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

第1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 学生管理

目前,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中职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严格的挑选,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然就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那么目前的中职生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 、中职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生的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在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中职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不好好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在学习方式上,职业技术学校讲究动手、实践,灵活运用。那些已经习惯了中学由老师安排一切的学习方式的同学,对学习较难适应,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行为的典型表现:纪律懒散、自卑心理严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难发现,我们中职校教师也面临许多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实际,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我们教授的内容,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深深的思考。

我们学校是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其中之一,学科专业很多,有特色东盟语种、信息技术、商务类专业。面对这三大科,二十一个专业,可以说是教学软件资源丰富。如何更好的整合我们教师的资源,让学生动起手来,同时思维更加的开阔起来?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同时更爱上创作呢?如何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更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呢?

二、在大教育背景下,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课堂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有幸参加的《“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个教改立项,并在这个项目中负责文书、信息搜集、联络教师及学生管理等工作。

首先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之前还必须了解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 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即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国家与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个体的理想相融合的理念,建立教学与交付科学关联,发挥交付工作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又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课堂”又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光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有形的空间里建立企业管理模式下的课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实践进行指导。其建立原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结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第一课堂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引申与延续;二是规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和执行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潜移默化成长为“职业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规划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配备相对稳定的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领路,活动侧重于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实践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以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技师示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以团队合作为主。

目前,项目一共开设了两个“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一个是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另外一个是动漫衍生品设计制作工作室。主要涉及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工作室的守则,及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完成工作。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动手完成一件成品,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延展性,并且合理的整个了各个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交流,更增强了学生的沟通技能。作为中职校的学生,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技能。例如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便是结合了动漫知识、化妆技巧的一个典型工作室,除了对已有动画角色的扮演之外,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新的动画角色,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对“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学生的管理

那么如何管理“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呢?

参加我们“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来自我们实验的四个对象专业,但前提是自愿参加我们的项目,并且了解、遵守我们工作室的工作守则。作为项目中这一内容的主要负责人,我也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经验:

1、 企业式管理责任人

我们“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参加对象是在校的中职学生,对他们的管理最基本的,也是较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灌输团队概念,让他们把工作室当成自己的家,认识到自己也是工作室的成员之一,要热爱这个集体。同时,他们也是工作者之一,逐渐建立工作角色。那么在这个集体中,同样有一个责任人,管理他们的日常工作。但是这非常有别于我们意义上的“中职班主任”。 中职班主任的工作繁琐,也常被称为“保姆式”的工作。在这个团队中,要求学生更独立,更自觉的完成工作。“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的责任人,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工作室中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更扮演着一个工作者的角色,身上更带有一种使命感。让学生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有种社会责任感。提前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生活。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作出对学生的要求。我们所建立的两个工作室中,都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从纪律、产品品质要求、操作章程、安全等众多方面建立起来。让学生更有身在企业的感觉,也让他们更适应这个工作环境。

关于建立具体的工作室制度,我们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选人标准工作室岗位设置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工作流程标准

(1) 选人标准 参考企业用人的标准,从学生进入工作室前就做好挑选工作,让学生提前知道优胜劣汰,也让他们知道单位对用人是有选择,只有变得更出色,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

(2) 工作室岗位设置 根据工作室需要设置日常岗位,岗位有明确的职责。一是我们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管理自己,二是让学生在其岗位上模拟角色,真正的融入这个工作室。例如我们的cosplay形象设计工作室就设有技术总监,设计部,演示部,会计部等,每个部门都分工、协作完成每一个任务。每个部门也设有部长等职务,让学生“身在其位,谋其职”,管理好本部门;

(3) 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 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让团队气氛更为和谐、积极,我们队工作室有日常的管理准则,加强成员的日常管理;

(4) 工作流程标准 一个工作从策划,设计,完成演示都需要工作室成员的参与。工作流水线上的每一步都要有工作的具体要求。例如设计部讨论设计角色时要有演示部、会计部的工作人员参与,以便对角色的造型实际操作有所了解,对不能完成的操作进行修改处理;会计部的主要核算成本、预算并做控制成本。设计部完成设计图纸之后,交由演示部完成cosplay角色造型。演示部的工作人员的在完成造型的后,上交开支清单到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记账。

3、 完成“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工作记录

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中,要坚持做各项工作记录,作为研究的重要凭据之一,包括工作室工作人员花名册、任务内容、任务时间,工作流程完成情况等(具体图表参照表一、表二示例)。为了突出研究的目的,工作室负责人要对成员的思想情况有了解、跟踪。积极应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了解学生参加“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感受,并能及时对项目实施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4、积极了解社会一线资讯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同时也是立项的参与者之一,也是学生的指导教师之一,应该积极了解各种资讯,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资讯。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我们学生到企业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对什么方面特别不能适应的,我们结合我们下企业的经验,积极对教改项目做实际经验积累。针对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引导做有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也真正的完成教改。

四、总结

在我们项目开展的一年多期间,两个“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从无到有,并且到今天的正常运作,学生完成多个任务,并且在任务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动手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也逐渐有了“职业人”的思维。学生有的提高,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目前,“工作室”制第二课堂还在起步阶段,所以在“工作室”制第二课堂中学生管理方向还是初步尝试和实践阶段。如果有一天“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得以推广,推出更多不同的工作室,到时候的管理方式应该有新的改进。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目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从教师层面上分析

(1)分数至上。在绩效、考评等因素引导下,教师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满堂灌”“满堂问”,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发,一味追求分数。

(2)教师权威论的影响。教师采用压迫式的教学,训斥、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许多教师不积极进行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教学理念跟不上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2.从学生层面上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地理学习的情趣。原因很多,如:对地理课程的认识不够,地理知识的应用较少等。

(2)地理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参考,学生有一定的压力,面对枯燥的知识点和习题,学生容易产生对地理的疲惫感。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感觉到,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驱动下,学生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而消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自信不足。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下几个方面

论述。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学生原有的兴趣、学习动机挂钩,充分挖掘地理素材,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利用地理学科可探索性较强的特征,将猎奇求异的心理转化为渴求知识,积极探索的学习兴趣。利用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征,将分散、低级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综合、高级的学习动机。如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地理学科实用性强的特征,让学生体验、运用地理,增强实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两个基本理念。

兴趣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把握课堂45分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挖掘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可以从自豪感、危机感、责任感三方面进行渗透。

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自豪感。如在讲述家乡和祖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河流湖泊、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的要素时,探讨有利的方面,有哪些优势因地制宜地促进家乡和祖国的发展。也要和其他的区域进行对比,进一步体现出其优

越性。在存在的问题中学生要有危机意识。例如,在讲述中国的土地资源时,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学生要有危机意识。在讲述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时,看看有哪些制约家乡环境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使所学内容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考和反思。

在自豪感、危机感的基础上树立责任感的意识。发展是家乡和祖国的永恒主题,在分析家乡与祖国环境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后,如何因势利导,克服不足,又快又好的发展,让学生出谋划策,争当小主人,树立责任感。在教学情境中可设置如果你是当地行政官员的话,你认为应当怎样促进当地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话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在讲述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还要使所学内容对学生现有的生活和学习有用,促进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对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行为和意识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会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关注,学生会全面发展,从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让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正确的看法和学法

1.转变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的思想

初中地理由于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在学生的心中只是一门“副科”,有些学校也不重视地理学科,上课时老师把大概的内容一讲,学生在教材上一画,课下学生一背,中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了。等到上高中的时候,初中学的地理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有些学校对地理学科的忽视,再加上学生本身也很不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转变迫在眉睫。

2.转变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设计和知识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在学法上的引导,教学中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作为高一的地理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规律、原理及应用方面的学习,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地理的学习方法,介绍地理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地理学习之中,进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明确衔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衔接计划

1.制定衔接计划

在第一节地理课时,教师应通过测验、提问及课下找学生了解等形式,多方面掌握学生学情。教师经仔细研究找出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时的难点及普遍反映的问题,将其全面记录下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衔接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山地的形成”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等等, 做到适时补充,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学科系统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明确衔接目标

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调查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具体分析,做到 “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初高中衔接的重点。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学好地理,可以解决很多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体验到“有用”而学之。

1.丰富高中教学的教学案例

高中教材虽然经过了几次改编,内容较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是较枯燥乏味的。但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生活融入到教材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例如:我们早晨6:00“按时”起床,时间是什么,它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在湖边,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水体,而白天风从水体吹向陆地等等。学生听后发现原来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都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激发学习的兴趣。)

2.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教师可在讲授新课时做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化学成分:CaCO3,涉及到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来解释;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上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识。)这些都让同学们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3.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导入

第4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

一、联系生活,让地理学科生活化

1.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地理学科知识也不例外,它的理论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初中地理课程相对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这就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因此,教师就需要将简单的问题生活化,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沿海地区的优越性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平时生活中见过、养过、吃过的水产品进行统计和归类。通过分类再联系这些鱼类的分布情况,了解沿海地区渔民的生活情况,通过鱼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条件,讲解沿海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这样学生就非常好奇这样的课题,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出去了解大自然,走山访水,多多亲近大自然

在暑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周边的地区进行采风,鼓励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地形、人文情况进行分析,互相讨论,自学成才。或许有些学生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通过其他学生的激烈讨论和讲述,慢慢也会对这些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也会加入学习地理知识的队伍中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才能更真实、更实际、更加贴近生活,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紧抓地理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模式

1.运用地理学科的多样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

地理学科的学习,涉及世界各地人文地理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些内容琐碎却充满着无限的奥妙。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不畏惧,能自如地应对今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就是要利用地理学科的多样性,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幻灯片技术,将地理学科中涉及的各种情景、地形、气候用动态图片展现出来,体现地理课程的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讨论,锻炼地理思维能力。

2.运用地理学科的广泛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地理学科知识无处不在,它广泛的涉及面是毋庸置疑的。地理学科可以将一个地区划分为多个方面进行透彻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仅靠课本知识的讲解。否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黄河流域地区的讲解时,讲述了黄河的流量、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等基本知识点后,要鼓励学生再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搜集一下关于黄河流域当地居民的生活特点,黄河汛期和雨季的关系等等,不仅能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课前提问,将课本知识系统化

教师在进行地理授课前,首先要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系统地向学生阐述,让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规划出自己的学习路线。然后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所以说课堂设问是很重要的,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简洁明了的问题规划,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有条理的学习头脑,在后来的地理学习过程始终如一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例如,在学习某地区的气候分布情况时,教师可以先将什么气候下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提问,然后描述出当地的植被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2.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在任何一个班级都有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忽视了能力较弱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好学生的优秀,也要鼓励其他学生不断积极上进。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方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地理素养,要做到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向,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总之,初中地理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的,教师和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地理课程的道路上更加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朱勇成.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2).

第5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无可置疑。地理教学中,我们推进学生将其他学科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科学习中,能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知识与能力的运用。本文就其他学科的一些读图能力在初中地理读图中的运用做探讨,以期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能力迁移 读图能力 途径探讨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效、合理利用其他学科中学生获得的能力,推进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学科知识之间进行融合,能将一些同性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如此,我们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课程的设置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达成时代赋予的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初中数理化学习中有图数之间的转换,语文学习中有图形转换题,可见对图形、图像的观察、理解是较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点,地理也是如此。

一、提高地理读图能力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大量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是初中地理课改后的教材的一大特点。采用图表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地理事物的现象,理解与认识地理方面的规律。而初中教材中、地图册中的地图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够读懂地图与图表,那么能够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让他们形成多角度阐释图表内容与现象,形成一定的阅读图表的能力,丰富地理知识与运用能力;如能够有效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就能形成观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能力与地理意识,达成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

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读图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树立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二、加强能力迁移提高读图能力

图表,都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传递着一定的知识与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图表,我们在阅读时都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1.重视观察,发现地图中的“闪光点”

读图首先需要观察。理科的图表题暗含着数值、数量之间的关系,语文的看图写话、看图拟题、分析含义都是需要通过观察来达成的。也就是要通过观察,透过图像看“本质”。而这一“本质”的体现都在关键的点上。这在我们地理读图题中亦然。如在初二地理《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教学内容学习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的这一知识点,就要让他们能够读懂《影响我国的冬季风》这一地图。学生观察的重点是高气压和低气压所在的区域,然后看这两个区域之间盛行的两种季风的风向与特点。如此,学生结合体验,根据所学进行思考就能读懂这一地图。

找出问题的核心,依据规律读出图片中的含义,是我们各学科读图题都要落实的一种方法。注意观察重点,不能浮光掠影是重要的,但是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最重要的。如数学图形题,注意线段的位置、交点是重要的,语文图形转换找出最能突出寓意、道理的或夸张、或凸显的点是必须的。而地理读图首先要关注地理的比例尺、方向、图例这类显性的问题,从而知道这是哪个地理知识点的地图,如此才能做到有方向的思考与作答。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能够读懂地图,首先要让他们明确阅读的目的与重点,教会他们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精准地找到要观察的点。如此,学生才能在比较、思考中精准读图。

2.教学方法,提升读图的“命中率”

各学科的读图题都有一定读法规律。这些规律中的一些常规读法和特殊读法有些都可以运用到初中地理的读图题中。当然,不管是什么规律的掌握都是为了运用。因此,在调动学生读图积极性,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读图的观察点与角度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强化、深化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得一些方法能得以灵活运用。

地理读图要按照地理事物、现象的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分布的时间、地域、逻辑等方面的顺序等来读图。平时学习中,引导学生注意分步读图,学会准确把握图片的表现方法,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推断图片的要考查的重点。加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众多信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观察、思考、比较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现象直观的带领学生读图,能使不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鲜明。注重地图与课本内容的高效结合,通过地图检查学生地理知识,提高他们读图的能力与习惯。在相关内容学习后,让学生完成《地图册》上的填图、绘图作业,推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

另外,我们要结合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一些长处。如有的数学教师在黑板板书图形时,不用工具就能高效精准呈现图形;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敬服。如果我们地理教师也能做出较好的板图,这也对学生的绘图、读图有一定的影响和促动。

总之,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放开视野,吸收其他学科类似内容教学的长处。这样,推进学生学科间学习的融合,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综合运用;这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地理学习的热情与能力,还是推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其成为未来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史丽.初探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3(41)

第6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创新意识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也就越多。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应引起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我国从1986年以来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教学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在地理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体现为应试教育。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重视更多是关注会考的成绩,而不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中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是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最大现象,对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甚至是没有。因此要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观念上入手,只有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课堂中逐步引入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学习地理的作用。

二、地理教师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将逐步改变粗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理教师本身只有对地理学科拥有高度兴趣,乐此不疲,在上课过程中充满激情,才能有效的唤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配合地理本身的魅力,自然在上课过程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地理教师应认真备好课,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地理课,从而不知不觉中参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地理老师在创新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思维突破固定的书本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有效的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地图、视听工具、游戏性活动、地理故事与知识比赛等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先粗略介绍一下太阳系,用Athrware做九大行星模拟运行图,这样将抽象的物理分析过程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剖析、深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使那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顺利接受,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发掘学生思维创新的亮点,加以引导和发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中来。

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的改革之一。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课程中保持独立的思想,摆脱传统依附老师的习惯,才能对知识加以质疑,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老师也要很好的转变自己地位角色,从传统的授课者,变成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虽强,但是敢于叛逆老师的并不多,在地理的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多用鼓励的言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果学生有突出的独立和创新思想,一定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师地位和形象,对学生的创新要给予高度的肯定。坚定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决心。只有让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听取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然后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地壳为什么运动?2、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探知、讨论和思考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7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调查问题及结果统计

调查问题1:教材在您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资源的地位()

A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B[JP3]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应开发和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JP]

调查问题2:你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吗?

A是B否

调查问题3:在日常教学中,您的教学过程是(可多选)

A几乎完全按教材进行教学

B以教材为基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

C以教材为基础,关注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D关注除了地理知识的部分,注重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

“调查问题1”的调查结果,有78个老师选择了A,认为“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还有92个老师选择了B,认为“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应开发和利用其它的教学资源”,这个比例和调查问题2中选择A的人数相接近,说明了我们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教材观存在着问题,用“教教材”的现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比较突出

对于调查卷问题2的调查结果,有103个老师选择了A,有67个老师选择了B,说明在问题3调研的78个老师“认为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当中有11个老师认为是要进行二次开发的,这里面有些数据上的冲突,交流后发现,这部分老师对“教材二次开发”和“备课”的概念出现了混淆,为了进一步提高调查的教师使用教材和教材二次开发的力度,调查卷问题4,还就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问题3”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老师在教学中“几乎完全按教材进行教学”,那么不到50%的老师又是如何拓展教学资源的呢?选择了“以教材为基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以教材为基础,关注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关注除了地理知识的部分,注重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老师人数分别是27%、34%、5%,可见有人多选了,但是多选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见虽说有部分老师有教学内容的拓展,但是并不全面,尤其是缺失对文化内涵的挖掘

二、初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策略

[HTK]1改变教学观念――用教材教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教教材”,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几年地理什么痕迹都没能留下,新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将教科书视作为帮助学生有效达成三维学习目标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载体

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越是经验不足就越容易被教科书所框住,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要向专家型教师学习,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然后将新课程的“用教材教”理念用于实践中,以教科书为主线,灵活处理各种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渗透了创新意识

[HTK]2认真研读教材、解析课程

我们在教学生之前,我们自己要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地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地理课程有怎样的特点?”只有对地理课程的性质有清晰的了解,我们在选择和重组教学资源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地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就课程的结构来看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综合性地理环境本身就是由各种自然、人文等元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2)地域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地理科学概念不是很全面,加上初中阶段的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熟悉的地理环境出发,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处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意识

与新课程标准变化同步推行了能够充分体现课改理念的教科书,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我们的新教材有了较大变化真实性和生活味浓了与传统的教材相比,当前的教材更加注重选材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教材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而且与生活联系密切,整个结构既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又不是生活味内容少了,活动多了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文字信息类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活动”、“问题”,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理念,鼓励学生体验获知的过程,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规律和结论,同时学习活动具有延伸性,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生活中图文并茂,跨学科渗透从教材的排版来看,图、表变多了,呈现方式更符合初中生的学龄特点了,学生未学其中内容首先就被其外在呈现形式所吸引,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地理学科此外,跨学科知识内容变多了,打破了学科本位的思想,与生物、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HTK]3突破局限,提高教材整合的尺度

(1)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整合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而生的初中地理教材版本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格局,不同的版本有着不同的特色和优缺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照本宣科,可以利用当前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和大容量,我们的教学可以以学校安排的教科书为载体,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其他版本教科书中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整合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意识形态方面资源的整合,即关注教科书中的情感、价值,确保学生能够更轻松、完整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输入正能量

(2)同一版本间的整合与重组

与不同版本教科书整合相比,同一本初中地理教科书不同单元、章节之间的整合这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更为常用

[BP(]为什么要重新安排顺?

第8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综合分析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省、市对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9篇: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素质教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在此,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由地理知识素质教育、地理能力素质教育、地理品德素质教育三部分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

(一)地理知识素质教育的定义

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二)地理能力素质教育

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三)地理品德素质教育

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大纲的变革,我们教师要结合新大纲教材变革的精神,构建注重素质教育,顺应形势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1.设疑性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巧设一些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

比如,笔者在上“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时候,就设计了这样的疑问,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在对着灯光,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请问,地球上发生了什么现象呢?如果地球自东向西的方向旋转时,需要多少小时为一个周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堂课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创新思维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明确的答案的提问,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阅读地理知识的资料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比如,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沙尘暴现象严重,你知道沙尘暴是怎么产生的吗?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治理沙尘暴呢?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怎样保护森林资源呢?

3.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我们靠多媒体、图像等等为教具,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发展

(二)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也表现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状态,学生掌握了得力的学习方法,才能产生求知的动力,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读图的方法、技巧;读书、构图的方法;总结归纳、探究问题的方法等等。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注意和学生的积极的交流沟通,使师生关系融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老师要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和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图像的运用,使学生建立牢固的记忆

在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发挥好地图对教学的作用,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形象的地图上来,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基础,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图像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图像的联系,重新组合新的地图,这样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老师还要通过对地图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版图,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