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执行和监督等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 完善基层央行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国库内控制度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农经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关于完善基层院检委会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在企业实施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内控评价绩效体系的构建思考 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的思考 基于内控的供电所“安风”体系建设探析 公司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企业资金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 论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 关于农信社财会内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途径的思考 关于完善长沙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关于完善摩检所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摩检所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樊艳琴")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执行和监督等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内部控制体系从建立、完善内控体系,提升内控执行效果、培养员工内控意识、完善监督体系等各个环节,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的策略,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摩检所内控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完善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单使用财务报告方面来实施内部控制,越来越不能解决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向着更高层次、更广范围进行拓展。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013年,根据集团公司价值创造管理体系建设计划,集团公司向所有成员单位提出了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求。如何建立并完善摩检所内控管理体系,提高摩检所管理水平,确保摩检所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防范和抵御风险,保障摩检所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摩检所目前所面临的紧迫议题。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和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其实质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监督检查评价单位内部管理的一种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内部的约束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的需要,主要目标是:(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地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的目标。(3)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从事经营活动。(4)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控制活动; (4)信息系统与沟通。(5)对控制的监督。 三、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内控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在摩检所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初期,大多数员工虽然参与,但是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够,特别是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益处缺乏认识,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认为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财务的工作职责,是满足各监管部门及上级部门的要求,与摩检所的各项实际工作无关,产生这些认识的原因分析如下:(1)进行内控体系建设时,财务部对进行内控建设方面的内容宣贯、培训不足,导致部分人员不了解内控体系的实质,更意识不到内控的重要性。(2)摩检所内控体系建设采取自身建设方式,存在很大难度。从技术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单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完成的,一般是需要依靠管理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大量调研考察,并积极与全所员工的紧密配合来完成。而且,从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查找缺陷的方面来看,咨询公司能以第三方公正的角度看待单位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以避免部门之间因利益关系而回避存在的问题。(3)在摩检所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因无内控建设的经验,自行建立难度较大,各部门甚至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因此,在期初的内控建设中走了不少弯路。但是通过相关人员的刻苦学习和研究内控知识,各部门之间的多次沟通和学习,最终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编制完成了摩检所的《内部控制现状评估报告》《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建立了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模型。 (二)对效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 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制度,这些制度是指导企业开展日常工作,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在进行风险管理建设之前,制度所重点解决的是规范与效率的问题,要通过制度去规范员工日常的工作行为,而制度的形成也正是摩检所自我更新、自我探索、不断优化,不断追求创造效率最大化的结果。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怎样在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之下去防范风险,也就是说怎样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平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制度建设,又高于制度建设的。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防范风险的重点在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应考虑: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好地衡量业绩;哪一个控制点能够反映重要的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纠正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为有效。各部门应本着对摩检所负责的态度、对部门负责的态度、对所辖业务负责的态度,认真查找业务的风险点、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分析关键控制点即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形成摩检所风险数据库,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进行定级,区分什么是一般风险,什么是重大风险,什么时候牺牲效率来规避风险,什么时候为了实现效率而去承受风险,才是内控体系在进行风险防控的最终目的。 (三)对习惯与规范的关系把握不够 企业日常工作除了按照制度规范来运行之外,企业的内部通常还存在着一些工作习惯,这些习惯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制度,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有些是好的做法,有些则是低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相悖的原则。而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流程,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中进行,而原有的习惯要么上升为规范,要么令行禁止,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流程,没有习惯。在摩检所进行内控建设梳理业务流程时,存在部分部门对习惯和规范的关系把握不够,在制定业务流程时,把不规范的习惯当作规范流程来制定的情况。因此,下一步进行完善内控体系时,为了更全面深入的对流程进行梳理,摒弃不规范的工作习惯,需要抽调对摩检所业务熟悉,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去完成该项工作。只有足够对业务流程熟练的人员,才能深入了解各部门工作的相关性,才能更细致进行流程梳理,区别不规范的习惯,建立更具有可操作性、更适合摩检所发展的内控体系。 (四)对制衡与分权的关系把握不够 内控机制的主要原则就是不相容的职责分离,也就是说企业员工不可以负责某项业务的所有部分,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由其他人进行监督,这就是内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内控体系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制衡与分权的问题。一是分权,企业没有分权就不能做到不相容职责的分离,过分集权,一人多岗,这是风险管理所制止的行为,而内控体系所要解决的是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权,使权力的分配达到效率与风险的平衡统一。其次是制衡,在设计分权的同时必须要考虑权力间的相互制衡,没有制衡就没有监督,没有监督事实上又形成了一人独权。这个问题在摩检所尤为突出,因单位规模小,一人多岗的现象较多,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如何将制衡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最好,也是今后在完善内控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单独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单位内部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大工程,可以说,摩检所的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入手,每一个部门都有内控建设的责任。其次,内部控制(上接第27页)的建设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职责,而是摩检所领导、中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的结果,每个管理者及员工都有各自的内控职责,每一个管理者及员工都应该从自身所处的岗位出发,对本岗位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不断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环境是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前提。内控的内涵就是协作与监督,任何的业务流程都不能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团队精神就成为内部控制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建立内部控制的宣传及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制度,为内控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使员工意识到,摩检所的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是由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控制的,是强调团队责任与义务、强调合作与监督的,做到人人讲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以保证内控工作在全所范围内有效执行。 (三)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内控意识与技能 规范的内部控制,涉及摩检所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确保内部控制在摩检所更有效执行,是需要摩检所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需要每一名员工将内部控制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之中。所以,全力培养员工的内控意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是为摩检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战略眼光的专业人才的基本需要。 (四)强化风险认识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隐患,为了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规范性,必须强化员工整体风险认识能力,从各个环节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因此,要积极组织系统化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认识能力培训,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述以及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锻炼,逐步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不断发现隐藏在摩检所发展活动中的风险,辨别风险类型,预判风险可能给摩检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能够影响摩检所发展的风险及时采取消除措施。 (五)摒弃坏习惯,规范新流程 当前,所有企业都是习惯与流程并存的状况,企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是需要摒弃,而好的习惯是需要总结固化为制度流程的。摩检所在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时,以将内控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各种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为目的,形成“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局面,并逐步将制度、业务流程、风险进行融合,对摩检所所有的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对不适合的流程进行改进,对良好的习惯以流程的形式予以保留,寻找适应摩检所的、真正具有实效的新规范。 (六)建立审计体系,加强内部监控 内部审计体系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一个重要保证。有效的审计体系是以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进行审核,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为确保摩检所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摩检所需委托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限,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以此达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体系的目的。 (七)正确处理内控与发展的关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要正确处理内控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几百家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企业的运行成本、市场反应的系统研究,发现相对严格的制度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过分严厉的制度会束缚企业的手脚,限制其活力。因此,在建立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时,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要坚持有利于摩检所良性发展的原则。 五、总结 内部控制是涉及摩检所各个经营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岗位的,它不只是管理层、会计部门、审计部门可以完善的,更不是内控人员做一套流程方案或者评估一下可以完成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一整套制度和一系列行为以及相应实施的各种管理活动,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建立覆盖所内全部业务和运作流程的控制系统,确保所有员工理解和执行相关制度,切实履行职责,才是真正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提高摩检所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摩检所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做好内控与风险防范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位职工都能清楚地知道摩检所赋予自己的权力与责任,并为实现摩检所的总目标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摩检所的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樊艳琴(1977―),女,陕西西安人,现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财务部主任助理。

第2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加强 内控 构建 廉洁 国企

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廉洁国有企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前,随着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推进,同时燃料市场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不规则现象,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有效的内控体系建设正是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舞弊行为发生的有力保障,所以在这个企业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廉洁国企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基于发电企业近年来内控体系建设的经验,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效构建廉洁国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对构建廉洁国企业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发电企业内控建设情况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对策,还应保证识别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它应管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2006年6月,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进风险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财政部分别于2008年5月、2010年4月先后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设计模型。

2012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决定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自2012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包括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应着手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并在披露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些规定的出台有力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控,同时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推进廉洁国企建设。

近年来,国内很多发电企业不断加强对内控体系建设的探索,吸取国内外研究专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纲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指导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指导企业管理层针对现状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并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评估、审计,经过系统梳理、测量评估,发现了一些内控缺陷,并着力加以整改,内部控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构建廉洁国有企业的意义

纵观社会上众多腐败案件,几乎都会涉及经济问题,如贪污、挪用公款、私设或私分“小金库”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一部分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腐化堕落,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水平的低下,舞弊行为高发,直接导致企业的巨大损失。由于内部控制薄弱,让“有心人”钻了空子。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在制度上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人员的廉政安全,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强有力的一个手段,也就是构建廉洁国企的重要措施。

国内外实践证明,加强内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约束管理者行为、遏制腐败、构建廉洁国企业,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一,保障企业所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保障所有股东的权益;第二,有利于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三,保障财务相关信息和业务管理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第四,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从而保障人员的廉政安全,为构建廉洁企业打好基础;第五,有效控制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廉政风险,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发电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阶段进一步加以改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人员力量配备比较薄弱。按照内控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专业负责审查、监督内控体系的实施情况与自我评价,对内控审计与其他事宜进行协调。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很少设立独立、专人的审计委员会,来独立开展相关的审计、监督业务。一般做法是将内控审计委员会跟纪委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人员构成也身兼数职,专业知识仍然比较缺乏,更缺乏权威性、独立性,不能发挥审计委员会实质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于火力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针对性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新环保法、新安全生产法今年开始实施,也对火力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都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增强风险预控意识,强化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对于很多发电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停留在书面上,部分工作人员在内控制度执行意识缺乏,执行不严谨,仍存在人为打破制度规定的情况,不规范事件仍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制度体系的权力制衡作用也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明显加大。

(三)内部控制涉及范围不全面,缺少整体性

只注重经营、财务,而忽略了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对于火力发电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火力发电企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其包含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全厂停电、非计划停运、环保事故等。所以,针对火力发电企业而言,确保机组能够可靠、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从目前国内大型发电企业内控建设总体情况来看,因为测量、评估人员大部分由财务专业审计人员组成,他们对发电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了解不够深入,所以,他们注重的上市公司内控缺陷主要是内控执行、内控制度、投资者关系、信息披露、沟通培训、财务管理等方面,披露的问题也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缺陷、重大缺陷产生的市场反应、企业内控缺陷设计、治理特征等方面,而对于火力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方面关注度不够,而这恰恰是直接影响发电企业的总发电量和发电成本,也即企业经营目标和利润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现行的内控测评范围、覆盖范围不够全面,缺少整体性。

(四)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于形式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企业所意识到,然而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高速增长、效益提升,重结果而忽略过程,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众多隐患,而形式化风险评估过程使得管理层无法估测可能的内控危机,企业生产、经营、采购、经销、融资、贷款等财务管理环节中很有可能被人为钻空子。

三、发电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构建廉洁国企的措施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发电企业内部控制是构建和促进廉洁国企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工作重心之一是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强化风险认识、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培训增强内控人员业务能力、加强内部监督等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深化廉洁国企建设。

(一)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保证体系的完整性

国内很多国有火力发电企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较早,一部分还是全国标准化建设优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基础较好,质安健环、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有着多年的标准化、体系管理经验,员工有着较好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但是对于以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为目的的内控体系建设时间不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对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控制经营风险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两手抓”,既抓全面质量管理,又抓内控体系建设,以此来构建廉洁国企。

首先在原有的标准体系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梳理,废除与现有管理不适应的制度、标准,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环保法、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增订或修订在财务管理方面、市场营销方面、环保预控、安全预控方面制度。再次在梳理工作阶段性结束后,根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范围的指引,重新确定业务流程清单,找到关键点业务,对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细化内控细则,建立一套适宜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 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目前,笔者所在国有发电企业正在组织实施ERP系统。在系统上线之前,对各管理流程、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力争使各个业务流程由散落的“点”连接为全面、系统的“线”,固化全部业务审批流程。发电企业根据自己制定的内部控制思路与ERP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根据《内控手册》的内容,明确哪些内部控制功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线上加以实现,而哪些仍需要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在线下进行,企业在引进ERP先进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内控效率的同时,也延续了较好的传统内部控制程序,使整个内控体系符合全面性原则,内控覆盖范围不留死角,同时在ERP系统的初期建设过程中,员工管理观念得以更新,内部控制意识得以加强,为建立良好、科学的内控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廉洁国企建设。

(三) 抓住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业务流程,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售电和收款、物资采购和付款、外包服务项目从立项到付款、燃料采购、废旧物资处置、粉煤灰等辅助产品出售等都是火力发电企业重要的经营业务环节。因此,首先紧紧抓住发电企业的业务特征,加强对这些经营环节的控制,制订权力相互制衡的审批流程,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其次对关联方交易加强监督,关注关联方交易的业务往来、经济核算以及不相容职务岗位是否分离,企业的制度体系、决策等是否具有独立性。把握以上两点,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四)加强内部监督,保障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通过加强自我评估和企业内部审计两个方面实现:1.设置内控自我测评系统

为确保自我测评取得成效,在各部门及下属企业设置专兼职的内控测评人员,内控测评人员所在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对内控人员工作成果进行审核,并设置独立内控测评质量监督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下属企业的内控测评工作开展,每年组织实施独立监督,以保证内控结果真实客观。只有进行专业的评估、加强内控才能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避免人为钻空子情况发生,起到较好地构建廉洁国企的作用。

2.健全机构,规范法人治理,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规定,企业负责人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进行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设立内审部门和内审岗位,保证机构独立性。通过各层面的重视与实施,实现全面、全职控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活动。其次,发电企业积极地规范自身的法人治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同时根据《内控手册》规定,内部审计每年至少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发表一次独立意见并形成报告。最后,制定符合要求的内部审计职责、监督内容和审计的工作程序,为内审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以便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审计监督。

四、结束语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保证了国有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通过协调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促进国企规范管理,实现国企不同阶段的经营目标,同时进一步通过责权均等、权力制衡等手段,深化了廉洁国企建设。笔者所在国企自实行内控体系建设以来,虽然中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大提升了国企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因此,火力发电企业在内控建设中,持续通过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强化风险认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内控人员的培训、加强内部监督等手段,一定能使也必然会使我们的内控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全面,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为构建廉洁国企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3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各类企业应该致力于在生产和管理的各环节实施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努力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作,提高企业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整体缺乏规范体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全统一规范、权力制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有效推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加强风险管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从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有效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尽快加以整改。

1.对内部体系建设的认识较为片面。虽然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培训宣传了内控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员工仍然将之视为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对内控制度的认可度不够高;在内部控制操作时员工往往误以为内控就是内部会计控制,与其他部门无关。这些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内控制度的顺利建设及贯彻执行。

2.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其合理、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控制目的的实现。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岗位设置不合理,二是流程控制体系不完善。这些缺陷使内部控制都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企业执行效果不理想主要变现为:只注重制度制定,缺乏执行力度;部分业务操作未留下实施证据,或证据不规范,使内控的执行缺乏依据;有些企业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4.信息流通不畅,缺少交流沟通。良好的信息沟通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否则员工就不能了解自己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其结果就造成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制造不必要的矛盾,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企业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大组成部分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查找设计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提升管理水平。

1.持续改善内控环境。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不断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过程,要努力提高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内控意识,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权责体系,从而持续改善内控环境。

(1)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内控执行意识。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引导各级管理层以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对员工内控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高效的内控机制必须依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依靠全员参与和全面监督,才能实现内控制度与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结合。

(2)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权责体系。科学高效的权责体系对提升内控水平至关重要,要重视各种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分离,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建立年度和任期、短期和长期配(下转第49页)(上接第45页)套的考核机制,还要避免在执行过程中过于追求短期效应,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遏制造假的动机和冲动,使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2.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在建设和执行内控制度时应突出关键控制点,掌握控制和效率的问题,注重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1)合理简化流程,突出关键控制点。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应适当简化流程和控制环节,以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关键控制点可以通过IT系统进行固化和强化。

(2)提高内控评估的有效性。企业要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内控评估的有效性,使内控管理真正有效的融合到公司各个层面和每个具体运作流程。

3.加强内控制度建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企业应推行集中管理、标准化管理,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标准与原则、规范与严密的统一。

(1)构筑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控体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控管理应当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部门、各岗位均能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2)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在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时,在内容上要规范,操作上要程序化,既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差别,又要明确各控制环节的操作步骤,才能使内控的执行切实到位。

4.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实施内控奖惩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应组成以财务、人事部门为首的内部控制小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严格实行奖惩兑现。

5.畅通的信息系统,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率。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最高管理层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的明确信息,其次应当有一个自下而上报告重大信息的有效途径。畅通的信息渠道可以使企业查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第4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实施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世界发展大事和部委相关文件要求两个方面,强调了内控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师岗位培训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理论研究与教材开发、课程开发;建立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和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

一、内部控制漏洞导致企业损失

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并提出企业应寻求将内控的流程、制度落地到各种信息系统中,从而减少在内控执行中的人 为干扰。完善而有力的内部监督可以保障内部控制得到良好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继而不断改善内控体系,并为外部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内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才是企业领导者非常重视的一个原因。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师岗位培训项目实施机构负责人,董凤莉的专题发言涉及三个方面:(1)企业进入全面内部控制的时代;(2)内控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3)企业内控师岗位培训项目。提高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起主要关键是人才,当前如何解决企业内控规范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障碍,主要原因是企业内控严重缺乏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不明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建设内控信息化滞后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成本效益不匹配的原因有多种:一是片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忽略了推动管理创新,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二是企业内控体系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不明确;三是从监管角度定义的内控概念从政府、社会、注册会计师的立场看似具有较切实的意义,可以评判企业的会计控制与合规性控制;但从企业的角度看,内控概念包括的内容不全面,忽略生产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内容。

二、企业对待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缺陷

1、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目前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内部重大缺陷,应当有企业董事会人员给予最终认定,及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采取应对策略,并且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针对比较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与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损失。对于因内部控制缺陷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应当查明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提高内部控制机构,加强责任人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的协调性,同时建立日常管理工作及实施,并将其工作直接向顶级领导或类似权力机构负责。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可以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普遍感到缺乏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推动内控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规范发展的高度,阐述了人才培养与储备对企业发展、国家进步和员工福祉的重要意义,它从世界发展大事和部委相关文件要求两个方面,强调了内控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师岗位培训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理论研究与教材开发、课程开发;建立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和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企业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严重和极为错中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及其推动着企业风险加大和经营压力,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建立完善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任务成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点,健全企业内部领导部门,同时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设立专职机构或确定牵头部门,配备专职 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督评价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提高内部审计或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企业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更需要人才体系的支撑,希望内部控制师岗位培训项目能为安防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说,制度要和人结合才能形成这种机制,但是光有机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没有外部环境也不行。作为组织推动者,本身也有自身提高素质,提高认识的一个过程。加强业务培训和经验传授,具体业务流程 中,从业务的谈判、签约到执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识别风险能力较强,态度上主动愿意接受公司内控的制约,防范风险的执行力较好。

四、结尾

目前企业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切实依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从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入手,全面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以达到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林正琴,西华师范大学计财处;黄万年,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

注释:

董凤莉.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 12(2)19.

第5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从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时期,医院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各相关部门也缺乏认识,互相协调和联动不足。(2)组织结构不合理。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但是目前有些医院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能界定不清晰,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例如某些医院对合同管理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造成在合同事项管理上的推诿、扯皮。(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未完善。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正在逐步完善,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科学、严谨的内控框架和体系。

2.授权审批制度不合理

授权审批是医院根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1)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授权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医院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有些医院对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出于谨慎考虑,下级往往将一般授权项目作为特殊授权项目,交由上级决定,使上级“眉毛胡子一把抓”,决策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2)实质性审核不足。对重大决策事先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书面审核,就由所有中高层会签,甚至有些签字人员对事项本身也不了解,还认为这种审批即使事后追责也会“法不责众”,造成审批形式到位而实质性审核不足。(3)审批次序不合理。正确的审批程序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再由领导按层级顺序由低到高审批,而有些医院对审批次序规定不明确或不合理,出现高层领导批准再交由低层人员审核的情况。

3.资产管理内控不到位

资产是指医院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目前医院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大了医院的经营风险,同时会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4.内控管理手段不科学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许多医院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管理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利用不够,造成核对困难,监控不力,管理效率低下。

二、完善医院内控体系建设

财政部2012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既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文件,也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论依据。医院应以此为契机,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医院实际工作相结合,梳理工作流程,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保障医院资金合法、合理使用,维护医院经济利益。以我院为例,近年来在一些审计检查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总体都可归为内控流程不够合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管理力度不够。对此,医院成立了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审计问题的整改与督改,并以此为契机,完善了内控体系建设,强化了管理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

医院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合同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医院内部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这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体系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有了医院领导的支持,内控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机制,“未病先防”

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审计人员应联合各相关科室,认真分析引起审计问题发生的薄弱环节,抓住医院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实施流程再造,将制衡机制嵌入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各环节中,提高内部控制力度,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1)梳理医院内控流程,调整部分科室职责。我院借专项整改落实工作之机,梳理了部分内部审批流程。例如,医院成立了试剂采购中心,将过去多头采购变为统一由试剂采购中心进行采购。再如,过去合同签订由不同的业务科室负责,为落实管理关口前移,医院决定所有经济合同的签订,统一由改革与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通过这两个部门的职责调整,修改了业务流程,形成了制衡,完善了内控制度。(2)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审计问题,找出了内控的薄弱环节,并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医院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修订并下发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规定》《科研经费购买试剂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购买通用物资管理制度》,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3.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中

第6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困境;应对策略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在医院运营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医院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变革已成为医院将来一段时间内重点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医院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作者结合内控建设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困境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失,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规范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特别是医院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没有为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对员工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充分、不深入。目前,普遍医院存在内部控制建设推广实施难度大,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内部控制建设普遍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没有形成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联动机制。在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中,存在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科室设置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具体等情况。据调查,目前部分公立医院没有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各职能科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医院部分职能科室形同虚设,职责不清,业务重叠,缺乏科学决策,出现岗位职责交叉或缺失,对工作常出现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二)岗位职责不清,工作未形成合力

据调查,部分三级医院,现还未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医院管理层只注重医疗业务管理轻经济管理,造成医院经济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管理效能低下。每当某项工作难以推进时,通常采用增加职能科室来解决问题,不注重职能科室之间的制衡与联动,经济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目前,部分医院还存在:虽设内部审计科,但内部审计科管理层级属于财务部的下级,由财务部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任用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能力的人员担任财务负债人,科内财务岗位混乱,没有形成岗位制衡与监督;虽设立总会计师岗位,但总会计师只是财务部下属的一个副职职位,没有进入医院领导班子;总会计师的聘用没有按总会计师任职条例任用,不充分考虑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例如:聘任主任医师、副主任护理师、经济师、审计师、统计师等专业方向的人员担任总会计师职位;科室设置不科学,如增设立与财务科相平级别的经济管理科、财务分析科、成本核算科等,造成应归口管理的经济业务未进行归口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难度大,财务数据孤立,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未形成共享,常发生工作推诿扯皮,职责不清,财务管理效能低。

(三)重医疗业务轻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漠

医院管理层成员因全部是医疗业务专家,经济管理理念没有树立。任用管理人员时,只注重任用医疗业务型专家,不注重经济管理型人才的任用,经济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求。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全院员工参与的系统工程,如果医院管理层没有深入学习内部控制知识,没有为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营造好的内控环境,是不可能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医院管理层的推动,内控制度不可能有效的实施,在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落地,不可能全面实施。

(四)医院管理制度孤立,未形成联动与制衡

管理制度孤立,没有把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制衡与联动, 如:采购部门全程负责采购业务、银行印章管理混乱、收入审核及票据管理未形成制衡、重大经济事项未执行集体决策、固定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盘点等,造成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混乱。

(五)不注重核心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培养

部分医院不注重财务负责人、内部审计负责人、总会计师等核心岗位的人员队伍培养,核心岗位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不大,管理技能不强,管理理念未树立。据调查,部分医院任用核心岗位人员不充分考虑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随意性大,管理岗位轮转中出现问题,护理部主任轮转任财务科主任,医务科主任轮转任审计科主任等。

(六)内部控制建设,不结合实际

内部控制活动与医院的运营管理活动没有紧密联系,内部控制制度孤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嵌入运营管理的流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前没有认真梳理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对各项业务环节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内部制控活动与医院的业务活动相互分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不结合医院实际,内部控制度空洞,造成内部控制度难以贯彻实施,形不成内部控制的制衡与联动。

(七)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缺失,没有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机制

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及纪委部门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缺失,流于形式。对医院的经济活动未进行监督检查,不能向医院管理层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难以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八)内部控制没有和医院绩效管理挂钩,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激励机制

医院管理制度基本没有进行年度考评,部分医院就算有考评,但考评结果没有与绩效管理挂钩,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如此。据调查,许多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只是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制定,是被动的控制而控制,内控建设没有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关键的控制点、控制环节未得到控制。内部控制目标没有和医院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目标相结合,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这也是医院内控管理难以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为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创造条件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只能由医院管理层营造。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三级医院必需设立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参照执行”。这足以说明国家卫计委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经济管理业务能力的经济管理专家进入院领导帮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化、精细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也如此,各科室之间的协调、联动、制衡更多的需要管理层的引领与推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医院领导帮子在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更多的是要总会计师来引领与推动,医院只有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进入医院领导班子,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批,从专业的层面向院班子会汇报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只有院领导班子认识到位,才能全面打造良好的内部制度环境。

(二)梳理医院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先应对全院的经济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明确业务流程与环节,确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在梳理业务流程时应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和重大风险的经济业务,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出纳岗位、收费岗位、采购岗位、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在建工程管理岗位、票据管理岗位、退费管理岗位、药品与物资管理岗位、财务审核岗位、病人预交款核销岗位、合同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的业务活动加以控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发挥内控的“制衡”作用。

(三)系统分析医院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

对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全面进行梳理分析,在业务环节中找出风险点与控制环节,并加以控制。例如:出纳岗位的资金支付与审核环节,物资采购的询价与确定供应商环节、请购与审批环节、付款申请与付款执行环节,重要与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联签制度执行环节,退费岗位的退款执行与审批环节,在建工程的预算与决算环节,票据的领用与核销环节,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环节,资金支付的审核环节,合同的归档管理环节、预算的执行评价环节等。

(四)对业务风险点进行排序,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在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风险点,并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风险排序,结合医院风险的承受能力及成本效应原则,选择确定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对医院的经济业务风险进行管控。例如: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等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对重要与重大经济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预算的执行与预算的考核分离控制;出纳岗位配置保险柜;不能由出纳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票据的领用与核销不能同一个人;对外币业务进行套期保值;物资请购与审批必须由两个部门完成;贵重的医疗设备进行投保,对待处理财产不在进行投保等措施。

(五)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

医院的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把内部控制制度嵌入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推动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所以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所以在制定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时,应对各项业务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医院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把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嵌入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在业务管理工作中,据保证各项业务的联动,又使医院各项业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全面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

(六)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提升医院运营效能

岗位设置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只有合理设置岗位,才能保证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制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医院必须对业务活动进行梳理,结合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科学合理设置医院岗位,严防机构设置重叠、交叉或缺失,造成各项业务工作的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七)建立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机制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及纪委部门应加大对内部控制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审计力度,并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管控,并把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医院的绩效考评挂钩,激励员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全面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体系,是医院运营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医院财经秩序。内部控制机制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内部控制是预防的免疫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内控机制,通过内部“制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审批、归口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范医院运营风险。结合文章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的分析,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务之急,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内部控制的宣传培训,抓好重点业务环节,强化各科室的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医院内控体系建设,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能,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文?I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45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各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的系统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合理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也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保障企业有效完成组织目标,落实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内在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成为必然。内部审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全新内审领域,其基于企业的全面风险评估报告确定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将风险分析渗透到审计的整个流程中。将风险概念融入审计中,加速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建设已经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和广发的发展与运用,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建设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管控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企业仍然只停留在事后审计,并没有针对性的存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审计体系,同时,学术界对于内控审计的研究也没有可观的成果。因此,基于前沿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相关的具体实际工作经验,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以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2内控审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已经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并在现实实践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方法也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IIA公布的“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以及“内部审计职业准则新框架”中着重突出了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以达到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进而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最终目标。随后,其又多次对《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具体内容做出修订和完善,而多次修改中仍然强调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基础,使得其成为了审计发展的总体趋势。

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略晚。王光远于1994年首次在《论管理审计概念》中建议中国审计的发展模式应该转变向以管制为导向的审计,之后,在相关文章中具体讲述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具体发展模式,同时,也介绍了内部审计通过什么途径达到抵御企业风险的目标。

2008年,我国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对作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的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随后也在18个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应用指南中强调了应该关注风险。这也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位置。2009年,郝素利具体分析了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步骤以及方法。

直到现在,虽然有许多大型的中国企业先后实行了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但身为中国内部控制审计的未来趋势的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依旧止于初步阶段,仍需要不断地成长与完善。

3关于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建设的相关构想

综上,当前企业内控审计的发展趋势是以风险为导向,我国企业逐步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建设以成为必然。但是,企业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内控审计体系?在我国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涵盖了如下两层含义:一是应该构建什么样的风险导向内控审计模式,即回答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二是如何构建并持续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即回答如何合理有效的发挥风险导向内控审计体系的作用,实现其企业价值。

3.1内控审计体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要推行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模式,企业首先应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符合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内控审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内容应涵盖在风险导向的理念下内控审计的目标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相对应。笔者参考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在实务中的一些体会和相关经验,总结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内容应至少包含以下5个基本要素:战略布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要素、人员要素。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下:

战略布局:战略布局指明确审计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即制定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工作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流程。战略目标即确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范围、对象、职能、方式,关键在于基于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

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由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测和流程变革两部分构成。对现有流进行程检测主要是分析现行的审计业务的具体流程及其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而流程变革则在流程检测的基础上说明哪些审计业务流程需要变革及如何实现变革,从而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优化及升级。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由对现行组织结构进行检测和组织结构变革两部分构成。对现行组织结构进行检测主要是分析先行的审计组织结构及其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组织结构变革则主要说明审计组织结构的哪些部分需要变革及如何实现变革。

技术要素:技术要素由技术检测和技术变革两个部分构成。对企业现有技术进行检测主要是分析企业目前采用的审计方法及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技术变革则主要说明哪些审计技术需要变革及怎样实现变革。

人员要素:人员要素由对现有的人员构成进行检测和人员变革两部分构成。对现有人员的构成进行检测主要是分析目前的人员构成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人员变革则主要说明审哪些人员需要变革及如何实现变革。

战略布局为整个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而战略布局正是通过具体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因此,业务流程的变革是实现战略计划的关键。首先,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业务流程得以实施的具体环境和保障。其次,要实现业务流程的变革,就得具备相应的人员和技术。总之,体系中的5个基本要素相辅相成,互不可缺。

3.2如何有效推行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建设若干经验体会

3.2.1预先识别风险节点,正确把握审计方向

以往的审计项目经常会存在由于缺乏对审前的调查而出现较大盲目性的问题,事实上企业首先需根据审计工作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风险评估工作为基础,把握风险节点,明确审计方向,在整体审计工作计划和方案的指导下明确后续各个审计工作阶段的具体程序和步骤,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这就需要广泛征求意见,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预先识别审计风险,明确审计的范围,在识别主要风险后,分析形成?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审计的方向,合理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3.2.2重新梳理审计流程,纵向厘清审计思路

根据制定的内部审计整体战略规划,重新梳理审计工作实施的各个流程和环节,把握审计思路。可以通过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并实现精细化管理来实现这一目的。为此,还需建立与风险导向的内控审计体系相适应的一套内控审计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具体的实施章程、相关业务准则、操作流程指引及后续的考核和归档安排等;以此来规范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使得审计人员熟悉并掌握具体的审计操作流程,从而顺利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

3.2.3充分借助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审计效率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系统的运用促进了审计行业与具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和相关机构等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迫切需要企业完善相关的技术支撑,通过信息系统优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如实现对业务的在线监控,使得监控作业可以实现动态化、持续化;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并通过事前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有助于企业对相关的风险的由事中和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信息系统也可以实现一些非审计现场技术方法的强化,从而提高具体的现场审计业务效率,缩短审计时间,最终实现审计成本的节约。

3.2.4详尽设计审计程序,严格确保程序到位

审计程序是否细化详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以往的审计程序往往存在可操作性差,随意性大等问题,为了使审计程序能够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企业应该详尽设计审计程序。

首先需根据审计工作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把握风险节点,明确审计方向,在整体审计工作计划和方案的指导下明确后续各个审计工作阶段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包括确定审计抽样的数量、审计样本名称等等,同时,在具体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详细地记录实施过程、抽取样本情况以及相关的结论,以增强审计程序的可检查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审计人员随意操作的可能性,明确相关责任归属情况,确保程序执行到位。

3.2.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达成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的质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在选取内部审计人员时应该制定较高的准入条件和严格的选拔程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工龄,并在某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此同时企业要注重对审计人才的培养,如制定定期的培训及考核、跟组学习积累实践经验等;总之,以人为本,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开展的条件之一。

第8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县联社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提高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和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看,目前的各项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套系统化的体系。由此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管理界面不清晰、管理责任不到位;下级单位对上级多头汇报、多头请示;同级业务单位之间业务交叉,工作标准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着信用社整体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信用社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相适应,所以,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系统化,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化体系。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立足改革发展全局,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的原则,以战略为目标,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内控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支撑。对现有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力求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立一套设计科学、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提升我县联社的管理水平以及有效防范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总体目标

按照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县联社内控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依据公司业务分类,通过梳理、整合、优化管理流程,打破部门业务界限,强化横向协同合作,明晰管理权限和责任,解决原有制度间的交叉、重复和冲突,弥补制度缺陷和管理缺失,促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发挥。基本建立和谐的内部环境、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权责明晰的治理结构、简洁适用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实现信用社的整体协调发展目标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氛围,为信用社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思路及实施方案

2012年—2014年我县农村信用社企业管理与内控管理工作的思路是:根据联社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联社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制度建设,推进岗位标准化,夯实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提高管理控制能力,继通过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新进步。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联社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性质与重要性,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采用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真执行及科学评价等。

二是要执行内部控制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各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对整个控制与管理的意义;提高各岗位、各环节的执行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诚实的态度。

三是要建立与联社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宗旨、经营方式、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外界协调等策略。

(二)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对信用社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1)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施工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3)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施工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

(4)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审,并将结果向管理层直接报告,这是联社管理控制风险的一道防火线。在联社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内审部门应该参与评审和制度制定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内审人员全面了解联社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体系,发现关键控制点,准确理解各项内控目的、控制环境、控制方法、控制程序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包括内审工作任务、权限、人员分工、人员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档案管理等,制定相应的评审办法,制定审计标准,例如审计实施程序的标准、审计报告的标准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全面有效审计和监督。

(四)提升内控执行力

第9篇: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 市场规则不够成熟,法制还不够健全,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首先应该从完善自身建设出发,着重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把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形成一套运作有序、科学严密、权责分明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防御外部经营风险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活动健康发展,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让会计资料真实反应企业出生产经营活动的现状,督促企业内部各个员工、各个部门遵纪守法,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财务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制止、纠正、避免各种损失浪费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科学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财产物资的领用、保管、采购、记录、计量、入库、验收等各个环节,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

三、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要不断提高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在未来国际国内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冲突、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同时,要下大力气营造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对推进内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宣传要到位。二是企业在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健全机制、设计制度要到位合理。三是要倡导各级领导带头执行制度,落实内控体系目标的企业文化。四是必须加强对执行落实内控体系各项制度的监督考核。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企业应该完善诸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公用车辆使用、人员接待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加强邮资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注意细化部门预算,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和计划能力。每个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及时分析研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此外,建议可以制定企业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年末、每季、每月等时间段来进行实地盘存制,同时对最终核算的结果进行处理。或是可以制定企业内部计划的价格制度,企业在进行存货、材料、办公用品、设备等的销售或者购进时,可以采用定额管理制度,或者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在每个月的月末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三)有效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

企业领导应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构的作用,加强财政监督,重视财务人员的配备和内审机构的设置,不能流于形式,务必做到有效加强财政监督水平。要定期开展财务监督检查,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为中心,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深入的检查。要重点加强对企业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分配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控制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有效发挥预警保障的作用。

(四)建立动态监控体系,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同时,管理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这就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运营状况瞬息万变。所以,我们要发挥信息化高效、快速的优势,同时利用内部控制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不参与企业任何具体业务活动的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接口统一的监控点,实时采集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数据,将原来事后的静态控制变为现在的动态在线控制,对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控制,充分发现、分析信息系统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和修改建议,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邹若敏,周丽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冶金财会.2010(07):141-143.

[2]雷虹.会计信息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内部控制研究[.财务与会计. 2011(06):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