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新媒体运营前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前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前途

第1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关键词 纸质媒体;移动客户端;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184-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网民数已经高达5.91亿,占网民总数的93.5%,平均每人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间达3.1小时。手机成为了连接人与互联网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终端渠道。在此大势之下,互联网把传统媒体赶进了一个新时代,媒体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以手机为终端的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广告额大跌、赢利能力减弱的严峻形势。2014年频频出现纸媒停刊或休刊的消息,传统纸媒前途堪忧的论断不断入耳。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媒只能坐等消亡。相反,如果发挥好自身优势,并充分结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移动端上寻求契机,开发运营新闻客户端,完全可以柳暗花明,从而实现逆袭。

1 传统纸媒转型面临压力

曾经何时,传统纸媒是标准的“高富帅”,它们立足本土,发出舆论阵地的最强音,影响力巨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纸媒倍感生存压力。于是,各个纸媒争相开发运营客户端谋求转型。然而,地市级传统媒体要开发运营好客户端,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面对国家和省级媒体的竞争。2014年,新闻客户端“国家队”“省级队”密集亮相。6月11日,“新华社”总客户端正式上线;6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6月20日,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山东24小时”上线……而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客户端,如网易、腾讯、搜狐、凤凰新闻等,其发展势头亦是非常迅猛,在移动终端上“独领”。地市级传统媒体运营客户端在推广和运营上都将面临着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客户端的挑战。

其次,地市级传统媒体运营客户端还面临着来自本地自媒体的竞争。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操作相对简单等,近两年来,每个城市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由于这些平台的运营者经营思路清晰、灵活应变快、不受体制羁绊等原因,他们往往都做得风生水起,并且迅速受到了当地网民的青睐。

无论是中央、省级媒体,还是地方自媒体,大都都想在移动终端上分得一杯羹,为争夺地方用户和市场竭尽全力。在这种情况下,地市级传统媒体要运营移动客户端,必将面临着来自以上双重挤压。要想冲出重围,做大做强,并非一件易事。

2 立足优势借助移动终端求转型

尽管传统纸媒处境不佳,生存空间也被其他媒体一再侵占。但地市级传统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地市级传统媒体相较于中央、省级媒体以及全国性的门户网站,在运营移动端上,虽然没有强大的新闻资源以及影响力,但地市级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地域优势;相较于本地自媒体,传统媒体的灵活性上不如自媒体,但它却有其特有的媒体优势等。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地市级传统媒体发力移动客户端,如果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找好着力点,必将大有作为。

第一,着眼于内容建设,利用人才和平台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新闻延伸产品。

一是要做好本地新闻的挖掘和深加工。在移动端的运营中,传统媒体要利用这种优势,充分挖掘本地新闻素材,做精做足适合本地受众的新闻产品,让用户获得在其他的移动终端上得不到的新闻和资讯。同时,运营者也要意识到,移动终端新闻的,不能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的新闻搬运到移动端上,而是要发挥好传统媒体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把传统媒体原创的内容、权威的信息向新兴媒体延伸,充分做好二次加工,多生产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的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只有让自己的原生内容成为亮点,传统媒体的移动端才能独占鳌头,以其独特的新闻资讯吸引住本地用户。

二是要做好新闻的延伸产品。运营者要认识到,“内容为王”并不是“新闻为王”,新闻已经不再是新媒体的全部,也不再是受众所需要的全部。由于用户获取新闻的渠道在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运营者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正确树立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观,正确面对受众阅读习惯改变、阅读平台逐渐转移、新闻分发渠道变得日益重要等现实挑战,放弃单纯新新闻、传递资讯的功能,而要以自身的新闻为素材,深挖更多的延伸产品。

第二,着眼于本土优势,做好跨界融合,做出接地气、有个性的移动端。

虽然说网络时代地域观念不再明显,但是要做好一款立足本土的移动端,实施本土化战略仍然是关键,这也是地市级传统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业务发展的基础。

作为土生土长、最熟悉当地“地形”的传统媒体,对于市场与受众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在移动端业务的发展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贯彻本土化理念,深化本土化服务,以广告主需求和用户需求为立足点进行定位,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用户入手,走地缘亲和路线,真正打造出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移动端内容,增强互动性,提升对本土用户的亲和力。

除了要提供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新闻内容之外,移动客户端还有利用自身对资源的掌握和对市场的了解,做好跨界融合。经营者要将本地用户最热切需要的实用信息,如美食、求职招聘、购房租房、房市车市等,按照自身定位及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移植到移动端。

第三,着眼于报网融合,打破界限,抱团“取暖”,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整合。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整合内部资、调整媒体机构几乎是所有报业集团或者传媒集团走出的第一步。如2014年7月1日,萧山日报完成机构重置;12月1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正式运作;12月10日,徐州日报全媒体中心正式成立等等。

这些传统媒体通过结构性调整,整合内部资源,构筑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需要的全媒体平台。他们把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等等自身拥有的各种产品进行调整,把资源向优势平台集中,放大规模效应,减少同质同构恶性竞争,培育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移动端平台。

二是互通。淡化报网界限,实现传统媒体与移动端的互相通联,如在报纸上增强报网互动元素,开辟相对固定的区域作为报网互动栏目,突出体现客户端等元素;在报纸版面空间充分的情况下,导读移动端的亮点新闻,或者将移动端的内容制作成二维码,在报纸上导引,实现报纸网络的读者互相影响和引入,方便读者扫码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如《南方日报》封面版上设置有二维码导读,把读者“扫”成用户,把一般新闻“扫”成在线体验。而他们在报纸版面上强化与移动端产品的互动,将“报”与“网”切实统一起来考虑,哪些适合在报纸上做,哪些可以转到移动端,哪些可以报网同时进行,哪些移动端互动产品可以在报上做恰当的再造,要有明晰的分工,从而打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通道。

地市级传统媒体积极应对移动终端的冲击,开设移动客户端,打造本地区新闻资讯及便民服务移动门户,是顺势而为,更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传统媒体运营移动客户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好着力点,凭借多年积累起来的权威影响力等各种优势和便利,为移动客户端提供最有效的支撑,而移动客户端则要运用其新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为传统媒体反哺,二者实现共同发展,从而为地市级传统媒体找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第2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一、“第五媒体”魅力势不可挡

我们曾经幻想,如果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都能收到看我们想看的任何内容,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梦想已经实现并逐步成熟起来。具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电视,承担起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自2005年开始,作为3G“杀手级应用”之一的手机电视便受到热烈的追捧,有数据显示,2008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13亿元;到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24亿元。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电视合作签约暨开通仪式隆重举行;2007年7月10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海文广携手打造手机电视台;2007年9月4日,中国移动与国际广播电台共推手机电视。2007年3月,CCTV手机电视,第一次通过手机直播“两会”的开闭幕式、总理政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等,取得很好的效果。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央视国际首次推出中国第一个视频手机杂志,向用户实时播送“十七大”重大新闻视频资讯,手机电视直播访问量396万次。2008年3月28日,中国移动对外宣布,从4月1日起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正式启动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

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手机电视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手机电视就像奥运场馆建设一样,已成为牵引百姓关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奥运配套项目工程”。手机电视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其发展还很不成熟,手机电视作为新兴媒体须在国家标准、盈利模式、用户体验和终端支持方面做出改进,以利于持续深入发展。手机电视产业前途丰富多彩,道路曲折艰难!

二、奥运来临之际,手机电视应在困境中突围

2008奥运比赛期间,手机电视产业必将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阔步前行,深入千家万户。手机电视比传统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可移动性使观众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它还具有即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单说独唱,可以让用户深度参与到节目当中。手机电视的点对点传播模式,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也能针对不同用户的使用情况区别管理和计费,手机电视还拓展了广告商的营销渠道。手机电视的利润功能更日益凸显,是一座充满诱惑的金矿。广播电视和电信部门都把手机电视看成未来极具发展前途的产业。现在已实现的媒体点播形式的手机电视,是基于2.5G移动网络的,通过点对点完成。手机电视真正意义上应该是一点对多点的形式,不管你看不看,广播信号都在,不占网络资源,就像现在看普通电视那样。

手机电视涉及到包括广播网络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电视内容提供商、设备和终端厂商等多方的经济利益,各方都试图分手机电视一杯羹,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目前在我国,由于机制、体制以及政策层面和管理机构还存在着相互掣肘等复杂原因,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管制责任不明确

管制问题是手机电视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广电部门掌握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和手机电视节目版权,而电信部门掌握着承载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如何使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联合起来,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法规,统一管制已成为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手机作为手持移动终端,一定要有信息产业部的入网证,而电视运营商也要取得广播电视总局的牌照。如果两个部门在推动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携手合作,手机电视的发展无疑将遭受“西伯利亚”寒流,而一旦错失北京奥运催生的市场良机,手机电视产业在中国要形成规模或许就要往后顺延较长时间。

2.技术相对成熟,但标准不统一

目前手机电视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而标准的选取要考虑到技术实现以及专利费等问题。手机电视标准不明确给芯片、终端产品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增加了复杂度,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混乱,因此应尽快统一标准。目前在国内正在推行的手机电视标准包括CMMB(广电总局广科院推出)、DMB-TH(清华凌汛推出)、TMMB(新岸线公司推出)、CDMB(中国标准化协会推出),以及TD-MBMS(大唐移动推出)和CMB(华为推出)等,其中前4个标准被广播电视系统支持,后两个标准由电信系统支持。在国家没有明确归属权之前,双方都在互相争斗,抢夺话语权,这对保证最终手机电视标准的质量水平是有益的,但是这个时间不能无限期地延长。过长将导致产业链力量的分散、相互掣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 手机电视资费不合理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资费方面采用的是数据流量加内容服务费的模式。在用户对手机电视认知度较低,收视习惯还有待培养的阶段,如何制定合理的资费模式是运营商直面的问题。但是应该肯定的是手机电视业务的资费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应该是单一的。据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对手机电视业务不能接受的问题,有超过40%的用户认为是收费贵,超过23%的用户认为是传输速度慢。因此,合理的定价无疑是推动手机电视应用的关键。

4.适合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由于广播电视和电信行业的双方管制政策,双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合作、运营、甚至利润分成,是解决手机电视商业化的首要问题。手机电视的发展需要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业务实现交叉、交汇和交融,这是未来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因为这两者掌握手机电视最为关键的环节:终端渠道、终端、网络和内容等等。广电与电信运营商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是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

(5)终端设备有待改进

价格高、待机时间短和屏幕小是手机电视发展的瓶颈,这限制了手机电视的普及。对于手机屏幕应该做多大才能既方便携带, 又能清楚地收看电视,这是手机生产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影响到用户利用手机收看电视习惯的培养。

手机电视,在继承传统媒体的众多特点的同时,自身所表现出的优势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手机电视在国内虽然已经进入了试运营阶段,但由于政策、技术、资费标准、用户认知等方面仍存在瓶颈,因此发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正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切实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条不紊地将其逐步解决,这样才能使手机电视产业进入一个平稳、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北京奥运是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

2008年对于手机电视产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给手机电视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今年年初,国内相关机构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春节期间,央视国际为广大手机用户倾力打造了一场独具创意的视听盛宴“手机炫春晚”,推出《首届手机版春晚》及独家《手机视频贺卡》。CCTV手机网推出《春晚花开》央视春晚手机官网,以“新锐、时尚”的视角解析春晚。央视国际还联手英国ROK国际手机电视运营商,为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七个国家的手机用户提供央视春晚的直播和轮播,取得的效果非常好。

我国政府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出3G的服务,中国移动从2008年4月1日开始,已经在8个城市启动了TD-SCDMA试商用工作,全面推广3G手机业务。北京多个3G放号点出现号码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可以预见,奥运会将成为中国电讯发展的分水岭,据中国移动介绍,此次TD放号面向两类客户群:一类为移动公司邀请的参与TD社会化业务测试的用户,中国移动将向上述用户免费赠送TD测试手机和上网卡,并给予测试用户适当的话费补贴;另一类为公众用户,对此类用户也制定了相关的话费补贴措施。这样的优惠政策将有助于3G业务在我国的大力推广,3G自此将会逐渐渗透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同时,为鼓励消费者支持TD的试商用,中国移动此次对各款终端产品都给予了优厚的补贴,上市的TD终端设备必将以其超低的价格,为3G手机用户的增长提供更大的可能,从而使得更多的受众以最实惠的花费品尝到手机即时直播奥运的饕餮盛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手机电视盛大起航的绝佳平台。世界权威电视收视调查公司艾杰比尼尔森预测,北京奥运电视观众人数将较雅典奥运大幅提升,再创历史新高,全世界将有超过40亿的观众通过200多家电视台观看北京奥运会。从广告商的角度看,eMarketer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电视的广告正在紧随在线视频广告市场的迅猛增长而增长。通过手机看电视,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且这种需求未被激发、未被满足。手机作为首次加入到奥运赛事转播的新媒体,将成为年轻人、商务一族的(先)锋潮(流)选择,不论工作有多忙,只要有一个手机,就能即时观看奥运比赛、了解最新赛况。用户可以“主动”选择不同的比赛观看,而且可以断点回放,还能参与现场互动之中,与电视机只能在固定时间收看固定节目,并且不能即时重播的“被动”相比,将是完全不同的用户新体验。北京奥运会必将促进手机电视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随着奥运会的来临,2008年手机电视市场消费需求即将出现“井喷”盛况。

第3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今年的总结有些沉重,因为在2014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媒体行业变得有些越来越低靡。有同行将纸媒比作一个行将崩坏的王朝,在2014年的斜阳中沿着任意的方向溃散和离乱:发行量锐减,广告商锐减……而新浪门户的老总编陈彤先生离职了,尽管下一站还不确定,但总之是不太可能再在“传统门户”这股“浑水”里趟了――是的,在门户网站已被看作“上一代媒体业态”的今天,纸媒、电视、广播是否需要转型的问题早就已经讨论得如火如荼了。

实际上,在2014年,绝大多数纸媒都在混沌之中慌忙展开了改革。

据我所了解,至少有十家以上的国内一线纸媒,不约而同地从经营、行政体系下手,拔擢了高级管理人员来主导自身的全局性改革,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改革不是从新闻采编体系开始的。这说明,在一部分纸媒开创者和决策者短视的眼里,纸媒本身仿佛不重要了,内容也不重要了。

行业内流传着一个偏悲观的预测:大约只要10年左右,媒体就不再需要太多的专职记者编辑,这意味着大规模的裁员。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人人都能当记者――比如,微信里面新加入的“小视频”功能,6亿微信用户,人人都是电视记者,随时……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我想我们一定会见到这样三种媒体人:第一种人在苦吟纸媒衰亡的凄楚挽歌;第二种人在做着重回纸媒的腐朽旧梦;第三种人要为了新的传媒秩序呐喊与启蒙。这一图景下的历史线索格外清晰:第一种人是可怜的,第二种人是可恨的,但无论第三种人在现时是多么卑微与弱小,但他们所启蒙的方向,往往就是一场变革要去的地方――今日之呐喊,实则明日之先见。

作为全国一线地理类杂志,我与我的同仁们坚定地认为,进入2015年,亟待统一改革共识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内容为王”,急需树立的市场意识是将自己定位为内容供应商。而改革实操的头号抓手,是将人、财、物快速集中于编辑部,即刻组建、扩建、调整、优化、强化原创内容团队――是的,在哀鸿遍地的传媒界,尽管我们的发行和经营一直保持着上涨的势头,但我们没有骄傲的理由,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其实是:无论读者还是广告商,都请期待我们明年的内容。

第4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将深刻改革传统点对点通信模式,塑造全球电信运营商通信交流的新型方式。富通信业务使得用户不再需要通过安装和注册软件服务即可实现整套基于通讯录的呈现、即时通信、群组聊天、文件传送、社交网络等在线通信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用户ARPU值和用户黏度。富通信业务建立在已经普及的消息服务之上,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独具特色的富通信

富通信套件将构筑起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网络生态系统,通过发展和加强现有业务创造出巨大的价值。RCS将创造基于手机通讯录的新型社区,手机用户之间就是一个最大的社区网络,根本不需飞信等社区软件,富通信就可实现虚拟社区的各种功能。

富通信将改变过去用邮箱发送和下载文件的模式,创新精确点对点传输、永远在线模式,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实施移动办公、体验分享等。同时它也将创造手机直接发文件给相应账号平台的模式。富通信还能满足用户体验更丰富图像、视频、文件转发分享功能,突破现有彩信的技术参数限制。彩信虽然也可附加文件,但其对附件格式及大小都有限制,不能满足现在用户拍摄并转发高清晰度视频及照片的需求。

富通信套件在电话号码管理方面不仅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行了强化,还引入了新型的社交信息的管理,显著扩展了号码管理的核心能力。富通信可以向授权的联系人对象发送自己的社交呈现信息,授权接收联系人对象的社交呈现信息,显示联系人的个人社交呈现信息和内容。

富通信如何应对OTT竞争

当前,微信等OTT应用给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亟需新的竞争性产品应对竞争。在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终端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在终端领域或者互联网领域的巨大优势进军移动领域,打破了原有电信产业格局,对传统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让用户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免费模式,以及让用户感觉“超炫超酷”的iPhone类智能手机的问世,都使传统电信运营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竞争,富通信是应对此类产品的有效手段。面对用户对于类OTT业务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将担负起为用户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体验更加优质、部署更加快捷、使用更加安全的移动通信业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责任。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丰富,网络的演进、技术的发展、终端的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运营商需要从用户的沟通需求出发,对未来通信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优势资源进行了分析,突破传统语音以及消息类应用的框架,推出了融合语音、消息、视频、呈现技术、社区网络等多种通信方式及功能的未来沟通产品富通信,为用户提供融合、丰富的通信体验。

富通信“前途无量”

手机可用存储增大、终端阅读工具丰富、无线接入速率提升等因素,都为实现富通信服务并增强通话体验。高宽带网络发展下,移动应用下载速度和能力日新月异,为传统语音及短信通信向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富通信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终端存储将使得手机成为了大的U盘和个人文件管理系统,为富通信提供了文件存储与转发的广泛空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移动办公兴盛,手机办公软件这个新的蓝海市场涌入众多竞争者,为在手机上查看文件提供很大的基础利好因素;多种基于手机终端文件管理类应用涌现,力图提供用户体验友好的文件管理类应用,也进一步丰富了富通信产品的文件传输与管理功能;由于富媒体文件的传输和基于通讯录社区的双重支持,富通信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社交网络分享功能。

第5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应投稿者要求匿名对于大部分比较大的品牌来说,也许是因为传统和习惯,通常都会找专业的公司来负责营销推广的业务。再加之社会化媒体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即使是将社会化在公司内部推行比较快的品牌也会找个外援来一起推进这个事情,毕竟公司们专注在这个事儿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内部建立了social media部门,但内部的投入也不会太多,基本就是几人小team来跟公司合作,投入再多些的可能还会买套分析管理工具,监测效果,内部协作等。外部的投入是大头儿,也是众多品牌比较纠结的问题。几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现在的社会化营销费用不比两年前,就只是微博管理的费用。目前,想做好一个品牌的社会化,代运营服务、做活动做战役、数据分析、管理咨询、产品技术支持等等,每一项都伴随着不菲的支出,想理出头绪,做出取舍,必须对这个行业做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花销最大的关键点,就是对运营服务公司的选择。品牌的社会化是个慢功夫,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品牌都会和自己所选择的运营服务公司携手共进,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总得来看,目前行业内主要的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分为四类:

1,老牌广告公司开辟的社会化新业务:以4A及公关公司为主,代表就是奥美或者蓝标,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有底蕴、有历史、有实力。这类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方案能力、创意能力和传统媒体资源丰富。但其实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1、价格昂贵(甚至按小时计费),买来一份漂亮的方案,但最终是甩单出去给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做执行。据说靠4A存活的小公司不在少数;2、服务单一,没有技术和数据能力。如果你想做个APP、做个数据监测那就还得找其他公司。总得来说还是脱离不了传统公关的路子,微博运营以消息为主,互动不足。

2,新兴的专业营销服务公司:即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其实就现在来看,这部分公司的数量也不少了,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最近新浪微博也在做服务商平台,聚集了不少这类型的公司,但规模比较大和有实力的也不算多。与传统的4A公司相比,这些专注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公司实力有可能会更强,通常他们姿态也比较低而且比较认真和专注。从去年到今年来看,部分公司在技术方面也不断投入,开发工具、开发APP等。这一点也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前两年总觉得国外的案例好,然后发现精彩的案例总是有技术的支撑,苦于国内这方面的能力还欠缺太多。但现在发现越来越多国内的品牌在通过技术产品做营销的创新,当然我自己也是勇于尝试的先行者。

3,草根大号公司:草根大号也是火及一时啊,做活动时还真少不了他们。但水分也太大,效果无法评估,漫天要价,公司报过来的价格都要几千发一条…现在出现了微任务和微博易,这个市场应该还是会规范一些。如果可以去很好的评估这些KOL的价值并且价格合理,这一力量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微博上传播的形式有限。

4,卖培训的公司:尝试去听过一些所谓专家的授课,但这些专家通常都是缺少实践。我一直也相信社会化营销是门实践学科,想了解最新的趋势、动态、方法,不如找家好点儿的公司定期workshop一下。

总得来看,从几千块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任何价位都能寻觅到社会化营销的服务商,据说仅在广州,就有大大小小数百家公司,这里就会有问题了,为什么价格的差异会如此巨大?这背后对效果的影响又是怎样的?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先明确你要在社会化媒体上做哪些事儿,就大致会知道支出都有哪几类了。

一、基础运营费用:这部分花费无法避免,毕竟社会化媒体运营是一项长期工作。但运营的好坏也是差别挺大的。要想日常内容质量不错,时常有些亮点,节假日有个创意活动,基本就得5-8人团队了,正规团队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地:想创意搞活动,写内容提方案,互动聆听,数据报告,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有时间还是可以跟你的商团队一起吃个饭,去公司看看,别最后方案里告诉你8人团队服务你,最后公司就20个人…还是要跟服务商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也好对其有绝对的控制力。

二、Campaign和APP的费用。这是浮动比较大的一部分支出,无论从投入还是效果评估上来看,同一个项目在不同乙方的提案里报价相距甚远,真正执行起来,效果差异也很大。我也曾被造假、刷效果的公司坑害过,到最后为了交差也就只能如此作罢。关于这一点,可能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事前做好充分的考察,拿做过的案例来说话,去看看效果是否真实,去评估一下是否真的有开发和运营的能力。这个时候,选对了供应商可能比价格要重要的多,不过前提也是你真的打算坚持要做这样的创新。

三、社会化广告的投入。虽然也有过一些尝试,但国内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要再观望一下。而且这是笔不小的费用,如何去精准的衡量ROI并且不影响受众的体验是关键问题。

第6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一)、手机媒体传播的运行特性:我们知道,大众传播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综合起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社会各利益团体;三是受众监督。在新闻媒介逐步市场化运营的今天,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广告商的影响。因为广告收入是新闻媒介运行发展的“粮草”。所以,无论是传统的三大媒介,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介,都得腾出大量的版面与空间为广告商摇旗呐喊。而手机媒体传播在这方面可能要成为完全的另例。手机报、手机电视的运行中,不可能像报纸、电视那样大量刊登广告,甚至广告将在手机媒体中消失。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1、手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广告的传播。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与有效性。然而,正是这些优点决定了它的物理缺陷——显示屏固定偏小。这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初衷。另外,手机的基础功能依然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

2、手机媒体传播的“微妙身份”不容许广告出现:我们知道手机传播(手机报、手机电视)是新闻媒介和通讯运营商合作的结果。虽然,手机媒体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但我们更为清楚的看到:手机报或手机电视实际上是通讯运营商开辟的新业务。只有手机用户选择了次业务,才能建立新闻媒介与受众之间传播与接受的关系。而通讯商与手机用户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纯属商业行为。两者的行动都要受到事先签定合同的制约。如果手机报与手机电视中出现了广告,都属违反合同的举动,不会被受众接受。

(二)、手机媒体播内容、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所以,了解与研究手机媒体传播的受众特性,对于手机媒体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受众确立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传播的受众特性:受众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他们决定传受众区域;二是受众职业和身份;三是受众的年龄;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就手机媒体传播而言,主要是后三者。通过手机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是手机在新形势的附带功能。而且与其他媒介相比,画面不及电视,声音不及广播,报道深度不及报纸,综合性、丰富性不及网络。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机媒体就是“迫不得已”的结果,是非常手段。我们也就不难总结出手机媒体传播的受众特性来:生活节奏快、文化教育程度高、年龄基本上趋于中青年的高收入者。二、对手机媒体传播两个特性的认识:手机媒体传播没有广告,以及受众的窄化。引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机媒体传播将靠什么来维持生计?这可能是许多人的疑问。但如果我们把手机媒体传播的两个特性联系起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别有洞天:

1、手机媒体它不是独立的媒介,是报纸等传统媒介在新情况下的延伸。它将以内生性收入为主,即靠自己的新闻产品的出售为主。我们知道,与内生性收入相对的是外生性收入。这会随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大幅度动荡。最为关键的是,内生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去的比例越大,媒介的经营自就越大。所以,手机媒体一方面开拓了本媒介的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媒介收入内外平衡和提高媒介自主经营有积极意义。

2、受众明确,对新闻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前面提到手机媒体的运行中不会出现广告,以及分析了受众集中,窄化等特点,再加之手机本身传播的有效性,从而对手机媒体传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以手众为本位,向他们提供真新闻好新闻。

三、手机媒体的实际操作要求:

上面分析了手机媒体传播的特性及对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手机媒体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

(一)、手机媒体对新闻选择的需求:新闻选择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对传播媒是普遍适用的。而这里我们所说的手机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衍生物,适用新闻选择自不必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手机媒体的特性,在新闻选择四大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的基础上,总结出适用手机媒体新闻选择的标准:

1、强调新闻真实性,新鲜性,真实性新鲜性是显示的生命,手机媒体要传播新闻,必须这一原则,强调向受众提供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

2、突出新闻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服务性,趣味性

时新性:即时间性,内容新;

重要性:即势必引起人们关心的事实;

接近性:这里强调和受众心理的接近;

服务性:手机媒体的受众集中、相近、提供服务性信息势在必然;

趣味性:富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

3、符合新闻法规:即选择新闻法规允许的新闻想受众提供。

(二)手机媒体传播对新闻体裁的要求

新闻体裁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的报道样式的统称。有消息和通讯两种体裁。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来报道新闻,既取决于新闻本身,也取决于不同媒介的特征。就是同一体裁、同一新闻在不同媒介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分析适与手机传播的新闻体裁,对于手机传播也至关重要。前面提到手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传播新闻只是手机在新形式下的附加功能,而且受众集中、窄化,这些也就决定了手机传播中所提供的新闻信息要新鲜、明了、简练。消息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间接的方式、最凝练的语言向受众传播最大信息量的一种常用体裁。可见手机传播的要求与消息的特征是吻合的。而通讯要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议论、抒情等,则不适合手机传播。

(三)手机传播对新闻写作的要求:

1动态消息:“迅速简洁的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既是它的定义,也是它的写作要求——要迅

速、简洁。手机报、手机电视中更需要强调这一点。

2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当然,这里的综合有别于报纸、电视等。在手机报与手机电视中的综合要强调围绕新闻点去综合。即根据受众关心的核心综合。比如,对于西甲的报道,你的受众市是皇马的球迷,那么这个消息的综合就得围绕皇马展开;再比如报道一场比赛,手机媒体中不能按照比赛的进程报道,而应围绕比赛结果进行。当然现场直播除外,另外这样的综合需要建立在对自己受众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四、手机媒体传媒带来的其他问题

1、手机本身的问题:伴随着手机报、手机电视的推出,在手机行业必然要掀起一股风暴。什么样的手机既能够完成通讯的基本功能,又能适合手机传播新闻消息,将是风暴的核心。这也就必然带来一次手机换代的浪潮。

2、新闻媒介内部的问题:手机媒体要发展下去,与通讯公司的合作势在必行。虽然两者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办好了将是双赢的结果。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理念融合、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也将对手机媒体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新闻媒介研究。

参考文献:《新闻学导论》李良荣1999年10月高教版

第7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近日,媒体热炒电商巨头京东商城老大刘强东带队入港,密谋上市。此前,刘强东曾经多次表示,京东2013年前不会考虑上市,因此被媒体理解为“低调”推进IPO进程。此前,凡客、拉手、当当均曝出要上市的消息,为此,“中国电商流血上市”的话题。见诸于各大媒体?

对于电商的谋求上市,我一直持支持态度。因为电商在中国乃至全球是朝阳产业,通过上市,完成规范化连作,也是“追求上进”的表现。所以说,京东、凡客、天猫等前几名电商,谁抢先上市,均不奇怪。不过,京东密谋上市可以看作是电商蜕变的标志。

首先,随着3G网络普及,互联网用户剧增,网购出现井喷和跳跃式前进,市场前景可以预料?据蛛体报道,在京东商城未来收入预计上,2012年预计收入为450亿元,2013年预计收入为700亿元,2015年收入预计为1900--亿2200亿元。共实,我看这个数据仍然有点保守。用中国联通进军电商做一个比较,中国联通3G预付费20套餐卡,三轮过后,仍然热抢。有人认为价格低,实际上,电信推出7元卡,却反响平淡。联通电子渠道中心宗新华揭开秘诀:仅2011年联通电子营业厅用户1亿元,营业额230亿元。到了2014年,电子渠道占比50%。在全国渠道如此完备运营商,将重点转移到电商来,说明了这个市场“蛋糕”是多么充满遐想!

其次,谈谈电商为何蜕变?2012年4月,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公布了2012年第_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京东占据了50.1%,占据中国自主式B2C电子商务行业的半壁江山。尽管如此,京东仍然需涅槃。目前,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六大物流中心,在超过290座重点城市建立了城市配送站,但是网点覆盖仍然不够完善,一些偏远地区送货仍是问题。京东试图打通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共赢,譬如,开放团购平台,拉手网等入驻,但是,整合中国团购行业,需要资金和管理配套,并非一朝一夕。不过,如果上市之后,解决了资金和管理的问题,诸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最后,电商市场正在面临重新洗牌,一大批电商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价格战、口水战、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屡见不鲜。高管离职、裁员、资金链断裂……近期,又有传闻称凡客巨亏,库存积压高达14.45亿元。京东10亿元让利促销,被竞争对手苏宁易购直斥为炒作和噱头;过几天,说不定会曝出“天猫”面临耗子围攻,习以为常了。当然,要一分为二看这些消息。一方面,由于电商在中国刚刚起步,加上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网购门槛低,一夜之间冒出数千家,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电商本身管理仍然有问题;另一方面,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是产业的规律。未来3-5年,中国电商很可能就剩3—5家。那只能靠实力说话了。不过,像京东、凡客、天猫这样的电商,即便不上市,仅靠其已建成的渠道,倒下的几率非常小,如果上市,前途难以估量。

第8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2009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称,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高达39.6%。

3月,全国各大报业集团都收到当地宣传部或新闻出版局下发的一个调研课题,题为“主流媒体如何占领手机媒体领域”。

与2006年初解放集团推出i-news无线项目和战略之时相比,现在我们对于上述数据和信息已经不再新奇和惊讶,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的身份只不过再次被官方正式确定而已。

只是,在手机深深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它的出现对媒体产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的价值如何体现在它的发展之中。

媒体价值永在:介质和内容的分离带来的启示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第一至第五媒体分别为: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非常有意思地是,这五大分类中,报刊、广播、电视和手机是载体,也就是说摸得着看得见的介质;而互联网显得比较另类,它不是介质,而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因此,笔者自我理解,这里的互联网具体是指,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PC),这样定义以后,就完成了第四媒体的“同类项”化。

仔细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第一至第三媒体中,介质和内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然而,进入第四、第五媒体时代,这种连线关系彻底消失,介质和内容分离,PC和手机上可以单一或混合地呈现图文、声音、视频等各种内容形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手机媒体的形式主要为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手机音频广播和手机电视。

这一小点的发现,对报业人的意义却是非常巨大的。

一直以来,我们生产报纸,隐含了如下约束条件――既要为读者提供纸这一介质,又要将文字和图片这些内容印制到纸上,因此,采编和印刷是报纸极为重要的两大主营业务。在这种模式下,报纸被“纸”这一介质所深深绑定。当有人谈及“报纸消亡论”,我们总是惶恐不安,陷入对前途的担忧和困惑之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对于电视和广播来说,媒体介质和内容也是分离,即电视台不需要生产电视机,也不需要为观众购买电视,只需要生产可供电视播放的电视节目就可以,对广播来说亦然。但是,广播和电视需要的内容和报纸需要的内容之间的差异太大,专业分工明显,难以相互交叉涉及。

因此,只有在PC和手机成为媒体之后,内容和介质的分离才真正让我们松绑――我们可以不选择提供纸,但我们可以选择提供内容,我们面临的不是“皮之不存”的问题,而是“此皮不存”的问题。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选择“彼皮而存”。

i-news上海手机报和i-space手机客户端的合作伙伴中,一直有运营商、手机厂商和技术支持商的身影。对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来说,我们明白自己要扮演和卡位的角色是内容提供商,更多的则是媒体“领导者”。

基于此,2007年,解放集团与中国移动旗下的卓望科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中国移动“新闻早晚报”提供上海本地新闻。目前,当这份一直为报业集团所仇视的“新闻早晚报”已经在全国发展到四千多万用户之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新闻早晚报”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手机媒体之一,同时我们也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同时,基于上述认识,解放集团手机媒体在大事件上从来不缺位,从抗震救灾、到奥运特刊、到世博活动,i-news和i-space在大事件中不断催生出影响力,并日益成熟;更为重要的是,出于自主的媒体意识,解放集团在手机媒体的产业链中扮演了“觉醒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这种带动作用惠泽了产业链的其他参与者。

2008年5月13日下午5时左右,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汶川地震的惊愕之中时,集团领导拨通了上海移动总经理郑杰的电话,提议双方合作,对上海所有市民免费播发抗震救灾手机报,及时传递灾区现场情报,搭起信息传递的桥梁。

就这样,一份覆盖全上海移动手机用户的《抗震救灾-关注》公益播报出现了。这份媒体打破了时间和介质的界限,24小时滚动播报。《关注》制作期间,集团新媒体部临时成立了滚动新闻播报小组,24小时轮流值班。前方记者传回的报道,首先通过短信每隔一小时向手机用户群发,传递简明扼要的动态信息。随后,上午和下午两次彩信播报,将抗震救灾的详细情况加以报道,并发挥手机媒体的优势,及时刊登读者上传的互动短信,凝聚市民的同情和祝福。

不论介质如何变迁,媒体价值永在,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

手机媒体时代报业的“危”与“机”

在互联网时代,报业丧失了明显的定价权和产业控制权,花费巨大人力成本投入所采集的内容资源为网站所廉价使用,报业之间因为“囚徒困境”而难以联合,这种伤痛一直深深烙印于报业人心中。因此,对于手机媒体,大家都显得格外小心和谨慎,唯恐重蹈互联网的覆辙。

然而,市场总是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看起来十分全面,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把手机网站列入其中。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了1.176亿人,是手机报使用人数的2倍多,因此,手机网站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手机媒体形式。新浪、腾讯、网易、百度、谷歌、搜狐等传统门户、搜索网站的手机网站仍然列手机网站浏览量排名前10位,而专业运营手机网站只有3G和空中网才能挤入前十。腾讯通过QQ客户端的内置、引导用户浏览其手机网站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手机用户,从2008年以来,手机腾讯网已经成为浏览量最大的手机网站。因此,对门户、搜索网站来说,从PC到手机的用户迁移过程十分顺利,留给报业的“蛋糕”份额越来越小。

在危机理论盛行的今天,我们也落入俗套、辩证地看待手机媒体对报业的意义――即我们看到“危”的同时,也要看到“机”的所在。虽然同处互联网,PC和手机的具体终端的运营环境还是有区别,报业集团的发展空间也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报业集团以自主意识发展PC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之时,两者所处的时间阶段不同,留有的空间也不同。

2005年,据易观国际监测数据,中国的PC保有量(包括笔记本)仅仅是6800万台,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当年4月底,中国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02亿人,基于PC的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同时,这个“倒挂”的数据结构也表明,中国的大部分网民是先触网,再购买上网终端(PC),因此,他们的网络使用习惯在终端购买之前已经就形成了,PC保有量的增长对新生网站的推动作用不大。同一年,报业第一次受到新闻门户网站大规模冲击,广告收入下滑,步入所谓的“报业寒冬”,大部分报业人士这时才纷纷惊醒,要与门户网站竞争和博弈。

而对于手机媒体来说,目前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超过6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为1.137亿,因此还有4亿多的手机媒体潜在受众的普及空间。大部分报业集团的手机媒体自主意识早在2007年就已经存在,更早的则始于2005――2006年,如解放集团在2006年初启动了独立品牌、logo和团队的i-news手机项目。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虽然面临门户和搜索网站急速向手机迁移的不利局面,但我们相信在市场完全饱和之前,还是可以艰难地前进,拓展属于自己的领地。

其次,PC互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准入模式和收费模式不同,传统媒体在手机媒体时代的优势相对明显。

PC互联网的运营商主要就是以电信为主的宽带提供商,他们只是铺设了高速公路,向用户收取固定的网络使用费,没有介入PC互联网的具体产业链,更不涉及内容。因此,对于门户网站和搜索网站来说,有一个非常宽松和独立的创业环境,既没有受到运营商的干扰,又没有相关的法规规定,可以随意使用报刊的内容资源。

手机媒体的运营商,主要以中国移动为代表,他们奠定了手机媒体的收费模式,即把内容按产品出售,每月收取包月费,对手机报来说,就是收取信息费。收费模式对内容提供商的进入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因为用户不愿意为低质的内容买单,因此,拥有专业内容采编能力的传统媒体拥有相对优势。

最后,使用PC和手机,用户的状态不同。

PC互联网的分众特征明显,用户通过主动的方式获取内容,因此,用户可以自我决定“在线”和“离线”的状态。而手机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体温媒体”,一直处于“联机”状态――只要有移动通信信号即可。这种状态更适合于信息的精选和推送,尤其是不定时推送突发新闻的即时短信和定时推送经过选择、浓缩的当天重要新闻。为读者作新闻专业的精选和编辑,正是报业的优势所在。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报业在手机媒体时代的机会大于基于PC互联网的机会。

全媒体的实践尝试

自2008年以来,集团手机媒体又多了一项武器――i-space手机客户端,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并安装客户端以后,就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发表新闻评论,进行短信和彩信图片报料,此外还拥有即时拍照上传等多种功能。目前,i-space尚未大规模推广,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万人。这些都是解放集团对手机媒体持续性发展的谋篇布局。

2008年底,集团团委号召青年记者开展的“新媒体体验营”,正是一次将手机、网络和报纸三种媒体初步融合的尝试。体验营由对新媒体感兴趣的青年记者自愿报名,共分为手机客户端、摄影视频和电子阅读器三组。其中手机客户端小组的成员在日常的采访过程中,可利用带有摄像头和供稿功能的i-space客户端的手机将现场图文通过无线网络直接传回集团数字传播中心,由集团网站的“即时播报”栏目率先刊登。摄影视频小组成员每人配备一台DV,记者可在采访中随时拍摄下视频信息,带回集团后为视频编写字幕和旁白,在网站作为视频新闻。而电子阅读器小组,则任意发挥自己的创意,在电子墨水阅读器上利用排版软件创造自己的个性版面。

体验营活动启动后,在集团内部反响热烈,共有46名记者报名参加了第一期体验营。经过一个月的体验期,共收到手机传送的即时新闻174篇、视频47条、电子墨水阅读器版面24版。内容质量基本达到发表水平。

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活动,我们了解到,报社记者在配备了基本设备和接受初步培训后,有能力制作出跨越介质分野的全媒体新闻产品。互联网、手机作为第四、第五媒体的兴起,将促使我们尽快进入全媒体采编的时代。

第9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

自诩为狼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华为),将企业的狼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狼性DNA不仅包括残酷竞争,而且包括商业判断力、生活工作态度等多层面的因素。

春节期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201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简称通信大会)上,华为终端部门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可能再次尝试剥离生产手机和数据卡的终端部门,并使其独立上市,成为华为旗下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子公司。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通信大会上,神秘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十年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华为低调成迷,这次破天荒的采访难免引起外界的猜测。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或重启终端上市的猜测甚嚣尘上。

但是,《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就华为剥离终端部门的问题欲采访郭平未果,而他的秘书对此事不置可否。

由此可见,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华为对外界依旧保持着神秘态度,欲说还羞。

2008年,华为曾计划向战略合作伙伴出售终端部门的股权,并将该部门剥离并上市,后因金融危机而搁置了前述计划。当时,郭平就表示不排除未来重启类似计划的可能性。

经过了寒冬的等待,现如今整体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终端市场也有所回暖,出售部分终端股权的障碍不复存在。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前华为既然对媒体公开此事,就表示剥离已成定局。

目前,华为终端部门共有6000多人,2009年终端出货量达9000万部,其中手机3000万部,数据卡3500万部。

2009年,终端业务销售额约为50亿美元左右,已在华为总体营收中占到了20%的比重。华为预计,2010年的总销售额将达到360亿美元,而终端部门2010年的营收目标是60亿美元,依然占据总营收将近20%。

根据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终端业务的前途一片光明。华为还在通信大会上,展出了全系列的Android智能终端。而华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30%的年复合增长,整体销售业绩喜人,也没有出现缺乏资金的迹象。那么,为什么要剥离这前途大好的终端部门,并使其独立上市?

表面风光的终端业务

从产业格局上说,在三网融合趋势下,电视、手机与家电业的软、硬产业链格局面临重组。如今,苹果、谷歌、黑莓等公司在手机制造业的崛起,使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制造大亨面临窘境。国产手机生产商的日子更是不言而喻。

与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样的移动巨头相比,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缺乏足够的市场。在产品研发、性能、外观、品牌塑造以及新品推出效率等方面落于人后。

此外,国内山寨手机肆意泛滥,市场杂乱无序,价格大战愈演愈烈,手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正规手机厂商随时都有淹没在混战中的可能。联想就曾经被迫以1亿美元价格出售其手机部门。

正略钧策投资咨询合伙人张晓鹏认为,和中兴在终端市场的野心勃勃相比,华为的终端其实更多是起辅助作用,终端业务的发展更多是依靠低价以及与网络设备进行搭配销售。华为手机等终端产品能在市场站稳脚跟,更多是凭借与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而且华为手机大多数是低端手机,出货量虽大,但是单台的毛利却不高。

华为通过定制渠道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手机,手机生产多以外包形式进行,与其它核心业务设备搭配销售给运营商,市场发展风险与日俱增。这种定制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此种市场策略“挑战大于机遇”,这也许是华为剥离终端业务的原因之一。

“要大规模追加对移动设备部门的投资,对华为也不太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合伙人。”张晓鹏对于华为的此种举动,提出了自己观点。

引入一个战略投资者而带来大笔现金,一来可以补贴核心业务,二来也可以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摆脱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对于华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此外,通过剥离终端部门,从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品牌所垄断的手机市场抽身而退,华为可以筹资加大对其网络设备等核心业务的投资,强化在电信设备领域的优势。毕竟这些才是其强项和主业,做专、做强主业才是王道。

上市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上市的理由总是相似的,而不上市的公司却各有各的原因。

作为资金与技术双密集的通信行业,资金是否充足成为企业快速成长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而要做“伟大公司”的华为却至今没有上市。

华为不差钱,这是外界揣测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通常公司不想上市的主要原因便是无融资需求,这类公司主观上就不想成为公众公司,既不想接受上市公司的监管也不想公众分享企业成果。

看上去华为现金流充足,但也有缺钱的时候。

2001年IT泡沫的破裂,华为也受到了打击。2003年,华为动用30亿元的内部股份,给予80%以上的员工购买股权。通过这种独特的融资方式,保证了充足的流动资金。

2004年,华为急需资金支持其国际化战略,但通过自身融资解决资金缺口却遇到了麻烦,走投无路之时想起了“上市”这根救命稻草。然而,最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华为签署了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框架协议,帮其缓解了资金压力。上市之事也不了了之。融资再一次帮了华为。

华为融资越来越顺手的同时,在方式上玩起了创新。

张晓鹏介绍说:华为充分利用中国的研发低成本,大量招聘研发人员。先利用主业务的研发和营销平台去培育新产品。当新产品(非电信网络核心产品)做大后,将其出售,一来起到融资的作用,二来将融资来的钱投入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中去,通过降价使核心产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量产化,提高竞争力。

2001年,华为7.8亿美元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

2005年,华为8亿美元出售H3C企业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给3Com。

2008年,华为将以20亿美元高价出售50%左右手机业务的股权。

这就是华为融资模式,也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北大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宝山介绍说,华为商业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定位于通讯行业的量产型公司商业模式。

这次华为剥离终端部门使其单独上市,完美贯彻了华为的商业模式创新。

“穿着发皱的衬衣,身上可能还有墨迹,一大清早就在深南大道上活动,外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为总裁。”这是一位内部员工眼中的任正非。

在华为公司崛起的过程中,华为总裁,66岁的转业军官任正非一直保持着低调。他在公司内宣称:“我们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没有向公众披露内部信息的义务,只要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经营负责就行了。”即便外界有各种正面或负面的猜测,华为也从来不给外人满足好奇心的机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