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第1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型五年制 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课堂 教学模式

一、提出背景

19世纪20年代,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教育不断创新立意,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宏观意见、纲要。但对于微观的如何培养学生具体做法,特别是针对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具体指示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堂实际不断地探索、研究。

几年来,我们课题小组分别调查了当今幼儿园手工制作的新需求和目前手工课课堂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现行的手工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1.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特点;2.教学活动单一、枯燥、乏味,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课堂教学中没有创设情景,导致学生会“学”不会“用”;四、对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独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佳。诸多弊端为学前教育手工课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模式结构

本课题针对目前手工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以及布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等教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以“示范――观察――讲授――练习――互评――表演――评价”为教学程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七步走”教学模式。

“七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 知识”、“ 学生”三者搭建了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平台,它可以高效地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力、教学模仿和团结协作力,培养学生关心儿童成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思想情感,使手工课堂真正做到融 “教”、“学”、“做”为一体,以便培养“懂理论,强技能,专业化”的优秀幼儿教师。

三、模式实施策略

1.加强课前设计,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七步走”手工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够使手工课堂真正成为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平台。

2.课堂小组,培养学生团队的精神

“课堂小组”是“七步走”手工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安排,使不同的“个性”相互学习渗透,形成一个独特的“共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让学生自主评价,张扬个性,树立自信。过去的评价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老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退一步海阔天空”,老师把评价的权利“退还”给学生,将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的确能充分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主动性得到增强,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地发展。

(2)让学生合作评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互评等。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互评比老师一根指挥棒评到底的效果要好。例如:在学习《卡通木偶》这一课时,在各小组互评阶段,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发言,郑涵迪说:“我觉得武梦同学做的小兔子很漂亮我要向她学习。”武梦高兴地说:“谢谢你!”孙雪纯说:“武梦同学做的是不错,外形漂亮、神态动人,但我认为如果把两只耳朵区别一下,会使小兔子更加调皮。”武梦诚恳地说:“我接受你的意见。我想请你帮我改一改,好吗?”孙雪纯马上走过去,对小兔子的耳朵进行了改造,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七步走”手工课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反映了以发展为价值趋向的现代教学文化,与以接受为价值趋向的传统教学文化相冲突。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创设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的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成功学习的体验,激发其自信心、成就感和学习欲。

参考文献

[1]卢慕稚 等 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

第2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国务院也多次强调重视幼教行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幼教行业的发展,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歌唱水平和弹唱水平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它也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我们通过实践考察和与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弹唱能力普遍欠缺,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从声乐课教学模式的角度上提高幼儿歌曲弹唱能力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必修课,它与艺术类院校声乐专业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教学安排均有不同。面对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好专业技能,虽然不用像歌唱家那样能够优美唱好美声歌曲,但是一定要能够很宽松的完成和满足幼儿园的技能需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应该注重与幼儿园一线的实践联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儿歌演唱和儿歌伴奏的有效应用

(一)应用具有实践性的和针对性的教材进行教学。根据学前教育声乐课的特点,可以选择学前专业特点的专业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从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来看,我们的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远离了幼儿园一线的实际应用,儿歌只是在我们的幼儿歌曲弹唱的课堂教学中有较少的体现,我们的学生在校内能够唱好声乐歌曲《黄水谣》、《小河淌水》等程度的歌曲,但是到了幼儿园连《红蜻蜓》、《小白船》等等幼儿歌曲都唱不好,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对儿童歌曲进行边弹边唱。

(二)在常规的声乐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儿童歌曲演唱的教学内容。一名好的幼儿教师需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力,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要求广(声乐、钢琴、舞蹈、、边弹边唱、美术等等),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传统的声乐教学依然是声乐课教学的基础,那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的课堂教学,有极少院校的学前声乐课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或者加入的部分也很小,学生对于儿歌演唱方法和儿童歌曲程度的区分的能力较弱。①在声乐教学中做到传统教学和儿歌演唱教学的合理安排。在高职学前的声乐教学中不但加入儿歌演唱教学的比例要合理,并且要做到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性,在大一新生声乐演唱水平较低、歌唱技巧较差的情况下,仍然要以声乐基础训练为主线,主要讲授歌唱的基本方法,建立气息的流畅性,建立良好的气息概念和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传统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儿歌演唱齐头并进,把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作为唱好儿童歌曲作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铺垫。②要对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和儿童歌曲作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但自己要能够演唱好儿童歌曲,并且能够教授幼儿怎样唱好一首儿歌。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息是不一样的,五岁前的儿童只要达到胸式呼吸就行,八岁以后的儿童需要有较好的气息支持,并能在演唱时有较好的表情,小班的孩子唱的儿歌作品音域要求要低,乐句要简短,大班的孩子演唱要求吐字要清楚、旋律完整、气息支持要好。可以选择较长的儿童歌曲,达到对乐句完整的练习,这些都是学生所要明确的。

第3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教学刺激

我国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承担当前我国教育战略所提出的关于向前延伸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性师资。而对于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启蒙其心智和激发拓展其思维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生关键期。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教师们,是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过硬的艺术技能(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视唱、手工等)为职业拿手,并在教学中以游戏教学、兴趣教学和艺术培养等多种教学手段为施教模式来进行学前儿童的综合智能开发训练。但是,目前各高职(专)院校在对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设置的视唱练耳技能课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识谱的基本能力和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水平,因为他们并非是在高中阶段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文化生考进大学本专业的。其所具备的可能只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上所遗留的一点点音乐知识;其二,当前高职(专)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课程的课时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多数高职(专)院校在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置时间是一学年时间,且每周2课时并和音乐理论课平分秋色。这也就难怪现在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根本不敢拿起乐谱视唱,甚至都有点“谈谱色变”的感觉。因此,重新审视并注重目前各高职(专)院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技能课的学习状况,并施以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当前高职(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识谱视唱技能的掌握、培养合格学前专业教师的必要的条件。

一、重新修订目前的对于三年制高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计划

“视唱,不仅是把乐谱一般地读出来或哼唱出来,而且要求音高、节奏和节拍准确无误,能按乐谱上有关速度、力度、表情等音乐术语和记录的提示,有旋律感地进行视唱。”①而要到达到这样一种状态要求,对于当前各高职(专)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在视唱练耳课程所设置的仅有的两个学期的时间内并且是一周两个课时其中还要拿出一节课给音乐理论课,实际上就是一周一节视唱课的课时量的教学计划――一学年内若按40来周计算(这也就是最大时间了,因为每学期了的各种假期、考试,或者各种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停课等),这才是仅仅能唱40个课时。这种教学安排,对于当前各高职(专)院校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知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练就成视谱即唱的真本领,是无论如何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在这门课里,对于节奏型的认知和掌握、对于乐谱在大脑中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及对于音高和音准的把握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根据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我们可知:每一项条件反射的建立,都是在连续不断地刺激条件下产生并形成的。因此,在对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安排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切合当前学生的实际调整情况。若仍以当前的一学年设计课时的话,那就要相应地增加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周课时数,以便学生能够在间隔时间很短的学习状况下,形成连续的对于同一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果仍然沿用当前的教学周课时安排,那就要相应地延长教学学期时间,可以将视唱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到专科段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只有这样设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最终才能够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将该科的教学技能驾轻就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二、充分调动视唱练耳课堂上的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刺激

五线谱记谱法,由于它的相对科学性而为当前世界各国所共用,并成为我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要记谱方式。但是由于其具有五条线和四个间的九个基础音位,以及由于上下加线而形成的增加音位,再加上各类音符的不同标记形式和各类谱号的所重新规定的各线及间的新音位等复杂情况,经常使得学生有些望而生畏。相比起对简谱记谱法的学习来说,五线谱的学习是一定要学生们拿出更多的时间来,不间断地在大脑中进行同一信息的反复强化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变化教学手段,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对于五线谱记谱法的连续反射刺激,才能够使得学生们牢固地认识并掌握住它。在我国,由于简谱记谱法的历史性原因,和其记谱方式的简单可操作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简谱记谱法开始(尽管简谱记谱法是一中逐渐被淘汰的记谱方式),让学生们凭借着对其的耳濡目染和储存在大脑中的粗略记忆,首先掌握好这种记谱方法,以便于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们对于这种记谱法达到很熟悉的程度并能够进行简单视唱的时候,再引进五线谱同时教学。在讲课中,教师可以借鉴通过两种记谱法的对比教学来让学生们在两种乐谱之间进行相互的翻译转化练习,以达到巩固两种记谱法的目的。这个过程要相对长些,因为五线谱的谱表种类多,再就是每一种谱表还有5条上加线和5条下加线。因此对于每一类谱表的认识并要达到很熟悉的程度,没有一定的连续强化的持续训练是做不到的。就如同小学生写生字一般,要让学生们真正地耐下性子,一段一段的进行乐谱的翻译,并在翻译过程中,要不断地在一种谱表里进行音组的移位训练,以便于学生牢牢记住每一种谱表的上下加线的各个音位的音名。同时要结合视唱的训练,可以在每次课的视唱中先安排简谱的视唱曲目,随后跟进线谱的视唱曲目。内容安排可由易渐难,并且两种记谱方式的乐谱视唱要同时训练,并要在视唱中逐渐引进各种谱表的视唱训练,以至于最后达到一节课里学生能够视唱各种谱表,从而通过相互的对比和影响来达到加深巩固对各种谱表的记忆的目的。在训练学生音高音准和节奏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对于五线谱的认读速度的练习。在训练的强度上,要采用适时的调节方式,通过不断地加速,训练学生们对于各类谱表的反映的敏感程度。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们的记忆,还要和键盘的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写、读、认、唱、弹的持续的强化训练刺激模式。通过这种多方式、多渠道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学生们就能够轻松地在视唱课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综上所述,只有对目前的各高职(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够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对视唱课的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在将来的教学中学以致用,也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准学前教师。

注释:

①王克,杜光主编.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北京第19次印刷,第50页.

第4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育以技能传授为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内容上,传统评价过多注重是否掌握了老师所教的绘画技能和手工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审美教育、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标准上,注重对学习结果,更多是对考试分数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水平和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学美术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形式上,传统评价以老师评价为主,过多强调以教师个人的素养、性情、爱好、心情等确定学生成绩,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发言权,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在方法上,传统评价以绘画命题考核的形式进行,一画定成绩;在结果上,传统评价多结论性评价,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忽视被评价者技能操作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美术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进行再认识和理解,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意义深远。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0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据《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总体目标,美术学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要求美术及其语言、美术素养、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1年)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前,国内职业高中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材不统一,甚至教学总时间不统一,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教学工作者应当从一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1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教学任务,正确确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例如,市教科院对中职学前的美术课指导意见(上学期):知识与技能,一年级上期要求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及物体的透视、形体结构、明暗调子的变化规律,锻炼构图和表现质感、空间感的能力。手工教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纸工造型的方法、步骤、各种形象的折法以及剪刻方法。二年级上期,较好地掌握简笔画线条简约、流畅、夸张等技巧,能独立完成黑板报与墙纸的构图,初步具有图形穿插和字体安排的技术,在完成儿童画时能做到线条流畅、形象准确、色彩搭配合理、装饰效果好。手工教学方面,学生要掌握面具、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以及立体织工的各种形象折法。三年级上期,学生达到熟练运用色彩的能力。手工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

在美术知识方面,注重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对概念知识如色彩、结构等都要进行评价。题目要具有一定的覆盖性,既有主观题,也要有客观题,难度要有区分,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与评论,让学生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在技能上,要解决图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作业制定评价体系。

2 过程和方法

重视学生操作的过程。美术课实践性很强,需要用借助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如手工折纸和绘画水墨就在材料和技法上区分很大。这些不同的实践操作活动之间的过程目标不尽相同。每一种活动都有自己的程序和要求,如色彩静物讲究起稿、铺大色调、深入刻画和收拾调整等。同时。要激励学生之间相互起作用地解决问题,即研究性学习。如儿童简笔画创编这个主题:选题―资料收集―构思造型―放大图形―上色――完成的过程,就是用美术独有的方式研究,尤其重视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教学生技能操作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结果。只有如此,才能针对不同环节的目标对学生的具体行为作出合理评价。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在不同课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欣赏课中运用欣赏、临摹、观察、写生等方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中运用尝试、游戏、调查分析、讨论等方法,学会合作、研究性学习。

3 情感和态度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绘画、剪纸、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通常以下方式进行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第一,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美术态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学生对美术态度的变化趋势和对不同阶段课程的喜好程度,并进行评价。第二,同学观察评价。几位同学间、小组间进行观察,并填写记录表。第三,学生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归纳分析,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综合知识做量化和定质分析,以完善情感目标的评价。

4 量化成绩评定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为了保证美术成绩的效度和信度,要进行多次测试,并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有的老师仅凭一幅命题画作为期末成绩,这是片面的。在测试中,除了技能测试,还应当加入美术常识、综合知识考察及小评论写作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入情感态度分数。

参考文献:

第5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31-02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其中又包括若干课程,如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与实际指导。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归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分离。再者,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经验不足,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学习中,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困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希望本研究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现场教学模式及其结构

(一)现场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现场教学模式是指课堂设在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在模拟实训室或幼儿园中,将抽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幼儿园或模拟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目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实际现场教学,即将课堂搬到幼儿园,通过园校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种是模拟现场教学,即在学校实训室中通过墙面布置、区角设计、小桌椅放置、室内装饰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创设模拟幼儿园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类型和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活动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现场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等五个因素[1]。

1.理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2]。现场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搬到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使得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的结合,不仅使知识学习变得易知易懂,也使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变得更加有效。另外,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应该遵循“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原则[3]。

2.教学目标。现场教学模式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即所教所学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其次,技能练习要科学有效,即在现场教学模式中所实训的技能能够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3.实施条件。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应当具备如下条

件:第一,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第二,模拟现场的创设或实际现场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三,教师具备现场教学示范与指导能力;第四,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愿和行动,此四者缺一不可。

4.操作程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现场(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并讨论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游戏活动(在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中)评价与反思归纳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下面以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中的 “角色游戏”为例[4],说明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第一步,播放《娃娃家游戏》录像片段,引导学生按小组讨论,重点讨论教学录像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情境中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设想。第二步,明确教学目标,并组织学习幼儿角色游戏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了解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理解角色游戏的作用,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能力目标为能够科学地、恰当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与自主游戏,并能够适时、恰当地介入游戏;情感目标是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和幼儿角色游戏观。理论学习可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和谈话法等。第三步,设计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方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分小组根据角色游戏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形成文字简案。第四步,组织实施幼儿角色游戏活动。教师现场提供课件或教具,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到模拟教学区(或在幼儿园)进行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第五步,对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各学习小组对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进行反思。第六步,归纳与总结。学习小组根据模拟现场教学(或实际现场教学)归纳、总结出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设计与组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5.教学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评促学”的评价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侧重形成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主体看,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幼儿教师与园长的评价,目的是“找足学生的优点,找准学生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让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三、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现场教学模式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置在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中,改变了以往从知识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际展开,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了准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由于面对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幼儿活动第一现场,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双师”意识,加快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成长。

(二)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的专业成长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增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准幼儿教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享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现场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模拟解决或现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解决幼儿游戏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往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共享学习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张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现场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真正平等的交往与沟通,资源和观点可以共享,人人可参加讨论、设计和活动实施。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学好了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学会了关心关注幼儿教育,学会了团队协作,为日后的幼教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开展现场教学,对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教师的培养效率、提高幼教师资的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推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园校合作,促进相互帮助与学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的开展对高职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来说是双赢的、互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需要“园校合作”,促进高校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使高校和幼儿园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幼儿园提供教学现场,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提供了可观察、可模仿学习的榜样,拉近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上岗工作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也给幼儿园带来了最新的幼教发展资讯,为在岗幼教工作者更新专业知识和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四)推动教学改革,丰富学前教学模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它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刁维国.关于对教学模式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多元统一的教学过程模式观[J].教育探索,2008,(12).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4-227.

第6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实施方法 有效评价

一、中职学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难度大: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之前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过钢琴专业的学习和熏陶。由于已经错过了学习钢琴专业的最佳年龄阶段,手指相对来说比较僵硬,手指的独立、灵活、跑动和协调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老师的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所以在学习上、情感上都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学习比较被动,逐渐养成了学习上和思想上的惰性习惯。而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造成她们学习上不勤奋、不刻苦的直接原因。

(三)教育教学师资不足

钢琴自17世纪末诞生和发展以来,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学。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会造成严重的师资缺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钢琴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利于中职学校的钢琴教育教学的普及和发展。

(四)教育教学经费有限

目前国家和地方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职业学校的职教专业种类繁多,而教育教学经费有限,所以根据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用于各专业建设的资金比例都会有所不同。若学前教育专业大量购置钢琴,则成本太高,在有的学校无法实现。而数码钢琴价格便宜、实惠,它不仅具有钢琴的演奏功能,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强大功能,如:各种乐器的音色、各种节奏的伴奏、录音、合成等,同时也能有效的改善和改变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满足正常的日常教学需求。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和劣势

(一)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由一人变成了集体,形成了一人授课,众人受益的教学模式,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但由于是集体授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虽有共性,但缺乏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有共性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集体教授,而个性的知识点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和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授。并且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积极、有效的课后分层辅导和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弥补集体课的不足。

如:在教授一首新乐曲时,有关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弹奏重点、弹奏难点、弹奏要求和弹奏方法等共性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集体教授,而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的不同,教师则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二)教学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言传身教变成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形成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生齐奏、学生齐奏;师生轮奏、学生轮奏;师生接龙、学生接龙;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等多种多样的集体教学模式,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吸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音乐课件、音频、视频、投影仪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补充、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钢琴音乐、学习钢琴音乐。

(三)集体教学的能力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视唱、练耳、演奏(视奏、独奏、重奏、合奏)、和声、曲式分析等多学科学习为一体的实践技能训练过程。所以,它具有灵活运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的互动性、循序渐进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增进了集体团结合作能力,还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逻辑思维、理解、想象、表现和创造等能力,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生动活泼。

(四)便于普及,利于发展:由于数码钢琴的购置便宜实惠,一般有低、中、高三个档次,价格大约从2000元左右到4500元左右,成本远远少于钢琴的购置。所以,采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有效的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克服了教学师资的不足,满足了新形势下钢琴教学的需要。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针对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更加地感觉到任重而道远。在今天无法改变生源素质和教学师资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则更要思索:如何做好学生钢琴学习的教育教学的引导工作?如何认真落实钢琴教学的计划和任务?如何改变我们钢琴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她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有所成?……

笔者认为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钢琴教学是一项实践技能操作,是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她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当学生一旦有了学习钢琴的兴趣,那么钢琴教学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除了利用课堂、琴点时间、课余时间进行集体训练、分组训练和个别训练外,同时也要积极有效的开展课后分层辅导和设计一些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如:

1.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采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都能学有所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使大部分中等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轻松愉快,学好技能”,很好的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对优等生适当加大难度和加快进度,使她们“既能学得好,又能学得饱”,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学习上的补充、提高和发展。对后进生则适当的减小难度和放慢进度,使她们“既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又能学到一技之长”,通过学习和技能实践训练,能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2.长期设计和开展一些帮助后进生进步的活动。如:“手拉手、同进步”活动,即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选择品学兼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强、技能技巧突出的同学做专业组长,以带动和帮助自己的组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也起到了加强学生技能技巧学习的作用。

3.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的活动。如:“自我风采展示”、“期中、期末汇报演出”、“平行班级互相交流演奏会”、“钢琴学期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在集体学生面前进行表演或作业汇报等,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定期开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及其学困点的现场座谈、演示示范的活动。如:“你提问,我回答”活动,即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提问出来,教师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弹奏的技能技巧水平,使学习钢琴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二)引进高效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听到、看到、想到和接触到的面广,而以前那种单纯的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课堂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我们则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采用和加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便于更好的进行教学。

2.灵活及综合运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模仿法、启发法、对比法、提问法、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课堂组织-(复习旧课)-新课导入-教师示范、教授-学生试奏-互动学习、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加强巩固(教师再次范奏)-学生轮流回课(教师个别指导)-小组和集体评价-课堂总结的集体教学模式,这样既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让钢琴集体教学有共性而又不缺乏个性,力求让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四、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有效评价

钢琴集体课的有效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有效评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考核标准的不同及学生实践训练差异的不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评价: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评价

1.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的百分比:

低于70%必须要修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重讲。

2.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快乐。

3.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采用随机提问、现场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方式,若正确率不足70%本堂课教学不成功。

4.是否进行了教学反思,反思后是否进行的教学调整。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

1.是否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

2.是否感觉到学有所得的快乐,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当堂课消化。

3.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能回答。

4.课后是否有复习的欲望,对学困点是否愿意去花时间弄清楚。

(三)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评价

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技能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学习时间去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才能很好的掌握和灵活的学以致用。基于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价体系:

1.建立“课堂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2.建立“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建立“实践训练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一些老师在成绩评定的时候,一般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期终结成绩记入成绩档案,致使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练琴,临近期末考试时再突击应付专业考试。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但课后实践训练时间即琴点时间往往无故缺席或课余时间往往借机偷懒,造成了课后缺乏练习而无法完成作业的现象等,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

而采用以上的有效评价体系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计划,有目的、有要求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四)课后辅导的有效评价

课后辅导是加强和巩固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是对课堂所教授知识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学生补漏、补缺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体系:

1.建立“课后兴趣小组教与学分层”的评价制度。

2.建立“课后活动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3.建立“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引导性、鼓励性、差异性的评价,开展有针对性、讲方法、重实效的辅导。指出学生学习训练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提高及发展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困惑和疑难。

综上所述,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是一场教学上的大革命。它不仅为现代音乐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更体现出集体课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时代感。它改变了传统钢琴教学的模式,同时又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它的出现,对现在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张荣伟,任海滨.教育基本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王伟宜,王.考试与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6]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一、优化音乐课程内容

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与幼儿园同步,对学生的培养从音乐基本素质的培养、音乐技能的培养和综合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为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素质方面包括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门都属于基础课,在内容的设置上有重复的内容,为压缩重复内容可将两门课整合起来,缩减不必要的内容,达到内容的优化。同时,把乐理的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中的技能练习结合起来,能够克服理论知识讲解的枯燥和视唱课学习中效率低的现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音乐技能方面包括钢琴、声乐、舞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钢琴课程在学习了基本的弹奏方法后,应侧重于幼儿歌曲弹唱的教学,增加伴奏、齐奏等形式;声乐课程的设置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则需要加强声乐演唱方法的训练及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有感情的演唱;舞蹈课的设置应该选择在进行一定的舞蹈的基本训练后重点进行民族舞、幼儿舞及幼儿舞蹈创编这三个方面。

综合音乐教学能力方面主要是指学前儿童音乐教法课。重点让学生多看、多模仿、多实践,将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熟练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课程目标

现阶段,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幼儿教师要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并具备教学的综合素质。其中,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大领域,贯穿于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始终。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体现的是一个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具备弹、唱、跳、讲的能力。如钢琴课培养学生弹的能力、舞蹈课培养学生跳的能力、声乐课培养学生唱的能力。这些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技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已与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与培养目标的错位与学院的分科教学有很大关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大致包括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两个方面。这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声乐教学上,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幼儿园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儿歌,学会自学儿歌,并能够演唱和编排儿歌;在舞蹈的教学上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基训外,还应该在幼儿园的舞蹈创编上大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中根据需要创编舞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弹和唱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在钢琴教学中将弹和唱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自弹自唱的能力,并以发展学生即兴弹奏能力为最终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音乐教学的评价标准过于主观、模糊,优劣衡量没有定量标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该结合音乐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多方位抓住实践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的内在联系,在正确的课程目标的指导下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绝对性的评价外,还要把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作为一个相对性的评价标准,全方位科学的评价包括校内、校外实训评价。校内实训的评价包括学生掌握的弹、唱、跳的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评价;校外实训评价包括学生的校外实习和见习,每一学期学校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去实训锻炼,并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四、完善音乐教学实践体系

1.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教方法和技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摒弃传统的模式和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有兴趣主动练习,在教学方式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形象化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个人的模拟授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综合各种技能专长,把同学们当做小朋友进行互动授课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将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教学实习三个方面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实践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1)校内实训方面,除给予学生优越的实训条件,更应该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如以幼师角色定位的教学音乐会、艺术周、教学模拟比武大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

第8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工科类高职院校 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明显滞后,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是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应当具有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1 基本素质

1.1.1 健康素质

(1)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加强体育锻炼,拥有良好的体魄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2)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的手段能使学生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1.2 道德素质

(1)社会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人在进行一切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群体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2)职业道德。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是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高技能人才,而不同的职业岗位会有其特殊的职业操守,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甚至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它们是作为职业者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1.2 专业素质

“术业有专攻”,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是学生将来就职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能仅靠老师讲,还要逐渐培养自学的能力,甚至是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1.3 能力素质

除去作为人的基本能力外,还应具进行其他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诸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能力等。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2.1 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

很大部分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而总结高考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从小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匮乏,跟不上学习的进程。

2.2 自我约束能力弱,缺乏目标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初次进入大学校园,缺乏监督和管理,不能尽快适应独立的生活学习。(2)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目标,随波逐流,进而自暴自弃。

2.3 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范围狭窄

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初、高中期间获得课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很少,接触科技最新动态的机会也不多,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初期学习压力很大。

3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3.1 枯燥的理论课程

由于专业课的量比较大,又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很多内容非常抽象,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大多停留在课堂“教与学”的模式下,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

3.2 单纯的技能训练

由于各学校资源有限,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投入更加捉襟见肘,学校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导致实训条件较差,与实际工程的区别很大,很多设备都是验证性的模拟实验设备。而技术的发展与更新换代很快,实训设备又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学生日复一日地埋头苦练,精力与兴趣逐渐消磨,进入企业后又发现实际差距巨大。

4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

4.1 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1)以多媒体资料,专题报告会、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听取本专业成功人士,师兄师姐等人的成功故事,了解本专业就业后要做些什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2)通过网络、杂志、书籍等方式了解本专业最前沿动态,最新信息。(3)让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的分析,辅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4.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就是基于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采用讲授的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的存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教学过程中、工程进行过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学会怎样处理问题。表演结束后,再让“演员”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这样的实训方法学生参与兴趣高,情境强,效果好。再者,角色扮演生动有趣,简单易行,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的要求。

(2)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事先制定好项目,然后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运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发挥出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设计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将来适应工厂环境奠定了基础。

4.3 将课外活动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可能他们在课堂上是“萎靡不振”,但是在操场上却是“精力充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果,获得赞扬,会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建立与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专多能”。

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校团委、学生会与所在当地的小学进行联系,参与到小学的课外活动(四驱车比赛)中。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作为大哥哥、大姐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组态软件为比赛提供了集中监控系统,在提高了比赛科技含量,学以致用的同时还获得了小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和立志于刻苦努力并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的情感流露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了高考失利,“低人一等”的阴影,发现了自我价值。

纵观整个活动,除了初期是由学校和老师与对方联系外,中后期包括活动的策划、人员的组织、工程项目的构建等均是由学生自己负责,这样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还使学生获得了工程实践的体验,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与失败,而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更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是学生就业的根本,学校重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尤其是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不仅要规划好学生的一门专业课,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完善综合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规划好他们自己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 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

[2] 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3] 江晓燕,袁传玉,杨春.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1(7).

第9篇: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师用审视的眼光,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再认识,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再认识,生成新智慧。在各项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师成长是目标,教学反思是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的教师=教学过程+反思”[1]。教师只有对教学过程和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自我提升。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应审时度势,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评价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一、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反思

(一)对选用教材的反思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和依据。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高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化人才,教材的选取应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多年来,我们曾利用普通高等音乐院校专用教材,对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结果差强人意。如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拖沓冗长,学无所用,与学前教育实际岗位脱节,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迁移。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的教师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和反思,认识到选用适宜教材的重要性。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选择教学内容应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以致用为标准,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和组织。目前的高职《视唱练耳》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序化,内容实施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满足从事幼儿教师行业的岗位需求。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找出或发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在《视唱练耳》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上还是沿用一言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知识点,视唱案例,学生跟唱、模唱,学生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实训,最终学到的仅仅是书面知识,而非应用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有悖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迁移,不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岗位能力。

(四)对评价方式的反思

目前的视唱练耳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主要以教师终结性评价为依据,过程性考核被弱化,教师不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考查的内容一般是学习过的视唱旋律,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视唱能力做全面、系统的考查。

二、改革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课程组教师通过到幼儿园挂职进修,了解到幼教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同时,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制定整体的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最终确定以下几条改革实施建议:

(一)注重教材开发

课程组应积极到幼儿园一线做调研,调查《视唱练耳》课程的综合需求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接职业岗位,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应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注重实际应用,突出职业能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上做到言简意赅,语言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实践性内容,要突出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内容上要尽量贴近岗位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要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编写出高质量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可对在校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统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确定各教学内容的权重。教学内容应侧重能力培养,弱化理论阐述,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训练项目,引入先进实用、适宜自主灵活学习的内容。目前,《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课程组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将原有教学内容优化重组,精心设计了四个项目:识谱训练、听音训练、视唱训练、节奏训练。通过四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将有关视唱练耳技能及乐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视唱音乐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型幼儿教师要具备教育、保育、保教反思等岗位能力[2],《视唱练耳》课程隶属于培养教育能力范畴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发现式”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如具体视唱案例,教师应确定学习主题,先不作示范演唱,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同步思维,学生根据问题观察分析案例,从案例中找到难易点,问题由学生组织讨论,方法让学生提炼,结论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在科学凝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问题的主人。课堂上多留给学生相互讨论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相互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唱、多练、多思考,从以“教授为中心”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口唱+示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向“启发+讨论+指导”的教学方法转变,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拓展教学内容,引入经典歌曲小品,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寻音频视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这样做既能培养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习效率。

4.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重组,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模块,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中找到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自身的视唱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设计,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到简洁明了、目标明确、趣味性强,项目任务应尽可能地模拟幼教岗位,符合岗位职业能力。

(四)拓宽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实现根本性转变,即以结果评价(过分重分数)为主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过程评价:教师应开展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如定期考核检查,选取新曲目,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创设情境,进行视唱考核,检验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视唱新曲目的能力,最后进行现场互评,教师评价,给出改进建议,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适当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上传视频,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做到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