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

第1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65-02

1 引言

高科技产业在当今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地向前发展,各种高科技企业更是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发展壮大。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处于创建阶段和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该类企业往往因富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创办,具有其独到的发展优势,能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为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等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科技研发、产品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效益外溢等特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受自身经营体制、规模较小、资金支持体系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高度依赖和需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往往面临着种种发展及生存的困难和风险。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降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从事科技研发、产品创新活动的风险,而且还能降低企业投资R&D成本和人力资本成本、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增加收益,提高企业及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从而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此外,还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缓解科技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难、创新难等问题。但是,现行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完善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显得颇为重要。

2 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所存在的缺陷

税收优惠应当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制定,以最大程度直接帮助其度过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并针对投资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间接帮助中小企业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但是我国当前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涉及税种虽多但缺乏整体的税收优惠体系。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虽然不少,但大多以零散的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散见于现行税制的各个税种中,不同税种、不同地区在具体优惠措施和使用条件上存在很大差异,虽具一定的灵活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二是税收优惠形式单一,优惠重点较片面。目前的优惠方式主要采用直接优惠方式,即税率优惠和减免税,而不是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扶持性间接优惠方式。直接优惠方式只看重结果,仅对企业利润给予减免,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费用等而对事前资金投入及科研开发活动的税收激励不够,没有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事后奖励性优惠已日益影响到企业间非市场竞争和正常的市场活动。

三是优惠对象区别对待,税制不公现象突出。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税赋不公,如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税收政策不同,高科技产业区、经济开发区的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优惠有别,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个体私营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等,加上中小型企业在社会中自我保护能力、承受能力和谈判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这些优惠措施往往很难落到实处。

四是税收优惠政策设置不合理,不全面。例如,在流转税方面,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不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等不得在进项税中抵扣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加重了企业的税负;现行增值税是不完全增值税,将许多行业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使得流转链中断进一步加重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负;出口退税没有实现真正的零关税降低了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得税中,“三新”费用的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的免税期等优惠政策要求过高,许多中小型企业根本享受不到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而且个体私营企业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风险投资优惠政策空白,缺乏鼓励消费者使用新产品的政策,科技人员的个税普遍偏高又没有优惠政策不利于激发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和创新行为。

3 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以给与资金支持来帮助其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许多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八十年代如美国(1981)、法国(1983),加拿大(1986)等西方国家就已采用“税收抵免”政策来刺激本国企业的R&D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国外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税收减免以及退还、加快扣除研发费用、加速提取设备折旧、促进技术成果转让、鼓励科技风险投资等等。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高科技创新投入,发挥税收政策的重大推动作用,还需完善一系列的税收支持措施:

第一,归类管理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对目前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形成较为统一、完整的税收优惠体系,并在国家产业政策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和适度原则的总体指导下,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动态调整,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体协调的多元化税收扶持政策体系。根据高新技术研发的特点,规定可享受优惠的研究项目或研究开发行为,确定基础研究或前期研究环节的优惠、中间试验阶段的优惠等标准,重点支持知识和技术所占比重较大的领先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并按照所属的全新高科技产业、半新高科技产业、改造高科技产业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类制定和管理。

第二,采取直接优惠的同时应注重间接优惠方式。采用税基式直接优惠,通过扣除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降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本,对用于科研方面的先进设备、仪器以及科研用房等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以增加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供给,适当给予这些设备投资税收抵免优惠,按照购置成本的一定比例抵免当年所得税税额。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制度,允许高科技中小企业按销售收人或营业收人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费用,作为科技发展准备金,专款专用,以支持究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

第三,合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制公平。尽量减少区域性税收优惠,应以产业性优惠为导向,以创新项目优惠为主。凡是符合技术先进程度、实践应用程度、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等标准的中小企业,不论是否处于高科技园区,不论属于何种经济成分,只要达到国家认定的指标,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改革流转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在流转税方面,可以考虑实行地区与行业相结合的办法,在吸取东北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国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率先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技术设备等固定资产进项税金;允许高科技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新设备、新工具实行加速折旧,并对技术先进的环保设备、国产软件的购置和风险资本的投资在投资当年采用“期初扣除”的折旧方式;对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彻底退税,增强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调整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所得税优惠,应该允许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高新技术开发投资风险准备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扩大研发费用扣除适用范围,并在初始年度据实税前列支;尝试制定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所得税率,规定创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与高科技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待遇,以鼓励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对于企业购买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支出,应视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给予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减免税待遇,以促进信用担保补偿机制的建立,改善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条件。为鼓励企业对科技投人的长期稳定增长,只要在后续年度连续5年的平均投人比为每年增长10% 以上,均可按150% 的比例扣除,当年未扣除比例可结转以后扣除但不超过5年。对于个人所得税,主要体现在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以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和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上,例如放宽计税工资的扣除额,提高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对高科技人才在技术创新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收入可比照稿酬所得,按应纳所得税额减征30%;高科技人才以自己的技术创新发明作为对中小企业的入股资本,因此而获得的股息收入免征3-5年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参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该项资本收益可以免征所得税。

另外,为保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应该建立科技投资项目审查立项、登记申报制度,定期评估,跟踪监控,把过时或不当的项目及早剔除;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对税收优惠的刺激效应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对技术成果加以验收和鉴定,及时取消成果不合要求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

4 总结

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中谋生存、求发展,需要税收优惠发挥其降低企业研发投资的风险和资金使用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支出的作用,政府应该变现行税收优惠中不合理的政策,更好更快地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颖.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管研究,2007,(1).

[2]曲顺兰,路春城.完善财税政策促进自主创新[J].财政研究,2006,(5).

[3]杨绍缓.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及其评价[J].涉外税务,2006,(6).

[4]陈宝明.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5]李丽清.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

[6]侯作前.全球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制度改革及借鉴[J].财贸研究,2009,(6).

第2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摘 要】本文针对学校与中小型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展开了探讨。通过在本校的实践证明,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适合高等院校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该合作模式有利于学校、企业和学生,能够实现三赢。

关键词 工作室 ;校企合作;中小型企业

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已经是一种共识。目前,定位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30%左右[1]。2014年上半年,中央文件精神“要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校企合作是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培养具有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为其进行了人才储备,提前让学生掌握相关岗位的技能,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培训期。

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由企业派出相关人员,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兼带学校课程,设立定制班,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等模式[2-3]。这样的模式,一般适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其体量较小,对于储备人才的需求量较小,采用大量投资对于企业而言,负担过重。但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于大企业,数量众多,从我校历年就业数据来看,中小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一般保持在70%~76%之间。因此,如何与众多中小型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合适的人才,是一个高校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部分中小型企业市场反应敏锐,敢于尝试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以突破的就是才人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1)规模小,但有持续性。因成本等因素限制,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开始不会很大,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优秀的企业会逐步壮大规模,人才的需求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2)技术新,需培训,但期望降低培养成本。很多新兴中小型企业触觉敏锐,瞄准新兴市场,采用前沿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所需人才的知识不同于传统的领域,往往需要在相关专业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培训才能适合企业的需求。但由于自身资源等问题,待招聘入企业后再进行培训,对于企业就有个成本的问题,培训期间无法为公司创造效益,造成了公司成本的上升。另外,经过培训后有可能出现不适合公司岗位的情况,对于公司更是巨大的浪费。

2 我校基于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校基于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始于2009年,源于苏州本地一家以移动开发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的需求。

2.1 合作基础

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天平公司)是一家是江苏省信息产业局认定的“软件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认定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09开始以手机锁屏业务为主。公司成立以来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技术应用和服务,先后推出了手机UI多媒体中间件,3G平安家居系统和手机流媒体播放器等产品。其中,手机UI多媒体中间件产品,能够突破手机UI界面的限制,使得原本简单呆板的手机界面变得绚丽丰富起来,是国内第一个跨手机平台的手机UI产品。公司以UI技术为核心,该技术为国内首创手机跨平台UI引擎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为我校重点专业,具有多年办学历史,培养了众多该专业的专门人才。我校注意市场的变化,致力于在当前热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培养更多有特点、有专长的人才。

2.2 合作模式

基于双方的合作基础,天平公司与我校于2010年11月合作建立了移动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手机靓妆工作室”。工作室位于我校教学区内,由校方提供场地、设备,并负责管理和教学协助,天平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将天平公司在移动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引入实训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多样性,我校采取“共性+个性”的培养模式,合作具体措施:

1)共性。进行市场调研,面向行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通过与多个应用方向的企业,包括天平公司沟通,将行业所需基础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性。采用灵活的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我校教学计划中包含实习和实训环节。按教学计划分别在大三和大四进行实训和实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由企业主导的实训和实习环节,如果实训过程学生表现良好,满足学时条件,技术水平达到企业和学校认可的程度,则可认定为相应的实习实训学分。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实际能力作为获取学分的评判标准。

按校企双方合作讨论的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建立了移动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手机靓妆工作室”。工作室模拟企业的环境和制度运行,具有独立的工作室管理规范和奖惩制度,并在运行的几年中创造了独特的“工作室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3 合作效果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招收了四批成员。工作室成员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实训和实习后,已经可以独立地完成UI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其部分作品已经作为产品成功上线,在国内一线手机产品主题商店中供用户下载,更有部分成员制作的作品预制在波导、联想等品牌手机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工作室主办了三届手机UI设计比赛,学员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引起了较大反响,工作室的成果初步显现。

工作室学员从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水平,在将来的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学校也在与公司的密切合作中,保持了对业界最新技术及动态的敏感度,有利于学校在制定相关教育教学计划时的前瞻性;公司也通过工作室,很好地宣传了其产品,扩大了其技术的影响力,并通过工作室培养了技术骨干,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在此共赢的基础上,合作双方有意进一步加强工作室的职能,扩大其规模,放大其影响力,希望能将工作室建设成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定位上,合作双方磋商,应该加深合作,对工作室职进行升级,使工作室能承担更多任务和职能。除了为国内市场提供作品,还要能承接来自日本的外包订单,并进一步开拓UI以外的其他移动技术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发展。

3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总结和展望

中小型企业众多,但需求一般量不大,且要求不一,无法以订单培养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与中小型企业合作的模式问题,达到共赢的局面。

对于企业而言,抽调较少的人力资源进入学校进行课余时间的培训工作,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且在培训期间,企业无需支付学生工资及其他补贴,成本较低。学生培训结束后,企业可以与学生进行双选,由于对学生情况很清楚,可以做到择优录取。培训期间,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相较一般在校生,更易融入企业,缩短双方的磨合期。

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既不影响学业,还能在相关专业方向上接触市场所需的实用新技能,为就业增加砝码。因其具有实际企业产品开发经历,几届工作室学生的就业均较为顺利,薪资水平也高于当年本校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

对于学校而言,工作室的建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就业工作,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目前我校与多家中小规模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多个工作室平台,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后续,我校拟进一步将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和优化,拟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激励学生和企业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夏晶晖.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技能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M].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93-196

[2]李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过程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9-40

第3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创新 融资渠道

在我国的各项市场主体中都有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独树一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尤其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产业结构创新恰恰是我国现在最需要的。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固有印象以及经济政策的滞后性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单一

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源融资,一种是间接融资即由银行给付的流动资金以及企业所需的固定资产更新,但是对于直接融资如信用贷款则很少,一方面是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企或者大型企业。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在资金和贷款方面的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商业银行,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的资金资源远少于较大型的银行,但是,一般只有中小型的银行愿意将自己的贷款给中小型企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毕竟中小型银行贷款能力有限。

(二)资金来源的大部分是自有资金

银行贷款难度大,民间借贷随着政策的越来越严格变得困难,与此相对比的是乡镇企业在负债上为扩大规模,以及更好地应对经济放缓带来的严冬而不断上升。中小企业想要更进一步更新设备或者研究新技术都需要资金支持。数据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导致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多寡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相对富裕,也因此发展潜力的,抵抗经济压力的能力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自筹资金或者企业留存的流动资金,不得不说是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思想制约的结果。

(三)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谨慎”思想的制约

作为企业融资重要渠道,银行贷款无疑是最安全和有保障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业普遍存在着过分的“谨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压力导致银行更加需要重视自身坏账比例,没有国家对坏账负责,自身责任压力约束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比例。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需要信用担保,相对于国企或者大型企业,这种担保的融资成本更高,也因此设定的贷款条件苛刻,很少企业可以成功申请到银行的信用贷款。

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存在与企业外部的经济环境,银行贷款“歧视”。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项因素。笔者将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此类企业自身的缺陷,有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由于此类企业资产少、经营规模与种类有限,对抗风险的能力不足等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门类主要集中在高新科技领域,且企业更新换代迅速,也因此,银行在审核该类企业的贷款信用时不得不将今后的企业破产风险包括其中,也因此设置的贷款条件严苛。但是严苛的条件也不知制约贷款困难的根本,再严苛也有达到的中小企业,究其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当,在进行贷款审核时,不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与管理结果不能满足银行的审核需求。

(2)银行放贷业务缺陷。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贷款方面,在原则上存在缺陷。传统放贷业务工作者认为,银行对大型企业放贷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高息收益,还可以将该企业的银行结算或者金融咨询服务打包出售,以此来增加客户群。但是,银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过分的强调中小企业贷款必须抵押。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主要集中在高新产业或者自主创业的群体中,研发周期长,银行针对该类企业的短期银行贷款不能满足要求,且该类企业除了办公地点很少有实际的企业资产,因此该类企业往往被银行贷款拒之门外。

(3)担保公司无效运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自身厂房、设备因为所处的地段以及设备小或者老旧等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审批,而高新技术的中小型企业重在技术类知识产权,其具有风险性,银行亦不愿给予抵押贷款。此事担保公司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变得很重要,但是,担保公司本身运营原因,其资金回收差,导致破产迅速,因此,没有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

对于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来说,不单单需要企业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更加需要的政府的政策改变,从而大范围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风气。一方面,健全企业征信体系,让第三方权威机构参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此类企业可以依赖该评级结果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加大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敦促其放宽贷款条件。

(一)政府主导,完善企业征信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信誉建设的同时吗,需要政府立法,完善企业征信的各项措施,并对违反征信办法的操作予以惩戒。各地政府也要在所辖区内对相应的高新企业进行帮扶,设置专项扶持基金,设立专项的小额信贷平台,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二)加强融资创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的风险体系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能力不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是关闭的,很多企业利用民间资本拓宽自身融资在法院判决中多数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因此,如何改革风险体系,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民间借贷,从而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是目前行业所需考虑的问题。但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制度和操作的公开透明。

(三)加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苛刻信用贷款要求,不仅仅在于银行对该类企业的歧视,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在自身信用以及诚信做事上存在缺陷。在企业本身的制度建设上随意办公,导致管理漏洞多,企业经营风险相对于其他企业更大。也由此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建设,增强自身管理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科技与金融结合涉及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各类金融机构、创司、资本市场、政府政策引导等各个层面,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公司。近年来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2012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2013年,有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以生物化学、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为主。我市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15%-30%左右,研发人员数占企业人数的20%以上,基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

目前,我市主要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朝阳银行、朝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银行仍是各类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银行对科技贷款是持审慎态度的,原因是:一是资产抵押问题。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基于安全性原则,银行贷款必须有符合条件的抵押资产,且信贷产品、信贷担保、业务流程、风险评价等主要还是面向传统产业客户和传统有形资产,末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建立服务支持系统,也没有放宽对科技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导致银行不能进行信贷投入。二是操作成本问题。目前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对大额和小额贷款、对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没有区别,导致操作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综合成本相对较高。三是银企双方沟通不够。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深度不够,银行不愿意在不能分享企业发展收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风险。对科技企业银行贷款,目前仅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机制和渠道,市财政承担50的担保代偿风险。

1、创司运作困难,上市融资明显滞后

创司在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我市创业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本规模不大、投资本地不够和专业人才缺乏。创司在我市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创业投资的多元投入机制不完善。二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初期支持有待加强。三是市财政对创业投资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四是相关创业投资政策有待修订和完善。可见,我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厘清思路,转变观念,找准切人点和主攻方向,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提高对科技金融结合本质的深刻认识

国家把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试点方案,这恰恰说明了现实中科技与金融“两张皮”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解决。首先科技金融结合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活动,既然是一种创新活动,就允许探索和试验,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广。其次科技金融结合是一种技术一经济范式,是新兴产业兴起不可或缺的两个内在要素。要将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统筹考虑,不能只关注科技创新本身而忽视了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创新。再次科技金融结合是科学技术资本化和金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是科技和金融高层次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被发达国家经济成功运作证实了的宝贵经验。

3、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可考虑以市属国有投资公司金融业务为基础,打造集担保、典当、创投、基金、租赁、保险、产权转让等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金融资源整合,形成规模,贯彻落实政府意图,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4、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围绕发展股权融资,着力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首先,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给创业投资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尽可能简化国有创业投资的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其次,要完善创业投资投人机制,壮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和种类。应建立财政资金持续长期投人的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创业投资,通过多样性方法和相关政策逐步使民间资本成为创业投资主力。再次,完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项目、孵化器、创业投资、人才共通的信息平台,使信息能够更准确更快捷的流通;加快创业投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各种手段,尽快培养出一支我市的专业创业投资基金队伍,助推我市创业企业产业的升级。二是设立种子基金,扩大现有产业基金的范围和规模。以国有投资公司为主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组建种子基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在现有产业基金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设立其他产业基金。三是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建立科技型企业和转制改制科研院所拟上市储备库,研究制定上市培育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具有上市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同时,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朝阳市产权交易所进行技术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大场外交易市场或创业板上市。应积极扩大和深化与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通过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推进县区实施政府性资金存放金融机构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考核激励办法等多管齐下,激励银行加大工业企业贷款投放。

三、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政策建议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做大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这些类金融机构是除银行之外的债权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可施展影响力的融资工具。政府可通过贷款贴息、租金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小货公司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继续推进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工作,深入探索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典当行开展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业务,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如典当企业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可以采取退税、享受利息补贴等形式;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做大小贷公司规模,政府引导小贷公司扩大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范围,设立科技小贷公司,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短周期、小额度贷款问题。

2、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集合债券。企业债券和集合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很有效的方式。地方政府应加大推动力度,创新担保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力求有所突。

第5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一、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企申报过程中,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内控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或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一)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研发部门在对研发项目进行最初立项时,因统计口径与财务不一致,导致由研发部门主导的项目立项预算值与最后财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额差异较大[3]。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研发部门从非专业的角度,很难对研发部门因研发活动而产生的各类费用归集完整,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协调并做必要的指导工作。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进行科技项目所对应的专利申报工作,但专利申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并取得相关票据,这会导致出现项目所申请专利的名称以及内容与费用发票的开票内容对应不起来的现象。

3.技术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费用的归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研发项目已经确认立项,而研发费用的归集还未开始,或者研发项目已完结但财务在核算时依然有项目费用发生的情况。

4.技术研发部门确定的某一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名单没有及时通知到人事部门,使得人事部门在进行薪资核算及财务部门账务处理时,科研人员的工资归集就会产生偏差。

5.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研发进程,导致研发项目所应当对应的办公费、折旧费等没有能够按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归集,而是由财务部门笼统的按照常规账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导致研发部门的实际费用与账面记录数据不符。

6.?τ诩际醪棵旁谘蟹⒐?程中,因产品调试、产品试制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合格品,无法作为公司高新产品销售。企业的一般做法是与下脚料等一起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点,财务部门很难对出售的这些下脚料区分哪些是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只好一并将这些废旧物资的收入归入其他业务的收入,研发费用最终无法得到冲减。

(二)办公室(或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考勤工作管理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对某项研发项目单独统计考勤,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核算某研发项目的人员工资部分[4]。

2.即使有对某研发项目单独统计研发人员的工时,但对于非专职研发人员(即从事研发又同时从事产品设计等其他工作)对某一研发项目的实际工时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财务部门在统计此类人员的工资工时往往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3.企业兼职研发人员的考勤及下发聘书时间不明确,致使兼职人员的研发工资归集出现问题。

(三)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问题

1.营销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营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举措,在开具相关发票时,为了讨好顾客,商品名称未按高新产品真实名称来开,或仅在规格栏中注明高新产品的代码,而明细账中又使用通用名,这就会导财务部门很难确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难以鉴别某一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属高新收入等。

2.某些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为了其企业形象,可能会使用集团公司或集团内核心公司的商标,对此类产品的收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是否可以确认为该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目前还是存在异议的。另外,企业受托为其他企业生产同类别产品,但原材料属于自行采购,原则上不属于企业受托加工,虽然这些收入全额确定没有问题,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属于高薪收入,对于这类问题,营销部门也应当事先与财务部门做好沟通。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而存在的问题,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可能会因为财务制度的要求不够规范和严谨,导致在高企申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销售收入因为确认时点的不规范导致已经确认的收入不准确

财务部门对收入的确认往往尽可能简化处理,比如在他们会以开具发票的时点为确认会计收入的时点。但在实际业务中,有的属于在预收款时就被要求开发票,有的明明货物已经发出,风险报酬已经转移,但发票却迟迟未开,也即账面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有可能被会被调整收入的金额。

(二)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不够细致,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和专账管理

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务部门将研发费用支出与其他费用支出混在一起核算,难以区分,未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没有进行相应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

(三)不能正确区分对项目研发与生产销售

有些企业因为规模或成本问题,没有明确设置研发部门,使得对新产品的试制和研发无法区分,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这些费用是否属研发费用无法界定。

三、对高企申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解决上述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的纽带和串联作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提高执行能力,合理划分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细化和优化财务部门自身账务处理方式,从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在项目立项之初,由项目相关部门组成项目立项小组,由财务部牵头对项目参与人员、预计使用的研发设备、项目立项周期、项目所用资金等进行合理的预算。

2.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勤和财务管理制度,对每一研发人员在某一研发项目上的研发工时进行更加合理细化的统计,在报送薪酬的同时报送考勤记录。

3.研发人员尤其是兼职人员到岗后,由办公室(或人事部门)负责向研发部门落实其所在的研发项目,并负责及时向财务部门通知人员到岗情况等信息。

4.研发部门可以制作研发费用专用章,由研发部的负责人对相关支出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每一笔支出在资金申请或费用报销时,标注好具体研发项目,这样财务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本不属于研发费用的支出虚列其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5.营销部门在保证完成销售任务的同时,耐心向客户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发票的开具合理规范,发票上的产品名称符合公司对产品的统一命名规则,不做随意改动,这样,财务在核算收入的时候就能够对高新技术产品与非高新技术产品做明确区分。

(二)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现有政策法规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核算,这些核算制度必须要能够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核算要求;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应该通过专门设立的“研发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下还可设立 “某某研发项目”做为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设置如下三级科目:

1.应付职工薪酬:顾名思义,该项目即常规的工资薪金及各项保险等,同样,外聘或临时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2.直接投入费用:即用作核算企业为实施研发活动而实际产生的劳务费、耗材费及试制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以核算专项用于某一研发项目的仪器设备以及在用建筑物等的折旧费用,以及用于归集大修理支出等产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该三级科目用于核算研发活动中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部分。

5.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委托外其他科研机构或可科研人员进行本企业锁所需研究活动二产生的费用。

6.其他费用:该项目核算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且除上述5种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一般情况下,该项费用不能超过总研发费用的20%。

(三)严格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会计核算规范

准高新技术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区分并确认高新收入和非高新收入,将不同产品分别核算并结转成本,以符合准确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成本的要求。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准确核算,并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

第6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所得税;扶持政策

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及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与大企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的特点,世界各国普遍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相应制定了适应不同时期需要的包括所得税税收政策在内的扶持政策。

⑴美国。美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近5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50%以上的劳动就业机会。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用了多种措施:一是雇员在25人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的利润,允许自主选择所得税纳税方式:可以选择一般的公司所得税纳税方式;也可以选择合伙企业纳税方式,即根据股东应得的份额并入股东的个人所得之中,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缴纳。[1]二是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经济复兴法》将涉及中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下调了25%,年应税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可享受15%的低税率,到2006年底,最低所得税率又降到10%。三是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科技税收优惠,企业可按科研经费增长额抵免税收;四是地方政府对新兴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一定比例地方税。五是加大对净经营损失的税务处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公司出现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为此,美国对总收入小于或等于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可以将向后结转的期限延长到5年。

⑵英国。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包括:一是对企业投资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在英国,为了鼓励投资者创办中小企业,规定凡投资创办中小企业者,其投资额的60%可以免税,每年免税的最高投资限额达到4万英磅。英国还规定:中小企业投资在l5万英镑以内的资本,在5年内享受20%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满5年后,任何处置企业投资所取得的资本利得均免所得税,并允许其与纳税期限内的其他收入一起,弥补企业以前年度的经营亏损。从2000年4月起,年利润不足1万英镑的公司将适用10%的优惠税率。二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税前资本扣除比例。从1998年7月起,将中小企业用于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的税前资本扣除由原先的25%提高到40%,仅此一项措施就会在5年内为中小企业增加约100亿英镑的现金流量。三是提高小企业的资产折旧率。英国固定资产折旧采用“资本折扣”法来做扣除项目,其年折旧额一般都是固定机器设备等资产余额的25%。而小企业第一年的折旧率往往是40%。2010年,英国政府制定的2010年财政紧急预算案有许多向小企业倾斜的政策,如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英镑的小企业有资格申请享受20%的企业所得税低税率,有85万家小企业从中受益。

⑶法国。自1992年起,法国对中小企业转为公司时所确认的资产增值部分暂缓征收税收,并允许新设立公司对原有公司亏损进行结转;自1996年起,中小企业如用一部分所得作为资本再投资,该部分所得将按降低的税率(19%)征收公司所得税。中小企业以专利、可获专利的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投资所获利润增值部分,可以推迟5年纳税。私人持有资本在50%以上的新设企业(设立2年以内)能够在当年获得全部R&D税收抵免额的退税,而其他企业当年的税收抵免额高于所得税时,需要向未来结转3年,在第3年期末,尚未得到的税收抵免额才允许退税;对小企业的培训费用给予35%的增量税收抵免。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法国政府规定每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减免1万法郎所得税,最高减免50万法郎,同时还将使用生产性资本地方税的减免以职工工资总额进行计算。为促进失业人员创业,法国政府规定创办工商企业可以享受2年免征所得税,以后3年对企业赢利分别减少75%、50%和25%的所得税优惠[2]。

⑷日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一是加速中小企业折旧。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加速折旧方式以来,对新兴产业的设备使用年限缩短至4-5年,对新开业企业所购或租借的机器设备(须经认定)以及现有企业为提高技术能力而购入或租借的机器设备,在第一个年度内或给予中小企业按购置价格30%首提折旧,或免缴购置价格7%的法人税;二是为促进中小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试验费减收6%的法人税或所得税;三是税收抵免。日本允许中小企业实验研究经费享有10%的税额抵扣。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千万户,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税费负担重、资金缺口大、经营困难的局面。为中小企业“降税减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借鉴上述发达国家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企业所得税征收方面,可实行如下5方面的优惠政策。

⑴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的的门槛和所得税税率。我国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中小型微利企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必须是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应该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如果将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6,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5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的其他企业定为“中小型微利企业”,则会使更多中小企业享受20%的所得税税率。

⑵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率。与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税率的OCED成员国相比,我国小企业20%的所得税税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高于美国、法国、加拿大、韩国、葡萄牙和匈牙利的税率。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该降低中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水平,建议将我国中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调低到15%左右。对年应税所得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实行免征所得税的政策。

⑶对中小企业增加投资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应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免税、退税优惠。一是给予国家鼓励的新设立的中小企业一定的免税优惠期,比如开业前2年免税,或者实行分期按比例给予免税优惠,第1年免税,对以后3年的企业盈利分别减征75%、50%和25%的所得税;二是允许中小企业对购入新设备进行所得税投资抵免。凡企业购买新的设备,根据不同的法定使用年限,按其购入价格的一定比例(如1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付税款。对于应纳税款少于1万元的小型企业,这部分应纳税款可全额用于投资抵免;如果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不足以抵免时,可比照亏损处理的办法,不足部分可向前或者向后结转若干年,将前后一定年的应缴税额用于投资抵免。三是凡投资创办中小企业者,其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如60%)可以免税,看设定每年免税的最高投资限额。四是对中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对小企业实行长期投资所得税减免。五是对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取得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入(不包括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给予一定的企业所得税减税优惠,比如按15%的税率征税。

⑷调整中小企业亏损弥补的政策。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我国5年的向后结转亏损弥补期限与OECD成员国相比是短的,并且我国目前不允许企业用以前年度的所得弥补亏损。税法中没有规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亏损弥补政策。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建议允许中小企业的亏损向后结转10年;允许中小企业用以前年度的所得弥补亏损。

⑸加速中小企业折旧。出台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小型企业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允许在投资后的1~2年内对新购置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取高比例的折旧,对某些设备在其使用年限初期实行一次性折旧。

⑹扩大税收抵免和抵扣的范围。税收抵免是许多国家最重要的创新税收激励措施。对研究开发费(R&D)支出的税收抵免,对企业培训费用、软件费用等设置税收抵免,如对小企业的培训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增量税收抵免。允许R&D费用全额扣除,对企业培训费用实行税收加成扣除(或税收抵免),或者允许企业培训费用当期全额扣除。对于企业的筹建费用,允许当期全额扣除,或按照5年期限摊销。

⑺对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企业开展财政补助,具体可按照企业亩均税收贡献多少对其实际负担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给予幅度不等的补助.

[参考文献]

[1]周显志,等.美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制度及其借鉴.税务与经济,2009年第4期.

第7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成长性 因子分析法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储备、资金筹备能力等综合实力上相较于大型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成长性研究是通过确立评价指标,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能够为科技型企业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各种重大机遇与挑战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思路。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中小企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2009年~2011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

1.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况

1.1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Storey和Tether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所有在高技术产业中生产经营新企业。”但是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差别比较大,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有所不同。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省都根据自身特点,主要通过从业人数和资本额角度制定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综合理解,可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定义为:“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服务等业务,能够在主导产品或生产流程中体现出较高技术附加值,并将产品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企业。”在定量界定上,可以从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员工人数三方面进行界定。企业的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下,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下,其中研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员工人数不超过500人,且主要从事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的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1.2科技型企业的认定

国家科技部2000年7月23日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方法。主要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划定高新技术范围:(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现代农业技术;(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8)环境保护新技术;(9)海洋工程技术;(1 o)核应用技术及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为:(1)从事上述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单纯的商业贸易除外。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2)具有企业法人资格;(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4)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5)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6)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技术创新的本企业专职人员。

科技部编制的《201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指出,创新基金支持的对象为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中小企业,具体领域包括:(1)电子信息;(2)生物、医药;(3)新材料;(4)光机电一体化;(5)资源与环境;(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7)高技术服务业。

1.3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1)科技型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经营机制,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是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2)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生产型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两项之和占当年总收入之比不低于45%。

(3)企业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公司体制多样、复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资金来源中,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分别占83%、8%和9%左右。目前这类企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6%,集体经济占17%,国有民营占24%,股份制企业占25%,其它占28%。

(5)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技术陈旧落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导致信息不畅,掌握不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制约了自己的理念和技术创新。

(6)缺乏资金及融资渠道。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不充沛,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更加需要银行的支持。可是据调查,我国的这些企业仅有8%左右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且是有一定成就的企业。而对于那些更需要资金,正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有好项目,却难以转化为生存力。

(7)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虽然会遇到资金匮乏、不容易网罗人才等问题,但是俗话说的好,“船小好调头”,正是由于规模小,可制约的因素也较少,企业的经营者全权掌握了企业的财务、人事、经营等权力,在遇到市场疲软、运行不畅等问题时,可以迅速做出决策,改变经营方向,使自己迅速摆脱危机的困扰,具有“小型化”、“柔性化”的特点。能快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营销创新的集成,很快地将科研的发明发现,迅速将其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有效占领市场。

1.4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市场开放程度低,科技水平落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但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和结构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企业素质较低、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资源储备、资金筹措能力等综合实力上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缺乏系统、长期的战略规划等。所有这些都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

我国大多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管理滞后,且社会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方面。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其一是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各项技术项目的研制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其从市场上回收的现金又相对较少,这就使现金的流出量远大于流入量,造成很大的资金缺口。其二是由于融资环境的原因。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金较少,信用度不高,所以很难从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贷到款,即使能贷,利息也相当高,加之我国缺乏二板市场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大,资金严重短缺。

管理方面。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的背景,一般都是技术人员自行研制开发项目,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一般来说企业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加之受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企业管理水平整体较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管理滞后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政府及社会支持方面。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分不开。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由于社会各环节尚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所以其支持力度也大打折扣,特别在立法方面,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非常欠缺。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政府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呈蓬勃发展之势,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制造业涌现出大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研生产型企业。过去,中小型企业很难在制造业立足,因为它们无法同现代化大企业竞争。现在,这种科研生产型企业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常常走在大型企业的前面,并对大型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始并逐渐在技术创新中占据领先地位。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巨大。中小企业数量大、分布广,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以福建省为例,福建这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功不可没。2009年,福建中小企业已达22.7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000家,总收入1609亿元,销售收入1574.35亿元,实现销售利润59.08亿元,上缴税金约68.36亿元。2010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61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8%,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0.58%。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技能,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便于管理,易于经营而且使员工感到工作与切身利益有关,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个人才能可以得到重视,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能适应现代社会消费需求变化快、起伏大的特点,“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土壤。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有独特的固定市场和消费对象,大大降低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在信息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建立过去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来建立的国际联系,来开拓过去只有大公司靠大批量生产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来进行过去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

2.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以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代表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主要侧重于企业增长率指标。深交所2008年底共有153家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科技型上市中小企业,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企业,本文最终确定28家企业为样本(见表1),通过对其业绩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

根据评价企业成长性的绩效要求,并结合投资者、券商等评估机构对企业业绩评判标准的指标度量为变量选择标准,共确定6个业绩指标,分别为总资产增长率X1、固定资产增长率X2、净资产增长率X3、主营业务增长率X4、净利润增长率X5、利润总额增长率X6。

2.2实证过程

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指标的原始变量,建立Excel数据表,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因素分析。

2.2.1统计量的描述

2.2.2 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aiser-Meyer-Olkin表示取样适当性量数。KMO测度的值越高(接近1.0时),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如果KMO测度的值低于0.5时,表明样本偏小,需要扩大样本。本例中测度的值为0.643,说明选取的样本满足条件,可以进行分析。

Bartlett球体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如果是单位矩阵,则认为因子模型不合适。Bartlett球体检验的虚无假设为相关矩阵是单位阵,如果不能拒绝该假设的话,就表明数据不适合用于因子分析。一般说来,显著水平值越小(

2.2.3共同因子方差(共同性)

公因子方差表报告的是共同因子方差,即表明每个变量被解释的方差量。初始共同因子方差是每个变量被所有成份或因子解释的方差估计量。对于主成份分析法来说,它总是等于1,因为有多少个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个成份,因此共同性会等于1。抽取共同因子方差是指因子解中每个变量被因子或成份解释的方差估计量。这些共同因子方差是用来预测因子的变量的多重相关的平方,数值小则说明该变量不适合作因子,可在分析中将其排除。

由表4可知,本文选取的6个指标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分析均有相关性。

2.2.4旋转前总的解释方差

表5中,左边第一栏为各成份,共有6个变量,所以有6个成份。第二大栏为初始特征值,共由三栏构成:特征值、解释方差和累积解释方差。合计栏为各成份的特征值,栏中有3个成份的特征值超过了1;其余成份的特征值都没有达到或超过1。“方差的%”栏为各成份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即各因子特征值占总特征值总和的百分比。“累积%”栏为各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的累计百分比。第三成份的累计方差百分比为83.332。

2.2.5旋转后总的解释方差

合计栏为旋转后的特征值。与旋转前的合计栏相比,3个成份的特征值有所变化。旋转前的特征值为2.719、1.279和1.003,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而旋转后的特征值相对集中。尽管如此,旋转前、后的总特征值没有改变,最后的累计方差百分比也没有改变,仍然为83.332%。

2.2.6旋转的成分矩阵

从表7可以看出,其中第一个主因子在总资产增长率(x1)、固定资产增长率(x2)、净资产增长率(x3)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资产增长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由净利润增长率(x5)决定,可命名为利润增长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4)和利润总额增长率(x6)决定,可以命名为收入增长因子。

2.2.7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由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建立因子得分函数。表8列示着成份得分系数,即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由该表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函数:

F1=0.346XI+0.258X2+0.323X3+0.284X4+0.059X5-0.068X6

F2=-0.075X1-0.432X2+0.167X3-0.126X4+0.74X5-0.041X6

F3=-0.049X1-0.064X2+0.137X3+0.042X4-0.06X5+0.976X6

代人成长性系数G=45.311F1+21.310F2+16.711F3,可得样本成长性排名,见表9。

2.3结论

一般来说,成长性得分较高,也即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其业绩应该比较好,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增长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来反映样本企业业绩,以检验实证分析。通过取得分排名前5名、前10名、后5名、后10名,分别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增长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计算结果验证成长性得分越高,企业业绩越好,成长性越良好。计算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以看出,样本中有16家公司的成长性大于0,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性空间,符合该类企业自身特点,也符合我国新兴科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背景。高成长性是我国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起步和发展的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和传统行业企业的竞争中仍处于明显弱势,同时没有完善的国家政策和宽畅的融资途径。

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虽然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于传统市场企业普遍具有成长性,但是具体分析28家企业看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能力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成长性最好的大华股份,成长性得分为0.4669,成长性最差的中环股份,成长性得分为0.5997。成长性得分的极值相差较大,反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不均衡性,企业自身实力存在差距。

3.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建议

3.1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

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门槛,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及保护性措施的支持很难健康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法律、税收、财政支持、高技术市场保护、银行贷款及价格政策等方面。我国政府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施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科技部2004年10月9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它的实施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优势;2007年9月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联合推出信用贷款试点工作优惠政策,旨在帮助园区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在无抵押、质押物的情况下,取得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问题,从而缓解中关村科技园区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各地区和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孵化工作。要以优惠价格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创业中心创业。

3.2改革投融资环境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便是融资难的问题,马晓霞(2006)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不符合中小企业特征,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不能进入银行信用评定体系或者获得的信用评价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发展中小银行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业务领域上,从事的是高增长、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正因为如此,这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国家和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努力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

3.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着重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研发高科技产品,并在技术产业化方面加大力度,及时将科技转变为生产力。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理清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决策质量,摆脱低水平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的不良倾向;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

第8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今日诚迈科技,万兴科技复牌。昨日市场热点是医药,盘龙药业是龙头,惠威科技,双成药业纷纷连扳,5G概念表现积极友讯达3连扳。页岩气减税刺激,潜能恒信,石化机械,阿斗力。海南板块受到博鳌论坛影响整体强势,海峡股份机构进场1.6亿,龙头是大东海,钧达股份,京粮控股跟涨。农业贸易战受益股宏辉果蔬,大家今天注意长飞光纤是第四个独角兽。页岩气,医药。

没的说重个股轻大盘,就一个字,干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通知对页岩气减征资源税,通知称,自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对页岩气资源税(按6%的规定税率)减征30%。

日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加大力度整顿通过互联网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

国办: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仿制药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工信部3日向中移动颁发4G LTE FDD经营许可,中移动表示将大力推动移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发展。

第9篇: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范文

本文以福建省一、二、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为例,从人才结构和人才管理机制两方面着手分析其人才集聚现状,最后针对人才成长机制这一企业人才管理的薄弱环节,探索提高创新型企业人才集聚能力的途径。

一、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人才集聚现状

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一、二、三批共240家企业。本文从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管理机制两个方面阐述福建创新型(试点)企业人才集聚的现状。

1.人才结构。(1)研发人员比重。福建第一、二、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研发人员平均比重为14.49%,研发人员总数为24319人,高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人员比例的要求。从研发人员各地区分布情况看,2010年福州地区创新型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为23.45%,领先于全省,厦门地区以22.82%紧随其后。漳州、泉州、南平、莆田、龙岩等地区的创新型企业研发人员比重虽不及福、厦两地,但在总体水平上也高于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人员比例的要求,三明、宁德地区则相对滞后。这表明福建不仅沿海和内陆地区创新型(试点)企业科研人员分布不均,沿海各城市之间的差别也较大。

(2)科技人员比重。科技人员比重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创新型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第一、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数据来看,2007到2009年科技人员占创新型企业总人数的比重略呈递减态势,2007年福建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占企业总人数比重为16%,2008 年为13.5%,2009年为12.1%。究其原因,固然有企业总人数迅速增加导致的科技人员比例下降的方面,但更主要是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值的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力度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

(3)企业员工流失率。企业员工流失率指单位时间内辞职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它是考察企业“吸人”和“留人”能力的最显著、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对福建省一、二、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员工流失率的统计表明,这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具有明显地区差异。三批企业中,104家大型企业和136家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均值仅相差不到0.02%,这说明只要企业具备规范的管理体系,并提供员工足够的保障和激励,企业规模并非影响人员流动的关键。而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地区差异上表现十分明显:福建经济较为发达的厦门、泉州、福州三地区的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其中厦门地区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全省最高,达到将近12%,与全省员工流失率最低的三明地区(4.47%)相差超过七个百分点,落差很大。

2.人才管理机制。(1)薪酬福利制度。薪酬体系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2010年福建省24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统计显示,全省各地创新型企业都十分重视薪酬体系的设计,并依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薪酬体系。省内大型企业的薪酬体系一般由保障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且保障性工资占据大部分比重;而中小型企业则大多设计出更为灵活和因“绩”制宜的工资体系,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以考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作为考察指标,根据对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发放相应工资,打造出更注重员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的薪酬制度。

福利对企业而言是调控人工成本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工具,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和留住人才,并能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提高企业美誉度。

(2)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保持一致,在提高企业绩效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组织满意度。笔者在对福建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中发现,福建大多数创新型企业建立了适合自身人力资源状况的一整套绩效考核机制,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将员工工作绩效同薪酬待遇、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相联系。具体而言,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时注重对事的评价,以工作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指标;注重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以科研成果和科研获奖情况作为员工升迁的重要指标。

(3)员工激励制度。福建创新型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体现为奖金激励、内部晋升、股票期权激励四类。几乎所有样本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激励制度,只是在激励方式的多样性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别。大型企业一般强调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中小型企业则以物质奖励为主,通过发放奖金和股票期权、增加物质福利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物质激励被普遍采用,主要体现为一次性奖金激励,而股权激励则仅有少数企业采纳。厦门、福州、泉州地区的企业,大多有对经理以上层级员工制定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南平、三明、龙岩等内地企业则鲜少采用股票激励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型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方面比传统企业力度大,这是其吸纳人才的有力措施之一。

(4)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员工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也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福建创新型企业中大型企业的内部晋升制度一般包括:一是建立起员工职务晋升体系,为符合要求的员工晋升;二是对企业空缺岗位,通过企业内部宣传渠道向员工传达并择优竞选。小型企业在内部晋升上的做法较为保守,它们更看重员工在企业业务方面的能力与实际工作成绩,当员工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时才会进行破格提升。总体来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福建创新型企业在各项制度制定上的薄弱环节,很多小企业完全没有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甚至没有明确的内部晋升路径。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吸纳高新技术人才的能力。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企业自主品牌的塑造上。对2010年福建省24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统计结果显示,这些企业的自主品牌战略规划制定率很高,其中三明、泉州、厦门三地的创新型企业自主品牌战略规划率达到了100%,其余四个地区也都达到了90%以上。具体来说,大型企业宣扬的企业价值观主要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创立和谐与服务意识;二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而中小型企业则更倾向于营造以创新为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氛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并建立制度激励创新。在完善企业价值观方面,大型企业注重构建沟通交流平台,中小型企业则更注意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

二、以人才成长机制为重点,提高人才集聚能力

1.员工培训制度。员工的教育培训是员工成长的重要途径,人才在择业时,不仅会考虑薪酬的高低,还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创新型企业应当摆脱目前对员工培训的矛盾心态,树立起员工培训长期投资收益观,加强培训体系的建设,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做到长期和短期培训、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统一。另外,企业可以在培训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为员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训,如企业外会议、基层锻炼、职务轮换、工作训练指导、模拟演习及运用互联网培训教学,或分派任务、承担项目、授权等。若创新型企业自身的条件允许,还可借鉴国际上大型创新型企业所采用的“双元制”模式,如企业办大学、国际联合投资培训,驻外培训等。

2.绩效考核制度。福建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基本都有涉及,但其制度不够系统,绩效指标的选择上也缺乏多维性和动态性。因此,若要加大人才集聚力度,企业需要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上进行改进。首先,企业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其次,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严格按制度进行,并结合职位性质、指标性质和标准性质来确定考核周期。再其次,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做到及时奖惩,鼓励员工取得更大进步。最后,应做到对绩效的实时监控,保持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员工反馈渠道畅通,使绩效考核制度更具人文关怀和让员工满意。

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型(试点)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可设立员工职前引导,通过专业测评并结合员工意愿选择工作岗位;还可结合绩效考核,为员工提供内部晋升渠道,鼓励其往更高层次发展。创新型企业应完善自身人才升职体系,缩短员工升职年限,提高企业内员工流动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另外,企业应组织人力资源规划专家对企业人才进行个人评估、职业生涯评估和职业生涯目标设定,以明晰的个人发展路径提高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