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第1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策略

一、前言

文化就其经典定义,是“一种复架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从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Tylor,1871:3)。任何语言,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其语言不可避免地打着所依存的深刻的文化印迹,体现着使用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辉映着以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人文历史、社会价值,也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所以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扎根在所使用的语言中,并影响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不懂其中一个,就无法理解和欣赏另一个。”(Wardhaugh,1993:216)语言与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英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考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文化教学纳入语言教学当中,让学生掌握与语言相关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具型学习动机在大学生学习中占首要地位,大学教学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成绩轻素质的倾向。许多大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文化教学也仍然停留在语言知识认知层面,英语课堂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教学的主要模式仍然是语言点讲解、对话操练,以及围绕语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导致目前广泛存在英语学习者“文化失语症”现象。所谓文化失语症,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有关文化内容的思想表达能力、语篇理解的能力部分或全部缺失。也就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内容,语言使用者难以理解其正确含义,或者不能使用英语进行正确恰当的表达。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通过文化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及文化交流,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架构,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修养。因此,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科目,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同时,传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英语文化教学应当纳入语言教学的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提高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为目的进行深度改革。

三、文化教学策略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和学新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2000)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如何将文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无疑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可采取的文化教学策略,旨在使语言文化教学落到实处,使大学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把文化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如火如荼,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在不断修订。然而,就文化教学而言,虽然各级大纲在论述教学目的时都强调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但所有大纲都围绕语言教学而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具体阐述时,只列出了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书面表达、翻译几个项目,而对文化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没有任何论述。在没有大纲的约束和指导下,教师往往只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介绍一些零星的文化背景知识,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可以说,缺乏大纲的指导,中国的英语文化教学只能徘徊在外语教学的边缘,起着点缀作用。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对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开发、制定一个把文化真正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大纲,详细阐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标准、内容,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手段,使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有章可循,有理论可指导。

(二)编写渗透文化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材。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教材都贯彻着一种相关的理念。跨文化英语教学目的下的教材,理应体现语言和文化教学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完成语言文化知识的建构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为目的,词汇和语篇理解是学习的重点,体现文化内容的《英美概况》等教材之作为选修课使用,将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结合起来的大学英语教材极少。因此,我建议教材编写者应重新编写渗透文化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材,将文化主题与语言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在编写建材之时,多选择一些文化题材的语篇,甚至可以借鉴母语语言教学中的一些语篇选择方法,增加一些蕴含丰富文化内容的文学作品节选。配套的课后练习中,除了语篇中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训练,也要适当编排一些文化知识训练和跨文化交流活动练习,让教学活动既能训练语言英语能力,又能兼顾到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刺激学生的文化学习动机。

根据Gardner和Lambert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外语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学习是为了取得文凭,就业需要,获取信息,以及以外语为媒介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二是综合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即学习外语是为了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学习外国文化和技术,促进文化交流。这两种外语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都有很大作用,但影响不同。工具型动机作用下的外语学习,将语言视为工具,不太重视对文化的了解,而综合型动机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相关文化,增强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当在刺激学生工具型动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综合动机的刺激,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的动力。

(四)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建构。

文化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Kleinjans将文化学习的认知过程分为:信息的获取、分析、综合、理解和洞察五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经历意识、关注、反应、实践和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获取文化信息,进行相关文化知识建构,另一方面要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将知识转化问能力,对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第一语言文化学习不同,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学习的过程更为复杂,它是一个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图式的增加,又包括认知图式调整和修改。在谈到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时,英国学者Morgan(1993)提出,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考虑,即两套文化(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的问题(the two sets of cultural schemata)。她认为,一个人的母语文化认知图式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图式必须有意识地对待,因为这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而建立起来的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因此,在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对比,了解文化差异,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做好相应的转换,有效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和文化失语现象。

(五)测试与评价中增加文化教学内容。

测试与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目的,但可以对教学活动起促进作用,有效的测试和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语言的听说能力的测试逐步被纳入考试内容中,但纵观中国大学英语的各种测试和评价,从单元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到期末考试、四六级英语水平测试等终结性评价,很少把考查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纳入考试体系和内容当中。因此,为了能够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习得的重视性和有效性,各种形式的测试和评价的内容也应当相应做出调整,增加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测评内容,比如设置考查词语文化内涵的选择题、跨文化交流的情景对话选择题,测试文化知识的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等。

(六)把英语文化学习的空间延伸到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仅靠课堂教学,教师很难把庞大而复杂的英语文化全部传授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可以把文化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开展促进文化知识习得的各种课外活动。比如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英美报刊和杂志等,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也可以举办英语文化知识讲座或英美电影欣赏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等从各个层面的文化知识。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文化习得在外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外语教学的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也需要英语教师们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予以有效地执行。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工作者继续探讨和完善的课题,也将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Tylor,E. B. Primitive Culture[M].London:Strachan and Cadell,1871.

[2]Wardhaugh,R. Investigating Language[M].Oxford and Cambridge:Backwell Publishers,1993.

[3]Gardner,R. C. ,Lambert,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MA:Newbury House,1972.

[4]Kleinjans,E. On Culture Learning:Working Papers of the East-West Learning Institute[M].Honolulu,Hawaii:East-west Center,Paper No.13,1972.

第2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06-02

一、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而文化的差异是困扰人们交流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际从形式上来看是语言和语言的交流,是关于语法规则的一种学习和应用,但从实质上看,是一种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包括词汇、语法、句法、文章结构等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无障碍交流。在对文化内容的关注上,也主要关注异域文化的教学,对于异域文化的交际习惯、、风俗习惯等予以关注,使得本土文化处于失语地位。

跨文化交际是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两种文化的互相传译。传译者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桥梁,需要精通两种文化。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不断地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科技和领先的文化理念,并以此为桥梁促进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需要将中国的文化推广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让祖国走向世界。同时,跨文化交际也需要语言者对文化有极高的敏感度,而只有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机地整合异域文化。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对异域文化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强的冲击,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符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跨文化主要包括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是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大学生主动学习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的饮食习惯、西方的价值观念、西方的审美观念,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却比较少,并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种脱离潮流的文化,不接触和学习。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后,如果学生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能进行中外文化的对比,从而明确自己的交流立场和价值观,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

(二)促进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传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国情决定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不断地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国的发展,但同时中国要走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取得更高程度的发展,也必须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推广过程需要每一个跨文化交际者的不断努力,因为每一个跨文化交际者都是一个浓缩的中国文化,都代表着中国文化。这就对跨文化交际者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出了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优秀的中国古代作品、中国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等,做一个有文化素养的跨文化交际者。

三、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中国文化的情感性与英语知识系统性的平衡

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人物故事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事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丰富学生语言交流的内容,也是保证学生有话可说的重要方法。英语的交流其实质是文化的交流,只有文化的交流才使得英语交流具有情感性,激发起交流的兴趣,但是英语知识的系统学习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平衡两者的关系,从渗透的时机和渗透的时间上进行平衡,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词汇、语法、句子成分、文章结构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英语语言的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必然对效率提出了要求。中国文化可以为英语交流提供主题。例如,在《Traveling》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自由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最近的旅游经历进行交流,包括什么时间去的,路线的设置,这次旅游中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风景,本次旅游自己的感受等,以促进学生对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因此,利用中国文化构建交流的情境,丰富交流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文化的过程性和英语知识的结果性的相互结合

大学英语教材,通常省略了英语语言交流的背景、对象、内容和过程,而只是英语交流句式和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的呈现,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增加了英语知识的深奥性,使英语课堂变为枯燥且毫无活力的课堂。而中国文化有效地展示了每一次交流问题都是源于生活,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为文化的碰撞提供服务的,英语学习不是机械的记忆单词,记忆语法应用规则,借助模仿来分析文本和进行写作,不是各种语法试题的训练,而是人在交流过程中因为语法错误而引发交流障碍的一种语法知识学习,也就是说语法学习不是孤立于交流内容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的。例如,在《Earthquakes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5年印度洋海啸、2007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以及这些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这些音频视频把学生带入了自然灾害的现场,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这些自然灾害是如何发生的,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而这些知识在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中以及基础阶段的英语课中都曾学习过;学生的交流就更加顺畅,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

(三)中国文化的渗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英语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特征进行的,而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这必然需要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单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是将单词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句子使用来说明单词的内涵,通过默写单词来检测学生单词的记忆水平,这种认识过程是一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文化,通过中国文化构建交流情境,丰富交流内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从而灵活地掌握词汇和语法,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形成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的引入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中国文化的交流需要很多专业词汇,无形中增加了交流的难度,教师在中国文化的引入中要分析所涉及的词汇量是否适度,其中所涉及的语法知识会不会影响学生的交流,在学生已有词汇量的基础上,通过补充专业词汇,学生是否能够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得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既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增加了英语交流的情感性和过程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在交流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赤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JGXM201502。

参考文献:

[1]张换成.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探析[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3).

[2]张换成. 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宋莉. 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探究――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1).

第3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策略

目前,有很多的幼儿教师都是侧重特长的训练,忽视了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培养,使得很多的幼儿教师都不能适应学校的双语教学的要求。这不利于幼儿对于英语的学习,尤其是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甚至在幼儿园的阶段有的孩子就能参加英语口语比赛。如果幼儿教师连学生的水平都达不到,很显然是不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的。故此,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的教学至关重要,英语的教学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统一,加强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以便能够在毕业后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缺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日常的学习中侧重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重视笔试成绩的高低。而对于英语的口语表达则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形成了“哑巴英语”,不敢说,甚至是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想的是正确的也不敢开口,没有形成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习惯。他们在英语的学习中积极性是有的,但多数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总是将英语的学习落实到做题上,对于口语的练习和运用并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在需要进行英语交流时,多数学生就选择了退缩。

(二)学生要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难以满足需求

对于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其口语表达能力高低不同。在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统一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就产生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口语水平很好,这些自己都学过了不在需要教师的教授,就忽视了课堂上的学习,听课积极性不高,英语的学习没有得到进一步积累。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是有很多听不懂得地方,又羞于问教师,久而久之问题越多影响了对口语的学习,甚至连开口都没有勇气。

(三)学生自身缺乏英语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英语口语的表达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不敢说,怕说错,干脆就不说,以致于上口语课对学生形成一种压力,畏惧的心理。相比较没有上理论课那样放松,故此学生们学习口语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学好口语表达。

(四)教师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口语的教学由于有学生表达的环节,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互动的形式,时间上自然费时,故此,教学都效率并不高,学生通过课堂对于词汇的学习量有限,多数是在运用词汇和句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口语课程的教学时进行科学完备的设计,以便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用有限的时间教授最多的信息量。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科学合理的设置英语的口语课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口语课程的教学前要对课堂的主要内容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如何预习也要做详细的规定,包括词汇量、语法和拓展的知识等方面的安排。课堂的教学主要以检查预习的效果为主,教师在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用餐”的日常用语的话题时,就要事前安排学生将日常有关用餐的食物名称进行相应的总结,还要对有关蔬菜和水果类的英语表达进行相应的词汇总结,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尽管看上去这个话题很简单,但是要想在实际的口语将它们正确的表达出来并不容易,会有很多学生由于疏忽或是大意出现很多的低级错误。最典型的就是关于名词的单复数在口语中的使用,如果在笔试的试卷上学生们都不会出现错误,但是在英语的实际表达和运用中就会容易出错。这一点也提醒学生在自己走上幼师这个工作岗位时也要注意自己平时的口语使用规范,必免误导学生。

(二)采纳最佳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情况,组织不同的方式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创造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英语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媒体视频的观看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对视频短片的内容进行语气和声调的模仿,帮助学生纠正平时口语表达中发音不规范的情况。然后对于观看短片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后感进行讨论,并尽量使用上短片中的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变换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变换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敢于使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语言的使用中表现良好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和勇气。逐渐对英语的口语表达产生兴趣,并在实际的运用中逐渐喜欢口语的表达,从而为以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的表达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达到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就要重视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作为幼师学生为了以后能够在教学中更好的胜任工作,就应该刻苦努力的学习英语的专业知识,夯实基础,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一名幼师。此外,作为大学的英语教师也要不断的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和社会的需求相接轨,树立培养优秀幼师学生的长远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云羡,方 悦.幼师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初探.新课程研究[J].2011,(10):70.

第4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论文摘要:文化蕴含语言,语言传承文化。如何渗透文化信息,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培养语用能力进行交流是目前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的内涵以及与教学的关系,分析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英语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在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正面临着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问题。语言学习首要的是要确立学习的目的,而目前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然而初始学习通常是以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为起点,这样往往就被误认为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就具备了交际能力。因此,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就出现了因英语文化的缺失而造成的各种不当表达。如今大多数英语学习策略仍然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文化教学却被疏忽,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教学,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能力,才能实现有效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信仰文学艺术等。

美国人类学家古迪纳夫指出:“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蕴含在文化之中,同时文化赋予了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文化通过语言表达继承和传播它所属的民族的独特民俗、价值理念、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语言通过交流丰富文化的内容,促进文化的发展。因此,脱离了文化而单纯的学习语言,就会出现礼仪,礼节甚至是表达了相反意义错误。

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其实就是外民族文化的输入与本民族文化重构的过程。在英语逐渐成为国际性的语言的时候,用英语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讲述和解释中国文化已经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实现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不是仅仅进行目的语文化的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意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把文化教育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时有发生。这些事实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导入文化知识时,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适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在讲课文“Big Bucks the Easy Way”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课文,加深印象。而且,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哪一个方面都离不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的理解目的语。

当今英语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居多,大多数学生认为背好单词就是学好英语了。此外,尽管口语训练不断被重视,但是稍作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在交流中常误将汉语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情景,各种中式思维的语言表达频繁出现。例如,当中国学生被外籍教师表扬和赞美时,中国学生往往以谦虚之词回应,“It’s nothing.”“I’m a common student.”这就会被外教误解为自己的认识有误,而感到很为难。

中国学生为了表示关系亲密,在与外籍教师交流有时候省略了礼貌语而被误解为缺乏道德修养,像这样缺乏文化因素的考虑而将汉英文化意识一一对等中式思维方式的表达屡见不鲜。如果不能充分体验英美文化,发现文化差异,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会继续受到本族语言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和牵制,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同时,文化的特点决定着文化学习的必要性,正如William J. Starosta指出文化具有四个基本特点:文化是整体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这些特点说明我们能够通过在后天的不懈地学习、积累和更新文化知识而避免因文化缺失而造成的语言错误。

三、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教育的策略

1.文化学习应基于正确的文化学习意识

多数学生缺乏文化学习的意识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要面临的当务之急,文化学习就被忽视和搁浅了;还有学生认为汉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其它文化不堪一比,因而也不足为学;更有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认为崇尚发达国家英美等国的文化就是与时俱进,曲解文化学习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教学,使文化学习成为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教师应在英语学习课程中导入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的文化情感,正确理解学习文化的意义,避免并逐渐消除已出现的文化隔阂、文化偏见甚至偏激。

2.通过词汇教学,加强英汉文化对比

(1)同一的词语不同文化内涵的比较

词汇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名族的语言中表现形式不同。同一词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的文化内涵、概念范围不同。正如在《中西文化之鉴》一书中 ,作者指出朋友“friends”一词的文化内涵在美国文化中只表示与朋友一起度过美好时光并且朋友之间相互支持,并不包括对朋友及时提供帮助的责任;在汉语中“朋友”的内涵却更具体、更深刻,它包括对友人的责任、对朋友的需要的觉察和及时的物质帮助。如果学生没有了解“朋友”在中西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的不同,与美国人交友就会误解重重。又如,瞪眼睛“widening eyes”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生气时的表情,在美语对话中却表示惊奇。尽管这些词传递相同的语义,却影射出不同的文话内涵。

(2)不同词语相似文化内涵的比较

有学生反映有些短语、句子很好翻译。例如:茶杯“tea cup”成千上万:“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皮包骨头:“skin and bones”,因为这些词汇不仅具有与汉语相似的语义和表达方式,而且具有相近的文化内涵。也有词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但是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例如:汉语中常将吃的少比喻为“吃猫食”,而英语中常表达为“eat like a bird”。但是文化内涵都是形容吃得少;又如汉语里的大海捞针常在英语中表达为“Look for a needle in a bundle of hay”。(指在稻草中找出一根针)文化内涵都表达为极难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再如汉语中常说的无风不起浪,在英语中常被译为“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烟)。文化意义均表达为事由因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引导学生在词汇中发现类似的相近或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选词时他们就会避免表达上的习惯错误。

3.利用教材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利用教材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然而对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的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缺项。如果教师立足课本深挖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很容易地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教学。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Lifelong Education”,教师可以抓住教育这个话题导入相关的美国教育体制方面信息,如:多样性是美国教育体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学校的类型、规模、管理、政策和教学实践;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政府可以影响和控制教育,但是不能控制各州的教育政策和实施情况等。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实践往往是在全国范围内由试点到普及,呈一体趋势,这与美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是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能介入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积少成多,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4.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文化教学

通常英语教学是通过课堂完成,在课堂讲授英美文化礼俗、风土人情,学生只能通过讲授和想象完成他们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却可以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文化语言环境,通过播放电影、录像、图片、报道将现实中的文化生活真实呈现给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英美文化的风土人情。同时,多媒体可以提供无穷的资源,不仅可以用于课堂,在课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登陆一些外国学习网站进行英语交流,将学习的语言文化知识学之用之。

参考文献:

[1]Chen-GuoMing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美]戴维斯.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M 1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5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交际能力;教学策略;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外许多英语教学者和专家热议的问题,如Kramsch, Fishman, Risager都有深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象征,语言反映文化现实,语言包涵文化现实等等,最为出名的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理论。著名语言学家Brown对该理论认为进行了以下解释:语言A的结构不同于语言B的结构;文化A与文化B的行为差异同语言A与语言B的结构差异有关联;语言A的结构决定文化A的行为结构。在我国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互连接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国内的英文教育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1) 重视语法,轻视语言的语用功能;(2) 重视阅读写作,轻视听力和口语;(3)重视语言本身,轻视语言的文化符号。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很难与英语国家人们进行交流。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自从基础教育新课程在全国实施后,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许多教师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时,因为高考,中考等的压力,仍以考试为中心,这样的指导思想直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在入学阶段英语水平偏低。大学新生的突出问题为口语能力偏低,大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性的讨论,这将极大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今后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课题就中学与大学起始阶段英语口语能力的衔接进行探讨,着重从基础英语教育评价体系方面探讨如何改进基础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大学英语教学,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线,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的英语理解

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学生的听力方法以及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过级通过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了解学习西方文化背景的自觉度。

研究方案: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提出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本课题建议在基础英语教学评价中应切实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提出以下方案:

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具体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将其应用于教学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1)记录平时表现,并将平时表现计入期末最终考试成绩中。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口语课堂活动参与度,口语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包括以下内容:预习与复习作业;学习结果自评表,学习结果互评表,教师评价表)2)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口试的形式,口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音语调,语言准确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选取部分学生(人数待定,性别等因素待定)采用已设计的具体教学评价手段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首先进行前测,主要测试学生口语能力,仍采用口试的形式。一个学期之后,从两方面进行后测:1)问卷调查学生对我们设计评价手段的满意度;2)对学生进行口试,对比学生口试成绩,看新的评价手段是否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结果

笔者与项目组成员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很多。笔者把学生问卷回答中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出它们各自的百分比,百分比的高低表明各种因素所占的比重。调查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1)首先,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主要因素。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听是说的准备,听的准备比较充分,说的学习才会比较顺利。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听力基础薄弱,听不懂问题,这就直接导致无法用英语与人交流。学生学习策略意识薄弱也是影响他们口语表达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65%的学生很少有自己明确的学习计划,80% 的学生不知道依据自身的英语听说水平层次选择学习策略,只有10% 的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自己各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估。(2)其次,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怕犯错误的焦虑感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之一。由于高考不考听力和口语,许多学生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英语阅读、词汇、语法和写作上,因此忽略了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这就造成了部分同学在课堂中不敢参与口语练习的最主要因素。(3)再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也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是由于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缺乏而影响了口头表达。英语口语水映了一个人的英语综合水平,必须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因此,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以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为基础。(4)最后,部分口语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们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自然无话可说,不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也是导致学生们不开口说英语的又一个原因。

五、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技巧。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根据以上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特提出以下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1.将英语“听”和 “说”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听”、“说”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在英语听说练习的初级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听”的练习上,这是因为听是说的准备,听的准备比较充分,说的学习才会比较顺利。在听的阶段,虽然不开口说,但却在进行积极地酝酿,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沉默期。因此,听说课的基本要求是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当学生的耳朵受到足够多的刺激时,他们的发音器官就会自然地越来越活跃,直到产生主动开口说的动机和愿望。因此刚开始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开口,而是应该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听”和“猜”、“歌”、“电影”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听力。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听说结合的练习,例如:听短文,让学生用英语复述短文的主要内容。听对话,模仿对话进行口语练习。

2.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英语听说的学习策略

实际证明:掌握并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学生在学习上比没有运用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策略:Predict(预测),Guess(猜测),Focus(聚焦),Ask(询问),Respond(回答),Review(回顾),Listening intensively and extensively(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等等。说的学习策略:Speaking English bravely(简洁),creating chances to speak(创造说的机会),transferring Chinese strategies(借鉴汉语的策略),paraphrasing(意译),using hesitation fillers(使用语气词),using body language(使用肢体语言)等等。

3.教师以鼓励为主,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应讲究策略

一些英语教师养成了有错必纠的习惯,在学生做口语练习时,一听到有发音、语法、语音、语调上有错误就立刻指出,纠正。这种做法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正常口语交流,并且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英语听说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交际的目的,学生只要不影响正常交流,即使犯些小错误,教师没必要马上指出,特别严重的错误可在对话练习结束时指出,一些小错误甚至没必要指出。教师应以鼓励、肯定为主,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焦虑感,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增强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自信。

4.在英语教学中,多给学生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部分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听说交流是由于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并且也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英文的原著和看些反映英美文化的电影,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文化。

5.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听说练习

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口语练习话题时,应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教师应选择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听说练习,学生对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会有话可说,并且会积极参与讨论。

六、结论

总之,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大学英语都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基础英语,不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放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英语阶段,教师应打好学生英语听说的基础,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着重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教师可采用以下英语听说教学策略:将英语“听”和 “说”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英语听说的学习策略;教师以鼓励为主,在纠正学生错误时应讲究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多给学生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听说练习。

参考文献:

[1]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Saussure.E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London: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6.

[3]杜卫卫.论新形势下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考试周刊[J].2007,(16).

[4]张维友.英语学习策略与技巧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艳艳(1980-),女,四川成都人,学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任伟亚(1980-),女,山东曹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6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二语习得;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引言

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一般模式是以教师按照课后词汇表讲解为主,学生通过课后死记硬背单词来扩大词汇量。许多学生尽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忆单词,效果却不理想,词汇成为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词汇记忆是一种认知活动,应该遵循二语习得规律,即注重让习得者获得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以及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运用二语习得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能有效解决英语词汇教学的现存问题,克服大学生词汇学习的主要障碍,提高词汇习得速度和效率,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 S.D. 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它包含五个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2]。Krashen认为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习得与学得是语言能力获取过程中两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克拉申认为,二语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学习者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时,即对语言形式无意识的状况下进行的。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中,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自然地习得一门语言。语言习得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学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有两个条件:让习得者获得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注重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克拉申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习得者的内在加工机制才能运行。也就是说,只有当习得者获得比他现有语言水平略高一点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形式时, 语言习得才能产生。当语言输入大大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缺乏趣味性或相关性时,学习者就难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此输入在习得中就没有价值。克拉申还指出,学好语言,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和情感变量。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作用,它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着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这个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学习者语言系统才会处于“非抵御状态”,才能将语言的输入(input)转化为吸收(intake)。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Krashen 所强调的“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中,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自然地习得一门语言。显然,我们很难获得一个完全仿照母语自然习得过程的语言环境。但是,Krashen 的监察说认为,学得是可以对习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对其中不足或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正的。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必须将“习得”与“学得”二者相结合,创造出有利于学习者习得外语的学习环境。不过,我国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者往往忽视了外语“习得”的重要性,很多人只是“学得”了外语而并非“习得”。事实上,习得与学得是要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学好英语。以下是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版《大学英语精读》的 Unit 3 MY FIRSTJOB 为例,浅显分析词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方面:

3.1 注意教授构词法

英语中的构词法主要有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以及缩略法等。学习构词法并熟练运用构词法,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据统计,掌握 100 多个英语构词法,可以把自己的词汇量在 3000~5000 的基础上扩大一倍。构词法的输入应做到循序渐进,避免一次输入过多,消化不了。笔者的做法是讲授每单元生词时,提示学生注意本单元所涉及到的部分词根词缀: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出现了 sandy-coloured (a.+n.+-ed)这样的复合形容词,教材编者已在单元练习中设计了相关练习,笔者在此就不再举例。构词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词义,扩大其阅读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使他们对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

3.2 尽量用“词汇组块”教学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大脑中储藏了大量的语块,而这些语块对流利的语言输出至关重要。“我们使用词组的能力使我们能流利地说。这种预制的语言具有两个优越性,使说话者(和学习者)有效地获取所需的表达方式和在说话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组织上,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的单词”(Nattinger, J. R. & DeCarricoJ. S.,1992)。

Lewis (1997) 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 多词词(poly-words),如:in turn, be short of ,consist of① 等,他们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 高频搭配组合(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如:attach importance to , in common, struggle tosurvive, apply for 等,它们是自然言语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操本族语者本能地知道哪些词可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而哪些却不行。了解这些搭配是准确、自然地用英语表达的基础;(3) 固定表达(fixed expression),如:It’s the last straw.(4)半固定表达(semi-fixed expression)如:Worse perhaps wasthe idea of Saturday afternoon cricket; He looked at me withan air of surprised disapproval 等。 词汇组块教学有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培养语言交际的流利性;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词汇组块教学使教师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提取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法知识与语用能力得到平衡发展。

3.3 抓好核心词汇的教学,扩大学生低频词汇量

核心词汇是指按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词汇,通常为英语中的高频词。课堂上应做到精讲多练,采用各种手段强化学生记忆。如用所学的词复述故事或写短文就是一种很好的词汇训练,有助于把核心词汇变为心理词汇。Honeyfield(1997)发现,即使是学过 3000 精选词汇的好学生,在遇到没有简化的课文时,也会发现至少 10%~20%的词汇是陌生的。这些词汇在语言里属于低频词,他们在一个章节或一本书中可能只出现一次,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说,许多高频词汇可能是低信息量词汇;而低频词汇却常常是理解某篇文章的关键。因此,扩大学生低频词汇量也是必要的。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附带习得。

附带习得是相对于“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anguage learning)而言,如学生刻意背单词表或通过作词汇练习来记忆单词都是刻意习得。而附带习得词汇则是学生在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课外阅读、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附带习得的单词。这可能不是该词的全部知识,但多次遇见后,便可习得。附带习得的印象非常深刻,往往为长时记忆。

3.4 注重补充学生实用英语的词汇

附带习得是扩大学生词汇的有效途径,但这是建立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的。所以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强制性的给学生补充实用词汇。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偏重于故事或政论性文章,且部分课文是一版再版的,因而学生的实用英语方面的词汇贫乏,这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比如当前全球遭受经济危机,很多人都有失业的压力,这是与课本的话题“Job(工作) ”相关的,教师可补充一些资料: wage index (工资指数), unemployment benefit (失业救济), seasonal unemployment (季节性失业),underemployment (不充分就业)等。

结 语

简而言之,二语习得理论为我们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大学英语的从教人员应该认真研究二语习得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我国大学英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使习得与学得通力合作,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汪庆华. 关于我国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初步探讨 [J]. 外语界

[2] 赵小沛. 英语词汇教学探讨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第7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状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学习者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加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和发展,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受“语言工具论”、“语言结构”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英语的学习当成知识进行传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上,忽略学的研究。我国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想在外语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繁琐的语法讲解和操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局限在语言知识的掌握,过分强调语法。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传统英语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强调的是打好语言基础,强调阅读,兼顾听说,漠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的学生交际能力培养,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由于学生数量多,只能是老师主讲语法、翻译,再讲讲课文和写作练习。要教授口语是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听说操练机会更少。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3、教学主客体倒置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参与的活动尤其是开动较少,“满堂灌”、“填鸭式”使作为教学客体的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消极地位,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漠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进行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1、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做一个计划。这里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内容、行为和组织形式,来对准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确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活动之前,如何进行计划,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是“整合计划”模式;另一种是“目标―手段详细计划”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一种技术性、策略性的取向,先把宽泛的目的一步步地分解为具体的目标,然后根据详细的目标,选择、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详细的教学计划,即教案。

(2)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加工

教学材料(materials)是指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和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打好语言基础,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组织好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自学。

(3)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与教学行为紧密相联,同时考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全班组织形式,通常称班级授课制;一种是分组组织形式,一种是个别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2、大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实施策略

具体教学策略在本研究是指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从听力与阅读教学策略、口语与写作教学策略及词汇与语法教学策略两个角度探讨信息环境下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1)听力与阅读教学策略

听力是听者积极主动地接收目标语言,理解、筛选有用信息并存入长时记忆,逐步扩大听觉渠道的一个过程。

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读者利用视觉信息自下而上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读者也可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的预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二者常交替综合使用。听力与阅读材料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需要一定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来真正全面理解内容。信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所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传授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必要的外语听读信息的能力和外语听读的能力,使学生从中感悟计算机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言语信息的输入或输出。

(2)口语和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口语和写作是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读获得信息,以说、写表情达意,交流信息。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最大困难是心理障碍,如害羞、怕出错、缺乏自信心等。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就是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反馈和调控的过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意味着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评价。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的发展和改进予以评价。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多元测评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评价的内容,并应受到同等的重视。它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革方案;教学质量标准;现代教育技术

1.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缺乏实用性。学生的实际交际应用英语能力较差。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本文作者通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和改革测试形式,增设口语测试,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从应试教学向应用教学转化,使大学生的英语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能够更好地相结合。

2.改革前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决定者和主导者,是课堂上的信息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只是被动的麻木地死记硬背,缺乏主动的参与和求知的兴趣,缺乏对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缺乏面对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践机会很少。而且,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更多地注重应试教育和训练。学生则更注重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听力、词汇和结构、阅读和写作各方面的英语应试能力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当今时事问题密切相关的话题和讨论根本无暇顾及。教师和学生都忽视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口语不受重视,大部分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

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因其课内、课外语言环境不理想,同时又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任务的制约,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的教学处于次要地位。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到目前还不是很系统和完善。

3.我院大学英语新的教学策略的实践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院与英国、美国、泰国等国的大学有国际办学的协议,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可通过考试到与我院有协议的国外院校学习并获得学位。所以,学院领导和学生都很重视英语,特别希望加强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我院英语教研室英语教师形成课题组自2003年对我院英语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3.1进行分级教学。通过对本院学生根据入学英语水平划分为预备一级、预备二级、一级,根据学生英语程度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要求,教师选取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级教学。

3.2增设口语测试。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期末根据大学英语大纲所要求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进行口语测试。我们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关内容作为考题,以短文朗读、依据短文简短回答、故事复述、看图说话并回答问题、就某个话题发表意见和看法等形式进行口语测试。对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多样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围绕语法与词汇、语音语调、话语运用和互动交际四大要素制定出符合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 原则和 方式。并规定学生的口语成绩占期末英语总评成绩的5分。

3.3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的语言技能,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以语言生动活泼、口语性强、内容较新颖的全新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听说教程为主教材,遵循听、说、读、写的教学顺序。在课堂上开展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交流,角色扮演,话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等创造性的口语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在课堂上,教师按照学生的座位位置四个学生分成一组,把课堂上学生的口语表现与期末总评成绩联系在一起,小组表现好的加分,最后在期末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分配到小组中的每个人的分数上,作为平时成绩。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和张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练习口语时也不会感到紧张。在组织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技巧的操练以及模拟真实语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还督促学生朗读和背诵所学的部分英语文章,对所学的文章进行简短的复述和评述。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课内外教学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

3.4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活动的机会也是有限的,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我院英语教师又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英语语言环境。以课外活动作为补充,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利用多种可以促进、辅助外语学习的设施如计算机,vcd等组织学生欣赏语言比较标准的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和录象节目。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英美等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意识。组织学生成立英语角,英语协会,参与全国各种英语演讲比赛等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5改革考核方式。教学考核是评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院英语教研室规定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过程性评估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0%。过程性评估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阶段测试等形式。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我院英语教研室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对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进行具体的英语考核改革。

3.6 网络教学的尝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迫使大学英语教师重新思考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学生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每两周有两个学时的网络教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英语听说课和快速阅读的练习和评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学生网上自学记录,给学生布置课上和课下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本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

4. 对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从我院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改革初期非常辛苦,全体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才形成目前的我院的比较完善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但是,通过改革我们虽然解决了一些大学英语教学中改革前的一些问题。改革又使很多已经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迫使我院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重新思考与教学相关的各种问题。

4.1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问题。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处在教学的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位置。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的教学特点与其它专业的教学以及英语专业的教学都存在着差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英语专业教师相同的语言能力,更多地要具备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的更新、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等等许多能力。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教学任务很重,教师即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又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给学生有更大的语言输入,又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每位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网络教学又对英语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学会网络教学的技术,学会多媒体操作和教学平台的管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又要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面对这样复杂的现状,英语教师们希望学院领导能给予英语教师更多的各方面培养的机会,能够更支持、重视、理解英语教师的工作。

4.2 改革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改进和存在的问题。口语测试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师们普遍认为口语测试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促使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互动式教学,促进双向交流。教师会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言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论辩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加强。有利于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学和片面追求四级通过率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口语测试,学生发现自己英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发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教学中逐步采纳和完善从而达到口语测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推动和发展的作用。网络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但是,网络学习又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的欠缺。考核机制的改革,促进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上课下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学生也感觉新的考核体系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实践进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举措. 外语界,1999.(2)

[2]贾国栋.多媒体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外语界,1999,(2)

[1]hymes,d.h.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b.pride and j.homes(eds.)sociolinguistics.

[3]文秋芳、赵学熙,1995,全国大规模英语口试的可行性研究[j] 《外语界》第1期。

[4]文秋芳,1999,《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bachman, l.f.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9篇: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电子音像、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提供有一人一机的教与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其教学特点如下:“英语教材多媒体化,英语资源全球化、教与学个性化、学习合作化、自主学习网络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康萍,2009)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被“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的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取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有了新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基于“教”的课程设计者、教学研究者、知识传授者,和基于“学”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者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者(牛贵霞,2007)。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理论分析

2.1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李红萍(2009)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能力的构成包括:(1)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执行能力,包括实施课程计划、整体教学计划和实施具体教学计划。(3)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4)教学创新能力,指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教师能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产生积极效果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5)专业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专家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结果,本文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每个教学环节的基本特点,将分别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不同教学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策略如下:课程准备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和教学执行力;网络自主辅导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教学监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后教学研究阶段主要是评估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2.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性评估的特点及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是基于课堂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方式,以形成性评估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大学英语教学能力发展为基础,对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估,注重评估内容综合化,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估过程人性化。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估。形成性评估是一种为了强调和改进教学过程的评估,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矫正方案,也可以评定实现目标的教学行为和成绩,起到强化成绩的作用。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发展性评估。形成性教师评估以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为立足点,不再将评估结果与解聘、晋级、加薪等联系起来,而是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的一种策略。三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性评估。多样化的评估内容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等。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客观评价。形成性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电子档案、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观察或者在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方便易行。然后采用现代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取有用和真实的数据,采用图表形象化地展示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估应遵循:一是专业化原则。即评估主体专业化、评估内容专业化和评估过程专业化。评估主体是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评估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评估过程包括教学设计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辅导阶段和学生成绩评估阶段。二是激励性原则。所谓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估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估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估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三是自觉自愿原则。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形成性评估对于教学能力产生的影响,自愿参加评估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教师自愿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关注教学的过程、课堂用语、学生反映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根据教师能力的构成,结合形成性评估的特点,可以利用以下四个策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

3.1利用电子集体备课,对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电子集体备课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它要求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海量的信息交流,需要教师采用微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在集体互动的备课过程中,构架科学的教学环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手抄式备课相比,它具有综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实用性、便捷性等特点。通过制定规范的电子备课制度,学校可从备课交流平台,随机查阅教师的备课情况,及时跟踪了解教师的备课数量和质量,并及时反馈,提出要求与修改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电子集体备课小组是由性别、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的,具有内在的互补性。它是经过合作设计的,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能为以后的小组活动留下宝贵的资源。它既着眼于发挥教师集体课程备课的优势,又考虑到了教师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达成了课程备课集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课,很多老师同时上一门课,在教研室可以通过说课和教案检察的方式,对于大家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大家对说课人的课程设计思路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进行修改,直到能够满足需要。这一阶段的评估是形成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能够真正认识到评估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才能够在下一阶段真正实施。

3.2利用教学观摩,对课堂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和教学执行力。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的主要方法就是教学观摩。宏观意义上的教学观摩是指亲临某一课堂,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微观意义上的教学观摩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课堂活动的数据,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监控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要达到“真行实效”的目的,必须实施有效的观摩方案,针对不同的观摩目的,开展各种不同的观摩形式。教学示范性的观摩形式,不介入任何评价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的观摩,趋于终结性评价形式,作为考评依据;以被观摩者自身业务技能发展为目的的观摩,趋于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张海燕,2008)。Stones(1984)认为,以指导和发展为目的的观摩形式是相当重要的,它将观摩者的工作重心由评估型转向指导型,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师的教学和业务进行指导,才能达到教师自身业务发展的目的。它是一种观摩者与被观摩者之间双向作用的行为,不仅促进了教师职业的发展,还对观摩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观摩者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和与学科相关的观摩方案,还要求观摩者具备一定的言谈技巧,懂得一些心理学、教学法和相关学科知识等。所以,观摩者的队伍往往应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学科带头人、督导员或视导员。

3.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自主学习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监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监管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现在课堂教学是在多媒体和网络中实现的,学习者在网络自主的模式下,主动地汲取知识,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根据个人的目标和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网络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使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完善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基本信息能力、教学信息能力和研究与发展能力。教学信息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有效促进大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网络资源利用能力包括:网络教学日志、教学资源上传、网络资源浏览次数、教师成长日志等,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以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了基础。

3.4利用教学研究,对教研活动的形成性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