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第1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93-02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支出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在此情形下,如何组织收入,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此难题的措施很多,笔者以为,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为此,本文专门对此作尝试性的探讨。

一、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管理财务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财务规定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一章总则中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江苏省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第一部分中强调:“各高校必须设立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制定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可见,加强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是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发挥资金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高校都存在资金紧缺现象,但为了生存和发展,高校正积极采取各种举措,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也是举措之一。高校通过制定制度,强制性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教学的运行、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学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建设等等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学校的运转和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的需要

高校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经费报销中的凭证管理,限定了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和使用比例,界定了经费的审批权限,明确划分有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此保证学校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规范高校内部的经济秩序。

(四)均衡各方利益,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实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利益的均衡。如何实现利益均衡?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并施行各项合理的制度。比如,公平合理的预算经费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利益的均衡,从而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学校的建设。

(五)提高会计人员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的需要

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后,各项经费的报销都有规可依。会计人员只需对照制度进行判断,然后按规定处理即可。这样会计人员在日常核算中所需要的职业判断会简化,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减小,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业务的处理差异会变小,会计人员的服务质量会提高,从而有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机构不完善

高校要发挥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首先得保证财务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立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规章制度通常先由财务部门的一个或几个工作人员兼职拟定,缺少制定制度的专门人员和机构。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学术素养和时间有限,由他们制定出的制度必然会存在诸多不足。

(二)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不严密

制度的制定通常包括立项、起草、审核、发文和施行等程序。目前不少高校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一般程序为:根据实际需要立项,财务处相关人员起草,财务处处长初审,主管财务校长审批,校长签发施行。由此可见,制度起草前,缺少必要的调研,制度起草后,缺少必要的征求意见环节,这样制定出的财务规章制度在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都可能存在欠缺。另外,财务规章制度的审核工作主要是由财务处长和主管财务的校长完成,缺乏一个集体的、专业的审核。这样制定出的财务规章制度在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方面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

(三)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认识有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要么不制定制度,要制定就得非常完美。因此,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讨论来讨论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后还可能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制度效用的及时发挥;另有一些人认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因此,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该参与而不参与,造成制度的适用性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些人认为:制度应该高度概括,太具体会显得琐碎。

(四)财务规章制度施行受阻,无法发挥出制度应有的作用

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施行。有些高校制度很完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制度名存实亡,最终导致经费管理的目的落空。

三、解决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设立完善的制度制定机构

由于制度制定是一项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为保证制度的质量,高校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比如组建一个由主管财务的校长任组长,学校财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相关经费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一些财务专家为成员的小组,全面负责制度的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审核、发文以及修订工作。

(二)联系实际,广泛征询意见

一项制度在起草的前后,需要广泛地征询意见,不仅要征询校内部门、院系的意见,而且还应向兄弟院校请教,尤其是对于预算经费的分配办法,部门、院系的创收分配制度、经费管理办法等等,更应参考其他高校的具体规定,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

(三)完善制度的制定程序,强化集体的、专业的审核

制定并施行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经过集体审议、批准,这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财务规章制度质量的要求。此外,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还应强调专业人士的审核,力求制度的规范和科学。

(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任何一项制度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不要期望制定出永远适用、完美无缺的制度。同时,制度建设是学校的工作,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此外,制度的内容应具体,表达要明了,以免执行过程中产生疑惑。

(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财务规章制度的施行

1.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高校的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的监控主体,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规章制度能否顺利施行。因此,财会人员应通过学习、讨论、交流,透彻理解制度,熟练掌握制度,灵活应用制度。平时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能真诚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师生员工。

2.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做好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

要施行制度,首先得让师生员工了解制度。高校可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台、校报等的作用,向广大师生员工做好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财务部门还可通过自制单据的巧妙设计,进行制度的宣传。

3.积极寻求各级领导的支持

校长是高校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的言行,直接影响着财务规章制度的施行。另外,高校每项经费的报销都须经过相应的审批人审核,因此,推行财务规章制度也离不开经费审批人的支持。财务部门可采用汇报、沟通、交流、部门商讨等方式向校长、经费审批人宣传有关制度,让他们了解、熟悉和执行制度,把好执行制度的第一关。

第2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制度现状;制定原则;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96-02

众所周知,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就必须时时关注外部环境,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恰当的决策选择,以快速响应各种变化带来的新挑战。高职学院要想在新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宏观决策、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环节确在实施层面如何提高执行力。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则顶层设计、宏观决策根本无法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建设效果会大打折扣。可见,加强执行力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但要保持和提高执行力,就必须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现状

审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实际,至少存下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制度覆盖面有待扩大。特别是涉及内涵建设、示范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等领域,尚未完全覆盖;教育集团、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管理等新工作的制度还没有建立;制度中交叉重叠部位还亟需进一步分清与明确。第二,制度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不匹配。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发展很快,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比如说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的考试考核与管理等问题,老的制度与现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协调的,制度建设总体滞后。第三,制度建设的效果有待强化。有的制度则由于制度本身内容空泛,导致制度在操作层面搁置,无法实施到底或全面实施。有的制度是借鉴其他学院的,对本院实际工作指导性差,针对性不强。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是学院大踏步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我院快速发展的一个见证。因此为了与我院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以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规划、执行、监测与控制的能力,建立健全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一轮制度建设建议

高职院校应该把新一轮制度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新一轮制度建设的具体时间段。对新一轮制度建设的建议总体归纳为“四步三原则”。所谓“四步”即新一轮制度建设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全面梳理制度:各部门要研究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制度现状,哪些制度是完全可以继续适用的,哪些是不再适用需要废止的,哪些是需要部分修订的,哪些是需要合并的,哪些是要新建的等。经过梳理后,要列出详细的制度建设目录清单。第二步,修订完善:高职院校要建立制度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制度建设具体目录,并按工作性质进行分类,再按制度分类确定编写负责人。要在规定时间内修订原有制度,起草新制度。在制度修订与起草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调研、座谈,广泛听取意见,确保可操作性与实施性。第三步,汇总编印,搭建网站:汇总所有制度后,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审定,审定后装订成册。高职院校有必要搭建规章制度建设的网络平台,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职工学习与查阅,也有利于群众的监督。第四步,制度学习:制度制定完了、装订了不是最终的目的,制度不是最终的摆设,制度建设最终的目的是要全体教职员工了解、知道,这样才能实施好,执行好,因此对新一轮制度的学习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是关键的。所谓“三原则”,即新一轮制度建设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全覆盖原则: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定位、宏观规划、综合管理、党建工作、师资与人事管理、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招生与就业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以及职教集团、合作办学、留学生管理等工作都要细致地考虑,尽量覆盖学院现在与未来的工作,但这是相对的,因为学校是在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②跟进原则。学校事业做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要延伸到哪里;事业做到什么程度,制度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程度。制度要及时修订与完善,而且要及时整理并汇编。③可操作性原则。制度建设要针对实际,内容要简单、明了,好理解,能对号入座,要有可操作性。另外要确保制度的合法性,不能与国家的有关管理规定相抵触。当然制度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的废、立、改是一个动态的遵照PDCA闭合环的过程,是一项持续长久的工作。

三、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学校的办学方针、战略决策、工作部署的总体能力。制度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也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制度的执行力,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建立制度问责机制。要有监督措施,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要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这一点十分关键,而不允许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②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针对性一定要强。而不允许出现闭门造车或照搬照抄的现象。③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要敢于负起责任,以身作责,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如若随意性大、人为参与过多、透明度差、老好人、怕得罪人等私心现象存在,最终会导制制度执行力大打折扣。除了以上几点,为了提高制度执行力,还需转变观念,以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这是进行内部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必经之路。梳理制度执行的程序与工作流程,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是消除人为干预以及执行懈怠的最佳手段。当然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它会比建立规章制度更复杂,更具挑战性。如若开展此方面的建设工作,必须进行多方论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以及身份认证系统,从而实现学院整体工作的多方联动。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不是拍脑门就能解决的。凡事都要深谋远虑,要筹化、要细致思考,短期行为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制度建设也是如此,全覆盖无偏离的规章制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制度的建设是动态的,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以及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只有夯实基础,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层面的建设,提升制度的执行能力,才能使学院的宏观决策、顶层设计得以全面落实,才能保障学院的各项工作得以稳中求进,整体提升。因此,为了高职学院的持续发展,为了高职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 健全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并使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

一、以学科理论为依据,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以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充分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教学管理现象,揭示教学管理活动的本质,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对高等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特点都作了理论性的阐述。在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反映高等教育的特点规律;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反映教学过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管理学的有关原则,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二、加快高校教学立法进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加快高校教学立法进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从高等教育改革开展以来,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于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客观要求,主要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领域法规制度存在空白;一些已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进行修改,部分规章制度之间不够和谐统一;微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宏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因此,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尽快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

三、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如在教务处新设立教学质量科和实验教学科,并倡导建立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各教学单位是教学实体,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具体负责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风学风建设以及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管理与监督。

四、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学计划的质量管理

首先,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须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控制总学时,放活选修课。其次,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课程结构与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最后,各专业制订的实践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坚持高起点、有突破的基本方针,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

五、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文件

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文件,就需要制订一整套的教学管理文件。如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材建设和管理、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理论教学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管理。此外,教学工作的管理还应当关注教师管理、教学资金管理、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图书馆管理、体育场地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等方面。

六、吸收借鉴各大高校的成功经验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立足院校实际,开阔视野,广泛吸收借鉴各大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在培养制度方面,积极实行学分制、创新学分制、重修制、导师制、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弹性学制等制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对拔尖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跨年级、跨专业、跨院校培养和本硕、硕博连读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等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形成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在教员管理方面,实行教员资格认定、任期考评、学科专业首席教授、特聘岗位、挂牌上课、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等制度,建立教学改革立项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等等,只有把上述制度建立起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构才有制度保证。

总之,没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就谈不上教学管理现代化。只有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春华,王淑梅.高校管理标准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工作指导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潘询,朱亚萍.大学教学管理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韩海燕.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理念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4]许丽英.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第4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工作任务繁重、要求高,也有一定压力,做好统筹安排是完成当前和全年各方面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一是,做好“多个项目生产任务”的统筹安排,特别是要以“项目部”为主体、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手段、以充分整合发挥人力和设备等资源价值为关键,做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项目生产任务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做好“多个经营任务”的统筹安排,特别是把握好项目信息获取、项目洽谈、项目考察、协议合同草拟签署等“订单储备”各阶段工作的方向、重点、节奏、力度、方法,做好技术力量和商务资源的合理调度安排;三是,做好“多方面学习”的统筹安排,通过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四是,做好“多方面制度建设”的统筹安排,制度建设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为了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工作;五是,做好“多种信息沟通资料报送”的统筹安排,转变资料报送没有意义和影响生产经营的不正确观念和懒惰作风;六是,做好学习、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工作之间”的统筹安排,做到协调推进、综合给力,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2关于队伍建设管理

要能够从员工队伍当前总体上虽然是稳定的,找出支撑队伍稳定的基础是否牢固,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企业的凝聚力如何进一步增强等。

①夯实队伍稳定基础

要强化逐步夯实队伍稳定基础的意识,务实地做好夯实队伍稳定的各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员工薪酬发放工作,执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要把执行规定的严肃性和兼顾实际情况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并考虑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等因素进行;二是,做好经营层绩效薪酬管理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还要及时做好员工薪酬发放所需资金的分析和保障工作,在不利情况有可能出现前,要及时做好预警预报预控工作;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团结、互助、进步、和谐的企业文化,用发展目标凝聚人心,以阶段性成果鼓舞人心,促进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包容性发展”的心态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可操作性建议”。

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目前,仍然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不高、工作马虎、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现象,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意识、认识和素质问题,如不及时转变,将会影响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于工作不利、于己于人都不利。上行下效是中国传统文化,干部工作作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企业发展、队伍建设、工作实绩等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集团公司母子体系运作的时空关系下,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需要转变,需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讲话、在大局下行动,从宏观和整体角度行事、做人。人才流动政策性、复杂性、差异性、敏感性都强,既要支持鼓励正常的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从维护队伍稳定和有利于管理的角度审慎妥善把握,切忌出现不负责任地直接向兄弟单位员工提出“来我这工作吧!”的现象,避免出现未经了解协商和研究报批就随意口头表态同意兄弟员工调入的现象。

③加强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

从综合能力现状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要求相比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点任务是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工作,包括地质勘查技术业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项目施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项目洽谈商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养和提升等诸多方面。一是,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二是,组织安排好培训工作,根据现实需求并以完成实际工作为载体,拟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通过“传帮带”和“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广泛性和实务性;三是,做好指导帮助工作,上级单位或领导干部要“言传身教”,绝不能仅仅下达任务部署工作,还要同时对如何完成任务做好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必要时更要亲自参与,共同高质量完成工作事项;四是,做好学习借鉴和交流工作,要经常性地学习借鉴他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针对某些具体事项,必要时可按照“借智”、“借力”的市场方式满足需求;五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队伍建设,针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经验、知识、技能等特点,重视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的整体能力建设;按规定要求认真做好中层干部聘任和培养工作,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效能团队。

3关于集团公司母子公司定位关系及相关工作管理

集团母、子体系运行后,母公司作为“管理”和“服务”主体、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基本定位明确后,母、子公司良性互动的基本关系初步呈现,但在具体运行层面,母、子公司定位、职责、关系等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理解和认识,有关方面也时有困惑和偏差。

①完善出台母子公司运行体系和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规定

组织力量研究出台母子公司运行体系和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规定,作为集团公司系统共同遵守的准则,促进集团公司系统各方面工作“有序、高效、科学、规范”运行。

②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特殊关系

根据子公司新洽谈和新签订的地质勘查合同除极少数以自身名义进行外,以母公司名义新洽谈和新签订合同成为“常态”,换句话讲,在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客观主体的同时,母公司作为资质主体和合同签约主体,也已成为法律、安全、经济、质量等方面的责任主体,这就是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现状的特殊关系。为此要做好及时填报资质使用单位执业情况和质量报告等工作事项。以地质勘查队或矿勘院名义对外洽谈业务出具文件和证明等有关事项的,仍按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③做好信息资料报送工作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按年度、季度、月度或特定事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有关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是股东或上级管理单位了解情况、把握进展、支持工作所必需的,各子公司、各有关部门要正确理解、认真对待此方面工作要求,不能以资料多、任务重、无意义、缺人手、时间紧等各种理由或借口而推迟报送甚至不报送,也不能以牺牲材料质量而匆忙应付。要对需报送的信息资料进行梳理、整合,能够归类合并的尽量减少报送类别,能够从已有资料汇总整理的尽量不要另行要求报送,能够提早准备的尽量提早下发通知;要共同配合,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信息资料报送工作,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近期运行动态提供全面、准确依据。

4关于制度建设管理

抓好制度建设,是保障企业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

①出台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办法。

文件;二是,母公司下达子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三是,各子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

②出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实施办法

一是,要把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和建立完善并早日出台母公司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实施办法及配套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切实启用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运行工作;三是,今年新开工项目在一开始就要成立“项目部”,项目部人员、职责、工作规程要同时确定,结转项目也要尽快明确界定“项目部”成员和工作界面,所有项目都要按“项目部”体系实施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③逐步健全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

母、子公司运行新体系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要逐步健全完善,事业部模式下的一些规章制度也要根据新体系要求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完善。一是,两级公司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要细化明确;二是,人事、资质、设备、固定资产、档案资料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修订完善;三是,培训、科研、质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需要加强完善。还要就逐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各方面工作,如何分工和具体落实等事项做好与子公司的衔接工作,确保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务实有效”。

5关于解决影响企业管理一些问题的思考

本人所在的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存在积累少或基本没有积累、新员工偏多骨干人员偏少、核心竞争力偏弱等影响公司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他问题如基金项目问题、矿权管理问题、仪器设备配置调度问题、财务管理问题等,还可在不同层次进行归类梳理,看似问题不少,也影响公司进一步发展,但大发展则小困难、小发展则大困难、不发展则最困难。对解决影响企业管理和公司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下。

①以包容性发展心态面对问题

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理性面对,才能准确把握;对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发牢骚、抱怨、指责的态度方式,虽一吐为快,但于事无补、于己无利、没有意义;要以包容性发展的心态去面对存在的问题,认识理解这些问题是过程性阶段性而非长远性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压力、困难、挑战,也是发展的潜力、机遇、对策之所在。

②提出建设性意见

可以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也可以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提出意见;所有这些意见都应该是建设性的,无论这些意见全面不全面、准确不准确,对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所起到的作用都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反面的、消极的;只有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有意义的,才能推动工作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第5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公务接待;执行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执行力反映了作为一名职场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能力,是判断一个职场人员工作效率的标准。企业需要具有执行力的员工,良好的执行力能提高办事效率,能提升办公质量。作为一名负责企业公务接待方面的办公室秘书,对于企业公务接待的执行力建设要以身作则,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带动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建设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企业公务接待工作执行力建设的内容

(一)提升责任心,明确目标方向

责任心指的是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此外,对于公务接待的工作,要主动配合领导、主动支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树立起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明确目标方向,就是说在执行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执行方向,要了解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作为企业行政办秘书,在公务接待方面的目标就是努力接待好每一个来访人员,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执行技巧的建立和学习

目标是执行前期准备,执行技巧是执行过程中的有力保障,是执行力建设的关键部分。执行前有个合理的规划,避免和同事去做重复的事情,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要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同时,执行需要策略,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才能使改善自我工作方法。

(三)信息的反馈和收集

在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收集非常重要。及时的了解来访人员的意见的需要,才能动态调整自己的工作步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使执行事半功倍。只有执行没有反

馈,执行也是不全面的、不务实的,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需要在执行的过程明确和完善。

(四)要善于总结,改进方法

孔子说,吾欲一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说要勤于反思自己。尤其作为一名秘书,每天接触的事情繁杂,任务繁重,这更需要不断在每次的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将经验落实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从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务接待工作执行力建设的方法

执行工作内容分为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同样的执行工作方法也应该随着执行情况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但对于公务接待人员,执行力的建设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的“八项规定”以此来严格要求公务接待的方法和内容,这也对我们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新的要求。

(一)心态建设

态度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工作效率。不同的心态,在看问题、提意见、做决定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执行力判定。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失去了宁静平和的心态,就会显得浮躁,从而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显的没有头绪,频频出错。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接待时首要是有一个冷静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去看待问题,冷静处理,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工作心态,去主动服务,去主动承担责任。坚持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并不因为工作的琐碎而放弃,并不因为名利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二)思想作风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接待工作同样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就导致接待工作中总会面对形形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来访人员在不同的阶段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当面对的对象是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那么在接待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麻烦。

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面对问题,要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更要迎难而上。要以来宾满意为宗旨,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避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积极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的问题,去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同时要善于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还要学会向他人学习,从理论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千方百计地去缩小差距、弥补不足。

(三)规章制度建设

自身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工作作风很重要,但外部的规章制度建设和科学合理的流程标准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减少以至避免进退无据、束手无策和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如何以岗位责任制促进接待工作的开展,以责任制保证接待效果,形成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层层抓落实的接待局面,是做好接待工作的前提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接待工作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改变。现阶段,我国施行的是“八项规定”,这是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新的阐释。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细致周密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和激励措施,建立健全落实具体接待工作的工作流程,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科学合理的接待责任制。科学合理地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接待部门、具体接待事项、具体接待岗位和接待个人。遇到问题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四)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接待工作中往往一个细节的忽略就会导致工作的失误。很多平常的接待问题,之所以发现不了,认识不了,解决不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的粗放,工作抓得不够细致和扎实。接待工作中执行力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少成多的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全局谋划,从小事着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任何工作之初都要站在大局的高度去整体谋划,确立明确方向。但在执行过程中要从小事着手,要抓住接待工作琐碎性、多变性和突发性的特点,研究具体的办法,明确具体的操作细则,掌握具体的行为标准,落实具体的任务责任,一项一项具体去抓,一项一项具体去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接待任务的无缝衔接、顺利有序。

第6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新生;入学教育

如何让新生在入学后得到系统的、渐进式的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引进导新生科学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全方位、多角度的塑造新生,使之朝着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的目标而奋斗?如何将传统新生教育的模块,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使新生教育作为—个系统工程,将有关内容、目标融入各种特色活动之中?如何能使新生在步入大学,面对学校办学硬件环境的困境,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欣赏大学,悦纳大学,融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为主线,系统地推进新生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一、以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为主线,系统地推进新生教育工作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根据多年教育实践的探索与思考,结合当前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认真分析和研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高校办学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以德为行”,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大学生当中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以高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以学为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

二、循环推动,构成螺旋式的上升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自学院第六次党代会号召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和数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在新生中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强化理论教育,指引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影响整体”、“形成氛围,巩固思想和制度建设”三者的循环推动,构成螺旋式的上升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坚持和谐发展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指引行为,夯实基础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对新生的第一次大展示,也是学生接受特色校园文化影响的最初的、关键的阶段。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1)精神层面,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其主要表现是校训、校风、学风。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2)制度层面,指校园内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奖励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以及校园内独特的风俗、礼仪。(3)物质层面,指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包括校园环境、建筑、文体设施等。

坚持学生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院士论坛”大学第一课,“薪火相传,荡绦心灵”专题系列讲座,“识读大学,悦纳大学”学习适应教育,“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学习?思考?交流?感悟”活动,“党在我心,与党同行”党团教育,“忆校史,明校情,爱校心”校史校情教育,这一系列教育向新生传递特色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使新生详细了解我校历史、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感受我校办学历史所积淀的人文底蕴、传统文化和大学精神,深刻理解“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传统精神、“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培养了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融入文化氛围中,为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和行动动力

(二)坚持整体发展为原则,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规范个体行为,影响整体

以整体发展为原则,通过开展“善待挫折,挑战自我;乐观自信,热爱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相逢·相识·相知”团队拓展训练、“自律·文明·修身”养成教育等活动,加强养成教育,开展行为文明、礼仪规范、考试诚信等丰富多彩的文明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新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文明修身的美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德立身,培养新生明礼诚信的品质。

(三)坚持渐进发展的原则,以制度建设为推手,形成良好氛围,推进工作持续发展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在制度建设中,一是要做到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其基本内涵就是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要健康积极、具体要求易被校园人所接受、施行操作简洁方便。二是严格执行。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无论是谁都应无一例外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论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把伸缩性很大的“尺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可想而知,这把“尺子”的信数度有多大了。

第7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一、岗位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职场精英们都希望每一次工作变动都能更上一个台阶;刚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也盼能进入知名甚至五百强企业。这些“又好又强”的企业都有一整套成熟的企业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对某一岗位进行了规范,对某一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有了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试想如果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没有制度,那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制度化的建设完善与规范管理。同时制度的制定也要具备较高的水准,因为人性格的特点有勤奋和懒惰、积极和消极、主动和被动等不同,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导致制度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认知度,所以制度必须是带有刚性的,是执行力的体现,是维护企业生存是第一要素,企业只有稳健和长期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价值;只有企业强大了,才能改善员工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让员工有发挥的平台,因此希望加入知名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类企业提供了更成熟和完善的平台和上升通道。

二、制度建设的优点

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单位部门实际,要兼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一执行都是衡量一项制度优劣的标准。岗位性制度适用于某一岗位上的长期性工作,所以有时制度也叫“岗位责任制”,如《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可能很多同事不太理解制度建设,认为就是条条框框,剥夺了自由,更甚者认为是为了抓小辫子为了处罚,就是让职工老老实实的干活,事实上制度建设与管理存在五大优势:

(一)搭建了一个公平的平台。每位员工在单位内都按照统一尺度执行,都有标尺可以参照,奖惩一致,避免了随意性;

(二)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的制度能够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扬长避短,形成统一系统的管理体系;

(三)有利于加强员工对单位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按照单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让员工能够更快进入角色,使工作更顺畅;

(四)因为有统一标准可以参考,员工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提升自我价值;

(五)对单位而言,制度化建设不仅能保证机构持续稳健的运行,还能根据个体差异及时做出调整,让优秀人才思想转化为单位优势,促进整体发展提高。

三、加强制度的执行

单位的管理主要是制度化的管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单位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比如像专门组织考试部门,对在组织考试过程中,必须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保密制度。然而要求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的。如何执行到位,作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对制度的理解也存在差别,因此通过宣传和组织学习,统一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标尺,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单位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单位部门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部门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制度的执行情况,沟通也有多种方式,一般可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三)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管理层或骨干的一言一行是行动的标杆,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相反,如果干部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单位制度执行力的下降,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职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他们接受处理意见,在被处理后有改进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职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整体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8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界定的班级文化的内涵也不相同。

郝京华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所占有的文化的总体。”史华楠等学者也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

班级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从广义来理解班级文化,我们可以把握班级生活中一切影响班级成员发展的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从狭义来理解,我们可以把握住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给予他们最好发展条件,或许使他们感到最大满足的班级文化条件。

笔者对班级文化的界定是: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学者们认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育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有学者认为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功能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知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二)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个体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三)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也有学者提出班级文化具有平衡和保障的功能。班级文化的平衡功能是指其对班级文化中的矛盾的协调作用;而保障功能则是指班级作为一个准社会,也发挥其自身的保障功能,以使学生们在当中能安全地从事各种活动。

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

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学者们研究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他们几乎都是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几个角度来研究的: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抓好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们应保证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关键是如何实施。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规章制度的作用,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三)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时,仍然按照传统的途径去思考探索。经过这样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初步地对如何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启发性的思考。其实,学者们在探讨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无论是物质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始终有一种理念蕴含其中,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感受。学生是班级的独立主体,班级文化的各项功能只有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够达到实际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张林.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2]蒋忠.班级文化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4,(6).

[3]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4]呼君.本机文化建设的误区及纠正[J].河北教育,2006,(10).

[5]易孔山.关于创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0,(3).

[6]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12).

第9篇: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文

【摘要】本文认为,法家的执法思想就是在“壹教”、“壹刑”、“壹赏”和“布之于众”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律法规定执法,不避亲疏,不论贵贱,一断于法。这种执法思想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制度施行的借鉴意义在于: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要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关键词】法家;执法思想;借鉴;管理制度;施行

一、法家执法思想

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无论高低贵贱必须一体遵行。同时明确指出:法的运作要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就要有什么样的奖惩。认为法应在成文化并公诸于世的基础上,严格贯彻执行。这样,既可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可防止执法者欺上瞒下、恣意运用,真正做到法行有据,执法公正。法家的执法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中的制度施行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

法家执法思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统一思想,制定统一的刑赏标准,为推行法治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即:“壹教”、“壹刑”、“壹赏”;而后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坚持信赏必罚和不逾赏、不滥罚的原则,贯彻实施法律制度,最终达到“富国强兵”天下归一的目的。

法家主张“壹教”,就是坚决取缔一切不符合现行法律的思想言论,清除传统观念的影响,用“法”来统一思想,统一舆论,“以法为教”。“壹刑”、“壹赏”则是在统一刑罚对象和赏罚标准的基础上,刑过不避大夫,庆赏不遗匹夫。即无论何人,只要违反国家法律,一律严惩不贷;不管出身贵贱,只要建立功勋,必定依法受赏。《商君书·刑赏》[1]中明确指出:“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功是功,有功即赏;过是过,有过必罚。功过不能相抵,贵贱不可两适,一切唯法是从。

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法家非常重视信赏必罚这一点。认为赏有信,人们才能为赏而尽力;罚必必,人们才会为避罚而不犯法。不仅如此,法家还对赏和罚的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这就是不逾赏,不滥罚。法家极力反对无功受赏,《商君书·靳令》有言:“受功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尽;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韩非子·难三》[2]中也说:“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此法之所以败也”。无功予赏,民不尽力,且会造成奸私之臣,导致法治败亡。另外,用刑泛滥也为法家所禁止,刑过或刑可能导致国家衰亡。《韩非子·饰邪》说:“用刑过着民不畏”,民不畏者法不行,法不行者国必乱!只有赏罚有度、有理、有据、有节,才能真正推动法治实践。

基于上述认识,法家对立法、布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易见,易知,易为。认为所立之法要明白易知,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微妙意志之言”。《商君书·定分》曰:“夫微妙意志之言,上智之所难也。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智者而后能知者,不可以为法,民不尽智;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故圣人为法,务使之明白易知,明正愚智便能知之”。其目的就在于保障法律的顺利施行。

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臣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家主张:“法莫如显”并要“布之于众”,“以法为教”,人人学法懂法,做到家喻户晓,以免不知法而犯法。《韩非子·难三》中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编著之图籍”是说法的成文性,“布之于百姓者”是指法的公开性,韩非所说的法,就是指官府制定的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之后,就成为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任谁也不能篡改。只有相互监督,人人凛遵,即便是官吏也不得徇私枉法,真正做到“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韩非子·八说》),法的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

另外,法家还认为:法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制裁手段,而且还是臣民的行为准则,是一种积极的防范措施。这种知法守法、公正行法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法家的执法思想对现代管理中的制度施行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管理主要在于制度的运作,制度运作得好,管理必出效益;制度运作得不好,其内部秩序必然混乱不堪。如何才能使制度良性运作呢?我们以为,无非三法:一是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二是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三是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法和制度要通俗易懂,易知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制度建设是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保障,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管子·法法》[3]中说:“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规章制度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就是其内部的“法”。因此,规章制度建设首先要在顺时、从公、无私的基础上遵循现行法规来进行。既要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也要符合现行法律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它的精神,具有同法律、政策的一致性。规章制度只有合法,才会管用。其次,制度建设在从单位利益出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利益,在不违背事理、尊重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按照以轻从重、以小从大的原则进行。只有建立在群体受益基础上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拥护和支持,其顺利实施的结果,也必然会有效保障单位的利益。第三,规章制度建设既不能墨守成规一劳永逸,也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既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稳定性,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性以及具体事情的可变性。规章制度建设只有顺应实际并在不断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效。第四,单位的规章制度建设要建立在人情世理的基础上,因人之情,立民所欲,禁民所恶,趋利避害;重视世理,赏善罚恶,以情乐民,以理服人。如此,制度才能顺利施行,反之,违逆必多,违逆多则犯者众,犯者众则令难行,“法不责众”的结果只能使制度形同虚设。第五,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度,不特立独行,不奢望一蹴而就,既要遵循一般性和普遍性原则,也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六,规章制度建设要考虑到人的能力限度,能为,则人尽其力,自觉自律;不能为,则人人怨怼,消极抵抗。可见,制度首先要可行,可行才能得众。另外,规章制度还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定分明职,名实相符,切忌模棱两可和模糊语言的存在。只有建立在“量可能”基础上的明确的责权划分和赏罚标准,才能行之有效,其约束力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有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制度可行,人人遵从;制度稳定,利于施行;操作规范,人无邪念;奖惩有据,不惹非议;公平公正,即可服众。故而,唯有首先建设好规范的规章制度,才有可能实现用制度管人理事、使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三、布之于众,宣传学习,务求个个不失、人人皆知

制度颁行以后,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板报以及其它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务求制度适用群体人人皆知。知是行的前提,只有先知道,才有可能按制度办事,进而自我约束并使之成为习惯。宣传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知行统一,相互监督。一方面可以使人明确制度的要求以及可预见的奖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制度的透明性和强制性,利于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这样,既可以促进自我约束,也可以强化相互监督,进而增强制度贯彻落实的实效性,达到制度管人理事的目的。

四、严格按制度办事,奖有度,罚有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颁行以后,能否严格按制度办事就成为了制度约束力强弱的集中表现。能,则制度的权威性得到保障并使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不能,则制度若有若无形同虚设,既达不到约束的目的,还可能影响到群体的心理,其后果必然导致制度的全面崩溃。

众所周知,执行力是法制的保障,即有法必依。没有执行,所有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法家认为:管理行为也就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和需要分析,以求人与组织的和谐,在引导适应人们需求和对需求渴望的基础上来实施组织的目标。在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的控制职能是衡量和校正属下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确保组织目标以及行为达到目标的各项工作得以实现。对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各个层次人员来说,控制的职能均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对象包括人、事、行为等在内,因此控制是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基本手段。这里所说的“控制”,就是制度的执行过程。

执行制度,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违反了制度谁就应该受到制度规定相应的惩罚,既不能从轻处罚,亦不能加重处罚,须知:轻则不惧,重则逆反。否则,不但达不到制度管理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到同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所形成的消极后果必然会大大降低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奖惩有据,奖惩适度。公平,则人人凛遵;不公,则投机取巧。只有奖惩公平公正,人们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真正心甘情愿地照章办事,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以制度为准则,变制度执行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为主动性和自觉性。

总而言之,法家执法思想的核心是严格统一,不避亲疏,不论贵贱,一断于法。法家的执法思想,对于企事业单位用制度管人理事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要用制度管人理事,首先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宣传学习制度,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最后才是认真施行制度,不避亲疏,不畏权势,该奖的奖,该罚的罚,既不乱奖,也不滥罚,始终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如此,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礼鸿.商君书锥指[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