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生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高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
1.1高中生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 经过初中阶段的快速增长,到了高中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身高和体重都基本稳定,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男孩子肌肉增长较快,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加大,喉结变大,声音变粗;相对而言,女孩子的身体脂肪较多,身体线条很美,婀娜多姿。身体发育的逐步成熟促进了高中生性心理的发展。
1.2高中生身体机能方面的变化 高中生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大脑容量在1400g,兴奋与抑制比较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呼吸系统方面,男生肺活量在3600ml左右,女生在2500ml左右;在心血管系统,高中生的心率与成人接近,平均在78次/min左右。
2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无论是其生物性还是社会性都未发展成熟,处在从青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因而具有如下心理特点。
2.1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不安现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乐于开创、进取,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和师长,不盲从,不轻信任何现成的东西。
2.2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高中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独立处理问题。因而,表现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捍卫自己的观点。
2.3具有社会性 高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希望向大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看到社会上存在的腐败问题,他们痛心疾首,看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受到挑战,他们立志投笔从戎等等。他们想做国家、集体、社会主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2.4具有不成熟性 虽然高中生的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但是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方面等方面,具有不成熟性。他们思维敏捷,但是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是容易冲动;他们信誓旦旦,但是意志品质还不够坚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容易出现彷徨、矛盾、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逆反和对抗。
2.5心理出现闭锁倾向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向成人敞开心扉,他们的内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了,甚至出现闭锁心理。表现为:他们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太愿意与成人交流,喜欢写日记,并用抽屉锁起来。这种闭锁心理使他们变得很孤独,希望被人理解,又不主动与人沟通。
3 重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重点高中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厚,生源质量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背景下,重点高中的师生承载着比一般学校更重的压力。"高标准、高要求、高竞争性、高升学率、高投入、高产出…",这些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得重点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3.1学习类问题 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①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睡眠不规律、神经衰弱和记忆力下降等等;②是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③是考试焦虑症,特别是遇到一些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3.2人际关系类问题 ①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高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缺乏关爱、理解、沟通,学生则会非常失望;②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会流露出孤独感,直接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③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会造成孤僻、任性和专横等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青春期心理问题 ①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即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②是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敛。一个微笑可以使其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他们有秘密想向别人倾吐,可遇到父母或老师时却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便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③是早恋现象。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面临着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的成分,不成熟。
3.4挫折适应问题 高中生的挫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还有个人因素。面对挫折,学生的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反应一旦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那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长期关注和恢复。如: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强烈反对和一致抵制,结果学生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作用下,做出出格的行为,致使两个学生的学业都受到了损失,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4 重点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4.1.1领导要高度重视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按照每生10~15元的标准拨专款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邀请名人开办讲座、请专家进校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4.1.2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要"整洁、美观、大气",巧夺天工;校园绿化新颖独特,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人文环境包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中得以养成、历练。
4.2班主任的心理指导策略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高尚的人格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打造完美的人格,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4.2.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接纳学生的言行,给学生以正面支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2.2开展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 如:召开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辩论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培养竞争意识,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心理素质。
4.2.3做好个别心理辅导,把握心理脉搏 教师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关心,跟踪教育。要经常与之谈话、交心,也可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4.2.4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针对有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让教育孩子成功的家长介绍其典型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及时分享这些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
4.3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
4.3.1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许和关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设置学习悬念、采用激情式的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兴趣的迁移现象,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
4.3.3实施成功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具体做法有: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告别自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②采用积极的评价法,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训斥,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4.4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4.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运用心理测验和调查问卷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那些学习好、成就动机强的优秀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保证其成才;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其树立自信心。
4.4.2设立心理辅导和咨询室,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设立心理咨询室,"谈心信箱"、"心理网站",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交流、信件交流和网上交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4.4.3举办心理讲座,开办心理活动月,积极发挥集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如:"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考试焦虑的调试方法"、等,还可以举办各种心理活动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举办心理剧大赛,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到心理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连峰.论高中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
[2]阳萍.浅谈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陕西教育,2011(10)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着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提升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促进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现阐述如下,与同行分享。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开放式的、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主导作用,通过事先设计的“问题串”,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针对性地引向本节课所预设的探究活动中心内容,从而在促进探究性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可以先提出探究性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植物是没有神经系统的,那么,植物对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呢?……”然后,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物现象,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而转动……树上的叶片会随着秋深而枯黄脱落……阳台的盆花幼苗会向着光源方向生长……这都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举出诸如此类的例子……”教师利用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把学生“带入”充满情趣的生活情境,然后,话锋一转,再将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知识情境”:“同学们请看这样一个实验现象:(1)将燕麦的种子种在暗处,胚芽鞘会包着胚芽出土并向上直立生长。(2)如果从胚芽的单侧进行光照,幼苗则弯向光源生长。……科学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了植物具有‘向光性’特点,那么,植物为何具有‘向光性’?‘向光性’的产生与哪个部位有关?”教师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生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的照射可以使得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传递到下一部生长区,造成背光面的生长速度快于向光面。”并总结得出:“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部位在尖端以下,单侧光能够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却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可以通过敏锐的“感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以强烈的探索愿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去,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判断,获取全新的认识。比如,细胞是人通过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这就对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细胞”这一章节时,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在认识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上,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进而认识到生物体生长的奥秘。即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根据回忆画出细胞结构简图,引导学生的思考:“这些结构分别叫什么?……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没有区别?……”然后,教师适时地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进行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地不断深入地学习和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或利用显微摄影仪投射于屏幕上进行观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的流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细胞是否有生命?”这个问题,从而通过循循善诱,一方面达到了识记生物科学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教学方法
高中学习阶段正处于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特殊时期,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输全面准确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使其能够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体育教育与其它学科存在明显的差别,它脱离实体课堂,主要针对学生的肢体运动,不仅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其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分析
高中生年龄通常在15岁至19岁之间,恰好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已经相对成熟,对未来有一定认知,并结合认知水平针对人生形成简单规划,已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会主动调整心态将理论学习作为此阶段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另外,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体育教学,不同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不同的认知,有些高中学生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学,已形成浓厚的体育兴趣,有些高中学生体验过的体育教学乏味或刻板,可能导致高中学生从内心抵触体育课程,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难度[1]。除此之外,高中学生正面临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而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并未将体育作为必考科目,家长及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和体能的锻炼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百度高中生论坛2014年针对8900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愿意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不足60%,在体育教学中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足30%,认为体育课重要的学生不足25%,由此可见现阶段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体育兴趣并不强,近年来高中学生体重平均水平明显上升,而视力平均水平却明显下降,针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个性化教学
针对高中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身体素质好、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制定高标准,并在动作、技巧上多加指点,使其在感受技术提升的过程中延续对篮球的兴趣;而对身体素质一般、篮球基础不好或完全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应有目的的为其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逐步掌握篮球技术的同时培养兴趣;针对身体素质差或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结合体验式教育,为其提供接触篮球的机会,挖掘其对篮球的兴趣,至少使其对篮球运动不抵触。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鼓励、调动情绪为主,不能随意伤害其自尊心,不然会适得其反,个性化教育除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划分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等,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而定[2]。
2.团队竞赛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例如篮球、足球、拔河等,而团队竞赛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团队竞赛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组,制定明确的比赛规则,搭建浓烈的比赛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比赛兴趣,学生在比赛氛围的感染下会主动的在队伍内强帮弱、弱学强,这种学习效果相对于教师的集体教学效果更明显[3]。例如在排球基础教学后,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预留一节课准备时间,下节课直接进行比赛,学生们会充分利用这节课对个人及整体的技能进行加强,原本排球实力强的同学会主动帮助队伍里的其它同学,而弱势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强,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高中学生会感知到团队的意义,树立团队意识,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符。
3.体验式教学
目前体育教学并未充分利用其课程特点组织教学,仍然采用“你教我学”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并未真正感受到其与其它学科的不同,这不利于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有目的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不接触或很少接触的运动带进教学课堂,并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渲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运动,体验新运动的全过程从而产生兴趣,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予以相应的鼓励,例如“真不错”“太棒了”或点头、竖大拇指等,高中学生对外界反应非常敏感,适当的肯定会使其对自己及运动树立信心[4]。例如在跳马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将法说“我觉得你们跳不过去呀”,使学生产生证明自己的欲望,在学生成功后教师应予以鼓励,若学生失败了,教师可针对学生技术失误说“已经不错啦,你要是…肯定没问题”,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体育兴趣。
4.娱乐式教学,树立终生体育观念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娱乐的追求是天性使然,所以注重体育本身的娱乐性,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感知体育的乐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坚持某项体育运动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这是体育运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加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有目的的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而且两者具有相互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以篮球的娱乐性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自发组织篮球活动,在毕业后也会参与篮球娱乐,将篮球作为其业余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这无形中为学生确定了一项长期进行的运动项目,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规避或解决,而个性化、体验式、娱乐式和团队竞技式的四种方法都针对高中生特点而设计,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可以积极应用,但随着教育的逐步深化,教师应注重在方法上合理创新,以求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纪伟.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常向丰.太原市城区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学生寄宿在学校,摆脱了家长、教师随时随地的特殊“关照”,同时由于小学、初中的同学广为分布,彼此之间会自然的呼应和联络,形成自发的交往行为。但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在自发的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如交往不足或交往不当等,极易形成影响个人知识发展和社会化的障碍。本文拟就中学生交往的特点,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1.高中学生的交往由校内向校外扩散,需求呈递增趋势。
在同一校园,由于共同的生存空间,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有很大的相似性,难得有新鲜的、能引起学生好奇的信息,自然,高中学生便将交往的需求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其校外交往随之增加。况且所谓的“好友”之间还相互介绍,部分学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也助长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和实用化,方便了高中学生之间的交往。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家庭普及,拥有手机的高中学生也不在少数,几乎每个学生都有QQ号和e-mail地址,同时由于英语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的交往对象已不局限于市内、省内的同学,其交往范围遍及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使高中生不仅可以制作网页、写文章,而且可以上网进入无疆界的虚拟世界,实现最大限度的交往自由。
3.交往的对象呈多样化的分布。
传统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局限性。而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没有同龄的至亲相伴,但交往的选择性增加了。A班调查表明:他们所交往的对象包括在读大学生、已毕业还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教师、营业员、工人、职院(职校)学生等,且交往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贯穿在整个高中阶段。
4.交往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偏差。
传统的高中学生交往的内容集中在学习经验介绍、奇闻逸事交流上,虽有恋爱倾向,但数量和程度远不及现在。而在A班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中生校外交往按“交笔友——认兄妹(姐弟)——谈恋爱”的模式演化,而且时间跨度很短,通过熟人介绍先交异性笔友,每月两封左右信件进出后,就提出了“结拜”的要求。如果是网上聊天交往的“网友”,在几次网上交往中摸清了对方的基本情况后,便直接写信或打电话约定见面或交换照片,之后便直接进入恋爱阶段。事实上,高中生的校外交往很少发生在同性之间,且校外交往的最终结果都是力求向恋爱的轨道上靠近。
二、对高中学生交往的几点思考
1.正确评价高中生的交往。
高中生有相对充裕的物质空间,但心理空间狭小和贫乏,缺乏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背负过高的社会期望,失去除读书、考试以外的几乎所有的乐趣。这对于高中生正在发育的身心是十分不利的,也会对其一生产生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步入社会时,会产生了强烈的落差甚至失败,都与高中阶段的交往不足或交往不当有关。所以应该认识到,作为逐渐长大的高中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有交往的需要和行为是十分正常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甚至压抑这种需求和行为。
2.正确引导高中生的交往。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是构成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机部分,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帮助高中学生培养这种能力。学生的交往带有十分清晰的目的性和自发性,而发展的结果却往往有违于学校既定的道德规范。所以学校应利用组织化的优势开创群体交往,拿共有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影响高中学生的交往行为,如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校际之间的学科交流、体育竞赛、文艺活动等。这种组织化的群体交往,早已界定和引导了交往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学科成绩的高低、体育项目上的胜负、文艺节目的审美,在活动中获得的身心愉悦。这些共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往中的负面效应而让学生享受交往的快乐。
3.高中学生交往偏差的纠正。
倡导、允许高中学生的正常交往,要正视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偏差。高中生的校外交往如果由异往而导致学生的早恋倾向,这对于高中校规校纪而言,是不可容忍的,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便是美好人生迈出的朦胧的一小步,要全面禁止是不应该也不可能的。对于有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交往偏差,纠正措施仍应以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即正面教育为主。
首先应让学生明白,人生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中心任务,高中阶段则是为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创造条件。现今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智力要求普遍提高,若无在高等院校学习的积累,则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所以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十分清晰和明确,那么高中生的校外交往便应为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服务,即朝着有利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以促进学业的进步方向努力。过多的校外交往势必分散精力,消沉意志,若发展到恋爱的关系,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高中学生是没有充分的时间、相应的物质基础、健全的心理承受力来提前感受几年后的人生体验的。这种与其既定目标一致的入情入理的分析,学生一般都能接受,并对他的交往产生导向作用。
摘 要: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高中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都与高中数学的学习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研究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性,从而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一、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产生愿望,是动力的源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国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希望把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渗透到每一次课程当中,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体课程体系。
兴趣,是在人类心理倾向有的一种,在高中数学方面,教师的教导成果是否有效,是否有所提高,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对此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实际的学习主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学生本体的角度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在F有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学习兴趣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关键点,对于高中数学拥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产生积极的需求学习情绪体验,这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不难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对教学成果的影响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超过60%的高中生对现在的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固有单一教条化,同时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学习已经远离实际生活,主要的学习方式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体验,而如今却成为“被填的鸭子”,被动吸收着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此,在这种对兴趣具有负面影响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便失去了主动汲取知识的自主能动性。
当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从学校的客观要求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兴趣,而不是“三分钟热度”的临时起意,让数学变成学生的主观需求,不再成为负担。但是,提升学生的高中数学教学成果,并不是单单依靠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解决的,我们的教学质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来讲就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虽然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矛盾体,但是离开教就没有了学,相反,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教是学的基础,其最终将通过学来实现其结果,在这两者之间,它们相互渗透,互为作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转变。因此,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正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终依据,在教学中,无论是立足点、出发点还是归宿点都是学生的“学”。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则是以“教”为主,单单只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正是我们所要转变的。
在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中优化。教育教学是随着时间在不断进化更新的,教师需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发展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也需要有着更深层的需求。为此,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深入发掘,不断完善创新更符合现状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的重点及标准为基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这要求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采取更为严谨的教学方法,以概念、公式、定理作为数学知识的基本元素,进而相互协调、融合并转化。为此,着重整理知识结构,将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完善教学的系统化及逻辑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在双方均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教学质量则能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这种情况是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并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础。对于目前尚不能改变的课堂教学途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尤为需要注意完善正确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本体主动探索的需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否,更切实地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知识海洋中积极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愿,唤醒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也在逐步重视对学习兴趣问题的探索。在诸多的研究问题中,大部分只从教师或学生进行单方面研究,而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实际上,单单依靠其中一方面的提升是很难完全达到需求结果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学生兴趣与教学质量相关方面的结合成效。
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全神贯注地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为此,我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引导,联系数学基本知识,结合重点,着重展现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使学生自然融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用数学独有的逻辑魅力来发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感知活动中汲取知识,在活跃的思维中掌握方法,真正领略数学知识的美妙与奥秘。
1.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阶段,思维的发展将会影响认知判断能力的稳定性,不够成熟的思维能力会让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产生迷茫感及抗拒力,从而造成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可言。兴趣的缺失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丧失了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会出现部分课程没有学好,导致持续学习难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高中数学学习很有帮助,扩大化的思考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一种扩展状态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想法,积极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启发引导、实际演示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达到强化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一个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多方案并存,但是在当前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地注重课本知识,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情况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发散思维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持久的有效措施。
2.转变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希望你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转变学习观念,不仅仅依靠“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以兴趣为前提,主动汲取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学多角度的理解及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陈旧的学习观念,让兴趣占领学生的学习基础起点,这样的教学将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效果。
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都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当我们把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通过探本求源抽象出一些有趣的数学模型时,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就会深入浅出。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根据课程内容,介绍数学发展历史,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将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地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模式,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的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猜测、验证、推理。然而,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头,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整体认知,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远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做到的,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两方面共同提升,互相依靠,相辅相成,才是我们未来高中数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首先应该加强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营养教育
前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渗透营养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并且高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有效教学方案应该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从而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行渗透营养教育出现了很多困难。
1.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上课方式还比较传统
在生物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还比较传统比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师讲课时讲的特别全面,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导致了学生没有理解到生物学习的重点。第二,老师只顾自己的讲课内容是否完成,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课,从不问学生问题,再加上高中生物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中生物课上睡觉的学生很多,生物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上课方式过于传统成为制约了渗透营养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2学生容易放弃
高中生物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困难。这样就会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而导致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们学科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高中生物的学习,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显然没有任何实效。因此,学生遇到学习难度容易放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渗透营养教育在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渗透营养教育的策略
2.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学习高中生物时,一定要在进行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强化。对教师来说,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实施,抓住教学方向,有利于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营养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效率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有助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渗透营养教育。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讲解到DNA的分解时,教师应该把握好重点和方向。因此,把握教学方向,不仅能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还能促进渗透营养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3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可以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同时不能忽视高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例如,在讲解ATP的作用时,生物教师可以引申地讲解ADP等与ATP有关的知识点,从而促进高中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2.4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高中生物是生物教学的启蒙阶段,因而需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喜欢生物这门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渗透营养教育的进行,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很多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也使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奥妙。同时,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对高中的学生,在进入到生物课堂时,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早点接触到实验,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进程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酶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上面的有关知识设计实验,由于对照实验这种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进行对照实验的设计,将生物酶与普通的化学催化剂对位对照、设计不同pH条件下,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设计不同温度下,同一生物酶的活性进行对照等。最后教师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高中生物的渗透营养教育,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将高中生物教学重视起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需要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还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高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海芳.略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气氛调节与塑造[J].民主教学,2014(18):167-168.
[2]徐明英.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2015(3):100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本理念;教育事业
如今的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开始倡导生本理念,传统尊师重道的理念逐渐的淡化。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同学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更好的应用生本理念展开探讨。语文教育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本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自身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尊师重道,这个传统思想就把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区分开来,把老师放在了更高的地位,教导学生对老师要心存敬畏,尊重。这种思想使得传统的师生地位并不平等,学生处于被动。后来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依然对后来的教育发展有一定影响,成为了师生良好沟通的一道屏障,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生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学生的地位提高了,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加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对学习更加有信心。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对没有完全成熟,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以后对人对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观点,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这些都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对学习都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有一种畏难的心理。如果老师可以对学生关心多一些,及时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多加鼓励表扬,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肯定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是生本理念的体现。教育事业提出的生本理念是顺应时展的重要改革,无疑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生本理念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从心里认可生本理念,真正做到重视学生。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文章,都是经过了教育专家们的精心筛选,本应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刻板保守,只是按照语文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了解,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受到重视。首先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多于学生沟通,积极的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方法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比较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普遍感觉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难度,但是高中学生对历史故事都比较感兴趣,那语文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着重讲解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当时的朝生的与这篇文言文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这篇文言文有什么关联。这样可以帮助同学理解和记忆文言文,还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频繁的互动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互动基本都局限于老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来回答。这样的互动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高中学生对表现自我的需求。高中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老师的教学内容肯定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他们都希望可以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回答老师提出的课本上的问题。传统的互动方式压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本理念,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对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看法可以多交流,给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我们对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曹操进行评价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各自抒发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不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一两件代表事件进行讲解之后就对历史人物做出好或者不好的评价。老师要做的只是给同学们讲解更多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故事,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客观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进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生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确定的当今教育事业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顺应时展的先进教学理念,符合当代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接受生本理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8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高中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需要的是独立工作能力,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语文,加强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克服“惯性”,转变教学观念。
许多老师习惯于用老观念讲授课文,对课文作字字落实,句句清楚、面面具到的串讲,生怕学生听不懂。一堂语文课,老师从上到下的灌输,学生习惯于做听众和观众,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没有讨论辩论的机会,一句话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使本应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刻板、乏味。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生怕记丢了,记错了。其效果如何呢?学生只能学到老师教给他的东西,却缺乏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更谈不上自主地探索。无论老师教给他多少,都是有限的,只有学生自己去学并学会自学,才能打破这种有限,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克服旧的教学模式的“惯性”,确立起新的观念――应立足于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主动发展的权利;应立足于人一生的不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强烈地倾向于去掌握语言表达艺术。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认识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因此,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高中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个矛盾期,在他们身上,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求知欲强,希望自己什么都懂,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分析力、鉴别力差。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尽量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所教科目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一堂课要使学生听得有趣,趣中有思,思有所得,学生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要力求将学生导入情景之中。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自学。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生存》一书中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方法,既包括思维方法,也包括具体的操作方法。广义的思维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具有纲目性、原则性答案,如,说明文常见的四种说明顺序,小说的三要素,散文形与神的分析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很多,如查阅工具书、参考资料,朗读的技巧,抓文本重点,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造字法等推断词义,文章中文眼、题眼的位置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六步自学法”很值得借鉴。六步自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学,根据学习重点,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研读课文。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自测,即自我检测,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四、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自学。
积累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人的自学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知识归类,归类时分出主次轻重。如:文言文教学中可根据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特点等作为梳理重点,同时也要教给翻译、断句等知识。积累知识靠平时多观察、多读、多想、多记。记有自然记忆和笔录记忆两种,这两种记忆各有优缺点,要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采用自然记忆法,对于复杂的重要的知识则用笔录记忆法,如编制卡片,编写索引等,这样查找起来就方便了。知识积累多了,再加以运用,自然而然就转化为自学能力了。
浙江
tiantan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口语时采取的措施。同时,也讨论了在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时可能出现的几点误区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设置情景,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乐趣,乐意讲英语。
关键词:培养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 对策; 误区
由于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靠的整体,每个国家和个人,为了适应这一整体的发展,需要打破语言界限,以便更快地沟通思想、相互交流、调整个体的活动。英语,成了一门世界通用的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显然,那种以翻译为主,重在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今天,“ 语言能力即交际能力”的概念已被语言界理论工作者,从事语言工作的各级各类教师,以及参与语言学习的学生们所广泛接受。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外语教师的共同目标。随着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一个专业技术过硬又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人才,将更有利于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
2.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英语,把学生放在一个英语环境里用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设法创设英语情景和气氛,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英语表达思维感情的需要,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无意中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兴趣也由然而生。
3. 应更新教学观念,运用适应现阶段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可用以下几种手段:①以生活展现情境;②以实物演示情境;③以图画再现情境;④以音乐渲染情境;⑤以语言描绘情境。我们还可以制作CAI课件,创造声像组合,图文并茂的课堂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当SEFC 2 Unit15 Destinations(Reading)时,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学生在欣赏这些美景时,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然后说:Spring is very beautiful.It's a good season for travelling. And May Day is coming .再接着问: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most?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已见,比如:
S1:I want to go to Beijing most. Because I want to see the Great Wall.It’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even wonders in the world.
S2::I’d like to Shanghai. It has modern malls .It’s a paradise for shoppers .I like shopping .
S3::I want to go to Paris best.Because Paris is a romantic city. And my aunt lives there .I want to see her.
S4…
老师再接着以向导的身份说:These cities are good destitations for travelling .But today I’ll take you to have a look at the people and the beautiful scenary in Rio De Janairo and Kitzbuhel. 接着一边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两个城市风土人情及漂亮景致的图片,一边作简单介绍。最后说:I’m sure these two cities make deep impressions on you . Now you have a free a airline ticket. You can choose one from the two cities to travel.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go? Why?学生又会争先恐后的表达他们的旅游愿望。这样既复习了当堂课的内容,又将学生说英语的热情调到了最大限度。学生也就不会以学英语说英语为苦差事了。
4.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比如,让“双差生”在游戏中明白玩,也要懂英语,也不失一个好方法,能起到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又如,每当我耐心地为“双差生”翻译他们感兴趣的英语歌曲或者歌星、球星简介后,我轻描淡写的话语“要是你们自己学好了英语,就可以看懂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内容”总能激起学生学英语的激情。
二 运用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
任务型教学(task — based learning , 简称TBL).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比如:制作名卡和地址薄,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的活动(如圣诞Party),收集自已所崇拜名人的个人信息档案,采访某个名人,模拟开会讨论当前公众都关心的话题(比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针对各种话题参照课本例子编对话,改写、续写或表演故事、剧本等。这些任务都是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并和某一话题挂钩的,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设置情景,降低难度。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均以一个特定的话题为中心来展开,题材新颖,时代感强,趣味性浓,但许多学生感到教材太难,拿到一个话题无从下手,或只能说出几个单词而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地寻找学生开口的突破点,要让人人会说,人人能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简单问题,降低难度。
教师可以针对所给的话题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以SEFC 1 A Unit11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放一首经典英文名曲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这优美的乐曲,一下就点燃了学生内心的激情。接着演示一些乐器,学生在抢答乐器名称的过程中激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师再设置以下问题:
Q1. Do you like music?
Q2.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
Q3. Which singer do you like best?
Q4. 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们有话可说,课堂也不会冷场。但老师提问设疑时,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问到“点”子上,问题要新颖,应是学生未知而又可知的,这样才能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这种办法尤其适合上阅读课文。最好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紧贴课文内容,学生又能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上课文时就不会出现不知老师所云的情况了。笔者认为,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简化阅读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写出关键词降低难度。
如在教Unit17,描绘三幅人物图画时,可以写出关键词,让学生从几个方面去描绘:例如
Age: middle-age
Career: office worker or manager
Clothing: a grey coat
What’s she doing? Talking on a phone.
Qualities: cold, careful, attentive
有了这些关键词的提示,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有条不紊,积极去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教学Speaking部分。也可用于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原文内容复述课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但如果教师能给出一些体现课文线索的关键词,复述课文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3.简化听力教学。
听力水平差一直是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的障碍之一。学生听懂了磁带上的材料,或者老师课堂上使用的口语,就更有信心开口讲了。当然训练学生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课堂上如何简化Listening 部分教学。新教材上设计的听力练习题目,对很多学生来说太难。教师可以简化练习题,将大部分回答问题的练习改成填空或者判断正误。听力材料上有些内容太难或者学生不熟悉相关话题,教师可以在上Speaking部分提前介绍给学生,为稍后的听力训练清除拦路虎。通过这些简化处理,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开口讲英语,进行听后练习了。
4.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对难以把握的话题或难以看懂的图片,通过小组活动,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问题就会越来越清楚,主题也变得越来越明确,要点也会越来越全面,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也有很大体现。
四. 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乐趣。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乐学、乐说。某个情景中的角色扮演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活跃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学生,他们因有话题而交谈,他们因分担角色而渴望交谈,他们因支配角色的情绪而尽力交谈,从而形成一种大家一起讲英语的局面。
如教SEFC 2 Unit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中的Speaking 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再选出会议主席。每个大组的成员分别代表四个科学家,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并陈诉理由让主席相信你的项目最重要,最应该得到一笔市政府的拨款。而主席根据每个科学家的陈诉作出最后的决定。这样枯燥的学术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就变成了意趣盎然而又热烈的讨论场面了。在学生充分表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要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相信,少一点怀疑。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 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学生就能不断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就会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五.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口语时,应注意避免以下几
个误区:
1. 一堂英语课上总是老师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优生讲英语。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策略来避免进入上述误区。
(1)师生互动策略,即S—T—S英语教学模式。
在S—T—S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着力于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给提供了学生极大的空间,变“I can write down……为I can express myself……”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同时允许学生出现失误,在语言运用中学生自发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形成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不应是一堂课的主角,应把自己定位为:
① 组织者(organizer):为学生的语言学习精心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活动。
② 控制者(controller):控制课堂交际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话。
③ 交际合作者(communication cooperator):参与学生的交际操练或角色演绎,师生在和谐气氛中进行交际,能使学生体验到英语交际的成就感。
④ 帮助者(helper):当学生出现表达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语言铺垫的帮助。
(2)生生互动策略。
S—S互动是指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对话语言知识,模仿对话,操练对话,角色演绎对话,进行轻松自主地交流活动。主要可以采用pair work,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形式S—S互动交流。
2 . 学生只在课堂内说英语。
督促学生课外多讲英语,多用英语可以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目前,仍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课堂上讲讲英语就足够了,课外根本就用不到或者根本就没必要说英语。因为用母语完全能和别人交际。其实,英语教学可以超越课本的限制,延伸到课外,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就他们感兴趣或大家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听一些英语歌曲、电台节目,多看一些简易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英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英文小说,并且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相互讲英语,形成一个人人讲英语的氛围。教师采取让学生讲英语方可进英语老师办公室、给予请假,也不失一个促进学生说英语的好办法。当然,说的能力不是靠一时培养出来的,是长期坚持操练的结果。
3. 学生只会说英语,一写就出错。
教师可以采用说写结合,让学生更有信心说英语,说得也更精彩的方法来避免进入上述误区。口头表达毕竟存在许多局限,如果把课堂口头讨论的情况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在学习外语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在写作前课题已经过了讨论或表演,学生在动笔写的时候就容易多了。通过写,提高了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就更有信心讲英语了。
结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中教师也应像初中教师一样,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运用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任务,设置情景,降低难度,学生就会乐意说英语,也就能学好英语。如果学生在练习讲英语的过程当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乐趣,就会更愿意讲英语。同时,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注意了避免出现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几方面误区,就会有更多的学生讲一口流利纯正的口语。
参考文献
[1] 李晓珍 、范玲玲 :《谈交际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2年第9期
[2] 蒋士会: 《试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10期
[3]姜建军: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微》,《浙江教学研究》 2001年第4期
[4] 高利平、 陈吉吉: 《新教材“讨论环节”操作模式探微》,《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 200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