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经济与管理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与管理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与管理的关系

第1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个方面,积极的经济管理和消极的经济管理尽管体现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联系和关联。换句话说,积极的经济管理和消极的经济管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立,而是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内在关系。如何正确地把握这种存在的内在关系,对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态势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积极经济管理的成因和手段

古典经济理论的理想状态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然而在现实过程中,国家经济调控目标,通常不只是单纯地追求最优的资源分配,但还要考虑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国家利益等等方面,因此,即使是消极的经济管理、国家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经济运行,目的为了达到理想化的调控状态。积极经济管理作为是一种管理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政治手段产等去改变和个人权利和其他权利体系的手段,改变经济模式参数,引导经济向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从而现实中的国家经济向着最好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偏好的影响,如果依靠纯粹的消极的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无法完全改善偏好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引入积极的经济经济管理手段,有效地调整参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金融政策,市场供给和需求通过平等经济良性效应互相影响,然后优化市场结构体系,规范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和利润效率优化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投身于市场,显现出偏好的信息,诱导私人的经济活动,使其接近政府。为了确保安全可靠,政府应该扮演领导角色,做好独立的经济保护,抑制外国投资和竞争,为国内资本输出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良好的资源保护,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人权标准、也可以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通过行政控制,实现优化设计审查,并对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

2、消极经济管理的成因和手段

消极的经济管理手段和积极的经济管理手段之间存在着略微的不同。。同样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了诸如市场经济假设以及价格弹性假设等多个方面的假设。如果现实中的经济情况和古典经济假设的情况一样,那么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就可以依据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基础实现基础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可是在现实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古典经济经济理论模型与其之间肯定会出现各种差异,要知道古典经济理论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理论。这也就会导致一种信息不完全,垄断等市场缺陷的出现。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为了使得现实中的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达到最佳的状态。政府不得不利用各种方式去进行宏观调控使得现实经济能够尽量的逼近古典经济模型的发展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导致消极经济管理的原因。

消极的经济管理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等各种各样的缺陷,使得现实经济能够接近古典经济理论模型的状态,最大化的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消极的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并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保证合法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如及时快速释放各种精确的市场咨询,避免信息的局部性,保护工人的权利和利益。消除各种经济封锁行为,实行良好的补贴政策管理;公共物品的合理布局,避免垄断竞争市场运行,实行一定程度的经济规划系统,防止浪费有限的资源,对于跨国企业不断在我国市场竞争的情况,应迅速创建和不断加强国有企业,自主企业的自主竞争与对抗意识,同时政府在引导的过程中。 3、积极与消极经济管理政策的关联性 3.1成因上的归属关系

我们成因上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和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之间应该是归属关系。因为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涵盖了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尽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会结合一系列的行政法规以及政治、法律等手段,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话,这样的经济管理方式并非处于政府的本意,政府并不乐意采用这样的经济管理方式。但是积极的经济管理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经济管理政策,是政府所乐于接受的,愿意采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政策。所以我们说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涵盖了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的成因。在涉及到的经济调节以及掌控手段上,我们看积极的经济管理和消极的经济管理都涉及到经济调节、行政管理以及法律管理等方面。虽然消极的经济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积极的经济管理也是依赖于消极的经济管理而存在。所以必须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之后,才能真正地提高经济管理核心水平,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3.2问题和对策的内在关系

积极的经济管理和消极的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是内部之间的关系。经济市场自发运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经济体系的问题,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障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的时候,通过消极经济管理政策,利用法律、行政和一些政策手段调控整个经济的运行状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来解决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是针对当前形势发展的特定的经济措施,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是在经济管理者运用积极态度情况下运转的,它能及时根据国家经济市场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反应和处理,以确保整体经济的稳定运行。 3.3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

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和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是一种互补的,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这两个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面,一方面相互对立,另外一方面相互相互联系与促进。特别是在使用经济管理政策来规范整个市场发展的经济国家中,要准确使用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和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为经济服务。在积极的经济管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依据消极的经济管理政策作为前提,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稳定、安全,在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的实行相关经济管理政策,只有保证了如此前提,才能确保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4、结束语

第2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 ;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肩负着为群众提供医疗救助、保健服务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职责。而同时,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有承担着自负盈亏的责任。因此,在福利性与经营性双重原则的要求下,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在当前卫生行业的改革进程中,医院受到的最大的冲击来源于经济方面。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已成为医院自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医院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

医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医院的经济效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包括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政策和医疗环境四个方面。(1)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包括医疗水平、护理水平、医技水平等 (2)服务质量。随着目前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工作人员素质、文明礼貌程度、工作效率、便民措施等。(3)管理政策。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只有应用恰当事宜的管理策略,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医院的声誉,提供医院的经济效益。(4)医疗环境。先进高级的医疗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优雅整洁的院容院貌能够为患者就医、医生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2.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政策、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环境,这些大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政府政策。政府如果能够发挥经济调控者和社会监管者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医院发展和医疗进步的政策,对医院医疗质量、发展规模、医疗成本等实行有力的干预,必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医院所处道路交通状况、通讯设施完善状况等因素。良好的地理位置对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社会环境。医院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尤其是当地群众对医院的就医环境的认可度、医疗水平的信赖度及医院的知名度,对医院的长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理念也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传统工业时代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渐被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取代,企业管理逐步迈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时代。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质的认识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只是提供智能支持,而且它更是一个决定组织能否有效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质是创造效益

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医院有了先进技术、设备和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队伍,也很难想象会有稳定持久的经济效益。,构架成医院的最基本元素是医院中的每一位成员个体,所以说,医院创造效益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医院根据经营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动和协调组织的每一位成员,科学利用物力和财力的管理活动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地位:组织的技术优势来自组织中人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不断开发和创新,生产和销售优势源于优秀的人才队伍,一句话,组织创造效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正是围绕着以“人”为核心,以人与组织、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事为对象,研究其内在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认知人性、尊重人性,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和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从而能够科学地利用财力、物力,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已经从原来的人事管理职能支持,提升到积极主动创造效益上来。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质就是创造效益。

人力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受人力资源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衡量经济效益,则表现为投入-产出关系。更为具体地说,则是医院资金、技术、设备、医院的影响力、人力资源等要素的综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①经济效益 = f(资金,技术设备,医院的影响力人力资源,其他);②人力资源效益=g(员工的资质,人力规划,培训,员工绩效和薪酬,其他)。 但从医院个体角度看,人力资源在公立医院经营中的效益评估通常是比较评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力资源效益更多的表现为医院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在这里不妨引入影子效益来描述人力资源效益。所谓影子效益,是指此效益并不像投资收益、产出成本效益等可以直接体现为医院的经营价值,而是通过驱动和整合其他资源要素,借助于其他要素的作用所产生的效益。人力资源的影子效益如何评估,可以从人力资源在经营中的职能作用方面评估。如上面①②所提示,企业经营效益是资金、技术和设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要素的共同体现,从而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益指数。更为直观一些,效益则体现于收益与成本中。即:效益=收益-成本,或:效益=收益/成本。

成本不仅体现为劳动资料的耗费,而且还包含着人力成本,如薪酬福利、招聘培训等一切与人力投资有关的花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益,提升企业整体利益则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组织整体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第3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制度;技术;客户;绿色管理;环境绩效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9-0084-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15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管理思想开始萌芽,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企业开始 将环境保护结合到企业的经营中来[1]。在此现实背景下,学者们从组织策略、绿色行销等不同视角运用各种方法对绿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企业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基础理论指出组织竞争性与正当性驱动组织向生态经济发展[2],法规压力、成本因素、利害相关人压力等因素成为研究的重点[3]。目前,国内有关绿色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营销与绿色生产方面[4],对于环境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上[5],但对于影响企业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外部环境因素,多数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探讨上,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尤其缺乏对外部环境、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整合性的研究[6]。Hussey等[7]2007年针对458家小型制造业企业调查表明,全球中小制造业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现状并不乐观,很少有企业去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去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利用生命周期管理或采取其他主动的环境管理实践。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如何构建具有约束力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加强绿色管理,提高环境绩效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东莞的家具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制度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客户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绿色管理(主动的行政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整合模型。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变量界定

已有研究认为绿色管理活动包括绿色营销活动、清洁化生产活动及主动的行政管理活动[8-12]。由于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以完成海外订单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营销活动,清洁化生产在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定义绿色管理为企业透过主动的行政管理,生产对环境友善的产品以降低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从而提高环境绩效的活动。主动的行政管理是指环保稽核、办公环保、员工培训、环保认证申请等行政上一系列与绿色管理相关的活动[12]。组织的绩效包含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13],本文为了解企业绿色管理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采用狭义的环境绩效,即一般定义都包含的资源使用绩效与减少污染绩效。企业的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Scott[14]认为企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企业制度环境包括规范、法规及认知,而技术环境是指与组织投入、产出有直接关联的环境集合。Freeman[15]指出企业行为还受到利害相关者因素的影响,而家具产业中客户因素尤为重要。

1.2 外部环境与绿色管理

Scott[14]认为企业在面对环境的要求时,倾向于追求制度环境所认可的合法性,因此会针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策略。Porter等[16]研究发现,若能以适当的环境标准引导企业创新,企业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原料、能源等资源。Bonifant等[17]进一步指出,当政府创新性的环保法规出台之后,企业的环保措施会明显由“管末处理”转向“源流减废”,这种理念的发展导致后来各国政府设立环保法规,鼓励生产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的绿色产品。秦颖等[18]在调研关于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时,发现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严格的环境法规对解决环境问题很重要。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H1a: 制度因素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张彦辉等[19]的研究表明,由于绿色管理会受到技术特性变数的干扰,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科技创新策略以适应环境压力。企业在引进绿色技术时,首先考虑的是所引进的绿色技术是否与企业现有的技术系统兼容,以及推行绿色技术的难度是否很大[20]。家具生产企业在推进绿色管理中所遇到的绿色技术的难度并不大,主要是绿色技术是否与原有的技术系统相兼容。Robertson[21]采用与已有做事方式的一致程度相定义相容性,即企业引进绿色生产方法或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硬软件知识,包括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环保化设计与绿色管理工具等,是否与现有的技术系统有较高的相容性。相容性越高,企业采用该项技术的意愿就越高。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b:技术相容性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顾客绿色消费理念不断强化,绿色消费者对生态保护日益重视。在欧美,有关调查显示82%的德国人到超市购物时优先考虑环保问题,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物欲望。Arora等[22]的垄断理论表明高收入消费者愿意把环境友好产品利益内在化,这样使得那些积极降低污染的企业愿意内在化其污染的不经济性,主动参与污染降低的活动。Henriques等[23]研究发现顾客的压力与企业环保规划的形成呈正相关。秦颖等[18]也指出,较靠近消费者的企业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压力,认为从改善环境友好的名声中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c:客户因素与主动的行政管理呈显著正相关

1.3 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

Judge等[13]研究发现,企业的经营决策程序与环保行为相结合的程度与环境绩效呈正相关关系;Montabon等[24]较早前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环境管理实践同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前许多学者也指出,采用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控制可以获得较佳的环境绩效[9,11,16]。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2:主动的行政管理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1.4 外部环境与环境绩效

基于假设一的3个子假设和假设二,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以下三个假设:

假设H3a:制度因素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假设H3b:技术相容性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假设H3c:客户因素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理论模型(见图1):

李卫宁等:外部环境、绿色管理与环境绩效的关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9期图1 理论模型

Fig.1 Theoretical model

2 研究方法及假设检验

2.1 研究样本及问卷收集

本研究以东莞家具企业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要求为:①独立经营核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②正在经营中的加工或制造企业;③包含整个家具产业中的家具成品生产企业(出口型)、家具配套材料供应企业、家具行业五金企业以及家具行业包装企业。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根据东莞家具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参考高明瑞和黄义俊[12]的研究,设计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调查问卷要求由企业高管填写,每个企业只填写1份问卷。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231份,回收145份,回收比率为62.7%;扣除存在明显填写错误及填写不全的18份之外,有效问卷127份,占实际发放问卷的55%。样本企业中家具成品出口企业有54家,其他配套企业有73家;获得ISO9000认证者有103家、获得ISO14001认证者有9家、同时获得ISO9000与ISO14001验证者有9家;组织年龄最少1年,最高19年,平均10.50年;员工人数最少20人,最多1 000人,平均276.4人;资本额最低50万元人民币,最高 1 000万元人民币,平均 103.6万元人民币。

在问卷调查时,如果所有题项均由同一填写者填写,就容易出现同源偏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简称CMV)的问题,本研究使用了答卷者信息隐匿法等事前预防的措施。同时,本研究还采用Podsakoff等[25]建议的哈曼(Harman)单因子检测方法检测同源偏差。在有效问卷的所有题项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un-rotated)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份,占到的载荷量是35.361%,并没有占到多数,所以同源偏差并不严重。

2.2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4.0 For Windows)分析各变量(制度因素、技术相容性、客户因素、主动的行政管理、环境绩效)的Cronbach'α系数(0.741、0.736、0.698、0.762、0.715),结果都大于0.6,说明问卷对变量的设计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信度。

2.3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模型检验之前,通常首先要考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揭示各变量间统计关系的强弱,为进一步描绘和反映变量间数量变化关系提供依据。本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在变量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初步判断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的情况,一般认为如果相关系数在0.75以上,则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从0.156到0.364,均未超过0.75,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2.4 理论模型验证

2.4.1 整体模型检验

本研究用Liserl8.7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1所示,综合各项拟合指标判断,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整体模型拟合度良好,可以用以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2.4.2 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

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2.4.3 中介检验

按照Baron等[26]所建议的方法,利用层级回归进行中介检验。结果显 示,第1、2步均显示制度因素、技术相容性以及客户因素对环境绩效和主动的行政管理都存在显著影响,但在第3步中,在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加入中介变量即主动的行政管理之后,主动的行政管理的归回系数显著,而客户因素与环境绩效的关系消失,T值由3.50降低为0.95,不再显著,因此主动的行政管理在客户因素和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制度因素与技术相容性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说明主动的行政管理在制度因素和技术相容性两者与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1 整体模型的拟合指标

Tab.1 Fit indexes of the overall model

项目Item拟合指标Fit index模型估计Model estimates解释Explanation绝对拟合指数Absolute fit indexχ2(卡方值)351.25GFI(良性拟合指标)0.89好,大于0小于1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0.064好,小于0.1相对拟合指数Relative fit indexCFI(比较拟合指标)0.92好,大于0.90IFI(增值拟合指标)0.92好,大于0.90NFI(规范拟合指标)0.91好,大于0.90简约拟合指数Parsimony fit indexχ2/df(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2.811

表2 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

Tab.2 Path coefficient and hypothesistesting of

overall model

径Path变量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路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T值Tvalue对应

假设Hypothesis检验

结果Assessment1制度因素主动的行政管理0.444.74H1a支持2技术相容性主动的行政管理0.212.97H1b支持3客户因素主动的行政管理0.242.93H1c支持4制度因素环境绩效0.314.22H3a支持5技术相容性环境绩效0.242.50H3b支持6客户因素环境绩效0.140.61H3c不支持7主动的行政管理环境绩效0.363.27H2支持注:T值等于或大于1.96为显著,N=127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绿色管理(主动的行政管理)对环境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此研究发现印证了Judge等[13]企业的经营决策程序与环保行为相结合的程度对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的观点,采用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控制可以获得较佳的环境绩效[9,11,16]。由于企业相比于消费者和政府,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而且最系统[9],因此对社会而言,对企业施加适当的外部环境压力,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将能够有效地改善自然环境。

(2)外部制度环境对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均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外部制度环境还通过绿色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在本研究中,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环保法规的约束,而数据显示,制度因素在绿色管理的三个影响因子中作用最大。可见,若能以适当的环境标准引导企业创新,可以更有效利用原料、能源等资源[16],企业为符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也应该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8,11]。东莞的家具企业以出口为导向,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这些市场对进口家具设置了各种环保门槛,受访的厂商举例说部分国家对进口家具的包装有环保要求,但又不愿承担由此引起的成本上升,这种制度压力迫使企业要不断进行绿色创新。因此,适当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促使企业采取更积极的绿色管理并重视绿色创新以便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当前全球反暖化的大背景下,这一结论对于我国更加重视并更好地利用环保法规这一手段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绿色技术的技术相容性对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均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技术相容性还通过绿色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这说明企业在引进绿色技术时,会考虑绿色技术与企业的现有作业是否相容。因此,在今后的长期过程中,在我国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的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行业协会或政府环保部门在推动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时应充分注意绿色技术与企业现有作业的相容性问题。

(4)客户因素对绿色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主动的行政管理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环境绩效。这一发现支持了相关文献认为消费者压力能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管理,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观点。东莞的家具生产企业以出口为主,其面对的客户对产品具有较高的环保要求,这种客户的压力通过出口企业传导到整个产业,使得客户对家具产业的绿色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并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环境绩效。Stead[27]发现西欧部分因环保出色而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企业,是依靠发展绿色产品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吸引了重视环保的消费者,在利基市场获取更大边际效率,最终达到成本的领先。但通过对东莞家具行业的外销企业与内销企业的访谈对比,研究发现客户因素对家具行业内销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比欧美国家落后。但随着中国经济和消费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当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增加到较高水平时,企业能否对这种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将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尽可能采取比较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并取得一些有益的学术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局限性。第一,实证研究中各变量测量问题数量和样本大小的限制,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量表和扩充样本规模;第二,实证研究样本选取地区和行业的限制,后续研究可以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比较研究;第三,本研究仅考察外部环境对企业绿色管理及环境绩效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引入内部环境变量,如组织特性;第四,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续研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chott J, Fischer K. The Greening of the Industrial Firm [C]. In Schott, J. and Fisher, K. eds.,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for Industry[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3: 3-33.

[2]Bansal P, Roth K. Why Companies Go Green:A Model of Ecological Responsivenes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4): 717-736.

[3]Berry M A, Rondinelli D A.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8, 12(2): 38-50.

[4]李文伟.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观点综述[J]. 经济纵横,2006,(15):76-79. [Li Wenwei. A Summary of Green Marketing Perspectives [J]. Economic Review, 2006, (15): 76-79.]

[5]谢芳,李慧明.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演进与整合[J]. 经济管理,2006,(7):17-20. [Xie Fang, Li Huiming. The Evolu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 Economic Management, 2006, (7): 17-20.]

[6]王京芳,王露,曾又其. 企业环境管理整合性架构研究[J]. 软科学,2008,(1):1-4. [Wang Jingfang, Wang Lu, Zeng Youqi.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 Soft Science, 2008, (1): 1-4.]

[7]Hussey D M, Eagan P 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ers: Can SEM Help SME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7, 15(4):303-312.

[8]Hart S L. A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4): 986-1014.

[9]Shrivastava P.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16(S1):183-200.

[10]Barret J, Segerson K.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Desig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7, (33): 196-213.

[11]Nehrt C. Maintainability of First Mover Advantages W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77-97.

[12]高明瑞,黄义俊. 绿色管理与利害相关人关系之研究:台湾1000大制造业之实证分析[J]. 中山管理评论,2000,(3):537-565. [Gao Mingrui, Huang Yijun. Relation between Green Management and Stakeholder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aiwan's 1000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 Zhongshan Management Review, 2000, (3):537-565.]

[13]Judge Jr W Q, Douglas T 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Incorporating Natur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to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 35(2): 241-262.

[14]Scott W R.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M]. (3r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2.

[15]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 Pitman,1984.

[16]Porter M E, vander Linde V C. Green and Competitiv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9-10): 120-134.

[17]Bonifant B C, Arnold G, Long T.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J]. Business Horizon, 1995, (7-8):37-47.

[18]秦颖,曹景山,武春友. 企业环境管理综合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105-111. [Qin Ying, Cao Jingshan, Wu Chunyou. Empirical Re search of Impact on Driving Factors of Fir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ased on EMBs [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8, (1): 105-111.]

[19]张彦辉,许牧彦. 影响厂商选择环境科技创新类型之因素[C]. 台湾科技管理研讨会,1999. [Zhang Yanhui, Xu Muyan. Factors Affecting Enterprise's Type of Choice abou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C]. Taiwa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eminar, 1999.]

[20]Rogers E M, Shoemaker F F. 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71.

[21]Robertson T S.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J]. New York: Holt, 1971.

[22]Arora S, Gangopadhyay S. Toward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Voluntary Overcompliance [J].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Organization, 1995 (28): 289-309.

[23]Henriques I, Sadorsky P. The Determinants of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Firm: An Empiric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6, 30(3): 381-395.

[24]Montabon F, Sroufe R, Narasimhan R. An Examination of Corporate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 (5): 998-1014.

[25]Podsakoff P, Organ D. Self Reports in Organizational Leader Reward and Punishment Behavior and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6, 12(4): 531-544.

[26]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 1173-1182.

[27]Stead W E, Stead J 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 In Collins D, Starik M. eds. Research i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PolicySustain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Nature and Organizations[M]. Greenwich, CT: JAI Press, 1995: 43-6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Environment, Gree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LI Weining CHEN Guido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第4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以及电价制度的影响,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的处理好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我国目前的电价政策与实行阶梯式电价的重要性阐述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协调发展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之间的具体对策,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符合于目前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作管理;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完善,如何能够满足于居民对电的需求,有效的协调好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的电价政策以及实行阶梯电价的重要性

(一)我国的电价政策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阶梯式电价政策,即递增式或者累进式电价,主要是根据用户不同的用电量划分了多个阶梯式,并根据不同分段的用电量进行定价计费同。通过阶梯式电价的落实,有效的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对市场差别定价进行合理的细分,从而有助地提高用电的效率。

(二)实行阶梯电价的重要性

我国实行阶梯式电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体现出居民用电的公平性,并提高了用电效率。对于单一电价的实施,用电越多的用户所获得的补贴就越多,而电用比较少的贫困家庭,所获得的补贴比较少,不合理的分配使得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公平性。而阶梯式电价政策的实施,则是对基础电量之上的电量价格进行累加,既能够呈现出电量的成本,还体现出了居民用电的公平性,有助于居民的节约用电。

其次是发挥出了杠杆的作用。阶梯电价对于用电需求弹性较高的用户采取低价政策,反之则采取高价政策,有助于实现高效的电国资源配置。

最后落实阶梯式电价,能够缓解电力企业亏损的压力,通过实行的阶梯式电价,有效的为能源价格机制进行科学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助于疏通电力能源的产业链。

二、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之间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改善电力经济运作管理策略,不断完善电价制度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电力价格制度也应当随之而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企业经济运作管理方面的完善,通过大力的促进电力制度的改革c完善,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力市场需求。首先应当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入手,由于我国的电价制度一直都没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先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结合目前电力市场经济竞争的需求,建立起新的经营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确保电力企业的经营方法与理念等与目前的电力市场发展需求相一致。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运作管理效果。其次电力企业还应当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部分的重视与管理,并使得企业所具有市场竞争力与电力市场经济竞争需求相一致,从而有助于电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通过电力企业完善基本的电价制定机制

目前电价制定与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都对供电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经济运作管理水平,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成本意识,并不断完善基本电价的制定机制。一方面供电企业应当有效的挖掘企业所具有的潜能,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尽量做到精兵简政,并建立起自负盈亏性质的经营主体;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成本意识,站在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层面,根据目前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企业内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费用。

(三)制定完善的分时定价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在用电过程中都表现出白天用电比较紧张,而晚上用电比较浪费的普遍现象,这种电供需求的不平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发展。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具体的用电情况,需要有效的平衡白天与夜间的用电量,并通过对目前作业模式的有效调整,制定出完善的分时定价机制,以此来降低企业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城市已经推行了分时定价的用电机制,并在制定地过程中积极的借鉴了优秀、合理的定价方式,从而满足于不同居民对用电的需求。例如白天保持不变的用电原价,然后把晚上的用电价格调整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以此来鼓励企业与居民尽量的避开用电的高峰期,从而实现对用电量的合理化利用,有助于促进电力企业经济运作的管理,既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规范化的电价监管体制,针对目前在传输电力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偷电与漏电现象,因此,要通过合理的电价监管组织,有效的确保电价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

(四)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

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益,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机管理与无纸化作业成为了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例如对计算机如何操作使用、微机化操作系统等,从而通过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目前电力行业也渐渐的过渡为了服务型行业,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了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有效的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利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虽然我国目前的电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运作管理的发展,但在电力经济的运作管理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当不断的完善电价的价格制定机制,并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并进一步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运作管理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辉.电力经济运作管理与电价政策关系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04):8081

第5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关系探讨

国家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效率,与市场经济之间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协调企业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企业经济体制,保护合法权益,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1国家工商管理职能

1.1监督职能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具有较为良好的监督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交易过程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有效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自身行为,使市场交易的科学性、合理性得以保障,有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同时,工商管理也可以作为市场活动的裁判,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性[1]。

1.2加强合作效率

国家工商管理不仅可以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还需要监管相关经济体制以及公共服务效率。工商管理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企业与市场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工商部门,设定了较多的系统部门,要求能够更好地提升法律效应,对于不正规的经营与合作、违法的垄断等严格惩治,有利于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维护,此类部门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合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工商管理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了解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就要重视以下几点内容的分析。

2.1市场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我国的建立与发展,是由于人类的进步、商品的生产与营销所形成的。所以,国家建立了工商管理部门,以便于对社会中的商品经营体制进行监督,保证能够更好地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市场经济是由商品的生产与交易形成的,此时,相关管理人员会根据工商管理规定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维护,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各类生产、交易是工商管理发展的基础,只有良好、正常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工商管理效率[3]。

2.2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的促进关系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以及前提,同时,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存在较大的促进关系。主要是因为商品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此种情况下,需要加大力度对相关工作做出重整。以便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工商管理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监督与管理,意识到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可以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而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此类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为工商管理提供较好的物质支持,使其能够与试产经济同步发展,在规范工商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效率。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4]。

2.3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工商管理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先进技术的引进,生产与营销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优化。此时,企业中的利益主体矛盾增加,不能更好地提升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健康的引导,单一的市场经济管理制度是不能满足相关管理需求的,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本来就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工商管理相互合作。同时,工商管理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完善,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管理需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好的管理作用。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的发展,在彼此监督与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效率[5]。

3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加强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地改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可以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工商管理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以及合法性,在对市场经济发展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工商管理设置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相关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更好地提升制度的规范化,使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强化市场监督。工商管理要求市场主体与市场监督工作的均衡性,主要对市场经济的各类违法情况进行监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垄断问题与不正当竞争问题,工商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还会出现侵犯商标权的问题,工商管理应该极力地对企业商标权进行维护。另外,市场经济发展中还会出现各类虚假甚至违法的广告,工商管理应该予以严格的惩治,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对其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完善社会经济体系。工商管理在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工商管理利用自身的行政职能,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与教育,积极地培养规范化市场,这样可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优化管理,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地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有效地引导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进而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互相管理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效益。国际在执行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地发现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还要重视先进人才的引进,严格要求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地对其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控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管理与监督的优势。

作者:李娜 单位: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议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5(28):224-225.

[2]王宇恒.浅议工商管理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J].新西部(中旬刊),2015(11):63,79.

[3]冯秀香.浅析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4(27):52.

第6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可谓瞬息万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企业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在筹集资金、投放资金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资金管理,选拔和培训优秀的工作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多数外资和上市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属于不同的人掌管,是相分离的,这样的话,经营者和所有者追求的目标经常不一致,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会互相损害利益,导致企业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盲目投资、收取回扣、夺取股权等;所有者往往会利用自身优势限制经营者的各种行为,如由于对企业经营情况不了解而盲目干预经营者的决策。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如授权管理、不相容职务分离、轮换岗位等。

 

在私有企业中,企业经营者会采取各种经营方式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或者突破发展瓶颈,如企业上市、改变投资方向、研发新技术等等,这些方式都与资金的合理利用相关。在小微企业中,缺少资金是制约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不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资金筹集、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等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几乎都会与资金发生关系,因此,企业中的每个人员在进行每项事务时都必须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制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增加资金使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是企业实现最终目的的前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效益的直接体现,如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流动情况,企业收支情况等,当管理人员看到这些就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解,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方向,维持或改变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状态。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进行综合分析,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财务指标,为决策者服务。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给国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是风险多一点还是机遇多一点。对项目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比较同行业的情况,判断企业的风险水平,然后再做出决定、进行有效控制。而财务管理就是这些分析的重要保障,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合理分配资金,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筹集资金

 

财务管理部门为企业的发展、经营筹集资金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企业的经营发展要想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满足企业的扩张需求,只有通过财务管理部门筹集到充裕的资金。通常企业可以从多个渠道来筹集资金,但要想得到更好、更多的效益,企业的财务部门就需要对各种筹集资金的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从中选取最适合、最科学的筹资方法,来满足企业发展、经营的需要。

第7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发展;竞争力;企业管理;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新调控。企业的经济管理就是通过投资决策,企业融资财务管理,等对企业进行管控。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也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信心,企业经济管理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企业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联系

1.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的经济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我给你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企业法人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强,没有管理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根据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企业管理,严重的做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运营资金缺乏管理渠道不畅,财务收支不均衡。如果企业的经济管理不当,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收益。经济管理要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尽快地建立经济管理制度。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的监督和控制,利用好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为企业盈利。

2.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年金机关的活动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诞生的。在企业诞生初期,企业的经济业务量不到,不存在着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初创期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好坏对企业的影响不大。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增大,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例如,企业要针对财务人员建立起,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企业要针对后勤人员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要做好车辆管理,接待标准,差旅费用报销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3.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综合性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对企业与经济有关的员工活动,财产流动,产品流动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组织使得企业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综合性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不单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企业不断的壮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能够优化企业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

二、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优化企业的管理

1.要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入手促进企业发展

要强化市场秩序的规范性。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市场经济秩序。只有建立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发展环境。同时,要不断地建立健全相关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才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2.要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

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项目投资和业务科长状况,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趋势。企业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大企业只有做好经济管理,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不断的扩大业务量。只有企业做好了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给企业迎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妥善的处理好既经济管理和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3.要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传统的企业经纪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了。企事业必须大力改革,逐渐转变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企业的经纪管理过程中,要明确企业的定位,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对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可是也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动态抓住机遇,注意节省企业的成本,还要注意强化企业的管理监督体制。企业发展要有长远的目标和眼光。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要从大局入手,要高瞻远瞩。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还要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企业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把企业发展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把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增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处理好与政府,客户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树立好自身的形象。企业经济管理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投资金融营销市场法律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企业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育。因此可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地位。只有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住进企业,生产能力提高,才能够使企业适应社会发展。姐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管理就是要盈利,企业不盈利就相当于违法犯罪。姐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关注企业发展趋势。企业要利用好经济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总的来说,为了使企业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功能,必须要充分地提高我国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叶静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第8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一、发展国家公共经济对改善民生的推力

(一)国家公共经济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公共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公共经济的发展也更加偏重于对民生的投入,比如,政府积极调节财政支出,加大对改善民生的资金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保障的模式;加强公共经济的资金管理,努力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等等。从表面上看,政府的诸多改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问题,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民生问题。公共经济对民生的支持更多的偏重于效率的提高,政府在改善民生的问题上,一味的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这种公平包括在城市中收入较高者与收入较低者之间的公平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公平。所以,在公共经济对改善民生的支持上应该有重点、有目标的支持,不能盲目的全面撒网。(二)调整政府公共支出弥补市场的不足,是改善民生的保证市场经济早以代替计划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功臣”,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给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造成难度。因此,在发展公共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民生问题的现状,更加积极的调节政府支出状况,适当的减少或者增加政府支出,以便更好的协调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刺激经济的发展,运用市场经济的作用来改善民生,鼓励部分私人企业参与到改善民生的队伍中去,壮大改善民生的力量。但是,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政府在利用市场的力量改善民生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市场调节的弊端,要做到政府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推动改善民生。(三)政府公共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是改善民生关系的保障政府公共经济对于改善民生的支持主要是资金与政策支持。政府对于改善民生的资金支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政府应该更加驻中国对于资金的管理与资金流向的注重,政府不能一味的播出资金用于支持民生改善,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资金全部用于民生改善,以及资金要真正用于需要扶植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民生问题得到改善。所以,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公共经济的管理制度,保证资金流出的数量与资金的流向。(四)政府公共经济的发展要逐渐趋于法制化,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公共经济的发展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部门资金流出的数量,从源头上控制政府公共经济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另外,对于资金流向偏离原定轨道的情况,要按照法律条文给予严厉的打击,保证政府公共经济对于改善民生的支持资金真正的用于民生问题上,努力实现投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

二、改善民生对政府公共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改善民生要求政府转变管理职能改善民生要求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真正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应该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健全社区服务职能。要积极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确立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必须承担起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提供者的责任,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二)不断强化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政府协调公共事业,以促进社会公平,成为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公共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分配公平,而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因此,为了保证民生的实际改善效果,就必须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取向。四、总结政府公共经济的管理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政府公共经济的发展对改善民生具有推动的作用,而改善民生又对政府公共经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政府公共经济的不断完善。

作者:宋常迎 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第9篇:经济与管理的关系范文

摘 要 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要科学有效地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以应对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协调配套的创新。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 创新思想

一、目标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即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它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内容重点和着力方向,同时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不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亦不同。当经济过热时,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了重点目标;经济不景气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重点目标。重点目标的实现,能够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其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都是源于经济总量平衡出现问题。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欲望增强,合理把握总需求的增长尤为必要。目前,居民消费行为已趋于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比较稳定,除个别热点产品外,不会出现排浪式消费热潮。因此,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就成为保持总量平衡的关键之举。在总量平衡中,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尤为关键。例如,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再如,我国持续采取的刺激内需的政策,也会刺激进口的需求。

二、主体的创新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是指依法成立、履行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的内容是塑造现代政府主体,具体表现为组织创新和人员创新两个方面。其组织创新的实质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政府职能、确立政府规模与提高政府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是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要按照政企分开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实现由微观直接的干预向宏观间接调控的转变;按权责一致原则,调整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防止职能交叉,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互不负责的弊端;按照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按照效能原则,确立最优政府规模,政府最优规模应是边际政府交易成本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边际制度收益和边际制度成本分别相等的那一点上;按照效率原则,要以尽可能少的机构、人员去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以降低政府工作的成本,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关键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定位。不仅要进行组织创新,而且要进行人员创新,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客体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客体即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管理对象,具体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协作等。

四、手段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所采用的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一切手段,它包括软件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也包括各种硬件,如各种传媒和网络等。管理手段是决定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能否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水平。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问题。人们一般的提法是:宏观经济管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无论如何,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重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一般都会采取法律的形式,以法律为依据,以相应的法律作保证,避免主观随意性。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还包括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与网络化,即进行电子化政府建设。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努力构建我国“电子政府”的完善体系,加快网上“政府工程”的实施步伐,必须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政务网”体系,加强政府网站管理,探索政府上网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办公自动化为突破口,推进政府管理手段信息化。

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府运行成本逐年增长,公共投资项目启动盲目等等,平衡记分卡是高效的绩效评估工具之一,平衡记分卡从其本身所涵盖的领域来看,他的影响将涉及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技术选择,组织再造乃至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等多个方面,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估方法有其必要性,平衡记分卡是高效的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记分卡的引入无疑将引发一场新公共管理的革命。它的核心理念在于谋求组织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它是一种多元化、多维度的平衡理念和模式,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研究党政部门绩效体系,对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公共战略有效执行,促进党政部门工作目标细化、量化、科学化,改进党政机关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