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风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话题作文 拟题 方法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相关性,即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二是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三是想象性,话题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
话题作文开端在于拟题,标题可谓“文眼”“窗口”“第一印象”。题好一半文,拟一个让人心动的标题,能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紧抓读者心弦。从考试角度看,拟题质量如何,不仅标题本身占分,而且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无疑你的作文分数就远超他人。所以拟题切忌掉以轻心,而应“以小为大”。所拟定的题目要注重“切题”“新颖”“凝练”“创新”“有文采”几条原则。下面结合笔者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一、巧用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内容和问题,运用比喻、拟人、反诘、对偶、双关等修辞方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幸福是一杯甜咖啡》;以“挫折”为话题的《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故乡为话题的《故乡,我的爹娘》;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等。这些题目运用了合适的修辞比喻手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深深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二、中外结合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幽默色彩浓重,常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如“幸福”话题——《Come on,给我感觉》,“电脑”话题——《Internet,my only love》,“科技”话题——《Are you ok?E-mail》,“校园”话题——《I am sorry,女孩》。
三、巧用化用法
将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谚语、俗语、歇后语广告语、书名等稍加改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可使文章的题目显得新颖别致,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如以“理解”为话题的《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对面的男孩看过来》。以“亲情”为话题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以“环保”为话题的《我想有个家—北极熊的哀求》。以“学习”为话题的《都是考试惹的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生活”为话题的《笑傲生活》《我和挫折有个约会》。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以上例子通过引用大家熟悉的诗词、名人名言、广告词、等作为题目,使得文章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四、流行元素法
《小议“统一口径”》《 同桌你“out”了》《非诚勿扰》《记住我的QQ》《坑爹的考试》。这些题目都使用了流行元素或时尚标语,因为时尚标语或流行词汇都是大家熟悉的、了解的,所以读者一看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而且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新奇、时尚感。
五、设置悬念法
文章题目最忌“千人一面”。标题设置悬念,把文章内容设置得一波三折,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显然,如果能在拟题时故弄玄虚或者有意识的设置悬念,能收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如《高手》《女声传来的纸条》《100分,我恨你》《死海不死》《美丽的谎言》等。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即毕,点睛尤为重要。上述方法只是众多拟题方法中的几个“特例”,更多的拟题技巧还需要大家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得多看多留意。特别是报刊上的标题,品味借鉴,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加以模仿,如能长期坚持,拟题水平必大有提高。当然好的作文拟题只成功了一半,想作文出色,还需在构思、选材、语言等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立梅. 浅谈中考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考试(中考版),2009(4).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只提供了一个话题,话题一般不含有观点,写作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实际上,由于没有注意拟题这个环节,很多同学写出的文章还是很不尽人意的,归纳起来,拟题主要有如下几个误区:1.直接套用“话题”。以“生活”为话题,就把话题直接作为题目,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拿话题作题目,是不符合“自拟题目”的要求的,因此,话题不宜直接作题目。2.题目太宽泛。以“勤奋”为话题就直接套用话题“谈勤奋”,没有针对性,根据话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太多,太宽泛,这样往往因为拟题过宽而扣题不紧,成为考试作文失误的硬伤。3.文不对题。有的同学为追求“靓题”,忽视自己文章的话题、中心与布局谋篇,生硬的照搬一些新颖别致的标题,结果题文“分家”,弄巧成拙。4.题目不精炼。以“拒绝”为话题,有的拟题为“不要让欲望迷惑了你的双眼,要学会拒绝”,由于字数过多,就显得拖沓。5.落入俗套。以“成功”为话题就拟题为“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等。这样的题目虽比简单套用话题的题目要好,但无新意,平淡无味。
那么考生该怎样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有哪些要求呢?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具体说来,拟题应该注意“三要”:一要贴切鲜明,新颖生动。题目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但又不能陈芝麻烂谷子,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二是简洁凝炼。恩格斯曾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这主要是因为短小的标题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应当辩证地看待文凭与水平的关系》就不如《文凭与水平》简洁凝炼,具有吸引力。三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即要求标题含义丰富,富于启发性,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带来一连串联想。话题作文的拟题的方法很多,这里谈谈常用的几种。
1.附加法。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由于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比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出《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题目,以 “父辈”为话题,采用这种方法,就可拟出下面一些标题:《父辈——艰辛的一代》、《奋斗不已的父辈》、《父辈就是传统》、《我们怎样对待父辈的经验和教训》、《假如我是父辈》等。这样拟题,缩小了写作范围,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文章写得具体而深刻。
2.文体定向法。文体定向法就是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进行拟题的方法。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不同。记叙文的题目,讲究生动形象,讲究有意蕴;议论文的题目,则讲究鲜明深刻,而说明文的题目,则讲究简洁准确。因此,拟题时要注意切合文体特点。比如,以“树”为话题,写成记叙文,可拟为《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的小桃树》;写成抒情散文,可拟为《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写成议论文,可拟为《给我一片绿阴》、《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拟的标题是记叙文的标题,而写作时又按照议论文的要求进行写作,那么,在阅卷者那里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体要求拟题。这样的写作,才符合要求。
3.巧用歌词法。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或由魅力十足、准确精炼的词句充当;或由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词句充当;而更多的则是由极富思想性、思辨性、口语化、人情味的词句充当。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如原汁原味,直接引用歌词拟题的《血染的风采》,又如旧瓶装新酒,灵活化用歌词拟题的《回扣,好大一个“瘤”》都能使读者悬念顿生,按下他们的情感的电钮,给他们造成极佳的第一印象。这种拟题法不能不说是制作标题的高招。
4.巧用修辞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拟题,可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比喻法。如《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高考落榜后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诚信是浆》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再如:《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话题),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比拟法。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品味初三》,把初三当做能咀嚼、品味的食物,显得意味深长。再如《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双关法。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借代法。如《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以“诚信”为话题,巧用修辞法可拟为《岂可弃我》、《如果我走了,你还会爱我吗》、《一生弄懂的两个字》。这些标题由于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阅卷者一看便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只标题就跟阅卷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用说其它的吗?
5.画意诗情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以“爱”为话题可拟为“窗棂边的栀子花”、“我想握住你的手”、“滴露的康乃馨”。
6.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乌鸦笑了”、“小鸟哭了”。
7.反向拟题法。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如《弄斧到班门》、《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等,这些标题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它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8.诗句拟题法。引用、活用诗句拟题,也能使人有一种新鲜感。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可改造诗句拟为《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以“记忆移植”为话题,借用诗句拟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这个标题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并意味深长地加上问号,概括“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都因袭同一种记忆,那么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文旨,实在令人注目凝思。
要根据话题的需要找到经典素材与文题(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而紧扣文题(观点),选择经典素材的可用部分。
比如,史铁生这一经典素材:
史铁生,男,汉族,北京人。1958年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3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我与地坛》(1991)是作者对自己过去10年的写作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每时每刻我都在追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
有考生以“态度”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在活到最狂妄的时候,命运之神将他抛向谷底。在风华正茂之年失去双腿,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但这并没有使他倒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便是史铁生。为什么命运的弃儿变成了时代的骄子?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因为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让一颗破碎的心重新完整;正因为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让一个弱者成为强人。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面对痛苦,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
有考生以“调整”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史铁生,一个双腿残疾的年轻人,只能坐在轮椅上。开始他内心非常痛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时候甚至想一死了之。后来他独自来到地坛。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弥漫着宁静的味道。在这里,他想与其整天痛苦忧郁地活着,不如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调整心态,卸去了烦恼,决心以豁达的心境对待人生。正因为适时地调整心态,他才对生活充满信心,重新站了起来。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在痛苦时,应调整好心态。
有考生以“大爱无言”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母爱无声而又无处不在。当处于最狂妄年龄的史铁生失去双腿时,他被命运打昏了头,脾气坏到了极点,常常发了疯似的离开家,什么话都不说。母亲无言地为他的每一次外出做好一切准备,痛苦、惊恐的母亲每次只能祈求,默默到地坛去寻找儿子。每次远远地看到儿子,却不敢接近,她知道儿子不想让她跟着,她只能默默地关心着他,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真是大爱无言啊!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苦难中,凸显母爱的伟大。
有考生以“遗憾”为话题作文,立意是“别给自己留下遗憾”,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史铁生,一个在20多岁就失去了行走能力的人。巨大的悲痛,使他封锁了自己,面对母亲无声的爱,面对母亲在地坛焦急的目光,他倔强,从不叫母亲一声。他没有理解母亲的痛苦。而当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母亲却离他而去,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遗憾。试想,倘若他能在母亲焦急地在地坛浓密的树林中寻找自己时,哪怕叫上一句“妈妈”,他会遗憾吗?假若他在母亲每次送自己出门时给她一个微笑,他会遗憾吗?别给自己留下无尽的遗憾。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因不理解母爱而感到遗憾。
有考生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脑海中时常闪现一个字:“死”。一个残疾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呢?在生与死面前,他无能为力。但是,希望重新点燃了他,他选择活下去,并坚强地活下去。那个心灵的选择,不知在他的脑海里徘徊了多久,也不知他跟死神较量了多久。幸运的是,他被地坛感动了,鸟儿的欢唱,花儿的竞相开放,使他做出了选择,坚强地活了下来。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面对生与死,做出心灵的选择。
有考生将史铁生看做当代人学习的榜样,在以“榜样”为话题的作文中,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当狂风暴雨来临时,我不曾害怕
当无边的黑暗乘虚而入时,我不曾恐慌
当六月的残酷降临时,我不曾伤心
是你,告诉我要怎样活着
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
史铁生,一个用生命书写人生的强者
疾病的疼痛压不倒你,双腿的残废挫不伤你
你,坚忍地活着
你是人们心中不倒的丰碑
1.拟好题目
人常说:“题好一半文”。对于命题作文来说,题目已经给定,只能照抄。对于半命题作文来说,只要根据要求写出另一半就可以了;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学生可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中心,然后以中心为话题来写;对于话题作文,话题只是交代了写作的范围,话题不能当作标题,话题作文题目必须自己写。那么,如何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
1.1 妙用辞格的情趣。如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题目可拟为《生活好比一桌宴席》(比喻)、《我闻到了阳光》(通感)、《绿色可听》(通感)、《读书乐,乐读书》(顶真)、《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对偶)、《最灿烂的花朵――笑容》(比喻)、《忘忧草》(比喻)、《我叫把握》(拟人)、《苦咖啡》(双关)、《绿色,我的梦》(借代)、《成才全靠父母吗》(反问)、《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设问)、《写满爱的社会》(比拟)、《做一匹自己的黑马》(比喻)、《灵魂的乞求》(拟人)、《那角落,那学生》(反复)、《可乐给你,咖啡给我》(对偶)、《朋友,珍重》(呼告)、《成长有谁听》(通感)《一晌贪欢》(引用)等。
1.2 引用古诗显典雅。如以“离别母亲”为话题,题目可拟为《恨别鸟惊心》;写人晚年无私奉献的,题目可拟为《化作春泥更护花》;写新生事物之类的,题目可拟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淡妆浓抹总相宜》、《柳暗花明又一村》、《邻家有女初长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等。
1.3 巧用歌词翻新意。如以“真情”为话题,题目可拟为《恰似你的温柔》;以“亲情”为话题,题目可拟为《为了母亲的微笑》、《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以“春夏秋冬”为话题,题目可拟为《大约在冬季》、《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痛并快乐着》、《我是一只小小鸟》、《竞争不相信眼泪》、《爱上“错误”没商量》、《盛夏的果实》等。
1.4 追求时尚亮眼眸。如以“沟通”为话题,题目可以拟为《谁动了我的日记》;以“网络”为话题,题目可以拟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聊也罢》、《清空回收站》、《人生请带好两本护照》、《刘姥姥上网记》、《点击乡村画页》、《我按下了人生的保存键》等。
1.5 反常求异引人思。如以“自嘲”为话题,题目可以拟为《我想当“差生”》、《“遗憾”真美》、《人生应该做点“错事”》、《“懒汉”辩解》、《我们不要“减负”》《杞人忧天不该贬》等。
1.6 矛盾法。如《才、钱、权,我选择哪一个》、《?……!》、《N年前VsN年后》等。
1.7 套用名句。这里的名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也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等。某省中考作文题为《生活》,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如下一些好标题:《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套用歌名《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对这段生活说不》(套用书名《中国可以说不》)、《生活,你究竟姓什么》等,这些标题相较于《幸福的生活》、《不平常的生活》一类标题就要吸引得多了。我们从其他考场作文中还能找出类似的好标题,例如《都是考试惹的祸》、《将个性进行到底》、《曲径通乐处》、《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2.重视开篇,快速切入
为实现考场作文的快速开头,常见的方式有:
2.1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一下笔就直奔中心,开篇便能明晰作者的写作目的。如2012年满分作文《微笑,让我与众不同》:“微笑,是我的人生态度,是微笑,让平凡的我与众不同。”开篇直接切入并点名主题。
2.2 交代要素。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及原因等。如2012年长沙满分作文《在阳光世界中感悟》:“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太阳还在云的后边,桌上的试卷还是一片空白,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由人物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
2.3 描写人物。利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交代人物,为叙事做铺垫。如满分作文《一个也不能少》,以人物语言展开:“老师,刘红回去了,这是他给您的信。”老师刚进教室,班长孙云就递上一封信。自然引出信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2.4 创设情境或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设情境或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有利于安排故事情节,烘托气氛。如2012年镇江满分作文《信念,让我与众不同》,开头:“我是一粒种子!一棵树上,挂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阵风吹来,我们都在快乐地摇动着身体,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就要脱离树妈妈的怀抱,开始自己的成长之路了。”创设了快乐生活的家庭情境。
2.5 议论抒情开头。对人、事、景、物抒发爱、憎、好、恶的情感,或诠释文题,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如2012年黄冈满分作文《笑是希望的源泉》:“面对困难,我们勇敢一笑,那笑,是勇气,是信念;心情低落,我们淡然一笑,那笑是快乐,是洒脱;取得成绩,我们明媚一笑,那笑,是骄傲,是自豪!”议论抒情确定了文章的情感。
3.写好中间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最重要的元素如思想情感、人物、事件等都在主体部分,占用大部分篇幅,写好该部分内容自然重要。
3.1 段落清晰。文章可以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来写,这样显得段落分明。段落分的好的作文能使读者一目了然,阅读方便。如2012年眉山满分作文《沿着你走过的路》的主题、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勇敢之路”、“宁静之路”、“泥泞之路”。
3.2 层次分明。该部分常常按情节的发展,分几层道出,每个情节就是一个层次,也就是一个自然段。如2012年台州满分作文《我会记得》以情节来划分层次:“我记得那一抹微笑”、“我记得那一腔哭诉”、“我记得那一种无奈”三个情节构建完成整个故事的发展。
3.3 突出重点。能表达主题的情节不要吝惜笔墨,对细节的描写往往让作文表现出生动的形象,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2012年遵义满分作文《孝敬》突出的细节描写:“此时,我巴望着爸爸揭开瓶盖,喝上一口,咂咂嘴,眯上眼睛,躺上一阵子。可是爸爸只是将酒瓶放在桌上,眼里盈着泪花,过了好一阵,他才舒展眉头,平静地说:“酒,我戒了,我还想好好地活……”咂嘴、眯眼、躺、眼里盈着泪花、舒展眉头等细节形象而逼真。
4.重视结尾
在我们的日常习作中,结尾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结尾段;二是结尾段冗杂罗嗦;三是结尾段空喊口号。其实,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方法可寻。
4.1 交代结局。把事情的结局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就收笔,简洁明快。如2012年南京满分作文《带一本书去旅行》:“这次湖南之行,让我对书,对文化重新有了认识,真正理解了父亲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时刻带着一本书。”
4.2 首尾呼应。前面开头讲过的内容,后面还有必要再做呼应,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还能强化中心。如2012年绥化满分作文《留下璀璨在心中》开头:“短暂的绚烂,永恒的璀璨……”,结尾“燃一缕烟花,捎去我对天堂的爷爷的祝福,虽然是短暂的绚烂,但在我心中却是永恒的璀璨……”首尾呼应,圆润完满。
4.3 引用式结尾。引用名言、警句、格言结尾,能起到点明、升华文章主题的作用。如2012年兰州满分作文《我是这样长大的》结尾:“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同时选择,我成长在追寻梦想的路上。”
4.4 交代式收束。像猜谜语最后亮出谜底一样,将文章中一直没有做交代的内容在结尾处向读者交代清楚,相当于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如满分作文《守望,原来是为了那句承诺》,结尾解密:“三十年的守望,原来只为那句承诺:我一定会带着微笑回来。”
冬天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他是那样威武、强壮,他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一片美丽雪花,这位沧桑的老人,吐出来的每一个雪花,会让我们热爱冬天的雪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以冬日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5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1今天早上,我们全宿舍被牛莫言给吵醒了,牛莫言说道:“下雪了,”这是这声音,把我吵醒后,我一看窗外,房顶上都是小雪,求知园里,小草也穿上了白衣服。
我们下楼后,看见老师们已经将门口的雪扫走了,不过还是可以看见雪的痕迹,我又看见门口停的车,车上全都是雪,这下开车的人就没有办法了,还得弄干净。
到了教室,上课时,冯老师问我们,这场雪你想到了什么,有的人回答像棉花,有的人说像地毯,还有的人说想到了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有人说想到了地滑容易出车祸,还有人说想到了冰,还有人说想到了美化空气的作用,还有的说打雪仗和堆雪人,对呀,每次,在家下雪时,爸爸总会给我们堆个雪人,还跟我们一起玩打雪仗,别提有多开心了。
那时,爸爸想让我们把雪团到一起,然后再团成个大球当身子,再团个小球,当脑袋,然后找来个胡萝卜当鼻子,画个眼睛和嘴巴,还有找来两个分叉的小树枝,当手,就这样一个小雪人就诞生了,我们一起跟小雪人合影留念,堆完雪人,我和爸爸还有姐姐就开始打雪仗,我们互相投,没有带着手套,但是我们感觉到的不是冷而是开心,小雪人也笑了,笑的很开心。
冬天里的第一场雪,2020年的第一场雪,多么美好,带给我们好空气,带给我们开心。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2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所以我特意起了个大早,透过窗户往远处一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好像被盖上了一层雪白雪白的被子,正在安详地睡着,人们似乎不想惊扰到她,外边静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吃过早饭,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准备和大雪来个亲密接触。谁知刚走出去没两步,就摔了个四脚朝天,但我并没有立刻爬起来,而是躺在地上静静欣赏起来天上飘落下来的雪花,她们形态各异,漫天飞舞,好看极了!忽然,我听到旁边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慌忙扭头一看,原来是人们踩在雪上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好像是雪在哀求人们不要再踩了,那样会把她雪白的皮肤踩黑的!可远处的人们却顾不了这些,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滑雪,热闹极了!
我站起身继续往前走,觉得厚厚的雪很有意思,于是就把我的小手按进雪里,雪地上就印上了我的小手印,像盖了个章似的。忽然一片雪花飘落了下来,我趁机用手接住了她,她却瞬间就化成了水,只给我留下了无边的遗憾。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忽然想到了老师给我们说过的这句话。是啊!这美丽的雪花,在短短的一秒钟里就融化了,这一秒钟的时间就是雪的生命啊!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呢?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3一片片晶莹的雪花,从天空中纷纷落下,下雪啦!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好美啊!
昨天,一夜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为古城大地送来了保暖的大衣,小精灵们啊,欢迎你的到来!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等到第二天早晨,大地炴然一新,被雪妆扮得“花枝”招展,银装素裹,一片片雪花落在地上、树上、路上、大地白茫茫的一片,令人心旷神怡。
我多么想置身于这美丽的雪花之中,与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瑞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雪花,是我家的一道风景,它如同鹅毛般洁白,轻飘飘的,我多么想置身于冰雪的世界之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一片片雪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人们心目中最圣洁的仙子,是美丽的白天鹅,它只出现在冬天,显视出了它的珍贵,它洁白如鹅毛,体现了它的美丽!
雪花,也是我们的一个乐园,它是我们玩耍的好伙伴,我们可以在那里尽情玩一番!
朋友们,跟我一起来,让我来玩堆雪人,体会堆出雪人的成就感,我们一起来玩打雪仗,体会互相战斗的竞争感,我们一起来滚雪球,体会滚成大雪球的自豪感,玩着玩着,你会觉得手变暖和了,这就是雪带来的“温暖”吧,一片片雪花,是一道风景,是一个美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我爱古城这一片片晶莹的雪花!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4冬天的风猛烈地吹了起来。
今年的冬天异常的冷,北风呼啸着。人们用衣服裹紧自己,行色匆匆。干枯的树枝也被吹得“唰唰”作响,左摇右摆树枝像鹰爪一样在空中摇晃。寒风卷起了地面上的尘土,沙子和风混和在一起,吹打着学校的玻璃窗,发出“啪啪”的响声。下课了,同学们也不敢走出教室。风与树枝、空中的电线搏击着,发出尖厉的哨音。尽管教室门窗封闭得很好,还是不能阻挡风的怒吼,还是能感到风吹在窗上的寒气。
风小了,雪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款款而来。
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大地,屋檐、地面、树木……全都是雪,整个世界一身素衣,白得耀眼。雪是上苍对我们的馈赠,是大自然的恩赐,雪,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纯洁着我们的心灵。当目光移向马路上时,却是一片斑渍。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行人们戴着帽子,围着围巾,戴着厚厚的手套,穿着雪地棉,略显臃肿羽绒服紧紧地裹在身上。人们恨不得把所有保暖的东西都穿在身上,即便这样还是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风从袖口、衣领间钻进去,身体就像用刀子划过一样。
世界变白了,变漂亮了,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乌鸦好像并没有感到寒冷,依然徘徊在城市的上空,寻找着它们寄宿的地方。
雪依然在下着。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5虽然季节的时针已经指向了冬天,但冬天的江南,仍然处之世外。冬天,似乎把这里遗忘。
终于,当铅灰色的阴云低沉到了触手可及,内心反是光亮起来了。
雪悄然而来,若有似无,杳然消融在江南的水波里,躲藏在水鸭的翅翼之下。
她踩在我的眉睫之上,亭亭而立;她轻抚我的脸颊,丝丝凉意;她钻进我的耳孔,轻轻偷笑。
她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身躯,毫不羞涩通体的晶莹,尽情地舒畅着花的容颜。
她要来到这世界,因为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是她的故乡;她要来到这世界,是为了完成人生最美的演出;她要来到这世界,因为西风凄厉着的不住的相思。
她尽情地拥着西风,在空中一圈又一圈地轻盈地旋舞。想怎么舞就怎么舞,想拥多紧就多紧,想拥多久就多久。似乎她的一生,只是为了这一场华丽的舞蹈,人生最后的恋歌。
冬,来了!
听着雪落的声音酣然如梦,梦中,成了一片雪花,随风而动。
当天幕重开,天空如同水洗过一般,碧蓝碧蓝。那是怎样的清朗开阔呀,胸臆原来也可以如此高远。
山野裸露着她洁白的肌肤,无需丝毫的遮掩,从容地展示着优美的身形和线条。清清白白,坦荡中隐者一丝的娇羞。
有谁见过这般洁白的身姿,纯澈的让你不忍多看,不敢多想,生怕多看一眼、多想一下,美丽就此失却了光泽。就算是聚齐古今的文人墨客,面对如此的境界,也不免会羞惭自己诗文的无力了。
雪中的那群孩子,控制不住地喜悦着,怎么也叫不够,怎么也笑不够……累了,就索性坐下、索性躺倒,投身雪的怀抱。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江南的雪呀!
冬天的雪景为话题的小学作文6我们的校园很美丽,到了冬天,这里就更美啦!
雪后,校园成了童话般冰雪世界。花坛里、操场上、树上、房上都是一片白色,好像有一位魔术师给一切都穿上了晶莹的新装。
花坛里有几枝梅花在傲雪怒放,令我不禁想起那首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凌寒傲雪,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给冬天的校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操场上白茫茫一片,踩上去软软的,好像踩在沙滩上一般。许多同学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有说不尽的乐趣。
操场四周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白雪,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着,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你瞧,那几棵长青树正在向冬爷爷挑战,它们并肩挺立,不畏风雪。冬爷爷要考验它们,向它们深深地吹了一口寒气,一阵寒风掠过,它们仍顽强地挺立着。我似乎听到了冬爷爷笑着说:“哈哈,你们真棒!”
那边的煤堆被雪覆盖这,仿佛成了陷在盐堆里的小甲虫。它身边的小白桦树,戴着顶冰雪帽子,更加显示出它耐寒的本色。
看着这白色的美景,吸着清新的空气,我感到无比的清爽愉快。啊,校园,你真美!
我爱你,雪后的校园。
【关键词】作文拟题 诗化 化用 引用 对联 比喻 双关 列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文题目恰似文章的眼睛,是窥视作文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阅卷老师初步把握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功力,所以“秧好一半苗,题好一半文”,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因此我们必须为作文这间精神之屋装上一扇美丽绝伦的“窗户”。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题目有如下作用:1. 凤凰开翅,非同凡响,初次展示学生文才,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2. 画龙点睛,开春响雷,亮出作文观点。3. 将帅出马,统领三军,指导全文航向。
题目如此重要,但有时,学生仓促之下拟出的文题却是失败的,如以“换一种思路”为话题拟题时,学生作文普遍中存在的失败文题有以下几种: 1. 照抄。如:《换一种思路》。2. 冗长。如:《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换一种思路的好处》。 3. 模糊。如:《我的疯狂英语》《作弊》。 4. 太大。如:《谈创新》《思路创新》《谈思路》。5. 偏题。如:《换则成,固则败》。那么,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作文一双慧眼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十二种方法。
一、明眸含深情,细雨落花来――诗化拟题法
开头富有诗情画意,宛如酷夏之中一涉足某个风景区便碰到涓涓溪流和几簇野花,能让阅卷者进入“细雨落花美无声”的绝妙境地。如以下作文题目:《心香三瓣》《种好门前玫瑰花》《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具有这样的效果。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化用引用法
就是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歌曲名称等来作文章的题目的一种拟题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1. 引用、化用名句。如文题《感时花溅泪》,考生借杜甫的名言说明了一个人的感情往往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即景随情迁的道理,又如文题《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执子之手,与子同生》《江山易改,本性可移》等。2. 借用化用歌词、名著等。如文题《神曲》《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一帘幽梦》《孔雀东南飞》《痛并快乐着》等。
三、对举显底蕴,联袂出文采――巧用对联对偶法
巧用对联对偶,就能彰显出学生非凡的语言功力。如《做好手边事,走好脚下路》《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晶莹雪 寂寞林》《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等。
四、比之喻之,形象备至――巧用比喻法
比喻能够对事物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例如:《眼睛上的“窗帘”》《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感情――一副有色眼镜》《宽容是阳光》《你就是一道风景》《生如夏花》《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别抱怨手中的牌》等。
五、一石击二鸟,一箭射双雕――巧用双关法
双关是利用语义或语音上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恰当地使用双关既可以使语言幽默风趣,又可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例如:以“风”为话题的题目《北京“风”情》,标题一语双关,既让人感受到北京初春时节风的威力,又写了北京的民俗风情,可谓一举两得,浑然天成。再如标题《生命“诚”可贵》《减负不能随意减“副”》。
六、比之拟之,灌注活力――巧用比拟法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正确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例如:2008年一高考考生题目《奥运出嫁》使用拟人手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另外,《哥伦比亚号,我为你哭泣》《独眼龙的求职信》等,都是拟题精巧,文质溢美之作。
七、并肩作战沙场,比翼双飞蓝天――列锦拟题法
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短语或连词来摹景叙事、抒情言志,给人一种似断实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从而构成一幅生动画面的拟题法。如《那山,那月,那人》《仙人掌,曼陀罗,人》《米粒,谷粒,血汗》《诗人,明月,黄花》等。
八、柳外添鸟、锦上添花――添加拟题法
添加法是把话题或话题核心词当做文题的一部分,在它们的前后添加词语,从而形成文题的一种拟题方法。以“纪念”为话题可拟为《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九、翻云可覆雨,妙词联璧合――巧用词语拟题法
拟题时可以充分地挖掘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的颠倒、谐音、近形等特点而产生的特殊魅力。如《要我学与我要学》《扶贫与吃贫》《优质与忧质》《是工作队,还是攻桌队》《阳光下的罪恶》等。
十、平波起浪、渡口问津――反问、设问拟题法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能够激发读者的感情;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例如《这个世界怎么了?》《安能取熊掌而舍鱼?》《林黛玉非死不可吗?》等文题能吸引读者去追寻其中的答案。
十一、标出深深情、算来款款意――妙用标点算式法
恰到好处的标点符号,有时可化腐朽为神奇。如文题《1>100》,主人公在“一百个好处”与“一个中国国籍”之间选择了“1”。
十二、反手扑蝶,反弹琵琶――矛盾拟题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命题走向 审题 素材积累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尽量杜绝失分?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注作文命题的走向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模式主要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个阶段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话题作文日渐淡出中考,命题(含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更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创新与突破。如北京市这几年均是在命题或半命题之间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2008年为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变回了半命题作文“并没有结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题作文“凝聚”。由此可见命题和半命题一直在中考试卷上占领着高地。2011年山东青岛出了两道作文题,命题作文为“我还是有潜力的”;话题作文则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由于以前训练的多是话题作文,结果有些同学不适应。话题作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题作文成为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师要关注作文命题趋势,提醒初中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
二、关注现实,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专家认为: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抒真情。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注意“感受与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提醒学生仔细留意写的人或事、发掘这些人或事的深层含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风向标,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题简洁而温馨,既可以指向个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体与社会中形形的凝聚,引导学生关注团体,关注由人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关注由人与动物、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写好这一文题实属不易。类似这样的命题既是对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强化素材的积累
在文章中,主题起统帅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题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此外还应博览课外读物,丰富文化积淀。从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多读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册,比如积累哲理故事,关注近年来感动世人的人物等。写作时,就能紧扣话题信手拈来。
四、严把审题关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位作文专家说过:“所谓审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万不能由着性子来。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审题实际上就是搞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它是作文构思立意的基础。比如以“中秋”为话题,你可以写中秋,可以写月亮,可以写嫦娥,可以写亲人团聚,可以写思乡念亲,可以写古往今来关于中秋诗词的赏析等。这个的确是范围很宽,但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大肆拓展开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类的话题作文,它会先提供材料,设置一个写作中心。这时候审题立意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反复阅读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以便披沙拣金,准确切入。如话题作文“攀登另一种巅峰”属“寓意”类的话题,材料中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个关键句,所谓的“攀登”,就是战胜私欲,要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来面对世界,从而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震撼。但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误在于审题失误,造成偏题、离题。大多学生只是单纯以“成功”“欲望”甚至以“梦想”为话题,行文中偷换话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得分都较低。
虽说写好作文需要关注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但核心之点,也无非是这些。如果平常的教学中既能注重从大处着眼于命题的走向和趋势,又能从小处抓好审题和素材积累,才能有备而来而不会全盘皆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材多用”的常用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具体步骤: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例如,“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一材料,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点:
(1)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诚信”品格的集中体现吗?(――以“诚信”为话题)
(2)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以“坚韧”为话题)
(3)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以“心灵选择”为话题)
(4)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以“挫折”为话题)
二、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论点,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忽略不计;同时,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
例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一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如下:
(1)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以“波折”为话题)
(2)如果生活没有巨大的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以“转折”为话题)
(3)天生一材,必有一用,天无绝人之路。文王被拘,仲尼困顿,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当此之时,可谓人生绝境,他们似乎已无路可走。但历史证明,他们最后都走出了一条辉煌的人生之路。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孙子无脚可走,但他走出了一条兵法之圣的非凡之路;左丘双目失明,但他却看到了历史的最深处。(――以“人与路”为话题)
三、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
或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或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或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例如,“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宣布从微软退休,转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因为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留下多少。在告别会上,他说:‘我不能再挡道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谈及微软的未来,他说:‘如果我们不求改变,不吸引优秀人才,这对我们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这段新闻内涵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思考的地方。
(1)比尔・盖茨退休一事,可以论证:“人生需要放下”,开辟生活的新空间,等等;
(2)他给新人留下拓展的空间,可以用来论述:“人才的更新交替”,长江后浪推前浪,等等;
(3)他捐出财产,从事慈善事业可以论述:“如何正确看待金钱财富”,“从‘留下’什么,看人生的价值”,等等;
一、九年回顾:看上去很美――期望美丽而缺憾不断的跌宕历程
按照命题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文化特质和与时代的关联性,我们把江苏省九年的作文题粗线条梳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4-2005年),底蕴深厚:一个晦涩而定位失当的共识
江苏是人们公认的文化大省与教育大省。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仅江苏一地便有44科状元,居全国之首,可见江苏人文鼎盛与教育发达;如今江苏省经济与教育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基于这样的历史积淀与现实环境,期许文化底蕴深厚,期许命题积淀厚重,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一开始便有了一个较高的自我定位,而且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
开篇之作,2004年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此题源于《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则取自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
两年的命题,出发点都定位于文化教育大省,文题都取自历史典籍,呈现底蕴深厚的特征,结果却是形成期许很高而落脚失重,期望美丽而操作无措的尴尬局面。更始料不及的是,后遗症影响深远。此后若干年考生以为只要写古人就是文化作文,以至于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后来说:“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跳下汩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
同时期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时有亮点,跟江苏卷形成了鲜明的比照。2004年,有着眼于现代生活与现实处境的,如上海卷“忙”;有关注生活与立身处世的,如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北京卷“包容”。2005年,山东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上海卷以“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为话题,北京卷的“安”,广东卷的“纪念”等。
(二)第二阶段(2006-2009年),拥抱生活:一个简单而定位清醒的常识
经历了最初文题注重文化味的探索之后,命题者基于社会舆论的分析和阅卷的基本状况,找到了命题的基本立足点,那就是现实性要强、生活味要浓,不仅要学生容易理解还要学生有话说。于是社会舆论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命题面向大众、走向学生、正视现实的道路。
2006年,作文命题依然坚持话题作文,但却有打破江苏省连续三年为话题作文的固定命题模式的倾向(当年全国多个地方不约而同开始了命题作文),作文题“人与路”让人眼前一亮。
2007到2009年江苏省进入了命题作文时代。直到今天,这一方式依然是主角。话题作文相对宽泛,给考生的束缚与限制少,容易展示考生才情,但套作宿构问题突出,考生用考前精心准备的套作去获取高分,严重影响了评分的信度。而命题作文考查了考生对题目理解的准确程度,考查学生对写作对象本身的认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把握得愈准确,理解得愈深刻,作文才愈可能得到高分,这样使作文评分能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2006年“人与路”侧重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辩证关系,2007年“怀想天空”侧重探究人的精神宇宙,2008年“好奇心”侧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2009年“品味时尚”则侧重人与时代潮流的相互影响,这些题目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同时命题关注时代,拥抱现实,坚定不移地走时代性生活化道路,把学生的写作视野引向关注身边的事,引向关注身边的物,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引导功能。
这几年的命题进入了佳境,年年有可圈可点之处。命题实现了从虚实结合、空灵飘逸、追求积淀深厚和文采浮华,到平实简明、质朴精练、追求严谨朴实和生活气息浓郁的转变,体现了命题者对朴实文风的追求。命题立意没有限制,呈现开放性;文体没有倾向,呈现多元化;题材没有导向,呈现多样性。
(三)第三阶段(2010-2012年),回到昨天:一个明确而定位失误的认识
作文立意无所谓高低,只要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抒发的是源于生活的喜怒哀乐,就应该得到宽容的首肯与热隋的鼓励。
但是,从2010年开始的命题则失去了与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共振的基础,令人失望。2010年的题目是“绿色生活”。这是一个有着高尚和美好愿望的命题。国际国内在此前的一两年间有三个重要会议与此有关――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世博会和奥运会。命题虽切合时代,但与现实没有拉开足够的距离,带有浓重的时政化倾向;更重要的是,“绿色生活”圈定正面立意倾向,没有一种足够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与“立意自定”的要求可谓背道而驰。
作文命题的限制与开放始终是一对矛盾,不开放,难以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创作,考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限制,则宿构、套作、抄袭泛滥成灾,有失选拔的公正公平。协调两者关系,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提高高考作文的安全性始终是命题者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2011年这种态势则更变本加厉,“拒绝平庸”等同于十多年前全国高考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强迫近五十万考生集体说谎。此命题与《标准》中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存在较大落差,也与先贤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背道而驰,值得深思。
2012年的命题则在男一个层面走向了歧途,题材选择多为亲情,主题呈现多为离别,情感表达多为爱中有忧、忱中有爱,语言叙述多为阴柔清婉。一句话,就是风格相对柔婉,这大概也是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所批评的“文艺腔”吧。
江苏省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命题,谈不上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基本是倒退,是许多人批评过的2008年全国多省市命题时政化、政治化思想的卷土重来。横向看,全国各省市命题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倾向,如北京市2010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大地”,虽是好题却失之于亦步亦趋,基本复制了当年的谈话。我们相信这种时政深度影响作文命题的行为,不会是最后一次。
二、思考展望:吃起来很甜――期望理性而科学合理的未来命题
笔者以为高考命题应该考虑四个层面:
1.是否符合课程标准
《标准》中提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而江苏省2010―2012年三年的命题或限制了思想立意,或圈定了体裁风格,或者暗示了题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命题思想有脱离时代、僵化守旧之嫌。
《标准》还说:“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江苏2006至2009年的命题,或者提供思考范围,或者提供思路方向,但基本不限制立意,更不限制风格、题材,基本属于符合课程标准的好命题。
2.怎样契合时代脉搏
比如,2005年上海市高考题,要求对一组“社会广角镜”进行思考,谈谈它们对自己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此题时代特色鲜明,涉及当下文化生活与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系,提供的材料开放程度较高,同时又有规定性。学生选择、舍弃较为自主,选材空间广阔,容易激发起写作欲望。相对而言,江苏省2010年“绿色生活”的提示语开放性则远远不够,有暗示题材的意味,更有立意限制的倾向,所以此题出发点很好,但与时代贴得太紧,有时政化意味。
3.能否有利甄别选拔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但我们不是选拔文学人才,如果命题始终倾向于文艺性、文学性,势必压制了其他人才的脱颖而出。法国的高考,根据文科、经济科、理科的学科特点分别命题,而且各科的命题是多道而非一道。这就是为学生而想,为最大可能选拔人才而想。
4.是否引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