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第1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山东

经过建国近60多年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是国家关心的大问题。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

第一种,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了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所带动。

上述三种认识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究竟那一种认识是正确的,疑惑是都是正确的,只是使用的环境不同而已。接下来本文以山东省的发展现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交通运输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和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等关系的综合,同样的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诸多条件之一,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为追求低成本优势,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大都集中在港口或铁路交通枢纽附近。而航空所具有的优势能满足产品特征为“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临空型的新型工业区。因此,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对不同产业吸引力不同,随着运输条件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也随着提高,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

2、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与区位选择的结果。交通运输在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中总体上还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在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具有一定阶段性。 不同的区域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有极核式、点轴式和网络式。在极核式中交通线上的各点如铁路枢纽、港口由于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对各种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往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级。在点轴式中,交通线(铁路线、公路线、航线)本身就是沿线上各点的联系通道,各种经济要素和产业沿着交通扩散,形成了以交通干线为依托,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即交通经济带。随着交通运输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区域经济空间向网络化发展,而一个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则常常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形成的基础。

3、交通运输开阔区域市场

区域市场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分工基础上,以地理空间为依托,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诸多城镇为节点,促进区域内资源配置,发展区域间生产和流通协作,调节区域商品、劳务、金融、产权以及供求关系的市场空间组织形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线路主要提供区域市场的“有形交易”的联系通道,和提供“无形交易”的通讯线一起构成区域市场的内在通道。区域市场的内在通道是区域市场内中心市场与一般中心城市和其它经济腹地之间的基本联系方式。 区域内各市场主体之间联系的时间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区域市场的扩张和收缩。区域市场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面拓宽周边市场,利用交通优势迅速扩展市场范围,我国有学者还关注跨国区域市场,指出我国西南与周边国家跨国区域市场是一个极富潜力的区域市场,在建立跨国交通、通讯和综合口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品贸易、旅游服务、投资、金融等区域市场,有利于我国西南部区域经济的繁荣。

三、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经济理论阐述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解释现实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下面提出解决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问题的建议。

1、以交通为主线,发展交通经济带

随着经济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展、运输通道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沃纳・巴特松在其提出的生长轴理论中,直接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强调了交通干线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会使现存的增长极之间建立联系,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促成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甘肃省根据“提速中部,东联西拓”的战略,“十一五”期间将打造甘肃新运输,以兰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径为100公里的1小时交通运输圈,同时甘肃省东部地区将以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天水为中心,融入国家中部、西南经济圈的交通运输网络,使甘肃运输东连陕西、南接四川,与国家中东部及西南部地区经济相融,发挥甘肃的“通道经济”优势。

2、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聚集效应

每个经济区域都有其经济中心,经济区域的发展首先从交通区位具有优势的中心城市开始,我们将此类中心城市称为区域经济的“经济核”,并以经济核为中心点,沿方向大体一致交通运输线路形成一定的经济带。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首先通过交通运输逐步使这些“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转化为经济势,当这些“点”的经济势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形成了区域经济核,即“点”上聚集。然后在区域经济核强大经济势的作用下,又会在多条交通运输线路构成的运输线路束沿线,产生产业高度聚集、物质高度聚集、技术高度聚集、市场高度聚集、人力高度聚集、资金高度聚集等的经济势,形成经济带,即在“线”上聚集。这就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其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第一,交通运输引起的运输费用的降低,费用的降低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企业或经济中心的地域服务范围,吸引产业向交通区位优越的地点或交通沿线聚集,一般称为“费用-空间收敛”效应;第二,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使得交通运输沿线区域的承担空间交流的能力提高,以及经济个体空间能力的提高,扩大产品交流的规模,使经济核和交通沿线经济带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一般称为“成本收敛―流量扩张”效应。

3、合理分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权体制为基础的。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导致经济组织间经济活动横向协调的成本过高,以致分工协作费用明显地高于组织费用,外部横向协调费用超过内部纵向协调费用,直接导致区域分工的割裂式发展、雷同化发展。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工来看,假设现有区域A、B,区域A内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良好,区域B可以选择分工,利用区域A内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经济联系,重建交通基础设施,这个决策过程中的主体为地方政府。选择分工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收益,表现为未来地方政府税收的增加;而不选择分工,收益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和转移支付的增加、短期内就业的增加以及官员个人效用的增加。在实际行为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不参与分工,从而也就容易形成区域交通运输基础发展的“反分工”。

由此可见,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合理分工难度很大。而要想形成真正合理的分工机制,就必须要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各级政府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的辨别,在充分保证区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以达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的区际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分工机制。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2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一、促进山东自身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山东半岛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山东半岛地势种类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自身内部资源分布不平衡,由于交通不便使山东的内部发展受到严重的阻塞,造成信息畅通性差,产品销售市场狭小,阻碍山东地区经济的综合性发展。山东半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发展海域,是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山东省自身经济的发展,为山东内部资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突破口。山东半岛交通运输的发展实现了山东内部交通的兼容性,打破了山东省东、西部信息不畅通的发展局面,形成信息交流迅速,市场资源广阔等由于自身地理环境造成的发展问题,为促进山东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连接渠道。

二、推进山东半岛海上贸易的发展

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黄海、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国内位居前列。山东半岛的交通运输服务发展,开通了海上贸易的新渠道,增进与国内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深圳,广州等沿海和内陆地区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我国东西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内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战略性策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也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渠道。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为促进我国海上进出口贸易提供重要的链接渠道。山东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海上贸易基础,既降低了由内陆运送产品中间环节的运输费,又为山东本土产品的销售开辟长远的市场。使山东半岛的发展逐渐成为海上进出口贸易中的佼佼者,为增加我国进出口总量,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三、促进山东三大产业的发展

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为山东三大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拥有的农业种类丰富,产量较大。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缓解了山东自身对农产品运输的压力,一方面使货物运输的批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不仅打破了大部分农产品自产自销的局面,还为山东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其次山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为山东以石油、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和以纺织和食品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销售途径。扩大了山东第二产业的复苏和转型,逐渐形成新形势的产业发展模式,适应市场竞争的强大潮流;其三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也开启了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推进山东本地旅游产业的新气象。山东半岛的交通运输发展缩短了旅行中所需要的路程时间,重新激起人们对山东旅行的新热情。同时,山东交通便利的客观条件也会为胶东半岛发展赢得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加大国内外合作投资,加大贸易额度,促进山东半岛产业链的进一步升级,为打造山东蓝色经济提供重要的经济动力和充沛的技术来源。

四、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山东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同时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要的起点,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的重要通道,也将山东半岛的滨海经济发展“黄金链”串联起来,为辅助山东其他交通工具的建立提供了可靠地交通保障。山东半岛的交通服务的发展对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我国公路、铁路的发展、运行开辟良好的交通路线,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工作的进一步前行。

五、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传播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文化发展是山东省发展的重要特色。山东半岛交通运输服务的发展,对宣传“和为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提供广泛的渠道。通过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传统的儒家文化变成国家发展的实际动力,既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世界各地,同时又增加了本国文化软实力。

第3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关键字】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1引言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任务是:在全国统一交通运输网指导下,根据地区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区内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布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各种运输方式只见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有秩序地构建地域综合运输网。

2发展问题研究

2.1缺少理论指导

交通运输的规划和发展,首先必须搞清楚交通运输是做什么用的、是为谁服务的,才能根据其定位和服务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建设。然而,目前的许多交通运输规划制定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与完善以及部门的角度进行规划,虽然也提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但规划中潜含的贯彻的理念不明确,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生存环境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作用,在我国的具体国情条件下,到底应该贯彻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不明确;在制定交通发展规划与目标时,没有真正将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融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目标下。由于战略定位不清,理念不明,缺少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就很难有明确的导向性目标,致使目前的交通规划基本上是一种追随需求型的规划,主要是从交通运输自身的功能作用和运输的特性进行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对交通运输形成的资源利用、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可能满足人们追求出行的物质享受程度、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输效率、成本、环境等没有度量尺度,即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运输的总体发展中具体应如何体现,才能使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和支持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需要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性内容或标准。

2.2出发点的错误

交通流的增长,除了与基本需求有关,还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模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控制,按交通流需求进行交通供给,则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永远无法满足需求,因为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机动化是人们的天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很难通过个体自主选择来实现。在没有将各种运输方式的外部成本基本内部化的情况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小汽车的使用形成耦合,交通需求结构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向,形成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交通拥堵暂时克服――产生更多的交通需求――造成新的更大的拥堵的黑洞循环。然而,目前由于缺少综合运输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约束,许多交通规划,对交通作用的理解和对交通功能的确定上存在偏差,主要是从满通工具的交通流出发,适应交通流的需要,而不是从如何更合理、更有效、更经济地提供运输产品出发,将目的与手段颠倒,而且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也主要是从自系统本身发展如何满足需求和提高内部运行效率出发。这也是造成缺少宏观调控依据、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3预测方法的问题

运输需求预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高端的工作,需要对交通运输的全面现状、运输量的生成机理、需求结构与政策的关系、流向与网络布局的关系、未来经济社会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及政策等方面的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把握,在对众多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对相关的参数和影响因素进行较准确的判断,而不是仅仅懂得数学方法、没有对交通问题深入理解就可以进行预测,但在现实中许多情况却恰恰相反。

目前在交通运输需求预测中,一是现有统计数据的如何采用和准确程度问题,公路运输量的统计数据是采用抽样调查按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与按照实际交通量推算出来的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反映的是发送量的数据;二是目前采用的大多数预测模型和“四阶段法”基本上都是根据以往交通运输量与GDP、人口、人均GDP的关系,并基于原有的发展趋势进行因果关系外推或延伸预测,西方国家成熟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四阶段法”传统交通规划预测模型主要是为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从现在看来,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一是未能将各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预测,未能反映价格因素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需求量变化的影响,模型方法对交通政策的反映僵化和缺乏敏感性;二是对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出行行为、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动态相互作用等未能反映在模型预测中,八十年代后,西方国家对交通预测模型进行了较大改进和新的开发,如伦敦交通战略模型研究(1996)和美国的32个大都市区规划(MPO)的多数研究都考虑了土地开发使用与交通之间的关系;

2.4交通服务为依据的规划问题

现行的交通规划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自上而下进行单纯的交通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相关性不强,规划中重视行政体制内反映政治、经济隶属关系的上下二层节点的联系,而轻视同一层次节点间的联系,而且各个层次路网规划中缺乏协调、反馈机制。尽管在全国和各省的规划中,也考虑到了城市之间的联系,但考虑的主要是两点之间的联系,而非区域内在的经济、城镇体系以及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交通联系。

现行的交通网络主要是按行政等级进行划分,铁路分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分国家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实质上是按线路联系的点的重要性进行划分,从行政层次上看,结构和职能非常清楚,但从一个区域或城市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上看,交通基础设施不是按承担不同的交通服务功能进行规划,造成功能不清、各种交通混合在一起,交通效率未能有效发挥。一是对于在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之外的区域城际铁路和在规划的国省道之外的区域性公路,缺乏明确定位,规划和投资建设的主体不明确;二是在一条繁忙的线路上多种形式的出行交通混合在一起,即多个交通功能“复用”同一条线路,对运行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既对跨区域长途交通快速行驶的要求造成影响,也对区域内交通便捷接入或汇入的要求造成影响,在总体交通需求较小时,这些影响还可被接受,但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大,对各种功能交通要求的满足度将会不断下降,整体运行效率将会不断降低。

3结论

随着区域经济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或规律,有必要在目前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区域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干线这一层次,以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协调区域内主要交通基础的规划布局,形成支撑区域整体发展能力提高和资源共享的交通网络,并使其成为区域内各主体希望实现的目标。对于未来交通需求量大的通道,应按不同的交通服务功能分别布局建设线路,不同交通服务功能的线路在设计速度、出入口间距、沿线汇入车流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设计指标和服务水平,为使用者提供不同交通服务功能的使用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交通出行要求,提高网络服务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Islamabad.Software tools for forgery detection[J].Business line.2001.(5). 29~32

[2]仁科社,《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J].人民交通.2005.(8).137~144

第4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区域经济

交通运输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这一基础设施。

一、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运输化,它作为一种经济过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在运输实现的过程中,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的急剧扩大,交通运输逐渐发展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

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层次关系。

1.投资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对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投资的效应。

2.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等方面。

3.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完成之后,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化以及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等方面。

二、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各种经济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公路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的农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刺激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1.公路交通运输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大量投入,促使区域的空间距离开始收缩,同时促使了区域的时间距离开始缩短,这样就使得区域资源得到优化,生产力发展和产品自由流动加强,原先相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化,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

2.公路交通运输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伴随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而优化的,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及其对经济的服务效用,从而使得产业具备了比较高的附加价值。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区域内产业就够不断优化,节约运输时间缩短运输距离,并且能资源不断的流向高附加值的地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

就生产力布局而言,交通条件对社会经济中不同的产业的空间布局将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1.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对农业生产力布局有着较大的影响因素是农业布局,因此,农业生产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先进性、便利性的要求较之其他产业比较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鲜活的、易腐的农产品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专业化分工不断变化,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将不断增长。因此,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了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区域空间选择、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快速方便的运输条件。

2.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一方面,通过扩大人和物品空间唯一的规模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同时,由于工业产品生产市场总是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的信息。因此,工业布局的重要原则就是:工业产品的生产必须有接近原材料的生产地,从而使产品运输的距离缩短,成本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都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地的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兴起就是基于这个原理的。

3.对于第三产业来说,它对商品流通的速度以及商品流通的便利性要求较高,同时他是三个产业当中对人的变动要求最高的一个。由于交通运输条件持续影响着产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布局调整,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地带,公路沿线工业走廊和经济带相继形成并迅速发展,这些经济廊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四、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间经济联系

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是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动力设施三个方面的因素等共同构成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在这三个基础结构中,最为基础的一个是实现了人和物位移的交通运输系统,它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以区际之间的贸易为主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之间的贸易关系不但受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与去有相关经济联系的地区进口需求的影响。作为生产成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运输成本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产品交易的价格,从而影响相关地区的进口需求和区域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运输成本的增长是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在这种前提下,空间经济组织中的距离衰减规律就会呈现出来。由于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引发的额外交易成本,它是由于空间距离而产生的时间距离是决定的。公路交通运输以其相比较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比较机动、灵活而且渗透性比较强的优势,所以公路交通运输较之其他运输方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间的可达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间空间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交易的数量。

第5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公路交通运输更具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内陆地区,铁路运输受到地理条件或气候的限制,水运内地河流较为缺乏,空运的成本过高,各种运输方式最后都要通过公路运输来达到最终目的。同时,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公路运输成为地区间最为直接有效的运输方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2.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和区域经济的作用分析

公路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密切联系。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运输能力、空间结构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生产布局的内在机制。

公路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且一方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另一方跟着变化。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性作用,完善公路运输基础性的功能,有利于降低公路运输费用,提升区域间的来往的密切度,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同时,不断降低公路运输费图1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内在机制用,有利于扩大区域经济规模,使主导企业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促使公路运输系统的有效发展,可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的特点,能够覆盖到范围更大的区域。在公路运输网络较为密集的区域,一般公路运输成本较低,这种情况,商品交易成本也在减少,可吸引更多的企业或个体到此发展或投资,使资本和技术相对集中起来,当集中到一定程度后,即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拉大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距离。在公路及产业聚集效应的影响下,导致生产力要素也具备了一定的区域聚集能力,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以本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使相邻地区的资源和交通实现共享,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共同发展和致富。

同时,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公路运输对土地施工的基础性要求较高,车流量不断增多导致交通拥堵,加大了地区的环境承载压力,同时车辆的气体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在今后的公路运输交通建设中,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公路交通运输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3.1 经济总量

公路运输情况会对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产生直接影响,公路运输会带动多个产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公路产品的货运总量及客运量,相应增加了地区的生产总值。另外,公路运输会对地区生产总值产生间接性影响,公路建设让多个行业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发展,比如物流行业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当前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展是离不开公路运输支持的。

3.2 区域产业结构

首先需要阐述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意义,在一个特定地区内,各种经济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的优化目的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投入力度较大,导致区域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时间距离开始缩短,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力和自由流动性,产业结构越来越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在此基础上,区域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明显,从而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提高。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随着需求结构的优化而优化的,由于产业结构知识对经济的服务效用,使得产业具备了较高的附加价值。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还有利于资源流向高附加值的地区,缩短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3 区域间经济联系

提高区域间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交通运输、通讯、动力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程度,这三个基础结构中最基础的就是实现了人和物位移的交通运输系统。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建设,可从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空间成本交易这两个方面来促进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发展。①运输成本的增长是随着空间距离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若两个地区之间空间距离越短,这二者之间存在的经济联系性就越大,集中表现为: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和贸易种类的增多,促使贸易应选择距离较近的区域,但若发生区域贸易关系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太大的话,无论空间距离长短,都会对区域贸易的运输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即这两个区域间不会发生贸易关系。若区域贸易关系所产生的运输成本逐渐下降,即两个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之间的贸易需求量则会不断增加;②公路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灵活性,因此,和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可极大程度的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可达性,有利于降低区域间空间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交易规模。

4.加强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4.1 保证公路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整体公路网络布局不全,多道重要路段缺少必要的基础公路设施,且当前公路数量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量,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应严格保障公路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4.2 提高公路交通现代信息的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现代信息化不够完善,由于现代信息化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从而将公路交通运输的基本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货物的吞吐量,同时,有利于加快货物的流动速度,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3 扩大公路交通资金投资市场的规模

公路交通运输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我国可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公路交通进行适当投资,积极引进免检资本的投入,实现公路交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市场经济决定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方向,避免国有资本流失,从而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的多样性发展,将经济市场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4.4 公路交通建设

要注重节约资源要素,提倡环境保护公路交通运输可借鉴国外土地资源节约的相关经验,将应保全、有必要开发的土地区域和已经开发的土地区域分开来。在公路运输建设中所投入的土地,应按照该区域所指定的目标进行合理开发。同时坚持以改造为主,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在施工中还应对水土流失和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加强景观设计,确保公路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公路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5.结语

第6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 区域经济 相互作用 区域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协调发展的交通对策有利于区域内外共存与和谐发展,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两者互动关系进行多层次的定性、定量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图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正向作用

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量的扩张作用。通常意义上区域经济量的扩张是指地区内的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IN(国民收入)的增长。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量的扩张作用有几种方法:一、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分析工厂产出的生产函数,发展经济中将它借鉴过来,表示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经济产出的函数,其基本形式是:Yj=AjKαjLβj。其中K表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A表示技术因子,也称经济技术管理水平,是外生变量;Y表示产出,通常指GDP。二、运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schauer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与随后生产率的下降进行经济计量研究,得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他计算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为0.39。研究成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在0.28~0.58之间。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丁以中通过构造交通―经济模型对交通与经济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他的模型有三个子模型组成,交通运输子模型、经济子模型和交通与其他行业子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仿真,从而得出模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质的改善。区域经济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质量的提高、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廉洁高效政府是区域经济腾飞的软环境,而交通运输系统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有助于改善企业生产条件,降低企业成本,放大地区经济吸引力,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潜能,改善企业与周边地区关系,加速地区间、地区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提高区域内经济的活力。

申金升等人结合交通经济带概念构造了地区经济潜能模型。交通经济带STED有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交通运输系统St、区域经济系统Sc和Sr资源环境系统。它充分考虑了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首先定义了可达性ATEB,然后通过两个参数来描述地域的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潜能的影响程度,一是系统的外向型指标σ,它是交通经济带以外销售产值占经济带总产值的比例,然后定义交通运输系统Sc对资源系统的影响强度δ,这个参数可以用资源开发预计新增产出的比值来描述。紧接着用logit模型计算新建交通项目承担的交通流量比率,最后得到经济潜能的表达式:

其中PTEB为经济潜能,XTEB为地区总产出,e-atit为描述可达性指标的函数,地区的经济潜能体现了区域经济质量上的改进。

交通运输新系统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区域经济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进出口结构等等。

第一,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作用。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内空间结构的作用经历了从简单的定性到定量分析的过程。

区位理论。经济学家韦伯认为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集聚力是工业区位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学说:对于中心地区提供的服务和货物的需求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由于交通费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出现对于中心市场需求为零的区域。克里斯泰勒用这种简单的理论抽象出了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布局的影响。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行业常常集中于区域内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增长极再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其中交通运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增长极的扩散。

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中轴线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系统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中作用的结果,点轴开发理论中的轴是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交通线连接着区域的增长极。

交通经济带理论。它更加明确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交通经济带是一种经济活动沿着交通基础设施束集聚分布的现象,在交通经济带的理论中,交通直接导致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

第二,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梯度转移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交通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梯度由高向低发展,产业结构的布局也会呈现出按照梯度变化的趋势。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经济水平较低地区转移,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下转移,形成产业结构在区域内各个梯度地区不同,创新活动首先从高梯度地区发源,随着时间推移,按顺序由高梯度向低梯度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在梯度转移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加速了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在长三角地区十分的明显。

区域经济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反向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同时它也反作用于交通运输系统:首先是资金供给,区域经济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支持;其次是技术供给,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影响的制约,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新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交通技术;第三是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不断促使运输业调整其内部结构,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这就要求有安全、快速、便捷的系统来适应;第四是制度供给,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完善为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很多融资方法,比如BOT模式、转让经营权模式和国际投资证券方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概念性目标: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效发挥区域经济的“累计效应”和“辐射效应”,构建城市布局合理、市场高度开放、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增强整个区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内货物、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自由流动。而上述要素的流动又需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势必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反过来,综合运输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有利于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群空间区域结构合理发展。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综合运输体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区域经济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和命脉。区域综合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依托及表现形式,是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潜力充分发挥的基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客货运输量结构、空间结构、质量要求都会发生变化,综合运输体系急需优化、整合,以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趋势。

其次,综合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和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内货物、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自由流动。而上述要素的流动又需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和支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优化能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为客货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网格;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交通运输系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7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强化社会经济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和作用来看,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点,促进区域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交通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产业链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导致的相关部门经济效益增加基础之上,还会引起别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增加,最终引起连锁的反应,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加;

(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成立,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便于形成统一市场,并且由于市场经济自己具有的淘汰机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各个产业链间的资源调整组合,从而推进区域一体化经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投资增长,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大大拉近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工业区之间的距离,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目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周边的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在道路两边拔地而起,足以证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区域投资的增长又可以带动边远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再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像更优化。

2.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使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让经济潜能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动力。

(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国土的开发和增加土地的含钱量,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城市交通运输沿线土地的增值。

(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在道路的建设期与营运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这样的话,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建设会大大加快。

(4)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城市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大量的人涌向一个城市,一定会引领一种年轻健康的生活方面。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

3.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卫生条件、区域医疗、城镇化水平、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只有城市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才能让人们的出行变的方便。同时,如果遭遇紧急疾病的话,高速的交通运行速度才能保证人本身的生命安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市区买房子是他们微薄的收入所做不到的,但因为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他们可以选择房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因为交通发达了,从郊区到他们上班的办公区距离远一些也不是问题了。

(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使地区之间的往来更方便,经济与信息的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效率逐渐在提高,使城市交通运输沿线社会经济逐步加速发展。原来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城市出行的变化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社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进步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结语

第8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1、国内外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比

1.1国外现状的研究

在对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纪,这一问题有德国经济学家提出,并对其从工商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发展经济就一定要先从道路交通运输的方面入手,提倡由道路运输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这项研究,得到了很多经济学者及国家的认同,例如在荷兰,经济学学者分析了通过降低运费对提高运输能力和节约劳动力而带来的财富增长,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认为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总要的。在很多发达国家中,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由于研究及发展的比较早,所以在实施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咱国外的研究及建设中,大多都是针对将来的运输及规划,主要是以经济、规划、环境及政策方面着手,一般都是从单方面入手,很少能有综合性的分析及评价,而且对于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的研究不是很多。

1.2国内现状的研究

在我国见过之初,有前苏联经济学家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的建议,所以在1959年成立了综合运输研究所,主要真对交通运输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并且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特别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倡导下,取得了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之后各种研究成果涌现在各大媒体上,让人们更过的了解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更过的存在于概念层次,在运用上更多的是从经济、农业、科技和环境方面,没有结合多方面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在综合研究及运用方面,这才是解决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从综合方面着手,注重实际意义,并且对政府及决策层应该普及这方面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且补充其相关理论,这样才能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性的作用。

1.3研究的目的

交通运输对各方面的影响都相当重要,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那么粮草的运输也是困难重重,所以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同样重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交通,那么各种商品的运输则会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能够科学的对道路进行规划就需要各种科研人员及大家的共同研究,这种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确定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且要明确总体思路,确定研究成果对改善交通运输的能力,只有确定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研究出来的成果是切实有效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且还有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研究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理论依据

2.1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特点

2.1.1交通运输的特点

交通运输在实际中,主要以客运和货运为主。客运就是对人的运输,其中包括客车、火车等运输,货运则以物流为主,通过交通运输的方式实现全国各地在资源及产品上的交换,而有效的规划及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而公路运输则具有速度快、灵活性高、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在区域性的交通运输中,都是以公路运输为主,所以说道路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公路运输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长途运输费用高、货运量不大、成本较高等缺点,所以在建设公路发展的同时,铁路、水路、航空的运输方式也需要协调发展,只有综合性发展,才能建立一个有效、告诉的交通运输网络。

2.1.2区域经济的特点

区域就是以空间为单位产生的经济整体,可以将某一省或某一市看做一个区域,也可以更小或者更大,没有固定的范围,而区域经济就是在这一空间单位中,从事资源的生产与在生产的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叫做区域经济,可以将区域经济看做地区经济的个体,由个体集合之后,产生了地区经济,这样的集合不单单是一加一那么简单,如果能够有效的结合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则可以产生更加庞大的经济价值,反之,如果区域经济不能很好的结合那么将会出现一加一小于二或者各自为战的情况出现。

2.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理论为区域开发论。区域开发理论主要是围绕着两点:原点论、增长极论和交通运输论,原点理论就是指一个区域的开发要有一个重点,也就是说以某一点为圆心,从这个点像周边发展,只有将资源集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经济的作用,如果发展的范围在初期就定的很大,这样就容易造成精力分散的情况出现,基本不可能将所有地方都发展的很好,这一问题在现阶段人们都有了一定的共识,在实际应用中,将原本星罗棋布的小村庄或聚居地集体搬迁至以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城市中,然后在对城市进行集中发展,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各种资源集中利用,不免了分散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增长极理论是集中所有资源,发展经济最好的地方,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使其在短时间能够见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形成以所在区域为中心,建立关联产业,并且应该选择增速快,创新能力强的产业,这样更加有力于接下来的发展与开发,应该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原有的优势产业,增加地区特色,在政府方面,也应该通过政策来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以城市为主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区域经济。交通运输论则是指出,交通运输是一个区域经济的子系统,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中,担任催化剂的角色,所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的经济中,交通运输无论是新的发展,还是对原有运输模式进行改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期受到区域划分的束缚,很难讲真个交通系统完美的协调、统一的发展,往往都是在本区域内协调发展,但是涉及到其他区域时,即使想要互相协调,也会受到各种制约,难以实现,所以在交通规划上应该整体管理、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将目前各自为战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从而解决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问题。

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资源的运势、生产及销售这三个环节,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车辆的增对,对道路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各种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则成为了政府规划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则成为了核心问题,所以在区域经济的规划中,应该将交通问题列为重要议题,如果在原材料的运输上,距离过远,那么就很容易增加运费成本,而且对道路的压力也会有所增加。各个关联产业应该规划在相对集中的区域中,这样既减少了运输成本,也减轻了运输车辆对城市交通的负荷。在产品的销售方面,交通运输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就会出现有商品,无法运输的尴尬窘境,这种问题在很多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出现,这就导致了区域经济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说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第9篇: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范文

关键词 公路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贡献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理论界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反之,经济发展也对交通运输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之间密切相连,一方面,于地区、国家而言,为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专业化合理分工的目的,就必须重视自身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另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能够对交通在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在交通一体化中促进交通资源配置合理化,全面提升投资交通资源的效率,则能够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而对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更要将交通运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与水运、铁路等交通方式相比,公路交通运输的优势在于灵活、快速、覆盖面广等,进而公路交通运输逐步成为连接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间的经济关系,且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但因我国综合国力、资源配置、公路交通运输自身发展改革等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要求严格按照公路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间的内在规律进行一系列交通运输供给政策、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制定。

二、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运输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表现为不断扩大的区域经济总量规模,换言之,因区域内商品生产量、劳务提高总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长,同时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交通运输不仅能够对经济系统增长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同样还能够对经济总量增长起到间接促进作用。以下三方面分析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一,公路交通\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利用投资乘数效益、产业关联效应,拉动区域内公路运输业或有关产业发展,其主要表现为投资效应。

第二,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效应起到直接促进作业,其主要表现为多个方面,如公路交通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时间节约、交通运输安全性提升等。

第三,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效应起到间接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等。

(二)公路交通运输影响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在于促进所有产业比重更为合理化,且在比例关系合理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层次,换言之,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对优化产业结构影响较大。要求做到产业结构合理化。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将大幅度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且减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进而优化区域资源,增强生产力、产品流动性,并进一步优化原有不合理、不符合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同时,有效配置区域资源,且在此前提下,增强区域间各类产业间的互相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公路交通运输影响

生产力空间布局《区域与空间经济》为艾萨德所著,其认为“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的革新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由经济内涵而言,衡量距离的尺度为时间、费用,通过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可实现距离的缩短。以生产力布局为例分析,在社会经济内各个产业空间布局中,交通条件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第一,农业:扩大农业生产及消费区域空间选择、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了快速方便的运输条件。

第二,工业:扩大人与物品空间唯一的规模促进生产与流通的发展、合理组织产品生产与最优的出售商品。

第三,第三产业: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及便利性。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路交通指标。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公路系统目标、层次、因素较多,因此,必须通过多个单项指标构成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其能够将公路建设和经济发村公路建设已成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聚集和辐射的发展效应会因完善的农村公路而产生,因此会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城镇化发展水平被带动起来。同时,各个分散的农村通过公路建设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大城镇,这样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交易,进而使很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衍生出来,使农民的工作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公路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不但要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传播,而且要通过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带动,并且所需要的销售网络和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不管是生产、销售还是消费来讲,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都是基础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能够使农业生产物资的运输通道得到提高,使农业技术得到快速传播,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也能够得到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所以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不但能够使农业科学信息的交流得到很好交流,而且能够使农副产品的流通有效加快,从而改变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

(三)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以前,需要将宏观上的整体规划做好,对公路建设的优先区域进行仔细研究,不但要对区域间的关系进行平衡,而且要对投资效益进行重视,例如有些村庄马上要进行生态移民,公路修建项目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所以,各级政府部门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不过公路的质量绝不能降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划以前需要对农民的意见进行征求,公路建设规划需要根据本地区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主要目标是满足农民的需求。与此同时,需要现有的公路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投资改造,农村之间的互通工程要尽快实现,切实将乡镇与乡镇的公路连接工作做好,从而通过农村公路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路建设对农民就业收入的影响

第一,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拉动开发商进行投资开发,使农民们能够在家门口进行工作。

第二,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发挥农村的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绿色食品等特色,吸引城里人们前来进行消费,增加职工收入来源。

第三,对传统的农生产观念及时抛弃,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现有的土地和水电等资源进行推动,从而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在自己的土地上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保障,发挥的作用也极其重要。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才能够使农民收入有效增加,进而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