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第1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考核体系 经济资本管理 EVA RAROC

随着经济资本管理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以资产规模和净收入为核心的传统考核体系现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制度上的缺陷。以利润、资产规模绝对量为主的考核体系,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和资产规模,忽视了资本占用的机会成本,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影响,使得银行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很难有效量化,难以为经营决策层提供依据。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现代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文化,以经济增加值(EVA)与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为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的核心指标,将平衡利润和风险之间的矛盾,把银行风险与收益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

一、经济资本管理与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之间的联系

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是从银行各个产品、各个条线的角度对银行整体经营业绩与发展效率进行全面、客观的考评,使银行各个部门与条线不断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承担非预期性的损失所需要的资本,是依据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来核算的,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性风险损失的等额资本,非真正的银行资本,经济资本管理基于资本的两个特性而建立的。一、资本的成本性。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并充分考虑资本承担的风险,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二、资本的稀缺性。故需把商业银行有限的资本必须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

因此,把经济资本管理有效的融入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去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综合收益,使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

(1)经济资本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

1.RAROC: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考核模型。银行的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资本盈利能力上。RAROC模型将风险考虑在内,把风险的未来可预期性损失量化成当期成本,与银行运营成本一起,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权量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同时为可能的非预期性损失提前做出资本准备,把银行产生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有机结合起来。

RAROC计算公式为:

RAROC=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净收入-经营成本-预期损失-税项)/经济资本。

其中:预期损失=违约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2.EVA:商业银行经济利润考核模型。RAROC并不能说明银行经营的规模,而衡量银行规模还需要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

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经济资本回报率-资本期望回报率)×经济资本。

经济增加值是指银行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增加值可以解释为银行资本要求有正常的利润,还需要超额利润。因此,EVA>0 是一个基本要求。

(2)RAROC和EVA作为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意义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以RAROC和EVA作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而引入了资本成本的概念,强调了资本占有的成本对银行效益的影响,克服了商业银行仅仅以利润的绝对额为指标,忽视了风险因素的缺陷,利于经营者清醒地权衡银行各项业务面临的经营的风险和回报,做出更符合银行真正利益的决策,有助于真实反映银行各项业务所创造的价值,从而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其忽视风险、盲目追求规模的传统经营模式。

二、经济资本管理在绩效考核体系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单薄,对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未深入贯彻落实,使得银行各个层级和部门之间经营目标出现分歧,削弱了银行整体竞争的合力。国内多家银行虽然实行了经济资本管理,但是在银行内部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和考核主要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其他业务部门人员由于对经济资本管理理解深度不够,操作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资本在资源配置和财务预算方面功能的发挥。

(2)多重考核体系并行,使经济资本管理的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约束作用减弱。部分银行虽然建立了经济资本的绩效考核体系,但上级行对下级行下达考核任务的时候,仍然存在诸如存、贷款等综合经营计划指标的考核。使评价体系只评估年度具体任务计划执行的好坏,而缺乏对跟踪评估计划本身的长远机制,使短期年度考核计划与长期战略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结合。绩效考核体系的短期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被考核机构和员工的短视行为。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考核得分的高低受到资产规模大小的直接影响,因此被考核机构或者个人为了提升考核排名,而出现通过多放贷款来提高资产规模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经济资本管理对风险资产规模的约束作用。

(3)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不科学,无法使银行对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因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数据质量和数据储备还未达到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历史经验对经济资本进行配置,计算方法比较粗糙,不够科学。在现有的考核系统下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项业务成本、收益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因此,一些银行在设计经济资本考核方式上还不够完善,以资本管理为基础的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三、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1)积极培育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商业银行需对全行员工加强经济资本管理文化的培养和辅导,让员工明白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全行员工共同参与的,长期实施的复杂工程。在银行内部培育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和意识,使每一位员工从心理上认同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尤其是要得到银行高管人员的支持和推动,将经济资本管理的文化,传递给所有银行员工,让其真正了解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一些抵触情绪,让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真正融入到员工的工作中去,最终使之成为银行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形成参与经济资本管理的氛围。

(2)加强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商业银行要实现对风险的准确的、科学的、及时地计量,必须加快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全面统一的信息数据库与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是依经济资本来计算的,在数量上等同于非预期性损失,其中包括市场风险非预期损失、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和操作风险非预期损失等几个方面的计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未建立内部评级法,还不完全具备设计适合每个银行风险特征的模型的能力,可在综合考虑各类产品的风险状况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单个产品为对象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体系,而进行经济资本的计量。

(3)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商业银行为了做好对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需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战略体系,尤其是在以经济增加值(EVA)和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转化为相应时期的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且依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且细化到从总行到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依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

参考文献:

[1] 桑少敏. 经济资本管理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4).

第2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谈到经济资本管理,首先要介绍什么是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具体定义为:在一定的风险容忍度和确定的时间段内,银行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其中,风险容忍度由银行的评级对应的违约率决定,如银行标普评级为AA级,则其对应的平均违约概率为0.1%,即风险容忍度为99.9%;确定的时间期限通常为1年,视管理需要也可采用资产组合的平均持有期。经济资本用以抵御银行的未预期损失,它完全反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是银行为了承担风险而真正需要的资本。

经济资本管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西方先进商业银行中初现端倪。由于存在“监管资本套利”(Regulatory CapitalArbitrage),于是西方银行业逐渐地从自身业务角度而非从被监管者角度来看待资本内部管理的问题。对银行而言,资本不仅是吸收风险的缓冲装置,也是银行配置资源从而获取利润的工具。因此,这种意义上的资本是有成本的,是一种经济资本,而不仅仅是监管者眼中的管制性资本。至此,对资本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下我们以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为例进行分析。

荷兰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荷兰银行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0个分支机构和10万名员工,是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参与的一家先进银行。

早在2000年年中,荷兰银行就已经形成了新的战略:以股东价值,即“股东总回报(股东总回报=股价升值+红利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是通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进行,即“风险管理”结合“价值管理”。在荷兰银行中,经济资本管理的具体的战略实施通过“新巴塞尔协议项目”展开,而该项目又是由集团董事会和高级经理组成的单一指导委员会全权负责并进行管理的。

截至2005年,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模型己经在该银行的批发事业单位中全面铺开,且2006年正在扩大到组织的其他部门。总体来看,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是围绕着风险(经济资本)计量和资本有效配置这两个中心进行的。

首先,荷兰银行具有先进的风险计量模型。虽说单个数值不能提供一家银行的全部风险评估,但是量化是管理风险和改善风险/收益决策制定的一种重要成分。荷兰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供的不同实施方法(从标准法到高级法),结合该行实际,开发设计出了针对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方法。通过这些模型,荷兰银行可以计量出各类风险的风险值(VaR)。在此基础上,荷兰银行在计算整个集团的经济资本时,风险的分散化效应也得到了考虑。由于荷兰银行经济资本系统中所包括不同的风险类型,不同风险类型也不太可能同时发生重大损失(除非存在很高相关性);而且该银行作为活跃国际银行,在全球范围的许多市场开展业务,且从事多样化投资活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事业单位同时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因此,整个集团层面上的经济资本计量要小于各事业单位和各风险类型的简单加总,可见下表。

伴随着风险识别演进和度量技术的改进,国际银行实务界的经济资本度量方法正在不断地被提高精度和升级,而荷兰银行为了维持并推进自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实效性,一直不断开发合适的模型和操作程序,以精确地量化风险和度量经济资本。

在准确计量经济资本总量的基础上,荷兰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下一个关键环节是将有限的经济资本进行有效配置,以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荷兰银行通过经济资本管理和相应的风险/收益考核指标将不同产品、不同事业单位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扣除风险成本后收益最大的产品,或向考核靠前的事业单位配置更多资本与支持,对于考核靠后的事业单位则进一步分析问题或者进行撤并。总之,在荷兰银行中,经济资本被用于支持组织中各个层次的风险/收益型的决策。此外,荷兰银行还将经济资本看作是支持交易决策的定价工具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并且在不同部门中使用融合了经济资本内涵的定价工具。

战略决定组织,要真正体现出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效性,必须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因此,荷兰银行确定新的战略之后,以服务客户和改进管理为出发点,结合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推出了创新型组织模式,即战略业务单位。荷兰银行分别按地区、客户和产品划分出10个事业部,其中有5个地区事业部(分别为荷兰事业部、亚洲事业部、北美事业部、拉美事业部和欧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负责为本区域的所有客户提供适合需要的荷兰银行产品和服务;2个按客户标准划分的事业部,分别是跨国客户事业部和私人客户事业部;3个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包括环球市场事业部、交易结算事业部和资产管理事业部,其中环球市场事业部主要负责对金融衍生产品、外汇交易等业务,交易结算事业部主要向客户提供结算产品和清算服务,资产管理事业部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基金等产品。

根据荷兰银行的标准,一个合格的事业部必须具有独立的可以区别其他部门的产品业务组合和目标;具有自己的客户群;具有自己的竞争者;能够独立核算成本和利润。但在集团层面上,荷兰银行采取横向支持保障部门派驻制,这些支持保障部门分为10个,分别是审计、组织协调、法规、财务、企划、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欧洲事务与市场基础、投资者关系和后勤服务。根据业务需要,支持保障部门向事业部派驻工作人员,其派出人员向派出部门负责,与所在事业部一起工作。尤其是审计、风险管理、财务等部门都实行厂派驻,对所在事业部提供支持、服务和监督。这样,荷兰银行就形成了典型的以事业部为利润中心的矩阵式结构,10个事业部和10个支持保障部门从纵横两个纬度相互配合以实施荷兰银行整体的全球战略(见图1)。

在新发展战略引导和组织管理结构改造配合下,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投入运行后的一、两年内已经显出预期效果。从2003年开始,荷兰银行的每个业务单位(事业部)都提高了收益,降低了成本,而且当年的第三季度与2002年同期相比,集团实际业绩远远超过了预期,也超过了历史记载,营业利润上升了23.7%,纯利润上升了40.8%,而效率比率则下降了3.3%,达66.2%。2003年到2006年的净利润更是增长飞速(见图2)。

我国商业银行推进经济资本管理的思路

荷兰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案例是成功的。从中我们看到了经济资本管理的强大威力,它是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并渗透到了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因此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并运用于银行管理,是应对当前资本约束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集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资本的理念确实已得到国内各商业银行的重视:建设银行自2002年引入经济资本概念,并建立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制度;中国银行也已将经济资本管理纳入信贷管理流程,并进一步加强研究向业务单位分配经济资本的办法;中国工商银行也于2006年全面推出了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在系统内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和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

很明显,国内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远未成熟,突出表现在经济资本计量与分配公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基本还是基于巴塞尔协议标准法的思想体系,并不是运用高级计量评级模型得出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而在精确度方面也是不能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要求的。在作者看来,要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最关键是要做好下列几点:

开发适用模型,提高经济资本的精确计量能力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经济资本的计量范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针对商业银行借短贷长的负债特点,尤其是在我国混业经营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还是信用风险;而且信用风险具有非正态分布的厚尾特征,即使在国际范围也是远未成熟的领域。因此,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既是经济资本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针对信用风险展开讨论。

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而内部评级法(IRB法)反映了信用风险管理定量化、模型化的趋势,更受到先进银行的青睐。当今活跃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都是围绕着内部评级法思想构建的,这包括JP摩根的CreditMetrics,KMV公司的CreditMonitorModel和CSFP的CreditRisk+等等。

运用RAROC推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衡量盈利能力指标普遍采用的是资产收益率(ROA)、股本收益率(ROE)和税后净利润(NOPAT)等指标,但这些传统指标的致命缺陷在于没有将风险考虑在内,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理性扩张。针对此,《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推动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中纳入风险的因素,衍生出一个重要的概念: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isk-Adjusted Returnon Capital,RAROC)。具体来说,RAROC在公式上可以表示为:

该指标的中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把风险与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

我们应该在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进以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绩效考核中的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经济资本配置。资本是稀缺的,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在经济资本约束下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围绕股东回报这个基本目标,运用RAROC对银行的各个业务产品进行横向比较,重点发展经济资本占用少,RAROC更高的业务,运用较少的资本推动更多的业务。

进行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再造,配合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实施。

从前述荷兰银行的案例,我们知道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正如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必须有个施展本领的平台,否则,再强大的管理理念与先进技术也要成为“空中楼阁”。而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为了打造这个平台的。

通常认为,银行再造是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内容。其中,业务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再造的核心。我们进行经营转型,大力发展中间、零售业务,金融产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必定会日益提高,客户面对的选择会不断增多。此时,商业银行就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配套的业务流程。再者,组织架构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保障。流程的重新设计会引起企业多方面的改革,必将导致组织架构变更,如不进行组织架构的根本调整,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制约银行业务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

积极做好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对于使用初级IRB法的银行,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PD);对于使用高级IRB法的银行,必须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LGD)。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历史数据过短的问题,而且由于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整个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数据的可用性也不强。这个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将严重制约内部评级系统的应用。

值得庆幸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数据大集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银行业所关注,各家银行也在各自筹划适合于本行的数据中心模式。但需要特别指出,建立数据仓库不但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方面,还必须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性方面。我们都知道“GIGO法则”,假数据是推行内部风险评级系统的严重障碍,而准确的数据基础才是内部评级体系能否成功运行的保证。为此,银行应要求客户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避免客户在利润上做假,还应该建立并实行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章,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3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价值管理 EVA 银行业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起源于剩余收益理论,它的提出和推广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进行的。EVA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数量角度说,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后的余额,是全部资本收益补偿全部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而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金的资本成本,是比较成熟的且较具综合性的评估企业业绩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或毁损程度。

一、商业银行实施EVA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是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EVA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以股东投资回报为基础,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突出体现了现代公司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理念──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其次,EVA管理体系按照科学的模式恰当地分配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充分体现了“两权一致”的理念;最后,EVA体系很好地实现了“激励兼容”,它把企业行为主体的经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有效地统一到创造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活动上来,从而将公司内各行为主体的逐利行为转化到谋取公司共同利益的行动上。

2、是商业银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坚实基础。EVA代表了股东财富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衡量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指标,也是将银行各项财务目标统一到实现价值最大化上来的有效工具。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推行以EVA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并非简单地树立EVA的概念,而是将全行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有机地建立在EVA的分解和度量之上,甚至将EVA所内含的理念体系上升到企业文化高度。因此,EVA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坚实基础。

3、是商业银行适应激烈市场竞争、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来自国外的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威胁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国外银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先进的业绩考评体系等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如果商业银行继续以前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无法迎接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挑战的。EVA作为评价现代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当今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一。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的有效性已被国际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实,它们为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稳健运营和价值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机制性动力。因此,为把商业银行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EVA管理则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的EVA计量方法

1、债务资本的调整。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利息支出既属于债务成本,也是占比很大的产品经营支出,因为

作为利息支出的存款类业务可以理解成是银行销售的一种商品。因此商业银行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包含了利息支出,其实这样并不改变EVA的实质,也不影响EVA的计算结果,而且在计算资本成本率时,不必计算债务资本成本,而只计算股东资本成本,这样使得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变得简便,操作起来也方便。

2、权益资本的调整。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其企业性质与一般企业相比有三个特性:一是商业银行实行统一法人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类授权、统负盈亏、分级考核”的财务管理体制,权益资本全部集中于总行管理使用;二是银行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很小,筹资结构不是银行财务管理的重点,它对银行价值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三是银行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而非现金流,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其规模应与风险匹配。鉴于上述三点原因,银行的负债可以不作为资本考虑,负债成本就是运营成本,在税后净利润中体现,银行实际需要的资本应是与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因此商业银行在应用EVA理论时引入了“经济资本”这一概念,并在计量EVA时采取以经济资本替代实收资本的做法。经济资本是从风险角度计算的银行资本应保有额,是银行用以衡量和防御非预期损失的一种虚拟资本,它描述的是一家银行抵御“非预期损失”引起的“业务震动”的能力。商业银行引入经济资本实际上是为了衡量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资本要求,从而有利于银行的各项管理。具体计量资本成本的公式可表述为:资本成本=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成本率。其中,经济资本成本率是假定经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必须满足的硬性成本约束,也即行业的社会平均回报水平,反映的是经济资本占用的机会成本。

3、会计利润的调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量身定做的EVA计算公式,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对内部管理费、所得税等重要因素进行了调整。主要调整项目如下:内部管理费:指总行或上级行收取的因其对下行驶管理职能所发生的管理成本以及由其统一支付的、应由下级行承担的财务支出。内部管理费以各分行资产规模、账户数量及被检查出的违纪金额等作为计收的依据。内部管理费由各分行根据总行计算结果在账面列支,构成税前利润的扣减项。所得税:商业银行所得税采取“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是指总行统一制定全行所得税政策、制度和规章,统一进行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与账务处理,统一披露全行所得税信息,分级负责是指各级行负责辖内所得税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如定期申报所得税、接受当地税务部门监管等,因此,各分行的会计利润是不含所得税支出的税前利润,为了正确考核各分行的经营绩效,总行在计量EVA时扣减了所得税成本,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要求,以各分行超出税前列支标准的成本合计与免交所得税的收入合计的轧差数,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另外,商业银行对于通常需要调整的研发成本、广告和促销成本、员工培训和开发成本以及科技项目投资没有进行调整,原因在于根据商业银行费用支出和投资特点,大额研发费、广告促销费、员工培训费以及科技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总行,分行有关支出在其费用总额中占比较小且比较稳定,按照重要性原则和非常规性原则,可以对这部分支出不做调整。

三、商业银行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设计框架

商业银行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商业银行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构成,即以EVA评价指标为核心,以EVA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以EVA价值管理体系为目标。

以EVA评价指标为核心,是因为EVA指标与股东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反映股东价值创造的计量指标之一。EVA指标需要进一步地分解,从而建立起与价值驱动因素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EVA评价指标体系。EVA仅仅是财务指标,一方面难以涵盖价值创造的所有过程,限制了EVA的应用层次和范围,另一方面管理业绩评价主体难以了解影响股东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管理者也无法把握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引入BSC(Balanced Scorecard,即平衡计分卡)理论,将EVA与BSC进行整合,管理者可以分析EVA的价值驱动因素,理解股东价值创造的具体过程,了解日常经营和财务决策中有哪些因素对股东价值创造的影响最大,掌握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从而有效配置资源,做出合理决策,形成价值创造共识。在EVA的价值驱动因素的确定和衡量上,商业银行使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形成了评价综合业绩的KPI指标体系。

在EVA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形成了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目前该价值体系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综合业绩评价,一个是财务资源配置,分别形成了以EVA为核心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和以EVA为核心的财务资源配置体系(即激励体系)。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将EVA和BSC进行整合,以EVA为业绩评价的基本指标,以BSC为载体,建立驱动价值提升的关键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加权计分,作为EVA的修正指标;以修正后的EVA值为业绩评价指标,对责任单位进行评价。目前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等级行评定办法、一级分行KPI考核办法等。

财务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思路是运用现代EVA红利计划的理论基础,以超额的EVA增量作为激励的关键变量,结合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目标,区分业务种类进行差异化激励;对当前不创造EVA或EVA创造不充足但关乎全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业务,进行专项激励费用配置;设立类似红利银行的“奖金池”制度,对薪酬分配进行适当调节。目前商业银行财务资源配置体系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EVA挂钩绩效薪酬分配政策、战略性业务激励费用配置政策和奖金池制度等。

四、对商业银行EVA价值管理实践的思考

1、EVA与KPI的有机融合是完善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关键。按照美国Stern Stewart Co.公司的观点,实施EVA管理模式的公司,为了避免指标间的冲突,应该抛弃其他指标体系,将考评完全聚焦到EVA上,然而,不少实践表明,“完全聚焦EVA”的做法是有问题的、难以为继的。EVA虽是评价企业价值创造的理想指标,但它本质上仍属于财务指标,无法摆脱会计数据滞后性的缺陷,无法对价值创造的动因和过程进行评价,因此,实施EVA管理应注重EVA与KPI的有机融合。商业银行KPI指标体系是在EVA与BSC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该指标体系不仅强调了以价值创造为取向的结果,而且获得了对价值变动的动因、过程的分析,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为结合起来,提升了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KPI指标体系以EVA为起点,按EVA的驱动因素将其一级级地分解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形成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最终以EVA为终点,将其作为检验企业战略或使命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EVA是一个从聚焦到融合再到聚焦的过程,与KPI的融合,是完成它最后聚焦的关键。

2、EVA考核激励的向下渗透应适宜有度。EVA考核激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渗透度,并非一定要像一些EVA倡导者所言的那样“进行到底”,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具体到商业银行的实践,EVA的考核激励主要应用于总行对一级分行的管理层面,在总行对一级分行的EVA挂钩绩效薪酬分配政策中,以EVA 作为财务资源配置的唯一依据,但在一级分行对基层行层面的考核激励中,EVA并没有渗透到底,而是主要采用与EVA价值驱动因素指标相挂钩的办法。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基础问题,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尚未形成覆盖全行的信息系统,某些计量EVA的基础数据只在一级分行层面才能获取,基层行因难以取得计量EVA的基础数据而无法自行计量出EVA,若硬性用EVA进行考核激励,则缺乏透明度,也不利于基层行在业务经营中进行预期和把握;二是资源共享问题,随着管理层次的降低,行际之间共用资源的情况会增加,这些资源可能是渠道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等,共用资源难以在行际之间合理地划分,这为行际EVA贡献的度量制造了困难,在共用资源的分配问题没有合理解决的情况下,行际的EVA信息可能会失真,硬性地将不准确的EVA结果和员工薪酬进行挂钩,不但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基层行内部的管理决策。因此,实施EVA管理,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向下渗透的程度。

3、积极推进EVA的横向绩效评价是打造一个覆盖整体的EVA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在商业银行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中,除纵向的层级绩效评价体系外,横向的具体到部门、产品和岗位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EVA横向绩效考评体系,是为了做到与纵向机制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传导纵向的经营思想和分配原则,打造一个覆盖整体的EVA价值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基层网点推进价值管理,应将以EVA为核心的纵向层级考核体系转换为具体的横向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EVA为横向评价各部门、产品、岗位效益贡献的核心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的贡献大小进行绩效工资在横向部门、产品和岗位间的分配,这样,才能够将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产品、岗位绩效考评中去,才能够将各部门、各岗位的经营行为和工作力量统一到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上来,以EVA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才真正是一个覆盖机构、部门、产品、岗位等不同具体对象的完善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波:经济增加值理论及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黄卫伟、李春瑜:EVA管理模式[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第4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监督;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财务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高校环境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资本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资本不但包括物质形态上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非物质形态上的知识资本,这些知识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换成财务资本。面对高校资本的复杂性,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要能适应当今复杂新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用来加强对高校中财务资本的管理,并且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是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高校办学特点而建立的内部经济控制制度,目的是为了正确划分权利责任和规范高校各部门间财产责任、财产行为和处理各方面财务的关系[1]。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由计划经济主导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高校未提供一个集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综合财务管理机构

高校往往通过财务部门进行资金的收付,没有深刻分析资金的属性及需求,这样容易导致高校经费支出与实际需求脱节。而且,高校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机构,高校资金的会计核算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工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历史财务支出很难为高校的经济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指导信息。

2.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高校学生入学的学费、后勤市场化收益。

3.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责任机制

高校的各部门缺乏成本意识,这使得一些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模式单一,学校各部门更多承担的是消费主体的角色,各部门缺乏经济创造的活力,不利于部门主体的理财能动性的发挥。

4.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公款私存,小金库,私用公款,账外账等现象屡见不止。高校的一些部门违法使用学校资金,但却缺乏管理部门的监督。在现行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已经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普遍偏低,这极大的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财务管理人员能否坚持原则、公正公平和廉洁奉公的处理事务。业务素质包括了解国家的财政制度和法律法规、熟悉财务知识和管理技能,丰富的业务素质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工作陷入盲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职业人员的要求有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财务人员要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强化服务、廉洁自律、参与管理。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最大问题是“所有者缺位”

政府是高校办学资金的出资人,也是高校净资产的所有者[2]。政府将高校资产管理权交给高校管理者,而高校管理者并不承担相对于管理权的管理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3.高校的考核与奖励惩罚机制不合理

不能够有效地发挥该机制的激励作用,从而削弱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高校内部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完善制约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近年来,有些高校财务部门不仅制度混乱、财务信息失真、审计制度不完善,而且未能得到很好的监督。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部门权责不明确、效率低下。

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新的理财观念、融资观念、风险观念

在计划经济情况下,高校的财务工作重点是监督好资金的使用,避免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财务部门要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成本效益权衡理财等原则。高校办学资金不单单依靠各级政府的拨款,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发挥高校特有的优势,拓宽筹资渠道,寻求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下,高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高校受市场风险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高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收入风险与债务风险。在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始进行“银企合作”,向银行贷款进行办学,许多高校可能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及利息,这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影响了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3]。

2.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要素是现代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核心内容,其本质是办学资源。因此需要拓宽办学资源的来源、提高资源的品质、优化资源的多样性,并建立一套遵循科学管理理念的体系。其次,要发扬绩效管理的理念。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是最能反映大学管理体系优劣的评价标准,而运用绩效管理的理念可以逐步的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民主是现代高校制度的核心,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贯穿于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最后,为了高校可以长久、有效、健康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预算方案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绩效预算是可以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的有效预算方法。零基预算可以判断和分析预算的必要性,滚动预算可以提升预算的准确行,绩效预算可以提高各级部门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一种有效控制预算的方案,建立反馈调节机制,可有效控制高校资源。首先,由财务部统筹高校资源,然后由各部门进行预算并汇总到财务部,财务部进行分析和审核并对各部门进行绩效判定,合格的通过预算,不合格的重新进行预算。

四、总结

本文先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经费支出与实际需求脱节、办学资金困难、缺乏成本意识、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剖析了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为管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绩效机制不健全,最后建立了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配,马李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8.8,.

第5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指标 经济增加值 综合性绩效评价管理

所谓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税后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而在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也新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考核目标,分别占据40%和20%的比重。2010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开始执行,此次考核新办法突出了央企必须提供股东回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做强主业的要求。 对央企负责人考核一般分为两个期限,一是年度考核,一是任期考核。在年度考核中,新考核办法增加了经济增加值考核,并占据40%的比重,这一比重也高于年度利润总额所占30%的比重。可以预见,经济增加值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建立。

一、经济增加值的内涵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的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我们通过对成熟股票市场(这点必须把我国股市排除)上市公司的排名观察,常常发现两种奇怪现象:许多资产价值相近的企业创造的利润却大相径庭;资产价值悬殊的企业,市场价值却相近。为了对这两种现象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引入市场增加值概念(Market Value Added ,MVA),市场增加值(MVA)就是市值与股东投入资本(净资产)的差值,换句话说,市场增加值是企业变现价值与原投入资本之间的差额,它直接表明了一家企业累计为股东创造了多少财富。1988年思腾思特公司使用MVA工具对美国的通用汽车和默克制药公司的经营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用汽车的股东对公司投入了450亿美元的资本,而默克制药的股东对公司投入的资本仅有50亿美元,但他们的市值都是250亿美元左右,从MVA的观点看,通用汽车实际上损失了200亿美元的股东价值,相反,默克制药则创造了200亿美元的股东价值,如果按MVA的 大小来确定业绩排名,默克远在通用汽车之上。这个分析促使我们思考:股东对企业的任何一项投资,都希望最终实现的价值比其投入的所有资本要多(这是资本的 天生逐利性而决定的),满足了了这个条件,才是在创造财富,否则就是在毁灭财富。这个分析也使我们思考: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规模(可以用市值来表示),利润 已经不能满足分析判定的需要,我们必须找到产生企业价值的真正原因。

(二)经济增加值的实质内涵

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 "Four M’s" 的概念可以最好地阐释EVA体系,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以及理念体系(Mindset)。

1、评价指标

EV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都可以作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在计算EVA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传统收入概念进行一系 列调整,从而消除会计运作产生的异常状况,并使其尽量与经济真实状况相吻合。针对每个客户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会确认那些真正确实能够改善公司业绩的调整 措施。基本的评判标准包括: 调整能产生重大变化,有确切的可得数据,这些变化可为非财务主管理解。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些变化能够对公司决策起到良 好的影响作用,并且节省开支。

2、管理体系

EVA是衡量企业所有决策的单一指标。公司可以 把EVA作为全面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这套体系涵盖了所有指导营运、制定战略的政策方针、方法过程,以及衡量指标。在EVA体系下,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全 都囊括在内,包括战略企划、资本分配,并购或撤资的估价,制定年度计划,甚至包括每天的运作计划。总之,增加EVA是超越其他一切的公司最重要的目标。 从更重要的意义来说,成为一家EVA公司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统一着重于改善EVA将会确保所有的管理人员为股东的利益作出正确决策。

3、激励制度

EVA使经理人为企业所有者着想,使他们从股东角度长远地看待问题,并得到象企业所有者一样的报偿。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现金奖励计划和内部杠杆收购计划。 现金奖励计划能够让员工象企业主一样得到报酬,而内部杠杆收购计划则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所有者关系真实化。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人们按照所得报酬干相应的 事情。以EVA增加做为激励报偿的基础,正是EVA体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因为使得EVA的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东价值最大化。在EVA奖励制度之下,管 理人员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这种奖励没有上限,管理人员创造EVA越多,就可得到越多的奖励。事实上,EVA制度下, 管理人员得到的奖励越多,股东所得的财富也越多。

4、理念体系

如果EVA制度全面贯彻实施,EVA财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报偿制度将使公司的企业文化发生深远变化。在EVA制度下,所有财务营运功能都从同一基础出发, 为公司各部门员工提供了一条相互交流的渠道。EVA为各分支部门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决策部门和营运部门建立了联系信道,并且根除了部门之间互有 成见,互不信任的情况,这种互不信任特别会存在于运营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 把EVA写入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成为汇报,计划和决策的共同关注焦点。

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综合性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

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综合性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为核心,辅之以其它传统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在本文中除经济增加值外,经济增加值指标体系还包括经济增加值率、股权经济增加值率、每股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增长率、市场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回报率。

(一)经济增加值率

经济增加值率是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率=EVA/资本投入额=(资本收益-资本成本)/资本投入额=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资本成本率

(二)股权经济增加值率

股权经济增加值率是从股东角度来反映公司价值的增长,是指股东投入单位资本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用公式表示为:

股权经济增加值率=EVA/股权资本额

(三)每股经济增加值

每股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济增加值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每股EVA=EVA/普通股股数

每股EVA方便了不同规模公司之间的比较。

(四)经济增加值增长率

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体现了经济增加值系统是以财务效益的持续改善为中心内容的。经营者关注的不只是当前的经济增加值水平,而是追求经济增加值的增长。

EVA增长率=(EVAt-EVAt1)/ EVAt1

其中EVAt是第t期的EVA值,经济增加值t1是t1期的EVA值。

(五)市场增加值(MVA)

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评价是通过股票价值来反映的,而经济增加值是一个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财富状况,反映公司当期盈利表现的,从基本面来评价公司的指标。

(六)经济增加值回报率

同会计利润相似,经济增加值也受到资本规模的影响,在资本效率类似的情况下,资本规模越大的企业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就越多。

EVA回报率=EVA/资本占用×100%

三、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综合性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完善发展

(一)设置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基础

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要以企业的长期和持续价值创造为业绩考核导向。考核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经营实际、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参照企业,从而确定目标值。结合传统财务指标进行考核,适当考虑和选择一些关键的非财务指标。

(二)实施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标准的管理体系

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的总体目标,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去落实。这个管理体系必须以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价值观和经营思想,包含所有指导营运流程,制定战略的政策方针、方法过程。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这就要求管理者瞻前启后,做好战略回顾和计划预算。

(三)建立经济增加值的激励机制

如果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不同激励制度联系起来,经济增加值管理指标将很难实现。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将管理层和员工获得的报酬与他们为股东创造的财富紧密结合,避免传统激励制度下所出现的过度关注短期目标的行为,实现以激励长期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激励制度。经济增加值激励制度。薪酬制度是激励制度的核心,薪酬制度包括4部分:基本工资、年度奖金、中长期奖金和股票期权。基本工资:属于固定性收入,反映了人才市场竞争性的基本工资水平,一般由员工的教育背景、技能经验、同类人员平均薪资水平决定。年度奖金:激励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核心是企业经济增加值年度目标。中长期奖金:企业长期目标和阶段战 略的实现,核心是企业一定时期经济增加值目标。中长期奖金主要通过“岗位奖金库”的形式体现,考虑到管理者中长期决策行为影响的“滞后性”和“复杂性”, 中长期奖金超额部分并不是一次性全部发放,只有经济增加值在一个既定阶段内持续达到目标,才可能全部发给管理者。“岗位奖金库”的设置使管理者要考虑已实 现的但仍保存在“岗位奖金库”的超额奖金被取消的风险,从而鼓励管理者作出有力于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决策,避免短期行为。股票期权:为保持企业核心能力优势的持久性,对优秀人才和企业核心人员的长期激励。

(四)建立有助于经济增加值运行的理念体系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不是否定 财务报表的数据,相反是对财务报表数据的重新组合、调整和使用。在计算经济增加值的过程中,通过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消除会计方法的一些不能真实反映企业 经营业绩的部分,突出核心业务,促使管理者意识到资本的综合成本,从而更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总之,经济增加值,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和广泛使用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它是一种把会计基础和市场基础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被世界一些杰出企业所采用,并帮助它们取得了非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王文.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业绩评价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

[2]黄登仁,周应峰.经济增加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及展望[J].管理科学学报,2004,7(1):80-87

[3]彭晓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

[4]赵冰.2008年山市公司经济增加值排行榜[J].证券市场周刊,2009,6,13

[5]王化成,陈咏英,佟岩.对国有企业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3:17-19

[6]李洪,张德明,曹秀英等.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10,150-158

[7]杜江.R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与股东财富: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7,9,23-30

[8]陈琳、乔志林、杨乃定.经济增加值、FGV在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家,2009,7

第6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5]许汝科等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

第7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 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第8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价值管理 平衡记分卡

EVA是由美国的思腾思特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其是在将利润的基础上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包括所有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相对于传统的会计净利润指标,经济增加值能够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是否增值。因此,经济增加值可以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通过绩效评价,为企业价值管理提供支持。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经济增加值用于企业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已经取代了利润最大化,成为了公认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现代公司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产权特征的。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企业实质上是由委托关系组成的契约集合体。在委托关系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存在利益冲突。受传统的经营者报酬契约的激励,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常常会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企业价值管理理论因此兴起。价值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取向的,其目标是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价值创造上利益的一致性。公司治理是协调二者利益的制度安排,但是它需要有一个执行工具。在众多的企业价值管理工具中,经济增加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具之一。如果将经济增加值引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就等于为企业价值管理注入了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

二、经济增加值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驱动

经济增加值既是企业价值管理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激励企业价值创造的机制。与其他财务分析工具相比,经济增加值理论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来考察企业的经济价值。扣除资本成本是经济增加值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经济增加值理论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高于全部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据此,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值为: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包含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增加值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若经济增加值为正,说明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增加了企业价值,即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若经济增加值为零,说明企业赚取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预期的收益目标,企业价值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若经济增加值为负,则说明企业经营亏损,既损害了企业价值,也侵蚀了股东财富。

由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全面考虑了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经济增加值实质上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因而它全面地体现了“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管理思想。因此,相对于会计利润指标,经济增加值更有利于驱动经营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短期行为的约束

传统的价值管理模式是以利润为中心的,而利润只考虑了债权人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股东投入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在利润的激励下,企业经营者将会不断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期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大量举借债务,为生产规模的扩大筹集资金。其结果是利润越来越多,负债比重也越来越大,占用股东财富也越来越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来越高。随着风险的扩大,企业承担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则越来越高。如果从价值管理角度考虑,从利润中扣除全部资成本,那么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将会所剩无几,甚至会出现亏损。不但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甚至还可能会减损股东财富。根据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才真正为股东创造了财富。企业要想增加经济增加值,不但要做好利润最大化的加法,不断增加收入,同时还要做好资本成本最小的减法。可见,经济增加值非常有助于企业克服盲目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有效使用资本的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

四、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创造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

目前,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了企业管理乃至整个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其结果是预算约束软化,与企业价值创造脱节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改进利润指标,重构预算管理体系。如前所述,经济增加值是利润指标的改进版。而且自经济增加值指标产生以来,它不仅可以分析企业的管理绩效,而且也可用于资本预算、企业并购以及证券投资评价等。因此,完全可以把经济增加值指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取代利润指标,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和业绩考核的依据,以增强预算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性。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预算的目标,它能将企业的努力方向具体化、数量化,变成各部门的行动准则。合理的预算目标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工作重点突出,而且为工作绩效的评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恰当的目标。建立在经济增加值基础之上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股东财富的创造,并以此指导企业决策。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有较大的灵活性,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风险特征,设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当企业风险加大时,可以提高资本成本率,从而调减经济增加值;当企业风险降低睦,则可以降低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经济增加值。因而经济增加值可以使预算指标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二)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以及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国外传统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一些预先设定的指标完成情况,例如以会计利润为主体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考察企业绩效管理业绩。但是,我国传统的绩效评价,通常是建立在利润指标基础上的,包括净利润、每股盈余、股东收益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由于这些会计指标均来自于财务报表,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性、滞后性等缺陷。而且财务报表信息容易受会计政策操纵的影响,使绩效评价的结果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会计利润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是在对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的会计准则曲解的会计利润经过调整后得出的经济利润,而且扣除了所有者资本成本,因此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绩效管理工具,将经济增加值与管理层的报酬挂钩,可以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股东的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的融合

价值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企业价值管理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经济增加值的确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因素,但是经济增加值毕竟只是一个单一的财务指标,而且只是一个结果指标,只适用于评估短期绩效。如果单独以经济增加值为考核指标,不能完全驱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因此,企业还应当结合其他价值驱动因素素,完善经济增加值绩效管理体系。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大卫·诺顿教授1992年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为寻找价值创造驱动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架构。平衡记分卡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多角度评价企业业绩和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如果把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与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整合起来,即把平衡记分卡中的财务纬度中基于财务报表的利润指标改为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将能够很好地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整合后的绩效管理指标由经济增加值、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组成,四个维度指标因果关系明确,企业在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提高,才有了内部流程的改进,进而赢得了顾客,取得了满意的财务收益。如此一来,经济增加值也有了驱动因素,企业价值管理的驱动因素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陈琼,谢赤.企业价值管理理论与应用及其最新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7(06).

[2]崔淼,李军.企业价值管理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经济经纬,2007(06).

第9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EVA管理体系;资源利用率;节约型企业

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公布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经济增加值(EVA)与利润总额并列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意味着国资委对央企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从重利润到重价值的重大变化,以期引导并改变长期以来一些央企忽视资本成本、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的局面。国资委此举旨在突出企业价值创造, 促进企业构建EVA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节约型企业的建设,最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一、EVA与EVA管理体系

(一)何谓EVA

经济增加值(EVA)这一概念最早是由20世纪90年代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提出,目前EVA管理理念被众多国际知名公司所接受,比如波音、可口可乐等,国内的宝钢、东风汽车、青岛啤酒等上市公司也都实施了EVA管理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EVA可归纳为“4M”,即评价(Measurement)、管理(Management)、激励(Motivation)、理念(Mindset)四个方面。“4M”清晰地表达了EVA的价值所在,即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整体、长远的价值最大化;建立企业有效增加价值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谋划企业的发展;形成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创新价值的企业文化。基于EVA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EVA是一个总量指标,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业绩,还需将EVA分解为一系列存在相互交叉、约除关系的价值驱动要素体系。可见EVA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考核指标,反映了企业投资、融资、运营等各方面管理活动的效率。

(二)EVA管理体系

EVA真正要发挥作用,还有赖于EVA管理体系的成功运转。EVA管理体系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架构:

1.评价(Measurement)。依据EVA驱动要素分解,循序渐进、自上而下建立一套适用于企业各管理层次的EVA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各层次考核指标与对应的价值驱动要素挂钩,又直接指向EVA总量指标。不同的营运部门出发点不同,但目标协调一致。

2.管理(Management)。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建立EVA激励制 度须引入一系列独特的措施:激励基础是EVA改善值非绝对值;注重当期业绩与长期业绩的结合、部门业绩与整体业绩的权衡;奖惩不封顶也不保底;设立奖金库以丰补歉。

3.激励(Motivation)。考核指标、激励制度的变革必然要求管理制度相应调整。 EVA管理制度几乎囊括了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包括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投融资决策、预算编制、计划制定、经营监控等。EVA管理制度尤其注重对企业自身与所处行业的价值诊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价值提升策略。

4.理念(Mindset)。变革能够使企业焕发活力,但变革也因触动利益而引发抗拒。

EVA理念的灌输与渗透是最佳的疏导方式。所谓灌输,即开展广泛的员工培训,使员工充分地理解、认同EVA理念。所谓渗透,即组建高效的董事会与精干的管理层,使EVA理念在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过程中生根发芽,触发企业文化发生深刻变革。

二、企业构建EVA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EVA有助于企业对成本总量的控制

传统成本管理偏重于生产环节,对价值链两端的研发、销售环节和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足,同时传统成本管理注重显性会计成本,忽略了账面无法反映的、难以精确计量的隐性成本,典型的如股权资本成本。而EVA成本管理的理念更加科学,其成本概念已经从显性成本拓展到隐性成本,从生产成本延伸到贯穿价值链的全过程成本。

1.EVA考虑了股权资本的隐性机会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是股东投资时要求的预期报酬率,企业融通股权资本没有债权资本还本付息的负担,因此这种预期报酬率很容易被忽略。企业实际承担的股权资本成本可以根据股利增长模型测算。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较低,我国股市市盈率偏高,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增长率过低,导致实际股权资本成本极低,低于债券融资利率,甚至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资本成本缺位,与风险报酬原理大相径庭,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 形成如此实务与理论相悖的根源在于传统财务指标对股权资本隐眭成本的漠视,致使股权成本无法真正成为成本约束。

EVA的重大突破在于运用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概念,赋予股权资本以明确的资本成本率,即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测算的股权投资必要报酬率。EVA使股权资本成本真正成为成本约束,企业无法回避股权资本的隐性成本,避免企业隐性亏损,使企业回归到价值创造轨道上来。

2.EVA有助于促进企业重视价值链的全过程成本

我国相当多数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并未涉及或很少涉及到研究和开发、设计、采购、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研究表明,采购成本占制造业企业总成本的65%,占非制造业企业的25%。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研发、销售与人力资源投入越来越重要,费用逐年上升。研究表明,企业在开始生产之前,已有80%以上的成本已经在研发、设计阶段被锁定,成为约束成本。EVA驱动要素指标体系涵盖了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及服务)及辅助活动(人力资源、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与费用,对EVA驱动要素的控制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价值链的全 过程成本控制。

EVA管理制度并非一味地降低成本,而是讲求战略成本控制。战略性环节攸关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优先确保战略性环节资源配置,寻求在各价值创造活动间权衡取舍,重组、优化价值链其他价值创造活动,以控制成本。复星实业(600196)于2004年建立了EVA绩效考核体系,其EVA价值诊断报告就首先从全球视野角度总结了医药行业的三种业务模式及战略性环节:一是研发驱动型,大量医药基础研究投入以开发高利润率的专利产品;二是普药开发型,不遗余力地营销推广以提高品牌认知度;三是并购增长型,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整合成为发挥并购协同效益的关键,其次再结合复星实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攻关难点。

(二)EVA促进资产综合利用率提高

1.长期费用资本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与经营业绩。

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化的制造工艺,根本途径在于树立全员意识和鼓励全员参与。前者有赖于研究开发项目的大量投入,后者则仰仗人员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销投入是开拓市场份额、提升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营销投入的长期积累有助于树立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影响深远。研发费用、培训费用和营销费用等长期费用支出着眼于未来,使企业长期受益。费用化处理虽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却影响管理层对此类项目投入的积极性。EVA将这些费用资本化,然后在合适的期间摊销,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管理层关注资本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总资产报酬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差额,称为资本运营效率。只要资本运营效率为正值,就意味着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决策理念。对于存量资产决策,资本成本率既定,着重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一则提高优质资产的运营效率,可以减少存货持有量、降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盈利产品销量、寻找性价比更优的供应商等;二则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可以选择出售、出租、剥离、托管或破产等方式。对于增量资产决策,一则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率;二则以资本成本率为约束,谨慎进行增量投资,约束企业盲目进行资产扩张。以英国劳合银行为例,运用资本运营效率原则对下属业务进行价值诊断后,果断出售了效率低下的不良资产,并实施收购策略实现公司快速增长。

(三)协调一致的EVA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部门协调,提高决策执行效率。

传统的考核指标体系缺乏有效的统帅,即整体目标与各层次考核指标缺乏内在逻辑关系。有些考核指标甚至自相矛盾,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如鼓励外拓市场,又严控营销成本,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协调一致的EVA考核指标体系把所有考核指标指向EVA,统一了价值导向。部门协调与配合也因此顺畅,避免公司内部不必要的矛盾和推诿导致的决策执行低效。

(四)EVA激励制度、理念体系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

从物质层面上,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薪酬、升迁同考核指标紧密挂钩,促使每个企业成员同舟共济、集思广益提高EVA。从精神层面上,当EVA理念逐渐灌输给全体员工并渗透到管理机制中,就成功地解决了价值导向问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战略性资源,员工创造力与积极性一旦被激发,潜能无可限量。1995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启动EVA项目解决了管理层最棘手的激励制度问题后,发生了深刻蜕变――隔夜交货率由50%上升为90%,3年工作时间减少了100万个工时,1997年实际成本比预算少花费5400万美元,成功扭转巨额亏损为创纪录的盈利。

(五)EVA管理体系强化核心业务,有利于主营业务不断精益求精。

国外专家在对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近80%的企业都具有单一的拥有强大市场领导地位的核心业务。一方面,EVA的计算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把非主营业务收支剔除在外;另一方面,经过EVA价值诊断,围绕核心业务实施存量资产战略重组,促进增量资产协调发展。EVA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对核心业务予以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当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挖掘核心业务潜能,资产利用率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三、结语

笔者所在单位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引入EVA考核指标,全面构建EVA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实施为经营管理、计划、业绩度量和员工报酬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目标,营造一种追求业绩的文化氛围和所有者意识,使管理人员积极创造价值,也使员工切身认识到,增加个人收入的唯一途径就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使员工能够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总之,EVA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重视全面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节约型企业的建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