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第1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1、为确保供水工作在应急情况下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3、应急供水工作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4、所有单位(部门)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障供水的义务和责任,对应急供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渎)职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水、水源污染、恐怖破坏等灾害及事故的应急供水。

6、因供水系统设备、管道故障、停电等原因造成长时间(超过24小时)无法恢复供水时,应适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

7、汉南区*自来水厂、区第二水厂是应急供水预案启动的责任单位。供水企业内部必须服从统一指挥,随时奔赴应急现场救援。

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职责

8、决策指挥机构

对供水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建立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区政府办分管领导和区公分安局、区水务局、建设局、卫生局、供电局、环保局、广电局等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供水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决策指挥和处置。

9、领导小组职责

①检查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②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及有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③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配备相关的工具装备;

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⑤检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⑥及时向上级机关及社会公众突发事件的信息。

10、安装维修队和机电抢修队的组成和职责

①组成:由*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安装队、维修队、生产技术科等有关人员组成,*自来水厂、第二水厂厂长任负责人。

②负责供水管道和设备的修复工作,抢修重点放在党政首脑机关及要害部门、医疗部门、人员密集点及市区主干管道。

11、*自来水厂、第二中心水厂职责

①学习贯彻落实好本预案;

②组织开展自救;

③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和传达执行指挥部的指令;

④向指挥部请示支援。

12、在预案启动后各机构成员应按时报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不得各行其政。

13、物资保障

应急供水的物资供应实行备齐备足、按需划拨、力行节约、确保重点的原则,由指挥部统一调配。各部门要用好救急物资,且及时退库保管,各种应急设备要确保在完好随时可用状态。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程序及类别及处置基本方案

14、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供水突发事件处置中应执行“科学预警、紧急处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

①科学预警:包括“群策群防”和“科学预测”,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把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个人)应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争取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紧急处置:按照就地就近、及时处置的要求,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时,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不得延误。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按规定上报。

③统一指挥:对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处置,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专业小组按照职能范围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积极协调配合。

④分级负责: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及时报告和行动,听从指挥,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得推诿回避。

15、特殊处置程序

①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一旦获悉供水突发事件警报,应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报告,由110指挥中心或供水企业上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联系电话:*自来水厂*。第二水厂:*

②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专业应急小组和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把影响降到最小。

③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可简单概括为“定性质、早报告、快处置、保安全”。

16、突发事件类别

①供水水源、长江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化学污染、原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②城区供水主管道突然爆裂,造成全城停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民生活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

③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供水专线停电、水厂停水全城无供水48小时以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④取水车间、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投毒,造成全城停水。

⑤液氯在储存、使用时严重泄漏并危及到周围市民和职工人身安全的。

17、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基本方案

㈠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河道出现大面积的油料污染、源水理化指标严重超标

①由区环保局、区卫生防疫站对污染水源进行取样化验定性。

②区*局所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取证。

③区广电局对居民群众进行严禁使用污染和防止污染扩大的宣传。

④领导小组下令供水企业关闭源水、供水管线,自来水厂停止向城镇供水。

⑤区卫生局、环保局负责提出污染水处置的方案,自来水厂负责对各自分管的管线、制水设备的消毒、清洗工作。

㈡重大自然灾害

因雷击、洪水、地震等造成外部供电系统发生问题,由区供电公司组织力量抢修(救),供水企业内部供电设施由区自来水厂负责抢修,区供电公司派员协助抢修;源水水质由区卫生防疫站、环保局取水化验,领导小组根据备用水源化验结论下达启用备用水源的命令,区自来水厂负责实施,待自然灾害解除后自动恢复。

㈢供水总干管爆裂

由区自来水厂组织力量抢修,区广电局负责进行安民告示。

㈣制水车间遭人为破坏

区自来水厂负责抢险,供电公司协助,广电局进行宣传告示,*局进行现场维护、调查取证和破案,卫生防疫站、环保局负责水样化验、定性等工作。

四水源污染预案

18、发现水源水被污染,特别是破坏性或突发性意外污染时,各水厂取水口立即停止取水,制水车间的反应池、沉淀池、滤池必须泄水放空,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19、接到水源污染报告,应立即指挥、部署和检查各成员单位的落实工作,水源污染可从消除污染源方面整理,遇到破坏性或突发意外污染时,应认真肃清污染,尽快恢复供水系统正常供水,以保障城市供水。

20、区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应及时派人对污染源采样分析,尽快拿出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2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核心问题;科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单位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严峻。从本质上而言,企业之间比拼的实质就是经济竞赛,各机关事业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不断减少开支,降低资金的花费数额。据数据显示,很多机关在消防安全设备上降低设备质量,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这种办法其实并不是节约资金的有效对策,由于缺乏消防安全科学建设设施,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我国机关企业单位引发的火灾数量持上升趋势,是导致社会不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巨大,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为了解决这一弊端,本文就根据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它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找到正确的手段予以解决,提升企业的安全性,更好的完善灾害预防,保证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缺乏安全保证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者最担心的话题。随着2014年数据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失效而导致的火灾数量,占到国家总的火灾发生率的48.2%,高比例的数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找到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第一,消防安全管理缺乏良好的经济保障。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科学进行的前提。由于资金链的短缺,一些机关单位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度不够,消防安全设备不健全、基础设施匮乏,导致火灾时有发生。另外,很多该安装的监控设备,火灾预警设施也不够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的消防检查部门,基础工作不规范,是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失效的基础。

第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系统的制度作约束。制度体系的建立是提高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水准的基础,科学的制度是为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的内容。缺乏约束力的体系,只能导致消防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谨,无法形成消防安全正确管理的良好氛围。此外,即便一些机关结合实际制定了严谨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在具体实施执行中也不够科学,工作落实不到位。

第三,消防安全监督者和消防安全管理者存在职责不明现象。企业中的消防安全监督者主要负责监管,对内部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的查询,能够及时解除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则是管理者,他们负责日常的安全管控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工作经常造成混淆,管理人员过于依赖监督人员,监督者又缺乏监督效力,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科学落实。

第四,消防安全管理者的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消防管理人员对工作认识的缺失,专业水准的限制以及工作积极性的降低,都会制约单位的安全运转。另外,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消防安全法规理解不到位,经验少,一旦遇到火灾,反映不及时,甚至都不会使用灭火用具,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科学性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这对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相关部门一定要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者的意识,以科学的对策解决弊端,从而加强企业的安全水平,更好的维护职工利益。

(一)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安全设施建设

资金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单位做好保障性工作的前提。各机关单位一定要积极引进资金,加大资金的投入数量,将其用于消防安全设备的安装和管理、维修工作中,引进最有效、最先进的消防设备,降低火灾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建立应急预案设施,完善管理,突出重点。

(二)制度系统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多,项目复杂,建立完善的体系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机关单位应该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岗位责任制,分配好人员主要复杂的防火区域,并制定安全管理的内容,严格规范安全设备的检修时间,并积极开展演习,从实战入手加强管理者对火灾的认识,以完善的体系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三)严格履行国家新颁布的《消防法》

为了更好的保护机关企业的安全,保护好财产和人员工作,我国于2008年出台了新的《消防法》。该法规不仅去除了过去法规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落后内容,还取消了一些有关消防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规范了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职责,以法律的方式科学杜绝了火灾隐患发生的潜在危险。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一定要汲取新法规中的有效内容,学习新规章,改进以往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完善法律意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四)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火灾安全保证的基础,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综合水平对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大学校就要积极开设消防安全管理专业,做好基础培训工作,提高就业人员的能力。另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更是要坚持创新,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教会他们学会使用世界最新的消防设备,在管理人员上岗前做好选拔工作,挑选具有专业资质的人上岗,并树立他们的责任心,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以鼓励的方式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和管理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于减少资金花费而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的做法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企业单位的安全性,各机关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管控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针,并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他们的安全法律意识,结合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找到解决措施,从而真正做好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于雪.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267.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25:17-21.

[3]史记,于柏秋.浅析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57-58.

第3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我县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均按要求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人员,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及时传达贯彻省市依法行政工作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全年依法行政工作。根据2016年市委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____县2016年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从规范决策行为、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服务职能等方面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水平。一是重新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等决策规范,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新的决策规范。如基本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等。三是严格执行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2016年,共审查、修改重大决策321件次,有效防范了法律纷争的发生。四是充分听取意见。2016年,共通过听证会征求意见2次,通过各种形式座谈会征求意见19次,切实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五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咨询作用。县委县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中遇到政策、法律问题时,均要求县法制办和法律顾问团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意见。对重大、疑难法律问题实行票决制,没有一件引起法律纷争。六是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重大合同管理办法》,加强对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的审查备案工作,预防和减少因合同签订、履行不当造成的损失。对合同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6年,共审大行政、民事合同292件次,有效防止了合同纠纷的发生。

(三)规范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了“两集中、两到位”和限时办结制度。对行政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了多次清理。所有保留的审批项目均录入行政审批网站,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二是深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印发了《____县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有效促进了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县法制办落实专人负责,根据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各单位的职权变化,及时对相关权力事项进行了动态调整。县编办对各单位上报的责任清单进行了认真审核和反复确认,厘清了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了责任清单,明确了责任主体。县监察局、县政务中心对各单位行权平台的运行、录入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通报。三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县政府和全县各乡镇、单位均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各乡镇增加了政务公开专栏、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开渠道,为政务公开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进一步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非政府信息一律公开上网。大力推进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切实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对突发应急事件做到了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政令合法。一是严格规范性文件计划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急需为先、质量为上的原则,确定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编制了《____县2016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凡未纳入计划又急需制定的,均按要求送常务副县长审签后再制发,防止滥发规范性文件。二是严格审查把关,始终坚持合法性与可行性并重的审查原则,提高发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016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76件,规范性文件18件。三是根据相关要求,对2011年1月1日以来有关不动产登记的规范性文件和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共清理规范性文件8件,其中继续有效的1件,修订的1件,失效废止的6件。四是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对《____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和《____县机关事业单位重大合同管理办法》两件县政府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五是按照规定及时将、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结果报送市法制办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接受指导和监督。

(五)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一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严格执法证件申办,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不合格的,一律不予申办执法证件。加强执法证件动态管理,严格执法证件年审,对上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执法人员,一律吊销其行政执法证,调离执法岗位,不准上岗执法。2016年,共新申办行政执法证件178个。共对全县987个行政执法人员证件进行了验审,其中,合格758个,注销229个。三是开展执法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016年8月,邀请县人大内司委、县政协法制群团委、县

检察院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整改通知书》40余份。同时,加强了每个季度的案卷抽查,全年共抽查执法案卷56卷。四是狠抓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建设。严格要求各行政执法单位办理行政执法案件实行调查、审核、决定三分离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一律不得独自办案、审核、决定,重大执法决定必须集体讨论。五是建立完善了“两法衔接”监督机制。县法制办、县检察院、县监察局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了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建成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对案卷录入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做到了应送尽送。六是加强专门监督。审计机关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监察部门加强了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六)办好复议监督案件,保护当事人权益。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规则。成立了____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印发了《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规则》和《行政复议委员会办案细则》,明确了相关机构的职责,提高了复议工作效率。二是狠抓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增配了具有律师资格的复议工作人员,不断改善办公场所和办案设施,完善了行政复议受理、审理、错案责任追究和行政复议意见书等制度,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扩大行政复议的影响力。三是创新办案方式,提高办案质量。大部分案件通过听证方式审理,实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的。今年来,共受、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件。其中,维持1件,撤销1件,确认违法1件,责令改正2件,协调后撤回申请的19件。四是依法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今年来,共受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11件。其中:决定撤销的1件,决定变更的1件,决定维持的2件,协调后撤回投诉的7件。

(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一是根据构建大调解体系的要求,充分整合调解资源,建立了行政调解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和信息报送制度,成立行政调解中心。各部门和乡镇成立行政调解室,配备了专(兼)职行政调解员,行政调解工作网络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全县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共受理矛盾纠纷389件,其中行政纠纷118件,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271件,调解结案332件,调解率达85%。二是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涉及政府及部门的诉讼日益增多,面对诉讼,我们积极应对,调查案情、收集证据、查找法律依据,积极应诉。2016年,涉及县政府的行政案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理,有效地维护了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形象。三是依法处理案件。凡重大、复杂涉法案件,都要求法制工作人员参与,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正确适用法律政策,不因当事人扭闹而放宽处理,逐步扭转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局面,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加强法制培训,夯实法治基础。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了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各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制度,邀请法律顾问团专家为县政府和各部门举行法制专题讲座24期。二是举办了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专题轮训,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行政执法人员800余人次。11月底,认真组织了本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共有345人参加此次考试。四是不断提高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业务素质。为开阔视野,借鉴提高,我县积极派员赴成都等地参加土地征收补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化解行政争议纠纷、规范行政执法等专题培训和学习。

(九)注重典型引导,推动法治示范。一是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表彰工作。今年4月,对在2015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5个先进单位和27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二是积极参加市级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组织6个乡镇单位参加了市级法治示范乡镇(单位)创建活动。认真编制工作方案,建立联系制度,对各创建单位工作进行多次督导,并将示范创建纳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和依法行政考核体系,确保了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领导干部不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有的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导致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尽的责任,忽视行政机关应尽的责任;有的重视行政管理,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导致执法水平不高。

(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执法人员违反法律程序,滥用执法权力,将执法作为谋取个人利益、部门利益的手段,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偶有发生。少数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持证执法、不亮证执法和随意执法的现象。

(三)法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法律专业人才少,业务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依法行政工作的展开。

三、2017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推进法制理念教育。坚持和推广领导干部学法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加强普法和法制

宣传,增强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观念和意识。(二)继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听取公众意见,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全部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坚持重大事项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有效期制度。

(三)继续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放、管、服”三管齐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抓好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复议队伍建设,推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和行政复议意见书制度,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严格依法办案,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和效率,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

第4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食堂管理 思想认识 制度 安全教育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从事科研一线人员的重视,及科研单位的壮大和科研人数的增加,作为后勤保障之一的食堂,不仅面临巨大就餐压力,也在管理上承载着众多关注,本人从事餐饮管理工作已有几年,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浅谈点自己在此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新疆农科院的概况

新疆农科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正厅级。有19个科研机构,职工有1200人左右,土地面积近3.5万亩。作为自治区农业科技的主力军,紧紧围绕自治区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需求,特别是自治区“四大基地”和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为主线,提出并优先发展了种质资源利用与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十大重点领域,重点培育和构建了14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重点学科。为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实力,面向全国广揽人才。目前我院建有两个食堂,分为清餐和汉餐,以满足来自南北方工作人员的要求,建筑面积总共有1000平方米,就餐餐位总共近400个,餐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在2014年为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步伐,满足院职工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多元化的需求,领导重视,经市场调研,通过招标的方式,食堂与一家餐饮服务公司经过多次的协商,双方才达成一致意见。彼此鼎力相助,相互配合,携手并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认可。

二、在思想上重视食堂管理工作,提高食堂饮食服务水平

经过几年前单位自行经营及承包给别人经营,都给大伙带来了不愉快的回忆。虽没出过大的事件,但在保障职工的用餐上几次易主,职工们总不满意,不是饭菜质量有问题就是卫生出问题,要不就是服务不到位,或者其他方面出了问题,令干部头疼。2014年在更换了新的领导后,对此老大难问题,领导决心下大力气对食堂进行整改,经过深入调研,走出单位的大门,对搞得好的单位进行了走访,吸取经验,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和可能合作的餐饮公司进行诚恳协商,坚持食堂始终为科研、为广大职工服务的原则,体现其公益性。不但遵循市场规律,还要遵循科研规律。因为科研单位的食堂始终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的关键,在此次改革过程中,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许多就餐者都是刚毕业的青年才俊,单位的工资也不是太高,同时也要满足餐饮服务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提供的饭菜进行了最高的限价,加强管理,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将对职工的健康安全和关心落在实处。

三、推进食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科研单位的职工食堂,服务职工是第一要务,他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是带有公益性的。加强食堂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奖勤罚懒,支持那些用心工作,服从单位安排和要求,积极上进,热爱本职工作,热心服务,并能团结其他员工,相互协作的员工。维护集体声誉,爱护集体财产,将食堂的要求规定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服务标准化,加强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针对各种违法、违规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再者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对汉餐、清餐要讲究的食材、餐具等要讲究,从细节出发,推进食堂管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此效果已显现。同时要建立起水、电、火、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食堂管理工作不仅要注意事前、事中监督,还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好有关的法律法规

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全教育是食堂管理的生命线,所以必须积极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在食堂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既防止食源性事故也要防止人为性事故,内外兼治,在思想上重视食品卫生,严格把关,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五、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群防群治抓落实

我们明白,食堂作为饮食基地,是为大家服务的,是解决单位人员的基本饮食要求,但俗话说得好,“众口难调”,真正做到让所有人员都满意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真正做好有难度,但作为一项事业和工作还必须要做,也必须做好,这就必须靠大家,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靠所有就餐者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把满意最大化,把不满意降到最低点,让就餐者不失望就能成为现实。奔着这样的意愿我们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中进行了选拔,既有少数民族,也有汉族,既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有干部也有普通职工,有男有女,只要你热爱此项公益事业,懂餐饮爱好烹饪,在我们每两个月的伙食委员会的会议上把职工们对食堂的意见或建议带到会议上来,以问题为导向,能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主管领导处予以解决。同时在平时委员们想随时检查食堂的后堂等处,也可以直接过去随时检查,有不足或不当之处直接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样一个社团组织为沟通食堂和就餐者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使后勤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避免在政策和操作层面上产生尖锐矛盾,有助于和谐局面的构建,为促进食堂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在食堂管理方面既要注意硬件的建设,如就餐环境的美化和设置,创造更多人文关怀,使就餐者心情舒畅,也要注意软件方面的提升,例如使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改善从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创新温馨的服务方式,并不断培育自己的餐饮文化,为就餐者疏散心理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5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OECD国家退休年龄

均在65岁以上

自1989年以来,世界上有170个国家延迟了退休年龄,并且男、女平均退休年龄均有上升,只有少数国家降低了退休年龄。据统计,在OECD(编者注:OECD国家又称经合组织,是由英美德法意等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组织内多为发达国家)的34个国家中,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冰岛的退休年龄自1958年以来就是67岁,芬兰、墨西哥、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一直是65岁。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男女同龄退休。

各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变迁

具有六大特点

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一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进程、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财政和社会保障财务状况等因素。总结各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历史变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逐步提高。各国或地区在延迟退休年龄时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用较长的时间实现既定目标。如美国在1983年修订《社会保障法案》时提出到2025年将职工的正常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直到20年后的2003年才正式开始实施,并明确提出计划用22年的时间完成从65岁提高到67岁的目标。

二是谨慎实施,小步慢行。各国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过渡。如德国2006年通过法律,从 2012到 2029 年之间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 67 岁,采取的办法是前 12 年每年延长一个月,后6年每年延长两个月。

三是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如日本计划将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至65岁,采取了分步实施策略:1986?年,日本《老年劳动法修正案》正式确定60?岁的退休目标,1994年将女性退休年龄从58岁延迟到60岁;2000年又提出将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并且采取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完成,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完成。再如意大利于1992年、1995年、2004年共3次调整退休年龄。

四是政策较为缓和柔性。如意大利在1995年和2004年采取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来提高退休年龄:1995年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员只要缴费满35年,则可选择在57岁至65岁间的任一年龄提前退休,选择有效期截至2035年;2004年提出男职工提前退休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养老保险缴费满35年并且达到最低年龄标准(2008年的最低年龄标准为60岁、2010年为61岁、2014年为62岁)。

五是打出组合拳,形成确保延迟退休年龄的合力。许多国家在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同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如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对提前退休者只能领取部分养老金等,如西班牙2009年1月通过的养老保险改革议案规定:年满65岁并且已缴纳养老保险38.5年者,或年满67岁已缴纳养老保险37年者才能获得全额养老金。

六是依法推进。国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是由政府提出法案,议会审议通过,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实施。

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

各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两大动因

各国延迟退休年龄尽管其实施路径、方式、节奏各异,并且在其从讨论到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但各国政府仍千方百计推行这一政策,甚至有些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强力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难以支付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出现社会保障财务危机。二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都保持高速长,并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善和较为优厚的社会福利体系。然而,从1981年开始经济增长减速,相应的社会保障税(费)增幅下降,但社会福利待遇的刚性使社会保障的支出不断上升。一减一增导致日益严重的财务危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增加缴费(税),又可相对减少养老金支持,是实现增收节支,应对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较好政策。

二是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保险抚养比增加。工业化国家在1946年至1964年都出现了“婴儿潮”,这批婴儿在2011年前后进入老年,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如英国19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15.5%,2000年提高到20.8%,2009年迅速提高到22%,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9%。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保险抚养比增加,养老保险等出现日益严重食者众供者寡,使得养老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或GDP)的比例不断攀升,不少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为减轻社会保障支出对财政的压力,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多管齐下,开源节流。主要措施包括:提高社会保险税(费)率,延长退休年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甚至是降低社会保障待遇。这些办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延长退休年龄的效果更是显而易见,既可以刺激消费,增加劳动力供给和税收,又可减少养老金支出,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曾于2009对英国的情况做过估算:如退休年龄延长1年,10年后的政府债务减少额将达到GDP的10%,30年后将达到GDP的20%。

我国退休年龄调整也宜小步慢走

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状况等情况看,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等,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各界也基本达成共识。从现实和国际情况看,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而各国在推进延迟退休年龄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各国在延迟退休年龄中,因退休年龄调整涉及各方利益,都曾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绝大多数国家采取先将改革草案公之于众,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法案。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增强政策实施的社会认可度和适应性,以给民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留下调整和转换的适当适应期。

二是小步慢走。这是国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普遍做法,即用较长的时间来逐步达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目标。尽管节奏有快有慢,但总体上是逐步推进。我国也应参照每年延迟几个月的办法,用较长的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同时,宜从目前退休年龄较低的群体(如女职工)起步。

三是提前谋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制定、舆论宣传、沟通协调、公布方案、应急预案、择机实施、评估反馈、修正完善等多个环节,应尽早规划具体方案,综合考虑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兼顾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乡居民的情况,择机实施。同时,还应考虑部分特殊群体,如工作和生活在自然条件艰苦地区预期寿命较低的人群,可考虑有差别的政策。

第6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增多,人员密集地区的工作人员总数也显著增加。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事故的频率和比例显著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必要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时期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现阶段,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消防安全隐患一直居高不下。《消防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承担消防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和文化教育”。消防安全监管从业人员多为基层公安局,对辖区内的各个机关、机构有较好的了解,这对于拓展消防安全监管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防安全监督是消防安全监督机构的基本职责,因为消防安全监督机构在监管火灾事故中承担着主要责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各种火灾事故安全隐患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出现,因此,新形势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才能保持时代稳定、繁荣的发展态势。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事故特点

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发生消防安全事故时,大多都是在空间内发生的,发生火灾事故时,势必会引起人员的焦虑和踩踏事故。当群众发现火灾时,往往会无秩序地进行逃离并相互推搡导致安全通道堵塞,再加上缺乏逃生的专业知识,这就会增加死亡的概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的物质条件更加富裕,商场等场所成为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型商场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种类丰富、易燃材料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果不能立即得到合理控制,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并且,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发生安全事件,马上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的现状下,新闻传播的速度较快,舆论影响较大,这也是安全事件处理的难点所在。

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

由于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普遍不高,部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对一些安全设备管理不完善。加上相关机构规章制度不落实、消防安全隐患较多、负责人监管不严等问题,都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消防安全监管薄弱

消防安全监管力度的薄弱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成为评价企业成败的依据。某些企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部门也为这一类的企业推行了当地的优惠政策,从而忽视了消防安全方面的监管,导致企业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相关责任不到位等问题的产生。消防安全资金投入少,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消防隐患多,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工作职责弱化;另一个层面是消防单位人员相对有限,从而导致消防员不仅要对其他地方进行消防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还要承担消防知识宣传、安全事故调查、审查和检查等日常工作。由于监管覆盖面广、覆盖面大,使得消防安全的监督往往不及时,监督能力不足。

四、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加强消防安全监管,除了要重视监管工作,还要强化大家的消防安全观念,丰富大家的消防安全知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防安全内容息息相关,消防安全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还要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要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让大家更加关注消防安全。此外,消防安全监管机构可以依托各类安全消防主题活动进行宣传策划,并结合实际,明确主题活动的频率和地点。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消防宣传策划的过程,也是强化自身安全消防理念的全过程,因此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言传身教,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担起消防宣传策划的重任。

(二)加强消防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消防安全监管队伍的发展,才能在密集场所使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可以避免因消防安全监管人员人手不足或技术能力不熟练而导致的操作范围过窄、周期过长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消防安全单位接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消防工程人才,填补当前人手紧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任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流程能力培训,提高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实力和责任心。

(三)不断完善相关管控体系

不断完善相关管控体系可以成为规范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最直接的途径,但管控体系的完善不仅取决于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还要从休闲娱乐会所的日常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装修原材料的选用以及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各个行业入手,确保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

(四)强化服务项目,依法办案,确保消防安全

消防单位要严格遵守消防工程规定,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备进行检查,督促整改违规行为和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单位也要提升服务态度,耐心、具体地指导人员密集场所的整改,确保整改迅速开展。同时,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人员成立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消防单位还应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了解人员密集场所周边的消防水资源、道路等情况,做好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系统开展消防应急工作,按时进行演练,提高防火救火技能,提升安全灭火的能力。

五、结语

人员密集的场所存在许多消防安全隐患,是火灾事故多发区和消防安全监管的重点场所。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对监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处理并进行整改,确保消防安全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红旗.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07(24):83-84.

[2]郝泽铭.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07(23):98-99.

第7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一)围绕建设工业新城,奋力推进工业经济新发展

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集中优势做强“4+X”产业。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工业提升36条”,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增强科技支撑。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企业创牌。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完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申报认证,踊跃参加各种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强实力。全面落实国家、省以及我市“保稳促调12条”等各类扶工惠企政策,积极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缓、停和取消一批地方涉企税费,让利企业,扶优做强。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努力降成本增效益。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跟踪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紧缺人才;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着力提升自身素质和发展潜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强化招商选资激发活力。坚持政府招商与社会招商齐头并进,不断提升招商实效。要深入实施提升产业招商意见,重点围绕“4+X”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及生产业项目招商。要广泛聘请社会中介招商员,积极调动社会中介机构、自然人的招商积极性。要突出杭州、宁波、温州、昆山、东莞等重点区域,派驻专职招商组,强化定点招商,推进合适产业向我市转移。支持企业境外合作伙伴来江投资兴业;鼓励优势企业推出优质项目,实行外资嫁接招商。狠抓项目建设积蓄动力。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力求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国家项目盘子。重点抓好杭(州)长(沙)客运专线、杭(州)广(州)高速铁路、丽(水)江(山)上(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增强要素支撑,抓好项目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开建率、投资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纺、欧派门业、迪奥汽配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平台增强支撑力。着力优化规划布局,细化完善山海协作园、莲华山工业园控制性详规。深入实施江贺经济走廊分阶段整治规划,完善乡镇功能区规划。继续推进城南工业园“退二进三”。强力推进土地征迁,加快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抓好山海协作园“三纵三横”主干道和十里牌工业园路网建设,启动莲华山工业园首期开发,做好江东工业园四期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时,注重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提高入园项目质量和产业集聚度。

(二)围绕打造旅游胜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加快做强休闲旅游业。围绕江郎山—清漾、廿八都古镇—浮盖山、仙霞关—戴笠秘宅三大核心景区,全面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完善推出“二日游”精品线路,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完成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良种马浙江繁育基地等工程建设,扎实抓好江郎山“申遗”工作。规划确定一批重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以清漾、和睦为主的古村落文化、以碗窑为主的山水野趣体验等“农家乐”休闲旅游;鼓励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乡镇发挥生态优势,谋划建设一批特色项目。提升配套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加强酒店餐饮业的行业管理,深化星级酒店创建,着力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强化营销推介,加强与周边的*、*、*、*等景区协作,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精心筹办毛氏文化节系列活动,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主题品牌。着力做活商贸商务业。认真实施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城区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建成时代广场、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场,规范提升江滨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条街、鹿溪路商业街。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扩面提质。大力发展商务新型业态,积极培育生产业,依托中山路金融、劳务中介、各类事务所、科技信息一条街服务职能的集中优势,推进商务中介机构发展。落实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加速做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综合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启动实施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二期项目。整顿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建设进度,推出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引导企业服务外包,积极支持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我市物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精心做优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完成商品房售房网建设,规范预(销)售行为,全力保障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推进老城区成片拆迁改造,完善城市拆迁和市区土地统分经营机制,规范拆迁程序和拆迁行为。强化住房保障,积极实施“固房”工程。扶优做强建筑企业,支持有条件企业提升资质、走出*、抢占市场。

(三)围绕构筑山水家园,努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建设最佳居住家园。加快完善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手编制城南片控制性详规、市域给排水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完成市心街传统风貌区等修建性详规编制,做好双塔大桥节点船帮文化等方案。突出提升功能。加快推进黄衢南高速*互通立交景观和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一江两带、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做好黄陈、天余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建设迎宾西路、西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达岭溪二期、住宅小区等绿化项目。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开展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坞里山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功能配套工程;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城区锅炉污染专项整治;完善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规范城市管理。加大城市营销策划力度,深入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探索施行景观、公园、广场等亮化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抓好城区路灯节能、楼道亮化改造,继续开展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最佳创业城市。通过政策带动、资金扶持、项目引导等方式,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奖励减免、小额贷款等促进政策,探索设立创业园、科技孵化园。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扩大资金投放规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江设立分支机构,温州银行*支行实现挂牌营业。创建联城小额贷款公司。抓紧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宅基地复垦。开展土地利用专项整治,依法依规盘活废弃、闲置土地。大力弘扬*精神,培育创业文化,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

(四)围绕实现富民惠民,强力推动“三农”工作新突破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加快“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扩权强镇,落实贺村、峡口省级中心镇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抓好贺村、淤头、四都、峡口等集镇区控制性详规和规模调整村规划编制,加强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水管体制改革,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对接特色产业和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对接市场的能力。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强化帮扶服务。加快市级下山脱贫小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粮食高产创建,大力发展食用菌、蜜蜂、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农业特色强基地、强镇、强村,推进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和“万亩千元”油茶示范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广“公司+农户”温氏养鸡、“合作社(公司)+蜂农”蜂业生产经营等模式;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着力加快农村建设。深化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洁化、绿化运动,加强“空心村”治理,深化农村环境卫生“四级联评”。大力推广生猪“零排放”生态养殖,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深入实施殡葬改革,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千库保安、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动工兴建新205国道至新46省道接线、205国道*段贺村立交等工程,争取46省道江贺段外移、花园岗至江郎山公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实施康庄公路整治工程,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加快电网建设,启动110千伏虎山变、淤头变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石门、蔡家等变电所主变增容改造。同时,继续抓好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动植物防疫、灾害天气预警等工作。

(五)围绕创新体制机制,全力开创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实施教育“新四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完成双塔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动工建设城南中学,完成城北中学、滨江高中、淤头小学等项目建设。做强职业教育,支持*中专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学校;实施幼儿教育提升工程,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启动创建省卫生强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争取公共卫生中心投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参保农民、参保城镇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快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繁荣发展文体等事业。深入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第五届政府文艺奖评选;举办欢乐元宵、建国60周年、机关干部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继续做好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文体器材下乡活动,启动农村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城乡社区和民间组织建设,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认真做好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通信、邮政、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

第8篇:机关事业单位应急预案范文

一、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市平均水平,部分位居全省和*市前列。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2.83亿元,比增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98亿元,比增3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7亿元,比增36%。工业用电量18.59亿千瓦时,比增33.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亿元,比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9亿元,比增18.3%。实际吸收外资1.59亿美元,比增16.1%。外贸出口总值3.89亿美元,比增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8亿元,比上年净增3亿元,比增57.98%,增幅居全省121个县(市、区)之首,其中本级税收收入5.08亿元,比增66.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总量跃居全省67个县(市)第三位;财政综合增长率62.41%,连续两年在全省67个县(市)考核中排名第一。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采取政策帮扶、融资帮扶、挂点帮扶、项目推动等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担保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为中小企业提供2亿元授信贷款,协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被省政府授予“金融稳定奖”。精密压铸、五金制品、不锈钢制品和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总产值10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0家,比增1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我市被*市政府授予“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河台金矿、鸿图科技成为*市工业十强企业。金利五金产品检测中心升格为省级五金产品检测中心,金利五金产业集群成为*首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我市继成为“中国压铸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后,又被授予“中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称号。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落实各级招商引资责任制,制定工业项目准入办法、第三产业及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市举办产业转移合作交流会,在*市、*和*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积极参加东盟四国经贸活动、赴美经贸活动和**交流会,举办“3•28”、“9•28”经贸洽谈会。全市共引进项目133个,合同投资总额66.14亿元,已履约项目110个,履约率82.7%。大项目引进建设取得新成绩,投资额超5000万元项目13个,包括投资10.5亿元的华晶玻璃、投资8亿元的蔚蓝国际等大项目。我市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

工业集聚基地建设优化提升。以*“双转移”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基地建设。金淘工业集聚基地投入1300万元,完善道路、供电、给排水、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落户企业27家,合同投资总额93.5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5亿元。金渡工业集聚基地投入3000万元,完善二期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落户企业55家,合同投资总额35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合同投资总额6亿元。金盛工业集聚基地建成企业136家,西区工业集聚基地二期以及白诸、白金龙工业带等工业集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城市规划建设亮点纷呈。完善市城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市城区面积由18.25平方公里增加到31.5平方公里。开展《*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7项规划编制,完成金利、白土、新桥3个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碧桂园和祈福两大品牌为依托,推进新兴江“一河两岸”江滨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总投资1.52亿元的“十大市政工程”建设,高铜线城区段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南兴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新江口大桥和西环路、南亭路改造工程加紧建设;总投资2300万元的中心城区19个居民小区巷道硬底化及下水道建设全面完成。市城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建楼盘15个,施工面积110.9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4.6万平方米,销售收入5.12亿元;祈福海岸首期开盘发售,碧桂园五星级凤凰酒店建成营业;市城区个体工商户、商铺和超市的数量分别比增30.6%、38.4%和28.6%,生活用电、用水量分别比增26%和33.5%。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棵菜、一条鱼、一只虾、一枝桂、一袋米、一罐油“六个一”特色产业,举办了市农产品展,我市被授予“中国罗非鱼养殖基地”、“中国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广东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市”和“广东省蔬菜产业龙头市”称号。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成立6个专业协会及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成效显著,入笼子项目23个,到位资金4100万元,比*年翻一番。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受益农田2.06万亩。市财政安排900万元,规划分3年建设300个农田水利小陂头,已完成100个。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5420万元,推进联金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水毁工程建设45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0宗,在*市率先完成省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并通过结案验收。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进新型农村综合保障工作,理赔金额163万元。向受灾农户发放贴息贷款1397万元。蚬岗镇南村成为全省两个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之一。农民增收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增8.32%。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启动总投资8.78亿元、总长148公里“六纵六横”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大桥连接线至嘉耀木业公司路段扩建工程动工建设,珠外环(江肇)高速公路刘村出入口连接线、广肇高速公路莲塘出入口规划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投入5573万元,完成省道莲金线连接线西段、广肇高速公路蚬岗出入口至蚬岗圩镇、莲塘罗勒至白土思福、白诸至云浮思劳、江口桥至莲塘圩镇、324国道至*公安学校等路段改造建设工程29.92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8公里。推进电网建设,完成基本项目投资9873万元、技改和大修项目投资7203.8万元,110千伏河秋、*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220千伏金淘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金淘Ⅱ输变电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54个农村电压偏低台区线路改造。投入520万元对市城区制水设施和管网进行扩容改造,投入1250万元建设金渡工业集聚基地二期供水管网。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平安和谐*建设取得新成效

科教、信息工作再创佳绩。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促进了一批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72亿元,增长率11.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6%,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教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考上本科线、三A线、三B线人数均居*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实现“五连冠”。白土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通过考核验收。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所有镇(街道)和行政村实现宽带互联网和农综信息服务点全覆盖。

卫生、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查。投入680万元对镇卫生院实施改造和推进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完成南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100%覆盖。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爱国卫生、初级保健、健康教育、农村中医和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村(居)无政策外人口出生“两无”活动,顺利通过上级的年度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从省二类地区晋升为一类地区。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加强。举办元宵彩车巡游、春节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展览等文化娱乐活动。启动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搬迁工作。完成市电影公司改革。蚬岗村、黎槎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成立了*曲艺协会。累计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800场、送图书下乡10080册,建成“农家书屋”63家。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完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强化耕地保护,确保占补平衡。抓好征地、项目用地的管理,加大处置闲置土地力度,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做好项目建设环保审批,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开展宋隆河、陶瓷生产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8家,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家。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促进清洁生产和能源综合利用,完成上级节能减排任务。

民政工作成效明显。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五保救济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全市纳入低保对象6174户、12623人,实现应保尽保。享受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及“五老人员”1898人,评定军烈属优待户617户,发放优抚金788万元,再次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市”。建立退役士兵就业岗前培训制度。完善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我市成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通过上级殡葬管理考核。大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捐款2429.8万元,捐物折款112.4万元。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市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建立“双转移”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培训农民工9491人。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00人,新增就业岗位683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2%。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险基金规范监管、安全运行。

平安和谐建设全面推进。投入600万元加强公安“三基”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成立市维稳指挥中心和各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平安和谐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成平安和谐示范镇4个、平安和谐村100个、平安和谐示范社区3个、平安和谐示范企业4家。“五五”普法深入开展。高度重视工作,完善热点排查机制,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群众来信来访总量下降11%,越级上访批次下降75%。基层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稳定。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落实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消防设施建设。金利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成为*首个镇级消防站。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大湾镇成为全省16个食品安全示范镇之一。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展6次全市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民生工程有效推进。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及公共事业比例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46%。完成110个省卫生村、109个生态文明村建设;新建农村硬底化道路103公里;5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补助南岸山口村村民因地质灾害搬迁建房472.5万元,已建成新房167间,在建7间;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43套,改造泥砖住房115户;解决商品房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513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百局千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有715家企业与502个村实行“村企联姻”,累计扶持联姻村发展农业生产性项目85个,二、三产业项目105个,建设基础设施250项。全面实施村委换届离任审计制度,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通过省的检查验收。

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4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3件,办复率100%。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已有3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共246项业务实现网上审批,完成审批业务4543宗,办结率100%。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依法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开通行风热线,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和公开评议市机关部门活动。加强绩效评价,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促进保值增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抓好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强化监察、审计监督,防范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征兵任务,人防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外事侨务、人事、工会、物价、统计、旅游、对台、气象、档案、地方志、保密、宗教、妇儿、粮食储备、三峡移民、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