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个体社会化的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诸方面与其产生共鸣。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丰富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实际及办学思想,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但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虑经济、实用。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对校园校舍、校容校貌、教室桌椅、实验室、图书室、科技室、宣传栏、各类设施、操场跑道、树木花草、旗杆旗帜、校标校徽等校园内所有硬件设施的建设。比如,在校园的各个墙壁上张贴标语、名言、警句等;在教学区内张贴名人字画、生平简介等。

例如:围绕“育文雅学生,尚博学教师,创书香校园”的办学理念,在每班教室外墙,可以设计以“书香伴成长,经典润人生”为主题的展板,里面涵盖“书林漫步”(好书推荐)、“读书有法”(读书方法指导)、“阅读明星”(读书明星风采展示)、“笔尖流淌”(学生习作展示)四个板块。

又如:在教学区楼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书香文化”主题:一楼(低年级教学班)以“走进童话”为主题,用“书”型展板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童话故事及童话人物;二楼(中年级教学班)以“走进经典”为主题,扇形展板上展示了经典诗文及译文、出处等;三楼(高年级教学班)以“成语文化”为主题,六角形展板分别介绍成语知识及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等。不同的文化主题,目的是一样的,旨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漫步在这样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教学楼内,师生的心灵将受到启迪,思想将受到熏陶。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1)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2)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3)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都充满了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5)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形成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整个学校到处充满正确的舆论氛围,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6)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丰富生活,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学校管理者还要组建、支持各种社团的成立,并适时提供思想教育和经验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制高点和核心要素,学校管理者在校风校纪的建设、校园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并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共同发展,把学校真正建成师生生活的幸福乐园,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

参考文献:

[1]曹学良.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N].教育信息报,2007-02-27.

第2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功能;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23-0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安石一首小诗《梅花》给了我们一种淡淡的意境,让一切尽在"暗香"中升华。而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既以它特有的形象向学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它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着学生。它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校园文化内涵

1.1 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

1.2 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一是提升功能。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育人功能。作为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做到"润物细无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是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引导着学校的老师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着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引导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校园文化建设

2.1 注重精神文化培育,形成优良校风。精神文化乃学校文化之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学校应坚持把精神文化融于思想文化中、特色活动中、校风校貌中。在这种精神培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都能成为全体师生遵循的行为准则。

精神文化培育的重点是德育。现代德育理论指出:隐性德育课程发挥德育功能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从心理学来看,人类的归属动机、受暗示性、无意识等 心理特征为隐性德育课程提供了根据。杜威认为,道德教育 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道德活动,"通过学校生活的一 切媒介、工具和材料来发展道德"。因此校园文化的成功更多体现于学校非传统德育,因为校园文化比传统德育说教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使学生接受并产生深刻影响力。

2.2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如建设文化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名人警示语;校门前后挂出警示标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等。"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2.3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依托,不断向理性、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建立相应组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是加强常规管理,应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并同教学科研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落实,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再次是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便高质量地领导、组织和建设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的生命力与活力植根于学校文化,而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传统,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需要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积淀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源泉。 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学校要树立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教育管理思想,要提出学校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思想的成熟度。学校文化建立起来,会成为一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学校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力量,在于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3.2 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共青团、少先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再者,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民主创新的教育风格,从而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近年来,各校园的文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相比,还缺乏科学、系统、综合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时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后,学校一定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认真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魏贤超 《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3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建设

1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地域之内构成学校基本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和外显的物质文化状态的总和,是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独立学院物质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第一,校园物质设施没有体现出大学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缺乏高雅和有欣赏价值的人文景观,设施设计都比较简单,用途纯粹是为了使用。第二,师生活动场所比较少,独立学院功利性比较强,只注重对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的建设,却不重视师生活动场所比如运动场、教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报告厅、文化广场等建设。第三,有的学校校园绿化和美化工作做得不够,绿化面积没有达到办学标准。

1.2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内涵性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大学精神、校训、优良传统、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师生文化活动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的整体形象,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独立学院在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

一是办学理念模糊,定位不清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不长,有的学校迄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科学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写在文件中,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此外,独立学院由于缺乏办学经验,对自己的定位不切合实际,有的过高,有的又偏低。

二是缺乏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追求与信念,是广大师生员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不长,普遍缺乏大学精神,表现在广大师生对自由、科学、民主和人文等精神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成为一种追求和向往。

三是校风较差。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的风尚。它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独立学院校风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风不良。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学校缺乏认同感,认为独立学院是私人开办的学校,地位比较低,产生自卑感,在学校工作纯粹是为了生存,因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进取心不强,缺乏责任感。第二,学生的学风不良。独立学院学生生源比较差,学生普遍存在着混日子和混文凭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早晚自修率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甚至“恋爱成风,玩游戏成瘾”,不注重学习而注重做兼职赚钱。

三是学术、科研活动严重缺少。独立学院由于受机制所制约, 办学者以及学校管理者把精力和资源都放在教学上,不重视甚至忽视学术、科研活动,尤其在资金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支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学术、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就大大受限。

五是学生活动质量还不够高。独立学院对学生活动不够重视,缺乏指导,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学生开展的活动都比较低俗,大多充满商业和利益意味。

1.3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性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校园制度中渗透着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行为定势、目标追求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独立学院由于尚处于创业之初,所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普遍都不够完善,表现在:第一,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学,违规违法办学现象还是存在,“依法治校”进程迟缓。第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善,存在很大漏洞,即使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执行意识较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第三,学校管理体制不顺,院一级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一级的管理权限过小。第四,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存在工作越位和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并存。

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独立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独立学院要想取得长效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要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既要遵循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独立学院而言,意义主要

有以下三点:

一是丰富我国高校等教育发展模式。纵观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独立学院等民办教育机构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校园文化史一所学校之根本,因此,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出成绩,有实效,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对于完善与改进我国高等教育也是意义重大的,至少可以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丰富我国多种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文化,这也为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了环境。

  

二是推动独立学院的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校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起来。竞争的基本法则是优胜劣汰。这就意味着当今时代,每个学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考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的优劣。

三是有利于师生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审美、教育等功能。它能够通过营造正确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师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它能够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师生的信念情操,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它能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给师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它能塑造大学生的文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乐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增强责任感、确立理想信念等等。3 加强与改进新时期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党、国家的教育政策,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突出独立学院办学的特色性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3.1 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设计和建设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打造人文校园。第二,加大师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建设好运动场、教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报告厅、文化广场等。第三,加强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建设,使之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功能。第四,加大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力度,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3.2 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特色性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和定位。办学理念反映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对学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独立学院要尽快明确办学理念,就目前来说,要确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还要根据结合实际,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不能好高骛远。

二是有效塑造大学精神。独立学院要大力塑造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大学精神,制定具有大学精神的校训,让师生在大学精神里熏陶,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

三是深化校风建设。第一,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切实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严明的纪律,规范教师行为,使他们真正为人师表。实施奖罚制度,重奖认真负责、关爱学生、严格施教的教师,严惩作风懈怠、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教师。第二,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利用宣传栏、横幅、海报、院报等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倡导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风气。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严格监督上课纪律。加强考试纪律管理,严惩作弊行为。对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比如到晚上十一点实行断网,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玩游戏的时间。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期设定“学风教育风”等。第三,加强学术科研活动。学术、科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独立学院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术、科研活动。邀请学术权威人士或者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举办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研讨会,为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提供平台。第四,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组织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文艺晚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这些活动对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体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长效发展的根本,因此,注重从制度层面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独立学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学,依法办学,规范

办学,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其次,要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而且要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第三,适当下放院级管理权利,给予系一级更大的管理权利。第四,严格规范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实行分工合作制,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罗孝友,杨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8(6).

第4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升职院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

1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1.2新升格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它要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园风气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不论百年老校,还是只有几年历史的新校都有其校园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使清华百年不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作为刚升格的职院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生源与其他高校比较,文化基础较为欠缺。这使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更加迫切。然而,新升格的职院却往往存在一种偏见,即重规模发展,追求办学效益;重硬件设施建设,追求办学条件的完善。对短时间内不易见效又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就在紧张和忙碌中被忽略了。因此,新升格的职院要树立全新的理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忽视或淡漠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势必将大打折扣。

1.3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性新型人才。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除职业能力外,人文修养也应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育人氛围,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效力帮助学生提升“人”的修养和品行。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的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2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2.1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之根本

(1)按照“职”的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作为高职院的硬件设施、人文景观,因其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显然,新升格的职院原中职阶段的物质文化基础再也不符合高职育人的文化品位。因此,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观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2)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制度文化作为高职院的一种“法文化”,它是通过相当的制度规定来诠释文化的内涵。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新升格的职院要重新建立起适应高职院校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文化内涵,创新管理的模式,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既以法束人,同时又要给予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其在制度规范与约束下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品牌文化。

(3)按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也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精神文化在三种文化中属较高层次,学院要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新升格的职院要竭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等,从而体现一个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出学院的一种精神。

2.2以“两个课堂”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比较多,首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与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打破单纯传授形成技术能力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知识传授中狭隘性,拓展知识的广度,显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生对于知识在文化视野的吸收和重组。其次,要深化知识的学理内涵,将知识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使知识在技术能力形成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经验的引导,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实现。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外,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富有情趣、适应于学生爱好的文化内容引进校园文化中来,这种情趣性的文化活动诸如邀请当地著名企业家、商界精英及成功人士开办讲座;举办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动画美术作品大赛和计算机编程成果展等,从而形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补给,情趣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最终达到能力得以提高和人格得以升华的目的。

2.3以网络文化为载体,不断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通过它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接触到各类信息,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良信息。同时,信息化的过程也影响着校园人内部的心灵、价值观以及外部的行为,不仅将改变校园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也将使校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行为方式发生转变。所以,正确认识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以积极和包容的心态赋予信息化技术更为积极的文化涵义,有意识地吸收有意义的网络文化,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它和校园文化和谐地共生发展,从而正确把握和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是当前新升格职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4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高职院校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新升格的职院随着办学历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本着以学生的内在成才为动力,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主流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发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进步而积极开拓,奋发努力。为此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一是思路上,要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二是内容上,要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情趣的添加和视野的开阔,更是人格的升华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方式上,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校外,与企业、社区、部队、媒体联“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

第5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1.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无法深刻领悟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小学教育只需在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成绩即可,因此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移为他用,导致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2.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部分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时未充分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无法体现其发展趋势和历史内涵。这种缺乏创新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鲜明,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各项素质方面的潜能,严重影响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率,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且给人才的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3.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不够。部分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缺乏创新性,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部分学校为了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制度,这种情况虽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很多师生的积极性并未因此调动起来,结果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营造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小学物质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突出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受校园物质文化精神理念的影响。因此,建设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应从这两个方面落实。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虽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的不足,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确立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政策,为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树立正确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理念,即不管是校园的整体规划,还是建筑、景点的设计均应体现一定的人文和思想内涵,进而使学生在文明、和谐、整洁的校园中学习,以唤起其学习和求知欲望。

2.注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培植。培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需要长时间积累和逐步渗透,因此,要求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培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缓慢性,并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等相关因素,确定能反映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要求其不但符合社会与当今时代要求,而且还能和社会主流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其次,将校园精神文化融合到其他文化层面的建设之中。最后,建设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能够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反之,精神文化又能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提供精神支持。

3.注重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涵盖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两方面内容,因此,完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应首先从这两个方面严加实施。完善组织结构时应善于分析和发现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适当融入扁平化管理内容,同时注重提高组织内部的服务和协作意识,克服之前体制缺陷,以达到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重探索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深刻认识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个体,进而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不同管理者职责,保证管理指令的畅通。同时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发挥应用成效,应配合使用奖罚措施,并积极探索和运用鼓励性措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应完善竞争上岗、民主评议、职代会等制度。

4.注重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校园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丰富校园活动文化,使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触校园文化的真切内涵。首先,积极开展学校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运动会、文化节等,一方面为师生展现自身才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使师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次,注重各类学生团体的组建,并定期开展相关团体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合作、集体意识的目的;最后,充分考虑小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注重开展“争优创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三、总结

第6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富水镇中心小学位于商南县城以东10公里处的古镇――富水镇。她北接312国道,南邻“西南铁路”和“西合高速”,交通便利。该校创办于1915年,原名“仓房义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83名,教职工54名。附属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223名。校园占地10672平方米,建筑面积389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两栋,办公楼一栋。

几年来,我校紧紧依靠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本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营造教育乐园”的宗旨,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校园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目前,结合校园建设规划,完成了学校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色调统一和谐的校园建筑整体面貌和格局,在突出主建筑物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学校自然景观建设、文化场景建设、科学景观建设,实现了园林化、知识化、书院化校园;并制定和完善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突出健康快乐、感恩上进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建设篇

富水镇是商南的东大门,是教育重镇,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市县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校指导督促校建工作,建设过程中,能够立足发展,着眼长远,亲临现场参与设计谋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次对学校建设方案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使得建设方案更趋完善。在资金上,县教育局给予全力支持,自07年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

按照学校发展建设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6年至今,建起宿办楼一栋;附属幼儿园一所;师生灶房8间。基本形成了三个活动区:幼儿活动区;教学活动区;休闲运动区。

幼儿园整个园区的布局和布置充分体现幼儿特点。教室里、院墙上都绘制着色彩鲜艳、内容活泼的卡通画,院子里摆放着供孩子们游戏的各种器械、玩具。孩子们在此唱歌、跳舞、做游戏,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教学活动区的院墙上,有引人注目的校训,两栋教学楼中间墙上,还有大型喷绘,书写着“让学生健康、快乐、增智、益德,是老师永恒的理想和追求”这一办学宗旨和“学会感恩、学会诚信、学会合作、学会进步”的育人目标。在60米长的文化墙上,有师生绘制的中国画,配有经典古诗词,学生从诗画中感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宽阔的舞台上,每学期都要开展大量的文娱活动,每周一,都要在此举行升国旗仪式。这里是展示师生文艺才华的舞台,也是德育的主要活动场所。舞台两旁,屹立着两尊放飞梦想、奔向未来的雕塑,寄寓着师生的奋斗理想。教学楼上,有警示学生的校风与学风。过道走廊,四处悬挂有励志、修身、益德的名言警句。教室门上,有体现各班特色与奋斗目标的班级感言。教室里有班训、班纪班规、名言警句,设有图书角,黑板报等丰富内容。这一切,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示着良好的育人氛围。

休闲活动区是师生生活、运动、休闲的场所。有宿办楼一栋,上有提醒教师常修师德的“敬业爱生、博学多能、无私进取”的师风训语。有硬化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球场上,跃动着师生矫健的身姿,绽放着生命的健康与活力!花园里、绿化带旁、花架廊中,更是师生伫足观赏、凝神休憩的好去处。到了傍晚,广场灯、花园灯、草坪灯亮起时,这里又添一番迷人的景象。学生的宿舍,更是布局整齐,被褥洁净,舍中的书画、手工作品,展现着学子们的精神和情趣!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三、管理篇

我校确立了明晰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特色、育人目标、校训、校风、学风、师风等七项内容,以此指导师生行为,作为师生的奋斗目标,各种制度的建设,也着力突出“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

学校管理,强调“三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专门修订了《富水镇中心小学制度汇编》,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导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学校制度等对外关系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还组织编写校志,以保证校园文化的传承;编写了富有地方特色、反映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特点的校歌,且已在校园广泛传唱。在评价体系方面,也力求“让学生快乐,促学生上进”。这些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制度文化,在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发挥着润物无声的巨大作用!

四、活动篇

广泛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能力,进而将文化内化成了学生的素质、品质。

每学期开始,都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月”活动,把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以下的原则:①抓好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②从细微处入手,把行为习惯和文化内涵紧密结合;③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加强学生自育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课间活动、卫生管理、放学集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是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我抓好养成教育”的氛围。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对各班进行综合考评。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自觉遵守规范。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起了小小种植园、小小气象站,并按计划开展科学种植、气象观测活动;成立了合唱队、运动队、美术兴趣小组、手抄报兴趣小组;开通了红领巾广播站;由少先队发起组建了献爱心志愿团队,并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定期开展主题队会、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适时举办手工作品、科技制作、书画作品、手抄报展览等。

少先队为给学生在心灵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成立了“心灵小屋”,由心理辅导老师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做学生心灵的向导。

为了更为集中地展现校园文化特色,给师生创设提升文化、交流艺术、散发魅力的平台,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师生艺术节,一届师生运动会,让校园文化的光彩在这里充分彰显!

五、收获篇

第7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10

Abstract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which has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n the teaching level and students' quality and ability. This stud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rmulation for solutions that offer a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actu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high schoo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0 前言

校园文化是衡量学校建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学校环境不仅通过硬件设施体现出来,更能够从隐性的校园文化中显示出来。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等。因此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特征

(1)多元化。如今经济组成与经济利益因素逐渐增多导致社会视角更加丰富,并且因为不同高校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素质、知识组成、爱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校园文化呈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无论校园文化怎样多元和丰富,高校的办学宗旨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思想性。高校具有比较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其校园文化自身即为知识和财富,具有非常浓厚的科学特色。①并且,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精神需求和思想,所以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思想性。

(3)可塑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与传统的凝练,其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于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校园文化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②

(4)渗透性。校园文化存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中,能够影响学生和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意识、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

(5)传承性。每个校园都具备自身的校风、学风、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元素应一直传承,不能因时代变化而消失殆尽。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重物质,轻精神

众所周知,从组成角度观察,校园文化主要有3个层面:(1)物质文化。其主要涵盖校园建筑、绿化以及美化、文化设备;(2)制度文化。涵盖校园不同的制度要求、道德行为准则等;(3)精神文化。涵盖学生、教师的思想内涵、人生观、人格素质、审美等等。以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而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精神文化却是其核心组成。目前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过多地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建设力度不强。具体说来,很多高校往往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建筑、设备、花草树木、运动场等方面,而在行为准则、精神世界塑造等方面建设仍有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构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建设仅仅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建设,是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③

2.2 校园文化建设有局限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发展的产物,其作为学校精神风貌欲文化传统的凝练,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指导、汇集、创新、扬弃作用。如今,部分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比较重视其引导、凝聚的作用,认为校园文化只是能够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工具,仅仅将其当成管理学校的方式,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其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④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政教育之间划等号,这种思想和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将文化建设和专业设计、教师队伍、课程教学等分开,没有认识到所有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难以将校园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高校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形势较为严峻。

2.3 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有失偏颇

校园文化建设历时较长,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然而照当前状况来看,许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有失偏颇,过于重视实用性、功利性的活动设计与文化建设。高校中社团种类繁多,计算机、英语以及各类职业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班也充斥在校园内,许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往往较为功利,比如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以便能在评优中占得优势,甚至是为日后升学、求职增加筹码。同理,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样较为功利,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学习,而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负担太重,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很多学生甚至开始逃课。⑤这些问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加大。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娱乐性,缺乏必要的深刻内涵。如校园歌手大赛、选美等比赛较多,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开展较少。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进策略

3.1 强化校园文化凝聚力

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不但能够体现校园的美好与追求,同样也是对校园各类文化的统筹管理。面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校园文化的建设难度较大。文化种类愈加繁多,文化形式更加丰富与多元化,面对这种现状,高校应加强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规划好高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宗旨和方向,在坚持“百花齐放”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政策,依据自身校园特点,凸显自身特色,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中华文化、西方外来文化等进行有机整合,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中继续发展,在创新中树立自身特色,与当前时展趋势一致,构建校园的校风校训、教学宗旨、办学理念等等,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避免落后文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持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⑥

3.2 强化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在精神文化建设前,应强化物质文化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遵守相关部门制定的校园管理制度,设立校园物质文化专项建设资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对于校园的自然环境设计,应加强对空间规划的设计,将各种文化要素融入到设计中,把自然美感与文化美感相结合。同时对有关硬件设备加强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且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构建校园自身的评价系统,评选先进个人与团体,所有的文化活动都需要经过申报费用方可开展,利用人文、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师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注重对教师和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加强对高校校园卫生的管理,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大扫除行动,保证实验楼、体育楼、宿舍等的清洁。同时应建立学校的扶助基金管理小组,构建学校自身网站,鼓励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网站,并且每月进行一次评比,选出网站建设最优秀的班集体。高校应优化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确保其设计理念和校园自然景观相匹配,将校园自身的文化追求、价值观、管理精神等融入到校园设计中,创建独特的文化氛围,以陶冶师生的情操。

3.3 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同样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应加强对校规校纪、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应健全高校职工制度,如校长和院长各自向校教代会进行报告,鼓励教师积极发表文化建设意见,并且赋予其重大事件决策权。创建和谐制度文化,精准掌握师生的诉求,减少矛盾,扩大共识,调整利益结构,保证师生利益和谐。构建现代化大学体制,将办学目的、教学观念、校园文化等体现出来,强化教职人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加强师生参与制度建立,凸显师生主体地位,体现高校的民主平等。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加强对不同群体需求的了解,确保能够满足其合理需要,避免矛盾的出现和产生。⑦制定教训、教风、校徽,建设自身广播电台,报道先进事迹和传播优秀文化,定期出版校报,成立大学生记者团,精心设计宣传橱窗与条幅,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对学生会、学生团体、学生干部、共青团等队伍的建设,规划其工作内容,并且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键问题,并制定解决对策,维护校园稳定。

精神文化方面,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品德、思想、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校园中张贴名人名言,如在墙上放置名人的头像和简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定期开展演讲大赛,如以“阳光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或者小品大赛等。开展不同院校之间的体育比赛,如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等。同样还有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歌唱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组织工作中,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

4 结论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其能够影响校园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建设成果不尽如人意,仍有很多的不足,其思想认识、建设方法、执行过程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因此通过对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强校园文化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全人格,提高素质,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构建和谐美丽的校园。

注释

①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120-122.

② 刘新跃,杨丙红,张雷平.试论当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115-118.

③ 翟福生.浅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38-140.

④ 李新泉,李煜婕.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现状透视及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探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16.

⑤ 李炎.新校区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0.9:118-120.

第8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高职教育是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就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职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其最终目标就在于提升全民精神与文化素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生健康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特点

1.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高职教育虽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文化积淀较一般高校而言还不够浓厚,然而高职院校不仅兼容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因走校企合作道路,还兼容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赋予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很大活力。

2.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高职教育即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侧重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教学活动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营造职业氛围,倡导以职业为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期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工作岗位对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要求。

3.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具有服务性和创业性。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走产学研结合道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技术革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服务性和创业性”的特征,并主动接轨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依托社会具体的行业文化而构建,具有鲜明的服务性和创业性特征。

三、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

1.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个人需要精神支柱,组织也需要精神支柱。高职院校的精神支柱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凝聚全体师生的感情纽带和思想纽带,激发群体意识,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奋斗。

2.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先进的高职院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充分发挥全体师生主体作用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实现自身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氛围。创新是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组织文化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的理念是学后要有新行为、新创造,因此组织的学习文化与创新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3.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把个人岗位与学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落实行动,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同时,校园文化塑造校园形象,良好的校园形象不仅对本学校产生深远影响,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高职院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提高学校知名度同时,也构成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

四、高职院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培育高职文化精神,树立集体共建意识。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具有特色,发展并创新特色的办学思想,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以品牌立校,以特色强校,培育高职精神,提升自身优势。一是加强校企文化对接,学校主体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精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学校文化,并将特色文化体现在学院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普遍认同的高职文化精神;二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特色优势,为行业、地方的企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三是加强培育大学精神。坚持以学校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树立全员共建意识,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能否调动教师、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的联动,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好。片面强调学生或教师某一方的作用,都达不到集体共建的效果,也会弱化某一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2.完善文化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高效的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由于文化是一种“理念管理”,理念又以“虚”形式表现出来,不具可操作性。那么只有学校把它转换成“实”的制度,文化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所谓制度文化就是学校把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科学构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做到把学生首先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再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通过组织策划各类学生活动及艰苦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思想成熟成长起来;通过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规守纪、善于交际、有责任心的社会人。

3.拓宽师生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是开展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里,除了要坚守已有的文化活动,还要不断拓展新的文化领域。学校应进一步开展学术、科技、艺术、文艺、体育等方面社团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荐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文体活动比赛,积极参加园区和社区的各项文化活动。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设施设备;创办各种文化论坛,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流平台;建好学校教育网站,努力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作用。总之,拓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视野,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五、结语

第9篇: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本文对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型高校应以地方特色为本,以服务学生、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搭建校园与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让地方技能型高校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下能更好地融会贯通,提升技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本文重点从校园文化的氛围建设、制度保障、行为落地等环节探讨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思路,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讨论了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的重要课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地方高校发展迅速,地方技能型高校的发展也是异军突起,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学校以技能为根本,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各学校之间以学生就业率为唯一衡量办学优良的标准,导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技能型高校教育质量,众多学生出现职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2015年9月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其中76%的问卷显示大学期间校园文化形式单一,未能有效促进职业发展指导,2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愿参加校园活动,4%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

一、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1.严重缺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底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地方技能型高效多数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成,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院办学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严重忽略了校园文化底蕴建设,大学数地方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力度、深度,体系均未能达到新时期社会需要,加之人文精神不彰,文化氛围不浓等等,着眼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服务地方特色技能型高校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众多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底蕴严重缺乏精神支撑。

2.特色校园建设的体系不健全,指导思想不明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地方技能型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从文化层面支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企业新要求,更多的学校只是单纯地通过简单的校园社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地方特色校园文化,这种无系统和体制的文化建设,容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动力,更谈不上特色文化内涵。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支撑

制度是保障一切行为准则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若缺乏制度支撑,极易导致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近年来高校依然存在,学术精神不严谨,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忽略了大学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追求,忽略了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4.物质资金方面投入力度不足

地方技能型高校的新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资金力量的投入,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地方高校特色文化教育方面,投入资金力度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当地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思路

1.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1)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思想建设内涵。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校园文化发展观,对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地方技能型高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应保持大学应有的精神文化风貌。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以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来积淀技能型高校的大学精神内涵,逐步营造正义感、公正、公平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大学精神内涵,发挥自由学术文化特长。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只有学校从上至下真正意义上重视地方技能型高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促进当地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底蕴。具备高尚的学术精神和崇德尚能的校园文化,会极大地激发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水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可适时推动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只有真正一线教育工作者能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倡导自由、民主、独立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从文化底蕴发展到实际教育落地转型,有效提升地方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

(2)立足地方,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指引,建设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地方技能型高校需要找准定位,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方案,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根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地方高校在构建特色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相融合,地方文化是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根基,只有在地方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凝炼出的特色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技能型高校,其定位是:立足滁州。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即彰显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文化、辐射全省,以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努力建设一所高技能、应用型的地方性大学。因此,学校应当立足根本,以高度重视滁州地区文化为基点,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从学校近些年来的发展历史、地域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去充实、丰富和提练其特色校园文化,把特色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环境力量来看待,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提升其思想境界,完善和修正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3)立足地域文化特征,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技能型高校的发展,同时随着学校毕业生不断走上工作岗位,为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进而产生了一些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奋发图强、艰苦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在校的每一届学生,从而培育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精髓慢慢融入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彰显其独特的特色。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制度文化建设是地方技能型大学教育的重要保证,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有一个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来支撑。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完善的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倡导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自主办学。强化学术管理力量,建立教授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规范学校行政管理行为,抑制行政权力膨胀,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和资产配置制度。最大限度地协调相关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和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是文化的根本,虽然具有强制性,但在形成地方技能型特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至关重要,能有效保证大学文化氛围,在其特定的情形下生活与学习,更加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特色文化土壤

就一所地方技能型高校而言,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地方文化特点,且符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培育技能型大学精神尤为重要。地方特色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相结合,是一所技能型高校办学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反映技能型高校教育风格、教育水平、学风、校风建设,每年新生到校后学校社团各项活动起到了很大的软文化支持力度,对刚来学院的新生思想和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均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各种社团活跃的蓬勃发展,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建设一直处上升态势,从领导到辅导员都将学校软文化、社团建设列为学院重要建设工作,每年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要求,新的社团不断成立,主要有兴趣类、科技类、公益类及文化类四大类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社团通过不断发展,已打造出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深深扎根于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心中,如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荣获佳绩,大学生建模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等。尤其是近年来结合地方就业和创业环境,大学校园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潮,多数大学生选择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较优秀的青年创业者,2014年一名毕业生创业的企业年营业额已过百万,带动一批本校学生的就业。还有校志愿者协会坚持“发展自我,帮助他人”的根本理念,已建成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年慰问当地孤寡老人。

4.加强大学物质文化投入,助力特色校园文化快速成长

校园环境是地方技能型高校的重要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陶冶情操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被喻为催化剂,能对学生的内化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不良的文化信息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校园环境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已有的环境基础上认真规划,逐步投入,打造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下,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室设备丰富。目前需要加大学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宣传力度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大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宿舍教育的宣传媒介的投入有助于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社团审批和淘汰机制,让学院的社团和文化能及时得到更新,保持与时俱进。总之,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更是综合的传承体,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技能型高校发挥优势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丁彦,周清明.内涵、困境与实现途径: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3,(10):32-35.

[2]方向昭.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语发展思路———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0,(17):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