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

第1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场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过程;问题;解决措施

农场发展建设期间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将资料录入到档案中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作为农产管理任务开展的参照标准,农场建设要引入创新理念。档案管理也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引入,进行标准化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使用期间也不会出现资料丢失的现象。档案标注化管理对农场的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下面将针对工作任务开展期间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帮助提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

1农场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场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新农场,除去传统农场建设要满足的种植与养殖需求以外,现代新农场建设还需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所以在现代农场建设中,大部分农场都会将农家乐这一休闲会所纳入其中,达到完善农场功能,提高农场经济的目的。农产的标注化管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各行业不断的发展变化,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场管理人员要掌握好实际变化局势,从基础工作进行改进,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只是针对纸质档案来进行的,长时间使用很容易造成档案内部资料损坏,对查看使用造成了影响。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在工作期间也能够与基层群众增强沟通,解决农产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一系类优点是传统管理理念中所不具备的,并且传统的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资料共享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在现代新农场建设中,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农场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管理制度入手,以农场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作突破口,规范化、标准化农场档案管理,约束管理行为,尽量维持好农场档案管理和建设管理的秩序。相关调查发现,现代新农场建设对农场的经营管理要求很高,只有全面提高了农场的经营管理能力,做好了农场各方面工作的管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新农场的建设。而实施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正好是完善农场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在现代新农场建设中,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是极具必要性的。

2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对策

标注化管理理念被提出后,落实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已经对传统的管理体系产生喜欢,并且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系统中出现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最终造成了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信心资料丢失也常常会发生,不利于农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了解现存问题后需要深入的探讨引发原因,这样才能够确定所制定的解决方案具有可行性,不会与标准化管理落实出现冲突。

2.1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技术应用缺乏先进的基础设备,档案管理并不能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效率自然得不到保障。档案产生形式比较复杂,由于标注化管理落实程度不足,导致部分信息丢失的现象,原始资料一旦丢失是无法进行弥补的,此类问题在农场发展建设中真实存在,应当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使管理制度在基层中得到高效落实。标准化管理应用落实时间比较短,在经验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作期间遇到的突发现象会造成档案管理任务中断,解决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就国内目前的农场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尽管在政策上已经提出了要实施档案管理标准化,但并没有全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也就是说,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践经验很少,正式实施时因为没有相应的范例参考、制度约束,所以就只能沿用传统的农场档案管理制度来作为标准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从而导致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不生效,增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给农场档案管理制造更多的麻烦与困难。

2.2解决措施。1)根据农场的实际建设情况来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农场档案管理中制度照搬、管理行为照抄问题而言,目的是解决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的制度缺乏问题。档案管理机构尽快加大对现代农场实际情况的了解、评估力度,并在了解了农场实际情况之后,依据评估所得的数据结果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并以该套体系为基础,将体系规定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促使并保证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参考,结合财务档案管理的方法,完善和健全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内容,围绕适用性和针对性这两个中心,切实建立一套全面的、能够满足现代农场建设需求的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促进农场档案标准化目标的实现。2)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场档案管理水平。人才是农场档案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是决定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针对现代农场建设中所出现的档案管理人才素质偏低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措施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尽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场档案管理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此为基础促进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中,除注重档案管理知识、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的培训外,还应针对档案管理人员接触农场档案机密这一特点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辅助促进现代新农场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3)以农场财务档案标准化为中心,实现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在现代农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档案的管理标准化成为了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影响农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农场档案管理的核心,农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机档案、固定资产档案、经营档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财务档案管理的核心地位,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应以农场财务档案标准化为中心,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相关人员素养的培养、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执行等工作确保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的实现。通过财务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他档案内容标准化的实施。4)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促进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实施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今天,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中还应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与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在原有纸质文件档案的分类整理、标准化执行基础上,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借鉴财务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实现农场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针对农场经营内容种植、养殖、娱乐经营等内容,以分类方式及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农场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强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以标准化执行为基础、以数字化档案优势为辅助,促进现代农场档案管理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现代农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现代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对农场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现代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以及有效的执行监督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目标,促进农场综合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艳文 单位: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1、财务标准化

标准化经营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经营与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或“克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财务标准化,是指将企业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税费支出。实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财务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获得管理效益。

2、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窟义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使财务人员加强岗位工作再认识.推进依法理财。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促进财务人员进一步深人总结思考本职岗位工作内容,反思平时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自觉提高依法理财意识以及顾大局、识大体的全局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达到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垒的目的。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全面梳理岗位核算内容。标准化工作要求每个岗位都要制定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以标准明确管理目标,以流程固化管理程序,积极开展岗位职责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标准化等工作,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同造成的记账差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固化内控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岗位业务流程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等工作,能规范各种业务流程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突出技术和专业管理.做到一切工作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提高内部运转效率。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工作标准化是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算和监督是会计两大基本职能,标准化变以前的非程序化核算为程序化核算,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岗位轮换学习成本,有利于财务人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t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风险,核算职能相对容易实现,财务人员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促使财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打破惯性思维,规范业务流程,统一管理标准,能更好为企业服务,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程,强化风险防范,不断细化、量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类标准体系。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将整个财务管理业务过程进行规范后,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信息系统。只有在统一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才可以被更快捷地汇总,并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使信息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帮助决策者了解、管理企业,作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能确保财务数据与计划、物资数据准确一致。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推动企业财务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提升企业的文化底蕴,提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标准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3、财务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众多中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普遍存在财务制度、财务流程也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垒,造成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以及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管理等问题。管理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这些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顽症之所在。特别是对于处于高速发展期和扩张型的公司,问题更加严重和紧迫,而归结起来还是管理意识淡薄。唯有科学管理,才是企业稳定发展、长盛不衰的法宝。没有业务何来企业,没有管理何来效益,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把业务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必须强化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经营与管理相辅相成,并驾齐驱。

第3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共享模式; 会计档案管理; 路径

财政部的一项研究(2006)勾勒出财务组织的未来: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财务变革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趋势,并最终构筑出一套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正是这些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变革。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是成立专门内部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机构,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 “FSSC”),在企业内部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基于企业集中处理规模化交易的成本效应。吴一平(2009)进一步认为,除了提供基于规模成本效应的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外,财务共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以提高价值为主的专业建议,如税务、资金管理等。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具有广泛意义,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

2005年,由于急剧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国内大企业集团中兴通信等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风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中的推行,为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重要变化。

1.从会计档案的管理体系上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往往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FSSC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可能会对传统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国内大部分FSSC建立的财务共享模式大多借鉴西方模式,即依赖建设影像系统远程提供的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进行操作,纸质会计档案在形成影像资料后受重视程度降低,其收集、整理、保管方式及时间安排,以及与FSSC生成的记账凭证是否匹配装订等问题既受国内相关法规管理,也受企业建立共享模式后的成本预算约束。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受到考验。

3.从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上看,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从横向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过渡到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属地变成从属地一直延伸到FSSC,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而各岗位和职责可能分别隶属于FSSC或属地主体,存在交叉现象,使原来基于属地主体的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随着财务变革和共享模式建立过程出现缺失。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FSSC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FSSC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除纸质媒介外,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环节还出现了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生成电子会计档案可以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难度、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大量自动或半自动生成的过多集成、系统、清账凭证等新问题。

二、环境变迁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涵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的变迁,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为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档案装订、完整性等要求,并满足企业基于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情况的内控要求,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无论其转移发生时间是会计档案发生当期还是以后各期。

2.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影像化,扫描)、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档等多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与从前局限在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从以前仅仅局限于某属地,进一步延伸到FSSC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范围。

3.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收集整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制订和执行监督工作,还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的充分、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4.从政策条件配合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观念、归档手段、存储方式等的改革要求与现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政策方面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方式、范围、观念、要求等方面缺乏认识,短期内难以突破和创新。

5.会计档案介质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属地化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流转并行且日趋分离。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日趋分离的会计档案并行流转流程实际上成为会计稽核体系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构的客观条件。

(二)财务共字模式下,会计栏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根据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变迁的认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跳出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观念,从会计档案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角度考虑,从风险控制、质量保证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三方面重新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来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取消并由FSSC取而代之,FSSC核算会计依赖影像系统会计资料进行局部会计稽核,进入FSSC的各种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其与相关影像资料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面对的新的内控防范点,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核算整体质量并造成支付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一项,主要解决随会计档案流转进入FSSC的外部风险。

2.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求节约成本。大量存在均衡性、标准化差异的会计档案进入FSSC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和质量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外输出时不影响核算质量及内控监管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质量保证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FSSC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的加工处理质量,防止处理偏差,防范自身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保证财务共享整体服务质量。

因此,质量保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二项,主要解决FSSC内部会计档案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使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3.剔除和控制会计档案外部风险和内部质量问题后需要考虑的是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服务质量和感知如何提升、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具体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以及原有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等。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

究其实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就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各类会计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及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是基于会计档案生成、流转等环节形成的会计稽核和内控系统。

三、未来之路:基于共享模式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缓慢,为追求成本节约,福特汽车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那时起,财务共享模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工具,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推动了这一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对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力度等方面也有很大好处,但由于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特殊的发票管理体制等原因,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也面对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工作更加严格的管理,构成了中国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

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努力转化。可能路径有:

(一)扩大处理规模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整合与会计档案各环节相关联的会计基础工作,在综合平衡寄送、存储、沟通的成本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平衡与会计档案处理工作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而在规模基础上的标准化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大型企业FSSC会计档案基础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对外承接更多会计档案标准化、数据化处理工作,加快回收建设FSSC所投入的成本。

(二)增加处理事项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流程上,综合利用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等环节增加提取或处理审计、风险控制、其它业务管理等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或事项并进行初步加工,作为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和发现问题的数据来源,减少上述部门日常基础检查工作成本及频繁调用会计档案导致的成本。比如在档案形成后进行档案稽核,不仅可以检查以前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标准化方式提取、记录、整理会计档案中体现的、不同业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瑕疵或征兆,寻找业务风险点,并定期出具检查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共享。

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推行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横向、属地化处理特征转化为纵向、流程化处理特征,并与纵向处理流程各环节进一步融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都已发生变化,需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在财务共享模式刚刚起步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为胜任的CFO

――中国CFO能力框架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第4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一、基本情况

此次标准化服务培训,是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及国内银行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员工在服务流程、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银行在拓展客户资源、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创新与提升管理能力。

此次培训虽然只有*天,但培训的内容却很丰富,授课的老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服务管理理论和案例的深度剖析,从服务理念、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服务技巧、服务危机处理、服务流程标准化管理多个维度使各级管理人员在服务的系统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由点到面的系统管理工作思路。培训过程中***行长等高层全程参与,体现了领导对些次培训活动的重视,培训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时间紧凑,内容新颖,条理清楚,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经验之谈。整个的培训使人受益匪浅。

首先,理解了工作职责。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形成了更深的营销和服务的知识框架;增强了营销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学习到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技巧,明确了职业目标,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其次,增加是团队精神。培训的时候,我们广大学员共同学习和生活,通过与大家的接触和开展集体活动,更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我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自充分地发挥自己,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做的最好。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是这样,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就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效果,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的更出色,完成得更优秀,才能“建设一流的团队,创造一流的效益”。

第三,增强了客户服务意识。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服务,要以客户的标准为标准,并要有超越客户的期望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急用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让客户得到超越期望的更加满意的答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特别还要注重细节,学会使用沟通的技巧,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决定成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客户随时可以离开我们,而选择其他人。

服务是制胜的关键,客户服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产品本身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银行产品在价格和性能上的差异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要想突出产品的个性化,打响自己的品牌,获得客户的青睐,新颖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是我们致胜的法宝,客户服务的差异性形成了产品的差异性,所以客户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用卓越的服务来赢取客户。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在培训中我们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而在工作中,往往也存在着某些或多或少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东西,我们都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抱着更大的热情的去面对挑战。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工作压力时,应该将每次的困难当作一种考验,当作是再次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机遇。在每次对新的考验机会的期待中,使自身的价值得以提高,也就将压力转变成前进的动力。

三、意见和建议

做好服务将成为最终赢得市场和利润的基本保障,营销和服务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艺术,更多的意识及技巧需要我们到工作中不断地去总结,去实践。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特作如下建议:

1、更新培训观念

标准化培训,应该以剖析行业标杆企业的最新管理模式、培训银行业客户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为目的;以案例分析与共享,同行业的经验交流与借鉴为主要手段,重点开展以实战经验为主,同时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操作技巧。以期达到能够了解行业标杆企业先进的服务流程管理模式、有效分析如何结合本行特点,建立个性化的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如何通过管理工具提升本行服务管理能力。

2、改进培训方法

在培训方式上,应该以培训为主,研讨为辅,重点通过理论学习使党员掌握银行业先进的服务流程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方法;通过党员交流使党员了解优秀企业在服务流程管理的经验;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同行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此外,在培训形式上,应该以集中脱岗培训为主,这次培训,学员白天工作,晚上培训,特别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3、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的内容,应该丰富而又重点突出;侧重理论而又能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以下内容的学习: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管理、企业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企业办公总务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财务标准化管理实务、现代银行国际企业人事标准化管理系统、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现代银行国际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系统和现代银行国际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5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时代 集团公司 财务云建设

C公司是一家集家电、通讯、器件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跨国企业。2008年,C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会计核算迈入了基于广域网的信息化时代。2012年,C公司开始探索基于云技术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研究,逐步构建了基于智能时代的集团公司财务云管理体系。

一、基于智能时代的集团公司财务云建设背景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C公司财务人员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各司其职,“专注的更加专注,专业的更加专业”。财务共享变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审核盲点较多

传统的原始凭证审核方式,由一堆审批人对一摞凭证进行审核,貌似严密。但由于资料承载的信息量多,审批人难以面面俱到,必然导致四处漏风。因法不责众,对审批人的考核难以落实。

(二)财务人员埋头“纸”海

C公司分子公司遍布全球,原始凭证传递千里迢迢,丢失不易察觉,造成风险隐患。公司每月仅费用凭证约4.4万笔,财务人员埋头于海量原始凭证中,难以解脱。

(三)信息系统交互困难

在共享阶段,C公司建立了1个ERP系统+36个支持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因程序开发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数据名称、数据结构等不一致,导致系统间数据交互困难。

二、基于智能时代的集团公司财务云建设原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财务云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素精确化原则

所谓要素精确化,即将原始凭证中的要素提炼出来成为加工处理所需要的数据,脱掉对其外形的泛泛关注。其优点在于:制定要素审核标准,精准内控;要素审核灵活组合,更好实现工厂化管理;要素脱离具体业务,敏感度不高,具有普适性。

(二)数据标准化原则

建立数据标准,在集团范围内做到唯一定义,实现互联互通,避免“系统林立、孤岛遍地”,便于在同一语境下开展业务和管理决策。

(三)凭证无纸化原则

在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凭证无纸化。第一步从业务源头实现电子化,将常见的单据类型嵌入到系统中,比如电子合同。第二步对无法电子化的单据,转化为扫描件上传信息系统,后续处理、查阅、下载均无纸化。

(四)内控实效化原则

嵌入审核节点,将各种需要审核的风险控制点嵌入信息系统,由系统代替人工进行审核,实现精准内控。风控标准分为法定标准和公司业务标准,便于灵活组合和脱敏普适。

三、基于智能时代的集团公司财务云建设内涵

C公司财务云运用“云”的思维,将原始单据需审核内容具体细化为要素后,对要素进行审核、加工、组合,最后自动输出凭证和报表等产品,具体构成分为三部分:云采集、云处理和云产品。

(一)云采集

云采集是指对各类经济业务活动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输入等活动。C公司将原始单据按照新维度分类,全口径、全业务进行采集,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

1.采集对象

数据采集的任务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经济业务活动发生时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对象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要素、数据。

(1)原始凭证。通常情况下,原始凭证是按照业务类型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在进行单据审核时焦点模糊。C公司财务云将原始单据按照单据本身的类型进行分类。原始单据分为报销单、发票、合同协议、报告、专用附件、图片资料六大类。

(2)要素。按照要素精确化的原则对原始凭证的要素进行提炼,并对每个要素进行定义、制定审核标准规范。在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的前提下,按业务规模的大小,要素审核工作可安排给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来完成。

(3)数据。云采集的目的是要获取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实质特征的各类数据,因此数据是财务云的采集结果,也是云处理的基础。数据采集时,对业务多方位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处理,便于后续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

2.采集方式

(1)采集类别分类指引并自动识别。根据业务类型附件管理规范自动判断所需原始单据类型和对应单据模板,指引业务经办人准备相应单据。

(2)采集点业务源端化。对电子单据已嵌入到业务系统中,在业务发生源头开始数据采集。对纸质单据,从单据来源地对原始凭证进行一次性获取、扫描。

(3)内控审核节点分散前置。根据管理职责将内控审核节点前置到业务系统各环节中,确保每次采集的有效性,并将结果存储到系统里供后续环节引用。

(二)云处理

云处理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数据的分类、筛选、存储和传递等数据处理活动。为确保数据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处理和加工,减少人工干预,实现业务驱动的财务管理自动化,云处理需对处理动作、处理机构和处理环境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

第6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护一体;电子医嘱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of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process.Methods 200 patients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2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of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nical medical order.The speed of managing medical order,the error rate of medical order and the error rate of char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rror rate of medical ord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the speed of managing medical ord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8±13.6) min/100 items.The error rate of medical orde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the speed of managing medical orde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7±12.8) min/100 item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Doctor-nurse integration;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现代化医院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环境,电子医嘱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医务流、财务流、物流信息互通共享的有效途径[1]。HIS的运作以医生开立电子医嘱为源头,一切围绕电子医嘱展开,电子医嘱成为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核心,不仅直接影响护士站的工作,还主导周边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等。一方面HIS系统是以财务、物流为中心设计,缺少对医疗项目的制订,电子医嘱实际上和收费清单并无区别[1]。另一方面HIS系统要求医生输入电子医嘱非常精确,需分清医嘱类型,准确地输入药品用法、剂量、给药途径,准确输入检验项目、标本类型、执行科室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任务繁重、对物价政策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彻底[2]、医嘱录入不规范[2-4]、医生对电子医嘱操作程序和流程不熟悉等原因[5]导致药物治疗的用法、剂量输入错误[4,6-7],检查项目缺失[7],执行科室错误,收费错误[8]等诸多问题,继而影响服务质量,医患、护患关系及摆药子系统、LIS、PACS等系统的工作效率。基于以上原因,临床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统一的电子医嘱规范和流程。

医护的服务对象相同,工作目标一致,为了使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效果,医护有必要相互交换意见,反馈相关信息并密切配合与协调[9]。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医护关系由最初的主导-从属模式逐渐向并列-互补模式转变[10]。新医疗模式的开展给现行的医护工作方式带来了挑战,急需创新和探索医护团队建设。医护一体化是指医师和护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共同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11]。我科从2015年7月开始将医护一体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于电子医嘱流程中,以规范电子医嘱,减少差错,加强医护协作,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完善收费机制,规范收费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33~84岁,平均(62.9±4.2)岁;住院时间12~34 d,平均(15.8±2.7)d。对照组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36~85岁,平均(62.7±4.5)岁;住院时间13~35 d,平均(15.9±2.9) d。两组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分层级使用的原则,将医师和护士分成两大责任组,每小组由专职办公室护士、二线医师、一线医师、二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一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其中一组为医护一体标准化电子医嘱流程小组,负责观察组患者,按医护一体标准化电子t嘱流程;另一组为传统电子医嘱流程小组,负责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电子医嘱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查房后医嘱,节假日除外。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电子医嘱流程,医护各自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处理电子医嘱,不统一电子医嘱流程,不组织有计划的沟通,出院前由核对办审核费用。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标准化电子医嘱流程,具体如下。

1.2.1成立医护一体化质量控制团队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核心,在医护一体标准化电子医嘱流程小组中,组建以专职办公室护士为主导,一名高年资医生和两名高年资护士参与的医护一体化质量控制团队。

1.2.2制作电子医嘱流程手册 ①由医护一体化质量控制团队将本科室的电子医嘱导出,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组成不同的套餐,并与相关检查、检验等辅助科室核实无误,制作成纸质-电子医嘱对照表;②根据电子医嘱与不同子系统的联系制订电子医嘱处理流程;③归纳出电子医嘱流程中常见问题如何处理、疑难应急情况如何处理,以上内容经医护一体电子医嘱流程小组讨论定稿后共同构成电子医嘱流程手册。

1.2.3 HIS系统维护 根据电子医嘱流程手册维护科室医生站套餐和科室护士站附材管理,便于日常操作。

1.2.4 培训和实施组织医护一体化小组 医生、护士共同学习电子医嘱流程手册,掌握纸质-电子医嘱对照表,掌握自己的工作流程,互相了解各自的工作流程。医生按照电子医嘱流程手册规范开立纸质和电子医嘱,护士以电子医嘱流程手册为范本,处理电子医嘱,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医护参照电子医嘱流程手册共同应对电子医嘱流程中的疑难应急状况。由医护一体化质量控制团队负责小组培训及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组织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根据医疗行为的变化及时更新电子医嘱流程手册。该组患者出院前由核对办审核费用。

1.2.5效果评价 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对比医护一体标准化电子医嘱流程和传统模式实施1个月、3个月和半年后在医嘱处理速度、医嘱错误率、收费错误率方面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嘱处理速度、医嘱错误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医嘱错误率为3%,医嘱处理速度为(20.8±13.6)min/100条;对照组的医嘱错误率为8%,医嘱处理速度为(23.7±12.8)min/100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收费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收费错误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电子医嘱流程手册是在病区电子医嘱流程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制作的电子医嘱流程手册,旨在找出医疗项目与电子医嘱之间的联系,使之便于查询、检索,使医嘱书写、录入规范化,医嘱处理程序化,是病区电子医嘱流程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和基础。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更需要应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12],护理人员若对信息系统毫无了解,系统做得再好也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只能成为大量数据的奴隶[13]。电子医嘱流程手册为医护提供了细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使用流程,为护理人员学习和利用信息系统提供了资料,为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索引,为应急情况的处理提供了方向,为新上岗医生护士迅速适应HIS系统提供了便利,为年纪大的医生简便快捷利用HIS系统创造了条件。

医护一体化合作使电子医嘱流程手册更适合本科室特点,有助于医护沟通、医嘱的贯彻执行。电子医嘱流程手册是由医护一体化质量控制团队制作,并不断交流、总结、更新,因而更适合本科室特点。在此过程中医护全面合作,充分沟通,同时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使医护协作更加简单、便捷,因而逐渐形成默契,这种默契无形中进一步加强了协作。此外,医护合作、充分沟通有利于护士对医生意图和本科室病种的理解,最终有利于医疗方案的贯彻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护理。

电子医嘱流程手册维护了科室医生站套餐,医生在开立电子医嘱时多数情况下只需选择相应的套餐保存即可,操作简单内容全面,避免了漏项,增加了电子医嘱的精确度,减少了因电子医嘱错误而引起的护士站及相关科室的一系列错误。

电子医嘱流程手册维护了科室护士站附材管理,医生开立电子医嘱后HIS系统会自动绑定相应附材,因而减少了一部分护士的工作量;其次,规范的电子医嘱流程手册为医嘱处理和疑难应急状况的应对提供了范本,使护士处理医嘱更加简便熟练,在应对疑难应急状况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再则,由于医嘱开立更加规范,减少了澄清、纠错环节,因而在医嘱处理的准确度、速度提高的同时,减轻了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腾出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

医嘱开立和处理的精确度提高使收费错误减少,查对和退费流程的运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收费错误,因而避免了医患之间不必要的误会,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医嘱是医疗业务流程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医院已经逐步转向以医疗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阶段的建设。CIS是以医生工作站为基础,以计算机化医生医嘱录入(CPOE)为主线贯穿着医疗事务流程,并与患者的健康信息紧密整合形成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14]。成功的CPOE实施离不开医院临床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转换是医院临床信息化的重要标志[15],因而不论现在还是未来,电子医嘱流程都将是医护工作的中心,规范电子医嘱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陆晨,姜胜耀,金蕾,等.电子医嘱设计缺陷分析[J].中国医院,2013,17(2):66-67.

[2]季文峰,朱妍.电子医嘱收费中常见问题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109-110.

[3]刘惠娟.电子医嘱与收费项目匹配在医院的实施及推广[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3):83-85.

[4]苏润平.影响普外科准确执行电子医嘱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8):2200-2201.

[5]杨莉,孙书春.医护合作解决专科电子医嘱输入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70.

[6]黄景慧,华美远.电子医嘱相关护理缺陷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94.

[7]支焕清.电子医嘱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J].护理研究,2014,28(2):746-747.

[8]周菊,王延芬,陈粹.电子医嘱执行过程中常见问题与护理管理[J].华西医学,2014,29(9):1753-1755.

[9]向选东,李云芝,滕树才,等.试论整体护理中的医护沟通与配合[J].中华医院管理,2000,16(2):94-95.

[10]Dahl M.Nurses:an image change still needed[J].Int Nurs Rev,1992,39(4):121-123,127.

[11]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6-1138.

[12]樊小玲.护理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33-35.

[13]卫生部护理中心.中国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6):381-383.

[14]林雪金,郭志旭,陈大鹏,等.建立受控医嘱术语实现医嘱执行全程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2):93-95.

第7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烟叶复烤企业 精益理念 财务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复烤企业重组整合,产能压缩,对于复烤行业来说竞争更加激烈,也可以说“冬天”已经来临,复烤企业的精益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做好精益财务管理,是行业抵御寒冬的必备技能。本文从企业特点、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管理方法四个方面出发对精益财务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为了适应经营管理精益化活动过程,企业必须采用精益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好精益财务管理,对于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烟叶复烤企业的特点及精益财务理念应用的可行性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内部受制于国家计划,外部受制于国际烟草源框架公约,特别是在有限市场条件下,作为卷烟生产源头的企业复烤厂,大多依托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属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的原烟加工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烟叶复烤加工的季节性生产特点,造成年度预算的不确定性,成本费用很难控制。例如,每个烤季生产的天数都不同,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人员工资也很难控制,而且由于工艺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成本的控制。

精益化理念的精髓“精”――就是减法,减少浪费;避免大批量的生产和不必要的消耗,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益”――就是加法,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以最少的消耗和损耗生产出最大的利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精益财务管理就是让财务管理精益化,精益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现今形势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精益模式的思想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的成本,不断消除没有为客户增值的作业,从而使竞争力不断加强。打叶复烤企业为客户提供加工服务,核心是服务,体现在过程。要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服务,就要用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企业内部管理。精益财务理念就是这样的现代管理理念。

二、精益财务理念在烟叶复烤企业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湘西鹤盛原烟公司为例,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按照《湖南中烟推进精益管理实施方案》,围绕“改善、创新、发展”创建精益管理平台,不断夯实基础,稳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绩效,持续推动公司健康发展的要求,我们财务审计部制定了精益财务管理方案,对定额预算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例如,成本费用分三类三级管理:首先,制定出公司的一级目标。其次,制定出公司的二级目标。最后,制定出公司的三级目标。目前,烟叶复烤企业应用的现状:

(1)在应用制度上:虽然每年都在进行修改完善,但是制度特别的不规范,没有按照标准化进行规范,很多制度表现为:职责不清、制度规定重复、格式不规范,影响了精益财务理念的执行。

(2)在应用方法上:我们的精益财务管理仅仅只涉及定额预算的完善,理解较为狭窄,精益财务管理应该在财务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财务管理制度、供应链管理、财务流程、成本控制管理、财务信息化、定额预算管理体系、业绩评估考核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精益管理。

(3)在应用效果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方法应用上单一,思考问题不太系统,在推行过程中未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工具的运行,没做好课题实施效果的前后对比,造成应用效果不显著。

三、影响精益财务理念在烟叶复烤企业应用的因素分析

(1)企业特点。打叶复烤属季节性生产企业,大多依托烟叶生产基地建设。企业的原烟加工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由于烟叶复烤加工的季节性生产特点,造成年度预算的不确定性,成本费用很难控制。例如,每个烤季生产的天数都不同,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人员工资也很难控制,而且由于工艺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成本的控制。出于区域性保护,烟叶一般就地加工,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因此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成本费用偏高,盈利水平较低。精益财务管理对于复烤企业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2)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建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对员工管理的好与坏。好的管理制度,能使人奋发向上,使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不好的管理制度会使员工的冲劲与干劲都不足,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员工没有归属感,容易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精益财务管理需要从制度上创新,“以规矩成方圆”。这个规矩和方圆就是我们的制度和标准,目前公司的制度正在进行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制度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制度的缺陷影响到精益财务管理的效果。

(3)人员素质。“员工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学会从员工的身上反思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给员工正确的引导,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体现我们的管理水平。目前公司的人员素质不是很高,财务人员素质及精细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培训方面要加大力度,全面分析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识别出员工岗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管理手段最有效手段之一。

(4)管理方法。在方法上,目前公司已着手TPM、6S基础管理,但真正要实现设备平稳运行,追求零故障,节能降耗,还需要掌握其TPM、6S的精髓,我公司以前预算采用手工操作,既繁杂,工作量又很大,目前公司通过搭建预算软件信息化平台,信息互通透明,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有了信息集成框架,共享数据库的作用,但在更多的方面,还需要更深刻的改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定额预算系统。

四、改善精益财务理念在烟叶复烤企业应用效果的对策

(1)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根据复烤企业的特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应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精益成本费用控制以“细”为出发点,对每一岗位、每一业务环节的具体成本费用支出,均建立相应的目标成本考核标准,以实现成本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也可根据工艺流程将其分为摆把段、润叶段、打叶段、复烤段、打包段,每一工段设置一个成本监控点,通过监控点的指标异动与投入产出的关系。例如,润叶段的水分每高一个点影响出片率0.1%,那么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有原烟来料水分和工艺要求水分,原烟来料水分与入库水分和仓储保管相关,工艺要求水分与操作工的操作和设备的性能稳定相关,通过多次测量后我们可以对相关数据定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将各部门各项成本细化到最末端,然后在总量控制上,将各成本项目考核指标落实到责任人进行考核。

(2)推行“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从复烤企业的现状出发,系统地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三大体系”的贯标和认证,深入研究“三大体系”的针对性和互补性,增强体系的适用性。其次,要以“三大体系”为基础,建立企业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再次,在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及长效机制,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要求,通过运用6S现场管理、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标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工具,精准生产组织,优化人员配置,深化管理工作,使之实现标准化、精准化。我们认为企业推行精益管理过程中,要结合标准化工作,使二者互相促进,以提高管理体系运转效能。推行标准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二者并重推行将使企业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化能巩固精益管理的成果,而精益化让标准化有了灵魂。

(3)注重开发人力资源。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企业可行竞争力所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复烤企业中更是重中之重。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储备合理的人才资本。首先,要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为各类优秀人才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给员工各显其能。其次,要适时引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建立员工个人信息库,系统分析个体特性,预先储备公司的各梯队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尽量把企业内的人员包袱变成坚实的人力资本。财务人员应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围绕财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创新之路,推进财务工作向精益化发展。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营造人人争先创优、不断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构建企业长期发展进步的智力资本。

(4)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将引领新的工业革命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由会计电算化逐渐向财务信息化转变,在信息时代,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将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上。搭建资金运营平台,促进财务人员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和“战略会计”转型,因此,从优化复烤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角度出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建设系统集成、先进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深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信息化的软实力,进行专项培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例如,利用网上采购,特别是办公用品类的网购,解决部分零散小货物采购问题;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系统的有机管理和控制;利用国际互联网收集和信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精益财务理念在烟叶复烤企业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特点、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管理方法上分析了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精益财务理念在烟叶复烤企业应用效果的对策。实施精益财务管理,需要将财务工作的职能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上;实施精益财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硬件设施,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通过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优化流程,深化管理工作,使之实现标准化、精准化,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实现转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单位为湘西鹤盛原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宋昀.浅析烟草行业的企业精益管理在财务工作中的思考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4(12):47-49.

[2] 李森柏.企业精益化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95.

第8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一、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对于企业的制约与影响

1.会计核算从分散式演变为集中化核算形式,会计核算演变为企业统一配置局面。一般来说,会计集中核算相关系统将登陆环境和数据存储等内容都囊括在企业总部的统一管理服务器,而且相关大型企业所属的全国单位财务终端用户就仅仅需要网络访问便能实现。集中化会计核算能够更方便系统和数据的维护,与此同时还简化了登陆方式和终端用户的访问程序,对于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既往财务设置多由集团上层指导,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报表和管理工作都是自主设置,企业所属的企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以及辅助核算带有自主性,继而引发了一项业务进行了不同的核算程序。而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就将财务管理系统推动为企业统一配置的效果,企业实行由下而上的逐级申请模式,大大强化了大型企业在财务设置上的控制力。

2.会计信息更便捷集中、任意查询,财务管控手段与思路更明晰。一般,财务设置采用报表为主线的方式,这些财务报表是层级汇总的形式,不同核算单位独立设置有关财务套,导致财务设置不合理,难以实现集中化查询。而使用会计集中核算就可以将各个层级核算主体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之中,将账务与报表紧密联系,更可以实现对于不同机构会计信息的查询工作,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上级对下级抑或是各个层级间的任意查询与统计。毋庸置疑,这是促进会计信息迈向集中、共享、透明化的重要举措。大型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同财务管理工作紧密关联,它实现了相对应单位、项目与成本数据的标准化管理、管控。这些会计科目和辅助核算将会计核算标准变得更加规范,提升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强有力的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

二、探究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益效能之路

1.充分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支持体系的正常运转。

通常而言,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其所囊括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十分广泛,带有显著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特别是财务核算及交易平台、标准管理系统等系统都隶属于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强有力的制约着系统正常运转。第一,强化技术与业务上的支持,增进业务处理规范化。在开展业务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强大的业务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运用会计集中核算鲜明特点和要求就是强化业务处理合理性与标准性,大型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必须谨遵有关规定进行,才能切实保障财务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性。第二,加强关键节点方面的全方位监管。大型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运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对应关键点实施全过程的监测。譬如,有效监控会计业务工作处理的规范性,检测主数据交节点,更进一步掌控报表管理的监控效力,从而为不断增强财务处理工作效率保驾护航。最后,是构建集中核算系统管理机制。相关支持中心必须有效结合业务处理需求和管理效能,进而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保证相关管理工作的践行。

2.强化会计集中核算的项目运作准确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准。首先是针对财务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财务资产的管理系统整合、设计和调研工序主要包括了企业预算管理、债权债务及收入管理等内容,诸多系统皆是建立于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需要有效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组织框架和资源使用的要素。继而是完善健全财务预警对应方案,真正确保财务核算准确性。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后,需要进一步深入数据分析、会计稽核等环节,从而使财务预警方案拥有更好的数据资源支持,更便于会计监督效力的发挥。然后是优化大型企业内部报表管理体制,这也是充分体现了企业内部不同层别在企业信息上的严谨要求,更可以强化企业层级生产管理决策方面的准确性。随后是落实相关财务规定,实施会计政策。大型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切实贯彻企业要求,结合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运作实际,构建起合乎企业发展的业务处理体制。

3.改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业务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保证标准化管理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做好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业务培训工作的展开。这二者中,前者是在审核、编码等维护工作上的全面化审查,尤其是相关专职机构的设置意义重大,从而为会计集中核算创设良好环境。而后者更强调在持续依循有关制度的前提下开展核算系统培训,更好地创新核算模式,实现定期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养,更有益于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第9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线损率 静态分析 动态管控

一、专业管理的依据

淮北供电公司依托省地县一体化网损在线计算与分析系统,通过集成相关线损基础数据系统,如:电能量采集系统、调度SCADA系统、PMS系统、营销SG186系统、GIS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应用开发,实现了电网线损的全过程管理,满足了电网企业线损分层、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分析,以及线损指标考核到人的管理需要,通过柔性数据清理大大缓解了线损基础数据环境差、计算结果可信度低的问题,适用于不同的电网结构和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线损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该系统搭建了电网设备基础资料的信息共享联动平台,通过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和不同级别的权限管理,明确各类系统中电网静态基础资料和动态实时数据的唯一来源,实现了各级人员的自助互动管理。通过建立由调控中心统一规范地区变电站名称及主、配网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的规则,确保了设备台帐唯一。通过利用系统间设备的对照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系统数据和管理漏洞,提醒相关单位及时疏通数据流向、理顺数据流程,确保了电网设备参数,配网线台、线户、台户对应关系等基础台帐的及时更新。通过应用配网供电关系设置功能,解决“手拉手线路”负荷转带期间线损统计不准确的难题,根据高压客户、公变台区与线路、开关的拓扑关系,及时增添或移除公专变,提高线损统计的精确度。

二、线损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线损率“综合管理、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分工原则,淮北公司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分管经营、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分别是以分管经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管理线损小组,以分管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技术线损小组,和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以信息系统整合为手段的线损攻关小组。小组成员由相关副总师、发策部、运检部、营销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财务部、基建部、信息通信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运检部综合室、变电检修室、输电运检室、配电运检室、营业及电费室、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计量室、电力执法办、中心所、濉溪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发策部。发策部归口线损管理工作,负责公司线损率指标的综合管理,设置线损管理岗位,配备兼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公司线损的全面管理工作。运检部负责技术线损管理工作,配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技术线损日常管理工作。营销部负责管理线损和计量装置管理工作,配备兼职线损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线损的日常管理工作。县公司发展建设部、安全运检部、客户服务中心配置兼职线损管理人员,分别负责线损综合管理、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日常管理工作。

三、评估与改进

3.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专业评估的纪录形式: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采取线损考核评价手段后,我公司各基层单位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解决性,增了工作的责任心,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使得我公司线损管理工作已走上良性循环,线损率趋向合理。

3.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线损管理涉及部门多、专业面广,需要牵头协调的事情多。二是各专业部门针对线损管理存在问题梳理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改进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各项工作的闭环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关人员需有较强的责任心。

3.3 今后改进方向或对策

以同业对标和目标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细化线损闭环控制与管理工作,完善线损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3.3.1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

线损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为此我们要通过降损节能项目的实施达到降低技术线损,通过加强管理达到降低管理线损,做到线损率处于在控、可控的状态下。但必须要提高线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提高到户电能量自动化采集率,实现主、配网线损在线分析。

3.3.2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按照“小指标保大指标”的原则,要求基层单位在公司下达的线损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线损指标体系,做到人人关注线损,人人身上均有线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