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玩玩”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试行)》(淮分类办〔2020〕1号)、《淮南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淮公节办〔2020〕3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实施范围、工作原则、和分类方法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试点区域不断增加。自今年5月1日在全市首批3座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大通区大通街道(瀚城小区一、二期)、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南山村、文明村)、谢家集区平山街道(5个居民小区)、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潘集区田集街道(嘉和名城、泰府名邸)示范片,寿县南关社区、凤台县福海园社区、经开区洛西社区、高新区安理社区、毛集实验区夏丽社区等试点工作已开展,布设了分类投放设施,配备了桶边督导员,明确了基层管理责任单位或招标了专业运营企业,广泛开展了宣传引导活动。全市市级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将垃圾分类协调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完成前期立法调研并初步形成草稿。

四是加强借鉴和调鉴。市政府、市政协先后带队赴河南和省内试点城市考察学习,撰写专题调研报告2篇,提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第2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充分肯定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

(一)食品药品监管组织领导全面加强。

市政府于20*年建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放在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县区政府也相应建立了工作机构。去年,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下设农产品、食品和消费品、流通领域商品、餐饮业、药品、肉品、进出口产品和新闻信息、公安等九个工作组;各县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也都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制定了《关于加强市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市区各乡镇建立了公共安全监管“一中心六站”,其中包括“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站”,在行政村聘请“多元合一”信息监督员,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就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

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将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和社会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监管、食品小作坊违规生产和社会医疗机构用药规范化管理列入市领导“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活动,有力地推动和加强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食品“三网”和药品“两网一规范”不断深化。

食品安全“三网”基本覆盖。各级各有关部门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了覆盖全市、落实到行政村(居委会)和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现代流通网”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实现全覆盖,“放心店”平均食品品种配送率达到80.58%;“群众监督网”不断拓展深化,共建立消保分会20个、消费维权监督站49个、监督点1*5个。特别是在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建立后,吴兴、南浔两区依托监管站对各村的信息员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监督网络。

药品“两网一规范”深入推进。在巩固农村药品“监管网”与“供应网”覆盖率均达到100%的基础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站)药品配送率达到100%,农村连锁超市、放心店设立乙类非处方药柜,提高药品供应集中度和效率。把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全面纳入新型农村卫生合作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药品规范化管理要求。同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的意见》,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医疗机构药品的长效管理问题。

(三)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实施。

深入实施《湖州市食品放心工程20*—20*实施规划》,前年开始开展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去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监管整治,取得预期成效。《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3个重点、8项整治任务、12个100%量化指标和24个工作目标全面完成,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据市城调队调查,去年85%的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工作表示满意。

农产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85万亩,占全市可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50%以上;市对基地抽样检测,蔬菜合格率为99.8%,省两次例行检测,蔬菜、生猪合格率均达到100%。

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35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8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加工企业中4家取得生产许可证;193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落实了目录监管、申报登记、限区域销售等制度,并全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33家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生产加工白酒、大米等16类食品全部持证生产;对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基本解决了食品生产加工的“三无”问题;食品行业14种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7%。

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0.9%,批发市场和200个固定摊位以上农贸市场农药残留平均抽检合格率达到98.5%;试行重点食品定点分类监测和危险性评价新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预警防范;所有大型商场超市和主要食品、副食品批发市场的食品进货实行了索票索证制度;有8403家农村食品小商店实施了商品准入备案制度。

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单位达到5130户,集中式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到100%,并创新建立“1+1”长效监管模式;建立乡村厨师档案,对百人以上就餐申报的家庭宴席进行上门指导;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纳入建筑安全文明施工优胜标化工地评审,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完成对城区现有流动食品小摊贩的登记造册,各县区中心城区都实施了放心早餐工程。

猪肉质量安全。去年,全市县城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为100%,乡镇为97%;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全部来自定点屠宰企业,肉类定点屠宰加工厂生猪尿样检测合格率为99.7%;实行屠宰生猪和肉品台账管理和可追溯制度,严把生猪进场关、屠宰关、检验关和出场关;湖州中心城区14个农贸市场全面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各县区首位镇50%的农贸市场实施家禽集中屠宰。

药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药品品种现场核查、药品文号清查、药品生产企业检查、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大容量注射类生产企业工艺及处方核查、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清理、重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突击检查等八项均达到100%;91.5%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药品规范化管理要求;建成了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基本解决了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了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全部进行了清查,出口食品、出口玩具、出口全地形车等生产企业全部进行了整治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全部加贴检验检疫标志,未发现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

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去年,全市348家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产品质量的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质量档案和分布图,并建立了原料进厂检验、验收、产品检验和产品销售记录;制定实施人造板、食品、电线电缆、强制性认证产品等四个行业的长效监管办法;完成国家质检总局挂牌督办的南浔区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和省质监局挂牌督办的吴兴区织里童装专项整治,织里童装和南浔电线电缆产业的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有效推进。

围绕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乡镇、示范村。去年,全市有36个乡镇(含2个开发区)被列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含4个开发区)的58%,其中德清、吴兴和南浔在全部乡镇中推进。德清县作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试点,实施“示范乡镇创建指导工作日”制度,由县食安办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示范创建工作进行指导;长兴县把“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十大“民心工程”;安吉县以启动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卫生项目—“农家乐”规范化管理试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五)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和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制定实施《湖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选取了饮用水、粮油、肉类、水产品4个行业和36家单位进行试点。德清县完成试点企业评价和试点工作总结,并探索制定水产品、卤制品、肉制品、豆制品“四品”长效整治方案;安吉县对3个行业的8家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粮油、水产品等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地方特色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企业整合。同时,在药品企业推行诚信体系建设,按品种质量风险等级分别与23家药品生产企业签订了质量承诺书,对药械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全市食品药品信息体系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出台了信息管理制度,市、县区相继开通了食品安全信息网,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网上、网上查询;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正常运行,对全市所有特殊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经营实现实时监控。

全市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简本、操作手册,开展了Ⅲ级食品安全事故演练;10家药品生产企业完成了本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去年7月份,药品“甲氨蝶呤”不良事件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查明该企业生产的原料药无质量问题。全市药品日常监管状况良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数列全省第一。各县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乡镇等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演练,形成乡镇、村、组三级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确保在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反应、正确决策、妥善处理。

(六)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深入。

以培育负责的管理者、诚信的经营者和成熟的消费者为目标,大力普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和法规知识。出台了信息宣传教育制度,提出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三贴近”原则和“五进”工作要求,明确了宣传的主体、宣传的内容,并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整合各部门的宣传教育资源,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强化重要时段和专项整治成果的宣传。

去年,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宣传《特别规定》等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加大对伪劣产品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公众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据统计,各级报刊和电视新闻媒体相关新闻报道和专题428篇(次),发放宣传资料9600余份;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累计编发专项整治工作简报14期、1750余份;市政府举行了新闻会,并在《湖州政报》上刊发专辑。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启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万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组织“食品安全宣传系列行”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市工商局以“倡导新消费,共谋新发展,构建新和谐”为主题,开展“新消费运动”进企业活动;市卫生局以“关注餐饮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为主题,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市质监局、农业、教育、贸粮、建设等部门充分利用广告、电视、报纸、网络、短信、文艺活动、图板展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报道。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发放各类食品安全宣传资料80000余册(份),光盘400余张,在各类报刊开设食品药品安全专刊30期。

(七)食品药品安全督查考评落实到位。

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责任机制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并以综合评价为载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年终综合评价与平时督导检查相结合、综合考核与部门自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督察、督导、督办和跟踪问效机制,实现了“以评促管”的预期目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同时,组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暗查暗访组,建立暗察暗访工作机制,落实人员、装备、经费保障,常年开展工作,直接了解市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跟踪检查各地重点工作实施和重大事件查处整治情况,督促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不断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巩固深化食品“三网”和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状况。

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一是完善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制,建立基层组织食品安全责任制。通过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努力构建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特别是要加大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设力度,将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列入县区考核内容,在吴兴、南浔两区有效运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市推广。二是加大农村“放心店”增量提质扩面力度。扩大流通龙头企业的农村连锁便利店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放心店”的统一配送面和商品配送比例,大的行政村放心店实现超市化。同时加快学校、景区、社区“放心店”的扩面步伐,学校“放心店”覆盖面达到100%;提高农村非“放心店”的规范化程度,使25%的农村商店达到“放心店”标准。三是在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的组织和服务作用,抓好村(居)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的教育培训和整合工作,探索建立统一的举报平台和奖惩办法。

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督网络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加大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力度,增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的工作能力。建设药品连锁配送网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要实行统一配送。继续鼓励在农村食品“放心店”中新增乙类非处方药柜。把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全面纳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中,统一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特别要进一步加强个体诊所、城镇社区服务站和厂矿、学校医务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到年底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达到95%以上。

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一是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县,再新增2个以上县区新进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行列。二是在全市所有乡镇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32个乡镇达到创建标准。三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和示范街道的创建工作。四是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建设,到年底各个县区都要努力达到示范县标准。

(二)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

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细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坚持抓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并重,规范与整治相结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镇一品”、“一乡一特”,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二是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管,及时发现问题,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业主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及消费警示工作,全面实施重点商品准入制度,推行食品定点分类监测和危险性评价机制。四是加强对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和“农家乐”等休闲观光用餐场所的监管,落实家庭宴席申报制度,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违法行为。五是以农村、校园周边和城乡结合部“十小”整治为重点,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明查暗访频次和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六是按照药品安全监管“四不放过”要求,开展“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医疗器械注册清查、兴奋剂市场整顿、药品流通票据管理、药品冒充非药品”等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大案要案,有效遏制制假售劣违法行为。七是强化药品和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整治,坚决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人证明疗效等违法药品广告,对严重违法广告的药品坚决采取行政措施予以下架。

(三)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制定实施湖州市食品药品安全规划(20*-2010),不断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长效监管。一是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二是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建立食品药品召回和企业红黑榜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和鼓励诚信、严惩失信的信用机制。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例行监测体系,把食品安全纳入全市公共安全信息的总体规划之中,构建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定期向社会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同时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测,逐步实现对重点食品企业点对点的实时监控。四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实现检验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五是健全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乡镇基层应急能力,严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防止瞒报、滥报。六是完善药品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准入标准、严格审批程序、严肃责任追究,从制度上切实把好第一道关口;同时,研究对严重违法企业主“资格罚”措施,对提供虚假资料骗取注册文号或许可证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七是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分工负责、分口把关和市、县区、乡镇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八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教育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广泛深入开展面向社会、贴近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宣传教育常态化、阵地化和工作化,增强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消费信心,促进食品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努力确保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今年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的工作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要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要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整治监管工作逐级部署落实到位。要加强督查考核,确保有效推进、取得实效。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消极应付、失职渎职人要严肃追究行政责任和监管失职责任,造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工商局半年工作总结

市工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局上下坚持“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紧紧围绕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和省工商局的工作部署,以引深“五增五创”为主线,以加快信用建设为重点,以推进队伍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半年,行政性收费完成万元,收缴罚没款万元。工作主要表现在:

一、引深“五增五创”,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增五创”既是思路,又是目标,半年来,我们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努力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创造性地落实“五增五创”的工作主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使我们的工作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全局大兴学习调研之风,结合实际工作,撰写体会、理论性文稿篇,被地市级以上报刊编发篇,其中,国家级篇,省级篇。

、创造性地落实“五增五创”的工作主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的探索勇气,不断推进市场监管制度、监管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确保“五增五创”工作主题的落实,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创造性地落实“五增五创”的工作主题,坚持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相统一。为改革发展服务,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在落实“五增五创”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市场主体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实现市场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二、全力推进信用建设,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作为诚信建设推进年的牵头部门,全局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勇当主力、甘当苦力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自上而下、有序推进、稳步展开”的建设原则,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上半年,我们主要突破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做好了基础性工作。一是制定了《建设信用××,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派出名同志赴某省的宁波、绍兴等地对信用工程进行学习考察和调研,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二是企业登记的基础信息梳理录入工作;三是全面启动了企业各类信用信息的征集工作,通过企业年检和个体经营户的换照工作,发放了企业各类信用信息征集表,广泛征集各类信息;四是对企业档案全部整理归档。通过信用信息整合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全面反映企业市场准入、经营活动和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搭建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平台。目前,“市企业信用咨询网站”网络域名已被我局注册,统一归集、整合、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派出名同志到某省师大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信用信息计算机平台管理培养人才;为实施信用监管和社会信用征信提供优质服务。

、全面启动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我们结合年检工作,连续制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的通知,做出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文明诚信单位”和“文明诚信经营户”年度企业年检和贴花验照予以免审的决定》,对在年月被市人民政府命名表彰的户“文明诚信单位”和户“文明诚信经营户”予以年检免审。与此同时,我们抓好了基层分类监管的试点工作,月日,在新港服装城举行了信用新港建设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信用市场建设活动的序幕,侯马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上述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对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动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自律与他律统一,加强对企业的信用教育和引导,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申报信用信息机制和维护企业信用形象的自我约束机制,使广大工商企业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良好氛围。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召开了诚信教育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在个体工商户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月日,我们组建成立了市信用企业协会,发挥社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和自律作用。月上旬,在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广泛开展了“学纲要,讲诚信”知识答卷活动,个单位荣获诚信教育先进组织奖,名同志获得个人优秀奖;月日,我们在新田广场隆重举办了“共铸诚信,共谋发展”文艺晚会,进一步推进信用建设跨越式发展。

、以“诚信维权”为主题,举办了隆重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纪念活动.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出席了活动仪式,社会各界余人隆重集会,多辆宣传车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游行;我局现场设立了咨询台和投诉台,先后有人次进行了咨询,现场解决名消费者的投诉,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为工商监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成功的举办了“·”晚会,利用晚会对诚信进行了广泛宣传,对不讲诚信被消费者投诉的经营者在平面媒体公开曝光,引起了全社会对诚信工程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降低门槛,诚信服务。截至目前,登记注册各类企业户,其中,有限公司户,股份合作制企业户,国有企业户,集体企业户,个人独资企业户,合伙企业户,发展个体工商户户,为户企业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为户企业办理了年检手续,拟吊销户未按规定办理年检的企业,为近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了变更和换照手续。年检率为%。报请市政府批准,以新港、新秦工商所为试点,将不需要审批前置手续的个体工商户的开业登记和贴花验照等登记事权下放到了工商所,以方便、快捷和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商标广告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登记核发户外广告个,扶持帮助企业注册商标件,推荐知名商标件,著名商标件;为个企业办理了动产抵押登记,抵押金额万元;对个省级、个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进行初审推荐。

三、突出“三打三保”,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半年来,我们紧紧把握“三打三保”的工作重心,开展了“打非法传销保社会稳定”、“打欺诈行为保交易安全”、“打商标侵权保知识产权”执法行动。结合侯马实际,我们制定了《“三打三保”实施方案》,成立了“三打三保”专项执法工作领导组。在打击非法传销方面,重点是打击非法传销的组织者和头目,对一般人员以教育为主,进行疏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量,联合市公安局《通告》,调动社区、农村、和政府部门的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出击;二是制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实施方案》,联合公安经侦大队成立了专案组,先后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车辆余台次,打掉传销网络个,传销窝点余处余人,暂扣传销资金元,传销物品余件,立案起,对涉案的头目或性质特别恶劣的名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在整个行动中先后解救和遣散人员达余人。有力地维护了我市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在打击商标侵权方面,我们制定了方案和措施,下发了《关于商标广告案件进行立案初审的通知》,在工商所配备了商标广告专管员,重点打击侵犯驰名、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和严重侵权的行为,对一般违法行为和非主观故意的商标侵权行为责令改正,规范经营行为;并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扶持商标持有者的上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目前,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起,其中梦特娇商标侵权案件起,皮尔卡丹商标侵权案件起,非法印制商标案件起等;收缴商标侵权商品件;查处违法广告案件起。在打击合同欺诈,保护交易安全行动中,重点打击以合同欺诈为手段,长期从事骗买骗卖的行为,对一般合同违约或较轻的合同欺诈行为进行规范,上半年,我们会同市局查处了临汾百业拍卖公司在公告中虚假广告误导竟买人的行为;同时,对我市没有续展的个动产抵押单位下发了续展通知书;对个拍卖会进行了登记备案和有效监督。

抓好各类市场和重要商品的整治工作。加强了节日市场的监管。“元旦”“春节”两节市场,我们以预防为主,提前介入,在个主要市场、超市设置了现场工作台,现场监督、现场受理、现场处理,收到了明显效果;同时,我们强化宣传,公布举报电话,利用申诉举报网络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市场的巡查和检查。两节期间,共出动市场巡查人员余人次,出动巡查车辆余辆次,查处违法案件起,查处不合格产品的饮料、保健品盒,过期火腿肠箱,无生产日期糕点盒,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白酒箱,假冒军衣制服箱,取缔无照生产锅炉、瓜子、网吧经营户户,维护了节日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了禽类市场的检查,取得了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多次召开有关防治禽流感工作会议,成立了禽流感防治领导组及防治办公室,制定了《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各所、队签订了责任书,派出名人员参加了全市的清查摸底、监督工作,在各市场张贴政府《通告》张,发放禽流感知识宣传单份,取缔活禽销售点个,对个销售加工、销售点销售的无检疫合格证的白条鸡进行了封存,对个销售禽类冷冻产品经营户实行日报告制,对家禽类养殖企业、专业户、散养大户的只鸡进行了登记、监控,为禽流感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对网吧、化学危险品、成品油加油站、奶粉及垃圾食品、农业生产资料、肉类食品等市场的检点做了安排。期间,我们共出动车辆余辆次;检查人员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余户,取缔黑网吧户;查处没收过期奶粉袋;过期罐头瓶;假冒黄金搭档、假酒箱零瓶;查处没收三无食品箱;查处无照液化气供气站个,查封液化气瓶;对个存有安全隐患的成品油油库责令停业整顿;查处无照加油站个;查处无照经营农资案件一起、化肥吨;查处经营三无农机配件案件两起,查扣配件件。为维护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初步建立了商品流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商品入市安全过滤机制。加强商品质量的动态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食品、建材、汽配、电器、农资、成品油等六大类商品进行抽查,实现“抽查一种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案件查处网络,创新打假维权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根据《流通领域实施商品准入工程的实施方案》,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个市场,个超市的重点商品,实行了申报、审核的商品准入备案制度,并不断探索和完善商品流通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省局消保处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和称赞。

四、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信用工商

第4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整治目标

今年的食品专项整治,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抓好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通过整治,今年末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全市建立健全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网络,并使城乡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平均下降**个百分点(目前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为4%)。此目标由市农业局负责。

(二)全市城区的学校食堂、餐饮单位(食肆、酒楼、宾馆)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00%,乡镇的完全中学达到**0%。此目标由市卫生局负责。

(三)全市挂面、糖果、果脯蜜饯等**3类食品的大中型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QS认证)达到**00%。此目标由市质监局负责。

(四)全市基本实现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0类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上市。此目标由市质监局负责。

(五)全市城区市场、中型以上食品商场的市场食品准入管理要达到50%以上,开始实施乡镇市场、商场的食品准入试点工作。此目标由市工商局负责。

(六)已开展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的经营企业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00%,其它中型以上食品商场达到90%以上。此目标由工商局负责。

(七)酒类生产企业和食盐经销单位持证率达**00%,酒类经销持证单位索票索证率达**00%。此目标由市经贸局负责。

(八)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信息管理制度。此目标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九)及时依法组织查处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联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此目标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二、整治工作安排

(一)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治。

**、狠抓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要以解决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为突破口,开展对植物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整治;以严查“瘦肉精”为重点,开展对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残留超标整治;以查氯霉素污染为切入点,开展对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整治。要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过程;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行为;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2、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继续抓好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农资质量的同时,今年重点加强对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例行监测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区,加大跟踪督查力度,促进落实整改措施。今年,对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下降**个百分点(2004年农药残留超标率为4%)。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继续抓好市场准入试点工作,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通过合同形式,对购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约定,大力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生产者要向经营者、经营者要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承诺。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召回、理赔和退出市场的承诺。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要加大对50种食品监督抽查的力度,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保健食品和儿童食品等**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开展肉制品等新**0类食品无证生产查处行动,取缔无证生产企业;着力打击取缔隐身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不按工艺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的加工点,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通过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逐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3、开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按照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规范,严格审查发证,重点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

4、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保健食品标准备案工作。加强对市售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和包装说明书等的检查,整治无注册、一证多用、随意更改产品注册事项和未经许可擅自委托生产的企业,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行为。

(三)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0种包装食品加大质量检测力度,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开展重要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制品、肉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干制菌品等五类品种;开展质量定向检测工作,及时公布检测结果;重点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的下列食品:病死肉、注水肉、私宰肉、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加工的禽类制品,使用甲醛、工业碱、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浸泡的水产品及水发制品,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和水果,非法使用保鲜剂和化学品保鲜、加工的水果,劣质大米或用变质粮食加工的粮食制品,以及各种使用变质原料、质量低劣原料和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

3、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农村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

4、加快食品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步伐,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推广食品产销“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引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QS认证标志查验制度、索票索证制度、购销台帐制度、商品销售承诺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等,把好市场准入关。

(四)加大对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力度。

进一步扩大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范围,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加强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管理,建立食堂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联合监督检查,降低食物中毒风险;在大型、连锁经营餐饮业推广科学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要突出对儿童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的整治。市质监局要坚决遏制无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食品的违法行为。市工商局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要对儿童食品销售网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和监管力度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食品流通网和监督网建设,实施超市、放心店下乡工程。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进一步理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4]35号)精神,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

2、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我市食品生产特点,配合上级和有关部门加快食品标准的制修订步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互有侧重,完善我市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制定我市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完善我市的食品检验机构建设。统筹协调食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企业的抽查频率和覆盖面,逐步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制度。

4、加强对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按照《**省食品工业**—20**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积极培育和扶持我市特色食品的同时,大力调整我市食品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5、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育和建立一大批“食品放心企业”。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加强企业道德和规范,重视企业信用,建立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信用警示和惩戒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成立食品行业协会步伐,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6、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规范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通报、工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中旬):各镇(场)、各部门要按照全省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并要积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二)组织实施和督查指导阶段(5月下旬至****月下旬):各镇(场)、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摸清底数,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市政府将于****月组织对各镇(场)、各部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月上旬):各镇(场)、各部门要对照工作目标,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并于**2月**0日前将专项整治情况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迎接上级检查组对我市的工作检查。

四、工作要求

今年食品专项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20号)和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粤府[2004]**08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4]70号)、《**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台府办[2004]**42号)执行。各镇(场)要对本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农业、经贸、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公安、监察、司法机关和新闻宣传单位要积极配合和支持,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一)加强对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

这次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实施,各镇(场)、各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各镇(场)和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因地制宜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责任制,务求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要加强工作信息的沟通,各镇(场)、各部门要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镇(场)、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市政府已印发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各镇(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和村(居)委会,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网络。

第5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市委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用药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资环境不够宽松的问题”作为“整建活动”实施“三大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庆分别在国务院、省政府印发的全国、全省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上批示要求:市整规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副市长刘国庆、戴绍泉分别在4月12日和2月8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市整规办及时将两位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了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别召开了区县和市级部门整规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以及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自府办发[2005]102号)要求,在2010年底,市整规办印发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自整规办[2010]15号),对2011年全市整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规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基础建设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组织开展节日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重大节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规办分别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市场全市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节日市场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0多人次,取缔各种非法生产经营户600多户,查获各类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处334件)。通过节日市场整治,使全市节日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经济秩序事件,净化了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节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将食品安全整治作为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后,集中4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万人次,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处662件,捣毁窝点49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和小食品摊点2366户。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

1、加大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市场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大环节的执法行动。农资市场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立案查处案件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共抽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1009个批次/样,合格率为96.3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提高。畜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监管,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力度。抽检饲料产品和畜产品各50批次,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继续保持为零,畜产品药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和品种各6个;禽畜产地检疫率和定点屠宰厂(场)内检疫率均达到100%;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件,取缔无证照企业16家;没收、销毁不规范兽药23件(瓶、盒、支),违规产品7.9吨、不安全肉品3.1吨。水务部门组织开展了水产投入品经营市场、化肥养鱼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3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10个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工作;实施成鱼检疫303批次,苗种检疫260批次;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万余亩进行了鱼病测报。

2、继续深化食品加工环节整治。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了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辅材料、添加剂及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安全类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3C认证违规行为的查处,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继续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专项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四制两查两书一承诺”的监管模式;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无照经营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023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4件,捣毁非法食品窝点10个,监测抽查食品166个批次,配备食品快速检测仪41套,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场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检测力度。商务(经济商务)部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屠宰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屠宰市场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屠宰点5个,整合关闭16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1件。我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4、深化食品消费环节整治。卫生部门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餐饮业联合整治机制,对食品消费环节组织开展了18次专项检查,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无证经营户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95家,取缔87家,查处违法行为32起。城管执法部门以整治和规范无证饮食摊点、夜宵摊点、游动摊贩和校园周边小食品摊点的无证经营和占道经营的行为为重点,建立了错时上班制度,落实了“划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制。规范饮食摊点789个(次),取缔占道经营饮食摊点314个。盐政稽查部门继续实施盐政执法驻厂监控制度,健全了盐政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捣毁私盐窝点1个,立案15件,结案12件,查获违章盐12.3吨,查获无主私盐3吨多。

5、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食品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监管,组织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2次,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8个,收缴违法印刷品5623张,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1092个;快检药品1002批,筛查出可疑品种56个,检验出25批不合格药品;GSP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集中焚毁20余吨、货值80余万元的假劣药品。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10—2011年)的通知》和省、市《2011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实施意见》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1、开展专利保护及专利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企业对创新技术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其中久大集团公司一次性申请专利6项。坚持以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利执法行动,抽查了各大商场的6000余种商品,查获49种专利权已失效和66种无法确定其法律状态的商品,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2、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新办理商标注册6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件;“长城”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著名商标”,有3户企业材料上报认定;10户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有7户企业已经初审处于等待认定中;复审认定“知名商标”65件,38户企业参加“市知名商标”新认定;打造“城市名片”,办理“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盐帮莱”四件商标注册,已办理39件商标注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0件。

3、开展打击盗版侵权专项行动。文化部门深入开展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完成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区县联网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场义务监督体系,开展行业自律建设,加强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18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0家,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464台(块)、收缴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2号”行动,与烟草部门协作配合,查处制售假冒烟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烟草部门行政处罚11件),打掉假烟生产窝点3个,查获各类假烟11000多条和大量制假设备及假烟标识材料,涉案金额130余万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烟草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运输为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机制,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烟草制品违法犯罪活动。查获违规卷烟1119.74件,查处案件911件,查获制假窝点5个,贩藏假烟窝点10个,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继续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

1、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工商部门会同宣传、监察、纠风、卫生、食品药监、公安等部门制定了《市201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联合会审制度(暂行)》,进一步加强了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继续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76件,查处合同欺诈案件6件,调解合同纠纷案件10件,帮助157户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3户。

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合同诈骗案件11件12人。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检查医疗机构523家,取缔无证行医机构32个,立案查处案件10件,出具监督意见书344份,并对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黑诊所、假医生执业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团医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医行为,给予罚款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80余万元和设备一台。

3、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商务局、市物价局、成都海关办事处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组织开展了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专项行动。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

工商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交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教育等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结案7件,罚款36万元。扎实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问题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垄断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68件,案值87.89万元,罚款56.89万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区某供水企业限制竞争(强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气企业强制收取检验费的限制竞争案;富顺县某电力公司强制用户更换电表和滥收费用案;市沿滩区某燃气公司滥收费用案。

各级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业贿赂和反垄断案件20件26人。

(六)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按照7月10日全国、全省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各级工商、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市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开展了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捣毁窝点48件,驱散传销人员1810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校园”活动;通过《日报》、《今日晚报报》宣传5次,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通过“打、挖、防”工作体系,努力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农业、质监、工商、物价、供销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检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查处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处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甲基对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个。质监部门认真开展了农资送法下乡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对化肥、农药、农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获农资违法案件49件,立案查处41件。发放农资鉴别系列资料8800份,接受群众咨询620余次。工商部门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89户,受理农资投诉案件117件。没收不合格肥料25.9吨,农药70公斤,种子130公斤,农膜1500公斤。物价部门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检查民政、计生、畜牧、建设等涉农收费单位和种子化肥经销点共244个。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查出违法所得金额30万元。供销部门结合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所属农资经营户采取了分级负责制,监督进货渠道,采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八)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

工商部门为规范房地产主体资格、房地产广告、展销、经纪、合同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435户,检查合同82份,核准登记房地产广告29个,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案件29件,结案20件。房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预售专项整治,细化了《商品房销(预)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开通了“房产168”网站,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公示制度;强化了权属登记网络化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一房多买、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2024件(其中:注销登记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门查封冻结363件,受理委托查询350件,受理房产测绘备案139件,共受理投拆举报42件,已办结投诉35件。

(九)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

市经委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煤炭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吊销6个加油站经营许可证;关闭煤矿15个;分别换发新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证49个和61个;查处安全隐患400多起。

税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了税收专项整治。国税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销售、药品制造、电力、建材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查处偷税案件75件,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计12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税案件3件。地税部门开展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娱乐业税收专项整治,对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查结案件155件,查补税金及附加、罚款共计2737万元。

物价部门组织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节日市场、全市猪肉市场、食品价格、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获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

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建材市场、计量监督、絮用纤维制品、鞭炮生产企业、饮料冷饮、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案件56件,立案查处40件,货值金额121.73万元,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建设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招标工程招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100%;已清理偿付工程款42769万元,民工工资9494万元,分别占网上拖欠总额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责令整改工程55个;报建工程监督、监理、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整改安全隐患940处/件。

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60件,立案查处28件,面积7.67公顷。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查处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1件。

旅游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零负团费”欺客宰客、低价竞争、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强制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以及“黑车”、“黑导”等专项整治行动。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星级农家乐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诉25起,立案查处3起、调解处理22起、投诉办理的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安全隐患7起。

成都海关驻办事处组织开展了减免税设备和加工贸易专项整治活动。查获违规案件2起,案值1190万元人民币,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剩余料件、副产物、边角料等补税340万元人民币。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危化品运输市场、乡镇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质量船舶等专项整治,共查出安全隐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经区县政府审批,19艘单机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质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监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现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等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780起,共发出了隐患整改指令书96份,行政处理决定书47份,停产整改通知书45份,查获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审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和惠民资金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完成审计项目116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5,382万元,移送有关部门经济案件线索1个,涉案人员3人。

市政府法制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牵头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市司法局开展了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活动;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项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反洗钱专项行动。

(十)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各区县整规办结合本地特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规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25个,立案查处案件531件,查获案件货值13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查补税款480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富顺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727件,查获案件货值268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补税款303万元。自流井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196件,查获案件货值58万元查补税款484万元。贡井区共捣毁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104件,案值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检查机关批捕3人。大安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4个,立案查处案件126件,查获案件金额26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万元,查补税款197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2人。沿滩区共捣毁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66件,查获案件货值1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高新区共捣毁非法窝点5个,查获各类案件141件。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并从对象、地域、内容、所有制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延伸;市经委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开展信贷市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拓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工商系统继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食品药监、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用体系及网上公示平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活动;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成都海关办事处开展了报关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报关市场活动;农业局完善和细化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资领域诚信档案与诚信评价制度;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卫生局规范了10余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提高了卫生部门在社会的诚信度;供销社开展了农资公司以及各基层供销社网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市整规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卫生局、成都海关办事处、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广电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外汇管理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开展了201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推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机制,联系会议制度,公安经侦信息联络员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深入到工商、烟草、盐业、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深挖立案监督线索。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案件线索6件,均已立案侦查。

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项工作的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33人;各级公安机关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审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级检察机关已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诈骗11件12人,假冒注册商标2件4人,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1件1人,生产销售假药1件2人,非法经营2件3人);各级法院已宣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规办、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到宜宾汉王监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商等部门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市整规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日的宣传活动。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各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11月底,《日报》刊发稿件70篇,图片10幅,开辟专栏1个——《消费和谐3.15特别报道》;《今日晚报》刊发稿件38篇,图片15幅;以电台《新闻时空》、《1009早新闻》和电视台《新时空》、《盐都播报》、《都市全接触》、《走进生活》等栏目为龙头,播发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报道:广播消息95条,广播专稿7篇,广播专访4个,电视消息130条,电视专题14期,电视专访5个。

六、开展调研,沟通信息

市整规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和《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上报了省整规办、市委、市政府,并印发给了各区县和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坚持分别召开了市级部门、区县整规办联席会议,及时分阶段总结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整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完成。

坚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各区县、各部门及时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报送市整规办和通报相关部门,市整规办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有针对性、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做法、案例等编发了31期《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简报》。

七、2008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着力关注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促进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突出重点,深化各项专项整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国务院2008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尚未出台前,仍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2011年部署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农村市场、房地产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为重点,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节日市场监管。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使一批诚信经营、质量可靠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继续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大打击力度,违法犯罪的大、要案件得到严厉查处。

第6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既是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也是工作部署动员会。虽然我们每年都要召开这样的会议,但今年的会议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刚才,连宁同志代表市商务局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今年全市商务工作做出了非常详细、具体的部署;大会还对2011年度全市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全市市场运行监测先进单位及个人、全市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进行了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商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辩证把握当前商务经济形势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保持了商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对于当前的商务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辩证的态度来研判,特别是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肯定去年全市商务经济在多重困难条件下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年来,面对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上涨以及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低迷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商务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较好。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双双突破1亿美元。年初确定的10大重点商贸项目开工建设8个,进展顺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近90亿元,增长23%左右,创历史新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年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我市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表彰。“三绿工程”建设活动助推猪肉质量安全跃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县城以上进点屠宰率达到100%,县城以上的城市的市场、超市、集体食堂等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也是明年和今后加快我市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内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今年将是商务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最大的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步入低迷和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局面更加复杂。主要发达国家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普遍减速,经济不景气导致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世界主要货币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动荡,给对外贸易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口和利用外资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带来进口需求的减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缓,保持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所有这些都导致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自身看,尽管去年全市商务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但是,进出口、利用外资等指标是与自身相比的相对成绩,就其总量来说,仍然偏小,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偏低。另外,商贸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型业态发展慢,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第三,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了多年少有的困难,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也没有改变。就我市商务经济而言,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向好。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消费保外贸稳增十四项措施和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20条意见,省里和市里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配套政策措施,为加快全市商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商务工作的政策环境正处于空前利好状态。二是市场环境趋优。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而且将是更高层次的转移,这对区位和综合商务成本优势突出的我市极为有利。央行连续降息、融资环境好转、人民币汇率趋稳、出口退税率上调、出口关税下调或取消等各方面因素,使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给商务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三是自身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商务经济指标都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此外,随着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支柱产业实力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等,都使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稳固。

科学研判形势是我们做好下步工作的前提。总之,我们决不能低估在非常困难条件下所取得的成绩,决不能低估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决不能低估有可能转瞬间即逝的发展机遇,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科学应对,狠抓落实,努力保持商务经济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明确目标,奋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千方百计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三化”、“四统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商务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大局。作为商务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坚持以商务经济总量的扩张“保增长”,以商务经济的环境优化服务“扩内需”,以商务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服务“调结构”,努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实现新突破。

(一)要积极构建平台,在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着眼放大利用外资总量,提高质量,加快搭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要构建好“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平台。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新动向,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主动承接泛长三角区域资本、产业转移,抓住泛长三角分工与合作机遇,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提高利用外资增量。要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逐一分析,重点引进,推出产业关联、符合对方需要的项目,提高产业对接的针对性。要重点瞄准既能增加进出口总量,又能改善进出口结构,还可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大项目在我市落地,做足对接文章。二要全力构建各种展会平台。组织商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和国内外各种展会,认真办好2012中国()专利技术推介会和煤矿机械投资贸易洽谈会,切实抓好项目洽谈、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签约落地率。通过各种形式,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宣传我市整体形象,推介招商项目,千方百计引进符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项目。三要构建外资企业发展平台。鼓励我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并购等形式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他们以现有企业为平台,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吸引外来投资,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四要构建利用台资平台。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给进一步加大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把吸引台资项目落实,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尽快拿出一系列有实质内容的动作,抓住有利时机,尽快促成一批台资项目在我市落户。

(二)要努力夯实基础,在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做好跟踪服务,稳定骨干企业进出口规模。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观念,帮扶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数个名优产品品牌。要指导企业改进营销方式和出口成交方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针对重点市场的境外展览、展示活动,加大对重点企业在进出口各环节的跟踪联系力度,确保重点市场不流失、重点客户不损失、重点出口商品不下滑、重点进出口企业不减少,确保全市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二要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及时跟踪研究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利用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日用消费品的需求不降反升的需求形势,充分发挥我市出口产品优势,瞄准台湾及东南亚、中东、拉美、北欧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扩大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要在政策促进、孵化促进、服务促进和创新促进方面,积极支持中煤特凿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业务,进一步深化对外经济合作。

(三)要着眼扩大消费,在进一步活跃内贸上实现新突破。要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引导和扩大消费。一要加快启动农村市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冷链系统与物流配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二要积极扩大城市消费。以“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惠民放心早餐工程”和创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活服务性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城市消费功能。以“商业节能降耗工程”、“商务诚信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商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倡导绿色消费、安全消费、诚信消费,改革市场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三要抓好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在继续抓好去年十大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列入今年全市“双百工程”的重点商贸物流项目,以此带动新老城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精品商厦、星级酒店和品牌大型餐饮业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四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办管脱钩后的工商市场,统筹全市菜市场管理工作,加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保持市场稳定繁荣,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利、干净、文明的购物环境。

三、积极作为,牢牢把握商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是我市商务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机遇和挑战同在。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力做好商务工作。

(一)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重要。现在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困难很多,应对得当就能乘势而上,应对不当就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不畏艰难的韧劲,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干劲,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闯劲,提起精、气、神,变压力为动力,变差距为潜力,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商务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商务工作。

(二)要加快政策的传递和落实。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控的频度和力度逐步加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成推动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主动跟踪学习政策,认真研究和掌握政策,注意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衔接,增强对形势和政策的预见能力。要加速政策的执行和传递,减少中间环节和在途时间,尽早发挥政策效应。要抓好政策细化、宣传和督查工作,送政策上门,送服务进企业,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要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主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这个特殊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企业有特殊的关注、特殊的扶持,主动服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特别是对一些骨干企业,要密切关注经营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企业现场服务,解决问题。在当前需求收缩的宏观环境下,帮助企业巩固和扩大市场,对于维系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尤为重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贴近企业需求,切实改进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

(四)要增强发展商务经济的合力。商务工作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整体联动,合力工作。发改、财政、工商、税务、商检、金融等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手续,在项目审批、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免税、商品检验、企业信贷等方面提供便利、优质服务;质检、环保等部门要抓好国际安全认证、环保认证等基础工作,提高我市商品竞争力;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我市企业和商品的良好信誉;贸促会、各类商会、协会要充分发挥职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商务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第7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187万元,占预算的66.16%,同比增收2825万元,增长17.27%。

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8006万元,占预算的69.48%,同比增收5451万元,增长16.74%。

分系统完成情况:国税系统13183万元,占预算的49.75%,增收5488万元,增长71.32%;地税系统7064万元,占预算的83.11%,减收1724万元,下降19.62%;财政系统17759万元,占预算的90.15%,增收1687万元,增长10.50%。

主要项目:税收收入完成19905万元,占预算的57.38%,增长22.71%,其中:消费税169万元,占预算的70.42%,增长9.03%;增值税11122万元,占预算的45.21,增长84.48%;企业所得税3204万元,占预算的95.64%,增长24.86%;个人所得税1859万元,占预算的185.90%,增长46.26%;资源税17万元,去年同期无此项税收;城市维护建设税567万元,占预算的85.91%,增长29.45%;房产税353万元,占预算的70.60%,增长69.71%;印花税188万元,占预算的130.56%,增长95.83%;城镇土地使用税579万元,占预算的39.12%,增长89.84%;土地增值税454万元,占预算的236.46%,增长163.95%;车船税726万元,占预算的85.41%,增长15.06%;耕地占用税87万元,占预算的16.73%,下降42.38%;契税580万元,占预算的50.88%,下降24.87%。非税收入完成18101万元,占预算的90.45%,增长10.82%,其中:专项收入690万元,占预算的78.23%,下降21.9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64万元,占预算的33.87%,下降23.13%;罚没收入1696万元,占预算的50.18%,下降52.20%;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5801万元,占预算的145.03%,增长355.34%;捐赠收入28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12万元;其他收入2120万元,占预算的70.67%,下降11.45%;政府性基金收入6690万元,占预算的113.31%,下降4.13%。

财政支出完成情况:累计完成192568万元,占预算的95.24%,同比增支10361万元,增长5.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0038万元,增长12.76%;公共安全5816万元,增长13.13%;教育39404万元,下降1.21%;科学技术312万元,增长37.44%;文化体育与传媒1572万元,下降21.87%;社会保障和就业25425万元,下降3.32%;医疗卫生21128万元,增长48.07%;节能环保8124万元,下降33.88%;城乡社区事务7901万元,增长91.17%;农林水事务34349万元,增长9.73%;交通运输2861万元,增长125.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323万元,下降29.5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83万元,下降29.9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349万元,增长91.37%;住房保障支出10673万元,下降23.50%;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470万元,下降15.62%;其他支出847万元,下降41.34%;债务付息支出125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342万元,增长21.82%。

二、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财税部门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抓征管,确保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硬化任务,落实征管责任。二是创新征管机制,积极开展财税部门税收协管工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扩大联合办税范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取消、减免行政性收费政策的影响,规范征管行为,加大非税收入源头控管力度,“以票管收”,催收促缴,非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注重发挥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筛选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至目前,争取到9371万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5691万元的水利发展资金、3517万元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500万元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各类财政补助项目226项,到位资金83628万元,促进了全县教育、农业、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主动汇报我县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了财政实力,优化了债务结构,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紧紧围绕“重民生、促发展、保和谐”的要求,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排资金4.8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594人的工资性支出;及时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19.864万元,26125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各类助学补助资金4490.1175万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安排4017万元,支持全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安排资金9597万元,确保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年补助标准由420元和420元分别提高到450元和4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人均月补助426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保障标准分别由人均月补助285元和249元提高到292元和27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42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3825元提高到425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长134元与去年持平,社会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万村整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兑付2017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村五保、农村低保等32项惠农资金18682.6万元,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全县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了省、市、县为X办实事所需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加大政策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2017年,为112户贫困户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63.5万元,补贴各类政策性贷款贴息资金816万元(其中:已兑付各乡镇上报2015-2016年精准扶贫贷款准予贴息农户3233户,贴息资金559.56万元;兑付2016年双业贷款省级贴息资金140.93万元、市级贴息资金13.81万元、县级贴息资金101.7万元)。同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防御补偿机制,有力保障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五)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财政各项改革上下功夫,力争使财政各项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积极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除信息外,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使我县财政预决算更加公开透明;拓展支付范围,严格支付程序,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支付制度和程序更加完善;严把核算中心支付关,公务卡使用效率逐步提高;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完善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实现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迈进。

三、2018年工作计划

2018财政工作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财源建设,确保收入增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以生态工业为“主板”的财源建设体系,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入驻我县,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严格执行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在嫁接改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增强竞争优势;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财政体制改革动态,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力争税费收入双增收。

(二)狠抓项目争引,力促经济发展。把抓项目与促发展相结合,紧扣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项目信息,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调动部门积极性,强化政策研究,精准谋划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积极争取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有力的支撑带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完善投融资平台,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批后监管,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积极引导、鼓励各级各部门,动用各方力量,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切实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硬化预算管理,继续从严控制、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推进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完善财政稳定投入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扶贫资金、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等措施,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发展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等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加大扶贫资金及整合资金项目落地及项目实施进度,加快资金拨付。严格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及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规范贫困村扶贫资金互助社管理,协调各商业银行积极发放政策性涉农贷款。支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解决村级扶贫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第8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09年上半年,*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三新”发展思路,服务“1413”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有快发展。现将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局的安排部署,我局自2月中旬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准备动员、学习调研两个阶段。我局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科发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局学习实践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三讲一谈一考试”,营造了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办“五个平台”,保证了学习宣传落实到位。通过深入基层和群众,广开纳谏之门,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3篇。通过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统筹工作,发挥职能,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全局干部对这次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持续改进服务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和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二)立足登记职能,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以来注册登记工作继续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主动向重点项目实行延伸服务,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项目,全力支持龙潭工业园区发展工作,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截止6月底,共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723户,注册资金6213.9万元;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739户(其中零首付企业226户),分公司89户,注册资本55697万元;个人独资8户,注册资金55.5万元,受理企业各类变更1297户,(其中债转股企业增资登记1户)。

(三)构建服务体系,营造公开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进一步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3月底,注册科整体进驻区政务中心,各项行政审批职能全面纳入窗口办理,实行“首席代表制”,真正实现了“人”、“事”、“权”的集中和到位。二是严格执行

“一审一核”、首办责任制、一次告知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等各项登记制度,以及

“一厅办结”、“一条龙服务”、“一口清”、“普通话”等服务制度,优化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凡资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律当场办结。截止6月底,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共接待企业群众电话咨询5418个,受理各项审批事项(包括服务项目)8933

件,其中当场审批办结7624

件。各类登记(审批)受理合格率达到95%,承诺时限办结率达到100%。三是深化并联审批工作,凡进入并联审批的企业注册登记,一律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截止6月底,共受理并联审批316件,全部实行当场办结。

(四)加大招商引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动介入企业设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对我县引入企业主动提取档案,并确定专人与各招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作好各项跟踪服务。对区上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直接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程序和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5月上旬,对区商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工商法规培训。上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1230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的企业314户,注册资本21670万元。及时做好我县企业发展状况分析,逐月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五)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营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合伙企业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完成了首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积极帮助辖区企业拓展出资方式,解决融资难题,完成*区首件股权出质登记及*区首件以债权转股权增资登记。

(六)认真部署,有序开展年检工作。认真组织并做好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年检工作,积极推广网上年检,截止6月底,共年检企业3116户,其中参加网上年检的企业2312户,个体验照8527户,收取年检费16.9万元。

(七)全面落实工商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落实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促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和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上述人员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其就业。截止6月,凭《再就业优惠证》办理个体工商户享受优惠政策139户,减免登记费3197元。

(八)开展商标服务进企业,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科所联动,主动深入到*西航食品有限公司、*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市富森木业工贸有限公司、*温鸭子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企业策划和推进品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顺利完成*市将军碑建筑模板有限公司图形商品商标、*狮子楼大酒店有限公司“狮子楼”服务商标的*市著名商标到期复审认定工作。积极引导帮扶我县的*市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上半年,我县新申请认定省、市著名商标5件(其中,省著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3件)。

三、强化行政职能比较优势全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九)充分发挥专门执法优势,全力查处各类经济案件。今年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侵权商标、商业贿赂等案件的打击力度,强化大要案件的查处。上半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共31件。其中:万元以上案件23件,千元以上案件6件。案件类别主要有不正当竞争案、企业(公司)登记案、商标违法案件及无照经营案等。

(十)直销企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有新突破。积极建立健全线索发现、日常监管、处置应急、部门协调、教育预警、责任追究等打击传销新机制,坚持打防并举的工作态势,建设和谐平安*。3月,我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新鸿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以“打击传销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创建“无传销社区”座谈会。

(十一)商标行政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加大对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以及区域内名优企业、知名商品、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区域性的联合维权、打假扶优工作。确保知名商品、名优企业健康发展。查处相关案件1件,罚没入库金额1万元。

(十二)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清吊”工作相关培训,为“清吊”工作提供法律指导,解决吊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保证了我局营业执照清理吊销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务实支持搞活市场流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十三)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落实城镇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容貌整治。一是规范市场硬件设施,统一设计了菜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标识系统。二是规范整治市场及商品经营者行为,在提升菜市场软件上下功夫,实行“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预先赔偿制度等19项市场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以属地管理为基础,落实市场巡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市场经营户“经济户口”管理等措施,严把商品进货关、严把商品价格关、严把商品促销关、严把经营场所安全关。四是增强服务理念,加大服务。进一步简化工商办事环节和工作流程,与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以传真或电话的方式,直接进行工作信息反馈,主动上门为市场经营户办理发放执照。

(十四)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共组织检查46次,查处无证娱乐场所105家,开具《责令停止违规经营行为告知书》92份;取缔黑网吧3家,关停黑网吧24家,取缔非法游戏厅30家,销毁各类违法机型200余台;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盗版出版物游商地摊90余家,收缴盗版图书1000余册、非法报刊500余份、盗版音像制品48000余张。

(十五)认真开展“清吊”工作。自年初始,积极按照市局规定开展清理吊销未年检企业营业执照的相关工作,共计完成应检企业3895户,发函3901户。

(十六)加强广告市场监管,开展广告内容监测。先后开展了2009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5.12”大地震一周年等专项户外广告检查活动。积极实施对重点行业及重点商品广告行为的动态监管,对省、市局下放的11户媒介经营单位主动联系和走访,同时对部分重点报刊、杂志的广告内容依法进行了监测,其中,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存在部分不规范的情况,及时通告媒介单位,责成自查整改并公告。

五、倾力关注社会热点,维护市场消费安全,切实促进区域积极协调发展

(十七)六大类食品市场准入实施工作进展顺利。一是注重宣传,从20*年12月中旬起通过培训、现场答疑、张贴公告及食品安全七字歌等形式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日常巡查。自2009年1月1日实施六大类食品市场准入起,加强日常巡查力度,认真指导、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三是加强工作督查,确保落实到位。目前,预包装食品、生鲜肉、豆芽执行准入标准较好,禽蛋经营户和现做现卖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执行准入标准的自觉性。

(十八)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力度,扩大“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覆盖面。对*华联、好又多新鸿店、*华联双桥店等6个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区红旗连锁有限公司11分场等42家区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进行复查,同时,对其它食品经营连锁店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十九)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扎扎实实做好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上半年,相继开展了节假日食品安全监督、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百日执法行动”、乳制品行业整顿和规范等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上半年,完成了食品、豆制品、干菜、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品种1025批次的食品质量快速检测,配合省、市工商局完成了85批次的抽检任务,对抽检不合格商品进行了相应处理。

(二十)进一步加强12315维权体系建设,提高维权能力,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半年,已受理消费者咨询2183次;申诉393件,办结393件,办结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3万元;举报151件,办结151件,办结率达100%。

六、着眼效能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行政执行力提高

(二十一)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为重点,着力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顾大局、讲民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班子团结,并通过班子和谐带动队伍和谐,促进全局和谐规范服务。*年至*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好班子。

(二十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半年共组织教育培训4期。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先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向谭东、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践行‘务实求成

事尽精华’*精神”、“好书赠社区送灾区活动”、“打造活力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等活动。注册登记科荣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东义同志获市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十三)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下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全面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制定下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任务分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分工。共督查3次,发通报和指导意见3期。

七、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服务进一步深化贯标工作

(二十四)继续以贯彻iso9001:2000标准为主线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深化,通过进一步优化质量目标查验评判标准,改进查验计划和方法,不断促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认真组织学习市局20*b版体系文件,积极组织实施我局b版质量体系文件的修订和完善工作,目前,我局体系文件初稿已通过市局法制处审批。

八、夯实基础畅通“金信”

(二十五)继续强化“金信工程”应用推广,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维护保养。上半年共开展“金信工程”子系统应用培训5次,现场指导解决问题40余起,排除设备障碍120余起,铺设网络线路15条,配合市局召开视频会议5次。强化网站监督管理力度,在*工商局门户网站,*公众网,*市政务信息公开网信息300余条,未发现有不良信息及泄密信息。

(二十六)认真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上半年共提供企业档案查询2360户,接收区外企业档案28户,转出档案44户。送市局扫描中心扫描档案2700户,未出现遗失现象。积极配合“清吊”工作,翻阅原始档案29100户,登记7500户,复查1100户。

九、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内部行政协调

(二十七)加强目标管理,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年初,认真梳理全局目标完成情况并按规定报送区目标办所需考核资料,获得区目标管理一等奖。认真准备服务质量目标迎检工作,被市工商局评为20*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先进单位。积极加强对各项目标的分解、督查和落实,分解了09年度服务质量目标及专项目标9项。共办理并回复区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件,完成县委县政府督办事项4件,完成68件,完成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收文379份,印制局发文件36份,编发工商简报55期。

(二十八)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树立工商形象,弘扬队伍正气。不断完善信息宣传工作机制,力求使信息宣传做到总结工作、完善工作、促进工作。上半年,共刊发各类宣传稿35篇,其中,《中国工商报》以“第一要义是发展”为题,《西南商报》以“辉煌靠真抓实干铸就”为题对我局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工商行政管理》刊登调研文章“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工商执政能力”。政务信息方面,区政务信息采用8条,市局采用25条。

十、2009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自我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完成各阶段各环节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提高政治素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立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着力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干部素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工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二)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公平准入、积极推进区域积极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以促进灾后企业恢复与发展为主题,止滑提速,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市场准入服务工作,积极推进“1413”发展战略的实施。强化并联审批,实现高效便民服务。依法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透明、快捷有序的准入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4、充分发挥专门执法优势。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关注民生民利为重心,加大对食品安全案件、商业贿赂案件、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认真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执法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5、努力推进商标品牌的实施。积极拓展创牌领域,提高商标总量。重点培育著名、驰名商标,并加大对著名、驰名商标的扶持力度,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6、切实加大广告监管力度。积极适应现代化监管需要,注重借鉴发达城市广告监测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广告诚信度。要以药品广告、房地产广告、教育类广告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广告为监测重点,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四)积极构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7、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经营者自律制度,继续推进六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同时,积极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五)广泛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