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

第1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地方高校

2013年11月,大部分省份的高考英语分值从之前的150分调低至120分。高考英语分值的改革直接触及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高校外语课程体系进行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改革。这次高考英语的分值改革涉及到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改变。大学英语应该更加倾向于综合化、特色化、地方化方向发展。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占本科的总学分比例应达10%(即16学分)左右。因为各个高校的生源、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呈现很大的差异。全国一流的重点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采取了压缩学分、压缩课时的做法。地方高校、二本院校尽管大多数还能够保持16学分值,但这包含了必修课和各类选修课。总体上,大学英语占大学总学分的比例严重下降。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内容更加倾向于综合化,不再局限于其工具,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应综合各专业特色进行结合性教学,更加注重大学英语的实用性。我们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发展历程即可看出这一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原来的100分提升到710分;由原来的注重语法、单独知识点转化为对听、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考查,再到将口语的等级考查融入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单中,口试门槛降低。这一发展历程足以证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也应着重于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的结合模式。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倾向于特色化。各高校开展了各类英语特色选修课,将大学英语与专业相结合,与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大学英语的实用性,或强化语言的工具性,或锻炼文化的补偿性,或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变革的另一方向即地方化。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为通识型人才,但不应忽视个体差异,特别是地区差异,所以在保证实现通识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应突出地方院校特色,因地制宜地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设置。

二、重点高校大学英语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重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主要表现即为逐步压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课时比例。针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设立符合校情的外语等级水平考试,将学生按外语实际水平分类教学。基于等级水平考试,决定各个等级语言基础课时的比例以及提高课程的种类和比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将大学英语必修学分的比重降低了50%到25%不等。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隶属人文学院,下设公共英语本科、公共英语研究生教研室,负责公共外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1~3级,另外包含了近20门英语公共选修课:在实用英语方面开设了科技英语、体育英语、科技英语视听说、报刊选读、商贸英语;在英语高级技能方面开设了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以及根据听、说技能训练开设的高级口语、高级听力,根据写、读技能开设的高级写作、高级阅读;在文化英语方面开设了影视欣赏、中国文化英文谈、西方社会与文化。清华大学通过英语公共选修课实现提高阶段的各项教育教学要求,采用模块式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提高课程体系:外语学习的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打语言基础,而是专注于语言的各项基本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转向高层次设计,突出语言的应用特色;公共英语水平测试系统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测试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创造良好的校园语言交流环境,清华大学建立了大学外语课外学习环境组,积极地开展语言应用环境的建设,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外语环境建设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效延伸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协会、英语学习网站、英语交流与写作辅导中心、英语学习策略咨询辅导中心、实用英语技能系列讲座、外教西方文化系列讲座、英语夏令营等方式起到营造全英语环境、语言文化熏陶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化主旋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外语环境建设的主要课外活动包括:各类比赛(外文歌曲大奖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以外语文化传播为目的的一系列讲座、英语角、外语调频台广播等。这些外语环境建设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营造了人工的双语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地受到激励和鼓舞,达成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重庆大学的公共外语教学由大学英语教育中心负责,隶属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中心下设6个英语课程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组、文理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建筑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工程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信息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和大学英语创新课程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组承担非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生的公共外语教学;文理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建筑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工程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以及信息学科大学英语课程组是以学生的专业为标准进行划分,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主要内容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其应用技能,同时兼顾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集合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课程的设计方面重视听说能力的锻炼,在教学模式方面积极推进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同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兼顾知识传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引导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学评估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大学英语创新课程组以项目驱动法为依托,为学生提供面对面指导,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语言以及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三、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提高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参考重点高校的设置模式和内容,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重点高校提高课程的设置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是较为成熟的成果,是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地方高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生源基本功相对较弱;办学特色比较突出;师资配备组合欠合理;配套设施跟不上;理念高度有待加强。在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地方高校也已经开始探索实施,但有些高校意识不够、因循守旧,有些高校积极进取但收效甚微,部分高校有如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最后又回到原点。基于地方高校的特点和现有的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地方高校应明确一套分级教学标准及模式。因材施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帮哄的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压缩大学英语的课时对于地方高校是不明智的选择。地方高校不同于重点高校,学苗较弱、基础知识缺乏,充足的课时才能保证基本语言水平的需要。教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每个教学班不应超过60人。分级模式应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综合考察,以总分排名的方式决定英语等级。

第二,结合本校办学特色,进行专业与大学英语的结合。一级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二级为专业与语言结合;三级为自由选修项目。其中,三级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式选修方式:高级语言能力模块、实用英语模块、文化培养模块。高级语言能力模块将课时平均分配到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上,是一级的提高版;实用英语模块进一步将语言与专业相结合,是二级的提高版;文化培养模块是出于对学生人文性培养的考虑,对于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可以在文化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第三,教材、师资应该配合第二点进行规划。地方高校应该注重教师的深造培养,派教师去重点高校甚至国外高校进行学习,使他们的知识能够快速地更新换代。教材方面应在二、三级采用自编教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四,大学英语提高课程为二级和三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二级应该遵循一级采用分值的评价方式。三级应该采用等级评价方式,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大学英语提高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 课程设置 发展方向

2003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结合此项规定和目前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实际情况,我们要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调整其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使其更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1.调整课程设置,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化和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贯彻,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词汇量大大提高,接近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量,其英语水平也直逼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的目标。针对目前的状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当适时进行调整。

1.1压缩基础阶段的课程教学,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在满足学生的考试需求外,还应当满足学生的应用性和个性化需要。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系列不妨在第一、二个学期完成,在第三、四学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专业的英语课程,培养实用能力的课程,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设后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英语的工具性、强化应用,以适应社会对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后续课程必须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更符合所教授学生学科特点的课程,以满足他们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在内容方面,根据课程要求采用模块化教学,即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模块,文化素养类课程模块和英语实用技能类课程模块,而每个课程模块下又分为几个子模块,可以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模块应侧重于实际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在阅读、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该模块的课程应包括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考研等五个子模块。

文化素养类课程模块包括影视欣赏、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对比、英语语言与文化等子模块,学生可通过英语语言与文化、艺术环境的熏陶和学习来达到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英语实用技能类课程模块应贴近强势学科,主要包括商务英语、机械英语、化工英语等。该模块为学生提供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所必需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从专业英语交际特点和语言的实际入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在这三个后续课程模块中,无论是提高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专业英语应用技能,还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内容,都是相互依存、互为渗透的。

1.2.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同时开设,学生自主选择。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基础阶段完成大学英语考试需求,通过四级考试,但是我们不应当忽视那些基础较弱,无法提前实现学习目的的学生的需求。在第三、四学期不是完全取消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教学,而是应把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放在一起构成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后续课程应当和基础教学一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2.面临的问题

在考虑开设各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全面的语言应用技能,而且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对于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是职业生涯的一次挑战和转型。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英语水平编写相关学科的教材。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

2.1缺少专业教师。

现有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或不足。加之近年来我院的扩招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进修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机会较少。

2.2缺乏合适的教材。

依据调查资料表明,江苏省内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资深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发展已走在了前列。多数院系都有自己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有正式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由于学校的生源不尽相同,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拿来借用。

3.对策及建议

3.1转变思想观念。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重要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探索适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要一改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现象,做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

3.2专业教师的培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职能部门应更加关注后续教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应有长远规划。学校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地、定期地把年轻有为的、正从事或即将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派往国内、外教育知名的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教学工作。

3.3合作开发教材。

我院大部分英语老师均毕业于师范院校,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在教材编写上可与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师联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与我院教学实际相适应的专业英语教材。

总之,高校的英语教学从基础教学向后续课程教学逐步转变将是大势所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将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样一个特殊而复杂的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指导,也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涉及培养目标、学科交叉、学生英语水平、师资建设等多种因素。如何学习后续课程已经成熟学校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还需要相关教师做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霍玉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07.

第3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QIANG Yal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 f the evaluation o 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it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 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at is, the renewal of the evaluation objectives, the art of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0 引言

随着语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各种应用语言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实践,而是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要素在课堂中的综合反映。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velopment)就是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和管理,帮助人们认识语言教学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Brown,1995)。课程设计指的是制定或更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大纲设计、教材选编及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这六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课程评价(curriculum Evaluation)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课程评价主要是考核各课程的组织与建设工作,包括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队伍是否合格,教材建设是否适用和先进,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否完善等。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从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英语的评价现状,评价观念落后,评价手段单一。具体表现:(1)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主体是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对自己学习的反思。(2)评价的目标单一。评价的依据仍是原有的既定的目标要求,即预先设定目标,然后将教学结果与预设的目标进行比照。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甚至只是认知学习的结果,不反映学习过程的状况和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情况,更不反映既定目标之外的潜在的学习结果。(3)评价的方式单一。评价以测试为主。学生的学期成绩往往局限于终结性评价,一般由平时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组成,运用最常用的量化分析工具进行评价活动,从考试成绩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关注学习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自主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本质属性,其决定了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累积,而是学习个体为了改变认知结构而进行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吴斌,2012)。建构主义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学生也应参与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1.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由相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人的智力是各种智力多元地、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仅以整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当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评价应该多元化,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合作与交际能力等进行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提供了很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两个理论完善和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内涵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要求》并针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要建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2.1 评价目标的更新

我们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目标单一,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其他因素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施行《要求》中的大的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的具体教学中,可以细化每一单元的评价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目标,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语音语调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习惯用语等;能力目标,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能力,即结合单元内容的听、说、读、写、译的具体目标;情感目标,评价学生的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如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

2.2.2 课堂评价的艺术

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效果的评定。在英语课堂的动态进程中,实际上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学程序。教师不可能预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一切,更不可能在课堂中一成不变地执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变化,就如加涅所说:“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英语教师要随时地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分析这些信息,随时准备修改原来的教学计划。这一工作应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步骤中,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英语教师学会自如地运用课堂评价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师在听完自己课后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行为。再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及时地完善自己的课堂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高超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课堂评价艺术很重要。从评价学生的角度,具体地培养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1)评价学生注意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要观察学生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2)评价学生交流的状态。观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比较愉悦;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等;(3)评价学生参与的状态。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的学习;是否积极踊跃地发言;是否很认真地与同学合作、讨论等;(4)评价学生情绪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去分析判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若跃跃欲试则表示他有其独到的见解;(5)评价学生思维的状态。教师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时,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流畅;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时,要注意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

2.2.3 评价的多元化

当代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不仅应是多维的,而且应是多元的。评价多元化的具体内涵: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倡导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主,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相结合,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评价活动的合作与互动。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结果等。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同学的评价也在不同的时间审视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具体从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和教学境界这五个方面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教师要有勇气去面对这面镜子,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上完每一次课后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英语教师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同行看成是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信息的好助手,虚心听取建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不仅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影响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教育环境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因素、学习者个体特点的因素、人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因素以及其他与英语学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吴斌,2012)。这些评价的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互符合,英语教师在具体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他非智能因素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内容丰富、多元,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过于注重以试题为主的纸笔测试,评价方式单一,缺少主观性和灵活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包括除英语测试之外的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学生档案袋法等开放的、多元的评价方式。

3 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境千差万别,本文中提出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也只为人们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实施特定的评价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促使各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设计和评价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Jack C.Richard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2] 王家芝.21世纪英语教师的新角色――课程设计者――兼谈《专用英语课程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2003(5).

[3] 李静纯.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设想[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6).

[4] 陈如.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2000(1).

[5]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自从2003年国家教委启动大学英语教改以来,全国各类高校都针对各校的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我校作为西南地区普通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分级教学,高密度教学等有益的探索。我校两江国际校区的建设已经如期启动,我们今后需要培养的将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而明年即将迈入大学英语教改的第十个年头,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适应我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一步又将如何进行?

一、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的情况

国家教委于2007年9月26日正式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建议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教学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目前,不少东部发达地区的985及 211院校已经取消了统一的大学英语课,改为英语选修课。其操作方式为,规定学生必选一定学分的英语类课程,学习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需求从开设的英语类选修课中自选。本市的不少高校也将大学英语教学的学分压缩,学习时间也由两年压缩为一年,第二年开设英语类后续选修课程。

二、当前我校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

根据教学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也进行了分级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目前进行的是高密度教学,将两年的学习内容压缩到一年半的时间。

然而,尽管我校采取了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也进行了分级教学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改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热情也无法始终贯穿大学英语学习的两年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公共教学部对各院系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调查,他们的反馈如下:1.大学英语的内容和高中英语的内容无明显提高,有些内容难度甚至不如高中英语;2.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期望差异也极大。而同一本教材让程度高的学生觉得学起来没劲而又让程度差的学生学起来吃力,最终导致这两类学生都厌学;3.不少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了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外,对于他们高年级的专业学习并没有实际意义,其结果是不仅是他们不想上中国老师的英语课,就是外教的英语课也兴致不高。

三、我校下一步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

1、我校作为西部地区的普通理工类高校,其学生生源不同于东部重点高校。不少西南地区农村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极其匮乏,而占大部分的普通学生也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技能,而少数拔尖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吃饱”。所以我校不能向东部重点高校那样取消统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而是应该采取分级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水平开设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

2、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让他们有切实的学习动力。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选用的合适的英语ESP或EAP教材,提高他们的学术英语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为他们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或双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他们毕业后直接使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学习,进行学术研究以及参加学术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3、大量开设不同类型的英语类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我们目前的英语选修课仅有11门,这对于每年6000左右的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必须开设出不同类型(英语技能类、英语文化类、英语应用类等)不同层次的英语选修课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

四、建议的课程设置模式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及时修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分级板块式教学,并配置足够的后续英语类选修课程。其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1、新生先进行分级测试,将他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层次。结合我校的专业情况,将学生同时分为理工,管理(金融),人文(社科)三大板块,这样学生就被分为九个不同层次不同板块的班级。

2、对于初级学生,他们必须修完一学年的大学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在大二修三大板块的学术英语(理工、管理、人文)。

3、对于中级学生,大一上学期必须修满大学英语课程,在大一下学期进入各自板块(理工、管理、人文)的学术英语的学习,大二选修英语类后续选修课程。

4、对于高级学生,大一上学期直接进入各自板块的学术英语学习,大一下和大二进行英语类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

这样,我们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同时他们的英语技能的学习也和他们的高年级的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密切结合,他们能够在锻炼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前提下,获取本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词汇,熟练专业语言的应用,并培养他们在英语环境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第5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以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教学内容,它包括独立的大学英语课程和相关第二课堂活动等。大学英语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语言交际工具,同时还与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英语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分步实施“质量工程”四项工作中的第二项。2004年1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突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路。

一、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当代语言教学研究证明,外语习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目标语言能力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外语教育观念要求:①按照学习者的语言需求组织实施教学;②用目标语言授课,全面提供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③让学习者直接接触和获得目标语言及其文化等方面的真实语料,实现真实的目标语言交际所需的文化环境等等。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中心”( textbook一based) ,“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体”( teacher -based) ,“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四、六级考试为主要依据”( test-based)。这种带有“3T'’特点的教学投人高、产出低,效果不佳。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资源和师资有限则更加剧了此种状况。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甩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系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系统软件已在全国180所高校试点使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应加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或学分数所占的比例。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学分的30%-50%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模式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可采用以下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形式:(一)授课教师各班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二)各班大学英语课程平时成绩。(三)专家听课结果、同行听课结果和学生反映情况。(四)各班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指标。(五)以上各项大学英语成绩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在整个教学评估过程中,教师应实时监控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在成绩的最终评定上作客观而又不失公允的调整,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促进后进学生迎头赶上。

四、网络与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是未来外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为语言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言教学,最终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已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创造了一个语言交流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促进者和释惑者。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外语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现代化,将外语教学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不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的语言技巧,而且培养出具备高新知识和技能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第6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发展历程;现状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59-03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内容合理、体系完整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教师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目前我国用于大学英语的教材有十多套,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相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远远少于前者。笔者认为,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从1961年到20世纪90年代可分为3个时代(董亚芬1991)。第一代教材以《理科英语》和《文科英语》为代表,出现于1961年~1966年5月前。此时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刚要”的传统模式。第二代教材出现于1979~1985年,主要有复旦大学的《英语》(文科用)、北京大学的《英语》(理科用)等,大体沿用第一套教材的教学模式。第三套教材出现于1986年~90年代中期(《教学大纲》修订前),此时的大学英语教材开始进行分级、分册。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合编的《大学英语》、上海交通大学编写的《大学核心英语》等。第四代教材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陈珍珍2010),国家对原有的文科和理科两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合并、修订,我国大学英语教改进入了新阶段,教材开始配备光盘和学习软件系统,从纸质平面教材向多媒体网络教材方向发展。此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新编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蔡基刚在2005年提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概念,提出大学英语应具备“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实用性”、“主题性”、“内容化”、“以学生为主”、“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立体化”、“多样性”原则(蔡基刚2008),此后不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新标准大学英语》等。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20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材不断更新换代,但仍面临不少问题,造成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无法很好地将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应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1.与高中英语不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2)提出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须具备3500的词汇量。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生要掌握4500个词汇。据调查,大学英语教材里有相当一部分新词与高中课本重复。此外,教材中大部分的语法和单元主题也与高中相近。知识重复率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重复而缺少新知识的内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懈怠感,不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课时的设置与内容不协调。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时一般为每周2~4课时,时间短、任务重,教材的许多内容在课上无法完成,而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外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剩余内容上,使得这些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有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意愿,却受制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进行。

3.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现代大学英语教材往往配备学习光盘、教学光盘、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配套试题册等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但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校硬件设施缺乏、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造成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很多教师“不清楚”或“不会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更无法指导学生使用。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后的“自主化学习”流于形式,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

4.缺少文化底蕴。当前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有语言、没文化”。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英语不错的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交流,每个人用10来分钟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结果很多“英语尖子”竟说不了几分钟,交流无法进行。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为例,10个单元中,只有Unit9 Holiday and Special Days涉及到了西方文化,其余内容都与文化没多大联系。没有文化的交流是空洞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应仅仅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而应是一个以语言为载体去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

5.应用性不高。我国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坚持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的,忽视了学习者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很多在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却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如用英语交流、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刊等。更无法轻松地查阅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撰写英语论文。蔡基刚2011年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在今后有“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的需求;56.5%的学生表示今后会“选修全英语或双语课程”;79.3%的学生认为“能够用英语写摘要、文献综述、实验报告、小论文和研究非常重要”。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增强英语交际能力,用英语为本专业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使用比语言欣赏对学生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对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7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大学英语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1通识教育的内涵

把通识教育解释为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是当今最普遍的理解。但实际上,全面的学习是否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知识基础?通才教育是否等同于通识教育?如何界定通识教育的涵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2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2.1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关系

2007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这与通识教育的目标基本一致。

2.2地方师范院校英语通识教育的现状

地方师范院校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当地政府,上级财政部门很少对其进行财政投入,相对于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科研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把地方师范学校界定为:非国家重点省属院校。

笔者从英语通识教育的理念、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及英语通识教育的实施三个方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某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英语通识教育的理念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通识教育就是拓展国外知识,培养一些能力,还有学生认为它等同于素质教育;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太明确,也不了解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方案。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理念不明确,认为英语通识教育就是课程名称,通识教育的理念贯彻不彻底。

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有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设置的课程过于单一(综合英语、听力、泛读等),没能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因此感觉学了对未来就业帮助不大;有学生也反映英语课程的学分所占的学分不高,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抱着可学可不学的心态上课;课程的评价体制也不公平,一般是考勤率加上期末成绩,一些经常缺席的学生由于期末分数高,总分可能与一些认真学习的同学分数一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程的设置不满,这导致了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程不重视,把它看成专业课程的辅助课程。

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实施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根据课本教授,点到为止,课上与学生互动少,课件流于形式,课后让学生做课本练习和背课文,因此学生逃课现象普遍。所以有学生建议引入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有帮助。

因此,在课程实施方面,英语通识课程的教授只是“走过场”,学校不够重视,老师不够认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阻碍了英语通识课程的实施。

3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改革

3.1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孤立地看待语言项目,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也应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文学、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拓宽各方面的知识。

3.2制定个性化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特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修改合适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例如浙江万里学院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该校以“动态分层”为基础,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同时将网络自主学习纳入教学要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也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2010)。

3.3开发新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

英语通识教育要求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英语知识,提高文化修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因此仅仅让学生学习听说读写是不够的,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一些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英语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根据本专业选择相关的课程,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与本专业相结合,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通识人才。

4结语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在地方师范院校的实施不太理想,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把眼光放在英语通识教育的理论探索上,应该转向实践,多做实证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改革中,各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尝试,以通识教育的理念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 后续模块教学 反思

1.引言

我校历来有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校赢得不少荣誉。为了保证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早些年我校曾规定,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即在学完《大学英语》系列教材1至4册后(共四个学期,每期修完一册,四个学分,两年共计16个学分),学生才可以报名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迫切要求提前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能尽早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方便将来就业。学校修改了以前的一些规定,允许学生第三学期,即在修完《大学英语》系列教材1至3册后即可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四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正常进行。另外,学校还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生在校英语学业成绩挂钩,即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可以计入第四学期英语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但其结果大大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正常教学。由于不少学生太注重英语四级考试和应试学习,忽视正常的英语课程系统学习,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教师对教学效果普遍感到不满意。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2009至2010学年第二学期在2008级学生中(学生在校第四学期)实施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

2.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内容安排

学校规定,2008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后,第四学期教学内容分两大模块进行。模块一:面向对象为2008级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考试成绩425分以下),继续实施原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即延续《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4册的学习(4个学分,周学时4,72学时)。模块二:面向对象为2008级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学生需从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列表中任选其中的2门(每门课程2个学分,周学时2,36学时)。所列课程均由外语学院教师根据个人语言优势和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不同语言技能的需要,经汇总整合最终确定课程有:《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英汉翻译》、《英语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六级》。模块化教学采用网上选课。

3.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的反思

3.1取得的成绩

我校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要求。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有针对性地强化。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个人喜爱,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通过进一步学习,凸显个人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某一技能方面的优势,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模块化教学网上选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性,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课、自己喜爱的老师。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通过英语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课程,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综合技能和授课技艺,而且教师们能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研究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素材,整合教学资源,完善并提高课件制作水平。通过英语模块教学和学生网上选课,教师更强烈地体会到一个授课技艺高超、注重讲课方法和教学内容、知识全面、语言功底扎实、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合理地使用多种媒体和教学资源、善于调动学生思维和课堂参与意识、注重语言知识点传授和课堂信息量的教师更受广大学生喜爱和好评。英语模块教学同样为教师展现个人实力、教学水平,进一步拓宽教学空间和教学研究方向提供更好的机会。

3.2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在我校还是第一次尝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所开设的课程数量还有限,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开设的课程均由教师上报各系,学院再进行汇总整合,事先没有在学生面上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有什么需求,希望开设什么样的课,有多少学生会选这门课,教师及教学主管部门事先都不是很了解,只是作主观上的判断。其结果导致对于部分课程,如《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教师普遍认为这类课学生会很喜欢,分别开设45、44个班,结果不少班级没有招满(额定人数为80);相反,有些课程,如《大学英语六级》,教师不太愿意再进行应试教学,愿意开设该课程的教师为数不多。但学生考完四级后急于报考六级,结果原定7个班,很短时间内就报满,部分班级人数增加到二百余人还不满足学生需要。另外,现有的课程还有限,学生希望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再开设一些诸如:《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主流媒体英语选读》、《跨文化交际》、《语言与社会》、《西方文明简史》、《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口译》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2.2上课时间安排与学生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发生冲突,学生“被选课”。

我校通常在新学期开始前,即上学期末安排好下学期课程并完成学生网上选课。由于英语模块教学在开学后第二周才开始排课,不少模块教学上课时间安排与学生原先安排的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导致不少学生未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课。学生在选课及选择授课教师方面显得非常被动,不少学生不是在选课、选教师,而是在选“时间”,即什么时候有空就选上一门,顾不上这门课自己是否喜欢,讲课教师是谁。学生“被选课”现象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由于部分学生对所选课程及任课教师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无故旷课、迟到现象较为严重。

3.2.3缺少传统自然班具有的优势,学生管理较为困难。

英语模块教学采取学生网上选课,学生来自全年级各个学院,大部分学生彼此互不相识,同学之间缺乏传统自然班具有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协作精神,缺乏有效的普通自然班具有的班级管理、集体约束、善于表现和荣辱观。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我行我素。与普通自然班相比,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互动性较为困难。另外,部分参加英语四级模块的学生(此前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还存在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和自卑情绪,认为自己因为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而被分到这个班,担心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

3.2.4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早在开课之前,教师在教学内容、教材选定、材料编写、课件制作、集体备课等方面做了精心地准备,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问题。无论选定教材还是自编教材均存在配套教材资源和可利用教学资源不足。特别是《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教学模块,学生希望教师课上、课下能提供更新、更好、更多的音频、视频影音资料和主题相关的图文资料。课堂上,教师能结合上课内容将这些资源系统有效地集为一体,通过自制课件,生动、直观、有序地将授课内容展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传授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借助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和英语综合素质,特别是对教师听说能力、知识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寄予更高的期待。那些知识全面、有过国外留学和生活经历,对英美社会和文化有过亲身体验、顺应时展的老师通常更受学生青睐。

3.2.5教学环境和教学实施有待改善。

模块教学大部分均安排大班上课,教室均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及扩音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由于教室大,学生人数多,部分设备过于老化及教室窗帘遮光效果不好导致投影效果不佳,教室回音过大,多媒体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导致时常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教学有序运行和教学效果。

4.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英语模块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设置课程方面事先在学生面上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鼓励教师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和优势及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多开设一些课程,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在排课时间安排上,学校应统筹安排,各学院分别安排一个学生固定集中选课的时间,既能保证学生选课时有更多选择,又能回避因集中排课而导致多媒体教室及其它教学资源不够用的局面。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注重平时教学资源搜集和整理,加强教材编写和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驾驭能力,鼓励教师制作具有教学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信息量丰富、个性化突出的高水平多媒体网络课件。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建设,为师生分享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加强教师自我能力培养,强化教师语言技能。学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的访学并为此创造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5.结语

大规模的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在我校还是第一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对规模化的教学改革,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模块教学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英语四级后续模块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在通过英语四级后能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有较大的突破,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广大教师和相关教学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使其逐步完善,为以后的英语四级后续教学提高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定位 教材建设 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99-01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院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们学习英语多年,毕业后却可用甚少。针对现行大学英语教程与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学院公共英语教研部的教师们于2013年上旬构划课程整改,并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所想,为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以及教材建设提出可行性方案,弥补现行英语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1 问卷调查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学院2013级各专业学生共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 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全名为“基于岗位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教材建设研究调查问卷”,是由前言、基本信息和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学习需求组成。

2 调查结果(部分数据)

如表1所示。

3 数据分析

(1)数据显示70%的学生重视英语学习,86.5%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好工作,73.5%的学生为了应付过级考试,41%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学院考试。可见,学生重视的并非英语本身,而是英语的工具性特点,他们希望以英语为钥匙,打开日后毕业就业的大门。

(2)分析数据发现学生对英语教材的选择有明确的态度。“无法确定”这一选项的数据相对较低,但有89.5%的学生习希望所学教材与专业目标相结合,这基本符合学生重视专业的心理状态。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当的教材,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数据表明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学习侧重点。90%的学生希望通过课程提升听力能力,88.5%的学生希望提升翻译能力,87.5%的学生希望提升读写能力;同时还有96.5%的学生希望将英语课程定位在职业目标上,可见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1]。

(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学是一项多面的语言活动,不是靠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课外的时间来补充,需要多样的活动来充实。

4 建议方法

4.1 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知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有利途径。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并不仅限于毕业升学、考试过级;事实上,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已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共享,国内外企业联系密切,英语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加强对英语重要性的认知,明白英语学习是有需要的更是必要的。

4.2 以专业为导向,选择适用教材

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倾向,我部门教师将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依据职业的工作性质,慎选适用教材。除了教授基础教材外,我们还将选择适应学生专业的职业英语教材,力求所选教材能体现专业特色,突显职业特征。

4.3 合理规划大学英语课程,加大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课程设置体系不仅来源于学科体系,更多的是来源于工作实践[3]。我院的课程设置应基于岗位,服务企业,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鉴于此,我部教师经讨论研究初步拟定以下方案:(1)大一学生:扩充词汇量,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2)大二学生:着重听力、笔译。(3)大三学生:口语训练。组织面试、会议、就餐等多个特设场景的对话练习,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4 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继续开展并充实英语角活动。(2)开设原版电影赏析课。(3)创建英语话剧社团,鼓励学生自演、自创。(4)开设各类英语竞赛,测评学生各项能力。(5)建立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共享实用英语、专业英语、考级英语、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5 结语

总之,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教学上任何一个细小方面的薄弱都会影响人才培养的实现。当学生们不经意间将注意力转到专业学习时,我们有义务以学生利为利,想学生所想,依据岗位需求定位大学生英语课程和教材建设。我们坚信只要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学英语课程设定和教材研发上,就一定会开发出更多特色鲜明的课程及教材,更大程度上满足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曾兰芳,戴文静.我国高校多媒体教材的现状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6):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