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 数字新媒体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内容产业 跨媒体出版

一、数字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数字新媒体的表现形态,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体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的特点。

二、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组成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拥有传统内容资源优势的专业内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新媒体受众。

软件技术提供商是在整个产业链运作中服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包括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呈现平台,为网络交易、分享等服务提供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终端提供商指提供数字终端工具的厂商。

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处于内容提供商位置的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分。虽然同时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介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显示出极大的强势,但与在这个领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经验,都会相形见绌。

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迅猛发展,催生和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内容传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时,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传统形式的内容形态不能简移到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形态上,需要针对不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形态特征设计相应的内容创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三、数字复合工程的开启将拉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

复合出版,又称跨媒体复合出版,是指对内容文本经过一次编辑、加工、标记之后,既可以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态出版,又可以以游戏、卡通、动漫等方式呈现,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复合出版是未来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出版基地,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传统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传统出版产业经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传统出版社应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首先,要对数字出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数字出版在数字新媒体浪潮中更应称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对于出版单位这种具有内容生产特点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单纯生产某一介质的产品,而是生产“内容”。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并不是毁灭性的冲击。相反,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逐渐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基础上,传统出版商将更加趋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选题的原创性开发、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提供可供多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谁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容,谁就有了话语权” 。各出版社在结合特色定位的同时,要进行立体开发,掌握内容资源的主导权,加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数字内容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对出版单位而言,意味着对产品内容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加工和生产。今后的出版,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s),进行复合出版,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出版。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进行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打通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最后,要加强出版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出版产业的纵向合作是指各个出版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内容资源的集合。数字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行的恶意竞争,各个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业内风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开发,切忌不切实际的跟风。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的集成性,越是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在纵向合作上就表现为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并购。出版产业的横向合作是指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拥有独自核心竞争力的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包括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之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胜玫.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相关问题及思考.编辑之友,2009.

[3]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媒体;商业模式;述评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一词源于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学者众说纷纭。目前国内关于媒体商业模式的讨论多为策略性的案例研究,少有从学理角度对商业模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清晰界定。Morris(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战略、结构、经济等领域做出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抉择,从而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将商业模式的定义分为经济层、运营层和战略层三个层面。其中经济层关注企业如何产生利润,运营层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战略层关注企业愿景、市场定位、竞争优势、价值创造等。基于Morris对于商业模式的分层,笔者拟将目前国内媒体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方面的研究予以梳理,并归纳出媒体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见表)。

第一,经济层,关注盈利逻辑、利润来源、成本结构等,如方琦(2007)认为报业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是在继续发展平面纸媒优势的基础上,再次或多次利用报业特有的新闻信息开辟新的数字化盈利模式和渠道,为报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其关键是一次采访多次利用,多次销售;刘学义(2010)认为免费与收费并存、广告与用户并重的商业模式是未来报纸网站的主流,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网站为例,说明具有利基市场、专业市场或者垄断市场特色的报纸网站向收费转型成功的概率较大。李洪洋(2015)认为数字时代的媒体形态是文化轻资产,纸媒新的商业模式应寻求把内容、品牌、用户和流量、资源和数据变现。从这一层面分析商业模式,优点在于清晰呈现价值如何实现,企业如何通过产品赚钱;缺点在于将商业模式限定在过于狭窄的范围,不利于从宏观角度实现长远发展。

第二,运营层,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如张金海、林翔(2014)指出信息流已不足以支撑网络媒体未来可持续发展,网络媒体要建立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网络交互式平台商业模式;余莉等(2014)聚焦于商业模式的运营层面,发现我国立体电视频道存在业务发展乏力、节目内容资源缺乏、频道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要完善商业性生产机制。从这一层面分析优点在于指导性、可操作性强,易于在企业实践中落地;缺点在于企业日常经营繁杂琐碎,容易模糊重点。

第三,战略层,关注企业愿景、价值主张、市场定位、竞争优势等,这一层面上学者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价值”。如郑豪杰(2011)建构了一个通过实现方式来连接价值主张、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三个维度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现代出版可以从出版者转型为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业务系统是核心,出版企业要识别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自身资源与能力,确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盈利模式是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之间比较的结果,传统出版企业需要提高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刘冰、游苏宁(2011)认为重构商业模式是我国科技期刊保持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以Elsevier等国际出版集团为例,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打造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全球性网络化销售、建立战略投资体系等,打造了扩张型商业模式。建议国内科技期刊应借势资本,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多形式发展数字产品最终提升品牌。任健(2012)以波特的价值链分析为基础,认为“三次售卖”的理论实质是以信息服务提供为载体的“价值塑造-价值整合与放大-价值延伸”过程,价值塑造要以内容为先导,价值整合与放大要以期刊内容为基础整合其他资源创造多业态产品,期刊商业模式创新的重点就是根据不同消费需求、不同的业态将期刊的既有信息进行相应产品化的创意与设计。肖玉琴(2014)认为户外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价值主张,构建了包括广告主、商业合作者、受众、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在内的多元化价值主张的户外媒体商业模式新框架;窦毓磊(2014)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企业围绕着“创造客户”所进行的一系列价值创新过程,提出了针对社会化媒体企业的3V(价值主张、价值构建、价值体系)2E(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研究体系,从创新的角度挖掘社会化媒体企业商业模式的驱动因素。廖小刚、周国清(2013)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一种战略创和制度集合,在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之后,整合企业、顾客、价值链伙伴等利益相关者,从而获取超额利润。从这一层面分析优点是利于顶层设计促进长远发展,缺点是过于宽泛不利于执行。

从表可以看出,出现最多的要素有盈利/收入模式(7次)、顾客/受众关系(7次)、产品服务(7次),其次是企业资源(5次)、伙伴/合作(5次)、技术(4次)、业务/运营流程(3次),另外还有环境方面提到了社会公共价值、市场公平竞争等。目前的研究从战略层面出发的较多,说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多是对某个案例的描述性分析,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使用价值的理论研究框架,对媒体商业模式的具体形式未有合适的分类。

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媒体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基于内外部资源,采用相关技术改进业务流程,优化合作伙伴关系科学配置资源,为客户提供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利润的持续转化机制,是战略决策、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盈利机制等的一系列的总和,其构成要素包括用户价值(产品/服务、用户关系),企业价值(核心资源、业务流程、盈利模式)、伙伴价值(伙伴关系)。企业价值实现是基础,也是最终目的;客户价值实现是核心,也是必要条件;伙伴价值实现是保障,合作共赢(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Morris, M. M. Schindehutte, and J. Allen,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 58(6): p.726-735.

[2]方琦.论我国报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J].新闻前哨,2007,(5).

[3]刘学义.“广告中心”还是“用户中心”?--美英报纸网站商业模式转型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3).

[4]李洪洋.互联网思维下的纸媒商业模式[J].新闻战线,2015,(1).

[5]张金海,林翔.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J].现代传播,2012,(8).

[6]余莉,范金慧,李睿,薛婧贤,童蔚闻.探析我国立体电视频道商业运营模式[J].现代传播,2014,(12).

[7]郑豪杰.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出版,2011年3月上.

[8]刘冰,游苏宁.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商业模式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

[9]任健.从“三次售卖”到信息服务多业态平台化集成提供--对期刊商业模式创新中支撑因素的探析[J].新闻大学,2012(1).

[10]肖玉琴.基于价值主张多元转向的户外媒体商业模式分析[J].编辑之友,2014,(9).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知识资本运营 赢利点 媒体企业 知识资本 工商企业 赢利模式

产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结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媒体企业,都是以产品或商品为中心的经营实体,并通过自己的产品或商品满足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获得盈利以求自身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分析媒体企业的赢利模式,并从经营流程、成本投入、赢利模式等方面对知识资本在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媒体企业赢利点多于一般工商企业。

一、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经营流程比较

1、媒体产品的经营流程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媒体的经营流程为:上级指令--媒体生产--灌输说教,从而彰显媒体产品的公共属性;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媒体的经营流程变为由知识链形成的知识产品生产和销售流程,从知识原料的投入到知识作品的生产制作,直至传播(销售)、服务(信息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是知识交流增值的节点。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媒体在经营流程中投入的是知识,生产的也是知识,销售的仍然是知识,可以说,媒体是通过各种知识转换而形成的知识商品生产、传播体系,媒体的经营流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生产、传播的过程,整个经营流程形成了一个知识链,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增值贯穿于媒体知识采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各个阶段,知识资本管理贯穿这个链条始终。

2、媒体和工商企业产品经营流程比较分析

知识商品与物质商品虽然都是商品,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它们之间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方面具有诸多不同特点。比如:工业生产的原始材料是天然形成的物质商品生产原料,而知识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的资本,是具有知识的人才,其生产原料是知识,知识商品化须经过人的头脑加工才能形成。因此,媒体的经营流程是完整的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过程,而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主要投入自然资源同时也要投入知识资本,企业生产经营物质结晶是产品或商品。

作为知识商品生产的专门机构,媒体将基本的知识资本存量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产品形态可能是新闻广告或者娱乐方面的栏目,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接受知识教育,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必须聚集媒体知识商品生产的原料,满足知识产品生产研究与开发需要。而工商企业的产品主要表现在物质产品上,外界通过产品判断企业的类型,通过产品的优劣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提高时,企业的地位和声誉也提高,企业通过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深度、广度和效率获得社会评价。

二、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生产成本比较

1、知识资本是媒体企业的核心生产成本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媒体依靠销售信息和知识生存。媒体给受众提供的服务,就是提供实用信息和知识。由于媒体商品的特殊性。媒体的主要利润都是靠头脑(智慧)创造的,产品生产的主要的成本是知识资本。因此媒体必须拥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的知识型员工,形成一个最佳创新群体的智力型构架。

当然,与一般的物质性商品的生产一样,媒体产品的生产也要投入有形的物质资本。如报纸的生产需要支付下列成本:材料费用、设备折旧费、工资、市场交易费用或流通费用、生产管理费用等。电视节目生产成本的主要包括摄录像设备、后期编辑制作设备、演播室等装备的使用费和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以及置景费、置装费、化妆费、道具费等。此外,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也间接地构成了媒体生产的成本。

但在媒体企业中,集中着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所占比重越大,媒体知识密集的程度越高。媒体企业与知识型密集型工商企业一样,主要生产成本是知识资本。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企业的知识技术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知识资本愈来愈成为媒体成本构成中的知识资本组成部分,这集中体现了媒体成本费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2、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经营成本比较

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均存在很大差异,成本管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耗用的原料来源广阔,可以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以投入生产装备、生产原料和劳动力为主。知识型企业的一般物质成本由生产资料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组成。但其核心生产成本与媒体一样,是知识资本。媒体企业和一般知识型企业生产成本相似,包括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但知识资本占主要地位。

三、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赢利模式比较

1、媒体企业的盈利模式

(1)“二次销售”盈利模式。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媒体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是通过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化来实现的。如消费者用两种方式支付报纸的费用,一是付出购买报纸的货币额,二是付出消费的时间。即第一次报社通过报纸销售获得消费者支付的购报款和阅读时间;第二次报纸生产者再把读者的阅读时间通过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获得另一种经济回报即广告收入。即报纸发行第一次获得货币收入,第二次将读者阅读时间卖给广告商转化为货币收入。媒体二次销售图如图所示:

(2)“注意力求租”赢利模式。消费者用于消费媒体商品的时间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资源,报纸生产者将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实际上就是出售了读者时间。一旦读者消费行为产生,媒体即可获取注意力资源,广告客户是这些资源的又一层次的消费者。媒体商品生产过程有的“注意力求租”现象,使媒体企业获取了最大的收入,因此,注意力资源租金最大化是媒体企业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最大目标。

媒体与广告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资料显示,媒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广告业为媒体提供了主要的利润来源,没有广告业的支持,媒体产业发展的自我积累便无从谈起,没有广告业就没有媒体产业。同样,媒体向广告业提供媒介注意力,广告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流通渠道中依靠媒介把广告内容出去从而实现广告产品的价值。媒体是广告的销售(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媒介这个渠道,整个广告的经营创造的价值就无法实现。由于媒体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特殊性,它与广告业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媒体与广告公司共同完成媒介的生产和广告的流通。

(3)知识资本运营是形成媒体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述分析可见,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以版面及电子、网络为基本装备,以知识资本、信息资源、金融资本为生产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首先投入知识资本,然后面向社会采集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知识的加工创新,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以注意力求租形成的广告收入为主体,带动信息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

媒体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既为媒体本身创造价值,又使信息和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可以为消费者获取经济收入,可以成为经济获利行为的决策参谋,股民通过媒体提供的股市信息决定股票的买卖就是例证。媒体产品的这些“有用性”使受众消费者愿意以支付一定的价格来获取报纸等媒体商品,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就是媒体商品部分价值的货币体现,

可见,知识资本运营形成了媒体特殊的赢利模式和多个赢利点。以此为基础,本文总结发现了媒体的以下6个主要赢利点:将采访的人和事加工制作为知识产品,进行传播时为采访对象带来经济效益;将知识产品传播给受众,受众从中得到启示,并将媒体传播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所产生的效益;媒体传播知识产品时形成自身影响力所获得的效益,媒体将传播所形成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所形成的效益;广告商从中的获利;通过媒体广告宣传后,产品产生的市场销售效益。

2、工商企业的盈利模式

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装备,必须投入生产原料和金融资本、信息、知识资本等才能进行产品生产,再由商业企业通过物流将产品发散到各销售终端--市场,任消费者选用,从而追求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知识型企业必须将知识资本融入生产经营过程,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赢利。

上述从装备、生产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赢利点等几个方面对知识资本在媒体与企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知识资本对媒体企业和一般工商企业的贡献既相同又存在区别:

(1)就装备而言,企业的生产装备是各种物质产品生产设备;媒体生产装备主要为保证的印刷设备及电子、网络装备。

(2)就生产原料而言,企业的生产原料由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本、金融资本组成,而媒体的生产原料主要由知识资本、信息、金融资本组成。

(3)就产品生产过程而言,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投入生产原料并将知识资本融入生产过程,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将原料投入装备的运营形成新的物质产品的过程;而媒体的生产过程是首先投入知识资本,然后面向社会采集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创新,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的过程。

(4)就产品销售过程而言,企业通过物流将产品发散到各销售终端市场,任消费者选用,追求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而媒体则是通过知识流、信息流将知识产品载入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形成注意力资源,吸引受众关注,以提高覆盖面、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

(5)就盈利点而言,企业主要是通过有形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实现产品销售过程价值增值的价值链过程,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而媒体的赢利点主要表现在将知识产品传播给受众,受众从中得到启示,同时,媒体将传播所形成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形成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媒体的生产、销售是一个完整的知识资本整合和营运的过程,相对一般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更为复杂;媒体知识资本营运的赢利点明显多于一般工商企业的赢利点;由于赢利模式不同,媒体知识产品一旦运营成功,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对生产力的推动就会大大高于一般工商企业,这也是成功媒体经济效益高于一般企业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蔡尚伟:《媒体竞争论》(第一版).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2] 《深圳商报社》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第一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01-2002中国文化蓝皮书.(第一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 2002. 140~145。

[4] 斯通纳等著:《管理学教程》 (第一版).刘学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14~215。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 报业 生存发展

一、全媒体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全国性、地区性大报全媒体的前行轨迹看,未来的主流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写、录制、拍摄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录音录像后,先用简讯的形式在手机报上或微博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中;往下在报纸网站上,新闻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再往下是在本报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全面报道和评论;再往下又在本报网站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视频深度报道和分析;最后,由本报出版社精选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结集出版发行,或制作出可保存供查阅的专题。因此我们认为全媒体的核心是智能媒体和智慧媒体,运用智能化来解决海量传播信息的弊端。

从目前全国各主要党报报业全媒体发展的过程看,内容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处理平台,提高与受众对象的互动性,已成为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不二模式。比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阿尔法公司携手合作, 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有新媒体业务均整合至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整个系统的应用从集团所有报纸排版工作结束后开始。每日系统将排版完的发排文件自动传至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部,由新媒体部通过多通道复合数字出版系统统一分解, 并入库存储。然后,各新媒体根据自身的需求登录复合出版系统,各取所需,形成各自的新闻产品。南方都市报更是领全媒体办报之先,2012年6月1日,南都了自己的移动终端——南都PAI。南都PAI以“南都桌面”为承载载体,融合了包括南都阅读、南都视觉、南都新闻、南都读书、南都视点等在内的所有南都全媒体数字信息内容,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转型。南都PAI的开发改变了以纸作为传统报业主要传播介质的传播形态,弥补新闻纸在全媒体时代缺乏互动性和立体交互式传播的缺陷,实现传播介质的革新。由此可以看出,全媒体已是报业发展不可逆转之大潮。

二、全媒体大势下的报业改革路径

进入全媒体时代,意味着传统的报业发展模式必须得到相应的改革,全媒体转型是报纸全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媒体要求媒体既要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运营商发展,又要从报纸运营向资本运营、全媒体运营发展。简单的报纸数字化根本解决不了由采编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问题。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手机上,看上去占有了阵地,实际上缺乏眼球与互动,缺乏用户体验与粘性,也就没有带来太多的读者增量。因此,报纸内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体化,唯有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生产、传播、营运全系统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

首先要进行“理念关”的改革。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告诉我们,当下媒体竞争已经是融合内容、技术、渠道、营销、资本运营的全系统竞争,哪个成为短板都有可能让自己陷于困境。不能适应、参与、主导信息革命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新媒体竞争,就一定没有媒体的未来。仅仅通过自身在内容与渠道上的渐进改良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利转型几无可能。人民日报开发的人民网发展历程说明了这一点。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每天更新一次的人民日报网络版,只有十个左右以新闻为主的频道,主要是刊载人民日报社系统报刊所发表的稿件。 1999年6月19日,由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网上时政论坛“强国论坛”诞生。由此,人民网吸引了一大批关心时政的网民。 2000年,人民网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相关投入明显加大。与此同时,人民网频道迅速增加到数十个,访问量呈几何数增长,权威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网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同时,大力向生活、休闲、文化娱乐、汽车、房地产、家电等领域进军,并建成相应频道,内容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人民网还专门为人民日报的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开设博客和微博,将报纸上的专栏开到网络中,便于他们及时与网友进行交流,为报纸和网站维系和开发受众群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2012年,人民网宣布上市。这一系列动作可看成人民日报适应新形势的新变革。

改革报业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阶段一些报业组织的人才观念和人才战略并没有随着报网一体化的推进而进行大胆革新,仍停留在与平面媒体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即高度重视对与传统纸媒运营密切相关的“新闻人”的培养和任用,而忽略了对新时期报业立体化发展所需要的多媒体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其他综合性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全媒体时代,原有的一些分工界限逐渐被打破,那些迅速掌握全媒体新闻采集技术,或直接专业化的全媒体记者成为报业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随着报网一体化的推进,报纸的经营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信息付费、广告点击、网站服务、电子商务都有可能成为报纸的收入来源,对这方面的经营人才的培养须未雨绸缪加以培养。

以“全媒体”流程再造重构报业组织形式。“全媒体”运作方式是借助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对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实现信息的“一次性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这种对传统新闻业务的“全流程再造”,需要整个报业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进行“结构化升级”。要围绕“全媒体”发展的需要,逐步打破媒体、部门设置,推进组织的扁平化设置,改变各个单元“分灶吃饭”、各自为战的局面。首先“报纸”不再是包括多种显示终端和存储介质。报社的角色也由新闻者变成信息供应商。报业也不再是报纸产业,而是内容产业,报业的边界也必然突破自身限制,和其它媒体及行业融合,产生新的“交集”,在整合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拉长价值链和产业链。

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新技术投入上的革命。时下,无论是facebook、谷歌、微软,还是腾讯、百度、搜狐,他们是新技术公司,但他们又是媒体。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也可以说,所有新媒体项目都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项目,单纯用传统媒体的盈利去支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需要加紧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浙报集团5年投入20亿推进全媒体转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资料显示,浙江日报社新的采编大楼建立了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桌面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以及集电话传真通讯录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打造了集演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议厅;同时通过挖掘500万读者数据库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具有强大技术支撑、高端经营模式、可实现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等特点的“云媒体中心”。2012年6月1日,南方都市报了自己的移动终端——南都PAI。PAI以“南都桌面”为承载载体,融合了包括南都阅读、南都视觉、南都新闻、南都读书、南都视点等在内的所有南都全媒体数字信息内容,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转型。

三、全媒体转型中重构报业价值链

报业向全媒体的发展必然遇到新的挑战,因为其内容生产已经不能单一地考虑报纸,而是要以全媒体的思维策划、制作符合全媒体各平台读者需求的内容。在全媒体发展中,同时还要注重重构报业的价值链。

进入全媒体时代,由于投入巨大,报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媒体建设中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一体化布局,注重对报刊、网站、手机报等内容、受众、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技术、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良好对接,开发、共享使用资源,从严控制办报、印刷、发行、广告等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建立新闻采购流程和产出流程的全程精细化管理,提高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转变盈利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延伸产业价值链。从盈利模式看,一些传统的主营业务在新型产业链上将逐渐弱化,如印刷、发行等。而基于高度整合的数字内容平台开发的各种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将占据收入的主体,成为新型产业链上的主要链条。未来的新型产业链绝不是一个闭环结构,数字化的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及电信运营商等不断融合、互动、一体化,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增量和更长的价值链。

全媒体改变了现有传播模式,数字化带来了传播内容与形式及获取利益的全方位改变,对此,党报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的举措,积极应对这一变化。

参考文献

①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现阶段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②凯文·曼尼 著,林琳 译,《大媒体时代——当今世界媒体新潮》,《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

③杨晓白 编译,《报业2007:美国报业生存现状报告》,《青年记者》,2007(20)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广播电视制播机构和服务运营商都在寻求迈向云计算的可行的路径,以便充分实现云计算和虚拟化运营能够带给它们的巨大的潜在好处――灵活性、动态的可扩展性,以及由于能够将端到端的功能性紧密地集成入云计算或数据中心而实现的极高的运营效率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性。这包括各种功能的整合,如流量、记账、软件定义式工作流程管控、频道键控、播出以及可实现“电视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式收看等的自适应转码功能等。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制播机构与服务商需要根据自己的步调实现向云计算的转换,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它们要求能够将新的虚拟化的基础架构融入现有的台内在用系统与工作流程以充分发挥原有设备系统的效用。

要支持广播电视传媒机构适切地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采用全新的方式,这种方式远远超越了那种以虚拟化的形式部署传统的基础架构的做法。为了满足这些需要,Imagine通讯技术公司推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和IP技术的架构――MediaCentral,以支持用户将媒体运营与工作流程过渡到云计算平台。MediaCentral建基于模块式的、IP基服务的架构,其设计旨在从根本上改进媒体公司管理自己工作流程的方式,将自己的媒体资产兑现为收入,同时增强开通新的应用与服务的能力。

MediaCentral的模块式、服务导向的设计理念也为用户开启了新的收入机会,因为其可寻址的、基于印象的广告投播特性可十分方便地融入现有的工作流程以建立基于人口统计、地理信息及其他市场区隔方式的广告定向投播。有了它,广告商和媒介计划者可以针对各种终端和平台系统,包括线性的电视广播、平板电脑及移动设备、视频点播与OTT等,制定针对性和目的性极强的广告投播计划。目前已有包括英国天空电视台等在内的多家客户使用我们的 Landmark广告销售系统整合了它们的电视广播、视频点播、网络电视及定向广告投播系统。

在今年的NAB展会上,Imagination通讯技术公司了LandmarkOSI Cloud系统。它建基于强大的MediaCentral架构并结合了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固有的优异的扩展性,为用户提供了一条灵活而又高性价比的通向云计算的途径,支持用户快速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和内容分发平台。LandmarkOSI Cloud系统设计用于有着多个播出频道的环境和跨越多个地理区域的制播网络,为广播电视制播机构、网络运营商,以及内容分配商提供了先进的广告销售、客户关系管理(CRM)、流量、记账及数据分析功能,支持它们高效地管理台内库存、增加收入。

LandmarkOSI Cloud只是我们在NAB展会上展出的针对广电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之一,随着我们进一步的研发计划的公布,我们还将为世界各地的广播电视制播机构与服务运营商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端到端的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我们的企业级软件应用、自动化、播出,以及“电视无处不在” 式解决方案包。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业务服务管理(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BSM)是将以业务为重点的IT服务和IT基础设施以动态方式联系起来的关键,但更需要建立在可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上。

面对眼花缭乱的IT机构提供的技术与产品,企业用户如何判断这些信息技术与产品是否能够真正为企业提供价值,BSM就成为重要的选择。而在BSM中体现价值的衡量标准需要6个主要因素或关键步骤: IT资产管理,要获得对基础设施成分(如服务器、路由器和客户机)的基本理解; IT基础设施库,建立更为严格的内部IT服务交付流程需要IT基础设施库; 服务等级管理工作(SLM),包括终端客户响应时间测量,使内部的IT部门得以衡量他们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服务等级协议(SLAs)的要求; 自动识别及其在基础设施信赖性映射中的应用,是业务流程和IT成分之间的关键联系;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存储关于IT资产、应用程序和服务以及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的信息; 业务流程映射,使用业务术语来定义衡量BSM系统性能的关键质量标准,对于全方位实施BSM具有重要意义。

对企业而言,要达到成熟的BSM需要经过混乱期、反应期、稳定期、主动期和预见期五个阶段,并且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据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采用BSM的企业从2005到2010年将在各个不同阶段都将有大幅度提升(如图所示)。

而在实施BSM的过程中,不论处于什么阶段,都必须要夯实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ERP出现之前,很多企业就已经针对业务提供销售、分销、采购、会计等各方面的业务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IT解决方案,但是因为他们的运作方法使得彼此之间不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控制的时候难度比较大,而且运转效率也不高,因此不能真正体现这些企业的价值。后来的ERP解决方案,可以把原先所有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有机地整合为一个单独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共享相关数据库及一些业务流程,使得整个业务环节得以简化,价值体现更为明显,最终实现了整个业务模式的最好转型。BSM同ERP类似,将IT的各项基础设施有机联系起来,提高IT运营效率与成本,更好地支持业务运营。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必须要能够完成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BMC全球市场与传播以及产品总裁Chuck Ster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Forrester Research调查显示,在采用了BSM的企业中,IT预算当中的76%用于IT运营,也就是说76%的资金用在IT部门的日常运营上,而留给IT创新的资金只有24%。如果采用BSM可以把IT的预算可以减少25%。也就是说,可以把资金从运营转移到研发工作上,既节约了经费,同时也提供了机会。对于处在BSM较低级阶段的企业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来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邓健)

移动多媒体需技术突破

近年来,移动多媒体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但移动多媒体产业的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全面的技术突破和各方面的业务沟通。

目前中国GDP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且拥有高达4亿人左右的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手机用户保持开机且平均每天开机时间保持在18小时以上。成熟的移动多媒体市场导致近些年来移动多媒体业务呈爆炸式增长,但移动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仍需要全面的技术突破和业务沟通。

在“富迪科技无线通信应用与服务技术研讨暨展示会”上,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张辉博士也强调了这一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语音、文本界面上的沟通,沟通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沟通的渠道也在不断多样。对于即将到来的3G而言,其业务内容是核心,而接受终端是瓶颈。要满足用户对沟通需要的不断提高,接收终端需要进行功能整合,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断推出新品。最近,DoCoMo公司新推出的DoCoMo Raku-Raku PHONE Ⅲ,就应用了富迪科技的小型阵列麦克风(Small Array Microphone、SAM)专利技术,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以语音界面解放双手的全新沟通模式。

移动多媒体产业链复杂,但不断推出创新的服务依然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截止到2005年年底,中国移动新业务发展已经达到500多亿元,比2004年增长超过58%,中国移动新业务收入已经超过整个业务收入的20%。移动多媒体应用平台需要不断扩展业务,要推出富有创意的业务和内容,要考虑如何把手机等终端演变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新媒体。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 VoLTE业务 技术实现 方案 研究 分析

前言:从2012年LTE网络建设规模看,全球105个国家建成和使用了113个商用网络,尚有247个商用LTE网络在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LTE网络已突破550个,新增国家62个,VoLTE业务也出现LTE-Advanced Pro技术(被称为4.5G),未来VoLTE业务将覆盖全球。

一、VoLTE业务的概念

VoLTE业务全称Voice over LTE,是近几年通讯行业刚刚研制的一项基于IMS平台的语音业务,这项业务利用IP数据传输技术,依靠4G网络的高速上行、下行网络传输效率,将语音数据、画面数据快速传输,其极大的改善了2G、3G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音频、视频的传输效率,VoLTE技术的发展优势带来的用户体验更为直观,例如接通时间短、语音视频通话效果增强、网络稳定性高等,全球部署VoLTE技术将意味着全球的通信网络将步入网络宽带数据时代。

二、VoLTE语音业务的关键技术及系统部署

VoLTE语音业务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控制层及承载层两部分组成,控制层主要是指IMS系统,IMS系统能够对通信语音呼叫功能进行合理控制,同时IMS还能够对其他类型的多媒体会话进行准确合理的计费,运营商完全可以利用QoS功能对客户业务设定资费标准,IMS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多媒体标准接口,这些接口可以为不同的厂商提供业务接口,丰富了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在VoLTE语音业务的解决方案上,首先VoLTE具有全IP条件下实现端到端语音的功能,要实现端对端功能要涉及终端、无线、PS分组域、IMS多媒体子系统、CS电路域等领域技术,由这些技术形成的电路系统共同组成了先进的语音业务,在IMS多媒体子系统基础上布局VoLTE语音业务,需要在IMS系统上对终端域、无线域及核心网等功能做对应的设置,首先布置核心网,核心网是基于IMS系统进行部署的,在IMS域中要先提供CSCF呼叫控制、HSS、MMTel AS、IP-SM-GW、MGCF/IBCF/TrGW等功能的互通,另外需要引入LTE设备S/P-GW、MME,并为VoLTE提供承载通道和QoS控制能力。终端域的设置方案也需要基于IMS基础上,在终端域配置支持VoLTE的环境,对RoHC鲁棒头压缩、RLCUM无线链路连接非确认模式、LTEDRX非连续接收等功能要进行细致的部署,以充分发挥VoLTE的特性,对于无线端的部署主要是对LTE设备中eNodeB进行部署。

三、VoLTE语音业务的具体流程

1、实现EPS网络的附着。LTE网络下,EPS的附着很重要,特别是UE建立信令承载需要提前配置,例如在UE中配置IMS APN。

2、实现IMS的注册。在UE附着流程设置完毕后,UE可以调用PS附着流程来获取P-CSCF的地址,通过P-CSCF的地址向IMS网络传输注册请求,再IMS收到请求数据时,其对UE请求信号进行鉴权,一旦传输数据符合系统要求,即代表注册成功,而LTE用户的联系地址会被留在系统中,用于后续的来话寻址。

3、主叫流程的实现。主叫功能主要是LTE用户呼叫号码时实现的流程,当LTE用户在拨打被叫号码时,首先会触发UE认证系统,UE认证成功后会自动连接IMS网络系统,由IMS系统发出主叫请求。在主叫流程中,P/S-CSCF会将呼叫信号传输到MMTel AS处理,当业务完成或结束时,系统将会返回到S-CSCF。

4、被叫流程的实现。被叫流程与主叫流程相辅相成,当主叫信号发出被接收时,被叫流程便形成了,在被叫流程中主叫S-CSCF开始寻址,当寻址到被叫S-CSCF时,被叫即实现,按照系统的部署看,被叫S-CSCF在签约后会获取对应的地址,当主叫S-CSCF寻址到对应被叫S-CSCF地址时,业务便会产生,系统中被叫服务MMTel AS主要负责处理被叫业务,当被叫流程完成后,系统会将信号分配给S-CSCF,由S-CSCF将信号经P-CSCF根据注册保存的UE contact地址定位被叫UE,从而实现UE的呼叫接续。

结束语:VoLTE业务是通信运营商的未来必然发展方向,以VoLTE网络系统技术引领的通信发展将更具优势,特别是对目前仍处于2G/3G网络下的系统,会明显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不断研究VoLTE的新技术实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是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 考 文 献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数字化变革时代;现代媒体;数字内容产业;玩数字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60-02

一、引 言

走进信息时代,走进网络时代,当时代的变革在发生的时候,传媒业的新格局也在逐步形成,具体而形象的说,传媒业已经步入了数字化变革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和接受着数字化带来的种种改变,也承受着数字化力量的冲击。作为媒体人要投入的是一场数字之战。怎样的数字之战,它的起点就是媒资管理。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通过对视音频素材进行采、编、播、存的一体化流程建设,包括规范的数字存储格式与载体、编目标引格式与检索、以及操作流程管理与运营,使视音频素材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流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整合,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内容提供采集、标引、编目、存储、检索、利用和等的综合性媒体资产管理平台[1]。

这个定义表达出媒资管理的庞大复杂内容和多效综合功能,它是一个对各种媒体以及内容进行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

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媒体”的质变就是启动数字化管理,形成数字内容产业,媒资管理就是这个质变过程的孵化器。启动媒资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整合原有资源

整合电台、电视台的原有音视频素材。使用自动系统来存储素材需要考虑的是对有效素材开发,包括相关的技术性和描述性的元数据,至关重要的实质是素材和要素以及它们的分类过程。例如对一台综艺晚会进行节目、片段、场景、镜头的4级编目的话,大约1小时的节目就需要6~7个小时的工作量。这样试想一下,原电台和电视台的音视频素材的整理、编目、存储的工作量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我们不妨在原有基础的分类中,先整合再利用价值高的素材以及具有抢救性质的珍贵素材。其次,回收各个部门和人员手中的素材,尽可能的让这些雪藏的素材发挥自身的价值,丰富全台节目资源储备。

三、在学习沟通中构建全台媒资管理的系统架构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1999年,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成功实施,将几十年积累的内容资源加以归档管理,媒体资产=内容+版权,内容=媒体对象+元数据等理念和技术体系开始形成,并向全世界蔓延,很快也被引入中国。国内媒体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认识、熟悉和尝试经历了一个不算太长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梳理和对实施典型的观察,会有助于我们把媒资管理置于一个动态的、更加宽广的视野中去发现和寻求适合自身的媒资管理的系统架构[2]。

2001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电视台在国内最早尝试建设媒资管理系统,对内容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2003年,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媒资管理系统和辽宁电视台数字节目平台媒资管理系统将媒资管理的外延进一步拓展,采、编、播、管、存、发等各板块开始互联互通,媒资管理提高媒体生产效率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功能慢慢被业界了解。而这一年,也可以看作是我国广电行业的媒资管理从概念走向应用、从资料归档走向辅助生产、从局部探索走向普遍建设的开始。随后,沈阳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南京广电等电视媒体的媒资管理系统都先后上马,深圳广电集团、安徽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更是尝试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新闻网、媒资网、广告网、制作网、办公网、管理网等整合成互联互通的全台网,媒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性得以增强,使用率被提升,对广电媒体在未来竞争的战略意义也逐渐地显现出来。

我们现在的起点是:我国广电媒体对媒体资产管理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各个媒体组织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力建设与其生产管理需求相符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这个时刻,我们启动媒资管理,可以在各大媒体的实践中有所依托、有所创新,摸索和设计出真正可以激发本台机能的管理方案。

四、以点带面 开始试水

构建媒资管理系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启动初期,我们不妨选择一片试验田,这片试验田的内容是精根细作出来的,可以代表我们一个台专业水准和特色的,同时具有存储、再利用和市场价值的。

或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频道、或是一个频率、或是一档栏目,我们以它为龙头内容,进行数字化变革。以CNN为例,它的媒资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转中带来了三大方面的优势:一是通过版权的多次销售获利;二是将资料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将素材更充分地利用,以降低成本、提高节目质量;三是借此加强无形资产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查询效率。CNN在媒体资产方面的运营收入已达总收入的20%左右。但是还有一个实际情况是,在我国最好的媒体也不过只有1%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3]。

我们的试水旨在缩小国际与国内媒资管理系统的运营效益差距,在量和质上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平台。

五、思想总动员

媒体资产管理并非只是一个概念,也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系统,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思维。

广电媒体本身就是以内容为原材料、以内容为加工对象、以内容为产品的组织,这样的特质在数字化大背景下的意义是什么呢?

媒介消费层面的四大转变:第一,媒介消费者由关心“怎样获得”转到注重“能得到什么”;第二,“受众”渐渐向“用户”过渡,广电媒体传统依靠广告的“二次售卖”销售模式向“按需计费”模式转变;第三,数字技术使以往只有单一功能的网络可以承载多种内容服务,网络的“单一车道”向“多元通路”转型,内容的渠道变得多元;第四,当内容可以直接为媒体带来收入时,媒体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生产规模”,而是同时要顾及通过各种渠道让内容产品被大范围、多频次消费的“使用规模”[1]。

数字化潮流催生了一个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销售数字内容产品的产业,而这个产业领域,就是我们已经身处的现代媒体竞争。

现代媒体、现代媒体人要做的是什么呢?漂漂亮亮的玩数字。转变观念,必要的学习、组织全台内部的沟通,制定和贯彻相关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成员从思想和态度上动起来,准确认知媒体数字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以上这四个方面是同时并行的,也就是启动媒资管理的数字化准备阶段,在一段探索与尝试的时间里,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参考文献:

[1] 黄河.传媒数字化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 热点 营销体系 营销触发 营销策划 营销监控 营销评估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如何从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着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对营销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或多或少存在缺乏专业数据源收集和整理能力,对互联网营销时机、热点捕捉不及时,对于营销活动缺乏动态调配能力,营销渠道未实现系统化整合和应用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基于互联网热点的精准营销。基于以上营销痛点,电信运营商势必需要构建一套围绕互联网热点的营销运营体系,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二、研究基础

热点是大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信息,具有实时性(突然爆发)、病毒性(广泛传播)、互动性(舆论讨论)的特点,落脚到互联网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各种小道消息,娱乐圈就是各种八卦新闻。热点的几种可能:与公众相关或大众能够参与或具备争议与猜测的信息,否则没有人愿意传播则无以成热点。

互联网热点具有更新快、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所以互联网产品营销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用户、获取客户。而“热点营销”作为互联网通用、典型的营销手段,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以网络为传播载体,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事件营销往往是通过营销策划行为后,形成网络和社会热点关注话题,才达到事件营销的概念标准,被称之为事件。也有些营销行为,是在社会关注点出现后及时跟进传播策略,进行商业品牌的进一步植入,并取得不错的传播成果,这种行为被称为利用网络热点进行事件营销。

三、研究方法

电信运营商利用互联网热点开展营销运营是通过及时捕捉互联网营销时机和热点,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进行剖析,通过营销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监控过程,对营销动作、策略和渠道的进行动态优化,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推荐,并形成客户和产品标签体系,沉淀更多的营销经验和可固化的营销模板。

互联网运营体系是按照营销触发、营销分析、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营销执行、营销评估、营销沉淀六个环节,形成闭环式的运营流程。

营销触发环节是通过对互联网热点的捕捉触发营销流程或根据热点挖掘模型自动触发。互联网的热点捕捉渠道包括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新媒体平台、各大品牌门户网站和各大搜索引擎。通过对内容阅读次数、传播次数、下载次数、使用人数、传播人数等关键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大门户网站的品牌影响力,构建热点内容捕捉模型,利用此模型挖掘互联网热点内容。

其次,营销分析环节是通过对热点、目标客户、产品或服务、营销渠道进行分析,为营销策划环节提供可筛选、可识别的基础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如下:从热点的价值型、可传播性、影响力判断是否符合开展热点营销;从受众用户群、分类进行分析,精准匹配目标客户群和所营销产品;从传播周期和传播途径分析,制定热点营销的活动周期和营销渠道。

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话单、信令、GN口数据、VGOP平台等各个系统数据,通过建立客户标签库(包括基础属性、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渠道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服务偏好等),从而进一步挖掘用户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各类系统数据源,并能够整合B域、O域等现有系统的数据源(DPI、话单、位置等),有效支撑实时营销。通过大数据的聚合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多维度洞察、整理、解析数据特征,为运营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将营业厅、短信、呼入呼出、电子渠道、互联网及新业务触点进行整合,建立触点协同运营机制,根据实时营销方案内容实时匹配可营销触点。

在营销策划和方案制定环节,利用上述对互联网热点、客户、产品和渠道等标签体系的分析信息,对按照映射关系进行匹配,实现营销动作场景和方案的设计。(如图1)

只有向客户提供符合其真正需要的产品才能促使客户订购量的提升,所以做好营销产品与客户的匹配工作至关重要。依据分群画像后的各个潜在订购客户群标签信息、内容标签信息进行互联网产品内容和用户的匹配,向互联网产品潜在用户推荐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只有通过合适的营销渠道才能成功有效的接触到目标客户,从而促进客户业务订购量的提升,这是整个营销执行的关键环节。

营销活动中的交互环节比较多,执行周期也较长,为了尽可能降低执行中的风险和及时发现问题,各个执行环节的监控必不可少。通过对整个互联网产品营销活动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包括营销渠道监控、营销进度监控、营销质量等,提高整体营销活动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营销效果评估是阶段性营销任务完成以后,对营销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过程。通过评估不仅可以获取营销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营销活动是否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且可以总结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经验,为营销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营销结束后进行营销标签沉淀,标签类别涵盖客户基础信息、业务特征、消费价值特征、营销活动偏好、终端偏好、触点偏好、互联网内容偏好和服务偏好等内容,并形成个性化的微营销场景,将合适的业务,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广给合适的客户。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运营商为提升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水平,必须把握产品内容特征、互联网特性,准确识别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驱动,利用互联网的舆论热点事件,向偏好符合、终端符合、价值符合的用户进行营销,并且不断引进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思维,进行互联网产品营销的深度探索,在开展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积累沉淀更多、更好的营销经验。

(作者单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罗森文.运营商打破营销困局之路:精确营销[J].通信信息报,20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