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与经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产函数 商业银行 内控管理 管理经济学
每个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知识,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包含其中。只要通过对管理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了解经济理论在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的科学理论依据,为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如果一个企业能成功地运用管理经济学原理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并把它应用到日常商务管理中,将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好处。如何把企业运营和经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将产品价格弹性结合需求规律,运用于市场。在市场条件下,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所有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如果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服务,就必须将需求价格弹性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企业都应设法提高价格。需求弹性充足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入。有效运用这个经济原则,用低的价格,可以薄利多销,进行更多的销售。快速销售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但通过更多的销售,更快的销售可以增加总利润,加快资金周转。
再次,可以利用生产函数,对企业产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又称短期生产函数。公式为:Q = f (L ,K0 )K0不变 ,L增加带动产出增加。譬如说,康柏公司从1993年起开始改革传统组织形式,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目标。“三人劳动组”运作情况如下: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种~7种活。如第一个人负责把要组装的部件准备好;第二个人负责把那件组装到个人电脑的机壳内;第三个人负责全部测试工作,确保所有线路畅通无阻。“三人劳动组”的优越性表现在:(1)占据厂房面积小,平均每平方米的产出比流水线提高16%。(2)流水线的方式使电脑在组装的过程中触摸人数多,不但延长产品组装时间,而且增加影响产品质量的机会,因为电子产品质量的高低同被触摸的人数多少成正比。(3)流水线一旦出现故障或其中的一个成员在操作中发生问题,20个人都要停工,而小组若出现问题,受影响的则仅限于3个人。但是“三人劳动小组”要求每个工人能够干多种活,他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个案例中还运用到了边际产量原理,即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 ,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公式为:MPL =Q/ L,边际产量是可变的,它涉及到固定的要素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就会更大;由公式可知,在总产出不变时,劳动力的减少可使产量增加。
从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理念的商业银行及其制度的缺乏,制约了其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从概念上讲,没有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这两种关系有机统一,有一个片面的业务发展和风险规避的两个极端片面强调的重点。也没有真正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整个过程缺乏,品种齐全,完整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虽然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往往商业银行的初步建立只能做到“看起来像”。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于风险的发展最终建立还没有完全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也仍然有许多违反内部控制原则的情况。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诈骗和其他商业银行系列事件的出现或发生重大案件是对内部控制失控的反应。失控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是对重新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外部审计的不足,也没有对商业银行监管当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和措施;银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失灵,信息不充分交流,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和监督缺乏。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在决定上要做很多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的产品分析,以确定产品价格,来判断什么价格可以提供最大的利益。通过定价策略,一个企业决策者,以改善企业状况,就必须明确产品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不足,不够灵活削减下来,否则,就是自我毁灭。预测价格弹性是发展市场营销计划的关键。通过价格的营销推广,交易折扣,产品抽奖等,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你必须了解不同客户群体和特定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喜好。也就是说,要知道是否销售价格上涨抵消了单位收入的下降。从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从零产量开始,首先需要一个更高的价格,然后慢慢地降低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输出总是在适当范围内的需求弹性。显然,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地使用和管理的理性思维的经济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商务英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目前阶段,国内各大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与专业应用能力,但是,专业英语是否满足经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的商务交际能力,值得我们予以探讨。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刻不容缓。
1.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商务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
因为专业和学校的不同,又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基于培养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胜任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要,我们可以确定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商务交际技能。
1.1 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商务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不仅在传递信息或表述事实,同时也在表达感受和陈述意见。在经济活动中,商务沟通可以是公开演讲,可以是贸易谈判,可以是主持会议,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尽早培养商务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2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商务写作能力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商务写作有以下两大基本功能: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商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代表本机构有效的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用来履行这两种功能的各类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这些商务文件的写作必须纳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在学习中予以掌握。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
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开拓、贸易往来、市场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有较为频繁的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因此,在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都全球化的今天,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现有大学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的差距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各种专业英语课程,显然不能完成上述培养目标。它们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士商务交际能力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客观差距。大学英语注重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同事部分高校还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具体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展开的,在教学任务上偏重的是对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这对上文提出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直接起到发展培养的作用。
3.通过商务英语课程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前面我们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自身局限性,那么商务英语如何能够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3.1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商务英语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技能和商务背景知识的密切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英语为主要的工作语言,与同事、合作伙伴和境外客户进行流畅有效的商务沟通。但是这些学生大多不具备任何的商务经验,因此,在今后的商务实践活动就面临着沟通不畅的问题。商务英语课程可以以商务交际活动为主线,设置虚拟的商务活动场景,模拟相关的商务活动,通过求职面试、部门分工、商务谈判、内部协商、市场调查和处理投诉等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各类常用的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如备忘录可以用来向公司员工通知公司内部政策的变化,也可以寄给客户作为进一步协商的依据。分析报告可以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市场准入的依据。商务简报可以通报某个项目的进展,也可以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件,讨论各种文件的特点和功能,并且提供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商务文件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商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3.3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更需要强调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胜任今后的商务工作。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将语言传授和国际商务活动中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利用各种真实语料来模拟商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进行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商务沟通能力,商务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成为真正实用性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各界同仁的共识。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曾纪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要求[J].高教论坛,2005(2)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近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萎缩、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不足、进口数量增加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煤炭市场供求关系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1.煤炭供给平稳增加。
随着资源整合陆续加快,煤炭产能逐步释放,以及前期对煤炭行业保持乐观的盲目扩张,近期以来全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产能过剩日益加剧。
2.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煤炭下游四大支柱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3.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受累于全球性的经济疲弱,特别是欧债危机导致欧洲煤炭市场严重低迷,导致国际煤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口煤价格相对于国内煤价格优势明显,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和供求形势造成巨大冲击。
二、工商管理的职能体现
工商管理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与工具,它履行着重要的经济环境创设和成熟的市场运作职能两方面。第一种职能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方面,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经济理念和经济行为都得到了深刻的扭转与更新,在这转型与更新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和谐。因而,在这种状况之下,便衍生出了工商管理的职能之一,它通过行政的手段,规范各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规范化、法制化,在工商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实现市场经济环境的良好创设与和谐氛围的保持。第二种职能主要体现在成熟的市场管理运作职能。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经济呈现快速更新的竞争态势,而经济管理的具体操作却远不及市场的瞬息变化,因而,只有工商管理的行政手段,才能通过其行政干预,在对市场经济全面、动态的把握之下,实现对市场经济管理运作的整体把控,使管理与实际相适应、相协调。
三、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和谐相生的关系分析
1.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石。
在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设置专门性的工商管理机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历史的发展中,以商品交换为起点的商品经济的产生是工商管理的基石,也是根本性的内因,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成了工商管理的不断成熟。
2.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互促共进。
伴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与昌盛,诞生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与之前的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的范围更广、方式更新,这些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也为工商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提供了成熟化行政管理的舞台,经济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自主、自律的观念也得到了巩固。
3.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完善的推动力。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知,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时期,与之相协调的是生产关系的整合和优化,通过经济主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活动,进行共生与完善。
四、工商管理对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与深远影响
1.工商管理维护了煤炭行业经济活动中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市场经济的活动之中,消费者群体是主体之一,消费者对市场经济的认同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在遭受到劣质煤炭消费欺骗等行为时,工商管理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措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劣质煤炭更换或改良等处置。这样,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了维护,对煤炭经济活动中的不合法行为也进行了打击,积极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
2.工商管理在煤炭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与疏导的作用。
为了更快地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工商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功效,由于煤炭行业的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其耗尽或丧失其经济性的环境之下,煤炭企业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因而,煤炭企业必须进行未来的产业转型。而工商管理为其转型可以搭建一个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用讲求实效守信的法制市场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使煤炭企业在优化的环境氛围中,招商引资带动转型。而且,在中小煤炭企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竞争实力不够,经营状况不佳,工商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把握,指引中小煤炭企业进行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3.工商管理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的作用。
为了促进煤炭企业的转型与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在新型煤炭设备进行运用的同时,工商管理在其建设规模上可以进行监督,制止重复性和低水平的煤炭项目建设。同时,在提供煤炭企业节能环保降耗的技术创新下,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与区域内的其他产业进行组织协调,从推动环境的清洁和生产的节能等方面,创设一个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煤炭绿色通道”。
4.工商管理有助于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近几年,国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在抑制不合格能源的需求、控制高耗能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的小煤矿,清理在建的项目,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抵制超能力生产,很好地抑制了煤炭生产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国家在确定煤炭的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便有助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过去我们企业只是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煤炭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管理,在社会领域中,煤炭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对社会的供献能力问题。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内容。
五、结束语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实训教学;物业管理
一、《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匹配行业需要
不同的商业物业类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对其管理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方面需要具备物业管理的基础专项技能,如环境、安保、维修等,但管理较住宅物业难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值物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需要策划、招商、日常运营等能力。在今天许多商业物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拥有。然而,在现有的商业物业课程目标定位中,往往还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业人员能力培养,将住宅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简单套用在商业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际的行业需要不匹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业物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却没有较好的跟上行业的发展。商业物业的岗位需求不再仅仅是专业维修人员、保安人员、财务人员、保洁绿化人员、行政人事人员等,它需要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显然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岗位技能需求。
(三)课程评价不能较好反映岗位能力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业物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仍以教师为主,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偏向常规物业管理内容,这都不能较好的判断和反映商业物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商业物业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融入学生的互评,以此检测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业的评价,以此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考核方式需融入现代化的评价手段,考核内容可进行能力分项,协调各项能力考评比例,这样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考核内容紧贴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难以满足
商业物业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能力需求,商业物业的实践类型多样,且各个类型间的经营管理差异,这都对本课程的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商业物业的实训教师是需要懂物业管理、又需要懂房地产开发、还需要懂商业物业的运营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商业物业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难度。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的商业实训基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实训课程生动形象,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企业教师的介入,丰富本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
二、基于“互联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基于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通过对物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商业物业着重在经营层面,其内容包括策划、招商和日常运营管理,其岗位着重在综合经营部相关岗位。从岗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工作任务开始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从而明确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训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各种商业物业的业态分析、基础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物业节能措施、商业物业资产管理、商业物业绩效考评和商业物业行政管理等,让学生具备商业物业项目调查分析能力、商业物业项目招投标管理能力、商业物业招商策划能力、商业物业合同管理能力,商业物业资产价值挖掘能力等。
(二)从岗位评估-工作任务-能力分析-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体系设计是从对岗位的评估入手,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而确定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若干实训模块,再将实训模块分解为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点。本文以实训项目“基于商贸物业-大型购物中心的物业招商”为例,阐述实训模块“制定购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制定基于实训项目的实训微课等教学文件
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形成一体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学习。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下,确定每一个实训模块,根据工作任务形成对应知识点的微课、动画等资源,让知识与技能碎片化,同时又能在任务导向下形成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相关任务模块,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提高。
(四)全过程、多样化进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系统,重视学生每一次参与、态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而不以一考定成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利用自主学习云平台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时可考核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等软件,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讨论、沟通与评价;每一个实训任务的完成,均会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评价等,不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商业银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机制;金融服务
一、 设立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意义
1. 有利于商业银行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否立足大局、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是一家商业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商业银行迎来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最佳时机。面对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做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来协调各地区分支行、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促进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2. 有利于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打造“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升级版”。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是商业银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顺应银行业改革发展新形势,通过改革与创新来全面提升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重点任务是加快组织结构改革、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领域、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摸索、总结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进而为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3. 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总部采用事业部组织结构,可以从三方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1)有利于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总行的监督管理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专业化管理,经营管理层能从京津冀区域整体出发统筹推进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事业部改革储备人才。
(2)有利于提高市场敏感度,对市场变化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下属各事业部均有特定的市场,可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自主经营和决策,从而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更加及时的反应;同时,各行业事业部可依据自身经营绩效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策略。
(3)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各事业部进行授权,既便于各事业部之间经营绩效的横向对比,也便于激励和约束各事业部,从而有利于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
二、 设立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基本原则
设立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坚持创新思维、统筹推进原则。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注重改革的协同性、整体性、配套性,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在改革与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总行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构建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管作用,充分发挥中后台部门对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运营保障作用。通过实现三个“充分发挥”,来统筹推进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建设与发展。
2.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由于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以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紧跟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确立全方位的服务文化,即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后台运营管理部门服务于前台业务发展、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和京津冀区域各分支机构服务于客户。
3.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职责应与其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相匹配,最大限度的实现责权利相一致,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各项经营资源,实现责任、权利、利益的统一。通过完善会计成本核算、风险资本计量等,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理念贯彻到事业部的各个部门,构建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三、 设立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方案设想
1. 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纵向条块相对独立、横向部门联动协调、业务流程简洁高效、市场反应快速灵敏、激励约束机制科学、风险控制机制健全、中后台保障有力的区域管理事业部。
2. 设立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方案设想。
(1)商业银行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组织架构设计。在组织架构设计过程中,将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分为前台、和后台,这三部分保持彼此独立、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第一部分是前台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开拓与经营;第二部分是监控部门,主要负责战略规划、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合规稽查等;第三部分是后台保障部门,主要包括IT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会计核算、财务部门等。为避免机构臃肿、管理重叠的问题,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应做好以下工作:清晰界定职责范围,避免管理重叠、职责不清;精兵简政,减少冗员。
(2)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高管考核与激励机制设计。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实行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确保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高效运营的重要条件之一。构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应坚持奖罚分明、权责一致的原则,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员工长效激励机制。从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绩定奖、以才定岗、以岗定级的原则,构建员工薪酬能升能降、级别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对员工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有机结合。二是对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高管实施综合绩效考评。以理财事业部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为考核依据,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对高管人员实行综合绩效考评。三是将盈利提升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确保银行的长远发展、确保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高效运行、确保银行的经营活动与股东回报相一致。
(3)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风险防范机制设计。由于资本占用最终体现着资源授权与风险授权的程度,因而应将资本标准确立为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首要标准,重点加强资本管理,构建的资本配置机制和业绩评价机制应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为核心。以资本管理为核心,并将其设立为资源与风险授权的标准,其实质是改变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是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关键环节。构建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成立以后,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运作模式。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需要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统一监控表内外风险、制定集中度风险的防控措施、制定产品和业务创新风险的管理办法;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可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京津冀区域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岗和首席风险官;构建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以及反馈机制;健全经营风险的计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分级授权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对于风险的合理划分与授权,因而在构建内部风险防控体系时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风险管理委员会重在制定风险防控政策和标准,处理京津冀战略层面的风险,同时引导事业部处理微观业务层面风险;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区域风险政策和标准的首要责任人,而各事业部是业务经营风险的首要责任人。
(4)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决策管理机制设计。在决策机制设计方面,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可采取“集中决策、授权经营”的形式:集中决策指商业银行总行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层面给予监管和指导,具体包括金融资源配置、经营结构调整以及战略工作部署等;授权经营是指赋予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自主经营权,以及与其职责相匹配的人事权、风险管理权、业务考核权等。在中后台运营管理方面,涉及到商业银行总体战略层面的问题由总行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涉及到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个性化业务层面的问题则交由其自行制定相关政策标准,但这些政策不得与总行相关政策冲突;为保证总行对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业务层面的监控力,绩效考核权重由总行相关部门制定;明确中后台相关部门在运营管理链条上的职能分工。
在管理机制设计方面,应构建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机制。构建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体制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精细化的客户管理。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成立以后,可以将该区域的客户群体统一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各具特色的业务管理架构和流程,通过实行客户的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积极开拓高效、优质客户市场,增强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组合营销,深度开发优质客户的市场价值。二是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运营过程中,应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些成本包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资本成本等。通过强化投入产出分析,以提升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进而适应市场化经营要求。三是实施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按照行业划分,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下设若干分事业部,这些事业部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原则进行业务重组,以最大程度的实现营运流程科学合理、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的目标。
(5)利益分配与部门联动机制设计。
①事业部与总行的利益分配机制。每年度根据对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考核结果和实际经营情况,由计划财务部核算事业部总利润后,根据约定比例(假设5:5)核算总行所获中利润,即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在每年度结束后提取50%利润作为部门发展基金,剩余50%的利润上缴总行。
②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与所属各事业部的利益分配机制。计划财务部分别为每个事业部设立独立账户,记录各事业部经营的每笔业务,每月初根据业务情况统计各事业部的营业额,扣除运营成本后即为该事业部的净利润。每年度根据各事业部净利润情况,由计划财务部按照约定比例(假设5:5)在事业部与所属事业部分部之间分配利润,即各事业分部在每年度结束后提取50%利润作为部门发展基金,剩余50%的利润上缴京津冀区域事业部。(鉴于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异,因而可根据部门情况设定不同的利润分配比例。)
③所辖各事业部的业务协调机制。设立业务协调委员会(超事业部),以管辖和协调京津冀区域管理总部所辖各事业部。在各事业部的基础上,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和各事业部之间设立业务协调委员会,以有效协调所属各事业部的业务活动、解决所属各事业部的利益之争,从而实现分权基础上的适当集权。业务协调委员会可以更好的推进优质战略客户的全产业链开发(如优质战略客户往往需要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这将涉及多个事业部。如果每个事业部都与该客户接洽,不仅会使该客户疲于应付,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双方的合作成本。因此,在开发优质战略客户时,有必要设计专门的业务协调委员会,由其代表商业银行与该客户进行接洽,进而为该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此外,业务协调委员会还可以集中几个事业部的力量共同研发新产品以及减轻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的工作负荷。
④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与各分行的利润分配和联动机制。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与各分支行职能的重新定位。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所属各部门应专注于批发银行业务,重点对优质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京津冀区域各分行应零售银行业务,重点对零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应加强专业化管理能力,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促使所属各事业部与各分支行更好的发挥协同作用,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此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支行的定位问题,鉴于各支行在银行营销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可以将各支行打造成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由零售业务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
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与各分行的利润分配和联动机制。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将对原有的利益格局产生较大冲击,此时应探索设计事业部与分支行之间的利润分享与联动机制。利润分享与联动机制有两种备选方案:一种方案是实行双向计价,即依照“分支行推荐客户、事业部经营客户”的原则,对事业部与分支行实行双向计价(分支行对事业部提供的平台服务将逐笔计入事业部利润中,通过服务计价的方式将部分利润分给分支行。)另一种方案是事先约定利润分配比例,即仍以“分支行推荐客户、事业部经营客户”为原则,利润分配方案按照事业部和分行事先确定的利润分配方案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分行可以通过推荐客户、参与调研以及提供平台服务等方式参与到经营项目中。事业部与各分支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6)金融资源调配机制设计。在立足于各事业部、各地区实际的基础上,业务协调委员统一配置全部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均衡有效。为实现金融资源均衡有效配置,业务协调委员会应做好以下工作: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总量的均衡,即金融资源配置数量应与各事业、各地区实际需求相一致;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均衡,即根据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客户群体构成等因素不断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使之在动态调整中实现均衡有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即将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政策扶持、社会经济效益好、高成长性的行业和领域,切实做到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这里重点分析一下信贷资源配置: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业务协调委员统一调配信贷资源,注重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信贷资源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业务协调委员会应积极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以做好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工作。
(7)多管齐下,解决专业管理人才来源问题。解决专业管理人才来源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从内部加强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储备。在推进事业部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储备工作,不断健全培养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长效机制,使商业银行保持着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和梯队。二是招募专业经营管理人才。设立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可以面向社会招募一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有着事业部工作经验的人才,这是解决人才来源最快捷的方法。三是完善内部晋升与外派交流机制。一方面,健全内部晋升制度。合理的内部晋升制度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商业银行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外派交流项目。通过外派交流项目,可以让员工学习、思考国内外商业银行事业部的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从而将这些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京津冀区域管理事业部建设。
参考文献:
[1] 蔡宁伟.中国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机遇、优势与挑战[J].国际金融,2015,(1).
[2] 牛锡明.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J].新金融,2014,(8).
[3] 龚志坚.深化事业部制改革 推动流程银行建设――以民生银行为例[J].银行家,2013,(12).
[4] 李茜.中国商业银行与事业部组织结构[J].管理现代化,2012,(10).
[5] 谢玲玲.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的理论动因与实践难点[J].上海金融,2009,(7).
重点项目: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基于开放式协同创新的‘一区多园’自创区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号:ZFZX2015-8)。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和考核的职能。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例如,工行银行开始应用时间是2004年,从2000年开始启动机构、产品、部门、客户四维度的管理会计系统开发;2004年业绩价格管理系统和成本还原系统上线,目前机构、产品、部门为维度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已在全行投入使用。上海浦发银行2003年起建设了以责任会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国成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
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随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银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完善了综合经营计划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国内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还相对较低,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等。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亟待改变,二是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银行多采用总、分、支的管理模式,而国外银行多采用扁平化事业部制,使得管理会计很难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得到很好应用。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
(三)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
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 分客户、 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 流动性、 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 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 “机构预算、 业务预算、 产品预算、 客户预算” 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 税务成本、 内部资金成本、 风险成本、 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 EVA ) 、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KPI )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 “前、 中、 后” 一体的管理循环。
(四)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系统,为管理提供“定量化”支持
以管理会计平台为依托,将各放射状的系统重构为一条环形信息路,银行各层级各部门可以共亨信息成果,服务绩效评价和管理经营,增强信息应用时效性,准确计量客户贡献、产品效益、员工业绩、部门条线业绩和机构业绩,满足评价与激励决策,调动全行经营活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缩短交易流程消耗的时间,使企业与内部员工及外部客户之间沟通更加便捷,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使企业内部人员联系更加密切,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随时将信息传递到各个部门。另外,企业在进行宣传工作时,可以降低一定的难度,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广告、报刊等方式,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提供一定便利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进行宣传的费用。
其次,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交易磋商和谈判的时间,避免在交易过程的时间过长,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交易效率,保证企业的经营业绩。电子商务可以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节省在市场环节消耗的时间,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保证企业及时对内部体系进行完善,以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发,快速的对产品进行革新,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占领相关的市场,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途径
互联网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度,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有助于企业对内部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和传递,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挖掘一定的新的模式,以适应多变的社会趋势。企业经营管理在对电子商务进行应用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并在有效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
第一,在产品生产供应方面,对相应的资金、信息以及物流等环节能一定的创新,有效的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利益。电子商务使产品供应之间的实践和距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企业在香港生产、供应、库存及销售等方面的效率,采用电子交易方式,可以使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效益。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之间随时进行联系,保证信息更新的一致性,使产品供应链逐渐实现一体化,避免中间环节产生一定的问题。各企业和相关利益者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实现电子交易,使企业的整体销售范围扩大,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一体化,在管理方面更加轻松有效,时刻掌握企业的动态,控制企业交易的各个环节。
第二,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通过组织内部的管理,将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个成员,保证职责明确,促使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创新工作。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开展,企业内部要有明确的制度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可以与外界市场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换,保证企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帮助企业对体系制度进行完善。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优势,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更加良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展。企业内部进行明确的分工,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有序,通过一定的措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应通过建立具有扁平、柔性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相互联系,保证内部的有序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在面对智能新时代,马云曾指出: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技术、资源、能力和人才变成一种普惠的技术,也只会越来越小,未来只有普惠的技术才能持续发展。所以未来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时代,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的时代。不是形态的改变,而是思想的深化。尽管很多传统的靠降低成本的创新都很难维持了,但中国在创新方面仍然有两大优势。第一个优势,中国可以做劳动力密集型的研发。中国目前有一大批相对廉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如华为,一搞技术攻关就有上百名技术人员参与。科学家和工程师多,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分解成很多个小项目,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迭代,到最后就能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点,很多新科技到中国才能实现商业化。何帆提出高铁的革命性创新不在中国,可能在德国和日本,为什么最后做高铁做不过中国呢?因为只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才能把它商业化。即使是别人首先做出了技术性的突破,最后先进的技术还是一定会来到中国。就像全球应对老龄化产业的技术一定在中国,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必将围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展开。
三、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及互联网思维的创新
品牌差异化充斥在生活中的所有产品中,尤其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产品的同质化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最大障碍,唯有创新才有机会。综观众多O2O创业者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想得到的,别人也想得到”“你做得到的,别人也做得到”,这其实已经是当前中上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发展,首先要做到“想别人所想不到的”,同时建立起“别人无法做到的技术门槛”,这样可以确保自身品牌的生存基础。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互联网时代会认为技术门槛较难创立,并且科技攻关的难度较大,但事实上所有的产业和行业只要精研市场,都能建立起至少别人短期内无法跨越的技术门槛,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赢得宝贵时间。如日本的拉面店,几乎每家店铺都在拼命钻研自家门店独特的汤头口味,许多店都有自己绝不外传的秘方,有的店需要配上讲究的面条制作与烹煮时间、小吃搭配等,尽力造就世上独一无二的一碗拉面,以至于获得让人不敢置信的米其林的肯定,更为优秀者甚至走出海外开设连锁店。其次,要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度”与“好d感度”。有时因产品或服务较难产生差异化,或者根本无法差异化,是可以通过大量线上线下互动的营销宣传,全面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度”与“好感度”。以市场瓶装水饮料为例,当乐百氏品牌老化,娃哈哈逐渐淡出市场,康师傅和农夫山泉占据主要市场时,以百岁山和夸克、恒大冰泉为代表的一批产品,分别通过独特的营销手段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当消费者站在超市的冰柜前,下意识地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时,靠的就是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所建立的的好感度。百岁山的电视广告一度引发网络大讨论,短片意境优美,情节似乎不知所云,但是经由网络宣传让大家了解了广告所撷取的原型,即广告参考了1650年发生在斯德哥尔摩街头发生的52岁的数学家笛卡尔邂逅了18岁瑞典公主克莉丝汀之间的故事之后,产品就提升了自己的品牌辨识度和产品好感,在水的市场中以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别的产品树起一道壁垒。百岁山在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后乘胜追击,又继续以系列新广告的方式继续强化在消费者心中的记忆和好感。第三点,是要建立互联网思维概念。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将原来传统媒体的广告和宣传搬到网络上,并不代表思维与能力也做好了准备去迎接网络的消费者,它需要的是从内容制作到营运团队的思维模式,都全部重新整顿且积极应对市场阅读趋势的特色,运营团队要在管理、团队、技术、思维等方面全面开放,随时接收新知识新概念的传递。具体来来说,包括从产品到服务要力求专注与简单,这是简约思维的市场发展必然,要打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当前各种手机定制甚至汽车定制,都是实现商业民主化的成功发功。服务思维是指客户愉悦,做好各种售前和售后服务。社会化的商业时代到来也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社会化思维和打造哆方共赢的生态圈,以小米公司被人诟病的杂货店为代表,与之不同的是海尔公司的自身裂变以寻求把握好每一个产品增长点,这些都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创新的方向。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 发展 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推进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构建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建立经济资本考核体系、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积累数据加快评级模型开发。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pital managemen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t first,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t practice of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se commercial banks. on this base, the paper gives the guidance to improve capital management. the concrete contents ar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capital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ration management team of high quality and an capit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and business process reconstruction (bpr), and accumulation data so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ating model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economic capital; credit risk; market risk; operational risk
一、引言
从 现代 银行的经营理念来看,银行表面上是经营货币,但实质上是经营风险,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 企业 。正是基于对银行资本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领域出现了经济资本的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然而经济资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看来,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而国内商业银行尚处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所采用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也只是最简单的做法,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是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资本实施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 历史 沿革
1990年代之前, 中国 商业银行基本没有资本管理。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并不重视资本管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 金融 企业也开始了要同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经营必须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规定,所以商业银行一边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一边补充资本金,并开始了资本的管理。
2004年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其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如何更好地适应股东的要求,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增加值,实现银行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风险的管理,研究并尝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一方面完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适应市场的竞争,再一方面强化绩效考核,尝试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
尽管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新资本协议, 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已为很多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国银监会明确鼓励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以经济资本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 部分国内银行(如工、农、中、建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行)已将经济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方法。
(一)建设银行
建行是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 年初步建立起经济资本分配办法,但主要是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功能。2004 年建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以确定的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为年度预算的逻辑起点,据此确定和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再安排年度业务计划和其他财务收支计划。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和当年经济资本增量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量。然后根据资产性质和资产损失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和企业间分配经济资本,引导各级行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同时规定各级行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必须达到13%,试图据此硬化约束,推动各级行权衡效益和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和经营绩效。总之,中国建设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四个方面,其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结果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依据,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商银行
工行于2006 年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经济资本配置方案,初步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框架。该行借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结合现阶段信息基础和管理现状,通过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由于计量口径的差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需要通过监管资本转换系数与监管资本数据保持平衡。工行的经济资本配置计划是资本充足率控制计划在系统内部的分解,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向各级分行、业务部门配置,同时根据经济资本的实际分配额,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结构、分配系数和回报系数进行转换,提供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等计划的 参考 值。
(三)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于2005年年初制定并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力图以此加大业务调整力度。农行设计了“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该办法以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 会计 和统计项目为基础进行了业务(资产)分类,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资产)确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即资本需求比率,据此在各类业务(资产)中分割经济资本。
(四)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2004年引入了经济资本的概念,2005 年《中国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办法(2005 年版)》,经济资本计量对象只涵盖信用风险,将经济资本管理同信贷计划管理流程相衔接;经济资本指标考核由指导性过渡到指令性,并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在度量阶段,根据资产组合在地区、行业、产品、客户分布状况,度量一年之内各维度资产组合产生的净利息收入与占用监管资本之比;在优化阶段,以风险暴露的增长额和监管资本的增长额作为约束条件,对下一阶段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优化,在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设定地区、行业、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以此约束各级机构、各类业务按照全行最优结果扩展业务。该指标最大的特点在于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其他商业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开始意识到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手段的必要性,并试图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2006年招商银行出台《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案》,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总量控制、全面管理、战略主导、回报约束、区域调节、结构优化。根据年度经济资本总额,确定风险资产增长规模和业务计划安排。按照市场价格和股东期望确定经济资本回报率,要求占用经济资本必须达到最低回报要求。在经济资本计量中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以该行战略调整为重点,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客户在经济资本分配和风险资产系数上适当优惠,并根据区域进行调节;市场风险根据var的3倍 计算 。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可供分配经济资本总额进行配置。根据经济资本成本计算eva,并以之为基础,开展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
浙商银行于2006 年开始在全行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彻底摒弃了存贷款任务考核等做法,在同行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并为今后提高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浙商银行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在设计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了多因素综合计量的思路。一是风险计量范围涵盖全行表内外所有业务;二是设立多维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三是按系数法逐笔计量各项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制订了经济资本计量分配办法。根据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的监管规定,设定全行在经营过程中需分配的经济资本总量,计算公式为:全行经济资本总量=信用风险分配经济资本+市场风险分配经济资本+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采用标准法和初级的内部评级法相结合的方法。市场风险计量采用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2004年第2号令) 中规定的标准法。操作风险的计量和经济资本分配采用基本指标法。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有以下特点:
(一)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本依据。新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年的讨论,2004年6月,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协议,但由于它反映了国际先进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由于它的成员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得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援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应的调整本国相关的金融 法律 、政策、措施。2004年2月,我国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也借鉴了新巴塞尔协议的精神,从此资本约束和经济资本的理念得到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视,并开始建立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二)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
(二)进行 经济 资本管理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国外银行依据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经济资本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利率风险和商业风险(例如荷兰银行),而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要么涵盖三大风险,要么主要是指信用风险(如
(三)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经济资本管理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计量的模型,由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专家、 金融 计量人才,而且银行内部关于贷款质量的数据库不系统、不完整,因此就无法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等,只能采用简单的系数法来 计算 经济资本,但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能力不足,数据积累有限情形下的无奈之策。
(四)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使银行业务风险的增长与资本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增长与收益增长相协调。这个总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具体目标:第一,保证银行的资本能够达到监管要求和自身需要,它涉及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监测,最终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数量约束问题;第二,充分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的业绩价值,它涉及对现有经济资本的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用以解决经济资本的质量约束问题。而从上面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济资本管理的实践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
所以总体而言, 当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但是应用的范围有待扩大,应用的程度有待加深,应用的技术水平仍有待于提高,经济资本的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
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经济资本引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后,将极大地促进银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更加 科学 地构建运营机制、考核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了提高的技术基础;二是在业务增长上,重视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重视业务的持续增长,业务增长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有了一致性的评价基础;三是管理结果同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树立公众的信心。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正在陆续进行改革,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模式、 发展 模式等,希望借鉴经济资本的管理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在宏观层面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微观领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深化经济资本管理。
(一)在银行内部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文化。意识的深化和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最根本的。因此,要使银行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同时,经济资本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要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就必须在银行内部强化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这样,银行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协调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积极构建高素质的 现代 银行运营管理团队。我国商业银行要顺利进行战略调整,就应吸收和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素质过硬并精通现代银行运营 规律 的高素质人才,由他们组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团队。同时,还应加大资本和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风险资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使一批真正理解风险管理意义,熟悉经济资本计量、配置的专家能在经济资本管理战略框架内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随着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的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能否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发展战略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由此,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中需要包括:一类以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贡献能力考核指标;一类以分支行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总量、税后利润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考核指标。对贡献能力考核指标,先确定不同区域或类别的经营单位的目标值,考核时,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将超过目标值贡献的一部分用于内部激励,这种“自我供给”的激励措施,有利于促进资本绩效的提高。对发展能力考核指标,按照区域同业水平比较确定。这样就可以鼓励分支行向风险权重低、流动性强、资本占用少的项目发展,并关注在区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全行上下增强风险、效益、发展意识,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正如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必须与之适应,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商业银行要以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为目的,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分离业务营销与风险管理两条线;另一方面,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其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资本约束和配置的战略目标,在制度上落实整个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有章可循,把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政策体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
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业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89〕第31号令)结合商业部、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财政部、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关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定点经营的通知》(〔89〕商日联字第156号)的精神,经市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商议,现将具体实施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营网点的设置
劳动防护用品的零售网点的设置可分两个经营层次:一是专业商店。这类专店可以经营特种和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二是专业柜台。这类专柜仅限经营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目录附后)。
劳动防护用品的批发业务由市一商局指定的国营商业批发企业负责统筹安排。
二、经营网点的布局
本着既方便购买,又有利于控制集团消费,便于管理的原则,城近郊区的经营网点以国营商业为主,远郊区县城镇的经营网点以供销社为主。
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企业可以自销本厂的自产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设立的自产产品零售门市部,应纳入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管理范围。
三、为解决这次未批准经营防护用品单位的库存问题,市政府〔89〕31号令第八条,推迟到1991年10月1日起执行。处理不完的商品由企业自己负责解决。
四、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必须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和使用专用发票。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按市税务局〔89〕市税征字第978号通知规定执行。
远郊区县城镇以下,供销社系统需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零售网点,只限经营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其经营许可证的申报和领取由各远郊区县供销社负责办理,由市一商局按有关规定审核批准。
五、使用单位需要到外地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必须经市一商局、市劳动局批准,到劳动部门指定的生产单位购买。
一般性劳动防护用品目录
1.布制圆顶帽
2.布制女工帽
3.布制大夫帽
4.布制护士帽
5.布制炊事帽
6.布制遮阳帽
7.纱布口罩
8.风镜
9.各种面料防肮脏工作服
10.各种面料防绞碾工作服
11.各种面料防磨损工作服
12.各种面料防磨损背带裤
13.各种面料防绞碾背带裤
14.各种面料防肮脏背带裤
16.各种面料防污染大衣
17.各种面料防尘、防污染反穿衣
18.防菌卫生工作服
19.各种面料防菌卫生反穿衣
20.防菌卫生大褂
21.各种面料围裙
22.各种面料套袖
23.垫肩
24.披肩布
25.各种面料棉工作服
26.各种面料棉长大衣
27.各种面料棉短大衣
28.各种面料皮长大衣
29.各种面料皮短大衣
30.各种面料皮工作服
31.各种面料皮背心
32.各种面料棉背心
33.各种面料皮马裤
34.各种面料皮套裤
35.各种面料人造毛皮工作服
36.各种面料人造毛皮大衣
37.各种面料人造毛皮短大衣
38.绒衣裤
39.布五指手套
40.线手套
41.防寒棉手套
42.各种面料毛皮防寒手套
43.纺织女工鞋
44.护士鞋
45.皮鞋盖
46.帆布鞋盖
47.布绑腿
48.电工工具袋
49.木工工具袋
50.瓦工工具袋
51.单胶长雨衣
52.男轻便鞋
53.女轻便鞋
54.彩色轻便鞋
55.一般布胶鞋
56.毛巾
57.肥皂(含洗衣粉)
北京市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业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