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林业经济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经济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经济与管理

第1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林业资源;制度改革

林业产业始终是国家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意义。现代林业属于科学发展的林业,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多种功能,必然需要在其管理工作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注重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培养。随着市场需求状况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开发越发不合理,导致林产品供给缺口的不断扩大,林业经济发展本身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为解决发展过程当中所遭遇的各方面问题,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明确随即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来推进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完善,使得林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引导林业经济朝向更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方向发展。

一、林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林业经济管理旨在对于林业生产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管理、保护,并通过培育、保护以及利用等环节来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措施和方法。结合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林业经济管理能够对森林资源的各种效益得到持续科学利用提供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林业生产基础和公益事业的关键所在。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林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林业的生产周期为基准,从而保证林业生产的自然生成和管理的长期稳定性;第二,林业经济管理需要结合现实经营的各种风险,实现林业生产工作的健康需求;第三,从林业的经营成果和效益方面入手,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工作,使得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并不断得以完善。

二、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实质上就是森林资源,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附于这些环境当中的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以及微生物的总和。自我国进入建设时期以来,森林资源遭受到大规模的开采和浪费,现如今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并不乐观。即便总量多,物种丰富,宜林地区广阔,但由于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导致人均资源少,而且在空间的分布上也不尽合理,生产力低下、不合理的森林结构等问题都为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而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质量的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要想使得这一系统正常顺利运行,必然需要其各个发展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森林资源不足,开发过度

由于我国本身的市场经济特点,长久以来林业发展道路上始终存在着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下滑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的人均储蓄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得木材比例不断减少,在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同时,对于森林的开采用度方面,法律上具有明确规定,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和量的限度范围内,如果一味地进行过度开采,一方面无法为森林的自然效力提供保障,一方面会破坏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而我国当前正处于新时代社会建设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和扩展,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正在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城市化的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森林面积,缩小林地范围而导致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其管理保护工作也逐渐发展至十分严峻的趋势。

(二)林业改革配套措施较为落后

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作为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断的深化使得我国现有的许多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得到了明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众积极性的激发。但是在林权制度改革之后,现有的管理体制已然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下林地和林木的合理经营和合理流转的需求。在对森林资源的评估、林业科技法律信息的咨询以及森林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方面都出现了一定欠缺,无法保证相应配套措施的合理落实,在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上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改善。

(三)林业产业化较低

目前,我国的林农普遍采取的是分散经营的模式,其产业化程度较低,相应的行业协会缺乏建设。这种现象一方面阻碍了林业产业与市场的接轨,不利于销售,另一方面在林业产业化的深化发展上也发挥不了推动作用。此外,林业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其他问题,就是发展失衡,在区域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地区林业管理工作较为科学化,其产业链与规模的发展都已经较为成熟,而一些地区即便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缺乏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也无法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林业产业化不完善,因而无法实现与市场的准确接轨。

(四)林业经济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实施的目的,在于实现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并不断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林业相关激励政策没有切实明确这一目标,在林业致富的问题上明显认识不足。集体林权改革应以激励广大林农积极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对林业生态环境的需要来推进林权改革顺利进行。而当前的林业经济管理上经常出现投入偏差的现状,没有充分考虑经营林业的条件和其他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差距。而林业市场上的领头企业也没有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众多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随着相关制度改革的不断收入,林农对政策的稳定性也秉持一种怀疑态度,不分林业区域的划分界限不明晰,林农的收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林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对策

(一)更新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是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演变过程,现代林业产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是林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性选择。首先,需要建立科技发展观念以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处于市场竞争力较差的状态,科学技术含量低,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所以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正常健康构成,也能够保持其正常开况下的供给,为林业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证。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随即增收加大林业技术普及推广的力度,从而确保资源存活率,在新造和抚育管理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进一步逐渐增大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管理制度改革

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的基础条件,建立产权明晰的林业管理制度,激发林业建设的主动积极性,能够使得林农工作者更加关心社会的集体物资利益,将自身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进行紧密的结合。林业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必须加强其可操作性,使其分类经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并在林业效益的补偿制度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完善。与此同时,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相互结合的管理体制亦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较为完善的制度下,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会更为顺畅有效,应有意识的将管理机制应用于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包括利益机制和权力机制,这些相关机制的明确建立能够帮助林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加有所依据,使得保障管理机构也能够正常运行。所谓的利益机制指的是针对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各方面利益进行均衡划分与管理,尽可能的实现利益的公正化,利益机制可谓是管理机制的主体内容,应当建立更为合理高效的利益机制来促进林业建设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应对各种发展过程中的临时问题。对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应当着重关注政府相关方面的职能,有针对性的组建高效林业管理系统,协调好农业管理系统与各个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政府职能的转变目的在于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应当积极响应其职能的目标,建立林业市场的配套体系,通过相互协调来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各配置方面也予以相应的加强,从而更加方便其他体系与林业管理体系的关联性树立,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

(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产权的合理安排和明确,由于林业经营周期比较长,所以其承包契约必须是长期稳固的,林区产权的安排在长期中必须是清晰的,如果无法保证其未来产权的清晰必然无法保证其未来收益的稳定。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存在意义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如果林区产权不清楚,激励机制亦无法产生效果。在这种前提之下,制定的策略应当满足激励的条件。一是要确保林农的经济收益,让林农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环境中,建立合法有序的产权交易,让林农可以选择适当的承包对象进行林权流转,使得林业生产发挥在林农经济收入过程中的作用。对林农的积极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并对其开发林业区域予以适当保护,增强林业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病虫害防控机制的建立,加大对林业承包生产的支持,让林农切实获得应有效益并对林业资源进行有力保护,有效维持生态平衡。而在林业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方面,目前工作还不够深入,为此林业管理的重点应当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宏观调控的模式,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主导林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向,从而使得市场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产业链得以进一步深入。

(四)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道路

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追求长远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和观念,这一观念的建立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无损于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当代最值得倡导且最为科学的发展基本要求。而作为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可谓是我国宝贵的财富。虽然林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面对今天的社会发展现状,对该项资源的开发和用度还在不断增大,且森林资源本身的生长周期较长,如果出现过度开采的状况,则会超过森林再生的速度,使其供不应求,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的后果。现如今沙尘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森林以及各种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黄土高原也曾是林地,可由于上千年的过度开垦最终沦为了荒凉之地。所以,即便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面对人口压力和粗放经营等市场特点,森林资源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化道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建立新的资源利用模式,才能够有效保护林业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各种有利作用,使得林业经济产业化道路顺利展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各项制度的改革是加强其管理效力并解决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我国当前的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如果不正确认识森林资源的开发意义,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有所忽视,只会导致森林资源的无端浪费和林农经济收入的较低水平。为适应新时代的林业发展需求,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利于森林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正确落实制度管理并着重认真对待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深化发展,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逐步形成监管有力、办事高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作者:尹连英 单位:淄博市淄川区林果技术服务站

参考文献

[1]韩再超,李友安,李奇,丁哲.浅析吉林省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04:107-108.

[2]葛大为.关于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8:72.

[3]刘淑荣.关于林业发展在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1,15:273.

[4]温亚利,谢屹,刘俊昌.关于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1,05:50-53.

第2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林业 经济管理 对策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学科领域人员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

1.1 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植根于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传统上,学科可大体分为关注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和林业政策学三大主要领域,以森林资源最佳利用、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影响等作为核心内容。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

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谢屹等,2007)。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相关领域重大发展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学科影响力未得到显著提升,凸现学科发展能力较弱。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和进行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为林业管理部门规划林业建设发展,评价林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论证组织和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改革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改革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张大红,2008)。

1.3 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能否为林业经济和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能否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谢屹等,2007)。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但在培养工作中,两者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科的主管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

1.4 学科领域人才缺乏

促进林业经济研究由主观的定性分析向客观的定量分析转变, 实现规范性分析逐步向实证分析过渡,既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林业经济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教学和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较低。在学科领域中,以227 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在学位论文中具体阐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能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与结果进行思考的作者不多(黄山青、沈杰,2010)。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从其他相关学科招募了一批青年学者,以消除学科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在于其他学科的青年学者缺乏最为基本的林学知识,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的缺乏表明学科发展和建设缺乏统筹,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先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内涵、形式及过程发生变化,促使坚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具有紧迫性。作为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促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对以下五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第一,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 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谢屹等,2007)。第三,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第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在重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有待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培养方法的创新, 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 以及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张智光,2005)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2]谢屹,贺超,温亚利.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362~365

[3]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 (1):24~28

第3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不确定性

园林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等方面。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自然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遭遇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园林施工项目破坏和损害,导致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等无法实现。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竞争、经济体制、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市场季节性变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和调整。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体制、园林施工项目承发包模式、企业内控制度方面产生的风险。本文主要就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及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高园林施工企业对风险及不确定性的预见能力,提高风险意识,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1.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外部风险

1.1政策风险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为了防止经济领域中的过热现象,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对园林施工企业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在宏观调控下,金融市场也随之加大监督和调控,给园林施工企业带来了融资难的问题。有些园林施工企业为了尽早开工,在设计、筹资、施工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便开始进行园林施工项目建设,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再加上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根据经济宏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园林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因此,园林施工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制约束和不规律调整,在经济利益上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政策风险。

1.2市场风险

园林施工企业的市场风险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辖区内的园林建筑市场,往往会通过制定政策等方式限制非本地园林施工企业的正常竞争;另一方面,园林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很大,特别是有些地方的园林建筑材料出现严重的垄断现象,使得园林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不确定性增大;再一方面,地方能源比如水、电的供应短缺也可能导致园林施工企业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停工、窝工现象,从而造成成本和工期的损失。

1.3投标风险

园林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工程的投标竞争中,即承包工程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的竞争往往体现在工程总造价、开办费、技术措施费、工程类别收费的让利等方面。园林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为了中标,在投标时会竞相压价,导致园林施工企业最终只能以微利或成本价承包工程。竞争一旦过度,很容易造成企业合理利润的流失,致使园林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效益风险。另外,如果园林施工企业在投标时把关不严,对招标文件中的信息调查、评审不周详、不到位,会导致园林施工企业招投标过程中成本的测算不准确,从而影响投标报价,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1.4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园林建筑领域的工程欠款带来的财务风险。目前,园林建筑领域的工程欠款问题较为严重,其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的不规范,导致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工程欠款问题缺乏相应的强制性依据。工程欠款导致园林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利息负担沉重,直接影响了园林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

1.5不平等合同风险

园林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这样的情况下,在许多园林工程项目中,业主与园林施工企业订立的合同对园林施工企业很不利。比如业主提出资金暂时无法到位,需要园林施工企业进行垫资。企业为了取得工程施工权,不得不垫资施工,这就为工程款的拖欠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情况下,园林施工企业明知所签的合同存在漏洞或者陷阱,或者存在对自身不公平的条件,但为了赢得项目,难以避免不平等合同的订立,导致风险增加。

2.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内部风险

2.1企业总部管理风险

园林施工企业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企业总部的管理能力共和管理模式。园林施工企业总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园林施工企业总部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否满足园林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权责利害制度是否完善,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会造成企业总部管理风险的存在。

2.2粗放管理带来的风险

一些园林施工企业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粗放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基础十分薄弱,机制不够灵活,工作人员效率低下,制度上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园林施工企业管理的粗放性,导致现场材料浪费较大,质量控制不严格,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的经常发生。粗放型管理是许多园林施工企业积久的弊端,它造成的后果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流失的风险。

2.3内控制度薄弱引起的风险

有的园林施工企业管理缺乏精细化布置,缺少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园林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形同虚设,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园林施工企业从园林施工项目承接到项目完工,牵涉到质安、生产、技术、财务、经营、资金、审计、法律等众多部门和环节,需要良好的控制制度来保证其正常高效的经营管理。在这个系统管理工程里面任何一环出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4税收征管风险

当项目采取经济责任承包制度时,园林施工企业对项目的管理能力弱化。由于有些地方的材料市场规范性很差,购买材料并不提供足额发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即使材料的供应方提供发票,但是由于当地假发票泛滥,企业仍然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在工程竣工结束后,项目部解散,很多情况下无法找到对应的供应商,于是企业很难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追偿,这给园林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收征管风险。

2.5项目经理任用风险

园林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受园林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对园林工程项目全面负责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效率及成本的高低。园林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将会给园林施工项目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

3.总结

园林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繁多而且复杂,本文仅根据本人在园林施工中的一些体会加以总结。针对上述风险和不确定性,园林施工企业应当重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分析研究,加强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措施,如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加强招投标阶段风险的管理、合同评审及管理、合同履行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采取合理措施转移风险;树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观念,做好最优方案的比选;加强与业主联系,保证工程价款到位;加强索赔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广泛推行概算电算化,强化成本风险控制;设立风险基金;加强内控制度等,从容地应对风险及不确定性,拥有处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金义勇.施工企业风险分析与对策[J].项目管理,2008(7).

[2]白万纲.施工企业风险管控和内控体系建设[J].华彩咨询,2009(4).

第4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石油市场面临着的不仅仅是机遇而且还存在着挑战,随着全球各个国家队石油的需求量的增大,石油的价格一直处于涨幅不定的趋势。对于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这种状况会严重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壮大,使得石油企业在对石油的经营管理上处于不进则退的处境,如果利用好这种形式,那么石油企业就能把握住这次机遇,否则就会导致石油企业的发展出现滞留甚至面临倒闭。

关键词:

石化企业;经营管理;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的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正在处于一种非常巧妙的状态,不仅存在着机会而且还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这对于我国石油企业的在经营和管理上无疑是一种考验。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和原油开采成本的不断提高,这无疑对赚取其中差价的石油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打击,石油企业如果没能在这种诡辩莫测的市场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那么自身企业的各方面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当然如果自身的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那将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就是致命的。

1石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现状

在当前石油市场形式下,我国的石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承受的压力非常的大,经营管理上仍然还存在着不足,在这种外界压力和自身不足的情况下,石化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或者是有国有企业改编成的其他形式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战略方针都会受到市场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石油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太重视经营管理的形式而常常忽视最后的效果,以及太过于追求企业的最大利益不重视企业的综合性发展,有的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仍然不能与时俱进,对于市场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的做出判断从而会导致石化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石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机遇和挑战

2.1国际上的石油价格下降

随着各个国家对于石油的开采量的增大,造成石油在供需上出现失衡,从而引发了国际上的石油价格持续下降,使石油企业市场的竞争变的原来越激烈,随着石油开采难度的增加,石油在开采的阶段上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的经济开支很高,造成石油开采成本的增加,对于从中赚取差价的石油企业来说压力非常的大。面对这种状况,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加强对石油市场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和对石油开采上的成本支出的预算管理,这样石油企业才能利用这种市场形势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下保持快速发展和壮大。在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下,石油企业需要保证石油质量达到客户的需求并且在石油开采的时候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开采管理制度,使得在开采阶段的经济支出达到最低,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最大化利润。

2.2国际原油需求量的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作为一种能源物质,虽然可以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能源动力,但是石油会对地球上的环境造成破坏,为此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探索,创造出的新型能源既可以满足工业化建设,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5]。因此随着新型能源的开发,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降低,给石油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造成石油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使得一些石油企业的出口量收到限制影响到石油企业的国际战略的开展。由于购买石油的客户减少,石化企业需要控制好对石油开采量和质量,及时了解石油市场上的动态状况并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好是有的开采量,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给石油企业的经济带来损失。

2.3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比较稳定

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行列,工业化建设不断的在扩大并且由于科学研究的局限性,造成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工业建设上又要依赖石油提供能源,所以造成我国各个行业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样可以帮助我国的一些石油企业有一个喘息调整的环境,以便于给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的石油企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来建设自己的企业,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可以推动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形势下更好的发展和壮大,从而使我国的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更加的顺畅。

3新形势下的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战略

3.1石油企业加强对市场的敏感度

石油市场变化多端,石油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来调整和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石油企业需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实际的调查结果落实到经营管理上的改变上,石油市场可以帮助石油企业提供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石油企业需要培养具有市场敏感度的人才,市场人员及时掌握石油市场的信息,可以更便捷的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向。

3.2石油企业制定长期的可实现的目标

随着国家对石油市场的不断干预和管理,相比之前的石油市场现阶段的更加的及健康,为石油企业的竞争提供了一个良好竞争环境,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可实现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石油企业在这种国际和国家形势下发展和壮大,需要石油企业自身增强综合实力和国家对企业的支持,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现阶段的石油市场比较的规范,但是竞争太过于激烈,石油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受到的压力非常的大,需要企业及时制定解决战略,把压力变成动力,推动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敏.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化工管理,2016(23).

第5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预算管理 困境 对策

预算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后来经过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的大力推动,预算管理被很多企业认可并进入到实施阶段。例如,宝钢、中原石油、新兴铸管、五矿集团等是首批采取预算管理的企业,并取得了减支增效的作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规范了我国预算管理的实践。但是预算管理的预期成效难以显现,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西方发达国家十几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如果全面预算管理推行不当,不仅不会使得企业竞争力提高,而且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企业经营效率下降。

一、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

我国企业由于普遍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不多。虽然我国有些国有企业实行了预算管理,但是很大部分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实行的。所以有的企业说起来实行了预算管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形式,而没有起到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缺乏前瞻性和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

所谓战略管理包括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所以,预算的制定必须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才是有效的。

企业的中长期预算必须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企业战略的引导,企业只会重视短期的经营目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过来说,企业战略缺乏了有力的预算支持,只会使企业成为空中楼阁。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预算是检验和衡量未来经营过程和结果实际状况的标准与尺度,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的方法才能使所确定的各项预算指标能够发挥评价尺度的作用。而企业现行的企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不科学,致使这把“尺子”从开始设定就是无效的。

(四)缺乏行动方案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一些企业是在外部压力下实行的预算管理,而所谓的预算管理并不能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手段或工具。预算编制结束,很多企业束之高阁;或者也将相关预算指标下达各各个单位或部门,但是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并不进行考核和反馈。这种流于形式的预算管理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五)缺乏必要的考评措施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的是“在管理中,如果缺乏了监督和考核,美丽的天使也会变成可怕的妖魔。”充分说明了监督和考核工作的重要性。严格的考评不只是为了比较预算指标的标准与预算的实际结果,对成绩给予肯定,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工作提供指导,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关乎企业全局的发展,所以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否取得成功,企业的主要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和态度起到很大的作用。领导如果重视不够或者只是形式上的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势必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领导的重视是预算管理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根据企业战略制定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应该是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预算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为了使得预算管理得以实现,需要先有企业战略,再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为预算目标。除此之外,预算目标还需要与绩效评价相衔接,为之后的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需要明确的是预算管理的实质是过程管理。是收入到利润实现过程的控制。因此,战略目标应该起到对年度预算目标指标确定的引导作用,而年度预算目标应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应采取不同的预算管理策略

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风险,需要采取的战略手段是不同的,所以预算管理策略也是不同的。

在市场的萌芽期,企业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都是巨大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应以资本预算为主。

在市场的发展期,市场营销可以使得市场潜力得到开发以及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而预算机制可以促进营销战略的落实,有助于企业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在这一阶段应以销售预算为核心。

市场的成熟期增长缓慢,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品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所以企业必须要在成本上挖掘期望收益。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应强调成本预算,以成本预算为预算管理的核心。

在市场的衰退期,市场逐渐低迷,企业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这一阶段选择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

(四)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等是目前用的较多的预算编制方法。每种预算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各有利弊。固定预算虽然编制简单,但是适应性差;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虽然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编制难度相对较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预算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对于市场变化比较快的行业,企业可以选择滚动预算,使得预算管理目标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五)建立健全预算反馈机制

没有健全的反馈机制,就不能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预算管理是失效的。如何建立预算反馈系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可控制原则,预算指标也必须以可控制为原则。所以按照每个单位或部门对负责的预算的性质,可将各单位或部门分成投资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并为每个单位或部门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企业构建的预算反馈系统所反映的内容必须要与每个单位或部门的核算指标的内容相吻合。

(六)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和奖惩机制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公平的奖惩制度是必需的。因此,要尽快建立与预算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预算与奖惩挂钩、与员工薪酬挂钩。首先在考评时,确定将预算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原预算目标相结合,避免由于预算目标的不恰当而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需要将薪酬与预算考评结果挂钩,从而使得每个员工更加关心企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白夏平,李世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J].企业经济,2011.9,44-47.

[2]蔡世凤.我国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月刊(理论),2006.1,50-51.

第6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小儿输液护理; 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nursing of pediatric infusion.Method:A total of 124 cases of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infus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2 children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inf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the effect of infusion nursing and the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residual amount of infus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0.2±1.4)mL,the pain score was (2.5±0.6)point.The residual amount of infus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5.8±1.5)mL,and the pain degree was (5.0±0.2)poin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Pediatric infusion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3

随着人文理念在医学临床治疗中更加受重视,临床护理已经从对病的护理逐渐扩大的到对人的护理,更加重视人的价值,护理工作将患者的需求作为护理的中心内容[1]。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针对每一位患者,按照入院、诊断、治疗、用药以及出院的临床路径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内容涉及患者入院后每一个环节,提高了护理的质量[2-3]。输液是指有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大剂量注射液,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补充流失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或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在输液时还有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如输注速度、输液渗透压以及输注液体的质量和对应的适应证等[4]。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身体素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较低,导致输液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较高的穿刺技巧,对整个输液过程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包括输液前护理、穿刺护理以及输液过程中护理和输液后护理。这样的护理模式,可以确保整个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合理,可以降低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治疗效果[5]。本文选取了124例输液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24例,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2)。研究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0.7~6.1岁,平均(4.24±1.36)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感染性腹泻14例,淋巴结炎8例。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0.8~6.2岁,平均(4.25±1.37)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感染性腹泻12例,淋巴结炎9例。入选标准:(1)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积极配合本次研究;(2)临床资料比较完善;(3)患儿各个重要器官及组织没有任何重大疾患。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分类等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输液前告知患儿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和相关输液知识,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情况进行查看,安抚患儿的情绪以及输液后进行血管保护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干预实施步骤如下,(1)输液前护理:输液前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淡化患儿对输液的恐惧感,引导其主动配合操作。首先在初次见到患儿时保持微笑,温柔地与患儿进行对话,给患儿留下一个亲切可亲的印象,消除对环境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使其处于比较放松和开心的状态。可以多称呼患儿的昵称,在其不排斥的情况下摸摸他们的头或手,增加彼此间的亲近感。对于有交流能力的患儿,对其要多鼓励和表扬,对他们好的行为要进行称赞,可以将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其次要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耐心向家长解释患儿的患病原因以及需要进行的治疗,对治疗方法和过程也要尽可能地详细说明,告知家长输液过程中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强家长的应对能力[6]。(2)穿刺护理,多数患儿对疼痛比较敏感和惧怕,在穿刺过程中多会出现哭闹和挣扎现象,给输液操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在穿刺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或者给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分散注意力,穿刺前要准确找好穿刺位置,穿刺动作要娴熟和快速,争取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好后要固定好针头,防止松动和掉落。如果在穿刺时患儿有发岷统鱿种⒆矗要用无菌棉棒擦干皮肤后再进行穿刺操作[7]。(3)输液中护理: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对巡视,一般20 min巡视一次,注意观察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反应,查看患儿有无过敏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家长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帮助家长处理好护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如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烦躁、哭闹以及多动等反应,要及时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动作过大导致针头松动,影响输注效果。在巡视停留过程,还可以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让家长掌握一些简单的护理技巧。同时需要告知家长输液瓶中药物输完后不要紧张,待输液管内的药物全部输注完后再拔掉针头[8]。(4)输液完成后护理:输液完成后要正确按压后再拔针,否者会造成穿刺处出血和血肿,增加患儿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具体措施如下:拔针动作要轻柔,拔针后按压住针眼5 min左右,按压时不能揉捏,否则会引起血管隐性出血和局部青紫,在针眼处止血后还要观察0.5 h左右,确认无不良反应发生后再离开[9-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药液残留量,以Woog-haker笑脸评价法进行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技能和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残留量与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输液残留量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治疗疗效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穿刺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疼痛感例数比对照组少,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呼吸急促、皮疹、腹泻和腹痛、头晕和头痛、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儿的心智以及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并且容易产生害怕、恐惧心理,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很难配合护士进行输液操作,患儿哭闹或者挣扎均会导致针头出现松动或者脱落,增加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贯穿患儿治疗的整个过程,在治疗的每个环节进行有计划、有可靠度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11-13]。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输液前、输液过程中以及输液后的护理干预,使患儿疼痛评分下降,输液残留量减少,并且护理服务满意度、专业技能满意度和治疗疗效满意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患儿的输液过程中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提高输液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使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说明这种护理方法有一定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刘勤,万小红.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27-28.

[2]刘平.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04-105.

[3]詹淑琴.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51):134.

[4]李继亮.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6):3221.

[5]沈素花.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医药前沿,2015,5(5):103-104.

[6]廖春玲,冯文凤.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7):3551.

[7]刘秀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9):3978.

[8]李梅姑.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其护理满意度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3(69):8-9.

[9]唐艳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14):213-214.

[10]张小琴.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健康必读(上旬刊),2013,12(7):341.

[11]乔玉艳.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32):235-236.

[12]周琼.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医药前沿,2014,30(42):328.

[13]王芳.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33):582.

[14]苗德凤.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35-2437.

第7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生长抑素

[中图分类号] R572.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067-0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Octreotide and Pituitrin in treating 64 cases with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FENG Jiandong LU Ruiming NING Jian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uzhou 5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ies of Octreotide and Pituitrin in treating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Methods 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admitted t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zhou City from February 2008 to June 2013,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divide patient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 to Pituitrin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ject to the peptide treatment, bleeding stop and advers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are compared, the efficacies of two methods on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are analyzed, and the safety of the medica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8.13%,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3.12%) (χ2=13.8290, P = 0.0002). The bleeding time [(20.45±10.51) h]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4.62±11.24) h] (t = 3.9208, P = 0.0360).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0.63%) (χ2=34.0704, P = 0.00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Octreotide in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i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hortening the bleeding time, improving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decreasing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pituitrin, the efficacy is distinct and greatly safe, being preferred to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s, and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Key words] Live cirrhosis esophageal varices;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ctreotide; Somatostatin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诱发的门静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约4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50%~60%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会并发大出血,也就是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其主要特征为来势迅猛、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病死率高(>40%)等。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可能由于急性大出血而出现休克现象,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为此,本研究选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64例,对其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64例,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得以确诊[2],并行B超测定门静脉宽度。将64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病情及严重程度基本相似进行配对,然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9~70岁,平均(48.82±5.74)岁;门静脉宽度1.3~2.0 cm,平均(1.41±0.57)cm;肝功能分级:7例A级,19例B级,6例C级。治疗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0~70岁,平均(49.02±5.62)岁;门静脉宽度1.2~2.1 cm,平均(1.43±0.58)cm;肝功能分级:6例A级,19例B级,7例C级。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门静脉宽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治疗的风险、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64例患者均行泮托拉唑钠制酸、补液、扩容、护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先以10 U垂体后叶素加入2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使用微量治疗泵持续注入垂体后叶素,速度为0.2~0.4 U/min,于患者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2~3 d停药。治疗组先给予患者奥曲肽(成都信立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40639)治疗,以0.1 mg奥曲肽加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然后使用微量治疗泵持续注入奥曲肽,速度为25~50 μg/h,于患者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2~3 d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如下:24 h内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大便减少并转黄,血压、血红蛋白、脉搏稳定,血尿素氮未出现持续上升现象者为显效;24~72 h内出血现象停止者为有效;72 h后仍伴有反复呕血、黑便、血便现象,生命体征呈不稳定,血红蛋白持续下降,继续出血者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8290,P = 0.0002),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1/n2)]

2.2 两组止血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20.45±10.51)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62±11.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9208,P = 0.0360)。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32例患者未出现显著性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各1例,患者自行缓解;对照组32例患者多见血压升高、头痛、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用硝酸甘油后得以缓解。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6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4.0704,P = 0.0000)。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内科最常见急重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来势迅猛、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病死率高(>40%)等,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可能由于急性大出血而出现休克现象,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在急救中,快速而精准地选择止血药物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4]。临床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多行泮托拉唑钠制酸、补液、扩容、护肝等常规治疗,虽然这些常规治疗是必要治疗措施,却不能有效而彻底地起到止血效果[5]。为此,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64例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其中垂体后叶素属于传统用药,由下丘脑分离而出的肽类激素,具有14个氨基酸,能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减少其静脉的血流量,并能较好地抑制胃蛋白酶原以及胃酸的分泌,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和气囊压迫类似。但该药具有收缩患者全身血管的作用,副作用多,患者不良反应多,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胸闷、出汗,面色苍白,腹痛、腹泻,对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者均忌用。虽然奥曲肽较垂体后叶素价格更贵,但奥曲肽凭其疗效好、止血快、抢救成功率高等优势,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首选止血药物[6],特别适用于高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孕妇等垂体后叶素治疗禁忌的患者。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具备了和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但其作用更强,且更为持久,半衰期比天然生长抑素长30倍。奥曲肽能有效地抑制胃泌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刺激黏液分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减少胃液反流,保护食管黏膜;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块的收缩;能减少内脏的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奥曲肽用于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因其自身能选择性地收缩内脏血管,因此即便给予患者常规剂量治疗,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冠状动脉收缩现象,以此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奥曲肽也正是由于其能够显著性地降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且不会产生血管加压素类似的副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出血现象,降低手术率,缩短手术时间等,致使其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奥曲肽治疗的治疗组32例患者未出现显著性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各1例,患者自行缓解;行垂体后叶素的对照组32例患者多见头痛、腹痛等不良反应,其中出现6例腹痛、4例头痛、2例高血压升高、1例心悸,使用硝酸甘油后才得以缓解。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63%(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P < 0.01),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研究通过Meta分析显示,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硬化剂治疗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其再出血率少于其他治疗方法。奥曲肽全国协作研究报道,使用50 μg/h剂量的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其止血率为91.7%,明显高于剂量为25 μg/h的止血率(78.1%)。可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加大其用药量与能提高止血率存在一定关系,但仍待临床实践进一步有效地总结。

综上所述,奥曲肽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较垂体后叶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为临床急救首选使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桂珠.长效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24):133.

[2]刘继友.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40.

[3]肖志文,李晶.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疗法结合Rockall危险性积分在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56-258.

[4]李宁江,罗旭,沈立红,等.奥曲肽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0,16(12):1467-1468.

[5]宁家辉,霍大浪.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7):86-87.

[6]文静,陈义华.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三腔二囊管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4):616-617.

第8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历程;目标;对策

中国林业的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领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科学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林业学科发展至今,它也面临着现代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的变革挑战。如何适应现行林业的快速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学首要的目标。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具体阐述一下。

1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1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不断规范,以及科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各个国家对林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这就是产生林业经济学的起因。由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场主和森林工业资本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们为了能够从林业产业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着手对林业资源展开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学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员都开始从事研究林业经济的问题,这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不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对资源的滥采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与次生灾害。随后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也融入了生态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体系,这就是世界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1.2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是始建于1959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10多所林业高校布点,并且30多年来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业经济管理学人才。中国在经济建设的初期,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林业经济问题,在建设初期,我国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有的只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中的一部分林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当时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来解决林业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与经济问题,所以当时的林业迫切要求开设林业经济管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同时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形成了独立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在初期,我国开始对林业展开研究,我国首先向其它林业上相对发达的国家借鉴学习,在通过对苏联林业经济体系的研究后,我国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加大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学方向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以及渐渐地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

2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与目的

林业领域的相关学科种类繁多,林业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经济科学与环境、资源、生态等学科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其中有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经济学等学科。森林产业的产值巨大,林场主,客户,林业衍生产品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还与另外两个体系发生了影响关系,分别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协调发展系统。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开采。有人说,开采生态资源就是破坏生态。这句话并不正确。在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开采,种植树木,协调好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经济管理学在这里就起到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让林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深化,发挥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资源再生最大化。林业经济管理学就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科,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是林业经济管理学这一学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国内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所有经济形势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人才的供给。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体系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木材和林产品贸易是一个专题,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把关,都需要相关人才的管理。林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难以把控的领域,林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宏观管理要求也较为严谨。林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这就对管理者有着多知识领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开拓创新,同时从业人员基础的理论知识要相当扎实,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实现再创造。林业经济管理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3.2科学团队的建设。

理论研究产生科学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研究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团队。一个分工明确的理论团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理论,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林业经济管理学是林业经济的理论指导,也是联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续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建设健全学科理论研究。我国的林业科学研究在应用到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困难,科学的团队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研究出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生产当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3建立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第9篇:林业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不良条件

这些不良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林业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约束强,由于生态污染环境的严重存在,导致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地退化。这种退化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我国林业经济起步晚,整体投入偏弱的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技术含量低,林业资源运用不充分合理。同时,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也无法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护。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建构

林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类对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市场等方面,因此,要确立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林业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就要转变我国林业经济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靠资源吃饭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全面协调地考虑生态和谐、生物多样、产业合理和市场优化型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以此,推动我国林业经济长期持久地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为此,林业经济的管理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1)对于林业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首先,要完善和执行环境保护法以确保林业经济管理能够实现有法可依。其次,加强林业环保的检测并对重要的林业资源给予经常性的监管。尤其对于那些能够给林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污染源和火灾要及时地进行排查和清理,防止事故发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林业经济税收的征缴,以此促使对林业损失的尽快恢复。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优化。林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不能靠单一结构进行,而是要以多样化的林业结构来实现。这就客观上促使了相关林业附加产业要快速发展来配合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积极建立种苗的试验基地以及出口创汇基地,大力推广可以适合祖国各地种植的林业品种。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长期发展目标来看,对于林业相关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点。而林业产品的深度加工则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地整合现有的林业资源以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规模产业来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规模化的林企走出国内,面向国际,大力地发展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以此带动本国林业产品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为林业经济发展配套的各类服务业,包括科技、信息、咨询、金融、交通通讯、运输、生产资料和市场建设等;二是发展休闲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创建生态文明。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加强林业科技管理创新。林业经济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生产规范标准化的实现以期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林业企业要突破现有生产化程度低的现有状况,就要以林业领头企业为中心带领地方经济农户进行生产,以此形成产业化组织,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化。同时,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着科技生态型林业的发展,拓宽林业增效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巨大生产力和创造性特质被突显得极为重要,所以,知识所衍生出来的高附加值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经营资源,而这就使得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上升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趋势上,林业经济管理的成败直接同林业经济的发展命运密切相关。这点就时刻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们要适时地改变着自我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力度以拓展视野;同时,通过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运用为管理创新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领域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的重要性。这就迫使林业经济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使其从传统化下以人事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培训、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而这一转变则要求林业经济管理始终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挖掘和提升企业人员对于自我能够的不断认识和掌控,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效益,而这一提升客观上促进了人力资源利用成长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还要以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因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人才资源素质的开发来决定的,而切实培养和林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专门型人才,从而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关乎我国新世纪林业经济发展的全局。林业经济要努力建立适应市场化竞争力的职业化经济管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充分发挥高技术科技人才的知识生产力的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常态化并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地传授给全体员工以此来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将林业知识理论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3)提升文化创新在管理创新中的地位。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要带来经济效益,还要体现出林业独有的个性并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林业文化的创新也就成为了林业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文化的先进性动力就是要在发挥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制定林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实施程序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理顺企业内部的管理程序,达到以制度制约而非人制约,进而提高林业经济的凝聚力。

4结语

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想全面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协调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地认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同世界林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战略转变阶段,主要表现为从过去的木材生产为主转变成了生态建设为主,从过去的天然林转变成了人工林,从过去的毁林开荒转变成了退耕还林,从无偿使用转变成为有偿使用,从部门性林业转变成为全社会性林业。这就从客观上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发展趋势。同时,也使得林业经济发展以科学、全面的管理作为前提条件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共识。所以,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不单单只是经济速度的发展,更多的内涵应是在有效维护国家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完整下的绿色林业经济发展。在这一要求下,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的研究力度,形成一整套的林业经济会计核算体系,不断地提高我国林业经济国际化模式的发展,从本质上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思路和能量。

作者:于丽娟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国营林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