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大学英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总结

第1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二、本次大赛表现出来的优点主要有:

1、组织严密。从课题制定到选手抽签,从学生安排到会场秩序,严格按照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执行。

2、参赛教师认真准备,有着不俗的课堂表现。

参赛教师教学思想比较先进,都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体现出了课程标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较好地体现了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选手的教学设计完整、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和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特点,寓教于乐,学用结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本次所有选手的一个普遍优点,让中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全面发展。英语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表达流畅,显示了年轻教师的英语实力和良好的课堂教学技巧,如民主学校的王雪莲、工农学校的刘英哲、东来学校的姜雪飞等。教龄稍长的老师表现出了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扎实有效、课堂设计实在、稳扎稳打,学生受益良多,如清河牧小学的金华、东风小学的赵玉环等老师。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措施,发挥了很大的直观性、趣味性、高效性等多方面的作用。

3、这39节课所用的学生是民主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表现令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满意。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声音洪亮清晰、讲话大方。这一方面说明了老师调动学生的技巧和措施得力,同时也说明了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英语基础和不错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说明这三个年级的英语教学抓得紧,抓得好。

三、不足之处

1、个别年轻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欠缺,对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把握课堂能力,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欠缺。

第2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参加了此项赛事。组织参加此项活动的目的一是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和奖励在英语教与学上成绩优异的师生;二是希望通过抽样检测,了解我省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发现各会员单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好的做法,交流各地先进经验;三是更好的为会员单位做好学术指导和服务,促进对英语阅读教学和评价的深入研究,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进程。今年的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赛组织机构权威,流程

规范,组织有序

主办单位制订大赛的章程和赛题。大赛日常工作由省学会外专委秘书处承担。2012年4月28日我们下发了参赛通知;5月15日各参赛单位报送了参赛报名表;6月2日召开竞赛启动会;9月份各单位报名;10月17日邮寄试卷;10月27日进行了初赛统考;11月初阅卷并确定复赛人选,24日举办省决赛。

二、大赛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此次比赛我省共有8个地市26个会员单位34188名学生参加初赛,60名同学参加了决赛。

三、试题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竞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

试题重能力、重生活、重应用,对我省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竞赛激发了参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初赛试卷为100分,考点内容包括阅读技能考查(70%)和百科知识考查(30%)。百科知识以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内容作为考查范围,有助于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丰富的内容,严谨的赛制

赛程设计合理,赛制严谨,比赛形式丰富,多角度展现选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次竞赛初赛采用笔试,决赛采用命题演讲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各年级采用了不同的题目,初二为My Favorite Festival;初三为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高一为We are Netizens;高二为Fame and Fortune。命题演讲过程中,有些选手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开篇直抒自己的观念;有些选手则采用提问的方式,在诸多假设之后才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些选手列举身边朋友的例子,用实例来支撑起自己的观点。命题演讲不仅展现了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彰显了英语演讲的魅力,而且体现了选手们缜密的思维和睿智的头脑,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领略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选手反映敏捷、快速,让现场的评委以及观众领略到了他们睿智冷静的风采。

第3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 CBI教学理念 涉海类院校 大学英语拓展课

一、引言

大学英语拓展课主要是针对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所开设的后续课程,是由各个学校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自主开发的,将英语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2007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以应试为目的”、“以语言技能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及教学理念的弊端是单纯语言技能训练过多,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容课程安排单一,导致学生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欠缺、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亟待改革,为学生开设可供选择的、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理论基础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理念,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教学(immersion program)。CBI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某个学科知识或某个主题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提倡一种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语言与学科知识或主题内容的融合是CBI理念的核心内容。CBI的三大要素为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CBI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它的优势是把外语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关注语言学习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或主题内容来学习语言,从而达到内容和语言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目的。

CBI教学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CBI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CBI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拓展课中的应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课题。例如:沈向怡(2012)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模块化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设置。纪翠萍(2013)提出了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模式。陈俊、王蕾(2014)以CBI教学理念为依据,探讨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模块构建。这些学者们研究的共同点在于都以CBI教学理念为依据,并结合各自高校的学科特点,探索适合各自地方高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模式。但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将大学英语拓展课当做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建设,而只是针对课程建设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针对涉海类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的研究匮乏。

三、基于CBI理论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的构建

大连海洋大学是颇具涉海专业特色的地方院校,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同级院校前列。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满足学生在后大学英语四级阶段的多层次英语学习需求,自2014年开始,院校在大学英语必修课的第四学期开设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同时建立了大学英语选修课平台,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体系。由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尚处于尝试阶段,目前开设的拓展课程数量仍然较少,多根据教师个人研究领域和兴趣设置,远不成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层次的英语学习需求。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手段呈现出任课教师“各自为政”、系统性不强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建立起基于科学理论指导的、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的、与涉海类院校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课程设置

对学生后大学英语四级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结合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整合现有拓展课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分模块设置,建立起多模块、多层次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

2.教学模式

改变重语言基本技能、轻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传统教学方式,采用CBI教学模式,即围绕学科知识或某一主题内容展开教学。CBI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主题模式、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根据拓展课的类型,选择与之匹配的CBI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评估,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共同提高。

3.评估手段

在大学英语拓展课中实行终结性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并归纳出有效的多元化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评估手段。

4.师资培训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主要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知之甚少,知识结构单一。在CBI教学模式下,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外,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组建CBI教学团队,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以使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自身知识结构和学科专业教学的能力的要求。

四、结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十报告中提出的海洋兴国战略依赖于既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又通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大学英语拓展课,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采用CBI教学理念构建涉海类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运用需求分析设置多模块、多层次的课程,建立CBI教学模式、多元化课程评估手段,基于CBI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为国家海洋兴国战略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Kasper, LF. Content-based ESL Instruction [M].London: Lawrence Erlbaum,2000.

[2]袁平华,俞理明.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

第4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汇量,背景文化,阅读技巧

中国分类号:H31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做好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气氛的改善,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英语阅读的各种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为学生,除了在阅读课堂中认真参与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加大阅读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提升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提升。

因此,本文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首先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认清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较多教师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问题,这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学生方面,主要是词汇量小,阅读技巧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结合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口号虽然喊出已久,但仍然没得到较好的应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必须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在阅读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词汇作为阅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系统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比如各种有效的词汇记忆法。同时,词汇和阅读是一个互补的过程,通过词汇记忆法掌握词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也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巩固词汇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彻底抓好词汇教学,为阅读教学的成功打好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阅读技巧。具体的做法为:第一,合理地设计读前活动。读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有利用多种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标题预测法、图片预测法等,也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的收集和讨论等。第二,科学地考核阅读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考核,以弄清楚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同时也为老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第三,要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以点拨、解疑、引导、总结。

4、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还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加强有关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

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东昌. 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06)

[2] 黄纪针. 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 平原大学学报. 2006(04)

[3] 熊丽君. 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4] 余敏. 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份基于听说课的行动研究报告[J]. 孝感学院学报. 2013(05)

第5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威灵仙总皂苷;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

Effect of total saponins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on serum

metabolic profile i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based on GCTOFMS

LIU Qing1, WANG Yongzhong 2*, JIANG Hui2 , HAN Yanquan2, LI Yuxin1

(1 School of Pharmacy,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rade 3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otal saponins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TSCR) on serum metabolic profile changes in adjuvant arthritis(AA) rats,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action mechanism for AA rats The AA rat models were induced by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 and their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GCTOFM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metabolic profile among normal group, AA model group and TSCR group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the serum were screened based on the 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 value>1, P

[Key words] adjuvant arthritis; total saponins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metabolomics;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 serum

doi:10.4268/cjcmm20161225

威灵仙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TSCR)是从威灵仙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等作用[1]。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2]。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研究病理生理刺激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34]。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TSCR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较好治疗作用[5],因此,本实验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phase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技术,研究TSCR干预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讨TSCR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与仪器 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购自Sigma公司;甲醇(批号20130129)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威灵仙总皂苷,经UV及UPLC 检测,纯度92%以上,购自陕西宝鸡宣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GC色谱仪(Agilent 7890A, Agilent,USA);Rxi5Sil MS毛细管柱(250 μm×30 m,025 μm Restek, USA);质谱仪(LECO Chroma TOF PEGASUS 4D,LECO,USA);GL20A全自动冷冻高速离心机(湖南仪器仪表总厂离心机厂);-80 ℃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公司)。

12 动物 SD级雄性大鼠24只,体重(220±20) g,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皖)2011002。室温18~22 ℃,相对湿度40%~60%,动物自由进食、饮水。

13 AA模型的建立和给药 实验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 和威灵仙总皂苷组(TSCR),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于右后足趾皮内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01 mL。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TSCR组灌胃威灵仙总皂苷,剂量为100 mg・kg-1・d-1,每天1次,连续16 d。

14 组织病理学检查 麻醉大鼠,取完整大鼠左后足(非致炎侧)踝关节,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经常规脱钙、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

15 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各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后2 h,麻醉,腹主动脉取血,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冷冻保存至-80 ℃待用。分析前将血清样品于37 ℃解冻,解冻后取100 μL血清,加035 mL甲醇,涡旋混匀,12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于2 mL进样瓶(甲烷硅基化)中。在真空浓缩器中干燥提取物35 ℃,15 h;向干燥后的代谢物加入60 μL甲氧胺盐试剂,混匀后,放入烘箱中80 ℃孵育20 min;向每个样品中迅速加入80 μL BSTFA(含有1% TCMS),将混合物70 ℃孵育1 h;冷却至室温,向混合的样本中加入10 μL FAMEs(饱和脂肪酸甲酯标准混合液,溶于氯仿C8C16 1 g・L-1;C18C30 05 g・L-1);混匀,上机检测。

16 色谱和质谱条件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配有Rxi5Sil MS柱,GCTOFMS具体分析条件如下:进样量1 μL,不分流模式;载气氦气;前进样口吹扫流速3 mL・min-1;柱流速1 mL・min-1;柱温50 ℃保持1 min,以每分钟10 ℃的速率上升至330 ℃,保持5 min;前进样口温度280 ℃;传输线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50 ℃;电离电压-70 eV;扫描方式m/z 30~600;扫描速率20 spectrum・s-1;溶剂延迟366 s。

17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的是LECO公司的Chroma TOF43X 软件和LECOFiehn Rtx5数据库,主要用于原始峰识别,过滤噪音和校正基线,峰对齐,谱图去卷积解析,峰定性和定量。将共有的峰导入DEMO(Umetrics AB,Umea,Sweden)软件,经归一化处理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再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外部模型验证,最后再结合VIP,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标志性代谢物组间差异的显著性,P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由HE染色图可知,正常组大鼠细胞排列整齐,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无破坏,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等症状;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滑膜细胞增生变形,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滑膜血管翳形成,提示佐剂性关节炎动物造模成功;TSCR组软骨组织、细胞形态和炎性细胞浸润均得到改善,提示威灵仙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见图1。

22 数据分析 基于LECOFiehn Rtx5数据库,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通过Chroma TOF 43X 软件对数据校正后补齐空白值,消除数据噪音,然后用内标归一,采集血清样品的代谢物谱。正常组、模型组和TSCR组大鼠血清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见图2。

为了进一步说明TSCR治疗后AA大鼠代谢物谱的变化,对代谢谱进行预处理并运用PCA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PCA是将分散在一组变量的信息集中到2,3个综合指标(主要成分)上,从而利用主要成分提取数据集的特征,是对原始数据的真实再现,正常组、模型组和TSCR组大鼠血清的PCA得分图见图3。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3组未完全分开,各组内样本差异较大。

为了获取更加理想的组间分离及增强对分类贡献大的变量的识别,进一步进行了有监督的PLSDA分析,PLSDA是先对组间区分性大的部分数据建立类别间的数学模型,然后再将剩余的部分数值去比对,得出一些评判数值如监督模型的解释率(R2Y)、模型的预测能力(Q2) 等用以考察模型的有效性,它们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模型的可靠程度。结果表明,3组完全被分开,说明造模后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了变化,给药后的TSCR组渐渐向正常水平靠近;R2Y=0945,Q2=0646,可见该模型稳定性、预测能力均较好。在此之后,通过排列实验随机多次(n=200)改变分类变量y的排列顺序得到相应不同的随机Q2对模型有效性做进一步的检验。通过排列实验获得的R2=0853,Q2=-0089 3,Q2负值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且未存在过拟合现象,结果见图4。

23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通过PLSDA分析后,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及P

为直观反映潜在生物标志物在各组中相对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了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箱式图,见图5。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2羟基丁酸、天冬氨酸、乙醇胺、肌醇、胸腺嘧啶和反式4羟基L脯氨酸等在模型组中明显升高,柠檬酸、棕榈醇、苯乙醛和棕榈油酸等在模型组明显降低。经TSCR干预后,上述17个差异化合物都有向正常水平靠近的趋势,说明TSCR对AA大鼠代谢的调节作用。

24 代谢通路网络图

通过查阅文献和KEGG(http://www genomejp/kegg/)网上数据库,将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构建代谢通路图,有助于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AA在体内代谢异常的路径,见图6。由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AA大鼠代谢紊乱主要与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代谢通路相关,将几条主要代谢发生紊乱的通路串联起来,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紊乱的疾病。经过TSCR干预后,代谢物的水平均有向正常水平回转的趋势,代谢通路的紊乱也得到改善,提示TSCR对AA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 讨论

代谢组学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定性定量研究生物体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代谢指纹图谱的差异,获得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群,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整体功能状态[67]。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已经在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TSCR治疗RA可能的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基于GCTOFMS 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来研究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在威灵仙总皂苷干预下的血清代谢物谱的变化,结合t检验来评价TSCR对大鼠血清中差异性代谢物的作用效果,进而推测TSCR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A大鼠血液代谢物谱发生了变化,血清中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和肌醇等含量显著上调;棕榈醇、柠檬酸和苯乙醛等含量显著下调。TSCR干预后,上述潜在生物标志物均有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趋势。

棕榈油酸和棕榈醇是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体,脂肪酸分解代谢后经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也可转变成糖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转运入各组织经β氧化供能[8]。在RA大鼠中其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关节炎软骨的生化代谢紊乱造成的。肉豆蔻酸是炎症相关的重要物质[9],花生四烯酸为前列腺素的前体,当受刺激时,增加机体的脂肪氧化降解过程,使炎症介质代谢紊乱[1011],模型组中肉豆蔻酸和花生四烯酸为水平升高,威灵仙总皂苷干预后,可减少在血清中的含量,从而抑制相关的炎症反应。

苯丙氨酸是具有生理活性的芳香族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体内代谢后生成苯乙醛。据报道,RA和SLE患者血清中苯丙氨酸的浓度降低[12]。本实验中在RA大鼠尿液苯乙醛水平降低,这表明苯丙氨酸代谢受到一定的阻断作用。天冬氨酸是天冬氨酸代谢途径的化合物,是通过草酞乙酸的转氨作用形成的,也是合成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共同前体。模型组中天冬氨酸水平升高,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紊乱,与研究结果一致[13]。亮氨酸是支链氨基酸,α酮异己酸是亮氨酸的代谢产物,由异戊酸分解成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酸,具有调节蛋白质代谢的作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α酮异己酸含量升高,其原因是蛋白质、糖合成和分解紊乱造成的。

柠檬酸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有研究发现,体内羧酸循环代谢活动的异常,可能与关节软骨及软骨细胞的生化代谢紊乱有关[14]。本实验中模型组柠檬酸水平显著下降,表明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AA大鼠存在三羧酸循环紊乱。

蔗糖6磷酸参与糖代谢途径,受炎症刺激时,蔗糖6磷酸主要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大量分解,且这2个途径对于线粒体氧化是炎症的一个关键特性[15]。研究表明[1617],RA滑膜组织中糖酵解活性增加,易造成滑膜缺氧并形成酸性微环境。本研究中发现模型组中蔗糖6磷酸水平升高,RA滑膜细胞增殖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增加和耗氧量增加,致RA关节腔缺氧[18]。N乙酰甘露糖胺为已糖胺衍生物的一种,在自然界里其以D型N乙酰神经氨酸的形态作为糖蛋白的组成糖而广泛存在。AA大鼠中N乙酰D甘露糖胺水平升高,说明糖代谢紊乱,N乙酰甘露糖胺可能通过影响糖代谢而发生炎症,威灵仙总皂苷给药后,N乙酰D甘露糖胺的水平明显得到回调。

2羟基丁酸是α酮丁酸形成过程中的副产物,该反应由乳酸脱氢酶或2羟基丁酸脱氢酶催化,与谷胱甘肽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有关。模型组大鼠血清中2羟基丁酸水平显著下降,与研究结果一致[19];给予威灵仙总皂苷干预后,可上调2羟基丁酸水平,提示其对AA大鼠紊乱的谷胱甘肽合成与能量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乙醇胺是乙醛酸代谢产物,乙醛酸循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是与脂肪转化为糖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20]。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乙醇胺水平升高,导致乙醛酸代谢紊乱,然而造成紊乱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胸腺嘧啶是自胸腺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嘧啶碱,参与嘧啶的合成代谢。可进一步分解生成β丙氨酸等,β丙氨酸经代谢生成氨基丙二酸。β丙氨酸是辅酶A的组分,辅酶A为参与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2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胸腺嘧啶和氨基丙二酸水平升高;威灵仙总皂苷干预后,可下调胸腺嘧啶和氨基丙二酸。

肌醇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清除氧自由基,与氧化应激有关[22]。模型组中肌醇水平升高,表明AA的发病机制可能受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脯氨酸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反式4羟基L脯氨酸是脯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与能量代谢有关,同时有抗氧化作用,文献报道[23],脯氨酸代谢与RA密切相关,其代谢异常会影响柠檬酸循环,降低炎性反应状态下的软骨细胞的代谢水平,造成炎性细胞对软骨和骨质的损伤。

综上,威灵仙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紊乱的脂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有关。

[参考文献]

[1] 夏伦祝, 徐先祥, 张睿 威灵仙总皂苷对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抗炎作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8(3): 41

[2] Chang Y,Wei W,Zhang L,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on synoviocytes activities in rat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 J Ethnopharmacol,2009,121(1): 43

[3] Yu Y,Ma C,Bi K,et al A metabonomic analysis of urine from rats treated with rhizoma alismati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2011,25(18):2633

[4] Lu Y H,Huang Q,Fan X L,et al Applications of metabonomics in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 Prog Pharm Sci,2010,34: 406

[5] 邓龙飞, 汪永忠, 韩燕全, 等 威灵仙总皂苷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31(2):153

[6] Wang X,Sun W,Sun H,et al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he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Yin Chen Hao Tang by UPLC/QTOFMS/MS[J] J Pharm Biomed Anal,2008,46(3): 477

[7] Zhang H Y,Chen X,Hu P,et al 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rat serum associated with isoproterenolinduc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J] Talanta,2009,79(2): 254

[8] Yang D,Wang X,Wu Y,et al Urinary metabolomic profiling reveals the effect of Shenfu decoction 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rats[J] Molecules,2015,20(7):11915

[9] Li N,Liu J Y,Qiu H,et al Use of metabolomic profiling in the study of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Congest Heart Fail,2011,17(1):42

[10] Qi Y,Pi Z,Liu S,et al A metabonomic study of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Mol Biosyst,2014,10(10):2617

[11] Xu T,Liu S,Zhao J,et al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substance of the Wutou formula based on the metabonomic method using UPLCQTOFHDMS[J] Mol Biosyst,2015,11(11):3081

[12] Ouyang X,Dai Y,Wen J L,et al 1H NMRbased metabolomic study of metabolic profiling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Lupus,2011,20(13):1411

[13] 王振刚, 唐志毅, 王芳, 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9, 19(4): 205

[14] Qi Y,Li S,Pi Z,et al Metabonomic study of Wutou decoction i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rat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J Chromatogr B,2014,953:11

[15] Nishizawa T,Kanter J E,Kramer F,et al Testing the role of myeloid cell glucose flux in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Cell Rep,2014, 7(2):356

[16] Ciurtin C, Cojocaru V M, Miron I M,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ynovial fluid and pathogenesis of rheumatic diseases[J] Rom J Intern Med,2006,44(2):171

[17] 张星华, 杜小正, 王金海, 等 糖酵解途径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J] 广东医学, 2015, 36(15):2430

[18] Sivakumar B,Akhavani M A,Winlove C P,et al Synovial hypoxia as a cause of tendon ruptur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J Hand Surg Am,2008,33(1):49

[19] Gall W E,Beebe K,Lawton K A,et al.Alphahydroxybutyrate is an early biomarker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a nondiabetic population[J] PLoS ONE,2010, 5(5):e10883

[20] Ye G,Zhu B,Yao Z,et al.Analysis of urinary metabolic signatures of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removal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roteome Res,2012,11(8):4361

[21] Raspe C,Czeslick E,Weimann A,et al Glutamine and alanineinduc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intracellular IL6, IL8, and TNFalpha in LPSstimulated monocytes in human wholeblood[J] Cytokine,2013,62(1):52

第6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内容依托;通识教育;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122―02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定位问题,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俞理明教授指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出发点的语言驱动模式;二是以通过英语获取所需信息、表达专业思想为出发点的内容驱动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改革开放之后几经修改。1986年的《大纲》把“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1999年修订的《大纲》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2004年试行、2007年正式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虽然三个教学大纲强调的大学英语要培养的语言技能不尽相同,从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逐渐转化到以听说能力为重点,但它们都是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完成教学模式转变的任务后,英语专家学者和教师普遍认为,大学英语下一步深化改革应该跳出语言技能本身,而转向学习内容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要朝着以内容为依托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是以内容驱动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也就是学习课程内容和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语言提高是学习内容的自然结果,是学习语言的隐性途径。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形式驱动为主,内容是学习的素材,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的内容主要以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语法和知识点为原则,学习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多种多样,是学习语言显性的途径。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是指将某个主题或某个学科学术内容与语言教学目的相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和语言教学同时进行,使学生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为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的浸入式语言教学,后来被引入到二语和外语教学中,逐渐演变成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依托的内容既可以是学科知识,也可以是知识体系中的任意话题,而语言技能的提高则被看作“内容”的自然结果。成功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定位于内容依托式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对以何种内容为依托尚存争议。

二、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通识教育内容为依托。2010年10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拉开了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未来走向观点争鸣的序幕。与会者普遍认为,应该以通识教育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课程整合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这一整合既可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内容的转变,又可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师从语言技能教师到通识教育实践者的转型。王哲、李军军、吴鼎民、柴改英、韩雅君等学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推动素质教育。

1999年,教育部为了改变高校过于功利化的趋势,提倡在大学引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相继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强调文理兼修、注重专业横向拓宽和纵向拓展,注重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受教育者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就是给英语语言功底深厚的大学生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开设的一批高质量的以文化为内容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国际视野下的跨文化素养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的培养目标。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学术英语为依托。另一种内容依托的观点是,大学英语应以学术英语为依托,实行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学术英语是为帮助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或进行专业研究的英语教学活动。学术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是与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学术英语的开设,一方面,为学生打好用英语学习专业的语言和学科内容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已不是一般的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而是专门英语的能力。

质疑大学英语课程独立承担通识教育,而主张大学英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学术英语的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蔡基刚教授。蔡基刚教授认为,大学英语定位在基础英语上是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主要原因。培养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应该是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由于双语课程以及毕业后就业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一般的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要有专门英语的能力。以学术英语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依托,最大的顾虑莫过于教师知识背景和学术水平。对此,蔡基刚教授指出,学术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主要还是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其教学所需专业知识背景要比专业英语低得多,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师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能胜任。

三、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依托通识教育,还是依托学术英语,二者虽然不尽相同,但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它们与大学通用英语一起,构成实现育目标的三个层面。上海理工大学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通用英语、通识教育英语和学术英语等三个模块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块设计方案。史光孝提出的通用英语份额逐渐减少,通识教育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份额逐渐增多的课程设置方式,对各高校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设计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类型、学生水平和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模式。

本课题组在综合分析各专家学者观点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通用英语为基础、以通识教育英语为途径、以学术英语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即通用英语课程+通识教育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通用英语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为培养目标。在第三个学期和第四个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英语通识教育课程,同时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目标。课题组设计开设的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有三类:语言技能类课程、文化提高类课程和文学赏析类课程。语言技能类课程包括商务英语、高级口语、雅思听说、雅思读写;文化提高类课程包括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文学赏析类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赏析、英国文学赏析、英美原声电影赏析。同时,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新人才班,针对创新人才班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翻译课程,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各个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可选择学习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课程。

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并不是说通用英语就没有了开设的必要,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内容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并根据具体学生和师资情况,因校制宜,适当设计通用英语、通识教育英语和学术英语所占的份额,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参考文献:

[1]Hyland K.English for acadernic purposes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6.

[2]王哲,李军军.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J].外语电化教学,2010(5):84.

[3]吴鼎民,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5):9-13.

[4]田振江.从内容驱动和形式驱动看ESP课程特征[J].林区教学,2012(4):69-71.

[5]杨亚丽,杨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55-157.

[6]韩建侠,俞理明.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1-4.

[7]黄芳.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J].外语电话教学,2011(1):15-19.

第7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身份构建 分析总结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成为一门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大学英语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体现在对语言学习方面,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特征,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构建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目前关于身份构建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从教师地自我形象塑造及学生地期待两方面进行的,更好地完善教师身份建构,正确的身份意识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一、教师身份构建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据相关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教师标准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而且美国规范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独立规范地教师专业标准。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通过各种调查实践搜集整理数据分析,对优秀教师资格的认知日益具体化。国外很多国家主要从以下7方面阐释优秀英语教师的基本特质:教师的认知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和以重实践为教学重点的教学观;课堂管理能力;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交际能力;情景知识和实践知识。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外语教学相对其它国家开始的较晚,由于外语教学本身的特性,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素养。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渠道、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成果多维度及展开中外教育比较研究等。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身份的构建

1.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不同于其它的身份关系,师生关系是更为显著地人际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两者共同确立的可接受的规则。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I”,虽然弱化了教师的权威身份,但教师作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却得以表达展露,其作为与学生平等的独立个体的个人身份得以建构。此外,教师会要求学生预习、复习课文,记忆新单词,他们之间的关系身份也就变得更清晰,师生关系身份的加强与师生间有建设性的关系产出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自我称谓代词、主观情态词和个人话题这些话语策略实现,而关联身份是指教师作为班级一员。

2.教师身份构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的很多课堂决策都来在于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受到教师身份发展这一过程的影响。其实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初期,老师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权威,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更多是的以朋友方式。教师的关联身份就是在与学生建立情感关系的过程中,通过人称代词“We”以及共同话题等策略来实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身份的确立,老师能够将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区别看待。慢慢地,随着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发展,其教师自身的身份也得到确立,教师会在课堂上更加自信、沉稳,对课堂的把控也更加到位。

3.教师身份构建的多样性。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身份构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性、多样性的。这些特征是随着课堂教学语境的动态性变化而变化的,在课堂上,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语用顺应过程。语言顺应论认为,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是一个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言语策略和手段来建构自己不同的身份。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引导学生互动,使得在课堂语境中,教师使用多种启发性话语方式扮演引导者、监督者的身份。同时,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应该有意识地弱化自己的权威以及职业身份,逐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采取一种顺应的心里语境方式,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中国,外语的学习是非常受人瞩目的,英语教师的身份更是引人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所承担的压力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用通过身份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动态。接下来针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身份构建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教师身份构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身份构建的多样性。英语教师应当多实践反思性教学、教学共同体等,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建构教师身份,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盼盼.中学优秀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2014(5):40-40.

[2]苏文瑾.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身份建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63-67.

第8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师;知识;素养;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端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起初是教师行业寻求提高其教师地位的举动。后来演变成自身寻求加强从业者素质、提高自主性、促进专业发展的国际运动。(刘学惠,2005)自此,教育研究基本上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钟启泉(2001)指出,课程改革对教育界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从世界教师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可以提高我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整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这种教师教育观无疑是我国英语教师教育追求的方向。外语教师在教育领域中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已经具备了教学工具—语言,而外语教师不同,语言不仅是他们的教学工具,也是教学内容,并且他们要在学生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传授语言。(邹为城,2008)这一特点决定了外语教师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与发展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没有专业知识何谈专业化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本质

1、教师无论接受何种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会以他们已有的、来自其教学实践的知识为基础,这些知识将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看法称之为“教师信念”。(William & Burden 1997)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个人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每天的实践教学决策。

2、教师的隐性知识支配着整个教学认识活动,起着向导和主任的作用,这种知识对教师发展更为重要,“因为人们能够认知的比人们能够讲述的外显知识更多。”(Polanyi,1957)

(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特点

个人性、融合性、隐蔽性和本地性是教师知识的基本特点。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更具个人性、融合性与隐蔽性。由于个人性,大学英语教师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片面性及个人知识缺陷,因此借助各种团队协作、社会交流及借助他人经验来发展教师个体才有助于教师知识专业化发展。而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融合复杂性及隐蔽性使得教师教育知识需要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接口,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的专业化才会更明确。

三、大学英语教师素养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吴一安研究了优秀外语教师行为特点和决策背后的精神世界,并归纳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四个维度: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而言,熟练地英语运用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及其运用知识、宽广的知识面都是教师自身不可或缺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而言,能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确定和调整规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各类教学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英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整体教学中所占据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

教育事业是每个老师心目中最崇高的事业,以教育事业作为每个老师的终身事业。大学英语教师要有高尚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此同时,教师师要严于律己又要态度严谨,但又不缺乏张扬自己的个性来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要正确。单单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不够的,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语言知识更要掌握好。让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了解中西文化、政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最后达到培养交际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反思教学是提升老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语言教学方面的老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做随堂记录,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做心得总结,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上课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

在教师专业化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已经从不同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教师专业化知识及专业化素养两反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两方面。大学英语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实施主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正被提到议事日程。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化知识与专业化素养两方面浅谈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学校及教师个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37(3),2005。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

[3]邹为城,《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Williams,M.&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Polanyi,M.The Study of Ma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7.

[6]吴一安,2008。外语教师研究:成果与启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3期。

第9篇:大学英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视角;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2-0036-000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各高校紧紧围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明显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深层思考。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总结大学英语教学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改革成果,反思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推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2010年5月,《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在中山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与会专家们就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外语教学与通识化教育成为大会讨论的主要观点,许多专家提出了“通识化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论断。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了学界的争鸣之势。笔者在回顾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与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比对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即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师资的知识结构等视角考察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通识教育,中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无法独立担当起通识教育之重任。

1 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研究回顾

1.1 通识教育的性质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其目的首先关注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潘光旦,1999:459)。通识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冯增俊,1999:51-54)。李曼丽、汪永铨(1999:99)对已有通识教育内涵表述的考察表明,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也成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识教育是实现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间的对话与交流,拓宽视野的有效途径。

《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和完整的阐述: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确定了大学英语的服务对象及其地位,规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王守仁(2004:5)认为,大学英语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语言交际工具,同时还与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英语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1.2 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之关系的不同观点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就是通识教育,或者说通识化教育是否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国内专家持有不同观点。笔者以“大学英语”和“通识教育”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近三年来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英语即是通识教育,如周莹(2008:74-75)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相一致,从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具体途径。马彦(2009:103-105)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纳入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等方面应符合通识教育课程的要求。

(2)以通识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来讨论大学英语,试图改变大学英语“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强调大学英语的“一体化培养功能(integrative)”,这点与通识教育的内涵有相通之处,但并没有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识教育。如吴鼎民、韩雅君(2010:9-10)在考察了美国、港台及大陆的通识教育后认为,用通识教育理念来改革大学英语有利于推动课程建设,主张大学英语“工具性”和“文化性”并重,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3)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向应该是ESP(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而不是通识教育。如蔡基刚、廖雷朝(2010:23-24)从课程设置与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目的、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及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四个方面质疑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他们认为,“在他们的(外语教学理论家)的著作中,……都没有见到在非英语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内容里有英语通识教育课程ELE(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的说法”,强调大学英语教育的工具性。

(4)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是通识教育,拓展部分是ESP或人文教育。柴改英(2010:15-16)认为这是一种“全人”教育,强调校本特色;殷和素、严启刚(2011:9)则认为通识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折衷的观点。

(5)大学英语不足以独立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陈坚林等(2011:5-6)从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及大学英语师资的知识结构等角度考察,认为大学英语无法独立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也不应该把通识教育的重任寄希望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依然是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根本”(吴鼎民、韩雅君,2010:9-10)。

2 大学英语教学不是通识教育:不同视角的论证

针对大学英语是否是通识教育有多种观点,争论颇多。笔者将通识教育的内涵与《课程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师资的知识结构等视角,考察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还不能独立担当通识教育之重任。

2.1 教学目标视角

《课程要求》所规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

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教学目标涵盖了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该目标,《课程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并对各个层次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作了详细、具体的要求。

而通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关注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等等,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李曼丽、汪永铨,1999:99)。

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还是一门以语言技能训练和综合运用为主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强调通过对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训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其“工具性”,总体来说属于技能教育。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训练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更好地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课程要求》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不能等同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2.2 课程设置视角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在这五类课程设置中,前三类以训练语言技能为主,后两类加入了文化内容和专业内容,形成了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主导,并向其他领域拓展和延伸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各种层次的高校以此为基础,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两个阶段。如基础层次(GE)阶段+专业层次(ESP)阶段(殷和素、严启刚,2011:11-12)的课程设置模式;或者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块化,如基础英语模块+通识英语模块(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等)(黄芳,2011:17-18),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内容,称为通识英语,即大学英语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向结合内容学习语言的转移,着重强调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

但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增加英美文化或英美文学等教学内容就是在进行“通识英语”教育这一提法值得商榷。《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应“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目前大学英课程设置的中心考虑要素,其课程设置大多围绕语言的核心能力如听说读写译等展开,同时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Kramseh(1998:12)认为:“如果把语言当作一种社会实践,文化将是贯穿语言教学的核心”。这已经说明语言与文化几乎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真正的载体和结晶,记录和保存着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全部痕迹,文化则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指称和表意、语言的构成和生成发展。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作为语言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渗透在语言教学之中。结合本文中所论述的通识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简单地认为结合了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识英语”教学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再者,假设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或教学模块需要经过基础层次,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层次,那么另外一种情况不能忽视:对于全国艺术类、体育类大学生以及某些特殊的对口单招生,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严重脱节,进入高校时英语语言水平相对低下,即使经过两年的基础教育可能都达不到“一般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艺术类大学生(2002级-2008级)达到课程要求“一般要求”的学生平均在30%左右,语言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更谈不上进行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了。因此,中国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是以通识教育为核心,而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使其能运用该语言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而设计的。

2.3 当前教材内容视角

依据《课程要求》,各大出版社出版了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如大学英语(全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核心英语等十余套。这些主要教材编写的宗旨和依据并不是以通识教育的内涵为基础的,而是紧扣着《课程要求》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的编写宗旨是:在遵循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人文性的单元主题较多,科普类(专业类)主题较少。以《大学英语(全新版)》读写教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为例,两类教材合计72个单元,其中人文类主题59个单元,占81.94%;科普类主题13个单元,占18.06%。各教材人文类主题和科普类主题所占比例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以上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的读写教程中,绝大多数是人文类主题(81.94%),但是选取这些人文类主题的目的并不是为进行通识教育,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的目标,充分体现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的编写前言中指出,“主题选自当代生活中的重大题材。这样可以将语言学习贯穿在了解、思考、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教材强调通用性,但“通用”与通识教育内涵是不同的。教材的通用性是指教材适用于全国各类高校,适合文、理、工等不同学科的各类专业,适合全国各类地区(教育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从编写的内容来看,各教材的总词汇量符合《课程要求》中的词汇要求,教材每一单元的编写内容主要强调语言的知识输入、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学习语言的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总体还是围绕“语言”下功夫,以语言为平台,将西方知识和文化融入到语言之中,学生通过听力、阅读、练习(包括网络自主练习)等手段,在输入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知识和文化,但主要的目标仍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要求,2007:1)。因此,教材的内容与通识教育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进行通识教育。

2.4 师资的知识结构视角

从1999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以来,大学英语教师数量激增,但整体学历普遍比较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为了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培养,2004年制定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首次提出了“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2007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作为更为详尽的规定,认为要“健全教师培训体制。……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组织了47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巡讲为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一些重点大学与各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也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各高校鼓励大学英语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和培养取得了一些成绩: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有所改善,教师教育理念有所更新,掌握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有所提高(王守仁,2008:130-134)。

从上述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和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中可以看出,培训和培养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更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三是根据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和教学评估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来各类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活动时登记的教师专业背景信息统计来看,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是英语专业,而且这些教师在建国后教育体制中几乎没有受过通识教育的熏陶,不具备进行通识教育的知识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涵盖广泛,需要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多领域和跨学科知识作为支撑,这些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无法企及的,即使欲通过培训现任教师,使之达到实施通识教育的要求,也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过程(陈坚林,2011:6),因此,从师资知识结构视角来考察,大学英语也无法独立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

3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是在进行通识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主要从大学英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师知识结构等不同视角考察了这一颇具争议的观点。文章对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比较,通过事实证明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并不是在进行通识教育,也不能够独立担当通识教育的重任。

尽管当前大学英语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担任通识教育的任务,但是现在通识教育已成为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必将成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从1999年起在全国32所大学引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若干重点大学相继建立了通识课程体系,有些学校将大学英语(外语)课程纳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笔者认为,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在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改革的过程中,大学英语可以在通识教育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下一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深化,都应当紧扣《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进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符合校本特色,这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University of 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98

[2]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3]柴改英,以外语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通识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4]陈坚林,顾世民,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1(1)

[5]黄芳,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l(1)

[6]冯增俊,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J],江苏高教,1999(6)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8]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9]马彦,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10]潘光旦,潘光旦选集[z],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11]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5)

[12]吴鼎民,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