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文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的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一要求下,我们必须更好地优化小学语文的学业评价,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学生的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的学业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业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要更多地发掘学生的潜能,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地认识自我,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小学语文的学业优化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优化小学语文学业评价进行分析。
1.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学业评价对学生的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形成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应包含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识字、写字、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这套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坚定学习道路。
另一方面,家长作为最关注学生成长的群体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与学生的教育联系得更加紧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此形式下,为了使家长能更多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使学生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此,要制定家长评价这一辅的学业评价系统,让家长更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
2.建立具体的评价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以一张期末考试卷子来判断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潜能、学习水平、进步幅度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我们必须建立具体、明确的评价目标,使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能得到肯定。
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考查学生,不可盲目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他们对教材内容良好掌握的结果。就此而言,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完整性,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不同阶段知识所达到的标准不同,要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考查学生,循序渐进。
其次,要注重能力的考查。小学语文学习的标准和要求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提高二者互为条件。语文知识掌握得越扎实,其语文能力的发展也越好。相反的,语文能力又是学习新的语文知识的条件。因此,在夯实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加全面、准确、灵活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更加准确、科学。所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语文的学科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方式。
首先,对于课堂中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要重视过程和方法,使评价更为科学。对于课堂提问的评价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依据所要讲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一名学生来回答,最后再由师生一起进行评价。但是,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难易程度。
其次,在课堂提问中要加强对深度思维的评价。传统的课堂学习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但是,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去品读文章,进行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在这种角色转换的学习方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开放性。作业是学生练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检查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但是,老师布置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材的要求来给学生安排作业,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更好的评价。
4.加强学业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学业评价,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采用等级制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既减小了具体分数对学生的压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大概位置。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奖励方式。如,发五角星、盖手印、发奖品等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在采取等级制的学业评价时,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强调“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要强调“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透过语言文字去感知、感悟其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必须通过学生亲自去读书,有感情地读书,在读中产生灵感,悟出道理,滋润情感,完善人格。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读书的要求,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再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接受熏陶和启迪。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很适合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大,它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二)凸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
〖HJ0.1mm]“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升华认识,净化心灵,学习做人,学会做人。
教师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当作平等、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地表现和舒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人文内涵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这个目标,单纯地阅读教材里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课外的阅读中不断吸收人文知识。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可安排几个在朗诵方面比较好的学生配乐朗诵鲁迅先生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也多了一层思考。
此外,还应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化人文知识的天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他们在习作中做到“心口如一”、“言为心声”。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董周第十一中心小学)
/李素芳
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摘要: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是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是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五是在第二课堂中进行环保教育,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浅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培养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将1990~1999年作为“环境教育十年”。而许多污染源与化学有关,加强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把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责任的树立、环保习惯的养成贯穿始终。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材里,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几乎贯穿教材始终,如空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料及其利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塑料、煤、石油等。比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并作适当补充,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并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41-01
一、当代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成效有目共睹,重视科学和发展科技教育已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但对于人文教育却不够重视,往往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倍加重视,而人文素养教育则因缺乏实用性而成为微不足道的陪衬。这种状况极大削弱了小学生的文化基础,致使许多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缺乏小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品格,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呈滑坡趋势。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人文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关于自然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是“人文素养”的教育,我们不能用科学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人文教育,不能把“人文素养”的教育当成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因为精神的创生只能由精神来完成,精神的升华只能通过精神来感化。根据人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和精神契合,不能忽略课堂的人文思想的氛围。为此,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以自己的思想和激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引领学生产生共鸣或心灵的感动,还要创造课堂的人文思想氛围,一种自由讨论与争鸣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古代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能影口向他们品性之真挚、伟大、高雅的那种令人难忘的印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经典文化教育。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极易引起人们的急躁情绪和心理失衡,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有点空荡荡,雾蒙蒙。于是乎,商业文化以它扎实的后盾和通俗的形式,漂洋过海,乘虚而入,大有雷霆万钧、无坚不摧的架势,闹得不少人心荡神迷,追腥逐臭。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肯德鸡、麦当劳,最喜欢过的节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嘴上以夹杂几句洋文为时髦,在哲学方面有些人能够大谈特谈亚里士多德,却不知老子哲学……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他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心,社会道德意识急待加强。
(二)增设人文类选修课程。当前在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仍比较少,能够深入浅出、比较全面系统并且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课程数量则更少。因此,笔者以为,应加强对小学语文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有较多的掌握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与陶冶。同时开设多门人文课程。将它们列人教学计划,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七门人文类课程且成绩合格才准予毕业。这样,就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又有一定的要求和压力。
(三)加强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师德包括许多方面,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的善良、公正与责任感是其师德的核心构成要素。
1.善良。教师的善良表现为对其教育对象的关心和爱。语文教师的善良是其职业角色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在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等角色的同时,往往还扮演着家长人的角色。因此,学生自然希望其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平易近人等特征,而这些特征都是以善良为核心的。语文教师的善良是其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善良的印象,那么即使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也很难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在课堂教学中,看到学生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一个对此视而不见继续讲课的教师,同一个及时利用教学间隙关切地询问学生状况的教师,两人在业务能力上也许不相上下,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却很明显有高下之分。可以说,以善良为核心要素的教师人格,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石。
2.公正。公正指的是教师面对学生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课堂提问时,有些教师往往习惯于提问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则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在课堂观察时,有些教师往往习惯于把目光投向自己喜欢的那么几个学生,对其他学生则常常视而不见;在处理学生冲突时,有的教师先入为主,偏袒自己喜欢的学生,不能一碗水端平。这些都有违公正原则。
3.责任感。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责任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赢得学生信赖的品德基础。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热爱。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会把自己在教室外的不良情绪带人课堂。他会精神饱满地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每一堂课。这种种表现会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印象。从而对语文教学的成功产生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东,陈桃源.小学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8-100.
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各项生理指标发展迅速,此时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很强。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有很大助益。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协调性,容易接受人文素养教育,此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指导,学生很快便能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鉴于以上原因,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属于必要之举。人文素养崇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是其自身健康成长的养料,是其家庭客观的反射,是推动和谐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应该从小开始,以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积淀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释放能量。
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其正能量无法完全言说。但是,如果个体或社会普遍缺乏人文素养,那么迅速发展的科技、高级的武器,将不再是和平的守护者,也不再是神坛上的圣物,反而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力量。没有人文素养的团体或国家,与人文、与自然相背离,将是一片没有生机的黑暗地带。为此,国家自20世纪开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希望人人成为有高素质、高情操的公民,可见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和国家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目标定位
人文素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知识贯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体会教材内容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通过与书本的对话,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努力践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知识是客观的没有生命的,但人文精神修养却是学生的精气神,代表了学生独特的气质。人文精神修养需要学生不嗟匮习人文知识,强化人文行为,把人文精神真正融入自身的生命里,内化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待人对事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白衣战士叶欣在非典来临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我们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华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情操,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我们已经明确,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课文中人文知识的挖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内化这些精神特质。同时,教师需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寓教于情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材内容的情感逐步深入,慢慢体会文中传递的人文情怀。
当然,教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包括早晨或课间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朗读感悟交流会。这样,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且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隐性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研究指出:环境对学生的思维、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教师便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教师可以在上面挂上大家名画、历史文物、名言警句,或者学生自己摘抄的有意义的文字,都可以展示在公共区域供学生欣赏;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人文精神传播,包括诵读经典诗歌、讲述名人故事、解读时事新闻等,向学生展示多元文化,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结束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较为不足,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0引言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考试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首先,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均较为落后,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不足,学习效率较低。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要求我国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导致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有效率严重受损;其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自尊,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保持威严的形象,导致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例如人与人相处的知识、人与自然相处的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等等,而这些内容和知识的挖掘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善于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要向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还需要采用情境创设和情感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蓝色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你们觉得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说是绿色的,然后教师引入课题:“可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然后学生会说:“因为她的同桌不愿意将绿色的铅笔借给她画树叶。”然后教师再问:“那么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的同桌像你借铅笔、橡皮或者像你寻求帮忙,你们应不应该帮?”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看到内在,促进学生的内在修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一些动物类或风景类的文章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表面的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告诉学生要学会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要爱护动物,珍惜动物,不能够随意伤害小动物,也不能够随意损坏植物等。
2.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更加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租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要虚心接受被人的建议,并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3]。例如在《我们成功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够成功,因为自己一定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学习,最终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同学们在识记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呢?来跟我们分享下吧!”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状况,要求学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意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加强要学生的联系,多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高效的班级活动[4]。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完善考评机制的方式来督促小学语文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这样,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同时要求学校要采取有效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集体感和责任感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83.
[2]张春玉.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心田———谈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12.
[3]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一、校本化作文教学应当融合人文内容
校本化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教师提要求—学生列提纲—独立写作”的方式,而是将教学的触角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延伸,作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宽泛,表现形式与思想主题也更为灵活,是独具特色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体系,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在校本化研究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着眼于高中生的成长实际,既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将人文素养内容融入到作文校本化创新范畴,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既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生动性,又能增强教育引领的接受程度。例如,针对社会各种思潮错综复杂的现状,在校本课程中增加“正确看待社会流行的观点”专题调查研究,以此为素材和基础开展作文创作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崇尚暴力、追求理想和进取意识弱化等负面理念,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学生人文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积累了写作素材,创作构思的层次明显提升,体现了作文教学校本化创新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融合。
二、校本化作文教学应当采取人文形式
首先,教师要针对人文素养内容组织校本化作文教学活动。校本化作文教学创新是立足于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充分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探索,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场所、时间都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生动性。为了将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融入其中,教师在作文教学内容方面应当进行充分研究,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例如,在以描写刻画人物为内容的作文校本化教学设计中,笔者专门选取了一位“感动海中十大人物”作为访谈对象,带领学生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观看资料室里的介绍,听这位老师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实地参观和现场聆听,学生对这位老师的印象逐步变得清晰起来,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加上教师的现场点拨,写作的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在这一次现场访谈与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从这位老师身上体会到了乐于奉献的品质,体会到了敬业爱岗的精神,实现了作文教学校本化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融合。其次,在校本化作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内容。校本化作文教学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上,还体现在内容思想引领方面。人文素养提升也应当融合其中,教师在作文校本化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素养要求。例如,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某些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升思维的高度,并且获得更加生动的素材,组织的方式非常灵活,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组合开展活动。笔者指导学生以“青少年法纪意识淡漠”为主题开展调查活动,获得了丰富的素材。课堂交流中,不仅要求学生讲述事例,还要求学生分析这些现象揭示了什么,有什么警示作用,当今的中学生应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在“课后调查+课堂交流+构思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步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三、校本化评价兼顾人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燃烧起创新的火花。?“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不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进行具有指导性的范读、板书之外,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字”的训练。对于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字音方面的差错,要马上给予指出,并要求学生将正确的读音标识在课本上。对于学生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出现“z、c、s”和“zh、ch、sh”混读的现象,也不要视而不见,可以采用请其他同学提、自己查字典等方法予以纠正。虽然在教学中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没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梗阻,并且养成了细致认真的阅读写作习惯。
语文学科的知识范围广博,语文自然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时空涵盖着历史的时空,范围极其广泛。语文是作者对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观上较为清晰地表现生活的。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及语言美一体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愉快地诵读、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讨论、优美地欣赏,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老师不当裁判,不轻易地下结论,不做具体分析,只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或只发表一家之言,而应更多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只是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进行扶持。?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发展学生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实际,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才能见效。因此,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创设想象力驰骋的天宇、创造力萌发的摇篮。
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结合本人所教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探索,分析开展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及意义,并提出开展小
学语文活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推动当前小学语文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活动 小学生 语文素养
一、开展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掌握语文知识,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语文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是它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因为它摆脱了传统语文课上呆板的“你问我答”,添加进了游戏、表演、写画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其中的游戏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释放。”当语文不再只是拼音部首、解词缩句、段落分析??学生们怎能不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而这兴趣终将变成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注重实践,而语文素养中所包含的听、说、读、写这四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来完成的。“它以学生的个人、小组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实践为主彻底摆脱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游戏、表演、竞赛、实验等活动,精心创设情景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书本的知识实践化,让学生多层次地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使语文活动成了提高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活动、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活动课活动,都是以实践为最基本的形式,且这些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因此教师们便可以在语文教学的任何环节之中,有计划地训练以上四项基本的语文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在这样贯穿始终的训练中,逐步地、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活动重在实践,每一次的语文活动都是一次实践,在活动中,学生要动用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头脑、手脚齐动员,从教室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大自然,亲身实践和体验,了解和学习课本外的知识,掌握教师无法教授的技能和技巧。每一次的语文活动都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培养,在这样一次次的语文活动中,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够一点一滴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样,这样的实践能力并不是只运用在语文活动中,它也必然使学生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未来融入生活,走向社会的进程中更加胜任自己的角色。
二、开展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长期坚持的观念
小学生语文素养重在一个“养”字,“养”字所代表的就是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科学训练和培养的,而且这个过程有长期性和阶段性。搞一次、两次语文活动不可能改变现实的学情,只有长期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有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打持久战的精神,从课堂、课外到活动课,从第一、第二到第三学段,不断地坚持下去。也许在活动的初始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因为活动趣味性,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但凭笔者的经验,只要你肯改进,肯坚持,终有一天可以看到你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果实。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一切,走回大讲特讲习题卷纸的老路,让生龙活虎的课堂重回以往的死气沉沉之中。
(二)注重多种形式结合评价学生
小学语文活动中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表现不应该是简单的一种形式。“评价要及时、公正、客观。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评价学生不只单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尽量不用量化考核,而使用综合性评语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表现。其一教师应注意应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应搜集能反映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过程的材料,如活动中的发言记录。活动后的反思、小结,几次活动中的阶段性进步等,注重过程中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与过往的表现相比较,给予恰当评价。其二教师应多运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每一次活动的最佳应由学生评出,教师只能做适当的引导,说出评价的尺度,而不能左右结果。评选的过程中应该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而被评选者应说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在语文活动中教师应作内容的发现者、创新的点拨者
内容的发现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每一个班级也都应该有适合于他们的语文活动内容,利用语文活动发扬优点,训练缺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动向,善于也乐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小契机,最终使其转化为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的点拨者。语文活动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便是其创新不可缺少的点拨者。当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一点创新的闪光点,便应当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实施下去。语文活动中一次小小的点拨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但要规避一些错误的导向,不要让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领悟。
三、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本文的研究来自大量相关文献及个人实践经验所得,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小学语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还有很多,还需要所有语文教师的摸索和总结。同时,要想通过小学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内素养,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问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建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2,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质
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作为基础知识,课程教育改革落实程度与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重视,以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学内容合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素养可以得到有效
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现状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凸显了许多的教育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分析文本、揭示主题的能力差,不能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小学生语文素质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学生对语文学习已经没有早期的浓厚兴趣。在书写汉字时没有注重写字姿势,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新意,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策略
1.优化完善语文课程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教学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语言学习情境与教学氛围。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十分多元化的,语言教学环境的构建主要包括课内与课外两种形式。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教学环境的教学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可以在多种语言环境与教学因素的影响下得到有效提升。除了需要积极构建课内语言环境之外,课外学习情境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也至关重要。语文知识皆来自于生活又活跃于生活,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在亲近自然的状态下更加深入地感知社会生活,进而不断加深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有效优化并完善语文课程教学环境,不断密切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学习情境中隐含的情感及人文条件,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而是在学习中积极寻找更具价值的内容,进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2.以生为本,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优势、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以此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这一课时,提问:“同学们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是什么样的感受?你想过怎样解决问题吗?”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及时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并深入阐述阅读文章后得到的启示,以此来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强化情感教育,进而不断弱化学习差异。通过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观念,在思考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M而从根本上强化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肯定学生的进步,重视学习差异
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之前没有理解的知识。因此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可以一直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要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照顾,帮助学生找到影响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关怀下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重塑学习信心,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时,首先,在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时,教师需要在一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如: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等。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最后,利用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学生思考人们会怎么称赞,并将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称赞这个少年。有效肯定学生的进步,重视学习差异,为班级中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并第一时间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效重塑学生学习信心,不仅可以有效构建温馨友爱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教育作为我国教学格局中一种核心构成内容,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具备深远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及时认清自我的教育职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不断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