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第1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分层培训;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11-02

我院于2012年10月,新建的700多平米的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科室成员由5个增加至14人,新成员的加入为消毒供应中心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带来了困难;分层培训成为了我科的重点。

按照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三个规范的要求,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技术,尝试对科室人员进行分层培训,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结果: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各班次的职责、工作流程、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进行严密的工作,使供应室在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我科如何进行人员分层培训总结如下:

1 分层方法

本院消毒供应室共有员工14人,护理人员9人( 主管护师4人, 护士5人),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6岁;消毒员5人,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岁。

1.1 培训层次设置:按护理人员在院工作时间的长短、职称和工作能力。将人员分为3个层级,中级职称、工作5年以上的为A级,初级职称工作1― 5年的为B级,1年以下的护士及消毒员为C级。

1.2 各层级培训的计划和目标

1.2.1 C级人员:

3个月内完成院内的岗前培训及考核;包括爱岗敬业、护士素质、慎独精神、各项制度、院感的相关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服务礼仪及消防安全等知识的培训。

完成科室各班次的轮转学习,要求熟知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

1.2.2 B级人员:要求熟知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知识和技能;相关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等设备的操作规程;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对C级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鼓励参加护理专业的夜大学习、护理高等教育自学、网络大学学习,并在省级护理杂志上发表相关专业文章;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

1.2.3 A级人员:培训护理教学、管理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及技能,了解本专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动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业务;培训各工作环节的质量监测;参与科室管理,协助护士长共同制定质量评分标准;负责质量监督、质量追溯以及日常环节质量检查的落实;胜任本专业授课与带教工作;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对B、C级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2 培训的内容及方法

2.1 培训内容: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各项监测、院感的相关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服务礼仪及消防安全等知识的培训。

2.2 培训方法

2.2.1科内培训:定位培训,针对1年以下的护士,内容包括各项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专科操作及专科理论,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培训。集中培训:针对每月科室的培训计划进行分解成每周学习的内容,每周1次,培训对象为科室所有人员,内容包括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礼仪、标准预防、消防安全、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培训。提问式培训,利用每日晨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统一规范后再次进行培训。

2.2.2继续教育(1)医院培训:每月2次,全科人员每人每年至少完成10次(2)参加会议:护士长、人员每年一次。

3 结果

4 讨论

4.1 通过对全科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科室上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树立了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1]。全体工作人员贯彻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标准,以临床需要为导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宗旨”;实现了建立一个积极向上、规范、创新的中心供应室的工作目标。[2]

4.2 通过制定规范培训计划和内容,建立了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作业指导书;健全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规程、质量监测、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4.3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培训,让人人参与培训,将培训和工作相结合,在工作中检查培训效果;通过规范化培训掌握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了责任心,从思想上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危害性和管理、控制的必要性,提高了科室工作、服务质量,服务模式有了较大改变,一切以临床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下收下送,每月定期下发满意度调查表,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质量,临床满意度达到94%,建立了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

总之,分层培训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层次分明,质量有保证。为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病毒;住院部管理;疫情管理;科学保障;医院感染

病毒肺炎(COVID-19,肺炎)现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三级综合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关键组织,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完善的专业技能素养及良好的应急管理水平。目前,医院一般将较多的精力放于疫情防护工作,但对于日常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同样不能松懈[2],做好住院部的管理,守护好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线,才能夺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肺炎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具有住院患者多,病源复杂,人员密集的特点,是病毒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有效应对疫情,消除群众恐慌情绪,确保住院患者的诊疗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该院启动了有机合理的、全方位患者筛查流程和系列应急管理措施,强化内部组织管理,外防人员流动,实时管控病区秩序,实现了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目前住院部运转良好,无交叉感染病例发生,现基于经验总结和文献报告如下,为肺炎疫情下住院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制度管理

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精神,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的病原学特点,结合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院自身诊疗条件,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及各项流程的科学规划,坚决杜绝语言制定流于形式、应急物资保障不足、应急人员不足、应急知识不到位、应急信息不畅通等问题[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由于的各项信息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知的阶段,医院不但需要根据其最新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数据调整防控措施,而且需要根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严格落实感控三级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感染管理科人员全程感控统筹管理,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第三责任人,重点进行科室医患的排查,防控风险点的排查,流动人员的排查,防控物品的请领、管控及正确使用。做到层层落实,逐级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人人防控,防控人人,主动跟进、主动作为的联防联控机制。

2加强培训

结合网络直播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医院感染培训,并加强住院部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全院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云办公平台进行网络学习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现已开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发展趋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检分诊、应对策略、防护口罩使用、隔离衣防护服使用、应急工作流程、医疗垃圾的处理、日常生活和心理疏导等。同时强调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与健康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4]。

3患者及家属管理

住院部进行封闭式管理,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由专人把守,禁止出入,仅留1个总出入口,供医护人员及其他必要人员进入。所有进出必须登记、测体温,有专人把守。严格陪护制度,陪护人员凭陪员证出入,一名患者严格要求一人或无人陪护,如因住院患者病重需要增加培护人员时,必须经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同意并上报上级部门后方可增加。并且加强对患者、培护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肺炎的防护知识,指导其做好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所有出入病区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有专人进行体温监测,每日最少两次,并有登记。住院的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出病房或病区,患者买、取物品有科室护理人员专人进行,采取专人送餐制,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出行,尽最大可能杜绝患者交叉的可能。对于不服从规定,影响秩序者,上报保卫科人员或报警处理。同时,取消探视制度,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制度制定的原因,避免出现医患矛盾。

4病房管理

住院部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普通病房与隔离病房,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隔离病房专人管理,禁止患者出入,医护人员行二级及二级以上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按照肺炎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做好规范处置。科室有发热患者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均收隔离病房,进行排查。门诊患者需住院治疗,需在门诊进行肺炎的排查,要求患者及家属行CT及血常规的检查,排除的情况下方可住院。一旦发生感染疑似爆发或爆发,科室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调查、处置的工作。

5医护人员管理

肺炎作为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必须要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该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加强健康监测,医院所有工作人员每日最少两次进行体温监测,体温、呼吸系统症状异常的及时进行排查。②加强职业防护,对于疫情期间紧缺的防护物资(防护衣、护目镜、面屏、N95口罩)、消毒用品,简化招标采购流程,实施归口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受物资短缺的影响。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生和护士的排班调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④提供健康支持,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预防效果、增强免疫力的制剂和保健药品,并加强饮食与营养支持。⑤提供心理支持,医院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制定了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心态评估和管理。对于由于疫情抽调至外地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在其返回原工作岗位后,更要提供好心理支持,保障人员能够健康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与护理服务。

6感控督导工作管理

依据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设立感控督导组,对医院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分设督导小组:即医疗废物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组、重症中心组、住院处组、消毒组,各组均有专人负责,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住院部各区域由保洁人员负责消毒,区域包括:各楼层、大厅、辅助检查区域,2次/日,有污染时随时消毒。病区加强日常通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擦拭消毒,1次/日,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转出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病房先采用3%过氧化氢喷雾等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再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7小结

第3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

1 树立精细化护理服务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 一种文化, 精细化管理具有全员性, 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应该转变服务理念, 确立精细化理念, 感悟工作责任。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服务的教育, 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文化渗透到每个护士心中。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培训, 使护士深刻领会护理精细化管理内涵, 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 以精和细作为基础特征, 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 数据化, 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 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其核心思想是精、细、准、严。强调将工作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管理好, 做到精益求精。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 离不开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将精细化管理理念, 变成自己的人文素质和行为习惯, 将实际行动贯彻到每项护理制度的建设, 每一个护理工作流程, 每一个护理环节等所有的护理工作之中, 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将管理和服务做到最好, 实现对患者的全程、全面、连续、优质的服务, 让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真正得到患者的认可。精细化管理是工作习惯, 通过有意识的引导, 强力与推行, 是精细化逐渐成为潜意识的行为。

2 建立健全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制度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护理制度与护理质量标准, 是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的各种文件, 如:采血室操作规程、护理查对制度、岗位说明书、消毒隔离质量标准、抢救物品质量标准等, 从护理组长到护士每个岗位、班次, 都制定出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的岗位职能和班次职责, 并明确各班工作程序, 护理流程, 完善工作质量标准, 形成书面文字, 发至每一位护士手中。健全的护理制度和科学完善的岗位职能是每位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成为规范护理工作的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工作流程、岗位、班次、职责, 达到了工作责任具体化, 使每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如何做, 自觉的做好各项工作。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来达到精细化管理, 强化执行力, 完善管理措施。用制度管人、管事, 力求在决策中精心策划, 达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搞好护理精细化管理, 重点抓落实, 尤其是制度和岗位的落实, 以做到细、实、准, 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的执行好每一项制度, 落实好每一个岗位, 做到逐个单元, 逐项审核, 坚持规范护理。

3 严抓护理安全管理

3. 1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技术操作规程, 各项工作标准及消毒规范, 修改制定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准确及时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工作质量及患者安全。

3. 2 加强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应急能力的培养。采血处要求必须掌握的应急预案及制度等:晕针应急预案、针刺伤应急预案、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救治转运程序、心肺复苏技术操作、防跌倒管理制度、急诊患者优先就诊制度等。并培养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常态学习并熟背应急预案等, 定期进行演练。

3. 3 使用安全警示标识及温馨提示。应用安全警示标识, 如防跌倒牌, 电梯使用安全警示牌, 采血后正确按压针眼, 防止皮下淤血, 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牌放在醒目的位置。

3. 4 备用抢救车, 每日检查抢救车封签, 每周检查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是否齐备、合格。使抢救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 5 维护护理环境, 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如静脉采血操作程序, 各项预案、制度等,预见性的发现问题和及时消除隐患。

4 根据工作性质, 科学排班

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采血处的大部分工作任务集中在上午, 并承担着早班体检工作。因此, 护士的工作集中在早班或上午班, 下午工作量相对较少, 可安排工作人员轮流休息, 遇有工作任务时, 随时调动人员上班。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的排班, 适合采血岗位的实际情况, 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有体现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5 提供人文关怀, 服务上做到精细

注重细节, 提供人文关怀, 人性化护理服务体现在护理中就是时刻为患者着想, 从点滴做起, 做患者所需。我们的口号是:多做一点点, 从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到耐心解释, 百问不厌。采血台面是人造理石, 为了不让患者在冬天里感到凉意不舒服, 在上面铺了一层水晶版, 并为婴幼儿准备了小坐垫。在采血台前铺上“文明采血, 自觉排队”的地标, 指导患者自觉有秩序的采血,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血环境。我们的人文关怀在另一方面的体现:备有糖果, 以备低血糖患者不时之需;备有纸杯, 为紧张头晕患者需要时送上一杯水, 及时缓解症状, 保障患者安全。让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满意而归,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6 小结

通过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 使护士观念发生了改变, 明确了细节决定成败。使各项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有效贯彻,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合理地运用了护理资源。运用精细化管理, 提高护理服务能力, 使患者真正从护理管理中收益, 满足患者要求。

参考文献

[1] 沈芳芳, 陈咏梅.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0, 8(2A):346- 347.

第4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院前急救;护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私人车辆拥有率逐年上升,仅我县一年内新增车辆达到3000余辆,在县级交通安全措施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大幅提高,我县地处京、津两地之间,交通繁忙,事故发生率高。两年来,我急救中心参加交通事故救援同比增长40%,抢救成功率达到94%,比去年增长高出3个百分点。我院属于县级医院,负责全县范围患者的接诊工作,120救护车全年出车达上万次,为了加强我院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快实施急救护理,使伤员赢得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参与的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急救中心共有医师20名,护士14名,120调度人员为急救中心护士4名,跟车医师为急救中心医师8名,护士4名,院内急救中心设120调度室、急诊诊室、抢救室、观察室。两年中,我急救中心共接诊突发事件3人以上受伤,重伤2人以上,或1人以上死亡事件共58起,重大事件受伤10人以上6起。医院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遇到突发事件,报告主任、护士长,向医院总值班及带班领导汇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1.2方法

1.2.1120调度派车4名护理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接听,接到求助电话后,尽可能准确获取事故现场信息:如事故现场在哪?事发地点?具置?有无明显的建筑物?受伤人数?重伤员人数?是否报122、110、119等机构。根据伤员情况合理派车,与110、122实行警医联动,互通信息,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1.2.2明确指挥,进行现场急救出诊医护人员出车前,确认救护车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是否齐全,到达后及时与调度人员联系,报告伤员人数与病情。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因素,如窒息、伤口大出血等。伤员救治与转运,应遵循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搬运与医护一致的原则[1]。根据需要及时反馈现场的信息,遇大型的突发事件,由院内急救中心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后决定是否需要再增派人员,尽量派高年资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负责评估现场环境,及时向院内急救中心汇报,以便统一指挥。

1.2.3安全转运伤者转运途中固定好,肢体固定,伤口包扎止血。颌面部损伤者,将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采用中凹卧位,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肉、肌腱损伤者可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妥善固定平车,避免途中颠簸加重患者伤情。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血压、瞳孔等的变化,简单填写派车单,记录伤员姓名、年龄、地址,受伤部位及处理措施、生命体征等。到达医院前,及时与院内急救中心联系,报告伤员情况,准备抢救仪器与药品。

1.2.4院内救治工作确定伤员人数后,迅速建立统一指挥小组,由医务处和护理部统一指挥,急救中心人员做好接受大量伤员的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成员及时到达,与值班人员一起,做好病员登记,仔细查体,防止漏诊,准确测量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紧急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有伤口者妥善包扎、止血,肢体畸形者给予制具固定;陪同检查,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一旦病情加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应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应用急救药物,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安全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救治。

2讨论

2.1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最初60分钟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2]。急救中心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调度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上岗,调度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上岗,要求熟悉县域内的镇、村、街的名称及具置,以便快速反应,指挥车辆快速到达指定位置。调度室配备并随时更新的最新县区村街图。当接到电话时,快速确定伤者所在位置,迅速出车,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地院前急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我院电话接听规范中要求电话铃响三声之内必须有人接听,救护车的管理要求救护车白班时间3分钟内出车,晚上5分钟内出车。做到反应迅速,出车及时。

2.2急诊科护士要求有极高的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我急救中心把急救技能作为立科之本,每月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各抢救仪器的使用,每月进行急诊科危重病的护理查房,充实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急重症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才能在遇到危重病人时,不会手忙脚乱。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是经常见到的,病人及家属大声喧哗,蛮不讲理的事情时有发生,认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稳固心理防线,遇事不慌,忙而不乱,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到抢救病人的重要任务。

2.3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迅速的反应,快速实施抢救,使患者得到第一时间救治,提高突发事件中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任何工作都不要简化流程,如出车前检查车上的物品,对患者仔细的查体,测量生命体征等。我院有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每一项操作的规范,急诊科常见病的诊治流程,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这是全院和全科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总结,是工作执行的标准,必须要严格执行。

2.4重视伤者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中,大多数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且有大的伤口伴出血,使病人感到不安和焦虑,甚至惊恐,这种心理会加重病人的病情[3]。因此,伤员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工作中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清醒的伤员,主动与其交谈,简单告知其操作内容,让其做到心里有数。耐心解答伤者的合理问题,使其能主动配合救治措施,提高救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东南大学出版社,P128页.

第5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学校是人员密集密集区,为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和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制定《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等规定,特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校医院成立甲型流感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本珍以及分管校医院的副总经理李权任组长,校医院院长程雅菊、副院长燕涛、院长助理刘雅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司办公室、督查办、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动力中心、修缮中心、商务部、车队、市场发展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护小组、物质后勤保障小组、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二)人员和职责分工

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杨本珍(13508161989) 李权(13908160913)

副组长:陈雅菊 燕涛 刘雅

成 员:刘学勤 廖鲁澜 许丹丽

2、 医疗救护小组

组 长: 燕涛(13981607572)

副组长: 刘雅 刘学勤 廖鲁澜

成 员: 陈文彩、张晋蜀、蒋代芳、段晓云、王华、卢成芳、彭唯、林远秀、胡奇章、王光丽、陈亚英、杨晓萍、周进、顾燕、陈媛、杨思琦、杨雪娇、陈晓清、谢宇

3、物质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 陈雅菊(13981619685)

副组长: 刘 雅

成 员: 廖鲁澜、许丹丽、杨群英、钟敏、周进、冯春莲、付静、邱超兰

4、疫情报告与消杀小组

组 长:刘雅(13981607532)

副组长:廖鲁澜

成 员:杨群英、郑秋、钟敏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统一组织、协调、指挥甲型流感的宣传、预防培训和疫情检测与报告工作。

2、组织相关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进行会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及进行事件后果评估。

3、组织领导甲型流感诊治、疑似病人(病人)的隔离、救治、病区和环境消毒,协调病人的转送。

4、组织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救治、现场救援等应急处理。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演练。

5、协助雅安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部门作好甲型流感应急处置和相关工作。

6、负责与校内各单位的密切联系,监测师生健康状况。

三、日常监测预警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

(一)日常监测机制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由校医院各诊断室、发热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护理部、化验室和放射科组成,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确定责任报告人:首诊的医务人员,检验科人员、护理人员、放射科人员。

3、建立校医院发热病人登记制度,对来诊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去向等进行登记。

4、校医院加强对校食堂、学生公寓的卫生监督检查,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

甲型流感期间的专线联系,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5、建立校医院值班电话,并24小时开通(2882437)。

6、保持信息畅通,有疫情及时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二)信息报告程序及时限

1、各单位如发现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校医院,校医院责任报告人立即上报医院甲型流感应急领导小组,由小组会诊,按“甲类”传染病在2小时内报告地方疾病控制中心和学校主管部门。一旦发现甲型流感病例,应实行每日报告制度。

2、发现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疑似病例时,立即送往校医院,在运送校医院的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或报告相关部门,校医院值班人员按照发热门诊工作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时,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四、应急技术、人才储备

1、做好师生甲型流感的预防宣教工作包括:网上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等。

2、负责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防控甲型流感应急处理技术操作和协调配合演练。

3、校医院建立常设的应急医疗队伍,人员变动及时报告,确保召之即来。

五、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储备

校医院按照甲型流感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医院应配备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药品。要求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有关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登记入库,及时补充,确保质量,以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

六、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一)处置原则:甲型流感传染性和致病力强,应按“甲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即疫情报告、疫点和疫区处理均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协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甲型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上报学校后,采取控制措施。

(三)甲型流感疫情发生后,校医院立即对疫情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校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及时请求上级医院予以支援。同时校医院对前来就诊的疑似甲型流感患者, 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四) 现场处置:对甲型流感病人的分泌物、接触过的物品进行严密的消毒和处置。病区、环境、地面、墙壁、门窗,物品表面、病人痰液、分泌物等用含氯消毒剂。

(五)病人转送:发现甲型流感疑似病例或传染病病例时,应当将病历复印件随病人转送到指定的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和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是雅安市甲型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六)当发生甲型流感疫情时,校医院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设立发热门诊分检处,为每个发热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测量体温做到每人一表一消毒,在发热门诊安排医生专门接待发热病人。

2、急诊病人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要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为流行病调查提供详实的流病资料。医院坚持每天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3、对来自疫区发生地的人员,体温在38℃以上不能除外甲型流感的病人,立即就地隔离病人、医务人员及在场人员,首诊医生立刻电话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电话:2611599)同时报告校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4、甲型流感疑似病人需要转诊,报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意,按规定程序转运。决不轻易放过一个疑似病人,不漏掉一个需观察病例。疑似病人或需留观病人不得自行离开隔离区,去向必须明确,校医院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甲型流感疑似病人进行就地隔离。

5、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按照防范“甲型流感”消毒的规定进行环境或室内的消毒,特别加强对校医院发热门、急诊、治疗室、留观室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

6、要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给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备用品,提供饮食、休息等方便条件。

7、建立晨检制度,为每个学生宿舍发体温计,号召学生自检晨间体温,及时掌握健康状况,一旦发热超过38℃,有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要立即报告宿管人员和老师,并立即就医。

七、 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甲型流感疫情的医学观察点(隔离区),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凡与甲型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学校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动员其隔离,进行1周医学观察。

2、组织广大师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清扫消毒不留空白。学校的教室、食堂餐厅、师生集体宿舍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随时保持通风换气。学校应重点加强排水沟、污水排放沟、垃圾堆放点、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杀灭工作,消除蚊蝇孳生,认真开展除“四害”工作。

3、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4、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5、 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员工、医院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6、 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7、一旦发生甲型流感疫情,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甲型流感发生当日起各单位外出人员必须向其所在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校医院报到,由校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8、 对从甲型流感疫情重点区域返校的人员, 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实习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9、 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向校内所有教职工、学生发放甲型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单。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媒体,普及预防甲型流感知识。同时,消除恐慌心理、稳定情绪,做好群防群治,保持校园的稳定环境。

附件一: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四川农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图

发热门诊分检处

首先让其戴口罩(本人如无,发给一个)

体温≥38℃

发热门诊就诊、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史)、门诊记录

测体温、开胸片、血常规申请单,

综合分析

疑似甲型流感

排除甲型流感

就地隔离(上报区疾控中心电话:2611599

转普通门诊

和校医院应急小组),请专家会诊

疑似(转送定点医院)

医学观察

确诊

(按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转送)

排除甲型流感

第6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 儿童;沙门氏菌感染;救治;护理管理

鼠伤寒沙门氏菌(STM)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年均有发生,以6~9月发病率最高,是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最常见者。2013年6月13日本市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400多名学生出现症状,四川省眉山三医院共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114例,护理部积极组织和参与抢救处置,保证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完成,无患儿死亡和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院在6 h内收治患儿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1.3±0.46)岁。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8~40.2℃之间。患儿腹泻特点为大便呈水样便或稀便、次数频繁,轻者3~5次/d,重者多达10次/d以上,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入院患儿均行三大常规检查,凡体温>38.5℃患儿均做血液培养,腹泻患儿均行大便培养,培养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治疗,并辅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住院治疗时间3~7 d,平均住院时间为4.4 d,康复出院。

2 护理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其医疗救治难度大,要求高,往往反映某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1]。本次事件短期内大批患儿涌入,给本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救治能力和整体水平带来严峻考验。

2.1 快速反应,分工协作,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面对患儿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多的现状,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抢救需要,组成抢救医疗队、后勤保障队、药品供应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护理部按照分工职能调集人员,组成抢救观察治疗组,管理协调组和接待外勤组。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相互协作,保证了紧急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抽调护士在特殊情况下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实行小组负责制,分片包干责任落实。

2.2 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和护理工作流程,落实救治任务。因为此次事件为突发群体性,对象均为儿童,针对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情绪不稳定、表达不准确等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及方案,应用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的患儿病情观察:呕吐、腹泻、腹痛患儿注意观察呕吐、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取标本送培养等。

2.3 严把消毒和污物处理关,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在处置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食物中毒,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涉及面广人多。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和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救治初期,护理部就考虑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提出并实施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抓住消毒隔离管理的三个环节。如:入院环节控制,接诊时由护士分批引导,集中安置在专门的病区,分发塑料袋收集呕吐物。住院期间,短期内数量众多的患儿集聚,产生医疗垃圾多,均按照医疗垃圾分类要求处理;保持环境清洁,建立严格有效的隔离、防护屏障,控制感染的发生。出院环节,患儿出院后,床上用品按传染病患者要求进行处理,被褥进行暴晒后再使用。

2.4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由于本次事件发生在学校,学生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家长情绪激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救治工作,外勤组配合科室医生和护士对有情绪的家长进行疏导和解释,稳定其情绪。同时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 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饮食卫生的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过程中,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职能作用,利用管理体系健全、护理人员多,执行力强等优势,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应急救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措施,为患儿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7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自我市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便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有效的防控工作。使发热病人在家庭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隔离和监控,减轻了医院的负担,确保了辖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的稳定,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作用。现就社区卫生服务在甲流防控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工作程序分析

1.1建立完善的社区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高度重视,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认真做好社区各项应急预案的准备和落实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1.2实战模拟演练。熟悉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控能力;组织和培训社区、居委会领导及成员,联防联控,充分发挥与社区居民的纽带关系。

1.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党员干部带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下设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了五个梯队,党员、干部成为首批队员,进入病人家中,防控工作全面铺开。

1.4扩大防控知识的宣传。中心编写了相关宣传材料,随入户逐一发放到居民手中,使居民了解如何防护、如何隔离及废物的处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传媒公司合作制作成车载LED,形成公益广告。实现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全面防控的局面。

1.4认真做好监控记录、统计和上报工作。

2 个人体会

自首批社区居家隔离入户监控指导下,由最高峰229人阶梯性降至为个位数,标志着居家隔离监控的有效性和抗甲流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在整理和总结这一阶段工作的同时,我的体会是:

2.1明确工作职责,有效发挥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是对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和发热人员实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及健康指导,要求每日进行入户随访和每日的疫情上报。在防控过程中,社区医务人员既是前沿战士,又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工作。前沿是,要接触辖区每一名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后勤是做好居民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还要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2.2平时要立足岗位,做好知识储备和与社区居民良性关系的储备;战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战时要做到防护到位、工作到位。熟悉国家政策,掌握工作技能,了解疫情动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3通过居家隔离防控和甲流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健康促进。居民健康意识有了一个飞跃,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而且在防控过程中,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居民们主动识别和抵制违规行医和乱用药的能力增强了,从而保护了居民的基本医疗及用药安全。

2.4甲流防控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平时入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情系百姓、也是社区的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第8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ISO9001标准 安全管理 转运体系

【摘 要】依据ISO9001标准要求,按照医院病人转运实际情况,就团队管理、制度建设、设备完善、服务提升、过程管理和监管评估等方面着手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安全、完善的跨院区病人转运体系,使影响转运质量的因素和过程始终处于受控和严格管理状态下。自2011年以来,医院未发生一起因病人转运而导致的不良事件。ISO9001标准下病人转运安全体系健全了转运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了转运病人的工作程序,提升了转运安全系数,杜绝了病人转运隐患,成效显著。

目前,国内不少医院存在着多院区运营的情况,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跨院检查、治疗等。香港医院管理专家认为,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 1 ],如何安全地跨院区转运病人,成为多院区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家单日最高门诊量突破1.5万人次的大型综合公立医院,我院高度重视病人转运的安全管理,利用ISO9001标准制定了一套完整、系统、安全、高效的病人转运安全体系,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病员安全,杜绝了病员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1 转运体系构建的迫切性

我院设有东西两个院区, 均承担着大量的医疗工作。但因病种不同且各有侧重,疑难及危重病人众多,科室间协作不可或缺,住院病人常常需要东西院区间转运,这就使得病人在转运途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外,如转运路途、环境及硬件条件、转运人员职业道德及技术、责任心等都不同程度地对病人跨院区转运产生影响[ 2 ]。我院2012年跨院区转运病人高达67223人次;2013年之后,由于手术科室病房回迁至东院,跨院区转运病人数下降,但仍保留有约3000人次/年的转运量。

2 0 1 0 年1 1 月, 我院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审核。多年来,蕴含在ISO质量体系当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理念不断融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中,逐渐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在ISO9001标准下,探讨如何构建跨院区病人转运体系成为我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2 ISO9001标准下转运体系的构建

经过多年的调研探索, 我院将ISO9001标准积极应用到了跨院区病人转运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等多种管理方法,逐步建立了一套包括制度建设、设备管理、服务提升、过程管理、监督评估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转运管理体系。

2.1 组建团队,广泛调研

我院2011年1月开展的医疗安全隐患调查活动的结果显示,排名首位的医疗类安全隐患是跨院区病人转运问题,管理部门与临床的担忧高度吻合。为此,医院责成医务部门牵头,组建了一支包括医务部、临床科室、护理部、转运部门(外勤公司)和后勤保障处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团队。

2011年3月-5月,联合工作组多次组织临床沟通会,广泛听取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外勤公司和后勤保障处,调研每月转运数量、跨院区检查项目、班车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访谈转运病人及家属,了解病人需求和困难。

2.2 出台制度,规范流程

制度的规范设计决定着制度的作用效果,尤其是流程设计的明确性,更能保障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避免人为的失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标准化的流程能够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做好部门间的衔接,保证程序运转的流畅。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工作组首先明确了病人转运的原则,即要合理利用两院区的医疗资源,使病人尽可能在所就诊院区进行相应的医疗检查和治疗。对确需跨院区的病人,病房主治医生要认真评估病人的病情及转运途中的风险,并做好与病人家属、外勤人员的沟通工作,详细交代各类可预见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在转运危重病人时,必须有病房主管医生及护士承担运送任务或由120/999协助运送。

为规范流程,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2011年先后出台《住院病人院区间转运管理规定》、《住院病人院区间转运工作流程》、《转运病人在路上出现不适应急预案》、《转运班车出现故障应急预案》和《转运班车遇长时间堵车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制度层面上健全了跨院区转运工作的管理框架。

2.3 完善设备,提升服务

在硬件设施方面, 设置病人转运专用班车,完善救护车应急装备。2011年9月,医院为更加方便病人东西院区转运、减少交叉感染,与外包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每日增开多趟病人转运往返班车。同时对医院原有救护车进行了更新及所需抢救设备的配置,包括简易呼吸器、便携式监护仪、除颤器、吸氧设备和各类抢救药品等。

在服务方面, 制定转运人员培训方案,提升团队应急协作能力。定期组织对主管医生、护士、外勤人员及转运司机等人员的分批次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设备使用与应急能力等,着重训练心肺复苏、转运工具使用等转运途中应急事项的处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并组织转运医生、护士、外勤人员和转运司机共同参与转运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查找出应急环节的不足并改进,如灭火器、警示标志的放置等,使转运人员熟知移动环境中的风险变化[3]。

2.4 过程管理,注重衔接

ISO9001标准规范的是组织的管理行为,强调的是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转运具体执行过程中,部门间的衔接与合作是病人跨院区转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转运前,主治医生要评估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目的和转运风险评估的结果,取得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若情况紧急, 则要将紧急转运指征和没有获取知情同意的原因记录在病历中。同时,要提前与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联系好床位或确定好检查时间,并简单汇报病情,告知准备工作。转至科室后,交接患者基本信息、随身携带物品和特殊交代事项等,并在交接单上签字[4]。检查结束需返院时,做好班车接送及人员对接安排。

2.5 监督评估,持续改进

ISO9001标准要求,在过程管理中,必须实施有效的监视和测量,确保过程受控;同时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由医务部门总牵头,医院定期对跨院区病人转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估和持续改进。

2.5.1 质量记录。临床科室和外勤人员高度重视质量记录的管控,确保做到“填写规范准确、内容真实完整、收集归档及时、保管查阅方便”,从而有效避免工作的随意性,避免部门间的推诿争执,为各个环节提供协调与监督。

2.5.2 召开例会。我院制定了每月一次的多部门例会制度,会上各部门针对主管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决策。

2.5.3 开展满意度调查。医务部门每月向病人及家属、临床一线、外勤公司发放不同内容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时发现转运工作中的系统漏洞或安全隐患,使安全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2.5.4 评估分析数据。每月对转运病人数量、转运目的、转运隐患等进行汇总评估和分析,以便及时控制不必要转运及调整两院区医疗服务项目,从而降低转运风险。

2014年6月,根据实际情况,医院重新修订了《住院病人院区间转运管理规定》,跨院区病人转运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3月中旬,转运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医院未发生一例转运不良事件,临床科室及病人满意度高,运行反映良好。

3 ISO9001标准下转运体系构建的成效

3.1 健全了病人转运的规章制度

根据ISO9001标准要求,在转运实施过程中,转运人员资质、患者病情评估、转运设备、应急药品、感染控制和部门沟通交接等方面均需有完整、系统的规章制度。在未采用ISO9001标准前,医院虽然也有一些相关规定,但仍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引入ISO9001标准后,历经4年,医院不断更新和完善病人转运管理体系,梳理了转运工作文件,建立了转运安全体系,使得转运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了转运工作的规章制度。

3.2 规范了病人转运的工作程序

ISO9001标准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大方面对转运工作的“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ISO9001标准下转运体系的构建,使得医院能够通过充分利用管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实现病人转运工作的程序规范。

3.3 提高了病人转运的安全系数

ISO9001标准在转运工作中的深入应用,不仅通过系统地监控、识别和管理转运中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最终达到使患者接受最优医疗服务的目的,而且还为转运工作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使管理更加注重过程监控,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病人转运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李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合作的实践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0):112.

[2] 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1-72.

第9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是人工喂养的婴幼儿食用了高含量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事件,也称“毒奶”事件。卫生部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全力展开医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生、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切实维护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由市卫生局以及院领导牵头携同便民服务中心人员及其他辅助科室人员全身心投入因食用“毒奶”的婴幼儿实行免费体检筛查。2008年9月14日~10月5日便民服务中心平均每天筛检355人次以上,高峰达1700人次。有179人次婴幼儿检出泌尿系统结石阳性体征,其中15例住院治疗及用药,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14日至10月5日便民服务中心共接收市区及周边县乡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筛检7405人次,检出泌尿系统结石阳性体征病例179人次,其中住院患儿15例,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为:2岁以上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伴有积水或尿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以肾结石为主要体征,民众主要情绪反应为担忧和消费信心下降。

1.2 处理方法 根据卫生部门的指示,首先告知民众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立即停用问题奶粉,泌尿系统结石≤4 mm无临床症状体征的婴幼儿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同时多饮水、鼓励其多跳动助结石排出;小泥沙样结晶通过多饮水勤排尿一般都可自行排出;重症梗阻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结石≥6 mm有梗阻或泌尿系统感染、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婴幼儿住院对症治疗,直至康复出院。

1.3 此次突发性奶粉事件的特点

1.3.1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食品污染事件,播及全国各地,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婴幼儿以奶粉为惟一或主要食物,有22个厂家的奶粉相继被检出含三聚氰胺,而且均为知名品牌大企业的产品,食品的安全,专家和民众都认为,正规商场超市选购知名品牌产品最保险,然而事实让我们品味苦涩,所以民众一方面担忧自家的小孩身体出问题,另一方面对利欲熏心的企业有股无名的怒火,易激发民众的骚乱和各种情绪反应,以及消费信心下降。

1.3.2 目前全国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产品牵涉食品污染事件比较少见,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

2 应对措施

2.1 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发下的通知,随着待筛检婴幼儿数量的急剧增多,医院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指挥小组,由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儿科、便民服务中心、防保科、功能科、检验科、保卫科、后勤管理中心及其他职能处室领导组成,负责决策、指导、协调全院待筛检婴幼儿登记体检、医疗、护理工作。

2.2 启动便民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便民服务中心今年6月份成立,设有分诊、导诊、老弱助残、咨询等4个区域,共有医务人员12人,设有科主任1名。面对此次突发事件,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了以科主任为核心的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儿科、功能科、检验科专科医生的诊疗,组织管理服务民众,及时安排前来筛检的婴幼儿B超检查、尿液化验,引导民众安全有序的进行检查,疏导拥挤的民众等,及时沟通信息。应急领导小组每日晨会和晚会各一次,沟通民众筛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3 规范流程,严格培训,迅速应对

2.3.1 制定各项工作流程、诊疗检查常规及各岗的具体职责,要求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医生、护士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及具体操作步骤。

2.3.2 对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应急制的专职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患儿的基本情况,了解前来筛查民众的情绪反应而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登记筛查阳性体征婴幼儿食用奶的品种及厂家,熟知门诊和住院大楼各职能科室的工作内容及确切位置,了解各专家的特长及科类别,全面掌握全院的基本概况和各种动态信息。

2.3.3 做好事件的监测,设专人负责确诊病例的统计,每班设固定岗位人员及时上报筛查阳性体征病例情况。

2.3.4 在候检大厅及院内门口、大会议室门口及时张贴权威部门公布的问题奶粉企业和批次,告知民众立即停用正食用的问题奶粉及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相关知识,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现场进行心理宣教,缓解民众担忧的心情。

2.3.5 分诊台开通24 h电话咨询,对咨询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2.4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医院人力、物力资源。16日晚全国检查结果公布后,患儿和家长人数剧增,门诊大厅及进出口处民众拥挤和扎堆,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小组带领便民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整日加班加点,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由于2008年9月16日以来江西出现大面积高温天气,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医院协会2007、2008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本院积极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确保就诊者医疗安全,医院安排民众在大会议室,无日照阴凉的大树下及候诊大厅候诊,同时备用大量凉茶和凉热开水,以防民众中暑、脱水,有力地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

2.5 医院感染的控制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隔离规范》,针对门诊民众拥挤、人数量大增以及高温天气等情况,民众消散后,B超室、候诊大厅、大会议室地面及桌椅用1:2000的伏氯净擦拭2遍,各墙角、门窗、树荫下等民众聚集地场所喷雾2次,并开窗通风,保持候诊及检查场所环境整洁,及时处理各种生活垃圾,对民众进行一般卫生宣教,以防医院感染。

3 讨论

3.1 应急预案的完备和可执行性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近年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科学设置组织结构,有效运行管理模式是快速预防和处理好突发事件的关键所在[1]。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事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完善应急处理方案是应对本次奶粉事件的保证。这次全国性的毒奶事件比较少见,在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细节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从容应对,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应急预案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3.2 重视医护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工作

医护人员的工作贯穿于民众就诊,筛检、住院直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培训和合理调配是成功应对这次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在没有外援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只有整合现有资源,及时培训,合理分工,科学调配才能解决问题。

3.3 注意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引起公众的骚乱 便民服务中心除了前来筛查的民众外,还有很多市民打来电话咨询,便民服务中心及时转载卫生部公布的有关信息、张贴宣传栏等方式告知问题奶粉企业及批次,以及筛检结果和相关预防泌尿系统结石的知识,及时引导民众的心理反应,是避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公众慌乱、担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缓解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保持正常的医疗秩序。

4 小结

便民服务中心自2008年9月14日至10月5日筛检因食用问题奶粉的婴幼儿7405人次,共筛检出泌尿系统结石阳性体征179人次,住院15人,目前痊愈好转3人,患儿家属情绪稳定,民众能坦然面对此次事件,圆满完成了卫生部门下达的任务。及时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首要任务,制度程序的完备和可执行性是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培训、调配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合理转载权威部门的信息以及相关人员适时的心理干预可以起到减轻民众的恐慌和担忧,维持正常的医疗程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