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辅导员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培训方案

第1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1、基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概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工委的有关要求,我院积极探索,去年底开始组建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

2、基于我校面临形势的需要

2015年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年,在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意义的修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一体多翼,多翼部分的大量工作需要在第二课堂实现,主要由学生工作系统来完成。学生工作系统由过去的安全稳定的维护部门、安全稳定的消防员、一个保姆团队,要上升为人才培养部门的组成部分。对这支队伍的整体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系统和辅导员提出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团队、工作室定位、开展工作的途径和开展工作的方法

1、专业团队、工作室的定位及开展工作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团队侧重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需要用专业化来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潮流性的理论和新动向以及实现工作的基本途径,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成员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优质培训,搭建良好的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辅导员工作室是基于理论探索基础之上,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基层,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或叫教师社团),它全方位为他们提供心贴心、一对一跟踪式的咨询、解惑、指导、帮助、培训、生活导航等全面服务;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教师,为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

2、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要基于团队的理论,把团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实到工作方法和途径当中,谋求工作的平台;二是工作室内部要结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标,不断地拓展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内容、范围、途径和阵地。我们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团队的吸引力为学生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一盏最亮的灯,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来。

三、我校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1、制定了工作方案

每个工作室制定有详实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的名称、简介、工作室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载体、工作计划、专业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和服务等)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

目前,17个工作室均建立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如:西京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有关注用户3300余人,仅2014年10月30日晚,工作室组织的一次达人秀决赛,微信公众平台单日浏览量近20000人次。

2、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

(1)学院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从而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辅导员个人或团体自愿申请组建辅导员工作室,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评选活动,获奖工作室成员在政策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级别评定时予以倾斜,被评为优秀(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审时,优先予以考虑。

(3)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保障辅导员专业团队必要的运行经费,其经费从辅导员年度专项培训经费中支出;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经费学校允许社区(书院)从本单位年度发展基金中支出;社区(书院)要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和良好工作条件,并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3、构架了辅导员专业团队和工作室运行系统

目前,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大学生党团和班级建设团队;大学生学业指导团队;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团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团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团队;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等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而8个辅导员专业团队又下设17个辅导员工作室。

四、团队和工作室的主要特点

1、团队协同精神凸显

辅导员原来只负责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在团队、工作室要面向整个社区(书院),甚至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变人自为战、班自为战为团队协同作战。

2、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

团队或工作室成员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促进了专业团队梯队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团队架构。

3、整合资源,优化队伍

在遇到问题和进行危机处理时,团队工作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援支持和专业后援支持。后援支持还能使团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力量进一步整合,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工作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无价值感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五、辅导员专业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目标

第2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专业化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LIU Chuanlei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Improve the treatment and enhanc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oals clearly gaining momentum counsel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access system and selec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improve job counselor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unselor;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ability

1 激活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1 提高待遇,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制约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经济收入;二是社会地位。“作为现代教师,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突出的问题,非学术方面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爱心、责任心、进取心,很多时候,教师面对的不是能否胜任工作的能力问题,而是能否对职业认同所产生的工作态度问题。”可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他们专业自主意识的形成。具体做法:第一,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经济待遇,切实改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社会地位。由于高校辅导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第二,尊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客观现实,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他们以足够的照顾。通过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适时予以奖励,使高校辅导员成为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能够让更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愿意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

1.2 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增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样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校管理部门要主动帮助那些愿意长期从事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确立专业发展目标,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特定的工作内容作为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其次,从制度上为愿意长期从事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搭建专业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留下来”并“留得住”,鼓励和支持他们攻读相关学位或接受专业化培训,让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并能够发展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 完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效约束机制

2.1 完善辅导员准入制度,健全岗位选拨体制

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在美国大学中,有一大批专业人员选择辅导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追求。在香港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职员大多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均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合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严格的辅导员“入职”和聘用制度,通过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标准,尽可能地从研究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中选拔专业人员,严把辅导员“入口”关,才能不断提高我国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加快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2.2 制订辅导员专业标准,健全岗位管理体制

(1)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既是评判辅导员专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质量的前提。因此,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标准,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设计,用来明确规范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空间和工作绩效。鉴于此,高校辅导员专业标准的制订,要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空间和工作绩效等具体情况展开。

(2)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辅导员应走专门化的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工作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辅导员队伍的“非专业化”已经影响到大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仅仅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关键,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

第一,形成开放的公平竞争选拔机制。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从根本上实现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化,就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辅导员选拔机制,通过严格的任职标准和选拔任用,培育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职业环境,才能使辅导员成为令人羡慕而又难以进入的职业。“这就需要高校管理部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照‘按需设编、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原则,全面实施‘择优聘用,双向选择’的措施,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绩定奖、绩优奖优’的岗位分配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以此推动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形成严格的考核机制。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建立严格的激励与退出并举的管理约束机制,将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严格的奖惩机制结合起来。如,对日常工作中做出贡献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对那些因工作消极或不合格、不适合做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根据管理部门所收集的由院(系)、教师、学生等层面提供的辅导员工作评价的有关信息,及时予以批判教育直至劝退。

第三,完善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建立在辅导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高校管理部门不仅要把好辅导员“入口关”,而且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建设和教育培养相结合,打造辅导员建设工程。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形成完备的教育培养机制。

首先,科学设计校本培训方案。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基点,教育改革必须通过学校改革才能实现,辅导员作为学校改革的主体构成之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只有回归学校,在学校中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辅导员培养校本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实际需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充分调研辅导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方案、目标实施的步骤和时间、辅导员培训计划及考核体系,形成辅导员培训业务档案,根据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阶段水平,帮助辅导员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次,完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培训要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和大学生特点,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师专业培训中以知识框架为起点,按学科逻辑进行的培训课程模式,构建具有辅导员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围绕“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根本,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研究能力,能够对学生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指导学生工作的专业能力,并能够根据学生工作变化的要求,不断转换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史秋衡,刘丽丽.认同危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隐忧.中国高等教育,2007(12):26.

第3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第4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尤其是对其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特长、经历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

一般说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1.1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才能成为能够实现和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或不着边际的幻想。如果所学非所用,或者不具备理想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可行。

1.2适时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未来职业行动的预测。因此,各项活动的实施及完成时间,都应该有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以便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1.3灵活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个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增加其适应性。

1.4持续性

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它既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又以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是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引领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路径

3.1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自我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新进辅导员,首要的问题就是尽快的实现角色转换,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找到工作抓手,开展学生工作。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塑造自身从形式到思想上的角色意识,尽快的实现从学生意识到老师意识的转变。通过理论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实践的锻炼来丰富自己。其次,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以及价值性。是一个全面育人的综合性岗位,所以要尽快的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符合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3.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的职业环境认识

高校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辅导员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伟大使命。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稳定的重要职责,对于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培养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

辅导员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知识与科研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内涵与学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工作实践,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坚持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科研化的职业路径。

3.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目标的阶段设定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根据人们在不同时期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经历不同,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完成。这样既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于现实,才能真正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要求。

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中,辅导员还处于学习、积累时期。工作重点应放在:一是在辅导员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后,加强专项技能培训和开发,注意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与效果。二是发现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帮助提升自身的职业认同度和美誉度。三是执行、完善或修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日后的中晚期职业生涯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能够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独立地开展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队伍当中的中流砥柱,成为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工作者。

3.4高校新入职辅导员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途径

(1)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多阅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理论,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还应及时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新闻,例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政策、研究生招生管理政策等。最后,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职业作风。为人处事稳重、踏实、诚恳、真诚。能成为学生信赖和信服的对象。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前提。

(2)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积累学生管理经验。建立、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班集体的有效组织管理,学生活动的积极开展。在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之后,养成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通过管理来增强教育,促使学生管理为学生教育服务。同时,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风潮,掌握新型的管理沟通方式,突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与距离。

(3)积极地参加培训与交流。例如政治理论培训、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学校学院间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会、经验研讨交流会等。多学习、借鉴成熟优秀的工作方法与途径,开阔我们的工作视野与思路。其中,辅导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员。要解决各种学生心理问题。因此要特别注重参加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心理学知识,并且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指导方法。能够充分的了解并理解学生心理特点,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做好学生心理疏散工作,这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4)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加强个人科研能力水平的锻炼,将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熟悉教育规律,明确价值取向,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工作与技能。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员工作。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来探究辅导员工作实务。同时也将日常管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或学术成果,来促进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5)发掘自身的特长与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及时了解和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能力倾向,寻找自己的能力着眼点。将自己定位在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有所热爱才会更加投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断结合学校学院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偏差。

辅导员要承担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导师、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大学生的生活导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等诸多角色和任务,因此,作为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要将自身的长期发展和高校的思想教育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校系统来讲,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新进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打造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实现高等学校与辅导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君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第5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改变现状;思考;实践

一、大队委的成立――我能秀

1.产生候选人

先在班级内通过“公推”和“自荐”产生候选人。这样的改革,能够逐渐弱化老师的推荐,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语权。

2.“包装”并拉票

候选人产生后,这些队员就开始进行“自我包装”。他们先将自己竞选的宣传报张贴在校园中,然后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特长、竞选口号、施政纲领等。此外,他们所在的班级还成立了“竞选学友团”,为竞选宣传造势。

3.各展风采

在竞选活动上,小候选人们则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先进行竞职演,接着为了“拉票”,各选手使出“十八般武艺”,有唱歌跳舞、魔术表演、魔方秀技、乐器演奏、朗诵……竞争十分激烈,最后进行现场答辩,考验选手的应变、交流等能力。在这场小学生的民主选举里,每个人都在试图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而他们的命运,最终由选票决定。戴着红领巾的小选民,在选票上画“√”,排着队,把选票投进投票箱。最终,学生自己选出了16名少先队大队委员。

二、大队委的培训

1.明确职责

教师先组织队委们一起学习学校关于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比较详细地教会队委们如何摆正位置,履行职责,更好地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服务,并对本学期的少先队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2.专场培训

聘请课任老师、校外辅导员、有专长的家长以及能力强、工作有实效的队委等作为专场培训辅导员。如宣传委员专场、文娱委员专场等,使队委们学习经验,同时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少先队员的代表,要成为广受队员欢迎、能更好地服务于队员们的大队委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

三、大队委工作的开展

1.升旗仪式,我组织

升旗仪式由以往的大队辅导员一手包办,转变为由大队委员去组织安排。如旗手部负责指导每周的升旗手正确升降国旗、旗手介绍及宣誓时的仪表礼仪,同时还负责护旗队的训练。宣传部负责对承担升旗仪式班级的活动策划指导。文娱部负责对承担升旗仪式班级的主持人培训。真正做到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让大队委发挥出它的作用。

开学至今,我们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这个岗位,主持人的主持稿则由由文娱部和学习部进行编辑。他们制订学期方案,确定每期主题,然后根据话题去选择材料,最后串联成主持稿。通过这一学期下来,由原来的教师要求播什么,变成队员们自己要求播什么,在这个岗位上,学生一步步在成长。

3.常规教育,我参与

以前的国旗下每周的常规教育也是由大队辅导员来做,现如今转变为宣传部进行每周的德育故事演讲。宣传部留心观察校园生活,把学校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或者好的现象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这样不仅让队委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自己来纠正学校不好的常规现象,更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们的德育故事有《垃圾桶的夜间谈话》《闹铃的辞职信》《餐厅的悄悄话》等,常规教育儿歌――礼貌教育篇、节约粮食篇、进校篇等等。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队员们作为策划者、参与者、组织者,他们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感受到自己职责的重要,他们不断地得到肯定,不断地独立,自信大方的队员们正在一个个脱颖而出。

4.活动方案,我策划

在此之前,大队委们只是活动的参与者,现如今他们是活动的策划者。他们会先制订活动方案,教师要做的就是提建议或者在工作中询问进展的情况。如12月20日举行的“一年级入队仪式”,正副大队长就把大队干部召集起来,各自出谋划策,自己制订活动方案。方案主要分成两个板块――入队前教育和入队仪式。最出彩的就是“入队前教育”,他们招募一批干事,先培训,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到一年级去进行队前教育的,带领一年级队员参观队室,了解队史,普查他们的队礼是否标准,队歌与队史是否熟悉。方案确定后大队长分工,让队委们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几个活动方案的策划,队委们的活动策划能力逐渐提高了,在工作中他们也更自信了。

四、大队委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大队委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学校还制订了“大队委管理考核”评分细则,从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学习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工作能力方面我们又分为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考勤要求。考核时,首先由少先大队干部自我评价,通过撰写工作总结或者工作反思以及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自我的工作进行评析。然后,大队委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最后,由少先大队大队长和年级老师对大队委成员的常规工作进行评价和打分。

给我一个平台,还你十分精彩。只有我们真正给大队委创设平台,我们大队委员才能在这些工作开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真正成为辅导员老师的臂膀,最大化地发挥大队委员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少先队大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秩序、有成效、更有朝气。

第6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德育 绩效评价体系 思路 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等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高职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职辅导员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一方面,传统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束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对高职辅导员产生了直接影响,个别高职辅导员敬业精神下降、工作道德失范。这给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是通过对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高职辅导员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了高职辅导员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这一切工作都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评价工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辅导员队伍过程中,能否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高职辅导员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对高职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公开、公平、科学、高效地评价。

一、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首先,从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分析,我们承认每一个高职辅导员都有追求其自身发展机会的需求。但需求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具备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体系,能够区分出优秀高职辅导员、合格高职辅导员、不合格高职辅导员,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才能给予合适人选相应的发展机会,包括给予其进一步发挥才能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的培训机会、淘汰不合格高职辅导员的人事决策等,引导高职辅导员的努力方向,激励高职辅导员的行为,最终达成办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得出的评价结果与高职院校的人事决策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晋升、薪酬的发放等,提供了学校人事管理科学决策的平台。

第三,学校的发展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基层管理工作是高职辅导员,高职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积极性是否被调动,直接影响到各院系管理的水平。构建一个有效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承认高职辅导员的贡献,并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各种发挥机会。

第四,学校地位的判断也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一所大学要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诸如教授知名度、科研成果水平、国际学生数量等,也包括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认可的程度、专家的总体评价等,这些因素背后都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

二、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流程和评价方法

推行严格的高职辅导员绩效量化绩效评价在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校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做得不好,将会打乱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因此领导层和人事处必须对此非常重视,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及制定评价标准时,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广泛听取高职辅导员对绩效评价及其标准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经过多次测算和反复修改,最终敲定整个评价体系。学校同时要召开绩效评价动员会,传达学校关于进行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方案,以期获得高职辅导员的认可与支持;在整个评价实施过程中,学校随时与高职辅导员沟通思想,收集高职辅导员反映的问题;评价结束后,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作为修订评价体系的依据。

另外,在实施评价体系过程中,学校需要出台一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以确保绩效评价能按公正、公平的原则及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严惩弄虚作假行为,防止腐败现象,保证每个高职辅导员填写评价表格时做到实事求是。

三、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并形成正面激励

根据评价结果,做到奖惩分明。对于评价结果优秀者,给予优先晋升工资,并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合格者各单位可以继续聘任,被聘任者享受学校相关岗位的一切待遇。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者,考虑到学校的稳定分两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评价结果达到了合格分一半以上者,由本人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及目标,学院可以根据本人的态度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考虑试聘一年。如一年后评价结果仍不合格者,学校要求学院做不聘或低聘处理。试聘期间不增加生活津贴,不晋升工资。第二种是对少数评价结果还达不到合格分数一半者,原则上不能按原工作岗位进行聘任,如属情况特殊者,需有其本人的工作总结、改进方案和学院领导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方能聘任,一般情况都应低聘或试聘。

四、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办学目标的达成密切相关。没有高水平的高职辅导员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大。因此,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相应要求对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新的高职辅导员绩效管理方案。

第一,如何进一步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需要高职辅导员的努力工作的,而高职辅导员工作表现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影响因素,即高职辅导员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鉴于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多年资源的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大大改善,高职辅导员享有的发展机会也趋于公平,因此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成为高职辅导员绩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调动高职辅导员的积极性除了奖惩性的绩效评价之外,还要引入具有长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注重高职辅导员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高职辅导员的事业发展目标,把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与高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高职辅导员的长期努力方向,成为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二,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开展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目前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各项改革是局部性、探索性进行,缺乏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以高职辅导员聘任为例,由于没有进行符合高职辅导员胜任规律和胜任资格的科学研究,也没有市场化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合约制度改革,导致招聘过程中的科学评价缺位,无法把握每年招聘的大量年轻高职辅导员其真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无法有效处理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高职辅导员聘任关系。系统的高职辅导员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层次的系统,在高职辅导员招聘和聘任的环节就开始仔细评价,并给予一个固定期限的高职辅导员胜任能力评价周期,校方和高职辅导员都有进入和退出的选择权,把符合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高职辅导员评价标准需要具备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特点。现在虽然有了一个较系统的、可操作的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但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设计方面,如何客观评价高职辅导员的师德、创新能力等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和潜力;如何既强调数量,又重视质量;如何兼顾高职辅导员的管理成果;如何体现对年轻高职辅导员的培养和评价特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难题。此外,评价的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评价的主导思想上和指标的设计上,发挥院系专家的才干和智慧,对各级高职辅导员聘任资格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不仅体现在薪酬分配方案上,还体现在高职辅导员进修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让高职辅导员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构建高职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也需要平衡各种目标,更需要动态地完善。因此,既不能脱离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引进一些评价体系,也不能过分强调困难,无所作为。总之,启动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是关键的一步,正确把握方向,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职辅导员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让辅导员工作成为充满活力的光彩事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15.

[2]陈垠亭.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7):14.

[3]王健.构建高校辅导员誓词[J].思想教育研究,2007,(5):28.

第7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科普与我同行;校本课程;科普教育

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是中小学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开展的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长阳鸭子口乡中心学校开设的《科普与我同行》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电子制作、玩转魔方、科技制作、主题征文、科幻画为主要内容,学校组织培训辅导、激励评价,教师先后在省、市及全国各项比赛、演出活动中展露风采、频频获奖。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校成立了科普教育研修小组,校刊开辟了《科普之窗》专栏,校园网增设了《科教园地》板块。学校非常重视科普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装备了科普活动室,先后八次委派科普辅导员到县参加培训班学习,培训归来,资源共享。科普辅导员给老师作科普辅导报告,以唤醒老师们在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的意识。在学生培训方面,通过科普宣传栏、举办讲座、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学校在经费极端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加大科普教育投入。在《学校岗位考核方案》中设置了校本课程特殊贡献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彰类别中,学校增设了“创造之星”“发明之星”等奖项。

自八年前《科普与我同行》被批准成为一门校本课程以来,先后有6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科普辅导员辅导制作、收集、修改并报送到科技局的学生实用新型发明多达47项,已有《菜籽播种器》《电脑打字架》《可移动的投影屏幕》等14件申请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在全县青少年科普辅导员培训班上,科普辅导员先后三次以《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辅导之我见》《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科技融入理想 让科技点缀人生》为题交流经验。学校连续四年获宜昌市表彰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科普与我同行》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打开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另一扇窗口,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让他们感悟到智慧的力量。

第8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好习惯从小养成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小董中心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深刻地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多鼓励、少批评是激励学生养成育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董中心小学编写了《创优争星方案》,并以“创优争星”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这是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创优争星方案》设置了出勤、纪律、品行、仪表、卫生、升国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八个量化项目,着力培育“四星”,即培育“自觉守纪星”、“勤奋学习星”、“文明礼貌星”、“环保卫生星”,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品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量化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每天,班队干根据《创优争星方案》对各班的出缺勤、两操、集会纪律、课余学习、学生仪表等一系列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逐日公布。每周小结一次,评出“标兵班”,表彰好人好事;每月汇总一次,评出“双优班”;期末对“标兵班”和“双优班”进行奖励。方案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既考虑了全面发展的需要,又顾及了每个人的特长。成绩优良的学生固然可以得到奖励,学困生的闪光点也有机会得到肯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星”,大大提高了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果实累累坠枝头

“你的星星有多少颗了?”

“我的有七颗了。你呢?”

“我的也是七颗,看来我们都还需要努力,才能突破‘五星少年’啊!”

“一颗星抵一积分,等积分达到18分时,我们就能得到‘铜星少年’奖了;达到38分,我们就能得到‘银星少年’奖;达到58分,就能得到‘金星少年’奖了!”

“一起加油吧。”

开展“创优争星”活动以来,小董中心小学涌现出无数的“标兵班”和“双优班”,一批批“小星”在“四星”评比中脱颖而出。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翟添才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开展‘创优争星’活动,有些学生读了几年书都没有得过一次奖,你让他怎么自信呢?现在可好了,只要你有闪光点,就会成为‘星’。”学校浓厚的“创优争星”氛围感染着全校师生,激励着全校师生,使学生在争星欲望中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自从开展活动以来,无论是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在增强集体凝聚力或是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小董中心小学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是学生道德素质得以整体提升。全校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学生自觉守纪、勤奋学习,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少先队员韦若琳在校门外拾到100元钱主动让老师转还失主。在后进生的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后进队员周用龙激动地说:“我读了五年书,以前连一张奖状也没得过,现在开展了‘创优争星’活动,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第一学期就获取了‘文明礼貌星’等四颗星,被评为四星级少年,第一次获得奖状,我非常开心!”

二是“创优争星”活动为学校增光添彩。在活动中,学生在进步,教师在成长,学校在发展,师生个人和学校集体都取得了很多荣誉。在此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韩瑜老师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孝老敬亲楷模;“创优争星”活动的领头雁——翟添才总辅导员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等光荣称号。德育成绩斐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是“创优争星”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多次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家长、社区人员都说学校的精神面貌好极了,学生文明、懂事多了。作为德育指导基地,小董镇也接洽了很多兄弟镇小学的来访,今年3月,钦北区少工委组织全区的总辅导员和部分大队辅导员到小董中心校观摩“怎样开展创优争先”知识讲座,5月,钦北区板城镇组织50多位大中队辅导员到小董中心校深入到中队了解“创优争星”的全过程,共同探讨活动的有效性、可行性。翟添才在自治区骨干辅导员培训班、新疆辅导员培训班和南宁市、桂林市、贺州市等辅导员培训班上进行专题培训讲座,让这项有利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活动广为传播。

第9篇:辅导员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法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艺术院校,力图为社会的艺术事业贡献力量。艺术类大学生有着特有的思想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这就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加强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综合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

在新时期背景下,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应该承担以下一系列角色,成为大学生顺利发展的“指航灯”。

1.全面的教育者

在艺术类高校中,辅导员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开展的工作不仅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美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价值观教育和人文教育等。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必须成为全面的教育者,方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2.柔性的管理者

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比如在心理方面,感性特征较为明显,情感丰富且反应激烈,他们思维活跃,但是自控力比较差,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欠缺。同时,他们的政治意识比较淡薄,参与意识较差,普遍抵触基本理论学习。针对这样的心理特征,就要求艺术类高校辅导员要顺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采取柔性管理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过程充满人性气息。

3.贴心的服务者

大学是学生逐渐社会化、成人化的关键阶段,学校内的成长轨迹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这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他们遇到思想、学习和生活困惑时,亟需一股有力的力量引导他们走出桎梏。而辅导员无疑要承担这样的角色,在引导时要摈弃单纯的理论说教,改用贴心的服务,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比较薄弱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自身以及社会对于这一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包括艺术类高校辅导员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对工作角色的准确认知,以及对本职业的情感、态度、期望以及职业行为倾向现状的正确思考,以及高校、社会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认可。

从目前来看,艺术类高校的辅导员处于师资队伍的“最底层”,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高校片面认为辅导员只要管好学生,让学生不出事、少出事就行,以为辅导员的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导致辅导员在高校中没有存在感。久而久之,就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职业倦怠,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工作,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

2.辅导员配备比例不尽科学

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校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同时,还要求辅导员配备要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应该配置一名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要配置一名兼职班主任。诚然,随着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随之增长。艺术类高校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辅导员队伍的配备比例远远达不到1∶200的基本要求。很多辅导员要带领几百名学生,所承受的工作负担可想而知。同时,艺术类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过于看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却忽视了辅导员的专业考察。具有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工作起来容易上手。这是艺术类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3.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人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涉猎先进知识和理论,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有鉴于此,要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艺术类高校就应该对他们安排合适的教育培训,但是从目前来看,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不少培训课程过于简单,课时过少,导致辅导员学不到真正的技能。有的艺术类高校甚至直接省略培训这一过程,只是在应付上级的考察时才随便安排一下,导致辅导员的业务水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提高,直接影响他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加强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综合方法

针对已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为艺术类高校的有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加强艺术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要加强队伍建设,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作为保障。2006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艺术类高校要以国家颁布的这项规定作为精神指导,不断优化相关制度,积极提高艺术类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并实施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辅导员队伍中。

相关热门标签