生比较优势(资源n赋)。杨小凯认为,分工带来的好处与代价是分工经济即专业化经济,分工经济适用的是角点分析力一法,可以解释边际分析学派不能解释的古典经济的发展问题:为什么在生产函数和资源n赋不变的情况下,分工水平的提高能提高综合生产力Cz](}一13)。亚当•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己经涉及现代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费用问题,他认为,人与人生产力的差别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1](P8-9)。科斯在阐述企业的性质时,运用马歇尔的边际替代概念,对市场价格机制产生的成本与组织成本进行分析,以确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3](P103一114)o科斯的“市场价格机制成本与组织成本”属于交易费用范畴,他在阐述社会成本问题时,扩展了交易费用的内涵,认为产权界定受产权界定成本制约,在外部性的解决上科斯坚持“社会总成本”的考量而不是私人成本的评价,也就是科斯一再强调的“社会总产出”或“总产值’“总效果”最大化[4](P3一34)•新兴古典经济学明确地将交易费用划分为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巴塞尔在1985年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交易费用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费用吗?’’而此前,威廉姆森、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就指出机会主义、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行为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同外生交易费用的区别。杨小凯在阐述内生交易费用与分工演进问题时认为,外生交易费用是指杂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问接发生的那些费用,不是决策导致的经济扭曲,人们在做决策之前都能看到它的大小,和决策产生的经济扭曲没有任何关系,如购买商品的交易费用、商品运输费用等就是外生交易费用,而内生交易费用是指决策扭曲带来的损失,或使资源配置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扭曲,内生交易费用就是实际均衡同帕累托最优的差额巨](P90一91)。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外生交易费用具有相对可计量性,与交易频次有关,因而是有限的,而内生交易费用本质上是一种扭曲,是由“决策及其选择的制度与合约安排所决定的”[2](P91),内生交易费用是一种制度运转带来的扭曲—实际制度安排与最优制度安排的差额,具有不可直接计量性。亚当•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主要涉及生产性的、技能操作层次上的分工效率与外生交易费用。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制度安排则是制度分工问题,既具有亚当•斯密古典生产性分工的特征,但又无法通过古典生产性分工理论及外生交易费用得到允分解释,必须结合制度运转费用—内生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探讨。既要考虑分工,更要考虑制度运转,把分工与制度、外生与内生交易费用综合起来考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作为会计制度安排,要注重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考量,否则很容易陷入表象认知,因为内生交易费用对制度效率的衡量更具有内在性与解释力,内生交易费用更注重总体效果而不是局部、个别效果。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性质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观点

一,操作成本。黄菊波、杨小舟认为,税法与会(第训一的差异是可协调的,不应拉大税法与会计差异,以力-便纳税与征管。应当让我们的会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同时让税务人员把焦点放在贯彻税收政策和加强征收管理上,以减少两者不必要的烦琐的核算工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当权衡成本与效益,两者分离后必然带来不小的操作成本[5](PS)o第二,转换成本。盖地认为,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设置中,力一法的改革必须考虑改革的成本效益,随着所得税会计力一法的演进,会计力一法的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在我国上千万的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还不多,对所得税会计力一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不熟练,这必然加大制度的转换成本,包括设计调研成本、会计人员培训成本、账口调整成本、新准则适用期效率损失等[6](P225)。第三,制度成本。周华等认为,会计制度的性质是民商法法律制度、财税制度与会计技术的融合[7](P25-50),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应进一步融合,而不是分离,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的有效协作,全面采用税收法规决定会计制度的协作力一式—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同北模式,不宜提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7](P50-63),会计造假和税收监管的困境与我国口前会计制度安排的不适当相关[7](P221一232)o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性质的深入探讨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注重内生交易费用以上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表述中,操作成本考量应归属于外生交易费用,转换成本考量也主要归属外生交易费用,而制度成本考量主要包含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权衡。制度成本考量对我国会训一制度安排提出了一个启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应重视制)全h}的内生交易费用研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费用,包括两个视角:从分工角度而言,分工必然产生外生交易费用;从制度运行角度而言,将会产生扭曲或总体上的不良制度后果—内生交易费用。因此,一项被选择的制度安排其产生的总交易费用就等于伴随分工的外生交易费用与制度运转带来的扭曲性内生交易费用之和,最优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则是总交易费用最小的那个制度安排。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外生交易费用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外生交易费用。从成本角度而言,有的外生交易费用是“变动成本”—操作性质的成本,如会计处理、纳税调整。有的外生交易费用是一次性支付的“固定成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成本,如培训、学习税务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知识与技能一旦掌握了,具有重复使用的特征,随着知识与技能的重复使用,这些“固定成本”性质的外生交易费用会被“摊薄”,以致最终消失。有的外生交易费用从命题角度还有待于证实—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会带来税收监管成本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口前证据仍然不足。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外生交易费用来看,也验证了上述关于外生交易费用往往具有有限性进而相对可以计量的结论。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交易费用与内生制度收益内生交易费用与内生制度收益可以相互转化,表达出同一个命题:较多的内生交易费用意味着较少的内生性制度收益,较多的内生性制度收益意味着较少的内生交易费用。制度扭曲与内生性制度收益是对制度运转效率的不同表达,但具有相同的效率内涵。同其他制度的内生交易费用相似,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交易费用具有无限性,往往无法直接计量。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还是合一的制度扭曲到底产生多大内生交易费用,取决于会计制度安排的性质。法德会计模式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是-种分配性的会计产权结构,英美会计模式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是一种生产性即增长模式的会计产权结构C8](P59一63)。如果将会计制度安排视为一种分配规则,那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将会带来制度扭曲,使内生交易费用较大。如果将会计制度安排视为一种增长模式,那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将会产生制度扭曲,带来较大的制度费用,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则会产生较少的内生交易费用,或者带来更大的内生性制度收益[8](P59-63)o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评价

(一)美国准则制定机构FASB对SFAS109的交易费用评价

1.FASB对SFAS109的效益与成本评价

FASB对《SFAS109: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这一准则的有关制定,于SFAS109的《附录A:结论依据—效益和成本》中,分别在68,69,70,71,74段落对财务会训一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效益与成本给予了回答。如在68段落FASB指出:“委员会遵循某些规则,包括只有在生成信息的效益超过可预见成本时,才公布有关准则的这一规则,委员会致力于确定,它提出的准则将满足一个重大需要,而满足该准则所花费的成本,比较其他备选力一案,足以证明与生成信息的总体效益相比是合理的。”在69段落FASB也认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一个影响大多数企业的普遍话题,对复杂的业务交易,必须在大量的、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税收法律、原则和规定的背景下计算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要求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在70段落“意见书第11号公布于1967年,在会计文献中陈述的批评和关注,以及在写给委员会、要求重新考虑意见书第11号的信件中,主要关注的焦点在于会计处理要求的复杂性和采用这些要求产生的结果的相关性上。”在71段落“另一项批评指出,花费在处理这些要求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上的时问,与随后获得的信息的有用性相比较,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74段落“委员会认为,本准则的要求会产生具有可理解性和相关性的结果,委员会还确信这些要求比意见书第11号或准则第96号的要求简单,务实的决策,诸如取消1991年6月FASB征求意见稿的提案,为不属于时问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可能会降低许多企业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成本和复杂性,利用判断去评估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需要估价备抵,有时可能会比较复杂,但复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需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所得税影响有一个合理的决策”[9](P1385)。

2.FASB对SFAS109的效益与成本评价的启示

从美国准则制定机构FASB对SFAS109准则制定的表述可以看出,FASB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的成本效益评价涵盖两个力一面:会计处理成本—操作技术成本与会计信息质量效益—相关性效益。会计处理成本是外生交易费用,而会计信息质量是内生性制度收益—内生交易费用的另一种表达。FASB坚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内生性制度收益足以抵消制度分工的外生易费用,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优势。FASB对交易费用的评价对会计制度安排有两点重要启示,第一,FASB在制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准则时,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生易费用。第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生性制度收益即内生交易费用是主观评价的结果—FASB的主观评价,由此可见,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往往决定会计制度安排的最终选择。作为会计制度效率评价的重要参考变量,会计制度内生交易费用评价及其对会计制度选择的决定作用还可以从另一个典型事件中得到体现。1997年12月在美国会计学会与美国FASB联合召开的“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上,包括美国投资管理研究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在内的团体从多个角度讨论了高质量会训一准则的涵义及其影响,并评选出美国现有会计准则中5份最好的和5份最差的准则,而评选依据的标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毫无疑问不完全是经过客观经验验证的,1992年颁布的SFAS109理所当然没有被包涵在低质量会计准则之中,尽管FASB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效益与成本的评价有些主观。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评价

1.会计制度安排的经济学定位与交易费用评价的关联

如果将会计制度变迁视为增长模式的演化,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工同样会产生专业化经济效应,这种分工不只是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还会促使其他力一面的增长。会计作为私人经营的资源投入,私人会计产权具有应然优先之序,会计制度从属于生产性结构,代表利益结构的会计制度结构以私人利益为导向。会计在履行私人经济职能的前提下承担社会经济职能,即以私人利益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利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对私人最大化价值利用会计资源具有传导作用,有利于提高私人的经营效率、契约效率、市场交易效率,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理性引导社会资源配置,通过增进微观个体的私人利益,达到增加社会整体宏观效益。只有保证微观个体利益,才能实现宏观整体利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不仅提高了私人效率,因而也改进了社会宏观效率。因此,定位会计制度为增长模式、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就意味着会计分工制度带来了内生性制度收益,而定位会计制度为分配规则、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就不具有内生性收益效应。从经济学机会成本意义来看,合一的制度安排不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效应,只具有外生交易费用节省优势,因此,选择分离的制度机会成本主要表现为外生交易费用—有限的、有界的、相对可计量成本。选择合一的制度机会成本是选择分离的制度收益,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制度收益效应,因此,选择合一的制度成本主要表现为内生交易费用—无限的、无界的、相对不可计量的制度扭曲或制度运转损失。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评价模型

利用博弈经济学“最大最小准则”或“最小最大支付”原理进行最终的角点决策。根据:_=Min(max+<u}(a}}a)),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还是合一决策视为第i个人的对策,将两个机会成本—外生交易费用与内生交易费用视为博弈参与人的惩罚,则可以看到,第i个人选择分离对策还是合一对策取决于第i个人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既然外生交易费用是相对可计量的、相对确定的,如果第i个人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小于外生交易费用,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为最终的角点解,否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为最终的角点解。如果定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从属于生产性会计制度安排,对内生交易费用的评价高于外生交易费用,因而认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制度安排具有可选择性。

四、结论

第5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统一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规范税务机关对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的接收、处理及应用维护,减轻纳税人负担,夯实征管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人是指《征管法》第十五条所规定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管理的纳税人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财务会计报表是指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附表。

前款所称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财政部制定颁发的各项会计制度。

第四条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表,不得编制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对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 纳税人应当在规定期间,按照现行税收征管范围的划分,分别向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报送财务会计报表。除有特殊要求外,同样的报表只报送一次。

主管税务机关应指定部门采集录入,实行一户式存储,实现信息共享,不得要求纳税人按税种或者在办理其他涉税事项时重复报送财务会计报表。

第六条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对取得的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保密,不得随意公开或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第二章 报 表 报 送

第七条 纳税人无论有无应税收入、所得和其他应税项目,或者在减免税期间,均必须依照《征管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按其所适用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并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时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所适用的会计制度规定需要编报相关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的,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具体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确定。

第八条 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期间原则上按季度和年度报送。确需按月报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确定。

第九条 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限为:按季度报送的在季度终了后15日内报送;按年度报送的内资企业在年度终了后45天,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送。

第十条 纳税人经批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其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期限可以顺延。

第十一条 纳税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财务会计报表的报送,也可以按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报送事项。

第十二条 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办理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的,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报送凭据。邮寄报送的,以寄出日的邮戳日期为实际报送日期。

第十三条 纳税人以磁盘、IC卡、U盘等电子介质(以下简称电子介质)或网络方式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数据接口。凡使用总局软件的,数据接口格式标准由总局公布;未使用总局软件的,也必须按总局标准对自行开发软件作相应调整。

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施行后,纳税人可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只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在此之前,纳税人以电子介质或网络方式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仍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相应报送纸质报表。

第三章 接 收 处 理

第十五条 纳税人报送的纸质财务会计报表,由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或办税服务室(以下简称办税厅)负责受理、审核、录入和归档;以电子介质报送的电子财务会计报表由办税厅负责接收、读入、审核和存储;以网络方式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由税务机关指定的部门通过系统接收、读入、校验。

第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不同形式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分别审核校验:

(一)办税厅对于纸质财务会计报表,实行完整性和时效性审核通过后在综合征管软件系统中作报送记录。凡符合规定的,当场打印回执凭证交纳税人留存;凡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纳税人在限期内补正,限期内补正的,视同按规定期限报送财务会计报表。

(二)办税厅对于电子介质财务会计报表,实行安全过滤并进行系统校验性审核。凡符合规定的,当场打印回执凭证交纳税人留存;凡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纳税人在限期内补正,限期内补正的,视同按规定期限报送财务会计报表。

(三)主管税务机关对于通过网络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必须实施安全过滤后实时进行系统性校验。凡符合规定的,系统提示纳税人报送成功,并提供电子回执凭证;凡不符合要求的,系统提示报送不成功,纳税人应当及时检查纠正,重新报送。

第十七条 办税厅应当及时将纳税人当期报送的纸质财务会计报表的各项数据,准确、完整地采集和录入。

税务机关指定的部门对于纳税人当期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电子数据,应当按照一户式存储的管理要求,统一存储,数据共享,并负责数据安全和数据备份。

第十八条 有条件的地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将各自采集的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交换和比对,以提高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九条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期届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生成的未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纳税人清单分送纳税人所辖税务机关,由所辖税务机关负责督促税收管理员逐户催报。

第二十条 纳税人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存期限归档和销毁。

第四章 数 据 维 护

第二十一条 总局对各地反馈上报要求在财务会计报表之外增加的数据需求,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工作规则》的规定,由总局征收管理司(以下简称征管司)组织相关司局进行分析、确认,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报经局长办公会或局务会批准后,方可增加。涉及软件修改的,由征管司组织相关司局编制业务需求。

第二十二条 总局信息中心根据征管司组织相关司局编制的业务需求,负责进行需求分析,提出技术要求并分别作出处理:

(一)涉及税务机关的业务内容变化,直接安排修改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同时将需要修改的内容标准化,下发未使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的税务机关自行修改软件。

(二)涉及纳税人的业务变化,将需要修改的内容标准化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公布软件接口标准,以便商用软件开发商修改软件,及时为纳税人更新申报软件版本。

第二十三条 使用自行开发软件地区需要进行数据维护的,可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的规则办理。

第二十四条 总局临时性需下级税务机关报送的各类调查表、统计表,涉及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指标的,由征管司确认,凡可从已有的财务会计报表公共信息中提取,主管税务机关不再采集。

第五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5天。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报送财务会计报表,或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不符合规定且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补正的,由主管税务机关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或者拒绝提供财务会计报表的,由主管税务机关依照《征管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 由于税务机关原因致使纳税人已报送的纸质或电子财务会计报表遗失或残缺,税务机关应当向纳税人道歉,并由纳税人重新报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按规定需要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可以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报送。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日内均含本日,遇有法定公休日、节假日,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顺延。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执行。

报表的概念是什么简单的说:报表就是用表格、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报表 = 多样的格式 + 动态的数据。 在没有计算机以前,人们利用纸和笔来记录数据,比如:民间常常说的豆腐帐,就是卖豆腐的每天把自己的卖出的豆腐记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每月都要汇总算算。这种情况下,报表数据和报表格式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在同一个本子上。数据也只能有一种几乎只有记帐的人才能理解的表现形式,且这种形式难于修改。

当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界面设计的功能来生成、展示报表。计算机上的报表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动态化,格式多样化,并且实现报表数据和报表格式的完全分离,用户可以只修改数据,或者只修改格式。报表分类EXCEL、WORD等编辑软件:它们可以做出很复杂的报表格式,但是由于它们没有定义专门的报表结构来动态的加载报表数据,所有这类软件中的数据都是已经定义好的,静态的,不能动态变化的。它们没有办法实现报表软件的数据动态化特性。

第6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

近几年,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社会各行业广泛的推广应用,医院在该背景下的成本核算也受到了各界的重视。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成本控制是关键也是必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变革的意义

1、可有效的促进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在新制度的背景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体系改革的是医院进行现代化医疗改革的基础,通过成本核算改革,能够使医院内部结构得以优化,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财务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改革后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对医院各科室、各流程的支出和收入进行整体掌握,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及时的调整医院的收入支出结构,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使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降低,可以获得较高的患者认可度,使医院整体的社会效益得到提升。

2、可以促进医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医院需要进行全面的财务制度改革,而其中的重点就是成本核算体系的变革。优化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管理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率,从而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医院成本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前医院各个科室间的成本管理情况,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科室医疗项目的盈亏情况,可以进一步的对收入和支出结构做出相关调整,使收支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成本核算还有一作用就是可以为医院的财务预算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医院的财务预算更为合理,使医院的财务结构更为合理化,更具竞争实力,不断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

3、可以为政府医疗补助提供依据。医院有两大经济来源,其中一项是日常运营收入,即为患者提供各项医疗服务所取得收入;还有一项重要收入就是来自于政府医疗财务补助。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变革能够对医疗各项合理支出进行分析,为政府提供完整的、详细的成本数据,可以作为政府补助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结合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进行落实。然而,医院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盈利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医院的重要领导及财务工作者对成本核算工作不重视,导致成本核算改进不彻底和不到位。

2、业务水平较低。医院的工作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工作竞争,因此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没有及时的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尤其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过分的重视文凭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其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导致许多财务人员职业能力较低,不能适应新制度和新形式的发展要求,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

3、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在医院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成本控制核算,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忽视运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使成本控制的效果不理想。现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在摸索阶段,没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标准,所以在执行中,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计算,核算的力度较弱。

4、新旧制度衔接存在问题。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有所变动和改进,但在执行中并不顺利。在旧的体制中,例如医院的报废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会计入固定基金,但清理的收支却无法体现。在新的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和累计折旧,使其能够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和核算。但由于医院习惯于旧的制度,对许多问题仍采用旧制度处理,导致衔接出现问题。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改进措施

1、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相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应有所调整,从而适应更高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加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目标。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体系。(1)成立成本核算的领导小组。医院院长作为小组长,财务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小组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会同财务人员一起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的操作流程,起到成本核算实施的决策作用。(2)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以财务管理者为组长,财务经理级为副组长,其他财务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工作内容是对医院的各项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医疗成本各管理成本进行核算,最后总结出各类财务报表和成本核算报告等,为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事实依据。(3)技术小组。信息技术小组主要由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软件供应方派出人员组成。小组工作内容是负责对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进行维护和优化,为工作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其他财务模块进行维护,实现医院各系统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药品进价和售价实现监督。(4)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主要由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组成。日常主要负责统计各科室的工作出勤情况,做成报表,为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提供核算依据。

2、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分类和管理。医院对成本费用进行准确的分类管理才能确保经济效力做大化。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都与成本有关,为了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必须医院各部门间的默契配合。在成本核算时,要加强对各种费用的核算,如差旅费、办公费等,避免出现虚报和假报费用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将卫生材料、人员经费等划入成本费用,将折旧费用、工资津贴等划入费用类,实现成本核算的合理合法。

3、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完善和改进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教育宣传,提高医院领导和财务工作者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使其积极的配合,帮助协调各科室关系,大家一起确保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

4、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要做好财务人员的选用工作,对于已经在岗的人员要加强其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素养,定期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提高财务成本核算的操作水平。在招聘新的财务人员时,不仅要考核其专业能力,对其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也要重点考核。针对财务工作人员,要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全面的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成本核算的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5、成本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医院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在医院整个经营过程中都严格按标准执行,实现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6、使新旧制度更好的衔接。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实行,可以整体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医疗改革顺利进行,但要注意与旧的制度衔接。比如固定资产在新旧制度中核算的问题,这就要求采取人员认真学习新制度中的具体要求,新的问题坚持用新制度解决,对遗留的问题请示领导用新制度还是旧制度。

四、结论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和改进,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使新旧制度能完美的衔接,从而实现成本核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开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经贸,2016(12)

[2]徐春龙.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22)

[3]王亚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分析与实践[J].财经界,2016(24)

第7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 保险会计;会计准则;保险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设日趋深入,我国保险市场已完全处于开放状态,保险经营国际化趋势加剧,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放宽使得保险公司有机会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保险监管正从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资本充足度监管过渡。因此,完善保险会计制度规范,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保险业的经营成果和承担的风险,防止行业性的风险积累应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82-1993年)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在1984年2月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色,以简单的资金平衡理论作为会计恒等式,记账方法以资金收付记账法为主,也可以选用借贷记账法。

(二)《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时期(1993-1998年)

1993年,财政部结合保险行业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其重点主要体现在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体系,实行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

(三)《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98- 2001年)

随着《保险法》实施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国内保险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与之相适应,做出新的规范。因此,1998年12月8日,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修改,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重新定义保险业务分类、分险核算;对各类损益类科目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确认原则和处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1-2006年)

200l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体现在实现了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以及相关的确认和计量;采用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某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增加了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等等。

(五)《企业会计准则》时期(2006至今年)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新准则第一次确认了有关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意味着我国保险会计制度向准则导向的方向发展。新准则重新严格界定和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改变了投资的分类方法和计量原则;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规范了资产减值的提取;提出了更严格的披露要求。

至此,保险会计制度实现了国际惯例的趋同性与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保险会计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2年5月决定分两个阶段对与保险相关的会计问题建立相应的会计框架。第一阶段包括国际财务报告标准4(ifrs 4),以及广义上的国际会计准则32(ias 32)与国际会计准则39(ias 39),分别给予财务工具的披露与引进它们的认可与测定以一定的指导。第二阶段将会注重于测量保险负债这个具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

根据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b所制定的准则是为编报通用目的财务报表(general purpose statements)服务的。因此,保险会计准则同样应限定于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而不是法定的财务报告,以确保保险行业会计和其他行业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美国

美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6月以前,保险企业主要遵守法定保险会计准则;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6月至今,保险法定会计sap与保险公认会计准则gaap并存的双重规范双重财务报告的阶段。

1982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了第60号财务会计准则(sfas,no.60)“保险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从而诞生了保险业的公认会计准则。从此以后,保险公司一方面要遵循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制定的一般会计准则(gaap ),编制基于通常目的的财务报告,以提供给企业的外部财务信息用户;另一方面还要按法定会计准则编制法定会计报表,以提供给保险监管当局用以评价企业的偿付能力。

(三)英国

英国并无专门的保险会计准则,因而其财务报告主要遵循由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tatement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 ssap)的相关规定,并参考英国保险协会(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 abi)推荐的会计处理公告(statement of recommended practice, sorp),同时其对外信息披露还必须遵循英国1985年颁布实施的《公司法》。

(四)德国

德国没有单独的会计准则,其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存在于《商法》,而对保险行业的规范皆出于《保险业监督法》。

德国会计规范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税务会计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深远影响,法律规定了财务会计对税务会计的决定性原则,也就是税务会计要尽量顺从财务会计的方法,同时又规定了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反作用原则,以保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处理上的一致性。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以及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保险会计制度的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本文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会计制度规范建议如下: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保险会计制度规范的系统性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保险会计规范的系统性要求非常高。而我国保险业多年来依据的是行业会计制度和中国保监会制定的行业文件。我国保险业在会计规范方面,于1993年颁布《保险企业会计制度》、1995年颁布并实施《保险法》、1999年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2001年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这些会计规范都是针对政府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督而制定的,在部门规章和法律条文中存在重叠,没有系统性实施细则。因此必须加快保险会计制度向准则导向的发展步伐,尽快根据保险业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保险会计制度规范。

      (二)区别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实现保险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分离

会计目标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出发点,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了有机结合,并且与iasb以及美国等主要市场经济主体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其核心是真实、公允,满足投资者等决策需要。而监管目标与会计目标并不一致,其主要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势必影响到相关会计规定或者监管规定。例如我国保险公司过去一直是按照保险监管部门的法定精算规定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由于法定精算规定是根据保险审慎监管要求设计的,因此保险公司据此计提的准备金一般都远远超出其实际应承担的保险负债。正如美国fasb主席罗伯特·赫兹等人指出:会计准则制定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应逢迎准则规定可能带来的政策影响,那种希望修改会计准则以美化企业财务报告结果进而促进金融稳定的想法,只会干扰会计准则制定,并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投资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反而有损于金融稳定和有效监管。由此可见,只有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分离,才能同时兼顾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才能既维护投资者利益,又实现监管目标。

(三)以具体规则而不是以原则为基础,提高保险会计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

从会计准则的结构来看,ias、sfas、ssap都是按每个专题分别制定,不分层次结构的,制度的设计以具体规则为基础,具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制度设计以基本原则为基础,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掌握尺度。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可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事实上,保险业有其特殊性,其相当多的确认计量(如保险负债)依赖会计假设,若不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极易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

因此,要实现准则和制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互动关系。以准则确立原则,以制度规定具体操作;准则要相对稳定,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要相对灵活;准则和制度中相同内容的规定必须一致。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如论在目标上,还是作用上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第一部分就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目标及作用分别进行了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就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及违规现象严重、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会管理者素质不高等方面进行一一的分析。最后,就解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改进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现代企业 管理 制度

同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相比,我国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继续解决。因此,在企业内部要不断的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协调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是我国企业在现代财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及作用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给外部与企业经济存在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经济信息。财务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现代的财务会计制度才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体用及时、有效全面的辅助决策信息。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首先,企业的会计目标又被称为财务报告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会计处理所能达到的指标。主要涉及会计两个问题,一个是像哪些使用者提供信息,另一个是提供何种信息。其次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诸如政府机构、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等与企业经济存在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情况、负债情况等各种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主要又企业资产、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等能够对企业财力进行反应的信息:与收入、利润行程及分配有关并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获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第三,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会计目标已经发展成为会计理论逻辑学的新起点。最后主流会计学目标理论主要有下述两个构成: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二)财务会计的作用

企业财务会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企业的财务会计有助于对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进行考核。企业在接受投资人的投资后就应该按照预设的目标及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其次,企业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规范企业行为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最后,企业的财务会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及违规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还是相当薄弱的,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加上外部监督的力度不充分等,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企业甚至无视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不正当、不合法的方式进行筹资、集资,存在账目混乱、工资奖金发放不规范的行为,有些企业更为严重甚至出现偷逃税款的行为。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造假及违法、违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对国家整体的财务会计管理也十分不利,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截止目前,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无论外部监督机制还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尚都不完善。这都是由企业管理者掌控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控权所造成的,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组织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小组,组员大多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及其他员工,由他们组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小组,大多是形式化的,很难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另外企业财务会计所面对的外部监督。大多是有注册会计师多所担任,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太少,很难适应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需求,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无序竞争、腐败等也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评定工作也仅限于流程,而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上面划线部分自身表述有矛盾啊,是想肯定呢,还是想否写呢

(三)财会管理者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不好,且人员十分短缺,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就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素质的缺失是由很多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具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在岗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进入公司较早,随着经济与公司的发展,这些人员已经很难胜任本职工作;二是,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自身没有聘请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将企业的账目等有关工作交由一些会计事务所的兼职人员来做,仅仅可以处理简单的记账与数据核对等工作,不能完成企业发展对会计更深一步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此时便仅仅是走过场,仅仅是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管理作用。既然是说几种情况,总不能就说两条,这里可以修改一下哈,还有是社会经济还是经济社会更为恰当呢

三、强化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第9篇:简单的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改革 探讨

随着科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改革,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一、进行现代化财务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如今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下,日益彰显出局限性,进行现代化财务改革是企业当务之急的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一)伴随改革深入化,经济发展领域扩大化,由以往初始财会制度改进而来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时下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使用越来越显现出很多使用的局限性,只是对于过去和现在状况进行会计信息分析,而如今企业活动项目日益多样和复杂化,更要求能科学地预测未来。而原有财会制度对企业业务的扩大和向外向型经济方向发展带来很多不便,急需加以改革。

(二)经济不断发展,管理制度不断更新,各部门顺应时代进行分工重组。而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使用统一的会计制度使用起来会显现很多弊端,缺乏一定的灵活与主动性。一是这种制度下,国家很难掌控国家经济行业发展方向和状态,影响经济杠杆调控的准确度。二是如此统一制度下,让很多新兴产业甚至原有企业新兴项目受到限制或钻漏洞,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多变和活力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有其他如会计工作者缺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等因素,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因此进行现代化财务改革极其重要和紧急。

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措施

(一)补充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改善健全传统会计科目体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加强,确保会计科目科学真实。固定资产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有迹可循的资产,对于企业而言,补充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对其科目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使用大型材料,领料时都要跟踪盘点,及时做好准备记录,而购买大型材料时要依据当时经济市场形式做判断,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计划,确定购买量,节省后期开支或以防浪费。将科目数据记录和资产管理加以规范化,同时可以根据实际,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而逐步取消固定资产科目,新增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可新增原值和净值资产科目,让固定资产科目具体使用分配状态得以真实准确反映出来。另外对于其他科目,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相关情况进行加以细化科目,既便于财务工作者自己科学检查数据内容,同时也方便管理者需要时查看。如此,会计科目体系更便于对未来做出科学预测,有利于采取先决行动,引导企业迈向更有利于发展的方向。

(二)革新传统会计内容和形式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改革之中,需要兼顾改革完善和实际操作可行性,只有二者相结合的财务会计,才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改革,也有统驭所有细化改革的总会计准则。但这个会计准则应利于各行各业设置具体会计制度。不同行业制度的改革设置应与会计准则协调统一,以总会计准则为大纲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利用各行业报表结果一目了然进行对比;按照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相关制度建立或改革,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经济活动的需求;同时引入制造成本法,理顺投入与产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信息。

此外,因为很多企业活动内容扩大可能会不单只跟自己主力业务相关,也会扩大到其他领域,如发电厂会将空闲房出租,或将空闲门面运营其他经济活动。为了突破局限性,财务会计制度就要加以革新,打破行业界限,建立如受托责任制等可以适用于任何行业领域的制度。

(三)树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通常情况下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不利于协调多方关系,如职工、政府、股权和债权人等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同时这一目标的确定没有考虑时间与市场波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没有优势。第二个阶段是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为股东财务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可以弥补第一阶段的不足,但是没有考虑人力等因素,因而它也只是顶多可以达到部分最大化。第三阶段是将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为创造总财富能力达到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定位也可以说是目前企业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目标,可以引导企业科学发展。

(四)将绩效评核制度加以完善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要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此我国曾经推出并修订过,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首先,确保所有会计信息准确真实,将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杜绝虚价不实信息,保障绩效评价真实可靠。其次,将绩效评价结构与企业报酬结合,综合评估判断企业的风险报酬大小,促进企业提高绩效水平,最大程度做到企业、个人与国家利益公平合理平衡。

三、改革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对财务报告改革

要将现有对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加以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资本的增值与保值,让企业产权权益有一定的保障,逐渐完善企业制度,确保报表数据信息真实可靠。要让信息使用者看到报表一目了然,不仅能了解到现有状况,且可根据现有报表内容准确预测未来趋势。

(二)对人力资源价值改革

管理是企业运营的基础,除了经济活动以外,可以说一切都是为管理服务。如今我们应转变思想,财务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账房先生”,理应向管理工作方向靠拢,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有力的推断、预测,协助管理者提供正确的管理决策。如今现代社会下,竞争激烈,“未卜先知”,走在别人前面可抢占先机。财务工作应由事前报账、记账,事后进行转账,慢慢转向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要让工作人员知道除了处理相关内部管理职责,更要及时传递分析信息,为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决策做好相关咨询服务,明白自己也是体现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科学依据的一部分。

四、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影响

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必然会对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管理、经济活动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将会让银行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发展的企业,从而会引起银行对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可为不同金融企业间提供公平、规范、科学化的竞争环境。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将会有利于资本筹集方式,同时对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加以限额会既保证企业流动资本又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极大促进资本正常运行。

(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可以将国有资产的政策实用化、灵活化、科学化,可以实现公平竞争。

同时如制造成本法之类的采用,可以有利减少企业潜在亏损,为国有资产增值提供有利环境。其实新时期的财务会计制度里的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最根本目的就是让企业在市场竞争风险下,有财务政策和补偿基金做储备,增强企业对应风险的能力,是极利于保障国有资产保增值的。

五、小结

伴随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也要不断深化,才能跟市场经济发展同步,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决策分析判断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让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充分运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浑晓泓,柳晓君.财务会计改革尚需完善的几个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2]李希富.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